高一化学金属非金属方程式总结

高一化学金属非金属方程式总结
高一化学金属非金属方程式总结

金属及非金属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钠和钠的化合物

1.Na

①与水反应: 2Na+2H2O = 2NaOH+H2↑

②钠与氧气反应:常温反应4Na+O2 =2Na2O

点燃或加热2Na+O2 点燃Na2O2(淡黄色固体)

③钠与盐酸等酸反应:先酸后水

④钠与盐溶液的反应:CuSO4溶液:2Na+CuSO4 +2H2O = Cu(OH)2↓+H2↑ + Na2SO4

钠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

.............

⑤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

4Na+O2 =2Na2O →Na2O+H2O = 2NaOH →2NaOH+CO2=Na2CO 3+H2O

2.Na2O

①和水的反应:Na2O+H2O=2NaOH

②和盐酸的反应:Na2O+2HCl =2NaCl+H2O

③和二氧化碳的反应:Na2O+CO2 =Na2CO3

3.Na2O2

①和水的反应:2Na2O2+2H2O=4NaOH+O2↑

②和二氧化碳的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①铝与氧气反应:常温下,即可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

点燃条件下,熔化的铝滴不滴落,因为生成的Al2O3熔点高

4Al+3O2点燃2Al2O3

②铝与盐酸等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③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④常温下,铝遇浓H2SO4、浓HNO3钝化

2.Al2O3

①和盐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②和氢氧化钠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

3.Al(OH)3

①制备:Al3++3NH3·H2O=Al(OH)3↓+3NH4+

②和酸的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③和氢氧化钠的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

④受热分解2Al(OH)3?Al2O3+3H2O

三、铁和铁的化合物

1.Fe

①与氧气反应:3Fe+2O2点燃Fe3O4

②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高温Fe3O4+4H2↑

③与盐酸等酸反应:Fe+2HCl=FeCl2+H2↑

④常温下,铁遇浓H2SO4、浓HNO3钝化

2.FeO、Fe2O3与Fe3O4

①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FeO(黑色固体)+2H+=Fe2++H2O

Fe2O3(红棕色固体,赤铁矿主要成分)+6H+=2Fe3++3H2O

Fe3O4(黑色晶体,磁铁矿主要成分)+8H+=Fe2++2Fe3++4H2O

3.Fe(OH)2与Fe(OH)3

①与盐酸、稀硫酸等酸反应:Fe(OH)2+2H+=Fe2++2H2O

Fe(OH)3+3H+=Fe3++3H2O

②制备:FeSO4+2NaOH=Fe(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③转化:4Fe(OH)2+O2+2H2O=4Fe(OH)3

④受热分解:2Fe(OH)3?Fe2O3+3H2O

4.Fe3+

①检验:Fe3++3SCN-=Fe(SCN)3(血红色)

②氧化性:2Fe3++Fe=3Fe2+2Fe3++Cu=2Fe2++Cu2+

③还原性:2Fe2++Cl2=2Fe3++2Cl-

四、硅及其化合物

1.Si

①与氧气、氟、氯气、碳反应:Si+O2?SiO2 Si+2F2=SiF4 Si+2Cl2?SiCl4 Si+C?SiC

②与氢氟酸Si+4HF=SiF4↑+2H2↑

③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④用途:光电池板,半导体

2.SiO2

①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②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 2+CaO 高温CaSiO 3 ③与碱反应:SiO 2+2NaOH=Na 2SiO 3+H 2O

④与碳反应:SiO 2+2C 高温Si+2CO ↑

⑤与碳酸钠、碳酸钙反应:SiO 2+Na 2CO 3=Na 2SiO 3+CO 2↑

SiO 2+CaCO 3=CaSiO 3+CO 2↑

3. H 2SiO 3

①和氢氧化钠反应:H 2SiO 3+2NaOH=Na 2SiO 3+2H 2O

②受热分解:H 2SiO 3?SiO 2+H 2O

③制备:硅酸钠与酸反应

Na 2SiO 3+2HCl=2NaCl+H 2SiO 3(胶体) Na 2SiO 3+H 2O+CO 2=H 2SiO 3(胶体)+Na 2CO 3

Na 2SiO 3+2H 2O+2CO 2=H 2SiO 3(胶体)+2NaHCO 3

五、氯

1. Cl 2

①与金属反应:Cl 2+2Na 点燃2NaCl

Cl 2+Cu 点燃CuCl 2

3Cl 2+2Fe 点燃2FeCl 3

②与非金属反应:Cl 2+H 2=2HCl(点燃条件下,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光照条件下,爆炸) ③与水的反应:Cl 2+H 2O=HCl+HClO (HClO 不稳定,光照条件下分解:2HClO 光照2HCl+O 2↑)

2F 2+2H 2O=4HF+O 2

④与碱反应:Cl 2+2NaOH=NaCl+NaClO(漂白精、漂白剂有效成分)+H 2O 2Cl 2+2Ca(OH)2=CaCl 2+Ca(ClO)2(漂白粉有效成分)+2H 2O

漂白液、漂白粉、漂白精长期露置空气中会失效:

Ca(ClO)2+H 2O+CO 2=CaCO 3↓+2HClO 2NaClO+H 2O+CO 2=Na 2CO 3+2HClO 2HClO 光照2HCl+O 2↑

2. Cl -检验:先在被检验液中加稀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可判断原溶液中含氯离子 Ag ++Cl -=AgCl ↓

3. 卤素单质间置换:Cl 2+2Br -=2Cl -+Br 2

Cl 2+2I -=2Cl -+I 2

Br 2+2I -=2Br -+I 2

六、硫和氮

1. SO 2

①和水反应:SO 2+H 2O=H 2SO 3

②和氧化钙反应:SO 2+CaO=CaSO 3

③和氢氧化钠反应:SO 2(少)+2NaOH=Na 2SO 3+H 2O

SO 2(过)+NaOH=NaHSO 3

④和盐反应:SO 2(少)+2NaHCO 3=Na 2SO 3+H 2O+2CO 2

SO 2(过)+NaHCO 3=NaHSO 3+CO 2

⑤和硫化氢反应:SO 2+2H 2S=3S ↓+2H 2O

⑥和卤素单质水溶液反应:SO 2+X 2+2H 2O=H 2SO 4+2HX(X=Cl 、Br 、I)

⑦催化氧化:2SO 2+O 2?

催化剂2SO 3

2. SO 3

与水、碱、碱性氧化物反应: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SO3+H2O=H2SO4 SO3+CaO=CaSO4SO3+NaOH=Na2SO4

3.N2

①和氧气反应:N2+O2放电或高压2NO

②和氢气反应:N2+3H2?2NH3(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

4.NO

①与氧气反应:2NO+O2=2NO2(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②与氧气、水反应:4NO+3O2+2H2O=4HNO3

5.NO2

①与水反应:3NO2+H2O=3HNO3+NO

②与氧气、水反应:4NO2+O2+2H2O=4HNO3

6.NH3

①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

②氨水浓度较大或受热时不稳定:NH3·H2O?NH3↑+H2O

③与HCl等酸的反应:NH3+HCl=NH4Cl

2NH3+H2SO4=(NH4)2SO4

NH3+HNO3=NH4NO3

NH3+H2O+CO2=NH4HCO3

④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条件是催化剂和加热)

⑤制备: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7.铵盐

①受热分解:NH4Cl?NH3↑+HCl↑NH4HCO3?NH3↑+H2O↑+CO2↑

②与碱反应:NH4NO3+NaOH?NaNO3+NH3↑+H2O

③NH4+检验:加入NaOH溶液,加热后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是铵盐

8.浓H2SO4

①三大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②与Cu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

Cu+4H++SO42-(浓)?Cu2++SO2↑+2H2O

③钝化:常温,与Al、Fe发生钝化

9.HNO3

①与金属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Cu+4H++2NO3-=Cu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Cu+8H++2NO3-=3Cu2++2NO↑+4H2O

Fe(少量)+4HNO3(稀)=Fe(NO3)3+NO↑+2H2O

Fe(少量)+4H++NO3-=Fe3++NO↑+2H2O

3Fe(过量)+8HNO3(稀)=3Fe(NO3)3+2NO↑+4H2O

3Fe(过量)+8H++2NO3-=3Fe3++2NO↑+4H2O

②与非金属反应:S+6HNO3(浓)?H2SO4+6NO2↑+2H2O

C+4HNO3(浓)?CO2↑+4NO2↑+2H2O

③王水:浓硝酸与浓盐酸以1:3的体积比混合,可溶解Pt,Au

大学有机方程式总结-有机反应总结

基本有机反应: 烷烃的化学反应: ⒈卤代(F 2,I 2不可作卤化剂) CH 4+Cl 2?→? γh CH 3Cl+CH 2Cl 2+CHCl 3+CCl 4+HCl CH 3CH 2CH 3+Cl 2 ???→??)25(h C γCH 3CHClCH 3(57%)+CH 3CH 2CH 2Cl(43%) ⒉硝化,磺化,氧化 烯烃的化学反应: ⒈加卤素:CH 3CH=CH 2+Br 2??→?4CCl CH 3CHBr -CH 2Br ⒉加氢卤酸:CH 3CH=CH 2+HBr →CH 3CHBr -CH 3 有区域选择,符合马氏规则 ⒊与无机酸:CH 3CH=CH 2+H 2SO 4→CH 3CH(OSO 3H)-CH 3 CH 3CH=CH 2+HOCl →CH 3CH(OH)-CH 2Cl ⒋与水加成:CH 3CH=CH 2?? →?42SO H CH 3CH(OSO 3H)-CH 3??→?O H 2CH 3CH(OH)CH 3 ⒌与硼烷加成:CH 3CH=CH 2?? →?62H B (CH 3CH 2CH 2)3B ???→?) O(OH H -2CH 3CH 2CH 2OH 顺式加成,反马氏取向生成1?醇 ⒍过氧化物存在下,反马氏取向:CH 3CH=CH 2+HBr →?? ?→?过氧化物CH 3CH 2CH 3Br HCl 无此反应 ⒎催化加氢成烷烃:用Pt,Pd,Ni 等 ⒏高锰酸钾氧化: 酸性:CH 3CH=CH 2+KMnO 4??→ ?-OH CH 3CH(OH)CH 2OH+MnO 2+KOH 碱性:CH 3CH=CH 2+KMnO 4?? →??+/H CH 3COOH+CO 2↑ ⒐臭氧化: R O RRC=CHR’?→?3O C CHR’→ 可根据产物推断反应物结构 R O -O 故多用于双键位置判定 ???→?O 璈O H 222RCOR+R’COOH ??→?O H -Zn 2RCOR+R’CHO ??→?4LiAlH RRCHOH+R’CH 2OH ⒑催化氧化:CH 2=CH 2+O 2?? ??→??C 300-Ag/200CH 2-CH 2 O CH 2=CH 2+O 2??? ?→?22CuCl ~PdCl CH 3CHO 多用于工业生产 ⒒α-取代反应: 氯代:CH 2=CHCH 3????→??C 600-/400Cl 2CH 2=CH -CH 2Cl 溴代:CH 2=CHCH 3??→ ?NBS CH 2=CH -CH 2Br 两个反应均为自由基取代反应,NBS 即N-溴代琥珀酰亚胺 ⒓重排:(CH 3)3CCH=CH 2??→ ?HCl (CH 3)2CClCH(CH 3)2(主)+(CH 3)3CCHClCH 3(次) 这一重排是由于分步加成和第一步中,由H +对双键的加成生成碳正离子,其稳定性3?>2?>1?,故在可能的情况下,它将以重排的方式趋于更稳定的状态。 ⒔聚合反应:含二聚和多聚(略) 共轭双烯的反应:

人教版必修一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方程式总结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方程式总结 ----------加粗的是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一、硅及其化合物 1、硅单质 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质地脆,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化学性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硅的还原性:Si+O 2SiO2 粗硅的制取:2C+SiO 2Si+2CO(制得粗硅) 粗硅的提纯:Si(粗)+2Cl 2SiCl4SiCl4+2H 2Si(纯)+4HCl 硅与强碱的反应:Si+2NaOH+H2O =Na2SiO3+2H2↑ 2OH-+ Si+H2O =SiO32–+2H2↑ 硅与氢氟酸反应:4HF+Si=SiF4↑+2H2↑ 硅的用途:硅可制造集成电路、电子芯片、太阳能电池板等。 2、二氧化硅及硅酸 存在:结晶形和无定形。通称硅石。 性质:化学性质稳定,除氢氟酸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碱性氧化物发生反应,属酸性氧化物。 用途:SiO2是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以SiO2为主要原料的物质大多都有石英、水晶;玛瑙。 ①Si(粉)+O 2SiO2 ②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 CaSiO3 ③与碱的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2OH-+SiO2=SiO32–+H2O ④硅酸盐与酸生成硅酸的反应: 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 SiO32-+2H+=H2SiO3(胶体) Na2SiO3+CO2(少量)+H2O=H2SiO3↓+Na2CO3SiO32-+CO2(少量)+H2O=H2SiO3↓+CO32- ⑤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 =SiF4↑+2H2O 硅酸易受热分解:H2SiO 3 SiO2↓+H2O 3、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和金属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种类极多,是一类结构复杂的固体物质,大多不溶于水,化学性质很稳定。 硅酸钠:(最简单的硅酸盐)可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做粘合剂和防火剂,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等的原料。 制备途径:SiO2+2NaOH=Na2SiO3+H2O 2OH-+SiO2=SiO32–+H2O(贮存NaOH溶液的试剂瓶要用橡胶塞) 常见的硅酸盐产品:陶瓷、玻璃、水泥 二、氯及其化合物1、氯气(Cl2) Cl2的制取:原理:4HCl(浓)+MnO 2MnCl2+Cl2↑+2H2O 4H++2Cl–+MnO 2Mn2++Cl2↑+2H2O 发生装置:固液加热型实验装置:(见右图) 气体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尾气处理装置:用碱液(NaOH)吸收 物理性质:①黄绿色②气体③有刺激性气味④有毒⑤密度比空气大 ⑥2:1体积溶于水⑦易液化 化学性质:a、与水(H2O)的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 Cl2 + H2O = H++Cl—+ HClO 用途: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新制氯水中的粒子:Cl2;H2O;HClO;H+;Cl-;ClO-;OH-(极少量) (三“分”四“离”)久置氯水中的粒子:H+;Cl-;H2O;OH-(极少量) b、与碱反应:氯气+碱==氯酸盐+次氯酸盐+水(此反应中氯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与NaOH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产物NaClO:漂白液的有效成分) 与Ca(OH)2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石灰乳离子方程式不拆 2Cl2+2Ca(OH)2=4Ca2++2Cl–+2ClO–+H2O (产物Ca(ClO)2:漂白粉、漂白精的有效成分) 注:漂白粉产生作用的原因:Ca(ClO)2+CO2+H2O= 2HClO +CaCO3↓(弱酸制更弱的酸,“强”制“弱”)且次氯酸易分解(现制现用):2HClO2HCl+O2↑ c、与金属的反应: 与Na的反应:2Na+ Cl 22NaCl 现象:产生黄色火焰,燃烧,产生白烟 与Fe的反应:3Cl2+2Fe2FeCl3现象: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 与Cu的反应:Cu + Cl 2CuCl2现象: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 d、与非金属的反应:与H2的反应:H2+Cl22HCl 现象:安静地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瓶口有大量白雾 2、氯离子(Cl-)的检验 原理:Ag++Cl- = AgCl 试剂:AgNO3溶液和稀硝酸(HNO3) 操作:(加稀硝酸的作用是除去干扰离子:CO32-) 方法一:在被检验的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被检液中含有Cl-。 方法二:在被检验的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则被检液中含有Cl-。 3、附加:氯气的强氧化性:氯气将非金属最低价离子氧化为单质 氯气与溴化钠反应Cl2+2NaBr=2NaCl+Br2Cl2+2Br—=2Cl—+Br2 氯气与碘化钾反应Cl2+2KI=2KCl+I2Cl2+2I-=2Cl-+I2 氯气与硫化钠反应Cl2+Na2S=2NaCl+S↓ Cl2+S2–=2Cl–+S↓ 氯气与硫化氢反应Cl2+H2S=2HCl+S↓ Cl2+H2S=2H++2Cl–+S↓ 三、硫及其化合物 1、硫单质(S)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最新高中化学方程式汇编﹡﹡﹡﹡﹡﹡﹡﹡﹡﹡无机化学反应方程式﹡﹡﹡﹡﹡﹡﹡﹡﹡﹡§1◆碱金属元素 4Na+O2===2Na2O 2Na2O+ O2Na2O2 4Na+2O22Na2O22Na+S===Na2S(爆炸) 2Na+2H2O===2NaOH+H2↑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此反应分两步: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O2.) 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 Na2CO3+2HCl===2NaCl+ H2O+ CO2↑ 2NaHCO3Na2CO3+ H2O+ CO2↑ 4Li+ O2 2 Li2O 2K+2H2O===2KOH+H2↑ NaHCO3 + NaOH== Na2CO3 + H2O Na2CO3+ H2O+ CO2 = 2NaHCO3 2NaOH+ CO2 (少量)== Na2CO3 + H2O NaOH+ CO2(多量)== NaHCO3 Na2CO3+ Ca(OH)2=Ca CO3↓+2 NaOH2NaOH+SO2(少量)===Na2SO3+H2O NaOH+SO2(足量)===NaHSO3NaOH+H2S(足量)===NaHS+H2O 2NaOH+H2S(少量)===Na2S+2H2O NaOH+HCl===NaCl+H2O CO2+Ca(OH)2(过量)===CaCO3↓+H2O 2CO2(过量)+Ca(OH)2===Ca(HCO3)2 Na2O+2HCl===2NaCl+H2O Na2O+SO3===Na2SO4 CaCO3CaO+CO2↑MgCO3MgO+CO2↑ 2Fe(OH)3Fe 2O3 + 3H2O Mg(OH)2Mg O+ H2O Cu(OH)2Cu O+ H2O 2Al(OH)3Al 2O3 + 3H2O CaCO3+H2O +CO2=Ca(HCO3)2 2NaOH + CuSO4 ==Cu(OH)2↓+ Na2SO4 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2卤族元素 Cl2+Cu Cu Cl23Cl2+2Fe2FeCl3 Cl2+2 Na 2Na Cl Cl2 + H22HCl 3Cl2 +2 P 2PCl3 Cl2 + PCl3PCl5 Cl2+H2O==HCl+HClO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l2+2FeCl2===2FeCl3 Ca(ClO)2+H2O+ CO2(少量)== Ca CO3↓+2 HClO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化学方程式汇总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化学方程式汇总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必修1 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1、钠与非金属的反应 4Na +O 2=2Na 2O (白色) 2Na + O 2 △ Na 2O 2 (淡黄色) 2Na +Cl 2 点燃 2NaCl 2、钠与水反应:2Na + 2H 2O = 2NaOH + H 2↑ (浮、熔、游、响、红) 3、 氧化钠 过氧化钠 Na 2O+H 2O=2NaOH 2Na 2O 2+2H 2O=4NaOH+O 2↑ Na 2O+CO 2=Na 2CO 3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Na 2O+2HCl=2NaCl+H 2O 2Na 2O 2+4HCl=4NaCl+2H 2O+O 2↑ 6、Na 2CO 3和NaHCO 3 ①、与酸的反应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NaHCO 3+HCl=NaCl+H 2O+CO 2↑(反应速率更快) ②、与碱的反应 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2NaHCO 3+Ca(OH)2=CaCO 3↓+Na 2CO 3+2H 2O NaHCO 3+NaOH = Na 2CO 3+H 2O ③、与盐的反应 Na 2CO 3+CaCl 2=2NaCl+CaCO 3↓ Na 2CO 3+BaCl 2=2NaCl+BaCO 3↓ ④、相互转化 2NaHCO 3 △ Na 2CO 3+H 2O+CO 2↑ (加热分解) Na 2CO 3+H 2O+CO 2=2NaHCO 3 (向Na 2CO 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 2) 二、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结合Al 2O 3 和Al(OH)3的两性进行记忆!) 1、铝与非金属: 4Al + 3O 2 == 2Al 2O 3 2、铝与弱氧化性酸: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2Al+6H + == 2Al 3++3H 2 ↑ 铝与强氧化性酸:钝化(浓H 2SO 4、浓HNO 3) 3、铝与碱:2Al+2NaOH +2H 2O==2NaAlO 2 + 3H 2↑ ; 2Al+2H 2O+2OH -==2AlO 2-+3H 2↑ 4 ①、氧化铝与酸反应:Al 2O 3 + 6HCl == 2AlCl 3 + 3H 2O ②、氧化铝与碱反应:Al 2O 3 +2NaOH == 2NaAlO 2 + 2H 2O 5、氢氧化铝制备:可溶性铝盐和NH 3·H 2O AlCl 3+3NH 3·H 2O==Al(OH)3↓+3NH 4Cl Al 3++3NH 3·H 2O==Al(OH)3↓+3NH 4+ 6、氢氧化铝的不稳定性: 2Al(OH)3 △ Al 2O 3+2H 2O 7、氢氧化铝与酸反应:Al(OH)3 3 + 3H 2O 8、氢氧化铝与碱反应:Al(OH)3 +NaOH == NaAlO 2 + 2H 2O 9、“铝三角”(氢氧化铝的反应在上面已经提到,略): AlCl 3+3NaOH (少量)=Al(OH)3↓+3NaCl Al 3++3OH -=Al(OH)3↓+ AlCl 3+4NaOH (过量)=2NaAlO 2 + 2H 2O +3NaCl Al 3++4OH - = AlO 2- +2H 2O NaAlO 2+HCl (少量)+H 2O=Al(OH)3↓+NaCl AlO 2- +H + +H 2O =Al(OH)3 ↓ NaAlO 2+4HCl (过量)=AlCl 3+3NaCl+2H 2O AlO 2- +4H + =Al 3+ + 2H 2O

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1、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CH 4(g)+2O 2(g)??→?点燃 CO 2(g)+2H 2O(l) (2)取代反应 2、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C 2H 4+3O 2 ??→?点燃 2CO 2+2H 2O (2)加成反应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 2=CH 2 + H 2CH 3CH 3 CH 2=CH 2+HCl CH 3CH 2Cl (一氯乙烷) CH 2=CH 2+H 2O CH 3CH 2OH (乙醇) (3)聚合反应: 3、乙炔的主要化学性质 (1)乙炔的实验室制取 (2)加成反应 (氯乙烯) ( 聚氯乙烯) 4、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1) 氧化反应 2C 6H 6+15O 2 ??→?点燃 12CO 2+6H 2O (2) 取代反应

+ Br 2?? →?3FeBr + HBr 苯与硝酸(用HO-NO 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有苦杏仁气味、密度 大于水的油状液体——硝基苯。 + HO-NO 2 浓硫酸 △ + H 2O ( TNT 三硝基甲苯) (3) 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 3H 2 ??→?催化剂 5、苯酚的主要化学性质 (1)苯酚的弱酸性 (2)苯酚的取代反应(鉴别苯酚) (鉴别苯酚:滴加FeCl 3溶液,溶液呈紫色) 6、卤代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2)消去反应 7、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H 2↑ (2)乙醇的氧化反应 NO 2

酸和碱化学方程式总结

2 32//*CO SO SO 非金属氧化物特指:绿色 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无色变为棕黄色 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2342342233)(323262H SO Al SO H Al H Cl Al HCl Al ?????↑+=+↑+=+++24242222Fe 2Fe H SO Fe SO H H Cl Fe HCl ???+=++=+O H SO Fe SO H O O H FeCl HCl O 2342423223323)(3Fe 326Fe 第十章 酸和碱 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酸的有关化学方程式:酸根酸+→+H 1.酸和活泼金属反应:↑+→+2H 盐酸活泼金属(置换反应) (固体逐渐消失,产生均匀气泡) ?????↑+=+↑+=+244222g 2g H MgSO SO H M H MgCl HCl M ?????↑ +=+↑+=+2442222n H ZnSO SO H Zn H ZnCl HCl Z 2.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O H 2+→+盐酸金属氧化物 ???+=++=+O H MgSO SO H O M O H MgCl HCl O M 244222g 2g ? ??+=++=+O H CaSO SO H O O H CaCl HCl O 244222Ca 2Ca 二、碱的有关化学方程式:-OH +→金属离子碱 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O H 2+→+盐非金属氧化物碱 ?????+=++=++=+O H SO Na SO OH N O H SO Na SO OH N O H CO Na CO OH N 242323222322a 2a 2a 2 ?????+↓=++↓=++↓=+O H CaSO SO OH O H CaSO SO OH O H CaCO CO OH 243223222322)Ca()Ca()Ca(

(完整版)碱金属元素知识点整理

第五讲碱金属元素 1.复习重点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物理性质比较,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焰色反应实验的操作步骤;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碱金属元素相似性递变性 2.难点聚焦 (1)碱金属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O、1)相似性:碱金属元素在结构上的相似性,决定了锂、钠、钾、铷、铯在性质上的相似性,碱金属都是强还原剂,性质活泼。具体表现在都能与 2 Cl、水、稀酸溶液反应,生成含R+(R为碱金属)的离子化合物;他们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是强碱; 2 O 2)递变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渐大,失电子渐易,还原性渐强,又决定了他们在性质上的递变性。具体表现为:①与 2 H O反应越来越剧烈,③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②与 2 CsOH RbOH KOH NaOH LiOH >>>>; (2)实验是如何保存锂、钠、钾:均是活泼的金属,极易氧化变质甚至引起燃烧,它们又都能与水、水溶液、醇溶液等发生反应产生氢气,是易燃易

爆物质,存放它们要保证不与空气、水分接触;又因为它们的密度小,所以锂只能保存在液体石蜡或封存在固体石蜡中,而将钠、钾保存在煤油中; (3)碱金属的制取:金属Li 和Na 主要是用电解熔融氯化物的方法制取;金属K 因为易溶于盐不易分离,且电解时有副反应发生,故一般采用热还原法用Na 从熔融KCl 中把K 置换出来(不是普通的置换,而是采用置换加抽取的方法,属于反应平衡);铷和铯一般也采用活泼金属还原法制取。 (4).焰色反应操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所用火焰本身的颜色要浅,以免干扰观察. (2)蘸取待测物的金属丝本身在火焰上灼烧时应无颜色,同时熔点要高,不易被氧化.用铂丝效果最好,也可用铁丝、镍丝、钨丝等来代替铂丝.但不能用铜丝,因为它在灼烧时有绿色火焰产生. (3)金属丝在使用前要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的氧化物洗净,然后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以除去能起焰色反应的少量杂质. (4)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因为钾中常混有钠的化合物杂质,蓝色钴玻璃可以滤去黄色火焰,以看清钾的紫色火焰. 3. 例题精讲 例1 已知相对原子质量:Li 6.9,Na 23,K 39,Rb 85。今有某碱金属M 及其氧化物2M O 组成的混合物10.8 g ,加足量水充分反应后,溶液经蒸发和干燥得固体16 g ,据此可确定碱金属M 是[ ] A 、Li B 、Na C 、K D 、Rb 解析 设M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 ,当设混合物全是碱金属或全是碱金属氧化物时有如下关系: 22222M H O MOH H +=+↑ 222M O H O MOH += 10.8 g →10.8×[(A +17)/A]g 10.8 g →10.8×[2(A +17)/(2A +16)]g 但实际上该混合物中碱金属及其氧化物都存在,则可建立不等式:[10.8(17)/]16[10.8(17)/(8)]A A A A ?+>>?++。 解得:35.3>A >10.7,从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可知该碱金属只能是钠。 答案 B 例2 为了测定某种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足量的水)的总质量为ag 。将质量为bg 的某碱金属单质放入水中,立即塞紧瓶塞,完全反应后再称量此装置的总质量为cg 。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化学方程式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化学方程式归纳 一、钠及其化合物 1.钠与氧气:常温: 点燃: 2.钠与水反应: 离子方程式: 3.钠与硫酸反应: 4.氧化钠与水反应: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6.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离子方程式: 7.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离子方程式: 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离子方程式: 8.①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向稀盐酸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②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 ③碳酸钠与氢氧化钙: ④碳酸氢钠与盐酸: ⑤少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 少量氢氧化钙溶液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⑥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氢钠: ⑦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

⑧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二、铝及其化合物 1.铝与氧气的反应: 2.铝与氧化铁反应(铝热反应): 3.铝和稀盐酸: 离子方程式: 4.铝和NaOH溶液: 离子方程式: 5.氧化铝和稀硫酸: 离子方程式: 6.氧化铝和NaOH溶液: 离子方程式: 7.氢氧化铝和盐酸: 离子方程式: 8.氢氧化铝和NaOH溶液: 离子方程式: 9.氢氧化铝受热分解: 10.硫酸铝与氨水反应: 离子方程式: 11.AlCl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12.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13.电解氧化铝: 三、铁及其化合物 1.铁与氧气反应: 铁与硫反应: 2.铁与盐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 铁与CuSO4溶液: 离子方程式: 3.铁和水蒸气: 4.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 5.氧化铁与盐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 6.CO还原氧化铁: 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 离子方程式: 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 离子方程式: 9.氢氧化铁加热分解: 10.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 11.除去FeCl2中的FeCl3: 离子方程式: 12.FeCl2和Cl2反应: 离子方程式:

有机化学方程式最全总结

有机反应方程式总结 (一)烷烃 1.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氯仿: 2.烷烃燃烧通式: (二)烯烃 1.乙烯的制取: 2.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3.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4.乙烯的催化加氢: 5.乙烯的加聚反应: 6. 1,3-丁二烯与溴(1:1)的反应: 1,4加成: 1,2加成: 7.丙烯加聚: 8. 2-甲基-1,3-丁二烯加聚: 9.丙烯与氯气加热条件下反应(α-H的取代): (三)炔烃 1.乙炔的制取: 2.乙炔与足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3.乙炔制聚氯乙烯:

(四)芳香烃 1.甲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2.苯的催化加氢: 3.苯与液溴催化反应: 4.苯的硝化反应: 5.苯的磺化反应: 6.甲苯与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酸加热时获得三硝基甲苯: (五)、卤代烃 1.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加热反应: 2.溴乙烷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加热反应: 3. 2-甲基-2-溴丁烷消去溴化氢: 4. 溴乙烷制备丙酸: (六)、醇类 1.乙醇与钠反应: 2.乙醇的催化氧化:

3.乙醇制乙烯: 4.乙醇制乙醚: 5.乙醇和浓的氢溴酸加热反应制溴乙烷: (七)、酚类 1.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苯酚钠与CO2反应: 3.苯酚与溴水反应: 4.制备酚醛树脂: (八)、醛类 1.乙醛的催化加氢: 2.乙醛的催化氧化: 3.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 4.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5.乙醛与HCN溶液反应: (九)、羧酸 1.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2.乙酸与氨气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 3.乙酸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醇: 4.乙酸与氯气催化剂条件下反应(α-H被取代): 5.两分子乳酸脱去两分子水: (十)、酯类

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方程式汇总

必修一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方程式 一、金属钠及其化合物 1、钠在空气中 (1)钠块在空气中变暗:2Na + O2=Na2O(白色固体)(钠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碳酸钠)(2)在空气中加热4Na+2O2 =2Na2O2(淡黄色固体) 现象:钠融化成小球,然后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3)2Na2O+O2=2Na2O2 2、钠与水反应(浮、熔、游、响、红) 2Na + 2H2O = 2NaOH + H2↑ 2Na + 2H2O = 2Na++ 2OH-+ H2↑ 3、钠与盐溶液反应(先水后盐) (1)与氯化钠溶液:本质上就是与水反应 (2)与硫酸铜溶液: 2Na + 2H2O = 2NaOH + H2↑ 2NaOH + CuSO4 ==Cu(OH)2↓+ Na2SO4 总:2Na + 2H2O + CuSO4= Cu(OH)2↓+ Na2SO4+ H2↑ 2Na + 2H2O+ Cu2+ = Cu(OH)2↓+H2↑+ 2Na+ (3)与氯化铁溶液: 6Na+6H2O+2FeCl3=2Fe(OH)3↓+6NaCl+3H2↑ 6Na+6H2O+2Fe3+=2Fe(OH)3↓+6Na+ +3H2↑ 4、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放热反应、Na2O2是强氧化剂,用于漂白) 2Na2O2+ 2H2O = 4NaOH + O2 ↑ 2Na2O2+ 2H2O = 4Na++4OH -+O2↑ 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外壁发热,滴加酚酞后溶液变红(振荡后褪色)碱性氧化物Na2O与水的反应Na2O+H2O=2NaOH Na2O + H2O = 2Na++2OH -5、过氧化钠可用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原因是: 2Na2O2+ 2CO2= 2Na2CO3+ O2 碱性氧化物Na2O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Na2O+CO2===Na2CO3 6、过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2Na2O2+ 4HCl = 4NaCl + 2H2O+O2 ↑ 2Na2O2+ 4H+= 4Na++2H2O+O2↑ 碱性氧化物Na2O与盐酸的反应 Na2O + 2HCl = 2NaCl + H2O Na2O + 2H+= 2Na++H2O 7、氢氧化钠 (1)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a向NaOH中通入少量CO2:2NaOH+ CO2 (少量)== Na2CO3 + H2O OH -+ CO2 (少量)= CO32-+H2O b 继续向该溶液中通入 CO2: Na2CO3+ H2O +CO2=2NaHCO3 CO32-+H2O +CO2=2HCO3- c向NaOH中通入过量CO2:NaOH+ CO2(过量)== NaHCO3 a+b OH -+ CO2 (过量)= HCO3- d向Ca(OH)2中通入少量CO2:CO2+Ca(OH)2(过量)===CaCO3↓+H2O Ca2++ 2OH -+ CO2 (少量)= CaCO3↓+H2O e继续向该溶液中通入 CO2:CaCO3+H2O +CO2=Ca(HCO3)2 CaCO3+H2O +CO2=Ca2++ 2HCO3- f向Ca(OH)2中通入过量CO2:2CO2(过量)+Ca(OH)2===Ca(HCO3)2 d+e OH -+ CO2 (过量)= HCO3- CaCl2不与CO2反应:因为一般情况下弱酸不能制强酸 8、苏打(纯碱)与盐酸反应(根据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所以可以鉴别盐酸和碳酸氢钠) ①向盐酸中滴加纯碱溶液 Na2CO3+ 2HCl = 2NaCl + H2O+CO2↑ CO32-+ 2H+= H2O + CO2↑ △△

高一化学方程式总结大全

高一化学方程式 一、碱金属: 1. 新切的钠有银白色光泽,但很快发暗;方程式:4Na+O2=2Na2O;该产物不稳定。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淡黄色的固体,方程式:2Na+O2点燃==== Na2O2。锂燃烧方程式:4Li+O2点燃==== 2Li2O;钾燃烧方程式:K+O2点燃==== KO2。 2. 钠与氧气在不点火时平稳反应,硫的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将钠粒与硫粉混合时爆炸,方程式:2Na+S=Na2S 3. 钠与水剧烈反应后滴有酚酞的水变成红色,方程式:2Na+2H2O=2NaOH+H2↑;钾与水反应更剧烈,甚至爆炸,为了安全,常在小烧杯上盖一块小玻璃片。 4. 过氧化钠粉末用脱脂棉包住,①滴几滴水,脱脂棉燃烧;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②用玻璃管吹气,脱脂棉也燃烧;有关的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这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使脱脂棉达到着火点。在过氧化钠与水或CO2反应生成O2的两个反应中,为生成1mol O2,需要的Na2O2的物质的量都为2mol,同时需要的H2O或CO2的物质的量都为2mol。 5. 纯碱的化学式是Na2CO3 ,它不带结晶水,又俗名苏打。碳酸钠晶体化学式是Na2CO3?10H2O,在空气中不稳定,容易失去结晶水,风化,最后的产物是粉末状,叫无水碳酸钠。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等在空气中露置的最后产物都是无水碳酸钠。 6.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物质都可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有关离子方程式分别为:CO32-+2H+=H2O+CO2↑;HCO3-+H+=H2O+CO2↑;其中,以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速度更快;如果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相同,当它们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盐酸以碳酸钠为多。 7.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较差的是碳酸氢钠,其加热时发生分解,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H2O+CO2↑。在这个分解反应中,每42g NaHCO3发生分解就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5.6L。在这个分解反应中,一种物质生成了三种物质, (1)高锰酸钾分解: 2KMnO4△==== K2MnO4+MnO2+O2↑ (2)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分解: (NH4)2CO3△==== 2NH3↑+H2O+CO2↑ 8.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NaHCO3的方法是加热;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溶液的方法是: 通入足量CO2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 。 9. 从NaOH溶液得到纯净的Na2CO3溶液的方法是把NaOH溶液分为二等份,一份通入足量CO2使之全部成为NaHCO3;然后把另份NaOH溶液加入到此溶液中,摇匀即可。两个方程式分别为:NaOH+CO2=NaHCO3; NaHCO3+NaOH=Na2CO3+H2O 10. 往稀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盐酸,离子方程式为H++CO32-=HCO3-。 1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CO32-+Ca2+=CaCO3↓; HCO3-+Ca2++OH-=CaCO3↓+H2O 。 两溶液中只有Na2CO3 可以使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O32-+Ca2+=CaCO3↓。 二、卤素: 12. 氟气是浅黄绿色;氯气是黄绿色;液溴是深红棕色;固态碘是紫黑色。常用的有机萃取剂四氯化碳无色,密度比水大;苯也是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液溴常用水封存,液溴层是在最下层。 13. 闻未知气体气味,方法是: 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小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14. 铜丝红热后伸进氯气瓶中:铜丝剧烈燃烧,发红发热,同时生成棕色烟;加少量水,溶液蓝绿色,方程式:Cu+Cl2点燃==== CuCl2。铁丝红热后也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超全)

高考总复习之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学 第一册 第一章 卤素 第一节 氯气 1、NaCl 2Cl Na 22??→?+点燃 2、22CuCl Cl Cu ?? →?+点燃 3、32FeCl 2Cl 3Fe 2??→?+点燃 4、HCl 2Cl H 22?? ??→?+点燃(光照) 5、32PCl 2Cl 3P 2??→?+点燃 6、523PCl Cl PCl →+ 7、HClO HCl O H Cl 22+→+ 8、O H 2CaCl ClO Ca Cl 2OH Ca 222222++→+)()( 9、HClO 2CaCO O H CO ClO Ca 3222+↓→++)( 10、O H NaCl NaClO Cl NaOH 222++→+ 11、↑++?→? +? 2222Cl O H 2MnCl MnO HCl 4 12、O H 8Cl 5KCl 2MnCl 2HCl 16KMnO 22224+↑++→+(浓) 13、2O HCl 2HClO 2+?? →?见光 第二节 氯化氢 14、↑+→+HCl NaHSO SO H NaCl 442(浓) 15、↑+?→? +? HCl SO Na NaCl NaHSO 424 16、↑+?→?+? HCl 2SO Na SO H NaCl 2424 2(浓)(14、15结合) 17、33HNO AgCl AgNO HCl +↓→+

18、33NaNO AgCl AgNO NaCl +↓→+ 19、33KNO AgCl AgNO KCl +↓→+ 20、↑++→+2223CO O H CaCl CaCO HCl 2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21、O H Cu H CuO 22+?→? +? 22、O H 2NO 4CO HNO 4C 2223+↑+↑→+ 23、O H 3NO NH NO Zn 4HNO 10Zn 4234233++?→?+? )((极稀) 24、4243324SO H 15PO H 6P Cu 5O H 24CuSO 15P 11++→++ 25、O H 3KCl Cl 3HCl 6KClO 223+↑→+(浓) 26、O H 3NO NH NO Mg 4HNO 10Mg 4234233++?→?+? )((极稀) 27、O H 31SO K SO Fe 9SO Cr SO H 31O Fe 6O Cr K 2423423424243722+++→++)()( 28、↑+↑+→++2223CO 3N S K S C 3KNO 2 第四节 卤族元素 29、HF 2F H 22→+ 30、HBr 2Br H 22→+ 31、HI 2I H 22→+ 32、22Br NaCl 2Cl NaBr 2+→+ 33、22I KCl 2Cl KI 2+→+ 34、22I KBr 2Br KI 2+→+ 35、33NaNO AgBr AgNO NaBr +↓→+ 36、33KNO AgI AgNO KI +↓→+ 37、2Br Ag 2AgBr 2+?? →?光照 第二章 摩尔 反应热 第一节 摩尔

(完美版)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烃 1.甲烷 烷烃通式:C n H 2n -2 (1)氧化反应 甲烷的燃烧:CH 4+2O 2 CO 2+2H 2O 甲烷不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 (2)取代反应 一氯甲烷:CH 4+Cl 2 CH 3Cl+HCl 二氯甲烷:CH 3Cl+Cl 2 CH 2Cl 2+HCl 三氯甲烷:CH 2Cl 2+Cl 2 CHCl 3+HCl (CHCl 3又叫氯仿) 四氯化碳:CHCl 3+Cl 2 CCl 4+HCl 2.乙烯 乙烯的制取:CH 3CH 2OH H 2 烯烃通式:C n H 2n (1)氧化反应 乙烯的燃烧:H 2C=CH 2+3O 2 2CO 2(2)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H 2C=CH 2+Br 2 CH 2Br —CH 2Br 与氢气加成:H 2C=CH 2+H 2 CH 3CH 3 与氯化氢加成: H 2C=CH 2+HCl CH 3CH 2Cl 与水加成:H 2C=CH 2+H 2O CH 3CH 2OH 点燃 光 光 光 光 浓硫酸 170℃ 高温 催化剂 △ 图1 乙烯的制取

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n H 2 3.乙炔 乙炔的制取:CaC 2+2H 2O HC ≡CH ↑+Ca(OH)2 (1)氧化反应 乙炔的燃烧:HC ≡CH+5O 2 4CO 2+2H 2O 乙炔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2)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HC ≡CH+Br 2 HC=CH B r CHBr=CHBr+Br 2 CHBr 2—CHBr 2 与氢气加成:HC ≡CH+H 2 H 2C=CH 2 与氯化氢加成:HC ≡CH+HCl CH 2=CHCl (3)聚合反应 氯乙烯加聚,得到聚氯乙烯:n CH 2 n CH n 4.苯 苯的同系物通式:C n H 2n-6 (1)氧化反应 苯的燃烧:2C 6H 6+15O 2 12CO 2+6H 2O 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H 2-CH 2 点燃 图2 乙炔的制取 催化剂 △ Br CH 2—CH Cl CH=CH 点燃

金属及其氧化物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金属 2Na+H2=2NaH 4Na+O2=2Na2O 2Na2O+O2△ 2Na2O2 2Na+O2=Na2O2 2Na+S=Na2S(爆炸) 2Na+2H2O=2NaOH+H2↑2Na+2NH3=2NaNH2+H2 4Na+TiCl4(熔融)=4NaCl+Ti Mg+Cl2=MgCl2 Mg+Br2=MgBr2 2Mg+O2点燃 2MgO Mg+S=MgS Mg+2H2O=Mg(OH)2+H2↑ 2Mg+TiCl4(熔融)=Ti+2MgCl2 Mg+2RbCl(熔融)=MgCl2+2Rb 2Mg+CO2点燃 2MgO+C 2Mg+SiO2点燃 2MgO+Si Mg+H2S=MgS+H2 Mg+H2SO4=MgSO4+H2↑ 2Al+3Cl2△ 2AlCl3 4Al+3O2点燃 2Al2O3(钝化) 4Al(Hg)+3O2+2xH2O=2(Al2O3.xH2O)+4Hg 4Al+3MnO2高温 2Al2O3+3Mn 2Al+Cr2O3 高温 Al2O3+2Cr 2Al+Fe2O3 高温 Al2O3+2Fe 2Al+3FeO △ Al2O3+3Fe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2Al+6H2SO4(浓) △ Al2(SO4)3+3SO2↑+6H2O (Al、Fe、C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 Al+4HNO3(稀)=Al(NO3)3+NO↑+2H2O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Fe+3Br2=2FeBr3 Fe+I2 △ FeI2 Fe+S △ FeS 3Fe+4H2O(g) 高温 Fe3O4+4H2 Fe+2HCl=FeCl2+H2↑ Fe+CuCl2=FeCl2+Cu 二、金属氧化物 (1)、低价态的还原性 6FeO+O2 △ 2Fe3O4 FeO+4HNO3=Fe(NO3)3+NO2↑+2H2O (2)、氧化性 Na2O2+2Na=2Na2O(此反应用于制备Na2O) MgO、Al2O3几乎没有氧化性、很难被还原为 Mg、Al. 一般通过电解熔融态的MgCl2和Al2O3制Mg和Al. Fe2O3+3H2=2Fe+3H2O (制还原铁粉)

高中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总结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目录 第一部分金属 一碱金属 钠………………………………1 钾 (2) 锂………………………………3 二常见金属 镁 (3) 铝 (3) 铁 (3) 三其他金属 锰 (4) 铜 (4) 钙 (5) 钡 (5) 铅 (5) 锌………………………………5 铍………………………………5 汞 (5) 第二部分卤族元素、氮族元素一卤族元素 氟 (5) 氯 (6) 溴 (6) 碘 (6) 二氮族元素 氮 (6) 磷 (7) 砷 (8) 第三部分碳族元素、氧族元素 一碳族元素 碳 (8) 硅 (8) 二氧族元素 氧 (8) 硫……………………………… 9 第四部分有机反应 一烃 甲烷 (10) 乙烯…………………………11 乙炔 (11) 苯 (11) 甲苯 (12) 二烃的衍生物 溴乙烷………………………1 2 乙醇 (12) 苯酚…………………………13 乙醛…………………………13 乙酸…………………………14 乙酸乙酯……………………15 三糖类、油脂、蛋白质 葡萄糖 (15) 蔗糖、麦芽糖 (15) 淀粉、纤维素 (15) 油脂 (16) 氨基酸 (16) 第五部分离子反应……………17 第六部分电极反应方程式 (20) 第七部分热反应方程式 (22) 第一部分金属 一、碱金属 1.钠 Na 4Na+O2=2Na2O 2Na+O2点燃 Na2O2 Cl2+2Na点燃2NaCl2Na+S=Na2S(爆炸) 2Na+2H2O=2NaOH+H2↑ 2Na+H2△ 2NaH 2Na+2NH3=2NaNH2+H24Na+TiCl4(熔融)=4NaCl+Ti Na2O Na2O+H2O=2NaOH 2Na2O+O2△ 2Na2O2 Na2O+SO3=Na2SO4 Na2O+CO2=Na2CO3 Na2O+2HCl=2NaCl+H2ONa2O2+2Na=2Na2O(此反应用于制备Na2O) 2Na2O2+2H2O=4NaOH+O2↑(此反应分两步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O2↑。H2O2的制备可利用类似的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H2SO4(冷、稀)=Na2SO4+H2O2 NaH NaH+H2O=NaOH+H2↑ NaOH 2NaOH+Si+H2O=Na2SiO3+2H2↑ 6NaOH+3S △ 2Na2S+Na2SO3+3H2O 2NaOH+2Al+2H2O=2NaAlO2+3H2↑ 2NaOH(过量)+CO2=Na2CO3+H2O NaOH+CO2(过量)=NaHCO3 2NaOH+SiO2=Na2SiO3+H2O(常温下强碱缓慢腐蚀玻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