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及当堂评测答案全册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及当堂评测答案全册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及当堂评测答案全册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及答案

1 举手的秘密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露”“调”,会写13个字,参照词语库积累词语。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知道故事中的“我”是怎样进步的,感悟到尊重、信任和鼓励能使处于困境中的人产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自学指导:

1.我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要注意“胆”左边是“月”,“县”字里面是两横。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8分钟后,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

当堂训练:

一、必做题: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词语。

yǒu shàn jiǒng tài cháo xiào h?ǎi

()()()()

xiàn ch?ng dǎn xiǎo ch?ng ktn ju? miào

()()()()

2.比较下面各组字,组成词。

仍( ) 偏( ) 急( ) 兄( )

扔( ) 扁( ) 隐( ) 况( )

3.试一试,你能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吗?

隐约虚荣心露馅儿声调习惯

仍然心照不宣水份情况偏旁

二、选做题:

1.读片段,完成练习。

这是一个绝妙的主意。一开始,我只能举右手,每当此时,老师便和我交换一个眼神,这样一来,我的心里就感到很踏实。

(1)“绝妙的主意”指的是。(2)“每当此时,老师便和我交换一个眼神”,这个眼神会是一个怎样的眼神?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高老师提出今后“我”怎样举手,是对“我”一个人说的,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高老师不当众提出这种办法呢?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对话,尝试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三、拓展延伸:把你心中的小秘密写下来。

1 举手的秘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认识到高老师之所以能巧妙地给予“我”鼓励和信任,是出于她对学生的热爱。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有效的帮助别人,启发别人克服困难。自学指导:

1.在阅读课文时,要重点品读描写老师的神态和“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我”对老师的爱和感激之情。

2.能理解文章结尾的语句并背诵这段课文。

3.明白高老师的做法,能理解她对学生的“爱”。知道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真正地帮助别人克服困难。

(15分钟后,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

当堂训练:

一、必做题:

1.选词填空

友善惊喜亲切

(1)老师()地提醒我们不要嘲笑别人。

(2)老师面对着我们,脸上露出了()的微笑。

(3)老师的是视线落在了我的身上,眼里闪现出一丝()。

诚恳诚实诚挚诚信

(4)会谈是在()友好的氛围中进行的。

(5)这孩子很(),不会撒谎。

(6)生意人应当以()为本。

(7)看他态度(),不像在骗人。

2. 给下面的句子排列顺序

( )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秋天,硕果累累。

( )田野的尽头,连绵起伏的山峰犹如大海里起伏的波涛。

( )溪水是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无忧无虑地游来游去。

( )山腰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带子飘向远方。

( )一条小溪从我们村里流过。

( )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如今沉甸甸的麦穗,正报告丰收的喜讯。

二、选做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任何一艘横渡太平洋的船舶经常会一连好几天有那种较小的信天翁伴航。这些信天翁能陪伴着船飞行一小时之久而看不出翅膀有什么动作,或者只是偶尔挥动一下。信天翁在滑翔飞行的鸟类中首屈一指。这类鸟能够驾驭空气,使之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但是在空气的阻力面前又不得不屈服。野鸭、鸽子、鹧鸪等则是以另一种方式飞行的鸟类。它们具有坚强如钢的肌肉,以势不可挡的力量使劲扇动短小的翅膀,在精疲力尽之前可以在迎面吹来的大风中顶风飞行很长的距离;但是,一旦精力耗尽了,它们也就飞不动了。如果海面上的风迫使它们作了长途旅行,你可以从地上拾起那些再也飞不动的野鸭、鸽子。燕子充分把这两大类鸟的飞行优点兼而有之。它不会疲倦,也不会夸耀自己的力量。它是天生的空中之物,从这里飞往北方营建家园,又从那里飞回来,一路上可能飞行几千公里,并且沿途喂着它们已经会飞的雏燕。

1.结合句子,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疲倦()夸耀()首屈一指()

2.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3.这篇短文按内容可分成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用“‖”标明。

4.请你介绍一种小动物,注意写清特点和生活习性。

(相信认真的你一定能做好!)

2 陶罐和铁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

词语。

2.分角色,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同桌合作,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当堂训练:

一、必做题:

1.看拼音,写词语。

kt chǐ rú h? pǔ sù guüng ji? du? j?()()()()()chú fáng ruǎn ru? kǔ nǎo guàn zi shì qing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反义词

骄傲——()( ) 懦弱——()()

轻蔑——()()谦虚——()

四年级语文上1-10课学案(DOC)

1、观潮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重点: 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拓展延伸: 1、浙江省杭洲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8月18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为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形成的钱塘江大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的景象终生难忘。 预习案: 1、熟读课文,并在文中勾画出生字词、四字词语、多音字、不懂的词语。 2、在预习本上将生字组词写两个,写出多音字并用多音组词,写出生词释义,抄写四字词语。 3、再读课文,思考每段课文的意思,并用段落相加法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并写在预习本上。 4、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5、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

反馈案: 我来查一查 1、检查生词书写、生词释义、日积月累 小组说一说 (一)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二)交流搜集的资料 (三)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交流案: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4、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哪些时段的景象? 检测案: 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蒙: mēng()薄: bō()号: háo() méng() bāo()hào()měng() bò() 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A、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B、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C、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汇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第1课:种子 一、生字 侵略羞涩裤子惭愧掠过唯恐扫视虔诚凝望槐树 掺杂裤兜撩起俊秀脸颊落落大方小心翼翼抿嘴一笑 二、词语解释 素雅:指颜色虽不鲜艳,但很协调、好看。羞涩:不自然,难为情。 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凝望:目不转睛地望着。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唯恐:只担心。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辨字 略(省略)(侵略)涩(羞涩)(苦涩)裤(裤子)(棉裤)惭(惭愧)(羞惭) 格(格式)(规格)梁(桥梁)(鼻梁)库(仓库)(库房)渐(渐渐)(逐渐) (愧疚)掠(掠夺)(掠过)唯(唯恐)(唯一)恐(恐慌)(恐惧) 惊(惊慌)(惊讶)推(推开)(推动)怨(怨恨)(抱怨) 挑 tiāo(挑选)倒 dǎo (倒下) tiǎo (挑战) dào (倒退) 五、近、反义词 近义词:惭愧——羞愧注视——凝视扫视——环视温暖——暖和 辽阔——广阔成果——成绩 反义词:素雅——华丽羞涩——大方温暖——寒冷 六、词语搭配 饱满的黑豆虔诚的童心专注的神情素雅的秋装 乌亮的光泽俊秀的脸庞辽阔的大地乌黑的短发 七、词语积累 AABC式亭亭玉立格格不入津津有味恋恋不舍念念有词 第2课:只拣儿童多处行 一、生字 大概匆匆树梢释放额头纽扣兴旺感召蕴藏赞叹荡漾忸怩挑拣坐无隙地颐和园闹嚷嚷海棠树浑身解数聚精会神 二、词语解释 拣:挑选。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释放:把所含的物质或能量放出来。感召:感化和召唤。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旺盛:生命力强。 座无隙地:没有空闲的地方坐了。 浑身解数:全部的手段或全身的本事。解数,原指武术的架势。 成百盈千:盈,满。形容人很多。也作“成百上千” 三、辨字 概(大概)聚(聚会)匆(匆忙)梢(树梢)释(解释) 溉(灌溉)娶(嫁娶)勿(勿念)稍(稍等)译(翻译) 额(额头)纽(纽带)旺(旺季)召(召唤)(召见) 颂(歌颂)扭(扭动)注(注意)台(电台)(台风) 四、多音字 嚷 rāng(闹嚷嚷) 解 jiě(解决) rǎng(吵馕) xiè(解数) 五、近、反义词 近义词:蕴藏——储藏欢畅——欢愉舒展——伸展 反义词:舒展——收缩活泼——严肃快乐——忧伤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1.观潮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我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重点: 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把握课文。 知识连接: 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8月18 日在海宁县所见的大潮最为壮观,因为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形成的大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的景象令人难忘。 预习任务: 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的最好听。 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4、闯关练习: 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那些时段的景象? 蒙薄号 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1)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2)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3)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3、我会填: 今天,我们到海宁来观潮,朝来之前,江面上----------,潮来之时,只见---------------------------------,浪潮越来越近--------------------------------------,那声音----------------------------- ----------------------,潮过之后,江面上------------------------------------,看看堤下---------------------------------------------,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我们为之----------------------,为之-------------------------------。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收集积累有关钱塘江潮的名诗句。

四年级语文上册《抓住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抓住主要内容》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上册《抓住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阅读短文,初步懂得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在阅读实践中运用这一方法,形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初步懂得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在阅读实践中形成能力。 三、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文章,我们要学会抓住主要内容。这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这则读写例活向我们介绍了“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自读例话,了解大意。 1.读例话,想想这则例话的内容要点是什么?自己渎懂了多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 2.读后同桌议议,相互交流阅读感受,互相质疑问难,把不明白的地方弄明白。 (三)、全班交流阅读感受。 1.从这则例话中,你学到了抓住课文内容的什么方法?(先把整篇课文读一读,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一部

分一部分认真地阅读,了解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2.全班画一画重点语句,读一读。 3.回忆《科利亚的木匣》,了解学习课文时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 4.结合本组其他课文,说说是怎样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如:学习《捞铁牛》时,先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然后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仔细阅读,了解每部分大意,再把每部分大意连起来,就抓住了主要内容:宋朝时候,有八只拴浮桥用的大铁牛陷进了淤泥里,怀丙和尚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铁牛捞了上来。 (四)、运用上述方法,进行阅读实践。 掌握了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请同学们自行选择第七册《自读课文》中的一篇文章,练习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1.生自读思考。 2.小组间互相交流。 (五)、总结。 我们阅读文章,一定要掌握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这样既读懂了文章,又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今后大家在读文章时要运用这一方法,并发现抓住主要内容的其他方法。 (六)布置作业:第七册《自读课文》20课,练习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13

第一课<举手的秘密>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露”,会写6个字,参照词语库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故事中的“我”是怎样进步的,感悟到尊重、信任和鼓励能使处于困境中的人产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4.使学生认识到课文中的高老师之所以能巧妙地给予“我”鼓励和信任,是出于她对学生的热爱。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有效地帮助别人,启发别人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懂得学习时要充满自信。 2.了解高老师的做法,理解她对学生的“爱”。知道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真正地帮助别人克服困难。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磁带。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有自己的秘密吗?谁愿意悄悄地告诉老师?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上三年级,他有一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举手的秘密。 2.师范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词,初读指导。 1.各自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想办法记住字形、弄懂词语的意思。 (2)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能说出故事的大体内容。 2.检查初读效果: (1)小黑板或投影出示生字词: A.谁能准确地领大家拼读这些生字词?指名领读。擦去拼音再读。随机抽查生字词读音。注意多音字: 露lù lòu 找出课文中这些字读什么音,读读这些句子。 B.小组内相互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字形、弄懂词语意思的? C.组织集体交流,教者适当总结带有规律性的办法。鼓励学生有创见。比如:记字形,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办法。记“仍”,把“扔”(或“奶”)的偏旁去掉,换上“亻”(单人旁)。“份”还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识记。记“况”,左边“冫”,右边“兄”。“题”:左边是“是”,右边是“页”,注意“页”字要写在“是”字最后一捺上。 (2)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A.各自练习说。 B.指名当众讲述。

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1、指导思想:本册教材是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发展与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教学内容的编排注意简化头绪,突出重点,结构清晰,分段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并加强过程与方法、只是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2、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本册教科书编排了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还有课后思考练习题和词语花篮:略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及思考练习题和词语花篮。在本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链接”。编排了一些名人介绍。 3、教材特点: (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3)重视文化的熏陶,注意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4)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名学生,其中语文能力强的只占%,大多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较差,通过几学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好转,但还不够自觉,还有几人的语文基础更差,连最简单的汉语拼音也不会拼读。平时应加强训练。

三、学期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从生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此举的意思:能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睁开字帖。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8、学习课文中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一些方法,能按要求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养成预习习惯。 9、能阅读少年儿童读物,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课内外阅读量达到14万字。 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还要掌握单元和每篇课文及听说训练、习作训练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课时教学目标,可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做到明确、适当、集中、有层次、可操作。 2、加强阅读训练。认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以段的训练为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试卷(语文S版四年级下)(语文)无答案(精选)

zuó mo qí dǎo Pú gōng yīng rén yún yì yún ( ) () ( ) ( ) 二、组词(8分) 憧()薄()偏()烤() 撞()蒲()遍()拷() 钩()辩()泽()博() 钓()辨()择()搏() 三、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放在括号里。(7分) 和①平和,和缓②和谐③结束战争或争执④下棋不分胜负⑤姓 1、湖光秋月两厢和() 2、王老师对待同学很温和() 3、真希望和平之花永驻人间() 4、哎,这盘棋又和了() 观①看②竞相或者样子③对事物的看法或认识 1、只要留心观察生活,就不愁写文章时“无话可说”。() 2、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就被称为“天下奇观”。() 3、在《红岩》中,我被革命先烈的乐观主义精神深深感动。()四、为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4分) 1. ()承担多大风险,()不能放弃这次行动计划。 2. ()李老师五十多岁了,()精力仍然很充沛。 3. ()张燕善于观察,勤于动笔,()她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4.这座桥()坚固,()非常美观。 五、选词填空(3分) 热心热情热爱

1、妈妈()好客,常常受到客人们的赞赏。 2、姐姐()教师这一行业。 3、妈妈是个()的人,常常为邻居们排忧解难。 安静宁静平静 1、激动地心情渐渐地()下来 2、妹妹玩累了,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3、夜晚是那么的(),月色是那么的美好。 六、按要求写句子(4分) 1、英勇的解放军奋不顾身的打退了敌人一次有一次的进攻。(缩写句子) 2、火车驶过田野。(扩写句子) 3、小红一直永远感激着她的启蒙老师。(修改病句) 4、“眼前这些难道还不够吗?”班杰明一边微笑,一边说道。(改成陈述句) 七、为下面的句子排一排序,让他们组成一段话。(5分) ()达马没留神,脚一滑,掉到水里去了,绿娃大声呼喊:“救命呀!” ()十月的一天,绿娃带着他的弟弟达马过独木桥。 ()对岸住着解放军,他们听见喊声飞快地跑到河边,把外衣一脱,跳下水去。 ()解放军叔叔不怕冷、不怕疼,一个劲儿跟激流搏斗,拼命朝达马那边游去,终于救起了小达马。()河水冰冷刺骨,河里石头多,急流冲来,人站不住,身子就碰到石头上,疼得很。 八、填空(9分) 1、绳锯木断, 2、,月晕午时风. 3、须臾却入海门去,,是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请问须臾的意思是 5、《枫桥夜泊》是()代诗人()的作品,诗句(),()表达了作者忧愁苦闷的心情。 九、阅读部分(22分)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nu ò ru ò n íng g ù ji ān sh ì f ēng ku āng w ān y án ì hu ì 二、 给多音字组词.( 4分) zh āo ( ) lu ò( ) s ì ( ) ch ù( ) 朝 ch áo ( ) 落 l à( )似 sh ì( )处 ch ǔ( ) 三、火眼金晴.(辨析形近字.再组词)(4分) 需( ) 谦( ) 岭( ) 详( ) 须( ) 歉( ) 冷( ) 洋( ) 介( ) 铜( ) 值( ) 疑( ) 价( ) 筒( ) 直( ) 凝( ) 四、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括号里.(6分) 宏伟 雄伟 宏大 1、初上黄山.我就为黄山松那( )的气势所折服. 2、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 )瑰丽的壁画. 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气魄( )的万里长城. 因为……所以…… 虽然…… 但是…… 不仅……而且…… 4、李伟( )积极锻炼身体.( )讲究个人卫生. 5、李伟( )积极锻炼身体.( )不讲究个人卫生. 6、李伟( )积极锻炼身体.( )身体很结实. 五、补充下列词语.回答问题.并选择一个词语造句.(4分) 舍己( )人 舍( )忘( ) 救( )扶( ) 这些词语都是赞颂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语.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句子练习.(8分) 1、为下面句子加标点. (1)、 何必这样说呢 陶罐说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 有什么可吵的呢 (2)、 冲啊 为黄继光报仇 喊声惊天动地 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 占领了597.9高地 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3)、将军边走边喊 不要停下来看 快速前进 2、说说下面句子引号的作用. (1)、伊春是个“天然氧吧”. (2)、道路两侧的“铁木树”.也叫做“黑心树”. (3)、这是一个负载着60亿人口的“百病丛生”“危机四伏”、需要紧急抢救 的“病球” 3、修改病句. (1)、因为当时大雨倾盆.所以他还是准时到了学校. . (2)、我们必须做到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七、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我把包里的东西拿出来一样一样摆好.(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狡猾的狐狸一直盯着乌鸦嘴里的肉.(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盲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水流过桥洞.(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花生做的食品都被我们吃完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恰当的官连词把下列两句话合并为一句. 伽利略是位年轻的数学家.伽利略敢于向亚利士多德这位权威挑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佳句积累(5分)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学案.

新建学校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第二课时 一、自由读文,感受白公鹅的派头 1、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 ⑴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 ①每一步动作。 ②过路的结果: 特点:高傲。 ③被狗追赶时的缓慢行走。 ⑵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 2、朗读感受鹅在河里的活动: ⑴作者是怎样写白公鹅在水里的活动: ①翅膀的扇动有力。 ②强占地盘。 特点: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③公然吞食鱼肉饵。 3、请喜欢的同学起来读一读: ⑴感受作者语言的能力。 ⑵写法:拟人、夸张。 ⑶具体的句子(见书)。 ⑷语言:幽默风趣。 二、自主学习,感悟特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想想这只白公鹅有什么特点, 使得作者称之为海军上将呢?划出让你印象最为深刻的词句,写写简单的批注。 2、交流:这只白公鹅有什么特点,使得作者称之为海军上将呢? 研读句子一: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脚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通过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它总是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 A、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动作缓慢,考虑周全,像海军上将在检阅部队) B、通过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海军上将一身雪白的军装,就给人一种威风、神气的感觉,任何的艰难险阻在他的面前总显得那么渺小] C、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和海军上将一样,即使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全一册带答案

第一部分同步训练 第一单元 举手的秘密(1) 1.了解故事中的“我”是怎样进步的,感悟到尊重、信任和鼓励能使处于困境中的人产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2.使学生认识到课文中的高老师之所以能巧妙的给予“我”鼓励和信任,是出于她对学生的热爱。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有效的帮助别人,启发别人克服困难。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éng kěn jué miào chéng jì huí yì ( ) ( ) ( ) ( ) 二、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画“√”。 示意(shì sì)虽然(suīsuí)轻蔑(miè mòo) 三、比一比,组词语。 但()亿()县()绩() 胆()忆()具()责() 四、按要求写词语。 1.例:呆头呆脑(ABAC) 2.例:窃窃私语(AABC) 3.从上面所填词语中选择一个写一句话。 五、根据句子选择破折号的用法,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解释说明 B.表示递进 C.表示声音延长时间 D.表示转折 1.我终于举起了左手,而且举得高高的,人都几乎要站起来了——生怕老师看不见。 () 2.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马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 穆朗玛峰。() 3.太阳系除了九个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 王星和冥王星以外,还有40个卫星以及为数众多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 ()

4.“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 5.那个书包很漂亮,而且能装很多东西——但现在不见了。() 六、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老师为什么和“我”约定当我不知道问题的答案时,可以举右手? 2.老师和学生这样的约定,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 参考答案: 一、诚恳绝妙成绩会议 二、(1)(2)(1) 四、甩来甩去又大又圆自言自语 朗朗上口默默无语赫赫有名 举手的秘密(2) 1.了解故事中的“我”是怎样进步的,感悟到尊重、信任和鼓励能使处于困境中的人产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2.使学生认识到课文中的高老师之所以能巧妙的给予“我”鼓励和信任,是出于她对学生的热爱。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有效的帮助别人,启发别人克服困难。 一、看拼音,写词语。 dǎn xiǎo yǒu shàn cháo xiào héǎi ( ) ( ) ( ) ( ) 二、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画“√”。 尴尬(gā gē)迟钝(cíchí)懦弱(nuò xù) 三、比一比,组词语。 潮()妙()恳()切() 嘲()炒()垦()窃() 四、按要求写句子。 1.眼里闪现惊喜。(扩句) 2.我吐露了心中的秘密。(改成“被”字句) 3.这一次,我流利地回答了问题。(缩句)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一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体会当年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录像了解时代背景,以读为本,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读出个性,读中体验,读中悟情。边读边画边想,再把自己的感受,对*的感情读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当时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小具有爱好和平,远离战争的美好愿望。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重难点 了解歌词中事件的时代背景。以诵读歌词为重点,在诵读中体会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1931年,在我中华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事。你知道是什么事吗?(九一八事变) 2.师生共同观看记录片了解九一八事件始末 日本侵略的铁蹄随意践踏我国领土,国民党政府提出不抵抗政策。在日本铁蹄的践踏下,东三省很快沦陷。中国东北三省的劳苦大众携老带子,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流亡关内。东北是他们的家乡,可此刻,他们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爱国志士勇敢的站出来,号召、组织大家要拿起武器和敌人进行坚强的战斗,把日本侵略者打回老家去。张寒晖也拿起了特殊的武器——笔,谱写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每一位中华儿女,这首歌并迅速传遍全国,引起强烈的轰动。 3.放歌曲《松花江上》 4.听完这首歌曲,你心情怎样?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歌词,看看读后你又有什么感受?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字词专项】【新版】

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字词专项】 一、用“——”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8分) 突飞梦进( ) 救死负伤( ) 分不顾身( ) 披兴戴月( ) 振耳欲聋( ) 心惊旦寒( ) 相题并论( ) 和目相处( ) 二、多音字注音并组词。(12分) 盛????? ( ) ( ) 给????? ( ) ( ) 降????? ( ) ( ) 处????? ( ) ( ) 朝????? ( ) ( ) 宿? ???? ( ) ( ) 三、我会查字典。(5分) 1.“旋”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 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旋”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旋转;②返回,归来;③不久,很快地。在“盘旋”中“旋”的意思是______。 2.“殊”的部首是______,除去部首外还有______画。它是______ 结构的汉字,它是形声字,声母是______,第四笔是______。 四、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12分) ????? ( ) ( ) 巩????? ( ) ( )

奄????? ( ) ( ) 韦? ???? ( ) ( ) 奇????? ( ) ( ) 鬼? ???? ( ) ( ) 五、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同音字。(9分) 1.x ū:( )求 胡( ) 心( ) 2.zh í:种( ) 价( ) 争( ) 3.j ì:成( ) 奇( ) ( )然 4.y ì:回( ) ( )处 ( )思 5.hu ì:描( ) 开( ) 词( ) 6.yu án :电( ) ( )来 支( ) 六、看拼音写词语。(18分) z ūn zh òng ji ǒng t ài x ì tong ch áo xi ào y ú b èn xu ǎn z é s ù xi àng sh ǔ y ú shu ǐ d ào 七、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一个造句。(12分) ( )义( )为 ( )钧一( ) ( )不( )道 语( )心( ) ( )己( )公 ( )而( )私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王悦 2016年9 月 语文教学设计

1.观潮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 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 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 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 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di)雷薄(b6)雾风号(hdo)浪吼(hdu) 涨(zh*g)起颤(chm )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在采集的树种中,有个小女孩较大树种虽然不多,但粒粒饱满,显然是精心挑选的,表现了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特点和纯朴、诚实的个性,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小女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一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 教学设计 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观潮》记叙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学情分析】 1、学生都来自于农村,有些大城市的孩子见得也多。农村孩子在这方面比较薄弱。 2、这些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求知欲较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2.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 (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课文

第一课种子 1. 讲桌上堆放着洋槐树籽,有浅黄色的,有豆绿色的,还有紫红色的… …树籽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虽然这些树籽不太起眼,但毕竟是孩子们用一双双小手捡来的,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更何况他们每个人采的树种还挺多呢!我扫视了全班同学一眼,准备说点儿什么… … 2. 这时,走上来一个小女孩儿。她穿着一身素雅的秋装,显得落落大方,又略带羞涩。小女孩儿走到我跟前,冲我抿嘴一笑,低下头,把手伸进裤兜里。 3. “怎么没采到?”我问。 4. “不,可是没有他们那么多。”她的脸刷地红了。撩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惭愧地站在那儿 5. “那,你采的呢?”我又问。 6. 她从兜里掏出一个小葫芦。又从兜里掏出一张纸,在桌子上展平,然后凝望着那小葫芦的嘴儿。小心翼翼地往外抖。一颗,两颗,三颗… …我看着她倒出来的树种,不由得心里一动。那种子一般大小,有如饱满的黑豆,每一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 7. 我想她一定是用那双小手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树种才能如此一般大小,闪闪发光!我被一颗虔诚的童心感染了,心里充满温暖。望着她那俊秀的脸颊,专注的神情,我仿佛看见在茫茫的山川原野上,一棵棵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为辽阔的大地撑起一柄柄绿色的大伞。 8. “就这么一点儿。”他摇晃一下小葫芦,抬起头来。我们的目光正好相遇。我笑着点点头。她害羞地一笑,轻轻掠一下额前乌黑的短发,,拿着小葫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9. 我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发现几十双眼睛都在注视着那白纸上不多的洋槐树籽。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树籽包起来,唯恐丢失一颗。

1.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百盈千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2. 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3.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簇,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冒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也有些孩子,大概是跑累了,背倚着树根坐在小山坡上,聚精会神地看小人书。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4. 沿着湖边的白石栏杆向玉澜堂走,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知春亭和园门口大概是他们集合的地方,太阳已经偏西,是他们归去的时候了。 5.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6. 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灿烂!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7. 我们在花下大声赞叹,引得一群刚要出门的孩子又围聚过来了,他们抬头看看花,又看看我们。我拉住一个额前披着短发的女孩子。笑问:“你说这海棠花好看不好看?”她忸怩地笑着说:“好看。“我又笑问:“怎么好法?”当她说不出来低头玩着纽扣的时候,一个在她后面的男孩子笑着说:“就是开得旺嘛!”于是,他们就像过了一关似的,笑着推着跑出门外去了。 8. 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9. 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第三课钓鱼

四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意思,懂得经受锻炼和考验,才能变得坚强勇敢。 2、能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会认6个生字。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四课《爷爷的芦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芦笛婉转悠扬温润脸颊潮汛 喷洒摇撼打碎裹挟恐惧驱赶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说 三、自学生字 1.自己把课文中难度大的生字再记一记 2.交流难字:裹:把“衣”字拆成上下两部分,中间是个“果”

碎:“卒”的左边加上“石字旁” 颊——挟:“夹”字加偏旁 3.其他字按照预习情况进行交流 四、交流预习的词语 五、深入学习课文 1、在强强的想象中,爷爷的小闸屋是什么样子的呢?回读第一自然段 2、默读思考:来到小闸屋后强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试着给课文分段。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1)兴奋 强强为什么兴奋? 指导朗读2——6自然段 (2)害怕 你从哪儿看出强强十分害怕? 指名说: ①“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②“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③“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四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2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及当堂评测答案全册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及答案 1 举手的秘密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露”“调”,会写13个字,参照词语库积累词语。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知道故事中的“我”是怎样进步的,感悟到尊重、信任和鼓励能使处于困境中的人产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自学指导: 1.我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要注意“胆”左边是“月”,“县”字里面是两横。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8分钟后,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 当堂训练: 一、必做题: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词语。 yǒu shàn jiǒng tài cháo xiào h?ǎi ()()()() xiàn ch?ng dǎn xiǎo ch?ng ktn ju? miào ()()()() 2.比较下面各组字,组成词。 仍( ) 偏( ) 急( ) 兄( ) 扔( ) 扁( ) 隐( ) 况( )

3.试一试,你能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吗? 隐约虚荣心露馅儿声调习惯 仍然心照不宣水份情况偏旁 二、选做题: 1.读片段,完成练习。 这是一个绝妙的主意。一开始,我只能举右手,每当此时,老师便和我交换一个眼神,这样一来,我的心里就感到很踏实。 (1)“绝妙的主意”指的是。(2)“每当此时,老师便和我交换一个眼神”,这个眼神会是一个怎样的眼神?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高老师提出今后“我”怎样举手,是对“我”一个人说的,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高老师不当众提出这种办法呢?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对话,尝试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三、拓展延伸:把你心中的小秘密写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