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2013年《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步骤

海南大学2013年《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步骤
海南大学2013年《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步骤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一:植物样品的采集

根据单一差异原则,依据植株的大小、叶片的长势长相、生长发育情况确定适宜采集的植株。在有效区分后,在不同的植株的不同方向依次采集样品N(小/中/大叶采样量30-50/20-30/15-20)株。用干净的毛巾擦净植物样品表面的灰尘,剪掉叶柄,在90℃杀青、70℃烘干。

实验二:土壤肥力样品的采集

依据单一差异原则及相应的采样单元的采样路线在待采样的土地上进行采样。按照棋盘式的采样路线采集12个点位置的土壤(每个点采样100—200g)并剔除其中的有机物。将12个位置的土壤样品混合均匀并称重(约1.5kg)、风干。

实验三:植物样品的消化

称取<1mm风干样品0.2000—0.2500g于干燥的100mL消煮管中,润湿样品后加入浓硫酸8.00mL,低温消煮至黑色溶液时去下稍冷却,加入双氧水10-15d,继续加热10min,取下重复以上操作至溶液清亮后继续加热10min取下,冷却定容。实验四:植物含氮的测定

比色法:吸取待测液1.00mL与50mL容量瓶中,加入10%酒石酸钠2.00mL,摇匀后,用指示剂外加入法调节酸度,加水至约40mL,摇匀后加入奈氏试剂2.50mL,定容,30min后,410nm比色,同时做空白。标准曲线:0;0.25;0.5;1.0;1.5;

2.0

计算:N(%)=ρ*V*ts*0.0001/m

蒸馏法:吸取待测液10.00mL,10M NaOH 8.0mL,2% H3B03 5.0mL,蒸馏至60—70mL,标准酸滴定。计算:N(%)=((V-V0)*c(1/2H2SO4)*14.0*0.001/m)*1000 实验五:植物磷钾的测定

磷:吸取待测液2.00mL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约30mL,加3滴2,6-二硝基酚,用4N NaOH 调至刚显黄色,加入钼锑抗5.0mL,定容后30min,700nm比色。标准曲线:0;0.05;0.10.0.20;0.40;0.60;0.80计算:P(%)=ρ*V*ts*0.0001/m 钾:吸取待测液2.0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在火焰光度计上测定。标准曲线:0;1.0;2.0;4.0;8.0计算:K(%)=ρ*V*ts*0.0001/m

实验六:土壤样品的制备及含水量的测定

土壤样品的制备(物理性样品):将风干的土壤样品混匀,用四分法分取约250—300g土样并称量。让土样通过1mm筛子,并对没有通过1mm筛子的土样进行反复研磨。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土样中的土粒全部通过筛子。称量>1mm的石砰,记录重量后弃去。称量<1mm的土粒,记录重量后用方格法取10g左右土样,并使之全部通过0.25mm的筛子。

含水量的测定:取小型铝盒在105℃恒温箱中烘烤约2h,移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用分析天平称量小型铝盒的质量,称取土样4.5***—5.5***g于铝盒中,把铝盒置于已预热至105±2℃的烘箱中烘烤6h,取出铝盒移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立即称重。

M0烘干铝盒;M1烘前铝土;M2烘后铝土

水分(分析基),%=(M1-M2)/(M1-M0)*100

水分(干基),%=(M1-M2)/(M2-M0)*100

实验七:土壤有机质的测定(K2Cr2O7—外加热法)

称取<0.25mm风干土0.7***—0.8***g于干燥的硬质试管中,润湿样品后加入0.4mol·L-1的K2Cr2O7—H2SO4混合液10.00mL,要分散后放入已开至200℃左右的油浴中(使温度下降至170—180℃),准确煮沸5min,取出稍冷,擦拭试管外油污,冷却后,完全转移到250—300mL三角瓶中(使总体积60—70mL)加邻啡罗啉指示剂3d,用标准FeSO4滴定,同时做空白。

计算:风干土换算烘干土:k=1/(1+w干基)

土壤有机碳:C(g/kg)=((((c*10)/V0)*(V0-Va)*0.001*3.0*1.1)/(m*k))*1000

土壤有机质:M(g/kg)=C*1.724

实验八:土壤速效磷的测定(0.03M NH4F—0.025M HCl)

称取2.00g风干土于干燥的塑料瓶中,加20.00mL浸提剂(盐酸—氟化铵),加塞,振荡30min,振荡结束后应立即干过滤。吸取滤液5.00mL于50mL容量瓶中,加0.8M H3B03 10.0mL,摇匀后加水至约30mL,加2,6-二硝基酚3d,用稀酸或稀碱调节酸度至刚显黄色,加入钼锑抗5.0mL,定容,30min后800nm显色,同时做空白。

计算:P(mg/kg)=((ρ*50*20)/(m*5*1000))*1000=(ρ*200)/m

实验九:土壤全氮的消化(混合催化剂法)

称取<0.25mm风干土0.3***—0.4***g于干燥的50mL消煮管中,加入1.84g混合催化剂,湿润样品后加入浓硫酸5.00mL,摇分散后低温消煮。待溶液为蓝色时继续煮30min(其间摇动3—4次),取下冷却定容,同时做空白。

实验十:土壤有效氮的培养(康惠扩散法)

称取<1mm风干土2.00g分散于已选好的扩散皿外室,加0.2g磨细的FeSO4(尽量与土混匀),加内室2.00mL 2% H3B03,沿外缘磨碱性胶后转动使盖子密合。轻推盖子使露一条缝,加饱和Ag2SO4 2d,加1.07M NaOH 10.00mL,迅速密合盖子,并固定后放入40℃培养箱中培养24h,同时做空白。

回收率实验:100μg/mL NH4+—N 10mL代替样品

实验十一:土壤全氮的蒸馏及碱解氮的测定

全氮的蒸馏:吸取待测液20.00mL,10M NaOH 14.0mL,2% H3B03 5.0mL,蒸馏至50—60mL,标准酸滴定。

计算:N(g/kg)=(((V1-V0)*c(1/2H2SO4)*14.0*0.001*ts)/m)*1000

碱解氮的测定:将已吸收完全的样品取出,小心揭下盖子,垫高培养皿,用小玻璃棒搅动内室,标准酸滴定。

计算:回收率=((c*(V-V0)*14.0)/100*10*0.001)*100%

碱解氮测定:N~(mg/kg)=((c*(V-V0)*14.0)/m)*1000

碱解氮含量:N(mg/kg)=N~/回收率

实验十二:土壤速效钾及pH的测定

速效钾:称取<1mm风干土2.00g于干燥的塑料瓶中,加入20.00mL pH=7.0 1M NH4OAc溶液,加塞,振荡30min后立即干过滤,滤液上机测定,同时做空白。标准曲线:0;2;4;8;16;24;32计算:K(μg/kg)=ρ*(20.00/2.00)PH:称取<1mm风干土10.00g于50mL烧杯中,加H2O 25.00mL,搅拌1min,静置30min,测定,同时预热仪器。

实验十三:植物样品的灰化

称取<1mm风干植物样品0.45**—0.50**g于30mL干燥的瓷坩埚中,铺平后预灰化至无烟,放入已开至300℃左右的马福炉中,500℃±30℃绘画2h,取出冷却,2d水润湿样品后沿润湿位置加入10.00mL 10%HCl,充分搅拌后加热煮沸,趁热倾泻法过滤于100mL容量瓶中,另加10.00mL HCl充分溶解后过滤,并用水洗干净残渣后定容,同时做空白。

实验十四:土壤有效硼的测定

称取<1mm风干土10.0g于250—300mL三角瓶中,加水20.0mL,无损煮沸5min,取下冷却后2滴1M CaCl2干过滤,吸取滤液1.00mL于100mL的瓷蒸发皿中,加入4.00mL姜黄素,55±1℃水浴蒸至无水后继续蒸5min,加入95%乙醇20.00mL 溶解(并过滤)后550nm比色,同时做空白。

标准曲线:0;0.05;0.10;0.20;0.40;0.80

实验十五:植物中钙镁钾的测定

钙:吸取待测液10.00mL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5% LaCl21.00mL,用水定容,原子吸收法测定。标准曲线:0;1.00;2.00;4.00;8.00;16.00

镁:吸取待测液1.00mL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5% LaCl2 1.00mL,用水定容,原子吸收法测定。标准曲线:0;0.05;0.10;0.20;0.40;0.60

钾:吸取待测液10.0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火焰光度法测定。

标准曲线:0;2.0;4.0;8.0;16.0;32.0

计算:M(%)==ρ*V*ts*0.0001/m

实验十六:尿素中氮的测定

称取待测样品0.40**—0.50**g于100mL消煮管中,湿润样品后加入浓硫酸5.00mL,摇匀后低温消煮。待消煮管内有“白烟”时继续煮15—20min(其间摇动2—3次),取下冷却定容。吸取待测液10.00mL,10M NaOH 5.0mL,5% H3B03 25.0mL,蒸馏至100—110mL,标准酸(0.3846mol·L-1)滴定。

计算:N(g/kg)=((c*(V-V0)*14.*0.001*ts)/m)*1000

实验十七: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

称取<0.15mm样品1.0**g于50mL烧杯中,加H2O 25mL,充分研磨后倾泻法过滤于已有1:1 HNO3 5.00mL的250mL容量瓶中,再用H2O 25mL研磨残渣,倾泻法过滤,宫重复3次后将残渣完全转移到滤纸上,用H2O充分洗涤残渣至水200mL 左右定容得滤液Ⅰ。将残渣连用滤纸一同转移到另一250mL容量瓶中,加入2%比德曼溶液100.0mL,剧烈振荡使滤纸成糊状,放入60±1℃水浴中保温30min (其间摇2次)。取出冷却至室温,定容,干过滤得滤液Ⅱ。吸取滤液Ⅰ、Ⅱ各1.00mL于同一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约35mL,加入钒钼酸铵10.00mL,用水定容后20min470nm比色,同时做空白。计算:P(%)=ρ*V*ts*0.0001/m

2012-2013年海南大学EDA期末考试卷

2012-2013年海南大学信息学院EDA技术及应用考试 试卷(A卷) 时间:120分钟(2012年12月)考试形式:闭卷 一、选择题(20分) 1.下列那个流程是正确的基于EDA软件的FPGA / CPLD设计流程:(B) A. 原理图/HDL文本输入→适配→综合→功能仿真→编程下 载→硬件测试 B. 原理图/HDL文本输入→功能仿真→综合→适配→编程下 载→硬件测试 C. 原理图/HDL文本输入→功能仿真→综合→编程下载→→ 适配硬件测试; D. 原理图/HDL文本输入→功能仿真→适配→编程下载→综 合→硬件测试 2.综合是EDA设计流程的关键步骤,综合就是把抽象设计层次中的一种表示转化成另一种表示的过程;在下面对综合的描述中,____C_____是错误的。 A. 综合就是将电路的高级语言转化成低级的,可与FPGA /

CPLD的基本结构相映射的网表文件; B. 为实现系统的速度、面积、性能的要求,需要对综合加以 约束,称为综合约束; C. 综合是纯软件的转换过程,与器件硬件结构无关; D. 综合可理解为,将软件描述与给定的硬件结构用电路网表 文件表示的映射过程,并且这种映射关系不是唯一的。3.CPLD的可编程是主要基于什么结构:(D) A .查找表(LUT); B. ROM可编程; C. PAL可编程; D. 与或阵列可编程; 4. IP核在EDA技术和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HDL方 式提供的IP被称为:(C) A. 硬IP; B. 固IP; C. 软IP; D. 都不是; 5. 流水线设计是一种优化方式,下列哪一项对资源共享描述正 确_ C。 A. 面积优化方法,不会有速度优化效果 B. 速度优化方法,不会有面积优化效果 C. 面积优化方法,可能会有速度优化效果

海南大学pcb实验报告

海南大学电子信息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2012 年12 月25日

电子信息系统综合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1.熟悉电路板的制作过程; 1.2.掌握Altium Designer的使用 1.3.对一般常用电子器件的识别和测量; 1.4.掌握电烙铁的使用及电路的焊接工艺; 1.5.掌握电路图的分析方法 1.6.掌握简单电子线路的调试技巧和方法。 2.实验设备及器材 手电钻,电烙铁,曝光机,斜口钳,感光敷铜板,显影剂氯化铁溶液,焊锡,电子元器件(具体见清单),万用表,示波器。 3.实验内容 3.1.Altium Designer学习 3.1.1Altium Designer简介 Altium Designer从功能上由以下5部分组成,分别是:电路原理图(SCH)设计、印制电路板(PCB)设计、电路的仿真、可编程逻辑电路设计系统和信号完整性分析。 ①电路原理图设计 电路原理图设计系统由电路原理图(SCH)编辑器、原理图元件库(SCHLib)编辑器和各种文本编辑器等组成。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绘制和编辑电路原理图等;制作和修改原理图元件符号或元件库等;生成原理图与元件库的各种报表。 ②印制电路板设计 印制电路板设计系统由印制电路板(PCB)编辑器、元件封装(PCBLib)编辑器和板层管理器组成等。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印制电路板设计与编辑;元件的封装制作与管理;板型的设置与管理。

③电路的仿真 Altium Designer系统含有一个功能强大的模拟/数字仿真器。该仿真器的功能是:可以对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和混合电子电路进行仿真实验,以便于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④可编程逻辑电路设计系统 可编程逻辑电路设计系统由一个具有语法功能的文本编辑器和一个波形发生器组成。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可编程逻辑电路进行分析和设计,观测波形;可以最大限度地精简逻辑电路,使数字电路设计达到最简。 ⑤信号完整性分析 Altium Designer系统提供了一个精确的信号完整性模拟器。可用来检查印制电路板设计规则和电路设计参数,测量超调量和阻抗,分析谐波等,帮助用户避免设计中出现盲目性,提高设计的可靠性,缩短研发周期和降低设计成本。 3.1.2Altium Designer的原理图绘制 【第一步】:创建设计库文件并新建原理图 ①建立一个设计库文件 *.DDB 建立方法:File→New→新建一个*.DDB文件 ②打开定义新建库文件的选项 重命名DDB文件名为你的设计库名称,比如LED闪光电路,更改储存路径,以便以后查找。 ③进入并新建*.SCH 建立方法:打开你的DDB文件→打开Documents文件夹→File→New→新建一个*.SCH文件→重命名你的SCH文件名为你的设计库名称 ④设置图纸的大小 Design→Options→按要求选择图纸大小,比如A4 【第二步】:添加、删除元件库 ①添加或删除元件库

海南大学2010——2011物理化学A卷试题、答案

海南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2学期试卷 科目:《物理化学C 》试题(A 卷) 适用于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制药 专业 姓名: 学 号: 学院: 专业班级: 阅卷教师: 年 月 日 考试说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可携带 计算器 。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对的在括号里打“√”, 错的打“×”) 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进行可逆膨胀过程,其对外做最大功。 ( O ) 2、功和热都是途径函数,对应某一状态有一确定值。 ( X ) 3、H 2和O 2经绝热恒容反应,此过程的ΔU 、ΔH 、ΔA 、ΔG 均不为0。 ( X ) 4、基于热力学第二、三定律,某气体的规定熵S m > 0。 ( O ) 5、标准平衡常数K θ的数值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平衡系统的总压及组成无关。 ( O ) 6、在110℃及101.325kPa 下,水的化学势大于水蒸汽的化学势。 ( O ) 7、阿伦尼乌斯方程式主要是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X ) 8、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m r G >0,所以要选用合适的催化剂,使反应得以进行。 ( X ) 9、溶胶系统是高度分散的多相系统,是热力学的不稳定系统。 ( O ) 10、胶体系统产生丁铎尔现象的原因是胶粒带电所引起的。 ( X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各题前的括号内) 1、在恒压、绝热、w ′=0的条件下,发生某化学反应,使系统的温度上升,体积变大,则此 过程的ΔH ( = );ΔU (< )。选择填入: A 、> 0 B 、= 0 C 、< 0 D 、无法确定 2、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大液滴分散成小液滴后,其饱和蒸气压将( C ) A 、变小 B 、不变 C 、变大 D 、无法判断 3、0℃ 5个大气压下,H 2O(S)→H 2O(1)其体系熵变( A ) A 、ΔS 体>0 B 、ΔS 体<0 C 、ΔS 体=0 4、合成氨反应N 2(g)+3H 2(g) == 2NH 3(g),达到平衡后,加入惰性气体,且保持体系温度,总 压不变(气体为理想气体),则( B ) A 、平衡向右移动 B 、平衡向左移动 C 、平衡不受影响 5、通常称为表面活性剂的物质,是指当其加入少量后就能 C 的物质。 A 、增加溶液的表面张力 B 、改变溶液的导电能力 C 、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 D 、使溶液表面发生负吸附 6、某反应的总的速率常数与各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有如下关系:k=k 2(k 1/k 3)1/2,则表观活化 能与基元反应的活化能关系为 ( C ) A 、E a =E 2+21E 1- E 3 B 、E a = E 2 +( E 1- 2E 3)1/2 C 、E a = E 2 +2 1(E 1- E 3) 7、两反应均为一级的平行反应A )2() 1(21C k B k ,B 为所需产物,而C 为副产物,已知两反应的指 前因子A 1=A 2,E a1=100KJ ·mol -1,E a2=70KJ ·mol -1,今欲加快反应(1)的反应速度,应 A 。 A 、提高反应温度 B 、降低反应温度 C 、升高压力 D 、降低压力 8、胶体系统的电泳现象表明 D 。 A 、分散介质不带电 B 、胶体粒子处于等电状态 C 、胶团带电 D 、胶体粒子带有大量的电荷 9、在农药中通常都要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如烷基苯磺酸盐,其主要目的是 D 。 A 、增加农药的杀虫药性 B 、消除药液的泡沫

逻辑学期末考试A卷

海南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1学期试卷科目:《逻辑学》 试题(A 卷) 姓名: 学 号: 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思想政治教育 成绩登记表(由阅卷教师用红色笔填写)大题号一二 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得分 阅卷教师: 200 年 月 日考试说明:本课程为开卷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以下哪组欧拉图正确地刻画了上述划横线的四个概念间的关系?( A )a:工人 b:青年人c:中年人d:共产党员A B 2.在(1)“青年是祖国的花朵”和(2)“青年应当又红又专”中的“青年”( B )。A.都是集合概念 B.(1)是集合概念(2)不是集合概念 C. 都不是集合概念D. (1)不是集合概念(2)是集合概念 E. 都是单独概念3,若A 与B 都是单独概念,则A 与B 的外延关系不可能是( B )A.全同 B.属种 C.矛盾 D.反对4.作为万物之灵,人同样是有性别的动物,分为男人和女人( B )A.明确了内涵,但没有明确外延 B.没有明确内涵,但明确了外延C.明确了内涵,并且明确了外延 D.没有明确内涵,并且没有明确外延b a d c 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

5.“共产党”和“共产党员”,这两个概念是(E ) A.交叉关系 B. 属种关系 C. 矛盾关系 D. 对立关系 E.既非矛盾,也非对立的不相容关系 6.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 C ) (1)北京市-海淀区(2)男人-老头(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远程教育中心(4)相容关系-属种关系 A. (1)(2)(3)和(4) B.仅(1)和(3) C. 仅(2)和(4) D. 仅(1)(3)(4) E.(1)(2)(3)和(4)都不是 7.据《科技日报》消息,1998年5月,瑞典科学家在研究中首次提出,一种对防治老年痴呆症有特殊功效的微量元素,只有在未加工的加勒比椰果中才能提取。 如果《科技日报》的上述消息是真实的,那么,在以下哪项不可能是真实的?(A ) (1)1997年4月,芬兰科学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提出过,对防治老年痴呆症有特殊功效的微量元素,除了未经加工的加勒比椰果,不可能在其他对象中提取。 (2)荷兰科学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证明,在未经加工的加勒比椰果中,并不能提取对防治老年痴呆症有特殊功能的微量元素,这种微量元素可以在某些深海微生物中提取。 (3)著名的苏格兰医生查理博士在相关的研究领域中证明,该微量元素对防治老年痴呆症并没有特殊功效。 A.只有(1) B.只有(2) C.只有(3) D.只有(2)和(3) E.(1)、(2)和(3) 8.如果李生喜欢表演,那么他报考戏剧学院,如果他不喜欢表演,那么他可以成为戏剧理论家。如果他不报考戏剧学院,那么不能成为戏剧理论家。 由此可推出李生( D ) A.不喜欢表演 B.成为戏剧理论家 C.不报考戏剧学院 D.报考戏剧学院 E. 不成为戏剧理论家 9.某个岛上的土著居民分为骑士和无赖两部分,骑士只讲真话,无赖只讲假话。甲和乙是该岛上的两个土著居民,关于他们俩,甲说:“或者我是无赖,或者乙是骑士。“ 根据以上条件,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A ) A.甲和乙都是骑士 B.甲和乙都是无赖 C.甲是骑士,乙是无赖 D.甲是无赖,乙是骑士 E.条件尚不够充分以推出结论 10.“吸毒”和“感染艾滋病”之间是什么关系?(D )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课教案 俸永格(136********) 教学题目:声速的测量 教学对象:10级电子信息班、10动医学班、10级农机班、10级植保班。授课地点:海南大学基础实验楼2610室。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测量超声波在媒介中传播速度的实验设计思想和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熟练掌握双踪示波器、SV5/7测试仪、SV8信号源的协调使用并完成两正交信号相位差的多次测量。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驻波及振动合成等理论知识的理解, (2)掌握用驻波法、相位法测定超声波在媒介中的传播速度, (3)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工作原理,进一步熟悉示波器的使用方法提高运用示波器观测物理参数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实验仪器: GW-680双踪示波器一台,SV8信号发生器一台,SV7测试仪一台,同轴电缆若干。 三实验原理 声波是一种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纵波。对超声波(频率超过2×104Hz的声波)传播速度的测量在国防工业、工业生产、军事科学与医疗卫生各领域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实验室常用驻波法和相位法进行测量。 (一)驻波法测量声速基本原理 如图所示为两列同频率、同振幅、振动方向平行且相向传波的机械波在媒介中形成的驻波波形,其波腹间距与波节间距均为半个波长。通过对波腹(节)

间距X的测量便可实现对波长λ的间接测量,结合对驻波谐振频率f的测量便可间接求算声波的传播速度v。 v = λ×f λ=2X v = 2X×f 原理图示1(驻波法原理图) (二)相位法测量声速基本原理 请同学们自行完成!要求体现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简谐振动正交合成的基本原理, (2)利用李萨如图形的相位差特点间接测量声速的基本原理。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驻波法测声速 实验连线图示1(驻波法) (1)了解测试仪的基本结构,调节两个换能器的间距5cm左右。 (2)初始化示波器面板获得扫描线。 (3)按图示1正确连线,将示波器的扫描灵敏度与通道1垂直灵敏度旋钮分别调至适当档位,缓慢顺时针方向转动换能器平移鼓轮至驻波波腹位置

海南大学学生实验报告(氧化还原反应)

海南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无机化学实验B 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班级: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实验班姓名:袁丹 学号:20160419310026 日期:2016.12.05 实验名称:氧化还原平衡与电化学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2、掌握介质酸碱性、浓度对电极电势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3、了解还原性和氧化性的相对性。 4、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学习原电池电动势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或偏移。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被还原,元素的氧化值减小;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被氧化,元素的与氧化值增大。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可以根据对应的电极电势的大小来判断。电极电势越大,电对中氧化型的氧化能力越强;电极电势越小,电对中还原型的还原能力越强。 根据电极电势的大小可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当氧化剂电对的电极电势大于还原剂电对的电极电势时,即 时,反应自发向正向进行。

由电极的能斯特方程式可以看出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极电势的影响,298.15K时 溶液的pH也会影响某些电对的电极电势或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介质的酸碱性也会影响某些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如MnO4—在酸性、中性、碱性介质中的还原产物分别为Mn2+、MnO2和MnO4—。 一种元素(如O)由多种氧化态时,氧化态居中的物质(如H2O2)一般既可作为还原剂,又可作为氧化剂。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试管、烧杯。 试剂:CuSO4(0.1mol·L-1),KI(0.1mol·L-1),CCl4,KMnO4(0.01mol·L-1),H2SO4(2mol·L-1),NaOH(6mol/L),Na2SO3(0.2mol/L),KIO3(0.1mol/L),NaOH(2mol/L),FeCl3(0.1mol/L),KBr(o.1mol/L),SnCl2(0.2mol/L),KSCN(0.1mol/L),H2O2(3%),ZnSO4(1mol/L),CuSO4(1mol/L)。 四、实验步骤 1、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取1支试管,加入10滴0.1mol/L CuSO4溶液,10滴0.1mol/L KI 溶液,观察现象。再加入10滴CCl4,充分振摇,观察CCl4层颜色,记录现象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①反应试剂图片

海南大学2016—2017学年期末测试教育管理原理试卷

海南大学2016—2017学年期末测试试卷 《教育管理原理》试题 姓名: 年级: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所要实现的目标,是_____的目标。() A.领导者 B.全体成员 C.具体任务 D.组织整体 2.管理者的影响力来自管理者的_____以及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A.专业水平 B.个人形象 C.职位 D.群众基础 3.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的_____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关键。() A.培养 B.组合 C.参与 D.考核 4._____是管理的永恒主题。() A.效益 B.效率 C.效能 D.效果

5.运用教育管理中的法治方法,首先是要求加强() A.法制教育 B.建立学校章程 C.教育立法 D.用好校长 6._____是为规划服务的,是规划的基础。() A.决策 B.预算 C.计划 D.预测 7.教育法规最根本的本质特征是() A.严肃性 B.阶级性 C.科学性 D.公益性 8.教育法制指() A.教育法律规范 B.教育执法体系 C.国家法律制度 D.教育法律制度 9.教育预测的基本依据是() A.教育决策 B.教育发展规划 C.教育管理规律 D.教育发展规律 10.教育体制是_____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 A.教育制定 B.教育机关 C.教育政策法规 D.教育机构 11.教育行政的核心是() A.教育财务行政 B.教育人事行政 C.教育监督行政 D.教育规划行政 12.教育财务行政包括:_____,教育经费的分配和使用管理。() A.教育经费筹措管理 B.教育经费来源管理

OS实验报告1

实验1 Ubuntu Linux操作系统及开发环境 学生姓名张锦涛学号20091602310002 专业班级2011级计本1班实验地点信息学院222 实验日期2011-04-19 指导教师张春元、卢春燕实验环境Ubuntu Linux + gcc+g++ 实验学时2学时 1.实验目的 (1)熟悉Ubuntu Linux操作系统; (2)掌握vi编辑器的使用; (3)掌握gcc编译器与g++编译器的使用。 2.实验内容 (1)用vi编辑器和C语言编辑实现如下程序ex1_1.c,用gcc编译并运行 #include //输入3个整数,求其最大值 main(){ int a,b,c,max; printf("请输入3个整数”); scanf("%d,%d,%d",&a,&b,&c); if(a>=b && a>=c) max=a; else if(b>=a && b>=c) max=b; else if(c>=a && c>=b) max=c; printf("3个整数的最大值=%d\n",max); } 编译:gcc ex1_1.c –o ex1_1 运行:./ex1_1 (2)用vi编辑器和C++语言输入以下程序,用g++编译并运行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输入一个年份,判断该年份是否是闰年 int main(){ int year; bool IsLeapYear; cout << "Enter the year: ";

cin >> year; IsLeapYear = ((year % 4 == 0 && year % 100 != 0) || (year % 400 == 0)); if (IsLeapYear) cout << year << " is a leap year" << endl; else cout << year << " is not a leap year" << endl; return 0; } 编译:gcc ex1_2.cpp –o ex1_2 运行:./ex1_2 3.实验过程及分析 (1)实验内容1采用vi编辑器编辑和gcc编译运行截屏如下: (2)实验内容2采用vi编辑器编辑和g++编译运行截屏如下: 4.实验总结(写出实验中的心得体会)

海南大学工程力学期末试卷

海南大学2011-2012学年度清考试卷 By 潇湘夜雨 科目:《工程力学》试题 适用于 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 专业 姓名: 学 号: 学院: 专业班级: 阅卷教师: 年 月 日 考试说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可携带 计算器 。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在以下各小题中画有_______处填上答案。 1、构件正常或是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构件应具备足够的 、 、 。 2、力的三要素是 、 、 。 3、刚体在二力作用下的平衡的必要充分条件是此二力 、 、 。 4、分析刚体内力的一般方法是 。 二、绘图题(每图2分,共20分) 1、(4分)试画出以下各题中圆柱或圆盘的受力图。与其它物体接触处的摩擦力均略去。 (注意:二力杆构件及三力汇交平衡原理分析受力方向) (1) 2)

2、(4分)试画出以下各题中AB 梁的受力图。 3、(4分)试画出以下各题中AB 杆的受力图。 4、(4分)试画出以下各题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1) 杠杆AB ;(2) 半拱AB 部分 (1) (2) 1) (1) (2)

5、(4分)试画出以下刚体系的整体受力图,并说明是哪种约束类型。 三 、计算题(共70分)(注意:答题时要列出详细运算 步骤并计算出中间运算数值和最终计算结果。) 1、 (10分)杆AC 、BC 在C 处铰接,另一端均与墙面铰接,如图所示,F 1和F 2作用 在销钉C 上,F 1=445 N ,F 2=535 N ,不计杆重,试求两杆所受的力。(要求:画出受力分析图,判断其所属力系,列出平衡方程,计算出结果) 2、 (15分)试求题下图所示梁支座的约束力。设力的单位为kN ,力偶矩的单位为 kN ?m ,长度单位为m ,分布载荷集度为kN/m 。(要求:画出受力分析图,判断其所属力系,列出平衡方程,计算出结果) F 1

海南大学plc实验报告

电气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 实验一电机正反转控制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PLC的实际操作和使用方法; 2.学习和掌握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硬件电路设计方法; 3.学习和掌握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程序设计方法; 4.学习和掌握PLC控制系统的现场接线与软硬件调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 主机模块,电源模板,电机正反转控制实验板,开关、按钮板,连接导线一套。三、实验原理 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三相绕组接入三相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旋转磁场切割转子绕组产生感应电流和电磁力,在感应电流和电磁力的共同作用下,转子随着旋转磁场的旋转方向转动。因此转子的旋转方向是通过改变定子旋转磁场旋转的方向来实现的,而旋转磁场的旋转方向只需改变三相定子绕组任意两相的电源相序就可实现。 四、控制要求 1、初始状态 接触器KM1、KM2都处于断开状态,电机M1处于停止状态。 2、启动操作 (1) 正转控制 按下电机正转按钮SB2,KM1闭合,电机M1正转;按下按钮SB1,电机停止运行。 (2) 反转控制 按下电机反转按钮SB4,KM2闭合,电机M1反转;按下按钮SB1,电机停止运行。 (3) 正反转切换控制 当电机正转时,按下按钮SB4,KM1断电,KM2闭合,电机M1反转。 当电机反转时,按下按钮SB2,KM2断电,KM1闭合,电机M1正转。 3、停止操作 按下停止按钮SB1,电机M1无论在何种状态电机都将停止运行。 4、过载保护

当电机过载时(按下按钮FR1),电机停止运行。 五、输入输出分配 1、输入 SB1——X001(停止按钮) SB2——X002(电机M1正转按钮) SB4——X004(电机M1反转按钮) FR1——X005(热继电器保护) 2、输出 KM1——Y001(电机正转接触器) KM2——Y002(电机反转接触器) 六、实验程序 1.梯形图程序 2.指令表程序

海南大学实验报告(混合碱的测定)

海南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分析化学实验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日期:2017年3月27日 一、实验目得 1、掌握工业碱得总碱度测定得原理与方法。 2、了解酸碱指示剂得变色原理以及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得原则。 3、学习定量转移得基本操作。 4、了解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氢氧化钠与碳酸钠含量得原理。 二、实验原理 工业碱得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钠,商品名为苏打,其中可能还含有少量NaCl、Na2SO4、NaOH、NaHCO3等杂质,用盐酸滴定时,以甲基橙为指示剂,除了主要成分NaCO3被滴定外,其她得碱性杂质如N aOH、NaHCO3等也可被滴定,因此所测定得结果就是Na2CO3与Na OH或Na2CO3与NaHCO3得总与,称为“总碱度”.总碱度通常以

Na2O得质量百分含量来表示。总碱度就是衡量产品质量得指标之一,主要反应有: NaOH+HCl→NaCl+H2O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 与H2O, , H得 遍。 双指示剂法测定时先在混合碱试液中加入酚酞此时溶液呈红色,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此为第一滴定终点,消耗得盐酸溶液得体积记为V1(mL);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此为第二个滴定终点,消耗盐酸得体积为V2(mL);以Na2CO3与NaOH得混合碱为例,滴定过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双指示剂法中V1与V2得大小关系,可判断为知简样得组成。由图示可知,当V1大于V2时,混合碱为Na2CO3与NaOH得混合物,当V1V2时ρ(NaOH)=[(V1-V2)c(HCl)M(NaOH)]/m ρ(Na2CO3)=[2V2c(HCl)M(Na2CO3)]/2m ]/2 3) )]/m V为甲基橙变色时消耗得盐酸得体积,mL。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50mL酸式滴定管,25mL移液管, 250mL容量瓶, 250mL锥形瓶,100mL烧杯,500mL试剂瓶,量筒,台秤,电子天平等试剂:HCl(6mol/L),混合碱试液,无水Na2CO3(工业级), 无水Na2CO3基准物质,甲基橙指示剂(0、1%), 酚酞指示剂(0、1%乙醇溶液)。 四、实验步骤 1、HCl标准溶液得配制与标定。 ⑴HCl溶液得配制 用量筒量取6mol/L 盐酸9毫升,倒入烧杯中,加蒸馏水稀

模拟静电场-大学物理实验-海南大学

模拟静电场 【实验目的】 1.学习模拟实验方法及用电压表与检流计测绘等势线。 2.加强对电场强度和电位概念的理解,了解电力线与等势线之间的关 系。 3.测绘同轴圆电缆及平行导线的等势线和电力线。 【实验原理】 1.为何用模拟法测绘 了解带电体周围的电场分布情况对研究电子束及其它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是必须的。计算经典电场分布通常是很困难的。大多数情况下只有数值近似解,而用实验方法来测绘电场分布情况比较容易。然而直接测量静电场也存在很大困难。通常保持一个恒定的静电场本身就比较困难。再者,由于测量探针的引入会因静电感应而改变原被测电场。因此,在实验中通常用稳恒电流产生的电场来模拟静电场,其理由是 (1)稳恒电源可建立稳定的电场 (2)探针的引入不会改变原来的电场分布 (3)稳恒电流的电场分布和静电场分布完全一样。 2.稳恒电流电场与相应电场的等效性 我们在实验中用同轴圆电缆的电场分布来模拟圆筒状电容器的电场分布,而用平行直导线的电场分布来模拟二个带异种电荷的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我们首先要证明这两种电场分布的等效性。导体A与B的圆柱,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A、B间为真空时 r处的电场强度为:

距中心 r处的电势为: 如果A、B之间充满一种电阻为R的导体,A、B分别与电池正负极相连接。 r处的电场强度为: 距中心 r处的电势为: 3.实验方法: 测量电势比较方便。所以先测绘等势线。这里使用两种测量等势线的方法:一是电压表方法,它可以直接测出导电纸上某一点的电势(即与另一参考点的电势差),其优点在于方便、直观,并且所测电势可连续变化。第二种方法是检流计法。它的优点在于测量精度较高。 【实验仪器】 静电场等位仪, 电阻箱

海南大学实验报告(混合碱的测定)

海南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分析化学实验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日期:2017年3月27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工业碱的总碱度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以及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 3.学习定量转移的基本操作。 4.了解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工业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商品名为苏打,其中可能还含有少量NaCl、Na2SO4、NaOH、NaHCO3等杂质,用盐酸滴定时,以甲基橙为指示剂,除了主要成分NaCO3被滴定外,其他的碱性杂质如NaOH、

NaHCO3等也可被滴定,因此所测定的结果是Na2CO3和NaOH或 Na2CO3和NaHCO3的总和,称为“总碱度”。总碱度通常以Na2O的质量百分含量来表示。总碱度是衡量产品质量的指标之一,主要反应有: NaOH+HCl→NaCl+H2O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 测定时,反应产物为NaCl和H2CO3,H2CO3分解为CO2和H2O,化学计量点时,pH值约为3.8~3.9,因此可选用甲基橙为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转变为橙色即为终点。 工业碱中的碱性成分NaCO3与NaHCO3或Na2CO3与NaOH的混合物称为复合碱,可以在同一份试液中用两种不同的指示剂来测定各组分的含量,这就是双指示剂法。此法方便快捷在生产中应用普遍。 双指示剂法测定时先在混合碱试液中加入酚酞此时溶液呈红色,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此为第一滴定终点,消耗的盐酸溶液的体积记为V1(mL);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此为第二个滴定终点,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2(mL);以Na2CO3和NaOH的混合碱为例,滴定

海南大学土力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 学院 土木工程 专业《土力学》试题(A 卷) 考试说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可携带 计算器 文具; 水的重度取10kN/m 3。 一、判断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 (说明:如果您认为下列说法是正确的,就在题号前的 ( )中打“√”,否则打“×”) ( × )1、土的相对密度D r 会出现D r >1或D r <1的情况。 ( × )2、在任何情况下,土体自重应力都不会引起地基沉降。 ( × )3、土中应力水平越高,土越易破坏,说明土的抗剪强度越小。 ( × )4、土的颗粒级配分析中,曲率系数是10 60230d d d C u ?=。 ( √ )5、边坡的安全系数在施工刚结束时最小,并随着时间的增长二增大。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指出下列何种土不以塑性指标I p 来定名( D )。 A.粘土 B.粉质粘土 C.粉土 D.砂土 2. 淤泥属于( B )。

A.粉土 B.粘性土 C.粉砂 D.细砂 3.某土层排水固结,达到90%固结完成的沉降量为18cm,则该土层 完全固结后,总沉降量为( C )。 A.18cm B. 19cm C. 20cm D. 21cm 4.地基沉降计算深度是指( B )。 A.主要持力层 B. 主要压缩层厚度 C. 持力层厚度 D. ≥5m 5.土中某点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其破坏面与最大主应力σ1的作用面的 夹角为(B )。 A.45o-?/2 B. 45o+?/2 C. 45o+? D. 45o 6.现场十字板试验得到的强度与室哪一种试验方法测定的强度相当? ( A )。 A.快剪 B. 固结快剪 C. 慢剪 7.粘性土的抗剪强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颗粒间的粘结力,另一部 分是( A )。 A. 摩擦力 B. 水压力 C. 有效应力 D. 荷载 8.条形基础竖直均布荷载下附加应力计算时,附加应力系数的确定应根 据(D )比值查表确定。 A. L/B和z/B B. L/B和x/B C. L/B和z/L D. x/B和z/B。

海南大学物理化学期末试题[完整]

海南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2学期试卷 科目:《物理化学C 》试题(A 卷) 适用于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制药 专业 姓名: 学 号: 学院: 专业班级: 阅卷教师: 年 月 日 考试说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可携带 计算器 。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对得在括号里打“√”,错得打“×”) 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得理想气体进行可逆膨胀过程,其对外做最大功. ( ) 2、功与热都就是途径函数,对应某一状态有一确定值。?? ( ) 3、H 2与O 2经绝热恒容反应,此过程得ΔU 、ΔH 、ΔA 、ΔG 均不为0。 ( ) 4、基于热力学第二、三定律,某气体得规定熵Sm 〉 0。 ( ) 5、标准平衡常数 K θ得数值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平衡系统得总压及组成无关。 ( ) 6、在110℃及1 01、325kPa 下,水得化学势大于水蒸汽得化学势。 ( ) 7、阿伦尼乌斯方程式主要就是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得影响. ( ) 8、一定条件下,某反应得〉0,所以要选用合适得催化剂,使反应得以进行。 ( ) 9、溶胶系统就是高度分散得多相系统,就是热力学得不稳定系统。 ( ) 10、胶体系统产生丁铎尔现象得原因就是胶粒带电所引起得。 (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选择正确答案得编号,填在各题前得括号内) ′=0得条件下,发生某化学反应,使系统得温度上升,体积变大,则此过程得ΔH( );ΔU( )。选择填入: A、〉 0? B 、= 0? C 、< 0? ? D 、无法确定

2、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大液滴分散成小液滴后,其饱与蒸气压将( ) A、变小?? B 、不变 C、变大 ?D 、无法判断 3、0℃ 5个大气压下,H 2O(S)→H 2O (1)其体系熵变( ) A 、ΔS 体>0 ?B 、ΔS 体<0? ?C 、ΔS 体=0 4、合成氨反应N 2(g)+3H 2(g) == 2NH 3(g ),达到平衡后,加入惰性气体,且保持体系温度,总压不变(气体为理想气体),则( ) A 、平衡向右移动 B 、平衡向左移动 C 、平衡不受影响 5、通常称为表面活性剂得物质,就是指当其加入少量后就能 得物质。 A 、增加溶液得表面张力 ???B 、改变溶液得导电能力 C、显著降低溶液得表面张力? ?D 、使溶液表面发生负吸附 6、某反应得总得速率常数与各基元反应得速率常数有如下关系:k=k 2(k 1/k 3)1/2,则表观活化能与基元反应得活化能关系为 ( ) A 、E a =E 2+E 1- E 3 B 、E a = E 2 +( E1- 2E 3)1/2 C 、E a = E 2 +(E 1- E 3) 7、两反应均为一级得平行反应 A ,B为所需产物,而C 为副产物,已知两反应得指前因子A 1=A 2,Ea1=100KJ ·mo l—1,E a2=70K J·m ol -1,今欲加快反应(1)得反应速度,应 。 A 、提高反应温度? ? ? B 、降低反应温度 C 、升高压力? ?? ??D 、降低压力 8、胶体系统得电泳现象表明 . A 、分散介质不带电 ? ? B 、胶体粒子处于等电状态 C 、胶团带电?? ??D 、胶体粒子带有大量得电荷 9、在农药中通常都要加入一定量得表面活性物质,如烷基苯磺酸盐,其主要目得就是 . A 、增加农药得杀虫药性 B 、消除药液得泡沫 C 、防止农药挥发???? D 、提高农药对植物表面得润湿能力 10、在化学动力学中,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 . A 、反应级数为正整数得反应???B 、基元反应 C 、?恒温恒容反应 ?? D 、理想气体反应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在以下各小题中画有___ ____处填上答案. 1律得数学表达式就是 ,其实质上就是 。 2、拉乌尔定律得数学表达式为 ,亨利定律得数学表达式

海大大一上学期(第一学期)高数期末考试题

大一上学期高数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有4小题, 每小题4分, 共16分) 1. )(0),sin (cos )( 处有则在设=+=x x x x x f . (A )(0)2f '= (B )(0)1f '=(C )(0)0f '= (D )()f x 不可导. 2.  )时( ,则当,设133)(11)(3→-=+-= x x x x x x βα. (A )()()x x αβ与是同阶无穷小,但不是等价无穷小; (B )()()x x αβ与是等价无穷小; (C )()x α是比()x β高阶的无穷小; (D )()x β是比()x α高阶的无穷小. 3. 若 ()()()0 2x F x t x f t dt =-?,其中()f x 在区间上(1,1)-二阶可导且 '>()0f x ,则( ). (A )函数()F x 必在0x =处取得极大值; (B )函数()F x 必在0x =处取得极小值; (C )函数()F x 在0x =处没有极值,但点(0,(0))F 为曲线()y F x =的拐点; (D )函数()F x 在0x =处没有极值,点(0,(0))F 也不是曲线()y F x =的拐点。 4. ) ( )( , )(2)( )(1 =+=?x f dt t f x x f x f 则是连续函数,且设 (A )22x (B )2 2 2x +(C )1x - (D )2x +. 二、 填空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5. = +→x x x sin 2 ) 31(lim e 的 六次方 . 6. ,)(cos 的一个原函数是已知 x f x x =? ?x x x x f d cos )(则 cos 方x/2x 方 .

海南大学水环境化学综合实验报告

海南大学 综合实验报告 题目:东坡湖水质综合评价及不同深度的水质对比作者:杨志杰 指导教师:王世锋 专业班级: 13级水产养殖学2班

学号: 20132111310086 时间:二○一五年六月十日 水化综合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东坡湖水质综合评价及不同深度的水质对比项目小组成员姓名及学号:杨志杰20132111310086 占家鸿20132111310093 杨菲20132111310085 徐磊20132111310084 报告人姓名及学号:杨志杰20132111310086

2015 年 6 月10 日

东坡湖水质综合评价及不同深度的水质对比 一、实验概述 从事渔业生产、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时经常要对特定水域的水化学环境进行调查与监测,以便了解该水域环境状况。我们水产专业的大学生更应该特别重视水环境的质量。 任何调查和监测都是用极少数的水样代表所调查水域的整体状况。因此,所采集水样能否准确全面的反映所调查水体的整体状况十分重要。渔业水域水质调查和监测的首要任务是获得有代表性的水样。获得最具代表的水样关键是采样点的选择,采样点的布设是根据调查监测目的、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及污水与天然水体的混合情况等因素选定,原则是用最小的工作量取得最有代表性的数据。调查一般采用网格式布站,池塘通常在池的四角离岸3米处和池中心采样。 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对自身安全的考虑,不能取到深度跨越更大的水样,仅能以海南大学东坡湖分别为表层水(0米)、0.5米和1米作为我们此次实验的水样。虽然不是很准确但是仍能大概反应此东坡湖分层的水质情况。我们采完水样后,立刻对其进行水样分析,因此无须考虑到水样的储存,可以减少此实验步骤。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海南大学东坡湖水质的基本情况,掌握养殖水化学环境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准确指出水质的状况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以便为该水域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光的干涉—牛顿环-大学物理实验-海南大学

光的干涉—牛顿环 【实验目的】 1、 了解牛顿环等厚干涉的原理和观察方法 2、 利用干涉方法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3、 掌握读数显微镜的调节和使用 4、 学习用逐差法和图解法处理数据,并比较两种处理结果 【实验原理】 通常将同一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束光,在空间经过不同的路程后合在一起产生干涉。 牛顿环是典型的等厚干涉现象 牛顿环实验装置通常是由光学玻璃制成的一个平面和一个曲率半径较大的球面组成, 在两个表面之间形成一劈尖状空气薄层。以凸面为 例,当单色光垂直入射时,在透镜表面相遇时就会 发生干涉现象,空 气膜厚度相同的地方形成相同的干涉条纹,这种干涉称作等厚干涉。 在干涉条纹是以接触点为中心的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称牛顿 环。 牛顿环的形成: 由于透镜表面B点处的反射光1和玻璃板表面C点的反射光2在B点出发生干涉,在该处产生等厚干涉条纹。按照波动理论,设形成牛顿环处空气薄层厚度为d,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为: △=2d + λ/ 2 = kλ 当适合下列条件时有 △ =2d + λ/ 2 = kλ ---------(1) ( K = 1,2,3,... 明△ =2d + λ/ 2 = (2k+1)λ/2---------(2) ( K = 1,2,3,... 暗式中λ为入射光的波长,λ/2 是附加光程差,他是由于光在光密介质面上反射时产生的半波损失而引起的

)表明,当 K=0 时(零级),d=0,即平面玻璃和平凸透镜接触处的条纹为暗纹。光程差Δ仅与d 有关,即厚度相同的地方干涉条纹相同。 平凸透镜曲率半径的测量: 由几何关系,在B点可得:r2=R2-(R2-d2)=2Rd-d2 因为 R>>d 所以得 上式表明d 与  成正比,说明离中心越远,光程差增加越快,干涉条纹越来越密。 由公式: ... (暗环) 可知 若测出第K级暗环的半径 ,且单色光的波长已知时,就能算出球面的曲率半径R 。但在实验中由于机械压力引起的形变以及球面上可能存在的微小尘埃,使得凸面和平面接触处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点,而是一个不很规则的圆斑,因此很难准确测出比较简单的方法是测量距中心较远处的牛顿环直径。 以暗环为例,当测得较远的第K级和第K+M级的暗环直径

2021年海南大学实验报告(混合碱的测定)

海南大学实验报告 欧阳光明(2021.03.07) 课程:分析化学实验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日期:2017年3月27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工业碱的总碱度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以及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 3.学习定量转移的基本操作。 4.了解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工业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商品名为苏打,其中可能还含有少量NaCl、Na2SO4、NaOH、NaHCO3等杂质,用盐酸滴定时,以甲基橙为指示剂,除了主要成分NaCO3被滴定外,其他的碱性杂质如NaOH、NaHCO3等也可被滴定,因此所测定的结果是Na2CO3和NaOH或Na2CO3和NaHCO3的总和,称为“总碱度”。总碱度通常

以Na2O的质量百分含量来表示。总碱度是衡量产品质量的指标之一,主要反应有: NaOH+HCl→NaCl+H2O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 测定时,反应产物为NaCl和H2CO3,H2CO3分解为CO2和 的 普遍。 双指示剂法测定时先在混合碱试液中加入酚酞此时溶液呈红色,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此为第一滴定终点,消耗的盐酸溶液的体积记为V1(mL);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此为第二个滴定终点,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2(mL);以Na2CO3和NaOH的混合碱为例,滴定过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双指示剂法中V1和V2的大小关系,可判断为知简样的组成。由图示可知,当V1大于V2时,混合碱为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当V1V2时ρ(NaOH)=[(V1-V2)c(HCl)M(NaOH)]/m ρ(Na2CO3)=[2V2c(HCl)M(Na2CO3)]/2m )]/2m ]/m mL。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50mL酸式滴定管, 25mL移液管, 250mL容量瓶, 250mL锥形瓶, 100mL烧杯, 500mL试剂瓶,量筒, 台秤,电子天平等 试剂:HCl(6mol/L), 混合碱试液, 无水Na2CO3(工业级), 无水 Na2CO3基准物质, 甲基橙指示剂(0.1%),酚酞指示剂(0.1%乙醇溶液)。 四、实验步骤 1.HCl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⑴HCl溶液的配制 用量筒量取6mol/L 盐酸9毫升,倒入烧杯中,加蒸馏水稀释至500mL,搅拌均匀后贮于细口瓶中, 贴上标签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