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2018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夏津2018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夏津2018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夏津县2018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实施方案

(省级资金)

二○一八年三月

目录

1.总体思路及本市概况 (3)

1.1项目由来 (3)

1.2指导思想 (3)

1.3基本原则 (4)

1.4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展情况 (4)

2.整治区域情况 (5)

2.1整治区域选取原则 (5)

2.2整治区域选取 (5)

2.3整治区域情况 (6)

3.主要整治内容及预期目标 (9)

3.1整治区域拟解决的主要农村突出环境问题 (9)

3.2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预期目标 (10)

3.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内容 (10)

4.资金安排计划和项目实施进度 (14)

4.1资金筹措方案 (14)

4.2资金安排计划 (14)

4.3项目实施进度 (15)

5.整治成效 (16)

5.1环境效益 (16)

5.2经济效益 (16)

5.3社会效益 (17)

6.保障措施 (18)

6.1组织保障 (18)

6.2资金和项目监管 (18)

6.3建立机制确保长效 (20)

附表附图

附表1 2018年度省级资金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安排情况表

附图1 村庄点位分布图

1.总体思路及本市概况

1.1项目由来

为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按照环保部印发的《关于下达“十三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的通知》要求,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夏津县实际,在统筹做好项目规划的基础上,重点集中在连片解决群众需求最迫切、反应最强烈、受益最直接的生活污水有效处理项目建设上,完成了《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十三五期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编制。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十三五期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分析了夏津县区域现状,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内容进一步细化,提出了具体可操作性的相应措施、办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及以前年度工作进展情况,进一步加强环境建设,有针对性的解决本区农村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确保和扩大惠民的政策效果。

根据《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十三五期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将双庙镇作为夏津县2018年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1.2指导思想

在积极落实国家农村环境保护有关精神和政策的同时,结合农村环保实际,以切实解决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改变农村环保落后状况为基本出发点。

落实全县“抓点、带线、促面”不断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政策,把建制村作为基本治理单元,以集中连片推进作为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

主要方式,集中资金投入一批,见效一批,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确保和扩大惠民的政策效果。

1.3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区分轻重缓急,从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入手,把位于重点流域和区域、国家、省、市重大政策实施区、社会影响比较大的存在环境问题的建制村作为主要整治对象。

整治先行。选择有工作基础、具备实施条件,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以真正起到整治效果、提供经验的地区,率先开展整治。

确保实效。把突出环境问题是否解决、区域环境状况是否获得改善、农村环境管理能力是否提升,作为衡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主要标准。

整合资源。省级财政资金引导,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投入,各部门涉农资金在连片项目区进行整合。

逐步深化。在先期整治、总结经验基础上,按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支持重点,逐年扩大整治范围,逐步达到片片相连、整体改善。

1.4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展情况

双庙镇进行了多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主要如下:

随着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不断推进,双庙镇将工作触角延伸到了村庄的每个角落,其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双庙镇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并将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体系定位为引领环卫一体化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全面发展。去年以来,镇村两级财政投资85万元,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全镇20个行政村村容村貌有了彻底改观,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点赞。

双庙镇为辖区内20个村发放了保洁车105辆、垃圾箱580个,组建了75人

的环卫保洁队伍,重点负责对各村交通道路和内外环境进行全天候清扫保洁。

目前,双庙镇各村都配备了垃圾收集桶或收集箱,每个村还根据村民分布及数量建有2-3个垃圾池形成了常态管理,实现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采取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确保垃圾清扫不留死角,乡村保洁常态有制,实现镇村卫生保洁全覆盖、规范化、可持续,彻底改善了村容村貌。

2.整治区域情况

2.1整治区域选取原则

按照省厅要求,每个县(市、区)整治村庄数量每年应不低于10个,德州市局根据各县市区建制村占比,对整治任务进行了分解,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整治的村庄多于分配任务,在村庄选择上注意相对集中,连片推进,并解决该村存在的所有环境问题。鉴于夏津县饮用水源地大部分位于县城区内,并已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一体化全覆盖,此次环境整治区域的选择主要关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达不到环境要求的农村。

双庙镇按照山东省、德州市以及夏津县的计划要求,重点关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达不到环境要求的农村。

2.2整治区域选取

为了深刻贯彻中央和省厅精神,结合夏津县双庙镇自身实际,选取部分建制村开展本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夏津县2018年双庙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包括:

范楼、郭庄、三鸭社区、吴庄、汉王庙、清凉寺、曹庄、六屯、双庙、王堂。本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涉及10个村庄19680人,5019户。综合整治区域行政村基本情况见表2.2-1,夏津县2018年农村综合整治村庄点位分布图见附图1。

表2.2-1 双庙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区域行政村基本情况一览表

2.3整治区域情况

夏津位于山东省西北边缘,地处东经115o45′~116o16′,北纬37°55′~37o10′。东跨马颊河与高唐县为邻,西临卫运河与河北清河县相望,南与聊城临清市相依,北与武城县、平原县毗连。县城距山东省会济南120km,距德州市70km,距聊城市50km,距京九铁路临清站20km。

双庙镇位于夏津县城西9公里处,,308国道、自东向西横穿而过,距德商高速出口仅3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水质优良。镇域总面积39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合村并建后辖5个社区,9个村)。

2.3.1环境质量现状

(1) 水环境质量

流经夏津县境内的主要河流有卫运河、马颊河、六五河、青年河等。据2014年的监测结果,目前,河流水质基本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V类标准。

夏津县各镇村庄浅层地下水受到人畜排放废水污染。说明评价区域内的地下水受到轻微污染。

(2) 空气环境质量

据2017年的监测结果统计,夏津县区域大气环境中S O2、NO2的小时平均浓度和日均浓度均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的要求,TSP、PM2.5、PM10在各个点位均有超标现象,超标的主要原因是超标主要是由于区域内气候干燥而产生的地面扬尘。

(3) 声环境质量

夏津县区域环境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关标准的要求。

(4)农村环境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部分工业企业不断向农村转移,污染由城镇向农村蔓延呈加快的趋势。特别是人口数量大的村庄生活污水对地表水质量产生一

定影响。新建的农村社区人口数量比较多,排放比较集中生活污水对水环境产生较大污染。

3.主要整治内容及预期目标

3.1整治区域拟解决的主要农村突出环境问题

3.1.1整治区域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

由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还不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还未建成,农村卫生环境依然存在脏、乱、差现象。

本次选取的需要综合治理的大部分村庄还没有符合规范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选取治理的农村基本未建集中处理设施,农村污水处理严重滞后。只有少量污水经简单处理后肥田,其他大部分直接排入村边的沟渠或池塘,造成农村周边水体和地下水的污染,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严重的甚至威胁到饮用水安全。

3.1.2整治区域主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通过以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夏津县双庙镇部分农村的基础设施已逐步完善,但是未整治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整治区人口多,居住地密集。还由于部分干部、群众对污水处理处理等工作在环境保护和清洁能源开发应用等方面的意义认识尚不到位,没有足够认识到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在新的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增收致富和促进农村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导致对环保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到。随着人口增加,排放的生活污水日益增大,而目前整治区内部分村没有完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加上群众未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产生的生活污水加剧了环境的污染,直接影响整治区内村民的生存环境。

3.1.3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必要性

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其中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会通过地表水体渗透进入土壤或水源,再侵入人体,损伤人的身体健康。

是改善和提高整治区村民生活质量的需要。整治区普遍缺乏完善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进入土壤直接污染地下水或通过地表流入河流,造成对周边地表水域的污染,如不进行综合治理,整治区“脏、乱、差”问题会越来越严重。随着整治区经济的发展,村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其中环境质量改善和提高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最主要内容。因此,实施生活污水治理,是促进整治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具体体现。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实施本次区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项目,有利于人民群众农村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有利于人民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形象,增强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

综上所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十分必要的。

(2) 紧迫性

生活污水中含有多种有机物及病菌、虫卵,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污染有机物分解腐烂,使水体易发黑发臭。以往农村污水都作为农田肥料使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卫生洁具、洗衣机等设施的应用,农村人均用水和污水排放量急增,肥效亦大大降低,又因卫生要求,难用做农肥。同时,大量化肥的使用,减少了传统农家肥的使用。从而使农村生活污水失去了消化途径。

这些污染物均未得到有效处理,长此以往,这些环境问题将严重阻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当前,双庙镇为省级扶贫示范镇,城镇化工作也在正在有序推进,辖区内群众对居住环境改善要求强烈。

3.2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预期目标

农村生活污水整治任务:通过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建设一批适合农村特点的、相对完善的、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污水处理设施,使示范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妥善处理,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污水达标排放,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整治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

3.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内容

3.3.1整治项目内容要求

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和人居环境质量改善为主要目标,重点开展各镇建制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期内可取得成效的历史遗留农村污染,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与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以环境问题严重的建制村作为为整治重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采取以建制村为基本治理单元集中连片推进的整治方式。

3.3.2整治项目主要内容

本次工作重点开展与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整治内容主要为农村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

1、环境综合整治技术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技术路线是:针对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类型,在优先开展污染物源头削减、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和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城镇与周边农村污染治理相结合、农村生活与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相结合,尽可能选取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已建环境基础设施、操作简便、运行维护费用低、辐射带动范围广的技术模式,并注重技术集成和改进创新。

2、整治内容及介绍

(1)整治内容介绍

根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指南(试行)》、《山东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整治区实施方案编制技术要则》,并根据整治区村庄实际情况。本次综合整治内容主要为:在双庙镇10个村庄建设小型氧化塘的基础上,对氧化塘进行护坡、安装护栏、周边道路硬化等工程。

(2)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本次综合整治主要采取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为小型氧化塘:

氧化塘是由稳定塘演化而来,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通常是将土地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处理污水。氧化塘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低、维护和维修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无需污泥处理等优点。氧化塘是以太阳能为初始能量,通过在塘中种植水生植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形成人工生态系统。在太阳能(日光辐射提供能量)作为初始能量的推动下,通过氧化塘中多条

食物链的物质迁移、转化和能量的逐级传递、转化,

将进入塘中污水的有机污染

物进行降解和转化,

最后不仅去除了污染物,而且以水生植物和水产、水禽的形式作为资源回收,净化的污水也可作为再生资源予以回收再用,使污水处理与利用结合起来,实现污水处理资源化。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相关标准后回用做农田灌溉,实现水循环,节省了水资源,同时获得了经济收益。

处理工艺如图3.3-1 所示,污水处理示意图见3.3-2,外观图见图3.3-3。

生活污水格栅氧化塘排放或农田灌溉

3、整治项目建设规模及投资

根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环境保护部文件环发[2013]130号)规定的投资参考数据计算。

本次农村污水处理措施及投资见表3.3-2。

表3.3-2 各镇污水处理设施投资汇总表

序号所属镇整治内容具体服务范围建设规模

金额

(万元)

资金来源

1双庙镇小型氧化塘10

范楼、郭庄、三鸭社区、

吴庄、汉王庙、清凉寺、

曹庄、六屯、双庙、王堂

983m3/d25

申请上级

资金图3.3-2 整治区项目生活污水处理示意工艺图

图3.3-3 氧化塘工艺外观示意图

4.资金安排计划和项目实施进度

4.1资金筹措方案

夏津县2018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总投资25万元,本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资金来自申请省级专项资金。领导小组加强对各种资金的使用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4.2资金安排计划

2018年年底完成双庙镇环境综合整治,资金预算25万划拨到各个村庄。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3.3-3 双庙镇各村庄资金安排计划表

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按照工程进度及时足额拨付。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安排情况见附表1。

4.3项目实施进度

本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点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从2018年4月开始施工,所有整治项目全部在2018年底前完成。

5.整治成效

5.1环境效益

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村庄的环境质量,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环境安全保障,改善人居环境。

通过建设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整个夏津县范围内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到60%以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后,将大使村庄呈现出清洁卫生的面貌,人居环境大大改善,从而减少由于环境卫生问题引起的农村居民健康问题,将使村民受益。

本项目实施后,主要对项目区内生活污水水质及削减量进行定量分析,具体见表5.1-1。

表5.1-1 废水水质类比情况一览表

排放。

由表5.1-1可知,本项目实施后,整治区域内处理污水量358795t/a;COD 削减量为79.70t/a,NH3-N削减量为10.77t/a。本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内生活污水得到妥善处理,污染负荷大幅度减少。

5.2经济效益

本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可以基本实现对连片农村进行统一监

管,节约人力、财力,从而监管成本降低。其次,通过规模化统筹,减少多次规划,重复投资的问题。

通过上级农村环境整治资金的投入使用,必将进一步拉动地方投资进行其它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5.3社会效益

双庙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1) 项目的实施,将极大改善项目实施农村的生活环境,消除或减少由于生活污染等问题、农村“脏、乱、差”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健康问题及社会纠纷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2) 项目的实施,将改善项目农村的生活条件,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3) 项目的实施,将使得区域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通过整治项目实施,将促进农村环保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制定有益农村环保的经济政策和投融资政策,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目标考核。

(4) 项目的实施,还能够增强地方政府及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农村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通过规划的实施,能够以点带面,促进我镇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为我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6.保障措施

6.1组织保障

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在项目实施中,夏津县人民政府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组织主体,其职责是:根据省、市工作计划要求,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机构,负责整治方案的编制拟定、配套经费筹措、技术支持和现场指导,由镇政府成立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具体落实本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本镇和村(居)民委员会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主体,其任务是:负责本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具体实施,公示工程项目经费开支,对村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并督促村民自觉履行,带领村民积极落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并负责污染处理设施建成后的运行和维护。

为落实农村环保责任制,县政府与本镇签订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目标责任书。要求本镇实行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制,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带着一级干,层层抓落实。

通过以上措施逐级实施,各级工作人员明确职责,相互协作,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项目建成并经验收合格后,由夏津县人民政府委托并移交本镇政府管理,建立健全具体的管理措施,发挥项目的长期效益。

6.2资金和项目监管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所需资金为上级专项资金。对资金的来源、申请、使用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对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监督,对违规占用挪用专项资金问题进行责任追究。对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进行专账管理。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监管可做一些几方面工作:

(1) 各级政府共同签订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协议,明确了各级政府资金筹集责任。

(2) 夏津县制定配套资金落实方案,保证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整合各方资源,加大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整治工程的投入。

(3) 整治资金实行专帐管理。夏津县将专项财政配套资金统一进行转账管理,由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实施合同及实施进度,凭合法有效支出凭证提出报账申请,经环保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由财政部门支付项目资金并进行日常核算。具体报账程序和办法由夏津县财政部门会同环保部门,根据本办法和相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并报德州市级财政、环保部门备案。项目前期经费以及考核验收、开展监督监测等工作经费由环境部门按照预算管理程序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列入部门预算安排。通过地方财政和村庄自筹落实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设施或工程建成后的运行费用,以确保环境综合整治的效果。

(4) 整治项目应按照工程招投标及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大宗物资、设备、技术或服务等,属于政府采购目录范围内的,实施政府统一采购。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实行监理制。

(5) 项目竣工后,项目建设单位应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委托第三方审计。经夏津县环保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复核。项目验收和决算审批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6)按照政务公开要求,将整治资金安排和使用详细情况、项目安排和具体实施情况等向受益地区群众张榜公布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将有关情况在财政和环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