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72次特大地震

中国历史上72次特大地震
中国历史上72次特大地震

公元前780年陕西岐山(34.5°N,107.8°E)M≥7(震中烈度≥9)

公元前70年6月1日山东诸城昌乐一带(36.3°N,119.2°E)M≥7(震中烈度≥9)

143年10月后甘肃甘谷西(35.0°N,104.0°E)M7(震中烈度9)

180年秋甘肃高台西(39.4°N,99.5°E)M71/2(震中烈度10)

512年5月23日(北魏宣武帝延昌元年四月庚辰)山西原平代县间(38.9°

N,112.8°E)M71/2(震中烈度10)

734年3月23日(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二月壬寅)甘肃天水附近(34.6°N,105.6°E)M≥7(震中烈度≥9)

814年4月6日(唐宪宗元和九年三月丙辰)四川西昌一带(27.9°N,102.2°E)M7(震中烈度9)

849年10月24日(唐宣宗大中三年十月辛已)内蒙古包头西北(40.8°N,109.8°E)M7"

1038年1月15日(宋仁宗景右()四年十二月二日)山西定襄、忻州(38.4°N,112.9°E)M71/4(震中烈度10)

1125年9月6日(宋宣和七年七月己亥)甘肃兰州一带(36.1°N,103.7°E)

M7(震中烈度9)

1216年3月24日(南宋宁宗嘉定九年二月辛亥)四川雷波马湖(28.4°N,103.8°E)M7(震中烈度9)

1303年9月25日(元成宗大德七年八月辛卯)山西赵城、洪洞(36.3°N,111.7°E)M8(震中烈度11)

1352年4月26日(元顺帝至正十二年闰三月丁丑)甘肃会宁东南(35.6°N,105.3°E)M7"

1411年10月8日(明永乐九年九月十二日,藏历第七绕回()阴铁兔年九月十一日)西藏当雄西南一带(30.1°N,90.5°E)M8(震中烈度10-11)

1500年1月13日(明弘治十二年十二月己丑)云南宜良(24.9°N,103.1°E)M≥7(震中烈度≥9)

1501年1月29日(明弘治十四年正月庚戌朔)陕西朝邑(34.8°N,110.1°E)M7(震中烈度9)

1515年6月27日(明正德十年五月壬辰)云南永胜西北(36.7°N,100.7°E)M73/4(震中烈度10)

1536年3月29日(明嘉靖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四川西昌北(28.1°N,102.2°E)M71/2(震中烈度10)

1548年9月22日(明嘉靖二十七年八月癸丑)渤海(38.0°N,121.0°E)M7 1556年2月2日(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陕西华县(34.5°N,109.7°E)

M81/4(震中烈度11)

1561年8月4日(明嘉靖四十年六月壬申)宁夏中卫东(37.5°N,106.2°E)

M71/4(震中烈度9-10)

1588年8月9日(明万历十六年闰六月十八日)云南建水曲溪(24.0°N,102.8°E)M≥7(震中烈度≥9)"

1597年10月6日(明万历二十五年八月甲申)渤海(38.5°N,120.0°E)M7"辽阳、开原、广宁

1600年9月29日(明万历二十八年八月壬辰)广东南澳(23.5°N,117.2°E)M7(震中烈度9)

1604年12月29日(明万历三十二年十一月乙酉)福建泉州海外(24.7°N,119.0°E)M71/2

1605年7月13日(明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海南琼山(23.5°N,117.2°E)M7(震中烈度9)

1609年7月12日(明万历三十七年六月辛酉)甘肃酒泉红崖堡(39.2°N,99.0°E)M71/4(震中烈度10)"

1622年10月25日(明天启二年九月甲寅)宁夏固原北(36.5°N,106.3°E)

M7(震中烈度9-10)

1626年6月28日(明天启六年六月丙子)山西灵丘(39.4°N,114.2°E)M7(震中烈度9)

1652年7月13日(清顺治九年六月初八)云南弥渡南(25.5°N,100.6°E)M7(震中烈度9+)

1654年7月21日(清顺治十一年六月丙寅)甘肃天水南(34.3°N,105.5°E)M8(震中烈度11)

1642-1654年(明崇祯十年至永乐八年,藏历第十一绕回阴水马年至阳水马年)西藏洛隆西北(30.8°N,95.6°E)M≥7(震中烈度≥9)

1668年7月25日(清康熙七年六月甲申)山东郯城(34.8°N,118.5°E)M81/2(震中烈度≥11)

1679年9月2日(清康熙十八年七月庚申)河北三河平谷(40.0°N,117.0°E)M8(震中烈度11)"七月二十八日已时初刻,京师地震

1683年11月22日(清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壬寅)山西原平附近(38.7°N,112.7°E)M7(震中烈度9)

1695年5月18日(清康熙三十四年四月丁酉)山西临汾(36.0°N,110.5°E)M73/4(震中烈度10)"

1709年10月14日(清康熙四十八年九月十二日)宁夏中卫(37.4°N,105.3°E)M71/2(震中烈度9-10)

1718年6月19日(清康熙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甘肃通渭南(35.0°N,105.3°E)M71/2(震中烈度10)"

1725年8月1日(清雍正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四川康定(30.0°N,101.9°E)

M7(震中烈度9)

1733年8月2日(清雍正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云南东川紫牛坡(26.3°N,103.1°E)M73/4(震中烈度10)

1739年1月3日(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宁夏平罗银川间(38.8°N,106.5°E)M8(震中烈度10+)

1786年6月1日(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戊申)四川康定南(29.9°N,102.0°E)M71/4(震中烈度≥10)

1786年6月10日(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四川泸定得妥(29.4°N,102.2°E)M≥7

1789年6月7日(清乾隆五十四年五月十四日)云南华宁(31.0°N,102.9°E)M7(震中烈度9+)

1792年8月2日(清乾隆五十七年六月二十二日)台湾嘉义(23.6°N,120.6°E)M7(震中烈度9)

1799年8月27日(清嘉庆四年七月二十七日)云南石屏宝秀(23.8°N,102.4°E)M7(震中烈度9)

中国近代史中所有重要的会议

中国近代史中所有重要的会议 [解题过程] 中共召开的主要会议 ⑴“一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①历史条件: A.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已有200多万,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成中国人民新觉醒,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a.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秋,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b.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李大钊任书记; c.汉口、长沙、济南等地相继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②诞生: A.时间:1921年7月23日。 B.地点:上海(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 C.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列席。D.内容: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内容: a.确定“中国共产党”为党的名称。 b.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c.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d.选举了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 ③意义: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C.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E.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⑵“二大”——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①背景: A.国际:1922年初,华盛顿会议上帝国主义达成共同宰割中国的《九国公约》,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统治的局面。 B.国内:在列强的操纵下,各派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②召开(1922年7月,上海): A.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决定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B.分析中国国情: a.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革命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c.中国革命的性质:民主主义革命; d.民主革命的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C.制定党的纲领: a.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b.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国近代史著名会议

⑴1921年一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和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⑵1922年二大的中心任务(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⑶1923年三大的方针(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⑷1927年八七会议的总方针(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⑸1935年遵义会议的意义(结束左倾统治,确立正确领导;独立解决问题,走向成熟标志;实现三个挽救,生死攸关转折); ⑹1935年瓦窑堡会议的方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⑺1937年洛川会议的路线(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⑻1945年七大的任务(建立新民民主义国家)及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⑼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的工作重心(乡村转移到城市)、总任务(农业变工业、新民变社会); ⑽1956年八大分析的社会主要矛盾(表面上是农业国与工业国、需要和现状之间的矛盾,实质上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和确定的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⑾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八届十一中全会(发动文革的标志)、八届十二中全会(对刘少奇的错误批判)和中共九大(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写进党章)的错误决定; ⑿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工作重心转移(由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伟大决策(改革开放)、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邓小平为核心); ⒀1982年十二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987年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 1993年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代领导核心); 1997十五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十六大(三个代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第四代领导核心) 1.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 2.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 3.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 4.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5.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6. 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8.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 10.10.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 11.11.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12.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

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 1.**“一大”(1921、7、23,上海---嘉兴),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 人运动。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 **“二大”(1922,上海), 内容——制定党的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大”(1923),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二)土地革命时期 1.八七会议(1927、8、7,汉口) (1)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2)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遵义会议(1935) (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瓦窑堡会议(1935):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三)抗日战争时期 1.洛川会议(1937):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2.**“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 1.**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1)内容:①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时期; ②指出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③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 (2)意**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③确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方法。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时间:1954年9月 第一届○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全国人大内容的宪法,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基础。 ○2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时间:1956年9月 。 八大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总结归纳整理后

中国近代重要会议总结 时 期 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内容影响 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一大1921.7.23 上海法租 界望志路 106号(后 到浙江嘉 兴南湖) 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 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 中共成立的意义: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 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 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 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 新了。 Ps:会后开始发展工人运 动和农民运动 中共二大1922年7 月 大会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 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 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国名党一大1924年1 月 广州 大会同意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共 产党(党内合作的方式)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 正式形成,标志着国共合作 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 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 由此兴起,中心在广州 土地革命时期八七会议 (汉口会 议) 1927年 8.7 汉口秘密 召开 ?内容: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中华苏维 埃第一次 全国工农 兵代表大 会 1931年11 月 江西瑞金 叶坪村 ?内容: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遵义会议1935年1 月贵州遵 义 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 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导。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 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 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 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 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

中共历史上的重大会议

中共历史上的重大会议 1、西湖会议(1922年8月29日—30日)讨论了共产党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只要国民党能够按照民主原则进行改组,共产党员可以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两党合作。(讨论国共合作)。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没有注意防止“左”的思想的出现,使“左”倾情绪在党内滋长起来,给后来的中国革命造成很大的危害。(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枪杆子出政权) 3、古田会议(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古田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它所确定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军队建设) 4、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纠正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标志党的成熟) 5、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历史转折时期,党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它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政治策略方面的基本经验,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遵义会议只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作出决议,而瓦窑堡会议则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 6、洛川会议(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省洛川县城北10公里处的红军指挥部驻地冯家村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和各项具体政策,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指明了方向。(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7、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全会基本上克服了党 内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错误,统一了全党思想,进一步确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为党领导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 毛泽东在回忆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历史时曾说:“中国党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会议。一次是1935年遵义会议,一次是1938年的六中全会。”“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会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 要会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 1 “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1)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②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斗争目的是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③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④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2)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二大”(1922,上海),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内容——①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②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③中共二大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 3 “三大”(1923),1923 年6 月, 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二)土地革命时期 1 八七会议(1927、8、7,汉口) (1)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④还提出“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 (2)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 遵义会议(1935) (1)内容:①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②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③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 瓦窑堡会议(1935) (1)内容:①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②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 (2)意义:为抗日战争的到来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三)抗日战争时期 1 洛川会议(1937): ①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②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 线)。③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发动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动抗日群众运动。

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时间(整理后)

中国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商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东晋灭吴 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 隋(581年到618) 581年隋朝建立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起义开始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的时间及详细内容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 宏观时间把握: 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国民革命(1919~1927)→土地革命(1927~1937)→抗战(1937~1945)→解放战争(1945~1949); 二、过渡时期(1953~1956);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2050) 重要会议: 中共一大——党初步提出统一战线方针 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中共二大——《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 中共三大——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中共四大——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 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七大——对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加以概括 中共七大——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科学全面概括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国家 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中共八大提出的国内主要矛盾——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的矛盾 中共八大——董必武——健全法律制度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首次提出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

党“六大”——莫斯科 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八七会议——枪杆子出政权 八七会议——汉口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为过渡时期总任务 第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6方面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一次会议——第一次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遵义会议——结束王明左倾 遵义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党中央领导是正确的 1947年——毛泽东提出十大军事原则 1950年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6年毛泽东提出文化工作基本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42年延安整风——反对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中共重要会议: 1.中共的诞生(一大) 时间:1921.7.23 地点:上海 内容:①确立党的名称。②制定党的纲领,坚持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③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④选举领导机构,陈独秀为总书记。 意义:①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③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背景:①华盛顿会议列强共同支配中国;②军阀混战灾难深重

中共历史上各个重要会议的历史意义及其作用

中共历史上各个重要会议的历史意义及其作用 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 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意义,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中共二大1922.7 这次大会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二大”这样明确地提出反帝反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它说明,只有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中共三大 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中共四大 最具历史意义的是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会议通过的文件指出:对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不是以附属于资产阶级的身份,而是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和目的参加的。在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虽还幼稚,但因为它最受压迫,所以最有革命性,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有无产阶级的有力参加,并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取得胜利。大会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同盟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若不去发动和组织农民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是不可能取得的。 大革命 一、主观原因 主观是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使共产党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二、客观原因 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阶级方面:国民党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两者的阶级利益不同,则导致了国共合作的破裂,这也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中共历次重要会议召开的时间及主题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总结 一、民主革命时期的会议(1921-1949年) (一)党的创建时期(1921-1923年) 1.“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2.“二大”(1922.7,上海) A.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a.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b.最低纲领: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民主共和国 B.群众路线的方法 3.“三大”(1923.6):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二)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八七会议(1927.8.7,汉口) (1)背景:大革命失败 (2)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②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3)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1.5.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31.11,江西瑞金) 2.遵义会议(1935.1.15-17,军事和组织问题) (1)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瓦窑堡会议(1935.12) (1)背景: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1935“八一宣言“ (2)内容: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 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策略方针。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即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1.洛川会议(1937):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2.“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中国历史上重大会议

民主革命时期的会议(1921-1949年) 1. 中共成立初的三次代表大会:(1921-1923年)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通过了中共的第一个党纲,选举了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1923年在广州召开,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但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2. 第二次国民革命时期(1927-1937年,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八七”会议:1927年在汉口召开,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领导,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召开,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即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1)洛川会议:1937年秋召开,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2)中共“七大”: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为抗战胜利和民主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4. 解放战争时期 1945-1949年,即第三次国民革命时期 (1)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召开,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并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2)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思想准备,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 建国后召开的会议(1949—) 1. 过渡时期 1949-1956年 (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议:1949年10月1日召开,会上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在北京举行,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1)中共“八大”: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的总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 (2)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在北京召开,提出了忽视客观规律的总路线,推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3)北戴河会议:1958年8月召开,这次会议把“大跃进”和人民分社化运动推向了GC。 (4)庐山会议:1959年召开,错误地开展了对彭德怀等人的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5)八届八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决议》。 (6)七千人大会:1962年初在北京召开,是建国以来人数最多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初步纠正了“反右倾”运动的错误。 3. “文革”时期(1966-1976年) (1)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与八届十一中全会:1966年夏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2016-5-6 社会转型期的含义: 1、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具体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2、从唯物史观角度看: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历史阶段。从文明史观角度看:指人类由采集渔猎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更替的重要历史阶段。 一、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1、春秋战国(公元前5~3世纪) 总体特征:中国社会经历着大变革。 具体而言: ①、从国家政局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②、从社会性质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预示着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 ③、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表明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历史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耕作动力由人力转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商周时期的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以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家庭个体经营。 ④、从民族关系看: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 ⑤、从思想文化看,呈现出繁荣景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尚贤”等思想主,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中外联系:春秋战国时期,正值西方(欧洲)古典文化(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繁荣)时代。古典文化倡导的“人文思想”,为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思想武器。 2、明末清初(17~18世纪) 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具体而言: ①.政治领域: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的腐败。 ②.经济领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③.民族关系领域:明清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定型。 ④.对外关系出现新现象: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中国开始了反殖民侵略的斗争;另一方面,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 ⑤.思想文化领域呈现的特征——承古萌新。“承古”的具体表现:一方面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另一方面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类书——《永乐大典》、《占今图书集成》;丛书——《四库全书》)。“萌新”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想产生;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一些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开始传人中国。

中共历史上重要会议及重要事件

中共历史上的重要会议总结 中共一大(1921): 宣告中共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召开。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中共二大(1922): 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反军阀 中共三大(1923): 提出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八七会议(1927):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目标:夺取城市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会议确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即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1929年12月28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大会由陈毅主持。出席会议的代表100多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在于克服由于红四军的组织成分和长期处于艰苦的战斗环境而出现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 遵义会议(1935): 遵义会议结束“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的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大规模的抗日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为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而召开的。瓦窑堡会议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会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既着重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在政治策略上的错误,也警戒全党汲取大革命中无产阶级放弃领导权而导致革命失败的教训。 洛川会议 1937年8月22—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省洛川县城北10公里处的红军指挥部驻地冯家村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和各项具体政策,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正确方向。 中共七大(1945):

中国重要历史事件汇总

中国历史重要事件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工、实行统一度量衡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焚书坑儒: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第二年,两个

术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得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坑杀。此即“坑儒”。两件事合称“焚书坑儒”。 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项羽佯尊楚怀王为义帝,并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18诸侯王,封刘邦为汉王。公元前206年8月~前202年12月,项羽、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后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文景之治: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文景时期朝廷推崇黄老之术,采取“轻徭薄赋”“修养生息”的政策,并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史称“文景之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初,由于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阶级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净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到汉武帝即位时,社会经济已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武帝依靠文、景两地积累的财富,大事兴

中国历史重大事件

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 2. 鸦片战争Opium War (1840-1842) 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3. 太平天国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1851-1864) 太平天国是中国清朝后期由洪秀全所建立的国家,前身为1843年之"拜上帝会"。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1853年建都天京,势力遍及中国十省。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计存在13年。太平天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特例,以西方宗教名义组织势力,中国官方认定之"中国农民起义"且"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而在清朝初年剃发易服之后,太平军因拒绝此俗,亦被称作长毛、发贼。 4. 戊戌变法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无奈变法受到清朝廷内保守势力尤其是慈禧太后的反对,最后演变成为政变,维新派人物被杀。维新运动失败,使中国损失一批热心于国家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将中国推上革命的道路。 5. 辛亥革命the 1911 Revolution 辛亥革命是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6. 新民主主义革命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1919-1949)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总结归纳

时期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内容影响 国民大革命时期 中共一大 1921.7.23 上海 1.确立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2.确立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 专政从而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 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二大1922.7 1.明确敌人: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 2.制定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a.打倒军阀 b.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c.统一中国为真正 民主共和国 3.【群众路线】联合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 1.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 义革命两步走; 2.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纲领 中共三大1923.6 【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正确地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国民党一大1924.1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1.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内容; 2.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3.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后来又提出耕者 有其田的主张;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中共四大1925.1 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

土地革命时期 八七会议 1927.8.7 汉口秘密召开 1.彻底清算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 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2.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并提出要改编军队) 3.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4.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最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南昌起义1927.8.1 武装反动国民党第一枪【国民革命军】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开端) 秋收起义1927.9.9 【工农革命军→井冈山革命军(10.7)】 广州起义1927.12.11 【工农红军】 三湾改编1927.9 “民主主义” 1.党指挥枪; 2.支部建在连上; 3.官兵平等;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奠基) 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古田会议 1929.12 中国红军完全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定型) 人民军队建设基本原则“党指挥枪” 中华苏维埃第一 次全国工农兵代 表大会 1931.11 江西瑞金 1.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2.选举产生中国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 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任主席 成立苏维埃政府遵义会议1935.1 集中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军事问题:肯定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批评博古、李德的错误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幼稚→成熟 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中国历史重要会议

中国史出现相关会议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党的生日为7月1日)上海 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遵义会议 1935年遵义 内容:①纠正了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七大)时间:1945年延安 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4、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政协)1949年9月北平 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③确定了国旗(五星红旗)、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首都(北京)、纪年方法(公元纪年)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人大)1954年北京 内容: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6、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八大)1956年北京 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北京 主要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2、中共十二大 1982年 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13、中共十三大. 1987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经济发展分三步走。 14、中共十四大1992年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还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当中央第四代领导集体 15、中共十五大199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