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护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护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护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一、概述

(一)突发事件概念

突发事件是指在事先没有通知、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有一定的破坏力,一定的影响力,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予以应对的事件。比如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自然灾害是指能够给人类或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总称。灾害不表示程度,通常指局部,它可以扩和发展,慢慢演变成灾害。比如虫害现象,它广泛存在生物界,但当蝗虫大量的繁殖、大面积的传播,并损坏农作物,造成饥荒时则成为蝗灾。传染病大面积传播和流行,或计算机病毒大面积传播,都有可能酿成灾害。所以一切对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人的生命财产等,造成危害的天然事件和社会事件,都属于灾害。

(二)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

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指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事件围的环境等突发事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目前状况如、是否还在发展、采取种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等。比如2003年SARS疾病传播时,卫生各个部门、防疫站,都在密切关注疾病的发展态势,并采取措施控制其发展。

(三)护理突发事件

护理突发事件是指超出常规的、无法预料而突然发生的与护理相关的事件。如患者跌倒、坠床、自杀、纠纷等事件。

(四)掌握突发事件的重要性

1. 在医院有整体应对突发事件预案的基础上,有针对护理工作的专业性、特殊性所造成的风险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2. 掌握相关急救知识。

3. 提高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二、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机构

(一)成立护理突发事件应急小组

在护理工作中,首先要有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机构,比如成立护理突发事件应急小组,组长由护理部主任来担任,组员包括各护理单元的护士长或护理部工作人员。

1. 确定领导工作职责

( 1 )组织制定、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各专项预案。

( 2 )协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护理救助演练。

( 3 )监督、指导各护理单元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组织开展各类护理应急管理、护理应急知识、护理应急处理技术等培训和演练。

( 4 )负责护理应急面的重大问题决策,包括人员、设备、药品的调动等。

( 5 )具体指挥护理突发事件工作组有序工作,随时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 6 )协调相关职能科室积极配合抢救。

( 7 )随时向医疗救护领导小组组长汇报预案执行实际情况,供组长决策。

2. 护理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组成员职责

( 1 )在护理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组组长的指挥下开展工作。

( 2 )认真学习贯彻《应急预案汇编》,负责各种护理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工作,并按相关的规定及时实施各种护理救助。

( 3 )平时坚持学习与各类突发事件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4 )各成员必须保证通讯 24 小时畅通。

( 5 )负责及时将现场处置情况报告护理突发事件工作组组长,为组长的决策提供依据。

( 6 )对突发情况处置完毕后进行总结,不断完善应急抢救预案。

(二)病区发生突发事件时

1. 当班护士立即报告本科护士长及当班医生,共同处理及抢救。

2. 情况危急应同时报告护理部(或护理总值班)、行政总值班及医疗救护领导小组。

3. 护士长立即到位,根据情况组织、指挥、调度本科护士进行应急处理,并报告护理部。

4. 护理部了解事件经过及已采取的措施,根据情况补充有关措施。如有必要,组织调动护理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组成员参与应急处置。

5. 护理部及时向院部领导汇报,并做好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6. 当班护士及时做好护理记录,保存有关实物、物品。

7. 必要时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全过程陪同,坚持“先救治,后付款”的原则。

8. 为确保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迅速、高效、安全、有序地开展,各病区的各类抢救药品及器材要准备完善,保证随时可用。当班护士要坚守工作岗位,格做好交接班。对已经过院前急救处置的病员,应根据其入院信息,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便能迅速对病员进行抢救处置。

(三)应急隐患和薄弱环节

1. 医院无相应的应急预案。

2. 护士缺乏沟通、汇报的技巧。

3. 培训不到位。

4. 演练不到位。

5. 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没有执行制度或保障制度)。

6. 相关部门配合不到位。

7. 救治资源不到位。

8. 护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抢救患者无效后,家属情绪激动,护士无有效沟通的能力,惊恐之余忘记用法律或其他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护理应急预案的建立

护理突发事件以预防为主,防御与应急措施相结合,平时做好突发事件的防备准备,尽量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生即可启动应急预案,使之高效有序的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的安全,将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一)应急预案的概念

承担突发事件应对职能的机关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以及应急管理的组织、指挥、保障等容而制定的工作计划。

(二)护理应急预案

护理应急预案是指在医院、院区发生意外情况时,护理人员应采取的应急预案。

(三)临床护士应急预案的应用

临床护士是应急预案的直接操作者,应强化应急意识,理解各种护理应急预案是保证病人生命安全、有效行使职业责任及社会责任的保障措施,应熟练掌握并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实施。

作为职业护士要培养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熟练操作应急预案,服从指挥和调遣,发扬人道主义精神进行抢救,保护病人的生命安全,使自己有效执业、安全执业。

(四)护理应急预案的管理

1. 制订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做到临床护士能熟练掌握,管理者能有效指挥。

2. 加强临床护士的实际训练,使之在突发事件时,能冷静面对,熟练操作,救护有效。

3. 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训练、平时发生突发事件、启动实施应急预案的主要情况、对现有案的修改、补充情况,均应及时记录。

4. 将护理应急预案的培训、管理、检查做到护理质量管理控制的一部分,与其它质量同期管理。

(五)突发应急事件中护士的工作职责

1. 参加抢救的护理人员要及时到位,工作肃认真、分秒必争、紧有序,各级护理人员应听从指挥,明确分工,密切协作。

2. 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医生,执行口头医嘱要求及时准确、清楚,并及时记录。

3. 凡经抢救的患者应有详细护理记录。

4. 抢救中急救药物的安瓿、输液空瓶、输血袋等要求集中存放,以便统计与核对。

5. 病人抢救后,如病情稳定或允移动时,应迅速送回病房或监护室、手术室继续治疗;病情不允搬动者,应留在原地抢救。

6. 抢救物品使用后,应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清洁整齐。

7. 护理记录应在抢救结束后 6 小时补齐。

四、护理应急预案

(一)患者发生坠床的应急预案

1. 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挡,并有家属陪伴。

2. 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3. 在床上活动的患者,评估活动能力及围,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4. 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如长期平卧位变为坐位或下床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宣教,指导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发生危险。久坐卧床病人初次下床时,护士应指导协助。

5. 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先不要活动,应用呼叫器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6. 一旦患者不慎发生坠床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检查患者坠床时的着力点,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7. 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8. 加强巡视,巡视中密观察病情变化,直至病情稳定,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9. 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二)患者发生摔伤的应急预案

1. 当患者突然摔倒时,护士立即到患者身边,检查患者摔伤情况,通知并配合医生判断患者的神志、受伤部位,伤情程度,全身状况等,并初步判断摔伤原因或病因。

2. 受伤程度较轻者,可搀扶将患者送回病床,嘱其卧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3. 对怀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摔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法,将患者抬至病床;请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必要时遵医嘱行 X 光片检查及其他治疗。

4. 对于摔伤头部,出现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评估患者后,应将患者轻抬至病床,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瞳、神志、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5. 对于皮肤出现淤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渗血者用生理盐水、碘伏清洗、消毒伤口后,以无菌敷料包扎;出血较多或有伤口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生酌情进行伤口清创缝合,遵医嘱注射破伤风针。

6. 根据情况注意巡视患者,及时观察采取措施后的效果,直到病情稳定。

7. 准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认真交班。

8. 向患者了解当时摔倒的情景,帮助患者分析摔倒的原因,向患者做宣教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意识,尽可能避免再次摔伤。

9. 检查病房设施,不断改进完善,杜绝不安全隐患。

(三)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应急预案

1. 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成输注生理盐水,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2. 报告医生及病区护士长,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查。

3. 病情紧急的患者准备好抢救的物品及药品(心三联:利多卡因、阿托品、肾上腺素。呼三联:洛贝林、回灵、可拉明),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予氧气吸入。

4. 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5. 按要求填写输血反应报告表,上报血库和护理部。

6. 怀疑溶血等重反应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血库。

7. 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做好抢救记录。

(四)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

1.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撤除所有液体,重新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2. 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 情况重者应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

4. 建立护士记录,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 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护理部和药剂科。

6. 保留输液器和药液以备送检。

(五)患者发生晕针的应急预案

1. 立即停止针刺,起出全部留针,扶持患者平卧,清醒者可饮温开水或糖水。

2. 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

3. 如发生晕厥,可用指甲掐或针刺人中,足三里、关、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一般即可醒,若症状仍不能缓解,可配合其他抢救措施。

4. 症状缓解后仍需适当休息。

(六)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应急预案

1. 立即通知医生的同时,应尽早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或选用大号针头,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2. 遵医嘱静脉给予各种止血剂、新鲜血或 706 代血浆。如患者继续出血,出血量 > 1000ml ,心率 > 120 次 / min ,血压 < 80/50 mmHg ,且神志恍惚、四肢厥冷,说明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应迅速连接一次性三通静脉推注液体。

3. 备好各种抢救用品,如三腔二囊管、负压吸引器等。如为肝硬化食道静脉曲破裂出血,应配合医生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同时准备 100 : 8 冰盐水正肾素协助洗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