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书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书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书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书

1 综合说明

1.1、概况:

㈠基本情况

xx水库位于xx,离xx镇6.1Km,水库于1961年5月建成并开始蓄水运行,水库控制集雨面积0.5Km2,库区原地貌为低山丘陵地貌,场地周边地势起伏较大,地表植被茂盛,场区地势相对较为平整。

xx水库是xx镇的主要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之一,水库自1961年5月建成以来,对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该镇多浪坡村委300亩农田的灌溉和420人的生活用水问题,同时亦担负着防洪面积550亩,捍卫人口650人的重要任务。

本水库原设计总库容16.1万m3,属小(二)型水库。水库现有枢纽工程包括:(1)主坝一座,坝顶长116.6m,坝顶宽 1.9~2.8m,坝顶高程20.82~21.60m(黄海高程,以下同),最大坝高 5.45m,坝迎水边坡1:1.49~2.14左右,背水边坡1:1.41~1.76左右;(2)输水涵一座,为直径0.20m 的低标号砼砂浆包瓦涵结构;(3)开敞式土溢洪道一座,底宽3.0m。(4)无固定管理房屋和专职管理人员。

该水库是一宗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养殖的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库。

㈡水文气象

该水库位于雷州半岛北部,属九州江水系,该区域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2℃,多年平均气温22.8℃。该水库所在地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60mm,多年平均径流深639.1mm,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5.46m/s,多年平均气温22.8℃左右,每年10月至翌年3月,降雨量占全年的15%,4月-9月降雨量占全年85%。

有关水文特征值见下表。

水文特征表

㈢工程地质

该工程有地质钻探资料,根据地质钻探资料作如下概述:

本次钻探最大揭露深度为12.00m,揭露土层从上至下主要有现代人工堆积层(Q4ml),下部属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相沉积层(Q4al+pl)及第四系残积层(Q el)。以下按成因类型及岩土工程特性将上述岩土层划分为3个主层,各岩土层岩性特征及分布特点分述如下:

1、现代人工堆积层(Q4ml)

第①层素填土:水库坝体填筑土。浅黄褐色、灰褐色,以粉质黏土为主,上部含中粗砂颗粒及少量碎石块等,黏性较差,湿,松散~稍压实,为近期人工堆填。场地内均有分布,层顶标高为16.67~21.50m,层底标高为13.97~20.33m;厚度0.80~7.50m,平均厚度3.75m,标贯击数N=4~8,平均标贯击数为5.3。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成果,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平均

值如下:含水量w=17.2%,孔隙比e=0.764,比重Gs=2.69,质量密度ρ=1.79gcm-3,液性指数I L=-0.12,塑性指数I P=15.9,压缩系数a v0.1~0.2=0.442Mpa-1,压缩模量E s0.1~0.2=4.44MPa,水平渗透系数(室内)Kh=0.120×10-4cm/s,竖向渗透系数(室内)Kv=0.103×10-4cm/s,直接快剪黏聚力Cq=24.3kPa,内摩擦角φq=21.4度,属中等压缩性土。

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相沉积层(Q4al+pl)

第②层中砂:灰褐色、黄褐色,饱和,松散,含粉黏粒,级配一般。主要分布于ZK1、ZK2、ZK4等孔所在地段,层顶标高为13.97~17.50m,层底标高为12.67~16.30m;厚度0.90~1.30m,平均厚度1.13m,标贯击数N=7~8,平均标贯击数为7.5。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193页Peck 公式,快剪黏聚力Cq=0,内摩擦角φq=29.0度。

3、第四系残积层(Q el)

第③层砂质黏性土:由花岗岩风化残积形成,灰褐色、浅黄褐色,湿,可塑,含中粗砂颗粒较多,黏性较差。场地内均有分布,均未钻穿,层顶标高为12.67~20.33m,揭示厚度3.60~4.70m,标贯击数N=7~17,平均标贯击数为11.0。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成果,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如下:含水量w=19.0%,孔隙比e=0.645,比重Gs=2.70,质量密度ρ=1.95gcm-3,液性指数I L=0.01,塑性指数I P=18.5,压缩系数a v0.1~0.2=0.350Mpa-1,压缩模量E s0.1~0.2=5.10MPa,水平渗透系数(室内)Kh=0.042×10-4cm/s,竖向渗透系数(室内)Kv=0.062×10-4cm/s,直接快剪黏聚力Cq=25.1kPa,内摩擦角φq=23.2度。

㈣水库特性表

水库特性表表1—2

1.2、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省有关精神,组织技术人员对该水库进行了安全检查,通过现场检查和观察,发现该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水库大坝:①主坝上游坝坡受风浪淘刷,原砼防渗护坡老化、崩塌严重,护坡表面长满杂草、杂木;下游坡坡面杂草丛生,并不同程度地滋生蚁患,下游坡脚反滤体老化崩塌,下游坡面出现渗漏现象。②副坝上游坡无设护坡防渗,受风浪淘刷,水土流失较严重。下游坡坡面杂草丛生,并不同程度地滋生蚁患,下游坡脚无设反滤体,下游坡面出现渗漏现象。

③大坝无观测设施,影响安全监测。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当时设计时标准低,为“三边”工程,土法上马,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且经过三十多年的运用,长期遭受洪水及台风的袭击,使土坝坝体冲刷严重。

2、溢洪道:溢洪道为开敞式浆砌石溢洪道,两侧侧墙浆砌石老化,局部有脱落,堰顶段砼护底老化,溢洪道出水口杂草、杂木丛生,阻水严重,且没有设置防冲消能措施,严重影响水库正常排洪。

3、放水涵:放水设施均为启闭平板闸门放水,主坝输水涵截面尺寸为0.7×0.75m,副坝输水涵直径为0.3m的低标号砼砂浆包瓦涵结构,断面尺

寸为φ0.3m。经现场检查,涵身已老化漏水,主坝输水涵工作桥下沉约10cm,原因主要是长期的运用,结构老化和人为损坏等。

4、其它:水库进库公路坎坷不平、窄小,没有管养房、通讯设施、观测设备,也没有备用的防汛砂石料。

1.3、工程等级和洪水标准

根据国家《防护标准》(GB50201-94)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该水库属Ⅴ等小(二)型水库,主要建筑物为5级,洪水标准为:按10年一遇洪水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施工洪水按5年一遇计算。

1.4、工程除险加固项目及措施

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该水库存在的安全隐患,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及措施主要为:

1、针对大坝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大坝除险加固的措施是:

(1)坝体:①主坝按坝顶高程21.60m,防浪墙顶高程22.30m,坝顶宽度按稳定计算要求为5.0m,迎水坡、背水坡按前削后补原则,迎水面坡比为1:2.5、背水面坡比为1:2.5进行坝坡修整,上游坡采用砼护坡,底铺级配碎石垫层;下游坡种草皮护坡,设坡面排水沟;坝脚0+12.1~0+106设排水棱体和纵向排水沟,坝体全坝段进行劈裂灌浆防渗,坝顶泥结石路面。

2、溢洪道:加固溢洪道。堰段侧墙、溢流堰及消力池均为混凝土,陡坡段侧墙为浆砌石结构,池后铺浆砌石护底和干砌石海漫。

3、放水涵:主坝原输水涵破坝重建,新建预应力钢筋砼压力管,管内径0.8m。

4、其它:整修防汛公路1.987km,配套管养房80m2,电话一台(套),

设置水位及位移变形观测设备,按有关规定备足防汛砂石料并作料场。

1.5、加固后工程规模

1、水库加固后各水位及库容如下表

2、挡水建筑物:加固后挡水建筑物的特性如下表:

3、泄水建筑物:加固后溢洪道的特性如下表

4、输水建筑物:加固后放水涵的特性如下表

表1

1.6、工程投资概算

本概算工程量根据水利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计算,按粤水基[2006]2号文予以发布的《广东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试行)》、《广东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试行)》、《广东省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试行)》、《广东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试行)》,运用广东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软件(2006)进行计价。主要材料单价采用2011年8月份《湛江建设工程造价信息》中公布的参考价加上实际扩大运距运杂费而成,次要材料价采用省厅公布的2011年次材价。

本工程总投资253.11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192.30万元,设备费3万元,独立费用39.06万元,预备费18.75万元。总需土方明挖2062.26m3,土石方填筑4973.07m3,砼728.30m3,钢筋1吨,劳动力4689.70工日,水泥360.67吨,碎石3139.28立方,块石747.39方。

本工程设计概算投资253.11万元。由上级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助外,其余由地方自筹。

1.7、工程效益

该水库设计灌溉面积300亩,由于现坝体渗流严重,不能有效的挡蓄

洪水,威胁到下游农田的正常生产,实际灌溉面积不足200亩。同时,由于不能正常蓄水,也影响了养殖业和农村人畜生活用水。加固后,水库挡蓄洪水的能力提高,能充分发挥它的灌溉效益;另外,水面面积增加,也可促进养殖业的发展,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2 水文水利计算

2.1、等级及洪水标准

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本水库为小(二)型水库,工程等级为Ⅴ等,主要建筑物为5级,洪水标准确定为:按十年一遇洪水设计,五十年一遇洪水校核。

2.2、工程水文计算

1、基本情况:该水库位于营仔镇多浪坡村委屋背塘村东北角约0.3Km,集雨面积0.5Km2,坝址以上河流长度1.12km,河流平均坡降0.005,库区内植被良好。

该水库位于雷州半岛北部,属九州江水系,该区域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2℃,多年平均气温22.8℃。该水库所在地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60mm,多年平均径流深639.1mm,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5.46m/s,多年平均气温22.8℃左右,每年10月至翌年3月,降雨量占全年的15%,4月-9月降雨量占全年85%。建库以来,库区没有任何水文和气象观测资料,因此,水文计算的各种参数须查有关资料。

2、水文参数

由于该水库没有任何水文和气象观测资料,因此,水利水文计算参数采用2003年广东省水文局编制的《广东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查得,采用综合单位线法计算洪水。各设计频率暴雨参数及洪水成果见表2-1、表2-2。

设计暴雨参数表表2-1

各设计频率洪水成果表2-2

2.3、水库调洪演算

1、调洪原则:本水库以灌溉为主,起调水位定为正常水位20.10m,溢洪道为开敞式宽顶堰,无闸控制,堰底高程20.10m。当需要泄洪时,来多

少泄多少。水库水位~库容关系曲线如下表。

屋背塘水库水位~库容曲线

2、泄流参数:根据溢洪道形式和进口段尺寸,根据水利水电出版社的《运行管理》溢洪道计算,确定溢流参数以及各水位对应的下泄流量,结果如上表。

3、调洪演算成果:

调洪演算采用广东省水利厅编制的调洪演算程序(Th-3.GD),根据上面确定的泄洪参数进行调洪。各频率洪调洪演算成果见下表:

4、施工渡汛

该水库因缺乏施工时段水文计算有关资料,无法对施工洪水(五年一遇洪水)进行计算。根据廉江市水库施工习惯做法,选择在每年的枯水期施工,放水涵施工根据实际适当围筑土围堰,围堰高度一般选择2.50m,堰面宽2.50m,按1:2放坡。

3 工程地质

3.1、概述

为查明坝体、坝基(岩)土层的结构、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及工

程地质特征,为设计提供依据,福建省地质工程研究院受廉江市水务局的

委托,承担了屋背塘水库安全加固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任务。

通过野外收集资料、踏勘、工程地质调查、勘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

验,初步查明水库区内及各构筑物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岩土层的

物理力学性能,对坝体、坝基稳定、渗透变形等工程地质问题作出评价,

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的建议,为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工程

地质资料。

3.2、库区地形地貌特征和地质条件

本次勘察完成的工作量如下:勘探孔4个,总进尺35.05m,标贯试验15次,钻孔内注水试验5段,砂土样8个,水样1个。

3.3、地形地貌

坝区原地貌为低山丘陵地貌,场地周边地势起伏较大,地表植被茂盛。

勘察场区地势相对较为平整,位于主坝顶部的钻孔孔口地面标高为21.13~

21.50m,坝基下部勘探孔的孔口标高为16.67m。

3.4、工程地质特征

1、现代人工堆积层(Q4ml)

第①层素填土:水库坝体填筑土。浅黄褐色、灰褐色,以粉质黏土为主,

上部含中粗砂颗粒及少量碎石块等,黏性较差,湿,松散~稍压实,为近期

人工堆填。场地内均有分布,层顶标高为16.67~21.50m,层底标高为13.97~

20.33m;厚度0.80~7.50m,平均厚度3.75m,标贯击数N=4~8,平均标贯击

数为5.3。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成果,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如下:含水

量w=17.2%,孔隙比e=0.764,比重Gs=2.69,质量密度ρ=1.79gcm-3,液性指

数I L=-0.12,塑性指数I P=15.9,压缩系数a v0.1~0.2=0.442Mpa-1,压缩模量E

,水平渗透系数(室内)Kh=0.120×10-4cm/s,竖向渗透系数(室s0.1~0.2=4.44MPa

内)Kv=0.103×10-4cm/s,直接快剪黏聚力Cq=24.3kPa,内摩擦角φq=21.4度,属中等压缩性土。

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相沉积层(Q4al+pl)

第②层中砂:灰褐色、黄褐色,饱和,松散,含粉黏粒,级配一般。主要分布于ZK1、ZK2、ZK4等孔所在地段,层顶标高为13.97~17.50m,层底标高为12.67~16.30m;厚度0.90~1.30m,平均厚度1.13m,标贯击数N=7~8,平均标贯击数为7.5。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193页Peck公式,快剪黏聚力Cq=0,内摩擦角φq=29.0度。

3、第四系残积层(Q el)

第③层砂质黏性土:由花岗岩风化残积形成,灰褐色、浅黄褐色,湿,可塑,含中粗砂颗粒较多,黏性较差。场地内均有分布,均未钻穿,层顶标高为12.67~20.33m,揭示厚度3.60~4.70m,标贯击数N=7~17,平均标贯击数为11.0。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成果,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如下:含水量w=19.0%,孔隙比e=0.645,比重Gs=2.70,质量密度ρ=1.95gcm-3,液性指数I L=0.01,塑性指数I P=18.5,压缩系数a v0.1~0.2=0.350Mpa-1,压缩模量E

,水平渗透系数(室内)Kh=0.042×10-4cm/s,竖向渗透系数(室s0.1~0.2=5.10MPa

内)Kv=0.062×10-4cm/s,直接快剪黏聚力Cq=25.1kPa,内摩擦角φq=23.2度。

3.5、结论与建议

1、该水库的主坝坝体填筑土(第①层素填土)含砂粒、粉粒较多,局部地段上部含较多中粗砂颗粒及碎石块等,总体渗透性为中等透水;压缩性较高,属于中等压缩性土;土质结构较松散,土体易吸水饱和软化,强度较

低。此外,在主坝坝体部分地段分布有透水性较好第②层中砂,为可液化饱和砂土层,液化等级为轻微,对坝体渗漏影响较大,建议采取高压旋喷、劈裂灌浆、充填灌浆等措施对该水库的主坝坝体填筑土及坝基土(主要是第②层中砂)进行加固防渗处理,同时做好坡面防渗加固。

3.6、天然建筑材料

在材料场取样一组土样进行室内重型击实试验,击实试验结果为:含砂低液限黏土,最大干密度2.00g/cm3,最优含水量w=9.5%。材料场土量储量充足,可满足加固坝体需求。

4工程加固设计

4.1、工程总体布置

该水库位于营仔镇多浪坡村委屋背塘村,工程主要布置有主坝坝顶长131.1m的土坝一座,最大坝高5.45m,坝顶平均宽5.0m;在水库的右侧山坡处布置开敞式溢洪道一座,堰顶高程20.10m,净宽3.0m;在主坝上布置Ф800预应力压力管各一座,涵身长为24.1m。

由于该水库为小(二)型水库,工程等级为Ⅴ等,主要建筑物为5级,则工程按十年一遇洪水设计,五十年一遇洪水校核标准进行除险加固。

4.2、大坝工程加固设计

1、大坝高度复核分设计和校核两种情况复核坝体高度

⑴波浪爬高计算

水库波浪爬高计算根据当地的风速资料和水库的风区长度,采用莆田公式计算波浪爬高和水面壅高(具体计算见计算书)。

风速资料采用廉江市气象台提供的36年(1971~2006年)风速资料进行计算,风速换算及水库风区长度计算按《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要求进行(详见计算书)。

⑵坝顶超高计算

坝顶超高计算公式:Y=R+e+A

式中:Y―坝顶超高,R―风浪爬高

e―最大风壅水面高度,A-安全超高

4、5级建筑物:A设=0.5m,A校=0.3m

坝顶高程计算成果见下表

坝顶高程成果表表4-1

⑶坝顶高程确定:最大坝顶高程为22.263m,现有坝顶高程为21.60m,坝顶高程不满足设计要求,需要加高坝体,确定坝顶高程为21.60m,增设防浪墙,墙顶高程22.30m。

2、大坝稳定分析计算

根据水库现有坝坡及地质钻探资料数据,按迎水面坡比1:2.5、背水面坡比1:2.5进行渗流及坝坡稳定计算,成果如下:

主坝坝坡下游稳定分析计算成果表

根据上面成果得:屋背塘水库主坝下游坝坡稳定加固前不满足抗滑稳定要求,对大坝进行加固后满足抗滑稳定要求,主要是对大坝坡面按统一

的坡比进行削、补及防渗。

3、大坝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除险加固措施

根据现场勘查及地质钻探资料数据,水库大坝坝身填土疏松。主坝迎水面砼防渗护坡老化、崩塌严重,护坡表面长满杂草、杂木,背水坡面杂草丛生,背水坡渗流严重;副坝迎水坡无设护坡防渗,受风浪淘刷,水土流失较严重,背水坡面杂草丛生,背水坡渗流严重,这一切都影响着水库大坝的稳定安全。针对大坝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大坝除险加固的措施是:

⑴坝身土方:根据坝顶高程计算成果,按“前削后补”原则,上游以1:2.5坡比,下游坡比1:2.5坡比,坝顶按5.0m宽标准进行整治。

⑵坝坡:上游坡采用砼护坡,厚12cm,下铺砂石垫层;下游坡新建坝坡格条,植草皮护坡,并设置纵横向排水沟。

⑶坝脚:在主河床坝脚段设置排水棱体及纵向排水沟。

⑷坝顶:坝顶在土方填筑完成后,铺筑泥结石路面厚20cm,路面作2%的散水坡。

⑸坝体:对坝体全坝段进行劈裂灌浆防渗。

4.3、溢洪道加固设计

1、溢洪道存在问题及加固措施

⑴溢洪道为开敞式宽顶堰,1孔,净宽3.0m,无闸控制。经过长年累月的运用,洪水的冲蚀,溢洪道两侧侧墙浆砌石老化,局部有脱落,堰顶段砼护底老化,溢洪道出水口杂草、杂木丛生,阻水严重,且没有设置防冲消能措施,不满足泄洪要求,严重影响水库的安全运行。

⑵溢洪道设计标准: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本水库溢洪道为5级水工建筑物,它的洪水标准按: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报告书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报告书

1 综合说明 1.1工程概况 XX水库坝址位于醴陵市栗山坝镇上湖村,属湘江水系渌江支流,集雨面积0.52km2;XX水库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设计260亩,有效260亩,最大实灌260亩,供水量9.6×104 m3)、养鱼(养鱼水面45.3亩,最高总产11.3t)等综合效益的小(二)型水库。 水库于1958年2月动工,1958年11月完成,设计单位醴陵市水利局,施工单位醴陵市栗山坝镇上湖村。主要建筑物为4级,水库洪水标准重现期,设计按30年,洪峰流量4.19m3/s,洪水总量9.6×104 m3;校核洪水重现期300年,洪峰流量6.45m3/s,洪水总量14.5×104 m3,水库为年调节水库。正常蓄水位65.0m,水库正常库容19.8万m3,总库容23.1万m3。 枢纽建筑物由大坝、溢洪道、涵洞等建筑物组成。 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66.0m,最大坝高14.4m,坝顶轴线长56m,坝顶宽5m;上游坡坡比为:1:2.6;大坝下游坡坡比自上而下为1:2.4、1:2.5,平台共1级,宽度为2m。 溢洪道位于右岸山体边,为岸边正槽式宽顶堰,堰顶高程65.0m,堰顶宽4.0m,最大下泄流量5.3m3/s,溢洪道长度35m。 涵洞位于坝体左端,为砖砌拱涵,断面为0.5×0.3 (m),进口底高程53.0m,输水流量0.13m3/s。 设计灌溉面积260亩,实际灌溉面积52.4亩。 1.2 主要工程现状 XX水库枢纽工程于1958年11月竣工蓄水。由于水库建设阶段所处历史环境,XX水库是一个典型的边设计边施工的工程,施工以群众运动为主,采用土法上马,前期准备工作严重不足,施工仓促。工程设计标准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加上后期管理工作也没很好跟上,致使工程存在重大缺陷,虽然经过多次局部处理,至今仍未彻底解决问题。主要工程现状为:

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XX水库改建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二OO七年一十二月

批准: 核定: 审查: 校核: 汇编: 参加编写人员:

目录 1 综合说明 (1) 1.1 概述 (1) 1.2 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3 安全鉴定结论 (2) 1.4 枢纽工程整治的必要性 (2) 1.5 水文 (3) 1.6 工程地质 (4) 1.7 枢纽工程整治设计 (5) 1.8 水土保持设计 (5) 1.9 环境保护设计 (6) 1.10 工程管理 (7) 1.11 施工组织设计 (8) 1.12 工程投资概算 (8) 1.13 经济评价 (9) 1.14 招投标初步方案 (10) 2 水文 (11) 2.1 自然地理概况 (11) 2.2 水文气象 (12) 2.3 洪水计算 (12) 3 工程地质 (18) 3.1 区域地质条件 (18) 3.2 库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 (20) 3.3 坝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 (21) 3.4 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1) 3.5 天然建筑材料 (22) 3.6 结论及建议 (22) 4 枢纽工程整治设计 (24) 4.1 设计依据 (24) 4.2 工程等级及洪水标准 (24) 4.3 工程整治设计 (25) 5 施工组织设计 (29) 5.1 施工条件 (29) 5.2 主体工程施工 (30) 5.3 施工总布置 (31) 5.4 施工总进度计划 (33) 6、水土保持设计 (35) 6.1 设计依据 (35) 6.2 水土流失特点及预测 (35) 6.3 水土保持措施 (36)

6.4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37) 7 环境保护设计 (39) 7.1 设计依据 (39) 7.2 环境保护措施 (39) 8 工程管理 (42) 8.1 水库运行管理 (42) 8.2 用水管理 (42) 8.3 工程维护管理 (42) 8.4 工程监测 (43) 8.5 综合经营 (43) 9 工程概算 (44) 9.1 编制说明 (44) 9.2 概算成果 (47) 10 经济评价 (49) 10.1 经济评价的原则及依据 (49) 10.2 国民经济评价 (49) 11 工程招标初步方案 (54) 11.1 绪言 (54) 11.2 招标围 (55) 11.3 招标组织形式 (55) 11.4 招标方式 (55) 11.5 招标初步方案 (55) 11.6 招标工作计划草案 (56) 11.7 评标专家特长和专业水平 (56) 附件:1、工程概算表 2、附图

湖南省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文本报告

湖南省XX市 XX区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XX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目录 工程特性表 (2) 工程特性表(续) (3) 1、综合说明 (7) 1.1概述 (7) 1.2水文及调洪演算 (12) 1.3工程地质 (13) 1.4加固任务 (14) 1.5除险加固设计 (14) 1.6环境保护 (15) 1.7工程管理 (16) 1.8施工 (16) 1.9投资概算 (19) 2、水文 (21) 2.1流域概况 (21) 2.2气象气候特征 (21) 2.3洪水 (21) 2.4调洪演算 (29) 2.5抗洪能力复核 (31) 3、工程地质 (34) 3.1地质概况 (34) 3.2区域工程地质 (34) 3.3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35) 3.4工程质量评价 (36) 3.5天然建筑材料 (39) 3.6建议 (39) 4、除险加固设计 (40) 4.1概述 (40) 4.2大坝加固设计 (41) 4.3溢洪道加固设计 (51) 4.4输水建筑物除险加固 (55) 4.5金属结构设计 (60) 5、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设计 (62)

5.1水土保持设计 (62) 5.2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63) 5.3环境保护设计 (64) 5.4环境保护管理与监测 (66) 5.5环保、水保投资概算 (68) 6、工程管理设计 (69) 6.1管理机构现状 (69) 6.2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69) 6.3工程管理设施 (69) 6.4工程建设期管理 (70) 6.5施工期工程管理 (70) 6.6工程管理运用 (71) 6.7管理任务与范围 (71) 7、施工组织设计 (74) 7.1施工条件 (74) 7.2施工导流 (75) 7.3主体工程施工 (76) 7.4施工交通 (81) 7.5施工总布置 (81) 7.6施工总进度 (84) 8、工程概算 (87) 8.1工程概况 (87) 8.2编制依据 (87) 8.3工程概算 (89) 9经济评价 (90) 9.1概述 (90) 9.2计算依据 (90) 9.3增量影子投资分析 (90) 9.4增量效益分析 (91) 9.5费用分析 (92) 9.6固定资产余值回收 (93) 9.7项目效益评价与结论 (93)

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

目录 水库工程特性表 1综合说明7 1.1绪言7 1.2水文10 1.3工程地质11 1.4安全鉴定主要结论12 1.5工程任务和规模13 1.6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17 1.7机电及金属结构20 1.8施工组织设计20 1.9水库淹没处理及工程永久占地20 1.10环境保护设计21 1.11工程管理21 1.12工程投资概算22 1.13经济评价22 2水文24 2.1流域概况24 2.2水文气象特征24 2.3水文基本资料24 2.4洪水25 2.5泥沙36 3 工程地质37 3.1概述37 3.2工程地质情况37 3.3水文条件39 3.4大坝稳定性评价39

3.5结论及建议40 4 工程任务和规模41 4.1概述41 4.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43 4.3工程建设任务及内容45 4.4工程建设规模48 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50 5.1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50 5.2设计依据50 5.3除险加固前大坝安全复核结论51 5.4工程总体布置52 5.5大坝工程设计52 5.6溢洪道工程改造设计62 5.7放水涵洞工程设计72 5.8水库管理房及防汛道路工程设计73 5.9除险加固后大坝安全复核73 6机电及金属结构98 7施工组织设计99 7.1施工条件99 7.2施工导流99 7.3工程主要施工方法101 7.4施工总体布置106 7.5施工总进度106 7.6主要技术供应107 8水库淹没处理及工程永久占地108 8.1水库淹没处理108 8.2工程永久占地108

9环境保护设计109 9.1设计依据109 9.2环境影响评价109 9.3环境保护措施110 9.4工程水土保持设计112 9.5环境监测113 9.6环境保护投资估算114 9.7环境保护管理114 10工程管理115 10.1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115 10.2工程管理范围和管理办法115 10.3工程管理设施建设116 10.4工程管理运用116 10.5管理费用117 11工程投资概算118 11.1编制依据118 11.2编制说明118 11.3工程总投资121 11.4工程投资概算表122 12 经济评价123 12.1概述123 12.2经济评价依据123 12.3国民经济评价123 12.4综合评价125 附件:1、《×××××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 2、×××××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图纸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1.综合说明 1.1概述 1.1.1工程概况 XX水库位于沅水一级支流怡溪上游,XX县XX乡XX村,坝址地理位置坐标为北纬28°28′,东经111°36′之间。距XX县城45km,汽车可直达坝址,交通较方便。 该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鱼的小(二)型水库工程。水库大坝控制集雨面积0.78km2,坝址以上干流长度1.2km,干流平均坡降32.6‰。坝型为均质坝,最大坝高18m。水库正常蓄水位318.00m,正常库容76.31万m3。校核洪水位318.56m,总库容81.8万m3。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灌溉输水管涵等建筑物组成。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灌溉涵管等建筑物组成,主要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该水库工程始建于1958年10月,1960年12月投入运行,属小(二)型水库。 大坝为均质坝,大坝坝顶高程320.00m,坝顶宽度3.5m,坝顶轴线长132m。大坝下游坡在高程314.30 m设总宽度为6.9m的乡级公路一条,在305.5m设一道2.7m宽的马道。坡比从上至下分别为1:2.23、1 :1.77、1:1.94,下游无排水棱体。大坝上游坡比为1:2.53。 XX水库未设溢洪道。 灌溉输水管涵设在左岸坝体内。输水涵为浆砌石方涵型,断面尺寸为0.7×0.5m,涵管进口底板高程302.6m,长85m。涵管底板坡降1/100,最大放水流量0.3m3/s。1.1.2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坝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大坝坝基存在渗漏;水库建设时未设计溢洪道,不满足防洪要求;输水涵管存在大量的纵向裂缝,伸缩缝拉裂,渗漏日益严重,对涵管周边填土产生破坏、危及坝体安全;大坝无观测、监测设施;防汛设施不配套,无雨水情监测设备,防汛通讯手段单一,防汛公路狭窄不平,行车困难,不满足防汛抢险要求;管理所缺少工作人员和所需的工作设施,管理制度不健全;

某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书(送审稿)

临安市齐毛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目录 绪言 (1) 1 综合说明 (2) 1.1水库基本概况 (2) 1.2水库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3) 1.3除险加固的主要内容 (4) 1.4工程特性表 (5) 2 水文 (7) 2.1基本资料 (7) 2.2设计暴雨 (8) 2.3设计洪水 (11) 3 工程地质 (14) 3.1概述 (14) 3.2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5) 3.3天然建筑材料 (16) 3.4结论与建议 (16) 4 加固设计 (18) 4.1工程任务和规模 (18) 4.2主要加固项目 (20) 4.3设计依据 (20) 4.4工程总体布置 (21) 4.5加固设计 (23) 4.6上坝道路 (38) 4.7安全监测设计 (38) 5 施工组织设计 (39) 5.1施工条件 (39)

5.2主体工程施工 (39) 5.3施工总进度 (42) 5.4施工度汛与施工安全 (43) 6 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设计 (44) 6.1水土保持设计 (44) 6.2环境保护设计 (44) 7 工程管理设计 (45) 7.1原管理机构 (45) 7.2管理机构及制度 (45) 7.3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46) 8 水库淹没处理和工程永久占地 (47) 8.1水库淹没处理 (47) 8.2工程永久占地 (47) 9 设计概算 (49) 9.1编制说明 (49) 9.2基础单价 (49) 9.3取费标准 (49) 9.4临时工程 (50) 9.5独立费用 (50) 9.6预备费 (50) 9.7设计概算 (50) 10 结论与建议 (58) 10.1加固设计结论 (58) 10.2今后工作建议 (58)

一中小型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1 综合说明 1·1 绪言 广丰县黄尖山水库位于丰溪河支流红洋水的上游,坝址距县城约8km,水库坝址地理位置为东经118°08′51″,北纬28°29′05″。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1.92km2。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旅游、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水库。设计灌溉面积0.192万亩。主河道长度2.98km,河道加权平均比降112.7%。 黄尖山水库1953年10月5日动工兴建,永丰人民公社副书记刘海亲自坐阵指挥,县水库局祝哲诚驻地施工,经过4次的续年加高加固,于1978年大坝建成,达到最终规模。开始发挥效益,此时坝高为31.3m,设计总库容为177.52×104m3,坝顶高程为223.9m(黄海高程,下同),满足了下游农田的灌溉要求。库区内无蓄水工程,也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1·2 水文 黄尖山水库位于赣东北暴雨地带,南方暖气流与北方冷气团相遇时切变线的南北徘徊,是本流域出现暴雨的主要成因,有时西南或西北低涡切变线东移,加大了暴雨的强度,暴雨活动以5~7月最为频繁,历年最大暴雨以6月份出现次数最多,暴雨移动的方向大多都由西到东或西北向东南移动,有时出现静止锋,形成暴雨中心稳定少动的现象。根据广丰水位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61.6mm,最大年降雨量为2435.1mm(1975),最小年降雨量为923.7 mm(1971年),实测最大24小时降雨量达194.7mm(1995年6月25日)。该区域的降雨在年际间变化较大,实测年最大降雨量是实测最小年份的2.64 倍,另外降雨量在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雨季集中在上半年,并以每年4—6月份最为集中,占多年平均降雨量的48.2%,降雨强度大,时间集中。据广丰县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分析,流域内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6m/s,最高气温40.5℃,最低气温零下-9.1℃。历年平均气温17.5℃。 黄尖山水库座落在丰溪河红洋水的上游,该水流发源于红洋水支流上的黄尖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投标文件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 投标文件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项目名称:湖南省邵阳县张家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勘察与设计项目 招标编号: 技术标书 投标时间:2014年2月11日 1 对本工程认识 工程概况 张家冲水库位于东经104°30′、北纬25°59′、水库大坝座落在郦家坪镇栗树庙村,系资水二级支流槎江水系,距县城塘渡口56km,距邵阳县62km,有简易公路可达。 水库控制集雨面积㎡,外引㎡,坝址以上干流长,平均坡降35‰。水库正常蓄水位425.2m,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死水位,相应库容分别为1010万m3、 1168万m3、1196万m3、死库容3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 枢纽工程由主坝、溢洪道、输水低涵、副坝、副坝输水高涵、引水渠及引水隧洞组成。 主坝设计为粘土斜心墙坝,大坝坝顶高程426.99m,最大坝高33.507m,坝顶轴线长121.5m,坝顶宽6.0m,坝顶设0.8m高防浪墙。坝内坡坡比自上而下分别为1:、1:、1:、1:,在、、均设有1.5m宽的平台,外坡坡比自上而下分别为1:、1:、1:、1:、1:(棱体),在、、均设有宽1.5m的平台、平台宽2.0m。 溢洪道位于主坝左侧垭口,坐落于强风化岩石上,为宽浅式,溢流堰堰顶高程为425.2m,由进口段、控制段、一级陡坡段、二级陡坡段、消力池、泄洪渠组成,其中进

口段长15.0m,控制段长35.5m,坡降2%,一级陡坡段长(宽×高=5m×1.8m),坡降%,二级陡坡长,坡降%,消力池长14m,宽5m,下接泄洪渠,未衬砌。 灌溉输水低涵位于主坝中部,为圬工拱涵。进口底板高程、断面尺寸为×1.2m、输水能力为s,卧管取水,闸门型式为悬臂铸铁闸门,启闭设备为3t手摇绞车。刘家院副坝为均质坝,坝顶高程426.99m,最大坝高12.45m,坝顶轴线长172m,坝顶宽4.0m,坝顶高防浪墙未建成。灌溉输水高涵位于刘家院副坝中部,已损毁,具体情况不明,取水设施未建成。王家皂副坝设计为均质坝,未建成。 引水渠共5条,总长为,分别是地田冲、蔡家田、城天堂、付家坪、刘家院引水渠。外引集雨面积为㎡。引水隧洞共2条,总长996m,分别是喷水岩及东塘岭引水隧洞。 该工程于1964年动工兴建为小(Ⅰ)型水库,坝高20.6m,蓄水量万m3。1978年冬,将小(Ⅰ)型水库扩建改造,主坝设计坝高34.46m,设计坝顶高程427.943m,由于沉陷,实际坝顶高程426.80m,坝高。水库扩建后,由于水源问题,一直未正式批文升级。1986年3月,打通了栗树庙岩溶水入库,年增水量万m3。1995年10月,打通了东塘岭岩溶水,通过引水隧道引入已建的城天堂引水渠入库,年引水量达万m3。湖南省水利厅于1998年6月23日正式批复,同意张家冲水库从小Ⅰ型水库级为中型。 工程任务 任务篇章: (1)综合说明 (2)水文 (3)工程地质 (4)除险加固设计 (5)工程管理

水利工程初步设计审批

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初步设计 审批要点 目次 一、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初步设计概述 二、水利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程序 三、水利工程设计变更及概算调整 四、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报批实例 一、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初步设计概述 (一)水利工程基本建设 1、基本建设 基本建设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投资进行建筑、购置和安装固定资产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其他经济活动。 基本建设的内容。 基本建设的主要作用。 一、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初步设计概述 (一)水利工程基本建设 2、水利基本建设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是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水利固定资产并发挥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水利项目。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已批准的江河流域综合规划、专业和专项规划及水利发展中长期规划确定。 一、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初步设计概述 (一)水利工程基本建设 2、水利基本建设 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项目功能和作用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类。 从隶属关系上划分中央项目、地方项目。 按投资主体:企业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 按项目规模:大型、中型、小型。 按项目类别:水库枢纽、水电站、河道治理工程、引调水工程、灌溉排涝工程、城市防洪工程等。 按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项目。 一、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初步设计概述 (二)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 1、我国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一般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包括招标设计)、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后评价等阶段。进步和提高设计质量; 初步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程序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是编制开工报告、招标设计、施工详图设计和控制投资的依据。 一、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初步设计概述 (二)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

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小一型工程).doc

**县***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 2004年9月

1、综合说明 1.0.1 概况 1.0.1.1 工程地理位臵 林云(下用***表示)水库地处塘芝县西部虹山东面的**乡**村,属**流域泸江水系, 坝址区地理坐标东经153°52′58″,北纬51°43′32″,距塘芝县城76.8km,其中塘芝至大田22km为二级路面,大田至小坝31km为四级路面,小坝至小河村3.2km为泥结石路面横穿库区,交通较为方便。 径流区属中山峡谷地区,流域内最高为所作底山,海拨高程2355.1m,一般海拨高程1980~2100m之间,森林植被覆盖较好。紧连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表水系发育,水质较好,水土流失不突出。流域气候温暖、多雨,属滇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第四系。 1.0.1.2 工程任务 林云水库工程是一项以灌溉为主,兼顾乡村人畜饮水等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库,而且它还是向上游引泄至规划水库洒尾科的中转水库。 水库总库容390万m3,兴利库容370万m3,最大坝高35m,灌溉12254亩,解决5510人的饮水困难。

1.0.1.3 兴建缘由 1.塘芝州水电局1997年完成的《塘芝盘龙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规划》中,将林云水库列入近期开发项目。 2.塘芝县水电局1998年完成的《塘芝县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中,将林云水库列入首批开发项目。 3.塘芝县农业基础薄弱,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是省级重点贫困县。林云水库灌区虽已有原万亩迩廷大沟灌溉,但由于各山溪水库均为无坝引水土渠,供需矛盾突出,保证率低,缺水严重。灌区涉及四乡(镇)、71个自然村,灌区总面积12254亩中,目前尚有5454亩无水灌溉,四乡镇5510余人20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且己灌耕地保证率极低,粮食产量低,群众生活困难,急需解决水源问题。 4.兴建林云水库可以把原有的通过库区迩廷大沟有效的利用起来。林云水库的灌渠主要是利用原有的迩廷大沟。 迩廷大沟是修建于不同时期(多为清代民国时期修建)的引溪灌溉渠,它由1号、2号、3号、4号和5号等五条大沟组成。林云水库设计利用的是2号、3号、4号和5号四条,1号本工程未予利用。 2号、3号、4号三条大沟取水于虹山东麓的大箐内,沿地形盘山流经至东部的老龙、左塘、尾古等地灌溉农田。这三条沟的前段位臵较高,且通过水库径流区内均高于水库最

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导则

湖南省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 程 初步设计导则 湖南省水利厅建管处

目录(暂未改) 一、水文 (1) 二、地质 (12) 三、除险加固设计 (17) 四、施工组织设计 (22) 五、工程概算 (24) 六、经济评价 (37)

总则 1、为认真搞好我省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工作,特制定本导则。 2、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应针对安全鉴定(或安全核定)阶段所提出的各项病险问题,作出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 3、对于坝高在20米及以上、地质构造较复杂的小(2)型 水库,应进行必要的地质勘探试验工作。对于坝高在20米以下、地质构造较简单的小(2)型病险水库,可由地质人员进行查勘,提出地质报告。 4、在除险加固设计工作中,首先要认真作坝址和库区的测理工作,复核大坝控制流域面积和水库库容曲线。 5、我省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的设计,除应参照本导则外,还应符合现行国爱、水利水电行业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一、水文 1 水文 1.1 流域概况 简述水库所在地理位置,地理坐标,所属河系;坝址控制流域面积,流域地貌特征,植被情况;流域内水利工程情况及水库有无外引,如有外引,要说明外引水源及渠道情况。 特别要注意复核坝址控制流域面积和水库库容曲线,对于喀什特地区还有调查清楚是否有相邻区域汇入的地下水。 1.2 气象 收集邻近气象台(站)的气象观测资料,主要是降雨、风速(特别是最大风速多年平均值)、气温等。简要叙述流域暴雨特性。 1.3 径流 方法之一是用水库所在位置地理坐标查水资源成果中的径流深等值线图,用多年平均径流深计算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方法二是用水库自身雨量观测资料或借用下垫面条件相似的就近雨量站的雨量资料及当地水利部门分析的径流系数计算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 1.4 设计洪水复核 小(2)型水库一般无实测洪水资料,洪水复核可用《湖南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1984年版)由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投标文件

项目名称:湖南省邵阳县张家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勘察与设计项目 招标编号: 技术标书 投标时间:2014年2月11日 1 对本工程认识 工程概况 张家冲水库位于东经104°30′、北纬25°59′、水库大坝座落在郦家坪镇栗树庙村,系资水二级支流槎江水系,距县城塘渡口56km,距邵阳县62km,有简易公路可达。 水库控制集雨面积㎡,外引㎡,坝址以上干流长,平均坡降35‰。水库正常蓄水位425.2m,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死水位,相应库容分别为1010万m3、 1168万m3、1196万m3、死库容3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 枢纽工程由主坝、溢洪道、输水低涵、副坝、副坝输水高涵、引水渠及引水隧洞组成。 主坝设计为粘土斜心墙坝,大坝坝顶高程426.99m,最大坝高33.507m,坝顶轴线长121.5m,坝顶宽6.0m,坝顶设0.8m高防浪墙。坝内坡坡比自上而下分别为1:、1:、1:、1:,在、、均设有1.5m宽的平台,外坡坡比自上而下分别为1:、1:、1:、1:、1:(棱体),在、、均设有宽1.5m的平台、平台宽2.0m。 溢洪道位于主坝左侧垭口,坐落于强风化岩石上,为宽浅式,溢流堰堰顶高程为425.2m,由进口段、控制段、一级陡坡段、二级陡坡段、消力池、泄洪渠组成,其中进口段长15.0m,控制段长35.5m,坡降2%,一级陡坡段长(宽×高=5m×1.8m),坡降%,二级陡坡长,坡降%,消力池长14m,宽5m,下接泄洪渠,未衬砌。 灌溉输水低涵位于主坝中部,为圬工拱涵。进口底板高程、断面尺寸为×1.2m、输水能力为s,卧管取水,闸门型式为悬臂铸铁闸门,启闭设备为3t手摇绞车。刘家院副坝为均质坝,坝顶高程426.99m,最大坝高12.45m,坝顶轴线长172m,坝顶宽4.0m,坝

lingquan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运行管理报告

石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报告 灵寿泉石泉水库管理处 2011年3月

一:工程概况 (1) 二:筹建参建工程建设情况 (2) 三:工程初期运行情况 (3) 四:运行管理................................................ .3

—* .工程概况 石泉水库位于河北省灵寿泉西部山区,潭沱河支流一一文都河 中下游。坝址位于灵寿泉孟家庄镇石泉村处,水库控制流域面积 86.4km2,总库容0.175亿m3,兴利库容0.1075亿m3,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 石泉水库于1970年动工兴建,1972年10月大坝主体工程完工并蓄水运用。水库枢纽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电站等组成。 石泉水库运用至今已拦蓄洪水多次,保护了水库下游207国道 及两镇7个行政村70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洪效益达2亿元。同时石泉水库为灌区0.3万亩耕地及向潭北渠补水,使粮食亩产量大大提高,改善了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水库还向西柏坡纪念地提供生活用水,向西柏坡森林公园的风景林、花卉提供生态用水,这对推动整个西柏坡区域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石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投资898万元。 石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大坝迎水坡翻修,坝 顶硬化,修建放浪墙,大坝裂缝处理,泄洪洞洞身灌浆处理,进出口检 修闸门、进口启闭机更新改造,更新改造电气系统及新建管理房。 石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26693 m, 土 方填筑6475 m3,石方开挖474m,干砌石9936rn,浆砌石486m,混凝土556帝,反滤层铺设15251 m3, 土工布铺设14926希,回填灌浆224m砌砖288 m3,钢筋制安18.86t ,金属结构制安6.68t,安装QPQ-63 型启闭机1台,50kVA变压器1台,更新测压管10根。 2003年8月,河北省水利厅组织专家对石泉水库进行了大坝安

丰收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四川省江油市丰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江油市江汇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所 二OO八年八月

批准:核定:审核:审查:校核:编写:

目录 前言 (1) 1 综合说明 (3) 1.1 水文 (3) 1.2 工程地质 (5) 1.3 震损情况及水库安全评价 (7) 1.4 除险加固工程设计 (8) 1.5 施工组织设计 (10) 1.6 工程管理设计 (12) 1.7 工程占地及拆迁 (13) 1.8 环境影响评价及水土保持设计 (13) 1.9 工程概算 (14) 2 水文 (18) 2.1 流域概况 (18) 2.2 工程概况 (18) 2.3 设计洪水复核 (19) 3 工程地质 (26) 3.1 区域地质概况 (26) 3.2 天然建筑材料 (27) 3.3 结论和建议 (28) 4 震损情况及水库安全评价 (29) 4.1 震前运行情况简述 (29) 4.2 主要震损出险情况 (29) 4.3 应急除险方案 (31) 4.4 安全评价结论 (33) 5 除险加固工程设计 (36) 5.1 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36) 5.2 设计依据 (38) 5.3 总体设计方案 (39) 6 施工组织设计 (45) 6.1 施工条件 (45) 6.2 施工导流 (46) 6.3 料场选择及开采 (46) 6.4 主体工程施工 (46) 6.5 施工总进度 (47) 7 工程管理设计 (49) 7.1 工程管理现状 (49) 7.2 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49)

7.3 工程管理设计 (49) 7.4 工程运行管理 (50) 8 工程占地及拆迁 (51) 8.1 工程占地 (51) 8.2 拆迁安臵 (51) 8.3 工程占地补偿 (51) 9 环境影响评价及水土保持设计 (52) 9.1 环境保护 (52) 9.2 水土保持 (53) 9.3 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55) 10 工程概算 (56) 10.1 编制说明 (56) 10.2 独立费用 (59) 10.3 预备费 (59) 10.4 概算表及附件 (59) 附图: 1)丰收水库大坝除险加固设计图(大坝01~02) 2)丰收水库溢洪道除险加固设计图(溢洪道-01) 3)丰收水库放水设施重建设计图(放水设备01~08)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导则

浙江省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导则 目次 1 总则 1 2 综合说明 1 3 水文 2 4 工程地质 2 5 加固设计 3 6 施工组织设计 4 7 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设计 5 8 工程管理设计 5 9 设计概算 5 10 结论与建议 6 11 附图 6 附录A:工程特征表 条文说明 附:相关设计规范 1 总则 1.1 为规范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的内容,提高编制质量,特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斜体黑字部分为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必要内容)。根据工程特点,初步设计报告可有所取舍和侧重;不涉及的,可以直接简略。 1.3 初步设计在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或安全鉴定,余同)的基础上,按有关规程、规范和本导则进行编制。 1.4 编制初步设计报告时,应认真复核、充分利用工程已有的资料,并根据加固工程设计要求补做必要的勘察、试验、调查工作,取得可靠的基础资料。安全技术认定报告中的有关参数,经设计分析确认后,可作为初步设计的依据。 1.5 初步设计应根据安全技术认定阶段查明的工程问题做出相应的加固设计。加固方案应有分析论证,有多方案比较,并有明确的结论意见;比较方案和选定方案应有分析计算和相应图件,文字简明扼要,图件完整清晰。工程方案应安全可靠,技术先进适用;选用新技术时,应进行专门论证。 1.6 初步设计报告附件包括以下各项: 1 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报告书。 2 设计图纸。 3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 其它专题报告。 1.7 设计文件应汇编成册。 1.8 初步设计报告应按本导则第2章至第11章规定进行编制,将“综合说明”列为第一章,依次编排。 2 综合说明 2.1 水库基本概况 1 简述工程地理位置、水系、水文气象要素特征值。 2 简述水库建设过程。 3 简述加固前工程任务、规模及各项特征值。 4 简述加固前主要建筑物布置及结构型式。 2.2 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简述水库存在的问题及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结论,阐述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2.3 除险加固的主要内容 简述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2.4 工程特性表(详见附录A) 3 水文 3.1 基本资料 简述工程所在流域(或附近流域)水文测站分布、主要测站资料整编情况等;明确水库集雨面积、库容曲线。 3.2 设计暴雨 说明设计暴雨的分析方法,明确设计暴雨的计算参数;提出设计暴雨成果。 3.3 设计洪水 3.3.1 说明产、汇流计算方法,对产流和汇流计算参数进行合理性检查;提出设计洪水成果。 3.3.2 与原设计洪水成果和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阶段洪水复核成果进行比较,分析与周边水库工程设计洪水成果的协调性;对设计洪水成果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3.4 提出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计。 4 工程地质 4.1 概述 4.1.1 简述水库原施工质量及施工情况。 4.1.2 简述坝址区域地质情况。 4.1.3 概述已有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简述本阶段勘察工作内容及完成的主要勘察工作量。 4.2 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4.2.1 提出挡水建筑物(坝体、坝基)、泄水建筑物(溢洪道)、输水建筑物(坝下涵管)、等工程质量评价。 4.2.2 阐述挡水、泄水、输水等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意见,提出地质参数建议值。 4.3 天然建筑材料 简述主要天然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来源,提出建筑材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

水利工程可研初步设计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三个阶段的设计报告 一、总体定位 (一)三阶段划分 根据国家前期工作管理要求,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的前期工作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等3个阶段,其中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是为满足项目的立项决策要求;初步设计阶段时,项目已纳入基建程序。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三个阶段的设计报告是水利水电工程前期工作各阶段决策审批的重要技术基础,而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是规定和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的重要技术标准。 (二)与以往有关规程规范的关系 1993年,电力工业部和水利部联合颁布《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和《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1996年,水利部颁布《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暂行规定》。上述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和暂行规定的实施,对规范和指导三个阶段设计工作、提高水利建设项目设计工作质量和提高各级政府投资决策科学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投资体制的改革,对水利前期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满足国家投资决策和投资计划管理的要求,并使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成果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的理念,对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进行了修(制)订。 (三)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的主要作用 1.项目建议书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区域综合规划、专业规划、专项规划,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有关投资建设方针进行编制,是进行初步投资决策、选择建设项目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项目建议书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编制。 2.可行性研究应对项目进行方案比较,对其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是进行投资决策、确定建设项目、编制初步设计的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按照《水

四川省XX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目录 1 综合说明 (1) 1.1工程概述 (1) 1.2本次设计概述 (4) 1.3工程主要特性表 (4) 2 水文 (7) 2.1概述 (7) 2.2水文资料 (7) 2.3气象概况 (7) 2.4设计洪水 (8) 2.5分期设计洪水 (11) 3 工程地质 (14) 3.1概述 (14) 3.2除险加固勘察目的及任务 (14) 3.3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15) 3.4病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6) 3.5天然建筑材料 (19) 3.6 结论 (20) 4 大坝安全鉴定情况 (22) 4.1鉴定过程及主要工作 (22) 4.2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 (22) 4.3工程质量评价 (23) 4.4工程运行管理评价 (23) 4.5防洪标准复核 (24)

4.6洪水计算复核 (24) 4.7大坝渗流安全评价 (25) 4.8结构安全评价 (26) 4.9抗震安全评价 (26) 4.10大坝安全综合评价 (26) 4.11结论 (26) 5 工程除险加固任务 (28) 5.1 工程整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8) 5.2目前已探明的工程病险 (28) 5.3工程除险加固任务 (29) 6 水库工程除险加固设计 (30) 6.1 设计依据 (30) 6.2 工程病害情况 (32) 6.3 大坝除险加固设计 (32) 6.4溢洪道整治 (43) 6.5 放水设施除险加固设计 (45) 6.6管理房整治设计 (46) 6.7大坝观测设计 (46) 7 施工组织设计 (48) 7.1 主要工程量 (48) 7.2 施工前期准备 (49) 7.3 主体工程施工 (51) 7.4 施工辅助设施及总布置 (53) 7.5 施工进度计划 (54) 7.6 主要技术供应计划 (54)

完整word版,伍岗水库泄洪渠初步设计

长丰县伍岗水库泄洪渠初步设计 1、工程概况: 1.1自然概况 1.1.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长丰县位于东经116o52′~117o26′、北纬31o55′~32o32′之间。地形狭长,南北距离77公里,东西距离54公里。原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2004年6月行政区划调整,北部杨公镇、曹庵镇、史院乡、孙庙乡、孤堆乡、三和乡、孔店乡7乡镇划归淮南市管辖。区划调整后,全县总面积为1922.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486万hm2。 长丰县地处江淮丘陵北缘,地势东、南部稍高,西部较低,平均海拔50米。横贯县境中南部的江淮分水岭,岗峦迭宕起伏,将全县分为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南水入江,北水归淮。西部的瓦埠湖畔和东北部的高塘湖畔,土地平旷,水岸曲折,属淮河滩地平原,自古以来就是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本次要治理的是长丰县水湖镇伍岗水库泄洪渠道,伍岗水库流域面积为6.7km2,水库的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标准洪峰为88.49 m3/s, 校核标准洪峰为181.03 m3/s。水库在主坝有一泄洪闸,本次清淤整治的渠道为泄洪闸下渠道,泄洪闸进口高程为28.00m,断面尺寸为2*2.5m,洞身长度为11.0m,设计流量为15.0 m3/s。 1.1.2地质、气象水文 长丰郯庐断裂带以东为低山残丘区,为古淮阳地质延伸部分,有太古界麻片岩、元古界震旦纪前磷片岩和震旦纪变岩裸露。断裂带以西以垩纪地质为主,堆积约四千米厚中生界地层。岩石以灰岩为沉积岩为主,太古界片麻岩、元古界震旦纪石英岩、页岩、白云岩亦有出露。合肥市城郊多为白垩纪地层。全市境内地层上部广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其厚度从西北向东南由薄变厚,在10~100m之间。岩性以粉砂、粘土为主。巢湖北岸平原为近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1(DOC)

1 综合说明 1.1工程概况 1.1.1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 某水库位于某市太平镇北张庄村,东经112°59 ′,北纬32°3′,距某市城区25km,拦截泥河支流,承雨面积4.2km2,是一个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水库。本次设计复核总库容188.1万m3,兴利库容116万m3,死库容4.5万m3,调洪库容67.6万m3。 水库库区周围为低山丘陵地形,大坝两肩为云母岩、大理岩。库区上游系桐柏山系西南麓之余脉,库区下游为岗坡状平原,地面坡度10°以下,在地貌成因上,属风化剥蚀及水力侵蚀堆积共同作用的结果。库区地层主要分布有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冲积粘土、壤土和太古应山群云母片岩和大理岩。 水库枢纽及其灌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严冬酷暑短、雨热同季和气候多宜等特点。据气象部门统计资料,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40.8?,最低气温-15.1?,无霜期229天,日照时数2100小时左右,年平均太阳辐射为108—114千卡/平方厘米。 1.1.2枢纽工程现状

某水库枢纽工程包括大坝、溢洪道和输水涵管等建筑物,现将主要基本建筑物情况分述如下: (1)大坝 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191.4m,坝顶长425m,坝顶宽3.0m~3.8m。大坝内坡1:2.7,外边坡较陡,外坡1:2.0。大坝内坡189.7 m高程以下采用干砌块石护砌,外坡为草皮护坡。坝顶兼有交通功能,是北张庄村通往西袁庄的乡村公路。 (2)输水涵管 输水涵管位于大坝0+410处,为城门洞形现浇钢筋砼管,内径宽0.8m,高1.2m,管底进口高程181.90m,输水流量3.0 m3/s。进口安装有直径0.8m的圆筒活塞闸门,启闭机为3T手摇螺杆启闭机。涵管出口紧接灌溉渠道,可灌溉下游2900亩的农田。 (3)溢洪道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岸,系利用一处较低的山凹开凿而成,其泄流型式为开敞宽浅式明渠,进水渠渠首底部高程189.7m,底宽7m。溢洪道范围为强风化云母片岩及中-微风化大理岩,强风化云母片岩成状,抗冲刷能力极低,未衬砌,且洪水季节易冲毁。 1.1.3工程设计与建设过程 某水库于1971年12月由太平人民公社自行组织修建。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设计说明书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实施方案设计报告 (报批稿)

目录 1、综合说明 ................................................ - 2 - 1.1 工程概况 ........................................... - 2 - 1.2、工程运行管理现状.................................... - 3 - 1.3、工程特性表 ......................................... - 3 - 1.4、水文及复核 ......................................... - 7 - 1.5 洪水及复核 (2) 1.6泥沙淤积计算 (13) 1.7. 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 (16) 1.8 渗流及稳定分析 (29) 1.9大坝安全鉴定结论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7) 2、除险加固设计 (37) 2.1水库及枢纽 (37) 2.2大坝 (39) 2.3溢洪道 (54) 2.4 坝体、坝基、坝肩渗漏处理 (59) 2.5 放水设施 (66) 2.6 金属结构 (68) 2.7自动化监测系统 (68) 2.8交通通讯工程 (68) 2.9房屋工程 (73) 3、施工组织设计 (73) 3.1施工总布置 (73) 3.2 施工导流设计 (75) 3.3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标准 (76) 3.4施工安全 (81) 3.5 施工总进度 (81) 4、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 (82) 4.1 管理机构 (82)

4.2 工程运行管理方案 (82) 4.3 工程监测与运行管理 (83) 5、环境影响评价及水土保持方案 (83) 5.1 环境影响评价 (83) 5.2 水土保持方案 (84) 6、社会经济综合评价 (84) 6.1 工程概况 (84) 6.2 社会影响分析 (84) 6.3 可能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 (85) 6.4对项目区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85) 6.5 项目与所在地的互适性分析 (85) 6.6 社会风险分析 (86) 6.7 结论 (86) 7、概算(见另册) (86) 8、工程招标投标方案设计 (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