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思考题及答案1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大小及繁殖方式(供参考)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1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大小及繁殖方式(供参考)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1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大小及繁殖方式(供参考)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1. 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大小及繁殖方式如何?

答:细菌按其个体形态,基本上可分为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分别称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球菌大小以其直径表示, 大多数球菌的直径为0.5~1μm;杆菌大小以其宽度和长度表示, 多数杆菌的宽度与球菌直径相近,其长度则为宽度的1倍至几倍(约0.5~5μm);螺旋菌大小也以其宽度和长度表示, 但长度一般是指菌体两端点间的距离, 并非真正的长度。多数螺旋菌大小为0.3 ~ 1 ? 1 ~ 50μm。

细菌一般进行无性繁殖, 最主要的无性繁殖方式是裂殖,即一个细胞通过分裂(二分分裂或折断分裂),结果由一个母细胞形成大小基本相等的两个子细胞。有少数芽生细菌能象酵母菌一样进行芽殖, 即在母细胞一端先形成一个小突起, 待其长大后再与母细胞分离的一种繁殖方式。此外,还有极少数细菌种类(主要是大肠杆菌),在实验室条件下能通过性菌毛进行有性接合。

2. 试述细菌细胞的一般结构、化学组成及其主要生理功能。

答:一般结构是指一般细菌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膜、核质体和细胞质等。

(1) 细胞壁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较厚(20 ~ 80 nm), 机械强度较高, 化学组成较简单, 主要含肽聚糖和磷壁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较薄, 机械强度较低, 但层次较多, 成分较复杂, 主要成分除蛋白质、肽聚糖和脂多糖外, 还有磷脂质、脂蛋白等。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①维持细胞外形,保护细胞免受外力(机械性或渗透压)的损伤;②作为鞭毛运动的支点;③为细胞的正常分裂增殖所必需;④具有一定屏障作用,对大分子或有害物质起阻拦作用;⑤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及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2) 细胞质膜细胞质膜的结构可表述为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即由具有高度定向性的磷脂双分子层中镶嵌着可移动的膜蛋白构成。其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占50%~70%)和脂类(占20%~30%),还有少量的核酸和糖类。脂类主要是磷脂,每一个磷脂分子由一个带正电荷的亲水极性头(含氮碱、磷酸、甘油)和两条不带电荷的疏水非极性尾(长链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组成。非极性尾的长度和饱和度因细菌种类和生长温度而异。

细胞质膜的生理功能主要是:①具有高度的选择透性,控制营养物质的吸收及代谢产物的排除, 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 ②含有各种呼吸酶系,是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产生ATP的部位;③是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分生物合成的场所;④质膜上的间体与DNA复制分离及细胞间隔形成密切相关;⑤是鞭毛的着生点并为其运动提供能量。

(3) 核质体核质体实际上是一条很长的环状双链DNA 与少量类组蛋白及RNA结合, 经有组织地高度压缩缠绕而成的一团丝状结构,通常称之为细菌染色体(图2 –12)。细菌染色体中心有膜蛋白核心构架,构架上结合着几十个超螺旋结构的DNA环,而类核小体环不规则分布在DNA链上。其功能是起贮存遗传信息和传递遗传性状的重要作用。

(4) 细胞质主要化学成分是水(约占80%)、蛋白质、核酸、脂类,少量糖类及无机盐

类。一般细菌细胞质中主要含有核糖体、贮藏物、酶类、中间代谢物、质粒、各种营养物质和大分子的单体等。少数细菌还含有磁小体、羧酶体、气泡等组分。

其中,核糖体是由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微粒,由50S大亚基和30S小亚基组成, 每个细菌细胞约含1万个,是合成蛋白质(酶)的场所。贮藏物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颗粒, 主要功能是贮存营养物和提供碳源、能源、氮源和磷源等, 其种类主要有:糖原颗粒、聚 -羟基丁酸颗粒、硫颗粒、藻青蛋白、异染粒等。

3.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各有哪些生理功能?

答:特殊结构是指仅在某些细菌细胞才具有的或仅在特殊条件下才能形成的结构,包括糖被、鞭毛、菌毛和芽孢等。

(1) 糖被糖被的生理功能主要是:①起保护作用,使细菌能抗干燥、抗噬菌体吸附、抗白细胞吞噬;②是菌体外的贮存物质,营养缺乏时可作为碳源和能源利用;③可使菌体附着于某些物体表面; ④作为透性屏障, 使细菌免受重金属离子毒害。

(2) 鞭毛鞭毛的生理功能是运动, 鞭毛的运动引起菌体的运动,以实现其趋性(包括趋化性、趋氧性、趋光性等),其运动方式有泳动、滑动、滚动或旋转。

(3) 菌毛普通菌毛的主要功能是使细菌较牢固地粘附在动植物细胞或组织的表面,即作为细菌感染动植物组织(如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等的粘膜)的粘附器官。性菌毛是雄性菌株(供体菌)在有性接合过程中,向雌性菌株(受体菌)传递遗传物质的通道。此外,某些RNA噬菌体(如M13)以性菌毛作为特异性吸附受体。

(4) 芽孢一个细菌只形成一个芽孢,一个芽孢萌发为一个营养细胞,故细菌产芽孢并无繁殖功能,而是产芽孢细菌生存的一种形式。与营养细胞相比,休眠状态的生芽孢细胞对热、辐射、干燥和化学药品等恶劣环境具有极强的抵抗能力。

4. 简单表述肽聚糖的组成和结构。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细胞壁结构和组成有何不同?

答:每一肽聚糖单体由3部分组成: ①双糖: 由N—乙酰葡萄糖胺(NAG)与N—乙酰胞壁酸(NAM)通过β-1,4-糖昔键相连形成双糖单位(易被溶菌酶水解);(图2 – 7)②短肽(四肽尾): 由4个氨基酸分子按L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 短肽接在N—乙酰胞壁酸(NAM)上;③肽桥(肽间桥): 起着连接前后2个短肽分子的作用, 其组成分具有多样性,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肽桥为-(Gly)5-, 而大肠杆菌的肽桥为-CO·NH-。

肽聚糖的结构可简单表述为:由N—乙酰葡萄糖胺(NAG)与N—乙酰胞壁酸(NAM)重复交替连接构成骨架,接在N—乙酰胞壁酸上的相邻短肽由肽桥再交叉相联, 形成致密的多层网状结构。短肽和肽桥的组成分及联接方式依不同种类细菌而异。

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较厚(20 ~ 80 nm), 机械强度较高, 化学组成较简单, 主要含肽聚糖和磷壁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较薄, 机械强度较低, 但层次较多, 成分较复杂, 主要成分除蛋白质、肽聚糖和脂多糖外, 还有磷脂质、脂蛋白等。

5. 什么是革兰氏染色法?其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怎样?

答:1884年,丹麦医生革兰氏(Gram)发明了一种重要的细菌鉴别染色法称革兰氏染

色法(Gram stain)。该染色法的步骤是:(1)先用结晶紫液初染;(2)再用碘液媒染(与结晶紫形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3)接着用95%乙醇进行脱色;(4)最后再用番红(沙黄)液复染。经过这种染色方法可以将所有细菌基本上区分为两大类:

革兰氏阳性细菌(Gram positive bacteria):原经(1)(2)步已染上的紫色复合物不被乙醇洗脱仍保持紫色,称革兰氏阳性(G +)。

革兰氏阴性细菌(Gram negative bacteria):原已染上的紫色复合物易被乙醇洗脱,又变成无色菌体最后则被番红复染而呈红色,称革兰氏阴性(G—)。

革兰氏染色反应机理:一般认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较厚而紧密,肽聚糖网层次多、交联致密,不含类脂质。当用乙醇脱色时, 因失水而引起肽聚糖层网格结构的孔径缩小乃至关闭,阻止了结晶紫—碘复合物的洗脱,故菌体最后仍呈紫色或紫红色;相反, 革兰氏阴性细菌因其细胞壁薄, 外膜层的类脂含量高, 而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 当乙醇脱色时,外膜层的物质迅速被溶解,通透性增大,结晶紫—碘复合物被抽提洗脱,细胞褪成无色, 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 结果阴性菌呈现红色。

6. 什么是原核生物?哪些微生物属于原核生物?

答:原核微生物—这类微生物细胞中的核比较原始简单,没有核膜包围,不具核仁和典型的染色体,也没有固定形态。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等,在工业上有重要作用的原核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

7. 请解释下列名词:菌落、菌苔,单菌落、菌膜、菌落特征。

菌落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后,在适宜的条件下以母细胞为中心迅速生长繁殖所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堆团,称为菌落(colony)。

菌苔将某一纯种细菌的大量细胞密集地划线(直线或之字线)接种到琼脂斜面上,培养2 ~ 4天后,每个细胞长成的菌落相互联接成一片,称为菌苔(lawn)。

单菌落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的菌落则称之为单菌落,可认为是细菌的纯培养物即纯种。

菌膜好氧细菌在试管的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后,在液体表面的生长状态。

菌落特征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各种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所形成的菌落具有一定的形态、构造等特征。

8. 试述工业上常用几种细菌 (大肠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学名、用途及细胞形态特征。

答:工业上常用几种细菌的学名、用途及细胞形态特征: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俗称大肠杆菌。菌体呈短杆或长杆状,0.5~1.0×1.0~3.0 μm,革兰氏阴性,运动(周毛)或不运动,无芽孢,一般无荚膜。菌落呈白色至黄白色,扩展,光滑,闪光。大肠杆菌的用途主要有: 制取氨基酸、制备多种酶、作为基因工程受体菌、作为水和食品中微生物学检验的指示菌。

谷氨酸棒状杆菌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为直到微弯的杆菌,常呈一端膨大的棒状,行折断分裂而成八字形排列或栅状排列。大多数种不运动。革兰氏阳性。棒状杆菌

的用途主要有:高产谷氨酸、生产其它多种氨基酸、生产5′-核苷酸、水杨酸、棒状杆菌素等。

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P.)为革兰氏阳性菌(老培养物中的细胞可能是阴性),大小一般为0.5~1×2~10 μm,形成长丝,单个或成链。无芽孢,多数不运动。乳酸杆菌的主要用途有:工业生产乳酸、发酵生产乳制品、生产其它乳酸发酵食品、生产药用乳酸菌制剂、生产禽畜益生菌制剂。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SP.)菌体细胞呈现多形态, 有的呈较规则形短杆状,有的为纤细杆状带有尖细末端,有的呈长而弯曲状,也有的呈各种分枝或分叉形、棍棒状或匙形。单个或链状,V形、栅状排列,或聚集成星状。革兰氏阳性、不形成芽孢、不运动。双歧杆菌的主要用途有:生产微生态制剂、生产含活性双歧杆菌的乳制品。以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为主、再辅以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菌种,混种发酵生产而成的酸乳,是一种具有很好保健作用的功能性食品。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俗称枯草杆菌。细胞0.7~1×2~3 μm,直杆状,单个,着色均匀,无荚膜,运动(周生鞭毛),革兰氏染色阳性。芽孢小于或等于细胞宽,椭圆至圆柱状,中生至近中生,壁薄。菌落粗糙,不透明,不闪光,扩展,污白色或微黄色。枯草芽孢杆菌的用途主要有:生产各种酶制剂、发酵生产核苷、生产某些抗生素、生产各种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和酶。

9. 试述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和细胞的结构。

答:放线菌菌体是由分枝状菌丝组成的(图2 – 29), 菌丝细胞在培养生长阶段无横隔膜,故一般都呈多核的单细胞状态。以种类最多(约500种)、形态特征最典型的链霉菌为例,其菌丝可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孢子丝成熟后,可形成各种各样形态不同的分生孢子。

放线菌菌丝细胞的结构基本上与细菌相似,细胞壁主要也由肽聚糖组成,但各种放线菌细胞壁所含肽聚糖的组成分有所不同。细胞壁化学组成中也含有原核生物所特有的胞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而不含几丁质或纤维素。在幼龄菌丝细胞中有明显的核质体(拟核),且为数众多。菌丝细胞革兰氏染色一般呈阳性反应。

10.放线菌孢子形成的方式可归纳为哪几种?

答:放线菌孢子形成的方式可归纳为以下三种:(1) 横隔分裂形成分生孢子, 如链霉菌、诺卡氏菌,;(2)形成孢子囊产生孢囊孢子, 如链孢囊菌和游动放线菌;(3) 在菌丝顶端形成少量孢子, 如小单孢菌。

11.为什么说放线菌是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间而又更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答:(1)放线菌与霉菌相似之处

放线菌和霉菌都具有显著分枝的菌丝,菌丝的生长和分枝方式也很相似,而且多数都能产生分生孢子并以分生孢子进行无性繁殖。很多放线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形成菌丝球)也与霉菌相似。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老龄菌落与某些霉菌(如青霉)相似。

(2)放线菌与细菌相同或相似之处

放线菌的菌丝和孢子的宽度与杆菌的宽度很相仿(约1μm),但比霉菌菌丝细得多;幼龄放线菌的菌落大小和表面特征与某些细菌很相似。

放线菌的菌丝细胞结构基本上与细菌细胞相同,都属于原核生物,无核膜、核仁和典型染色体,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含有原核细胞壁特有的胞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一般革兰氏染色阳性;放线菌噬菌体的形状与细菌的相似;与细菌一样对溶菌酶敏感。此外放线菌的最适生长pH为中性至微碱性,与多数细菌基本相同。

基于上述的比较,可见放线菌是一类在形态上介于细菌和霉菌之间,但在分类学上,在亲缘关系上却与细菌十分接近的原核微生物。

12.放线菌有何用途?试举例说明放线菌在生物制药工业上的重要性。

放线菌的最突出特性是能产生各种各样大量的抗生素。抗生素作为最主要的抗感染药物,使人类基本上控制了传染病的危害。至今已发现的约1万种抗生素中,由放线菌产生的就约占70%。

放线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可用于制备酶抑制剂、抗癌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拮抗剂等许多新的微生物药物;有的放线菌在工业上还用于生产酶制剂和维生素。此外,放线菌在甾体转化、石油脱腊、烃类发酵、污水处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例如链霉菌属是放线菌中最大的一个属,种类繁多。而且其中有一半以上能产生抗生素。所有由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中。约有90 %是由链霉菌属产生的。链霉菌在生物制药工业上的主要用途有:生产多种重要的抗生素、生产多种酶类、生产各种酶抑制剂、生产维生素。

13.酵母菌细胞结构与细菌细胞结构主要有哪些不同?

答:酵母菌的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线粒体等构成。

酵母细胞壁与细菌细胞壁相比,在坚韧性上较差,在结构和组成分上也大不相同。酵母细胞壁可分三层:外层的组成分是甘露聚糖(mannan) 和磷酸甘露聚糖,约占40 %~ 45%;中间层是蛋白质,约占5% ~ 10%, 其中有些是与甘露聚糖相结合的各种酶类(如葡聚糖酶、蔗糖酶、脂酶等);内层的组成分是葡聚糖(glucan),约占35%~ 45%,为分枝状聚合物, 是维持细胞壁机械强度的主要成分。此外,细胞壁中还含有酯类(3% ~ 8%)、少量几丁质(1% ~ 2%)和灰分。

酵母菌为真核微生物,其细胞核由双层多孔核膜包裹着,膜孔直径约为80 ~ 100 nm,用以增大膜的透性和膜内外的物质交换。细胞核中含有由DNA和组蛋白结合而成的线状典型染色体。

在有氧时生长的酵母细胞质中,分布有一种数目较多,棒状或圆筒状,大小为0.3 ~ 1×0.5 ~ 3 μm的细胞器—线粒体(mitochondrion)。在老龄的酵母细胞质中,出现一个被单层膜包围的液泡(vacuole)。

14.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细胞核结构上有何不同?哪些微生物属于真核生物?

答:原核微生物—这类微生物细胞中的核比较原始简单,没有核膜包围,不具核仁和典型的染色体,也没有固定形态。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等,在工业上有重要作用的原核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

真核微生物—该类微生物的细胞具有真正的核,细胞核有核膜包围,核内有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主要的真核微生物有:酵母菌、霉菌(丝状真菌)、蕈菌(大型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本章将着重介绍在工业上用途最广的酵母菌、霉菌和蕈菌。

15.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与细菌有何不同?

答: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可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方式。无性繁殖主要有芽殖、裂殖、产无性孢子(节孢子、掷孢子、厚垣孢子)等三种方式,而有性繁殖则以产生有性孢子—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其中,最典型和最主要的繁殖方式是芽殖、裂殖和产子囊孢子细菌一般进行无性繁殖, 最主要的无性繁殖方式是裂殖,即一个细胞通过分裂(二分分裂或折断分裂),结果由一个母细胞形成大小基本相等的两个子细胞。有少数芽生细菌能象酵母菌一样进行芽殖,。

16.工业上常用的酵母菌主要有哪些?它们各有何特性和用途?

答:工业上常用的酵母菌主要有:

(1)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主要用途有:用于生产酒精(乙醇)、用于生产白酒和其它饮料酒、用于食品工业生产多种食品、用于医药工业生产各种医药品。

(2)卡尔斯伯酵母(Saccharomyces carlsbergensis)主要用途有:用于生产啤酒、生产食用药用和饲料酵母、提取麦角固醇(含量较高)、作为维生素测定菌等。

(3)异常汉逊氏酵母(Hansenula anomala) 用途主要有:用于增加食品的味、生产单细胞蛋白、某些药物、制造发酵食品等。

(4)假丝酵母(Candida sp. ) 用途主要有:生产酵母蛋白作为人畜可食的蛋白质、石油发酵脱蜡并制取饲料蛋白、由烷烃发酵生产柠檬酸等有机酸。

17.鉴别啤酒酵母菌种质量的指标主要有哪几项?

答:(1) 酵母细胞数一般约为1亿/ ml, 是反映酵母繁殖能力和培养成熟的指标;(2) 酵母出芽率要求在15% ~30%,是衡量繁殖是否旺盛的指标;(3) 酵母死亡率应在1%以下, 正常培养的酒母不应有死亡现象。

18.列表比较根霉、曲霉和青霉形态结构的异同?

答:根霉、曲霉和青霉形态结构的异同(由学生自行列表比较):

根霉(rhizopus) 的菌丝无横膈膜,单细胞。菌丝体白色,气生性强,在固体培养基上迅速生长交织成疏松的棉絮状菌落,可蔓延充满整个培养皿。

根霉在固体培养基上或自然培养物上生长时,由营养菌丝体产生具有延伸功能的弧形匍匐菌丝(stolon),在培养基表面向四周蔓延生长。由匍匐菌丝分化出分枝状的假根(rhizoid),接触基质并吸取养分。在与假根相对的方向上生出孢囊梗(柄),顶端膨大形成孢子囊,内生孢子囊孢子。孢子囊内有一近球形的囊轴,囊轴茎部与梗相连处有囊托。孢子囊成熟后,孢子囊壁消解或破裂,可释放出大量的孢子囊孢子。

曲霉(aspergillus) 的菌丝有横膈膜,为多细胞丝状真菌。某些菌丝细胞特化膨大成为厚壁的足细胞,由足细胞生出直立的分生孢子梗(无横隔),顶部膨大形成球形的顶囊。在顶

囊的表面以放射状生出一层或两层小梗(初生小梗、次生小梗),小梗的顶端着生成串的分生孢子。顶囊、小梗及分生孢子链一起构成分生孢子穗(或分生孢子头),分生孢子穗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和形状。

青霉( penicillium ) 的菌丝与曲霉相似,有横隔,多细胞,但无足细胞。分生孢子梗(也有横隔)直接由气生菌丝生出,顶端不膨大成为顶囊,而是经过多次分枝成为帚状枝(孢子穗)。帚状枝是由单轮、二轮或多轮分枝构成,对称或不对称。最后一轮分枝称为小梗,在小梗顶端产生成串的蓝绿色分生孢子。有极少数青霉能产生闭囊壳,内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19.霉菌的繁殖方式怎样?霉菌可产生哪些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

答:在正常自然条件下,霉菌是通过气生菌丝分化出各种形态的子实体,如孢子囊、分生孢子穗、分生孢子器和子囊果等,再产生各种无性孢子(孢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节孢子、芽孢子等)和有性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卵孢子等)分别进行无性和有性两种繁殖方式。

20.试述工业上常用几种霉菌的主要特性、用途及分类位置。

答:工业上常用几种霉菌的主要特性、用途及分类位置:

(1)根霉根霉具有活力强大的淀粉酶,其中糖化型淀粉酶与液化型淀粉酶的比例约为3.3:1,可见其糖化型淀粉酶特别丰富,活力强大,能将淀粉结构中的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打断,最终较完全地将淀粉转化为纯度较高的葡萄糖。根霉除具有糖化作用外,还能产生少量乙醇和乳酸。根霉的主要用途有:用于制曲酿酒、生产葡萄糖、生产酶制剂、生产有机酸、生产发酵食品、用于医药工业。

(2)毛霉毛霉大都能生产活力强大的蛋白酶,有很强的分解大豆的能力。毛霉可产生多种酶类和各种有机酸。毛霉的用途主要有:发酵生产大豆制品、生产多种酶类、生产有机酸、转化甾体化合物。

(3)曲霉曲霉属的菌种具有很多活力强大的酶,如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葡萄糖氧化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柚苷酶和橙皮苷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等。曲霉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价值而被广泛应用的真菌, 主要用途有:生产传统发酵食品、生产多种重要的酶制剂、工业化大量生产柠檬酸、生产多种其他有机酸、生产多种真菌类抗生素、生产真菌毒素、甾体化合物的转化等。

(4)青霉青霉属中的点青霉(P. notatum)又称音符型青霉,是第一个用于生产青霉素的菌种。1943年开始改用产黄青霉(P. chrysogenum),又称橄榄型青霉, 进行工业化大量生产青霉素。青霉还可生产其它抗生素(灰黄霉素、桔霉素、岛青霉肽、苹果菌素和扩展霉素等), 生产有机酸(葡萄糖酸、柠檬酸、抗坏血酸等), 生产多种酶类(葡萄糖氧化酶、中性碱性蛋白酶、酰化酶、5′―磷酸二酯酶、脂肪酶、凝乳酶、真菌细胞壁溶解酶)等。

(5)头孢霉头孢霉( cephalosporium) 的主要用途有: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生产半合成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21.画出根霉、曲霉和青霉形态简图,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答:

青霉

根霉曲霉

22.列表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个体形态、细胞结构、繁殖方式的特点。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个体形态

细胞结构

繁殖方式

23.如何在显微镜下区分上述四大类微生物?

答:细菌菌体微小透明,一般要经染色并用油镜((1000~1500倍))才能看清其个体形态(球状、杆菌、螺旋状);酵母菌菌体细胞较大,可直接制成水浸片用高倍镜(400~600倍)观察其活细胞(椭园或卵园形,往往有芽细胞);放线菌一般要经染色, 用油镜或高倍镜观察其微小分枝的菌丝体;霉菌一般不必经染色, 用低倍镜(100~150倍)就可观察其较粗且分枝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孢子头)。

24.列表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菌落的形态特点。

答:由学生自行填入下表:

细菌菌落酵母菌菌落放线菌菌落霉菌菌落

25.如何从平板上区分上述四大类微生物?其菌落形态与细胞形态有何联系?

答:按上表列出的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菌落的形态特点的不同回答第一个问题。

个体形态与群体形态之间存在的明显相关性。以细菌为例,多数细菌的菌落一般呈现湿润、光滑、粘稠、较透明、易挑取、质地均匀、颜色较一致等共同特征。但由于不同细菌细胞在个体形态结构上和生理类型上的各种差别,因此必然会极其密切地反映在上述各种菌落特征上。

例如, 生有粘液层的细菌菌落, 通常较大型, 呈透明的蛋清状; 生芽孢细菌的菌落往往外观不透明, 表面干燥粗糙;无鞭毛、不能运动的球菌通常都形成小而厚、边缘整齐的半球形菌落; 长有鞭毛、有运动性的细菌一般都长成大而平、边缘缺刻的不规则形菌落等等。

细菌这种在个体形态与群体形态之间存在的明显相关性, 对许多微生物学实验和研究工作很有参考价值。

26.蕈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菌丝的分化可分成哪四个阶段?

答:可分成下列四个阶段:(1) 形成由单核细胞构成的菌丝(一级菌丝); (2) 形成由双核细胞构成的菌丝(二级菌丝); (3) 分化形成菌丝束或菌丝球 (三级菌丝); (4) 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

27.试述蕈菌双核菌丝的锁状联合形成过程。

答:锁状联合方式发生在菌丝顶端双核细胞的两核之间,其过程是:①从双核之间的细胞壁向外侧生出一个突起,并逐步伸长和向下弯曲形成钩;②两核之一移入突钩之中;

③两核同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 产生4个子核; ④突钩中分裂核的两个子核,一个留在突钩之中,另一个进入菌丝细胞顶端, 另一个分裂核的两个子核也同时分开; ⑤突钩顶端弯到细胞之上并与细胞相连形成一个桥,其中子核通过桥到达细胞另一端;⑥在突起产生的起点形成一隔膜,又在桥的下方垂直形成另一隔膜, 结果把双核母细胞分成两个双核子细胞并各具两个不同的子核。

28.简述蕈菌有性繁殖产生担子及担孢子的过程。

答:产生担孢子进行有性繁殖是蕈菌独有的特征。担孢子是着生在担子上的一种外生孢子, 其形成过程为:①子实体成熟后, 双核菌丝的顶端膨大成为担子细胞;②其中的两个核融合(核配), 形成一个二倍体新核;③此新核经过二次分裂,其中一次为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单倍体子核;④与此同时,担子细胞顶端产生四个小梗,小梗顶端稍微膨大;⑤四个子核分别各进入四个小梗内;⑥此后每核各发育成为一个有性孢子, 即担孢子。典型担子菌的担子上都有四个担孢子。

29.试简述蓝细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及主要用途。

答:蓝细菌的形态差别很大,概括起来有球状或杆状的单细胞和丝状的细胞链两种形态。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可进一步分成下列五类:(1) 由二分裂形成的单细胞; (2) 由复分裂形成的单细胞; (3) 无异形胞菌丝状; (4) 有异形胞菌丝状; (5) 有异形胞分枝菌丝状。

蓝细菌只有少数为化能异养型生物,多数为专性光能自养型生物,能象高等绿色植物和高等藻类一样进行产氧光合作用,同化二氧化碳为有机物质,加之许多种还具有固氮作用。因此,蓝细菌对营养要求很简单,不需要维生素,只要有空气、阳光、水分和少量无机盐类,便能大量地生长繁殖。由于某些细胞能转化形成异形胞、静息孢子和链丝段,而且菌体外面还包有能保持水分、抗干燥的胶黏质层,因此,使蓝细菌的生活和繁殖力更强。上述这些生理特性,正是蓝细菌能广泛分布于各种自然条件下的主要原因。

蓝细菌的主要用途有:固氮作用、作为食物和营养品、用于提取各种生物药物。

30.什么是噬菌体?试述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繁殖过程。

答:噬菌体(phage)是侵染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的病毒,它是一种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寄生的大分子微生物。

噬菌体的基本形态有蝌蚪形、微球形和纤线形三种类型,又可再细分为六种不同形态:(1) 尾部长而直,有尾鞘,能收缩,双链DNA;尾部长而易弯,无尾鞘,不能收缩,双链

DNA;(3) 尾部比头部短,无尾鞘,不能收缩,双链DNA;(4) 六角形头部的顶角各有一个较大的衣壳粒,单链DNA;(5) 六角形头部的顶角无衣壳粒或有小衣壳粒,单链RNA;

(6)丝状噬菌体,无头部和尾部,为一条长而略弯的纤线, 单链DNA。

以典型的蝌蚪形噬菌体E.coli T4为例, 其基本结构由头部、尾部和颈部三个部分组成:(1) 头部呈二十面体对称结构,其衣壳由衣壳粒组成。头部衣壳内,一条线状双链DNA 分子折叠盘绕其中;(2) 尾部呈螺旋对称结构, 由尾鞘、尾髓(尾管)、基板、刺突和尾丝五个部分组成;(3) 头部与尾部相连处有一构造简单的颈部,由颈环和颈须构成。

31.解释名词﹕潜伏期、平均裂解量、温和噬菌体、溶源性细菌。

答:潜伏期从噬菌体吸附并将DNA注入宿主细胞至第一个成熟的子代噬菌体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之前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平均裂解量平均每个宿主细胞裂解后所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的数量称为平均裂解量。裂解量应该等于裂解期所测得的最高噬菌斑数除以潜伏期测得的噬菌斑数(实为被感染的宿主细胞数)。

温和噬菌体当噬菌体吸附并侵入宿主细胞后,能将其DNA插入(整合)到宿主细胞核DNA的一定位置上成为前(原)噬菌体(prophage),并可长期随宿主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因而在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增殖和引起宿主细胞的裂解,这一类型的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溶源性细菌受到温和噬菌体侵染而带有原噬菌体却又没有形态上可见到的噬菌体粒子的宿主菌,称为溶源性细菌,简称溶源菌(lysogen或lysogenic bacteria)。

32.什么是噬菌斑?检查噬菌体常用哪几种方法?

答:当噬菌体与敏感宿主菌混合于琼脂培养基中培养时,噬菌体便侵染宿主细胞,释放出子代噬菌体并通过琼脂再扩散到周围的细胞中,继续侵染引起更多的细胞裂解,从而在平板的菌苔上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无菌、透亮、近圆形的空斑,称为噬菌斑。

噬菌体检查的方法有多种, 如载玻片快速法、平板点滴法、单层琼脂法、双层琼脂法、离心分离加热法等,其中双层琼脂法和单层琼脂法也可用于噬菌体的效价测定, 其具体操作方法详见第四章。

33.谷氨酸发酵感染噬菌体时有何异常现象?预防噬菌体感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以谷氨酸发酵时感染噬菌体的异常现象为例:(1)菌体不增长或溶菌,表现为光密度(OD)不升或回降;(2)pH升高达8.0以上,且不下降;(3)不耗糖或耗糖极慢;(4)发酵液泡沫多、粘性大,色泽深;(5)镜检菌体初期胀大变粗,边缘不整齐;后期细胞破碎呈云雾状,革兰氏染色呈红色碎片;(6)不产或极少产谷氨酸。

工业发酵生产中,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积极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1)消灭噬菌体及其寄主菌。污染了噬菌体的发酵液或种子液必须加热彻底杀灭后才能排放;严禁活菌体(如取样液)到处排放散布;加强对环境(如车间空气)的噬检和消毒工作;加强车间环境的清洁卫生; (2)保证无菌空气净化系统的严密有效。包括保证空气过虑器的装填严格合理,保证压缩空气有足够的冷却面积,以便充分去除油水等;(3)彻底消除设备

死角及渗漏,排除隐患;(4)严防种子携带噬菌体进入发酵罐(种子液要经过严格噬检);(5)备有不同噬菌体类型的生产菌,定期轮换使用菌种;(6)选育抗噬菌体突变菌株;(7)必要时可考虑添加某些噬菌体抑制剂。

34.简述λ温和噬菌体的形态结构。λ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能以哪两种状态存在?

答:λ噬菌体也由一个直径约55 nm的正20面体头部和一条长约150 nm、粗约12 nm 的尾部构成。头部含有一条线状的DNA分子,长度约只有T偶数噬菌体的四分之一(约48Kb)。包裹在头部外壳蛋白的这条DNA是通过尾部注入到细菌细胞内的。

λ噬菌体侵染非溶源性细菌时,能以两种状态存在,一种是自主的,即营养体状态。处在这种状态时,λDNA不依赖寄主DNA而自行繁殖;另一种是整合的,即原噬菌体状态。处于这种状态时,λDNA成为寄主DNA的一部分,并与其同步繁殖。

35.野生型λ噬菌体DNA如何改造才能用作基因工程中的克隆载体?

答:野生型λ噬菌体DNA必须经过改造才能适用于基因工程中运载体的目的。改造主要集中在两方面:(1) 消除多余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2) 去除λDNA中一些非必要区段。经改造后构建而成的λDNA载体可以分为两类:①插入型载体, 如λgt系列载体;②替换型载体, 如Charon系列载体和EMBL系列载体。这些载体及其衍生载体已在基因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

细菌的生长繁殖包括菌体各组分有规律的增长及菌体数量的增加。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其突出的特点为繁殖速度极快。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称为代时,细菌的代时决定于细菌的种类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细菌代时一般为20~30分钟,个别菌较慢,如结核杆菌代时为18~20小时,梅素螺旋体为33个小时。(一)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细菌一般以简单的二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个别细菌如结核杆菌偶有分枝繁殖的方式。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繁殖速度极快,分裂一次需时仅20~30分钟。球菌可从不同平面分裂,分裂后形成不同方式排列。杆菌则沿横轴分裂。细菌分裂时,菌细胞首先增大,染色体复制。在革兰氏阳性菌中,细菌染色体与中价体相连,当染色体复制时,中价体亦一分为二,各向两端移动,分别拉着复制好的一根染色体移到细胞的侧。接着细胞中部的细胞膜由外向内陷入,逐渐伸展,形成横隔。同时细胞壁亦向内生长,成为两个子代细胞的胞壁,最后由于肽聚糖水解酶的作用,使细胞壁肽聚糖的共价键断裂,全裂成为两个细胞。革兰氏阴性菌无中介体,染色体直接连接在细胞膜上。复制产生的新染色体则附着在邻近的一点上,在两点之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将两团染色体分离在两侧。最后细胞壁沿横膈内陷,整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代细胞。(二)细菌群体生长繁殖规律细菌繁殖速度之快是惊人的。大肠杆菌的代时为20分钟,以此计算,在最佳条件下8小时后,1个细胞可繁殖到200万上,10小时后可超过10亿,24小时后,细菌繁殖的数量可庞大到难以计数据和程度。但实际上,由于细菌繁殖中营养物质的消耗,毒性产物的积聚及环境PH的改变,细菌绝不可能始终保持原速度无限增殖,经过一定时间后,细菌活跃增殖的速度逐渐减慢,死亡细菌逐增、活菌率逐减。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2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悉细菌分裂的方式。 2、知道常见的真菌的繁殖方式。 3、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4、知道细菌真菌的利弊。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存在于生活中。 2、描述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 3、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程学习,知道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 2、加深对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真菌有科学性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 三、教学难点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你知道细菌的繁殖速度吗? 新课讲解: 一、细菌的繁殖

1、细菌的繁殖速度。细菌的繁殖速度极快,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约为20~30分钟。 2、细菌的繁殖方式。无性生殖,即通过简单的二分裂法产生两个细菌。 3、细菌繁殖过程的描述。分裂时,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NA,增值一倍,并分裂为两份,移向细菌细胞的两侧,然后细菌中部内陷,形成两个细菌。 4、细菌按形态分类:螺旋菌、球菌、杆菌 5、细菌在对人类的影响。有的细菌对人类有害,有的细菌对人类有益。 6、细菌的利与弊: 弊:①有些细菌会使食物腐烂变臭;②有些细菌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利:①能治病;如大肠杆菌能合成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E; ②利用细菌可以制成酸奶,酸乳酪,醋,泡菜酸菜等;③细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 二、真菌的繁殖 1、真菌的繁殖方式。可以孢子繁殖或出芽生殖。 2、真菌繁殖方式的举例。青霉菌,蘑菇,灵芝可以孢子繁殖;酵母菌可以出芽繁殖。 3、真菌的种类:霉菌、食用真菌、酵母菌。 4、真菌和细菌的区别。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在细胞结构上,它与植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5、真菌的利与弊: 弊:①有些真菌会使食物发霉;②有些真菌会引起皮肤病(如指甲病等); 利:①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②真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③利用酵母菌可以发酵面包,酿酒。 6、实验:探究酵母菌发酵的最佳条件。 7、细菌和真菌,通常也称为微生物。几乎所有的食物上都有微生物。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 细菌生长、微生物繁殖需要营养、水、温度、合适的PH及气体。营养成分,温度,水活度值,PH值,化学抑制剂和气体都能用来控制细菌生长。现分述如下: (1)营养成分: 细菌象任何一种活的生物一样,在其生命过程中需要食物和水。营养成分必须溶于水成为溶液后才能转移到细胞内,所以水是必须的。一般而言,细菌也需要碳,氮,硫和磷源。有些微生物具有必要的酶系统将这些少数简单物质转化成生命过程中需要的复杂化合物,而其它微生物则需要某些已合成的化合物。营养需要的特点和营养转移的机理十分重要,而且也是十分有趣的研究课题。但是除非是微生物学家或生物化学家,否则这些内容则显得较为复杂或枯燥的。从实际角度出发,既然微生物需要营养来生长繁殖,那么适宜卫生以除去残留食物,特别是接触的表面则更为关键。另外,由于微生物需要的营养必须通过溶液转移到细胞内,那么食品加工厂的环境在建筑时应考虑避免积水是十分重要的。 细菌具有特有的生长规律: 通过二分体裂解而繁殖,在条件适宜时,每20到30分钟繁殖一代。现在详细叙述细菌生长的4个周期。 Log期:这是细菌生长的第一期,细菌细胞可能在形态上增大但实际细胞数并未增加。细菌在这一期主要是调整代谢适应环境。一般发生于温度出现显著变化或将细菌从一种培养基接种到另一种培养基中。 对数生长期:即对数期。细胞通过二分体裂解,一个细胞变成两个。在这期中,只要有必要的水份,且温度和营养适宜时,细菌会快速呈指数生长。一个细胞生长后变成两个细胞所需的时间为代时间或倍增时间。 静止期:细菌数保持稳定。由于出现营养短缺和废物增长使细菌生长和死亡的数量保持平衡。 死亡期:由于持续营养物的缺乏和有毒代谢产物的增加,细菌数开始减少。 Log期非常重要,如果食品处理适当,细菌就会处于该期中,不会繁殖。适宜卫生非常重要,其能限制可利用的营养成分,从而抑制细菌生长。 (2)温度 另一个影响细菌生长的核心因素是温度。微生物能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生长,从华氏14度到华氏194度。根据其温度生长范围,微生物分为三类。 嗜冷性细菌在冷藏或接近冷藏条件或华氏32-86度下生长。嗜温性细菌在室温下或接近室温下即华氏50-110度下生长。嗜热性细菌在高华氏110度温度下生长。 除以上三个名词外,另外提出一词"Psychrotroph"。这类细菌的最适温度同嗜温性细菌,但能在冷藏条件下生长。和食品公共卫生有关的微生物大都属于嗜温性,他们的最佳生长温度接近人的体温。比较典型的是,温度愈高(在正常生长范围内),生长速度愈快。出现这种现象可解释为由于酶的催化反应所致,因为温度每升高华氏18度,酶的催化速度增加一倍。 不仅温度是一个问题,而且食品接触这种温度下的总时间也需要控制。目的是减少食品在嗜温性细菌生长温度范围内的接触时间。建议食品保存在华氏40度以下或华氏140度以上。在许多情况下,要完全避免产品接触嗜温性细菌生长温度范围是不可能的。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一、微生物生长繁殖 微生物生长是细胞物质有规律地、不可逆增加,导致细胞体积扩大的生物学过程,这是个体生长的定义。繁殖是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由于细胞结构的复制与重建并通过特定方式产生新的生命个体,即引起生命个体数量增加的生物学过程。可以看出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是两个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概念。生长是一个逐步发生的量变过程,繁殖是一个产生新的生命个体的质变过程。在高等生物里这两个过程可以明显分开,但在低等特别是在单细胞的生物里,由于个体微小,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很难划分的过程。因此在讨论微生物生长时,往往将这两个过程放在一起讨论,这样微生物生长又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细胞数量的增加,这是微生物群体生长的定义。 1、细菌的个体生长 细菌的个体生长包括细胞结构的复制与再生、细胞的分裂与控制,染色体DNA的复制和分离 细菌在个体生长过程中通过染色体DNA的复制,使其遗传特性能保持高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细胞壁扩增:细胞壁是细胞外的一种“硬”性结构。细菌在生长过程中,细胞壁只有通过扩增,才能使细胞体积扩大。 细菌的分裂:当细菌的各种结构复制完成之后就进入分裂时期。此时在细菌长度的中间位置,通过细胞质膜内陷并伴随新合成的肤聚糖插入,导致横隔壁向心生长,最后在中心会合,完成一次分裂,将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菌。 2、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除某些真菌外,我们肉眼看到或接触到的微生物已不是单个,而是成千上万个单个的微生物组成的群体。微生物接种是群体接种,接种后的生长是微生物群体繁殖生长。 细菌接种到均匀的液体培养基后,当细菌以二分裂法繁殖,分裂后的子细胞都具有生活能力。在不补充营养物质或移去培养物,保持整个培养液体积不变条件下,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数为纵坐标,根据不同培养时间里细菌数量的变化,可以作出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生长曲线(growth cuwe)。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以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等四个生长时期。 ①延迟期 lag phase(停滞期、调整期) 表现:不立即繁殖,生长速率近于0,菌数几乎不变,细胞形态变大。 特点:分裂迟缓,合成代谢活跃,体积增长快,对外界不良环境敏感。 原因:调整代谢,合成新的酶系和中间代谢产物以适应新环境。 消除:增加接种量;采用最适菌龄接种;培养基成分(种子、发酵) ②对数期 log phase

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是非常微小而又原始的生物,所以它们的繁殖方式及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与高等动植物细胞有较大的差异。 一、细菌的繁殖方式 细菌主要以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裂殖)。 细菌繁殖速度快,一般细菌约20~30min便分裂一代。 测定群体生长繁殖的方法 (一)计数法 1.显微计数法 2.比浊法 3.平板计数法 4. 液体稀释法 5.膜滤器法 (二)细胞量的测定 1.测定细胞重量法 (1)湿重 (2)干重 2.测定细胞总氮量 3.DNA含量测定 4.其他生理指标测定 二、微生物的群体生长 微生物的群体是指单一纯培养物的群体。微生物特别是单细胞微生物,体积很小,个体生长很难测定且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群体生长更具有科研和生产上的意义。 1.生长曲线 (1)延滞期(lag phase) 影响延滞期长短的因素除菌种本身外,主要有三方面:①菌龄②接种量③培养条件 (2)对数期(logarithmic phase) 细胞代谢活性最强,酶的活力也高,菌体内各成分按比例有规律的增加,细胞平衡生长。最突出的特点是细菌数以几何级数增加,代时最短,活菌数和总菌数非常接近。是研究菌体生物学性状如形态、大小、染色性和基本代谢、生理的良好材料,是噬菌体吸附的最适菌龄,也是发酵生产用作种子的最适菌龄。 (3)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

菌体产量达到了最高点并维持稳定。细胞开始贮存糖原、异染颗粒和脂肪等贮藏物;多数芽胞杆菌在此期形成大量的芽胞,适于芽胞的收集或菌种的保藏;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开始大量形成,抗生素发酵生产中应考虑发酵液在此期放罐。(4)衰亡期(decline phase或death phase) 霉菌的群体生长规律 第三节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一)生长繁殖的条件 1、营养物质 C源,N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等 2、pH 大多数:6.8~7.4 嗜酸菌:0~5.5 嗜碱菌:8.5~11.5 3、温度 低温菌 10 ~ 20℃(湖泊,深海,冷藏食品) 中温菌 25 ~ 32℃ (腐生菌), 37℃(病原菌) 高温菌 50 ~ 55℃(温泉) 4、氧气 (1)专性需氧菌(obligate aerobe):在有氧气的环境中才能生长,如结核分枝杆菌、枯草芽胞杆菌。 (2)微需氧菌(microaerophilic ):生长过程仅需要少量氧气,如霍乱弧菌。(3)耐氧菌(aerotolerant):生长不需氧,氧气存在与否对其生长影响不大,如乳酸菌。 (4)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但有氧时生长较好,大多数病原性细菌属于此类。 (5)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在无氧或低氧化还原势的环境下生长(游离氧对其有毒害作用),如破伤风梭菌。 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①厌氧菌缺乏氧化还原电势很高的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不能氧化营养物质并获取能量; ②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过氧化氢酶(或过氧化物酶),不能分解超氧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 方式:

细菌的生长繁殖[新课标]

细菌的生长繁殖[新课标]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营养(2)酸碱度(3)气体(4)温度根据对氧的需要不同将细菌分为4类: ①专性需氧菌(obligateaerobe) ②微需氧菌(microaerophilicbacterium) ③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anaerobe) ④专性厌氧菌(obligateanaerobe) 细菌的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细菌能量代谢活动中主要涉及ATP形式的化学能。细菌的有机物分解或无机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通过底物磷酸化或氧化磷酸化合成ATP。 主要有发酵、需氧呼吸、厌氧呼吸等方式。细菌的繁殖方式与速度细菌生长速度很快,一般细菌约20min分裂一次。大肠埃希菌20-30分钟繁殖一代;结核杆菌18-20小时繁殖一代。若按此速度计算,一个细胞经7h可繁殖到约200万个,10h后可达10亿以上,细菌群体将庞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但事实上由于细菌繁殖中营养物质的逐渐耗竭,有害代谢产物的逐渐积累,细菌不可能始终保持高速度的无限繁殖。经过一段时间后,细菌繁殖速度渐减,死亡菌数增多,活菌增长率随之下降并趋于停滞。 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连续定时取样检查活菌数,可发现其生长过程的规律性。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

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可绘制出一条生长曲线(growthcurve)。 根据生长曲线,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四期: 1.迟缓期(lagphase)细菌进入新环境后的短暂适应阶段。该期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的分裂繁殖合成并积累充足的酶、辅酶和中间代谢产物;’但分裂迟缓,繁殖极少。迟缓期长短不一,按菌种、接种菌的菌龄和菌量,以及营养物等不同而异,一般为1—4h。 2.对数期(1ogarithmicphase)又称指数期(exponentialphase)。细菌在该期生长迅速,活菌数以恒定的几何级数增长,生长曲线图上细菌数的对数呈直线上升,达到顶峰状态。此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等都较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因此,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药物敏感试验等)应选用该期的细菌。一般细菌对数期在培养后的8—18h。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课件

---------------------------------------------------------------最新资料推荐------------------------------------------------------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课件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参评的说课题目是《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它是由吕瑞芳老师主编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效果评价五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构思。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内容和作用分析《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是吕瑞芳主编人卫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细菌概述部分第二节,主要讲解了细菌的生长繁殖、代谢产物以及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本节内容为细菌概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教学体系的连续性和科学性。 它即为以后细菌个论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又有助于学生无菌观念的建立和慎独精神的培养,为各项护理技能的训练和良好职业操守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配套的教学大纲,遵循新课程改革中关注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结合护理专业需要,同时参照护士执业资格和考试大纲,本着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原则,我制定了以下教学 1 / 7

目标: 1. 知识目标 1. 1 掌握: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和速度;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1. 2 熟悉: 培养基的种类;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1. 3 了解: 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意义;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2. 1 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并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 2 能用所学知识指导护理技能操作,争取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同无菌操作的必要性,能自觉培养慎独精神,为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学生接受能力和未来发展需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1 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方式、速度和生长现象) 1. 2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2. 教学难点: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二、说学情本次课授课对象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_教案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细菌的结构及分类。 2.能说出细菌分裂的方式。 3.能区分细菌和真菌的区别及了解常见的真菌的繁殖方式。 4.了解细菌真菌的利弊。 5.知道食物保存的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 2.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区别。 【教学过程】 活动1: 讲授细菌和真菌。 导入:是什么使食物变味或发霉呢? (细菌、霉菌等。) 新课: 一、引入 食物放久了以后会发臭,使食物发臭的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细菌。 细菌很小,用放大镜看不到单个的细菌,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即菌落。 在猪肉块上看到的每一团细菌就是一个菌落。 二、细菌 1.细菌的结构: (1)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细菌没有叶绿体,也没有摄食结构,要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存。 2.细菌按形态分类: 螺旋菌、球菌、杆菌。 3.细菌的繁殖:

细菌分布广,数量多,繁殖快。 繁殖方式:分裂生殖(无性生殖)。 4.细菌的利与弊: 弊: 1)有些细菌会使食物腐烂变臭; 2)有些细菌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利: 1)能治病;如大肠杆菌能合成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E; 2)利用细菌可以制成酸奶,酸乳酪,醋,泡菜,酸菜等; 3)细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 三、巴斯德消毒法 有些食物不能用高温加热(如奶),否则会影响它们的营养和味道。 对于这些食物,我们可快速将它们加热至一定温度(一般为80℃),持续半分钟,然后迅速冷却。这样既能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又能保持原有的味道。这种加热法叫做巴斯德消毒法,是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明的。 四、真菌 使面包发霉的是一种霉菌——面包霉。 1.霉菌的结构(与细菌结构比较)。 真菌在细胞结构上,它与动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 2.真菌的种类:霉菌、食用真菌、酵母菌。 3.霉菌繁殖、食用菌的繁殖——孢子繁殖。 酵母菌的繁殖——出芽生殖(结构)。 4.真菌的利与弊: 弊: 1)有些真菌会使食物发霉; 2)有些真菌会引起皮肤病(如指甲病等); 利: 1)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 2)真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 3)利用酵母菌可以发酵面包,酿酒;

第三章 细菌的繁殖与代谢

第三章细菌的繁殖与代谢 细菌具有独立的生命活动能力,可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获得能量,具有代谢(Metabolism)旺盛、繁殖(Multiplication)迅速的特点。细菌代谢过程中,可产生多种对人类的生活及医字实践有重要意义的代谢产物。 第一节细菌的营养 细菌从周围环境中吸收作为代谢活动所必需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称为营养物质。一种物质可否作为细菌的营养物质,决定于两个因素:①该物质能否经一定的方式进入细胞;②细菌是否具有相应的酶,使进入细胞的物质用于细菌的新陈代谢。 细菌的营养物质有两方面作用:①用于组成细菌细胞的各种成分;②供给细菌新陈代谢中所需能量。 一、细菌的营养物质 各类细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差别很大。包括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其主要营养元素及其生理功能见表1。 表3-1 细菌的主要营养元素及功能 1.水:细菌湿重的80~90%为水。细菌代谢过程中所有的化学反应、营养的吸收和渗透、分泌、排泄均需有水才能进行。

2.碳源:各种无机或有机的含碳化合物(CO2、碳酸盐、糖、脂肪等)都能被细菌吸收利用,作为合成菌体所必需的原料,同时也作为细菌代谢的主要能量来源。致病性细菌主要从糖类中获得碳,己糖是组成细菌内多糖的基本成分,戊糖参与细菌核酸组成。 3.氮源:从分子态氮到夏杂的含氮化合物都可被不同的细菌利用。但多数病原菌是利用有机氮化物如氨基酸、蛋白胨作为氮源。少数细菌(如固氮菌)能以空气中的游离氮或无机氮如硝酸盐、铵盐等为氮源,主要用于合成菌体细胞质及其他结构成分。 4.无机盐:钾、钠、钙、镁、硫、磷、铁、锰、锌、钴、铜、钼等是细菌生长代谢中所需的无机盐成份。除磷、钾、钠、镁、硫、铁需要量较多外,其他只需微量。各类无机盐的作用为:①构成菌体成份;②调节菌体内外渗透压;③促进酶的活性或作为某些辅酶组分;④某些元素素与细菌的生长繁殖及致病作用密切相关。如白喉杆菌产毒株其毒素产量明显受培养基中铁含量的影响。培养基中铁浓度降至7mg/L时,可显著增加毒素的产量,故在培养产毒株白喉杆菌PW2制备类毒素的生产中,多采用含铁很少的培养基,其毒素产量可达细菌产生蛋白量的5%以上,约占细菌外分泌总蛋白的75%以上,使培养基含毒素量达500ug/L 研究认为低铁可影响细胞壁的通透性,利于毒素释放。亦有人认为宿主含铁蛋白可抑制白喉毒素基因,故低铁时可导致白喉毒素产量增高。 5.生长因子:很多细菌在其生长过程中还必需一些自身不能合成的化合物质,称为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生长因子必须从外界得以补充,其中包括维生素、某些氨基酸、脂类、嘌呤、嘧啶等。 各种细菌对生长因子的要求不同,如大肠杆菌很少需要生长因子,而有些细菌如肺炎球菌则需要胱氨酸、谷氨酸、色氨酸、天冬酰胺、核黄素、腺嘌呤、尿嘧啶、泛酸、胆碱等多种生长因子。致病菌合成能力差,生长繁殖过程必需供复杂的营养物质以使其获得相应的生长因子。有些生长因子仅为少数细菌所需,如流行性感冒杆菌需V、X两种因子,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过程可合成较多的V 因子。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运转 细菌的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透过物质的作用,这对保证细菌有一个稳定的内在环境及在生长过程中不断获得各类营养物质十分重要。 水及小分子溶质可经过半透膜性质的细胞壁及细胞膜进入菌体。大分子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多糖和脂类必须在细菌分泌的胞外酶(Exoenzyme)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可溶性物质后才被吸收。 营养物质进入菌体的方式有:易化扩散、主动运转及基团移位。 1.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又称简单扩散。物质进入菌体仅以该物质在菌体内外之浓度差而透入,为一种不需能量的被动吸收。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练习题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练习题(综合) 一、填空题: 1 、大多数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最适 pH 为,最适温度为,而结核杆菌生长需要的最适 pH 为,霍乱弧菌生长需要的最适 pH 为。 2、根据细菌对氧的需要将细菌分为、、和 四类。 3、细菌群体生长的曲线可分为、、和 四个时期。 4、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出现、和三种生长现象。 5、半固体培养基常用于检查细菌的,无鞭毛的细菌呈生长,有鞭毛的细菌呈生长。 6、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和 等。 7、细菌人工培养的意义、、。 8 、按培养基的物理性质可将培养基分为、和 三类。 9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中对人有害的是、和,与治疗有关的是和。 二、选择题: 1、细菌的生长分之条件不包括 A、营养物质 B、气体 C、温度 D、光线 E、酸碱度 2、属于专性需氧菌的是 A、葡萄球菌 B、肺炎球菌 C、结核分枝杆菌 D、大肠杆菌 E、伤寒杆菌 3、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 A、破伤风杆菌 B、大肠杆菌 C、痢疾杆菌 D、炭疽杆菌 E、脑膜炎球菌 4 、与细菌致病作用有关的代谢产物不包括 A、热原质 B、细菌素 C、内毒素 D、外毒素 E、侵袭性酶 5、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代谢产物是 A、细菌素 B、抗生素 C、毒素与酶 D、维生素 E、色素

6、与鉴别细菌有关的代谢产物是 A、毒素 B、抗生素 C、侵袭性酶 D、维生素 E、色素 7 、多数细菌生长繁殖的代时是() A、5-10分钟 B、10-20分钟 C、20-30分钟 D、30-40分钟 8、研究细菌性状最好选用哪个生长期的细菌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以上均可 9、细菌繁殖方式是 A.二分裂 B.出芽 C.芽胞形成 D.复制 E.分枝 10、下列那一种物质不是细菌的代谢产物 A、细菌素 B、抗毒素 C、色素 D、抗生素 E、维生素 11、与鉴别细菌及细菌分型有关的细菌代谢产物是 A、毒素、抗生素 B、色素、热质原 C、细菌素、色素 D、维生素、抗生素 E、抗生素、色素 12、与细菌致病作用有关的代谢产物是 A.维生素 B.热原质 C.色素 D.细菌素 E.抗生素 13、G-菌的热原质是细胞壁中的 A.脂蛋白 B.粘肽 C.磷脂 D.脂多糖 E.类脂A 14、细菌代谢旺盛的其中一个原因() A.带电 B.表面积大 C.能够透光 D.具有细胞壁能对细菌起到保护作用 15、去除热原质的最好的方法是() A、蒸馏水 B、高压蒸汽灭菌法 C、滤过法 D、巴氏消毒法 E、干烤法 16、大多数病原菌生长最适宜的酸碱度是 A、pH 值 4.5~4.8 B、pH 值 6.5~6.8 C、pH 值 7.2~7.6 D、pH 值 8.8~9.2 E、pH 值 10.4~11.2 17、下列哪一项不是抗生素范畴() A、可由真菌产生 B、可由放线菌产生 C、可由细菌产生 D、只对产生菌有近缘菌有杀伤作用 E、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18、细菌合成抗生素、外毒素多在()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任何时期 19、菌落是指 A.不同种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B.细菌在培养基上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C.单个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第二章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习题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 一、名次解释: 抗生素 二、填空题: 1、大多数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最适pH 为,最适温度为,而结核杆菌生长需要的最适pH为,霍乱弧菌生长需要的最适pH为。 2、根据细菌对氧的需要将细菌分为、、和微须氧菌四类,大多数病原菌属于。 3、细菌群体生长的曲线可分为、、、四个时期。 4、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出现、、 三种生长现象。 5、半固体培养基常用于检查细菌的,无鞭毛的细菌呈生长,有鞭毛的细菌呈生长。 6、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等。 7、细菌人工培养的意义有、、。 8、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可分为、和三类。 9、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中对人有害的是、和,与治疗有关的是、。 三、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细菌的生长分之条件不包括 A、营养物质 B、气体 C、温度 D、光线 E、酸碱度 2、属于专性需氧菌的是 A、葡萄球菌 B、肺炎球菌 C、结合杆菌 D、大肠杆菌 E、伤寒杆菌 3、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 A、破伤风杆菌 B、大肠杆菌 C、痢疾杆菌 D、炭疽杆菌 E、脑膜炎球菌 4、与细菌致病作用有关的代谢产物不包括 A、热原质 B、细菌素 C、内毒素 D、外毒素 E、侵袭性酶 5、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代谢产物是 A、细菌素 B、抗生素 C、毒素与酶 D、维生素 E、色素 6、与鉴别细菌有关的代谢产物是 A、毒素 B、抗生素 C、侵袭性酶 D、维生素 E、色素 7、与细菌致病作用有关的代谢产物不包括 A、热质原

B、细菌素 C、内毒素 D、外毒素 E、侵袭性酶 8、研究细菌性状最好选用哪个生长期的细菌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以上均可 9、细菌繁殖方式是 A.二分裂 B.出芽 C.芽胞形成 D.复制 E.分枝 10、下列那一种物质不是细菌的代谢产物 A、细菌素 B、抗毒素 C、色素 D、抗生素 E、维生素 11、与鉴别细菌及细菌分型有关的细菌代谢产物是 A、毒素、抗生素 B、色素、热质原 C、细菌素、色素 D、维生素、抗生素 E、抗生素、色素 12、与细菌致病作用有关的代谢产物是 A.维生素 B.热原质 C.色素 D.细菌素 E.抗生素 13、G-菌的热原质是细胞壁中的 A.脂蛋白 B.粘肽 C.磷脂 D.脂多糖 E.类脂 14、细菌的繁殖方式为 A.无性二分裂 B.有性二分裂 C.二分裂 D.复制方式 E.出芽方式 A、pH值4.5~4.8 B、pH值6.5~6.8 C、pH值7.2~7.6 D、pH值8.8~9.2 E、pH值10.4~11.2 15、霍乱弧菌生长最适宜的酸碱度是 16、大多数病原菌生长最适宜的酸碱度是 17、结核杆菌生长最适宜的酸碱度是 18、需用抗酸染色法进行初步诊断的细菌是 A.白喉杆菌 B.炭疽杆菌 C.鼠疫杆菌 D.结核杆菌 E、破伤风杆菌 19、菌落是指 A.不同种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B.细菌在培养基上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C.一个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D.一个细菌细胞 E.从培养基上脱落的细菌 20、在培养基上的“菌落”是指 A.多种细菌在培养基上混合生长形成的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细菌与真菌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细菌与真菌 细菌和真菌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 色 2.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3.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 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 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 5.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古细菌的存在 说明:①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②细菌的分布很广泛。 6.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胃肠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热的夏季,空 气湿度大,温度高,适于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 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们吃了变质的食品就会的胃肠炎。

7.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脏鞋就容易长霉,原因是:洗净晾干 的衣服清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的繁殖,所以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长霉;反之,脏衣服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脏衣服容易发霉。 8.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而保持坛内缺 氧环境,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 酸。 9.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而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10.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病毒比它还小) 11.细菌特征: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无成形细胞核。大多只能 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分解者。分裂繁殖。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 12.细菌的结构特点: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DNA 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附属结构: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有些细菌有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轻,对恶劣环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体)。 13.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不到半小时就分裂一次。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微生物生长繁殖 微生物生长是细胞物质有规律地、不可逆增加,导致细胞体积扩大的生物学过程,这是个体生长的定义。繁殖是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由于细胞结构的复制与重建并通过特定方式产生新的生命个体,即引起生命个体数量增加的生物学过程。可以看出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是两个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概念。生长是一个逐步发生的量变过程,繁殖是一个产生新的生命个体的质变过程。在高等生物里这两个过程可以明显分开,但在低等特别是在单细胞的生物里,由于个体微小,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很难划分的过程。因此在讨论微生物生长时,往往将这两个过程放在一起讨论,这样微生物生长又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细胞数量的增加,这是微生物群体生长的定义。 1、细菌的个体生长 细菌的个体生长包括细胞结构的复制与再生、细胞的分裂与控制,染色体DNA的复制和分离 细菌在个体生长过程中通过染色体DNA的复制,使其遗传特性能保持高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细胞壁扩增:细胞壁是细胞外的一种“硬”性结构。细菌在生长过程中,细胞壁只有通过扩增,才能使细胞体积扩大。 细菌的分裂:当细菌的各种结构复制完成之后就进入分裂时期。此时在细菌长度的中间位置,通过细胞质膜内陷并伴随新合成的肤聚糖插入,导致横隔壁向心生长,最后在中心会合,完成一次分裂,将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菌。 2、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除某些真菌外,我们肉眼看到或接触到的微生物已不是单个,而是成千上万个单个的微生物组成的群体。微生物接种是群体接种,接种后的生长是微生物群体繁殖生长。 细菌接种到均匀的液体培养基后,当细菌以二分裂法繁殖,分裂后的子细胞都具有生活能力。在不补充营养物质或移去培养物,保持整个培养液体积不变条件下,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数为纵坐标,根据不同培养时间里细菌数量的变化,可以作出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生长曲线(growthcuwe)。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以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等四个生长时期。 ①延迟期lagphase(停滞期、调整期) 表现:不立即繁殖,生长速率近于0,菌数几乎不变,细胞形态变大。 特点:分裂迟缓,合成代谢活跃,体积增长快,对外界不良环境敏感。 原因:调整代谢,合成新的酶系和中间代谢产物以适应新环境。 消除:增加接种量;采用最适菌龄接种;培养基成分(种子、发酵) ②对数期logphase

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教案

备课组长签名:教案设计者签名: 课题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1、能说出细菌的结构及分类 2、能说出细菌分裂的方式 3、能区分细菌和真菌的区别及了解常见的真菌的繁殖方式 4、了解细菌真菌的利弊 5、知道食物保存的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1、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 2、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区别 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 计 意 图 个 性 化 修 改导入:是什么使食物变味或发霉呢? (细菌、霉菌等) 新课 一、使肉发臭的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菌很小,用放大镜看不到单个的细 菌,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即菌落。在猪肉块上看 到的每一团细菌就是一个菌落。 二、细菌 1、细菌的结构 (1)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属于原核生物; (2).细菌没有叶绿体,也没有摄食结 构,要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存。 2、细菌按形态分类: 螺旋菌、球菌、杆菌 3、细菌的繁殖 细菌分布广,数量多,繁殖快.细菌的繁殖方式:分裂生殖;无性生殖 4、细菌的利与弊 弊:1 .有些细菌会使食物腐烂变臭 2 .有些细菌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利:1. 能治病;如大肠杆菌能合成对人体有益的 维生素B和维生素E 2. 利用细菌可以制成酸奶,酸乳酪,醋,泡菜, 酸菜等.

3. 细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 三、巴斯德消毒法 有些食物不能用高温加热(如奶),否则会影响它们的营养和味道。对于这些食物,我们可快速将它们加热至一定温度(一般为80℃),持续半分钟,然后迅速冷却。这样既能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又能保持原有的味道。这种加热法叫做巴斯德消毒法,是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明的。 四、真菌:使面包发霉的是一种霉菌——面包霉。 1、霉菌的结构(与细菌结构比较) 真菌在细胞结构上,它与植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 2、真菌的种类:霉菌、食用真菌、酵母菌 3、霉菌繁殖、食用菌的繁殖——孢子繁殖 酵母菌的繁殖——出芽生殖(结构)(由于还没教参所以课件中的有关这里的两幅图我只写了页数,需要看书本内容) 4、真菌的利与弊 弊:1 .有些真菌会使食物发霉;2 .有些真菌会引起皮肤病(如指甲病等); 利:3 .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4 .真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 5 .利用酵母菌可以发酵面包,酿酒; 6 .利用青霉菌可以制造青霉素; 五、微生物 细菌和真菌,通常也称为微生物。几乎所有的食物上都有微生物。 1、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是什么? (1)适宜的温度 (2)水分 (3)空气 食物的保存方法: 1.冷藏法 2.加热法 3.干藏法 4.真空保存法 5.充氮气或二氧化碳法 作 业 布 置 教 学 反 思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讲课教案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计划学时:5 重点:细菌生长曲线的定义、各时期的特点、应用及生产指导意义。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及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及原理。 第一节细菌纯培养的群体生长规律 一、细菌纯培养的群体生长规律 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或生长速度为纵坐标作图,可以得到如图6-6的曲线,称为繁殖曲线根据细菌生长繁殖速率的不同,可将生长曲线大致分为延迟期、对数期、调整期或滞留适应期。 (一)延迟期 处于延迟期细菌细胞的特点可概括为8个字:分裂迟缓、代谢活跃。 延迟期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为了调整代谢。 延迟期的长短与菌种的遗传性、菌龄以及移种前后所处的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在生产实践中,通常采取的措施有增加接种量,在种子培养中加入发酵培养基的某些营养成分,采用最适种龄(即处于对数期的菌种)的健壮菌种接种以及选用繁殖快的菌种等措施,以缩短延迟期,加速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 (二) 对数期(log phase) 对数期又称指数期(exponential phase)。 在此期中,细胞代谢活性最强,组成新细胞物质最快,所有分裂形成的新细胞都生活旺盛。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细菌数以几何级数增加,代时稳定,细菌数目的增加与原生质总量的增加,与菌液混浊度的增加均呈正相关性。 处于对数期的微生物,其个体形态、化学组成和生理特性等均较一致,代谢旺盛,生长迅速,代时稳定,所以是研究基本代谢的良好材料,也是发酵生产的良好种子,如果用作菌种,往往延迟期很短以至检查不出,这样可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微生物,以缩短发酵周期。 (三) 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 又称恒定期或最高生长期。处于稳定期的微生物,新增殖的细胞数与老细胞的死亡数几乎相等,整个培养物中二者处于动态平衡,此时生长速度,又逐渐趋向零。 稳定期的细胞内开始积累贮藏物,如肝糖、异染颗粒、脂肪粒等,大多数芽孢细菌也在此阶段形成芽孢。 生产上常常通过补料、调节pH、调整温度等措施,延长稳定期,以积累更多的代谢产物。 (四) 衰亡期(decline hpase)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一) 班级姓名学号 【课标要求】 1. 了解细菌的主要结构特点和细菌的繁殖形式。 2. 知道菌落的概念,掌握细菌的分类。 【学习目标】 1. 了解细菌的主要结构特点和细菌的繁殖形式。 2. 知道菌落的概念,掌握细菌的分类。 3. 了解细菌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细菌属于_____ 生物(“单细胞”或“多细胞”),所以细菌很小,用肉眼或放大镜看不到单个的细菌,一般要用__________ 或________ 才能观察清楚。但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即。 2、请回答有关细菌的问题: (1)细菌个体微小,仅由组成,属于生物。 (2)根据形态不同,细菌可分为、、三类 (3)所有的细菌都有、、这三种结构,没有,被称为原核生物;细菌没有也没有,只能依赖生存。… 3、(1)读图1-64:细胞的分裂生殖示意图 a、细菌是通过细胞_________进行繁殖的。细菌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b、细菌分裂开始时,首先会复制它的_______,然后细胞_________,两套一样的遗传物质随之_________到两个细胞中。 (2)细胞的繁殖能力非常_______。 二、课堂活动 活动一:阅读书p33-34细菌(学习目标2、3) 检测一:我们能用肉眼看到的细菌,实际上是一个() A、细菌 B、菌落 C、球菌 D、杆菌 活动二:读图书p34图1-60、1-61、1-62细菌的类型(学习目标2)

检测二: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酸奶是在鲜奶中加入乳酸杆菌经过发酵后制成的,乳酸杆菌属于。(填细菌或真菌) 活动三:读图书p34图1-64细菌的生殖(学习目标1、3) 检测三: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后,国内出现“炭疽”传染病。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名为炭疽杆菌的生物。已知这种生物仅由一个细胞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其属于哪一类生物?() A细菌B真菌 C霉菌D食用菌 三、课堂检测: 1、单细胞生物的主要特点是() A、个体微小 B、由一个细胞构成 C、生命活动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D、以上三项都是 2、在细菌结构中起保护细菌作用的是() A鞭毛B荚膜 C细胞膜D细胞质 3、单细胞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在于细胞内有无。 4、在日常生活中,贮存不当的食物会腐败发臭,其主要原因是食物中有大量的( ) A、菌类 B、灰尘 C、藻类 D、种子 5、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A、孢子生殖 B、出芽生殖 C、有性生殖 D、分裂生殖 6、下列细菌中对人类有害的是:() A、乳酸菌 B、醋酸杆菌 C、痢疾杆菌 D、根瘤菌 7、下列生物的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A.动物细胞 B.植物细胞 C.大肠杆菌 8、细菌细胞具有的结构是() A.细胞膜、细胞质 B.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 C.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D.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课后作业】

微生物各种细菌存活条件

微生物各种细菌存活条 件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大肠菌群1、大肠菌群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若水中或食品中发现有大肠菌群,即可证实已被粪便污染,也可能就有肠道病原菌存在。据此,可以认为含有大肠菌群的水或食品是不安全的。 2、生存环境大肠菌群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15—46℃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水和土壤中大量存在,对自然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主要污染的食品是肉类、水产品、蔬菜等。85℃热水1~3分钟内杀灭本菌。300ppm次氯酸纳溶液1~3分钟内杀灭本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繁殖条件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在12~45℃生长繁殖,最适生长温度为37℃,由于常引起人和动物化脓性疾病,又称化脓性球菌。杀灭条件加热80℃30分钟才能杀死,煮沸可迅速使它死亡。 沙门氏菌 1、生存环境该菌在水中不易繁殖,但可生存2—3周,冰箱中可生存3—4个月,在—25℃可存活10个月,在自然环境的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 2、繁殖条件沙门氏菌最适繁殖温度为37℃,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因此,低温储存食品是一项重要预防措施。生熟食品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也是防止该菌污染的至为重要的措施。沙门氏菌 3、污染渠道沙门氏菌的来源主要是患病的人和动物,及人和动物的带菌者。,其中在肉类中最为多见。淡水鱼虾有时带菌,海产鱼虾一般带菌者较小。菌不耐热。 4、杀灭条件沙门氏菌对热及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属于中等,60℃20—30分钟、75℃5分钟即被杀死,100℃条件下该菌立即被杀死。 真菌(霉菌、酵母菌) 1、生存环境和繁殖条件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土壤、空气、水、和生物体内外到处都有,其最适生长温度是25℃,在20—30℃大部分霉菌都能生长,小于10℃和大于30℃时霉菌生长显着减弱,在0℃时几乎不生长 2、污染渠道由于霉菌种类多且分布广,物体水分含量高时,容易滋生霉菌。霉菌中的毛霉常在果实、果酱、蔬菜、糕点、乳制品、肉类等食品上生长,引起食品的腐败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