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模板.doc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教师:温美丽刘晓萍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半时=30分一刻=15分

3时=(180 )分

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

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1

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

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

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例如:35+34=69,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60+9=69

易错点:个位加个位满十时不向十位进一。

知识点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方法2: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够减时),再把两个差相加。

要点:方法2只适合用于个位够减时,个位不够减时不适用。

易错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忘记加进位数或退位数。

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重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每个数位上相加的结果就写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减到哪一位,就把结果写在哪一位下面,哪一位不够减时,从前一位借1再减。

注意:相同数位对齐,都从个位算起。

易错点:笔算几百几十的加法时,数位对齐错误。

例如:40+590=()笔算时把40的个位与590的十位对齐,40的十位与 590的百位对齐。

三、用估算解决问题

重点: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

估算方法:要根据问题和生活实际,适当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可以把每个三

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看成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再进行计算。

例如:403+571=()把403看作400,571看作570。

易错点:选择估算方法时,没有考虑实际情况

例如:裙子145元,上衣287,求总价。

145+140=()错解:把145看作140,把287看作280。

正解:把145看作150,把287看作290。

错解错在没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解决有关购物问题时,应把钱数多估一些,不能估少了。

第三单元测量

一、毫米、分米的认识。

重点:毫米、分米的认识,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难点:记住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知识点一: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定义: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如数学书厚6(毫米)

注意:测量时,物体的左边与0刻度对齐,物体的右边对准刻度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

知识点二:认识毫米,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⑴当测量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在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

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⑵1厘米=10毫米

⑶生活中,1分硬币、银行卡、乘车卡、身份证等物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注意:测量时,先数出整厘米数,再数出有几个小格就是几毫米。

知识点三:认识分米及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⑴把10厘米的长度用一个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那就是分米(dm)。分米是

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⑵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厘米里有10个10厘米,也就是10个1

分米,即100厘米=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

⑶我们的一拃长约1(分米),课桌高约7(分米),小红身高13(分米)

知识点四: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2厘米=(20)毫米

想:1厘米是10毫米,2厘米是2个10毫米,即(20)毫米。

80厘米=(8)分米

想: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也就是(8)个1分米,即(8)分米。

注意:每两个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二、千米的认识

重点: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难点: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以及估算路程。

知识点一:千米的认识

定义: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作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1千米=1公里)

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半圈是200米,2圈半就是

400+400+200=1000(米),1000米也可以记作1千米,即1千米=1000米

知识点二:感受“1千米”有多长

量一量:在操场上确定起点,选定一条直线,量出100米,10个100米就是 1000米,在起点和终点处设一个明显的标志。

走一走:用平时走路的步长走完100米,确定走的时间和步数。推算1千米所用的时间和步数,从而推算1千米大约有多远。

知识点三: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千米=(3000)米

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即(3000)米。

5000米=(5)千米

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也就是(5)个1千米,即(5)分米。

常考题:4000米—2000米=()千米 1千米+800米=()米

13千米-6千米=()米 600米+400米=()千米

易错点:100米+1千米=()米

错解:101 正解:1100

没有统一单位就直接计算。应先把1千米化成1000米再计算。所以

100米+1千米=100米+1000米=1100米

知识点四:路程的估算

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方法一:先数出自己走100米要走几步,再数出从家到学校走了多少步,估算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方法二:数出公共汽车从自己家到学校有几站,根据每站的距离估算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方法三:测出自己走100米的大约时间,再测出家到学校大约用多长时间,估算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三、吨的认识

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掌握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难点:会用列表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知识点一:吨的认识

生活中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通常用吨(t)作单位,如在计量钢材、水泥、化肥等大宗物品的质量或汽车、轮船、火车、货车等的载质量时,一般都用吨作单位。

知识点二: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4吨=(4000)千克

想:1吨是1000千克,4吨是(4)个1000千克,即(4)个1吨,也就是(4000)千克。

3000千克=(3)吨

想:1000千克是1吨,3000千克里面有(3)个1000千克,即(3)个1吨,也就是(3)吨。

知识点三: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先确定一种方案成立,再根据条件求出另几种合适的方案。

如:用载质量分别为2吨和3吨的两辆车运煤,怎样派车才能恰好运完8吨煤?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三位数加法

重点:掌握加法的计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知识点一:三位数加法(不进位)的笔算

三位数加法(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加到哪一位,就把结果写在哪一位的下面。

书写格式: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相同数位要上下对齐。

知识点二:三位数加法(不连续进位)的笔算

三位数加法(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

位进1。无论计算哪一位,只要有进位就要加上进位的数。

例如:271+31的竖式计算方法。

注意:计算时,十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百位进1。同时,计算百位时注意不要忘记加上十位进上来的1。

知识点三:三位数加法(连续进位)的笔算

例如:445+298的计算方法。

方法1:估算445接近450但不到450,298接近300但不到300,

450+300=750,因此445与298的和小于750

方法2:口算 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即445+33-2=

745-2=743

方法3:竖式计算

要点:利用估算的结果大致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易错点:把三位数看作整百或几百几十来口算,最后结果减去多加的数(或加上多减的数)。

知识点四:加法的验算

加法的验算方法:

方法1:验算加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看两次计算的结果是否相同。

方法2:根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用减法来计算。

二、三位数减法

重点: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减法的验算方法。

难点: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知识点一:三位数减法(不退位)的笔算

三位数减法(不退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要点: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①书写格式②计算顺序,按照先算低位再算高位的顺序③退位规则: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

本位上的数再减。

知识点二:三位数减法(连续退位)的笔算

三位数减法(连续退位)的笔算方法:

①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②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知识点三: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

要点: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若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当10继续算;十位上的数字是0时,要从百位退1当10继续算,但不要忘记减去个位上不够减时退下去的1。

例如:探究403-158的笔算方法。

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如果“0”上面有退位点,这个“0”要当作“9”来计算。

易错点: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时,忘记减掉退位的1

例如:用竖式计算:305-138

错解易在被减数十位上的0计算时忘记减掉退位的1。十位上应为10-1-3=6

知识点四:减法的验算

方法1:用被减数减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

方法2:用差加减数(或减数加差),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要点回顾:被减数、减数和差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三、解决问题

重点: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166+225+558

(把166看作170,225看作230,558看作560。)

要点:1、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审清题意,弄清数量关系,明确所求问题,逐步分析并解答。结合实际,把题中的数看作几百几十。2、估算钱的问题时,尽量估大不估小。

易错点: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正确的把数值估大或估小。

例如:一张桌子142元,一个台灯60元,如果购买这两样需准备多少元?

错解:把142看作140。正解:把142看作150。

140+60=200(元) 150+60=210(元)

答:大约准备200元。答:大约准备210元。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

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倍与除数的关系。

一个数里面有几个相同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知识点一:倍的意义

定义:倍是两个数进行比较的一种关系。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可以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例如:白萝卜10根,红萝卜2根,白萝卜是红萝卜的几倍?

想:白萝卜总数里有()个2根,白萝卜根数是红萝卜的()倍。

要点1:一个数里面有几个相同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要点2:“几个几”就是“几倍”。“倍”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因

此“倍”不是计量单位,不能作为单位名称。

知识点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归纳总结: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就是求这个数里面

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应用除法计算,商的后面不带单位,即一个数÷另一

个数=倍数

易错点:混淆谁是谁的多少倍

例如:河里有许多动物在游泳,小鹅有4只,小鸭的只数是小鹅的2倍,小

鹅的只数是河马的2倍,小鸭和河马各有多少只?

错解正解

4÷2=2(只) 4×2=8(只)

4÷2=2(只) 4÷2=2(只)

答:小鸭有2只,河马有2只。答:小鸭有8只,河马有2只。

分析错误:错解错在没有分清谁是谁的多少倍,导致列式错误。小鸭的只数是小鹅的2倍,求小鸭的只数应用乘法。在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时,一定要分清谁是谁的多少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乘法或除法解答。

知识点三: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要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实际上就是求几个这样的数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例如:用画图方法理解题意。

军棋每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象棋多少钱一副?

军棋: 8 元提示:(是几倍就画几个第一条线段的长度)

象棋: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是军旗的4倍

?元

从图形中可以看出一条线段表示8元,象棋表示( 4 )个8元,就是求( 4 )个8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列式: 8×4=32(元)答:象棋32元一副。

思考后验证:象棋的价钱是(32 )元,军棋的价钱是(8 )元,32里面有( 4 )个8 ,说明32是8的(4)倍

考点:和倍问题

例如:小雨和妈妈的年龄和是36岁,妈妈的年龄是小雨的8倍,他们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

综合法:从题目的条件入手推出结论。

妈妈:————————————————

是小雨年龄的8倍(36岁相当于小雨年龄的9倍)规范解答:

8+1=9

小雨的年龄:36÷9=4(岁)

妈妈的年龄:4×8=32(岁)

答:小雨的年龄是4岁,妈妈的年龄是32岁。

(解决“和倍问题”的关键是找准把哪个量看作1份的数,把哪个量看作几份的数,可以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一、口算乘法

知识点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例如1: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

(就是求3个2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20×3)

例如2:探究200×3的口算方法。

方法1:把200×3看作3个200相加,200+200+200=600,所以200×3=600 方法2:想200里面有2个百,2个百乘3是6个百,也就是600,即

200×3=600。

易错点: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得数末尾漏掉0

例如:口算500×4

错解 500×4=200 正解500×4=2000

错解错在根据口算方法转换成表内乘法计算为5×4=20时,在积的末尾只添了1个0。

总结方法:先把整十、整百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知识点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例如:坐过山车每人12人,3人需要多少人?

想:(就是求3个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3)

方法1:通过摆小棒,利用拆分法计算。

列式:10×3=30 2×3=6 30+6=36

方法2:根据乘法的意义用加法计算。

列式:12+12+12=36,即12×3=36

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一拆: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

二乘:用拆得两个数,分别和原来的一位数相乘得积;

三加:把两个积相加得结果。

二、笔算乘法(不进位)

重点:掌握多位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及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能正确计算。

难点:多位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

知识点:多位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例如:有3个人,每人有一盒彩笔,一共有3盒彩笔。每盒彩笔有12支,3 盒彩笔一共有多少支?

方法1:用加法计算

12 ×3=12+12+12=36

方法2:用竖式计算

方法总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竖式计算时通常要把数位多的放在上面,数位少的放在下面。)

易错点:竖式计算时,书写格式不正确

例如:用竖式计算:43×2

错解:43 × 2 =86 正解 43 × 2=86

4 3 4 3

× 2 × 2

_________ _________

8 6 8 6

错误原因:错解错在列式时,把乘数2写在了十位上。用竖式计算时,不

仅要看结果是否正确,还要保证书写格式规范。

三、笔算乘法(进位)

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算理。

知识点一: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第一步: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

数。

第二步: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第三步:每一位计算时所得的积都要加上进位数。

要点:十位上计算时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数。

例如:

4 6 3 9

× 2 × 2

_________ _________

8 2 6 8

知识点二: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知识记忆---口诀记忆法

多位乘法进位忙,连续进位不要慌,

都从个位先乘起,数位对齐要领强,

进位数字别忘记,细心才能做妥当。

要点点拨:连续进位时,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几,进上来的数字写在竖式相应数位的右下角。

要点提示:在乘法算式里,乘数也叫因数。

四、一个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重点: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算理。

知识点一:关于0的乘法

例如:7个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都用“0”表示,也就是求7个0是多少。

加法:0+0+0+0+0+0+0=0

乘法:0×7=0或7×0=0

(知识回顾: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原数。例如 0+2=2 0+0=0)

总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知识点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第一步: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每一位上

的数。

第二步:哪一位上的乘积是0,并且没有进上来的数,就在那哪一位上写0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则必须加上进上来的数。

考点: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简便计算

例如:204×4=816 509×6=3054 708×5=3540

发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可以直接用百位上的数字与一位数相乘的

积作为积的最高位上的数字;用个位上的数字与一位数相乘的积作为

积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如果积不满十的,十位上用0占位。

知识点三: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简便算法:

第一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对齐。

第二步: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

第三步:看因数的末尾有一共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拓展: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0.

易错点: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积中漏掉因数末尾的0。

例如:用竖式计算250×4=

错解:250 × 4 250 × 4

2 5 0 2 5 0

× 2 4 × 2 4

1 0 0 1 0 0 0

错解错在积中漏加了250末尾的0。先计算25×4=100,再在积的末尾加上一个0,即结果是1000。

五、用估算解决问题

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知识点一: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解决问题:

要点:把多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与一位数相乘,估算出

近似的积,中间一“≈”连接。

例如:三(1)班有29人参观,每人8元,带250元够吗?

列式29×8≈240(元)( 240 )<( 250 ),所以带250元买门票

(够)。

注意事项:在购物问题上,我们尽量估大不估小,避免实际用钱时不够。

易错点:“≈”和“=”应用不准确

例如:估算:198×8

错解 198×8=1600 正解 198×8≈1600

错解错在198×8的准确结果不等于1600,却用“=”连接。估算时,把198看成200,与8相乘,得到是估计值,应用“≈”连接。

六、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重点:画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策略。

知识点:归一应用

总结方法:

1、运用画示意图法解决问题:

2、归一应用题方法: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再求出几份是多少。

3、归总应用题方法:先求出总量是多少,再求出部分量是多少。

易错点:没有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导致错误

例如:小明5分钟走了4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

他家离学校多少米?

错解 40×5×15 正解 40÷5×15

应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用除法计算,即40÷5。要求15分钟走多少米,即40÷5×15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重点:掌握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能准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一、四边形

知识点一:四边形的特点

四边形的特点:①有4条直的边,②有4个角,③是封闭图形。

知识点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注意: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才是四边形。

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

二、周长

知识点:周长的认识

1、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图形按形状可以分为两类:

a、规则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

b、不规则图形,如树叶形状的图形、月牙形状的图形等

3、周长的测量:

a、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可用绕绳法测量

b、规则图形(圆形除外)的周长采用直尺测量

c、圆形的周长课用滚动法或绕绳法来测量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知识点一: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方法一: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

方法二:长方形周长=长×2+长×2

方法三:长方形周长=(长+宽)×2

例: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方法一:正方形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方法二:正方形周长=边长×4

例: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分米,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拓展:长方形长=周长÷2-宽

长方形宽=周长÷2-长

正方形边长=周长÷4

例: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分米,它的长是7分米,那么,它的宽是多少?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米,它的长是6米,那么,它的宽是多少?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多少?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重点: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一、几分之一

知识点一:几分之一

⑴意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1份就用几分之一来

表示。“平均分”是得到一个分数的必要前提。

⑵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分子

—······分数线 读作:二分之一

2······分母

⑶几分之一的读法:先读分母,再读分数线(读作:分之),最后读分子,

如12

,读作:二分之一 ⑷几分之一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知识点二:体验几分之一

明确14

表示的意义。 方法一:把正方形纸横、纵方向各对折一次,即折成“田”字,每份是它的

14

。 方法二:将正方形沿同一方向对折两次,每份是它的14

。 方法三:将正方形沿两条对角的连线各对折一次,每份是它的14

。 方法四:将正方形纸先对折成两个长方形,再沿对折成的长方形的对角连线

对折一次每份是它的14

。 知识点三: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汇总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 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 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 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 半时=30分30分=半时 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 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 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第三单元测量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易错知识点带习题解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易错知识点 一、位置与方向(一)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判断位置时现要弄清楚是以谁为标准。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 (1)利用“表内除法计算” (2)想乘算除 2、一位数除几百几十几数或几千几百数的口算 (被除数前两位能被一位数整除时)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一位数,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同样多的0。 3、口算时的注意事项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4、笔算除法的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5、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6、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 7、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数或整百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年、月、日 1、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 1 2、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经过时间) 3、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四、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1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 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 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 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9、简单经过时间计算:(1)可以用钟面的数格计数法, (2)用算式: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第2、4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1、口算计算:一般先算整百加减整百数、整十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加减一位数,再把结果相 加。(注意进位与退位) 2、估算:把加数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数,再进行口算。

3、万以内的加法笔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位满十就要向前进1. 4、万以内的减法笔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当 10;如果要从十位退1,而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退1当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当10,这时十位上的数是9。 5、加法的验算:(1)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相.(2)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1)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2)用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 6、识记以下关系式: 加数+加数=和验算(1)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2)和-加数=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验算(1)被减数-差=减数(2)差+减数=被减数7、解决问题: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时(没有小括号),要从左往左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内的数。 第3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 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 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全) ★写卷子应注意: 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 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等做完其它题目再回来做。 3、画图、连线时必须用尺子; 4、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 (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做题时先标出东南西北。)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就到了哪里。(在转弯处要注意方向的变化) 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处画“米”字符号;在进行判断。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四方向的——司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①71÷8;把71看成72;用口诀估算。 ②378÷5;把378看成400更接近准确数。 ③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用乘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2.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在商。) 7.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8.被2、3、5整除(余数为0)(倍数)的数的特点: 当这个数的个位上是2、4、6、8、0其中一个时这个数被2整除(余数为0)(这个数是2的倍数)。 当这个数的个位上是0或5时这个数被5整除(余数为0)(这个数是5的倍数)。当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被3整除(余数为0)(这个数是3的倍数)。 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9、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半时=30分一刻=15分 3时=(180 )分 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 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 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 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

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例如:35+34=69,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60+9=69 易错点:个位加个位满十时不向十位进一。 知识点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方法2: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够减时),再把两个差相加。 要点:方法2只适合用于个位够减时,个位不够减时不适用。 易错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忘记加进位数或退位数。 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专项考点练习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专项考点练习 1. 小虎在做一道除法时,误把除数3看成了8,得到的结果是67余2,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2. 下图是轴对称图形。 3. 如果两个乘数的末尾都没有0,则积的末尾也一定没有0。(判断对错) 4. 8.2元和8.20元一样多。(判断对错) 5. 骑兵挑错 错案: 改正: 6. 大于2而小于5的数只有3和4。(判断对错) 7. 840÷7的商的末尾有一个0。(判断对错)

8. 要使□84÷6的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可以填______ 9. 分一分,并用竖式算一算。 234÷2= 10. 骑兵挑错 错案: 改正: 511. 估一估哪个算式的商最接近花心上的数,在它上面画“√”。 12. 骑兵挑错 错案:

13. 7乘25与14的差,积是多少?算式是7×(25×14).______(判断对错) 14. 小数的位数越多,这个小数就越大。(判断对错) 15. 森林医生。(对的画“√”,错的帮忙改正过来) 16. 0×8=0÷8。(判断对错) 17. 下图是轴对称图形。 18. 拧开水龙头是平移现象。 19. 两位数乘整十数,积不一定是四位数。(判断对错) 20. 判断对错。 (1)0×9=0÷9 (2)被除数和除数相同(不为0),商不一定是1。 21. 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三位数除以1位数,商一定是三位数。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三位数。 (3)一个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相等。(4)420平方米=840平方分米 (5)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6)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22. 被除数末尾有0,商的末尾一定有0。 23. 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512÷8= 522÷9= 234÷3= 24. 小数就是比整数小的数。(判断对错) 25. 大风车在转动是旋转现象。 26. 汽车的轮子在不停的转动是平移现象。 27. 4.21读作:四点二十一。(判断对错) 28. 任何不是0的被除数除以0,都得0。(判断对错) 29. 判一判。(对的画“√”,错的画“×”) (1)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一定是1平方分米。(2)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长和宽也一定分别相等。(3)1平方米比1米大。 (4)一张方桌的边长是9平方分米。 (5)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一样大。30. 小数都比整数小。(判断对错)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快的是(秒针),走得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理解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高位上的数,如果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较大的三位数是位999,小的三位数是100,较大的四位数是9999,小的四位数是1000。较大的三位数比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4、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5、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6、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1)除数不变, (2)想口诀来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再口算480÷8得60。 3、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2)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时、分、秒 1.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走一大格的时间 是5秒)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1时=60分 1分=60秒(时、分、秒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60) 4.计算经过的时间,要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不够减时,借1当做60 用。(列竖式时,注意相同单位要对齐,即时与时对齐,分与分对齐) 第二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可以把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加一位的形式,先 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再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也可以先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再加一位数。 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去 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去一位数,也可以把减数看成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差,先用被减数减去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加上一位数。 3.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 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4.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 减时,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第三章测量 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有时候也用分米(dm)作单位。 3.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4.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米、 分米、厘米、毫米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5.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6.1吨=1000千克(吨、千克、克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7.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的数乘进率;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 位,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 第四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相加满十 就向前一位进1。 2.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 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当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1,如果被减数的十位是0,无1可退,就要向百位借1当作10个十退到十位,再从十位借1,当作10个一计算) 3.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数和代数重点知识点归纳 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填几个0.(2)想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的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或几千几百数的口算方法: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一位数,在得数末尾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同样多的0。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数或整百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4、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5、除法的验算方法:(1)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 被除数;(2)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 1、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用表内乘法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上几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1)把两个因数看做与他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2)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认识:像5.9、0.85和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 2、小数的含义:小数是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3、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再读小数点,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按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4、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就写0;再写小数点,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按顺序依次写出每一位上的数字,不管有几个零,都要一一写出来。 5、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教师:温美丽刘晓萍 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半时=30分一刻=15分 3时=(180 )分 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 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

了9() 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 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 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1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1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 )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 )个大格,也就是( 5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 5 )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 5 )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1 )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 1 )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 )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 1 )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 1时= 60分1分= 60秒半时= 30 分1刻=15分钟 60分=1时60秒=1分30 分=半时15分钟=1刻 第2、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0上打了点,向前借1,自己变成9) 3、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

第3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 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 )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 1 )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①进率是10 1 米= 10 分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厘米= 10 毫米 10 分米=1 米10 厘米= 1 分米10 毫米= 1 厘米 ②进率是100 1 米= 100 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 厘米=1 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比如说在一个苹果、一个柿子之类的东西;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比如小狗,小动物之类;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比如大象、蓝鲸。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相邻) 1 吨= 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 吨1000克=1千克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北师大新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 一、本册知识点 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三级知识点 数与代数数的运算 1、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 2、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 进行估算 3、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乘除混合两步 运算 4、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除应用题 常见的量 1、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2、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简单的实际问题 3、年、月、日与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 从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测量 1.周长的认识 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统计与概率不确定现象 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描述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 单元课时知识点 第一单元乘除法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 乘除法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口算除法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一节小树有多少棵 知识点:1、掌握口算一位数乘(除)整十、整百、整千数以及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一定的口算速度和技巧,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乘、除法,口算速度约为每分种6-8道,正确率达90% 以上。 3、着重引导学生理解20×3的算理,即先计算2×3=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 个0,从而得到20×3=60。 4、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 5、给学生适当的练习,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第二节需要多少钱 知识点: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掌握0和任何数相 乘都得0这一规律; 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乘法,5分钟

2014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三单元“测量” 1、计量时间的用时间单位,我们已经学过的有时、分、秒。 A、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大格又分成5小格,钟面一圈就是60 小格。 B、钟面上有三根针。最长最细的,跑的最快的是秒针,它走一小格是1秒, 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就是60秒。最粗最短的,跑的最慢的是时针,它走一小格是12分钟,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 1天=24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要走2圈。) 1时=60分钟(也就是说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要走一圈。) 1分钟=60秒(也就是说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要走一圈。) 1时=3600秒(也就是说时针走一大格,秒针要走60圈。) C、在时间问题里还要注意单位的正确应用。 我们要注意区分时间和时刻。时间表示经过的一段空间,所以通常用小时、分钟、秒钟作单位;而时刻通常表示一个开始或者结束的一个点,所以通常用时、分、秒作单位。比如走了1小时25分钟17秒钟,这是记录经过的时间,而1时25分17秒则表示一个时刻,代表从这个点出发,或者结束。用我们学过的线段可以表示为: 经过时间(用几小时几分钟表示) 开始时刻(用几时几分表示)结束时刻(用几时几分表示)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写单位) 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写单位)=结束的时刻 结束的时刻-经过的时间(写单位)=开始的时刻 D、单位转化的问题。(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化成分或分化成秒是把大单位化成小单位,要乘以进率60; (2)分化成时或秒化成分是把小单位化成大单位,要除以进率60。 2、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 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3、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4、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最新最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转: 东→南→西→北。(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前面是( 西 );你的后面是( 东 );你的左面( 南 ) ;你的右面是( 北 )、 4、早上;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前面是( 东 );你的后面是(西 ); 你的左面( 北 ) ;你的右面是( 南 )、 5.辨认方向的方法:可以借助太阳等身边事物辨别方向;也可以借助指南针等工具辨别方向。 6、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做题时先标出东南西北。)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就到了哪里。(在转弯处要注意方向的变化) 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处画“米”字符号;在进行判断。 7、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8、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9、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①71÷8;把71看成72;用口诀估算。 ②378÷5;把378看成400更接近准确数。③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

2020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精品教育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温馨提示: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你记住咱们本学期学习的东西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们这学期各单元重要知识点吧!最后,祝各位同学们在期末的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半时=30分一刻=15分 3时=(180 )分 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时 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1分钟、1小时的 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 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 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 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例如:35+34=69,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60+9=69 易错点:个位加个位满十时不向十位进一。 知识点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方法2: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够减时),再把两个差相加。 要点:方法2只适合用于个位够减时,个位不够减时不适用。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易错点 总结

三年级知识点易错点总结 第一单元时、分、秒 【知识梳理】 1.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5小格是5秒,走一圈(60小格)是1分钟。 2.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5小格是5分,走一圈(60小格)是1时。 3.分和秒都是比较小的时间单位,在估量较短的时间时,可以用分和秒做单位。 1分=60秒。 4.1时=60分。把时化成分,时前面是几,就是几个60相加。 5.求简单经过时间的方法: ①观察法:观察时针和分针,数出经过的时间。 ②计算法: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 【例1】秒针走()小格是1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 【随堂练】秒针从数3走到数6,走了()秒;从数7走到数12,走了()秒【例2】1时=()分180秒=()分4分=()秒 1分30秒=()秒75分=()时()分 1小时=()分钟240秒=()分钟1分钟=()秒【随堂练】1分-5秒=()秒100分+20分=()分=()时 33分+47分=47秒+18秒=78时+17时=98分+45分= 58时+39时=40时+27时=300时-109时=403时-278时=【例3】判断:小明到阳光书店买书,他7:40进入书店,在书店里待了20分钟。他是7:60离开的。() 【例4】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学生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飞机从南京开往北京约用2()明明跑100米用了20() 【随堂练】 一次呼吸约用3()一个西瓜的重量大约是1000() 小亮的身高是13()两头牛的重量大约是1000() 从北京到天津的距离大约是138() 【例5】小红下午4:10分开始参加学校的舞蹈队训练,到4:55分结束训练,问舞蹈队训练的时间是多少? 【随堂练】一节课是40分钟,上午第一节课的下课时间是9点,那么第一节课是什么时候开始上的?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厦大附小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 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最粗,秒针最细最长)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这是分针正好走一小格。 2、进率。(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60分=1时 1分=60秒 60秒=1分半时=30分 30分=半时 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解决时间问题一般思路和公式: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特别注意:中间是0的退位减法,例如:309-189;1000-428等 3、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①差+减数=被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③被减数-差=减数 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 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