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

科学发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共20’)

1.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核心是,基本要求是,根本方法是。

2.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五个统筹”,即,,

,,

4.始终做到“”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5.邓小平指出才是硬道理。

6.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7.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和的集中体现。

8.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环境相协调。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重

要思想以及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简答(每题10’,共40’)

1、简述胡锦涛总书记科学发展观及的内涵。

2、简述五个统筹的实质与内涵。

3、我校深入学习时间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及实践载体是什么?

4.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

三、论述(每题20’,共40’)

1.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学校应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2.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

答案

一、填空

1.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

2.经济建设

3.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4.三个代表

5.发展

6.群众

7.世界观,方法论

8.结构,人口,资源

9.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二、简答

1.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

2.(1)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2)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实质,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中国

的国际经济地位正在发生带有根本性的变化。

(3)真正做到这“五个统筹”,还有赖于制度的创新,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五个统筹”是从全国总体情况提出来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在实践中,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各异,统筹协调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3.主题:科学育人,因材施教,促进大面积提高升学率。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实践载体:规范教学行为,打造绿色课堂、高效课堂,提升师生的素质、能力和生命质量。

4.(1)要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你在讲解大纲规定的新教材时,就应当用大纲以外的知识的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学生看见了越出必修的大纲教材的可能性,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励着他,——青少年一心想要读那些书,这也就是激发阅读的兴趣。

(2)在学校图书馆或者个人藏书里,教师应当有一批书籍,用来扩充学生在大纲教材方面的知识。要让学生阅读现代前沿科学问题方面的科学著作和科普读物。阅读这些书籍,也能使学生对学校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解的更清楚。

三、论述

1.(1)一是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教育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全校教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成才观、价值观,自觉按教育规律办事,按自然法则做事、着力解决定位不准、思路不清、全局意识不强等问题,认真解决有的教师、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不够高,对科学发展观理解不够全面、不够深入等问题,切实把思想高度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党员干部和广大教职工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提高。

(2)二是要着力解决规范教学行为认识不到位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着力解决以分取人、重功利、轻人性的不良倾向,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轻实践,重文理、轻艺体,重复制、轻创新,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布置重复性、机械性、惩罚性的作业等现象。组织广大教职工深入学习《基本规范》,学习新编制的《教育教学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成才观、自觉按教育规律办事,重视差异、尊重差异,发展特色,重视因材施教,反对千人一面、削足适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三是要着力解决教师的思想、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我们的办学优势,就是要紧紧抓住走内涵发展之路,在办学模式上不断创新,要牢牢把握教学规律,深入开展校本研训活动,打造绿色课堂。抓好教师理论提高和专业化成长,将学校10月份的读书月活动

与学习阶段的各项活动有机结合,组织开展读书活动比赛、绿色课堂比武、高效课堂展示、民主生活会等活动,组织骨干教师到外地名校考察学习,积极为教师学习、进修、科研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使广大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究,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更加成熟,努力打造一支人格高尚、学识高深、能力高强、业绩高效的教师队伍。(4)四是要着力解决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所好学校,一个优秀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最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德为本”,持之以恒地抓好师德师风问题,开展好师德建设月活动,组织好十佳师德教师、十佳青年教师、十佳班主任评选活动,树立一批德教双馨的高素质教师。着力解决个别体罚学生(如:打学生、不让学生进教室听课,站立听课、或将学生轰出教室等)、讽刺挖苦学生、当众大声训斥学生、揭露学生的隐私;不遵守劳动纪律、迟到早退、造成旷课、空堂现象;不讲团结、不讲正气;散布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论;造谣滋事、当小喇叭搬弄是非等不良现象。按照师德规范的要求,建设一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使广大教师不因清贫而改志、不逐时潮而失德,凝心聚力,倾情奉献,努力达德于自身,达智于学子。以爱和责任培养立项远大、品德高尚、知行合一、善于创造、全面发展的人才。

(5)五是着力建设快乐幸福校园。以“每天读书半小时”为习惯,轰轰烈烈地开展“读书月活动”,深化国学诵读工程,进一步引领广大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继续深化课

堂改革,打造绿色课堂:让课堂成为充满人文情怀——爱的课堂、闪耀智慧光芒——思想的课堂、洋溢生命气息——激情的课堂。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抓好“阳光健身活动”和师生文体活动,开展好“选修课堂”、“感恩活动”,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一所全校师生的幸福校园,一所让家长最满意的文明校园、最放心的理想校园。总之,学校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师生的生命状态,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

2.(1)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区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完整版)

区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区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科学发展观作为科学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理论观点。如果要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做一个简明概括,那就是*报告所概括的: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我们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既要从整体上把握其内容,又要具体认识这四个方面的各自内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就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以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反映和兼顾不同群体利益,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同时要关

心每一个人的利益要求,关心人的价值、尊严和权益,满足人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党在发展实践中得出的重要认识。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兼顾各方,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统筹兼顾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就是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准确认识中国特设社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有什么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大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1、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紧密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说一脉相承,是因为它们面对着共同的时代课题,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都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都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都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理论主题、思想基础、政治理想、根本立场上一以贯之。说与时俱进,是因为科学发展观用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 2、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作出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提出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总结实践新创造,深入回答时代新课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取得的新成果,使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到新境界。 3、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过程。科学发展观的每个组成部分,都贯穿和体现了解放思想、

2020年(发展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展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团结动员全场妇女为红山农场的建设谱写新篇章(2011年8月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红山农场第壹届妇联执委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方案,请予审议。敬请各位代表、各位同志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红山农场妇女第二次代表大会的隆重召开,这是团场广大妇女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对团场妇女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次大会的主题和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师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我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回顾总结过去五年我场的妇女工作,紧紧围绕我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总体要求,分析当前形势,研究确定我场今后五年妇女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措施;选举产生我场妇联第二届执委会和新壹届的妇联主席;动员全场广大妇女和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农场全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五年来,我场妇联于十三师妇联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和农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大局,履行职能,发挥优势,努力提高妇女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妇女的主观能动性,为促进红山农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积极的贡献。农场妇联先后

获得师级、兵团级“先进基层妇联组织”“先进女职工委员会”荣誉称号。 壹、党政领导,妇联推进,逐步提高妇女参和社会事务管理水平 农场第壹次妇代会召开以来,党委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全场上下形成了党政领导、社会支持、妇联协调、各方参和,共同促进妇女儿童发展的工作格局。农场将妇女儿童发展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妇女儿童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颁布实施了“十壹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从政治上引领妇女事业发展,从政策上为妇女儿童发展提供保障。农场“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和谐小康家庭”创建等各类活动协调小组发挥优势,切实为妇女儿童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妇女参政议政的程度不断提高。广大妇女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参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农场女党员有132人,她们认真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积极履行参和和监督职能。同时,壹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女性走上了领导岗位,全场名女干部活跃于各个领域。广大女干部勤政为民,廉洁奉公,自强不息,以出色的成绩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职工群众的信任。 ——妇女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广大妇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

科学发展观考试

1.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背景是怎样的?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既面临着历史性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进人21世纪后,我国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就要把中国的发展放在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取得发展的主动权。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 (六)坚持改革开放。 思想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重大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怎样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形成并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实践基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

科学发展观练习题

科学发展观 单项选择题: 1、十六大以后提出一系列新的战略思想、理论命题,中心内容是() A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B和平与发展 C经济建设为中心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用经济系数来看,警戒线是() A0.1 B0.2 C0.3 D0.4 3、()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A经济发展B人民富裕 C和谐发展D和平建设 4、()成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问题,实际上也成为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问题。 A 和平发展B经济发展 C经济建设D改革发展 5、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发展定位在()上,为大政方针、各种政策的制定,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A早期B初级阶段 C中级阶段D高级阶段 6、()是强国富民的根本,也体现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优势。 A发展B建设 C经济D民主

7、人类的政治走到今天,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 A一党执政B依法治国 C民主政治D政党政治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经历了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过程。这表明() A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C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9、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科教兴国B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C发展D发展战略 10、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 A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B坚持以人为本 C实现人的全面发展D实现可持续发展 1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 A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坚持五个统筹 12、从实现我国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来看,我们正面临() A由总体达到小康向全面建设小康转变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分析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quote]相关知识点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真理观和唯物主义认识论 1.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作为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是能够为人 们所感觉、所认识的,是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理论上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坚持了可知论, 反对了形而上学。实践上则要求人们从“客观实在”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意志出发,这是做好一切实际工作的思想保证。 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2.唯物主义认识论及其意义。(1)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 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 映,正确的理论指导能使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实践活动顺利进行。(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实践和认 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4.真理和价值、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价值是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两大主题,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价值原则指人类要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只有通过正确反映对象并能动地改造对象以满足人的需要才能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相关知识点2: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 1.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

科学发展观调查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123 科学发展观调查报告完整 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发展观调查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面对20xx年这场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迅速采取了果断的措施,作出了科学的决策:“十项措施”、“七项工作”、“四项实施措施”、“20字总要求”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的出台,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战胜困难、转危为机的信心和决心。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又突出民生为重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对策和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此,笔者认真研究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思索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总结了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希望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所裨益。 一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是深入学习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来自于实践的呼唤、现实的要求,也是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深化。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全面把握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理解其内涵,正确认识其本质。科学发展观是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内涵所作的最明确、最深刻、最全面的概括,是我们学习理解和科学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石。 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科学发展观突破了过去把发展简单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的局限,强调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2003年,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后来又对这一理念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对此又做了深入全面的论述。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协调可持续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和相互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只有坚持发展的全面性,才能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只有坚持发展的协调性,才能有效地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只有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使和谐社会

毛概复习题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一、单选题 1.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A.江泽民 B.毛泽东 C.胡锦涛 D.邓小平 2.科学发展观在()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A.抗击非典疫情 B.举办世博会 C.汶川地震 D.举办奥运会 3.2004年5月,胡锦涛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指出:“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二十多 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反映了我们党对()的新认识。” A.政治问题 B.社会问题 C.外交问题 D.发展问题 4.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 5.以党的()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A.十七大 B.十六大 C.十四大 D.十八大 6.党的十七大后,来自国际国内经济政治以及自然界的严重困难和挑战接连不断,其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冲击最猛烈、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恐怖主义 B.国际金融危机 C.经济全球化 D.政治多极化 7.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A.经济升级 B.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C.改善投资 D.发展金融 8.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A.科技进步和创新 B.加大投入 C.科技人才 D.经济环境 9.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经济增长 B.综合国力增强 C.文化繁荣 D.保障和改善民生 10.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 力点。 A.经济增长型 B.文化繁荣型 C.政治昌明型 D.环境友好型 11.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看题库知识点《科学发展观》(2021年新版) _1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看题库知识点《科学发展观》(2021年最新版) 精选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看题库知识点《科学发展观》 (2021年最新版) 1、单选题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_____。 A: 以人为本 B: 协调可持续发展 C: 统筹兼顾 D: 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本质和核心。故本题答案选A。 2、单选题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_____。 A: 实现科技的飞跃 B: 实现综合国力的增长 C: 实现精神文明的进步 D: 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D[解析]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3、单选题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_____。 A: 发展 B: 以人为本 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 统筹兼顾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 4、单选题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_____。 A: 以人为本 B: 全面协调可持续 C: 统筹兼顾 D: 发展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D【解析】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故选D。 5、单选题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这告诉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_____。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以保护环境为中心 C: 以调整结构为重点 D: 以节约资源为重点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解析】 6、单选题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_____。 A: 改革开放 B: 统筹规划 C: 总揽全局 D: 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及其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及其重大意义 冷溶 2006年07月24日08:44 【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最近,由中宣部组织编 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 本》一书出版了。结合对这 本书的学习,谈几点体会。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 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 央,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 展观的重大理论。胡锦涛同Array志强调指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工作,“关键是要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项具体工作中”。 做好理论武装全党的工作,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科学发展观是怎样提出来的?它与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思想是什么样的关系?如何正确理解它提出的重大意义?搞清楚这些基本问题,对于正确、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做好武装全党、统一思想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科学发展观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它与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基本矛 盾的学说,人民群众的观点,批判资本主义畸形发展的观点,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以及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观点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思想的全部理论基础,是科学发展观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来源。列宁领导俄国进行了7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思想,几乎涉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所有重大问题。这些思想尽管是初步的,但对于后人思考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毛泽东同志借鉴苏联发展经验和教训,提出,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他认为,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主要教训,就是没有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所以,他特别强调这两个方面。这些重要观点,对今天仍有指导意义,是科学发展观重要的理论来源。 应该强调,科学发展观更主要的,是直接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思想。它们之间一脉相承、继承发展的关系,明显地表现在理论思路、基本概念、丰富内涵和语言表述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领导现代化建设第一步战略目标,即实现温饱阶段的实践中形成的发展思想。在这一阶段,我们党提出并牢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战略布局。 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了建国以来20多年的经验教训,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全党全国上下对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具有这样的热情和执著的追求,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很不相同的地方,也是中国发展成功的第一位原因。正是由于邓小平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的鲜明和坚定态度,我们党才真正牢固树立起了这个认识。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邓小平同志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并没有忽视全面发展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理论命题,就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思想。他说,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根本方针。

科学发展观考试题及答案

科学发展观考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是( ) A.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战线、群众路线 B.统一思想、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D.唯物主义、辩证法、实事求是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D.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 ) A.群众路线 B.实事求是 C.“三个代表" D.科学发展观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是( ) A.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D.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5.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是( ) A.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B.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睦邻友好 C.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D.土地改革、保护民族工商业、武装斗争 6.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 A.党的建设 B.发展 C.稳定 D.改革 7.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 A.工人阶级先锋队 B.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全心全决为人民服务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8.当今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一边倒”政策 C.“一条线”政策 D.不结盟政策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 A.培育“四有”公民 B.“二为”方向 C.“双百”方针 D.服务现代化建设 10.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区域自治 D.共同繁荣 1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人才强国 D.科教兴国1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科学发展观相关问题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科学发展观相关问题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着重从哪几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进一步深刻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第二,进一步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第三,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第五,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第六,进 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论 牢牢把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要求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 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党员干部受 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 学发展观活动的总要求。这个总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指明了方向,是搞好学习实践活动必须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带来严重困难的情况下,通 过改革创新增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能力、解决我国发展中的深层次 矛盾和问题,显得重要而紧迫。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变压力为 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有效应对危机与完善体制机制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 力和制度保障。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认真贯彻群众路线。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实践活动既是一个不断 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 过程。以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科学发展观

2016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科学发展观是在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正式提出的。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包含着三大文明、六个“更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十六大之后,特别是经过抗击非典的斗争,我们党对社会全面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2003年11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于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这既是我国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全面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他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我们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基本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体表现为农村与城市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与经济和谐发展,政治与经济和谐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

2017科学发展观活动方案(3篇)

2017科学发展观活动方案(3篇) 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我校办学水平,根据省、市、县委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在全校开展以“全面落实科 学发展观,推进林头中学向更高处发展”为主题的“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讨论”活动,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 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及省八次 党代会、市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 式发展的主题,以大讨论促进发展观念的大转变,创新发展模式, 提升发展能力,破解发展难题,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学习、讨论、 整改、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进 我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目标要求: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统一全校上下 思想认识,夯实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在全校形成人人思发展、议 发展、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促进全校党员、干部和教师的思 维方式、工作方式、领导方式转变,提高广大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 展的能力;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在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上形 成成熟的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鲜明的导向和有力的制度保障,促使党员、 干部和教师把心思用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全心全意提 高教育教学质量上。 二、活动原则 1.坚持针对性原则:针对我校教育发展现状和我校教育教学工作 实际,针对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科学发展观大学习、 大讨论活动,提高认识,形成合力。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传统发展管制以下的经济发展遇到了比较棘手的矛盾后,强化并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纠偏”和“引领”作用,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理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针对性仍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其所包含的丰富内容、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经济提供了科学指南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正文]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又系统地阐述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战略口号所总结出来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党在今后时期内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贯彻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总思路、总策略、总方针。这一理论问题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以胡锦涛总书记领导的新一届党中央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成果,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在新的阶段中提出的一个有关发展的行动纲领,因此,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实践中继承的又一新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 党中央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内函、要义和本质等,是针对我国现行社会发展要求,较务实地提出来的,现实性十明显。如要真正从理论上来阐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阐明发展的科学性,又必须更全面地从理性上来认识。它的内函、要义和本质等应包括有如下几方面内容:即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的规律性;发展中的人性问题等。 1、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其实,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只是邓小平同志用比较生动形象的语词来表述而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客观事物的发展是客观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条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今日的现状,这个无可辨驭的事实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2、发展的规律性。任何客观事物的发展都是符合规律的发展,绝不是随意地或无序地发展,发展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又是一条不抗拒的事实,自然中的事物发展是如此,社会中的事物发展也同样如此。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来分析客观事物的发展总的规律,主要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应是历史的发展。任何事物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实际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某事物由过去发展而来的,是历史形成的结果,这是这个事物要继续发展不可否定,或者说不可离开的事实,换言之,也就是说不能割断历史。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带动事物的全面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其内部事物都有一个主次先后的问题,要通过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其它方面的发展。 注意发展中相互关系的正确处理。在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发展的前提下,还必须注意处理好事物发展的其它方方面面的发展关系,这里面不仅有个先后主次问题,同时还有一个轻重比例,相互协调的关系问题。 3、发展中的人性问题。人是目的、是关键、是主体,这是社会中一切事物发展都会关联到的事实。因为社会中任何一项事物的发展,它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它都需要人去认识,去实践,同时,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最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成果也是为了人去享用。 单从主体这个角度来说,发展要靠人去认识,发展的规律要靠人去掌握。而且人由认识发展到实践行为,中间又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要靠人去努力克服,才能使规律为人驾驭、服务。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措施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措施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当前,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可实现“双赢”,处理不好则两败俱伤。这一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强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良好的环境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悖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初衷。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反过来会制约经济的增长,甚至制约一些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经济增长不足或增长方式不当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贫困地区毁林开荒、草原过牧、陡坡种粮等,是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把环境成本外部化,不考虑资

源更新的速度及生态服务价值。低成本的工业扩张,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短缺的根源所在。 第三,发展经济要有可持续性。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代人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给后代人留下良好的环境条件是我们必须负起的历史责任。 第四,环境问题是发展带来的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加以解决。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缺乏改善环境的条件和资金的支持,保护环境难以奏效。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程度密切相关,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才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综上所述,保护和改善环境应该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之一,解决今天的环境问题不是不要发展,而是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及如何发展的问题。 二、当前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对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法律,设置了机构,逐步增加了投入,加大了重点地区的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初步控制,一些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取得进展。但是,当前环境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形势严峻。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废水排放量*年达到460亿吨,其中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coD)1333.6万吨,超过环境容许量68%。城市垃圾产生量已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