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网络陷阱》

《警惕网络陷阱》
《警惕网络陷阱》

活动过程:

第二课时警惕网络陷阱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网络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带给我们丰富的信息,还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所以,我们上网的时候通常是愉快的。但是,事情总是有正反两个方面,我们在享受网络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是否想到它也存在着一些弊端,给人们的生活生产造成了危害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案例,让我们进一步来了解一下网络。

课件出示案例:“有些小学生上网被一些人欺骗了,在山西就有事例,一个小学生被一个青年人欺骗了8500元,原因是那个小学生在网络游戏中觉得升级太慢,就叫人帮他炼级,那个青年花言巧语,把那个小学生把钱从他的账户上存钱,然后帮他炼到200级,小学生答应了,就瞒着父母,从银行帐户上拿了8500元。结果8500是被拿走了,但他又打开那个网络游戏来看,一级都没升,全部东西竟然不翼而飞,他顿时知道被骗了,但已经晚了。”

教师谈话:同学们看了这个案例,你都有哪些想法呢?

学生交流:

预设1:真没想到网络还有如此诈骗的手段。

预设2:不知道有多少人上当受骗……

教师小结:同学们,其实这只是网络诈骗中的一种,在我们身边的网络中还存在很多的不健康上网行为和网络陷阱,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围绕“警惕网络陷阱”这个话题来探讨。

板书课题:警惕网络陷阱

【设计意图:通过读案例吸引学生,学生一定产生一些感想,认为网络陷阱对社会有危害,到底有什么样的危害?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明确了探究目的。】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

教师点拨:课前让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关于网络陷阱的资料,对网络陷阱进行了调查,通过查找资料,我想你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请把你了解的情况给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交流:学生在小组展示交流搜集的资料关于网络存在的各种陷阱,如:网络病毒、“黑客”、垃圾或者虚假信息、网上受骗、色情信息等,其中还有很多通过上网受骗的故事。(见“附表1”)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前置性调查展示活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提高学生对网络陷阱的初步认识。】

1.设置任务,分类整理前置性调查表。

教师引导: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前填写的“警惕网络陷阱前置性调查表”归纳一下常见的网络陷阱,其表现形式是什么?如何防范?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网络危害”表格信息填写。

出示课件:

温馨提示:

(1)先对收集到的网络陷阱的表现及危害进行简单分类。

(2)资料如有重复只保留一份。

(3)如果资料较多,只选择主要的进行填写。

(4)小组长归纳要点,负责把网络陷阱表现形式梳理归纳。

教师随时引导并指导学生将网络陷阱的表现形式正确归类。

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资料,学会整理;然后在老师的提示下,展开交流与汇报;整个活动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的,既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相机出示课件(几组图片),加深学生对网络陷阱的认识。如:网络病毒、虚假信息、垃圾信息、网络黑客、色情信息等。

【设计意图: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各种形式的网络陷阱给人们带来的种种伤害,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自己的网络行为,是否合理,激发学生初步思考怎样才是科学的上网?】

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汇报交流,我们知道了在网络上有很多有害信息:像网络病毒、虚假信息、垃圾信息、网络黑客等等,他们就像陷阱一样存在我们身边,我们一定要对身边的这些不良行为有所警醒、遇到问题多思考。

板书:警惕:病毒、黑客、垃圾信息……

2.分析案例,引发思考

教师引导: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一些有关青少年遭受网络陷阱的案例,我们来交流一下,这些不良行为和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有关系吗?这些不良行为的发生能不能全部归咎于网络呢?。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感受。(如上网玩游戏成瘾,网上浏览不健康文字图片等等。)

3.教师补充资料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从网络诈骗、沉迷网络、网上黑客等方面,展示了自己搜集的网络陷阱方面的一些资料,老师也收集了三个小故事,我们来读一读!

课件展示:《“杀人”游戏危害大》、《网上受骗的少女》、《网络的悲哀》。

教师引导: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你有什么感受?你们一定有什么想说的吧!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学生活动: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畅谈感受。

预设1:真没想到网络对人们的危害这么大,今后我们一定要有所选择的进行上网。

预设2:以前只知道上网玩游戏好玩,但是从来没有想到还有人这么着迷,竟然为了玩游戏不吹不喝、不睡觉,太让人伤心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畅谈感受,使学生感受到不健康上网行为所引起的后果与上网者自身有很大关系。】

课件出示:六种网络陷阱组合图

教师小结:同学们,其实网络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之所以有“陷阱”,就是坏人主动设置的害人的圈套,关键在我们自己,要学会保护自己、擦亮眼睛、多思考。哪些是我们小学生应该看得、哪些是不应该看得、每天可以上网几小时,都需要我们大家做到心中有数,真正学会健康上网。你会健康上网吗?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上网方面多少会有些不足的地方,从而引起警醒,为下面学习如何安全、健康、文明上网做铺垫。】

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

1.从自身上网行为中认识长时间上网的危害

教师谈话引导:我知道多数同学都喜欢玩电脑游戏。你经常玩的电脑游戏是什么?它有哪些地方吸引你?如果玩的话,玩游戏占用了你多少时间?

学生交流、评价自己的上网行为:

预设1:我有时上网玩起游戏来,一玩就上瘾,到吃饭时间都不愿意吃饭了,对学习也提不起精神来了,妈妈狠狠批评了我,今后我一定注意,不然我的眼睛也会受不了的。

教师评价:自己都感觉到危害了,知道错了,就要改正。

预设2:爸爸让我制定了一个上网时间表,除了查资料之外,每周最多上网3个小时……

教师评价:为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上网计划,不随意浏览不良网站,这个习惯很好。

教师点拨:同学们,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有趣、多彩,但是,如果长时间上网的话,会给我们的身心带来一些危害,谁来说说长时间上网的危害?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长时间上网的危害。

教师引导互评:(在学生说到上网时间不能太长的时候,和学生讨论上网时间长的危害。)请大家读一读教材42页的《13岁少年网吧暴盲》,看看从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读文章,然后小组内交流感想。个别生班上汇报。

教师引导:长时间上网有什么危害呢?我们来看看教材为我们的介绍吧。

课件出示:

2. 讨论交流,认识网络陷阱的危害

教师引导:上网也是有节制的,不良的上网行为就会让人掉进陷阱,谁来说说网络陷阱带来了哪些危害?

学生结合收集到的具体事例,讨论交流网络带来的危害。

学生谈后,教师出示课件“网络带来的危害”,进行总结:

教师引导:除了这些不健康的上网行为外,你还知道哪些不文明的上网现象?

学生思考后,列举不文明的上网现象,如:在网络世界说脏话,谩骂、攻击他人,造谣生事,说些不负责任的话,挑拨离间等。

3.召开辩论会,明晰上网利弊。

(1)教师过渡:网络既然造成了这样多的危害,是不是我们就要远离网络,今后不再上网了呢?

预设:有的学生说网络有害不再上网,有的学生说上网很有必要,网络上还有很多我们学习的东西呢?

(2)教师评价并引导互评:既然网络有利也有弊,那我们小学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对于网络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现在我们召开个“辩论会”,就此展开辩论,同学们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出示课件:“辩论赛,看我的”

(3)学生分正、反两方,结合现实及相关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辩论网络的利弊。(此处在老师的组织下,班内的学生分成了两派,就小学生上网利弊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能引发学生深入和大胆地思考,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4)教师小结:对于网络的利弊问题,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其实,网络就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好处如:学习、聊天、网上搜集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网上会议、网上寻医、网上购物、看电视、看电影……发挥了它神奇的作用,同时它又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危害,像网上有黑客、垃圾信息、病毒,网络有诈骗、暴力、色情等。但是,你要知道网络的优势远远大于其弊端,就看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

四、拓展知识,迁移发展

1.探究如何健康上网

教师谈话引导:明理易,践行难。说了那么多网络问题,那我们在网络世界中自由遨游的时候,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做到健康上网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

小组代表说明,其余组补充。

预设1:提高警惕,不轻信网络。

预设2:不在网络上随意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预设3:与朋友聊天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文明。

预设4:网上信息要认真识别。

预设5:在网上不能轻信陌生人。

预设6:上网时间不能太长。……

教师积极评价:同学们,网络世界虽然是虚拟的,但在现实世界中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在网络世界同样适用。如果因为离得远、看不见、不认识,就肆无忌惮,为所欲为,那时,网络带给我们的就不再是愉悦了。所以,我们只有好好利用网络,它就会造福社会。

板书:拒绝网上诱惑,坚决做到健康上网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真正了解哪些是上网的不文明的行为,为做一个合格小网民打下基础,有利于对学生的健康发展。】

2.上网公约我来定

教师过渡:面对网络陷阱,我们听一听专家给我们讲解的如何预防网络陷阱。https://www.360docs.net/doc/a316702241.html,/p-38675584366.html

教师评价引导:由于我们青少年社会阅历少,辨别力差,自我约束能力也不够,网络带给我们的危害也就越大,国家为了保护我们,特别给出了一项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进入游戏厅、网吧”等。谁来读读这项规定?

课件出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规定:不得在中小学校周边直线距离200米内开设“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能进入网吧。

教师点拨:为了让网络发挥最大的作用,让网络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就让我们行使一下网络主人的权利吧,一起制定网络公约,让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每个同学!

板书:制定网络文明公约

出示课件:你是最棒的—争做“文明小网民”(对学生进行鼓励)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设计制作卡片并写下上网承诺,也可填写“网络文明公约卡”。(见“附表3”)

小组交流自己写的网络公约,小组推荐优秀者汇报。师生共评。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自主制定网络文明公约,为学生进一步亲身体验获取知识搭建了平台,真正实现知识与情感交融,实效与趣味共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反思的能力,获得了成长体验。】

教师积极评价:同学们的创意很好,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按照,自己写的那样,认真遵守我们的约定,健康上网、文明上网。

教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现在我们来健康上网,在百度上查找“青少年上网应注意什么”,做细致的了解。

学生活动:学生上网查询。

教师讲解:为了让更多的人做到文明上网,增强青少年自觉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1年11月向社会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出示课件:“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全体学生一起宣读,并要求学生严守此约。

【设计意图:以材料为佐证,以交流为途径,学生在感性上和理性上都有了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真情实感,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功效。】教师积极推荐:我们小学生除了要遵守网络公约之外,还应该多上一些适合于你们孩子的网站,少上一些成年人的网站。这里,老师也给你推荐几个好的网站,咱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推荐下列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6702241.html,/【小主人成功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6702241.html,/【少儿信息港】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6702241.html,/【中国儿童资源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6702241.html,/【中少在线】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6702241.html,/ 【中国网络电视台青少台】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6702241.html,/ 【腾讯儿童】

https://www.360docs.net/doc/a316702241.html,/top/shaoergequ.html【百度MP3_少儿歌曲】【设计意图:此处向学生介绍百度的功能作用,鼓励学生课下通过百度,继续搜索、学习网络知识,发现网络的神奇之处,从而利用网络学习。】

五、活动总结,提升感知

1.教师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收获颇丰吧!请把你的收获与小组成员一起分享一下吧!

小组交流,教师倾听学生的想法,适时给予肯定、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畅谈收获,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深化与总结。】

2.出示课件:安全、健康、文明上网

师生总结:《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指引着我们应该怎样文明、健康上网。希望同学们能够以公约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有力的一面,让它更好的为我们服务。含苞欲放的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分辨真伪善恶,分清是非曲直,避免遭受网络陷阱,同时努力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让网络成为我们健康成长的花园,展翅高飞的天空。

3.作业:《班级网络公约》是我们智慧的结晶,是我们达成的共识,更是我们立下的盟约,课下我们把《班级网络公约》悬挂在我们的网络教室,让它提醒每个同学。希望同学们能遵守自己制定的网络公约,绿色上网、健康上网!

板书设计:

警惕网络陷阱

警惕:病毒、黑客、垃圾信息……

拒绝网上诱惑,坚决做到健康上网

制定网络文明公约

【设计意图:本课板书简洁、明了,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点,更清晰的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反思:

一、本教案的亮点

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教案不是教师过多包办,每个小环节都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与体会,整个活动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的。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最后的成果,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使德育目标真正达成。

2.多种活动方式学习。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展示、设计讨论活动、召开辩论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网络危害达成共识,引发共鸣,然后通过讨论制定“网络公约”,强化他们的道德认识,使其品德教育内化。特别是通过了解有关网络安全知识及有关规定开一个小小的辩论会,让学生深入了解网络的利与弊。中间环节,教师对于大胆辩论、见解独特的学生及时进行鼓励,激发学生辩论兴趣,通过辩论真正让学生说出网络的好处与不利,从而深化认识,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本节课的主题。

3.有效地开发教学资源。通过百度搜索选取了大量与网络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适时展示给学生,加深了学生的认知,明晰了沉迷网络的危害以及要警惕网络陷阱,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注重实践指导。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讨论,促使学生结合实际制定网络公约,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将课上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存在的不足

1.课前学生的准备工作做得还不够。有些学生可能受到条件的限制,没有深入、全面地调查网络陷阱的危害,在交流时,受到限制。

2.课堂的容量有点大。有的知识学生们未学到位,如目前有哪些网络陷阱、制定网络公约等。

3.课堂的调控有些不尽如人意。有些问题学生的回答很好,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和归纳。

4.课程资源的选择。面对许多的资源,不能够都用,要有目的地选择对达成本堂课教学目标有利的内容,有时要学会“忍痛割爱”,把一些看似很典型但与这节课关系不大的材料删选除,突出重点,展示亮点。

5.有些事例——比如李庆迷恋“杀人”游戏的事例,挖得很深,但是不能就事论事,还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引导学生就这个事,谈自己。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不是停在表面,而是真正的对学生的生活有所指导。

三、重点解决的问题

1.虽然如今已是信息时代,但对于许多农村孩子来说,在交流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时,仍存在一定的难度。他们对于网络知识了解比较片面,这有待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普及网络信息教学,便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做到健康上网。

2..学生在小组交流探讨时,往往会出现交流不深入、参与度不够的现象,教师最好能够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四、使用建议

1.教师要注重课前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活动,放手让学生亲自去搜集掌握第一手资料。最好在上课之前对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活动完成情况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意义。

2.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多,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少了一点,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很多问题的呈现形式比较单一,课堂上就容易出现单调的对话形式,教师要重视小组活动时的指导。

3.教师对于一些补充性资料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情况有所调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做成课件资源;对于达不到条件的小学,教师可以借助图书室、阅览室、电脑打印机等途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附表1:

警惕网络陷阱前置性调查表

附表2:网络危害(课前发放,课上填写)

附表3:网络文明公约卡(课前发放,课上填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