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序仪简介

测序仪简介
测序仪简介

测序技术及测序仪简介

一.第一代测序技术

1.1第一代测序技术原理

第一代DNA测序技术用的是1975年由桑格(Sanger)和考尔森(Coulson)开创的链终止法或者是1976-1977年由马克西姆(Maxam)和吉尔伯特(Gilbert)发明的化学法(链降解). 研究人员在Sanger 法的多年实践之中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在2001年,完成的首个人类基因组图谱就是以改进了的Sanger法为其测序基础。

Sanger法原理:在模板中首先分别加入A、T、G、C和四种ddNTP 双脱氧核苷酸(加入ddNTP序列合成会终止),如下图第一个加入ddATP,这样每一个位置上的A位置会大量的被ddATP替代,然后终止,然后再分别加入其他的ddNTP,让他随机终止。这样对得到的这些序列进行跑胶。就得到了如下的胶图。根据ACGT的加入顺序和位置,获取信息。这个方法准确率高,费用高,是先合成,再测序的。

1.2第一代测序仪

第一代测序仪基于Sanger原理,用荧光标记代替同位素标记,并用成像系统自动检测,从而大大提高了DNA测序的速度和准确性。

应用最广泛的是applied biosystems(ABI)3730系列自动DNA 测序仪。例如ABI3730XL测序仪拥有96道毛细管,四种ddNTP分别用不同的荧光标记,被CCD系统识别后,直接翻译成DNA序列。

图一:ABI3730XL

二.第二代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

2.1 常见二代测序技术平台:

第二代测序技术一般采用边合成边测序的方法。二代测序仪市场初期,有三家公司推出了各自的测序平台,分别是:

ABI公司:Solid平台

罗氏454公司:GS FLX平台

Illumina公司:Solexa Genome Analyzer

三种二代测序技术对比如表一。

表一:三种二代测序平台对比

现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的是Illumina 公司的二代测序仪,许多国内的基因测序公司例如安诺优达,华大基因等也采用Illumina 平台推出了自己的二代测序仪。

2.2Illumina 的二代测序仪产品很多,大致有下面几个系列:

2.2.1 HiSeq 系列——HiSeq 2000,HiSeq 2500,HiSeq 3000,HiSeq 4000

HiSeq 系列测序仪问世以来,以通量高,产量大,生产规模著称,能测序技术平台

454 Solexa Solid 上市时间

2005 2007 2007 价格(万美元)

50 45 59 单次反应数据

量(G )

0.4 20 50 读长

400 50x2 50 优势 长读长 低测序成本,高性价比 高通量,高准确度

够快速、经济的进行大规模平行测序,在大型全基因组测序,全转录组,全外显子组测序,靶向基因测序方面优势明显。HiSeq 3000/4000系统则基于成熟的HiSeq 2500系统,采用创新的有序流动槽技术最大限度提高效率,3.5天内可完成12个基因组、100个转录组或180个外显子组测序。HiSeq 3000/HiSeq 4000测序系统为生产级测序能力设立了一个全新的标准。

2.2.2 HiSeq X系列——HiSeq X Five,HiSeq X Ten

HiSeq X Ten系统的问世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一大里程碑事件——千元基因组时代的到来。HiSeq X Ten系统是由一套共10台超高通量的HiSeq X仪器组成,每年能带来超过18,000个人类基因组,而每个基因组的价格约为1000美元,让癌症和复杂疾病的研究达到新的水平。安诺优达于2016年4月引进HiSeq X Ten系统,此次合作将进一步提升安诺优达的基因测序平台实力,也为精准医疗和科研服务两大核心业务领域的数据吞吐量建立重要竞争力,为全球化业务拓展建立硬件基础。

2.2.3 NovaSeq系列——NovaSeq 5000系统,NovaSeq 6000 系统

NovaSeq系列测序仪问世,毫无疑问标志着测序新纪元的到来-,旨在将基因组测序的价格进一步降至100美元。全新的NovaSeq系列测序系统,突破技术革新,具有可扩展的通量、灵活简便的配置和简化的操作流程,允许以更大的深度来发现罕见的遗传变异,为大规模发现复杂疾病变异打开了全新的市场。

2.2.4 MiSeq系列——MiSeq系统,MiSeq Dx系统,MiSeq FGx系统

MiSeq系列在Illumina公司内部定位于快速简约,适合靶向和小型基因组测序的一类仪器。MiSeq测序仪以其在单次运行测序读长高达2×300 bp为特色,实现了小型基因组的组装或目标变异的准确检测。MiSeq系列在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宏基因组测序、转录组de novo测

序、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小RNA测序、ChIP-Seq以及外显子测序等方面已成为行业最准确且最易用的台式测序仪。此外,MiSeq Dx系统是首个经过FDA批准的体外诊断(IVD)测试平台;MiSeq FGx 是专为法医基因组分析应用而设计,供研究、法医和亲子鉴定使用。

2.2.5MiniSeq系列——MiniSeq

MiniSeq是桌面式测序仪系列产品的一个重要补充,相较于MiSeq而言,MiniSeq在技术上并未有大的提升,只是在通量设计上更为小巧灵活。研究者可根据自己的项目进程进行上机掌控,对于实验室规模相对较小,通量较小的单位更为适合。在应用领域方面,癌症芯片测序,肿瘤靶向分析方向优势更为突出。

2.2.6NextSeq系列——NextSeq 500,NextSeq 550

NextSeq 550AR测序仪通量高、速度快、数据精准、性能稳定、操作简单,可广泛应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临检中心和科研院所,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临床检测及科学研究。NextSeq 550AR测序仪经过前期大规模临床验证,已于2017年3月正式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产品注册的认证

三.第三代测序技术

3.1技术原理:第二代测序技术一般都需要通过PCR扩增建库,这个过程可能会引入突变。另外,二代测序普遍读长较短,这往往给数据处理带来一些不便。为了克服上述缺点,业界开发了以单分子实时测序和纳米孔为标志的第三代测序技术。

从事这方面技术开发的公司及技术平台主要有:

1.Helicos公司的Heliscope单分子测序仪

2.Pacific Biosciences的SMRT技术

3.Oxford Nanopore Techologies公司的纳米孔单分子技术

上述技术都处于研发阶段。

第18章全自动DNA测序仪和蛋白质自动测序仪习题讲解

第十八章全自动DNA测序仪和蛋白质自动测序 仪 首页习题习题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 、名词解释 1. 荧光标记引物法 2 ?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 3. 多色荧光标记引物法 4. 多色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 5. Edman降解法 6. San ger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 7. 平板电泳型DNA测序仪 &毛细管电泳型DNA测序仪 9.缩微生物处理器 二、选择题 【A型题】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最佳答案) 1. DNA的一级结构是指(); A. DNA空间构象 B. 核苷酸序列 C. 碱基序列 D. 氨基酸序列 E. DNA双螺旋结构 2. 下列有关测序反应体系反应原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加入的核苷酸单体为2 '-脱氧核苷三磷酸 B. 低温退火时,引物与模板形成双链区

C. 沿着3 - 5的方向形成新链 D. DNA聚合酶结合到DNA双链区上启动DNA的合成 E. 形成的新生链与模板完全互补配对 3. 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反应与普通体外合成DNA反应的主要区别是() A. DNA聚合酶不同 B. dNTP的种类不同 C. dNTP的浓度不同 D. 引物不同 E. 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反应体系中还需加入d dNTP 4. 下列荧光标记方法中,可以将A、C G T四个测序反应在同一管中完成而不影响测序结果的是() A. 单色荧光标记引物法 B. 单色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 C. 多色荧光标记引物法 D. 多色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 E. 多色荧光标记法 5?下列哪一荧光标记法,必需将A、T、C G四个测序反应分管进行,但可以合并在一个泳道内电泳() A. 单色荧光标记引物法 B. 单色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 C. 多色荧光标记引物法 D. 多色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 E. 多色荧光标记法 6. 毛细管电泳型测序仪电泳时仪器显示无电流,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 A. 电极弯曲 B. 电泳缓冲液蒸发使液面降低 C. 毛细管未浸入缓冲液中 D. 毛细管内有气泡 E. 测序样本未注入毛细管中 7. 毛细管电泳型测序仪电泳时产生电弧,主要原因是() A. 电泳缓冲液漏出

临床检验仪器第十四章全自动DNA测序仪和蛋白质自动测序仪习题

第十三章全自动DNA测序仪和蛋白质自动测序仪 一、名词解释 1.荧光标记引物法:将荧光染料预先标记在测序反应所用引物的5′端,称为荧光 标记引物法。 2.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将荧光染料标记在作为终止底物的双脱氧单核苷酸上, 称为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 3.多色荧光标记引物法:是DNA测序反应常用的一种荧光标记方法。将荧光染料 预先标记在测序反应所用引物的5′端,当相同碱基排列的寡核苷酸链作为骨架分 别被4种荧光染料标记后,便形成了一组(4 种)标记引物。特定颜色荧光标记的 引物则与特定的双脱氧核苷酸底物保持对应关系。 4.多色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是D NA 测序反应常用的一种荧光标记方法。将荧光染 料标记在作为终止底物的双脱氧单核苷酸上。反应中将4种d dNTP 分别用4种不同 的荧光染料标记,带有荧光基团的ddNTP 在掺入DNA 片段导致链延伸终止的同时,也使该片段3′端标上了一种特定的荧光染料。根据荧光颜色的不同来判断所代表 的不同碱基信息。 5.Edman降解法:是检测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方法。在弱碱条件下,多肽链N末端N H2 与P ITC 反应,生成PTC-多肽。在无水强酸如三氟醋酸的作用下,可使PTC-多 肽形成ATZ 衍生物和一个失去末端氨基酸的剩余多肽。剩余多肽链可以进行下 一次以及后续的降解循环。如此不断循环,可依次使多肽链的氨基酸逐一降解, 形成A TZ 衍生物。ATZ 衍生物经水溶酸处理转化为稳定的P TH 氨基酸。 6.Sanger 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是检测D NA 序列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利用P CR,但反应体系中除了dNTP 外,还有ddNTP。ddNTP 可掺入到正在延伸的DNA 链中, 但不能同后续的dNTP 形成磷酸二酯键,从而使正在延伸的DNA 链在此终止。由于 存在ddNTP 与dNTP 的竞争,生成的反应产物是一系列长度不同的多核苷酸片段。 7.平板电泳型DNA测序仪:为D NA 测序仪的一种类型。平板型电泳的凝胶灌制在两块玻璃板中间,聚合后厚度一般小于 0.4mm 或更少,因此又称为超薄片层凝胶电泳。它具有样品判读序列长(600bp~900bp)、一块凝胶板上可同时进行多个样品测序的优点。 8.毛细管电泳型DNA测序仪:为D NA 测序仪的一种类型。将凝胶高分子聚合物灌 制于毛细管中(内径50m~100m),在高压及较低浓度胶的条件下实现D NA 片 段的快速分离。 9.缩微生物处理器:是一种新型D NA 自动测序装置。其基本结构为3层玻璃薄片和 一层聚二甲基硅氧烷薄片,各层间紧密粘合形成圆盘状,直径仅 10 厘米。在 这些薄片之间有各种反应小室、毛细管电泳通道和微瓣膜,可完成纳升级标本 的S anger DNA 测序。 二、选择题 【A型题】 1.DNA的一级结构是指(B) A.DNA空间构象

第18章 全自动DNA测序仪和蛋白质自动测序仪习题

十八章全自动DNA测序仪和蛋白质自动测序首页习题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荧光标记引物法 2.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 3.多色荧光标记引物法 4.多色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 5.Edman降解法 6.Sanger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 7.平板电泳型DNA测序仪 8.毛细管电泳型DNA测序仪 9.缩微生物处理器 二、选择题 【A型题】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最佳答案)。 1. DNA的一级结构是指(); A.DNA空间构象 B.核苷酸序列 C.碱基序列 D.氨基酸序列 E.DNA双螺旋结构 2. 下列有关测序反应体系反应原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加入的核苷酸单体为2 -脱氧核苷三磷酸 B.低温退火时,引物与模板形成双链区

C.沿着3'-5'的方向形成新链 D.DNA聚合酶结合到DNA双链区上启动DNA的合成 E.形成的新生链与模板完全互补配对 3. 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反应与普通体外合成DNA反应的主要区别是() A.DNA聚合酶不同 B.dNTP的种类不同 C.dNTP的浓度不同 D.引物不同 E.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反应体系中还需加入ddNTP 4. 下列荧光标记方法中,可以将A、C、G、T四个测序反应在同一管中完成而不影响测序结果的是() A.单色荧光标记引物法 B.单色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 C.多色荧光标记引物法 D.多色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 E.多色荧光标记法 5. 下列哪一荧光标记法,必需将A、T、C、G四个测序反应分管进行,但可以合并在一个泳道内电泳() A.单色荧光标记引物法 B.单色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 C.多色荧光标记引物法 D.多色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 E.多色荧光标记法 6. 毛细管电泳型测序仪电泳时仪器显示无电流,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 A.电极弯曲 B.电泳缓冲液蒸发使液面降低 C.毛细管未浸入缓冲液中 D.毛细管内有气泡 E.测序样本未注入毛细管中 7. 毛细管电泳型测序仪电泳时产生电弧,主要原因是() A.电泳缓冲液漏出

第14章 全自动DNA测序仪和蛋白质自动测序仪教学指导

第十四章全自动DNA测序仪和蛋白质自动测序 仪 首页基本要求重点难点讲授学时内容提要 1.基本要求 1.1了解 (1)全自动DNA测序仪的仪器结构 (2)全自动DNA测序仪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全自动DNA测序仪的进展 (4)蛋白质测序仪的结构及其各部件的功能 (5)蛋白质测序仪的主要应用 1.2 熟悉 (1)荧光标记DNA的检测原理 (2)全自动DNA测序仪的常见故障及维护 (3)全自动DNA测序仪的主要应用 1.3 掌握 (1)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原理 (2)荧光标记引物法定义及特点 (3)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定义及特点 (4)荧光标记引物法和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的异同点 (5)蛋白质测序仪的工作原理 2.重点难点 2.1重点 (1)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原理 (2)荧光标记引物法和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的定义及两者的异同点 (3)蛋白质测序仪的工作原理 2.2 难点

(1)荧光标记DNA的检测原理 (2)全自动DNA测序仪的结构及仪器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全自动DNA测序仪的常见故障及维护 3.讲授学时 建议2学时~4学时 4.内容提要 4.1全自动DNA测序仪 4.1.1 全自动DNA测序仪的工作原理 DNA测序是指检测其一级结构--核苷酸的线性排列顺序。目前DNA测序仪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Sanger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或Maxam-Gilbert化学降解法。 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原理: 是利用DNA的体外合成过程-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应体系中除加入4种dNTP外,还加入一种2',3'-双脱氧核苷三磷酸(2',3'-ddNTP,N代表A、C、G、T任一碱基)。与dNTP相比,ddNTP在脱氧核糖的3'位置上缺少一个羟基,反应过程中虽然可以与正在延伸的DNA链的末端脱氧核糖3'-OH发生反应,形成磷酸二酯键而掺入到DNA链中,但它们本身没有3'-OH,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从而使正在延伸的DNA链在此终止。据此原理分别设计四个反应体系,每一反应体系中存在相同的DNA 模板、引物、四种dNTP和一种ddNTP(如ddATP),则新合成的DNA链在可能掺入正常dNTP的位置都有可能掺入ddNTP而导致新合成链在不同的位置终止。由于存在ddNTP与dNTP的竞争,生成的反应产物是一系列长度不同的多核苷酸片段。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长度不等的新生链进行分离后,就可根据片段大小直接读出新生DNA链的序列。 新生链的荧光标记: (1)多色荧光标记法多色荧光标记法的荧光染料掺入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将荧光染料预先标记在测序反应所用引物的5'端,称为荧光标记引物法。第二种掺入方式是将荧光染料标记在作为终止底物的双脱氧单核苷酸上,称为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

蛋白质测序

1蛋白质的N端测序 Edman降解法:Edman降解进行蛋白质与多肽序列分析是一个循环式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的化学步骤:(1)偶联:异硫氰酸苯脂与蛋白质和多肽的N-端残基反应;(2)环化裂解:苯氨基硫甲酰酞(PTC-肽)环化裂解;(3)转化:噻唑呤酮苯氨(ATZ)转化为苯异硫尿氨基酸(PTH-氨基酸);为了提高灵敏度,一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基团或有色Edman试剂, 二是采用更灵敏的鉴定手段, 如用微量薄层层析、气相色谱和高压液相色谱检出PTH氨基酸。蛋白质的液相测序仪、固相测序仪和气相测序仪的原理都是Edman 降解法。此法不能用于N端封闭的蛋白质的测序。 2蛋白质的C端测序 (1)羧肽酶法:羧肽酶法的原理就是通过检测羧肽酶逐个释放氨基酸的顺序来判断蛋白质的C端序列。其中释放氨基酸的检测有两种:(1)色谱法:直接检测所释放的氨基酸;(2)质谱法:通过测定蛋白质或多肽原分子量和释放一个氨基酸以后分子量的差值来推断所释放氨基酸种类,依次类推。羧肽酶法是近年来一种应用广泛的蛋白质及多肽C端测序方法。羧肽酶有4种,即: 羧肽酶A(CPA)、羧肽酶B(CPB)、羧肽酶Y(CPY)和羧肽酶P(CPP)。其中常用的是CPY和CPP。 (2)化学法:化学法指蛋白质或多肽与化学试剂反应后,专一性的裂解并检测C端氨基酸的方法。主要有(异) 硫氰酸法和过氟酸酐法。1、(异)硫氰酸法的原理:(异)硫氰酸法又称Schlack-Kumpf降解,该方法与Edman降解的原理类似.即化学试剂(异)硫氰酸)与蛋白或多肽的α-羧基反应,形成蛋白质或多肽乙内酰硫脲,再用裂解试剂切下C端残基,形成氨基酸乙内酰酸脲,然后利用HPLC系统分离分析游离的氨基酸乙内酰酸脲。由于不同氨基酸的乙内酰酸脲在HPLC上的保留时间不同,因此可以区分各种氨基酸。C端测序仪的原理即(异) 硫氰酸法。2、过氟酸酐法的原理:C端氨基酸残基的α-羧基与混合酸酐反应后,通过酮- 烯醇转换成氧氮杂环戊酮(恶唑酮),然后利用过氟酸或TFA,把这个环从C端截掉。然后反应依次连续进行。用质谱测定反应产物的分子量,通过相邻分子量的差值就可以得到其C端序列。 另外质谱法在蛋白质测序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Edman降解(Edmandegradation):是测定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方法,主要是从蛋白质或多肽氨基末端进行分析。由埃德曼(P.Edman)在上世纪50年代所创立。分为耦合、切割、萃取、转化、鉴定等几个步骤。首先在pH9.0的碱性环境下,将异硫氰酸苯酯(Ph—N=C=S,

第18章全自动DNA测序仪和蛋白质自动测序仪习题

第十八章全囱幼DNA测昏仪和蛋白质囱幼测昏 仪 首页习题习题参考答案名词解释选择题 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荧光标记引物法 2.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 3.多色荧光标记引物法 4.多色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 5.Edman降解法 6.Sanger双脱氧链末端终I上法 7.平板电泳型DNA测序仪 8.毛细管电泳型DNA测序仪 9.缩微生物处理器 二.选择题 【A型题】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最佳答案)。 1.DNA的一级结构是指(): A.D\A空间构象 B.核昔酸序列 C.碱基序列 D.氨基酸序列 E.D\A双螺旋结构 2.下列有关测序反应体系反应原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加入的核昔酸单体为2'-脱氧核昔三磷酸 B.低温退火时,引物与模板形成双链区

C.沿着3'-5’的方向形成新链 D.D\A聚合酶结合到DNA双链区上启动DNA的合成 E.形成的新生链与模板完全互补配对 3.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反应与普通体外合成DNA反应的主要区别是() A.DNA聚合酶不同 B.dNTP的种类不同 C.dNTP的浓度不同 D.引物不同 E.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反应体系中还需加入ddNTP 4.下列荧光标记方法中,可以将A、C、G、T四个测序反应在同一管中完成而不影响测序结果的是() A.单色荧光标记引物法 B.单色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 C.多色荧光标记引物法 D.多色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 E.多色荧光标记法 5.下列哪一荧光标记法,必需将A、T、C、G四个测序反应分管进行,但可以合并在一个泳逍内电泳() A.单色荧光标记引物法 B.单色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 C.多色荧光标记引物法 D.多色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 E.多色荧光标记法 6.毛细管电泳型测序仪电泳时仪器显示无电流,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 A.电极弯曲 B.电泳缓冲液蒸发使液而降低 C.毛细管未浸入缓冲液中 D.毛细管内有气泡 E.测序样本未注入毛细管中 7.毛细管电泳型测序仪电泳时产生电弧,主要原因是() A.电泳缓冲液漏出

氨基酸序列测定

氨基酸序列*测定综述 【作者】 【联系方式】 【摘要】 氨基酸序列测定是一个较老的话题,早在20世纪30年代Pauling和Corey 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氨基酸和肽。可是近几年关于氨基酸序列的测定并不多,测定氨基酸序列要花很长时间,到了较快捷分析DNA的方法试用成功后,直接分析蛋白质的遗传密码比分析蛋白质本身更普遍。但该文仍然将对氨基酸序列测定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引文】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赋予蛋白质特定的分子结构形态,使它的分子具有生化活性。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活性分子,包括催化新陈代谢的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氨基酸化学聚合成肽,一个蛋白质的原始片段,是蛋白质生成的前体。氨基酸广义上是指既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又含有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正如它的名字所说的那样。但一般的氨基酸,则是指构成蛋白质的结构单位。在生物界中,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具有其特定的结构特点,即其氨基直接连接在α-碳原子上,这种氨基酸被称为α-氨基酸。在自然界中共有300多种氨基酸,其中α-氨基酸21种。α-氨基酸是肽和蛋白质的构件分子,也是构成生命大厦的基本砖石之一。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序列测定 【正文】 1.历史背景 我们的头发,指甲……以及对生命活动有催化作用的酶的成分都有蛋白质[1]。蛋白质称为“生命活动的载体”,可见其对生命的重要性。于是科学家对其进行研究,希望找到它的本质,从而对它展开对人类有益的利用。 2.前人的工作及成果 2.1 x-射线衍射方法 20世纪30年代Pauling和Corey 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氨基酸和肽 1963年Kendrew及同事利用x-射线分析技术分析了肌红蛋白结构 2.2高效液相层析法分析 任勇等人应用高效液相层析法和微晶纤维素薄层指纹图谱法分析分析一例稀有β-链变异体:HbDOuledRabah [β19(B1)Asn→Lys]在我国人群中首次发现一例稀有β-链变异体:HbDOuledRabah [β19(B1)Asn→Lys]。先证者女,14岁,壮族,广西靖西县人。先证者母亲及其三个兄妹均为携带者,无明显临床症状。[2] 2.3二维核磁共振谱测定 谭宁华等人在植物新环肽[太子参环肽A(HA)和B(HB)]的结构研究中,应用COL 谱较成功地解决了氨基酸序列[3] 2.4SDS-PAGE及蛋白质电泳印迹技术 周圆等人在直组人嗜中性白细胞活化蛋白-1/白细胞介素-8的纯化与鉴定 确证该目标蛋白得到高效表达和正确加工。随后采用Bio-Gel P30凝胶过滤层析和Mono-S 阳离子交换层析对重组人NAP-1/IL-8进行了分离纯化,纯化产品达到SDS-PAGE纯。利用琼脂糖平板法测定了纯化产品的嗜中性白细胞趋化活性,推算其比活为2.8×10~5U/mg蛋白。又利用SDS-PAGE测出重组NAP-1/IL-8的分子量约为8.5kD,但根据凝胶过滤层析的洗脱时间推定,在溶液中确实存在分子量稍大于14.4kD的NAP-1/IL-8二聚体。[4] 2.5 蛋白质自动测序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