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分类题目

初三化学分类题目
初三化学分类题目

初三化学

一、有关概念性的题目:

1.了解什么是化学和物理变化,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元素、化合物、单质、纯净物、混合物、分子、原子及其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

1.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B.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

C.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一定不会同时发生

D.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理性质,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B)。

A.金属在空气中生锈,冰雪融化

B.水在0时的密度为1.0g/cm3,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

C.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

D.碘升华,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3.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CuSO4·5H2O,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CuSO4,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用到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到的是( D )。

A.物理性质

B.制法

C.用途

D.化学性质

4.一下各组物质中,前者为化合物,后者为单质的是

( D )。

A.碘酒、镁

B.氯化钠、水

C.空气、高纯硅

D.干冰、氮气

5.下列每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A )。

A.石灰水、二氧化锰

B.水、高锰酸钾

C.氯化钠、空气

D.矿泉水、硫粉

6.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CD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7.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是核内质子数的不同

C.同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质量完全相同

D.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8.关于H2、H2O、H2SO4三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都含有氢分子

B.含有的元素种类相同

C.都含有氢元素

D.氢原子个数相等

9.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A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10.用“分子”、“原子”、“元素”、“单质”、“化合物”填空;

从宏观来看,铁是由同种组成的纯净物,属于从微观来看,铁由许多构成。

从宏观来看,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组成的纯净物,属于;从微观来看,二氧化碳是由许多构成。

11.经检验某瓶气体只含有C、H两种元素,则对这瓶气体的下列分析不可能的是( A )。

A.有两种单质

B.是化合物

C.是混合物

D.是纯净物

12.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C.有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D.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二、有关化学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在掌握什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上掌握重要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化学现象的表述。

2.掌握相对原子质量及其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计算及其它们的关系,学会利用化学式及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掌握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它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作用及其它的应用。

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雾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2.下列现象能说明铁在氧气中燃烧是一个化学变化的本质的现象是( D )。

A.燃烧

B.火星四射

C.放热

D.生成黑色固体

3.下列关于燃烧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D.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4.4.6g某有机物完全燃烧时需要消耗9.6g氧气,生成

8.8g二氧化碳和5.4g水,该有机物中( C )。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元素

C.含碳、氢、养三种元素

D.可能含氧元素

5.已知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NH4NO3

2HNO3+xN2+9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的值是

( D )。

A.1

B.2

C.3

D.4

6.在2A+B=2C的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D )。

A.16g

B.32g

C.16

D.32

7.等质量的两份氧化铜,一份用一氧化碳来还原,一份用碳来还原,当它们均反应完全时,消耗的一氧化碳和碳的质量比为( A )。

A.14:3

B.3:14

C.1:2

D.2:1

8.3g碳在10g氧气中燃烧后,生成CO2的质量是( A )。

A.11g

B.13g

C.44g

D.13.75g

9.两份质量相等的碳粉燃烧,分别生成CO2和CO时,消耗的氧气质量比( B )。

A.1:1

B.2:1

C.1:2

D.3:2

10.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一定没有变化的是

( B )。

○1原子的数目;○2分子的数目;○3元素的种类;○4物质的总质量;○5物质的种类;○6原子种类。

A.○1○3○4○5

B.○1○3○4○6

C.○1○3○5

D.○1○4○6

11.化学方程式2H2+O2=2H2O所示的意义是( B )。

○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生成水

○2每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情况下生成两个水分子

○3氢气、氧气、水的质量比为4:32:36

A.○1○3

B.○1○2○3

C.○2○3

D.○1○2

12.将4.6g某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该物质中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B.该物质中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

D.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H4

13.化学方程式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 D )。

○1反应条件○2那些物质是反应物○3那些物质是生成物○4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A.○1○3

B. ○1○2

C. ○1○2○3

D. ○1○2○3○4

14.燃烧法是测定有机物组成的常用方法。某学习小组取一定质量的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只得到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该有机物的组成正确的是( B )。

A.只含有C、H两种元素

B.含有C、H、O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

15.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映,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X中未测值为零

D.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16.下列定律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C )。

A.2g碳与4g氧气反应生成6g水

B.5g酒精与5g水混合得到10 g酒精溶液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后,试管内固体药品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氧气的质量

D.分离液态空气时,液态空气的质量等于得到的氮气和氧气的质量总和

17.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10g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9g水,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分别是

(AD )。

A.2g 8g

B.2.5g 7.5g

C.5g 5g

D.1g 9g

18.(1)0.9g金属M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M2(SO4)3和0.1g的氢气,则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将15gA、24gB、8gC混合加热,经分析知反应后的混合物中有8gA、30gC,还有一种新物质D,若A、B、C、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32、44、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3B=2C+2D

(3)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各20g分别放在试管里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将其固体残留物分别放在天平的左盘和右盘,则天平的指针(填“偏左”、“偏右”、“指在分度盘中间”)。

(4)实验室用加热10g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完毕后,剩余固体为9.2g,通过计算确定9.2g固体物质中含有哪些物质,它们的质量是多少?

MnO22.175g、K2MnO44.925g、 KMnO42.1g

19.在密闭容器中有8g碳和24g氧气,充分反应后,容器里的气体是 :CO CO2

20.有X、Y两种元素,已知12gX2与XY3反应生成24gC,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XY3=3C,则X、Y两种元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C)。

A.1:1

B.1:2

C.3:1

D.3:4

三、有关铁的相关知识:

1.了解Fe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2.掌握Fe的化学性质及其物理性质,了解它古老的历史。

3.铁制品及其铁器的腐蚀与防腐的措施,和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因与防治措施,了解对铁的回收利用。

1.人类每年从自然界中提取大量的金属元素铁,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铁是由钢也练成的

B.生铁是含有碳的铁合金

C.炼铁的过程是把铁矿石变成纯净的氧化铁

D.被腐蚀后的铁制品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

2.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检测本地钢铁厂生铁产品的质量,在实验室称取生铁屑样品10.0g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加热,使之充分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然后冷却、称量。反应后的烧杯中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34g,求:(1)生铁样品中杂质的质量分数;95.2%(2)生产100t这种生铁,至少需要多少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170t

3.下列关于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纯铁有银白色光泽

B.生产和生活中用到得“钢铁”多数为纯铁

C.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黑的氧化铁

D.地壳中的铁通常以化合物得形式存在

4.人类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铁。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铁矿石在地壳中的含量最丰富,可以随意开采

B.生铁是含少量碳的合金

C.废弃铁制品回收成本太高,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

D.纯铁比生铁硬,不锈钢比纯铁的防腐蚀性能差

四、关于溶液的知识:

1.掌握溶液的组成和概念及其特征,了解溶解过程的现象。

2.了解什么是稀溶液、浓溶液,掌握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其之间的相互转化。

3.掌握溶解度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其和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有关的计算,掌握溶解度曲线图。

1.将一定量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该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C )。

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剂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2.NH4NO3固体溶于水是__吸收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_降低___而增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D.对同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的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4.取70g某温度下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将其恒温蒸发10g 水,析出4g氯化钾固体,则剩余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为( A )。

A.16g

B.20g C .40g D.56g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20时,20g某物质能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20时,20g某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C.20g某物质溶解在100g水中切好形成饱和溶液,所以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D.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某物质,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6.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为20g,在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 A )。

A.1:5:6

B.1:4:5

C.20:1:21

D.5:1:6

五、有关金属活动性的题目:

1.首先了解所谓的金属活动性指的是什么。

2.掌握重要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书序表,了解它的用途

3.掌握金属与酸反应的普遍规律和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与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1.只用一种试剂一次性验证铜、铁、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该试剂是( A )。

A.CuSO4溶液

B.FeSO4溶液

C.AgNO3溶液

D.稀盐酸

2.质量相等的两种金属M和N,当它们分别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置换出来的氢气M比N多。已知M和N在反应中表现的化合价相同,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C )。

A.相对原子质量MN

B. 相对原子质量MN

C.化学活动性MN

D. 化学活动性MN

3.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案,分别用金属A、B跟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经试验发现: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有如右图所示关系。分析图像得到的一下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B )。

A.反应得到的氢气质量相等

B.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AB

C.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AB

D.稀硫酸已完全反应,两种金属可能有剩余

4.对X、Y、Z三种金属活动性的试验研究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Y没有现象。(2)取大小相等的X、Z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X、Z表面都有气泡,但X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Z的快。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 )。

A.XZXYZ D.ZXY

5.出去铜粉中的铁粉,可以加入( C )。

A.稀盐酸

B.氯化亚铁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木炭粉

6.要验证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物质是( D )。

A.CuSO4、Fe、MgCl2

B.Cu、FeCl2、MgCl2

C. Fe、 MgCl2、Cu

D.Mg、CuSO4、FeSO4

7.某学生分别用一定质量的+2价的金属A与100g稀盐酸反应,所做七次试验结果如下(其中有一次酸与金属恰好完全反应):

(1)用编号回答1—6次试验中,金属过量的是,盐酸过量的是第7次试验中,氢气的质量为。

(2)金属A是。

(3)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14.6%

8.下列各组物质,可由金属和稀硫酸直接反应制取的是(D)。

A.氯化银、氯化钠

B.硫酸铁、硫酸铜

C.氯化铁、氯化铝

D.氯化锌、硫酸铝

六、有关实验性的题目:

1.掌握化学实验的原理,了解化学实验的广泛应用和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2.熟练掌握并了解实验室中常见的化学仪器及其它们的用途,以及实验仪器的规范使用和一些使用原则。掌握一些重要实验仪器的读数方法和操作。

3.学会如何通过化学药品的颜色和其他特征辨别化学药品和认识化学试剂,了解一些化学药品的存放和试剂瓶标签的相关处理。

4.学会怎么通过实验检验某些物质,看看生活中的化学,学会化学仪器的洗涤和实验后化学药品的处理。掌握实验装置的连接和拆卸及相关仪器的连接。

5.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酸碱指示剂。

1.学校某学习小组选择探究“盐酸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与什么粒子有关”的实验,一下是他们提交的实方案,其中不需要做的实验是( D )。

A.在NaCl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的颜色

B.在蒸馏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的颜色

C. 在稀盐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的颜色

D. 在Na2SO4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的颜色

2.浓硫酸稀释时,应该特别注意的是__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连接仪器时,若玻璃导管不易插入胶皮导管内,应将玻璃导管在水中润湿后旋转插入胶皮导管中。

3.指出下列操作导致的后果。

(1)把块状固体药品直接丢入试管底部,后果是_______杂碎试管。

(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__液体腐蚀标签。

(3)量取液体时,视线没有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后果是__读数不准确。

(4)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后果是__造成试剂的污染。

(5)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后果是__引起火灾或者爆炸。

(6)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后果是_塞子飞溅而出会伤人。

4.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平视测量。初次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A )。

A.大于15ml

B.小于15ml

C.等于15ml

D.无法确定

5.通常状况下,人体呼出的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和空气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如下表所示:(含量指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验证剩余的一种气体成分在空气中和人体呼出气体中的含

量的不同,答案写在相应的空格内。(使用的仪器和药品可以任选,实验室备有收集好的呼出气体250ml两瓶)

A.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B.检验氧气是否集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中

C.盛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D.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应立即收集

7.下列关于清洗玻璃仪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试管里的油污先用纯碱液洗涤,再用清水冲洗

B.先把试管里的废液倒入水道中,再用清水冲洗

C.有难容性氧化物沉积的试管,先用烧碱溶液洗,再用清水冲洗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停止加热时要先,再,防止。

9.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下列试剂组中的

( B )。

A.大理石跟稀硫酸反应

B.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

C.碳在空气中燃烧

D.高温煅烧石灰石

10.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与1g二氧化锰混合,其总质量为6g。依次加热该混合物t1、t2、t3、t4时间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

(2)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是 :81.3%

11.实验室用CO还原C u O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系列问题:(1)加热氧化铜前应先通一氧化碳一会儿,这是因为了。

(2)在A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CuO+COCu+CO2 . 在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3)在C处观察到现象是;点燃尾气的目的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CO+O2=CO2.

(4)实验结束时应先撤酒精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是官方冷却,其目的是防止还原出来的铜单质被空气中的氧气重新氧化

12.将16g硫在给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如下实验数据: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给定氧气的质量15g、16g、20g,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30g、32g、32g。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实验数据说明,在第三次实验中第次切好完全反应。

(2)第次实验中硫有剩余,剩余.

(3)第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g.

七、有关推断及生活中的化学:

(1)了解化学在工业、农业、医学、生活中等的广泛应用。

(2)熟记相关的化学常识和重要的化学物质,以及一些重要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常见化学物质对社会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1.某工厂拟选用下列物质处理含硫酸的废水。

现在花费最少的钱中和等量的废水应选择( C )。

A.NaCl

B.CaCO3

C.Ca(OH)2

D.NaOH

2.在农村人们饮用河水,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一般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将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溶于水可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下面是某户居民在饮用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

河水A(加入明矾)B(沉淀)C(过滤)D(加入漂白粉)净水

(1)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的步骤是__BAC____(填序号,下同)。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是__D____。

(3)A步骤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吸附净水的作用___。

(4)该农户得到的纯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__混合物____。

3.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金属单质,E为非金属单质,下图表示了它们之间的互相转化关系。请回答:

(1)反应○1的基本类型是

(2)C的化学式为

(3)写出物质E和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Cu+H2O

(4)上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E的原因是

4.将两者黑色固体粉末A和B装入大试管中加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若将C通过炽热的固体A,则转化成一种可燃性气体D。当试管里的物质反应完毕后,黑色粉末变成了红色的E。根据以上叙述填空:

(1)用化学式表示AB C: CO2 DE。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要制得2g铜,需要多少氧化铜与足量的碳发生反应?2.5g

5.某固体A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

(1)它们个是什么物质(写化学式):

ABC : H2CO3 D : CaCO3 E : CO2

(2)写出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E : C+O2 CO2 BE: 2CO+O2CO2

DE : CO2+Ca(OH)2=CaCO3+H2O

6.由A和B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可以实现下图转化关系:

是判断A、B、C、D、E、F为和物质(写化学式):

ABC : CO2 D : Cu E : CO F : CaCO3

写出气体E与Fe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 C+2CuO2Cu+CO2

写出F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CaO+CO2

7.某省是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此,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以下列举的防止水污染的措施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 )。

○1禁止使用农药和洗衣粉○2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3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4生活污水净化后再排放

A.○2○4

B.○2○3

C.○1○4

D.○1○3

8.水污染主要来自( C )。

○1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液的任意排放○2雨水和土壤接触

○3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4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A.○1○2○3

B.○2○3○4

C.○1○3○4

D.○1○2○3○4

9.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之一而加以控制使用。铝在下列应用中:○1制铝合金;○2是导线;○3制炊具;○4用于制造银色漆颜料;○5用于明矾净水;○6明矾与苏打制食品膨松剂;○7制易拉罐;○8用于制胃舒平药品;○9包装糖果和小食品,应加以控制的是( D )。

A.○3○5○8○9

B.○6○8○9

C.○3○5○9

D.○3○5○6○7○8○9

10.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H2、N2、CO2、CO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过下图的实验装置检验其成分。

A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处黑色粉末变红,C处澄清石灰水不变。推断此气体中一定含有: CO2、H2 ,一定不含有:CO:N2

11.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一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甲是一种化合物

B.乙是一氧化碳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说课讲解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二、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初三化学分类题目

初三化学 一、有关概念性的题目: 1.了解什么是化学和物理变化,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元素、化合物、单质、纯净物、混合物、分子、原子及其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 1.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B.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 C.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一定不会同时发生 D.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理性质,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B)。 A.金属在空气中生锈,冰雪融化 B.水在0℃时的密度为1.0g/cm3,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 C.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 D.碘升华,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3.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CuSO4·5H2O,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CuSO4,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用到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到的是( D )。 A.物理性质 B.制法 C.用途 D.化学性质 4.一下各组物质中,前者为化合物,后者为单质的是 ( D )。

A.碘酒、镁 B.氯化钠、水 C.空气、高纯硅 D.干冰、氮气 5.下列每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 是( A )。 A.石灰水、二氧化锰 B.水、高锰酸钾 C.氯化钠、空气 D.矿泉水、硫粉 6.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CD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7.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是核内质子数的不同 C.同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质量完全相同 D.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8.关于H2、H2O、H2SO4三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都含有氢分子 B.含有的元素种类相同 C.都含有氢元素 D.氢原子个数相等 9.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A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10.用“分子”、“原子”、“元素”、“单质”、“化合物”填空; 从宏观来看,铁是由同种_元素__组成的纯净物,属于 ___单质_;从微观来看,铁由许多___原子_构成。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1、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 F2,O2,H2,Cl2 2、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 3、化合物:氢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 二、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 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最新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二)测容器--量筒 (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初三化学物质的分类练习题(最新整理)

A. 要使氯酸钾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无氧气生成 B.高锰酸钾受热放出氧气,同时还生成锰酸钾和催化剂二氧化锰 C.催化剂只能加快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改变D.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它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11. 下列各类物质一定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是( ) A. 化合物B.混合物 C. 单质D.氧化物12.下列物质是纯净物的是() A. 经过净化后的空气B.水煤气 C. 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 D. 固态碘升华后的碘蒸气 13. 下列几组物质中,前者为纯净物,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 A. 铜、氧化铜D.冰水、汽水 C. 碘酒、酒精 D. 蔗糖、氯化钠 14.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干净的空气 B.火药 C.高锰酸钾 D.含镁12%的氧化镁15.水是纯净物的特征是: () A. 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B. 能溶解许多物质 C. 具有固定的分子组成 D. 在4℃密度最大 16.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生成物 B.铁和硫酸铜反应后的上层清液 C.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 D.石蜡(蜡烛主要成分)充分燃烧后除水以外的另一种生成物 17.在氢气和水中都含有() A.氧元素 B.一个氢分子 C.氢元素 D.两个氢原子 18.分别给纯净的氯酸钾,纯净的高锰酸钾加热产生氧气,在下述情况下,试管内存在的固体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氯酸钾正在分解产生氧气时 B.氯酸钾完全分解放出氧气后 C.高锰酸钾正在分解产生氧气时 D.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放出氧气后

19.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因为空气是混合物,所以可以用物理的方法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氮气 和稀有气体 B. 因为液态氮和氮气的状态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不相同 C.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剩余物是混合物 D.天然气是一种混合物 2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Fe2O3B。SiO2C.Al2O3D.CaO 21. 除去密闭容器里空气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份,最好选用哪种物 质在容器里燃烧( ) A. 碳B.硫C.磷D.铁 22. 区别氯酸钾、硫粉、高锰酸钾、碱式碳酸铜这四种药品最为简便的方法是( ) A.加热分解B.观察颜色C.溶解于水D.测定物质的密度 23.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氧化镁OMg B.氧气O2C.氯酸钾KClO3D.硫化锌 SZn 24. 加热高锰酸钾可以制得氧气,这说明( ) A.高锰酸钾中含有氧气B.高锰酸钾中含有催化剂 C. 生成的二氧化锰促使高锰酸钾生成了氧气 D.高锰酸钾分解出的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汇集成了氧气 25.经分析某物质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该物质( ) A. 一定是氧化物B.一定是纯净物 C. 一定是混合物D.无法判断 26..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含量最多 的金属元素是,能在空气中自燃的白色固体物质,其组成元素是;石 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可能含有的元素是。蔗糖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发现生成了水滴,留 下了黑色的碳,说明蔗糖的组成元素是。(用元素符号填空)27、判断题

初三化学金属及其性质资料

------------------------------------------------------------精品文档-------------------------------------------------------- 第五讲金属及其性质【知无巨细】常见的金属知识点一: 纯金属(90多种) 1、金属材料(几千种)合金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金属的物理性质:2(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二、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现在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金属依次为铁、铝和铜 三、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四、合金 1、定义: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拓展:常见的合金 页)8页(共1第 (1)钢铁 钢铁是铁与C、Si、Mn、P、S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所组成的合金。其中除Fe外,C的含量对钢铁的机械性能起着主要作用,故统称为铁碳合金。它是工程技术中最重要、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 (2)铝合金 铝是分布较广的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和硅,是金属中含量最高的。纯铝密度较低,为2.7 g/cm3,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仅次于Au、Ag、Cu),延展性好、塑性高,可进行各种机械加工。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在空气中迅速氧化形成一层致密、牢固的氧化膜,因而具有良好的耐蚀性。但纯铝的强度低,只有通过合金化才能得到可作结构材料使用的各种铝合金。 例1:铝、铜、铁、金四种金属都具有的相似性质是() A.都是银白色的固体B.都有导电性 C.都能和稀硫酸反应D.通常状况下都能与氧气反应 解析:A、铜、铁、金等物质不是银白色物质.故选项错误; B、铝、铜、铁、金四种金属都能导电.故选项正确; C、铜、金不能和稀硫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D、通常情况下铜、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和氧气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例2:铁及其合金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关于铁及其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B.铁的抗腐蚀性好,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C.铁丝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氧化铁 D.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发生缓慢氧化的过程 解析:A、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铝,铁排第二位,故A错; B、铁比较容易氧化,医疗器材课用不锈钢来制造,故B错; C、铁丝在氧气中能燃烧,产物是黑色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故C错; D、铁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的结果,故D正确. .D故选 <举一反三> 1.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它的主体结构为四根巨型钢筋混凝上制成的陔心筒。其中钢属于() A.金属材料B.合成材料C.天然材料D.复合材料 2. 据《都市晨报》报道,2009年3月11日,沪宁铁路丹阳段施工工地由于残留的铝粉爆炸造成严重伤亡事故。下列关于铝粉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铝粉和铝块的组成元素和化学性质都不同

初三化学总复习专题物质的分类

初三化学总复习专题——物质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分类的依据;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混合物和纯净物;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和知识体系的建立。 2.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 教学难点: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对物质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研讨,尝试给常见物质进行简分类,教师可适当指导,最后由教师小结,并以投影形式给出物质分类的知识结构。在学生研讨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分类的依据以及概念间的从属关系)

(概括出物质分类的知识体系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其它形式对物质进行分类,诸如画知识树等,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偿试一下,也可将其留作课后作业)。 [关键知识点拔] (以投影形式打出表格,鼓励学生经过讨论比较相关的概念,找出这些概念的异同点及其联系,教师适时点拔,强调理解概念应抓住关键字词和相关概念的内在联系,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内容)。 (一)纯净物和混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三)氧化物 (四)酸、碱、盐 [典型例题讲解] 例1.下列物质为纯净物的是( ) A.水煤气 B.冰水混合物 C.生铁 D.食盐水 例2.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氧化物的是( ) 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B.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 C.氧气跟某物质反应的生成物 D.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例3.某物质经鉴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肯定是纯净物 B.可能是混合物 C.肯定是某一种单质 D.一定是一种稀有气体 例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属于非金属的是______。 ①水银②空气③氯酸钾④五氧化二磷⑤糠水⑥硫粉

粤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归纳

粤教中考化学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知识点 1.1社会生活与化学 一、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2、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3、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科学探究的方法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相关连接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1.2化学实验室之旅 一、参观实验室 1、了解化学实验室规则 2、固体和液体化学药品的摆放规律:按物质的类别进行摆放。 3、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2)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3)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a)先调整零点 (b)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c)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d)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e)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4)加热器皿--酒精灯 (a)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b)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中考化学专题《常见的化学材料》

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常见的化学材料》 一、选择题 1. (2016·苏州)下列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陶瓷 B.塑料 C.羊毛 D.木材 2. ( 2016·南京)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聚乙烯 B.羊毛 C.玻璃钢 D.金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开浓盐酸瓶塞会看到白烟 B.羊毛在空气中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C.米饭遇到大量加碘食盐会逐渐出现蓝色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4.( 2016·孝感)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5.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回收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B.用灼烧的方法区别棉花和羊毛 C.“低碳生活”倡导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 D.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 6.下列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A.氮化硼陶瓷 B.合成橡胶 C.有机玻璃 D.不锈钢 7. 下列材料分类不正确的是( ) A.氮化硼陶瓷——有机高分子 B.储氢材料镧镍合金——金属材料

C.机动车轮胎——复合材料 D.普通玻璃——无机非金属材料 8.下列可回收利用的废品中,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废报纸 B.废钢铁 C.空塑料瓶 D.空玻璃瓶 9. 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废弃塑料会带来“白色污染” B.电木插座具有热固性,破裂后不能热修补 C.塑料、合成纤维、合金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蚕丝、棉花都属于天然纤锥 10.下列物品中,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全棉衣服 B.塑料牙刷 C.木制玩具 D.玻璃杯子 11.厨房中的下列物品,其制作材料是合成材料的是( ) 12.关于太阳能路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初三化学中考考点归纳及点拨

初三化学中考考点归纳与点拨 考点1:物质的变化、性质、反应类型 (1)判别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发光、放热、爆炸既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2)物质的色、态、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导热性、导电性、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在化学变化中才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腐蚀性、毒性等)。 (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A+B→AB)、分解(AB→A+B)、置换(C+AB→AC+B)、复分解(AB+CD→AD+CB)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概念的关系 得氧——被氧化——还原剂(C、CO、H2等);失氧——被还原——氧化剂(02、CuO、Fe203等)。 考点2:空气的成分、应用、污染和防治 (1)空气成分及体积分数:N278% 022l%、稀有气体0.94%、C02 0.03%其他杂质气体0.03% (2)应用: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氮气(作保护气等)、稀有气体(作保护气或电光源来产生各种色光,如氖气一一红色光) (3)污染大气的物质是可吸入颗粒(如沙尘)和有害气体(主要是CO、N02、S02),大气污染引发三大环境问题一一温室效应(C02,但C02不是大气污染物)、酸雨(S02)、臭气空洞(氟氯代烃,即氟里昂) (4)三大化石燃料一一天然气、石油、煤(燃烧都会产生C02,石油在驱动汽车、飞机时尾气中有氮氧化物,煤燃烧会产生S02)。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取之于水来源丰富、等量燃烧放出热量最大、燃烧产物是水没有污染)但现有技术条件下成本较大。改善能源结构(如开发氢能源、用酒精代替汽油、西气东输用天然气代替煤气等)、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等能有效防治气体污染。 考点3: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 (1)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降温可变为淡蓝色液体,甚至变为淡蓝色雪化状同体,氧气通常贮存在蓝色钢瓶中。化学性质见下表。 物质主要现象化学方程式 碳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 O2点燃 CO2 硫发出蓝紫色火焰;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 + O2点燃SO2 磷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自烟 4P + 5O2点燃2P2O5 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3Fe + 2O2点燃Fe3O4 铝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4Al + 3O2点燃2Al2O3 镁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空气中即可燃烧) 2Mg + O2点燃2MgO (2)实验室两种制法: 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固固加热型)(查、装、定、点、收、离、熄) 2H2O2 H2O+ O2 ↑ (固液不加热型)(Mn02作催化剂“一变两不变”) MnO2 可用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向上捧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32>29)收集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氧气的沸点比氮气高.物理变化)。 (3)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考点4: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 燃烧一一即剧烈氧化(在有限空间的急速燃烧会引起爆炸) 氧化

初三化学中考精典题目

初三化学中考精典题目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1.下列实验方案可行且相应化学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铝和稀盐酸反应制氢气 Al+2HCl=AlCl2+H2↑ B.用锌片和氯化铜溶液验证金属锌比铜活泼 CuCl2+Zn=ZnCl2+Cu C.用稀硫酸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 D.用滴加氯化钡试剂产生白色沉淀的方法证明溶液一定是硫酸 2.善于梳理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以下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双选 A.化学巨匠与贡献B.化学用语与意义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拉瓦锡﹣﹣发现空气的主要成分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2H﹣﹣表示两个氢原子 3H2O﹣﹣表示3个水分子 Al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物质与微粒构成D.物质与分类 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浓硫酸、生石灰﹣﹣常见干燥剂烧碱、纯碱﹣﹣常见碱 不锈钢、生铁﹣﹣常见合金 3.实验室给大家提供了酚酞、稀盐酸二种试剂和必要仪器,利用上述条件能够区分开的 物质组是 A.NaCl、NaOH、Na2C03 B.NaCl、CaCl2、NaOH C.NaOH、Ca(OH)2、CaCl2 D.NaCl、Ca(OH)2、CaC12 4.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到原温,下列各相关的变化 图象正确的是()双选 A.B.C.D. 5.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 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则下 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也能含有铜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根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6.在实验室中,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 程及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同学得出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2019届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金属和金属材料_含解析

金属和金属材料 1.(2018天津)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A.铁 B.锌 C.钾 D.钙 【答案】D 【解析】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故选D。 2.(2018北京)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A.H2SO4 B.Al2O3 C.NO2 D.P2O5 答案:B 解析:在答案中只有铝(Al)属于金属元素,其他的H、S、O、N、P均为非金属元素,故B正确。 3.(2018江西)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是 A.汞 B.金 C.银 D.铝 【答案】A 【解析】常温下,铝、银、金等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金属汞熔点最低,常温下为液态。故选A。 点睛:大多数金属具有延展性、具有金属光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其中延展性最好的金属是金,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银,绝大多数金属的熔沸点高,熔点最高的是钨,绝大多数的金属硬度大,硬度最大的是铬。 4.(2018河北)图3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①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B.②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C.③分别向等质量且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D.④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定量的稀硫酸 【答案C 【解析】①Cu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②足量的Zn与20%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多;③、④Mg比Zn活泼,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Mg产生氢气快,最后氢气质量相等。故选C。 5.(2018重庆A)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充分反应(忽略挥发)。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反应开始前溶液质量大于0,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不断增加,直至稀盐酸反应完,溶液质量达到最大,之后溶液质量不变;②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不断升高,稀盐酸反应结束后,溶液温度开始下降;③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开始前氢气质量等于0,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体积不断增加,直至稀盐酸反应完,氢气体积达到最大,之后氢气体积不变;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氢元素个数、质量均不变,即反应前后氢元素质量不变。故选C。 6.(2018海南)为了探究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等质量的铁片、镁片、锌片,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温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1)请分析反应中温度升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曲线总结出金属活动性的相关规律:__________。 【答案】(1).金属与酸反应放出热量(2).相同条件下,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必须指明条件相同 【解析】(1)金属与酸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2)根据金属活动性规律可知:相同条件下,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 7.(2018安徽)废旧电路板中主要含有塑料、铜和锡(Sn)等,为实现对其中锡的绿色回收,某工艺流程如下。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练习题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练习 题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练习题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酸、碱、盐中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酸、碱一定含氢,盐一定不含氧 B、酸、碱、盐可以不含金属元素 C、碱、盐可能含氧,酸一定含氧 D、盐一定含金属元素,酸、碱一定含氧 2.组成中含有氢氧根的盐叫做碱式盐,酸根中含有氢元素的盐叫酸式盐。下列盐中,既不是碱式盐,也不是酸式盐的是()。 A、NaHSO4 B、Cu2(OH)2CO3 C、Ca(H2PO4)2 D、NH4NO3 3.NaHSO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H+、Na+、SO42-。下列对于NaHSO4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A、NaHSO4是盐 B、NaHSO4是酸 C、NaHSO4是钠盐 D、NaHSO4是酸式盐 4.(2016 贵州省贵阳市期末考)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为氢化物。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A.H2O B.H2SO4 C.NaH D.NH3 5.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氧化镁 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 C.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 D.氯化钾;液氧 6.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A.K2CO3和K2O都属于盐 B.KOH和Na2CO3都属于碱 C.H2SO4和HNO3都属于酸 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纯碱、烧碱均属碱B.SiO2、SO2均属酸性氧化物 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8.(2015 江苏启东期中考)在下列物质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是()。 A.金属氧化物化合物B.溶液胶体 C.电解质化合物D.混合物胶体 9.下列物质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P2O5 B.CaO C.H2SO4 D.CO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 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 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初三化学暑假预习题目

如何预习初三化学 进入初三后,同学们即将接触一门新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同学们要学完初三化学十二个单元的内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学好化学不仅锻炼我们认识世界的化学思维,还让我们能够从更科学的角度去感知这个精彩的世界。 为了学好化学,在初二升初三的暑假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预习的好机会。相信你一定可以抓住它。 以下是老师为你准备的预习提纲: 一、初步了解化学是什么?——阅读教材“绪言”部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用途等内容。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有物质组成的。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6种,却可以组成我们的世界万物,可见元素的重要性! 二、必须记忆和掌握的内容 1-20号元素名称及其符号——认识教材最后的元素周期表,结合第三单元课题三元素 > 氢q īn ɡH 氦h ài He 锂l ǐLi 铍p íBe 硼p én ɡ B 碳t àn C 氮d àn N 氧y ǎn ɡO 氟f úF 氖n ǎi Ne 钠n àNa 镁m ěi Mg 铝l ǚAl 硅ɡu īSi 磷l ín P 硫li úS 氯l ǜCl 氩y àAr 钾ji ǎK 钙ɡài Ca 三、各单元预习提纲 绪言 1. 化学的定义 2.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观点 3. ` 4. 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2)化学性质的定义及其包括的内容?物理性质的定义及其包括的内容? (3)闻气味时的正确方法? 二、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 (2)( (3)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4)如何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即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三、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的一般取多少?(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如何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者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且使用了游码, 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四、, 五、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点燃和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六、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什么? (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 二、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三、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此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的原因? 四、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五、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列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初三化学中考考点归纳与点拨

初三化学中考考点归纳与点拨

初三化学中考考点归纳与点拨 考点1:物质的变化、性质、反应类型 (1)判别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发光、放热、爆炸既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2)物质的色、态、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在化学变化中才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A+B→AB)、分解(AB→A+B)、置换(C+AB→AC+B)、复分解(AB+CD→AD+CB)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概念的关系 得氧——氧化——还原剂(C、CO、H 2 等);失氧 ——还原——氧化剂(0 2、CuO、Fe 2 3 等)。 考点2:空气的成分、应用、污染和防治 (1)空气成分及体积分数:N 278% 0 2 2l%、稀有 气体0.94%、C0 2 0.03%其他杂质气体0.03% 1

(2)应用: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氮气(作保护气等)、稀有气体(作保护气或电光源来产生各种色光,如氖气一一红色光) (3)污染大气的物质是可吸入颗粒(如沙尘)和有 害气体(主要是CO、N0 2、S0 2 ),大气污染引发三大 环境问题一一温室效应(C0 2,但C0 2 不是大气污染 物)、酸雨(S0 2 )、臭气空洞(氟氯代烃,即氟里昂) (4)三大化石燃料一一天然气、石油、煤(燃烧都 会产生C0 2 ,石油在驱动汽车、飞机时尾气中有氮 氧化物,煤燃烧会产生S0 2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取之于水来源丰富、等量燃烧放出热量最大、燃烧产物是水没有污染)但现有技术条件下成本较大。改善能源结构(如开发氢能源、用酒精代替汽油、西气东输用天然气代替煤气等)、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等能有效防治气体污染。 考点3: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 (1)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降温可变为淡蓝色液体,甚至变为淡蓝色雪化状同体,氧气通常贮存在蓝色钢瓶中。化学性质见下表。 物质主要现象化学方程式 碳剧烈燃烧、发出自光、放热、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 O2点燃 CO2 1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练习题

1.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淀粉溶液B.食盐水C.牛奶D.碘酒 2.下列制备溶胶的方法可行的是() ①0.5mol·L-1BaCl2溶液和等体积2mol·L-1H2SO4溶液混合并振荡②把1mL饱和的FeCl3溶液逐滴加入20mL的沸水中,边加边振荡③把1mLNa2SiO3溶液加入10mL1mol·L-1HCl溶液中用力振荡 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都可行3.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都能透过滤纸B.都呈红褐色 C.具有相同的颗粒直径D.都存在布朗运动 4.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5.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6.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 C.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明显光带 D.溶液稳定,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胶体不稳定,放置会生成沉淀 7.下列反应进行分类时(按初中的方法),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Zn+H2SO4=ZnSO4+H2↑B.2KClO32KCl+3O2↑ C.S+O2SO2 D.H2+Cl22HCl 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盐、钙盐的是()A.石灰石B.Ca(OH)2 C.CaCO3 D.CH4 9.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丁达尔效应 B.可以通过滤纸 C.布朗运动 D.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10.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A.观察外观B.丁达尔效应 C.布朗运动D.加热 11、下列物质中既属于无机物,又属于碱的是() A.Na2CO3 B.CH3OH C.CH3CH2OH D.Cu(OH)2 12、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的大小和这种纳米粒子大小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 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 13、土壤胶体颗粒带负电荷,因此土壤中施用含氮总量相同的下列化肥时,肥效最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