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第1节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上传: 陈艳艳更新时间:2012-5-11 12:51:22

第1节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算法与程序设计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以问题解决与程序设计为主线,揭示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本模块的教学,应注意与数学课程中有关内容的衔接,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注意寻找、发现身边的实际问题,进而设计出算法和计算机程序去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注意发现对程序设计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根据具体情况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本模块强调的是通过算法与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不作具体规定。”

课程标准中,本模块主题组成结构如下

图2.1 “算法与程序设计”主题结构图

本教学指导在沿用课程标准中主题内容的前提下,为进一步增强对实际教学的指导作用,对主题结构作了些调整,两者的关系如图2.2所示。

图2.2 调整前后主题间的关系图

调整后的模块由四个主题组成,四个主题在知识结构上以螺旋上升方式展开。

“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主题旨在呈现人是如何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经历哪些基本过程。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结合生活与学习提出问题,从身边简单问题入手亲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应注意结合数学课程中算法这一部分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算法,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描述算法,了解算法、程序、程序设计语言之间的关系,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地位和作用。本主题是整个模块学习的引入,为过渡到其它主题的学习打下基础。

程序设计基础”主题旨在呈现如何用计算机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需要选择一种语言,并以该语言为载体,让学生理解数据在计算机中是如何表示与处理的,了解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初步掌握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体验程序设计的实践过程,同时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程序、连接程序等基本知识。

“算法与程序实现”主题旨在通过解析法、穷举法、排序和查找、递归等常用算法的程序实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法,进一步掌握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在体验算法思想与程序设计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

能力,塑造良好的认知结构。可以组织学生探讨需解决的问题与其相应算法之间的关系,尝试归纳算法与程序设计应用的一般规律,讨论使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优势和局限性等。

“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主题是对前三个主题内容的提升,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探究如何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解决问题。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和关键技术。通过引导学生亲历软件的开发过程,对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思想与方法形成一个相对完整且比较准确的认识,为将来的学业发展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相互联系与相互渗透,进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立体发展.

二、学习目标细目表

学习内容学习结果的行为指标(当学生获得这种学习结果时,他们能够)

问题的认识和形成·结合生活与学习的实例说明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从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中例举出人工解决困难而利用计算机能够快捷解决的问题

问题的分析与算法设计·了解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了解问题分析与算法设计间的关系

·模仿分析简单问题的已知条件、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问题与条件之

间的关系,写出输入、求解、输出过程的步骤

算法的概念、特征与作用·结合数学课程中学习的算法知识,说出自己对算法的理解·说出算法的五种特征,举例说明算法特征的含义

·了解算法特征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算法选择的作用

算法的描述·结合数学课程中学习的算法知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描述算法

算法与程序设计

关系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算法与程序设计间的关系

程序和程序设计·描述程序概念和解释程序的作用

·结合实例描述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的单步程序执行方式

·画出三种程序基本结构的流程图

程序设计语言产生与发展·说出程序设计语言产生与发展过程

·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功能,针对简单问题设计一套可以解决该问题的人工语言(不超过5条指令)

·例举出三种以上高级语言的名称

三、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分析

1.利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建立问题意识。

程序设计是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有些问题,如:数值、逻辑等问题适合于通过程序的方式解决。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与学习实例出发,认识与举证可以通过运用计算机程序设计得到高效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利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引发学习本模块的兴趣和动机。

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图2.4 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流程

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流程如图2.4所示,教学中选择一个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能够解决的实例,教师通过演示等手段协助学生亲历实例问题的分析、设计算法、把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的程序输入到计算机、经调试后让计算机执行这个程序,最终达到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和体会流程中每一步骤的含义,为展开整个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1.算法的基本概念,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描述算法。

学生通过高一数学知识的学习,已有算法知识的储备,结合计算机工作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算法,进一步学会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描述算法。

2.程序的基本结构

学生通过高一数学知识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算法的三种逻辑结构和流程图,程序的基本结构与之相对应,是程序设计的基础。让学生尝试体验程序三种结构的计算机执行方式,加深对三种基础结构的了

解。

3.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设计语言是人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载体,让学生充分认识程序设计语言,通过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感受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二)难点分析

1.算法的特征

算法的特征对初学者而言较难理解,教学中尽可能通过具体问题的算法分析、程序分析,让学生感悟出算法的特征,为进一步学习分析问题、选择算法打下基础。

2.“好”算法的标准

算法设计除正确性外,还应考虑其高效性、可读性、健壮性,学生在开始时是做不到的,但可以让学生知道需要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才能不断改进算法,并通过实践形成这种良好习惯。

四、教学活动建议

本节是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的入门。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基础”部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加工、处理与交流的基础,知道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而程序设计是其中的一种。学生在高一数学课程的学习中,也已经学习了一些算法的基础知识。因此,本节的教学应注意在学生原有知识与学习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算法、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体会算法与程序设计在计算机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比较完整地认识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活动方式的多样性,通过比较、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创新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

算法与程序设计

一)通过例举生活与学习中需要用计算机解决的问题,如有关数值、逻辑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认识问题,形成问题意识,感受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案例2.1 感受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教师:提出线性方程组问题,不断增加方程数量,让学生解决。

现象:当方程数量少时,学生能够通过人工方法求解,但随着方程数量的增多,人工求解显得无能为力。

教师:展示计算机高效求解方程组的过程。

教师:提出8 皇后问题,让学生找出符合条件的方案。

现象:学生能找出一些符合条件的方案,但要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方案显得无能为力。

教师:展示计算机高效地找出所有方案的过程。

教师:提出生物课中学到的遗传基因问题,为什么生物课人工只分析到第二层或第三层?

教师:展示遗传基因问题的计算机分析过程。

学生活动:尝试从生活与学习提出需要用计算机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回归主题,感受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分析:案例中教师没有直面告知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必要性,而是通过实例让学生不断地感受人工求解问题的局限性与计算机求解问题的优势,并通过学生的充分讨论,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过程的教学是课程入门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把握好度,为学生后继学习打下基础。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是:人在计算机解决问题过程担任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与人解决问题有何区别;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优势是什么;算法与程序设计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因此,选择什么样的问题切入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案例2.2 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设计参考

教学线索:选择问题à让学生体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展开讨论

1.选择问题:选择问题的难易程度应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由于是开篇教学,不宜太难,应源自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并能与后继内容的学习形成呼应。

例1: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该问题比较简单,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过程的每一阶段易于理解。

例2:“韩信点兵”问题,“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 人、5人一列余2 人、7人一列余4 人、13人一列余6 人……刘邦听后茫然不知其数,你能说出有多少兵士?”该问题能够体现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特点及相对人工解决问题的优势,当条件少时可以人工求出,当条件多时利用计算机解决就显示出其优势。

例3:借助高一学生正在学习函数图像知识的背景,从演示画学生熟悉的y=x2函数图像的程序入手,提出如何利用计算机画各种函数图像的问题。该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人工画图经验出发,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画图的过程,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分析:对初学者而言,例2、例3利用计算机解决的过程有一定的复杂性,教学中需要循循善诱,把握好教与学的互动关系。

2.让学生体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1)引导学生探究

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要解决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写出问题的求解过程,将其步骤化,设计算法。

(2)让学生体验利用计算机求解过程

给出对应于算法的程序,引导学生打开并执行程序,体验计算机运行程序的过程。

(3)引导学生画出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流程图。

3.展开讨论

(1)讨论人与计算机在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各个阶段中各自扮演的角色;

(2)讨论编写程序解决问题与使用现成软件解决问题的差别,针对不同问题选择不同的解决手段;

(3)讨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过程步骤,让算法思想溶于日常生活中。

(三) 对初学者而言,理解算法的概念、特征、作用需要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呈现一组比较简单的现成算法,让学生逐步掌握算法的思想。通过一个问题的不同算法的比较,让学生感悟算法的特性。

案例2.3 算法的基本概念

1.算法的概念与特征

(1)提出问题: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给出两个正整数12、16,如何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大家可以口算出最大公约数是4,如果给出的两数是2678945、465,又如何求呢?

(2)通过介绍解决问题的经典算法,让学生体验算法思想

“更相减损之术”及其算法思想: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公约数求解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算法,称之为“更相减损之术”,其方法是以两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获得的差与原先较小的数构成新的一对数,再以大的数减去小的数……如此循环,用同样的方法操作,直至产生一对相等的数,该数即为最大公约数。

以求12、16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为例,具体操作如下

(12,16)->(12,4)->(8,4)->(4,4)

4是12和16的最大公约数。

“辗转相除法”及其算法思想:古希腊数学家对公约数求解问题研究提出的算法称为“辗转相除法”(欧几里得算法)。具体方法是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余数和较小的数构成新的一对数,继续上面的除法,直到大数被小数除尽,则较小的数就是最大公约数

①12,16

②356727,58263

③264062214,39

可以发现对于第3组数据,“辗转相除法”算法程序效率明显高于“更相减损之术”算法程序效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

(5)分析算法特征

算法的特征,对初学者来说不容易理解的,通过本题的不同算法、程序实现及程序运行效率比较过程,指导学生分析出下列结论:

①算法思想是建立在对问题的数学分析基础上(分析上述两种算法的数学思想区别);

②算法的描述是将问题的解决过程用有限的步骤实现之(分析问题的描述过程);

③算法具备特征:有穷性、确定性、有输入与输出、可行性;

④程序设计的过程实质上是算法设计的过程,程序只不过是选择某个特定的计算机语言表达算法;

⑤解决同一个问题的算法不是唯一的,选择不同的算法编写的程序,计算机运行的效率会有很大的差异。

2.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了解算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探究分析例题中解决同一问题的两个算法程序的不同效率等。

分析:案例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问题,引出前人研究的两种经典算法。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推导算法,一则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二则让学生了解了算法思想。并让学生通过比较两种算法程序的运行效率,体验算法的特征。将教学准确定位在让学生通过对算法的体验来了解算法思想与特征。

(四)课堂教学可以呈现多样化的形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手段展开教学,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建构知识。

例: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教师可以直接提供或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相关学习资料的方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和讨论交流,帮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产生与发展,了解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特点、优势与不足,了解程序语言的计算机执行过程。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执行一段计算机程序,了解计算机程序的工作过程 (2)解剖程序实例,理解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和方法实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养成严谨客观的学习习惯。 4、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 5、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1、体验程序的运行过程及作用(活动) 执行“老鼠过街”游戏(分别请二个学生上台玩) 执行环境在VB中 过渡到画二次函数图像的程序。 2、剖析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1)分析问题 对于一个实际问题,首先需要分析该问题的需求情况及已知条件,来判断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和目标要求,然后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出一

个精确的描述。 (2)设计算法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称为算法设计。 解决方法:利用描点法去画函数图像 算法设计: 1)给出画图框 2)给出程序执行按纽 3)定义坐标轴 4)定义纵坐标、横坐标 5)定义变量 6)给定颜色 7)描点法算法 8)结束算法 (3)编写程序 选择程序设计语言,通过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算法,编写出程序(代码)。 (4)调试运行程序 1)打开程序设计语言软件Visual Basic(简称VB) 2)输入编写好的程序 3)运行程序,检验程序功能 4)调试修改错误 5)保存程序并生成“*.exe”编译文件

(5)检测结果 3、练习 (1)执行老师已给定的程序。 (2)修改老师给定的程序,画出已下函数的图像。Y=-x^2 Y=2^x Y=5*sin(x) (3)尝试自己编写加法程序。

4.1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学案

★教师寄语:春天是碧绿的天地,秋天是黄金的世界。愿你用青春的绿色去酿造未来富有的金秋!。★ 第一节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认识计算机程序的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3.了解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习重难点: 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 学习内容: 一、读故事,找答案。答案是经过加密处理的,怎么把它解密呢? 二、加密程序的制作过程: 1、分析问题 加密的方法是将答案中的字符进行某种变换,使得别人不能读懂,使用时再进行逆变换,因为每个字符在计算机内都有相应的代码存储表示,即机内码,因此,可以对邮件字符的机内码值进行某种变换,原来的字符就会变成其他的字符,只要猜谜者未发现这个变换,他就无法读懂这段变换了的文字,从而达到加密的目的。 2、设计算法 算法:解决问题的详细方法与步骤,是编写程序的基础。 打开文本文件,从中逐个读出字符,并把其机内码值值减去10所得代码对应的字符作为加密文字符,并将他们逐个串起来成为密文文件保存 3、编写程序 有了清晰可操作的算法描述,就可以选择一种计算机语言工具来编写程序。 阅读课本74——75页,找出下列问题:

◆1、计算机中的集成电路是采用()数字编码表示和控制的。 ◆2、举出几种高级语言系统。 程序——让计算机实现某一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能够识别的语句。 只要算法确定,语言的选择没有特别的限定,通常根据问题的特性和编程人员对语言的熟悉程度来选定。 4、调试运行 程序设计好以后,通过键盘输入计算机中运行,看程序能否按预想的执行。计算机只懂得程序设计语言中所规定的语法规则,如果编写程序时与规则不一致,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出错,也会令程序出错而中断运行,此时,可以根据计算机提示的出错信息修改程序,重新调试运行。 5、检测结果 当程序能够顺利运行以后,还需要对程序功能进行分析和检查。因为如果程序语句符合语法规则,而程序中有逻辑错误或计算方法等错误,计算机是检查不出来的。因此,如果结果不合理,还要回头对程序进行修改。 三、小结: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 四、小组探究:要把加密程序代码转换成解密程序代码,需做哪些修改? Private Sub Form_Load() FileName$ = InputBox("请输入需要加密的文件名及路径:") Open FileName$ For Input As #1 Line Input #1, a$ MsgBox a$, , "加密前的文本内容" Close #1 mm$ = "" n = Len(a$)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从生产方案选择问题开始 探究问题记录表 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 1、分析问题:读懂题意,找到已知和未知。 2、设计算法:根据分析的情况,从具体问题中找出一个适当的数学模型,然后设计一个解决此数学模型的算法,并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3、编写程序:根据语言规则编写程序代码。 4、调试程序:编好程序后,通过输入计算机,将程序执行并输出结果。如果有语法错误,计算机会给出提示信息,人们根据错误信息的提示进一步修改程序,直到没有错误为止。 (1)任何一个问题必须弄清楚内容、性质和规模,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程序设计开始时,必须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分析该问题所涉及的输入数据和要求的输出结果,确定该问题的功能要求、性质以及其他要求。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使问题变得更明确、更容易理解。建立数学模型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对理论上可遵循的公式方法进行适当的修正,使其适应计算机的运算模式,而对于非数值类的数据处理则无现成的公式可循,完全要靠分析问题来构成模型了。 (2)在模型建立起来以后,也就是确定了程序应该做什么,接下来的就是要为它寻找一个如何做的合适算法。一个算法给出一个求解某一问题求解的方法,它应该是精确的、确定是和有限的。算法要给出如何做的过程中所包含的精确步骤,并用适合的方式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 (3)编写程序的任务就是用一种计算机能接受的程序设计语言来描述问题求解的算法。因此,在编写程序前,要先选定一种曾旭设计语言。因为一个良好的又适于解决问题的语言可以使程序的结构清晰简洁,有利于正确地描述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正确地表示过程,以便数据的抽象和模块化。 (4)程序编好后,可以通过键盘敲入计算机进行检查和调试,调试程序的目的是查找和改正程序中存在的错误,使程序能顺利地执行,得出正确结果。程序调试的首要任务是查错。程序的错误一般分为编译错误、执行错误和逻辑错误。程序通过编译未发现错误不等于程序在执行过程中无误,程序在执行过程中无错不等于程序在逻辑上一定正确。程序调试的第二个任务是改错,即根据发现错误现象,找到错误的原因和位置,然后把错误改正。 当计算机计算的结果出来以后,还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因为如果程序有逻辑错误或计算方法上的错误,计算机是检查不出来的。而我们又不可能用穷举法来调试程序和检查结果,只能发现错误而不能证明程序是完全正确的,因此,如果结果不合理,还要返回到前几步进行修改,直到得到满意效果为止。 讨论:人工解题和计算机解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4.1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本节的课程标准内容: (二)信息加工与表达(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本节课程标准分析: 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算法含义,理解算法是程序设计的核心。 2.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让学生体验用算法与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即从遇到的问题出发,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选择、设计相应的算法,通过程序设计语言的使用来编制程序,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 【教材分析】 本节位于《信息技术基础》(广东版)的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第一节,教材通过演示并解剖一段给文本文件加密和解密的计算机程序,来帮助学生了解利用高级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工作过程,然后以这段加密和解密的计算机程序为例,讲解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使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结构和作用有初步的认识,为学生学习选修模块打下基础。但对学生来说,在短时间内编写加密解密的程序很困难,学生很难在一节课中完整地体验“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这一过程。 【学情分析】 编程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高深而神秘的。即使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已经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学习,但对于利用计算机来进行编程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还是不熟悉。部分地区的初中教材中有涉及VB,但一般放在9年级,学生面临中考,一般没有很好的学习。因此,老师就要选择最容易上手的编程工具,避开复杂的代码,引导这些零起点的学生编写最简单的程序,使其亲历如何利用编程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一过程。 【任务分析】 算法教学和数学是密切联系的。《课标》指出:算法教学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注意寻找、发现身边的实际问题,进而设计出算法和计算机程序去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教师选择的实例最好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深刻体会计算机是现代信息处理的基本工具。为此,我选择编写程序来分析“读心术”游戏为实例,该实例贴近生活,趣味性强,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scratch的基本操作,能使用scratch来编写简单的程序; 初步了解什么是算法和常见的编程语言。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方案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用程序设计思想挖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潜力 (青岛二中胡芳案例设计、实施者 青岛市电教馆张捷案例指导者 青岛二中王群案例指导者) 【对应的课标知识点】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QuickBasic编程环境及其基本操作。 【知识点的相互衔接】与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衔接; 【本课教学法提点】“统一的课程标准,多样化的教学实施;固化的教材体系,创造性的教学过程”;分层次教学的任务设置 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年级:高中一年级 所用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 建议学时数:1学时,非上机时间15分钟,上机操作时间30分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计算机程序的概念,初步掌握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熟悉QuickBasic编程环境及其基本操作。 3.亲历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体验用其解决问题的方法。 4.激发学生学习编程、探索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 通过体验程序的运行过程及作用,了解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掌握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机程序的概念;应用掌握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属于信息加工与表达这一教学主题。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了解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初步认识计算机与人类处理信息的异同,具体实施可通过使用一种高级语言编程工具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来实现。 教材将这部分内容编写在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中的第一节(教材的学习内容是通过体验程序的运行过程和作用、查看程序的代码,对计算机程序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理解计算机程序的概念,再通过一个简单程序的设计,剖析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给出的实例是加密解密程序,使用的编程环境是VB。)。依照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选择了简单易学的QuickBasic编程环境,并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多个实例来实施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分析 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学校,他们的信息技术背景不同,信息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同。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学过编程知识,因而这部分内容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有的学生参加过兴趣班的学习,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有的学生对于程序设计只是略有耳闻。面对层次分明的学生,只有实施分层次教学,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才能让他们在课堂

1.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案

1-1节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算法、穷举法、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概念。 (2)让学生知道对现实问题的自然语言的描述,特别是类似程序设计语言的自然语言描述。 (3)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和上机调试程序等步骤。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也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环境 可以进行屏幕广播的多媒体电脑室。教师自行设计制作的课件。准备《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活动表。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计算机的踪影,感受到计算机给学习、生活带来的方便。然而,在惊叹计算机的神奇和享受的欢乐的时候,你是否了解计算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有没有思考过其中的奥妙呢?下面我们先看一个古典的问题:” 学生观看约1分钟的电视剧《汉刘邦》片断,内容大致如下: “韩信是我国西汉初著名的军事家,刘邦得天下,军事上全依靠他。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仅如此,还能经常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与楚军决战时韩信指挥诸侯联军,在垓下十面埋伏,击败楚军,楚霸王项羽因此自杀。” 片断结束时屏幕出现“韩信点兵”问题:“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你呢?” (二)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先助刘邦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 展示题目: “韩信点兵”问题1:求整除3余1、整除5余2、整除7余4的最小自然数。 (三)探究 把全班分成16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讨论问题。利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找出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和写出求解问题的解题步骤。并填写《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活动表中的“探究问题记录表”。如下: 探究问题记录表 给5分钟学生讨论,教师在这过程中到各学习小组中,引导个别学习小组分析问题、写出解题步骤。教师提问2~3个同学,从中逐渐引导出类似如下的分析问题和解题步骤,并给出算法的概念。

第一章 计算机解决问题(练习题)

山西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题集1 第一章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 一、考点分析: 1、人类解决问题:首先观察、分析问题、收集必要的信息,然后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判断、推理, 尝试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去解决问题。 2、计算机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运行程序。 3、计算机程序定义:就是指示计算机如何去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一组可执行的指令。 4、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5、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 6、算法+数据结构=程序 7、算法的特征:有穷性(执行有限步以后结束,且每一步的执行时间也是有限的;) 确定性(每一步都有确切的含义) 输入性(有零个或多个输入) 输出性(至少产生一个输出) 可行性 8、算法的描述: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 9、流程图也称为程序框图,起止框(圆角矩形)、输入输出(平行四边形)、判断(菱形)、处理(矩形); 10、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11、计算机可以直接识别的语言是机器语言,机器语言是一串由“0”和“1”构成的二进制代码。 12、比较流行的高级语言有BASIC、C、C++、FORTRAN、PASCAL、COBOL、JA V A等。 二、题型: 填空1、流程图中输入输出的图形是。 2、流程图中可以有等图形。 3、计算机能够直接识别的语言是。 4、对信息进行编程加工时,是编程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单项5、下列关于算法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有穷性:算法必须在有限步之内结束 B、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必须有确切的含义 C、输入:算法必须至少有一个输入 D、输出:算法必须至少有一个输出 6、程序是() A解决某个问题的文档资料B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C解决某个问题的计算机语言的有限命令的有序集合D计算机语言 7、刘丽想帮她妈妈设计一个文件加密程序,制定了如下的工作过程,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分析问题、编写程序代码、运行程序、得到答案 B、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代码、调试运行 C、设计算法、编写程序代码、调试程序、得到答案 D、分析问题、设计程序、编写程序代码、运行程序 8、下列属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是( ) A、ACDSee B、VisualBasic C、Wave Edit D、WinZip 9、下列不是用于程序设计的是( ) A、BASIC B、C语言C、WORD D、Pascal 10、人们根据特定的需要,预先为计算机编制的指令序列称为()。 A、软件 B、程序 C、语句 D、文件 11、用流程图来描述分支结构时要使用()符号。 A、连接圈 B、处理框 C、输入输出框 D、判别框 12、人们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一般有如下五个步骤(①~⑤),请按各步骤的先后顺序在下列选项(A~D)中选择正确的答案()①调试程序②分析问题③设计算法④构建数学模型⑤编写程序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③⑤① C、④②③⑤① D、②③④①⑤

福建省光泽第一中学高中信息技术 4.1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案

4.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社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4.1《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学生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的是面向对象的高级编程语言,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编程的高一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同时学生因为在初中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普遍对程序的本质认识模糊,因此,本节课目标要求学生对程序有个大致的认识、并通过计算商场打折问题体验程序运行的过程,激发他们学习编程知识的兴趣。 三、设计思想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我首先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引入,如果自己要加密一个文件都有哪些方法?自然的引入加密与解密程序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分析程序代码,了解程序段执行的功能;然后要求学生通过看书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提出新问题—打折问题,如何利用程序来处理?引入程序设计语言,介绍VB,明确了用数学方法如何解决后,让学生在VB中复制课前准备好的代码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实现“能在高级语言编程环境操作执行一段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能在高级语言编程环境操作执行一段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2.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计算机程序代码的执行目的。初步了解VB语言的工作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新旧知识的过渡中,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大体了解程序段执行的功能是什么。 (2)初步体验vb语言编译环境,并尝试在其中操作执行一段实用的计算机程序代。 难点:了解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兴趣。

人们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一般有如下五个步骤...

班级姓名座号 一、选择题 1、人们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一般有如下五个步骤(①~⑤),请按各 步骤的先后顺序在下列选项(A~D)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调试运行程序②分析问题③设计算法④问题解决⑤编写程序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③⑤① C、④②③⑤① D、②③⑤①④ 2、在下图中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流程图中,对于标注为(1)的流程 线,以下说明正确的是() A.该流程线可有可无B.当程序运行不出结果时,才需要该部分流程线C.该部分流程线保证了问题解决的正确性D.该部分流程线有错 3、下列三种算法的描述,缺乏直观性、简洁性,最容易产生歧义的是( ) A、自然语言描述法 B、流程图 C、伪代码 4、流程图中表示判断的是() A、矩形框 B、菱形框 C、圆形框 D、椭圆形框 5、“分支判断”作为解决问题的算法的一个基本步骤,正是体现了计算机的( )能力。 A、算术运算能力 B、逻辑运算能力 C、分布式运算能力 D、记忆存储能力 6、下面关于算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算法不可以用自然语言描述 B、算法只能用框图来描述 C、一个算法必须保证它的执行步骤是有限的 D、算法的框图表示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但只能有一个输出 7、下面关于算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算法 B、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算法 C、能解决问题的算法都是好算法,没优劣之分 D、算法不是程序设计所必需的 8、下列关于算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解决一个问题的算法只有一种 B、有穷性是算法的基本特征之一 C、可行性不属于算法基本特征 D、算法对程序设计没有任何作用 9、下列关于算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解决一个问题的算法只有一种 B、算法必定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输出 C、算法中可以存在不确切的步骤 D、描述算法的步骤可以是无穷的 10、从以下计算S的算法可以看出,S的代数式表示是() ①变量S的初值是0;②变量I从1起循环到N; ③循环表达式为S=S+(-1)*i;④输出变量S的值 A.1-2+3-4+…+(-1)N*(N-1) B.1-2+3-4+…+(-1)N-1*n C.1+2+3+4+…+(n-1)+n D.-1-2-3-4-…-(n-1)-n

1.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算法概念教案设计 本案例对应的课标中选修部分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中的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中(1)条: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立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设计思想】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从“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出发,已从传统的记忆信息转向应用信息和创新信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信息的意识,主动高效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处理运用信息、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并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教学内容分析】 PASCAL语言的设计者沃思教授曾经说过:“程序设计=算法+数据结构”的著名论断,说明了算法在设计程序中的重要性,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设计算法。显然,从计算机的角度来看,程序设计的核心之一是算法,那么,算法在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又如何呢?通过对算法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通过对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理解,使学生对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起到有力的引导作用。 对于初学者而言,本节内容属于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性。而在初学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没有关于算法的认知。如果直接讲算法,学生很难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对于算法的含义就难以做到真正理解。为了达到教学得目的,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算法得概念,从而引出一个生活算法的概念。 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们会每时每刻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都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步骤来解决,通过解答生活中一系列比较熟悉的问题,我们会发现这些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算法”思想的具体体现。现实生活学习活动中问题多种多样,生活算法也是不唯一的,会有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法、步骤,有着不同的过程,因此,生活算法的解决方法完全可以对应成程序设计算法中的顺序、分支和循环,甚至还会出现更复杂的一些形式, 按照从感性到理性、从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我从学生的感性认知入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我调整了课程的顺序,先教Visual Basic的基本操作,在学生能掌握Visual Basic的基本操作,并能用Visual Basic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具体现实生活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明白解决任何问题都需要有清晰的解决思路和解题步骤,通过人-机解决问题方法的比较,得出计算机解决问题和人解决问题一样都需要有明确的解题步骤,而计算机的解题步骤就称为算法,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了算法的概念,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重点:算法概念的理解 难点:算法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优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基于问题情境的探究和合作,在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2、通过上机运行操作程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生活化的实例,培养学生对算法程序设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利用信息技术开创美好未来的愿望。 2、让学生在分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通过对教师给出问题进行分析,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成就感和严谨的思维习惯,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知道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剖析程序实例,理解程序结构和功能,并通过修改原有程序实现其他功能。 教学方法策略设计 本课旨在营造生活化、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从电影片段开始,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让学生亲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探究、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感受编程的乐趣,并产生利用信息技术创造美好未来的愿望。本课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分组协作法、赏识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计算机的踪影,感受到计算机给学习、生活带来的方便。然而,在惊叹计算机的神奇和享受的欢乐的时候,你是否了解计算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有没有思考过其中的奥妙呢?下面我们先看一个 古典的问题:” 学生观看约1分钟的电视剧《汉刘邦》片断,内容大致如下: “韩信是我国西汉初著名的军事家,刘邦得天下,军事上全依靠他。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仅如此,还能经常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与楚军决战时韩信指挥诸侯联军,在垓下十面埋伏,击败楚军,楚霸王项羽因此自杀。”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二节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知道,计算机完成某项任务是由软件控制的,计算机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分析: 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时,首先要进行问题分析。 例如,铁路托运行李,从甲地到乙地,按规定,每张客票托运行李不超过50公斤时,每公斤1.3元,如超过50公斤,超过的部分按每公斤1.8元计算。假设行李重量为W公斤,运费为F元。计算机如何自动计算出每件行李应付的运费呢? 首先要判断行李的重量是否超过50公斤,如果行李重量W没有超过50公斤,刚按公式:F=1.3*W ,如果超过则需要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F=50* 1.3+(W-50)*1.8 确定算法

下图就是程序设计中常用的流程图,我们可以用它来描述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过程。这种对解题方法和步骤的描述就称为算法,算法可以用任何形式的语言或符号来描述。 程序设计 首先设计出程序的界面。如图所示:

然后双击“计算”按钮打开程序编写窗口,输入程序代码,如图所示 双击“计算”按钮打开程序编写窗口,输入程序代码。 Private Sub cmdaccount_Click() Dim F As Integer '定义变量F Dim W As Integer '定义变量W W = CInt(Txtw.Text) '得到用户输入的值 If W <= 50 Then '判断W的值 F = W * 1.3 '计算当W的值小于等于50 Else F = 50 * 1.3 + (W - 50) * 1.8 '计算当W的值大于50 End If Txtf.Text = CStr(F) '在文本框中显示计算结果 End Sub 此时,我们的程序就已经编写完毕,单击“运行/启动”启动程序,在上面的文本框中输入行李重量,按“计算”按钮,计算机就会自动计算出运费了。检查一下,看看计算机算得对不对。 运行调试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选修教程《算法与程序设计》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教育科学出版社 4.学时数:1学时 本教学案例参与人员基本信息 二、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人类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②知道并能运用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问题解决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认识到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计算机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③能够比较分析出人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例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通过实例动手实践完整的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知道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计算机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结合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例子,使学生树立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问题的兴趣和信心。并通过一些实例,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二)内容分析 1、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入门篇。学好这节课是使学生学好“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关键,本内容计划用一课时完成。 2、教材中第一节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所涉及到的实例是一个时钟程序,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同学难度比较大。个人感觉第一节课应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喜欢上程序设计上。因此,本节课在设计时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从比较贴近学生学习的数学问题入手,,注重让学生在人工解题中提炼、归纳、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等步骤,并把它融会贯通应用到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中去从而分析出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后续课程如模块化程序设计、各种算法设计等课程的基础。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将由学生对各种问题探究分析解决。使学生能真正消化知识,并转化到学习和生活中去,使之成为自己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 (三)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教学对象已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因此完全可以放心设计问题让他们探究,自行归

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第1节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上传:陈艳艳更新时间:2012-5-11 12:51:22 第1节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算法与程序设计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以问题解决与程序设计为主线,揭示利用计算机 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本模块的教学,应注意与数学课程中有关内容的衔接,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注意寻找、发现身边的实际问题,进而设计出算法和计算机程序去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注意发现对程序设计有特 殊才能的学生,根据具体情况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本模块强调的是通过算法与程序设计解决实 际问题的方法,对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不作具体规定。” 课程标准中,本模块主题组成结构如下 图2.1 “算法与程序设计”主题结构图 本教学指导在沿用课程标准中主题内容的前提下,为进一步增强对实际教学的指导作用,对主题结构作 了些调整,两者的关系如图 2.2所示。 图2.2调整前后主题间的关系图 调整后的模块由四个主题组成,四个主题在知识结构上以螺旋上升方式展开。 “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主题旨在呈现人是如何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经历 哪些基本过程。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结合生活与学习提出问题,从身边简单问题入手亲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应注意结合数学课程中算法这一部分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算法,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描述算法,了解算法、程序、程序设计语言之间的关系,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地位和作用。本主题是整个模块学习的引入,为过渡到其它主题的学习打下基础。 程序设计基础”主题旨在呈现如何用计算机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需要选择一种语言,并以该语言为载体,让学生理解数据在计算机中是如何表示与处理的,了解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初步掌握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体验程序设计的实践过程,同时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程序、连接程序等基本知识。 “算法与程序实现”主题旨在通过解析法、穷举法、排序和查找、递归等常用算法的程序实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法,进一步掌握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在体验算法思想与程序设计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

第2单元探究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2 单元探究如何用计算机解決问题 本单元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够体验如何运用PYTHON 编程语言解决问题,并为未来编程学习打好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简单了解PYTHON 编程语言的特点及使用技巧,掌握其基本语法,会分析程序、设计程序,对于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可以用计算机解决通过对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等语言的探索,培养计算思维,从而提高核心素养。 微项目 1 探究用程序加工数据的过程 1.PYTHON 语言 【名词解释】 PYTHON 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解释型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概念分析】 PYTHONI 语言是完全面向对象的语言,其中的函数、模块、数字、字符串等都是对象,完全支持继承、派生等关系,有益于增强源代码的复用性。PYTHON 语言倡导用一种方法,最好是只用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它是简单主义语言的代表,阅读PYTHON 语言就像读英语,会使开发者专注于解决问题而非语言本身。 【概念应用】 PYTHONI 语言具有简洁性、易读性等特点,其规范性极强,模块与模块之间的界限由每行的首字符在本行的位置决定,这就决定了PYTHON 语言要求极高的缩进原则,强制使用 4 个空格表示每级缩进。PYTHON 语言因其易学、严道、易读、易推护的特点成为程序设计者的理想编程件,被大规模软件开发者使用等。 2.面向对象 【名词解释】 面向对象是一种软件开发的方法。它不同于程序设计中用算法按步骤来解决同题,面是将问题模块分成一个个对象,用于描述这些模块在解决问题的步骤中的行为。面向对象是计算机编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概念分析】 面向对象包括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和编程实现等。面向对象的概念和应用已超越了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扩展到如数据库系统、交互式界面、应用结构、应用平台、分布式系统、网络管理结构、CAD 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面向对象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理解和抽象的方法。 3.数据类型 【名词解释】 数据类型在数据结构中的定义是一个值的集合以及定义在这个值集上的一组操作。数据类型包括原始类型、多元组、记录单元、代数数据类型、抽象数据类型参考类型以及函数类型。

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演示教学

第1节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上传: 陈艳艳更新时间:2012-5-11 12:51:22 算法与程序设计 第1节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以问题解决与程序设计为主线,揭示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本模块的教学,应注意与数学课程中有关内容的衔接,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注意寻找、发现身边的实际问题,进而设计出算法和计算机程序去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注意发现对程序设计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根据具体情况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本模块强调的是通过算法与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不作具体规定。” 课程标准中,本模块主题组成结构如下 图2.1 “算法与程序设计”主题结构图 本教学指导在沿用课程标准中主题内容的前提下,为进一步增强对实际教学的指导作用,对主题结构作了些调整,两者的关系如图2.2所示。 图2.2 调整前后主题间的关系图 调整后的模块由四个主题组成,四个主题在知识结构上以螺旋上升方式展开。 “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主题旨在呈现人是如何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经历哪些基本过程。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结合生活与学习提出问题,从身边简单问题入手亲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应注意结合数学课程中算法这一部分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算法,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描述算法,了解算法、程序、程序设计语言之间的关系,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地位和作用。本主题是整个模块学习的引入,为过渡到其它主题的学习打下基础。 程序设计基础”主题旨在呈现如何用计算机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需要选择一种语言,并以该语言为载体,让学生理解数据在计算机中是如何表示与处理的,了解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初步掌握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体验程序设计的实践过程,同时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程序、连接程序等基本知识。 “算法与程序实现”主题旨在通过解析法、穷举法、排序和查找、递归等常用算法的程序实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法,进一步掌握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在体验算法思想与程序设计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塑造良好的认知结构。可以组织学生探讨需解决的问题与其相应算法之间的关系,尝试归纳算法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选修教程《算法与程序设计》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教育科学出版社 4.学时数:1学时 本教学案例参与人员基本信息 二、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人类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②知道并能运用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问题解决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认识到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计算机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③能够比较分析出人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例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通过实例动手实践完整的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知道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计算机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结合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例子,使学生树立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问题的兴趣和信心。并通过一些实例,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二)内容分析 1、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入门篇。学好这节课是使学生学好“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关键,本内容计划用一课时完成。 2、教材中第一节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所涉及到的实例是一个时钟程序,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同学难度比较大。个人感觉第一节课应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喜欢上程序设计上。因此,本节课在设计时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从比较贴近学生学习的数学问题入手,,注重让学生在人工解题中提炼、归纳、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等步骤,并把它融会贯通应用到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中去从而分析出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后续课程如模块化程序设计、各种算法设计等课程的基础。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将由学生对各种问题探究分析解决。使学生能真正消化知识,并转化到学习和生活中去,使之成为自己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

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案

【课题】: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 4.1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授课教师】:合肥十七中查光亮 【课程标准】: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教材分析】: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是当今社会中信息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要了解计算机程序的工作过程,初步掌握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在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时,算法设计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而算法的核心是一种思维方式,算法思维习惯有利于增强思维的条理性。 本节是对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的入门介绍,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概述和引子。因此,能否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兴趣,将直接关系到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顺利开设。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如文字处理、媒体表达、数据表格处理、浏览器、声音媒体播放软件等。但对于程序设计普遍陌生,对自己编程来解决问题,既感觉新奇有趣,又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同时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相关的数学知识,对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初步了解不会觉得十分困难。虽然学生不可能用一两节课的时间就对编程掌握很多,但让他们在体验中理解信息的编程加工,并通过简单的改进实现小小的目标,有成功的体验是完全能够达到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认识计算机和程序,了解计算机的构成,知道程序的重要性。 ②通过体验几个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实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强烈兴趣。 ③通过用VB编写、调试简单程序,并检测运行结果,体验程序编写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知道程序是解决现实世界某类相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逐步形成程序设计的意识和能力。 ②培养学生用程序设计思想慎密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揭开程序设计的神秘感和畏难心理,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②感悟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想,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形成严谨客观的解决问题作风。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用游戏吸引学生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是必修课程中的第四章,相对选修课程《算法与程序设计初步》内容是比较简单,但教学目标个人认为不易达到。 在学生印象中,“算法”与“程序”是比较枯燥、复杂的。特别是个别女生,更是望而却步。回忆起以前讲算法时,曾有学生非常之费解“i=i+1”,更有学生在上课时干脆不听讲,做其他科目的作业来…… 本章教学有一优势就是时间上——刚好是数学科必修3“算法初步”学生刚好学习过,因此,信息技术老师在“算法”可以省下不少功夫。算法不用从头讲,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学生也掌握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法”的重要性,并初步体会到“程序”的“奇妙”,更好的做法——让学生用计算机程序解决数学问题。 鉴于此,教学方法上有了新想法,重新设计了教学过程。 反思一:用游戏去吸引学生,诱发思考,让算法与程序变得有趣。 在讲第一课时,在引入时我用了一个“猜数学游戏”和学生互动。 我: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猜数学游戏”。(学生们一下子来了精神,今天这个“大叔”要搞什么?)我心中有一个0-100之间的整数,你们谁来猜猜,看谁能用最少次数猜出来!每猜一次,我会提示你猜的数字是“大了”或者是“小了”,一直到你猜中为止。 学生踊跃起来,选了一个学生,猜了差不多10次,猜不中。这时,学生中有人有意见了:“老师,你作弊吧,猜中了也说不对!” 我说:“老师怎么会骗你们,在你们开始猜的时候,我就已经把数字写在纸上了。”我果然把写在纸上的数字给学生看,当然,我选择的数字为了防止学生一猜就中,还是选择一个比较“随机”的数字。 我再说:“要不这样,你选一个数字我来猜,只要是0到100之间的整数,我保证能在7次之内猜出来!” 学生一听,马上“应战”。我在黑板上写出每次猜的数字……我在7次内猜到了学生的数。学生的眼神中,有佩服、有怀疑、有若有所思。 这时,我揭开谜底: 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数轴,标上0和100 ,第1次猜50(中间数),若大了,第2次就猜25,若小了,第2次就猜75……这样就能在7次内猜出这个数字。 学生恍然大悟,我进一步拓展:这种解题思想其实也就是数学中的“二分法”思想,取中间值。 这时,我引出新的问题:那么,我们能不能用计算机程序来实现这个游戏呢? 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并引发思考。 我把程序设计思路讲给学生听,接着问:编写程序之前,我们必须先写出什么? 学生齐答:算法! 我马上抛出本课任务:好,那么大家利用PPT来写出这个算法的流程图。 小结:用游戏教学法是成功的,但在写算法时,还是有相当部份学生不能够正确地画出流程图,究其原因,学生在思路上不成熟,导致在条件结构与循环结构嵌套上条理不清。所以在上后面两个班时,我先学生们一起先用“文字”描述算法,再让学生用“流程图”写出算法,效果好了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