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布局谈北京枢纽新客运站规划

从城市布局谈北京枢纽新客运站规划
从城市布局谈北京枢纽新客运站规划

#线路/路基#

收稿日期:2009-07-09

作者简介:夏瑞伶(1964)),男,高级工程师,1985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铁道运输专业,工学学士。

从城市布局谈北京枢纽新客运站规划

夏瑞伶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线站院,北京 100055)

摘 要:京津城际铁路已开通运营,京沪高速铁路、京石客运专线正在建设中,京沈、京唐、京张等客运专线或城际铁路将相继开工。诸多客运专线铁路引入枢纽,既有北京枢纽客运站能力将不足,需研究北京枢纽新客运站规划选址。北京枢纽新客运站规划应结合城市规划和发展布局,克服北京枢纽客运站南重北轻的不足,在北京市城区东北部区域进行规划选址,以达到城市综合交通和谐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铁路枢纽;客运站;规划中图分类号:U 29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54(2009)11-0001-03

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大批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建成或相继开工建设。京津城际铁路已开通运营,京沪高速铁路、京石客运专线正在紧张建设,京沈、京唐、京张等客运专线或城际铁路将相继开工。诸多客运专线铁路引入枢纽,既有北京枢纽客运站能力将不足,需研究北京枢纽新客运站选址规划。笔者认为应从北京城市规划布局及综合交通发展出发,规划好北京枢纽新客运站。

1 北京市城市规划布局

111 北京市城市概况

北京是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国际现代城市。现辖18个区县,辖区陆域面积1164@104

k m 2

。划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4个: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城市功能拓展区4个: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城市发展新区5个: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大兴区和昌平区;生态涵养发展区5个: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县和延庆县。112北京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根据5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6,为适应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目标,提出实施/以新城、重点镇为中心0的城市化战略,形成由中心城)新城)镇构成的市域城镇结构,逐步改变单中心的空间格局,加强外围新城建设,中心城与新城相协调,构筑分工明确的多层次空间结构。在北京市域范围内,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0的城市空间结构。北京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如图1

所示。

图1 北京城市空间结构布局

北京市空间战略调整规划提出/两轴)两带)多中心0的城市发展格局。为使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发展,促进边缘集团与卫星城的均衡发展,应合理布局综合交通节点和网络。

2 既有北京铁路枢纽客运站分布

211 既有枢纽概况

北京枢纽地处华北平原,北京市境内。除东南部与天津市接壤外,其余均与河北省的廊坊、保定、张家口、承德、秦皇岛等地连接,是北京市与周边地区的客货交流的中心,由京山、京九、京广、京原、丰沙、京包、京通、京承、京秦、大秦等铁路干线和京津城际铁路组成,具有内、中、外三重环线,承担我国东北、华北、中南、华东、西北地区间的客货中转运输任务。通过东南、东北、西北等环线间的相互连接,形成了大型环状放射形铁路枢纽。枢纽内既有车站99个,其中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为枢纽内客运站,丰台西站为路网性编组站,丰台站、双桥站、三家店站为辅助性编组站,石景山南为工业站,其余为中间站。212 主要客运站概况

(1)北京站

于1959年建成,位于北京市东部,目前客运车场为尽头式,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正在修建。车站现有旅客站台8座,是枢纽内主要客运站,主要承担京沪、京秦、京承等线旅客列车始发终到作业。根据2009年旅客列车运行时刻表,目前日均办理92对/d 。

(2)北京西站

#线路/路基#夏瑞伶)从城市布局谈北京枢纽新客运站规划

于1996年建成,位于北京市西部,为贯通横列式站型,车站现有旅客站台10座,为枢纽内主要客运站,主要承担京广、京九、丰沙和京原等线旅客列车始发终到作业。根据2009年旅客列车运行时刻表,目前日均办理130对/d。

(3)北京南站

位于北京市南部,车站北侧与南二环路相邻,相距150m,为贯通横列式站型。设有旅客站台13座,到发线24条,其中高速车场6台12线,城际车场4台7线,普速车场3台5线,主要承担京沪高速、京津城际旅客列车始发终到作业和既有京沪线旅客列车通过作业。根据2009年旅客列车运行时刻表,目前日均办理70对/d。

(4)北京北站

位于北京市北部,2008年改扩建完成。车站南侧与北二环路相邻,距地下铁道西直门站100m,为尽头式站型布置。设有旅客站台6座,到发线11条。本站目前主要承担京包线、京通线和丰沙线及部分京承线旅客列车始发终到作业以及京包线和京通线间旅客列车跨线通过作业。根据2009年旅客列车运行时刻表,目前日均办理26对/d。

3北京枢纽新客运站规划

311国家批准的中长期规划

根据国家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2008年调整)规划,北京铁路枢纽由京沪、京九、京广、京原、丰沙、京包、京通、京承、京秦、大秦10条既有铁路干线;京沪高速铁路(在建)、京广客运专线(在建)、京沈客运专线、京九客运专线4条高速铁路;京津塘城际铁路(部分建成)、京石城际铁路、京唐(秦)城际铁路、京张城际铁路4条新建城际铁路;北京铁路内环、中环及外环3条铁路环线组成。北京铁路枢纽总平面布置示意见图2

图2北京铁路枢纽总平面布置示意

312枢纽既有客车开行旅客列车对数

2009年4月18日调图后,枢纽共开行旅客列车

318对/d(不含市郊列车),其中始发列车313对/d,通

过列车5对/d。既有车站办理旅客列车对数为:北京

站92对/d、北京西站130对/d、北京南站70对/d,北

京北站26对/d。

313枢纽旅客列车对数

根据规划年度路网变化和有关资料,各有关线路

引入枢纽,研究年度枢纽旅客列车对数2020年1036

对/d,2030年1407对/d,详见表1。

表1北京枢纽研究年度旅客列车对数预测对/d

线路别

始发通过合计

2020年2030年2020年2030年2020年2030年

京沪高速126184812134196

京津城际1661851520181205

京山线77881515

京广客运专线1171603650153210

京沈客运专线921214469136190

京九客运专线06109070

京石城际741062938103144

京广线1310792019

京九线377377

京原线10101010

夏瑞伶)从城市布局谈北京枢纽新客运站规划

#线路/路基#续表1

线路别

始发通过合计2020年2030年2020年2030年2020年2030年

丰沙线332255京包线1012891821京通线910221112京承线332356京秦线19251925京张城际73944472117166京唐城际4573273372106合计804107123233610361407314客运站分工

31411枢纽衔接线路客运系统功能定位

根据枢纽衔接线路情况、北京市城市规划和既有客运站位置,分析各衔接线路在枢纽客运系统中的功能定位,见表2。

31412主要客运站分工

根据枢纽衔接线路客运系统功能定位,结合既有客运站规模等情况,各站分工见表3。

表2枢纽衔接线路功能

线路类别

高速/客运专线城际铁路

既有铁路线路名称主要功能

京广北京、东北地区与中南、华南、西南、西北(陕西、甘肃)地区,部分蒙西与冀中间旅客交流

京沪北京与华东及沿海地区间旅客交流

京沈北京、蒙西、山西、中南、西南、西北地区与承德地区、沈阳及以远间旅客交流

京九北京及其以远与中部地区间

京津北京与天津及滨海新区间,兼顾部分环渤海区域城市间及西北与华东间旅客交流

京石北京、保定及石家庄间、兼顾部分环渤海地区跨线间旅客交流

京唐北京与唐山、秦皇岛间,兼顾部分环渤海区域内部跨线及京广、京包方向与唐山、秦皇岛地区间跨线旅客交流京张张家口地区、蒙西地区与北京地区、北京与西部新城间、晋北、蒙西与东北、华东、天津、冀东地区间旅客交流京广沿线少量短途和中长途对时间要求不高的旅客交流

京沪沿线少量短途和中长途对时间要求不高的旅客交流

京原沿线旅客交流,部分北京与太原间旅客交流

丰沙少量沿途旅客交流

京包北京与晋北、蒙西间,沿线旅客交流

京通北京地区与沿线、少量内蒙古东部地区旅客交流

京承北京与承德地区旅客交流

京秦沿线旅客、少量北京地区、西北地区与东北地区间旅客交流

京九沿线旅客间交流

注:蒙西指内蒙古西部地区

表3枢纽主要客运站分工

车站名分工

北京站京沈客运专线、既有京沪、京哈线、京承线

北京西站京广客运专线、既有京广线、京九线、京原线、丰沙线、京石城际

北京南站京沪高速、京津城际、京九客运专线

北京北站京张城际、既有京包线(含市郊)、京通线

根据以上既有车站的能力,按照以上各站分工,京唐城际、京沈客运专线、京张至京九、京唐、京沪等线路的城际中转客流无合适的客运站承担。

4新客运站选址分析

北京市城市发展规划以长安街东西延长线为轴线划分南北,主要经济据点和人口聚集地向北发展。目前铁路客运站格局为南重北轻,4个主要客站3个位于南侧。根据北京市规划和铁路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城市的东部或东北部规划北京东新客运站。新客运站选址应按照如下原则进行。

(1)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规划选址,满足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五性0原则;

(2)以人为本,满足旅客需要,做到旅客零换乘;

(3)符合北京市发展规划;

(4)注重环境保护,特别是大运河及北京文物古迹等的保护;

(5)规划好北京市综合交通与新客运站的衔接。

根据以上原则,北京铁路枢纽既有星火站、通州站附近可作为选址进行分析论证。笔者认为既有星火站位置能够满足北京东新客运站选址要求,能够改变城市铁路客运系统南重北轻的格局,最大限度满足旅客需要,且有向北京国际机场延伸的可能,避免在通州新建铁路客运站对大运河带来影响。

5结论及建议

511结论

笔者在分析北京市城市发展格局和北京铁路枢纽现状和规划的前提下,提出了新建北京东新客运站的设想。新客运站选址应克服目前铁路枢纽客运站南重北轻的不足,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出行的需要,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既有星火站和通州站进行充分比选论证,达到铁路客站与市综合交通的和谐发展。

512建议

除对北京东新客运站选址进行充分论证外,还应

#线路/路基#

结合北京市城市发展,特别是北京新机场的建设,对北

京铁路枢纽总布置系统进行规划研究,使铁路客运系统与城市空间发展有机结合。参考文献:

[1] 铁道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Z].北京:2008.

[2]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J].北京规划建设,2006.

[3] 郑 健.新时期铁路客运站建设的指导总则与实践[J].铁道学

报,2007(6).

[4] 熊崇俊,宁宣熙,潘颖莉.中国综合交通各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评价

研究[J].系统工程,2006(6).

[5] 刘小明.北京交通运行状况与趋势分析[C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

规划与建设国际研讨会.北京:2007.

收稿日期:2009-06-08

作者简介:赵庆坤(1965)),男,高级工程师,200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

运煤专线开行重载列车提高轴重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建议

赵庆坤1

,王书红

2

(1.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机环处,天津 300251;2.北京铁路局天津能源管理监测站,天津 300142)摘 要:根据大秦线采用轴重25t 专用货车(C 80型)列车编组200辆,成功开行2万t 列车,年运量达到315亿t 的成功经验,通过了解国外发展铁路重载运输采用大轴重车辆提高运输效率公认的事实,结合我国铁路货车轴重的发展,提高轴重对提高铁路运输效率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行归纳、总结,提出铁路运煤专线采用大轴重货车提高运能条件十分优越,通过调查分析、计算对提高轴重开行重载列车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重载铁路;轴重;分析;建议中图分类号:U 2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54(2009)11-0004-03

1 概述

铁路重载运输,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除了铁路的技术设备外,重载运输的货源货流组织、安全运行、运营管理等也不同于普通货物列车的传统组织方

法。2万t 及以上牵引质量的列车长度、质量、密度的增加,给列车车辆技术特性、线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要求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同时,我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在发展铁路重载运输的过程中,都针对一些主要关键技术和运营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速了我国铁路重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重载运输增加列车牵引质量对单一大宗货物运输是提高运输效率、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最有效的途径。增加列车牵引质量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延长到发线有效长度加大列车编组辆数提高牵引质量;二是在到发线有效长一定的条件下,根据沿线既有线路、桥梁、路基、坡度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或经过较小的工程改造,提高车辆轴重增加牵引质量。重载运输是降低成

本提高效率不争的事实,提高轴重是重载运输采用的重要举措。

111 国外重载铁路货运车辆轴重发展概况

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世界重载运输首创国,已有40多年的历史。继美国之后,以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巴西等国家为代表,重载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主要特征是车辆轴重大、载重大、自重轻及列车编组辆数多。铁路运行成本逐年下降,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同时提高了铁路运输与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间的竞争优势,运输企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国外重载货运车辆数据统计见表1。

表1 重载货运车辆轴重及列车牵引质量统计

国家车辆轴重/t 列车牵引质量/t 美国

2918~33(1175~2)@104

澳大利亚

3215~3517

26

重载单元列车牵引质量已超过2@104

BHP 矿石重载铁路,成功开行牵引质量99734

轨距1067mm 运煤专线,牵引质量1@104瑞典30矿山铁路牵引质量8500南非26(窄轨)

O rex 铁矿重载线牵引质量25920巴西30CVRD 铁矿集团卡拉齐重载铁路牵引质量39000

加拿大33

牵引质量1@104~115@104

俄罗斯27(正在进行中)牵引质量12000印度

25(计划中)

牵引质量5000

112 我国重载铁路货运车辆轴重发展概况

我国铁路货运车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主要经过30t 级铆接结构货运敞车、60年代60t 级木质敞车和钢质敞车、80年代60t 级耐候钢焊接结构敞车的发展历程。60t 级货车在相当长的时期为我国铁路货运车辆主车型,与国民经济发展对铁路运输的要求相距甚远。近年来货运车辆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轴重23,t 70t 级新型全钢货车大量上线运行,逐渐代替60t 级货车成为主型货车;2005年25t 轴重C 80型铝合金(不锈钢)专用敞车在大同至秦皇岛港运煤专用线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2020年九月整理).do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五章新城发展 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 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 ■城市性质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 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和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的洲际航空门户和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

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服务首都外事工作科学发展,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外事工作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特制定本纲要。 序言 首都外事人才是指在北京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领域,从事涉外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中方复合型人才。外事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积极推动力量。 长期以来,首都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在推动首都外事工作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首都日益增长的国际交往等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随着北京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活动日益增多,国际资源加速聚集,对首都外事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以下简称“五个之都”)的战略任务需要,首都外事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外事人才整体布局不够合理,数量、质量有待提高,优秀拔尖人才相对匮乏,专业结构有待改善;外事人才培养、选拔渠道不够畅通,人才发展和保障机制需要健全;外事人才工作政策措施不够系统完善;外事人才的成长环境有待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开拓创新,着力打造一支相当规模的立场坚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复合型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开创首都外事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首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外事人才工作为国家外交大局服务、为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全集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总则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作用,突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4)贯彻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的原则。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护古都的历史文化价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展示北京的文化内涵,形成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风格和城市魅力。 (5)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的原则。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城市化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城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来了! 2017-09-29 23:56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总则第1条指导思想(略) 第2条主要规划依据(略)第3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35年,明确到2035年的城市发展基本框架。近期到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第一章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布局第一节战略定位第5条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节发展目标(略)第三节城市规模第14条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分布 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1.调整人口空间布局 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降低城六区人口规模,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约15个百分点,控制在1085万人左右,到2035年控制在1085万人以内。城六区以外平原地区的人口规模有减有增、增减挂钩。山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2.优化人口结构 形成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功能疏解提升相适应的人口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政策,发挥公共服务导向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升人口整体素质。采取综合措施,保持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提高城市发展活力。 3.改善人口服务管理 构建面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常住人口2300万人控制规模的基础上,考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合理需求和安全保障。 4.完善人口调控政策机制 健全分区域差异化的人口调控机制,实现城六区人口规模减量与其他区人口规模增量控制相衔接。加强全市落户政策统筹,建立更加规范的户籍管理体系,稳步实施常住人口积分落户制度。强化规划、土地、财政、税收、价格等政策调控作用,加强以房管人、以业控人。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人口调控工作责任制。 5.转变发展方式,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 到2020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由现状19.6万元/人提高到约23万元/人。 第15条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量第16条降低平原地区开发强度(略)第四节空间布局第17条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考虑延续古都历史格局、治理“大城市病”的现实需要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着眼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完善城市体系,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形成“一核一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五章新城发展 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 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 ■城市性质 北京就是中华人民共与国得首都,就是全国得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就是世界著名古都与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

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得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得地位与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得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得就业与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得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得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与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与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与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得洲际航空门户与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农业人口再减118万 2003年农业人口为318万人,到2020年将下降到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得10%左右。 ■中心城人口850万人 积极引导人口得合理分布,通过疏散中心城得产业与人口,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向新城与小城镇集聚。2020年,中心城人口规划控制在850万人以内,新城人口约570万人,小城镇及城镇组团人口约180万人。

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优化分析

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优化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05T16:26:33.9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作者:李雪凯[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铁路运输行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铁路运输行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人民,促进铁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实现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优化配置。本文分析了高铁客运站的特点,总结了影响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因素,并对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优化原则及其优化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优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速铁路得到大规模的建设,铁路枢纽也面临着新的布局优化,其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交通的整体运营效率。坚持以方便乘客为目的以及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的优化原则,对于提高铁路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认真分析总结影响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因素,实现优化布局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一、高铁客运站的特点 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不同,高铁客运站具有旅客换乘量大、高铁站停留时间短以及只办理客运业务等特点。(一)旅客换乘量大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高铁客运站都建在远离城市中心的地方,从而加大了旅客与城市交通的换乘量。旅客换乘是否方便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高铁的运营状况。因此旅客换乘量大作为高体客运站的特点,也成为大部分高铁客运站所面临的重要问题[1]。(二)高铁站停留时间短 高铁的运行速度很快,而且在车站停留的时间较短,也是高铁的特点之一。高铁在一天内开往同一地区的车次会有很多,因此候车的旅客一般也不会很多,所以在高铁客运站的停留时间较短。 (三)只办理客运业务 高铁客运站只办理客运业务也是其特点之一。高速铁路的运行涉及的问题十分复杂,因此在高速铁路线上不开行货物列车。一方面,各种行李、邮件的装卸会延长在高体客运站的停留时间,降低列车的行驶速度。另一方面,办理行李邮件业务需要修建底下拖车道路系统,这就加大了高铁客运站的建设成本。 二、影响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因素 影响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因素很多,一般包括城市现状与未来规划、既有铁路枢纽布局、旅客换乘问题、城市地理位置以及引入枢纽线路数量等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充分进行分析,对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不断进行优化,从而更好的方便乘客的出行,促进铁路行业的发展。 (一)城市现状与未来规划 影响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因素包括城市现状与未来规划。要达到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最优化,就要充分考虑所在城市的经济现状与城市的未来规划,从而避免与城市的发展相矛盾。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要在不影响城市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减少铁路的资产投资[2]。 (二)既有铁路枢纽布局 影响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因素也包括既有铁路枢纽布局。我国的铁路事业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其基本的框架格局已经大体确定下来。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优化要充分考虑既有铁路枢纽的布局,在其基础上进行规划、调整。(三)旅客换乘问题 影响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因素也包括旅客换乘问题。旅客换乘问题不是高铁独有的,一座城市只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交通工具,都会存在旅客换乘问题。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要充分考虑旅客换乘问题,以方便乘客为目的,同时又要与城市的持续发展相协调。(四)城市地理位置与规模 影响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因素也包括城市地理位置与规模。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优化要充分考虑其所在城市的地理位置与规模,利用其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解决旅客换乘问题[3]。(五)引入枢纽线路数量 影响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因素也包括引入枢纽线路数量。引入枢纽线路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枢纽内客运站的布局。当铁路枢纽内客运站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就会对其运行产生一定的压力。 三、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优化原则 结合以上影响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众多因素,在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优化时,还要遵循以方便乘客为目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与城市发展相结合以及其他原则等,从而实现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的最优化。(一)以方便乘客为目的 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优化要遵循以方便乘客为目的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旅客的出发点进行考虑,尽量缩短旅客的出行距离,减短旅客出行的时间,同时为旅客节省更多的出行费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旅客,让旅客的出行更加方便[4]。(二)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优化要遵循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高铁的建设与运行就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高铁客运枢纽在选址之初就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于每一个选址方案都进行充分的比较,在不影响其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费用支出,从而选择出最优的方案来。 (三)与城市发展相结合 高铁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优化要遵循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不能与城市的持续发展相矛盾。每座城市的发展规划各不相同,铁路客运站要与城市相容,才能更好的推动铁路事业的发展,并且进一步带动城市的发展。表1 中国有高铁枢纽城市与无高铁枢纽城市的产业增长对比(2000-2001)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一节城市空间布局 在北京市域范围内,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 两带:指包括通州、顺义、亦庄、怀柔、密云、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大兴、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的“西部发展带”。 多中心:指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CBD)、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通州综合服务中心、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等。 在“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 中心城是北京政治、文化等核心职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其范围是上版总体规划市区范围加上回龙观与北苑北地区,面积约1085平方公里。 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具有相对独立性。规划新城11个,分别为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 镇是建制镇的简称,是推动北京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重点镇和一般镇。 第二节次区域的划分与发展策略 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为统筹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不同区域的现状发展特征、资源禀赋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划定次区域,通过对次区域的限制条件、开发强度、开发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分类指导,实施分区域的城市发展策略。 次区域的划分

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划分四个次区域,并进一步划定管制区。 (1)中心城次区域:即中心城的规划范围(不含石景山五环路以西地区)。 (2)东部次区域:包括通州、顺义、亦庄以及怀柔、密云、平谷等的平原地区。 (3)西部次区域:包括大兴(除亦庄地区以外地区)、房山山前平原、丰台河西地区、门头沟山前平原、海淀山后地区和昌平(不包括回龙观、北苑北地区)的山前平原、延庆平原以及石景山五环路以西地区。 (4)山区次区域:包括怀柔北部山区、密云北部山区、昌平北部山区、门头沟西部山区、房山西部山区、延庆山区。 次区域发展导则 中心城次区域以调整优化和提高为主,重点进行城市环境整治、交通疏理、基础设施改善,合理控制建设强度,逐步疏解人口与产业,完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大力发展以高端服务、金融保险和文化旅游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提升城市职能中心品质。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旧城,进一步划定旧城管制区。 东部次区域是城市未来重点发展的地区,也是北京面向区域,联系天津、河北等省市的重要地区。通州、顺义和亦庄地区是承接中心城人口、职能疏解和新的产业集聚的主要地区。积极引导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向该地区集聚,并在公共服务、居住配套以及相应的教育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形成北京第二产业集中发展的区域。实施以综合交通运输走廊(公共交通走廊)为引导,整体联动、高密度集约发展模式。密云、怀柔和平谷的平原地区建设为首都国际交往服务的重要外事活动基地,开发旅游休闲、会议培训和生态农业,可适当发展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应与生态环境充分协调,防止高密度连片发展。 西部次区域是城市未来重要的发展地区,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引导高新技术研发与服务、旅游休闲、商业物流、教育等生态友好型的产业向该地区集聚。以优化、整合、完善现有的发展空间为主,改善生态环境,引导高品质、组团式集约发展,防止高密度连片开发。 山区次区域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旅游资源,以生态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五章新城发展 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 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 ■城市性质 是中华人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 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和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的洲际航空门户和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北京市中轴线城市设计

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时间:2002.7-2002.11 王管总丄:土景慧 项目负责人:邓东朱子瑜 主要参加人:董珂张播范嗣斌陈振羽王宏杰 中轴线鸟瞰 一、项目背景 中轴线核心区南起规划南五环路,北至北五环路,长度约25公里,宽度约1000米。目前,传统的中轴线及其两侧的许多历史地段已被划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或保护区,并随城市的扩展向南北方向延伸,北端正在规划奥林匹克公园,南部也在逐步发展之中。目前,无论是宏观上中轴线与城市整体的关系、核心范围内的功能与空间布局,还是微观上具体项目实例及重要节点的设计,还存在很多不明确、不完善之处。北京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城市面貌的改变使进一步明确中轴线在北京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确定空间形态等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规划构思 北京旧城曾被誉为是古代中国都城计划的无比杰作”,以中轴线为核心的北京旧城的总体布局和城市艺术也赢得了各种赞誉。项目组在分析研究国内外城市轴线的基础上,结合对北京城市发展的战略展望,得到这样的认识:中轴线是体现中国气质”的精神象征,是包含世界文化遗产和体现北京职能的轴线,它整体代表了民族精神、大国气度,古都神韵,是集中展现着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精粹的一条轴线。以此确定以中国气质之体现,传统精髓之传承”为主题,并由此来确定空间布局方案、提出详细的设计要点以及建设实施项目建议。 宏观结构

、空间布局 从城市宏观尺度上来看,北京中轴线与北京未来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和整体城市功能布局等功能因素密切相关。从北京经济和社会现状发展条件来看,中轴线宜上收下展,轴线向南部的延伸,随着与两条轴向发展带联系趋弱,最终融入两带间的绿楔之中。在这种模式下,中轴线将成为成未来北京城市的双十字” 功能与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南北中轴线与东西长安街构成的大十字”轴,是未来北京城市功能结构中至为重要的政治文化核心轴线,它控制和组织了未来北京东西南北的各大城市主要功能片区;南北7.8公里传统中轴线与东西朝阜大街构成的小十字”轴,是体现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中心轴线,它对北京名城的整体保护、古都神韵的展现具有重大意义。 模型照片 具体到中轴线,其中国气质”体现为古都风采、时代精神和国际公园三大设计主题。它们贯穿于中轴线的北段、中段和南段三个不同空间区段之中,并总体展现出中轴线的整体气质。 北京中轴线中段的主题是古都风采:永恒的民族精神的中轴线”。建议7.8 公里长的北京传统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整体保护的前提下,整合梳理城市格局结构并通过发展旅游赋予其活力,充分展示古都风采”;恢复轴线结构性景物并以之为带动点组织设计积极的城市空间;以新的交通组织观念和更为宏观的分析来处理旧城的交通问题。 北京中轴线北段的主题是时代精神:现代化的首都形象的活力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北段是魅力活力的中轴线,集中代表和展现了北京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北面奥林匹克公园内堆山作为中轴线的北面收尾,以体现古老中国的传统意识;将原规划方案国家体育场的位置调整到邻近大屯路,使交通组织以及与城市的联系更为合理,也使其与公园内的山体及千年步道的关系更为密切;整治和控制北二环至土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 财联社29 日讯,9 月29 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 年控制在2300 万人以内,并长期稳 定在这一水平;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 年减到2860 平方公里左右, 到2035 年减到2760 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 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 平和房山的山区。

、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2010年07月01日17:08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 ■城市性质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 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和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的洲际航空门户和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农业人口再减118万 2003年农业人口为318万人,到2020年将下降到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的10%左右。 ■中心城人口850万人 积极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通过疏散中心城的产业和人口,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向新城和小城镇集聚。2020年,中心城人口规划控制在850万人以内,新城人口约570万人,小城镇及城镇组团人口约180万人。 ■中心城中心地区迁出110万人 严格控制中心城人口规模,进一步疏解旧城人口,合理调整中心城的人口分布。中心城中心地区人口规模从现状650万人下降到540万人,迁出110万人,旧城居住人口控制在110万人左右。边缘集团人口约270万人,绿化隔离地区及外围地区人口约40万人。 ■五成半人达到大专以上教育水平 2000年受教育水平大专及以上占16.84%,每万名职工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002年为3328人。根据预测,2020年受教育水平大专及以上将达55%,每万名职工拥有专业技术人员可达8000人。 产业布局 第一产业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向二产、三产延伸,逐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第二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体,以优化改造后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都市型工业为重要补充的新型工业结构。限制和转移无资源条件的高消耗、重污染的产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文化产业。 ■西部、北部山区,重点发展观光农业、林果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具有山区优势的特色农业。 ■平原地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等高附加值的农业。形成若干与大环境绿化融为一体的农业区,改善城市总体生态环境。 ■中关村为核心完善一区多园式的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结构。 ■亦庄为核心形成沿京津塘高速公路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王府井、西单和前门(含大栅栏、琉璃厂)建成商贸文化旅游区。

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

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 交通部综合规划司 2007年08月0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2007年4月 公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服务性产业,公路运输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尽快建立能力充分、组织协调、运行高效、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的公路运输系统,与其他运输方式共同构筑布局协调、衔接顺畅、优势互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运输服务。 公路运输枢纽是在公路运输网络的节点上形成的货物流、旅客流及客货信息流的转换中心。1992年,在公路、水路交通“三主一支持”长远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交通部组织编制了《全国公路主枢纽布局规划》,确定了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的布局方案。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公路运输枢纽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有效缓解了公路运输站场设施严重落后的状况,显著提升了公路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 2004年12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为适应新时期公路交通发展的要求,加快与国家高速公路网相协调,与铁路、港口等其他运输方式紧密衔接,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的建设,在《全国公路主枢纽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 本规划是对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进一步完善,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将与国家高速公路网共同构筑全国便捷、高效的公路快速运输网络。 一、规划的必要性 (一)规划建设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是实现交通“三个服务”的重要举措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将更加重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更加重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加重视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是沟通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重要纽带,对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和城乡交通一体化具有重要作用。公路运输枢纽是行业文明的窗口和行业管理的源头,对形成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运输市场,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具有重要作用。规划建设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是落实交通运输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等“三个服务”的重要举措。 (二)规划建设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是实施和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促进交通运输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供给能力明显提高,交通运输的发展已经进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能力增加为主向以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转变的关键阶段。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效率和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是推进交通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任务。 公路运输枢纽是公路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和运输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公路运输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基本平台,是促进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现代物流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保证。在我国高速公路网加快形成的历史阶段,规划建设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增强国家高速公路网的有效供给能力,构建以高速公路网为依托的公路快速运输系统,对提高公路运输整体效益和服务水平,加快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规划建设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是建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基础条件 建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构建和谐交通,是新时期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任务。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不仅是公路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路与水运、铁路、机场等多种运输方式之间、公路交通与城市公共交通之间有机衔接的重要节点。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及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公路客、货运输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都提出

北京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北京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篇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XX年) 【法规名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XX年) 【颁布部门】北京市人民政府 【颁布日期】1994-02-27 【是否有效】有效 【批准部门】国务院【法规文号】【实施日期】1994-02-27 【效力级别】规范性文件【批准日期】1993-10-06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XX年) (1993年10月6日国务院批复,1994年2月27日北京市政府发布) 总则 一、城市性质 二、经济发展 三、社会发展 四、城市规模

五、城市总布局 六、卫星城和建制镇的建设 七、市区的调整和改造 八、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九、住宅和社区建设 十、城市交通 十一、对外交通 十二、城市能源 十三、城市水源和供排水 十四、城市通信和广播 十五、城市环境和绿化 十六、城市防灾 十七、近期建设 十八、实施措施 总则 1.八十年代,在全国改革开放大好形势下,贯彻实施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原则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

划方案》,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依据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发展战略目标,以及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关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适应新的形势,对原规划方案进行必要的修订。 2.总体规划修订的重点是: (1)调整城市发展规模,开拓新的城市发展空间。 (2)优化城市布局,建立完善的城镇体系。 (3)保护和发扬历史文化名城的优良传统,创建社会主义中国首都的独特风貌。 (4)完善市域规划,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5)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完整的城乡绿化系统。 (6)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3.总体规划期限为20年(1991年至XX年),若干重大问题考虑到21世纪中叶的长远发展需要。 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本世纪末。 4.城市发展的基本目标是: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功能,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