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大纲..

《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大纲..
《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大纲..

《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时数:

学分数:

课程类型:专业课

先修课程:《电路、电工原理、电工学、电机及拖动基础》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电气控制与PLC》是电气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本课程性质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的课程,并随着我国电气设备行业的不断发展,不断采用最新的国内外电器设备,应用当代最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熟悉电气控制设备的基本构成,掌握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电气设备,具有一定的电气控制线路设计能力,通过参观实验室和企业的参观学习,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再通过课程设计,对所学内容和所参观的实物,作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在《电路、电工原理、电工学、电机及拖动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工厂常用控制电器的原理和选择,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等基本环节的控制线路,掌握PLC的梯形图和编程语言,熟悉各种控制线路的

阅读分析方法,掌握电气接线图的工艺设计思想以及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逐步培养各种电气控制线路分析能力和初步设计的能力;了解各种常见机床设备的基本结构、运动情况以及机械和电气的配合关系等,为学生以后从事电气设备方面设计、运行、维护等打下良好的基础。三、课程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常用低压电器

重点:

1、接触器;

2、控制继电器;

3、其它常用电器;

难点:接触器;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接触器的选择与应用,了解其它常用电器。(二)拖动系统基本控制电路

重点:

1、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全压起动控制电路;

2、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电路;

3、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电路;

4、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变极调速控制电路;

5、三相绕线转子感应电动机起动控制电路;

6、电液控制技术;

难点: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起动、制动控制电路;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电动机全压起动控制电路;了解电动机起动、制动控制电路。

(三)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

重点:

1、车床电气控制电路;

2、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电路;

3、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电路;

4、卧式镗床电气控制电路;

5、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电路;

6、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电路;

7、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电路。

难点: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分析;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熟悉其它电气控制线路。(四)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重点:

1、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2、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规律;

3、电气接线图的设计;

4、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应用举例。

难点:电气接线图的设计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电气控制电路图和接线图的设计方法;熟

悉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规律。

*(五)数控技术基础

重点:

1、机床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

2、数控机床程序编制;

3、插补原理;

4、数控机床的位置检测及伺服驱动系统;

5、加工中心电气控制。

难点:程序编制、插补原理;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熟悉数控机床程序编制;了解插补原理。

(六)可编程控制器概述、构成原理

重点:

1、可编程控制器分类、功能特点;

2、可编程控制器基本组成;

3、可编程控制器工作原理;

难点:可编程控制器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教学要求:熟悉可编程控制器基本组成;了解可编程控制器工作原理。(七)施耐德NEZA TSX 08CD 12F8A系列可编程控制器

重点:

1、施耐德NEZA TSX 08CD 12F8A可编程控制器的构成;

2、施耐德NEZA TSX 08CD 12F8A的内部元件;

3、施耐德NEZA TSX 08CD 12F8A的程序概念

难点:施耐德NEZA TSX 08CD 12F8A的内部资源及应用;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熟悉施耐德NEZA TSX 08CD 12F8A的内部资源;了解施耐德NEZA TSX 08CD 12F8A的编程语言。

(八)PL707 for Neza的编程软件

重点:

1、P L707 for Neza编程软件

2、P L707 for Neza软件介绍

3、程序编制及运行。

难点:PL707 for Neza软件应用;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熟悉PL707 for Neza软件应用方法;掌握PL707 for Neza编程的编辑、调试、运行、监视的方法。

(九)施耐德NEZA TSX 08CD 12F8A系列PLC基本指令

重点:

1、基本逻辑指令;

2、算术、逻辑运算指令;

3、数据处理指令;

4、程序控制指令。

难点施耐德NEZA TSX 08CD 12F8A系列PLC基本指令的功能。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施耐德NEZA TSX 08CD 12F8A系列PLC 基本指令的功能;熟悉施耐德NEZA TSX 08CD 12F8A系列PLC基

本指令的应用。

(十)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

重点:

1、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

2、应用程序设计方法;

3、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举例。

难点: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方法。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举例分析,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方法。

四、教学实验及及实践环节

教学实验:

实验一:PC软件的基本操作练习

实验二:PC应用实验

课程设计:

1、通过对某一机床线路图的设计,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综合的应用,为以后从事相关的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对多个PC应用系统设计,以及PC综合能力实验,培养学生可编程控制器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学时分配

六、考核方式

1.实验成绩

2.课程设计

3.平时作业

4.期中期末考试

七、推荐教材、参考书

1、孙平主编《电气控制与PLC》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

2、孙平主编《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

3、赵明主编,《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年1月;

4、方承远主编,《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10月;

5、李仁主编,《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年5月;

6、刘占庆主编,《机床电气自动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年7月;

*号作为选讲内容

《电气控制与PLC》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气控制及PLC

英文名称:Electrical Control and PLC

课程编号:23110109

课程性质:课程类型:综合选修是否为独立设课的实验课:否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54 总学分:2.5 实验学时:10 实验学分:0.5

执笔人:胡晓朋

制定时间: 2006 年 12 月修订

一、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实验1目的;

掌握常用低压的使用性能,掌握一般电机低压电路的设计和安装

实验2目的;

熟悉并掌握PLC的编程过程,了解部分编程技巧

实验3目的;

掌握常用PLC控制系统所需部件及接线、掌握常用PLC控制系统的调试过程

实验任务;

每个实验教师在实验室做师范操作和讲解占用1学时。课后学生分组实验,时间不限,但要求学生在实验完毕1星期内交实验报告。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环境:

PLC-2型实验系统15套

四、教材、实验教材(指导书):

1. 电气控制及PLC 胡晓朋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2

2. 电气控制与PLC实验指导自编

3.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方承远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电气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及应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质量标准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器的原理与使用、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典型电路的基本原理、常见故障分析方法、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与系统构成、指令系统、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及编程方法,包括开关量控制、模拟量控制、位置控制、数据通信及网络和计算机辅助编程等有关知识。形成控制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故障处理能力和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实现电气自动控制要求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常用低压电器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掌握各种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图形和文字符号及使用方法。

(2)理解各种常用低压电器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3)了解各种常用低压电器的一般技术指标。

2.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常用低压电器的学习,使学生具有选择和使用各种常用低压电器的能力和简单故障判断能力。

(二)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控制环节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掌握电气控制原理图的基本知识和绘图方法,三相异步电动机各种全压启动、降压启动的控制方法,正反转控制、变速控制和电气制动控制方法,电动机的各种保护环节和连锁环节,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原则,时间原则、速度原则、电流原则、行程原则、频率原则等。

(2)理解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控制方法。

(3)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启动、反转、调速和制动的控制方法。

2.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分析和设计简单电气控制电路图的能力。

(三)生产机床电气控制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掌握阅读和分析电气控制原理图的方法和步骤。

(2)理解常用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如M7120型平面磨床、Z3040型摇臂钻床、C62型万能铣床、T68型卧式镗床。

(3)了解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分析。

2.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具有阅读和分析电气控制原理图的能力和机床常见电气故障诊断和分析的能力。

3.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理解桥式起重机的电气控制原理,凸轮控制器和主令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了解桥式起重机的结构、电气控制要求、电动机的几种工作状态。

(2).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和操作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

(四)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和特点。

(2)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来源、应用范围、发展趋势以及在工业自动控制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各种内部软继电器的功能及编号。

(2)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软硬件组成,几种编程语言的特点和语句格式。

(3)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一般技术指标。

2.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识别和应用各种内部软继电器编号的能力。

(六)F1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的内部继电器

掌握PLC内部继电器的编号好功能

理解输入输出方式

(七)基本逻辑指令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掌握20条基本逻辑指令的功能、名称、符号、操作元件范围及使用要求,计数器/定时器设定值的设定方法。

(2)了解I/O接线图的设计,基本逻辑指令的应用,梯形图的编程规则和技巧。

(3)了解各种指令的执行程序步数。

2.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基本逻辑指令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设计梯形图和指令表的能力。

(八)步进顺控指令及编程方法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掌握2条步进顺控指令的功能、符号及使用方法。

(2)掌握常用功能指令的助记符,各种功能指令的特点、编程格式、编程代码及编程方法。

(3)理解状态转移图的设计方法,单流程功能图、选择性分支与汇合功能图和并行分支与汇合功能图的特点及编程方法。

(4)了解步进梯形图的特点,转移源自动复位功能、允许双重线圈输出功能和主控功能。

2.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步进顺控指令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设计三种功能图的能力和根据状态转移图绘制步进梯形图及编写指令程序的能力

(九)F1-20简易编程器

了解编程器的结构类型与用途

了解编程器的监控制方式

(十)可编程控制器的设计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掌握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步骤和设计方法。

(2)理解可编程控制器在常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举例。

2.能力培养要求

具有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实现电气自动控制要求的设计能力。

(十一)可编程控制器用于模拟量控制和位置控制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理解可编程控制器模拟量控制模块的功能、特性及应用,FX2系列模拟量输入/输出单元的特性。点位控制脉冲输出单元F2-30GM和可编程凸轮控制器F2-32RM的功能及用途。

(2)了解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F2-6A、模拟量输入模块FX-4AD、模拟量输出模块FX-2DA及相应接口模块的应用。

2.能力培养要求

具有应用模拟量模块和位置模块的初步能力。

(十二)网络与通信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理解可编程控制器与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的有关知识。

(2)了解可编程控制器与计算机联网的有关知识。

2.能力培养要求

具有可编程控制器与计算机通信和联网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实践环节

实习

实习不随堂进行,单独安排实习2周,具体安排和要求详见《电气控制实习》和《PLC实习》教学大纲

(1)常用低压电器部分:重点是常用低压电器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难点是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

(2)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控制环节部分:重点是电气控制原理图的基本知识和绘图方法,三相异步电动机各种全压启动、降压启动的控制方法,正反转控制、变速控制和电气制动控制方法,电动机的各种保护环节和连锁环节,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原则,时间原则、速度原则、电流原则、行程原则、频率原则等。难点是电气控制原理图的基本知识和绘图方法。

(3)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系统部分:重点是阅读和分析电气控制原理图的方法和步骤,Z3040型摇臂钻床、X62型万能铣床、T68型卧式镗床的电气控制原理分析与故障排除,难点是T68型卧式镗床的电气控制原理分析与故障排除。

(4)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部分:重点是桥式起重机的电气控制原理分析,难点是凸轮控制器和主令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5)可编程控制器概述部分:重点是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和特点。

(6)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部分:重点是可编程控制器的各种内部软继电器的功能及编号,难点是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软硬件组成。

(7)基本逻辑指令部分:重点是20条基本逻辑指令的功能、名称、符号、操作元件范围及其使用要求,计数器/定时器设定值的设定方法。难点是I/O接线图的设计,基本逻辑指令的应用,梯形图的编程规则和技巧。

(8)步进顺控指令部分:重点是2条步进顺控指令的功能、符号及使用方法,难点是状态转移图的设计方法,单流程功能图、选择性分支与汇合功能图和并行分支与汇合功能图的特点及编程方法。

(9)功能指令部分:重点是常用功能指令的助记符,各种功能指令的特点、编程格式、编程代码及编程方法,难点是功能指令的应用。

(10)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部分:重点是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步骤和设计方法,难点是可编程控制器在常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11)可编程控制器用于模拟量控制和位置控制部分:重点是可编程控制器模拟量控制模块的功能、特性及应用,难点是点位控制脉冲输出单元F2-30GM和可编程凸轮控制器F2-32RM的功能及用途。

(12)网络与通信部分:重点是可编程控制器与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的有关知识,难点是可编程控制器与计算机联网的有关知识。

六、几点说明

1.本教学大纲适用于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为3年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完成本课程教学的理论学时建议为72学时。

2.课程教学大纲对各单元知识点提出了分层次要求。其中“了解”是对知识的初

步认识,规定为“了解”的内容,应能说出它的要点,大意或利用它进行简单计算;“理解”是对知识的进一步认识;规定为“理解”的内容,应能对它进行完整、确切的描述,并能运用它来分析有关现象或进行一般计算;“掌握”是对知识的更深入的认识,规定为“掌握”的内容应能在前述“理解”的基础上,正确全面地把握它的含义;使用条件、应用范围,灵活运用它来解决有关问题,对于不属于以上三个要求层次的知识,只要求知道即可。

3.本课程教学大纲中的学时分配是指导性的。

4.与其他课程的衔接与分工。

(1)本课程应安排在《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等专业基础课程后进行。

(2)电气控制实习应安排在第三章内容进行完之后,PLC实习应安排在第九章内容进行完之后。

5.作业要求。

课本每章节后习题可选择性完成。

6.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期末笔试。

7.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吴丽主编兵器工业出版社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方承远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焦振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钟肇新、彭侃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实用小型可编程控制器》王兆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孙平主编高教出版社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胡学林主编高教出版社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教程》吕景泉主编高教出版社

自动化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32328565.html,/zdh/index.asp)

中国电工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32328565.html,/)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中心(https://www.360docs.net/doc/a32328565.html,/cieeec/fpage18.htm)北极星电技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32328565.html,/dl/hangyehuangye/)

中华工控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32328565.html,/LINKS/)

《自动化仪表》杂志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主办

《电气传动》杂志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

《建筑电气》杂志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主办

返回顶部

(九)F1-20简易编程器

了解编程器的类型与功能

(十)可编程控制器的设计

重点扩展设计定时器计数值和定时范围。了解输入输出简化方法

(十一)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掌握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步骤和设计方法。

(2)理解可编程控制器在常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举例。

2.能力培养要求

具有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实现电气自动控制要求的设计能力。

(十二)欧姆小型可编程控制器

了解C系列基本指令及常用功能

(十三)西门子PLC

了解指令系统

(十四)PLC网络控制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理解可编程控制器与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的有关知识。

(2)了解可编程控制器与计算机联网的有关知识。

2.能力培养要求

具有可编程控制器与计算机通信和联网的初步能力。

《电器及PLC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适用于电气信息类、机电类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知识的覆盖面较宽,是强电与弱电的结合,机、电、液的结合。

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介绍由常用低压控制电器的基本结构、原理与选用,电器控制线路的原理和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基本工作原理、程序设计,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设计及工程应用中注意的问题,可编程控制器网络通信与现场总线技术。

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教学目标:

1.熟悉常用低压控制电器的基本原理、规格及选用;

2.掌握继电器控制的基本原理、线路分析与设计;

3.掌握PLC基本原理、指令系统及应用、程序设计方法;

4.掌握电器及PLC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5.具有电器及PLC应用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的能力;

6.具有设计、改造、革新一般生产机械控制系统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课题一绪论

了解电气控制的发展及现状,本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及学习方法。

课题二常用低压电器

掌握接触器、继电器、保护电器、主令电器及人机界面等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原理、规格及选用。电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课题三继电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线路分析

掌握点动与自锁、联锁与互锁的基本概念及应用、掌握位置原则、时间原则、速度原则等控制线路,掌握一般电器线路的设计,掌握典型设备电器控制线路分析方法、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课题四可编程控制器基础知识

掌握PLC控制系统与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相同及异同点,掌握PLC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PLC的特点、应用领域、编程语言、分类等。

课题五小型可编程控制器性能与指令系统

了解常用PLC及其性能,掌握某一种小型PLC的内部软继电器功能、指令系统及应用,掌握简易编程器的功能及使用。

课题六可编程控制器的程序设计

掌握梯形图的特点及设计规则;了解PLC程序的常用设计方法,重点掌握顺序控制设计法;学会PLC程序的设计与调试。

课题七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的设计

掌握PLC应用系统设计的步骤和内容、PLC在应用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熟透PLC的安装、维护、故障诊断及通信联网;通过分析PLC应用实例,掌握PLC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二)实践教学

1.实验(20课时)

实验结合理论教学进行,实验项目和要求如下:

实验一:自锁、互锁控制线路实验(2学时)

通过对异步电动机可逆运行控制线路的实际接线及运行,?进一步理解控制线路中自锁、电气互锁、机械互锁、复合互锁、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失压保护等作用。

实验二;笼型异步电动机Y-△降压起动控制(2学时)

通过对笼型异步电动机Y-△降压起动控制线路的实际接线、调试及运行,进一步理解笼型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过程、原理。

实验三:典型设备电器控制及故障排除(4学时)

通过铣床电气控制线路的运行、调试、故障分析及排除,进一步掌握其电气工作原理,掌握根据设备的电气工作原理图和故障现象进行故障分析和故障排除的方法。

实验四:PLC的认识与编程器的使用(2学时)

了解PLC电源接线、PLC输入/输出端子接线方法及各种信号指示等;掌握简易编程器功能,通过给定的训练程序,学会简易编程器使用方法。

实验五:PLC简单程序设计与调试(2学时)

学生自行编制一些简单程序,通过简易编程器写入PLC并进行调试、运行,观察程序运行情况,进一步掌握PLC基本指令的功能。

实验六:典型设备的PLC编程与调试(6学时)

根据设备的控制要求,设计出其应用程序;将预先编好梯形图程序输入并调试;根据要求连接PLC外部电路并进行模拟调试运行。

实验七:上位机与PLC的通信(2学时)

上位计算机通过接口实现对PLC编程、调试、监控等

目的及要求:掌握一般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方法;学会查阅相关专业手册及资料、编写设备技术说明书及绘制图纸。

课题类型:中等复杂程度、具有机、电、液(气)联合控制的生产机械PLC控制系统。设计内容:熟悉任务并参观类似设备,确定控制方案,设计系统硬件原理图;选择有关电器及PLC;设计PLC程序并进行模拟调试;绘制施工图、现场安装施工并联机调试;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工作量:两周

三、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教学时数:54学时课程设计周数:两周

1.低压控制电器的结构、原理以电磁式电器为核心进行介绍;介绍各种电器时应该侧重于其规格、符号及选用,多采用电器实物示教,注意新型电器的介绍。

2.讲授电器控制线路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设计电路的方法及其严谨态度,强调电路的可靠性。重点分析、介绍按行程原则、时间原则、速度原则、电流原则等不同形式的电路。

3.常用机械设备的电器控制应从生产加工工艺出发,充分运用控制线路基本环节,引出完整的控制线路。对于各种机械设备控制要抓住各自特点进行教学,着重注意机、电、液三者的配合。这一部分教学可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到工厂参观或现场教学。4.可编程控制器部分的讲授应该建立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基础上进行,应注意两者之间的衔接。以某一种典型小型可编程控制器为样机,讲授指令系统时应以基本指令为主,程序设计部分重点介绍逻辑设计法中的顺序控制设计法,要通过加强实验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5.可编程控制器应用部分内容要结合实例进行,同时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现场讲授,注重与生产实际的结合。

6.本课程安排两周课程设计环节(见附录)。设计过程中可安排适当时间来讲授施工图纸绘制、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

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

《电器控制与PLC》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电气自动化基础课程,属于校级平台课,通常在工科院校都会开设。我校主要在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数控技术专业开设。目前,我院在在以上各专业中依托《电器控制与PLC》课程设置的实习环节中,实施中、高级维修电工考证工作,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双证率和就业的竞争力。

在2004年该课程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二、课程发展过程

95年以前,在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设立《机床电气控制设备》主干课程,主要以常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和机床电器控制系统为主要内容,随着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的发展,95年增设了《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应用》必修课程。2001年起,针对高职教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实现“够用为度”的课程改革思路,将以上两课程整合合二为一,将《电器控制与PLC》设置为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数控技术专业专业的必修课程。

2003年起,为强调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双证’融合的教育理念,力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根据实践教学和岗位核心技能培养的需要,将《电器控制与PLC》设置为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并积极建立了该课程的高级维修电工、技师考证鉴定中心(该中心被杭州市劳动保障局评为“2006年度优秀鉴定中心”),进一步加大了课程改革力度,突出实践教学模式和技能培养相结合。

2004年该课程被列为院级重点课程,经过三年的建设,经学院学术委员会的评估验收(组织成立专家组进行评审),在同时立项的九门院级重点建设课程中,以最高分获院级重点课程称号。

2007年,鉴于浙江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目前该类工学结合高职制造类精品课程的不足(目前只有05年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电气控制PLC》精品课程)、PLC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企业具备现代PLC电器控制技术的高技能(具备高级证书)人员的严重缺乏,本课程将贯彻高职教育制造类岗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宗旨,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以就业为导向,完善《电器控制与PLC》课程体系,积极实现高职教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教学内涵建设。通过几年努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实施网上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课程建设团队,完善以企业和学院互动模式的专兼职优秀精品课程教师团队,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教育模式。

三、教材建设

丁学恭主编、楼晓春副主编编写的课程教材《电器控制与PLC》被教育部列为“高教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2006.07立项)。由三所省内高职院校联合编写,目前已发行5000多册,2005年获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该教材整和了《电器控制及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两门相近专业课程内容,融合高技术与高技能“双证”教材内涵,突出了教学和技能相融合的双证培养教学要求,经三届使用效果反映良好。

被教材内容上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

1、基本理论精简实用,实例、习题编写上充分结合企业电气控制技术实际需求,强化实践技术性,充分体现高职教材的特征。

2、体现高职高技能培养为主线的教学内容整合体系,主要考虑四方面内容的整合,即电器基础知识、电器控制实用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及PLC控制技术的整合。

3、充分考虑实施高职实践性教学要求,充分反映适应现代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电器控制技术要求和能力水平需求。

4、本教材内容上办求适应高职工科类相关各专业教学需求,突出基础理论与技能知识的结合面和各专业层次需求,具有较大的教学选择空间。

四、教学内容组织与考试模式改革

首先从教学模式改革开始入手,在《电器控制与PLC》课程中采取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

理论知识与实际动手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过程贯穿于课堂教学

中,这种方法对学生如何理解各单元知识内容和掌握其基本应用技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比较容易被高职学生

所接受。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教学过程中实践技能的培养;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电器控制

与PLC》课程的考核以技能测试来完成。技能测试融合于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课堂纪律、学习态度、

学习自觉性、学习效果、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综合地进行评定。

技能测试考核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平时成绩、PLC综合实验和T68镗床、Z3050摇臂钻床、X62W

铣床(三选一)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说明书及故障排除。以技能测试为平台的考核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突出了教学过程中实践技能的培养。从实施的效果来看有诸多的优点:

1、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电器控制与PLC》课程本身实践性比较强,理论相对容易。以往的教学也发现学生觉得该课程并不

难,课后作业能做,自己看书也能懂,学习较为放松。实施技能测试代考,不能像闭卷考试那样可以临时突击,

依据老师的考试提纲、划定的考试范围或者采取考场非正规的手段通过考试。技能测试必须是在懂、会、熟的

前提下才能取得好成绩。再者要参加技能测试对平时的学习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所以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放

松平时学习的问题。

在写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说明书时,除认真钻研教材外,还需到图书馆、新华书店查找相关资料;能

主动下校办工厂请教工人师傅;在每次机床线路排故训练时,很多学生主动要求中午开放或推迟关闭实训室。

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交流明显增多,形成了非常浓厚的学习氛围。

2、理论结合实践,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

引入技能测试后,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往校办工厂、实训室跑的多了,拉近课堂和现场的距

离,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参加技能测试的同学经过技能训练,万用表的使用更加熟练;低压电器器

件的故障分析及排故、机床线路的故障分析及排故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参加技能测试的同学18位同学中有16人通过了高级维修电工的考证,取得了高级维修电工证书,为就业打下

了良好的基础。

3、密切师生关系,活跃教学气氛

技能测试有很大的组织准备工作,对学生要有必要的指导,安排一定的答疑时间。对教师的要求远远

超出了课堂教学。

在课外辅导、技能训练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非课堂气氛面对面的接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找老师的多了,躲老师的少了,师生之间相互探讨交流,教学相长,学风和教风有了明显改观。

《电器控制与PLC》课程设计大纲

(电气、机电、计控、数控专业)

《电器控制与PLC》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本课程之后进行的重要实践性环节。通过几个具体的工业现场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掌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业控制应用的能力。掌握应用时与外部电路的接口问题。

一、课程设计目的

1、巩固、加深本课程的理论知识。

2、PLC程序设计的训练。

3、掌握电气传动控制设备、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4、查阅有关资料、手册的能力。

5、编写技术说明书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的时间为一周,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时间情况安排课程设计的内容及难易程度。课程设计的组织要注意学生对PLC应用系统的实际应用,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内容包括课题方案设计、安装调试、编写设计说明书和考核四部分。

(一)课题方案设计

1、选题原则

根据课程大纲的基本要求,选择具有一定难度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为课题,包含PLC控制的程序设计、电气理图的绘制;模拟实验系统的调试等。是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受到一次系统的训练,巩固本课程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课题选择难度要适中,工作量要适当,但内容要完整。

2、根据任务书进行课题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包括PLC电气控制方案的设计和程序设计。

3、参考课题

1)机械手的PLC自动控制

2)电机的PLC自动控制

3)交通信号灯的PLC自动控制

4)LED数码管显示控制实验

5)四层电梯的PLC控制

6)普通车床电器控制改造

7)速电动机变极调速控制系统设计

各指导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自行选题。

(二)安装调试

各种工业现场的实际编程实现;PLC与外部电路的接口按工艺规范进行安装接线、调试、运行。

(三)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编写设计说明书是课程设计不可缺少的一环节。设计说明书包括:课题任务、技术指标或控制的要求、电气控制图、工作原理的分析、程序框图、梯形图、参考文献等。

三、课程设计的考核

考核应注重课程设计的全过程,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平时的考察,考核方法采用答辩和平时考察相结合的方式。

1、考核内容:

1)方案的设计:方案设计成绩的评定采用平时考察的方式确定,根据学生设计过程中基础知识的掌握、设计方案的选择、手册资料的查阅能力、原理图的绘制、程序的编写等来评定成绩。

2)组装调试能力:根据学生在组装系统过程中的实际动手能力、解决故障的能力等评定成绩。

3)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的考核侧重于内容的完整性和格式的规范性。

4)答辩:采用独立答辩的形式,主要考核学生的自述表达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等。

2、成绩的评定

课程设计的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级分评定。各项考核内容成绩所占比例为:

方案设计 40%

组装调试技能 20%

设计说明书 20%

答辩 20%

六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六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识字、写字 2、学会常用汉字150个左右。 3、能熟练地查字典,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 4、学过的词语能读、写,大部分会用。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注意积累词语。 5、能比较熟练地使用钢笔写字,有一定速度。继续学习用毛笔临 帖,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听话、说话 6、听讲话和广播,能转述主要内容。 7、听别人读程度适合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能边听边想象。 8、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阅读 9、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 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0、能按要求默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有一定速

度。 11、对对含义较深的词句或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能联系上下文理 解含义或体会思想感情色彩。注意欣赏文章中的优美语句。12、能初步理解具、段、篇之间的联系,能归纳段落大意,能概括 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13、了解课文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 14、能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养成预习的习惯。 15、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课外读物,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文 16、能用正确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 17、观察事物注意抓特点。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18、能按要求或自拟题目作文。能根据要求选择材,编写作文提纲, 写出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学会会议记录和读书笔记。 19、初步会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冒号、引号、顿号、书 名号和省略号。认识分号。 20、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广告设计 英文名称:Advertising Design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课程性质:选修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0 实验(实践)学时:12 学分:2 适用对象:工业设计 先修课程:色彩静物、设计素描、字体与标志设计、计算机辅助图形图像处理 一、编写说明 (一)制定大纲的依据 遵循大庆石油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广告设计课程是为培养从事广告设计与实施的应用性人才而设。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视觉传递艺术,以形象作为诉求的主导因素,用视觉阐述观点。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广告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介于社会学、美学与市场营销学边缘的综合性科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广告设计》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主要课程,它以图文为主要内容传递信息,通过此课程可以广泛了解观众的视觉心理欣赏习惯,视觉表述的艺术形式,深入地研究媒体艺术和传播行为,解决视觉美学与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并根据市场的发展,要求学生了解广告的运作过程。即从市场调研、企划、创意、媒介流程和国际及本土化广告公司的发展趋势等角度研究如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广告人的问题。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广告设计是以“字体设计”、“版式设计”、“图形创意”、“广告学”等专业基础课为基础。 本课程结束后为学生学习“企业形象设计”、“招贴设计”等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 熟练掌握“字体与标志设计”、“计算机辅助图形图像处理”中相关知识。

《材料物理》 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材料物理 英文名称:Physics of Materials 二、课程代码及性质 课程代码:080114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 学分:2.5 四、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 五、授课对象 本课程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学生开设。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掌握材料物理(能带论、晶格振动、材料磁性)的基本理论,具备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功能材料的物理(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现象与本质规律,培养学生开发新型功能材料的能力; 3、了解功能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影响材料物理性质的基本理论。晶体结合、能带论、晶格振动与热学性质、

材料的磁性 教学难点: 能带论、材料的磁性、材料的介电性、超导电性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阐述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保证主要教学内容的完成; (2)从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物理现象为引导、探讨产生光、电、磁的材料物理本质,掌握重要的理论。。 教学手段: (1)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在课堂上通过PPT讲授方式,实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2)强调研究思路的创新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一个基本理论学习介绍后再增加介绍其带来新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突破,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总体安排 教学内容与学时的总体安排,如表2所示。 (2)具体内容 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2h) 第一章晶体结构(4h) 1.1 晶格的周期性 1.2晶格的对称性 1.3 倒格子 1.4 准晶 第二章晶体结合 (4h) 2.1晶体结合的普遍描述 2.2 晶体结合的基本类型及特性

UbuntuLinux操作系统第2版(微课版)—教学大纲

《Ubuntu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 4 学时:48 适用专业: 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课程安排在第学期。 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管理、软件使用和编程环境部署。本课程将紧密结合实际,以首选的Linux桌面系统Ubuntu 为例讲解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为学生今后进行系统管理运维、软件开发和部署奠定基础。整个课程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基本功能到高级功能的逻辑进行讲授,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技能。 前导课程: 《计算机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 《Linux应用开发》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配置管理、桌面应用、编程和软件开发环境。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方法和使用技能,涵盖系统安装和基本使用、图形界面与命令行、用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桌面应用、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Android应用开发、LAMP 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部署,以及Ubuntu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培养的IEET核心能力: ?具备系统管理方向的系统工程师的工程能力:掌握Linux配置管理和运维,包括用 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具备应用开发工程师的开发环境部署能力,包括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 Android应用开发、LAMP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的部署和流程。 ?基本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接受企业 的文化;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语文档阅读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理解Ubuntu Linux的相关英文资料。

教学大纲-安徽大学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A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A 课程代码:GG32001、GG32002 学分/学时:8/136 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课程类別: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后修课程: 开课单位: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1. 课程性质:《大学物理A》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物理A》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 3. 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符合下列毕业要求指标点: 1.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电子信息工程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科学原理。 2.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学与哲学、自然科学和 工程技术的关系、物理学的发展、学习物理学方法及对学生要求。 (2)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学目的、方法、激发学习物理学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发展。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4学时) §1-1 质点运动的描述 §1-2 圆周运动 §1-3 相对运动 (1)教学重点: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概念和相互关联,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2)教学难点:各物理量的微积分运算、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3学时) §2-1 牛顿运动定律 §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2-3 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 (1)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几种常见力的基本作用规律。 (2)教学难点: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牛顿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4学时) §3-1 变力的功动能定理 §3-2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3-3 功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1)教学重点:变力的功,质点的动能定理;保守力,势能,功能原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功能原理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四章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4学时) §4-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4-2 动量守恒定律 §4-3 质心质心运动定理 (1)教学重点: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五章角动量守恒与刚体的定轴转动(7学时) §5-1 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定律 §5-2 刚体的定轴转动 §5-3 刚体定轴转动中的功能关系 (1)教学重点: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 (2)教学难点: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刚体的转动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七章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10学时) §7-2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7-3 洛仑兹坐标变换和速度变换

计算机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系统结构》教学大纲 (参考学时:约48学时)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课。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说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主要依靠器件的变革和系统结构的改进。今天,在器件潜力几乎达到极限的情况下,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改进尤为重要。 本课程是从外部来研究计算机系统, 即使用者所看到的物理计算机的抽象;编写出能够在机器上正确运行的程序所必须了解到的计算机的属性;软硬件功能分配及分界面的确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学生熟悉现代计算机系统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应用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系统结构的分析能力,掌握系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如何最合理地利用新器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设计并构成综合性能指标最佳的计算机系统。 本课程为计算机专业(本科)高年级课程,需要综合几乎所有计算机专业基础和相关的前继专业课程知识。主要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本课程的新内容为超标量处理机、超流水线处理机、向量处理机、并行处理机、线程级并行、多核处理器、多处理器系统及其并行计算等。 1.教学内容 本课程知识结构图如图1所示。

第一部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础 1.教学内容 2.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分类; 3.计算机系统多级层次结构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系统设计的评价标准和定量原理; 5.软件、器件、应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 6.计算机系统的分类。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内容: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定义,计算机组成定义,计算 机实现定义,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的三者关系,透明性,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并行性原理,局部性原理),MIPS定义,MFLOPS 定义。 2.掌握内容: 弗林分类法,冯·诺依曼计算机特征,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演变,软件、器 件、应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模拟与仿真。 3.了解内容: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系统设计的主要方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2.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并行性原理,局部性 原理); 3.系统结构的评价标准; 4.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 难点: 1.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 第二部分计算机指令系统 1. 教学内容 1.数据类型; 2.寻址技术; 3.指令系统的设计; 4.指令系统的改进。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内容:数据表示和数据结构,自定义数据表示,大端存储和小端存储,寻址 方式,指令格式的优化(Huffman编码法、扩展编码法),RISC的定义与特点,减少指令平均执行周期数方法。

pop广告设计教学大纲

《pop广告设计》(广告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广告学专业本科课程性质:必修 学时数: 42 学分数:2 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大纲执笔人:申献双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广告学专业本科必修课。 教学目标:通过系统学习本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使学生了解pop广告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类型、创作观念,表现手法和发展趋势,掌握pop广告设计的创意与手绘表现的一般规律,具备pop广告策划与手绘pop广告设计的能力,并能够创造出有新意,符合市场需求的pop广告设计作品。 二、课程内容提要 第一章Pop广告设计概述(7学时) 1课程内容 1)pop广告的定义 pop广告是许多广告形式中的一种,它是英又pointof purchase advertising的缩写,意为“购买点广告”,简称pop广告。 2)pop广告的广义与狭义概念 广义的pop广告的概念,指凡是在商业空间、购买场所、零售商店的周围、内部以及在商品陈设的地方所设置的广告物,都属于pop广告。如:商店的牌匾、店面的装满和橱窗,店外悬挂的充气广告、条幅,商店内部的装饰、陈设、招贴广告、服务指示,店内发放的广告刊物,进行的广告表演,以及广播、录像电子广告牌广告等。狭义的pop广告概念,仅指在购买场所和零售店内部设置的展销专柜以及在商品周围悬挂、摆放与陈设的可以促进商品销售的广告媒体。 3)pop广告设计的发展历史

pop广告起源于美国的超级市场和自助商店里的店头广告。1939年,美国pop 广告协会正式成立后,自此pop广告获得正式的地位。 30年代以后,pop广告在超级市场、连锁店等自助式商店频繁出观,于是逐渐为商界所重视。60年代以后,超级市场这种自助式销售方式由美国逐渐扩展到世界各地,所以pop广告也随之走向世界各地。 4) pop广告的功能 1、新产品告知的功能 2、起消费者潜在购买意识的功能 3、代售货员的功能 4、造销售气氛的功能 5、提升企业形象的功能 5)pop广告的发展趋势 1、系列pop广告 2、技术的吸收与综合 3、绘式pop广告 2重点、难点 ⑴教学重点: pop广告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⑵教学难点: pop广告的概念和分类形式。 3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pop广告的基本概念、理解pop广告的几种分类的形式,并能够掌握其功能。 第二章pop广告的类型(6学时) 1课程内容 1)什么是店头POP? 置于店头的POP广告,如看板、海报、店招、立场招牌、海报、大木偶站式广告牌、实物大样本、高空气球、橱窗展示、广告伞、指示性标志等。 2)柜台展示POP广告 柜台展示POP是放在柜台上的小型POP广告。由于广告体与所展示商品的关系不同,柜台展示POP又可分为展示卡和展示架两种。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培训课件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193Z703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实践课 3.课程性质:必修 4.学时/学分:1W/1学分 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画法几何、机械原理 6.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二、课程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创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通过该课程实习,使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1. 通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构思,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2.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课程目标3. 能够针对自己的创新设计目标,清晰的讲述创新设计思路、依据和设计结果等,较好的完成答辩;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所示为《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方面的教学设计。 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四、课程的考核环节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自评方式 (一)课程的考核环节 1.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由平时成绩(含设计表现、到课率等)和业务考核成绩(实习报告的完成及质量情况,答辩情况)组成,均按百分制记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业务考核成绩占70%。 2.指导教师按照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对指导的学生进行业务考核,并填写、上报成绩单。 3.课程设计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评定总成绩。 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也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总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得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平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课程分目标达成度= 分) (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均值 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课程总目标达成度100= 课程目标评价内容及符号意义说明如下表,字母A 、B 、C 分别表示学生考勤、课堂表现、业务考核的实际平均得分,其中,C = C 1+C 2;C 1为设计说明书、图纸等资料的分数,C 2为答辩得分。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6年级语文教学大纲及重难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一)汉语拼音 1.能读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学会拼音方法,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学读轻声。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二)识字、写字 3.学会常用汉字45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 用的偏旁部首。 4.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 记忆字形,能初步理解字义。 5.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 6.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 好的写字习惯。 7.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培养写字兴趣。 8.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 (三)听话、说话 9.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10.听话能集中注意力,不随便插话。 11.学习说普通话。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图或观察简单事物后,能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12.能当众说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习使用礼貌语言。 (四)阅读 1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4.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15.认识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16.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初步了解内容。一二年级总阅读量为5万字。 一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 1、掌握23个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2、掌握24个韵母: 1) 单韵母:a o e i u ü 2) 复韵母8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3) 鼻韵母分为前鼻音和后鼻音。 前鼻音为:an en in un ün 后鼻音为:ang eng ing ong 3、特殊韵母:er它不能和声母相拼,只单独作为字音。 4、整体认读音节16个: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5、标调:a o e i u ü,标调时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去掉点;ü与j q x y相拼时去两点。 6、字母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7、隔音符号:以a o e开头的音节紧跟在其它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因此音节间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8、认识标点符号( , ! :" "),能正确使用( ,)

《广告创意与策划》教学大纲设计

泰豪游戏分院 《广告创意与策划》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广告创意与策划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 编写人:姚冲;审定人:;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是广告专业的一门专业性、应用性强的重要基础技术课程。广告策划涵盖广告环境分析、产品研究、消费者行为研究、竞争对手研究、广告目标确定、广告定位、广告创意、广告战略、媒体选择、广告发布时机确定、广告费用预算、广告效果调查及评估等。广告创意又在课程体系中居于关键地位,在广告运作的框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广告作品直接打动消费者的核心,是为促进产品或服务的销售、实现广告目标,经过创造性思维而获得的独特的“好的主意”或“好的点子”。创意是广告的灵魂,是广告设计的基础,是使广告活动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捷径。目前美广、装广、影视广告专业均开设本课程,具体课程的细分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有所调整。总体是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写作、电脑操作等能力突出的复合型高等职业人才。《广告策划与创意》锻炼学生公关、宣传的能力,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1、(二)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创意是广告的灵魂,提升创意能力;策划是广 告的生命,提升策划能力;注重课内课外作业训练,并强调以赛带练,在实战中提升创作水平;广泛阅读:书籍、杂志、网站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着重在市场营销框架中强调广告策划与创意,重广告策划书的撰写能力和广告作品的创意能力的提升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有:美术基础、图像处理 后续课程有:场景设计、角色设计、数字绘画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建议表:总32学时 1.教材: 2.参考书目: 《广告创意训练教程》张勇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广告学》(第四版)何修猛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 《现代广告策划》潘哲初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广告学教程》张金海姚曦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当代广告学》,[美]威廉·阿伦斯,华夏出版社,1999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美]大卫·奥格威,中国友谊出版社 《奥美的观点》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0年 《定位》,[美]里斯·特劳特,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公共关系的战略与战术》,[美]丹尼斯·威尔科克斯等,解放出版社

自然科学基础大纲汇总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1ZB003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 natural science bas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64 学分: 4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课程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 ?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 ?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 ?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 能力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先修后续课程:先修中学化学、中学物理、中学生物及中学地理等课程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2.理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重点与难点】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 1.1 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1.2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1.3 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宇宙世界 【目的要求】 1.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及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3.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2.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主要内容】 2.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大爆炸宇宙论、天体系统及其演化、银河系。 2.2太阳和太阳系:太阳系的结构与起源、太阳的特征与演化、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 第三章地球环境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环境科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生态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 2.理解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3. 掌握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重点与难点】 1.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2.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要内容】 3.1 地球环境:地球的圈层构造、大地构造理论、地表形态及其演化、地球大气、地球上的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操作系统》总学时与学分:72学时 4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操作系统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涉及考研等进一步进修的重要课程,是计算机 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 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的管理方法,从而为学生以后的 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章 节 内 容学 时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5第二章 进程管理12第三章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12第四章 存储管理12第五章 设备管理10第六章 文件管理8第七章 操作系统接口4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3第九章 系统安全性3第十章 UNIX 操作系统3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发展过 程,知道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系统的首次扩充,是 现代计算机系统必须配置的软件。 基本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及主要功能;了解操作 系统的结构设计 本章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以及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本章难点:操作系统基本特征的理解,操作系统主要功能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电气课件中调试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的总要求 (二)各年段的要求 1.低年级2.中年级3.高年级 (三)课文 (四)语文实践活动 三、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教学评估 五、教学设备 附录: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的总要求 1.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够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做到会写,并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3.学会用汉语拼音等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根据读写的需要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词典。能独立识字。 4.用硬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用毛笔临帖,字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广告设计教学大纲

《广告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1、课程性质: 电脑图形设计专业主干课程。 2、课程设置目的: 广告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介于社会学、美学与市场营销学边缘的综合性科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广告设计课程是为培养从事广告设计与实施的应用性人才而设,对电脑图形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技能。 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包括文字、色彩、版式、图形等在的内其他相关设计课程的知识。是设计基础的综合检验课程。由于广告分类的不同,其相关设计课程内容的应用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4、教学目标: 使学生具备广告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程序和方法,把握不同广告媒体的特点与局限,了解广告传播方式以及制作与实施,能够运用视觉传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广告平面设计与绘制。 5、课时分配: 本课程通过7个单元的学习,广告设计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周学时为4学时,共计15周。在第三学期学习。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强调广告策划的创意与视觉导向功能。 2、要加强学生的全面修养,吸收如经济学、社会学、市场学、传播学、心理学、语言学、统计学、美学等与广告设计课程关系密切的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 3、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求学生注重广告对消费者的引导,又要求学生要根据广告分类的不同选择适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来传达广告内容。 4、把握时代精神,从中外优秀广告案例和本土民族文化中汲取设计营养,发挥最大的创造能力来学习和尝试广告设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课堂讲授、名作欣赏、社会考查、作业点评、示范指导等方法组织教学。

外科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2014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大纲 一、设计目的和要求 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为配合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操作系统》而开设的,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使学生能将操作系统的概念具体化,并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操作系统,以巩固和补充操作系统的原理教学,提高学生解决操作系统设计及实现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要求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培养学生在模拟条件下与实际环境中实现功能模块和系统的能力: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具体包括: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个简单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培养学生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合理分析试验结果的能力: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验设计、程序调试、错误分析,从而熟悉实验设计方法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学生需根据设计项目的功能要求及操作系统原理的相关理论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需考虑项目实现的软硬件环境,设计相关数据结构及算法,在实现过程中发现解决方案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改进。 (4)培养学生分析并清楚阐述设计合理性的能力:要求学生在项目上机验收和实验报告中分析阐述设计思路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5)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课程设计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的分工及合作。 二、设计学时和学分 学时:32 ;学分:1 三、设计的主要内容 以下三个题目中:1、2中选做一题,第3题必做。 1、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掌握线程的定义和特征,线程的基本状态,线程的私有堆栈,线程控制块TCB,理解线程与进程的区别,实现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2)时间片轮转调度 理解各种调度算法、调度的原因,完成时钟中断的截取,具体实现调度程序。 (3)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 理解优先权的概念,并实现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策略。 (4)利用记录型信号量实现线程的同步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它将分科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的基础知识及它们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加以综合,力求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并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使其有利于现代生活及个人生活的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眼界,培养学员的科学态度,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适应21世纪初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需要。 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和衔接 本课程注重与中等师范及高等师范本科阶段的知识结构相衔接,通过学习,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 课程内容按照物质的发展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运用到改造,将理、化、生、地的内容综合在一起。以包容性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如自然、地球、能量、生活、环境等来兼容素材,并加以定式化、组织化,让学员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简史、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动地改造环境,使之协调发展。 教学要求中,“掌握”的部分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学员应彻底弄清楚,融汇贯通;“理解”为一般考核内容,学员应弄清其基本原理并能应用;“了解”属较低要求,要求学生知道一般概况。 四、课程总学时:本课程4学分,共72学时,开设一学期。 五、教学进度时间分配表

第二部分大纲正文 第一章自然的探索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了解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2.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掌握观察、实验方法。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1.古代自然科学:古希腊的科学、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3.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经历了全面空前的革命,科学走向新的综合,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第二节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实验计划的制订:选题过程、实验计划的制定 2.观察、实验方法:观察和实验的作用、观察和实验的主要方法 3.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假说及其检验 第三节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1.世纪之交人们关注的问题:能源、环境、信息 2.科学技术与理科教育:科学、科学教育 三、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科技发展趋势,观察、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四、教学建议 1.讲解与学员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2.自学时以阅读为主,可配合相关录像片进行 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起源、结构和地表的形态:了解大气、水物质的组成、分类、大气和水对生命的意义;了解酸碱指示剂;了解重要有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