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 论文

抗生素 论文
抗生素 论文

抗生素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抗生素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近几十年来抗生素飞速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工业。抗生素类药物现在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所以,现在抗生素的滥用也越发严重。抗生素的研究与发展正在日新月异的进步,但对于抗生素类药物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人类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慎用。

关键词:抗生素,历史,作用机理,发展,种类,政策,滥用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一)抗生素的历史:

1877年,Pasteur和Joubert率先观察了普通的微生物能抑制尿中炭疽杆菌的生长。1928年,弗莱明爵士发现了能杀死致命的细菌的青霉菌。随着1936年,磺胺的临床应用,其开创了现代抗微生物化疗的新纪元。 1944年,在新泽西大学分离出来第二种抗生素链霉素,它有效治愈了结核。1947年,出现氯霉素,它主要针对痢疾、炭疽病菌,治疗轻度感染。 1948年,四环素出现,这是最早的广谱抗生素。1956年,礼来公司发明了万古霉素被称为抗生素的最后武器。因为它对G+细菌细胞壁、细胞膜和RNA有三重杀菌机制,不易诱导细菌对其产生耐药。1980年,喹诺酮类药物出现。和其他抗菌药不同,它们破坏细菌染色体,不受基因交换耐药性的影响。

(二)作用机理:

抗生素等抗菌剂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或其它高等动植物)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有4大类作用机理:

一抑制核酸的合成:

抗生素起模板功能的抑制剂作用、抑制转录的起始。主要的抗生素放线菌素、丝裂霉素、利福霉素和利福平。

1.1核酸的功能

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归和核糖核酸, 核酸具有调控蛋白质合成的功能。

1.2 作用机制

主要影响DNA聚合酶的作用, 从而影响DNA合成;(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新生霉素.阻止鸟嚓吟进入DNA分子中而阻碍DNA的合成----灰黄霉素.与DNA依赖的RNA聚合酶(转录酶)的亚单位结合,从而抑制mRNA的转录—利福平。

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2.1 抑制氨酞一的形成

四环素作用机制在于药物能特异性地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的位置结合, 阻止氨基酞--tRNA在该位上的联结, 从而抑制肤连的增长和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2.2抑制蛋白的起始

如链霉素主要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单位结合,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2.3抑制肤链的延长

氯霉素为脂溶性, 通过弥散进入细菌细胞内, 并可逆性地结合在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上,使肤链增长受阻(可能由于抑制了转肤酶的作用), 因此抑制肤链的形成, 从而阻止蛋白质的合成。

2.4抑制蛋白质的终止

当上出现终止密码时,终止因子进入位, 促使己形成的肤链释放, 盘绕而成为新的特殊构型的蛋白质。核蛋白体解离为和, 重新再利用。

氨基昔类抗生作用机制是杀菌药, 对细菌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核糖体循环中的多个环节, 包括抑制始动复合物的形成选择性地与亚基上的靶蛋白结合,诱导错误匹配, 合成异常无功能的蛋白质阻止终止密码子与核蛋白体结合, 使己合成的肤链不能释放, 并阻止核糖体解离,造成细菌体内核糖体耗竭, 从而阻碍细菌的蛋白质合成。

细菌蛋白质合成场所在胞浆的核糖体上。许多抗生素均可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但作用部位及作用阶段不完全相同。有的抗生素对细菌蛋白质合成的三个阶段都有作用, 如氨基糖营类有的仅作用于延长阶段,如林可胺类。细菌细胞与哺乳动物细胞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基本相同。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核糖体的结构及蛋白质、的组成不同所以, 抗生素对动物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影响较小。这就是为什么抗生素对动物机体毒性小的主要原因。

三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通过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肽等。

3.1膜的组成与功能

位于细胞壁内侧的胞浆膜主要是由类脂质与蛋白质分子构成的半透膜, 它的功能在于维持渗透屏障、运输营养物质和排泄菌体内的废物, 并参与细胞壁的合成等。

3.2作用机制

当胞浆膜损伤时, 通透性将增加, 导致菌体内胞浆中的重要营养物质如核酸、氨基酸、酶、磷酸、电解质等外漏而死亡, 产生杀菌作用。

四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在低渗透压环境下膨胀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类药物的影响。

4.1细胞壁的组成及功能

大多数细菌细胞如革兰氏阳性菌的胞浆膜细胞膜, 如同鸡蛋壳内的膜外有一坚韧的细胞壁如同鸡蛋壳, 主要由勃肤组成,具有维持细胞形状及保持菌体内渗透压的功能。

4.2作用机制

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的作用机理是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 抑制其活性, 从而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造成细胞壁缺损, 失去渗透屏障作用, 导致菌体肿胀,变形, 最后裂解而死亡。而人体细胞是没有细胞壁的,所以青霉素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

图1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机理图

(三)抗生素的发展

(1)我国抗生素的发展

我国抗生素类药物应用极其广泛,其抗生素原料药企业的产能和产量已达世界第一。在1988全部购药的1~100位药品中,有34种抗生素药物,占总金额的38.8%。我过购药居前10位的药品中,有7种是抗生素。在2007年,我国抗生素原料药销售收入超过350亿元人

民币,出口约为22亿美元,占所有原料药出口总额的25%。其中,半合青和头孢类抗生素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以上。6-APA、土霉素、阿莫西林和头孢类中间体与原料药等总量过万吨,青霉素工业盐潜在产能接近10万吨,市场集中度达80%。

由此可以说明我国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很不合理,已经达到了滥用的地步。抗生素类药相对国外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而言,我国国内临床抗生素使用超过以上40%,已成为世界抗生素使用大国。其中不乏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不仅造成药品浪费,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而且破坏很多,更重要的是促进了耐药菌株的产人群体内正常机体免疫系统,更重要的是促进了耐药菌株的产生,耐药性情况较为普遍。

我国抗生素原料药企业的世界地位决定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这种竞争也体现在国内。国内抗生素原料药企业积极参与国外高端规范市场的认证。认证范围涵盖产品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等。仿中有创,在工艺创新上有长足发展,并开始关注信息创新,原料药生产从低端价值向高端价值攀升。企业向上、中、下游延伸,实现“一体化”,提高企业个体的综合竞争优势。本土企业在技术、工艺、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与知名跨国药企展开合作。

而在抗生素制剂方面,华药集团营销战略部产品经理胡卫国分析说,未来5年,全球专利药到期将产生1230亿美元的仿制药市场。中国应仿中有创,在仿制药的快速发展中赢得一席之地。

国内相关产品系列全、品种多、产量逐年增长,中国的增长促进了全球的增长,来自南美、非洲等国的采购单不断。另据中国医保商会统计,中国西药制剂的出口速度激增,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和非规范市场上增量显著,抗生素制剂企业要把握这一机遇,顺势而为。

放眼国际市场的同时,中国自身快速发展的机会也不容抗生素企业掉以轻心。抗生素近年来被限产、限价、限用,现有产品在市场上的使用情况与卫生政策的调整关系密切,应时刻关注政策走向和用药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的重要依据。

(2)国际抗生素的发展现状

现在,抗生素类药物应用越来越广泛,抗生素进入了全盛时代。新品种不断上市,竞争激烈;滥用抗生素日趋严重,使耐药性也不断增加;各国政府为减少医疗保健的开支,采取降低药价的措施。

国外通过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克隆来提高抗生素产量,这是近年来研究领域的热点。

(四)抗生素的种类

自1940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1、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单内酰环类,β-内酰酶抑制剂、甲氧青霉素类等。

2、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3、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4、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5、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6、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7、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8、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9、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10、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五)抗生素的危害

(1)引发肝肾受损、免疫力低下

抗生素会引起种种不良反应,有的还相当严重。例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可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杆菌肽可损害肾脏;红霉素、林可霉素、强力霉素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环丙沙星可有轻度的胃肠道副作用;氯霉素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还证明,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和多粘菌素B能抑制免疫功能,削弱机体抵抗力。不少抗生素还可引起恼人的皮疹。

(2)破坏肠道“正常菌群”产生“耐药菌群”

在正常人的肠道中,寄生着多种微生素的群体,称为"菌群","菌群"之间互相制约,维持着生态平衡的共生状态,谁也占不了优势,谁也不能脱离约束而无限制地生长繁殖,因而谁也起不了致病作用。大量、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时,肠道内对这些抗生素"敏感"的"菌群"就被抑制,而"耐药"的"菌群",则因为失去了"对手"的约束而大量繁殖,其结果就是"耐约菌",如不及时大力治疗,就有可能导致病人死亡。

(3)引发“二重感染”甚至致人死亡

在少数情况下,抗生素也会杀人。特别应当警惕的是,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在接受青霉素治疗时,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而死亡。因此,在注射青霉素前必须先作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者禁用。上面所说的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庆大霉素、多粘菌素、卡那霉素等引起的肾损害,也可达到致人死命的严重程度。抗生素还有一种"间接"杀人的方式,即通过引起"二重感染"而杀死病人。

(4)DNA污染

青霉素问世后抗生素成了人类战胜病菌的神奇武器。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虽然新的抗生素层出不穷,但是,抗生素奈何不了的耐药菌也越来越多,耐药菌的传播令人担忧。2003年的一项关于幼儿园儿童口腔卫生情况的研究发现,儿童口腔细菌中约有15%是耐药菌,97%的儿童口腔中藏有耐4—6种抗生素的细菌,虽然这些儿童在此前3个月中都没有使用过抗生素。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抗生素的普遍使用有力的抑制了普通细菌,客观上减少了微生物世界的竞争,因而促进了耐药性细菌的增长。

(5)抑制骨髓造血机能

其症状主要有两种:一为可逆的各类血细胞减少,其中粒细胞首先下降,这一反应与剂量和疗程有关。一旦发现,应及时停药,可以恢复;二是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虽然少见,但死亡率高。此反应属于变态反应与剂量疗程无直接关系。可能与氯霉素抑制骨髓造血细胞内线粒体中的与细菌相同的70S核蛋白体有关。

(六)抗生素的相关政策

5.1 发展现状

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抗生素生产大国:年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出口3万吨,其余自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右(美国仅13克)。

根据2006年度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5%。而中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则高达70%,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

另据疾病分类调查,中国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总发病数的49%,其中细菌感染性占全部疾病的21%,也就是说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每年有8万人因此死亡。这些数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5.2 相关政策

(1)部分抗生素只能在三级医院使用

(2)多措并用合理用药

抗菌素将被分成限制类、非限制类和特殊管理类三大类,同时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能够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并进一步规范。对于特殊病例,确实需要使用医院

所确定的品种和剂型以外的抗菌药物的,经过相应的审批程序,可以临时性、一次性购入药品。而三级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将被要求控制在20%以内。

(3)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七)抗生素的发展趋势

查阅文献,2001~2005年首次上市的半合成抗生素与合成抗菌药有16种(见附表),数量不算少,不过种类相对单一,集中在是“培南”“沙星”“芬净”“康唑”类药,分别归属于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脂肽类、唑类药物。而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多年来几无进展,足见抗生素类药物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

然而,外排泵抑制剂、群体感应抑制剂将会是抗菌药物发展的新理念。而分子医学的发展为抗菌药物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对于当前国际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上遇到的问题,即致病菌的耐药性成为临床医师的棘手问题。一方面临床医师在研究交流抗生素的并用效果;另一方面药物研究者也在探讨研究,寻求能战胜细菌耐药性的新抗生素。而且,合成和半合成研究已成为新抗生素开发的重要途径

其实,有许多对临床有效的药物正在近期临床试验中,它们的抗菌活性会更强。只有不断的开发新药,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夏建明抗生素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施跃峰国外新抗生素(微生物药物)研究发展动态

3.赵珠祥,夏红梅抗生素药物临床应用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4.陈民均当前我国抗生素耐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检验医学

5.聂建初等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张部昌赵志虎, 马清钧,红霉素生物合成的分子生物学

7.张部昌新酮内酷类抗生素组合生物合成的研究

8.孟宁生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理

9.戴纪纲等抗生素科学发展简史

10.岳华,王育伟抗生素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研究

抗生素具体案例

1. 探秘多宝鱼养殖基地 违禁药品怎样进入多宝鱼的养殖过程,对此进行的监管是否存在漏洞?11月22天上午,记者赶到山东省莱州市朱旺村多宝鱼养殖基地,对此展开调查。山东省是我国多宝鱼的主要产地,据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统计,年产值约30亿元。而朱旺村多宝鱼养殖基地是该省最大的养殖基地,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 给鱼“嗑药”并非秘密 提起多宝鱼,当地一名知情者说,多宝鱼“嗑药”在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几年前,投资约40万元的一个养殖大棚,当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刚开始养多宝鱼那几年,大家都不用违禁药。近几年多宝鱼养殖户越来越多,在竞争形势激烈的情况下,难免有人想办法使用违禁药。 朱旺村多宝鱼养殖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滕家麟说,近几年因为获利丰厚,周边许多地方也开始养殖多宝鱼,一些养殖条件差、养殖密度又大的养殖户就可能在养殖过程中使用国家违禁药品另一名养殖户说,一些人为获利便使用催生药,原本养殖1年才能上市的鱼,用催生药只需要8个月就可上市。此外,如果养殖密度偏大,鱼在水中容易因碰撞而擦伤,为防止鱼体腐烂,有些养殖户还会用甲醛做药浴和各种抗生素类的违禁药。因为循环用药,导致鱼种退化,而要保证鱼成活,养殖户往往不断加大药量。现在养殖户用得较多的是高锰酸钾、氯霉素、环丙沙星,甲醛等违禁药。 多名养殖户还告诉记者,有一些鱼贩专门来低价收购病鱼、死鱼,冷冻后作为生鲜鱼出售。有些鱼贩为增加多宝鱼的色泽,会在冷冻材料中加入违禁药物孔雀石绿。 违禁药品监管存在漏洞 记者随养殖户进入一个多宝鱼养殖大棚,在大棚内记者发现一个箱子中有几瓶甲醛。养殖户说,甲醛不是禁药,他们用甲醛来刷池子消毒用。而此次多宝鱼事件中,我国多个地方均检测出多宝鱼体内甲醛超标。对此,莱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一名官员称,甲醛不属于禁药,但在鱼类体内的残留不能超标,因此,根据有关规定,在多宝鱼上市前一个月内,不能在养殖池中使用甲醛。至于这一规定如何实施监管,这名官员未予回答。 记者了解到,对于违禁药品的监管分属不同的部门——药监局负责监管药物的销售环节和对销售药物部门的管理,而渔业局则负责管理养殖户对药物的使用过程,告诉养殖户哪些药物不能使用。 调查组官员称,现有的养殖场检查制度尚有漏洞,如果有养殖户私下购买药物,并且在养殖过程中偷偷使用,很难对其进行系统把关。比如,被列为养殖鱼类不能填加的环丙沙星等药物,却可以使用在养殖牲畜中,并不是完全的禁药,所以这些药物是可以公开销售的,这也对监管造成一定难度。 朱旺村的多名养殖户均称,他们所饲养的鱼在出养殖场时无须任何检疫措施,只是每年烟台的药监部门会随机抽样一两次拿出去检测,检测合格后就能拿到证书,全年都可以销售养殖鱼。当地养殖业深受影响 在养殖基地内,记者遇到一位从外地赶来准备收购多宝鱼的鱼贩。他说,因为现在政府暂停多宝鱼出货,他已经在这里呆了好几天,正在等解禁的消息。

浅谈合理使用抗生素

浅谈合理使用抗生素 发表时间:2016-04-13T17:15:55.3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作者:熊彦辉 [导读]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650000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这就 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熊彦辉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抗生素耐药性 关键词:合理;使用;抗生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选用抗生素时,往往走入误区,认为药物越贵越好,越新越好,然而不 正确的使用,更加重了耐药细菌的急剧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量大、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品之间相互关系复杂,联 合用药日趋增多,预防用药日趋广泛。因此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性仍逐年上升势头。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合理使用抗 生素显得尤为重要。 1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2 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2.1确定病原菌 尽早从患者的感染部位、血液等取样培养分离致病菌,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有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 2.2 抗生素的选择 抗生素使用合理与否,关系到治疗的成败。在选择用药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2.2.1首先要掌握抗生素的抗菌谱各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因此所选的药物的抗菌谱务必使其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否则就无的放矢,既浪费钱财,又延误病情。 2.2.2 抗生素疗效与不良反应的轻重权衡:大多数抗生素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副作用或其他不良反应,以一般来说,应尽可能选择对病人有益无害或益多害少的药物,因此在用药时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防止滥用药物。比如肾功能减退应避免使用 主要经肾排泄的而对肾脏有损害的抗菌药物;肝功能减退应避免使用主要经肝代谢而对肝脏有损害的抗菌药物;对新生儿、儿童、孕妇和 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应选用安全的抗菌药物。转贴于 233网校论文中 2.2.3 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可能使原有药物作用增加,称为协同作用;也可能使原有药物作用减弱,称为拮抗作用。提高治疗效应,减弱毒副反应是联合用药的目的,反之,治疗效应降低,毒副反应加大,会对患者产生有害反应。目前,一般将抗生素分为四大类型,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药(Ⅰ),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二类为静止期杀菌药(Ⅱ),如氨基甙类、多粘菌素类抗生素等,第三类为快速抑菌药(Ⅲ),如四环素、大环内酯类,第四类为慢速抑菌药(Ⅳ),如磺胺类药物等。联合使用上述抗生素时,可产生协同(Ⅰ+Ⅱ)、拮抗(Ⅰ+Ⅲ)、相加(Ⅲ+Ⅳ)、无关和相加(Ⅰ+Ⅳ)四种效果,为达到联合用药的目的需根据抗菌药物的作用性质进行恰当的配伍。 总的说来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凡属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 物的不良反应,体内过程与疗效关系。其中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尽量避免抗生素的外用(如 皮肤)。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预防治疗: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性链球菌,防止风湿 复发;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感染灶切除时,依据 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结肠手术前采用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怎样合理利用抗菌素论文2000字

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2) 1.浅议抗生素的滥用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3) 1.1抗生素的滥用 (3) 1.2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4) 2.抗生素滥用的原因分析及如何控制抗生素的滥用 (4) 2.1抗生素滥用的原因分析 (4) 2.1.1医生方面 (4) 2.1.2病人方面 (4) 2.1.3药品管理方面 (5) 2.2如何控制抗生素的滥用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摘要]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就是我们常说的消炎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重要药物,世界各国都广为生产和应用。自从抗生素问世以来,为保障人类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的贡献。近年来医疗上使用的抗生素有300余种,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早在半个世纪前,科学家就发现,病菌的耐药性进化远超过人类研制新药的步伐,其主要原因就是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抗生素滥用的原因分析以及如何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本文主要讲解的内容。 [关键词] 抗生素,滥用,危害

怎样合理利用抗菌素 *** 北京市****有限公司 普通人理解上有个误区,认为只要是抗生素就能够消除身体的炎症。其实抗生素只是针对细菌引起的感染,而对于病毒引起的感染以及无菌性炎症是不起作用的。儿科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几乎70%都是由于病毒感染引发的。关节炎、肩周炎、滑膜炎等都属于无菌性炎症。每种抗生素都有一定的抗菌谱。凡是能杀灭或抑制某一种或某一类细菌的抗生素称为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只对革兰阳性菌有抗菌作用,而对革兰阴性菌、结核杆菌、立克次体等均无疗效,故青霉素就属于窄谱抗生素;凡是能够杀灭和抑制大多数细菌的抗生素则称为广谱抗生素,如氯霉素、四环素由于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立克次体、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所以被称为广谱抗菌药物。近年来一些半合成的青霉素,如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等扩大了抗菌范围,不但对革兰阳性菌有效,而且对革兰阴性菌也很有效,特别是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效果也很好;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抗菌谱也很广。窄谱抗生素针对性强,不容易产生二重感染,而广谱抗生素抗菌谱广,应用范围大,容易产生耐药、二重感染等,针对性也不如窄谱抗生素强。因此医生会根据抗生素使用原则做出选择,达到尽快地控制感染、挽救病人生命的目的。但是任何药物都具有两面性。当人们没有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时,抗生素也会带给人类不小的灾难。1.浅议抗生素的滥用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1.1抗生素的滥用 抗生素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容易被“滥用”的药物。由于患者对医药学知识的贫乏,对抗生素的使用仅仅局限于它的治疗作用,而忽略了抗生素的毒副作用,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的事件时有发生。咳嗽就用抗生素:一个2岁多的孩子,总是夜间咳嗽,吃了很多抗生素无效。去医院就诊,问诊后得知咳嗽的原因是因为胃食管返流,平躺时食物和胃液反流导致的刺激性咳嗽;感冒就吃抗生素:不少患者的用药习惯,感觉喉咙痛、咳嗽,就使用头孢之类的抗生素,其实感冒大多是病毒引起的,口服抗生素是无效的;腹泻使用诺氟沙星治疗,腹泻分为功能性腹泻和感染性腹泻,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可以适当选择抗生素,功能性腹泻口服抗生素不仅无效,还会加重病情的发展,因为诺氟沙星的副作用就是腹泻。以上种种都是滥用抗生素的表现。 1.2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抗生素的滥用危害主要表现:(1)诱发细菌耐药。病原微生物为躲避药物,在不断地变异,耐药菌株也随之产生。目前,几乎没有一种抗生素不存在耐药现象。据文献报道:耐红霉素的金葡球菌已超过50%,耐头孢菌素的菌株已达40%以

抗生素合理应用测试题及答案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测试题 科室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填空题:(共20分) 1、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应用抗菌药物和_______________预防用药,需充 分考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预防用药的效果、耐药菌的产生、二重感染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价格以及患者的易感性等多种因素,再决定是否应用。 2、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Ⅱ类切口)的手术时,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 至_____小时。 3、非手术感染的预防用药: 通常针对_________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能盲目地选用广谱 抗菌药,或多种药物联用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 4、对于MRSA感染患者,首选____________ 抗感染,次选药物为替考拉宁、夫西地酸等。 二、单项选择题:(共40分) 1、胆汁中药物浓度最高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是:() A.头孢曲松 B.头孢氨苄 C.头孢哌酮 D.头孢呋辛 2、已经感染的病人使用抗菌药物针对感染进行治疗时,应该明确() A. 是否存在感染 B. 感染的部位及病原体 C. 病原体可能存在的耐药性 D. 以上都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口服不吸收药物可以用于胃肠外感染的治疗 B. 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应根据PK/PD特点,等时分次给药 C. 所有青霉素类、头胞菌素类药物都对铜绿假单胞菌都有抗菌作用 D. 治疗哺乳期妇女感染,应考虑抗菌药物在乳汁中的分泌可能对婴儿造成的影响 4、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几小时?() A.24h B.48h C.72~96h D.96h 5、氟喹诺酮类药对厌氧菌均呈天然耐药性,但属例外的是:() A.氧氟沙星 B.左旋氧氟沙星 C.环丙沙星 D.诺氟沙星 6、男性,40岁,嗜酒,因胆囊炎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恰朋友来探望,小酌后有明显的恶心、呕吐、面 部潮红,头痛,血压降低,这种现象与下列哪种药物有关:() A.四环素 B.氨苄西林 C.青霉素 D.头孢孟多 7、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

抗生素生产工艺以及发展前景

课程论文 题目: 抗生素生产工艺以及发展前景 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 年10 月30 日

抗生素生产工艺以及发展前景 摘要: 抗生素是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等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是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产生的能在低浓度下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有机物质。 关键词:抗生素;生产工艺;应用;发展前景 一、抗生素的概述 抗生素是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索等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它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其生产活动过程中所产生,并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有机物质。 抗生素的生产目前主要用微生物发酵法进行生物合成。很少数抗生素如氯霉素、磷霉素等亦可用化学合成法生产。此外还可将生物合成法制得的抗生素用化学或生化方法进行分子结构改造而制成各种衍生物,称半合成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就是半合成青霉素的一种。 二、抗生素的发展 最初认为,抗生素是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在低浓度下就能抑制它种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甚至杀死它种微生物的化学物质.然而,抗生素的迅速发展很快就突破了这一定义:在来源上,已不局限于微生物,它包括高等动、植物产生的代谢物,也包括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在性能上,从抗菌到抗肿瘤、抗

病毒、抗寄生虫等物质亦属抗生素范畴.纵观抗生素的发展史,抗生素的研究、生产大体可分三个发展阶段: 1.天然抗生素的发展阶段 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1881-1955)偶然发现了青霉素.1938年,Chain和Florey等科学家又成功地从点青霉的培养液中分离制得青霉素.40年代初期,随着培养方法的改良,青霉素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从而很快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产量迅速增加.由于青霉素的发现,挽救了无数感染性病人的生命,被当时的人们誉为黄色的魔物,科学家Fleming、Florey和Chain因此同时获得了1945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奖.之后,一系列新抗生素如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新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等相继被发现,对如肠伤寒、斑疹伤寒及赤痢等有特效.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青霉素G开始使用时只有8%葡萄球菌对它有耐药性,而到了1962年,耐药的葡萄球菌增加到70%,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对抗生素的结构改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 2.半合成抗生素的发展阶段 1958年,发现了青霉素的活性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并通过6-APA的酰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青霉素.随后,对头孢菌素C结构进行改造研究,分离出母核7-氨基头孢霉烷酸(T-ACA).目前,大多数半合成头孢菌素均为母核7-ACA中的7位氨基酸及3位乙酰甲基进行化学改造制得的衍生物.1960年,通过对四环类抗生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大环内酰抗生素、利福平类抗生素等相继进行化学改造,获得了大量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力强、稳定、毒性小、易吸收等优点的半合成抗生素.目前,半合成青霉素和半合成头孢菌素品种已不下70个,其产量和销售额占据着抗生素的大半壁江山.

浅谈临床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

浅谈临床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 摘要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治医院感染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医院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有效控制感染,而不破坏宿主体内的微生态平衡,防止药物毒副反应及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必须要合理使用,严格控制泛用和滥用抗生素。 关键词抗生素;临床;使用建议 据报道2001年,我国药品消费总金额中抗生素约占30%,其中不合理用药达40%。因此,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治医院感染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医院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有效控制感染,而不破坏宿主体内的微生态平衡,防止药物毒副反应及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必须要合理使用,严格控制泛用和滥用抗生素。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不仅表现在选择药物品种、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给药途径、疗程方面,而且用药要与患者的感染状况、及其生理、病理状态相适宜,有效的控制感染,同时又要防止人体内菌群失调,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建议如下: 1 确定致病原,增强抗生素使用的针对性 对细菌感染,特别是中、重度感染在应用抗生素前应及时规范地收集相应的临床标本,培养、分离、鉴定致病原并通过药敏试验有针对性用药。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因此,所有医院均应建立和完善细菌室的工作,以便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例如,一患者常规诊断为肺部感染,未做病原学诊断,选用昂贵的头孢类抗生素,效果不明显,而另外一名患者先做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对价格低廉的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用药后很快康复。这就提醒临床医师在应用抗生素前须明确致病原。 2 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的选择及其合理应用是控制和治疗细菌感染的关键。在使用抗生素时应考虑细菌培养和药敏外,还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的程度以及目前本地区、本医院细菌的耐药性和流行趋势,严格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即病毒性感染者不用;发热原因不明且无明显的感染指征的不用;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细菌室定期通报细菌的耐药及流行情况,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规范临床抗感染治疗。

新时期抗生素合理应用论文

新时期抗生素合理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人类与疾病相互斗争的长河中,致病性生物菌与人类抗生素的使用一直处于演变与发展之中。新的抗生素不断出现和使用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武器,但同时人类长期、大量的使用抗生素,也使得致病菌对抗生素逐渐发生适应,产生了耐药性,这将是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 关键词:抗生素 一、我国现阶段抗生素使用情况 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1.1经验性或臆断性用药使用抗生素之前未做过或未送检相关的标本。 1.2适应证过宽或失控:基于多种多样的原因,临床中无适应证及适应证不明确的用药现象较为普遍。 1.3药物品种选择不当:未按照抗生素治疗原则及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用药,盲目使用广谱、高级抗生素,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同时也加速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4用药方法不对:临床医师普遍都存在求保险的心态,盲目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无明确指征联合用药,无针对性的预防性用药。同时未充分运用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的知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忽视了抗生素或抗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及其疾病的影响。 1.5社会因素及经济利益的影响 二、抗生素药物的合理使用 我国抗生素药物的总体使用率偏高,大约为70%~80%,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不合理用药。 2.1抗生素使用的原则:各医疗单位都应结合本单位、本地区的情况,制定出本单位抗生素使用规范,做到安全有效的使用抗生素。 2.2合理选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概念就是安全有效的使用抗生素:

(完整版)合理应用抗生素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

抗菌药物培训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抗菌药物是指具有___________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个别也可局部应用)的各种抗生素以及___________、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硝基呋喃类等化学合成药。抗菌药物用于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__________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2.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的原则。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包括、、三个因素。 3.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包括______________应用抗菌药物和_______________预防用药。 4.不合理处方包括处方、用药处方及处方。 5.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接受清洁手术者(Ⅰ类切口),术前___ ___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____ __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__ ___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6.对不同级别医务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授予不同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骨干级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可使用;责任级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使用。紧急情况下,医师可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限于天。 7.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该类手术切口属于__ 类切口。 8.《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种,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 二、单项选择题: 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 A、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 D、以上3项 2、胆汁中药物浓度最高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是:( ) A.头孢曲松 B.头孢氨苄 C.头孢哌酮 D.头孢呋辛 3、下列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 A、慢支急性发作 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细菌性肺炎 4、已经感染的病人使用抗菌药物针对感染进行治疗时,应该明确( ) A. 是否存在感染 B. 感染的部位及病原体 C. 病原体可能存在的耐药性 D. 以上都对 5、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 ) 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浅谈护士应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浅谈护士应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在我国医院用药中占极为重要的地位,临床上使用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疗效快的特点。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耐药菌株急剧增多,感染对人类健康威胁也逐渐加剧,三者互为因果,被当今医务界视为抗生素危机。因此,要正确使用抗生素,做到安全、合理、有效。 在医疗工作中,大力提倡指导临床医生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而就临床护士来说亦是不能忽视的,因为临床护士是抗生素的直接使用操作者,抗生素使用得当能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感染又不破坏宿主体内微生态平衡。但往往由于护士掌握医疗原则不够,造成耐药菌株的增加,引起医源性感染。因此,临床护士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抗生素的药理作用,正确给药方法和配制要求,防止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是当今护理界应该高度重视的内容之一。现将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所总结的一点体会介绍如下。 1 缺乏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认识 要加强护理工作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首先要提高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认识。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如果做得不好,是造成护理人员对抗生素合理使用认识缺乏的根源,有些临床护士只知道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可以治疗和控制感染,而不知道抗生素如果应用得不合理,不但不能治疗和控制感染,反而会发生医院感染,造成耐药菌株的增加,给病人精神及经济上造成极大的损失。也是造成护理人员不能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因之一。应通过学习、讲座、交流提高护理人员合理用药的综合能力。 2 缺乏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管理和检查制度 医院对护理工作的管理和检查都是从临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消毒隔离、药品管理、护理表格文书的书写等方面进行管理和检查。忽视了护理方面在合理使用抗生素中的直接作用。 3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 3.1 机械性地执行医嘱偏重技术操作,临床护士在执行医嘱过程中往往只注意技术操作方面的好坏,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往往不被重视。临床医师在药物使用上,凭经验用药、习惯性用药、用贵重药占相当大的比例;对药物的合理搭配不熟悉;不合理预防用药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外调查预防用抗生素占使用抗生素药物总用量的30%~40%。国内尚缺少详细统计报道。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抗生素预防用药高于治疗用药。用药前的细菌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做的不够;护理人员缺乏协助医师用药的意识,对医嘱中出现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不能大胆向医师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护士作为医嘱的执行者,对医嘱有着监督的责任,在执行医嘱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必须使用抗生素,什么样的情况下要谨慎使用抗生素,对所选用的抗生素与病原菌是否相符,对机体损害最小等。通过信息反馈及时与医师沟通,增加医护人员的协作精神,提高医护人员合理用药的综合能力。 3.2 不能确保有效血药浓度及药物效价。 3.2.1 选择合理稀释液绝大多数抗生素都是粉针剂,需要一定的溶媒才能溶解。由于临床用药量大,工作比较繁忙,在配制过程中对抗生素稀释液的选用不严格,通常情况下选用静脉滴注液体(5%或10%葡萄糖溶液)作为常规溶媒是欠妥的。例如: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最适pH值为6~6.5。偏离这一pH值后其稳定性明显降低,我院使用的5%和10%葡萄糖pH值范围在3.7~ 4.0,0.9%氯化钠pH值为 5.78,后者的pH值比较接近青霉素的最适pH值。葡萄糖有轻微催化青霉素水解的作用。建议以氯化钠溶液作这两种抗生素的常规溶媒,在禁盐情况下,选择低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作溶媒,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入体内,以缩短萄葡糖和药物作用时间。头孢哌酮钠只能溶于10%葡萄糖溶液中,如果用其它溶液很快就出现乳白色混浊,尤其是冬季严重,通过加温或者加入碳酸氢钠10ml后才溶解澄清,溶解后的抗生素经过加温效价降低。氟罗沙星注射液只能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忌溶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中。 3.2.2 稀释液的用量掌握不准确,稀释液用量过少,药物不能充分溶解或附着在药瓶内,就抽吸药物,有时药物没有完全抽吸干净,这样就会因药量不足而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

浅谈抗生素的利与弊(论文)

浅谈抗生素的利与弊 要说人类医学史上最伟大的事件莫过于抗生素的发现和使用,抗生素在人类历史上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人类寿命的增加,约有10岁得益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由此可见,抗生素对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但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对抗生素有了新的认识。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凡事物都有两面性,抗生素也不例外。 从青霉素、红霉素、头孢、阿奇霉素等针对病菌耐药性而分阶段研制的新药特药相继问世,几乎都需相隔十年以上,并要花费上亿美金。而随着一款新的抗生素类药物出现,经过几年的时间,病菌又具有了新的耐药性。为此,我们曾提倡尽量少用抗生素药物,以尽可能的延长病菌耐药性期限。 细菌的耐药性已经逼得抗生素不断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尤其是对于病情较长的复合感染更是成为临床处方的一个棘手难题。 目前针对日常使用的药品、保健品,为了达到更好的疗效,都会不同程度的含有抗生素类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杀菌抑菌作用。医院用药已经毋庸置疑,为了达到疗效,都会不同程度的含有抗生素类。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各类药物牙膏、具有口腔护理功能的漱口水、杀菌抑菌清洗液等,以及人们间接食用的使用抗生素药物的肉类食品、果蔬食品等,由于长期使用,在人们期望达到杀菌抑菌保健功效的同时,也都不同程度的遗留轻微毒素和抗生素类,进而促使病菌逐渐产生耐药性,并慢慢危害人体健康。由此,很多类似产品明确标明儿童孕妇不宜使用。 抗生素可以治疗各种病原菌,疗效可靠,使用安全。但由于个体差异以及长期大剂量地使用等问题,也可引起了各种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由于个体差异,任何药物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氨基糖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洁霉素。磺胺类等抗生素。 (2)肝损害:通过直接损害或过敏机制导致肝细胞损害或胆汁郁滞的药物主要有四环素、氯霉素、无味红霉素、林可霉素等。 (3)肾损害:大多数抗生素均以原形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容易受其损害。主要有氨基贰类(庆大毒素等)、磺胺类、头孢菌素类(尤其是第一代)、多粘菌素B、二性霉素B等。 (4)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主要见于氯霉素、抗肿瘤抗生素(阿霉素等)、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5)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反应:较多见于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制霉菌素、灰黄霉素、新霉素、头孢氨苯等。 (6)神经系统损害:可表现为头痛、失眠、抑郁、耳鸣、耳聋、头晕以及多发性神经炎,甚至神经肌肉传导阻滞。多见于氨基威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以及新霉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抗生素种类较多,临床应用也极为广泛,其使用的合理性与患者的康复及医院的医疗质量密切相关。但近年来由于应用不合理或滥用抗生素现象日见突出,几乎成为全球问题,我国有关专家多次呼呈,合理应用抗生素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不断总结临床应用抗生素用药中一些基本规律,使抗生素的使用达到科学合理,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发挥抗生素在救死扶伤的重要作用,本文就临床上合理应用抗生素必须掌握的几个基本原则,与医药同行进行商讨。 1正确选择原则 选择抗生素治疗的前提是必须明确病因诊断,目前用药偏滥、针对性差,主要是病因诊断做得不够造成的。正确估计致病菌,熟悉原发病的临床特点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基础。对一些严重感染的患者,应尽一切努力寻找病原菌,在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未获得前,可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病情变化和感染来源作出临床诊断,并根据临床经验选用抗生素。致病菌确定后,应根据药敏试验,及时调整抗生素。在选择抗生素时,应了解该药的抗菌作用、药代谢动力学及副作用,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有条件

的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可测定血药杀菌浓度及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总之,只有全面了解和分析机体的各种状态,从中找出抗生素应用中的一些基本规律,才能做到正确选药、合理应用、安全有效的原则。 2严格掌握适应证原则 抗生素的应用必须根据临床诊断,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原则,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切忌轻率和盲目地应用。对发热病人不能见热即用抗生素,应区别病因,是病毒性感染还是细菌性感染。对已确诊为病毒感染者,除重症乙型脑炎、重症肝炎、流行性出血热、麻疹等与预防继发感染而适当用抗生素外,其他病毒感染一般不必用抗生素。 3熟悉与恰当原则 熟悉药理学及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是合理用药的基础,同时要熟悉原发病的临床特点,注意个体差异及遗传特征差异选择用药。所谓恰当是指选择适当的剂量与给药方法。用药剂量正确与否关系甚大,用量恰当能治病,用量过小达不到治疗目的,过大则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在临床使用抗生素时,应尽早使用,剂量要恰当,避免长期使用。特别是在肝、肾功能减退的情况下,用药要更加慎重。给药途径的不同,不仅影响药物的剂量和

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及其对策的论文

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及其对策的论文 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及其对策的论文 摘要:分析了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及其我国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并总结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抗生素滥用的对策。 关键词:抗生素;滥用;现状;对策 一、我国抗生素滥用的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抗生素被许多人当作是包治百病的妙药,一遇到 头痛发热或喉痒咳嗽,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抗生素,而对滥用抗生素 产生耐药性的危害却知之甚少。按照目前的态势发展,新"超级细菌"还会陆续出现,10~20年内,现在所有的抗生素对它们都将失去效力。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立即行动,加强监管,严格限制抗生素的销售和使用。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宣布,将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确定为控制抗菌素耐药性。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同时致使8万病人不良反应死亡,高耐药性的细菌的不断涌现,使普通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危险。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抗生素生产大国:年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出口3万吨,其余自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右(美国仅13克)。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中国的妇产科长期以来都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妇产科多年的统计显示,目前青霉素的耐药性几乎达到100%。而中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则高达70%,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

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https://www.360docs.net/doc/a32509521.html,另据1995~2007年疾病分类调查,中国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总发病数的49%,其中细菌感染性占全部疾病的18%~21%,也就是说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同时致使8万病人不良反应死亡,高耐药性的细菌的不断涌现,使普通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危险。这些数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 二、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1929年英国学者flemming首先发现了青霉素,1941年应用于临床.抗生素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它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至少延长了10 年.抗生素是由某种微生物所产生的,在低浓度下对别种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抗生素的作用范围广,对细菌、病毒、真菌甚至肿瘤都可起到抑制或杀灭作用.因此,依据抗生素的作用对象,可分为抗细菌作用、抗病毒作用及抗真菌作用抗生素等.抗菌药是通常指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作用范围较窄,包括针对细菌的抗生素外,还包括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如磺胺类及喹诺酮类等.到目前为止,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有 300 余种,然而由于新型抗生素的不断出世,抗生素种类繁多及同一种抗生素有多种商品名等原因,医务人员在掌握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故常见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耐药菌株亦有逐渐增多趋势[2]。抗生素的滥用会带来以下危害:

关爱生命合理使用抗生素论文

关爱生命合理使用抗生素 【摘要】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可以减轻、治 愈患者的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但同时药物在治疗本身也存在危害,它能损害患者,造成残疾,甚至死亡。临床用药安全涉及到药物使用的整个过程,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医院加强药物临床使用安全的管理,这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是医务人员的责任所在。 【关键词】抗生素;关爱生命;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025-01 care and love life reasonable usage antibiotics he jin bo,fanjun (three clinical pharmacy rooms in the hospitals in the eyebrow mountain city,620010) summary:the medicine cures one of the paroxysm important tools, it can ease, cure the sufferer’s disease and raise the sufferer’s life quality, but in the meantime medicine at cure oneself also existence bane, it can injure a sufferer, result in disable and sick, even death.clinical the safety using a medicine involves the whole process of medicine usage, and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various factors.the hospital strengthens the management of the medicine clinical usage safety, this relate to to the sufferer of slice a body benefits,

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有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得抗生素,采用适当得剂量与疗程,达到杀灭致病菌与(或)控制感染得目得。正确使用抗生素得原则就是: 1、用药指征明确。及早明确病原菌,然后选择合适得抗生素. 2、针对性要强,最好选用一种药物。 3、剂量要足、疗程要够。这样既保证疗效,也可防治病菌产生耐药或病情反复。 4、掌握既往用药反应。主要了解以往有无对药物得过敏史. 5、选择适宜得给药方法.一般得感染性疾病以口服为主,较重者宜肌肉注射给药,严重者可静脉输液。 6、按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增量或减量,更不能随便改药或加药。 7、有肝肾功能损坏者用药宜慎重。有肾功能损害时要慎用氨基糖苷类、多肽类、万古霉毒等药物.有肝功能损害时应慎用氯霉素、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利福平、两性霉素B等药物. 8、有下列情况时不宜用抗生素:①病毒感染;②发热原因不明;③对休克、昏迷、心衰或外科手术前后预防感染. 联合使用抗生素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得抗生素同时使用。正确得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促进康复。但如果联合不当,不仅会导致不必要得浪费,还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增加病原微生物得耐药性。

有以下情况时可联合用药:①病因未明得严重感染;②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得严重感染;③单一抗生素不能有效控制得混合感染;④较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⑤能够减少毒性较大药物剂量得。 老年人得使用由于老年人常有以下特点:①生理功能减退,组织器官功能降低易患感染;②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抵抗力低下易并发感染; ③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地防御致病菌得侵入易发生感染.而且,老年人在生理上得特点为:①胃黏膜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会影响口服药物得吸收; ②活动减少,局部血流量减少会影响注射药物得吸收;全身肌细胞内含水量与肌肉组织减少,脂肪相对增多,使药物分布发生变化; ③肝组织缩小,局部血流量减少影响了药物在肝脏得代谢;④肾脏得滤过率降低,加之肾动脉硬化,药物得排泄功能减退. 所以,老年人使用抗生素要坚持以下原则:①诊断一经确定,应及时使用抗生素; ②选择毒性低且有效得抗生素;③尽量实行剂量个体化;④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量选择老人易接受得剂型与简化得用药方案;⑤用药中,应注意提高老年人得免疫能力,特别注意观察各种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 婴幼儿得使用由于婴幼儿体内酶系统尚未成熟,生理代谢过程随着成长得变化而变化,对抗生素得作用(如药物得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起着重要得影响。 因此,用药量需按年龄(月龄、周龄,甚至日龄)得不同来调整剂量与用药间隔时间,同时强调个体化用药,并谨慎计算与认真核对药物剂量.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摘要】宾川县是全国首批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县之一。作者在对我县县、乡、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进行监管时,发现定点医疗机构存在严重不恰当联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随之而出现菌群失调、耐药性等给临床上治疗感染性疾病带来困难。同时,既损坏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支出和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采用现场抽查处方,针对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做了初步探讨,并就此提出了建议,为下一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进一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抗生素;合理使用 抗生素已成为人们治疗细菌感染不可缺少的药物。随着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抗生素的品种日益增多,同时抗菌谱愈来愈广,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我县县、乡、村定点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对抗生素使用的指征不明确,存在不合理、不恰当的多种抗生素联用的现象。这既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同时也给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许多新的棘手的问题,致使不良反应、过敏反应、毒性反应、二重感染及耐药性等成为临床上不可忽视的问题,严重危害了参合患者的健康。现简要分析如下。 1 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县、乡、村(特别是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的部分临床医

生在抗生素使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无适症或适应证不明确各种抗生素都有明确的适应症,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因而对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和一般病毒性感冒不应使用抗生素。 1.2 不熟悉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对抗生素使用的剂量、溶媒、给药间隔和给药途径等不了解,使药物不能发挥最佳治疗效果。例如青霉素为繁殖期杀菌剂,体内作用时间短,且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易降解,应该用0.9%的生理盐水溶媒,每4~6 h静脉滴注1次,而不应用10%的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1次/d,静脉滴注。 1.3 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临床常见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如螺旋霉素、红霉素的联合应用,青霉素与庆大霉素混合同一输液瓶静脉滴注等,此类联合用药,轻则降低疗效,造成经济浪费,重则引发药源性疾病。另如阿米卡星与小若霉素的联合应用,不当不增加疗效,反而增加毒副作用。 1.4 试探性用药没有药敏试验报告或血象检查报告,医生仅根据不成熟的经验,而进行的撒网式用药,这种情形增加了用药种类和用药量,但却缺乏针对性,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1.5 经济因素的影响少数医生或患者偏信推销商及广告的夸大宣传,甚至某些医生在回扣提成的诱惑下,忽视了抗生素的应用指征,忽视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或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患者开大方造成药物的浪费。某些医疗单位人为地规定一线药或二线药,不论何种感染先用便宜的常用药,或者患者片面认为价格昂贵的新药

《抗生素论文》word版

生物制药技术论文 题目:抗生素的现状及发展 班级:生物工程10级1班 姓名:马小东 学号: 20103338

抗生素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抗生素的早期定义是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具有抑制它种微生物生长及活动,甚至杀死它种微生物的一种化学物质。而它的现代定义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抗生素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近几十年来抗生素飞速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工业。抗生素类药物现在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所以,现在抗生素的滥用也越发严重。抗生素的研究与发展正在日新月异的进步,但对于抗生素类药物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人类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慎用。 关键词:抗生素,历史,作用机理,发展,种类,政策,滥用研究价值创新性可行性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抗生素的历史: 1877年,Pasteur和Joubert率先观察了普通的微生物能抑制尿中炭疽杆菌的生长。 1928年,弗莱明爵士发现了能杀死致命的细菌的青霉菌。随着1936年,磺胺的临床应用,其开创了现代抗微生物化疗的新纪元。 1944年,在新泽西大学分离出来第二种抗生素链霉素,它有效治愈了结核。1947年,出现氯霉素,它主要针对痢疾、炭疽病菌,治疗轻度感染。 1948年,四环素出现,这是最早的广谱抗生素。1956年,礼来公司发明了万古霉素被称为抗生素的最后武器。因为它对G+细菌细胞壁、细胞膜和RNA有三重杀菌机制,不易诱导细菌对其产生耐药。1980年,喹诺酮类药物出现。和其他抗菌药不同,它们破坏细菌染色体,不受基因交换耐药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