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文本细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文本细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文本细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文本细读

第一部分:课程发展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

1、本册识字200个,每课识字量不超过14个,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

高年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教学要更加放手。

2、本册写字150个,每课写字量不超过14个,全部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

堂教学完成。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能力。

4、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

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教学目标: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将逐渐减少,略读课文的数量则逐渐增加。五年级上学期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全面把握阅读教学的要求,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精读课文的教学

⑴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⑶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⑷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2、略读课文的教学

⑴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文章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

⑵在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⑶略读课文教学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

的,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课外阅读的教学目标

⑴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三: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本册的口语交际教学,既要重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倾听和应付的能力,又要重视培养独白的能力。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地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要根据话题内容,设计导入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练习,有话可说,有话爱说。另外鼓励学生表达,不要打断学生讲话的思路,引导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注重表达的条理性。

小学生口语表达常见的问题就是不够准确、不够有条理,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加强指导。例如,有意识的训练学生描述一件物体,讲清楚一件事情,在语言表达的准确上、内容的丰富上和思维的清晰上给学生以指导。在交际中要注意语言美,对一些不文明的语言要加以引导。

3、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语文活动中,在回答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随时纠正口语交际中偶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他人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4、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关注自己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可随时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本册可就听人说话能否把握主要内容,说话能否清楚明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主要方面,进行评价。

学生在参与评价过程中,逐步提高判断正误、优劣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习惯。

对于提高多个话题的口语交际,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在全班汇报,评议。

四:习作教学目标

本册习作共安排了七次,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的习作融合在综合性学习之中,此外,结合课文学习,安排四次小练笔,作为片段练习。

七次习作涉及写身边的事物,自己的所思所想,想象性作文等方面。在呈现方式上,有的是说写合一安排,有的则分开安排。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1、强化学生的习作意识。

所谓习作意识,是指学生随时都用笔来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愿望。强化习作意识,首先要从培养习作兴趣入手,让学生不受文体、篇幅的限制,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专题学习,让学生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习作中去。还可以灵活处理“口语交际”和“习作”部分,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安排,目的是让学生乐写,爱写。在教学上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启发引导,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可以设置情境,启发想象,可以激发生活经验和情感,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发写的冲动;还可以引导观察,发现生活情趣,引导学生写的热情和愿望。写的时候注重把心中所想,所思,所见记在日记中。

2、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

本册要求的写读书笔记,读后感,梗概,这些习作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有的在教材中给出例文,有的则没有。这些习作本来没有固定格式,但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为降低习作的难度,让学生尽快“上路”教师可以先行示范。教师通过示范,给学生讲清楚这类文章的基本要求。例如,写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重点,要避免把读后感写成内容简介。再如,写梗概,要让学生领悟领悟如何抓住一篇文章的重点,懂得哪些内容可以舍弃,哪些内容必须保

留。

3、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学生习作中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阅读等方式积累素材。例如,要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逐步学会观察生活。一是在习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让学生感到有很多东西可以写,二是在生活中随时提醒学生,这件事是否也可以写到作文中去呢?再如,习作的新意往往来自于作者对生活观察的深度和独特角度,教师要让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并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这种独特感受。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

真实,具体是小学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时,要鼓励学生如实表达。比如,写生活中的启示,可以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观察寻找,并思考这件事情给自己什么样的启发。习作时,要鼓励学生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和套话。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写具体。此外,要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达,提倡朴实,自然地语言风格,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良好的文风。

本册第二组的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是想象作文练习。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合理的想象,而不是不着边际的胡编乱造。在鼓励学生说真话的同时,还要注意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5、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教学中的交流评价主要体现在:写前交流中,互相启发思路,习作后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交流写法,把习作改得更好,讲评作文中,互相激励,互相评议,以提高习作水平。习作的交流评价重在鼓励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始终以乐观和愉悦的心情来写作文。

6、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

基本方法。

7、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

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8、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五: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

3、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4、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

写活动计划。

第二部分教材的编排及编写意图本册教材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进毛泽东。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名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课文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的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拓展有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

体现了逐步放手培养阅读能力的设计思路。

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共有4篇课文《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

《窃读记》生动、细腻地刻画了我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和渴望。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间关于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

《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

《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名了读写知识中吸取与倾吐的关系。

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在阅读中能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学的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终生受益。

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

《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转转反侧,夜不能寐。

《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祖国,对家乡的矢志不渝的眷恋。

《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地怀念。

《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的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第三单元“学习说明性文章”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鲸》和《松树》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述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选编本组教材的目的是,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的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应用。

第四单元“生活的启示”通过4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些道理,让我们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得到启示。《钓鱼的启示》一文通过作者回忆小时候和爸爸一起去钓鱼,由于开放日的时间还没到,爸爸让我把那条钓到的由此大鲈鱼放回湖中。深受教育,长大后成为一个著名的建筑师的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贪小便宜,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绝不能要,不管多么困难都要记住这一点并努力去实践。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让人终生受益的文章。文章作者回忆了小时候随父亲登上高高的塔顶,看到蛛网般通往城市广场的街道时,父亲告诉我“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后来的人生路上作者两次身陷困境,她从父亲的话中受到启发,走出困境,并从中有所感悟。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文章中心。

《珍珠鸟》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过程,告诉我们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

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都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

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树立从小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贡献的意识,自觉运用汉字。

“遨游汉字王国”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活动建议”,了解可以开展的活动。在活动中借助“阅读材料”了解必要地知识,启发思路,活动后要总结,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

第六单元“父母之爱”以“父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一九九四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感人肺腑的传奇故事。

《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苦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的给钱让“我”买《青年近日军》的故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学会看病》中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独自去医院,学会看病。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七单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安排了四篇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为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中华儿女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勿忘国耻,

抓住重点语句反复朗读,读中悟情,还要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第八单元“走进毛泽东”全是围绕伟人毛泽东展开安排的,有毛泽东撰写的文章,有介绍毛泽东的文章,通过这组文章的学习,引导同学们“走进毛泽东”《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诗篇,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的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

《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

《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广胸怀跃然纸上。

《毛泽东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那种的几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泽东来到碾米的群众中交谈并帮助群众推碾子,体现了毛泽东热爱群众的高尚品质。

学习本组课文,引导学生走进毛泽东,让学生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同时,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第三部分:细读一个单元

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文本细读

家乡,在游子心中,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让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本组课文“月是故乡明”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

《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转转反侧,夜不能寐。

《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祖国,对家乡的矢志不渝的眷恋。

《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地怀念。

《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的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

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让学生策划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和写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的想象作文,“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了交流表达的方法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展示学生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的习作。教师教学时,应整体关照本组的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1课时,“展示台”1课时。

第四部分:课文的细读及教学策略

课文《小桥流水人家》的文本细读

一、教材解读

⒈课文解说

看到题目,不由想到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小桥流水人家”。

课文的作者开篇如诗的几句话,勾勒出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画──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调美丽而缠绵;接着话题一转,写了小桥流水人家的人们恬淡、闲适的生活情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无“闹市”之乱耳,无“疲惫”之劳形,有如世外桃园;结尾直抒胸臆:“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表达了作者对

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和生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同时对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有所领悟;二是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语言的清新、流畅,积累语言。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2.词句解析

⑴对句子的理解。

①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

“当时的情景”指的是作者随着采茶女走过长石桥上山摘茶叶、在茶树下欣赏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的情景,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当时的情景给作者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所以他至今难忘,一看到茶叶,就会想起与茶叶有关的这些事,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②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

会忘记。

那段日子,指的是在家乡生活的那段时间,也是作者的童年时光。那些美好的印象,应该不是家乡美好的景色,还包括作者记忆中童年玩耍的情景,以及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说明了作者对家乡印象之深,怀念之久。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安定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眷恋。

⑵关于词语的理解

潺潺:指流水的声音。

婀娜:形容姿态轻柔美好。

粼粼:形容水很清澈的样子。

干涸:本文指小溪枯竭。

点缀:衬托、装饰,使更好看。本文指小溪使家乡的风景更好看。

野菌:野生的菌类。

守望相助:为防备外来的侵害,相邻各处协同守卫瞭望,预警互相通

报支援。本文指家乡人们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生活情景。

小桥流水人家:语出马致远守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

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人

们通常用它来指代江南水乡。本文指作者的家乡,有小桥,有流水,

有人家,与诗句相吻合。另外,用诗句来做题目,更显得家乡美好可

爱,富有诗情画意。

二.读教学目标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三、读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

四、读教学建议

1.课始可以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导入新课,让学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是怎样的情景,然后进入课文学习。这样,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本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结合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边读书边思考。在交流中,教师相机点拨学生思考“那段日子,是什么样的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是哪些美好的印象/?”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想象作者家乡景色的美好,人们生活的惬意。

3.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一个“爱”字贯通全文,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家乡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方法。在文章中有作者对往事深情的回忆,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读书时要指导学生体会。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把优美的句子或段落熟读成诵,摘录下来,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4.课文里有些字音容易读错,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提醒。如,“唱和”的“和”读hè,不读hé.本课生字的读音大多很拗口,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五、读相关链接

1、小桥流水人家:

语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人们通常用它来指代江南水乡。本文指作者的家乡,有小桥,有流水,有人家,与诗句相吻合。

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出自古歌中句。《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歌词是:“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于我哉!”后名为《击壤歌》。这首诗描绘的是上古太平盛世,人民自食其力所过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了,就开始干活。太阳下山了,就回家休息。生活是围着太阳走的。要喝水,就自己打井;要吃饭,就自己种地。人少地多,无争无忧。人们感到君王似乎是没有什么用的。现在人们对偏

远地区的生活,也往往借用。

六、教法点睛

读题想象描述画面──自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及文旨──细读课文,与自己的想象对照,师生探究作者怎样用人、事、景、物表达思乡怀乡之情──积累思乡怀乡之情之优美语句。

七、教学设计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看到题目,一股淳厚的土气息迎面扑来,一片淳美的田园风光在脑海中徐徐展现,一阵心旷神怡的情愫便也在心头弥漫开来,久久萦绕。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和唱,这是多少人的梦里水乡、梦中江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小桥流水人家的人们恬淡、闲适的生活情况,又是多少人梦中的世外桃园啊!而这,就是我的故乡,不管过了多少年,不论隔了多少路,呵……故乡的那湾水,那条桥怎能不令我怀恋?那愉快的童年和无数美好的回忆,怎能不令我思念?

读着读着,我们也似乎在溪水中嬉戏,在木桥上漫步,在茶园中驻足……不经意间,我们心底那丝恋乡之弦是否也被拨动了呢?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清新、流畅,一个“爱”字通贯全文。“树高千尺忘不了根”,鸟儿返巢,牛羊归圈,这是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叶落归根,“生于斯,长于斯,当归于斯”,这是生活给我们的启示。心系故乡,是我们每个人都暗藏心底的情结。在文中有作者爱恋故乡的直接的感情流露,也有通过优美的风景描绘,深情的往事回忆,来表达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教学中,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和生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同时对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有所领。

【教学目标】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教师准备几段不同风格(喜庆、悲哀、舒缓)的音乐。

3、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4、把课文中相关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想象画面,情境导入

1、听到“小桥流水人家”,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感觉?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更快地进入课文的情境,为本课学习创下良好的情感基调。

师:这是一篇文章的题目,以诗句作题目,到底写的是什么呢?读读课文,检验一下你的感觉对不对?

二、初读课文,领略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交流体会:

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带着问题读课文,从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

阅读能力。

三、赏析课文,领悟写法

能举例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吗?

1、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学生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2、根据学生发言,课件出示相应的句段,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⑴课文的第一段写了家乡的美丽景色,从“清澈见底”“长长的柔软的柳枝”“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粼粼的波纹”“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等词句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爱,家乡在他眼里是那么美,可见他是多么地喜欢家乡。”

(他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把家乡写得像诗一样,像画一样,表达了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⑵“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回忆了童年时一件件有趣的小事,表达了对故乡那段日子的怀念之情。)

⑶“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⑷“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

(摘茶叶,欣赏野花、野菌,都是童年的事,过去了这么多年,都还深深印在头脑中,体现了作者对故乡浓浓的爱恋与思念。)

⑸“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老家虽然矮小、潮湿、简陋,但却非常爱它。直接传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厚爱)

⑹“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从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从这几句中,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爱。在他眼里,家乡的日出是美的,家乡的清风是美的,家乡的小溪、小桥、杨柳,是美的,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

⑺“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

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说明了作者对家乡的爱。他回忆的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丢野花、欣赏野花和野菌的事,都是童年时期的事,可是他记得清清楚楚,并且永远都忘不了,可见家乡给他的印象有多深,也可见作者对家乡的爱有多深!)

默读课文,展开想象,理解文字,体会情感,从而感受语言的清新、流畅。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是啊,作者的感情就是从这美美的描写中,娓娓的叙述中表达了出来。请你读读以上这些句子,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几种不同方法:

学生自读自悟,归纳方法,讨论交流:

⑸⑻两句是作者直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

⑴⑹两句是通过描写故乡的美丽景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感情的。

⑵⑶⑷⑺是通过回忆一件件童年趣事和家乡人的生活反映出自己思念故乡之情。

3、小结:

课文中,作者既有直接抒怀表达思乡之情,也有通过描写景色和回忆往事的间接表达。看,感情原来可以这样表达。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读一读就能明白,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得到。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最后一句“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中的“美好印象”究竟会包括哪些呢?

学生感悟交流后明白这“美好印象”是包涵故乡的景、故乡的物、故乡的事等多个方面的,人、事、景、物交错一起的美好感受令我永远难忘,深深怀念。

通过比较,领悟课文的写作方法,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四、品读课文,积累词句

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传达了一段美好的思想之情,也说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声。这情是美好的、深刻的、动人的。如果让你为这篇课文配上音乐,你觉得哪一段最合适呢?

(教师分别播放喜庆的、悲哀的、舒缓的几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供学生欣赏,并能说出理由。)

2、配乐朗读:

学生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细细品读,自主为课文配乐,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升华了情感。

五、思维拓展,升华情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