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

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
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

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

一、债务重组概述

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后进行重组,经常出现“债务重组”、“资产重组”、“企业重组”三种不同的提法。其实这三种重组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

债务重组是债务人发生了财务困难,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

资产重组是企业与其他主体在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诸项目之间的调整,从而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的交易行为。资产重组根据重组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对企业资产的重组、对企业负债的重组和企业股权的重组。企业资产和债务的重组又往往与企业股权的重组相关联。企业股权的重组又往往孕育着新股东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的重组。对企业资产重组包括收购资产、资产置换、出售资产、租赁或托管资产、受赠资产。对企业负债重组主要指债务重组。企业重组包含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

企业发生债务不能按时偿还时,有两种方法解决债务纠纷:一种是债务人采用法律手段申请债务人破产,强制债务人将资产变现还债,破产程序需要较长时间,在债务人严重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债权人的债权将无法如数收回,结果是“鱼死网破”,双方损失惨重。另一种方法是修改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既可避免债务人破产清算,获得重整旗鼓的机会,又可使债权人最大限度地收回债券款额,减少损失。可谓“两全其美”。这种方法尤其适用虽然发生严重债务危机但仍有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债务重组,要根据负债企业的具体情况。

我计准则债务重组定义:债务发财务困难情况债权按照其与债务达协议或院裁定作让步事项。根据我国会计准则,实行债务重组应符合三个条件:

1.必须是债务人处于持续经营状态。这是区分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的主要标准。

2.必须是债务人发生了财务困难,只有债务企业在经营上出现困难,或因资金调度不灵又筹集不到足够的资金偿还到期债务时,才有债务重组的必要。

3.必须是债权人作出了让步。

债务重组的真谛是:债务人财务困境,而债权人做出让步。

债务重组的特点

1、财务经营状况相对不佳的公司较多,产业相对集中。通常,债务重组与债务困难、债务危机联系在一起,因此据披露情况看,目前进行债务重组的大多是生产经营和财务结构不太好的公司。

2、多涉及关联方,甚至有政府介入,非帐面的重组损益巨大。

3、信息披露不充分、不规范:有关债务重组的信息只是散见于重大诉讼仲裁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期限及或有关事项、现金流量表附注等部分,披露行为随意性大,债务重组给公司带来的损益情况更是不明确。

二、债务重组的九种基本方式

债务重组的九种基本方式包括:1、债务转移;2、债务抵销;3、债务豁免;

4、债务混同;

5、削债;

6、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7、债务转为资本;

8、融资减债;

9、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1、债务转移。

所谓债务转移是指负债企业将其对债权人的负债转给第三方承担的行为。负债企业的债务转移,对于债权人来讲,就是一种债权转让。

上述第三方一般是负债企业的关联企业或者有意对负债企业进行重组的其他企业。该第三方愿意出资购买债权,并由其承接对负债企业的债权。作为购买债权的对价,第三方可以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或其他财产权利向债权人进行支付。

根据我国《合同法》有关债务转移和债权转让的规定,负债企业转移债务时,应当经债权人同意。债权人将其对负债企业的债权转让给第三方时,应通知负债企业。否则债务转移或债权转让不发生法律效力。在进行债务转移时,与主债务有关的从债务与主债务应一同转让,但该从债务专属于原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另外,如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转移债务或者转让债权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应按规定办理。比如,根据我国有关外债管理法规的规定,外债的转让必须到外汇管理局办理外债变更登记。

又比如,根据外经贸部、财政部、人民银行2001年10月26日发布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吸收外资参与资产重组与处置的暂行规定》的规定,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银行不良资产过程中可以向外商转让其拥有的非目标公司的债权,但转让前必须由有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实践中很多债务重组行动,都由债务转移开始,并被经常采用。比如郑百文重组案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由三联集团公司以3亿元的价格向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购买其对郑百文的部分债权约15亿元,并在购买后将该债权全部豁免。再如目标公司济南轻骑的债务重组方案也是通过实施的债务转移方式。

2、债务抵销。

所谓债务抵销是指当事人就相互之间的债务,按对等数额使其相互消灭的行为。如果双方的债务数额不相等,对尚未抵销的剩余债务,债务人仍有清偿的义务。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质不得抵销的除外。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而且抵销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法定抵销)。

当事人互负债务,标的物种类、品质不相同的,经双方协商一致,也可以抵销,是为合意抵销。

债务抵销有利于节省清偿债务的费用,对债权人来说,则有利于保障债权的及时实现。在债务重组实践中,债务抵销经常会结合债权转让这种重组方式配套运用。这种操作方法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可以找到明确的法律根据。

《合同法》第83条的规定,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并且债务人的债权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或者同时到期的,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销。

举例说,A公司拟进行债务重组,B公司为其母公司,C公司对A公司享有1000万到期债权,B公司对C公司又享有800万到期债权。现进行如下操作:第一步,B公司将其对C公司的800万到期债权等值转让给A公司。经该项转让,A公司享有对C公司800万的到期债权,B公司享有对A公司800万的到期债权,B公司与C公司之间不存在债权债务。

第二步,将C公司对A公司负有的800万到期债务与A公司对C公司负有的1000万到期债务中的相应部分相互抵销。

通过债权转让和债务抵销这两种方式的配套运用,A公司对C公司的到期债务减少至200万;至于A公司对C公司所负800万债务,由于B公司是A公司的母公司,可以得到减缓甚至延期,从而减轻了A公司的负债负担,达到了债务重组的目标。

3、债务豁免。

债务豁免又称债务免除。是指债权人抛弃债权而免除债务人偿还义务的行为。在债务重组实践中,资金雄厚的关联企业或债务重组行动发起方通常会采取先购买债权人对负债企业的债权然后予以豁免的操作方法。举例说,郑百文重组方案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由三联集团公司以3亿元的价格向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购买其对郑百文的部分债权约15亿元,并在购买后将该债权全部豁免。

4、债务混同。

债务混同是指债权债务归于一人的法律事实。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06条的规定,债权和债务同归于一人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举例说,如果债权人与负债企业合并,则负债企业对该债权人的负债自然消灭。我国《公司法》和有关会计法规对公司合并的法律程序和会计处理进行了具体规定,在此不再详述。

5、削债。

或称“债权打折”。所谓削债是指由债权人减让部分债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负债企业的负担。削债这种债务重组方式一般在企业资不抵债时较常采用。

这种情况下企业一旦破产,债权人只能收回部分权,甚至完全收不回任何债权。因此,通过适当的债权减让,有利于避免债权人遭受更大的损失。这种重组方式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规定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

实践中,削债这种债务重组方式经常得到采用。在前述“粤海重组”案中,广东省政府就是经过与境外债权人两年多的艰苦谈判,为粤海公司平均削债42.78%,并形成一个“双赢”的债务重组方案,最终成功重组粤海公司。金融资

产管理公司在债务追偿过程中通常会对一批具有部分偿债能力、但不宜起诉的债务人,通过深入调查最大偿债能力、反复谈判和严格审批程序,采取削债的方式收回部分债权。

6、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如果负债企业无法以货币资金支付有关债务,可以与债权人协商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实践中,处于债务困境的企业往往存在非运营资产,如果能将这部分资产剥离出来,并用于抵偿债务,则可以在实现财务结构调整的同时做出经营结构的调整。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也是《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的一种债务重组方式。用于偿债的非现金资产既可以是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也可以是知识产权、债权、股权、资产使用权等财产权利。

举例说,A公司对B公司负债500万,A公司持有C公司一定的股权。现B 公司以公允价格400万向A公司收购其持有的C公司的股权,并以其对A公司享有的500万债权中的相应部分冲抵该应付款项。这种操作方式实质上是股权与债权的置换。必须注意的是,采取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时,如果涉及国有资产的转让,应取得有关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批准,并根据有关国有资产评估的规定对非现金资产进行评估。同时,应防止以偿债为名偷税漏税的行为。

7、债务转为资本。

债务转为资本也称债务资本化,通常称为“债转股”。

债务资本化是指债务人将债务转为资本,同时债权人将债权转为股权的行为。在目前情况下,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的债转股仅限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为数不多的大型国有企业之间发生的债权转股权,即通常所谓的政策性债转股。国家经贸委、人民银行于1999年7月30日发布的《关于实施债权转股权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人民银行于1999年11月23日发布的《企业债转股方案审核规定》及国家经贸委于2000年11月6日发布的《关于债转股企业规范操作和强化管理的通知》等规章明确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债转股行为的合法性。

《关于实施债权转股权若干问题的意见》对政策性债转股的目的、原则以及

实施条件等事项进行了详细规定。目前,一般企业的商业性债转股在现阶段无法可依,但实践中也有案例存在。值得注意的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债转股的目的不是作为一个战略投资者,而是为了盘活不良债权,因此它只是企业的阶段性持股股东。其持有的股权,可按有关规定向境内外投资者转让,也可由债转股企业依法回购;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可以上市。

8、融资减债。

融资减债是指通过增资扩股、发行股票或债券等融资方式筹集资金还债。首先,负债企业可以通过吸收新股东包括风险投资商和跨国投资银行加入、扩大股本的方式融资还债。加入WTO之后,中国已成为全球新一轮投资的热点,国内企业很容易通过吸收外资参股的方式,获得长期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其次负债企业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集大量资本金,从而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再次,负债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境内债券或境外国际债券融资还债。目前境内债券的发行规模受到严格控制;而且所发行的债券,必须进入公开市场,不允许柜台交易的存在。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发行债券将初步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筹集中长期发展资金的重要方式。根据我国《公司法》、《证券法》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的规定,增资扩股、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并办理相关批准手续。

9、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企业间的债务一般都是根据合同产生的,而合同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结果,当一方因故不能履行合同约定的偿还债务的条款时,可与对方协商变更合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主要包括:减免原债务的部分利息、修改利率、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根据人民银行1997年发布的《关于借款合同有关法律问题的复函》,“以贷还贷(借新还旧)”是指借款人向银行贷款以清偿先前所欠同一银行贷款的行为,新的借款合同只是对原借款合同中贷款期限等合同条款的变更。

目标公司的债务重组,应结合公司的具体实际以及债权人和债务本身的特点来进行。债务重组的目的首先承担损失,然后盘活资产。而盘活资产也是债务重组的根本目的。债务重组无论是通过外部重组还是通过内部重组,均必须考虑对

目标公司债务结构和经营结构的调整,而且还要充分认识到目标公司债务重组往往是多种债务处置模式的综合使用方能达到目的。

实践中,目标公司的债务重组往往会比较复杂,从一些负债企业债务重组的实践看,很难说直接通过某一种方式的运作达到债务重组的目的。为此,使用较多的还是通过多种方式的并用,如通过债转股、延长债务的偿还期限、同时减少相应的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支付一定比例的现金同时转移部分债务于第三人等等。根据不同的债务条件选择不同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追求债务重组的利益最大化。温州立人教育集团就出台了“债转股”、“债务分期偿还”、“房产认购”三种方式结合的债务重组方案,供债权人选择。

三、资产重组

我国的资产重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比国外的企业重组(Restructuring)的概念要广,给资产重组下一个内涵外延明确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

我国的资产重组的概念显然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企业层面的“资产”重组,另一个是股东层面的“产权”重组。因此资产重组可以分为企业资产的重新整合以及企业层面上的股权的调整。另外,根据证券市场上的约定俗成,资产重组还是一个带有“量”的内涵的概念,即企业的这种资产的调整和配置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被称为资产重组。

在国外,企业重组(Restructuring)指的是清偿一些领域的项目,并将资产重新投向其它现有领域或新的领域。而中国证券市场约定俗成的资产重组的概念比国外的“企业重组”的概念要广得多。从包含的内容上我国资产重组概念已经涵盖了兼并收购以及企业重组的各个方面。

并购:1、同一行业有竞争关系的公司之间的横向并购,以此实现规模经济消除竞争;2、纵向并购使公司业务链、产业链拉长,使原先具有购销关系的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或受同一控制人控制;3、多元化并购使并购公司多元经营、分散投资——这三者是战略性增长型并购。4、此外,还有杆杠收购即大规模借债来收购目标公司,5、还有管理层收购。

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约定俗成以及主要参考《(中国证券报)各季度重组事项

总览》,把目标公司资产重组分为五大类,即:(1)收购兼并。(2)股权转让,包括非流通股的划拨、有偿转让和拍卖等,以及流通股的二级市场购并(以公告举牌为准)。(3)资产剥离或所拥有股权出售,是指目标公司将企业资产或所拥有股权从企业中分离、出售的行为。(4)资产置换,包括目标公司资产(含股权、债权等)与公司外部资产或股权互换的活动。(5)其他类(国有股回购、债务重组、托管、公司分拆、租赁等)。

我国公司资产重组的特殊目标:(1)融资目标;(2)控制权收益目标(直接占用目标公司的资金;不平等的关联交易;担保);(3)政府意图。

四、债务重组利得的税务处理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清偿债务的现金、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重组后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情形就是债务重组利得。债务重组的利得有哪些差异?

会计上确认“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情形有三种:

一是债务人以低于应付债务的现金资产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低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二是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的,用以抵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小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

三是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如果重组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大于未来应付金额,减记的金额作为资本公积;债务人涉及或有支出的,应将或有支出包括在未来应付金额中。结清债务时,如果或有支出未发生,应将该或有支出的原估计金额作为资本公积。

债务人通过债务重组通常情况下会获得收益,按照准则的要求,这部分重组收益不计入损益,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处理。另外,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有时会发生损失。

会计上确认“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三种情形的所得税处理分析如下:

第一,债务人以现金资产偿还债务形成的资本公积。

由于债务重组是基于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重组后,支付的现金低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不再支付。这部分差额实际上属于“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

支付的应付款项”。按照现行所得税法的规定,应作为“收入总额”中的“其他收入”,直接调整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第二,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形成的资本公积。

这部分资本公积,从税收的角度可以分成两部分:

一是资产转让收益;

二是其“差额”超过资产转让收益部分的债务重组收益。

资产转让收益应当调整应纳税所得额,确认资产转让所得;债务重组收益,则应当作为“收入总额”中的其他收入——“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处理。因此,对整个资本公积部分应全额调增当期所得。

这里,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情况,即资本公积小于资产转让所得。例如,债权人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为234000元,债务人以账面价值l80000元,公允价210000元存货清偿,增值税税率为l7%。则,债务人确认的资本公积为:234000—180000—210000X17%=18300(元),小于资产转让所得30000元(210000—180000)。这是由于资产转让所得30000元与重组损失ll700元(210000+210000×17%一234000)相抵销的结果。由于债务人发生的重组损失不得扣除,因此,应以资产转让所得作为重组所得,即调增所得额30000元,而不是18300元。

第三,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而形成的资本公积。按上述情形处理。

此外,以债务转为资本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权的份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处理”。按现行政策规定,股本溢价不并人所得额征税。

根据以上分析,对债务重组“收益”的所得税处理可概括如下:

(一)债权人发生的债务重组损失,待符合“坏账”确认的条件时,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以扣除;

(1)债务人发生的债务重组损失不得税前扣除;

(2)债务人因债务重组形成的资本公积,应全额确认当期所得

当以非货币性资产抵偿债务时,如果会计上形成的资本公积小于资产转让所得,应以资产转让所得确认重组业务所得。

试论债务重组和盈余管理的思考建设.doc

试论债务重组和盈余管理的思考建设-论文摘 要:2006年最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其中债务重组具体准则在多方面进行了重大修改,核心内容回归到了1998年债务重组准则的相关规定。而对1998年准则废止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基于上市公司愈演愈烈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对如何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探索。从完善证券监督法规、审计监督以及健全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债务重组;盈余管理 一、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在国外会计学术界有着几十年的研究历史,它们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证券市场监管等一系列理论与实务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加速了公认会计原则的完善和发展。 国外学者研究认为,当财务报告被用来传递公司经营业绩的信息时,准则也就必将允许公司管理当局在财务报告中采用职业判断。同时,审计存在缺陷,盈余管理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准则只有强调增加对外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以此牵制并规范盈余管理。但是大部分相关研究停留在学术层面,对于指导准则的制定起到的作用依然有限。当前,国外研究在理论和实际的磨合中一直致力于如何完善债务重组准则的规定来解决财务报告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冲突以及决定允许公司管理当局在编报财务报告时拥有多大程度的职业判断(尝试对盈余管理的程度予以定量的规定)。这与其发达的市场经济及证券监管现状是吻合的,也对国内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也在不断摸索中。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自己的特色,市场主体与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依然存在一定差异,相应的债务重组准则和盈余管理的研究基础和结论也与发达国家有很多不同。 国内学者的研究普遍表明,我国债务重组准则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指向作用。当债务重组损益可以成为利润组成时,诱发了部分企业疯狂的重组行为,为当期产生巨大利润一举扭亏为盈;当债务重组损益只能计入资本公积时,企业又开始通过资本公积补亏等方式进行隐性盈余管理。也有学者对债务重组损益计入营业外收支提出质疑,认为应当比照坏账损失处理;并且重组损益不应一次计入当期损益,应该分期摊销。作为博弈双方,愈发复杂的规定会让盈余管理愈发隐蔽,唯一能做的是在法规和披露上双管齐下,合理疏导将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减至最小。 当前,我国学者的规范研究依然集中在如何加快会计准则建

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本文主要探讨了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表现形式。日益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形象,激励着企业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但从另一视角看,不规范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且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如此而言,进一步了解盈余管理的利与弊,把握盈余管理运用的度,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 盈余管理(Eamings Management)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一、盈余管理的特征 盈余管理在国内外的企业中被广泛运用,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企业盈余管理信息的披露都是由董事会及管理层合力决定的,在盈余管理中有决定权的一般都是公司的经理、部门经理和董事会。也就是说,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不正确运用、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选择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等,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他们手中,他们扮演着运用盈余管理的主要角色。当然,会计人员也会参与其中,但充当配角。 2、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根据公认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在运用盈余管理时,必须同时具有空间和时间的观念。一般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运用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选择则可看作是盈余管理的时间因素,但盈余管理最终的对象还是会计数据本身,也就是说,盈余管理的最终结果体现在会计收益的数据上。 3、盈余管理不会增减社会的实际盈余。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社会的实际盈余,但会改变实际盈余在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或不同企业的分布。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只会影响到企业某期或不同企业的会计报告盈余,而不会增加或减少全社会中的实际盈余。 4、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复杂。盈余管理明确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私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但与公众利益、中立性原则则是相矛盾的。盈余管理的目的非常复杂,特别是在谁是盈余管理的受益者这一点上。盈余管理考虑的主要是企业管理层的利益,如经理的分红、认购股权、局部利益以及晋升机会等。有时,盈余管理的受益者又包括了部分关联股东,甚至政府官员。 二、盈余管理形成的原因 盈余管理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它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管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紧密相关。当然,究其根源还是公司内部不合理的权力安排的结果。通过对盈余管理研究,可以识别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找到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根源。这样,既可以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投资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评价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指导。下面,我们分析盈余管理形成的具体原因。 原因一:委托——代理关系下的道德背离。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有机组合,是人们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在一系列契约组合中,股东与经营管理者通常采用“委托——代理”的关系,而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取向往往不一致,存在责、权、利等诸方面的矛盾。首先,委托人的目标取向是投资收益或利润最大化,而代理人一般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并非致力于增加企业的价值。经理人为了避免企业在高速发展后出现停滞不前而危及自身地位和利益的情况下,对企业往往采取持续缓慢的发展策略以稳定自己的地位和业绩。也就是说,只有当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经营者利益不相抵触时,他们才会追求投资收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2)

第二节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二、将债务转为资本 【例19-3】20×7年2月10日,乙公司销售一批材料给甲公司,应收账款100 000元,合同约定6个月后结清款项,6个月后,由于甲公司发生财务困难,无法支付货款,与乙公司协商进行债务重组,经双方协议,乙公司同意甲公司将该债务转为甲公司的股份,乙公司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5 000元,假定转股后甲公司注册资本为5 000 000元,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7 600 000元,抵债股权占甲公司注册资本的1%,假定相关手续已办理完毕,不考虑相关税费。 【答案】 (1)债务人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计算: 重组债务应付账款的账面价值与所转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100 000-7 600 000×1%=100 000- 76 000=24 000(元),差额24 000元作为债务重组利得,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76 000元与实收资本50 000元(5 000 000×1%)的差额26 000元作为资本公积。 ②会计分录: 借:应付账款 100 000 贷:实收资本50 0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26 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24 000 (2)债权人乙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计算: 重组债权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与所转让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100 000-7 600 000×1%=100 000-76 000= 24 000(元),差额24 000元,扣除坏账准备5 000元,计19 000元,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②会计分录: 假设乙公司对甲公司股权投资具有重大影响。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76 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19 000 坏账准备 5 000 贷:应收账款 100 000 三、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1.不附或有条件情况下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手写板】

债务重组练习题及问题详解

【例题1】甲公司欠乙公司600万元货款,到期日为2010年10月30日。甲公司因财务困难,经协商于2010年11月15日与乙公司签订债务重组协议,协议规定甲公司以价值550万元的商品抵偿欠乙公司上述全部债务。2010年11月20日,乙公司收到该商品并验收入库,2010年11月22日办理了有关债务解除手续。 甲公司:借:应付账款 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5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50 乙公司:借:库存商品 55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50 贷:应收账款 600 【例题2】M公司销售给N公司一批商品,价款100万元,增值税额17万元,款未收到,因N公司资金困难,已无力偿还M公司的全部货款,经协商,20万元延期收回,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剩余款项N公司分别用一批材料和长期股权投资予以抵偿。已知,原材料的账面余额25万元,已提跌价准备1万元,公允价值30万元,增值税率17%,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42.5万元,已提减值准备2.5万元,公允价值45万元。 M公司:借:应收账款 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借: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20 原材料 30 长期股权投资 4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16.9 贷:应收账款 117 N公司:借:库存商品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 贷:应付账款 117 借:应付账款 117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2.5 贷:应付账款——债务重组 20 长期股权投资 42.5 其他业务收入 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 投资收益 5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16.9 借:其他业务成本 24 存货跌价准备 1 贷:原材料 25 债务重组课堂练习:对下列债务重组双方进行会计处理 1.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与乙公司就其所欠乙公司购货款450万元进行债务重组。根据协议,甲公司以其产品抵偿债务;甲公司交付产品后双方的债权债务结清。甲公司已将用于抵债的产品发出,并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甲公司用于抵债产品的账面余额为300万元,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0万元,公允价值(计税价格)为350万元。甲公司对该债务重组应确认的债务重组利得为( )。(2007年考题) A.40.5万元 B.100万元 C.120.5万元 D.180万元 1、答案:选 A 450-350*(1+17%)=450-309.5=40.5(万元) 甲公司:借:应付账款 4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9.5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40.5 乙公司:借:库存商品 3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9.5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40.5

资产重组可分为哪些类型

资产重组可分为哪些类型 1.企业资产的重组包括收购资产、资产置换、出售资产、租赁或托管资产、受赠资产,对企业负债的重组主要指债务重组,根据债务重组的对手方不同,又可分为与银行之间和与债权人之间进行的资产重组。 2.资产重组根据是否涉及股权的存量和增量,又大致可分为战略性资产重组和战术性资产重组。 资产重组分为内部重组和外部重组。内部重组是指企业(或资产所有者)将其内部资产案优化组合的原则,进行的重新调整和配置,以期充分发挥现有资产的部分和整体效益,从而为经营者或所有者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在这一重组过程中,仅是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资产配置发生变化,资产的所有权不发生转移,属于企业内部经营和管理行为,因此,不与他人产生任何法律关系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外部重组,使企业或企业之间通过资产的买卖(收购、兼并)、互换等形式,剥离不良资产、配置优良资产,使现有资产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种形式的资产重组,

企业买进或卖出部分资产、或者企业丧失独立主体资格,其实只是资产的所有权在不同的法律主体之间发生转移,因此,此种形式的资产转移的法律实质就是资产买卖。 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看,资产重组的实质在于对企业边界进行调整。从理论上说,企业存在着一个最优规模问题。当企业规模太大,导致效率不高、效益不佳,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应当剥离出部分亏损或成本、效益不匹配的业务;当企业规模太小、业务较单一,导致风险较大,此时就应当通过收购、兼并适时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开展多种经营,以降低整体风险。 从会计学的角度看,资产重组是指企业与其他主体在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诸项目之间的调整,从而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的交易行为。 资产重组根据重组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对企业资产的重组、对企业负债的重组和企业股权的重组。资产和债务的重组又往往与企业股权的重组相关联。企业股权的重组往往孕育着新股东下一步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的重组。 对企业资产的重组包括收购资产、资产置换、出售资产、租赁或托管资产、受赠资产,对企业负债的重组主要指债务重组,根据债务重组的对手方不同,又可分为与银行之间和与债权人之间进行的资产重组。

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与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研究

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与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研究 作者:彭卉熊梦云 来源:《财会通讯》2012年第35期 一、引言 盈余管理作为现代会计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理解的侧重点不同,目前仍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Katherine Schipper (1989)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管理人员为了获取私利而有目的的干预对外会计报告过程的一种“披露管理”行为。Scott提出管理人员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以实现某些特定目标的手段。如果管理人员在一系列会计政策中自行选择,很自然会选择那些自身效用或者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魏明海(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做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章永奎,刘峰(2002)认为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为了特定目的面对盈利进行操纵的行为”,特别指明“盈余管理并非限制在会计原则或者会计方法内”。企业基于不同动因会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盈余管理。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在投资性房地产和债务重组两个方面的盈余管理来看如何遏制盈余操纵。 二、投资性房地产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一)利用投资性房地产定义进行盈余管理在业务中,只有符合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条件下才可以定义为投资性房地产,但是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中出现的核心词“资本增值”却无法落实到具体增值多少,企业可以根据主观称该资产是为了增值,将该资产定义为投资性房地产,为后续利用该资产进行盈余管理埋下伏笔。 (二)利用后续计量方法选择进行盈余管理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一投资性房地产》,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实行。《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首先,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需满足的条件来看,在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并能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那么当无法从市场取得公允价值时,采用的估值技术将带来很大的主观性。现行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估值模型的选择和关键参数的设定缺乏必要指导和规定。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评估机构或者评估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若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现在的投资性房地产市场已经是一个价位很高的市场,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无疑体现出企业丰厚的净资产,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于上市公司则有利于企业进行融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施并购重组。同时在房地产价格

债务重组的三种会计处理方式

债务重组的三种会计处理方式 知识点: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三种方式的组合方式进行债务重组 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三种方式的组合方式进行债务重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债务人以现金、非现金资产两种方式的组合清偿某项债务的,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利得。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转让资产损益。 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已计提坏账准备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损失。 2.债务人以现金、将债务转为资本两种方式的组合清偿某项债务的,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利得。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股本(或实收资本)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 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权的公允价值,以及已计提坏账准备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损失。

3.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将债务转为资本两种方式的组合清偿某项债务的,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重组债务利得。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转让资产损益;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股本(或实收资本)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 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吹,以及已计提坏账准备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损失。 4.债务人以现金、非现金资产、将债务转为资本三种方式的组合清偿某项债务的,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权的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利得;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转让资产损益;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股本(或实收资本)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 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以及已计提坏账准备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损失。 5.以资产、将债务转为资本等方式清偿某项债务的一部分,并对该项债务的另一部分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在这种方式下,债务人应先以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

以债务重组方式取得的存货

以债务重组方式取得的存货账务处理 杨 江 实际成本=存货的公允价值 债权账面值净值-受让存货价值=差额 债权账面值净值-(存货公允价值+进项增值税)+支付费用=差额? ??→-→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 “应收账款” “原材料” “应交税费” 坏账准备多提了, 坏账准备 (材料成本差异) 应转回 例如: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应收乙公司销货款795 600元,因乙公司财务困难,不能如若期偿还, 经双方协商,乙公司以一批原材料抵债,华联公司支付材料运杂费1000元,该材料的公允值600 000元,可抵扣增值税102 000元。 1、假如华联公司未提坏账准备 借:原材料 600 000 应交税费——增(进) 102 000 营业外支出 94 600=(795600-0)-(600000+102000)+1000=+94600 贷:应收账款——乙公司 795 600 银行存款 1 000 2、假如华联公司已提坏账准备80 000元 借:原材料 600 000 应交税费——增(进) 102 000 坏账准备 80 000 营业外支出 14 600 =(795600-80000)-(600000+102000)+1000=+14600 贷:应收账款——乙公司 795 600 银行存款 1 000 3、假如华联公司已提坏账准备100 000元 借:原材料 600 000 应交税费——增(进) 102 000 坏账准备 100 000 贷:应收账款——乙公司 795 600 银行存款 1 000 资产减值损失 5 400 =(795600-100000)-(600000+102000)+1000=-5400

企业债务重组所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企业债务重组所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一、对债务人财务的影响 1、可使债务人的负债减少,从而降低债务人的资产负债率。 但资产负债率的降低,并不是正常偿债的结果,而是由于债务人与债权人达成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分担了债务人的部分经济负担,并不意味着企业偿债能力的增强,因为,债务重组并没有增加务人的资产总量,也没有增加资产的变现能力。 企业债务重组所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2、可使债务人所有者权益增加。 债务人在债务重组过程中会获得以下两种收益:债务重组收益;资产处理收益。 (1)以现金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债务重组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用于抵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或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 (3)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人应奖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权份额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4)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小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时,债务人应将重组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减记为将来应付金额,减记部分作为资本公积;大于或等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时,暂不作处理。由此可见,由于债务重组过程中,债务人不确认重组收益,债务重组并没有改善债务人的产品质量、销售渠道、经营管理等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根本因素。 3、能够减轻债务人的未来财务负担。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债务重组可通过修改有关债务条件来实现,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负债是企业的未来经济负担,负债本金和利息的减少就是减轻了债务人未来的经济负担,降低了企业未来的财务费用,从而降低资产使用成本。 4、导致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变化,影响未来利益分配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会导致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虚增。 由于债务重组可采取将债权转换为产权的方式进行,这个过程只是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转换,并没有实际新增企业资产,而新资产的注入恰恰是面临财务困境的债务人所迫切需要的。负债转化为所有者权益,导致企业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增多,使债务人的原所有者权益结构发生变化,将影响到企业未来利益分配关系,所以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转换应征得公司董事会或股东会的同意。 5、可以盘活部分闲置资产。 由于债务重组可以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债务人可以用闲置的资产而刚好是债权人需要的非现金资产来抵债,实现资产重组,从而盘活部分闲置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 二、对债权人的财务影响 1、会导致债权人的资产减少,产生债务重组损失。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 (1)以现金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先冲减坏账损失准备金,损失准备金不足以冲减的部分再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资产的入账价值,若涉及多项非现金资产(或多项股权),债权人应按换入各项非现金资产(或各项股权)的公允价值进行分配。 (3)债务转为资本的,债权人应将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股权的入账价值。

基于债务重组新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分析

·综合2010年第3期(中) STUDY AND EXPLOR E 研究与探索我国于2006年2月正式颁布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在公允价值、资产减值准备、债务重组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调整,这些调整必然会对上市公司的某些行为产生影响。本文重点分析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尤其是在盈余管理方面的影响。 一、研究背景 债务重组准则的巨大变化是新会计准则一个显著特点。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在许多方面进行了重大修改,更倾向于与国际财 务报告准则的接轨。新旧准则主要存在以下差异: (一)债务重组定义新准则规定,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这与旧准则对其的定义“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有明显的区别。 (二)会计处理新准则着重体现于公允价值的使用和确认债务重组利得并计入当期损益,而旧准则不作为当期损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新准则规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债务人或债权人在债务重组中所换出或收到的资产或资本。而旧准则规定债务人清偿债务按换出资产或清偿债务资本的账面金额计算,债权人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资产或资本的入账价值。旧准则仅在债权人涉及受让多项非现金资产、股权时,才使用公允价值对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进行分配,以确认各项非现金资产、股权的入账价值。 (三)信息披露新准则将旧准则中债务人应披露的信息“因债务重组而确认的资本公积总额”和“或有支出”分别改为“确认的债务重组利得总额”和“或有应付金额”;将旧准则中债权人应披露的信息“或有收益”改为“或有应收金额”,并且新准则增加了“债务人(或债权人)在债务重组中转让(或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务(或债权)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或债权)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及依据”这项应在附注中披露的条款。 新准则从2007年1月起施行,首先在上市公司推行。执行新准则后,对那些无力清偿债务的上市公司而言,一旦债务被全部或部分豁免,就会大为提高其每股收益。新准则也将提高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的热情,在公司出现或面临亏损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出于维持业绩或保住“壳资源”的考虑,很可能会考虑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上市公司如以注入的优质资产去进行债务重组,不仅能获得债务重组利得,而且还能扩大资产转让收益。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本文采用特征变量配对t 检验调查上市公司 是否利用新债务重组准则在2007年上半年实施了盈余管理行为(即扭亏或大幅调高当期利润)。笔者认为,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越差,越有强烈的动机发生债务重组收益,同时证券市场监管规 定又加剧了这种动机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 本文假定:操纵债务重组损益会被上市公司当作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 以净利润/资产总额、营业利润/资产总额、经营现金流量/资产总额、净资产收益率代表公司经营业绩,若债务重组公司净利润/资产总额、营业利润/资产总额、经营现金流量/资产总额、净资产收益率显著低于控制样本公司,则说明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实施导致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此外,将实施扭亏或被ST 的公司与控制样本公司进行比较,若今年发生债务重组的公司中代表公司扭亏、ST 的变量与控制样本公司显著不同,则说明债务重组准则导致了这两类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在正常情况下,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越有可能发生债务重组行为,使资产负债率降到比较合理的水平,债务重组后资产负债率不再显著高于控制样本公司。因为,新债务重组准则对降低资产负债率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本文假定:若不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债务重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控制样本公司并无显著差异。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实施高管人员持股的企业多是企业管理创新走在前列的企业,其经营状况较好,因此本文假定:发生债务重组的公司与控制样本公司在高管人员持股方面应有显著差异。 王跃堂(2000)指出,由于我国上市公司IPO 现象(即初次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后,业绩逐年下滑)的客观存在,上市 公司上市年限越长,其经营业绩越差。因此本文假定: 债务重组样本公司与控制样本公司的上市年限存在一定差异。 (二)样本选择本文主要考察了沪市A 股全部上市公司2007年度中期报告,根据其中期报告中所披露的债务重组损益数额,将样本选择限定在2007年上半年发生过债务重组损益的上市公司,一共有91家公司,其中发生债务重组收益的样本公司为68家,发生债务重组损失的样本公司为23家。 然后以相同的CSRC 一级行业分类以及近似的资产规模,选择了另外92家没有在2007年上半年发生债务重组损益的上市公司作为控制样本,将其以债务重组损益公司进行配对比较,假定它们之间的差异将能够解释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的数据处理全部采用马克威软件进行,数据来自于Wind 数据库。 (三)变量选取选用变量如下:盈利指标:净利润/总资产;营业利润/总资产;经营现金流量/总资产;ROE (按2007年中期报告披露数据计算)。 虚拟变量:是否扭亏(2007年实现了扭亏=1,否则=0);是否 基于债务重组新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分析 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严玉康 43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解释 为了便于本准则的应用和操作,现就以下问题作出解释:(1)债务重组的基本特征;(2)用以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3)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4)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涉及的或有应付(或者应收)金额。 一、债务重组的基本特征 本准则第二条规定,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 “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指因债务人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经营陷入困境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等,导致其无法或者没有能力按原定条件偿还债务的情况。 “债权人作出让步”,是指债权人同意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现在或者将来以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或者价值偿还债务。“债权人作出让步”的情形主要包括:债权人减免债务人部分债务本金或者利息、降低债务人应付债务的利率等。 在认定债务重组时,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综合考虑债权人和债务人是否在自愿基础上达成重组协议、是否有法院作出裁定、债权人和债务人是否相互独立、是否构成关联方关系或者关联方关系是否对债务重组产生实质影响等情形加以判断。

二、用以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债务重组采用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计量: (一)非现金资产属于企业持有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且该金融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金融资产的市价作为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 (二)非现金资产属于金融资产但该金融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的估值技术等合理的方法确定其公允价值。 (三)非现金资产属于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其他资产,且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其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其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作适当调整后,确定其公允价值;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仍不能确定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应当根据交易双方自愿进行的、公允的资产交易金额为依据确定其公允价值,交易双方协议的价格不公允的除外。 三、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一)债务人的处理 对于债务人而言,发生债务重组时,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者重组后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 抵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分别下列情况进行处

企业债务重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吉林财经大学毕业论文 企业债务重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院 XXXXXXXXXXXXXX 专业班级 XXXXXXXXXXXXXX 学生姓名 XXXXX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XXXXXXXX 职称 XXXXXXXXXXXXXXX 二○一一年三月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

摘要 债务重组是解决企业债务负担过重、资金周转困难的强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是各负债企业争相采取的措施。但就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看,一整套的规范企业债务重组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成,在许多方面还存在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债务重组现状的分析,指出企业债务重组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具体解决办法和配套措施,以使债务重组能真正地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和效果,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帮助企业摆脱困境,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债务重组;原因;问题;措施

Abstract Debt restructur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s of various liabilities enterprise contends measures as the solution to enterprise debt burden and the capital turnover difficulties. But we can see from the existing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that a set of standard about enterprise debt restructuring behavior of the legal system have not yet built ,and the existing regulations system have many problem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terprise debt restructuring, the paper tries to point out the existing six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measures that would make debt restructuring really play its positive functions and effects .Therefore it will ease burden, help enterprise keep from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Keywords:enterprise debt restructuring ;causes; questions; measures

【会计知识点】债务重组的定义和重组方式

第十九章债务重组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阐述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因准则重新编写,所以属于比较重要章节。 近3年考题已不适用。 本章应关注的问题: ①各种债务重组方式下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②各种债务重组方式下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2020年教材变化 按新准则重新编写。 主要内容 第一节债务重组的定义和重组方式 第二节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债务重组的相关披露 第一节债务重组的定义和重组方式 ◇债务重组的定义 ◇债务重组的方式 一、债务重组的定义 债务重组,是指在不改变交易对手方的情况下,经债权人和债务人协定或法院裁定,就清偿债务的时间、金额或方式等重新达成协议的交易。 【提示】 (1)无论何种原因导致债务人未按原定条件偿还债务,也无论是否债权人作出让步,只要债权人和债务人就债务条款重新达成了协议,就符合债务重组的定义。 (2)债务重组涉及的债权和债务,是指《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债权和债务,不包括合同资产、合同负债、预计负债,但包括租赁应收款和租赁应付款。 (3)不适用债务重组准则的交易事项:①债务重组中涉及的债权、重组债权、债务、重组债务和其他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列报,分别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②通过债务重组形成企业合并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③债权人或债务人中的一方直接或间接对另一方持股且以股东身份进行债务重组的,或者债权人与债务人在债务重组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债务重组的交易实质是债权人或债务人进行了权益性分配或接受了权益性投入的,适用权益性交易的有关会计处理规定。 二、债务重组的方式 债务重组一般包括下列方式,或下列一种以上方式的组合: (一)债务人以资产清偿债务; (二)债务人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 (三)除上述(一)和(二)以外,采用调整债务本金、改变债务利息、变更还款期限等方式修改债权和债务的其他条款,形成重组债权和重组债务。 第二节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债权和债务的终止确认 ◇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债务重组练习题

第章债务重组练习 四、强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7年5月1日A企业根据债务重组协议,用库存商品一批和银行存款5万元归还B公司货款90万元。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50万元,公允价值为6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A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B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6%,则债务重组日A企业债务重组利得是( )万元。 A.60 B.10 C.50 D.14.8 2.下列事项中,不属于债务重组的是( )。 A.减免应收利息 B.将债务转为资本 C.将可转换债券转为资本 D.减免部分本金 3.未支付的或有应付金额,在冲销预计负债的同时,应确认( )。 A.资本公积 B.应付账款 C.营业外收入 D.营业外支出 4.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时,债权人收到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是( )。 A.非现金资产的原账面价值 B.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 C.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 D.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 5.债务人在债务重组时以低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的,企业实际支付的金额小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记入的会计科目是( )。 A.营业外收入 B.资本公积 C.财务费用 D.管理费用 6.甲公司欠乙公司100万元货款,到期日为2007年3月1日。甲公司发生财务困难,经协商,乙公司同意甲公司以价值90万元的产成品抵债,甲公司分批将产成品运往乙公司,第一批产成品运抵日为3月10日,最后一批运抵日为3月30日,并于当日办理有关解除债务手续,则债务重组日为( )。 A.2007年3月1日 B.2007年3月10日 C.2007年3月30日 D.以上三个日期都可以 7.以债权转为股权的,受让股权的入账价值为()。 A.应收债权账面价值 B.应付债务账面价值 C.享有股份公允价值 D.应收债权账面余额 8.下列各项中,应作为债务重组前提的是()。 A.债务人不愿意还款 B.法院判决 C.债务人与债权人签订了协议 D.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 9.2007年12月31日甲企业根据债务重组协议,以账面价值40万元、公允价值为30万元的固定资产偿还乙企业35万元的债务,甲企业应将资产转让损失计入( )。 A.管理费用 B.营业外收入 C.营业外支出 D.财务费用 10.甲企业以一台机器设备抵偿债务,该设备账面原价为450万元,已计提折旧18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万元,抵偿债务的账面价值为405万元。该项债务重组利得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为( )万元。 A.45 B.105 C.30 D.135 11.下列有关债务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债务重组中,若涉及多项非现金资产,应以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分配。B.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若债权人未来应收金额大于应收债权账面价值和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则债权方不做任何处理。 C.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若债权人未来应收金额大于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但小于应收债权账面余额的,应按未来应收金额大于应收债权账面价值的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

债务重组案例分析

江山易主的无奈与双料冠军的沦陷 ——揭开债务重组的神秘面纱 1.进行债务重组时,债务人和债权人双方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一、以资产清偿债务 (一)以现金清偿债务 债务人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作为营业外收入,计入当期损益,其中,相关债务重组应当在满足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时予以终止确认。 债务人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作为营业外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其中,相关重组债权应当在满足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时予以终止确认。 (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 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入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作为营业外收入,计入当期损益,其中,相关债务重组应当在满足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时予以终止确认。 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作为营业外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其中,相关重组债权应当在满足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时予以终止确认。 二、债务转为资本 债务人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债务人应将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确认为当期损益。 债务人将债务转为资本,即债权人将债权转为股权。在这种方式下,债务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先冲减以提取的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或未提取减值准备的,将该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

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行为的案例研究_以ST金泰为例_陈涛

探求2014年第4期(新159期?总222期)*本文受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编号:GD10CGL03)、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学科共建项目(编号:GD13XGL05)的资助。 收稿日期:2014—5—21 作者简介:陈涛(1978—),男,博士,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经济管理?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行为 的案例研究:以ST 金泰为例 □陈涛(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一、债务重组概述与文献综述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在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的同时也改善了不合理的债务结构,避免了不必要的消耗和争端,有利于企业发展和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1998年6月12日,国家财政部发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把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这成为一些上市公司获取不菲的债务重组利润的机会。针对1998年后出现的大肆盈余管理的问题。国家财政部在2001年1月18日修订的准则里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而非营业外收入。并且,在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或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债务的时候,债权人要以债务重组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不再确认重组损失。但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依然存在。2006年2月15日,再次修订的新准则规定债务重组收益直接算进当期损益。这样,一些实际营利很低的上市公司就利用债务重组收益包装了利润。债务重组再次成为了[摘要]债务重组是我国企业解决债务纠纷的重要手段,既有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扭亏为 盈而获得重生,也有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谋取巨额利益。本文以ST 金泰为例研究债务重组 对企业财务业绩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在实施债务重组后相关财务指标大部分没有改 善,只有营运能力指标有所改善但也不能维持。企业应当注重提高自己的生产运营能力, 靠债务重组来盈余管理并非长久之计。 [关键词]债务重组;盈余管理;财务业绩 [中图分类号]F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744(2014)04—0103—04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