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电气行业发展趋势

简述我国电气行业发展趋势
简述我国电气行业发展趋势

江苏赛德电气有限公司

简述我国电气行业发展趋势

智能化的电气行业已经成为了发展的趋势,智能电机的开发和推广,大大推动电气行业的发展,国内智能电机的使用都已经达到国际上的先进的水平,并且这样的产业可以带动全国的相关产业的不断的发展,将自动化产业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势。

智能电机具有加速系统设计、更高的绩效、更好的预测和预防停工期的能力、对制造业过程变化的更快反应。现阶段智能电机的服务领域也是非常的广泛的,在机电行业中也是重要的设备之一。国内智能电机的使用都已经达到了国际上的先进的水平,将自动化产业带上一个新的高度。

而智能电机控制(SMC)是将工业中的电机控制解决方案与集成架构相结合,最大化控制效率和电机利用率,使其易于启动和操作。集成架构由Logix控制平台和FactoryTalk(R)的制造软件集成套件组成。智能电机控制(SMC)具有如下优势:

加速系统设计、更高的绩效、更好的预测和预防停工期的能力、对制造业过程变化的更快反应。该集成方式采集的有关电机绩效的数据有助于改善操作各步骤中的决策,同时允许更高效的系统组态和监测。

现阶段智能电机的服务领域也是非常的广泛的,在机电行业中也是重要的设备之一,在数控机床的使用中,智能电机也能够更好的发展,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的份额从而推动着电气行业的大力发展,对于滞留电机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未来的电气世界还是由智能电机来进行掌控。

在进行使用智能电机的同时,一定要懂得产品的使用原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的生产当中去。在生产当中,一定要需要智能电机在一个设备的内部进行全方位的掌控,并且可以反映使用的参数,优化电气设备的配置,从而将电机的使用效率发挥到最佳的状态。

使用智能电机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进一步的促进生产的速度和效率,并且大大的节约了机器的消耗,从通信的方式进行全面的控制,这样也可以指定模拟的动向,通过智能的系统将信息和数值进行传递,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用户的设计空间,从性能上进行了彻底的优化工作,从根本上促进了设备的生产效率。

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发表时间:2018-08-06T17:02:58.55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1期作者:王晓杭郑城城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工业现代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工业正逐步朝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315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工业现代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工业正逐步朝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自动化已逐渐成为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电气工程中,自动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当前电气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对电气工程的发展及其自动化进行了研究,并对电气工程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对我国电气工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文找出了这些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国电力工程进行更好的建设,促进我国电力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电气;自动化;发展;研究; 电气工程科学诞生后,在开始发展阶段是非常曲折的,人们对其发展并不乐观,但电气工程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一直在缓慢发展。最后,经过20世纪的发展,电气工程已经进入了一个很好的发展阶段。此时,世界正处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阶段。在新技术的推动下,电力工程开始得到更好的发展。此后,电子工程与通信等一系列技术结合起来,使其更好地发展,逐步完善自身,发展壮大。今天,电气工程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日常生活中的电话、电视等家用电器到军事战略中的军事装备和飞机等等。这些都有电气工程的影子,电气工程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科学,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应重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推进电气工程自动化建设,进而促进电气工程的发展。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就电力工程及其发展而言,主要依靠两种理论,即电网理论和控制理论。此外,它一直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和电子电力技术。大力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工作量。也就是说,要利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来实现无人生产、无人监控的目标。当然,电气工程的使用及其自动化,就其自身而言,具有很强的优越性,它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保证工作质量,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已经应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发展。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已应用到各行各业 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已经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已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并已为许多行业所熟悉和认可。据统计,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建筑等行业,这不仅大大提高了这些行业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使这些行业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也大大促进了相关产业的转型,更符合当前市场发展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它的应用范围将无限扩大,以创造更多的财富。 (2)国家制定了统一标准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为了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制定了一些统一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无论怎么说,这一标准有利于提高系统设备的普及率。 (3)分布式的应用 随着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迅速发展,实现了分布式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电气工程技术及其自动化技术领域的质的突破。分布式应用不仅为设备在整个生产现场的应用提供了方便,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最重要的是,它还使现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更容易维修和维护。 (4)设备自动化 自动化在设备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在电气设备中很容易看到,在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提高了自动化的影响。在电气设备的设计中,人工智能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电气设备设计方法主要采用设计者的经验和一些简单的实验,虽然该方法简单可行,但很难找到最合适的设计方案,这对整个设计工作是非常不利的。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完成燃气设备的设计。在电气设备设计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指在电气设备设计中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以便在传统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合理的设计。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人工智能辅助自动化技术,缩短了电气设备的设计周期,与传统设计相比,提高了生产设备的质量。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重视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的发展是如此之快,离不开自动化技术的研发者和造作者的默默付出。由于高素质的员工将发展属于社会需要的电力系统,只有熟练工人才能推动电力系统的发展。因此,随着自动化的发展,对于我国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的发展来说,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2)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追求高效率的生活,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好。每个行业对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的需求也在增加。因此,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将以一定的方式增加,从而慢慢地会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3)建立统一而独立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平台 目前,我国的电气工程和自动化平台都是根据各行业的需要建设的。因此,不方便进行统一管理,维护成本将大大提高。在这一过程中也有可能浪费人力和社会资源。总之,要更好地集中管理,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高技术,建立一个便于统一管理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平台。 (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产品不断得到改革和创新 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的需要。此外,为了实现这一效果,我们必须提高独立产品研发的力度,利用一些科技技术,有效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此外,有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生产出更具有生产特质的产品。 (6)建立通用化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结构 只有这样,企业内的信息传输更加方便,可以消除所谓的信息孤岛问题。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一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结构的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 .. .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21台,是世界上拥有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重提高到69.43%,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已经提高到2009年的10.31万千瓦。在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火电装机容量中,供热机组容量比重为 22.42%,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三、电网建设不断加强。随着电源容量的日益增长,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电网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输变电容量逐年增加。2009年,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全国基建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1457千米,变电设备容量27756万千伏安。2009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39.94万千米,比上年增长11.29%;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17.62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19.40%。其中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电压等级的跨区、跨省、省骨干电网规模增长较快,其回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6.64%和25.97%。目前,我国电网规模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四、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发展迅速。我国能源资源和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西电东送”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西电东送重点在于输送水电电能。按照经济性原则,适度建设燃煤电站,实施西电东送;

电力行业发展趋势

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 国际发展趋势 近年来世界上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对环境越来越重视,加上私有化的浪潮,正在重新塑造电力工业,使电力工业在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工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归纳世界电力工业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1. 电力工业的市场化体制改革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从美国和英国发动的电力工业市场化体制改革,即所谓自由化、民营化、放松管制、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 电力部门的"自由化"及其伴生的"民营化",它的优点和缺点并存,因为电力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公用事业,任何政府都不会让它只处在市场控制之下。"自由化"和"民营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为了保证可靠、长期充足的电力和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符合环境标准、面向更广泛的用户。这种改革能否成功,尚须拭目以待。 2. 更加广泛地使用电力 世界上至少今后20~30年还将主要靠化石燃料提供能源,但化石燃料利用会造成环境污染,排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要求更加广泛的使用电力。我国早在1985年提出能源工业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1995年又提出能源建设要以电力为中心,这个方针与世界潮流是一致的。 --从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实践来看,电力增长越快,总的能源需求增长越慢;电力占终端能源比重越大,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费(即能源强度)越低; --电力工业是最能清洁利用化石燃料的部门,也是效率最高地利用化石燃料的部门,发达国家几乎把污染最严重的煤炭的全部或大部分用于发电; --电力还有改善地区环境的作用,在能源利用密度大的大中城市,如果用电力来替代化石燃料的应用,可以直接解决空气污染、水污染及其他污染问题。电力的广泛应用是解决大中城市污染问题的最好办法。 但是电力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燃气和秸杆等能源的速度,决定于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和经济水平,决定于石油、天然气的可供应能力,以及电力对其他能源的竞争能力。我国目前电气化的水平还很低,按计算我国1990年电能在终端能源中的消费的比重约为7.5%,而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平均为15%,大致相差一半。经济合作组织国家预计到2050年电能在终端能源中的消费比重有可能达到36%。我国如果要在今后50年中,电气化程度要赶上经济合作组织国家,而终端能源消费中,电力占36%,其他64%还是要依靠化石能源解决,粗略估计,固体燃料占16%,液体燃料占27%,气体燃料占17%,热力占4%。这就是说今后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必然要逐步上升,即使到2050年电力成为终端能源中的第一位,也还有64%的终端能源要依赖化石能源。电力在进行能源替代时,必然要在竞争力最强,最经济的领域首先替代。 3. 电力工业把注意力转向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 电力工业初期依靠水电和凝汽式火力发电站,工业发达国家水能资源大部分开发后,电力发电技术在狭窄的领域里进行,即不断提高汽轮发电机的温度、压力,由低温低压、中温中压、高温高压、并向亚临界、超临界的方向发展,采用更大型的发电机、汽轮机和锅炉。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凝汽式发电机技术几乎没有多大进展,电站的平均效率稳定在35%左右。而且新电站比老电站造价要高得多,且可靠性差。但是电力部门认为这是暂时的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9-07-19T16:33:42.4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郭炳鑫1 王永2 景洋3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当代计算机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于电气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1.身份证号码:41132219881010XXXX; 2.身份证号码:41052119830328XXXX; 3.身份证号码:14270119881029XXXX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当代计算机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于电气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同时,当代控制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也会促进电力系统的监控及发展,从而推动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向着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着。所以,为了加强对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我们必须针对当前电气系统自动化发展的现状以及特点,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有效促进我国工业的发展。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电力系统;应用电力系统是社会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提高电力系统水平十分必要。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电力供应各个环节有效实现的保障,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高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研究,提高新技术应用水平,使电力系统向着正确方向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的高校课堂中,电气自动化专业最早开设于 20世纪 50 年代,在此期间虽然经过多次的调整,但是因为其适用性强以及应用面广的特点,所以一直备受欢迎,本文特将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简单归结如下。(1)半控型晶闸管被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取代。从最开始出现的晶闸管作为第一代电子电力器件,至今在我国然广泛应用在直流与交流传动的控制系统,一直到后来出现的二代全控式器件、三代复合型器件直到最后出现的第四代电力电子器件,将主回路的器件、而且包括驱动电力、过压过流保护、电流检测甚至温度的自动控制等都集合为一体。(2)通用变频器一般指批量化、系列化、在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中小功率统称为通用变频器。从变频器产品来分析,U/F 控制器由最初的普通功能型转变成为高功能型,一直到后来的高动态性能矢量控制型,现以电力半导体器件 IGBT为主,其独具的可靠性、操作性以及维修方便等特点使单片控制技术也得到相应的提高。(3)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进步受计算机、电子技术的推动。20 世纪 80 年代,单片机技术的广泛发展和应用使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实现了全面的更新换代。国产工业计算机以及引进的 PC 机技术在电厂的监控系统、电力系统的调度自动化、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应用软件能完全的实现电力系统对于实时数据的采集、汇总、分类、分析、显示、打印、完成等操作。但是在这期间电气自动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不同厂家的设备不能进行互联;因为设备与计算机通信之间一般是采用点对点的星形连接,导致了系统的实时性不好,直接导致了设备配置的灵活性很差;整个系统在功能、系统的结构、通信协议等方面都缺乏相应的工业标准。电厂监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是出现在 20 世纪 90 年代,其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新产品与之前的产品相比较大幅度的减少了通信电缆与电力电缆的使用量,在降低设备体积的同时也降低了占地面积,从而节省了建设的成本。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技术不仅大幅度提升系统的技术性能而且使设备配置的灵活性、互换性和可维护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 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1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①变电站自动化。在变电站运行中,电气设备的使用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电气设备以及对其进行全方位监视的方式来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此种方式的特点是使用电脑化装置来取代传统的电磁式设备。另外,变电站自动化不仅可以满足变电站对运行操作的需求,其还是电网调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②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是通过专用的广域网来进行连接,其服务范围有发电厂,下属地区的电网调度控制中心和变电站的终端设备等,电网调度的功能主要是对电力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际数据进行收集、对电力的负荷进行有效的预测、对电网运行是否安全进行有效的监控等; 2.2 电气自动化的研究方向 电气自动化技术还有发展空间,因此,应该对电气自动化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电气自动化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①变电站的智能保护。我国变电站在智能保护方面还不成熟,和国外的技术相比相差较远,国外已经将网络通信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到继电保护装置中,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继电保护的效果,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水平。因此,我国应该针对智能保护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提高此方面水平。②我国电力部门的实施策略。从当前我国电力市场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现有的电力部门已经无法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的需求,因此,对电力部门进行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确定了电力运营的流程之后,可以探索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运行模式,进而根据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2.3 配电网的自动化 在地理信息和配网一体化以及高级软件中应用低压网络数字电子载波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DSP 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载波接收的灵敏度,真正的解决了我国配电网在应用载波方面产生的问题,另外,高级应用软件配网的模型确保了输电网配网的正常运行。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已经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活跃、最具生机一个综合性的学科而且在电力系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同时还应在工作中结合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这样能在极大程度上提高电力安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电力系统的工作安全。

电气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电气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班级:电气1302 学号:08 姓名:储厚成 一.电气工程的发展现状: 概论:我国电力工业正以“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高参数,高度自动化”等“三大三高”的现代电力系统的模式超长规模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对工程技术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几十年,我国电力系统和电气工程会依然保持较快发展趋势,核能和其他可再生资源将得到快速发展新的电力电子技术,电工材料,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控制与管理手段具有巨大影响潜力。 1.电机的驱动及控制: 一个多世纪以前电动机的发明使其成为工业革命以后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它在各种机械运动中的广泛应用使生活变得简单并最终推动了人类的进步。逆变器的出现推动了交流电机速度和转矩控制的发展,这使得电机在仅仅30年就应用到了不可思议的领域。功率半导体元件和数字控制技术的进步使得电机驱动具有了鲁棒性并且能够实现高精度的位置和速度控制。交流驱动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能源节约和系统效率的提高。 电机本体及其控制技术在近几年取得相当大的进步。这要归功于半导体技术的空前发展带来的电力电子学领域的显着进步。电机驱动产业发展的利处已经触及各种各样的设备,从大型工业设备像钢铁制造厂、造纸厂的轧钢机等,到机床和半导体制造机中使用的机电一体化设备。交流电机控制器包括异步电机控制器和永磁电机控制器,这两者在电机驱动业的全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目前,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技术、直接转矩控制技术乃至无传感器的直接转矩控制技术已实用化,人工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状态观测器等方法已得到广泛采用。 2.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半导体的出现成为20世纪现代物理学的一项最重大的突破,标志着电子技术的诞生。而由于不同领域的实际需要,促使半导体器件自此分别向两个分支快速发展,其中一个分支即是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电子器件,而另一类就是电力电子器件,特点是功率大、快速化。自20世纪五十年代末第一只晶闸管问世以来,电力电子技术开始登上现代电气传动技术舞台,以此为基础开发的可控硅整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八— 1. 刖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 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 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 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 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 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 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 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 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 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 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 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 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 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 2.3%。

探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探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文章通过介绍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展望了将来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統的发展趋势。设各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对现场设备状况的精确掌握成为可能,通讯技术的发展则为大容量的数据传输提供了平台。 标签: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控制系统;设计思想;系统功能 一、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根据单元机组的运行和电气控制的特点,应将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和厂用电源等电气系统的控制都纳入ECS监控。其基本功能为: 1.发变组出口220kV/500kV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控制及操作。 2.发变组保护、厂高变保护、励磁变压器保护控制。 3.发电机励磁系统。包括启励、灭磁操作,控制方式切换,增磁、减磁操作,PSS(电力系统稳定器)的投退。 4.220kV/500kV开关自动同期并网及手动同期并网。 5.6kV高压厂用电源监视、操作、厂用电压快切装置的状态监视、投退、手动启动等。 6.380V低压厂用电源监视、操作、低压备自投装置控制。 7.高压启/备变压器控制和操作(2台机共用)。 8.柴油发电机组和保安电源控制和操作。 9.直流系统和LPS系统的监视。 对于发变组保护等主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因其设备已经很成熟而且要求全部在DCS中实现其功能尚有一定难度,可能增加相当大的费用,故可以保留。但是它们与DCS间要口求接?,控制采用硬接线,利用通讯方式传输自动装置信息,并可以通过DCS进行事故追忆。 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设计思想 (一)设计原则 1、最大限度满足生产机械和工艺对电气控制的要求。生产机械和工艺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要求是电气设计的依据,这些要求常常以工作循环图、执行原件动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设备使用逐渐代替人力资源进入到工程企业之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目前,虽然我国各工业企业都开始投入发展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这样的对比也为我国电气工程技术发展提供动力。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使用范围比较小,且不是所有单位都能更好的应用这样的技术,所以,为了在各行业中广泛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就需要做好深入调查研究,找到阻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开展的原因,然后对应问题做出解决方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使人们工作、生活变得更加快捷,使社会进入到信息自动化的时代,与以往的机械时代迈了重要的一大步,这样的发展状况也是对国家发展情况的认证,从电气工程及其电动化技术的发展程度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所以,我国必须要加大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研究。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 1.在电气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电气工程技术对企业工作效率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电气工程可以应用与非常多的领域,并且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也有所不同,这样就需要不断对电气工程技术进行改变,逐渐扩大其需求量。我国工业发展的速度决定了我国经济的走向,工业不断发展可以为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做出巨大贡

献。但是,我国在技术进步的同时还面临着人均产值低的局面,要想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综合实力是非常有必要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工业各岗位上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质量,同时,还能促进我国现代化企业高效能产出的实现,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企业具体需求,对电气工程技术进行革新,有助于企业节约成本,提高产出,对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2.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企业中的不断应用可以保证企业生产效率,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我国电力系统也开始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为系统的发展做出贡献。技术在电力系统上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电气工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刚刚起步,还有很多技能不是特别熟练,就需要在使用中不断摸索前进。虽然我国大多数的电力系统还是以电网调度为主,电气工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标志着进入了智能电网时代,电气自动化在电网调度中发挥了微机电保护的作用,实现对电网调度的自动化,比人工调动优在准确性高。传统的电网调度过程不仅繁琐还存在准确性不强,没有及时性等问题,而电气自动技术的应用解决了电网调度中的问题。 3.在化工厂中的应用。化工生产单位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其发展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带来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化工单位生产过程伴随着高风险,随时威胁着工人的安全。在化工厂中运用电气

中国能源电力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电力行业现状与发展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大陆,下同)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展现状 (一)电力建设快速发展 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8%、7.9%。发电装机容量继1987年突破1亿千瓦后,到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发电量在1995年超过了1万亿千瓦时,到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进入新世纪,我国电力工业进入历史上的高速发展时期,投产大中型机组逐年上升,2004年5月随着三峡电站7#机组的投产,我国电源装机达到4亿千瓦,到2004年底发电装机总量达到4.41亿千瓦,其中:水、火、核电分别达10830、32490、701.4万千瓦。2004年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2000~2004年,5年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150万千瓦,2004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100万千瓦,超过美国在1979年创造的年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的世界历史最高记录。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000万千瓦,年末装机容量将超过5亿千瓦。 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4年9月,随着青海黄河上游公伯峡水电站首台机组建成投产,我国水电装机超过了1亿千瓦,达到1083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24.6%,目前在建规模约4700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总装机容量达到了870万千瓦。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到2004年底,已投运单机容量60万千瓦及以上的大型火电机组约55台,其容量占火电装机容量的10.7%,在今后4年中将有60台以上的超临界机组建成投产,60万千瓦机组中超临界机组已经占有主导地位,单机容量100万千瓦的超超临界机组开始兴建,到2010年将有10台以上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投产。 关停了一大批耗能高、污染严重的小机组,自2000到2002年,关停的小机组约1000万千瓦。洁净煤发电技术得到应用,采用引进技术自主设计制造的30万千瓦CFB锅炉,正在建设或开展前期工作的有10余台,2004年末约有2000万千瓦脱硫装置投入运行或在建,近几年新建火电机组几乎均同步安装烟气脱硫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882年,英籍商人等人招股筹银5万两,创办上海电气公司,安装1台16马力蒸汽发电机组,装设了15盏弧光灯。1882年7月26日下午7时,电厂开始发电,电能开始在中国应用,几乎与欧美同步,并略早于日本。 从1882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其间67年电力发展基本状况是一个十分落后的百孔千疮的破烂摊子,电厂凋零,设备残缺,电网瘫痪,运行维艰,技术水平相当落后,。 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新中国成立后的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 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实行"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方针,大大地调动了地方办电的积极性和责任,迅速地筹集资金,使电力建设飞速发展,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 从1988年起连续11年每年新增投产大中型发电机组按全国统计口径达1,500万千瓦。各大区电网和省网随着电源的增长加强了网架建设,从1982到1999年底,中国新增33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372,837公里,新增变电容量732,690MVA,而1950至1981年30年期间新增输电线路为277,257公里,变电容量70360MVA。 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发电装机容量继1987年突破1亿千瓦后,到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发电量在1995年超过了1万亿千瓦时,到2000年达到了万亿千瓦时。 进入新世纪,我国电力工业进入历史上的高速发展时期,投产大中型机组逐年上升,2004年5月随着三峡电站7#机组的投产,我国电源装机达到4亿千瓦,到2004年底发电装机总量达到亿千瓦,其中:水、火、核电分别达10830、32490、万千瓦。2004年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2000~2004年,5年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150万千瓦,2004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100万千瓦,超过美国在1979年创造的年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的世界历史最高记录。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000万千瓦,年末装机容量将超过5亿千瓦。

电气工程新方向

电气工程新方向——新能源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为了自身的发展,加大了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力度,然而他的储量毕竟是有限的,日益加剧的开采,必然会导致这些石化燃料的日渐衰竭。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同样面临能源紧张问题。因此对于极力依靠能源发展的电气工程专业来说,我们探究一个新兴方向的必要性不言而喻,而能够既保证解决能源危机又能够促进电气工程本身最好的途径就是研究新能源。因此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所学以及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相关知识,在下文中从各种新能源的角度入手,进而从其发电的有关原理、途径、优势和现状进行探讨。 在全球的电源结构中,传统化石燃料也仍然占据绝对主流地位,占全部发电量的 60%以上。一次能源的大量消耗导致全球能源短缺和气候恶化,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全球性问题。在巨大的环境压力下,我国积极开发应用新能源,在传统的火电、水电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我国传统发电技术我国传统发电主要有火电和水电,其中火电在电力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火力发电火力发电是利用燃烧煤炭、石油、液化天然瓦斯等燃料所产生的热能,让水受热而成为蒸汽,在不断受热下,使水变成高压高温的蒸汽,然后运用此高温高压蒸汽的能量,推动汽轮机运转带动发电机发电。 火电虽然稳定,但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制约了火电的大力发展;水电是一种较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成熟,开发成本相对较低,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的利用水电资源,但是水电的进一步开发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且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在能源、环境和消费的压力下,积极的开发新能源发电是势不可挡的。 核能发电是利用原子核分裂时产生的能量,把反应器中的水加热产生蒸汽,然后借蒸汽推动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能。核分裂燃料为二氧化铀,其中铀 235 的含量只有 2-4%左右,不同于原子弹的铀235含量(必须在 90%以上)。1g铀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等于2.8 吨煤燃烧产生的能量。所以,以核燃料为能源的核电站已在世界许多国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核电干净、无污染,几乎是零排放,不造成对大气的污染排放,在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暖的形势下,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是我国能源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 太阳能热发电是把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电能的发电技术。它包括两大类型:一类是利用太阳热能直接发电,如半导体或金属材料的温差发电、真空器件中的热电子和热离子发电等。其特点是发电装置本体无活动部件,但目前此类型的发电量小,有的仍处于原理性试验阶段,尚未进入商业化应用。另一类是太阳能热动力发电,利用太阳集热器将太阳能收集起来,加热水或其他工质,使之产生蒸汽,驱动热力发动机,再带动发电机发电。其发电系统与常规火力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其根本区别在于热源不同,前者以太阳能为热源,后者则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热源。这种类型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已达到实际应用的水平,美国等国家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实用电站。太阳能发电虽受昼夜、晴雨、季节的影响,但可以分散地进行,所以它适于各家各户进行发电。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当源源不断地从外部向燃料电池供给燃料和氧化剂时,它可以连续发电。依据电解质的不同,燃料电池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等。按燃料电池所用原始燃料的类型,大致分为氢燃料电池、甲烷燃料电池、甲醇燃料电池和汽油燃料电池。燃料电池不受卡诺循环限制,能量转换效率高,洁净、无污染、噪声低,模块结构、积木性强、比功率高,既可以集中供电,也适合分散供电。使用燃料电池发电,是将燃料的化学能直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

电气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电气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 趋势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电气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班级:电气1302 学号:08 姓名:储厚成 一.电气工程的发展现状: 概论:我国电力工业正以“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高参数,高度自动化”等“三大三高”的现代电力系统的模式超长规模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对工程技术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几十年,我国电力系统和电气工程会依然保持较快发展趋势,核能和其他可再生资源将得到快速发展新的电力电子技术,电工材料,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控制与管理手段具有巨大影响潜力。 1.电机的驱动及控制: 一个多世纪以前电动机的发明使其成为工业革命以后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它在各种机械运动中的广泛应用使生活变得简单并最终推动了人类的进步。逆变器的出现推动了交流电机速度和转矩控制的发展,这使得电机在仅仅30年就应用到了不可思议的领域。功率半导体元件和数字控制技术的进步使得电机驱动具有了鲁棒性并且能够实现高精度的位置和速度控制。交流驱动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能源节约和系统效率的提高。 电机本体及其控制技术在近几年取得相当大的进步。这要归功于半导体技术的空前发展带来的电力电子学领域的显著进步。电机驱动产业发展的利处已经触及各种各样的设备,从大型工业设备像钢铁制造厂、造纸厂的轧钢机等,到机床和半导体制造机中使用的机电一体化设备。交流电机控制器包括异步电机控制器和永磁电机控制器,这两者在电机驱动业的全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目前,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技术、直接转矩控制技术乃至无传感器的直接转矩控制技术已实用化,人工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状态观测器等方法已得到广泛采用。 2.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半导体的出现成为20世纪现代物理学的一项最重大的突破,标志着电子技术的诞生。而由于不同领域的实际需要,促使半导体器件自此分别向两个分支快速发展,其中一个分支即是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电子器件,而另一类就

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及前 景分析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电力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1.电力经济发展趋势综述 电力行业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对电力产业也是加倍关注。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对近年电力产业经济发展状况做出宏观的基本了解和判断。 1)电价:电价上涨。面对煤价上调和排污费增加所导致的成本增加,国 家 发改委已意识到电力行业没有利润是不利于其稳定和发展的。但中央要求的电价上调在地方却可能未必完全执行。而上游的煤炭在电价上调的激励下可能会再抬高煤价,下游的耗电工业成本也会受很大影响。 2)电荒:毫无疑问,电荒在短期内仍将继续存在。但随着国家对协调发 展 的重视和对“惟GDP论”的抛弃,在宏观上电力需求的增速将有所下降。从供应端看,如果近年大江大河的来水正常,则水电出力一定比上年大增,同时大批新建电源开始并网发电,电力供应将比上年增加。从需求端看,由于侧管理逐渐推广,电价上涨使高耗能产业发展受限以及居民用电对价格的敏感,需求的增长也会理性些。因此,缺电未必会持续比上一年严重。电价上涨并不会激发电力投资过热,相反,电力“跑马圈地”会回归理性。 3)煤电联营:不论是煤强电弱,还是电强煤弱,也不论是以煤炭垄断对 付 电力垄断,还是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煤电之间的顶牛只能是两败俱伤。在多次呼吁政府部门协调而不可得的时候,各种形式的煤电联营将有利于减少中间环

节,稳定煤价,打造完整的电煤供应链。煤电联营将是最好的稳定电源安全的方式之一。 4)产权多元化:现在,电力企业无论是电厂还是电网基本上是国家资 本, 但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后,电力企业吸引战略投资者,吸引外资、民营等各类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产权多元化已是箭在弦上。同时,加快重组步伐,积极谋划集团一级上市也是各大集团心照不宣的计划。产权多元化必然带来投资、融资的多元化,更多的资金将源源不断流入电力领域,规范投资、加强立法已是刻不容缓,电力投资体制改革也是大势所趋。 5)年薪制:2004年起,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负责人实行年薪制,同年也是 国 资委对中央企业实施业绩考核的第一年。电力企业有成为国资委重点培养的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的雄心,年薪制将会激发电力企业间的竞争。 6)多种产业剥离:据悉,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已成为国资委推进国 有 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件大事之一。既然剥离不可避免,那么电力身上多出的这一根“筋”怎么剥离,就是考验各电力企业智慧的大问题了。既要减员增效做强主业,又不能甩包袱,漠视多种产业职工的电力情结,还要让企业好好地活下去,剥离后的多种产业和主业关系成为较大关注点。。 7)区域电力市场:2003年,东北、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北5家区域电 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