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基础简答题

生态学基础简答题
生态学基础简答题

生态学基础

四、简答题

1、简述生态学的概念及其研究的具体内容。

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

(1)一定地区内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生活史及空间分布;

(2)该地区营养物质和水等非生命物质的质量和分布;

(3)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土壤等对生物的影响;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5)环境对生物的调节和生物对环境的调节。

2、简述生态型和生活型的区别。

答:生态型是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是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长期生长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或人为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生活型是着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分类,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反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征的物种类群。

3、简述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答: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

义:

(1)土壤是许多生物栖居的场所;

(2)土壤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

(3)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

(4)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

4、简述森林的主要生态效应。

答: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强大的生态效应,其主要生态作用是:

(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调节气候,增加雨量。

(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4)净化空气,防止污染。

(5)降低噪音,美化大地。

(6)提供燃料,增加肥源。

5、简述水的生态作用。

答:水是所有生命的基本要素,也是最重要的环境物质。水的生态作用表现在以上几个方面:

(1)水是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

(2)水对动植物数量和分布有重要影响;

(3)水对生物可以起一种分类的作用。

6、简述风的类型以及生物对风的适应。

答:(1)季风

(2)海陆风

(3)山风和谷风

(4)焚风

(5)寒露风

(6)台风

(7)干燥风

风是许多树种的花粉和种子的传播者,风媒植物特有的花形的开花时间均是风媒植物对风的适应。在多风、大风的环境中,能直立的植物,往往会变很低矮、平展,并具有类似旱生植物的结构特征。“旗形树”也可以说是树木对盛行强风的适应。

7、简述氧气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氧的适应。

答:(1)氧气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只有通过氧化,生物才能获得生命所必需的能量。

(2)根据生物对环境中含氧量的适应范围,也可分为广氧性生物和窄氧性生物两类。绝大多数陆生植物与动物都属于窄氧性生物,而绝大多数水生动物和植物属于广氧性生物。

(3)微生物中有严格厌氧菌,有氧则不能生长,如甲烷细菌;也有绝对好氧菌,无氧则不能生长,如固氮菌属;还有微嗜氧微生物,仅在氧压低时生长正常。以上三类微生物对氧的耐性范围都比较窄。兼氧性细菌,在好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厌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发酵,如链球菌属、棒状杆菌属,对氧的耐性范围就较宽。

8、简述光因子的生态作用。

答: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

量来源,生物生活所必须的能量都直接和间接地来源于太阳光。太阳光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因子,太阳光辐射强度、质量及其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的生产发育和生存分布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9、简述温度的生态作用。

答:温度是一种无时无处不在起作用的重要生态因子,任何生物都是生活在具有一定温度的外界环境中并受着温度变化影响。地球表面的温度条件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在空间上它随纬度、海拔高度、生态系统的垂直高度等各种小环境而变;在时间它有一年的四季变化和一天的昼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

10、简述捕食的概念及形成。

答:捕食从广义的概念看,指所有高一营养级的生物取食和伤害低一营养级的生物的种间关系。广义的捕食包括:(1)传统捕食,指肉食动物吃草食动物或其它肉食动物;

(2)植食,是动物取食绿色植物营养体、种子和果实;

(3)拟寄生,是指昆虫界的寄生现象,寄生昆虫常常把卵产在其他昆虫体内,待卵孵化为幼虫以后便以寄主的组织为食,直到寄主死亡为止。

11、简述种群波动的调节。

答:种群波动的调节可分为三大类:

(1)密度调节:是指通过密度因子对种群大小的调节过程。包括种间调节和食物调节。

(2)非密度调节:是指非生物因子对种群大小的调节。

(3)种内自动调节:种内调节又分为行为调节、生理调节、遗传调节。

12、生物间相互作用的类型有哪几种?

答:生物种与种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且这一关系极其复杂,根据一物种对另一物种的生长和存活产生有利的、抑制的或没有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和作用,则两个物种间的基本关系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正相互作用: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原始协作;

(2)负相互作用:竞争、捕食、寄生;

(3)中性作用;

(4)偏害作用。

13、试论述生物的生态对策。

答: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物对策。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每种生物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并且是相关联的生态特征。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r对策和k对策。

r对策者生活的环境条件多变,不可预测,不确定;死亡率大,为随机的非密度制约;群体密度随时间变化大,无平衡点,通常处在环境K值以下,属于未饱和的生态系统,有生态真空,每年需生物重新定居;种间和中间竞争强弱不一,一般较弱;寿命短,通常不到一年;对子代投资小,常缺乏抚育和保护机制;迁移能力强,适于占领新的生境;能量较多的分配给繁殖器官;自然选择的最终结果是种群迅速发展,繁殖早,体重轻,提高最大增长率。

r对策者与k对策者正好相反。

14、简述种群的基本特征。

答:种群的基本特征是指各类生物种群在正常的生长发育条件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即种群的共性。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三个方面。

(1)空间分布特征。种群的空间分布通常可分为均匀型、随机型和成群型。

(2)数量特征。包括种群的密度和大小,出生率和死亡,年龄结构和性比,迁入和迁出等。

(3)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而且随着时间进程改变其遗传特征进行进化和适应。

15、简述生态入侵并用事例简单说明其危害性。

答: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或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例如:紫茎泽兰,原产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现已蔓延到25度33分地区,并向东扩展到广西、贵州境内。它常连接成片,发成单种优势群落,侵入农田危害牲畜,影响林木生长,成为当地害草。

16、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答:群落的基本特征有:

(1)群落由一定的种类构成或称生物组合,具有一定的结构状况和一定的物质生产量。

(2)群落有一定的相对一致的外貌,这主要是通过一定的生长型和相应的群落垂直分层现象表现出来,并随时间的演替而表现不同的季相。

(3)群落有一个或几个生物种或类群为生物优势种,在群落中能大量控制能量流及对其他物种和环境起着强烈的影响作用。

(4)群落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表现为群落随环境梯度、时间演替、空间变化的地理分布特征。

(5)群落有一定的营养结构和代谢方式。由不同的生物形成一定的食物网关系和生产、消费、分解的特点。

17、简述顶级群落的特征。

答:群落演替最终形成的稳定群落,称为顶级群落。顶级群落的特征为:

(1)在系统内部和外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已达到平衡的稳定系统。

(2)结构和物种组成相对稳定。

(3)有机物的年生产量与群落的消耗量和输出量之和达到平衡。

(4)顶级群落若无外来干扰,可以自我延续地存在下去。

18、简述群落演替的含义。

答: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一些物种侵入,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发展的变化过程,称为生物群落演替。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到形成稳定的成熟群落,一般要经历先锋期、过渡期和顶级期三个阶段。

19、简述群落演替的特征。

答:生物群落演替基本特征如下:

(1)演替是群落有发展有顺序的过程,群落有规律地向一定的方向发展。

(2)演替是生物与物理环境,种群之间竞争和共存的结果。

(3)演替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顶点,即以顶级群落的形成为顶点。

20、简述生态位的含义。

答:某物种的生态位是指该物种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的地位。生态位的概念不仅包括生物占有的空间,还包括它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和在环境变化梯度变化的位置,因此生态位的含义又可分为:

(1)空间生态位:指一种生物所占的物理空间;

(2)营养生态位:指在群落中的功能;

(3)多维生态位:指在环境梯度中的位置。

21、简述生态型与生活型的异同。

答:生态型是生物与特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因型集群,是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长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基因型类群。

生物的生态特征指的是生物对外界生态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并在形态、生理、物候等方面发生一定反应的特征。

生活型是指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

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

生活型着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例如,在热带森林中,有很多具有柱状茎和板状根的常绿本植物,属于同一生活型,但分属不同的科。

22、简述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答:(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以及动物的活动性

(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3)种内和种间的关系改变

(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5)人类的活动

23、简述我国植物群落的分类系统。

答:(1)植被型组

(2)植被型

(3)植被亚型

(4)群系组

(5)群系亚群系

(6)群系组

(7)群丛

(8)亚群丛

24、简述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

答: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生态平衡的核心,对生态环境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1)森林是陆地上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枢纽;

(2)森林是环境的重要净化器;

(3)调节气候,蓄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4)防沙固沙,保护农田;

(5)是巨大的物种资源和基因资源库;

(6)可以提供大量的木材、水果和中药材。

25、简述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及其原因。

答:某些物质尤其是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生物到高营养级生物传递,使处于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的这些物质的浓度极为显著的提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作用。其原因是,生物摄取的食物及能量,有大约50%消耗在呼吸代谢过程中,那么既不在呼吸过程中被代谢掉,也不易被排除体内外的任何一种物质将会浓集在有机体组织中。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这些物质的浓度越来越大,最终停留在营养级较高的生物体内。

26、简述生态系统的控制论特点。

答:生态系统具有三大控制论特点:

(1)生态系统是个无目标、非中心式的自我控制系统,通过大量内部的、分散的亚系统,对整个大系统进行反馈调节、自我矫正、达到稳定和平衡;

(2)生态系统的总体控制由不同层次的控制间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

(3)多元重复控制。

27、简述农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答:农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是:

(1)种群比较单一;

(2)系统稳定性差,比较脆弱;

(3)物质流动量大;

(4)抗逆能力差;

(5)受人工控制、利用和改造,这是农田生态系统决定性的特征。

28、简述生态系统能流的途径。

答:生态系统中能流的主要途径为:

(1)能量以日光能形式进入生态系统;

(2)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生物化学潜能,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进行生态系统;

(3)以生物化学潜能存在于系统中,或作为产品的形式输出系统之外;

(4)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释放的热能从系统消失;

(5)作为开放系统,某些有机物会通过动物迁移、水和风携带、人为作用等输入或输出系统。

29、简述氮循环中的主要化学过程。

氮循环中的主要化学过程为:

答:(1)固氮作用:固氮细菌和藻类将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化为氨的过程;

(2)硝化作用:氨和铵氧化成硝酸根以及用于蛋白质合成的

氨基状态;

(3)脱氮作用:有一些细菌作用将硝酸盐转化为氧化亚氮和分子态氮,最终使氮元素返回大气;

(4)挥发作用:土壤中氮或动植物的分解排泄物以氨的气态直接散逸到大气层中。

30、简述中国生态农业的主要技术。

答:中国生态农业的主要技术包括:

(1)生物共生互惠以及立体布局技术。

(2)物质与能量的良性循环与再生技术。

(3)资源的综合开发技术。

(4)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技术。

(5)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技术。

(6)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自净技术。

31、简述生态系统的功能。

答:(1)生物生产

(2)能量流动

(3)物质循环

(4)信息传递

(5)发展进化

32、简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答:根据能量和物质运动的状况、生物、非生物成分,生态系统可分为多种类型。

(1)按照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可分为:植物生态系统、动物

生态系统、微生物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

(2)按照生态系统结构和外界物质与能量交换状况可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统、隔离系统。

(3)按照人类活动及其影响程度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4)按照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和特征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总之,条件不同划分也不同。

33、简述我国生态农业的特点。

答:(1)传统农业注重农业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作用,但由于缺乏现代科学技术及现代工作产品的装备,其生产力水平及效益不高,而工业化农业又对资源与环境不利。因此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融合,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生产效率,合理投入并注重生产要素的现代化组合是中国生态农业的优势与特色。

(2)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紧缺,通过劳力与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双重集约投入,在较小的生产规模上获得较多的产品,并通过循环再生利用及深度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

这种做法适合我国农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这种集约经营起到了巨大作用,我国不少地区在人均耕地较少情况下能维持食物需求的平衡,也正是这种农业特色的体现。

(3)因地制宜建立多样性农业为一体的结构,这也是我国生

态农业的特色之一。农田的立体种植,立体种养,基塘复合系统等,都以其精巧的搭配,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系统生产力及效益。我国地形地貌及资源环境条件复杂多样,各地区创建的各种各样的立体农业模式,实现了高功能与高效益,是我国生态农业中独特的内容。

(4)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按照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食物链网络等,建立种、养、加一体化农业生产系统,使资源得到多层次的循环利用,一方面提高了资源效率的和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对改善环境与无废弃物生产起到重要作用。

(5)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及整体优化功能。我国生态农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按照当地自然资源特点及社会经济、技术水平合理组织生产,做到因地制宜,发挥地域优势。同时,我国生态农业强调硬技术与软科学的有机结合,强调整体结构的系统优化,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功能,兼顾经济、生态、社会各种效益的统一。

34、简述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答:(1)有益的一面:

1)二氧化碳增加可提高光合作用;

2)温度增加可延长生育期;

3)全球变暖可增加部分地区降雨量

(2)有害的一面:

1)病虫害严重

2)自然灾害频繁

35、简述土壤污染的来源。

答:(1)厂矿废水、废渣的直接污染;

(2)大气污染物的沉降随降雨进入土壤;

(3)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等的施用,使土壤受污染。36、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1)人口数量的急增,数量增长不平衡;

(2)人口老龄化,性比不协调;

(3)人口城市化;

(4)人口健康状况下降

37、简述中国生态农业的主要技术。

答:(1)生物共生互惠以及立体布局技术;

(2)物质与能量的良性循环与再生技术;

(3)资源的综合开发技术;

(4)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技术;

(5)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技术;

(6)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自净技术。

38、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

答:(1)水生植物有三类: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2)陆生植物有三类: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39、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答:(1)地衣阶段

(2)苔藓阶段

(3)草本植物阶段

(4)灌木阶段

(5)森林阶段

40、简述种群年龄结构的含义及其基本类型。

答:(1)种群的年龄结构又叫年龄分布,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种群的年龄结构常用年龄锥体来表示。

(2)种群的年龄结构有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41、简述生物因子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并举例说明。

答:(1)各生态因子都有各自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相互之间不可替代。

(2)在一定的范围内,某因子不足时,其作用可由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增强而得到补偿。

(3)例如:光照和二氧化碳两因子在植物光合作用中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但是在光照不足引起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光合作用下降的幅度。

42、简述植物密度效应的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并解释最后产量恒值的原因。

答:(1)植物的产量随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当密度达到一定值时,密度继续提高,最后产量基本是不变的。

(2)原因: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超过最适密度时,如果密度继续提高,虽然个体数量增加,但植株间的竞争加剧,个体变小,因而总的产量不会再增加。

43、简述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答:(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扩散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3)种内、种间关系的改变;

(4)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

(5)人类的活动。

基础生态学终结复习题

基础生态学终结版复习题

————————————————————————————————作者:————————————————————————————————日期:

基础生态学终结版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生物圈: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下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生态位主要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事物和其他生物 生存因子: 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群落: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类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内稳态:生物通过控制体内环境(体温、糖、氧浓度、体液等),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 有效积温:生物在某个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 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 基因型:种群内每一个体的基因组合。 小气候: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最大出生率与实际出生率:最大出生率是理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下种群内后代个体的出生率。实际出生率就是一段时间内种群每个雌体实际的成功繁殖量。 哈-温定律:在一个巨大的、个体交配完全随机、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如突变、选择、迁移、漂变等)的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 动态生命表:总结的是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 遗传漂变:是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仅偶然出现,在小种群中更明显。 环境容纳量:由环境资源所决定的种群限度,即某一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 空间异质性:群落的环境不是均匀一致的,空间异质性的程度越高,意味着有更加多样的小生境,能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边缘效应:在两个或两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或其他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可能是物质、能量、信息、时机或地域)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合作用而引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如种群密度、生产力和多样性等)的较大变化,称为边缘效应。亦称周边效应。 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生物源,包括数百万种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各个物种所拥有的基因,和各个物种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他们的生态过程。 *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我们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种间竞争:指两物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产生的相互竞争作业。竞争的结

《生态学基础》考试题与答案

《生态学基础》考试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植物花芽的分化和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 A.光照时间 B.光照强度 C.光照长度 D.光照速度 答案:B 第2题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和E五级,按饶基耶尔频度定律,不正确的是( ) A.E级越高,群落的均匀性越太 B.群落的均匀性与A级和E级的大小成正比 C.属于A级频度的种类通常是很多的 D.B、C、D级的比例增高,群落中种的分布变均匀 答案:D 第2题自然环境中影响生物有机体生命活动的一切因子是( ) A.限制因子 B.生态因子 C.生存条件 D.环境因子 答案:B 第4题下列植物中防风能力最强的是( ) A.常绿阔叶树 B.灌木 C.针叶树 D.落叶阔叶树 答案:A 第5题中国植物群落分类最基本的单位是( ) A.群丛 B.群系 C.植被型 D.群系组

答案:A 第6题提出“优势、丰盛、常见、偶见、稀少、很少”的多度等级划分方法的是( ) A.奥斯汀 B.克列门茨 C.德鲁提 D.布朗一布朗喀 答案:B 第7题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周转期是.( ) A.周转率的倒数 B.能效的倒数 C.流入量除以库存容量 D.流出量除以库存容量 答案:A 第8题生物个体间竞争剧烈,对抗作用强,则其内分布型是( )。 A.成丛分布 B.均匀分布 C.随机分布 D.群集分布 答案:B 第9题种群的年龄结构含有大量的幼年个体和较少的老年个体,则该种群属于( ) A.增长型种群 B.衰退型种群 C.稳定型种群 D.混合型种群 答案:A 第10题现代生态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A.以微观层次为主 B.向微观和宏观发展 C.以宏观层次为主 D.以个体层次为主 答案:B 第11题生态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原因是由于( )

基础生态学试题

基础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生态学(ecology):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的水圈、大气圈的下层。 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尺度: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有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占整个样方的百分比,表示物种的个体在群落地段分布的均匀状况。 多度: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盖度: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适合度:一种生物对生境的适合程度,以平均每个个体生育的存活后代的数量作为衡量适合度的指标。 进化:生物种群基因频率变化。 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物种的均匀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它反映的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 內禀增长率: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稳定年龄组配的生物种群不受其他因子限制时的最大瞬时增长速率。 食物链: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相互适应、共同进化的现象。 排序: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数量分许法。

领域:动物个体或群体所占据的排斥同种其它个体或群体的空间。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于其生存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影响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过程。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有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生态位:之声吴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生态位包含了所有生态因子和生态辐。 生态幅:生态幅是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它常与耐受限度一致,耐受限度越宽,生态幅也越大。 生态因子:指环境因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又称环境因子。所以有人称生态因子的总和为生态环境。 生态型:同一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隔离,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作用和影响,趋异适应的结果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分异并在遗传上固定下来,这种不同的个体群称为生态型。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生长在相同的生境条件下,形成相同或相似外貌的物种群被归并为同一生活型。生态型是趋异适应的结果,生活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建群种: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 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 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表现为相对稳定,能量与物质的输入、输出接近相当,外来干扰所引起的变化可由自我调节而恢复到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的这种状态即为生态平衡。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应:指在不同的环境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而表现出的特性。 层片:每一层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构成的机能群落。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完整word版)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题(卷)2011—2012学年第1学期《基础生态学》课程 A 卷专业班级:命题教师:张晓鹏李刚审题教师: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得分:分 1.趋异适应: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在不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性状不相似的现象。 2.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一系列演替,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或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也都达到平衡)。 3.生物的生活史对策:指种群在其生活史各个阶段中,为适应其生存环境而表现出来的生态学特征。 4.特征替代:重叠区内长期共存的物种,因其生态要求发生分化而导致形态分化,使它们在形态上又略有不同。但形态上的种间差异只在两个物种的重叠分布区内才存在,而在各自独占的分布区内则消失,这种现象就叫特征替代。 5.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现象。 6.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第 1 页共10 页

7.生态入侵: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地区,其后代在新的 区域内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的过程。 8.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忍受一定程度外界压力维持其相对稳定的这个限度。 9.边际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比相邻群落有增大趋势的现象。 10.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 二.填空题(每空1,共20)得分:分1.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群丛。 2.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物种形成学说是地理物种形成学说。3.五种北美莺同以云杉为生,分处不同的位置,达到避开竞争的效果,这是由于形成了生态位分异(分化)的结果。 4.构成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是水。 5.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特点和速率主要取决于分解者种类和 资源质量、环境条件三个方面。 6.驱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阳光)。7.动物种群的生殖适应对策中,高纬度地区的哺乳动物每胎产仔数比低纬度地区多。 8.阳地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地植物高;飞鼠每天开始活动以温度 为信号;鹿秋天进入生殖期以日照长短为信号。 第 2 页共10 页

基础生态学复习题

绪论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1. 简述生态学研究对象的主要层次。 四个组织层次,即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2.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野外(田间)研究、实验研究、数学模型研究(理论)、模拟实验生态网络及综合分析 3. 介绍几位著名的国内外生态学家。 ①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Elton 1927)在《动物生态学》中,把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历史”(Scientific Natural History)。 ②前苏联的生态学家克什卡洛夫(Kaшкapoв1945)认为,生态学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的适应性”,即达尔文的生存斗争学说的各种适应性。 ③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Andrewartha 1954)认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他的著作“动物的分布与多度”。 ④植物生态学家Warming(1909)提出植物生态学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 ⑤法国的Braun-Blanquet(1932)则把植物生态学称为植物社会学,认为它是一门研究植物群落的科学。 ⑥美国生态学家Odum(1953,1959,1971,1983)的定义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⑦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1980)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1 生物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1.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所有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2.生境(habitat):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 3.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是生物对这种生态 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4.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的生存和繁 殖的关键性因子。 5.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常形成相同或相 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有机体,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6.生活型:趋同适应的生物,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生态型:趋异适应的生物,分化形成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二、问答题 1.生态学研究更加注重生物的生境与小环境,为什么? 答:大气候一般不能控制,但小气候可以改变。 大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小环境,而且对生物体也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小环境直接地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也直接影响小环境。如蜂鸟巢内的卵33.3℃→鸟体表12.4℃→空气和树枝3.5℃→天空→-20.7℃。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在小环境层次上对气候因子进行研究。 2.简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及生存因子之间的关系。 环境因子:是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

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种群年龄锥体的基本类型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答案:B 2.黑白瓶法答案:通过测定水体中某物质的浓度来测定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该物质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二氧化硫 答案:A 3.下面关于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r对策者适应不稳定环境 B.r对策者幼体存活率低 C.K对策者竞争能力强 D.K对策者种群恢复能力强 答案:D

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碳的主要贮存库是( ) A.大气 B.水 C.岩石圈 D.生物 答案:C 5.从裸岩到森林的原生演替过程中,起始阶段是( ) A.苔藓阶段 B.地衣阶段 C.草本阶段 D.灌木阶段 答案:B 6.某一生态因子在生物生长发育初期是限制因子,但在后期为非限制因子,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因子作用的(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直接性 D.间接性 答案:A 7.华北平原没有天然橡胶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日照时数短 B.温度过高

C.土壤贫瘠 D.温度过低 答案:D 8.林德曼通过对某生态系统的研究得出能量流动的“十分之一定律”,这一生态系统是( ) A.森林 B.草原 C.湖泊 D.农田 答案:C 9.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占有一定的空间 B.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元 D.种群是多种生物的集合 答案:D 10.下列不属于描述陆地植物群落特征的指标是( ) A.多度 B.优势度 C.内禀增长率 D.盖度 答案:C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1

单选题 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黄化现象 2、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C:补偿作用 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限制因子 4、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间接作用 5、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生境 6、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非密度制约因子 7、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 8、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现代生态学时期 9、臭氧层破坏属于 B:全球性环境问题 10、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大气圈的上层 1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整个生物圈 1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景观单元 13、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 14、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15、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E.Haeckel)提出并定义的 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7、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 18、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9、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B:次生演替 20、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2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气候 22、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稳定性高 23、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24、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B:落叶阔叶林 25、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2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27 、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28、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 2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常绿阔叶林 30、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31、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气温增加 32、生物群落是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单选题: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 拟试题及答案(四)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海洋生活的大多数生物体内的盐量与海水相比是 ( ) A.低渗的 B.高渗的 C.等渗的 D.不确定 2.就有效防护距离来讲,效果最差的林带类型是 ( ) A.通风林带 B.紧密林带 C.混交林带 D.疏透林带 3.不同坡向生物状况有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坡向 ( ) A.母质不同 B.太阳辐射量不同 C.气候不同 D.土壤不同 4.生态出生率是指 ( ) A.出生率 B.生理出生率 C.实际出生率 D.理论出生率 5.达到气候顶极以前的一个相当稳定的演替阶段是 ( ) A.后顶极 B.前顶极 C.分顶极 D.亚顶极

6.裂唇鱼种群中如果雄鱼死去,种群中的雌鱼就会发生性转变而迅速变成 雄鱼。这一现象说明生物的 ( ) A.领域特征 B.密度效应 C.社会等级 D.环境决定性别 7.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后期则无关紧要的是 ( ) A.生物的散布能力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C.生物的生产量 D.生物的繁殖能力 8.人类向海水中排放含汞离子的化学废料,导致大型鱼类死亡的原因是 ( ) A.水温的变化 B.营养的改变 C.有毒物质的富集 D.矿物质的循环 9.农业生态系统是属于 ( ) A.无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B.人类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C.自然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D.燃料供能生态系统 10.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 ( ) A.现代生物学时期 B.环境科学时期 C.现代生态学时期 D.生物学时期 1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 ) A.黄化现象 B.白化现象 C.辐射效应 D.代谢效应 1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植物对极端高温适应的表现的是 ( ) A.有密茸毛

基础生态学终结版复习题(供参考)

基础生态学终结版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生物圈: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下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生态位主要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事物和其他生物 生存因子: 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群落: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类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内稳态:生物通过控制体内环境(体温、糖、氧浓度、体液等),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 有效积温:生物在某个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 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 基因型:种群内每一个体的基因组合。 小气候: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最大出生率与实际出生率:最大出生率是理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下种群内后代个体的出生率。实际出生率就是一段时间内种群每个雌体实际的成功繁殖量。 哈-温定律:在一个巨大的、个体交配完全随机、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如突变、选择、迁移、漂变等)的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 动态生命表:总结的是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 遗传漂变:是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仅偶然出现,在小种群中更明显。 环境容纳量:由环境资源所决定的种群限度,即某一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 空间异质性:群落的环境不是均匀一致的,空间异质性的程度越高,意味着有更加多样的小生境,能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边缘效应:在两个或两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或其他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可能是物质、能量、信息、时机或地域)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合作用而引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如种群密度、生产力和多样性等)的较大变化,称为边缘效应。亦称周边效应。 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生物源,包括数百万种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各个物种所拥有的基因,和各个物种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他们的生态过程。 *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我们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种间竞争:指两物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产生的相互竞争作业。竞争的结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2017年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2017年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最先使用“生物学多层蛋糕”这一提法的生态学家是______ A.埃尔顿 B.谢尔福德 C.奥德姆 D.苏卡乔夫 答案:C 2. 难降解的有毒物质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其浓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A 3. 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称为______ A.种群 B.物种 C.群落 D.生态系统 答案:A 4. 我国土壤酸碱度分为______

A.3级 B.4级 C.5级 D.6级 答案:C 5. 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最简单的是______ A.荒漠 B.湿地 C.草原 D.森林 答案:A 6. 下列不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______ A.冻原 B.河流 C.果园 D.荒漠 答案:C 7. 与水生植物相比,陆生植物通气组织和机械组织的特点依次是______ A.发达,不发达 B.发达,发达 C.不发达,发达 D.不发达,不发达 答案:C

8. 群落调查中,包含某物种个体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______ A.多度 B.密度 C.频度 D.盖度 答案:C 9. 在资源有限条件下,连续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 A.U型 B.S型 C.J型 D.V型 答案:B 10. 根据生态位理论,在一个群落中,生态位分化的各种群对环境资源的利用______ A.趋于互补,利用率低 B.趋于互补,利用率高 C.趋于竞争,利用率高 D.趋于竞争,利用率低 答案:B 11. 与阴性植物(如人参)相比,阳性植物(如蒲公英)的特点是______ A.光补偿点较高,适于生长在强光照环境 B.光补偿点较高,适于生长在荫蔽环境 C.光补偿点较低,适于生长在强光照环境 D.光补偿点较低,适于生长在荫蔽环境 答案:A

基础生态学复习精华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按研究对象、组织层次划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按生物分类划分:如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此外还有独立的人类生态学。 按栖息地划分:如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湿地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 按交叉学科划分:如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生理生态学、进化生态学、行为生态学、生态遗传学和生态经济学等。 3.简述光的生态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太阳光本身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因子,太阳光辐射的强度、质量及其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可不必答下面的) 1)可见光的强度及照射时间的变化对动物的生殖、生长、发育、行为、形态及体色 有显著的影响。 2)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态系统最终的能量来源 3)光质不同对植物形态建成、向光性及色素形成的影响也不同,动物对不同光质有 不同反应。 4)光照强度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5)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因素 6)光照强度促进植物细胞的在增长和分化,对植物组织和器官的生长发育及分化有 重要的影响。 4.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可区分为哪几种类型? 种群出生率是描述任何生物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或速率。出生率还可分为下列几种: (1)绝对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增加的数目。 (2)专有出生率是指每个个体的绝对出生率。 (3)最大出生率是理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下种内后代个体的 (4)实际出生率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的出生率,亦称生态出生率。 死亡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数表示;也可以用死亡的个体数与开始时种群个体数之比来表示。死亡率亦可区分为以下几种: (1)最低死亡率是指在种群在最适环境下由于生理寿命而死亡造成的死亡率。 (2)实际死亡率是在某特定条件下的死亡率,它随种群状况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亦称生态死亡率。 5.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些成分,各有什么作用?

201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冲刺试题及答案7

201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冲刺试题及答案七[1]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首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A.林德曼 B.海克尔 C.奥德姆 D.坦斯利 2.生物物种存在、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A.基因 B.个体 C.种群 D.群落 3.高山植物通常长得比较矮小,这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具有较强的() A.紫外光 B.红外光 C.红橙光 D.绿光 4.某些植物要经过一定的低温阶段才能正常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 A.春化现象 B.温周期现象 C.昼夜节律 D.物候节律 5.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 A.阶段性 B.限制性 C.补偿性 D.不可替代性 6.与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相比,生活在高纬度低温环境下的恒温动物其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一现象称为()A.阿伦定律 B.谢尔福德定律 C.贝克曼定律 D.霍普金斯定律 7.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直接因子的是() A.坡向 B.坡度 C.海拔 D.水分 8.若种群的年龄锥体呈典型的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 D.下降型 9. A.种群初始数量 B.环境容量 C.种群增长率 D.增长时间 10.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种群的() A.宴际增长率 B.自然增长率 C.内禀增长率 D.瞬时增长率 11.生态位相同或相近的两个物种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难以长期共存的原因是()A.捕食 B.共生 C.寄生 D.竞争 12.种群的个体数量在短期内异常迅速增长(如蝗虫大发生),这种现象称为()A.种群平衡 B.种群大爆发 C.种群衰退 D.周期性波动 13.下列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冬小麦 B.油菜 C.菠菜 D.晚稻 14.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荒漠生物群落 15.下列选项中,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作用最大的物种是() A.伴生种 B.建群种 C.亚优势种 D.罕见种 16.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l00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80个样方中,则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 A.盖度 B.频度 C.密度

2017年安徽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

2017年安徽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 答案:D 2.自然界中,伺种植物的不同种群如果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 ) A.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态型 B.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活型 C.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活型 D.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态型 答案:D 3.光照不足将导致光合作用下降,这时增加C02浓度可减轻光合作用的下降程度,这种现象是生态因子的( ) A.综合作用 B.限制作用 C.补偿作用 D.替代作用 答案:C 4.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通常是指( )

A.数量最多的生态因子 B.数量最少的生态因子 C.对生物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子 D.接近或超过有机体耐受极限的生态因子 答案:D 5.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 ) A.阿伦规律 B.贝格曼规律 C.谢尔福德定律 D.林德曼定律 答案:B 6.旱生植物不具备的特征是( ) A.根系发达 B.肉质茎肥厚 C.角质层厚 D.叶面积大 答案:D 7.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 ) A.环境资源有限 B.多个物种共存 C.环境资源无限 D.K-对策生物

答案:C 8.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 ) A.水圈 B.生物圈 C.大气圈 D.岩石圈 答案:B 9.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N为( ) A.发育历期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平均温度 答案:A 10.根瘤菌和大豆的种间关系是( ) A.寄生 B.竞争 C.互利共生 D.偏利共生 答案:C 11.下列关于衰退型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幼龄个体少,老龄个体多 B.年龄锥体呈金字塔形

2019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2019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生态学基础模拟预测试卷(一)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是 ( ) A.黏土 B.壤土 C.沙土 D.盐碱土 2.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 )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旱生演替 D.逆行演替 3.玉米与豆类间作,其关系属于 ( ) A.互利共生 B.偏利共生 C.原始合作 D.共栖作用

4.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 ( ) A.水生植物 B.湿生植物 C.中生植物 D.旱生植物 5.群落内部环境不具备的特点是 ( ) A.光照强度减弱 B.土壤湿度增加 C.空气湿度增加 D.气温增加 6.下列生理生态过程中的水用做代谢原料的是 ( ) A.保持温度 B.植物挺立 C.光合作用 D.气孔开闭 7.生态学学派分化是在 ( ) A.生态学的萌芽时期 B.生态学的建立时期 C.现代生态学时期 D.生态学的巩固时期

8.高原植物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并有花色素苷形成,其作用是 ( ) A.降低光合反应适温 B.提升光合作用量子效率 C.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 D.阻止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 9.生态位是一个既抽象而含义又十分丰富的生态学专有名词,它的主要内涵是 ( ) A.生态环境 B.生物单位适合性的总和 C.生物单位生存条件的总集合体 D.生物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 10.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由英国引入澳大利亚,十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这种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 ) A.种群平衡 B.生态入侵 C.不规则波动 D.种群爆发 11.有效积温计算公式中Y代表 ( ) A.一段时间的温度 B.生物学零度

2017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复习第二章

2017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复习第二章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本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生态环境 2.生境4.限制因子5.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 3.生态幅(ecologicalamplitute):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6.生活型和生态型:(1)趋同适应的生物,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2)趋异适应的生物,分化形成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二、问答题 1.简述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2.简述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及其补充。 3.试述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 答:(1)综合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2)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在诸多生态因子中,必有一个对生物是起主要作用的,称为主导因子。(3)阶段性作用: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阶段性。(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不可替代性: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

替。补偿作用: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但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作部分补偿。(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地形因子,它的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等对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但他们能影响光照、温度、雨水等因子的分布,因而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这些地方的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类型、生长和分布起直接作用。 4.简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及生存因子之间的关系。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内稳态 2.实验驯化与气候驯化 二、问答题 1.根据不同分类标准,生态因子分为哪些种类? 2.简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生物对耐受性范围的调整方式有哪些? 1、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 2、简述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因子是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生态因子是指环境因子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

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docx

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基础模拟预测试卷(七) 满分:150分时间:l50 分钟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主要是由()A风速差异B海拔高低C太阳辐射D降水量 2. 黑核桃树下几乎没有草本植物,原因是其树皮和果实中含有的氢 化核桃酮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这是植物的()A密度效应B种群调节C竞争作用D他感作用 3. 在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中,起支配作用的是()A生物的种类B. 气候条件C经纬度的递变D地球自转 4?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A草原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 淡水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5. 农药对天敌的伤害常大于对害虫的伤害其原因之一是()A农药杀不死害虫B害虫有抗药性C农药有选择性D天敌的营养比害虫高 6.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大多与生物学的方法相似是由于()A从其他科学那里直接引入B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C生态学研究层次 D生态学最初属于生物学的分支 7. 一般高山植物茎干短矮,叶面缩小,绒毛发达,叶绿素多,叶茎含花青素,花色鲜艳,这些特征的形成是由于( ) A. 高山上蓝、绿光和紫外线较强烈B高山上绿、紫光和紫外线较强

烈C高山上绿、红光和紫外线较强烈D高山上蓝、紫光和紫外线较 强烈 8. 在大棚生产中,施放下列哪一种可以提高光合作用()A氧气B. 氮气C二氧化碳D水汽9种群是指() A. —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B 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C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0. 公式N(t)=Nt-1+B-D-l-E表达人口的增长。其中D表示()A迁出率B死亡率C迁入率D.出生率 11. 反刍动物的瘤胃具有密度很高的细菌,这些细菌与反刍动物的关系是()A捕食关系B共生关系C寄生关系D附生关系 12. 不属于群落成员的是()A亚优种B建群种C特有种D优势种13?顶极一格局假说的意思是()A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B. 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各顶极群落呈连续变化C一个气候区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化D一个气候区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 14.在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只有10%?20%能够疏通到下一个营养级,其余的则为一一所消耗。()A异化作用B同化作 用C合成作用D呼吸作用 15?可以通过“对流”运动进行的循环是()A地球化学循环B沉积型循环C生物循环D气相型循环

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得分:分 1.趋异适应: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在不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性状不相似的现象。 2.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一系列演替,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或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也都达到平衡)。 4.特征替代:重叠区内长期共存的物种,因其生态要求发生分化而导致形态分化,使它们在形态上又略有不同。但形态上的种间差异只在两个物种的重叠分布区内才存在,而在各自独占的分布区内则消失,这种现象就叫特征替代。 8.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忍受一定程度外界压力维持其相对稳定的这个限度。 9.边际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比相邻群落有增大趋势的现象。 10.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 二.填空题(每空1,共20)得分:分b3.五种北美莺同以云杉为生,分处不同的位置,达到避开竞争的效果,这是由于形成了生态位分异(分化)的结果。 4.构成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是水。 6.驱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阳光)。7.动物种群的生殖适应对策中,高纬度地区的哺乳动物每胎产仔数比低纬度地区多。 8.阳地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地植物高;飞鼠每天开始活动以温度为信号;鹿秋天进入生殖期以日照长短为信号。 9.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10.种群数量的调节实际上是通过种群本身内在增长势和有限环境两个反向力间的平衡而实现的。 11.按照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不同可以将群落演替划分为原生演替

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案图文稿

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 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得分:分 1.趋异适应: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在不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性状不相似的现象。 2.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一系列演替,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或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也都达到平衡)。 4.特征替代:重叠区内长期共存的物种,因其生态要求发生分化而导致形态分化,使它们在形态上又略有不同。但形态上的种间差异只在两个物种的重叠分布区内才存在,而在各自独占的分布区内则消失,这种现象就叫特征替代。 8.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忍受一定程度外界压力维持其相对稳定的这个限度。 9.边际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比相邻群落有增大趋势的现象。 10.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二.填空题(每空1,共20)得分:分 b3.五种北美莺同以云杉为生,分处不同的位置,达到避开竞争的效果,这是由于形成了生态位分异(分化)的结果。

4.构成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是水。 6.驱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阳 光)。 7.动物种群的生殖适应对策中,高纬度地区的哺乳动物每胎产仔数比低纬度地区多。 8.阳地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地植物高;飞鼠每天开始活动以温度为信号;鹿秋天进入生殖期以日照长短为信号。9.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10.种群数量的调节实际上是通过种群本身内在增长势和有限环境两个反向力间的平衡而实现的。 11.按照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不同可以将群落演替划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类。 12.能够准确反映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关系的生态金字塔是能量金字塔。 13. 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气候顶级。 14. 在生态系统氮的循环中,一方面通过固氮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另一方面又通过反硝化作用重新返回大气。 三.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15分)得分:分 1. 如果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最可能是以下哪种 ( B ) A. 随机分布 B. 均匀分布 C. 成丛分布 D. 群集分布 2.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