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谚语语言文化特色对比分析

英汉谚语语言文化特色对比分析
英汉谚语语言文化特色对比分析

一、谚语概述

(一)定义

谚语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是群众经验的提炼。他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具有广泛的通俗性、生动的口语化等特点。[1](P101-104)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注英语谚语的定义为:Short well-known saying that states a general truth or gives advice.而虽然现代对有关谚语的研究很广,但在学术上,有关汉语谚语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朱介凡先生在其《中国谚语论》中说:“谚语是风土民性的常言,社会公道的议论,深思众人的经验和智慧,精辟简白,喻说讽劝,雅俗共赏,流传纵横。”而武占坤、马国凡在《谚语》中道:“谚语是通俗简练,生动活泼的韵语或短句,它经常以口语的形式,在人民中间广泛地沿用和流传,是人民群众表现实际生活经验的一种现成话。”由武占坤主编的《中国谚语集成·河北卷》中说:“谚语是靠群众口碑流传的艺术魂宝,它虽然只是词组,形式极为短小,但却凝练得像百炼的精金,纯净得如晶莹的钻石,生动得似潺潺的流水,风格质朴,韵味清新,满身泥土香,一派民族气。”

由上文关于英汉谚语定义的界定,可以总结出英汉谚语都具有广泛的流传性,以说知识、讲道理为主,且大都以短句的形式出现。

(二)内容

在内容上,英汉谚语都可以划分为三大类:讽喻、劝民和传播常识。

讽喻谚语是谚语的重要种类。这类谚语产生于政治斗争和社会生活等其它复杂环境中,其内容主要是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如:

1)The words of a dying man are good words.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What is near red becomes red;what is near black becomes black.(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不会有不思念马群的马匹,不会有不怀念祖国的壮士。

4)大浪当前,不可抛桨;大敌当前,不能弃抢。

英汉谚语中最主要部分,是劝民谚。这类谚语富有哲理,教人学善,做好事,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如:

1)Failure teaches success.(失败为成功之母。)

2)If one studies very hard when young,he will become a very useful man when old.(幼有所学,老有

英汉谚语语言文化特色对比分析

冯建民许丽红

(烟台南山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山东龙口265713)

摘要:谚语是人类文化中最古老、最有价值的语言表达形式之一,是人民群众用来表达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经验启发和感想的各民族文化的结晶。谚语作为习语的一种,是语言和文化的结晶,它是特定区域的人们对日常生产生活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概括,一般精练短小,但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并且,谚语的特色受到各民族生存环境、生活习惯、民族语言、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英汉谚语;语言对比;文化对比

收稿日期:2009-5-11

作者简介:冯建民(1979~),男,汉族,本科,助教,黑龙江省黑河人,烟台南山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许丽红(1982~),女,汉族,本科,助教,吉林省松原人,烟台南山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所为)。

3)有志能搬山,无志山压头。

4)山鹰的眼睛不怕乌云,真理的光辉不怕迷雾。

传播常识的谚语,也影响与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大众。如:

1)There is good in every evil.(有利就有弊。)

2)活动身体强,懒惰脸皮黄。

(三)社会功效

谚语是语义相对完整的固定的句子。用语通俗、修辞生动,包含着特定的文化色彩。它能启迪人生,指导人们的行为,有传授经验,道德教育,宣传鼓动和了解各种谚语存在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谚语概括了人们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经验,也反映了一定的客观规律,能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例如以下谚语:

1)Experience is the mother of wisdom.(经验是智慧之母。)

2)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3)真理不可战胜。

第二,谚语反映了人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规律的科学认识。其有关气象,农业等自然现象的描述都具有相当的科学认识功用。例如:

1)Winter thunder,summer hunger.(冬天打雷,夏天挨饿。)

2)A misty morning may have a fine day.(有雾的早晨,可能是晴天.)

3)清明要明,谷雨要淋。

第三,谚语是反映集体经验的,又是流传很广的固定语句,大家耳熟能详。而且引用谚语往往比一般的说理更具有教育效果。英汉谚语中极多内容具有此功效。例如:

1)A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良药苦口。)

2)Good counsel does no harm.(好的意见没有坏处。)

3)忠言逆耳利于行。

关于谚语的社会功效,在此我们就不再多做深入地探讨了。总之,谚语流传的广泛性,离不开其独特的社会功效。[2](P34-35)

二、英汉谚语的表层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而谚语又是富于色彩的语言形式,具有生动形象、喻义明显、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谚语能反映一个民族丰富的文

化现象。英汉谚语所反映的其表层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存环境

谚语具有一定的民族素质,英国是一个岛国,四周面海,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人们热爱海洋,谚语的取材也就往往来自海洋。而汉民族大都在亚洲大陆生活,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因此取材多离不开内陆山水。

例1: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的表达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例2:英国属于海洋性气候,预示春天来临的是西风,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就是对春的讴歌:“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而在汉语里“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如宋朝诗人朱熹的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例3: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谚语,如:

1)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生活没有目的就像航海没有罗盘)。

2)There’s as good fish in the sea as ever came out of it.(有了大海,还怕没鱼)。

3)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扬帆要趁风顺时)。

而汉人的生活环境中,引起我们特别注意的多是内陆的名山胜水,就不难找到以这些山水作为喻体的谚语。例如:

1)不到黄河不死心,到了黄河死不及。

2)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今人换古人。

3)有理压得泰山倒。

(二)风俗习惯

英汉风俗习惯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尤其是人类生活与动物密不可分。因此有关动物的许多谚语,也能反映谚语在风俗习惯上具有一定的民族差异性。现举出几个典型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例1:英语中有关狗的谚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它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是褒义。在英语谚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

1)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

2)Every dog has his day.(是人皆有出头日);

3)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而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语大都含有贬义: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还有谚语如:

1)好狗不挡道。

2)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3)狗改不了吃屎。

尽管近些年来养庞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所以,西方人不吃狗肉。

例2:由于在英语国家里,人们认可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认为马不可失,如英语谚语:

1)Better lose the saddle than the horse.(宁可丢鞍,不可失马)。

2)It is good to go afoot with a horse in hand.(有马牵在手,步行最悠闲)。

而汉语谚语认为在得失之间难有定数,因此有:马失也无妨,说不定会带来好运气的说法。如汉语中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3](P56-58)

(三)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一个方面,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的影响。与宗教信仰有关的谚语也大量地出现在英汉语言中。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基督教传扬的是:上帝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神,人际关系是平等的。相关的谚语如:

1)God is where He was.(上帝无所不在)

2)Go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

3)M an proposes,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我国信仰佛教、道教、儒教。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佛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其基本教义是“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与此有关的谚语很多。如:

1)不修今世修来世。

2)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3)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而道教以“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其教义就是以“道”或“道德”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反映老子道教思想的谚语有:

1)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2)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3)乐极生悲,昏极则乱。

以孔子为祖师的儒家学派在思想意识上也占有重要位置,“仁”是儒教理论的核心,孔子所讲的道理都是以“仁”为核心的。在孔子看来,“仁”是其它一切美好品德的基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离开仁爱之心。其在汉语谚语体系中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如汉语中有关人际关系的谚语有:

1)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3)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四)历史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谚语,英语典故谚语大都来自《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以及西方经典著作等,例如:来自《圣经》的谚语:

1)We are all Adam’s children.(我们都是亚当的子孙)。

来自希腊罗马神话的谚语:

1)When Greek meets Greek,and then was the tug-of-war.(两雄相争,必有激战)。

2)When in Rome,do as Romans do.(入乡随俗)。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谚语涉及广泛的领域。例如

1)All the world is a stage.(世界就是一台戏)。

2)Have is have.(到手的东西才算数)。[4] (P67-72)

当然,英语谚语的来源不是单一的英国文献,还有来自西欧各语言的谚语。例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写的:All happy families resemble one another,every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来自法语的谚语有:Don’t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不要本末倒置)。还有一些在欧洲许多国家流传的谚语,例如:

1)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发亮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

2)People who live in glass houses should not throw stones.(责人必先责己)。

3)M urder will out.(纸包不住火)。

而在中国典籍中,谚语多半出现在诗书、掌故、传说中,这些谚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对人很有警示和教育意义。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2)大意失荆州,骄傲失街亭。(《三国演义》)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论语》)

三、英汉谚语的语言特征

谚语流传之久,应用之广,其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是由于谚语蕴涵着丰富的内容,语言通俗易懂,用语形象,语言形式优美,语音和谐,修辞生动的特点,以下我们就通过英汉谚语中的句法结构,语音特点,修辞手法语言表现手段,来展现英汉谚语的其语言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句法结构

1、简单句和复合句

谚语是语言中作为词汇单位的固定句子。由于谚语是词汇单位,又要易于记诵,所以句子力求简短。因此谚语的句子以简单句居多,但是也有复合句,并列复合句和主从复合句的存在。

在英语中,谚语多数为简单句,其经常通过简单句来说明一个主题,反映人们对该事物的各种价值观,在此,我们就用“爱情”这一主题来分析英语谚语的句子结构。例如:

1)Lover should not be all one side.(爱情不是一相情愿的。)

2)Love will find out the way.(爱情自会找到出路。)

3)Love and cough cannot be hid.(爱情与咳嗽一样不能隐藏。)

4)Love shortens distance.(爱情能缩短距离。)

上面列举的这些英语谚语都是用简单句表示爱情观,使爱情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一种感情。具有简短凝练的特点。英语中除了用简单句谚语反映爱情经验之外,也有少量的复合句谚语。如下:

1)Love asks faith,and faith asks firmness.(爱情要求信任,信任要求坚定)。

2)Love comes in at the window and goes out at the door.(爱情从窗户进来,从门出去。)

3)It is love that makes the world go round.(这就是爱情,它能使世界运转)。

而汉语,情况正好相反。汉语中也有很多反映爱情经验的谚语,但由于表现爱情观时常采用陪衬,复合句谚语就比简单句谚语多了。例如:

1)鲜花终究会凋谢,唯有爱情永久存。

2)甘蔗越吃越甜,爱情越长越深。

这两条谚语分别用“甘蔗”和“鲜花”从正反两面来衬托爱情。在英汉谚语中,有时所表达的内容相同,但所用句式不同,英语表达一般直截了当。汉语则隐隐遮遮,通过陪衬对应。例如:

1)Love is a sweet torment.(爱情是甜蜜的痛苦)。

2)Love is free.(爱情是自由的。)

3)爱情不是强扭的,幸福不是天赐的。

4)爱情在市场上找不到,爱人在店里买不到。

从关于爱情谚语的比较中,我们大致看出,汉语谚语往往以复合句,在形式上排比,对偶。在内容上衬托,呼应,而英语谚语较多用简单句直指要害,一针见血。而简单句结构特点的共性主要有:简短凝练和追求节奏韵律,但在程度上有所差异。在复合句上,汉语谚语简练凝重、讲究对偶。而英语相对松散随意。[5](P46-48)

(二)语音特点

谚语之所以被广泛地接受,在于它具有词句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富于音乐美的特点。使谚语保持这一特征的表现手法之一是押韵和谐音。它主要表现在单句讲究对仗,且重复元音,在这一点上,英汉谚语具有明显的特点。

我们知道各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有同有异,因而在增强韵律性,悦耳性方面,对所采用的语音手段也有同有异。例如:对元音的重复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音手段,但英语是非音调语言,没有汉语中常用的平仄调,而英语中的轻重音可以产生同样的效果。另外,英语有连缀辅音出现在音节头或尾。而且所有的辅音都可以出现在音节尾,所以英语音节比汉语音节的结构复杂。汉语和英语的押韵都是重复元音和元音后面的成分,但由于英语中元音后面的部分远比汉语中的多样化,所以除了押韵外还有元音重复,音节的辅音重复和音节的头一个音重复。

下面先看看押韵的例子:

1)When the wind is in the west,the weather is the best.(吹西风时天气好)。

2)No pains no gains.(不劳,不获)。

另外,英语中还有多词的重复,单独元音的重复或词尾辅音的重复。

1)A leap year is never a good sheep year.(闰年对羊来说就不是好年)。

2)Ready money is ready medicine.(现成的钱就是现成的药)。

3)No root,no fruit.(没有根,就没有果)。

但是汉语的音节结构比较简单,一个音节只分成声母和韵母两部分,没有“押头韵”的说法,韵母部分也不会分成两个可以重复的部分,汉语谚语除了押

韵,音节数对应、平仄调对应等之外。数目众多的合成词又造成一些新的语音手段,如双声,叠韵。这使汉语谚语更具有语音效果。例如:

1)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2)别看人衣服,要看人肺腑。

3)山山有路,路路相通。

(三)修辞手法

英汉谚语言简意赅,表达洗练,语言生动,具有浓厚的修辞色彩。不少谚语都利用各种修辞手段构成。谚语的主要修辞手法如下:

1、反义对比

英汉谚语中大量使用反义词来反映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矛盾或是对立的现象。如:

英语谚语:

1)Little pitchers have big ears.(人小耳朵灵)。

2)Be swift to hear,slow to speak.(敏于听,而纳于言)。

3)If you wish for peace,be prepared for war. (欲求和平,必先备战)。

汉语谚语:

1)雷声大,雨点小。

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3)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2、借喻

1)Roses have thorns.(玫瑰有刺)。

2)Rome was not built in one day.(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

3)船到桥头自然直。

4)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在这些谚语中的ROSE,ROM E,船,青山等究竟指什么从表面是看不出来的。因为表本体的语言手段没出现。也正因为如此才给人们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语义内容更为广泛。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6] (P48-52)

3、借代

其次借代也是谚语常用的修辞方法。现在我们通过列举一些谚语来分析:

1)The pen mightier than the sword.(笔比剑更有力)。

2)Good hand good hire.(手艺好,工钱高)。

3)A good heart can’t lie.(好心人,不会说谎)。

4)借酒浇愁,惟有杜康。

5)情人眼里出西施。

这几条含借代的谚语中,以pen代“文”;以sword 剑代“武”;以hand代“手艺”;以heart代“好心人”;以“杜康”代替他酿的酒;以“西施”代指“美女”。

借代能抓住事物的明显特征来代表整个事物,表达简洁,转义巧妙,富有风趣。

4、拟人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使物人化,具有性格,行为及至感情。从语义上说搭配恰当,从修辞上说,生动形象。如以下几条谚语;

1)M isfortunes come on wings and depart on foot.(不幸来时乘风,去时跺步)。

2)Truth speaks in a language that is simple and direct.(真理说一种语言,既简单又正确)。

3)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4)大海不讥笑水滴,高山不嘲笑小石。

这里的好事会出门,不幸能来去,真理会说话,大海会讥笑,高山会嘲笑。都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拟人手法的应用使的谚语更加生动形象。

5、对偶

对偶以形式立格,结构精巧,声音和谐,形式优美两个句子对应,从内容上通过两两相应表现事物之间相随,相对,相关等关系,使意义集中而丰富,对比关系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例如:

1)No love is foul,no prison fair.(没有爱情是肮脏的,没有监狱是美丽的。)

2)Harm watch harm catch.(害人害己。)

3)Little wealth little sorrow.(财产少,烦恼也少。)

4)Like teacher like pupil.(有其师就有其学生。)[7](P47-49)

这些谚语都是采用对偶手法。由于具有上下匀称,铿锵悦耳,因而具有相当高的修辞价值。

四、结束语

英汉谚语的形成都有着古老和悠久的历史,生存环境、民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历史背景等,都反映了各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与内涵,同时谚语也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英汉谚语充分运用了各自的语言特征,包括句法结构,语音特点和修辞手法等,使其具有富于色彩的语言形式,具有形象生动,喻义明显,宜于说理,富于哲理的语言特点。也因为谚语具有极强的社会功效,这些都使得谚语能在各领域都得以广泛地应用,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

Hu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Research on the Human Resources Strategy

XIE Jie ,SHANG L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

Hunan 410082,China )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comprehensive reform in Hunan Province to promote the "two-oriented society,"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how to adjust and improve talent strategy in new situation in Hunan province.

Key words:Talent;IT Personnel;Hunan;Strategy

Brief Analysis of the Contrast of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FENG Jian-min ,XU Li-hong

(Public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Department,Yantai Nanshan University,Longkou,Shandong

265713,China )

Abstract:Proverb is one of the most original and valuable forms of expressions.They are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of people's thoughts,experiences and elicitation during their working period and daily life.Proverb,as part of idiom,is the essence and crystallization of a language and culture.It is the summary of life experiences of the people in a particular https://www.360docs.net/doc/a33507424.html,ually,it is short but it can reflect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a certain culture.And the characters of proverbs are affected by every ethnic group's living environment,custom,language and belief and so on.

Key words: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Linguistic Contrast;Cultural Contrast

参考文献:

[1]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01-104

[2]丁军.实用英语翻译[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34-35

[3]陈文伯.中华谚语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0:56-58

[4]王德春.汉英谚语与文化[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67-72

[5]王书亭.英汉谚语结构特征对比研究[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报.

2003(3):46-48

[6]李桂玲.英汉谚语的语音结构与修辞[J].重庆交通学

院学报.2002(2):48-52

[7]汪德华.

英汉谚语的语言共性[J].

洛阳师范学院学

报.

2002(3):47-49

(责任编辑:朱国星)

(上接第42页)

[中英,语言,文化]中英翻译中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

中英翻译中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 当今国际交流变得越来越紧密,我们不仅需要掌握语言技巧,而且需要了解文化差异。在进行翻译时,译者要考虑到宗教信仰、文化习俗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在中英翻译中,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英翻译基于语言学的理论具有实践意义。翻译的中心研究是语言的转变及其相关问题。翻译的过程是使用语言,中文与英文是不同的语言,它们有着各自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我们对中文及相关背景知识是十分了解的,但是在学习英文时则会遇到很多问题。中西文化差异会影响翻译,不同的国家之间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交流。对于翻译技巧的掌握,不仅需要知道单词的意思,还需要了解社会背景和文化历史习俗,这些对于中英翻译语言的对比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在字典《辞海》中,翻译是指把一种语言文字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翻译理论家趋向于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处理翻译语言。翻译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变化,更多的是文化传递。人们在进行交流时需要使用语言,每一种语言又是独特文化的载体。在字典《现代汉语字典》中,对文化有三种解释:第一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文明,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第二是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第三是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中国人和西方人对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中国人更重视物质文化财富,而西方人更加重视精神文化财富。语言是文化的象征,不同国家间文化是不同的,在进行翻译时,国籍、历史、社会机制和生活方式都会影响翻译。翻译可能为文化所影响和限制,一些学者认为翻译是文化交际的内容,它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化,还是语言符号所反应的文化。翻译不仅仅只是简单地翻译单词的意思,更需要我们了解语言知识。 在中文和英文中有很多关于宗教信仰的俗语。中文中有些关于佛教的俗语,如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在西方国家很多人崇尚基督教,所以就会有很多关于基督教的俗语,如下地狱(go to hell)、上帝保佑你(god bless you)和自助者天助(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等。中国深受佛教的影响,在中国大多数人都喜欢数字8,因为8象征着发财;然而,很多中国人却不喜欢数字4,觉得意味着死亡。中国人民也习惯用古代神话传说来表达情感,如盘古开天辟地、牛郎织女等,西方国家则是有很多关于古希腊罗马神话的表达,如争斗之源(an apple of discord)、薄弱环节(the heel of Achilles)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有着不同的表达含义,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中西文化的内涵意义。 历史因素也会影响翻译。中国人和西方人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和历史文化,所以在翻译句子时应该注意历史因素和内涵。例如在中文中就有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说法,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就不能简单地译成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 Ge Liang。译者应该向读者解释诸葛亮的人物背景。中国有堂兄、堂姐、表哥、表弟、姑姑、舅舅、伯伯等的说法,然而英语中仅仅是cousin和uncle。所以译者应该采取容忍的态度理解语言和文化。 地理因素通过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也会对文化产生影响。不同的国家对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当男女爱陷入爱河时,中国人的惯性思维是月老牵的红线,而西方人多认为是丘比特射的箭。如果某人脑袋不是很灵光,西方人常说笨蛋(as foolish as ass),中国人则常说笨得像猪一样,所以译者应该考虑到地理因素。中国与西方有着不同的地理气候,比如中国人与英国人对西风就有着不同的理解。英国是岛国,英国人民就认为西风意味着温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廖国强夏宏钟 (四川理工学院,四川64300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就两种语言中常见的差异点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关键词:英语汉语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文化氛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而这种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认为,“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分析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通过对比分析和研究,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外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认识不同语言的各个层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且能够有意识地注意不同语言各自的表现方法,有利于跨文化交际中防止语言表达错误,避免运用失当,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1. 谱系的差异 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是一种拼音(alphabetic)文字,单词有重音、次重音等,没有四种声调(tone),但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语调(intonation);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是一种表意(ideographic)文字,音节有四种声调变化,语调也很丰富。 2. 语言类型的差异 英汉语言从形态学分类来看,英语属于综合分析语(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是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即主要通过词本身形态变化(inflected forms)来表达语法意义;汉语是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analytic language),即语法关系不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而是通过虚词和词序(word order)等手段来表示。 3.词汇的差异 1)功能上的差异 英语的冠词和汉语的量词、助词为各自语言所独有,通常无直接对应。英语中无汉语中的助词,但可通过动词的时态和体式、句式陈述与疑问等与汉语的助词功能相对应;汉语中也没有英语中的关系词和反身代词,但可通过词组、短句和相应的词汇运用来替代;英语中谓语动词的使用要受一定限制,汉语中动词的使用灵活,受限小,因而导致汉语多用动词,英语多用名词的现象;英语中的连词和介词的使用频率比汉语中更高;英汉语言都有许多相同的构词手段,但重叠法汉语常用,如千千万万、家家户户、干干净净等,英语罕用;英语的典型特征是词缀丰富,汉语的典型特征是形态变化少;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实称;英语多变化,力戒重复,常常用替代、省略和变换的表达方法避免重复。汉语用词不怕重复,常常运用实称、还原、复说的表达方法。如:He hated failure,he had conquered it all his life,risen above it, despised it in others. 他讨厌失败,他一生曾战胜失败,超越失败,并且藐视别人的失败。 2)词序上的差异 英语句中单词修饰语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短语和从句一般放在中心词后面,汉语定语无论单词还是词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英语的谓词状语一般可出现在动词前后,汉语的谓词状语常在动词之前;英语中叙述和说明事物时,习惯于从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从近到远。汉语的顺序一般则是从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个体,从远到近,两者顺序完全相反。 3)词义上的差异

名人名言(中英文对照)(英语版)

【名人名言(中英文对照)(励志篇)】【名人名言】奋斗 1. Genius only means hard-working all one's life. (Mendeleyer , Russian Chemist) 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的努力。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耶夫) 2.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Winston Churchill, British Politician) 我所能奉献的没有其它,只有热血、辛劳、眼泪与汗水。(英国政治家丘吉尔 . W.) 3. 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美国总统尼克松 . R.) 4. 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 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 (法国思想家卢梭. J. J.)

5. 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science, and only those who do not dread the fatiguing climb of gaining its numinous summits. (Karl Marx, German revolutionary )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其崎岖之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它光辉的顶点。( 德国革命家马克思. K .) 6. The man who has made up his mind to win will never say " impossible". (Bonaparte Napoleon ,French emperor ) 凡是决心取得胜利的人是从来不说“不可能的”。( 法国皇帝拿破仑. B.) 7. To do whatever needs to be done to preserve this last and greatest bastion of freedom. (Ronald Reagan , American President ) 为了保住这最后的、最伟大的自由堡垒,我们必须尽我们所能。(美国总统里根. R.) 8. Where there is a will , there is a way .( Thomas Edison , American inventor ) 有志者,事竟成。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T.)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汉英基本结构和基本使用单位对比 班级:2011级英语语言文学姓名:卢芳学号:201105015 【摘要】:对比两种语言的结构,第一步是对比两者的基本结构单位,正如我们所指出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语言的细胞,它们的不同往往导致语言的结构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英语以词为单位,汉语以带义的单音节(我们叫做“字”)为单位。因此,我们可以说,英语语法研究是在词本位的基础上,而汉语语法的研究是在字本位的基础上。研究了基本结构单位以后,第二步就是对比两种语言的基本使用单位。讲“基本使用单位”,不论英语或是汉语,一般都会同意是“句”或“句子”。句子的问题非常复杂,从基本结构单位到基本使用单位,可以说,包含了句法问题的全部。英语句子是树式结构,属于主语—谓语型;而汉语句子是竹式结构,属于话题——说明型。本文将在汉英基本结构和基本使用单位的基础上对汉英语进行全面细致的对比。 【关键字】:汉英对比,基本结构单位,基本使用单位,字本位,词本位,树式结构,竹式结构. 一、汉英基本结构单位的对比 1、从音韵讲起 萨丕尔强调文学形式的研究离不开音韵,我们想再进一步,强调语言结构,也就是语法的研究,也要从音韵讲起,从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特别是它的动力特点讲起,看看音韵特点对一种语言的整个语言文字系统的影响。 对比两种语言的音韵特点,要从它们的“动力特点”着手。所谓“动力特点”,按照萨丕尔的说法,包括语言对音量、音势、音高(汉语中常指声调)等的敏感性,构成音节的不同方法,语音成分组合上的可能性等。他认为:“总起来说,这些动力因素对适当地了解一种语言的语音本性是和语音系统本身一样重要的,甚或更为重要。”根据萨丕尔归纳的几条,我们可以很快地发现汉语和英语在音韵上各自的一些特点: (1)在对语音除音色外三要素的敏感上 语音四要素音量、音势、音高、音色中,音色是各种语言都重视的,只是各种语言所选择的具体的音位不同而已。而对其他三要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就造成了各种语言特殊的“动力习惯”,对语言的组织发生了不同的作用。英语是音势敏感的语言,而汉语是音高敏感的语言。因此英语强调重音,重音可以成为划分各级语言单位的标准;而汉语则成为典型的声调语,声调对字、词、语、句各级单位的组成都有影响。 (2)在构成音节的方法上 汉语构成音节的方法非常单纯:前声后韵,声调则附骊在整个音节上。就汉语普通话来说,声母由21个辅音加上一个“零声母”组成;韵母由介音、主要元音、韵尾组成,共38个。声韵相拼的音节,除儿化音和轻声外,部分声调的又432个,分声调的有1376个。英语的音节构成就相当复杂,本来,英语的元辅音并不很多,据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封里的音标表所载,单元音才12个,辅音才24个,与汉语相去并不远。但由于英语中的辅音在构成音节时大多既可以出现在元音前,又可以出现在元音后,加上有大量的辅音连缀,因此如果仿照汉语“声母”、“韵母”的办法来分析,会达到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 (3)在语音成分组合的可能性上 语音成分组合的可能性即哪些音跟哪些音能组合,也就是构成音节的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英语的辅音音丛特别丰富”。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 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

内容 一、引言 二、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2.综合语与分析语 3.刚性与柔性 4.形合与意合 三、课堂篇 四、疑惑篇 五、结语

英汉对比研究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 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 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

名言警句的中英文对照 人性的弱点中英文对照

名言警句的中英文对照人性的弱点中英文对照 名言、格言、谚语、成语、诗词等名言警句,能激发学生情感, 陶冶情操,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是为你精心推荐的名言警句的中英文对照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Life is too short, tomorrow to give up today can not get it.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To be aidental, go is inevitable. So you have to, pay the same, the same fate. 我有一颗水晶般的心,可别人以为是玻璃的。 I have a crystal heart, but other people think is glass. 做好人,靠的是一颗善良的心。做老好人,靠的是一张善变的脸。

Be good, by a kind heart. Do a nice guy, is a fickle face. 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A lie like a blooming flowers, appearance beautiful, life is short. 漂亮只能为别人提供眼福,却不一定换到幸福。 Beautiful can only provide pleasure to others, but not necessarily in happiness. 最漆黑的那段路,最痛苦的那段路,最终要自己走完。 The darkest period of road, the most painful it was, eventually to himself. 生活就像我的歌声,时而不靠谱,时而不着调。 Life is like my song, sometimes without spectrum, sometimes not.

从英汉谚语对比看中英文化差异

从英汉谚语对比看中英文化差异 谚语是一个国家人民日常工作经验概括与总结,其内容精辟,寓意深邃,具有广泛的感染力,从中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生活哲理,社会观点和态度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语言,谚语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是民族文化的精邃.既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共性又反映了其个性——受该民族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审美习惯,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比如,居住在沿海一带,靠海生活的民族,其谚语往往涉及海上航行,经受风雨,捕鱼捉虾。而游牧民族的谚语则多涉及沙漠,草原,牛羊,骆驼和豺狼。谚语是民间流传的至理名言,措辞简练,便于记忆。谚语内容精辟,语言生动,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因而有广泛的感染力。正如培根所说:“谚语是一个民族天才,机智和精神的体现。” 正如上所说,语言与文化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它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语言与文化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影响制约的关系。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冠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这样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涵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一切文化是独特的,互不相同的。人类学家Sapir在其《语言论》中说:“语言是个底座,说一种语言的人是属于一个种族或几个种族的,也就是说属于身体上具有某些特征而又不同于别的群体的一个群。语言…….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格和信仰的总体。” 不同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总的说来,英美文化的主线是个人主义(或称个人本位),而中国文化(以汉族文化为代表)则以集体主义(或称人伦本位)为主线。此外,英美文化受宗教的影响比较大,而儒家思想则在中国的文化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漫长的封建社会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下面从几个方面来看英汉谚语的异同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是对英汉对比研究进行综述。文章首先阐述了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异同,继而回顾了我国英汉对比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讨论了英汉对比研究的实用价值以及宗旨和目标,最后论述了对比研究是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对比研究、异同、历史与现状、实用价值、宗旨目标、理论方法 正文: 近年来,我国与外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国内出现了外语热,而外国也出现了汉语热。这种局面大大促进了我国的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以及翻译事业,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对比 语言学的研究。人们在外语教学中逐渐认识到,要学好外语,必须了解其特点,最有效的方 法就是与母语的特点作比较。熟悉外语和母语的特点,并加以科学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因素,这无疑将有助于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 “对比”和“比较”在语言研究和语言实践中是经常出现的字眼,常被混为一谈。其实作为学科,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比较语言学,又称历史比较语言学,是一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时比较或把同一种语言进行历时比较的学科。它旨在重构原始语,理清语言之间的亲属源流关系, 阐述它们的体系和特质,最终建立其谱系关系,比较语言学的目的主要是求同。 对比语言学属于共时语言学,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作共时的、常为静态的考察 和分析,指出它们中各个层次,即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篇章等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点,并努力运用哲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去阐释这些不同之点所产生的根源的学科。对比语言学的主要目的是觅异。 作为研究方法,“对比”和“比较”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离不开比较,对各种语言现象的阐释是建立在比较分析之上的。“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 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要对比必须进行比较,因为“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所以,“对比”与“比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赖的关系。 二、英汉对比分析的历史及现状 英汉对比研究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兼具有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其任务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并解释英汉语之间的异同,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研究和其他领域。英汉对比研究应分为三个层次:语言的表层结构;语言表达方法;语言哲学。从学科上看,英汉语言对比可分为英汉对比语言学、英汉翻译学和英汉对比文化学三个学科。从实践上看对比语言学也是两个方向:一个是理论研究方向; 一个是应用研究方向。 在国外真正进行英汉语言对比的首推赵元任,他1933年撰文对汉语和英语语调进行了对比。国内的英汉或汉英语言对比研究可追溯到1898年出版的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严复 的《英文汉估》。 根据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的老会长刘重德先生的观点我国的的对比研究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898—1949年可称为英汉对比研究的第一时期,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严复的《英文汉估》算起,到四十年代末。这期间,英汉对比研究从草创到发展,成绩显著。 “虽有移植的问题,但其中包含着认真的鉴别和自己的独特创造,对汉语语言学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创了择善化用的传统。”这种评价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1949 —1976年是

中英谚语大全

中英谚语大全 2017-05-02anappleadaykeepsthedoctoraway.一天一苹果,不用请医生。 anewbroomsweepsclean.新官上任三把火。 aneyeforaneyeandatoothfora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anhourinthemorningisworthtwointheevening.一日之计在于晨。 anolddogcannotlearnnewtricks.老狗学不出新把戏。 anounceofluckisbetterthanapoundofwisdom.聪明才智,不如运气。 anounceofpreventionisworthapoundofcure.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arollingstonegathersnomoss.滚石不生苔,转业不聚财。 asamansows,soheshallreap.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asingleflowerdoesnotmakeaspring.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asnowyear,arichyear.瑞雪兆丰年。 asoundmindinasoundbody.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 astilltonguemakesawisehead.寡言者智。 astitchintimesavesnine.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astraightfootisnotafraidofacrookedshoe.身正不怕影子斜。 awiseheadmakesaclosemouth.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amissisasgoodasamile.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amother’slove neverchanges.母爱永恒。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33507424.html,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 作者:周振峰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0年第06期 摘要:本文对我国百余年来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进行了概述。阐述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性质和范围,回顾了我国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讨论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宗旨和目的,论述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性质范围宗旨目标理论方法 一、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性质和范围 语言的对比研究又称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或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1](P4)对比分析不同于比较语言学,“比较语言 学是历时性研究,它要追溯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对比分析是共时性研究,它要揭示语言之间的一致性和分歧性——尤其是分歧性。但是为了说明问题,对比分析有时也不能不谈词源和语言的 某些历史演变”[2]。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作为对比语言学的一个方面,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的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将其研究结果应用于其他相关领域。在揭示其异同及其产生原因时,也会涉及到两种语言的历史演变。 根据索绪尔对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的区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也可分为两大类:微观的研究和宏观的研究。微观的研究包括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内部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段 落、语篇和语法等的对比研究;宏观的研究是从社会文化心理等外部因素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的对比研究。 二、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英汉对照谚语(一)

1.有志者事竟成.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The longest journey begins with the first step. 3.积少成多Every little helps. 4.满招损,谦受Pride hurts,modesty benefits. 5.世上唯有贫穷可以不劳而获Nothing is to be got without pain but poverty. 6.伟业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Rome was not bult in a day. 7.一寸光阴一寸金寸今难买寸光阴.Lost years are worse than lost dollars. 8.自助者天助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9.欲速则不达More haste,less speed. 10.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One minute on the stage needs ten years practice off stage. 11.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Well begun is half done. 12.酒好不怕巷子深Good wine needs no bush. 13.成功源于勤奋Industry is the parent of success. 14.英雄所见略同.Great minds think alike. 15.熟能生巧Practice makes perfect. 16.静水流深.Still waters run deep. 17.滴水穿石Little stone fell great oaks. 1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The membrance of the past is the teacher of the future. 19.君子之交淡如水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dship green. 2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Take time while time is,for time will away. 21.集思广益.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22.未雨绸缪Provide for a rainy day. 23.真金不怕火炼True blue will never strain. 24.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2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A sparrow cannot understand the ambition of a swan. 26.身正不怕影子歪A straight foot is not afraid of a crooked shoe. 27.天涯何处无芳草.There is plenty of fish in the sea. 28.大智若愚.Cats hind their paws. 29.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Judge not a book by its cover.(Never judge from appearances.) 30.有情人终成眷属.All shall be well,Jack shall have jill. 3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The world is but a little place,after all. 32.宁为鸡头不为凤尾.It is better to be a head of dog than a tail of a lion.. 33.良药苦口.A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 . 34.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 35.金钱不是万能的.Money is not everything. 36.时不我待.Time and tide wait no man. 3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A young idler,an old beggar. 38.趁热打铁.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39.天生我才必有用.Every man has his price. 40.看破生死的人能成大事.He who sees through life and death will meet with most success. 41.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 4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Noting venture, noting gain. 4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1]

摘要: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宗教等文化背景。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必然要研究其谚语。英汉谚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瑰宝,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从起源、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文化侧面入手,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了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之间存在的差异。英汉谚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使谚语的翻译比较困难。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原谚,可以灵活运用四种译法。本文讨论了直译、意译、对等翻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等翻译方法。 关键词:英汉谚语;文化;文化差异;翻译原则;翻译方法 Abstract:Proverbs, which derive from life are the condensation and embodiment of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a nation. They can reflect geography, history, customs of a nation.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a nation's proverbs when we try to study its culture.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being treasures of two different languages, see distinct differences resulted from cultural differences. This essay uses some typical examples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from the point of origi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customs, religious beliefs and historical culture, etc. Proverbs are difficult to translate because of their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unique cultural backgrounds. In order to present an adequate translation of a proverb, we can use four translation methods flexibly: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equivalent translation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combined with free translation. Key words: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culture; cultural differences; translation principles; translation methods 一、引言 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Genius 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by their proverbs.”(一个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都从他们的谚语中表现出来)。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谚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1]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从起源、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文化侧面入手,探讨了英汉谚语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英汉谚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即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2]本文试图对英汉谚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提出了英语谚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及方法。 那么何为谚语呢?谚语是通俗简练、生动活泼的韵语或短句,它经常以口语的形式在人民中间广泛地沿用和流传,是人民群众表现实际生活经验或感受的一种“现成话”。[3]它是在民

中英语言与文化比较

浙江大学(2011-2012)学年秋冬学期 《中英语言与文化比较》课程期末论文 姓名祖木热提古丽·牙生学号 3100105234 班级人文1012 成绩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ublic Service Advertising 《中英公益广告的跨文化比较》 摘要:公益广告以社会关注的问题为核心,通过媒介以广告的方式引起公众注意并改变公众的态度和行为促进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在公益广告设计中,修辞手法的广泛使用是公益广告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受自身民族语言文化的制约与影响,英汉公益广告又各自有风格特点。本文通过英汉广告修辞手法的比较,以期在公益广告理解与翻译中,把握其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英汉公益广告,修辞手法,比较与翻译 一、引言 公益广告亦称公共服务广告、公德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是企业或社会团体向消费者阐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追求的不仅仅是从经营中获利,而是过问和参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一意图的广告,它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它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将修辞定义为 “ 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到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因此在广告语言里运用修辞是再适合不过了。“从大量的广告作品实例来看,凡属优秀的广告作品,无一不有十分精美的语言文字,修辞格式是语言文字艺术之花,绝大多数语言文字精美的广告作品,又都成功地运用了修辞格式”。公益广告创作者为了能更好地传播主题,达到其说服教育的目的,常常要用一些修辞手段使其语言更加准确、鲜明、生动而且有力。 英汉公益广告中都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赋予广告极强的艺术性。因此在翻译公益广告时既要重视功能性又不可忽视艺术性。失去语言的魅力也就失去了广告的魅力。广告译文能否与原文在语用上等效取决于广告修辞手法的传译。由于这些广告都是基于本民族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形成的,所以传译往往较难。 二、英汉公益广告的修辞手法与翻译 公益广告的真实性与思想性要通过艺术的形式才能表达出来,所以说,广告的艺术性才是广告的灵魂,成功的公益广告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艺术的感染力不仅体现在图片上,语言的感染力也非同小可,其中修辞手法就是赋予公益广告艺术感染的常用方法,因此下文将分别从英语和汉语的公益广告中欣赏修辞与试析翻译公益广告修辞的沿用与转换。 (一)英语公益广告中常见的修辞与翻译 1.头韵,英语语音修辞手段之一,它蕴含了语言的音乐美和整齐美,使得语言声情交融、音义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应用范围,结构特征及审美值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欣赏这辞格。英语的公益广告中为了达到理想的语音美的效果,会使用头韵修辞手法,如:“Loose Lips Sink Ships.”这是二次大战期间美国保密防谍的标语。在翻译这则广告时,欲在译文同样使用头韵的修辞传达原文的语意功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处理这句标语时,我们不妨利用汉语中的文化或不同的修辞使译文同时具备功能性与艺术美,如译文“一言不慎,千帆尽沉”中采用汉语的四字格,“祸从口出”中的习语,以及“三思而后言”中仿拟修辞手法的使用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译出原文的语意和美感。 2.脚韵,脚韵也类似汉语中的押尾韵,指词尾音素重复。在英国,男士们都比较绅士,在用完抽水马桶后通常会被期待着将坐垫放下,以表示对女性的尊重和体谅,所以在有些地方就会有这样一条公益广告,“Please be sweet,put down the seat.”其中采用的就是以/e/音结尾的“sweet”和“seat”。这样一种温馨提示使得男士的举手之劳让女士都能从中受益,使社会更加和谐。在翻译句广告时应将其语音功能放在首位,其次追求其形式美。故此提示语译文“麻烦放下坐垫,谢谢您的关照”中用“麻烦”、“谢谢”礼貌体,以及句式字数上的对应来实现语言的魅力,最终达到公益广告为公众服务的效能。 3.强调,指采用修辞手法(Stylistic Devices)来表现句中相对重要的概念。这种修辞手法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词序或位置、对照或对比、重复、省略、语气、固定句式或结构。由于文化背景不一样,西方国家主张个性张扬,这也使得西方的公益广告中出现强调“you”的作用,如美国一则家喻户晓的以Smoky Bear

汉英语言文化对比翻译

汉英语言文化对比与翻译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一、语言文化差异 (3) 1、词汇本身的意义 (3) 2、词汇的文化差异 (3) 二、世界观和价值观差异 (4) 1、文化行为差异 (4) 2、了解日常生活方式和交际模式 (4) 三、语言的理解与分析 (4) 1、结构分析 (5) 2、语义分析 (6)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摘要]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本文对英汉语言在语言自身、价值观、成语谚语文化、语用理解等跨文化差异方面作了简要探讨。汉英翻译过程中的语言心理过程即对两种语言的分析理解过程。这一理解过程是汉英翻译的关键。只有理解判断正确,做到表达自然地道,再现原文风格。 [关键词]文化差异分析翻译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汉英翻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表面上看,汉英翻译只是把汉语原文的表层结构直接转化为英语的表层结构,但是这并不能正确刻画出译者所经历的语言心理过程,即理解过程。汉英翻译的过程不是汉语(原文)一字词对应一英语(译文),而应该是汉语(原文)一理解、分析 +对比、选择一表达一英语(译文 )。汉英翻译不是“对号入座”,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汉英翻译必须采取英文的句法来表达汉文的意念。如照汉语逐词硬译则译出来的只不过是一堆让人费解的英语拼凑罢了。从语言心理的运作上看,译者须先将汉语语法结构和语义两个层面的深层结构了解清楚,并分析成若干语法与语义单位,然后再将这些单位一一转化成英语的语法及语义单位,最后经过重整组合才能成为译作。以下即是对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的分析。 一、语言文化差异 语言自身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语义方面的差异。词汇的语义:一方面是词汇本身的意义,另一方面是词汇的文化意义。词汇语言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文化意义上。本身意义相同的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其文化意义可能有相同、空缺和冲突等三种情况。 1、词汇本身的意义:laborer指干体力活的劳动者,worker既指体力也指脑力工人,而在汉语中,劳动者和工人没什么区别。ambition在中国词典中意味着野心,但在美国词典中还有进取心的意思。中国文化中的“客气”,在英语中很难找到恰当的对应词。汉语中的“关系”和英语中的relation也不完全对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期末复习重点

综合语:A synthe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frequent and systematic use of inflected forms to express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 分析语:An analy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latively frequent use of function words, auxiliary verbs, and changes in word order to express syntactic relations, rather than of inflected forms.” 名词化:Nominalization refers to the replacement of clauses,which contain finite verbs,with complex structures consisting of nouns and noun adjuncts. 词化:lexicalization refers to the device that one word is used to express the meaning that one clause or phrase denotes. 形合:The dependent or subordinate construction or relationship of clauses with connectives ,for example,I shall despair if you don’t come. 意合:The arranging of clauses one after the other without connectives show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1.英语、汉语语篇模式 英语:演绎式是英语语篇结构的基本模式。英国人习惯开门见山,一落笔就点明主题、交代要点。然后再逐层细叙、分析推理,较常按照从一般到细节、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个体的原则。 汉语:比较注重话题,注重意识流,注重事理和先后顺序,常常采用非演绎式的、往往是领悟式的归纳型或是螺旋式的思维模式 英译汉时破局重组化繁为简 Eg ;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twelve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 门口放着一推雨伞,少说也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 门口放着至少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雨伞。 2 形合意合表现在哪些方面 英语形合:关系词和连接词介词形态变化形式等其他连接手段 汉语意合:语序反复、排比、对偶、对照紧缩局四字格 3英语句子扩展表现在那些方面 增加句子修饰语 扩展基本句型的成分 基本句型的组合 4名词作形容词举例注意那些方面 报刊标题Job Opportunity Discrimination 科技文章space shuttle flight test program 注意方面 名词定语与被修饰词之间存在种种不同的语义关系 名词定语与被修饰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常常不能从字面上判断出来也不能简单的把前一个名词理解为修饰语而已 要正确理解其含义,往往还要联系其语境甚至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过分堆积名词,认为这会使语言失去活力,缺乏动态感,有时还会造成语义含混,甚至产生歧义 几个名词连用,也会让人分不清修饰词与被修饰词,甚至分不清词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