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_鸦片战争_教案

人教版必修1_鸦片战争_教案
人教版必修1_鸦片战争_教案

教学设计

第10课鸦片战争

整体构思

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1)列举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三维目标

在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19世纪四五十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巨大,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开始了。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分三目。第一目“虎门销烟”,讲战争的原因;第二目“鸦片战争”,略讲经过,主要谈结果;第三目“战火再燃”,概述了起因、经过和后果。

学情分析

本课没有突出军民反抗的事迹,而以引导分析战争的起因、战败的原因为重点,这符合高中学习的要求。但因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境、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

思路设计

本课重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处理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用图表、图片等资料,运用分析引导法,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前夕国内外状况,明确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实现感知思维的升华。

本课难点: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处理方法:通过文字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分组探究,理解战争失败对中国带来的深刻影响。

教学方法

1.史料教学法:展示音像或文字资料,学生通过分析、概括,得出结论,理解知识。

2.问题引导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讨论,以感知历史,获得新知识。

3.自主学习法:结合教材内容和战争形势图,通过讲述战争经过,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设计一:问题导入

教师简单介绍有关国际禁毒的内容(如国际禁毒日、每年的主题等)。

问题:中国的禁毒始于何时?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禁毒第一人是谁?

导语:让我们一同来看世界历史禁毒第一人曾经激荡的岁月。

设计二:PPT演示图片。

虎门销烟纪念碑鸦片战争历史博物馆虎门销烟广场导语:这一幅幅平静的诉说,诠释着风烟湮没后曾经激荡的岁月。你知道它们承载着怎样的一段历史与往昔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第10课鸦片战争

设计思路

用情境诱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穿越历史时空,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成功开启课堂的大门。

讲授新课

一、重现历史

思考:19世纪上半叶,主要的航海工具是帆船。当时,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4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是由什么引发的呢?

设计思路

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没有详尽介绍,留给学生一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需要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设计思路1.无言的差距

创设情境一:中英政治、经济对照

创设情境二:

中国帆船英国铁甲舰

问题1: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英国状况如何?

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四个方面给予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形成知识网络。

运用多媒体将原本抽象且空间差距大的历史展示出来,使学生直观且合理地进行推理、分析、判断,最后得出英国发动战争的必然性。同时又会引发学生另一层面的疑问:既然战争爆发是必然的,又与“鸦片”扯上什么关系呢?进而引入下一问题。

2.无耻的行径

过渡:美丽的罂粟花结出了漂亮的罂粟果,晶莹的果浆制出的却是黑色的鸦片。黑色的鸦片又如何引发了一场跨洋之战呢?

出示材料:

1761~1800年,英方对华贸易逆差高达20 943 000镑。仅在1830~1833年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达到年均2 615 263两白银。

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出口英国的商品主要有茶叶、生丝、瓷器等,一直是受到西方人喜爱的传统优质产品。中国商品在英国有广阔的市场。英国需要进口大量中国商品,却拿不出对中国民众构成吸引力的像样商品用以交换。英国纺织技术在当时领先世界,棉织品美观且

廉价,但不如中国的手工布耐用;中国固有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中国民众对商业性消费不感兴趣,对西方的舶来品也不感兴趣。因此,英国的呢绒、棉布等在中国亏本出售,目的是从中国购买茶叶等产品。

——《中国人史纲》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居于出超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其无耻行径!

设计思路

通过材料,解答学生关于“战争与鸦片”之间关系的疑虑,提升学生对有效信息的准确把握,水到渠成,使学生自主探究到:如果将英国这样一条敛财之道中断,它会有何反应呢?

3.正义的回击

出示有关鸦片制作、输入中国的图片:

问题2:英国这种无耻行径给中国人民带来什么样的恶劣后果?

问题3:假如你是当时的道光皇帝,你该如何处置泛滥的鸦片?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进行讨论,分持不同主张,进行讨论探究)

重点介绍林则徐的事迹。

问题4: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是不是就会避免了呢?

(预期效果: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确“鸦片”仅是借口,从而把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设计思路

通过情境展示,使学生体会鸦片输入对中国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从而明确禁烟运动是中国人民的正义回击,而英国却将它当做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对战争原因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思辨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二、亲历历史

1.鸦片战争的进程

师生互动:出示《战争形势示意图》,结合教材内容,简单介绍即可。

设计思路

高中历史教学与初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略讲经过,重谈影响。故而,对于鸦片战争,只要学生能通过形象的图示明确战争进程与形势即可。

过渡: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南京条约》及附件

利用教材,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总结。

(预期效果:能够比较全面地归纳出条约内容,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初步掌握)

三、感悟历史

1.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小组讨论,学生根据课前布置成立的调查小组,从政治、经济、国土、资源四个方面,分析评估中国在这次战争中的损失。各组选派代表,形式不限(可以小品、歌唱、朗诵等多种形式进行),其他同学可补充或参与评说。

设计思路

通过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从活生生的史实中认识并深刻理解鸦片战争的危害和影响,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展示课件。

过渡: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

2.中国战败的原因

展示漫画:这是19世纪中叶英国报章上刊登的一幅漫画。仔细观察(从人物的服饰、发型、手中所持的武器等),并结合教材的“解析与探究”材料,从多方面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学生自由发言,突破重点)

(参考答案)

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②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包括军事力量较弱,领导者战和不定等)。③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练习试题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鸦片战争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前的半个多世纪,英国政府公然违背国际道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其直接目的是( ) A.扭转对华的贸易逆差 B.腐蚀清政府的官员 C.抢占市场和掠夺原料 D.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 解析:A 鸦片战争前的半个多世纪,英国向中国猖狂走私鸦片是因为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急需扭转对华贸易逆差,A 项正确。 2.(2017·辽宁大连期末)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这说明当时( ) A.外国已经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 B.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C.中国的涉外法律相对西方先进 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解析:B 根据材料,在1689~1839年这段时间的涉外司法诉讼本应全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有较多由外国人自行审理,这说明当时清政府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B项正确。外国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是通过1843年的《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获得的,A 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中国的涉外法律相对西方先进,也没有体现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C、D两项错误。 3.(2017·山东潍坊期末)1840年12月,琦善照会英方:“其书写禀帖(下级呈上级文书)、谕帖(上级给下级的手令)者,本系历久成规……今既据请存体面,虽系体制攸关,然称谕者,不见增荣;称禀者,不见受辱……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这体现了( ) A.清朝统治者完全放弃天朝上国心态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鸦片战争爆发后仍严格使用“禀谕”格式 D.清政府长期奉行的外交文书范式有了改变 解析:D 鸦片战争对清政府的触动不大,没有产生清朝统治者完全放弃天朝上国心态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容,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爆发后仍严格使用“禀谕”格式与材料中“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不符,故C项错误;从“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可知清政府改变了以往的外交文书范式,故D项正确。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的基础知识 (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 (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激动人心的场面。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英国为何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何中国会失败?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 新课学习 一、虎门销烟 1.鸦片战争的背景 国内: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②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③军纪松散,军备废弛; ④闭关自守,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2)国际: ①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法美等国工业革命相继发展; ②资本主义列强疯狂对外扩张,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

课程名称:《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一课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历史教学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于鸦片战争等问题的认识见解关系着学生自身历史素养的培养。因此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亦本书的重点,应做重点关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鸦片战争的大概经过和相关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介绍和学习,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应以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的分析为主,在经过细节上不做过多延伸。 高一年级学生在阅读分析上已有较大提高,以学生自己收集和教师提供的史料为依据,自主总结概括,形成富有逻辑的观点态度。适当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经过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基本内容。

(2)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各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在教师合理的史观引导下,运用史料,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开端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史料,锻炼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能力(3)通过对背景、影响、观点的对比整理,养成辩证的观察思考历史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鸦片的危害,提高“珍爱生命,抵制毒品”的意识(2)通过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外来侵略史实,培育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3)通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遭受的屈辱,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意义,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其影响;《天津条约》和《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两次鸦片战争及其严重后果。沙俄侵犯中国大片领土。 2、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必然性、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历史条件分析法,历史辨证法。 2、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通过史实树立历史责任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

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 基本知识点 (1)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了解列强的罪恶行径。 (2)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认识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战后丧失的主权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叙述与讲解,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知识结构 西方国家的侵略 ①1840年以前,英国等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战前中国与世界差距 ②战前正当贸易中国的出超地位 ②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打开了中国门户 ①《南京条约》签订

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二中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1]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第1课时) 【课标要求】 1、列举两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3、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有利于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近代的革命、经济发展和思想历程。鸦片战争开启了近代中国列强的侵华史,也开启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潮流。鸦片战争带来中国社会的第三次转型,也开始中国近代化进程——本课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更是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比较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采取创设情景形象生动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促使学习目标的达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通过掌握《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及《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难点:认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习和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问题本质的能力。 (2)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联系观点和辩证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分析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和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4)列举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及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培养学生历史线索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讲述历史以《鸦片风云》为主题,采用小说篇章演绎方式讲述历史,辅助以历史视频,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史实;探究历史主要选取:战争爆发原因、战败原因、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创设相应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感悟历史。 (1)通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形象生动地学习本课内容,增进学习兴趣。 (2)通过中英双方实力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信息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观看鸦片战争经过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4)通过比较(类比、对比)方法学习本课,提高学生历史比较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虎门销烟、爱国官兵英勇抗战为国捐躯及三元里人民自发抗英斗争等事例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面对侵略英勇不屈反抗斗争精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0鸦片战争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一课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历史教学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于鸦片战争等问题的认识见解关系着学生自身历史素养的培养。因此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亦本书的重点,应做重点关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鸦片战争的大概经过和相关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介绍和学习,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应以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的分析为主,在经过细节上不做过多延伸。 高一年级学生在阅读分析上已有较大提高,以学生自己收集和教师提供的史料为依据,自主总结概括,形成富有逻辑的观点态度。适当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经过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基本内容。 (2)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各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在教师合理的史观引导下,运用史料,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开端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史料,锻炼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能力 (3)通过对背景、影响、观点的对比整理,养成辩证的观察思考历史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鸦片的危害,提高“珍爱生命,抵制毒品”的意识 (2)通过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外来侵略史实,培育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3)通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遭受的屈辱,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意义,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其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 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于本课内容的认识关系到后续教学,所以以教师讲述为主,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同时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是要求的,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配合史料阅读、质疑答疑、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为导入内容,让学生阅读课件中展示的碑文内容,尤其是“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提问: 1840年为什么能如此厚重载入中国的历史?学生回答:鸦片战争。继续设问: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战争,怎样书写了中国的历史? 设计意图:学生对鸦片战争及中国近代史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已有大概的了解,高中以对事件的原因分析、观点、态度为主要教学方向。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符合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基调。 环节二:讲述内容 (一)、1840年前后的中西(英)社会 让学生联系上一单元世界史部分的内容,回顾公元1500年以后西方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英国的历史。然后在课件上展示公元1840年前后中英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形成对比的六张图片,让学生自己总结当时中英之间的差异。适当给出提示,在课件在给出表格,让学生补充内容。即: 设计意图:以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相互对比的图片更能直观的感受双方社会的差异。图表清晰直观、易于识记,填充图表的过程是对前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导学案

第10课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再认再现的主要史实有:虎门硝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②再认再现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理解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③通过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进行内容、危害等方面的深入比较分析,培养、提高学生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本课的图片、视频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境再现”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破坏中国的主权,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落后就有可能挨打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2)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 一、复习巩固: 《固学案》12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二、知识体系: ★鸦片战争(第一次)(1840-1842年) 1、爆发背景和原因: (2)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为而对外扩张。 ②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时间:;人物:。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一:10.《鸦片战争》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一:10.《鸦片战争》知识点归纳 1. 爆发的原因和条件? 鸦片中国的禁烟运动 2.中国为什么要进行禁烟运动? 对个人来说,造成了身体健康受损,家破人亡;对国家来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造成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中国士兵吸食鸦片,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出现这种“银荒”、“兵弱”的局面。我们可以总结为三点危害:一时中国白银大陆外流,中国逐步丧失了外贸优势,并造成了政府的财政危机;二导致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三对人民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摧残了社会生产力。这严重危及到清朝的封建统治,也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严重危机。 3.如何评价虎门销烟?林则徐进行禁烟,他是民族英雄,但根本目的是什么? 这是中国进行的正义的行为,沉重打击了西方侵略者,维护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4.鸦片战争后侵略者是为了什么而战的呢? 根本原因—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积极殖民扩张,掠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市场和资源 主要原因—受自然经济的抵制,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直接原因—中国实行禁烟运动 经过和结果

5.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在鸦片战争中,曾有许多爱国军民英勇反抗,但为什么最终还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装备落后;道光皇帝战和不定,举止失措;根本原因是制度的落后,旧制度的顽固存在阻碍了社会进步,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客观原因是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对中国的影响: ①在政治上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成为领土和主权不完整的半独立国家,导致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引起中国政治局势动荡,农民运动爆发; ②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逐渐把中国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③是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中惊醒,一部分开明分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想萌发了。 ④中国的社会矛盾由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主义之间的矛盾,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转变为反封建反

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课题名称:第10课鸦片战争 课程模块及章节:高一历史必修1 备课时间:学科:历史备课组:高一历史组 主备教师:陈翠玉备课组长:陈翠玉组员:符友章王仁华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基于本册教材“政治文明历程”的主题,本课的着眼点注重西方侵略对我国政体外部的冲击,以及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能够认识到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伟大意义,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b.理解战争爆发及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 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场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 b.运用层层剥笋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 c.表演法,讲解法,师生互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调查讨论,引导学生痛则思恨、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b. b.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原因 难点: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深刻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a.运用场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 b.运用层层剥笋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 c.表演法,讲解法,师生互动。 资源:多媒体课件,音响,激光笔,扩音器,历史地图册,历史同步练习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

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必修1 第10课鸦片战争 琼山中学历史组吴小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并从中概括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让学生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危害及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 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历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 3. 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地、理性地、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利用问题探究的方法,用七个问贯穿全课,督促学生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加强对学生史料研读方法的培养,利用课本资源,促进学生提取有效知识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鸦片战争背景原因及中国战败原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引导学生从世界发展潮流的立场和角

度来认识问题,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2.从爱国将领和民众浴血抗敌,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和权益壮烈牺牲的历史事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认识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的悲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后果。 难点: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三、教学方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同时与史料研读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什么时间为标志的? 就是爆发于1840年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我们今天就走近这场如此具有标志性的战争。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思考,对这场战争抽丝剥茧。 一、鸦片战争 思考一:分析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状况,推测鸦片战争的结果。(提示: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概括。)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必修1 第10 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18 世纪到19 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两次鸦片战争及其严重后果。沙俄侵犯中国大片领土。 2 、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必然性、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3 、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 1 、历史条件分析法,历史辨证法。 2 、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 、通过史实树立历史责任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

基本知识点 (1)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了解列强的罪恶行径。 (2)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认识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战后丧失的主权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方法]叙述与讲解,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知识结构 西方国家的侵略 ①1840 年以前,英国等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战前中国与世界差距 ②战前正当贸易中国的出超地位 ②1840 年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打开了中 国门户 ①《南京条约》签订

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教案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十课鸦片战争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中国近代史,及时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 2、使学生结合世界发展进程,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 3、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以及虎门销烟的因果,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第一次第二次战争的过程。 4、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以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重点掌握条约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以及两次鸦片战争的深远影响。 5、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的眼观”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特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历史。 2、运用层层分析法。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等心理特征,层层设疑,留下悬念,吸引学生,恰当点拨步步推进,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资本主义列强在近代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是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失去独立和主权,使近代中国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面对强敌,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抗争。中国近代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悲壮的事迹永远激励中国民族前进。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难点】 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原因。 教学过程 【单元开篇】 我们前面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近代欧美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哪位同学能告诉我,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最大特色是很么?与此同时欧美政治制度的演变又有何特点? (明清居住专制,欧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质教案

第10课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再认再现的主要史实有:虎门硝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 再认再现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理解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通过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进行内容、危害等方面的深入比较分析,培养、提高学生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的图片、视频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境再现”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破坏中国的主权,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落后就有可能挨打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和鸦片战争的影响上。 难点在于对两次鸦片战争原因和影响的分析。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 本课内容相对简单,一些基本史实初中时学生已经学过,教学时可点到为止,教学方式可采用学生探究式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教师在尽可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启发诱导学生,在分析中提出问题,注意根据学生实际把握问题的梯度,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回放》、《历史纵横》、《学思之窗》中的材料,学会辨析材料和从材料中挖掘有效信息,理清事件的知识线索,并指导学生把鸦片战争放到当时世界大的背景中去思考。 1、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使之为教学目标服务。 2、本课涉及的不平等条约较多,应运用比较的方法,注意区别几个不平等条约的异同,重在结合材料和具体内容,分析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危害及对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近一段时间,一些国家沆瀣一气,对我黄岩岛、钓鱼岛进行肆意的挑衅,牵动着我们每一个国人敏感的神经。再没有哪一个国家比我们更懂得和平的珍贵,也再没有哪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去珍爱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主权。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中国近代史上,我们的国家主权被肆意的辱没,中华民族尊严被无情的践踏。而所有这些屈辱的开端是176年前的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今天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掀开历史这沉重的一页。 二、学习新课 (一)偶然与必然探原因 大家知道,中英两国相距万里之遥,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偶然和必然探原因。有人提出这样一种观点,说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两种植物较量的结果,是什么?学生答。 早在18世纪中期的时候中英两国就经常联系,英国对华输出的是棉布、尼龙等产品,而中国输出的是以茶叶为主的大量的农产品。但是由于闭关锁国的限制,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的商品卖的并不好,而中国的这种小小的绿色的植物在英国却备受青睐,给清政府赚了大量的白银。在当时中英贸易中,中国的输出额大于进口额,中国处于贸易顺差,也就是出超的地位。因此,英国政府就想方设法改变这种状况。所以贪婪的英国商人就开始对中国无耻的走私鸦片。第二种植物上场了。我们知道鸦片走私给中国无论是财政,还是国防,还是民众的身体健康都带来

的严重的危害。因此,清廷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就派林则徐到广州主持禁烟。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也就是这个事件传入英国后,英国决定以此为借口掀起教训中国的——鸦片战争。至此,我们似乎找到了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 但是,他无法解决一个疑问,就是没有这场禁烟运动发生的话,这场战争可以避免吗?(学生答不可以),那同学们认为,这场战争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因素,下面呢,我们很有必要换一种视野探原因:同学们看看这几组图片,看看这一时期的东西方分别是个什么样子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外交政策等)通过这一组图片,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的清王朝已经处在了封建社会的末期。他的统治已经是危机四伏,可是,统治者认识到没有?(没有)统治者对外面的世界依然是闭目塞听,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这是乾隆帝八十大寿的时候,英国专门派使臣马嘎尔尼来访,同时给乾隆帝带来了象征英国科技和工业生产最高水准的东西,我就给简单列举一二:1、来复枪,2.新式火炮,3.舰船,当然是模型了。但是这些东西,清朝君臣都嗤之以鼻,奇技淫巧,雕虫小技,大家猜把他们放到哪里了?这些好东西,象征当时人类文明最高水平的好东西呀,竟然被清政府弃置在一间厕所里。通过这样两组材料的对比,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得出一种认识:这一时期的东西方俨然是两种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文明,我们同时还看到了两种不同的趋势:西方的工业文明是上升,中国的农耕文明是下降。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的中国,已经是人类文明的洼地,而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又是必然的,在西方殖民扩张的推波助澜之下,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必然要席卷到?(东方),

【高一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练习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练习试题】 做好每一份历史试题的练习,是对历史知识的一个学习和巩固的过程。今天,你的知识巩固了吗?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X整理的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练习试题卷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练习试题 选择题 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虎门销烟图”,其伟大意义在于() A. 宣告了中国禁烟运动的彻底胜利 B. 使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决心 D. 扼制了毒品泛滥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在我们 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文明人”指的是() A. 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俄国军队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

深。下列不属于这种表现的是() A. 中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 B. 清朝统治者开始沦为外国侵略者的附庸和工具

C. 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D. 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 在中,清政府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 A. 长江沿岸地区 B.长江口以南沿海地区 C.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 D.长江口以北沿海地区鸦片战争 后,美法两国也趁火打劫,胁迫清政府签订了 () A.B. C.D. 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消弱清朝军队的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令 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在18世纪中期至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 A.处于出超地位 B.处于入超地位 C.出口与进口基本持平 D.从出超逐渐转为入超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①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②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高一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知识点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知识点整理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是中国被侵略的开端。以下是鸦片战 争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 1、背景:清政府政治腐败、国防废弛、矛盾尖锐;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表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加紧对外 扩张 2、鸦片走私:原因; 闭关锁国、英国入超、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影响:掠夺大量白银,摧残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3、禁烟运动;:原因:鸦片走私严重,危及清政府统治措施:整 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1839、6) 4、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列强为了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 料产地直接原因:虎门销烟(1839年) 5、过程(理解即可):第一阶段:(1840年——1841年),珠江口——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南下广东 第二阶段:( 1841年——1842年),攻占虎门炮台——强占香港岛——南京下关江面军民抗战: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浙江定海葛云 飞重炮牺牲鸦片战争 6、结果:清政府战备求和,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1842年,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附件,中美《望厦条约》(1844)、中法《黄埔条约》《南京条约》内容: 割香港岛 ;(破坏领土主权完整)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 协定关税(破坏 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南京条约》附件:

攫取中国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受到破坏)、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等特权 7、影响; 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2)列强通过《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权益,认识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探究、图表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中西兴衰趋势及中西战争结果的学习深切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激发对国际国内形势的了解,增强自己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的紧迫感,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自觉性。 (2)通过感悟与体验,提高鉴别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文字材料、教案。 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1840年4月7日,英国下院议员在国会大厦内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他们辩论的核心问题就是是否要进行对华战争,最终主战派以9票微弱优势获胜,通过了英政府对华战争的决议案,两个月后,英军发动了对华的侵略战争,

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 一、战争过程 教师:请学生浏览教材第51页正文前两段,理清鸦片战争的过程。 学生:浏览教材。(1分30秒) 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整理鸦片战争的过程,教师进行讲解和补充,并同时进行板书: 英:广东海面天津白河口南下广东占香港岛逼南京下关 查办林则徐 “议和” 中:谈判对英宣战“求和” 二、战争背景 教师:鸦片战争最终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有人说这种失败是一开始就注定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我们需要从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的形势来分析。现在,请同学们浏览教材第50页,了解一下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学生:浏览教材。(2分钟) 教师对中英形势进行设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共同完成以下表格: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 中英 政治封建君主专制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自然经济、财政困难完成工业革命 军事军备废弛船坚炮利 外交闭关锁国殖民扩张 三、战争原因 教师:从以上的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中英两国的形势,也能找到英国对中国发动战争的最主要原因,你们认为这个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进行讲解。 教师: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当然是为了从中国获得利益,但是,他们不能直接说我要在你们这里获得什么,你不给我我就打你,他们需要一个借口来挑起战争,而在1839年发生了一件事,正好给了英国人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也就是虎门销烟。

重点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

重点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

————————————————————————————————作者:————————————————————————————————日期:

课程名称:《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一课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历史教学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于鸦片战争等问题的认识见解关系着学生自身历史素养的培养。因此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亦本书的重点,应做重点关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鸦片战争的大概经过和相关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介绍和学习,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应以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的分析为主,在经过细节上不做过多延伸。 高一年级学生在阅读分析上已有较大提高,以学生自己收集和教师提供的史料为依据,自主总结概括,形成富有逻辑的观点态度。适当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经过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基本内容。 (2)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各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在教师合理的史观引导下,运用史料,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开端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史料,锻炼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能力 (3)通过对背景、影响、观点的对比整理,养成辩证的观察思考历史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鸦片的危害,提高“珍爱生命,抵制毒品”的意识

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基础知识学习目标 掌握前的中国和世界;禁烟运动;的原因、经过及结果。 获取知识的过程、结果 通过了解前夕中外状况,使学生掌握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林则徐和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的事迹,培养学生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激发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学习献身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重点分析: 前夕的中国和世界是重点。它实际上是在介绍的时代背景。通过对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对比,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从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对一些专有名词的理解和把握是难点。如"鸦片贸易"、"闭关锁国"等。这些名词学生接触较少,在理解上会有些困难。 教材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材地位的分析: 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质都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教材建议】 关于"的经过"的教学建议: 建议教师首先利用《形势示意图》和《第一次中壮烈捐弃的清朝爱国将领一览表》,讲清的三个阶段,然后提问学生以下两个问题:如此众多清朝爱国将领在中壮烈捐弃,为什么最后中国战败了?在这些战败的原因之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促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答案,并从中寻求最佳答案。 关于"前夕的中国和世界"的教学建议: 建议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初三世界史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史实,然后依次提问

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 争教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课程名称:《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一课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历史教学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于鸦片战争等问题的认识见解关系着学生自身历史素养的培养。因此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亦本书的重点,应做重点关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鸦片战争的大概经过和相关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介绍和学习,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应以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的分析为主,在经过细节上不做过多延伸。 高一年级学生在阅读分析上已有较大提高,以学生自己收集和教师提供的史料为依据,自主总结概括,形成富有逻辑的观点态度。适当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经过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基本内容。 (2)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各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在教师合理的史观引导下,运用史料,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开端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史料,锻炼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能力 (3)通过对背景、影响、观点的对比整理,养成辩证的观察思考历史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鸦片的危害,提高“珍爱生命,抵制毒品”的意识 (2)通过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外来侵略史实,培育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