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开办资金

事业单位开办资金
事业单位开办资金

事业单位开办资金的实际意义与作用

【内容摘要】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开办资金的特殊性。本项研究对事业单位开办资金与企业、社团法人开办资金进行了对照比较,并对规范事业单位开办资金提出了一些设想。

【关键词】事业单位法人开办资金

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是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其中有两点说明:一是“利用国有资产”没有数量和比例的限制;二是它既包括国有有形资产,如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具有实物(或用货币计量)的资产,也包括国有无形资产,即不具有实物形态但能为事业单位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如专利权、土地使用权等。

在申请事业单位设立登记时,以上便成为获取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法定条件之一:有与其业务范围相适应的从业人员、设备设施、经费来源和开办资金。

一、事业法人、企业法人、社团法人开办资金的基本情况

(一)事业法人

开办资金和经费来源是事业单位法人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事业单位法人活动能力和资信状况的标志,也是事业单位法人履约能力和承担责任能力的体现,因而是事业单位法人得以设立的重要条件。反之,一个事业单位如果没有一定的开办资金和经费来源,即意味着没有开展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不能在其业务范围内有效地开展活动,不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条件,当然也就不能取得事业单位法人资格。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是事业单位法人开展业务范围内活动所需经费的来源渠道,包括财政补助(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非财政

补助(自收自支)。

事业单位法人对于开办资金的具体定义为:是举办单位授予事业单位法人自主使用、管理、处置的财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自有财产的数额体现,是事业单位被核准登记时的全部资产数额,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以其全部资产承担民事责任。

事业单位的开办资金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必须是举办单位授予的可以自出处置的财产或者事业单位

法人的自有财产;

(2)是登记时事业单位法人的全部财产;

(3)以人民币表示。

开办资金的范畴包括事业单位法人实有的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其他资金,用于事业单位发展的专用资金,已经转化为货币形式的专用技术、专利技术、商标等产权。而不应包括下列资产:

(1)代为管理的公共基础设施和资源性资产;

(2)关系国家秘密、公共安全、公共保障,不能进入流通流域的资产;

(3)借贷款、合同预收款、合同应付款;

(4)职工福利费、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专用基金;

(5)规定了使用方向,不能用于民事赔偿的他人资助的资产;

(6)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不能用于民事赔偿的其他资产。

根据《实施细则》第四十五条规定:开办资金比原登记的开办资金数额增加或者减少超过20%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

在此,我们也对企业及社团法人开办资金的基本情况做个简单的了解,从另一方面帮助我们在认识事业单位开办资金的基本情况和查找其问题时有一个参照和对比,从而对事业单位开办资金的实际意义与作用有更具体深入的思考和把握。

(二)企业法人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是取得企业法人资格的公司或者集体企业,有限公司即属此类,以股东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外承担有限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三十一条规定:注册资金数额是企业法人经营管理的财产或者企业法人所有的财产的货币表现。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的注册资金应当与实有资金相一致。企业法人的注册资金的来源包括财政部门或者设立企业的单位的拨款、投资。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法人实有资金比原注册资金数额增加或者减少超过20%时,应持资金信用证明或者验资证明,向原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变更登记。登记主管机关在核准企业法人减少注册资金的申请时,应重新审核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

从2006年1月1日起,普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注册金额是3万元,一个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注册金额是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金额500万元人民币。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没有注册资金的要求。

(三)社团法人

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社团法人的资产获得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要有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1)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交纳的会费;(2)有关部门的资助;(3)国内外捐赠;(4)开展有偿服务的收入;(5)社会团体举办的经济实体上交的税后利润;(6)其他合法收入。申请筹备成立社会团体,其注册的活动资金由发起人或者筹备组织负责人承担,并由业务主管单位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批准发起人的筹备申请。根据我国目前社会团体的实际,成立全国性社团应有10万元以上的活动资金;地方性社团和跨行区域的社团应有3万元以上的活动资金。

社团法人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上并没有对活动资金的增减做具体的规定。活动资金的变更通常只在社会团体的发起人提出增资或减资意愿,经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审议

通过,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变更申请的情况下发生。

二、事业法人开办资金与企业、社团法人比较下的几点问题

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要求,在新设事业单位时必须做验资,也就是查验有没有那么多开办资金。验资的方法是到银行开设临时验资帐户,将验资存款存入到该帐户,在事业单位所有设立手续办完之前,验资帐户中的钱不能取出或作其他用途。一旦事业单位设立成功,开立正式的基本帐户之后,验资帐户中的钱就可以转入到正式的基本帐户中。出资的形式主要分两种,货币形式(也就是人民币)出资,也可以以实物出资(如房产、固定资产),有时学校会采取这样的出资形式。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没有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开办资金的最低金额,但是,在设立登记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参照以往的经验做法,一般将最低金额设为5万元。

设立成功后,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编制全年财政预算申请财政补助,以财政资金作为自己收入的主要来源。经营性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以此作为物质基础而开展业务活动和日常的资金出入和结算。

无论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十五条规定,还是因其他内容变更而可能发生的开办资金变更,现在的登记管理操作中,开办资金的变更主要以单位自动提出变更申请为主。

由此看来,事业单位的开办资金其基本作用与意义仅为设立登记所用以取得事业法人资格。相较企业和社团法人的开办资金在整个机构内的参与、作用与意义,事业法人的开办资金在单位自身的整体运作以及承担的社会责任方面,将会存在一些问题。

1、如何看待事业单位开办资金

无论是企业法人、社团法人还是事业法人,其法人证书上的开办资金金额数均反映的是其所有的能力,活动能力、资信能力与民事责任能力。这在企业法人上体现的尤为明显。首先,企业法人根据企业的不同责任性质而对其注册资本做不同的最低金额规定。其次,企业法人的注册资本是反映该企业经济实力、经营规模与责任信用的最直接的数据,基本上互成

正比关系。第三,企业的注册资金从财务上看,有一定的公式关系。因此,注册资金与企业的运营情况紧密相关。

社团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是指社团法人应当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和自己所有的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而不依靠自己的业务主管单位或者别的什么人来代替承担民事责任。社团法人的活动资金是促进宗旨确定的事业发展的经济基础,是承担民事责任和履行民事义务的必要物质条件。但根据社团法人的定义,它是一个“实现共同意愿”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因此,社团法人将开办资金定义为活动资金,仅是活动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的体现,与社团整体的经济财务状况并无紧密联系。

事业单位是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的社会服务组织。换个方式说,事业单位承担并行使了政府的部分职能。与企业法人的营利性和社团法人的发展性相比,事业单位首先具有的就是职责性。那么在附有不同类型的职责情况下,事业单位的开办资金应如何做一个合理的要求,来反映与其职责相适应的民事责任承担能力。

其次,事业单位开办资金的意义在事业单位运行以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方面,能否得到真正的体现。在事业单位是由政府机关举办的这样一个前提下,开办资金的概念与意义显得较为薄弱。就事业单位本身而言,更多的会将自已定位为依附于主管部门的下属单位,而非一个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单位。

第三,事业单位开办资金与事业单位整体运行之间的关系模糊。在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中,开办资金与其机构的运作发展有相互联系与对应。而事业单位的开办资金一般不参与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行,不参与资金的投入、日常的开支与机构的建设。财政补助的单位可以向财政部门申请预算。非财政补助的单位可通过其职能范围内的事业性收入、经营性收入以及专项补助,来作为事业单位的经济基础,而对于开办资金则缺乏相应的管理。因此,事业单位开办资金的意义较为薄弱,发挥的作用也不够明显。

2、事业单位开办资金与宗旨业务范围有怎样的关系

不管哪种法人,其经济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应与其所承担的业务范围相适应。在企业法

人与注册资金的关系中,注册资金是核定其业务范围的标准,同时,也有企业章程来做更详细明确的说明与规定。在社团法人中同样如此。而事业法人的宗旨和业务范围是概括地反映单位所承担的职能,开办资金不对其进行经济责任的核定,也难以体现民事责任的能力。虽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规定,新设事业单位须提交章程草案,但没有细致具体的规范与规定,使得在实际情况中难以操作。因此在事业单位行使政府职能与承担民事责任之间,应如何形成一种合理的、易于操作、便于规范的关系和范围。

3、开办资金增减变更的问题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十五条有明确规定:

开办资金比原登记的开办资金数额增加或者减少超过20%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事业单位的开办资金应与实有资金相一致。那么在事业单位财务运行情况中,开办资金的变更有何而来。

在企业法人的实务操作中,实有资金的持续变动性,难以成为工商税务在注册资金变更上的标准,通常只能通过注册资本来反映。注册资本是出资人实缴的出资额的总和。在公司成立之初且资金都已到位的时候,注册资金和注册资本反映的是同一事实。从财务上看,注册资金=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注册资本)+资本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在股东不额外追加投资的前提下, 企业可以就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即让企业的注册资本增大。在社团法人中,由于开办资金与财务状况并无紧密联系,则主要通过发起人的再出资来增加其活动资金。

对比事业法人的财务情况,第一,事业单位净资产主要为事业基金、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三块组成,其中专用基金不在开办资金的范畴内。事业单位的收支差额会平衡结转为事业基金与专用基金,固定资产的增减反映为固定基金的增减。在这样的财务关系下,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否是开办资金的变动依据,或者说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能否反映其开办资金的变动情况。

第二,事业单位的开办资金主要为政府出资,通常也是一次性出资,在设立事后,若无

特殊情况与要求,事业单位的开办资金便保持原状,不再发生变动。

第三,若事业单位发生机构职能合并,那开办资金是否应做相应的变更。目前事业单位的开办资金变更均以自愿申请为主,不做硬性要求,但在资产与职能均发生合并的情况下,对开办资金做变更的要求是否在监督管理过程中更加合理规范。

4、抽逃开办资金的问题

有无抽逃和转移开办资金是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一项内容,是为防止事业单位法人出现虚假资金,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但是,在对开办资金的构成、财务关系、动态监管均没有梳理明晰的情况下,此项监督内容是缺乏实际作用和执行方法的。抽逃和转移开办资金的情况为何,在财务报表上如何反映,还是应通过审计手段来确认是否存在该种行为,这些都应对开办资金做进一步的认识与一系列的规范。

三、对认识明确事业单位开办资金的一点思考

1、树立民事责任意识

事业单位的特殊形式,使得从成立开始的整个过程,对开办资金及民事责任的认识不足。在法律意义上,两者必须具备不可缺少。但实际上与事业单位的运行基本分离。然而,职责二字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做多少事情相对的就应承担多少责任。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单位,应首先考虑到其应该并可以承担的相关民事责任,开办资金则作为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体现。这种经济体现不能因政府举办以及财政补助而变得无关紧要。

从事业单位运行上看,树立民事责任意识,有利于事业单位更好地行使职能权利,行其事负其责,减少滥用职权敷衍了事的不良现象,也有利于事业单位整体健康、务实、积极地发展与完善。从社会公平上看,与职能相适应的民事责任能力是诚信公平的基础。事业单位虽有别于企业和社团的性质,但不能回避和减小其在社会运作中所承担的责任。因此,树立民事责任意识,明确开办资金的意义,真正发挥其作用,是事业单位依法运行、规范运行的前提。

2、事业单位分类管理

为了更好更行之有效地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督管理,我们对事业单位采取分类改革。那对于事业单位开办资金的规范管理,我们是否也可从事业单位的分类中做一些考量。事业单位有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具体情况,若以单一标准来进行管理,往往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因此,是否可以根据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情况或职能分类情况,对开办资金的最低额度做不同的要求。在拨款形式上,根据不同的形式和财务制度对开办资金的构成、财务关系及管理做相应细化的说明解释。在职能划分上,可在社会发展的角度上,与发挥的作用、产生的效能、承担的责任等方面相结合,加强开办资金在事业单位运行中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完善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与监督管理体系。

3、细化条例强化执行

事业单位的规范运行需要政策依据和条例规定来保障。细化事业单位暂行条例,依法执行事业单位暂行条例,这是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监督管理的前提。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现状下的一些情况问题,都会存在一些多样性和多变性,使得条例在操作时,不易把握,或缺少依据,从而影响到条例的执行力度。因此,需要对条例进行细化,就如同我们在此思考事业单位开办资金的意义与作用,然后对应条例的相关规定一样,是为了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能逐步健全逐步科学地完善。而执行力度的强化,是因为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有了更有力有据的保证,并且愈加规范。不仅是事业单位的开办资金,整个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都应以此来维系与保障。

怎么描写企业资金管理能力

怎么描写企业资金管理能力 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是不是以下两种能力: 一种就是对资金的把握能力,即所有资金,准确及时完整的记录下来,并且能够精细化到细小 的核算单位.... 第二种,就是合理利用资金的闲置期,使资金绝大多数时间处于高于闲置成本的状态,同时也 不影响到正常的使用...... 如果是投资类公司,可能第二种能力会扩大到多数的份额...... 提升资金链管理能力的具体途径是什么?如何提高管理力度? 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日益完善,业内对于资金链的关注也日渐增强。资金链对于金融运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保持资金链的不断裂,我们应该加强对资金链的监管与提升。以下是提升资金链管理能力的具体途径: 1 制定稳健的财务预算大家都在寻找拯救资金链的秘笈,但现金流紧张只是一个结果,而非原因,现金枯竭不过是压跨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2 改善成本对于已经处于现金流危机边缘的企业而言,最快速的方法是将现金从日常的营运中怎样解放出来。裁员、减薪、关闭生产线或卖掉价值贡献率不高的项目都是企业常用的手段。 3 检修供应链供应链的管理在萧条时期变得异常重要。一个流传在钢铁行业的笑话是因为生铁的价格已经跌到比前期废铁的价格还低,以至于将囤积了废铁的废品回收商套牢。 4 注意融资渠道企业应该在以自有资金为主的基础上从其他渠道融通各种形式的资金。首先,要注意企业的留存收益积累力,建立起一套具有“自我约束,自我积累”的机制,避免出现“吃完财政吃银行,吃完增量吃存量”的短视行为。其次,不要过分依赖债务资金,要守住资本金与债务资金的最低比例,一旦超过这个比例,即使银行愿意贷款,企业也不能要。最后,企业可以广开其他融资渠道,上市筹资、风险投资信托计划、股权融资或者私募基金投资都是不错的选择。 5 资本占用匹配资金来源期限企业应该采用匹配战略来有效化解利率波动风险和偿 债风险。首先,长期投资全部由长期融资渠道支持,因为长期投资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可以用来偿还借款利息及本金的收益,所以要坚决杜绝短资长用的行为。其次,短期资本全部由短期融资渠道支持,这样可以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减少资金成本,从而避免了由于资金链运行不畅所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6 提高生产线的运行效率及效果从字面上看,提高生产线的运行效率及效果与资金链的维护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实则不然。从根本上来说,生产线运行效率的提高伴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与产出量的增加;生产线运行效果的提高意味着企业能生产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高质量的产品,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 7 制定保守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又称为应收账款管理政策,是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权衡了与应收账款有关的效益与成本,为指导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处理赊销业务与收款措施所制定的一系列配套政策的总称。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的投资会有所帮助。 网友推荐答案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新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健全财务制度,杜绝违纪违法行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我市经济有序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财政部《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单位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监控制度,防止财产、资金流失、浪费或被贪污、挪用。 第三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往来资金结算管理、现金及银行存款管理、财务监督和财务机构等项管理。 第四条财政部门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审计、税务、物价、监察、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 第二章预算管理 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审核、报批。部门预算由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组成。 第六条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和罚没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捐赠、其他收入等必须列入收入预算,不得隐瞒或少列。

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实物),要据实及时入账,不得隐瞒,更不得另设账户或私设“小金库”。 按规定纳入财政专户或财政预算内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或罚没款,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及时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滞留在单位坐支、挪用。 第七条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支出预算,应当保证本部门履行基本职能所需要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对其他弹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应当严格控制。 支出预算包括: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专项支出。人员支出预算的编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没有政策规定的项目,不得列入预算。日常公用支出预算的编制应本着节约、从俭的原则编报。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预算的编制应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专项支出预算的编制应紧密结合单位当年主要职责任务、工作目标及事业发展设想,并充分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本着实事求是:从严从紧、区别轻重缓急,急事优先的原则按序安排支出事项。 第八条对财政下达的预算,单位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用款计划和项目支出计划。预算一经确立和批复,原则上不予调整和追加。 第九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资金和上级补助资金的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的申报、论证、实施、评审及验收制度,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专.项资金应实行项目管理,专款专用,不得虚列项目辜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浪费、套取、转移专项资金,不得进行二次分配。单位应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支出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稽核、审批、审查制度,完善内部支出管理,强化内部约束,不断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各项支出应当符合国家的现行规定,不得擅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 并完成特定的工作或实现某一事业的发展而专门设置的资金。专项资金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行政事业单位在运用专项资金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总结分析了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1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1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各地为更好地管理专项资金,专门制定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但管理办法中的通用性内容较多,而较少考虑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因而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出现矛盾,表现为实际操作难以按制度执行。由于缺乏标准,一般凭感觉按照习惯进行操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风险性。另外,我国的专项资金供应制度不健全,缺乏统一的专项资金审批标准,很多不必要的支出也被列入专项资金当中,并能审核通过,埋下私自挪用和占用专项资金的隐患。 12项目的预算及申报管理不规范 预算及申报管理不规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些单位在进行项目预算申报时,为争夺项目和更多的专项资金,未对概算、预算和立项进行可行性论证就直接上报,并不按轻重缓急进行预算申报。②下达的项目资金预算文件比较粗略,除对少数项目的费用进行细化之外,很多仅限于项目的名称以及金额,有些即使有具体项目,但并未有较为细化的项目预算,导致财政部门和监督管理部门缺乏核算、监督及评价依据。③项目的申报缺乏前瞻性,表现为有些项目在年初并未纳入申报范围,但由于各种原因又在年终紧急申报,造成预算追加项目增多,原有的预算计划被打乱。一些单位的项目还未获得批准便已开始实施,致使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另外,由于对项目的运行情况缺乏科学的编制和预测方法,致使“零基预算”难以真正实行[2]。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随意性较大,造成一些单位有大量的资金沉淀,而一些单位的资金供应又不足的现象。 13财务管理较为混乱,会计核算不规范 在进行政府投资建设时,行政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财务工作缺乏必要的重视,一些单位并未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使用会计科目以及会计核算。一些单位并未设立单独的基本建设财务账,而将基本建设项目的收入和支出作为行政经费进行核算,且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等使用会计科目[3]。造成建设成本难以准确核算、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度等难以准确反映等。从而造成资金挪用、挤占、截留、浪费等情况。一些建设工程已经完工并已交付使用,但却迟迟未进行工程决算,导致财务部门不能将固定资产

公司运营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许多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而与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就是对维系公司运营资金的管理。本文以日用陶瓷行业冠福家用公司为例,对公司运营资金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目前存在的运营资金短缺、资金运营效率低、信贷资金比重较大、运营资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给出了应对现存问题的解决办法及建议。 关键词:运营资金管理问题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面对竞争的日益激烈,公司的生存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运营资金,这是影响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瓶颈。当前我国的股份公司普遍存在运营资金短缺等问题,这极大地限制了公司的生产和经营的发展。利润是企业在运作中之追求的最终目的,当然,公司的利润主要是通过依靠流动资金的周转来实现的,因此,运营资金是公司管理的核心,也是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 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22日,主要经营日用及工艺美术品,加工、制造家用塑料制品、玻璃制品、不锈钢制品,生产、销售陶瓷制品原辅材料,并且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对外贸易,以及商务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以及工业设备领域内的技术研究、计算机领域内的技术研究开发等。 一、冠福公司运营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2012年,全世界经济持续动荡,复苏十分缓慢,欧债危机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国内的各种原材料、能源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受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实体经济不景气等因素的持续影响,更使得居民的消费意愿回升缓慢,许多外销陶瓷企业业务回撤国内市场,更加剧了行业竞争[2]。公司在2012年度,加快销售渠道与终端的调整,减少直营店数量,将经营重点转向开发综商超市内的特渠店。公司销售渠道的调整导致部分门店关停等的损失使得2012年销售费用仍然居高不下;另外,银行借款的增加以及利率上升导致公司的财务费用也大幅上升,给公司经营带来巨大的困难。 (一)运营资金短缺 公司要快速发展壮大必须依靠充足的资金,然而受外部经济形势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公司往往存在经营资金不足的困扰。当前国家紧缩货币政策、通胀压力加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销售利润低、垫资严重等因素使企业面临经营资金短缺问题[3]。此外,从公司自身经营方面,由于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需要大量固定资产投资,如果投资管理不好,也会造成运营资金短缺情况。运营资金短缺会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二)运营资金运营效率低 该公司运营资金效率低,存在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慢与商业信用使用差距较大的现象。一方面许多公司应收账款控制不严,账面应收账款较大,回收周期较长,呆死账发生概率较大。公司只注重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业绩增加,而忽视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减少实际现金流,降低了运营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公司对市场产品需求把握不准确,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滞销,或生产组织协调差,使原材料在某个生产环节上积压,使产品账面价值过高,而可变现能力差,使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慢。第三、商业信用使用率低,应付账款是一种无息贷款,合理利用应付账款会使企业发展速度加快。对于大型公司运用商业信用效率高,而对于众多中小公司来说应付账款受到限制,商业信用利用率很低,而中小公司又正是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信贷资金比重较大 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公司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银行短期借款,短期借款的优点是银行资金充足,实力雄厚,能为公司提供较多的短期资金。银行借款具有较高的弹性,可以随借随还。缺点是资金成本较高,限制条件较多。公司在信贷资金管理上往往存在误区,缺乏对运营资金管理规划,在不断扩大公司经营的过程中,存在资金的筹集与运用不匹配的现象,一方面大量向银行借款,另一方面没有合理安排运营资金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需求量,使信贷资金在某一时

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为严肃财务纪律,强化财务管理,规范报销行为,结合我局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项目资金管理 第二条在项目计划阶段,牵头科科要编制项目的实施方案(用款计划),明确项目的任务安排、组织形式、实施进度和投资总额,并与主管局领导、相关科科、办公科及财务科共同制定专项资金用款计划,合理确定项目的开支内容。 第三条项目计划批复后,项目负责人依据项目任务量等具体情况,确定具体参加人员,安排内外业任务,与批复计划一起留存财务科。项目负责人和财务科比照批复计划和任务安排,共同对项目的执行进度和资金支出情况进行核算,做到任务完成与资金支出同步,资金使用与用款计划一致,定期对帐、检查监督项目用款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四条因特殊情况确需跨年完成的项目,年终时,项目负责人要编写资金结转或结余理由,决算时由财务科上报有关部门。 第五条委托业务的财务管理与上级主管部门下达任务的财务管理制度一致。收到业务委托单位的业务委托书(函)后,项目负责人与业务委托单位协商工作经费,签订

业务委托协议,除项目组留存外,交总工办、办公科、财务科各一份,凭业务委托书和生效的协议由财务科开具税务发票并组织完成委托业务。 三、出差派遣制度 第六条为推动我局财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根据《政府林业厅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晋林办规[2017]86号)有关规定,对我局原有出差审批、经费报销相关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如下制度:第七条出差实行前置审批 科科一般人员出差由科科主任派遣,分管局领导审批;科科主任、副主任出差由分管局领导审核,局长、党委书记审批;副局长、纪检书记、总工程师出差由局长、党委书记审批;局长出差由党委书记审批;党委书记出差由局长审批。如多人共同出差,由行政职务最高的人履行审批程序。 第八条前置审批办法 所有人员出差实行前置审批办法,先审批,后出差。出差前将出差审批单签字后,第一联即财务报销联报财务科留存,由财务科专人管理;有明确领导批示具体人员参加的会议或培训通知文件可以代替出差审批单。如有紧急特殊情况需要出差,或有关审批领导出差,不能签发出差审批单时,可先短信或电话请示有关领导,经请示领导同意后加盖领导名章,并将签署完毕的出差审批单交财务科留存。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下达,以及市县各级政府安排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一直是社会各方面比较关注的问题。如何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是财政工作者应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阐述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提出有关建议和决策。 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项资金的预算基础组织工作不到位 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方法之一,主要功能就是通过事前有预测对未来有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并以此发挥控制作用,将“钱用在刀刃上”,以避免不必要的支出。近年来,地方财政预算编制普遍推行了部门预算和细化预算的编制方法,基本上实行的是“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分配模式,使得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存在主观性、随意性。对申请的专项资金缺乏细致调研,多报多编,这就造成一方面一些单位专项资金大量结余,形成资金沉淀;另一方面一些专项资金又供给不足,影响事业发展和政府职能的实现。 (二)在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财务控制意识薄弱,财务角色被弱化 笔者在对X区行政事业单位监督检查中发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多数单位财务人员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中只是承担了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对专项资金的概念模糊不清,对具体的业务和决策了解的并不多,也即财会计

人员对各活动的事前和事中的辅助控制作用没有体现出来。财务人员因而无法根据业务进度合理安排资金支付,造成了资金管理的真空。 (三)专项资金管理未真正实行“专款专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有着特定的项目和专门的用途,根据制度规定,专项资金的收支应当于经常性经费的收支区别开来,进行分别核算。但有的单位对专项资金不实行单独核算,项目经费与经常性经费混合使用,用款单位领导、财务管理人员专款专用意识不强,认为反正都是财政拨的钱,没揣进腰包,为单位花的钱怎么都行。因而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很普遍。被挤占、挪用的专项资金多用于弥补经费不足、发放福利和补贴等公共及福利性支出,专项结余无法正确体现。 (四)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监管缺乏力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明确规定完工项目的专项资金结余应上缴财政或报经财政批准后方可留用。一些用款单位为了不上缴专款结余,年终突击花钱、突击采购;或者将尚未开工的项目专项支出提前拨付等,财政部门对金额较大的专项资金实行跟踪,但大多数只是将拨款拨下去,具体怎么花,剩多少拨款,不太清楚。按照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支出,应定期向财政部门报送专项支出情况表和文字报告。但实际上各单位上报专项资金用款说明却很少。财政部门也缺乏应有的监管。 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严肃财经纪律,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资金管理解决方案

浪潮资金管理解决方案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对于集团企业,财资管理所涉及的资金金额庞大,开户银行众多,资金收付频繁,集团内资金结算、划拨手续复杂,资金计息考核工作量繁琐,决策层难以及时了解资金信息等。解决问题一方面需要集团有效的财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合适的财资管理工具。 浪潮集团企业资金管理解决方案,为企业构建个性化、专业化的资金管理信息平台,通过企业ERP与外部结算银行的无缝集成,实现内部管理与银行结算流程的高效协同,帮助企业管理层对企业资金流进行集中有效的预测、监控及管理,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降低财务成本和资金风险,增加资金收益,实现集团整体效益最大化。 管理模式 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建设,应首先选择与集团类型及管控力度相适应的资金管理模式,通常可采用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集中监管模式:分子公司独立开户,资金业务独立开展,总公司借助银企直联平台将把集团所有成员企业在各家银行的账户及收支信息集中起来,及时了解成员企业的资金状况。 关键业务:银企直联、账户管理、资金监控分析 该模式不改变各成员企业现行资金运行方式,各成员企业独立进行收支处理,通常适用于行业跨度大,地域分布广,管理相对松散的集团企业。 资金划拨模式:集团开设归集账户(现金池),分子公司在集团统一管理和要求下,在相应的银行以实名制原则在各银行独立开户。收入账户资金根据与集团约定的归集策略进行资金归集,支出时则根据资金预算、资金计划经集团审批后,将资金从集团总账户下拨到企业支出户。

资金归集时,根据资金归集策略的不同,可以支持不同的资金归集模式,如: 根据资金上划频率不同,可以支持实时上划、定时上划或日终上划等; 根据上划的额度不同,可以支持全额上划、限额上划、比例上划; 根据资金归集发起方的不同,可以支持银行自动归集、企业手工上划、集团强制上划等; 关键业务:账户管理、资金预算、资金计划、银企直联、划拨管理、内部结算、利息管理、内部调剂、资金监控、对账管理 该模式下成员单位仍旧保留银行账户,自行开展收支业务。集团进行对闲置资金的归集、内部调剂和资金预算计划下的资金下拨,同时不会加大集团的工作量。适合有资金集中管理、内部调剂需求但同时资金管理岗位设置不是很充足的集团企业。 集中结算模式:集团统一管理所有分子公司的银行账户、对外的收支结算。集中结算模式与资金划拨模式的账户开设模式、归集类似,主要是对外付款的管理流程不同。集中结算模式下,由集团审批企业的每笔对外付款,然后将付款指令通过银企直联平台发送到结算银行进行业务支付,支付时银行自动将资金从集团总账户先下拨到企业的子账户,然后再从企业的子账户完成对外支付。 关键业务:账户管理、资金预算、银企直联、资金结算、内部结算、利息管理、内部调剂、资金监控、票据管理、对帐管理等; 考虑到资金集中结算模式下,资金管理的业务内容比较多,集团的业务量特别是企业的对外付款比较多,这种模式适用于已经建立相应资金管理机构如结算中心,且具有一定资金集中管理经验、岗位设置比较充足的集团公司。 整体方案 在集团公司内部建立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该平台既是集团资金中心进行业务审批和处理的平台,同时也是下属所有分子公司进行业务申请、反馈和业务查询的平台,覆盖集团决策层、业务管控层、业务处理层和企业服务层。

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模版

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的建设,推动xx省xx展览、收藏、研究、教育推广和服务等多项职能的发挥,省级财政设立了免费开放、新馆运转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以支持xx省xx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第二条为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xx省有关政策法规,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按照“据实申请、专款专用、重点突出、厉行节约”的原则,分配、使用和管理专项资金。 第二章申请与审批 第四条会计室应当会同活动策划部、创作演出部、辅导培训部、数字文化部、社会文化服务部、美术摄影部、展览陈列部、调研编辑部、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非遗保护研究部等专项资金使用科室做好我馆上年度专项资金工作总结。根据当年xx省xx发展计划和上年度财务决算数据,以及各专项资金使用科室编写的资金使用计划,编制xx省xx专项资金预算草案,经单位领导集体决定,每年“一上”预算时报送xx省文化厅财务处。 第五条 xx省文化厅财务处对xx省xx报送的专项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核,提出年度资金分配建议方案报xx省财政厅。 第六条 xx省财政厅对xx省文化厅提出的建议方案进行审核,于次年3月份将预算专项资金下达预算单位。 第七条新增专项的申报,需由该专项资金执行科室向会计室提供含有项目名称、用款事由、计划规模、预期效益等事项的项目可行性报告。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决议后,会计室向xx省文化厅财务处提交申请报告。属于年度预算安排的,由会计室在编制年度预算时一

并申报;属于临时性追加的,由会计室专项申报。 第八条预算一经批准,各业务科室应严格执行,坚持“没有预算不得安排支出”的原则,严肃预算执行纪律,强化预算约束,不随意改变资金用途,也不随意调整预算。 第三章管理与使用 第九条 xx省xx根据不同专项,制定了具体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各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申报程序、执行业务科室等详细问题详见《xx省xx免费开放资金绩效考评管理办法》。 第十条专项资金须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拨付,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第十一条对应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法律制度,建立规范的招投标机制和相应的责任机制,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招标。 第十二条专项资金原则上应于当年形成支出,如有结余,按规定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 第十三条使用专项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国有资产,我馆应及时纳入单位资产进行统一管理,认真维护,确保安全。 第十四条xx省xx资金的使用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大额资金支付[人民币壹拾万元(含壹拾万元)以上]和管理使用必须执行班子集体决策制度,重大经济事项的集体决策必须存有会议记录。 第十五条专项资金实施,各业务科室在项目完成后要及时验收、出具年度绩效报告,并配合财政等有关部门进行绩效评价工作。 第四章监督与检查 第十六条建立追踪问效机制。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若出现资源浪费、进度滞后、改变用途、扩大范围等现象,我馆领导班子要对项目负责人进行追责,并责令其整改。

浅谈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一)

浅谈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一) 摘要: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资金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始末,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当前企业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因此,加强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的创新发展将给整个管理界带来新的活力?近年来,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的问题非常突出,财务风险日益暴露?加强和改善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是实现管理创新,推动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完善企业资金管理? 关键词:企业;资金管理;监督;控制 一、加强资金管理及控制的必要性 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等一系列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资金管理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始末,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集中表现?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加强资金的管理及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企业供产销环节,是生产经营的主要环节,也是资金运动的主要环节?管住资金,可以管住企业的大部分经营活动?因此,必须对全部资金和处于各周转环节的流动资金进行经常性分析,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保持企业财务上的流动性,维持企业的偿债能力? 2.加强资金管理和控制,能有效地防止舞弊?因为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资金的挪用是引起各种贪污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资金管理,要求企业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资金的收入、支出合法合理,从而有效地防止舞弊的发生? 3.加强资金管理和控制,可以更有效地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企业资金存量应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过多或过少都不合理?过多的持有资金,机会成本增多,是资源的浪费?过少的持有资金,有可能危及企业的偿债能力,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应对资金的使用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加强资金管理? 二、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和母子公司体制的建立,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的问题愈加突出,财务风险日益暴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资金管理意识?虽然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资金的重要性都有广泛的认同,但是,有些管理者缺少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和现金流量观,缺乏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和财务分析方法,在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上缺少科学性,有时导致项目资金链条断裂不能如期完成,给企业带来破产的可能性;有时由于过度筹集资金使企业陷入负债经营的恶性循环之中,使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形成多角债务链? 2.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正确合理的依据?信息时代,一个企业掌握信息的多少对自身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严重不透明、不对称,致使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而作出错误的决策?信息的不真实,不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科学决策,也影响了政府宏观调控管理和社会监督的效果? 3.监控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和事后控制?企业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体外循环严重,事前控制乏力,事中监督落后,事后控制审计走过场,缺乏可行的考核办法?管理失控,企业成员不按制度规定乱借款、乱担保、乱投资、乱开支等,导致财务混乱、资金流失严重甚至导致企业走向灭亡?由于企业内部缺乏信息反馈制度,缺乏及时处理沉淀资金的措施,在面对多变的市场时,缺乏应变能力,进而使企业的资金运作越来越紧张,影响企业运营? 4.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大部分企业在资金使用过程中,集中管理与内部多层次管理机构分散占用的矛盾突出,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有的企业各个部门多头开户,资金失控,沉淀严重;另一方面又为筹集急需的小额资金而犯难,调剂资金余缺的能力较差,银行贷款余额居高不下,财务费用有增无减? 三、加强与完善资金管理的对策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事业单位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为合理、有效、规范使用专项资金,完善专项资金管理流程,确保财政性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根据国家专项资金管理有关制度等法律法规,特制订本规定。 一、专项资金的概念: 专项资金指本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或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申请具有特定用途的、获得批复或批准,并由本单位使用的资金。 二、专项资金的类别: 财政专项补助、专项资金和专项借款。 三、专项资金的管理要求: 1、各项专项资金的申请、使用都必须符合国家及相关直属部门管理规定。 2、对各种专项资金要统一核算,划清与日常业务收支的界限,不得互相占用。 3、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责任制,明确专项资金的管理部门,提高使用效率。 4、在资金使用上,要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使各项专用资金正确使用并达到预期目的。 5、加强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及使用监督管理。 四、专项资金各管理部门职责: 1、财务科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决算的编制,负责专项资金使

用的审批、监督与审查,以及各项专用资金的汇总与分析。 2、项目申请部门:项目归口部门,负责各个专项资金项目可行性论证与可研的编制,负责专项资金项目的申请及报批工作,负责专项资金对应项目评价、验收工作。 3、其他各相关部门: 根据归口及部门职责,负责专项资金项目运行各过程中的配合工作,包括项目委托、项目采购、证照申办等。 五、专项资金的管理流程: 1、论证:密切关注相关国家规定及相关行业信息,对符合国家、省、市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项目,由项目申请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使用部门等进行项目论证,就符合条件的项目组织材料及项目可研报告。 2、申请/报批:由项目申请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申报材料,形成专项资金申请报告,报送相关归口管理部门,并就项目进展进行全程联系及跟踪、汇报进展。 3、划拨/审批:财务科在接到相关批复文件后,负责到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跟踪专项资金到位情况,完善相关划拨及使用手续。 4、使用:专项资金使用严格按项目资金申报计划执行,本单位自有资金同步配套。财务科负责跟踪、监控专项资金的全程使用,定期进行资金使用的汇总、分析。专项资金项目(或试验)完毕及时按规定办理财务结算,保证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完整。 5、监督:本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部门均为专项资金的监

企业资金管理

企业资金管理探讨 企业资金管理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的安排和使用、资金的管理。如何管好用好资金,寻求合理的资金结构,做好资金的安排和使用以获取高回报,促使资金快速流动以实现最大的盈利等,这些都是企业要做的至关重要的工作。 一、关于企业资金的筹集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的几个要点是:确定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确定自有资金额,确定需要对外筹集的资金额。 1.确定合理的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既反映着企业经营风险的程度,又反映了企业利用外部资金的能力和水平,是企业要重点关注的一项指标。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说明企业利用外部资金的能力强,但企业债务压力大,风险也大;资产负债率较低,说明企业实力强,比较稳定。资产负债率究竟以多少为宜,既要考虑宏观经济环境,如银行利率、经济增速、通货膨胀率等,也要考虑本企业所属行业的情况,特别是自身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和获利能力以及市场的信用环境,同时还要考虑企业的能力和经营风格。企业所处环境不同,资产负债率高低可以不同,关键是企业要使之与市场和企业的经济环境相适应,并处于可控之中。 2.确定企业的自有资金。企业自有资金是企业经营资金的重要来源,也是对外筹资的基础。其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用总负债与自有资金之比来衡量,一般以1∶1较为理想。企业自有资金多,意味着企业净资产多,所有者权益大,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强,有利于企业稳定和发展。企业要保持和增加自有资金,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通过提高盈利能力和拓展业务规模获得。 3.确定企业需要对外筹集的资金。根据确定的资产负债结构和已经确定的自有资金,再结合企业自身的投资规模,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企业的外筹资金数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结合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的额度来考虑外借款。如果原材料是买方市场,可以充分利用信用条件来减少借款;与此同时,如果产品也是买方市场则会增加借款额度。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和宏观政策是企业筹资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当企业负债经营决策正确,能够合理保证企业达到最佳资本结构时,这部分资金就可以为企业创造出高于负债成本的超额利润,促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正是企业重视负债经营策略的实质所在。但必须注意的是:一是要有清晰的风险意识。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中债务人必须承担利率风险、信誉风险、被抵押的资产风险、外债的汇率风险等。因此,举债前必须进行认真而慎重的风险分析,做到不盲目举债,并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尽量控制在企业的负债水平以内。二是要注意分析负债环境,不断调整负债水平。比如,金融环境比较宽松、银行贷款利率走低、企业产品销售好,而且获利率高于利息率,负债水平可以高些;企业内部管理好,优质资产比例高,资金周转较快,负债水平也可以高些。三是要合理确定负债中借款、信用条件债务以及其他负债的比例,尽量减少长期负债。 二、关于企业资金的使用

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开办资金确认证明规格参数

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开办资金确认证明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由(举办单位名称)举办的(事业单位名称)截止20××年××月××日可用于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净资产合计万元。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的规定,现确认该事业单位申请登记的开办资金为人民币万元,其中:货币资金万元,固定资产万元,其他资产万元。 我单位承诺上述数据的真实性并承担由此引发的一切责任和后果。 附件:1、 2、 …… 举办单位负责人签字: (举办单位全称并加盖公章) 二〇××年××月××日

说明 一、确认证明主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 二、确认开办资金的截止日期为申请登记的时间。 三、确认的开办资金数额等于其中各项资产数额的总和,开办资金以万元为单位,只保留整数部分。 四、确认证明需依不同情况选择提供申请登记时的资产负债表等相关财务报表、开办资金进账单、财政拨款证明、实物资产划拨文件及划拨单等证明材料,并在确认证明正文后列明附件目录。 五、确认证明需申请登记的事业单位的举办单位负责人亲笔签字确认。 六、该证明以固定格式采用A4纸型打印。 山西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单位变更登记开办资金确认证明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截止20××年××月××日(事业单位名称)可用于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净资产合计万元。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的规定,我单位现确认申请登记的开办资金为人民币万元,其中:货币资金万元,固定资产万元,其他资产万元。 我单位承诺上述数据的真实性并承担由此引发的一切责任和后果。 附件:1、 2、 …… 法定代表人签字: (单位全称并加盖公章) 二〇××年××月××日

企业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地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地发展和稳定起着举足轻重地促进作用.随着中小企业集群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地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地重要力量.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举步维艰,失败率较高,企业地平均寿命在3-5年,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地原因就是在于中小企业地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着内部管理混乱、缺乏健全地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使中小企业地信誉和盈利能力下降.只有搞好资金管理这个中小环节,采取科学合理地管理和控制措施,才能提高中小企业地经济效益,使其在市场经济中稳步发展. 一、资金管理地概述 (一)货币资金地涵义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经营资金在周转过程中停留在货币形态上地那部分资金 货币资金按其存放地点和使用用途地不同可以分为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现金即存放在企业地货币资金,包括库存人民币和外币.这里需要指出地是,我国会计上所界定地“现金”地概念与西方会计上所界定地有着一定程度上地不同.我国会计上所说地现金是指企业地库存现金;而西方会计上所说地现金既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也包括其他符合现金定义地票证,如未结付地支票、汇票等等.银行存款就是企业存放在银行地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外地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外埠存款等.[1]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企业留存货币资金及加强管理地必要性 1.企业留存货币资金地必要性 由于货币资金地流动性强,但其盈利性又比较弱.相对于营利性资产而言,企业可以通过银行存款获取一定地利息.但相对而言其利益不会太大.但是,企业之所以运转,可以说完全是因为资金在流动.资金地不足,就有可能会导致一些管理者无法根据市场地变化采取积极地应当措施,无法采用那些实际而又有效地方法来应当现实中面临地各种问题.因此,企业必须留有一定地货币资金来满足各种需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企业地资金以货币资金地形态存在能够满足企业应付日常交易地需求.比如企业可以利用存在地货币资金及时支付员工地工资、偿还到期地债务、按时交纳税款等发生频繁,而且金额较多地资金.另外,为了应付市场紧急情况地出现,企业也应当留有一部分地货币资金作为储备.如当企业出现没有事先预料到地生产问题,客服违约等情况时,企业就可以轻松应当.同时,为了适应瞬息万变地市场环境,如有机会购买证券,购进低价原材料等能够短期获利地情况时,企业留存地那部分货币资金就可以发挥出它地用途.为此,企业留存一定数量地货币资金对企业而言是必须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2.加强货币资金管理地必要性 随着中国企业整体竞争力地大大增强,企业内部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地问题.由于外部环境地复杂性,人们思想意识地多元化,企业内部控制环节薄弱,管理松弛地情况日益突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不健全,管理和控制地弱化,更为一些违法现象地产生提供了条件.如单位对企业内部最基本地货币资金缺乏会计控制,把支付款项所需地全部印章及相关票据集中交由一人保管,这就导致了伪造发票凭证、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货币资金在单位地各项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地作用,单位必须确保留有一定数量地货币资金存量,但货币资金地存量又不能过多,否则就会导致资金地闲置和潜在损失地存在,使企业面临地风险加大.因此,建立规范地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并能够有效地实施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企业管理 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鲁迎春(秦皇岛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在金融风暴的直面冲击下,资金管理在企业营运中的重要性在这次风暴中更加凸显。企业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立足生存,谋求发展,就必须加强资金管理,防范金融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关键词:企业资金管理 0引言 目前,在金融风暴的直面冲击下,国内部分中小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破产,国内各大企业在感受金融风暴的巨烈震荡同时,其经营管理者也在深刻思考资金链断裂所需承担的后果,资金管理在企业营运中的重要性在这次风暴中更加凸显。因此,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立足生存,谋求发展,就必须加强资金管理,防范金融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加强资金管理是企业生存、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任何一个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满足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资金。资金是物质资产的货币表现,是一个部门或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经营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变为经营用的各种资产,在运营中又陆续变为资金。这种资金的循环往复始终伴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就是说资金的营运活动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其自身的周转与生产经营周期具有一致性。在一定时期内资金周转越快,就越是可以利用相同数量的资金,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取得更多的收入,获得更多的报酬。因此,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必须合理使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尤其在流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更应加强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是一个财务控制的动态过程。企业一方面要保持资金的适当流动性,另一方面又必须有效的降低资金占压成本。企业一定时期资金盈利水平的高低主要是取决于其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企业的资金状况既表明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数量和质量,同时也反映了企业的资本构成和产权关系。营运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关系着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好坏。企业为维持继续经营和扩大业务规模,就必须保持资金的循环和周转顺畅有序,让有限的资金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得到充分利用,获取更多的优质资源,扩大收入,赢得更高的利润,促使企业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企业越发展越需要加强资金管理。如今,资金流量指标已经成为企业信誉评价、发展潜力、价值评估的重要指标,在有些地方,银行已开始把企业现金流量情况作为是否给企业提供信用的重要依据,有的甚至把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作为还款的担保。因此,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益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方式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的资金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之间互相联系、紧密配合,齐抓共管,而且需要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和财务管理者狠抓落实,实施监督和有效控制。本人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谈谈加强资金管理的主要方式。 2.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资金管理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资金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工作的开展需要通过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来规范和控制。只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的资金运用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才能使资金管理更加有序、规范。几年来,公司陆续出台了《财务支出制度》《大宗物资采购管理规定》和《生产经营重大项目立项、审核、验收的管理规定》等多项规章制度来加强资金管理。一是通过建章立制,使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是通过严格执行财经法纪和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使企业管理人员对资金运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实施控制;三是通过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控制,发现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促使企业逐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2建立资金管理体系,实现资金良性循环要管好用好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就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资金管理及运作体系。对企业内部单位资金实行统一集中管理,是实现资金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如公司对所属分公司和二级独立核算单位按照“统一计划、统一调度、统一结算、统一借贷”的原则,在银行统一开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在严格实行逐级审核、逐级审批的同时,对重点基建、工程项目需要的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对重大财务支出实行集体决策。另外,在资金的借贷上,公司充分考虑资金风险,科学合理地安排资金结构,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由公司按计划统一借入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这样,既实现了对企业内部资金的统一调控,又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金融风险。 2.3做好财务分析,推动企业加强资金管理财务分析是利用企业的会计核算资料、统计资料及其他有关信息资料,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从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角度出发,分析和研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规律,查明影响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客观地评价企业所取得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以揭示企业未来发展趋势。通过财务分析,一是可以了解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负债水平以及偿还债务的能力,从而评价企业现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二是可以了解到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情况,分析企业资产的管理水平、资金周转状况、现金流量情况等,为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依据;三是可以分析企业获利能力,帮助企业管理者更有根据的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做好财务分析,可以推动企业加强资金管理。一直以来,我公司按月、季、年做财务分析,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议,及时、准确地披露公司的财务信息,为领导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在以往年的数据为基础做同比分析时,充分考虑本期经营环境的变化,剔除不可比因素,找出问题所在,以准确反映企业现实的经营状况;同时,以计划预算为基础,将实际与计划做差异分析,以考察企业各单位、部门预算是否合理,在执行中是否有问题等。如通过对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增加了,拖欠所占用的资金增多,使得公司收入增长,而现金流入量却减少。由此,公司领导及营业等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增派人力入户查表收费,加速应收款的回收,使企业营运资金增加,降低了经营风险。 2.4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就是企业根据目标利润,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的资金收支均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之中。预算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手段,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企业预算一经确定,就应成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而企业资金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的核心,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最主要的还是资金预算管理。在实际工作中,要以生产经营预算为主,加强成本费用和资金流量预算,应把现金流量监控作为重点,分门别类,把好关键点,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预测,强化对公司现金流量的监控,严格限制预算的资金支出,实施大额资金的跟踪监控,严格控制现金流入和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