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析与预测第五六章重点

信息分析与预测第五六章重点
信息分析与预测第五六章重点

5、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制作、评价和利用

5.1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信息分析与预测机构准备交付用户的最终产品,是在信息分析与预测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用信息的具体而实在的组合体。

根据产品内容和制作特点划分类型

消息类产品:主要任务是负责跟踪监视和及时报道特定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的最新水平、动向和趋势,具有明显的推荐性质,颇受各级领导部门的欢迎。

特点:内容简介、新颖、报道迅速及时

数据类产品:以有关课题的各种系统的资料和数据为主要对象,经过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所形成的一种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产品。这种产品类型很多,如“手册”、“汇编”、“指南”、“年鉴”、“数据库”、“数据集”、“数据图表”等。

特点:拥有密度极高、系统性及强、完整性和准确性极好

研究报告类产品:以分析说明、归纳提炼、论证推测为宗旨,是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主力军。

特点:结构严谨、分析深刻,结论明确

常见几种类型:综合性研究报告

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对某一课题的大量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

浓缩加工后所形成的一种产品。在信息分析与预测实践中,综述性研

究报告一般包括综述、学科总结、专题总结、年度总结、年度进展

等。

其特点:叙述性、综合性、浓缩性、具体性

述评性研究报告

在综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在对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的某课题的

大量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浓缩加工的基础上,对课题的内容、质量、

水平、应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有关结论、观点或建议的一种

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

其特点: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可靠性和战略性

预测性研究报告

根据已知课题的大量已知信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如数学建模)

和现代技术工具,对课题的发展前景及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

种可能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和预测所形成的一种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

其特点:用户易理解和吸收

评估性研究报告

在已知课题的大量已知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评估技术,对课题的

水平、方案、能力、效益等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估所形成的一种信息分

析与预测产品。

背景性研究报告

针对某项具体的专门任务而展开的相关背景信息的分析研究所形成

的一种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

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研究应注意的几项因素:

1)信息用户的类型及信息需求的特点

2)课题的性质、内容及其信息分析与预测的结果的特点

3)信息分析与预测机构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5.2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制作是对信息分析与预测结构的全面总结。产品质量的高低,一方面依赖于整个信息分析与预测过程及结果,另一方面也同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产品制作技能和技巧密切有关。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这里,我们仅从撰写的角度介绍消息、数据和研究报告的体系结构。

消息类产品的制作

消息类产品包括导语、主体、结尾、背景材料等几部分内容。

数据类产品的制作

不同数据类产品制作方式各异,如数据库产品制作程序包括:数据库系统需求、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录入与审校、数据库系统测试与调试、数据库发布等。

研究报告的制作

研究报告类型及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制作的具体方法和表现形态的差异性,但从总体上看,其产品结构无外乎包括标题、绪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附录等几部分。研究报告类型的体系结构:

标题:是对研究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炼,一定要简洁、醒目、新颖和引人入胜。通常有单标题、主副标题和冒号并列标题三种形式。对于内容复杂,层次

繁多的研究报告,还要根据需要采用内容简介、目录或摘要等方法进一步揭示标题的含义。

绪言:绪言主要阐明选题的目的、意义和背景,研究课题的基本情况,信息搜集的原则和依据等,为研究报告的分析和论证作铺垫。

正文:正文又称主体,是研究报告的核心部分。主要是作为论证或预测依据的事实和数据,论证或预测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详细的推演、论证及预测过程。正文的具体内容因研究报告类型而异。例如综述性研究报告的正文主要叙述课题的历史、目前的状况(取得的成就或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等;述评性研究报告的主体要在综述的基础上,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预测性研究报告要重点阐述预测的依据、方法、过程和结果等。

结论或建议:结论是对研究报告主要内容的总结,包括以简洁的方式提出该课题研究中的主要观点、结论、建议、方案、措施、存在问题及趋势展望等。

参考文献:研究报告的最后要列出撰写报告时所参考过的文献目录。目的是为用户和他人进行类似课题研究提供参考,权威参考文献可提高研究报告的信赖度。

附录:通常需要把一些在报告中经常引用或不便直接融入报告内容中的图表、统计分析数据、预测模型等重要资料,以方便用户查阅的方式放在附录中。

研究报告的语言要求:准确性、简明性、规范性

研究报告的制作程序:a) 构思b) 撰写初稿c) 修改预定稿

5.3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评价

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评价的意义

理论意义: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研究丰富和发展了经济学和商品学理论。

实践意义:①通过产品评价,有利于寻找和及时发现信息分析与预测各环节存在的疏漏、缺陷和问题,改进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更好满足市场需要;

②通过产品评价,可以使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的辛勤劳动得到社会的承认,有利于稳定

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人才队伍,调动和激发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③通过产品评价,有利于合理地进行产品的市场定价,以便将产品准确、及时地推向目

标市场;

④通过产品评价,有利于信息分析与预测机构的日常管理。

⑤通过产品评价,可以使产品本身潜在的使用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揭示,这一方面起

到了向社会宣传产品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便于社会对信息分析与预测工作进行监督。

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特点

客观性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形成过程要采用科学客观的技术和手段,制作产品的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要有严谨和实事求是的工作责任心。

综合性信息分析与预测是多学科领域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分析和预测中还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包括政策、经济、市场、环境等。

隐蔽性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是从大量的信息中提炼出的,能反映事物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智力产品,其应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难以量化,因此具有隐蔽性。

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评价指标体系

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①系统性要系统地设计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的指标体系。

②科学性即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指标选择恰当;要概念清晰、

语言简明、边界确切;要覆盖面大、适用范围广;要以尽可能少的指标数量反映尽

可能全面的评价内容。

③可操作性评价指标要有可操作性,才具有存在的价值。

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评价的通用指标

针对性:产品是否满足用户需求。

准确性:产品内容是否可靠、准确。

新颖性:产品内容是否反应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创造性:产品是否蕴含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的创造性劳动和成果。

时间性:所获取信息越新,完成产品的时间周期越短,产品的有用性越高。

加工度:研究成本投入的多少与揭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效益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

其他:如产品被消费的可能性和消费频度;产品所含信息量占所搜集的原始信息总量的比例;产品的制作质量;用户的评价等等。

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是凭借专家、个人判断、定性描述产品的一种主观评价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通过选择、推荐,由评委寄出评语的方式进行。评价等级一般分一、二、三(或甲、乙、丙)级。其优点是简便易行,无繁琐的计算和公式推导。其缺点是人为性大,容易受到各种主观因素(如情感、态度等)的干扰,精确性不高。

定量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是借助于量化指标,运用模型、曲线、公式等手段定量评价产品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克服了定性评价方法易受各种主观因素干扰、精确性不高的弊端,但具体操作通常比较复杂,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有计算机的帮助也难以奏效,因而极少单独使用。

半定量评价方法

实际中常用的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即半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在定性评价中引入数学手段,使定性问题得以进行量化处理。

在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评价中,典型的半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有综合评分法,层次分析法等,具体方法和实例将在文献计量学方法中介绍。

综合评分法综合评分法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用评分来反映评委对各项评价指标的评价,并将各种分值以某种形式进行综合,最后用一个量化的结果来表达评价的结论,其步骤如下:确定产品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等级---给产品的各项评价指标打分---计算产品的总分---计算评委的评分

5.4 信息传递、利用和反馈

信息传递: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所蕴含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研究开发和市场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所蕴含的信息是科学决策、开拓的重要依据,信息分析与预测功能和作用的实现必须以这些信息的有效传递为前提。

所谓信息的有效传递,是指信息从信源发出,通过适当的媒介和信息传递通道,到达合适的信宿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涉及信源、信宿、信道、信息内容、信息符号、信息保障条件等几个方面。

信息利用和反馈:信息的利用,就是为了达到提高科技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而运用信息的导向功能和催化功能解决科学决策和市场开拓中的具体问题的过程。信息的利用是一切组织和个人对外进行信息交流,对内进行管理和决策的必要手段。没有信息的利用,信息分析与预测产品对社会生产力的间接贡献就无法实现。信息利用受信息用户的知识背景、消化吸收能力等影响,还受传递过程和社会环境等等影响。

6、常用的逻辑方法

6.1比较

比较就是对照各个事物,以确定其间差异和共同点的逻辑方法;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基本方法。

作用:揭示事物的水平差距、认识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判定事物优劣、真伪

注意事项:①要注意可比性②要确定一个比较的标准③要注意比较方式的选择④要注意比较内容的深度

6.2 分析与综合

分析就是把客观事物整体按照研究目的的需要分解为各个要素及其关系,并根据事物之间的特定关系,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达到认识事物的一种逻辑方法。

基本步骤:

①明确分析的目的;

②将事物整体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要素;

③分别观察和研究各个事物以及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要素的特点;

④探明各个事物以及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研究这些关系的性质、表现形式、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分析的几种类型

①因果分析:它是客观事物各种现象这间的一种普遍的联系形式。形式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

②相关分析:利用事物的这些相关关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预测方法。

③表象和本质分析: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之间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④典型分析:它是对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就其核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方法。

综合的含义: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片面、分散、众多的各个要素联合起来考虑,以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探索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整体的角度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观事物发展的全貌和全过程,获得新的知识、新的结论的一种逻辑方法。

基本步骤:

①明确综合的目的;

②把握被分析出来的研究对象的各个要素;

③确定各个要素的有机联系形式;

④从事物整体的角度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新知识的结论。

应用:它可以将各种来源的分散、片面、内容各异的有关信息按特定的目的汇集、整理、归纳和提炼,从而形成系统、全面、新颖的知识和结论。

综合的方法主要有:简单综合、系统综合和分析综合。

分析与综合的关系:①分析与综合是辨证统一的关系;②两者既相矛盾又相互联系;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3推理

含义: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具体来说,就是在掌握一定的已知事实、数据或因素相关性的基础上,通过因果关系或其它相关关系顺次、逐步地推论,最终得出新结论的一种逻辑方法。

推理三要素:一是前提,即推理所依据的那一个或几个判断;二是结论,即由已知判断推出的那个新判断;三是推理过程,即由前提到结论的逻辑关系形式。

类型:①常规推理②归纳推理③假言推理

常规推理:又称直言推理,是借助一个共同的概念把两个直言判断联系起来,从而推出一个新结论的演绎过程。

归纳推理: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即关于特殊对象的知识得出一般性知识。

假言推理:从一个假言判断的结论出发,顺次推出其后件或逆向推出其前件,进而通过肯定它的后件或前件,来论证、检验原先假言判断结论的正确性的一种推理方法。

应用:它是一个种重要的逻辑方法,在信息分析与预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通过推理可以把与设想或假说有关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达到证实或证伪设想或假说的目的等。

信息分析简答论述题

四、简答题 1、阐述口头信息源的特点。 2、阐述事物信息源的特点。 3、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为了提高信息搜集的效果,信息人员应遵循那些搜集原则? 6、举例说明“科学的决策离不开信息的支持”。 7、“类比推理”作为常用的一种逻辑方法,在信息分析研究中具有“启发作用”试举例说明。 8、“类比推理”作为常用的一种逻辑方法,在信息分析研究中具有“仿造作用”试举例说明。 9、“因果分析”作为分析方法的一种形式,试举例说明。 10、“表象与本质分析”作为分析方法的一种形式,试举例说明。 12、“三段论”作为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试举例说明。 14、举例说明类比推理的局限性。 16、什么是AHP法?在实施该方法时为什么要进行一致性检验? 17、什么是灰色文献?灰色文献在信息分析与预测中有何重要意义? 19、设有一判断矩阵为,试写出层次分析法中和积法及方根法计算该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特征向量以及进行一致性检验的主要步骤及公式。(15分) 20、简述信息分析的原则。(5分) 21、简述信息分析的步骤。(5分) 22、简述信息分析的特点。(3分) 23、简述信息分析抽象工作目标。(3分) 28、举例说明布拉德福定律如何确定核心期刊。 29、作为当代的一名大学生,面对着信息增长速度加快、老化周期变短,如何做呢? 30、简述信息价值评价标准。(3分) 31、在研究报告的最后,列出参考和引用文献的目的有哪些? 1、简述洛卡特定律及其应用 2、信息分析与预测研究报告主要有哪些类型?各类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SWOT分析的程序 5.与实物信息源比较,人物信息源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选择信息分析与预测的课题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剖析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 统概论1、信息: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它对接受者有用,对接受者的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2、信息与数据的区别: ①数据是信息的物理符号和载体。 ②数据是反应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特性的符号,它可以用数字、文字、声音、图象或图形等形式表示。数据本身无特定含义,只是记录事物的性质、形态、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是中性概念。 ③信息则是被赋予一定含义的、经过加工处理以后产生的数据。 3、信息的特性: ①真伪性②层次性③时效性(可变性)④共享性 ⑤可加工性⑥可存储性⑦可传输性(传递性):完整的信息传输过程必须具备信源、信宿、信道、信息4个要素⑧价值性(增殖性) ⑨动态性 4、信息的生命周期:六环节: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使用 (1)收集 信息识别:、管理者识别、系统分析员识别、共同识别 信息收集方法:自下而上广泛收集、有目的的专项收集、随机累积法(2)传输模型(香农模型) 噪音干扰信息源编码器 信道译码器 接收器 (3)维护:为保证信 息的准确、及时、安全 和保密。 (4)使用(两方面) ①技术方面:通过一定 的手段,高速高质量的 把加工的有用信息提 供给使用者 ②信息价值转化:信息 概念上的深化、信息内 容使用深度上的提高 (三个阶段:提高效率 阶段、即时转化价值阶 段、寻找机会阶段)。 6、管理信息的基本特 征:①及时性②客观真 实性③准确可靠性④ 全面性⑤充分性 7、信息的不同层次及 特征 战略级信息:信息 来源大多外部、信息 寿命长、加工方法灵 活、使用频率低、加 工精度低、保密要求 高 战术级信息:来源 内外都有,中中中中中 作业级信息:与战 略级信息相反 8、系统的含义: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实 现某种功能)由若干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 分(元素)组成的有机 整体。 ①系统是由若干要素 (部分,子系统)组成 的; ②系统有一定的结构; ③任何系统都有特定 的功能。 9、系统特征 整体性②目的性③层 次性④相关性⑤动态 性⑥稳定性 系统与环境的分界线 称为系统边界 10、系统的结构 指系统各组成要素之 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 用或秩序。几个要素之 间在时间或空间上排 列和组合的具体形式。 五个基本要素:输入、 处理、控制、反馈和输 出 11、信息系统的定义 对信息进行采集、加 工、处理、存储和传输, 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 有用信息的系统。 12、信息系统的构成 系统管理、应用软件、 系统资源 13、信息系统的类型 ①作业信息系统(面向 操作) ②管理信息系统(面向 决策功能) ③信息系统的其他类 型(专业方向) 14、管理信息系统定 义 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 资源、网络通信设备以 及办公设备,为实现组 织整体目标,对信息进 行收集、传输、储存、 加工、输出,给各级管 理人员提供业务信息 和决策信息,并由其执 行管理过程的人机系 统。 15、管理信息系统的 产生与发展 (1)电子数据处理系 统(EDPS) ①目标:能迅速﹑及时 ﹑正确地处理大量数 据,提高数据处理的效 率 ②解决的问题:高度结 构化问题 (2)管理信息系统 (MIS) ①支持日常业务的数 据处理工作,、又能将 集中组织中的数据和 信息集,进行综合处 理,统一使用。 ②主要特征:信息集中 统一,具备辅助事务管 理、辅助决策的功能, 有一个中心数据库及 网络系统。 ③主要用于:帮助企业 和组织解决结构化的、 程序化的决策问题。 (3)决策支持系统 (DSS) 特点:以交互方式支持 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 和非结构化决策为主 (4)知识处理系统和 办公自动化系统 (5)专家系统(ES) (6)经理信息系统 (EIS) 15、管理信息系统的 特点 ①是一个人机系统② 是一个一体化或集成 化的系统 ③支持管理活动,用数 学模型分析数据、辅助 决策 ④有一个中心数据库 及网络系统是MIS的 重要标志 16、管理信息系统的 功能 ①信息处理②预测功 能③计划功能 ④控制功能⑤辅助决 策功能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王晓敏编)第四版,期末复习重点概要

第一章、系统思想 1、系统的特性7点特性、及其内涵 2、系统工程方法6个方面、霍尔三维结构每方面7点 第二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信息的定义和性质8点基本性质 2、管理中的信息根据管理层次可分成3类、各类的基本内涵 3、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有6点、信息识别有3种方法、信息传输6个部分 4、信息系统的结构 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4部分、管理职能逻辑结构7个子系统、 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2类,各自的概述分布式有3种 5、按技术发展分类4种情况各自特点 第三章、信息系统的建设概论 1、UML的主要内容5种视图、9种图、各自的基本内涵 2、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5个阶段、各阶段的含义、以及产生的文件 3、基于生命周期的开发方法共5种、各自的优缺点、 4、结构化开发方法基本思想、面向对象开发方法(oop)基本思想有4点、 5、诺兰模型、6个阶段 第四章、系统规划 1、系统规划的任务3个系统规划的特点4点系统规划的原则5点 2、系统规划的技术和方法、

(1)战略目标集转移法2个基本概念、信息系统规划过程的3个步骤 (2)企业系统规划法4个基本步骤、第二部3种方法、三步2种方法、 (3)关键成功因素xx4个步骤 3、可行分析论证的内容3个方面、UC方法第五章、系统分析概括 1、需求分析 用户需求与系统需求的2方面需求、需求分析的方法有3个 2、系统说明书的内容 说明书3方面内容、项目概述5部分、实施计划3部分说明书的6点品质 第六章、流程建模 1、回执业务流程图的注意事项7点 2、数据流的注意事项、层次划分3点标准、正确性检查4点、易理解性3方面 3、数据字典的作用数据字典的6个条目数据元素5点属性、数据结构3种特殊 数据流5种属性、 判定表、判定树 第七章、用例建模 1、用例描述有6方面内容、事件流的书写准则5个、非功能性需求 2、建立用例的关系4个关系、含义以及其表示方法 第八章、领域对象建模 1、封装、继承和多态各自得概念

信息分析与预测第一部分重点

绪论: 学习点: 信息分析:旨在通过已知信息揭示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 信息预测:1、对事物的未来状态进行科学的预计和推测; 2、对已发生或存在的事物的未知状态进行估计和推断。 信息分析与预测关系: 信息分析与信息预测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信息分析是信息预测的基础,没有信息分析,信息预测只能建立在零散无序甚至参杂有主管成分在内的无直接使用价值的信息的接触,这是无法科学地进行信息预测的;另一方面,信息预测是信息分析的拓展和延伸。没有信息预测,信息分析只能停留在揭示事物运动规律这一粗浅层次上,而不能达到利用规律的目的。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四项基本功能: 1、整理功能:对信息进行收集组织使之由无序变为有序; 2、评价功能:对信息价值进行评定,以达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辨新、权重、评价、荐优的目的; 3、预测功能:通过对已知信息内容的分析获取未知或未来信息; 4、反馈功能——根据实际效果对评价和预测结论进行审议、修改和补充。 信息分析与预测特点: 1、针对性:针对性是信息分析与预测的重要特点,是其能否发挥作用是否具有生命力的体现。 2、系统性:除表现出信息大量相关信息的系统性外,还表现出如方法手段的系统性、所应用可学科知识的系统、所需要研究因素的系统性等。 3、科学性:信息分析与预测的过程中通常会自觉地以辩证唯物注意认识论为指导,并在大量搜集原始信息的基础上,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慎密的科学方法进行。 4、近似性:预测结果会与实际结果有一定的偏差,所以预测只是实际情况的近似值。 5、局限性:信息分析与预测会受到各个方面的限制,有时并不深刻、全面,其结果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大概了解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部分:信息分析与预测程序 学习点: 选题:指信息分析与预测课题的选择,即明确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对象、目标和方向。(是信息分析与预测工作的起点) 选题的原则:政策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可能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课题的来源:其来源及其广泛。 按所属领域分:有来自科研、生产第一线的微观课题、来自宏观决策中的宏观课题。 按所述内容划分:有经济、科技、市场及以其他社会问题为内容的课题。 按提出者的角度分: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信息用户委托的课题、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自己提出的课题。 信息源:人们在科学决策、R&D、市场开拓等社会实践活动中藉以获取信息的来源。主要包括文献信息和非文献信息两大类。 文献信息源 根据载体的不同,文献信息源通常分为下面四种类型:印刷型(油印、铅印、胶印、木版印

简答题和案例分析的答案

满分:1 得分:1 三、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30 分。) 1. 试述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1、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政府把握更多的信息、进行正确决策提供了条件。 2、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公众对政府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政府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面临考验。 3、面对信息的大量涌入,政府必须对各种信息做出回应,提高对信息的处理、管理和运用的能力,保证政府信息管理系统的质量。 4、信息确实是一种能力,政府必须有效、准确地运用这一种能力。 上传附件文件操作 满分:10 得分:10 评价:不错 2. 简述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1、组织成员。 2、物质要素。 3、组织目标。 4、职能范围。 5、机构与职位设置。 6、权责体系。 7、规章制度。 8、技术和信息。 上传附件文件操作 满分:10 得分:10 评价:不错 3. 简述设计公共组织时应遵循的“职、权、责一致”原则 公共组织是个权责体系。在公共管理活动中,职务、权利、责任三者互为条件,三者缺一不可而且必须是相称和平衡的。如果有责无权,则无法劲责。如果有权无责,则易滥用权利,不能尽其责。 上传附件文件操作 满分:10 得分:10 评价:不错 四、论述题(共2 道试题,共30 分。) 1. 试述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1、信息公开主体的工作不到位。2、信息公开的时效性比较差。3、信息公开的方式上无法取信于民。对策:1、信息公开主体应加强责任意识,转变观念。2、信息公开主体应明确职责,落实行动。3、信息公开主体应行为规范、依法行事。4、信息公开主体应加强网站建设、提高效率。5、信息公开主体应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公众参与。 上传附件文件操作 满分:15 得分:15 评价:不错 2. 试述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本精神。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本精神是:第一,确定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第二,把组织看作整体,不仅开发“力的资源”,而且开始走向开发组织、整体的“心的资源”,注重整体效益、群体目标、团队精神;第三,在管理原则上既强调个人又强调集体;第四,在管理方法上既强调理性又强调情感;第五,在领导方式上既强调权威又强调民主;第六,在管理实践中既强调能力也重视资历。 上传附件文件操作

管理信息系统重要知识点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 第一章信息系统与管理 1、什么是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它是可识别的、抽象的符号。 2、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与联系 数据是符号,是物理性的,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之后所得到的并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是逻辑性(观念性)的;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数据有意义的表示。 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对其决策的影响也可能不同。决策者利用经过处理的数据作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遭受失败,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不同的解释往往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目的。 5、信息的特征: a.事实性。b.时效性。c.不完全性。d.层次性。 e.可变换性。f.价值性。 6、系统的概念 通常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一个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要有两个以上的要素; (2)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必须产生整体功能。 7、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作为一个抽象模型从宏观上看一般有输入、处理和输出三部分组成。 8、信息系统 以信息现象和信息过程为主导特征的系统称为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9、信息系统的类型(按处理的对象): 1.作业信息系统 业务处理系统(产量统计、成本计划) 过程控制系统(生产过程中数据的监测) 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邮件、印刷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 10、决策 决策: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决策科学的先驱西蒙教授指出: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3个阶段:情报、设计、选择。 11、决策的四个阶段 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选择活动阶段;实施活动阶段 12、决策问题的类型 1.结构化决策: 简单、直接、有固定的规律可循 2.非结构化决策: 复杂、没有固定规律可循。 3.半结构化决策: 介于上述两类之间。可适当建立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重点

地理信息系统 1.数据和信息的定义:数据是人类认识过程的直接记录或原始素材,而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是对数据加工后的有认识意义的结果。 2.信息的特性:客观性、实用性、传输性、共享性 3.地理空间数据和信息的三个基本特征:①空间位置特征②属性特征③时态特征 4.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一般信息系统的几个主要特点(不能只写五个标题): ①地理空间数据和信息的特殊复杂性 地理信息系统的属性数据或信息,是除空间位置及关系以外,所有描述地物自然或人文属性的定义或定量的数据或信息,正相当于一般信息系统所处理的数据和信息。 ②必须具备科学可视化功能 可视化功能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条件,而一般信息系统可以没有可视化功能,这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一般信息系统的另一个主要特点。可视化,或科学可视化,已成为现代科学中的热门话题,指通过图形图像等可以看见并认证的手段,来形象表现科学数据的构架和内涵。大量研究表明,可视化能极大地提高信息、知识的理解和传播效率。 ③区域性和多层次 地理信息系统以地理空间数据和信息为处理对象;而地理空间数据和信息又通常以区域为单位来组织,因此,区域性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天然特征。地理信息系统还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层次性包含两个含义,一个是不同比例尺的区域层次,地球上的区域层次是很多的。另一个是描述地理要素的专题层次,或图层。 ④数据量较大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量大,第一来自于它的区域性、多层次特点;第二也是因为地理信息系统包括可视化表达所必须的图形图像数据,而图形图像数据所涉及的数据量经常是很大的。 ⑤注重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和所有信息系统一样,必须具备分析功能,以提取有用之信息。但是,地理信息系统有自己独特的空间分析功能。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中最核心、最重要概念之一。空间分析指一切涉及空间位置要素的分析或区域性分析,用以提取地理空间信息乃至关于地物时空分布、组合、联系和发展的知识。 5.地理信息系统与一般计算机制图系统的区别: ①有无空间分析功能 ②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形处理偏重于地理空间中的自然形态及其关系;而一般制图系统更擅长规则 的、有数学表达的形体的图形处理,因而非常适合于工程设计及工程图绘制。 6.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①数据采集和输入

信息分析与预测重点 查先进版(免费分享)

信息分析与预测重点 1.信息分析与预测的概念、功能、目的、关系、特点?…………………………………… 信息分析:旨在通过已知信息揭示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 信息预测:①对已发生或存在的事物的未知状态进行估计和推断。 ②以事物的过去一直信息的分析结果为依据,参照当前已经出现或正在出现的各种新情况,运用现代管理的、数学的和统计的方法以及现在信息技术,对事物的未来状态进行科学的预计和推测。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目的:是揭示规律,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规律。 信息分析与预测关系:一方面,信息分析是信息预测的基础,没有信息分析,信息预测只能建立在零散无序甚至参杂有主管成分在内的无直接使用价值的信息的接触,这是无法科学地进行信息预测的;另一方面,信息预测是信息分析的拓展和延伸。没有信息预测,信息分析只能停留在揭示事物运动规律这一粗浅层次上,而不能达到利用规律的目的。 信息分析与预测特点: (1)针对性:针对性是信息分析与预测的重要特点,是其能否发挥作用是否具有生命力的体现。 (2)系统性:除表现出信息大量相关信息的系统性外,还表现出如方法手段的系统性、所应用可学科知识的系统、所需要研究因素的系统性等等。 (3)科学性:信息分析与预测的过程中通常会自觉地以辩证唯物注意认识论为知道,并在大量搜集原始信息的基础上,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慎密的科学方法进行。 (4)近似性:预测结果会与实际结果有一定的偏差,所以预测只是实际情况的近似值。 (5)局限性:信息分析与预测会受到各个方面的限制,有时并不深刻,全面,其结果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信息分析的四项基本功能: 整理功能——对信息进行收集组织使之由无序变为有序 评价功能——对信息价值进行评定,以达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辨新、权重、评价、荐优的目的 预测功能——通过对已知信息内容的分析获取未知或未来信息 反馈功能——根据实际效果对评价和预测结论进行审议、修改和补充 2.什么是选题?…………………………………………………………………………………….. 选题定义:指信息分析与预测课题的选择,即明确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对象、目标和方向。 3.信息源的定义、信息源的分类?……………………………………………………………….. 信息源:人们在科学决策、R&D、市场开拓等社会实践活动中藉以获取信息的来源。主要包括文献信息和非文献信息两大类。 文献信息源 根据载体的不同,文献信息源通常分为下面四种类型: ①印刷型(油印、铅印、胶印、木版印刷),②微缩型(缩微胶片、胶卷、卡片,主要以感光材料为载体),③机读型(磁性材料或感光材料为载体),④声像型(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电影拷贝、幻灯片)。 根据发售途径和获取的难易度分: ①白色文献:科技期刊、科技报告、专利资料手册、标准文献图书、政府出版物、组织机构指南 ②黑色文献:保密性高的。 ③灰色文献研究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记录、企业内部出版物经济函件商务通信。非正

信息分析报告模拟试卷B问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信息分析的目的是()。 A.为信息咨询服务 B.为科学研究服务 C.为信息管理服务 D.为科学决策服务 2. 信息分析的基本功能是整理、评价、预测和()。 A.反馈 B.综合 C.评价 D.推理 3.在信息分析中,选题的效益性原则就是指信息分析的课题应当做到()。 A.社会效益优先 B.经济效益优先 C.经济效益和国家效益相结合 D.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4.文献收集中的检索方法有多种。从时间上看,如果是从与课题相关起止年代由远而近地开始查找,这种检索方法则是()。 A.追溯法

B.顺查法 C.倒查法 D.常规法 5.一切推理可以分为()两大类。 A.常规推理、直言推理 B.简单判断的推理、复合判断的推理 C.假言推理、选言推理 D.演绎推理、归纳推理 6.以下几种信息分析方法中,()属于定量分析方法的类型。 A.特尔菲法 B.逻辑思维方法 C.分析与综合法 D.回归分析法 7.下列各句话中,()没有采用相关分析。 A.山雨欲来风满楼 B.瑞雪兆丰年 C.一年之计在于春 D.春江水暖鸭先知 8.常规推理也称()。 A.三段论 B.简单枚举推理

C.假言推理 D.演绎推理 9.特尔菲法中对专家人数的确定要视所问题的复杂性而定,一般以()人为宜。 A.5~10 B.10~20 C.20~50 D.50~100 10.特尔菲法中调查表的设计多采用()来保证对专家意见的统计处理。 A.表格化 B.符号化 C.数字化 D.以上全是 11.对于指数函数:,若令(),则有。 A. B. C. D. 12.当研究对象的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或多个变量发生变化时,我们就说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 A.函数关系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报告模版

学生选课管理系统分析报告 一、设计题目: 学生选课管理系统分析 二、简述 2.1实训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与交流。信息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掌握信息的速度与质量的高低,正左右着现代人的成败。作为21世纪的祖国的建设者,当代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科学技术,更显得尤为重要。 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将计算机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和管理科学综合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好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不仅要学习和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方法工具,而且要结合开发管理系统的实践,深刻领会在系统开发全过程中的理论实质,才能增强信息资源的开发意识,培养学生分析、设计、研制信息系统的能力。我们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进行了这次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设计实验。 2.2分析对象的选择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的活动基本限于校园之,能接触到的管理信息系统并不是很多,特别是对于文科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化、大型化的企业ERP系统,我们很难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但对于学院的学生选修课选课系统应该都不陌生,每一个同学都亲自使用过该信息系统;因此对于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操作方式和流程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利用本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习,本组成员针对该选课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 三、容 3.1系统开发背景

21世纪,人类已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无形值价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产业已发展为世界围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已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世界各国企业界都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 作为培养新型人才的大学校园,推广和发展信息系统,普及信息化观念,更显得尤为迫切。随着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的扩招和校园规模的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选课难这一问题正日渐突出,每年近万人的选课信息集中处理,使原来传统的纸质化信息传递模式,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的发展要求。因此针对本校开发一套简便实用的学生选课计算机系统,对于解决这一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的选课信息系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的。 3.2系统需求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高校的课程管理也迫切需要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管理。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目前拥有在校学生8000余人,在传统的选课过程当中,学生首先领取选课课程表,从中挑选课程,再上报本班辅导员,由辅导员层层上报,信息传送缓慢且难以共享,结果导致某些课程报名人数超过预定人数,而其它一些课程人数又不足。另外由于选课信息在传输过程当中容易造成丢失,因此频繁导致学生选不上课的现象出现。 本系统立足于教务处的角度,面向全校同学和老师,对全学校的学生和成绩做统一管理,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自动化,最大限度的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供方便,节约人力、物力等各方面资源。彻底杜绝以前那种老师工作量大,工作步骤繁琐,学生有问题不知道找哪里解决的现象,而且消灭由于信息冗余而造成的数据不一致,和数据查询困难的问题。因此该系统应该做到: 1、信息传送快速准确,且共享性强,杜绝重复选课现象; 2、信息传递过程中避免出现数据丢失,减少因选课环节漏洞而造成的“漏报”现象; 3、选课系统简单易操作,减少选课时间; 4、系统稳定,且运行方便,节省系统安装费用。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系统 1.系统的定义及理解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三个方面理解: 1)系统由若干元素组成元素。 2)系统有一定的结构。 3)系统有一定的功能,特别是人造系统总有一定的目的性。 2.系统的思想 1)突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等级等级层次结构是复杂系统最合理的组织方式 3.系统的分类 1)按系统的复杂程度分类框架结构、钟表机构、控制装置、开放系统、低级有机体、动物、人社会文化系统、超越系统。底层三级是物理系统,中间三级是生物系统,高层三级是最复杂的人类社会及宇宙系统。 2)按系统的起源分类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人工物理系统、人工抽象系统和人 类活动系统) 3)按系统的抽象程序分类实体系统、概念系统、逻辑系统 4)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类开放系统(指与其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或信息交 换的系统)、封闭系统(是与环境没有任何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4.系统的特性 1)系统的整体性 2)系统的目的性 3)系统的稳定性 4)系统的突变性 5)系统的自由组织性 6)系统的相似性 第二节信息 1.信息的定义 1)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 值。 2)信息与数据可看作原材料和成品的关系 2.信息的基本属性 1)事实性 2)扩散性 3)传输性 4)共享性 5)增值性

6)不完全性 7)等级性 8)滞后性 3.人进行信息处理的特点 1)人需要反馈 2)人需要一些多余的信息 3)人们需要信息的压缩 4)人们需要的口味各异 5)人需要非口语的信息输入 4.信息对管理的基础作用,可以由管理基本职能中信息的重要作用来说明 1)信息是制定计划的基本依据 2)信息是组织实施的保证 3)信息是调节控制的指示器 4)信息是激励职工的依据 5)信息是领导指挥的基础 6)信息是决策的关键因素 5.西蒙建立的决策过程的基本模型的三个阶段 1)情报阶段2)设计阶段3)抉择阶段 6.结构化决策的定义 结构化决策,是指建立在清楚的逻辑基础上的决策。 7.非结构化决定的定义 非结构决定是没有明确决策规则的决策。 8.各管理层的决策特点 1)高层管理(战略管理)指有关重大方向性问题的决策 2)中层管理(战术管理)指为了保证战略性决策所需要的人、财、物的准备而进 行的决策。 3)基层管理(作业管理)指为了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和效益而进行的决策。 第三节信息系统 1.信息系统的定义 信息系统就是输入数据,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 2.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企业信息系统是企业的了系统、它收集数据,并向管理人员提供信息,与管理人员道在整个企业中起着反馈控制作用。具体如下 1)数据的采集和输入:主要是识别、采集、校验 2)数据的传输:包括计算机系统内和系统外的传输,实质是数据通信。 3)信息的存储:介质、地点、时效,目前存储设备有纸、胶卷和计算机存储器。 4)信息的加工:查询、排序、归并、数学模型、人工智能 5)信息的维护:目的在于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安全、 6)信息的使用:系统输出结果应易读易懂,直观醒目。输出格式应尽量符合使用 者的习惯。 第四节信息化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简答题

二、简答题(每题2分,共5题10分) 101. 试举例说明决策问题的三种类型? 答: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不同可将决策问题划分为三种类型,即: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 章节号:1-1 难易系数:0.2 102. 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是什么? 答:企业管理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职能方面,其中任何一方面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1)信息系统对计划职能的支持主要包括:支持计划编制中的反复试算,支持对计划数据的快速、准确存取,支持计划的基础——预测,支持计划的优化。 (2)信息系统对组织职能的支持在于信息技术是现阶段对企业组织进行改革的有效的技术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组织重新设计、企业工作的重新分工和企业职权的重新划分,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3)信息系统对领导职能的支持:领导者在信息方面的职责是作为信息汇合点和神经中枢,对内对外建立并维持一个信息网络,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矛盾和解决问题,由此可见信息系统在支持领导职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4)信息系统对控制职能的支持:为了实现管理的控制职能,需要随时掌握反映管理运行动态的系统监测信息和调控所必要的反馈信息,而这些都要由信息系统支持和辅助。 章节号:1-1 难易系数:0.3 103. 简述信息系统应用的四个层次。 答: 信息系统应用的四个层次为:局部开发与应用、企业内部应用集成、业务过程重组、基于 Internet 的网络信息化重构。而在每一层次对信息系统目的和任务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章节号:1-1 难易系数:0.2 104. 管理信息系统有什么主要特征? 答: (1)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以及人作为系统组成部分的人-机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是组织内部各种信息处理系统按照总体规划而建立起来的集成化系统。 (3)管理信息系统具备以数学方法为基础,以数据处理为基本功能的预测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重点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第一章: 1:管理:按照管理目标,对管理对象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2:管理系统: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组织目标,针对管理对象,由具有特定管理职能,相互间存在有机联系得各种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过程,管理方法和技术等所构成的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 3:数据:是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它本身并没有意义。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只有进过解释才有意义。 4:信息:是信号,符号或消息所表示的内容,用以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并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5:管理信息:是对管理活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描述,是管理活动中各种发展变化和特征的真是反映。 6:系统: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7: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8: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为了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9: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10: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12:CRM:客户关系管理是代表增进赢利,收入和客户满意度而设计的,企业范围的商业战略,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业务功能进行重新设计,并对工作流程进行重组。 13:BRP:业务流程优化,企业流程再造工程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做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14:广义的管理系统和狭义的管理系统的其别何在? 广义的管理系统包括了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及相应的信息系统,而狭义的一般仅指管理机构和其信息处理系统。 15:什么是数据,什么是信息?二者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3加4,信息是进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数据是信息的一种重要的载体,信息是数据本身所具有的的含义。关系:信息的表现形式是数据;信息对决策有价值,因为信息可以消除不确定性;数据和信息的辨别取决于语义环境;同一个数据,不同的人可能对他做不同的处理,获得信息的价值也就不同。16:一般对管理信息可以怎样分类? 固定信息,流动信息;业务,管理,决策;内源信息,外源信息。 17:在企业信息系统中,怎样划分流动信息和固定信息? 固定信息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信息;流动信息指在整个管理活动过程中经常发生变化的信息。划分标准是在一个完整的业务周期内是否经常发生变化。 18:信息的性质和系统的性质有哪些? 信息的性质:客观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可扩散性,可压缩性,时效性。 系统的: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整体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信息系统分析重点

第5章信息系统规划 信息系统规划(Information Systems Planning,ISP)是从组织的宗旨、目标和战略出发,规划一个基本的信息体系结构,利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来控制企业行为,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ISP也是一系列过程活动的集合,是识别基于计算机应用组合的过程。ISP过程,如图5.1。 战略计划企业信息需求分析资源分配计划 图5.1 ISP的主要内容框架 第一阶段:战略IS阶段 主要任务:使IT战略与企业战略相匹配。 输出:对企业战略规划的确切理解、新的IS/IT章程、现有IS/IT部门的评估及有关的战略目标最为IS/IT发展的方向。 第二阶段:企业信息需求分析阶段 任务:评估当前或计划中的信息需求以支持企业的运营和决策制定。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系统分析,它是高层次的信息需求分析,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开发完整的IS框架并对ISA(Information Systems Architecture)中的项目进行组合,安排项目开进度。 第三阶段:资源分配 任务:提供技术获取、人事计划、资金预算等。 信息系统规划过程,如图5.2所示,具体解释如下: ①包括规划的方法、方式和时限等; ②包括企业的外部环境信息、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计划等信息; ③包括企业现存硬件状况、人员素质、技术水平的评价及企业相关的人、财、物、时间等资源约束; ④包括服务的质量、范围、政策、组织、人员等方面的目标; ⑤是ISP内容之间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矩阵,确定各项内容及实现的优先序; ⑥识别规划矩阵所列出的各项活动;列出一次性工程项目类活动;列出重复性、经常性活动;选择最优活动的组合; ⑦确定项目实施的优先序,估计项目的成本费用;编制项目的实施进度计划,撰写ISP报告;提交规划委员会和高级管理者审批。

信息分析与预测

1、信息分析的含义:对已知信息的分析,即观察现象,并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2、信息分析的目的: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社会团体或个人的科学决策、R&D和市场开 拓活动服务。 3、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主要环节:课题选择——信息搜集——信息整理、评价和分析——产 品制作、评价和利用。 4、信息分析与预测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①信息分析与预测必须建立在用户及其特定的信息需求基础上。 ②信息分析与预测必须以占有大量的已知信息为前提。 ③信息分析与预测是一种信息加工活动,一般性的信息加工不能称作信息分析与预测。 ④广泛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科学的信息分析与预测方法是成功地进行信息分 析与预测的重要保证。 ⑤完整的信息分析与预测是一个系列的活动过程,包括前后相随且密切相关的若干个 环节。 5、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功能:整理功能、评价功能、预测功能、反馈功能。 6、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作用:为科学决策服务、为R&D服务、为市场开拓服务。 特点: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近似性、局限性。 7、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产生背景:信息分析与预测是信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首先产生 于科技信息分析与预测领域,是科技、经济和信息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8、国内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发展概况: ①1956~1966年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 ②1966~1976年的停滞时期 ③1976~1992年的恢复和重新发展时期 ④1992年以后的发展新时期 9、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发展趋势: ①信息分析与预测理论和方法体系日趋完善 ②信息分析与预测技术手段日益现代化 ③信息分析与预测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 ④信息分析与预测工作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显著 10、信息分析的任务就是要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在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搜集,加工 整理与价值评价的基础上,透过各种关系交织自成的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内容本质,从而获取对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 第二章 11选题是指信息分析与预测课题的选择,即明确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对象,目标,和方向,课题是信息分析与预测工作的起点。 12、课题选择的原则:政策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可能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13、课题的来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信息用户委托的课题、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自 己提出的课题 14、课题的程序:课题提出、课题分析与论证、课题选定 15、课题计划的内容:①课题目的、②调查大纲、③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④产品形式及其 提交方式、⑤组织分工、⑥完成时间和实施步骤、⑦其他 16、课题计划的组织实施与检查:①课题计划的组织实施、②课题计划的实施情况的检查和 调整。

创新能力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四、简答题 100、创新能力的内涵有哪些? 答案:创新能力的内涵有三重含义:一是形成或产生新的思想、观念或创意的能力;二是利用新思想、观念或创意创造出新的产品、流程或组织等各种新事物的能力;三是应用和实现新事物价值的能力 101、创新能力的要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创新能力的要素主要有综合性、独创性、实践性、坚持不懈,四大要素。 102、什么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一般由哪些能力构成的? 答案:创新能力是指创新者、创新团队、创新机构乃至更大的经济或社会实体进行创新的能力。 创新能力一般由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 103、个人创新能力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答案:个人创新能力包括:学习、观察、想象、抽象、分析、类推、建模、展现、协作、更换思考维度、更换认识模式以及综合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创新者个人可以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锻炼,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自我锤炼;在协作中锤炼;在学习中锤炼。 104、创新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才能实现? 答案:创新需要三方面的人才:第一类人才有着梦想家的气质、多方面的知识贮备和全局观念,他们善于捕捉和产生新思想或创意,对创新组织的创新潜力有着全面而适当的了解,他们是创新蓝图的绘制者。第二类人才是工程师型的实干家,他们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设计才能和实践经验,能够将创新蓝图转化为具体的产品、成果或工艺。第三类人才在创新成果的社会化应用方面则有着特别的禀赋,是企业家型的实干家。 105、简述天津地铁公司的创新模式。 答案:天津地铁公司的创新模式是一点两翼七条线:“一点”就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两翼”就是“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两个坚强的翅膀,“七条线”就是“研究发展、新线规划、工程建设、地铁运营、经营开发、财务融资、安全监察”七条创新主线。 106、简述中国重汽自主创新的四项措施。 答案:中国重汽自主创新的四项措施是: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创新。107、简述上海隧道股份公司的创新活动的主要体现。 答案:上海隧道股份公司的创新活动的主要体现在(1)专有的地铁土压平衡盾构的动态设计技术;(2)盾构核心及关键部件的创新发明;(3)盾构监控系统;(4)施工配套产品的创新研制。 108、简述邢东煤矿自主创新的成因。 答案:邢东煤矿自主创新的成因:(1)现实需要提供创新压力,(2)企业的改革发展为研发矸石回填技术奠定了必要的基础,(3)节能减、排环保工作的迫切要求推动实施煤矸石治理工程,(4)决策层的正确决策和持续支持。 109、简述上海振华港口机械公司创新活动的体现。 答案:上海振华港口机械公司创新之处在于:(1)创新设计了超大直径无平衡梁四排全滚轮的全回转支撑装置,采用四条环形轨道支撑旋转上部达万吨的重量,实现了万吨重量载荷的均匀分布。(2)自创大直径回转支撑平面和回转大针销轮加工工艺。(3)创新采用分体锻造与装配的技术,解决了吊重3750吨、自重超过100吨吊钩国内无法直接锻造的难题。(4)起重机臂架采用了高强度钢焊接的桁架结构,攻克高强钢的焊接工艺技术,通过对焊接变形以及质量控制的研究,控制起重臂的自重变形和焊接变形。(5)创新研制浮吊定位关键设备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重点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1、数据的定义:数据是存储在某种媒介物上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三内容:符号性、客观性和依赖于媒介物。 2、信息的定义:信息是被处理成具有对接收者有意义形式的数据,它对当前或未来的行动或决策具有实际 的或感觉到的价值。 三个层次:语法性、语义性和语用性。 3、信息与数据的关系(选择/简答) 1)数据是对客观对象的记录,而信息则是数据的意义。 2)联系。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便于更好地解释。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 义,才能成为信息。 3)区别:数据是纯客观的,是对某一事实不经解释的原始反映,单纯依靠数据我们无法判断它是否 与我们的活动有关。信息则是经过人们处理后的数据,能够传递某种意义,它取决于人们的主观要求,能对人们的决策或行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4)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数据的意义。 信息的性质。反映性(真伪性)、可分离性(时效性)、共享性和时滞性。 4、信息的质量 1)定义:由它对人的行为的激励程度和在决策活动中的作用来决定;由它对人的行为和决策所产生 的价值来决定。信息是组织中最富价值的资源之一。 2)特征 信息的时间特征(可能为简答):及时性和新颖性。 内容特征:准确性、相关性和完整性。 形式特征:详尽性和呈现性。 5、信息的生命周期:需求、获得、服务、退出,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对应6个环节:信息的收集、传输、 加工、存储、维护、使用来加以实现。 1)信息收集。 i.根据信息来源的不同,可以把信息收集工作分为原始信息收集和二次信息收集两种。 ii.原始信息收集是指在信息发生的当时、当地,从信息所描述的实体上直接把信息取出,并用某种技术手段在某介质上记录下来。 二次信息收集则是指手机已经在某种介质上,与所描述的实体在时间与空间上已分离的信息。 iii.原始信息收集的关键问题是完整、准确、及时地把所需要的信息收集起来,记录 下来,做到不漏、不错、不延时。 二次信息收集的关键问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有目的地选取或抽取所需要的信息;二是正确 地解释所得到的信息。 iv.在衡量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时,下列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A.它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否完善; B.准确程度和及时性如何; C.具有哪些校验功能; D.对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或其他各种破坏因素的预防及抵抗能力如何; E.录入手段是否方便易用; F.对于信息收集人员和录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如何; G.整个信息收集和录入的组织管理是否严密、完善等等 2)信息传输 i.信息传输有时间传输和空间传输两种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