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FFT递归算法(蝶式递归计算原理)求傅里叶变换

串行FFT递归算法(蝶式递归计算原理)求傅里叶变换
串行FFT递归算法(蝶式递归计算原理)求傅里叶变换

串行FFT递归算法(蝶式递归计算原理)求傅里叶变换

摘要

FFT,即为快速傅氏变换,是离散傅氏变换的快速算法,它是根据离散傅氏变换的奇、偶、虚、实等特性,对离散傅立叶变换的算法进行改进获得的。它对傅氏变换的理论并没有新的发现,但是对于在计算机系统或者说数字系统中应用离散傅立叶变换,可以说是进了一大步。

设x(n)为N项的复数序列,由DFT变换,任一X(m)的计算都需要N次复数乘法和N-1次复数加法,而一次复数乘法等于四次实数乘法和两次实数加法,一次复数加法等于两次实数加法,即使把一次复数乘法和一次复数加法定义成一次“运算”(四次实数乘法和四次实数加法),那么求出N项复数序列的X(m),即N点DFT变换大约就需要N^2次运算。当N=1024点甚至更多的时候,需要N2=1048576次运算,在FFT中,利用WN的周期性和对称性,把一个N项序列(设N=2k,k为正整数),分为两个N/2项的子序列,每个N/2点DFT变换需要(N/2)^2次运算,再用N次运算把两个N/2点的DFT变换组合成一个N点的DFT变换。这样变换以后,总的运算次数就变成N+2(N/2)^2=N+N^2/2。继续上面的例子,N=1024时,总的运算次数就变成了525312次,节省了大约50%的运算量。而如果我们将这种“一分为二”的思想不断进行下去,直到分成两两一组的DFT运算单元,那么N点的DFT变换就只需要Nlog(2)(N)次的运算,N在1024点时,运算量仅有10240次,是先前的直接算法的1%,点数越多,运算量的节约就越大,这就是FFT的优越性。

关键字:FFT 蝶式计算傅里叶变换

目录

一.题目及要求 (1)

1.1题目 (1)

二.设计算法、算法原理 (1)

2.1算法原理与设计 (1)

2.2设计步骤 (2)

三.算法描述、设计流程 (4)

3.1算法描述 (4)

3.2流程图 (5)

四.源程序代码及运行结果 (7)

4.1源程序代码 (7)

4.2运行结果 (12)

五.算法分析、优缺点 (13)

5.1算法分析 (13)

5.2优缺点 (14)

六.总结 (15)

七.参考文献 (16)

一.题目及要求

1.1题目

对给定的)23,27,16,8,30,74,22,21(--=α,利用串行FFT 递归算法(蝶式递归计算原理)计算其傅里叶变换的结果。 1.2要求

利用串行递归与蝶式递归原理,对给定的向量求解傅里叶变换的结果。

二.设计算法、算法原理

2.1算法原理与设计

蝶式递归计算原理:令 为n/2次单位元根,则有 , 将b 向量的偶数项 和奇数项 分别记 为 和 。 注意推导中反复使用: 。

图2.1 公式图形

)2//(2~n i e πω=2~ωω

=T n b b b ),...,,(220-T n b b b ),...,,(1

3

1

-T

n b b b ),...,,(1

10-'''T

n b b b ),...,,(1102

-''''''p p sn n n ωωωωω==-==+,1,1,1ln 2

/

2.2设计步骤

DFT a a a a a a b b b T n T n n n n 的是因此,向量),...,,(),...,,(111102202

2

2

--+-+++

DFT a a a a a a b b b T n T

n n n n n 的是因此,向量))(),...,(),((),...,,(111

1101312

2

2

2

---+----ω

ω

对于以上的分析可画出如图 2.2所示的离散傅里叶变换递归计算流图。图2.3就是一个按此递归方法计算的n=8的FFT 蝶式计算图。

()

()

()()1

,,1,0)(~)

(~)(~)(~)()

()()()(210

1112

22110111222411201

122

412112241201

222

2

2

22

2

2

2

2

22

2

2

-=+=++++++++=++++++++=+++++

++++==='∑∑-=+---++---++--++---=n k k

k l k n l l l n l

l l n l

l

l l

l

l

n k k lk l l l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ωωωωω

ωωωωωωωωω偶数时:()()()()()()()1

,,1,0)(~)

(~)(~)(~)()

()()()(210

1111222211011112222

411201

11212111222

41201

)12(11)12(1)12(1)12(12)

12(211

201

)12(122

2

2

2

2

2

2

2

22

2

2

2

22

2

2

2

2

2

2

-=-=-++-+-+-=-++-+-+-=----

++++=++++

++++===''∑∑-=+----++----++---+----+-++++-+-++-=++n k k

k k l k n l l l n l

l

l

n l

l

l

l

l

n l n l l l l l n k k k l l l l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

ω

ω

ω

ω

ω奇数时:

FFT 的蝶式递归计算图(有计算原理推出):

图2.2 递归计算流图

特别的,n=8的FFT 蝶式计算图(展开的):

图2.3 蝶式计算图

按输入元素k a 展开,前面将输出序列之元素j b 按其偶下标(l j 2=)和(12+=l j )

展开,导出 ∑-=++10

2

)(~n

n k k

k l k a a ω和∑-=+-10

2

)(~n

n k k

k k l k a a ωω递归计算式,按此构造出了如图1所示的FFT 递归计算流程图。事实上,我们也可以将输入序列之元素k a 按其偶下标(k 2)

a 0

a

1

a n -1

a n 2

-1

a n 2a

n 2

+1

和几下标(12+k )展开,则导出另一种形式的FFT 递归计算式 ∑-==1

n k k kj j a w b 。

三.算法描述、设计流程

3.1算法描述

SISD 上的FFT 分治递归算法:

输入: a=(a 0,a 1,…,a n-1); 输出: B=(b 0,b 1,…,b n-1) Procedure RFFT(a,b) begin

if n=1 then b 0=a 0 else

(1)RFFT(a 0,a 2,…,a n-2, u 0,u 1,…,u n/2-1) (2)RFFT(a 1,a 3,…,a n-1, v 0,v 1,…,v n/2-1) (3)z=1

(4)for j=0 to n-1 do (4.1)b j =u j mod n/2+zv j mod n/2 (4.2)z=z ω

endfor endif end

注: (1)算法时间复杂度t(n)=2t(n/2)+O(n) t(n)=O(nlogn)

n=8的FFT蝶式计算图:

图3.1 FFT蝶式计算图n=6的FFT递归计算流程图:

图3.2 FFT递归计算流程图

3.2流程图

四.源程序代码及运行结果

4.1源程序代码

/************FFT***********/

#include //整个程序输入和输出利用同一个空间x[N],节约空间#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1000 //定义输入或者输出空间的最大长度typedefstruct

{

double real;

doubleimg;

}complex; //定义复数型变量的结构体

void fft(); //快速傅里叶变换函数声明

void initW(); //计算W(0)~W(size_x-1)的值函数声明void change(); //码元位置倒置函数函数声明

void add(complex,complex,complex *); /*复数加法*/

void mul(complex,complex,complex *); /*复数乘法*/

void sub(complex,complex,complex *); /*复数减法*/

void divi(complex,complex,complex *); /*复数除法*/

void output(); /*输出结果*/

complex x[N],*W; /*输出序列的值*/

intsize_x=0; /*输入序列的长度,只限2的N次方*/

double PI; //pi的值

int main()

{

inti;

system("cls");

PI=atan(1)*4;

printf("Please input the size of x:\n"); /*输入序列的长度*/ scanf("%d",&size_x);

printf("Please input the data in x[N]:(such as:5 6)\n");

for(i=0;i

initW(); //计算W(0)~W(size_x-1)的值

fft(); //利用fft快速算法进行DFT变化output(); //顺序输出size_x个fft的结果

return 0;

}

/*进行基-2 FFT运算,蝶形算法。这个算法的思路就是,先把计算过程分为

log(size_x)/log(2)-1级(用i控制级数);

然后把每一级蝶形单元分组(用j控制组的第一个元素起始下标);

最后算出某一级某一组每一个蝶形单元(用k控制个数,共l个)。*/

voidfft()

{

inti=0,j=0,k=0,l=0;

complexup,down,product;

change(); //实现对码位的倒置

for(i=0;i

{

l=1<

for(j=0;j

{

for(k=0;k

{ //算出j组中第k个蝶形单元

mul(x[j+k+l],W[(size_x/2/l)*k],&product); /*size/2/l是该级W的相邻上标差,l

是该级该组取的W总个数*/

add(x[j+k],product,&up);

sub(x[j+k],product,&down);

x[j+k]=up; //up为蝶形单元右上方的值

x[j+k+l]=down; //down为蝶形单元右下方的值

}

}

}

}

void initW() //计算W的实现函数

{

inti;

W=(complex *)malloc(sizeof(complex) * size_x);

/*申请size_x个复数W的空间(这部申请的空间有点多,实际上只要申请size_x/2个即可)*/

for(i=0;i<(size_x/2);i++)

/*预先计算出size_x/2个W的值,存放,由于蝶形算法只需要前size_x/2个值即可*/ {

W[i].real=cos(2*PI/size_x*i); //计算W的实部

W[i].img=-1*sin(2*PI/size_x*i); //计算W的虚部

}

}

void change() //输入的码组码位倒置实现函数{

complex temp;

unsigned short i=0,j=0,k=0;

double t;

for(i=0;i

{

k=i;

j=0;

t=(log(size_x)/log(2));

while((t--)>0)

{

j=j<<1;

j|=(k & 1);

k=k>>1;

}

if(j>i)

{

temp=x[i];

x[i]=x[j];

x[j]=temp;

}

}

}

void output() //输出结果实现函数{

inti;

printf("The result are as follows\n");

for(i=0;i

{

printf("%.4f",x[i].real); //输出实部if(x[i].img>=0.0001) //如果虚部的值大于0.0001,输出+jx.img的形式printf("+j%.4f\n",x[i].img);

else if(fabs(x[i].img)<0.0001)

printf("\n");

else

printf("-j%.4f\n",fabs(x[i].img));

//如果虚部的值小于-0.0001,输出-jx.img的形式

}

}

void add(complex a,complexb,complex *c) //复数加法实现函数{

c->real = a.real + b.real; //复数实部相加

c->img = a.img + b.img; //复数虚部相加

}

void mul(complex a,complexb,complex *c) //复数乘法实现函数{

c->real = a.real*b.real - a.img*b.img; //获取相乘结果的实部

c->img = a.real*b.img + a.img*b.real; //获取相乘结果的虚部

}

void sub(complex a,complexb,complex *c) //复数减法实现函数{

c->real = a.real - b.real; //复数实部相减

c->img = a.img - b.img; //复数虚部相减

}

void divi(complex a,complexb,complex *c) //复数除法实现函数{

c->real = (a.real*b.real + a.img*b.img) / (b.real*b.real+b.img*b.img);

//获取相除结果的实部c->img = (a.img*b.real - a.real*b.img) / (b.real*b.real+b.img*b.img);

//获取相除结果的虚部}

4.2运行结果 (1)处理器p=8:

图4.1当)8,7,6,5,4,3,2,1(=α时串行FFT 输出结果

(2)处理器p=8:

当)23,27,16,8,30,74,22,21(--=α时输出结果与计算结果相符如图4.2所示

图4.2运行图

五.算法分析、优缺点

5.1算法分析

(1)FFT算法的基本原理是把长序列的DFT逐次分解为较短序列的DFT。按照抽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DIT-FFT(按时间抽取)和DIF-FFT(按频率抽取)算法。按照蝶形运算的构成不同可分为基2、基4、基8以及任意因子(2n,n为大于1的整数),基2、基4算法较为常用。

(2)总体结构说明

输入数据为串行的数据流,故在第一级蝶形运算模块前加入串并转换模块,将串行数据流转换为并行的两列数据流以适应基2蝶形运算模块的输入信号要求。

由于每级蝶形运算一次处理的两个输入数据不能直接由前一级蝶形运算一次性输出,故在两个蝶形运算单元之间插入延时对齐模块,将前一级蝶形运算的结果(两列并行的数据流)作适当的延时并通过转接器对齐,形成后一级蝶形运算模块所需要的2列输入序列。

在最后一级蝶形运算后加入串并转换模块,将2列并行的数据流合成为1列。最后加入倒序模块将DIF-FFT得到的倒序输出序列整理为顺序输出。

旋转因子产生模块产生各级基2蝶形运算所需的旋转因子。由运算流图可以看出最后一级的旋转因子其实是1,故可省略最后一级蝶形运算单元中的旋转因子乘法器。因此用一个双口ROM将两组数据分别输出到第一级和第二级的蝶形运算单元即可。

基2蝶形运算模块由两个复数加法器和一个复数乘法器构成。旋转因子由ROM产生后,作为复数乘法器的输入之一,与前面复数加法器得到的结果相乘完成一次蝶形运算。为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可在蝶形运算单元中插入流水线寄存中间结果。

(3)蝶形运算单元如下所示:

图5.1运算单元

5.2优缺点

优点:结构清晰,可读性强,而且容易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算法的正确性,因此它为设计算法、调试程序带来很大方便。

缺点:递归算法的运行效率较低,无论是耗费的计算时间还是占用的存储空间都比非递归算法要多。

六.总结

经过一周的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深刻的学习课本知识,又复习巩固了以前学过的知识。虽然这次课程是那么短暂的一周时间,但是我感觉到这些天我的收获远胜过我在课堂上所学,虽然这次任务主要上是设计,其实就是让你利用课本所学与实践相结合,是让我对所学算法和原来学的编程的熟悉和应用。

众所周知,通过课程设计能使我们了解到一些实际与理论之间的差异,对我们是很重要的。通过课程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其还可以培养和熟练使用资料,运用工具书的能力,把我们所学的课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设计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一些具体的认识。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比较系统的了解串行算法FFT的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从总体设计原则,以设计要求和设计题目的指导思想为中心,参照有关资料,有计划有头绪、有逻辑地把这次设计搞好!

总而言之,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收获良多,以往的知识也捡起了不少。真挚的感谢我们的辅导老师和同学,在设计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才使得我以顺利的完成这次设计。

七.参考文献

[1] 陈国良, 吴俊敏, 章锋等, 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 陈国良, 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M] 第三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 陈国良等, 并行算法实践[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 陈国良, 并行计算----结构·算法·编程[M], 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用计算器计算方差

本文以计算样本数据1,2,3,4,5的标准差(方差)为例,加“[]”表示按钮。 第一类:CASIO型 这种机型的特点是计算器上部有“CAISO”字样;双行显示;测试机型详细型号数据为“CAISO fx-82MS 学生用计算器S-V.P.A.M.” 1.开机之后按[MODE],[2]进入统计模式; 2.依次按[1],[M+],[2],[M+],……,[4],[M+],5,[M+],输入数据; 3.按[SHIFT],[2],[2],[=]即求出该样本的标准差,需要方差的话只需要将结果平方即可。第二类:KENKO型 这种机型的特点是计算器上部有“KENKO字样;双行显示;测试机型详细型号数据为“KENKO(R) Scientific calculator S-V.P.A.M.” 1.开机之后按[MODE],[2]进入统计模式; 2.依次按[1],[M+],[2],[M+],……,[4],[M+],5,[M+],输入数据; 3.按[SHIFT],[2],[=]即求出该样本的标准差,需要方差的话只需要将结果平方即可。注:部分此类机型需要在第三步,开头再按一下[1]才可以,即需要系数。 第三类:a·max型 这种机型的特点是计算器上部有“a·max”字样;双行显示;测试机型详细型号数据为“江苏省共创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销a·max(TM)SC-809a” 1.开机之后按[MODE],[1]进入统计模式; 2.依次按[1],[M+],[2],[M+],……,[4],[M+],5,[M+],输入数据; 3.按[RCL],[÷]即求出该样本的标准差,需要方差的话只需要将结果平方即可。 以上为本人的一些心得,希望各位能提出建议和意见

浅谈计算复杂性理论

浅谈计算复杂性理论 任忠 乌鲁木齐石化公司计控中心 摘要:本文阐述了计算复杂性理论的产生、定义、研究内容和发展。 关键词:算法分析;计算复杂性;起源;发展 1.计算法复杂性理论的起源 在几千年的数学发展中,人们研究了各式各样的计算,创立了许多算法。但是,以计算或算法本身的性质为研究对象的数学理论,却是在20世纪3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 1936年,为了讨论对于每个问题是否都有求解算法,数理逻辑学家提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模型的定义。K.Godel和S.C.Kleene等人创立了递归函数论,将数论函数的算法、可计算性刻画为递归可枚举性。A.M.Turing和E.L.Post提出了理想计算机的概念,将问题算法可解性刻画为在具有严格定义的理想计算机上的可解性。4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的焦点从理论可计算法转移到现实可计算性上。人们不仅需要研究理论上的、原则上的可计算性,还要研究现实的可计算性,即研究计算一个问题类需要多少时间,多少存储空间,研究哪些问题是现实可计算的,哪些问题虽然原则上可计算,但由于计算的量太大而实际上无法计算等。因而一般算法设计方法研究和对一类问题算法解的难度分析便成为计算机科学的热点。此后,计算复杂性的研究等不断有所发展。由此产生了算法学和计算复杂性理论等新兴研究领域。 计算复杂性大的进展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时在美国有两个并行的中心,一个是通用电气公司设立于纽约州Schenectady的研究实验室,核心人物是J.Hartmanis和R.Stearns。1964年11月,他们在普林斯顿举行的第五届开关电路理论和逻辑设计学术年会上发表了论文"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of recursivese quences",论文中首次使用了"计算复杂性"这一术语,由此开辟了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新领域,并为之奠定了理论基础。他们两人是1993年度图灵奖获得者。另一个中心是麻省理工学院MIT,在那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Manuel Blum与前述两人互相独立地进行着相关问题的研究,并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Amachine independent theory of the complexity of recur- sive functions",Blum是受以色列学者M.O.Rabin的启发而开始这方面的研究的。Rabin 是希伯莱大学的教授,是研究计算复杂性问题的先驱,并在1976年荣获图灵奖。Blum的论文不但提出了有关计算复杂性的一些公理,而且在对复杂性类的归纳上也比其他学者有更高的抽象度。因此布、哈、斯三人被学术界公认为计算复杂性理论的主要奠基人。

科学计算器的科学用法

科学计算器的科学用法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科学计算器在统计学中的应用一.均差、方差的算法 如图中所圈出的按键是计算均值和方差过程中所需要用的键,下面开始具体的操作讲解。 1.首先进入方差分析的计算模式 打开科学计算器——MODE键——此时会出现三个选项(COMP/SD/REG),直接按数字键2就可以进入方差分析的模式。 PS:观察计算器的顶端位置会出现SD字样,说明已经进入该计算模式 2.录入待计算数据(此处以22,12,54,34,43,23六个数为例) 直接输入第一个数字22——按M+键输入第二个数字12——按M+键输入第三个数字54,依次类推,到最后一个数字结束时按M+键结束 3.进行计算 数据录取完毕之后按shift键(部分计算器是2ndf)——按数字键2此时会出现三个选项x???、x6n和x6n-1,其中第一个就是所求的均值,第三个就是所求的样本方差 点击数字键1然后输入等号就可以得到均值 点击数字键3然后输入等号就可以得到方差 值得注意的是计算完均值需要输出方差的时候需要先按shift键再按数字键3才可以的 此处例子的均值为31.11,方差为15.41 4.强调(恢复初始状态)

在用科学计算器进行均值和方差的计算时,在每次计算完毕之后需要将计算器恢复到默认状态,然后再进行其他的计算。 首先按shift键——然后按MODE键,此时已经进清除状态,界面会显示三个状态,分别是Mcl、Mode和All,选择其中任意一个然后输入=键就完成了相应的清除功能了。 选择2就是清除了方差和均值的计算模式, 选择3则清除了你对计算器所有的设置,回到了默认状态 另外,如果在一次方差和均值计算中不小心输错了数据,则需要首先清除方差均值计算模式,再次进入后重新计算,否则容易出现错误。二.排列组合的运算 排列组合所需要的是nPr、nCr这两个函数,,他们为同一个按键,按 组合:输入过程中先输入数字n的值,然后按nCr键,再输入m值,最后输入等号就可以得到结果咯 排列:输入过程中先输入数字n的值,按shift键,然后再按nCr键,再输入m值,最后输入等号就可以得到结果咯 5——nCr——2=10 5——shift——nCr——2=20 三.对数值的计算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分析与研究

XXXX大学 2012届学士学位论文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分析与研究 学院、专业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研究方向数字信号处理 学生姓名XX 学号 XXXXXXXXXXX 指导教师姓名XXX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2012年4月26日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分析与研究 XX 淮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235000 摘要离散傅里叶变换是连续傅里叶变换在时域和频域上都离散的形式,是对连续时间信号频谱分析的逼近。离散傅里叶变换不仅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各种信号的处理中亦起着核心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及性质,然后介绍了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应用,主要包括对线性卷积的计算和对连续信号的谱分析。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在matlab环境下实现了线性卷积和对连续信号频谱分析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循环卷积长度大于或等于线性卷积长度时,可利用循环卷积计算线性卷积;利用DFT对连续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必然是近似的,其近似的结果与信号带宽,采样频率和截取长度都有关。 关键词离散傅里叶变换;线性卷积;谱分析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XX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Huai Bei Normal University, Anhui Huaibei, 235000 Abstract Th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s the form that the continuous Fourier transform are discrete both in the time domain and frequency domain,it is a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continuous time signal spectrum . Th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not onl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ory, but also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all kinds of signal processing .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definition and properties of th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first of all.Then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which mainly including the calculation of linear convolution and analysis of continuous signal the spectral. On the basement of understanding theory, we realized the linear convolution and analysis of continuous signal spectrum on the Matlab environment .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length of the cyclic convolution is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linear convolution,we can use cyclic convolution to calculate linear convolution;It is approximately use continuous DFT spectrum to analyze the frequency domain of continuous time signal, the approximation of the results is related to the signal bandwidth, sampling frequency and intercept length. Keywords Th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Linear convolution; Spectrum analysis

不可计算理论

不可计算理论 计算机有着强大的计算能力,那是不是当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达到极高水平时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确计算机所能做的事——计算。 什么是计算呢?直观地看,计算一般是指运用事先规定的规则,将一组数值变换为另一(所需的)数值的过程。对某一类问题,如果能找到一组确定的规则,按这组规则,当给出这类问题中的任一具体问题后,就可以完全机械地在有限步内求出结果,则说这类问题是可计算的。这种规则就是算法,这类可计算问题也可称之为存在算法的问题。这就是直观上的能行可计算或算法可计算的概念。在20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所有的问题类都是有算法的,人们的计算研究就是找出算法来。但是20世纪初,人们发现有许多问题已经过长期研究,却仍然找不到算法。于是人们开始怀疑,是否对这些问题来说,根本就不存在算法,即它们是不可计算的。这种不存在性当然需要证明,这时人们才发现,无论对算法还是对可计算性,都没有精确的定义!按前述对直观的可计算性的陈述,根本无法作出不存在算法的证明,因为“完全机械地”指什么?“确定的规则”又指什么?仍然是不明确的。 解决问题的需要促使人们不断作出探索。1934年,哥德尔提出了一般递归函数的概念,并指出:凡算法可计算函数都是一般递归函数,反之亦然。同年,丘奇证明了他提出的λ可定义函数与一般递归函数是等价的,并提出算法可计算函数等同于一般递归函数或λ可定义函数,这就是著名的“丘奇论点”。 用一般递归函数虽给出了可计算函数的严格数学定义,但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就某一步运算而言,选用什么初始函数和基本运算仍有不确定性。为消除所有的不确定性,图灵在他的“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一文中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定义了可计算函数。他全面分析了人的计算过程,把计算归结为最简单、最基本、最确定的操作动作,从而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描述那种直观上具有机械性的基本计算程序,使任何机械(能行)的程序都可以归约为这些动作。这种简单的方法是以一个抽象自动机概念为基础的,其结果是:算法可计算函数就是这种自动机能计算的函数。这不仅给计算下了一个完全确定的定义,而且第一次把计算和自动机联系起来,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自动机”后来被人们称为“图灵机”。 图灵机有一条无限长的纸带,纸带被分成若干小方格方格内可以是一个符号,也可以是空白,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有限状态控制器。纸带起着存储器的作用,控制器上的读写头可以在带上左右移动,而读写头可以根据当前状态和看到的方格内的符号,采取下列三种行动之一:左移一格,右移一格,或者静止不动,具体采取哪一种行动应根据该图灵机的控制规则。或者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由于读写头每次只对应一个小方格且它本身具有一定的状态,比如接受,拒绝或进入循环。当其进入接受或者拒绝状态时,就会发生停机(停机问题),即读写头不再操作,不会再产生新的格局;如果其一直处于循环状态,将一直产生新的

科学计算器的科学用法

科学计算器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一.均差、方差的算法 如图中所圈出的按键是计算均值和方差过程中所需要用的键,下面开始具体的操作讲解。1.首先进入方差分析的计算模式 打开科学计算器——MODE键——此时会出现三个选项(COMP/SD/REG),直接按数字键2就可以进入方差分析的模式。 PS:观察计算器的顶端位置会出现SD字样,说明已经进入该计算模式 2.录入待计算数据(此处以22,12,54,34,43,23六个数为例)

直接输入第一个数字22——按M+键输入第二个数字12——按M+键输入第三个数字54,依次类推,到最后一个数字结束时按M+键结束 3.进行计算 数据录取完毕之后按shift键(部分计算器是2ndf)——按数字键2此时会出现三个选项x、x6n和x6n-1,其中第一个就是所求的均值,第三个就是所求的样本方差 点击数字键1然后输入等号就可以得到均值 点击数字键3然后输入等号就可以得到方差 值得注意的是计算完均值需要输出方差的时候需要先按shift键再按数字键3才可以的 此处例子的均值为31.11,方差为15.41 4.强调(恢复初始状态) 在用科学计算器进行均值和方差的计算时,在每次计算完毕之后需要将计算器恢复到默认状态,然后再进行其他的计算。 首先按shift键——然后按MODE键,此时已经进清除状态,界面会显示三个状态,分别是Mcl、Mode和All,选择其中任意一个然后输入=键就完成了相应的清除功能了。 选择2就是清除了方差和均值的计算模式, 选择3则清除了你对计算器所有的设置,回到了默认状态 另外,如果在一次方差和均值计算中不小心输错了数据,则需要首先清除方差均值计算模式,再次进入后重新计算,否则容易出现错误。二.排列组合的运算 排列组合所需要的是nPr、nCr这两个函数,,他们为同一个按键,按shift可以相互转换。其中nPr在计算排列即A n m时用到,而nCr则是在计算组合即C n m时用到,此处分别以( m=5、n=2)进行举例计算

3 计算复杂性理论

计算复杂性理论(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theory)是计算理论的一部分,研究计算问题时所需的资源,比如时间和空间,以及如何尽可能的节省这些资源。 目录 [隐藏] ? 1 简介 ? 2 历史 ? 3 基本概念和工具 o 3.1 计算模型与计算资源 o 3.2 判定性问题和可计算性 o 3.3 算法分析 o 3.4 复杂性类 o 3.5 归约 ? 4 NP与P关系问题及相关理论 o 4.1 NP和P的定义 o 4.2 NP与P关系问题 o 4.3 NP完备理论 o 4.4 电路复杂性 o 4.5 其它NP与P关系问题相关的理论 ? 5 理论与实践 ? 6 参考 ?7 外部链接 [编辑]简介 计算复杂性理论所研究的资源中最常见的是时间(要通过多少步才能解决问题)和空间(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多少内存)。其他资源亦可考虑,例如在并行计算中,需要多少并行处理器才能解决问题。 时间复杂度是指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领域完成一个算法所需要的时间,是衡量一个算法优劣的重要参数。时间复杂度越小,说明该算法效率越高,则该算法越有价值。 空间复杂度是指计算机科学领域完成一个算法所需要占用的存储空间,一般是输入参数的函数。它是算法优劣的重要度量指标,一般来说,空间复杂度越小,算法越好。我们假设有一个图灵机来解决某一类语言的某一问题,设有X个字(word)属于这个问题,把X放入这个图灵机的输入端,这个图灵机为解决此问题所需要的工作带格子数总和称为空间。

复杂度理论和可计算性理论不同,可计算性理论的重心在于问题能否解决,不管需要多少资源。而复杂性理论作为计算理论的分支,某种程度上被认为和算法理论是一种“矛”与“盾”的关系,即算法理论专注于设计有效的算法,而复杂性理论专注于理解为什么对于某类问题,不存在有效的算法。 [编辑]历史 在20世纪50年代,Trahtenbrot和Rabin的论文被认为是该领域最早的文献。而一般说来,被公认为奠定了计算复杂性领域基础的是Hartmanis和Stearns 的1960年代的论文On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of algorithms。在这篇论文中,作者引入了时间复杂性类TIME(f(n))的概念,并利用对角线法证明了时间层级定理(Time Hierarchy Theorem)。 在此之后,许多研究者对复杂性理论作出了贡献。期间重要的发现包括:对随机算法的去随机化(derandomization)的研究,对近似算法的不可近似性(hardness of approximation)的研究,以及交互式证明系统(Interactive proof system)理论和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等。特别的复杂性理论对近代密码学的影响非常显著,而最近,复杂性理论的研究者又进入了博弈论领域,并创立了“算法博弈论”(algorithmic game theory)这一分支。 该领域重要的研究者有(不完全列表): ?史提芬·古克 ?姚期智(Andrew Chi-Chih Yao) ?Allan Borodin ?Manuel Blum ?Juris Hartmanis ?Richard Karp ?Leonid Levin ?Alexander Razborov ?Michel Sipser ?Avi Wigderson ?Walter Savitch ?Richard Stearns ?Lance Fortnow ?V. Arvind ?Lazlo Babai [编辑]基本概念和工具 [编辑]计算模型与计算资源

离散傅里叶变换

第三章离散傅里叶变换 离散傅里叶变换不仅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相对于DTFT他更便于用计算机处理。但是,直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由于数字计算机的处理速度较低以及离散傅里叶变换的计算量较大,离散傅里叶变换长期得不到真正的应用,快速离散傅里叶变换算法的提出,才得以显现出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强大功能,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中。近年来,计算机的处理速率有了惊人的发展,同时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但在许多应用中始终无法替代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 § 3-1 引言 一.DFT是重要的变换 1.分析有限长序列的有用工具。 2.在信号处理的理论上有重要意义。 3.在运算方法上起核心作用,谱分析、卷积、相关都可以通DFT在计算机上实现。 二.DFT是现代信号处理桥梁 DFT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离散与量化, 二是快速运算。 傅氏变换 § 3-2 傅氏变换的几种可能形式 一.连续时间、连续频率的傅氏变换-傅氏变换

对称性: 时域连续,则频域非周期。 反之亦然。 二.连续时间、离散频率傅里叶变换-傅氏级数 时域信号 频域信号 连续的 非周期的 非周期的 连续的 t ? ∞ ∞ -Ω-= Ωdt e t x j X t j )()(:? ∞ ∞ -ΩΩ Ω= d e j X t x t j )(21 )(:π 反

*时域周期为Tp, 频域谱线间隔为2π/Tp 三.离散时间、连续频率的傅氏变换 --序列的傅氏变换 p T 0= Ω时域信号 频域信号 连续的 周期的 非周期的 离散的 ? -Ω-= Ω2 /2 /00)(1 )(:p p T T t jk p dt e t x T jk X 正∑ ∞ -∞ =ΩΩ= k t jk e jk X t x 0)()(:0反

自己整理的所有主流计算器计算方差标准差的方法

用Kenko 计算器计算方差。。。花一中午自己摁出来的啊 OLIN 型好像也可以用 Shift+(mode clR)+2 //进入统计模式// 出现(Mode clear ), 按(mode CLR)+2 //使输入第一组数据时M+后出现n=1// 出现SD //appear above the screen// Input [ data1 + (M+)]. [ data2 + (M+)] [ data3 + (M+)]。。。。。 then Press Shift + 2 choose 1 then ' =‘ 平均值 2 then '=' 标准差(1/n) 3 then '=' 标准差(1/(n-1)) 第二种 先按"ON"再按"2ndf",再又按"ON",接着就是输入数据.每输入一个数据后按一次"M+".然后算方差按"RM". 技巧:算按钮左上面的值直接按那个按钮就可以了,如果算按钮右上面的那个值就要先按"2ndf",再按那个 按钮. 例如:求1,2,3,4的方差. 顺序:ON-->2ndf-->ON-->1-->M+ -->2-->M+ -->3-->M+ -->4-->M+ --->RM 北燕系列 一般使用第二功能健(相当于电脑键盘的shift,我看不清你的计算器该键在那)+右上角红键,等待液晶显示stat后即可开始输入数据,方法是:数据1 M+ 数据2 M+ 数据3 M+.......直至数据输入结束。使用X-M键可求平均值,CM 键求方差 按“on”开机 按“mode” 选择“SD”模式(按“2”) 然后把你的一连串数据输入进去,例如:1,2,3,4这一组数据 先输入1,然后按一下“M+” 这时屏幕上会出现“n=1”的字样,OK,继续输入 每输入一个数据就要按一下“M+” 例如:1,2,3,4这一组数据到最后屏幕应该显示“n=4”(这里的n表示数据个数)然后按“shift”

科学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一、计算器使用的状态 对于两类计算器来说,使用的是数值计算,所采用的状态是十进制状态: 1、学生计算器(KDT科灵通科学计算器):按模式键 第一次屏幕显示 第二次屏幕显示 按2次,再按1,则进入十进制计算状态,这时在屏幕上会出现D的标志。 2、普通计算器(价格10元以内):按键 直接按键,依次在屏幕上会分别显示:DEG、RAD、GRAD,表示十进制、弧度、百分率。要选择DEG,即在屏幕上看到DEG的标志。 二、角度的输入与计算 两种计算器都可以进行角度的运算以及转换: 1、学生计算器(KDT (1 例如输入129°59′26″,操作如下: 输入1295926

这时屏幕的第二行显示:129°59°26°,说明已经将角度输入 (2)角度经过三角函数的计算之后,显示的角度是十进制,即129°59′26″屏幕上显示129.353336,这时需要将十进制的角度转换回六十进制。 按129.353336→129°59°26°。 2 (1)角度的输入:输入角度要以六十进制输入,度和分秒以小数点隔开, 可将六十进制的角度值转换成十进制,用于角度计算或三角函数计算。 具体操作如下:输入129.5926 这时屏幕上显示结果129.9905556,可以进行角度的加减或三角函数计算。 (2)计算结果显示:当角度计算完毕后,需要显示角度的结果,即六十进制的角度结果, 按 具体操作如下:129.9905556→按 这时屏幕上显示计算结果129.592600,可以将成果记录下来。 三、测量误差的精度评定(统计计算) 两种计算器都可以进行标准偏差统计计算: 1、学生计算器(KDT科灵通科学计算器):在标准偏差统计模式下 (1)进入标准偏差统计计算模式:按 显示 ) 其中n x x2m,即中误差。

3.5用计算器求方差

3.5用计算器求方差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 2.进一步体会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优越性; 学前准备: 1.一组数据:1、-1、0、4的方差是___________。 2.已知一组数据7、9、19、a、17、15的中位数是13,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_ ,方差是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甲、乙两种棉花纤维长度的平均数相等,若甲种棉花的纤维长度的方差S2甲=1.3275,乙种棉花的纤维长度的方差S2乙=1.8775,则甲、乙两种棉花质量较好的是. 4.已知数据1,2,3,4,5的方差为2,则11,12,13,14,15的方差为_____ __ . 5.一组数据1 ,0,3,5,x的极差是7,那么x的值可能有() A.1个B.3个C.4个D.6个 6.计算下列两组数据的方差 (1)8、9、10、11、12 (2)78、80、81、80、82、83、85 拓展例题: 1.甲、乙两支仪仗队队员的身高(单位:厘米)如下: 甲队:178,177,179,178,177,178,177,179,178,179; 乙队:178,179,176,178,180,178,176,178,177,180; (1)将下表填完整: 身高(厘米)176177178179180 甲队(人数)340 乙队(人数)211 (2)甲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厘米,乙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厘米; (3)你认为哪支仪仗队更为整齐?简要说明理由. 2.为了从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拔一人参加竞赛,学校每个月对他们的学习进行一次测验,如图是两人赛前5次测验成绩的折线统计图. (1)分别求出甲、乙两名学生5次测验成绩的平均 数、极差及方差; (2)如果你是他们的辅导教师,应选派哪一名学生 参加这次竞赛.请结合所学习的统计知识说明理由. 本节课2个目标你达成个?分别是:

基于Labview的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实现

一、概述 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即为快速傅氏变换,是离散傅氏变换的快速算法,它是根据离散傅氏变换的奇、偶、虚、实等特性,对离散傅立叶变换的算法进行改进获得的。DFT对于X(K)的每个K值,需要进行4N次实数相乘和(4N-2)次相加,对于N个k值,共需N*N乘和N(4N-2)次实数相加。改进DFT算法,减小它的运算量,利用DFT中的周期性和对称性,使整个DFT的计算变成一系列迭代运算,可大幅度提高运算过程和运算量,这就是FFT的基本思想。虽然它对傅氏变换的理论并没有新的发现,但是对于在计算机系统或者说数字系统中应用离散傅立叶变换,可以说是进了一大步。 虽然FFT大幅度地降低了常规傅立叶变换的运算量,但对于一般的单片机而言,处理FFT运算还是力不从心。主要原冈是FFT计算过程中的蝶形运算是复数运算,要分开实部和虚部分别计算。在这里利用LabVIEW来实现快速傅立叶变化。LabVIEW是一种程序开发环境,类似于BASIC开发环境;但LabVIEW与其它计算机语言相比,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不同点:其它计算机语言都是采用基于文本的语言产生代码行;而LabVIEW使用图形化编程语言G编写程序,产生.的程序是框图的形式。像C或BASIC一样,LabVIEW也是通用的编程系统,有一个可完成任何编程任务的庞大的函数库。LabVIEW的函数库包括数据采集、GPIB、串口控制、数据分析、数据显示及数据存储等。LabVIEW也有传统的程序调试工具,如设置断点、以动画方式显示数据及其通过程序(子V1)的结果、单步执行等,便于程序的调试。 二、方案论证 1:单一频率正弦信号的FFT 采用Labview的信号产生模板提供的常用的信号发生器,从中找到正弦信号发生器,使其产生一个正弦信号。将此正弦信号输入到实数FFT.vi中的X端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使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然后经过复数至极坐标转换后将其显示出来。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单一频率正弦信号的FFT结构图

珍藏初中数学3用计算器求方差和标准差

第3课时课题:用计算器求方差和标准差 授课教师:盐城市学富初级中学_________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 (2) 进一步体会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什么是极差?什么是方差与标准差? 2.极差、方差与标准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什么? 引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标准差比较繁琐,如果能够利用计算器,就会大大提高效率。那么本节就来学习用计算器求标准差。 二、探索活动 下面以计算P.49的问题为例。 为了从小明和小丽两人中选拔一个参加学校军训射击比赛,现对他们的射击成绩进行了测试,10次打靶命中的环数如下: 小明:10,7,8,8,8,8,8,8,9,6; 小丽:8,8,8,8,5,8,8,9,9,9 计算小明和小丽命中环数的方差和标准差,哪一个人的射击成绩比较稳定? 方法一: (1)打开计算器; ; 说明: (1)按

(2)输入10次110 (3)需要删除刚输入的数据时,可按 方法二:见P50中“方法二”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1.P50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2.补充:(1)用计算器求下面一组数据的标准差: 9.9 10.3 9.8 10.1 10.4 10 9.8 9.7 (2)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掷铁饼5次,距离如下;(单位:米) 甲:46.0 48.5 41.6 46.4 45.5 乙:47.1 40.8 48.9 48.6 41.6 (1)试判定谁投的远一些? (2)说明谁的技术较稳定? 四、你的收获 着重小结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的步骤;交流用计算器计算的体验。 五、作业 P51第2、3题。 教后感:

科学计算器使用

第一章科学计算器使用第一节计算器下载与安装及标准型的界面打开简介 科学计算器在华军软件园>教育教学>理科工具>科学计算器 多功能版可下载安装。 科学计算器在计算机中本身就带有该软件【在电脑屏幕的开始按钮按一下出现下拉菜单程序在下拉附件下拉计算器】也可在计算机直接使用后面好详细介绍. 科学计算器 普通计算器只能进行(+)、减(-)、乘(×)、除(÷)、根号开方(√)等一些简单计算,这些当然可以满足日常使用,但是对于其他一些高级或是学术性的数学则无能为力,所以有的人就开发了科学计算器,可以进行圆周率(π)、倒数(1/x)正弦(Sin)余弦(COS)多级幂指数或科学计算器开n次方根等复杂计算,利用电脑的强大计算能力,可以

轻松得到答案,还省去了买计算器的花 该步骤可在下图表中搜索。 计算机中有一个小软件——计算器,除了最基本的加减乘数运算之外,它还可以进行乘方、指数、三角函数、统计甚至程序员运算等等方面的运算,还可以对程序进行异或,逻辑判断与移位操作。下面具体介绍一种类型的计算器使用方法——标准型。 1.11课堂练习打开计算器的标准型科学型界面 第二节功能区域划分 1标准型计算器:区域划分 图1 标题栏:即所使用程序的名称。

菜单栏: 查看:根据不同用户需求变换计算器类型。 编辑:可以对用户粘贴板内容进行复制剪切,并能查看用户所做过的历史操作。 帮助:提供计算器的信息以及基本的计算器使用说明。 显示区:显示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最终运算结果 记忆存储区: MC:清除用户之前存储在计算器内的数据。 MR:读取用户存储的数据并显示到显示区。 MS:存储用户输入的数据。 M+:将存储的数据与用户现在输入的数据之和替换存储到计算器。 M-:将存储的数据减去用户现在输入的数据所得结果替换存储到计算器 清除区: ←:删除用户输入数据的最后一位。

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

第五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 1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推导 (1) 时域抽样: 目的:解决信号的离散化问题。 效果:连续信号离散化使得信号的频谱被周期延拓。 (2) 时域截断: 原因:工程上无法处理时间无限信号。 方法:通过窗函数(一般用矩形窗)对信号进行逐段截取。 结果:时域乘以矩形脉冲信号,频域相当于和抽样函数卷积。 (3) 时域周期延拓: 目的:要使频率离散,就要使时域变成周期信号。 方法:周期延拓中的搬移通过与)(s nT t -δ的卷积来实现。 表示:延拓后的波形在数学上可表示为原始波形与冲激串序列的卷积。 结果:周期延拓后的周期函数具有离散谱。 (4) 1。 图1 DFT 推导过程示意图 (5) 处理后信号的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 ∞ -∞=-=π--δ???? ? ????= k N n N kn j s kf f e nT h f H )()()(~ 010/2

(i) )(~f H 是离散函数,仅在离散频率点S NT k T k kf f = ==00处存在冲激,强度为k a ,其余各点为0。 (ii) )(~ f H 是周期函数,周期为s s T NT N T N Nf 1 00= == ,每个周期内有N 个不同的幅值。 (iii) 时域的离散时间间隔(或周期)与频域的周期(或离散间隔)互为倒数。 2 DFT 及IDFT 的定义 (1) DFT 定义:设()s nT h 是连续函数)(t h 的N 个抽样值1,,1,0-=N n ,这N 个点的宽度为 N 的DFT 为:[])1,...,1,0(,)()(1 0/2-=??? ? ? ?==? -=π-∑N k NT k H e nT h nT h DFT s N n N nk j s s N (2) IDFT 定义:设??? ? ??s NT k H 是连续频率函数)(f H 的N 个抽样值1,,1,0-=N k , 这N 个点的宽度为N 的IDFT 为: ())1,...,1,0(,11 0/21 -==??? ? ? ?=???????????? ???-=π--∑ N k nT h e NT k H N NT k H DFT s N k N nk j s s N (3) N nk j e /2π-称为N 点DFT 的变换核函数,N nk j e /2π称为N 点IDFT 的变换核函数。它们 互为共轭。 (4) 同样的信号,宽度不同的DFT 会有不同的结果。DFT 正逆变换的对应关系是唯一的, 或者说它们是互逆的。 (5) 引入N j N e W /2π-= (i) 用途: (a) 正逆变换的核函数分别可以表示为nk N W 和nk N W -。 (b) 核函数的正交性可以表示为:() )(* 1 0r n N W W kr N N k kn N -δ=∑-= (c) DFT 可以表示为:)1,,1,0(,)(10 -==? ??? ??∑ -=N k W nT h NT k H N n nk N s s (d) IDFT 可以表示为:)1,,1,0(,1 )(1 0-=??? ? ? ?= ∑ -=-N n W NT k H N nT h N k nk N s s (ii) 性质:周期性和对称性: (a) 12==π-j N N e W (b) 12 /-==π-j N N e W (c) r N r N N N r N N W W W W ==+ (d) r N r N N N r N N W W W W -=-=+2/2/ (e) )(1Z m W m N ∈?= (f) ),(/2/2Z n m W e e W n N N n j m N m n j m n m N ∈?===π-π- 3 离散谱的性质 (1) 离散谱定义:称)(Z k NT k H H S k ∈???? ? ?=? 为离散序列)0)((N n nTs h <≤的DFT 离散谱,简称离散谱。 (2) 性质: (i) 周期性:序列的N 点的DFT 离散谱是周期为N 的序列。 (ii) 共扼对称性:如果)0)((N n nTs x <≤为实序列,则其N 点的DFT 关于原点和N /2都

八年级数学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

10.4 《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导学案 单位:青州市庙子初级中学姓名:高云升孙玲丁秀武 一、教学内容:P105—P107 二、学习目标: 1、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2、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 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四、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预习课本P105—P107页,完成下列填空。(要求必须熟悉计算器操作程序) (1)按键,打开计算器。 (2)按键,,进入统计状态,计算器显示“SD”符号。(3)按键,,=,清除计算器中原有寄存的数据。(4)输入统计数据,按键顺序为:第一数据;第二数据为,……最后一个数据。 (5)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平均数。 (6)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标准差。 (7)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方差。 (8)若又准备保留数据,可按键,,结束求方差运算。 2、课堂探究: (1)小组合作完成例1 (2)已知:甲、乙两组数据分别为: 甲:1,2,3,4,5,6, 乙:2,3,4,5,6,7, 计算这两组数据的方差 3、达标检测: (1)一组数据2,3,2,3,5的方差是() A、6 B、3 C、1.2 D、2 (2)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9.2环, 方差分别为S2 甲=0.56,S2 乙 =0.60,S2 丙 =0.50,S2 丁 =0.45,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有一组数据如下: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10 B、√10 C、2 D、√2 四、课外延伸:

数字信号处理基于MATLAB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的仿真

数字信号处理设计报告书 课题名称 应用MATLAB 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及 滤波 姓 名 何 晨 学 号 20076089 院、系、部 电气系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教师 刘鑫淼 2010年 6 月27日 ※※※※※※※※※ ※※ ※ ※ ※※ ※※ ※※※※※ ※※ 2007级数字信号处理 课程设计

应用MATLAB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及滤波 20076089 何晨 一、设计目的

要求学生会用MATLAB语言进行编程,绘出所求波形,并且运用FFT求对连续信号进行分析。 二、设计要求 1、用Matlab产生正弦波,矩形波,并显示各自的时域波形图; 2、进行FFT变换,显示各自频谱图,其中采样率、频率、数据长度自选,要求注明; 3、绘制三种信号的均方根图谱; 4、用IFFT回复信号,并显示恢复的正弦信号时域波形图。 三、系统原理 用FFT对信号作频谱分析是学习数字信号处理的重要内容。经常需要进行频谱分析的信号是模拟信号和时域离散信号。频谱分辨率直接和FFT的变换区间N 有关,因为FFT能够实现频率分辨率是2π/N。 x(n)是一个长度为M的有限长序列,则x(n)的N点离散傅立叶变换为: X(k)=DFT[x(n)]= kn N W N n n x ∑ - = 1 ) ( ,k=0,1,...,N-1 N j e N Wπ2- = 逆变换:x(n) =IDFT[X(k)]= kn N W k X N n N - ∑ - = 1 ) ( 1 ,k=0,1,...,N-1 但FFT是一种比DFT更加快速的一种算法,提高了DFT的运算速率,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用于各种信号处理创造了条件,大大提高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本实验就是采用FFT,IFFT对信号进行谱分析。 四、程序设计 fs=input('please input the fs:');%设定采样频率 N=input('please input the N:');%设定数据长度 t=0:0.001:1; f=100;%设定正弦信号频率 %生成正弦信号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试题

第一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 填空题 (1) 某序列的DFT 表达式为 ∑-==1 0)()(N n kn M W n x k X ,由此可以看出,该序列时域的长 度为 ,变换后数字频域上相邻两个频率样点之间的间隔是 。 解:N ; M π 2 (2)某序列DFT 的表达式是 ∑-==1 0)()(N k kl M W k x l X ,由此可看出,该序列的时域长度 是 ,变换后数字频域上相邻两个频率样点之间隔是 。 解: N M π2 } (3)如果希望某信号序列的离散谱是实偶的,那么该时域序列应满足条件 。 解:纯实数、偶对称 (4)线性时不变系统离散时间因果系统的系统函数为2 52) 1(8)(2 2++--=z z z z z H ,则系统 的极点为 ;系统的稳定性为 。系统单位冲激响应)(n h 的初值为 ;终值 )(∞h 。 解: 2,2 1 21-=- =z z ;不稳定 ;4)0(=h ;不存在 (5) 采样频率为Hz F s 的数字系统中,系统函数表达式中1 -z 代表的物理意义是 ,其中时域数字 序列)(n x 的序号 n 代表的样值实际位置是 ;)(n x 的N 点DFT )k X (中,序号k 代表的样值实际 位置又是 。 解:延时一个采样周期F T 1=,F n nT =,k N k πω2= (6)已知 }{}{4,3,2,1,0;0,1,1,0,1][,4,3,2,1,0;1,2,3,2,1][=-===k n h k n x ,则][n x 和 ][n h 的5点循环卷积为 。 解:{}]3[]2[][][][][---+?=?k k k k x k h k x δδδ {}4,3,2,1,0;2,3,3,1,0])3[(])2[(][55==---+=k k x k x k x [ (7)已知}{}{3,2,1,0;1,1,2,4][,3,2,1,0;2,0,2,3][=--=== k n h k n x 则][][n h n x 和的 4点循环卷积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