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s方格网土方计算方法

Cass方格网土方计算方法
Cass方格网土方计算方法

Cass7.0方格网、DTM土方计算方法

1 引言土方工程虽然在整个工程项目造价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因其特殊性在方量的计算与造价的控制上有一定的难度,引起的纠纷较多,如何更加客观、准确地计算土方量,减少或避免土方工程的争议,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探讨。决定土方量计算精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计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南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地形地籍成图软件Cass7.0是目前市面上较常见的一套测量软件,其中所包含的土方计算方法如方格网法、DTM法、等高线法等为大家所普遍使用,它不仅上手容易,内业操作简便,而且计算结果准确性良好,可信度较高,为广大使用者所认可。

本文在对常用的方格网法、DTM法作介绍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关键性问题,以期提高土方计算的精度。

2 计算方法 2.1 方格网法

Cass7.0软件中的方格网法,需要提供计算区域的“高程点坐标数据文件”作为计算的依据,其具体计算操作如下:首先是导入“高程点坐标数据文件”,然后选择设计面:(1)当设计面为平面时,需要输入“目标高程”,在“方格宽度”一项中输入你需要设置的方格网规格,例如输入20米则为采用20m×20m的方格网进行土方计算;(2)当设计面为斜面时,有“基准点”和“基准线”两种方法,其原理是相同的,只是计算条件不同而已。我们以“基准点”法为例,它需要确定斜面的“坡度”,然后是“基准点”,也就是坡顶点的“坐标”和“高程”,再者就是坡线的“下边点”的坐标了,也就是斜坡方向,最后再确定“方格宽度”即可计算出土方量。(3)当设计面非平面也非斜面时,这种情况在土方工程中比较常见,场地经开挖或回填后变的杂乱无章就属于这种情况,假如我们有场地前期的“高程点坐标数据文件”,那么我们则可以利用它生成“三角网文件”,然后在设计面选项中选择“三角网文件”,然后导入文件,最后再确定“方格宽度”即可计算出土方量。

通过对Cass7.0软件中的方格网法的了解,我们不难看出其计算理论与传统的方格网法是一样的。只是在用户提供相关的计算条件,如设计面高程、坡度、方格宽度、三角网文件等计算条件之后,电脑自动在设计面及待计算场地平面设置相同的方格网,根据“高程点坐标数据文件”、设计面高程、坡度等内插出各方格网角点高程,然后对比相同平面位置上下两期的方格网,计算出该方格网的土方挖填数,最后统计出挖填总方量。

2.2 DTM法

DTM法土方计算以外业所采集的测量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DTM模型,然后通过生成三角网(即相邻的三个点连成互不重叠的三角形)来计算每一个三棱锥的挖填方量,最后累计得到指定范围内填方和挖方的土方量。

Cass7.0的DTM土方计算方法共有三种,一是由坐标数据文件计算,二是依照图上高程点进行计算,第三是依照图上的三角网进行计算。前两种算法包含重新建立三角网的过程,第三种方法则是直接采用图上已有的三角网。

(1)根据坐标数据计算:首先用闭合的复合线圈定所要计算土方的区域,然后用鼠标操作“工程应用\DTM法土方计算\根据坐标文件”,根据电脑提示在图上选取计算区域“边界线”,导入计算区域的坐标数据,这时会弹出土方计算参数设置对话框,填入“平场标高”和“边界采样间距”按确定即可得到土方计算结果。如果计算区域需要进行边坡的处理,那么还可以在参数

设置里面进行“边坡设置”,平场高程高于地面高程则设置为向下放坡,反之,则为向上放坡。在计算结束后,电脑会在操作者指定的位置绘制一个“计算结果表格”。

(2)根据图上高程点计算:此方法首先是按数据文件展绘高程点,然后用闭合的复合线圈定所要计算土方的区域,然后用鼠标操作“工程应用\DTM法土方计算\根据图上高程点”,根据电脑的提示进行后面的操作,操作与“根据坐标数据计算”相同。(3)根据图上的三角网计算:在计算区域先建立DTM模型,生成三角网,然后根据地形的实际情况,对既有的三角网进行必要的添加和删除,使结果更接近实际地形,最后用鼠标操作“工程应用\DTM法土方计算\根据图上三角网”,根据电脑的提示,输入平场标高,选取计算所需的所有三角形按回车键即得计算结果。

(4)两期间土方计算

两期间土方计算指的是对同一区域进行了两期测量,利用两次观测得到的高程数据建模后叠加,计算出该区域两期之中的土方变化情况,此方法比较适合两次观测时该区域都是不规则表面的情况。计算时,首先对计算区域前后两次的地形生成不同的三角网文件,然后用鼠标操作“工程应用\DTM法土方计算\计算两期间土方”,根据电脑的提示在“第一期三角网”导入前期的三角网文件,在“第二期三角网”导入后期的三角网文件,按回车键即得计算结果。

3 使用心得

Cass7.0在土方计算方面给我们广大的测绘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操作简便、计算快捷、准确度较高的平台,但如何才能更好的使用这个土方计算软件,让它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呢?以下几点关键性的问题是必须要注意的。

1.基础计算数据很重要。对于使用“高程点坐标数据文件”和“图上高程点”的计算来说,这点尤其重要。一是要对坐标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确认,看数据文件内容与图面点位是否一致,是否满足计算区域的要求,因为对于缺少点位的区域,电脑会自动参考最近点的高程信息,尽管它离那点有“十万八千里”;另外由于电脑在识别点位时是以点位属性信息为准的,所以要对图上高程点的属性进行核准,一些地形图在经过拷贝、粘贴、插入等操作之后,会出现点位高程属性变化的情况,而这些属性的变化,并不会直接反映在图面上。

2.计算方法的选择。“方格网法”和“DTM法”其计算原理是不同的,它们也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在工作中,我们应根据计算区域的地形地貌实际情况对计算方法做出选择。由于“方格网法”将其方格均视为独立的规则平面,这与计算场地的实际地形是差别的,有其局限性,所以在实际生产中,为保证土方计算的准确性,“方格网法”多应用于场地较平坦的土方计算,而“DTM 法”在点位密度满足的情况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地貌。

3.关于地形图。很多地形图的测绘,只是以表达地形为目的,不能直接用于土方计算,根据以往计算经验,直接使用一般地形图计算而得的土石方结果与真实值的差值可达20%~30%,有时会更大。所以在外业测量时,要抓住用于土石方计算这个目的,在采集数据时,密度较一般的地形图要有所提高,加强地貌(如坎上、坎下)数据的采集工作,使得高程数据对地形的表达更加完整。如果受条件限制,使用的是现有的地形图,那么一定要对地形图进行二次处理,主要是对地形变化区域的高程点位进行添加与删除。在完成处理之后保存结果,再进行坐标数据的提取和其他土方计算操作。

4.关于复合线。用于圈定计算区域的复合线,一要注意闭合,二不可进行拟合处理,因为拟合过的曲线在进行土方计算时会用折线迭代,影响计算结果的精度。

5.关于比例尺和方格宽度。不论是“方格网法”还是“DTM法”,都尽可能地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如1:200、1:500等,这对提高土方量的计算精度很有好处。另外在“方格网法”中,“方格宽度”的设置大小,对计算结果也会有影响,在计算中,建议使用5米或10米的小数值“方格宽度”。

6.三角网的处理。在DTM法中由于三角网的连接是随机的,不排除有一些三角形的连接是不满足计算要求的,所以需要对生成的三角网进行处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三角形,然后顺应实际地形的变化对三角网进行手工连接,使得生成的模型更加符合地形实际情况。在连接完毕后注意进行“修改结果存盘”。

7.检查工作很重要。检查工作对于工程质量的保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土方计算工作也不例外。鉴于土方计算的繁琐性,使用手工检查不异于人工重新计算一遍,所以建议使用其他的计算方法,例如使用“方格网法”和“DTM法”来对计算结果进行互检,在一般情况下,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的误差在5%以内则认为计算结果精度良好,可供使用。

4 结束语

随着时间的变迁,Cass软件也在不断地更新,而作为我们测绘人,总结过往工作经验,挖掘计算软件的潜力,提高自身技术,土方计算质量才有保证,土方工程中各方的利益才有保障。实践证明,在使用Cass7.0的方格网法与DTM法进行土方计算的时候,关注文中所提出的关键性问题能有效地提高土方计算的精度。

一、读识方格网图

方格网图由设计单位(一般在1:500的地形图上)将场地划分为边长a=10~40m的若干方格,与测量的纵横坐标相对应,在各方格角点规定的位置上标注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H)和设计标高(Hn),如图1-3所示.

二、场地平整土方计算

考虑的因素:

①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的要求;

②尽量利用地形,减少挖填方数量;

③争取在场区内挖填平衡,降低运输费;

④有一定泄水坡度,满足排水要求.

⑤场地设计标高一般在设计文件上规定,如无规定:

A.小型场地――挖填平衡法;

B.大型场地――最佳平面设计法(用最小二乘法,使挖填平衡且总土方量最小)。

1、初步标高(按挖填平衡),也就是设计标高。如果已知设计标高,1.2步可跳过。

场地初步标高:

H0=(∑H1+2∑H2+3∑H3+4∑H4)/4M

H1--一个方格所仅有角点的标高;

H2、H3、H4--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

M ——方格个数.

2、地设计标高的调整

按泄水坡度、土的可松性、就近借弃土等调整.

按泄水坡度调整各角点设计标高:

①单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 Hn = H0 ± Li

②双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Hn = H0 ± Lx ix ± L yi y

3.计算场地各个角点的施工高度

施工高度为角点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hn------角点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为填,“-”为挖),m;

n------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3,…,n).

Hn------角点设计高程,

H------角点原地面高程.

4.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

方格边线一端施工高程为“+”,若另一端为“-”,则沿其边线必然有一不挖不填的点,即“零点”(如图1-4所示).

图1-4 零点位置

零点位置按下式计算:

式中 x1、x2 ——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

h1、h2 ——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均用绝对值),m;

a —方格网的边长,m.

5.计算方格土方工程量

按方格底面积图形和表1-3所列计算公式,逐格计算每个方格内的挖方量或填方量.

表1-3 常用方格网点计算公式

南方CASS7.1方格网计算土方量操作步骤

第一步:连接全站仪,【数据】→【读全站仪数据】→将新测量数据(此数据为dat格式)保存至电脑; 第二步:【绘图处理】→【展高程点】→导出保存在电脑上的新测量数据(若无全站仪导出数据,可将测量所得数据,按序号、空一列、Y、X、H的顺序在EXCEL表格中 输入相应数据,再另存为csv格式,不保存关闭EXCEL源文件,在电脑中找到另 存的csv文件,改变该文件后缀为dat,再将该dat文件选择用“记事本”程序打开, 打开后标准格式如:“13,,881019.718,2563395.065,1880.247”,若不是标准格式,则 将其修改至标准格式后保存关闭,最后直接进行【展高程点】操作),【展高程点】 可进行多次操作:可先导入面积数据,用PL命令连接面积各数据点,特别注意: 最后一点与第一点的连接必须使用“C”的闭合命令;再导入面积内各高程点数据; 第三步:【等高线】→【建立DTM】→【由图画高程点生成】→选择面积各数据点边线→【确定】→系统自动生成三角网; 第四步:【等高线】→【三角网存取】→【写入文件】→窗选整个图形→选择存盘确定; 第五步:【工程应用】→【方格网土方计算】→点击面积边线→弹出对话框,对话框中【高程点坐标数据文件】选择此区域回填前(或开挖前)测量数据的dat格式文件;对 话框中【涉及面】栏选择【三角网文件】,选择此前保存的三角网;方格网宽度根 据需要调整;点击【确认】,系统自动计算并生成方格网图形,存盘(该文件为dwg 格式)退出。 1.在电脑上安装科力达全站仪传输软件 2.打开传输软件,设置通讯参数 例:协议-None,通讯口-COM1,波特率-9600,数据位-8,停止位-1,检校-无 3.打开全站仪,在传输数据通讯参数里改为以上同样的设置(注意电脑和全站仪的通讯参数必须一致) 4.用传输线连接电脑和全站仪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教材及例题

一、读识方格网图 方格网图由设计单位(一般在1:500的地形图上)将场地划分为边长a=10~40m的若干方格,与测量的纵横坐标相对应,在各方格角点规定的位置上标注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H)和设计标高(Hn),如图1-3所示. 图1-3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图 二、场地平整土方计算 考虑的因素: ①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的要求; ②尽量利用地形,减少挖填方数量; ③争取在场区内挖填平衡,降低运输费; ④有一定泄水坡度,满足排水要求. ⑤场地设计标高一般在设计文件上规定,如无规定: A.小型场地――挖填平衡法; B.大型场地――最佳平面设计法(用最小二乘法,使挖填平衡且总土方量最小)。 1、初步标高(按挖填平衡),也就是设计标高。如果已知设计标高,1.2步可跳过。 场地初步标高: H0=(∑H1+2∑H2+3∑H3+4∑H4)/(4*M) H1--一个方格所仅有角点的标高; H2、H3、H4--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 M ——方格个数. 2、地设计标高的调整 按泄水坡度、土的可松性、就近借弃土等调整. 按泄水坡度调整各角点设计标高: = Li :H0 ±Hn ①单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 = L yi y Lx ix ②双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HnH0±± 3.计算场地各个角点的施工高度

施工高度为角点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hn------角点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为填,“-”为挖),m; n------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3,…,n). Hn------角点设计高程, H------角点原地面高程. 4.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 方格边线一端施工高程为“+”,若另一端为“-”,则沿其边线必然有一不挖不填的点,. )所示1-4如图(即“零点” 零点位置图1-4 零点位置按下式计算: ;x2 ——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x1式中、 ),m;——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h2 (均用绝对值 h1m. —方格网的边长, a 计算方格土方工程量5.. 1-3表所列计算公式,逐格计算每个方格内的挖方量或填方量按方格底面积图形和 常用方格网点计算公式1-3 表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知识讲解

《方格网法》计算土 方工程量

补充: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 在进行土方工程量计算之前,将绘有等高线的现场地形图,分为若干数量的方格(或根据测绘的方格网图),然后按设计高程和自然高程,求出挖填高程,进行土方量的计算。适用于地形平缓或台阶宽度较大的地段采用。 其计算步骤为: 1、方格的划分 常用的方法是在1/500的地形图上,以20×20或40×40m 划分成若干个方格,将设计标高和地面标高分别标在方格点的右上角和右下角,将自然地面标高与设计地面标高的差值,即各角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填在方格网的左上角,挖方为(+)填方为(-)。 2、计算零点位置: 在一个方格网内同时有填方或挖方时,要先算出方格边的零点位置,并标注于方格网上,连按零点就得零线,它是填方区与挖方区的分界线。 零点的位置按下式计算: a h h h ?+=2 111χ a h h h ?+= 2122χ 式中1χ、2χ—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 ) 1h 、2h —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m )均用绝对值 a —方格网的边长(m ) 在实际工作中,为省略计算,常采用图解法直接求出零点。

方法是用尺在各角上标出相应比例,用尺相连,与方格相交点即为零点位置。 3、计算土方工程量 按方格网底面积图形和表7-10所列公式计算每个方格法内的挖方或填方量或用查表法计算。 4、计算土方总量 将挖方区(或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土方量汇总,即得到该场地挖方和填方的总土方量。 例:某建筑场地方格网的一部分如图所示,方格边长为20×20m,试用公式法计算挖填土方总量。 解: (1)划分方格网 计算方格各点的施工高度 (2)计算零点位置: 从图7-3(b)中知,8~13,9~14,14~15三条方格边两端的施工高度符号不同,说明在此方格边上有零点存在。

CASS9.1方格网计算土石方教程

CASS9.1方格网计算土石方教程 1、打开图形→导入地形图 2、进入菜单“绘图处理”→展高程点(现场开挖后收方测量点、自处理设计标高点)→找到****.dat格式文件打开 3、确定计算范围,用多段线绘制计算范围(即展高程点范围), 4、进入菜单“等高线”→建立DTM(选择由图面高程点生成) →确定→选择“选取高程点的范围”→选择建模边界→自动生成三角网 5、进入菜单“等高线”→三角网存取→写入文件→命名文件后选择三角网对象保存 6、入菜单“工程应用”→方格网土方计算→选择计算边界→选择打开地面高程点.dat文件→选择打开三角网.sjw文件→设置计算参数→设置方格网位置方向→计算OK 所有坐标数据文件需转换为(.dat)格式文件,在.txt文件内将数据设置好后,直接将.txt文件后缀改为.dat格式文件 原始地面数据采集 1、现场测量后整理在.txt文件内,直接将.txt文件后缀改为.dat 格式文件 2、在CASS内,点击在应用工具栏上的红色.91→选择将所展的点追加到数据文件中,命名文件后设置展点完毕后保存。 生成三维模型:建立方格网后,选择“等高线---坡度分析---颜色填

充—选择填充方式(2.实心填充),再进行:等高线---三维模型—低级着色方式”生成完成,选择“显示—三维动态显示”即可查看 提取高程点: 1、地形图标高图根点没有被损坏,点击图根点可以显示其坐标、高程,那么,可以直接提取。提取方式: (1)、工程应用-高程点生成数据文件—图块生成数据文件—输入高程点所在的图层名称---高程点信息所在的位置输入选项2高程点Z 值。即可提取。 2、等高线提取高程---选择复合线生成,根据命令提示即可。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教材及例题

、读识方格网图 方格网图由设计单位(一般在1: 500的地形图上)将场地划分为边长 a=10?40m 的若干 方格,与测量的纵横坐标相对应 ,在各方格角点规定的位置上标注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 (H )和设 计 标高(Hn ),如图1-3所示. Λ=3‰ 二、场地平整土方计算 考虑的因素: ① 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的要求; ② 尽量利用地形,减少挖填方数量; ③ 争取在场区内挖填平衡,降低运输费; ④ 有一定泄水坡度,满足排水要求 ⑤ 场地设计标高一般在设计文件上规定,如无规定: 4? 65 I +0 39 *0 02 3 -0 19 4 -0.5Λ 5 45 67 4j?> 43,94 43 73 44 U 鼻射 JJeo ÷ I BfiJD \ .-17 ?0 -117 00 -270 OO +25 90 \ 6 7 *0 30 \ < <0 *0 40 10 42 9 J J3 S9 4155 43.65 43 7b √1 71 44 |7 43 77 44 67 +263 00 *∣42 7∣ UQ 2i ? H56O? Il +097 12 +0 71 ? 044 +0.C6 S V 15 42.53 55 42 90 43 61 4?23 抽67 4? €7 4J 7? 44 17 +0 30 ?i1标扁 图1-3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图

A.小型场地一一挖填平衡法; B.大型场地一一最佳平面设计法(用最小二乘法,使挖填平衡且总土方量最小)。 1、初步标咼(按挖填平衡),也就是设计标咼。如果已知设计标咼, 1.2步可跳过 场地初步标高: H0=( ∑H1+2∑H2+3∑H3+4∑H4)∕(4*M) H1--一个方格所仅有角点的标高; H2、H3、H4-—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 M——方格个数. 2、地设计标高的调整 按泄水坡度、土的可松性、就近借弃土等调整 按泄水坡度调整各角点设计标高: ①单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Hn = H0 ± Li ②双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Hn = H0 ± LX ix ± L yi y 3. 计算场地各个角点的施工高度 施工高度为角点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hn------角点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为填,“-”为挖),m n------ 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3,???, n). Hr------ 角点设计高程, H----- 角点原地面高程. 4. 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 方格边线一端施工高程为“ +” ,若另一端为“-”,则沿其边线必然有一不挖不填的点,

南方CASS方格网计算土方步骤

南方CASS方格网计算土方步骤 一:现场采集数据: 已知坐标点和高程,可以直接利用数据采集来采集要计算土方范围里的点(要算十米格子土方图,实际中采集点为5-8米一点,二十米格子为12-16米一点,中间地形变化比较大的全部要采集,砍高砍底要全部采集),同时范围边采集,而对于没坐标点的可以利用一个固定点为零平台,坐标全假设为0,利用0位角定向即可采集数据,方法和上面一样,再后一个不同之处就是会要采集个平整到哪处位置点的高程将成为你计算土方量的设计高程。 二:开始计算: 传好数据会出现记事本格式的DAT文件如图 , 在南方CASS绘图处理菜单中展野外测点点号,就会出现如图

然后把范围用多段线框出来,如图 把范围框线改别图层并关闭图层,删掉展点号,后打开关闭的图层。 打开CASS菜单里工程应用里方格网计算,会出现下图

接着就是采集原地面高程点数据文件输入如图 再后看到有三个设计面和一个方格网格子距离输入 你将可以选择是有坡度计算还是平整计算和十米格子或二十米格子计算等。 一般情况多用设计面第一个和第二个,第一个平整很简单直接输入设计高程,如图 接着就是你选择方格宽度,下图为20米

第二种有坡度的计算,设计面不同如图 基准点就是坡度开始位置点击平面会出现坐标,向下方向上一点就是坡度结束点点击平面出现的坐标,基准点设计高程就是坡度开始位置设计高程,接着也是选择格子距离10米或20米,下图为20米,

有坡比的和平整的不同之处就是设计高程会不同,如下图对比 有坡比的蓝色设计高程呈现不同值

平整的蓝色设计高程全为32米。 第三种设计面计算和第二种一样,就是一个坡度后接着再一个坡度。下面给个例子做下: 条件:已知采集好了原地面数据,平整高度为35米计算。 已知采集好了原地面数据,从左到右正直坡度为1.5℅,左边开始设计高程为32米计算。 比如电子版图,就在图上面把土方范围框出来后用命令G加点(是保存到你自己文件里)来采集原地面高程点,后面计算都一样。

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

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 一、设计题目 ——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 二、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利用方格网法计算出场地平整时的土方量,其属于设计地面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地面是将自然地形加以适当整平,使其成为满足使用要求和建筑布置的平整地面。对于平整场地,合理设定土方工程量的大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总图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该设计的教学,进一步掌握利用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时的土方量的工程。 三、设计内容与要求 1.方格网法的基本原理 方格网法是将基地化分为若干个方格,根据自然地面与设计地面的高差,计算挖方和填方的体积,分别汇总即为土方量。该方法一般适用于平坦场地。设计时要求填方和挖方基本相等,即要求土方就地平衡,平整前后这块土体的体积是相等的。 对于一块表面上崎岖不平的土体,经整平后使其表面成为平面。 设平整前的土方体积为V:

V=) (4)432(4 4 1 2 43212∑∑∑∑∑∑= +++ij j j j j h Pi a h h h h a 式中: V ——土体自水准面起算自然地面下土体的体积; a ——方格边长(m ); ——方格网交点的权值,i=1表示角点,i=2表示边点,i=3表示凹点,i=4表示中间点,其权值分别为1,2,3,4。 h 1j h 2j h 3j h 4j ——各角点,边点,凹点,中间点的自然地面的标高(m 3 )。 h ij ——各角点(或边点,凹点,中间点)的自然地面的标高(m 3 )。 设方格坐标原点的设计标高为x ,则整平后土体的体积为: ∑∑= 4 1 2 ' ) )((4 x f P a V i 式中: ——土体自水准面起算平整后土体的体积(m 3 ); x ——方格网坐标原点的设计标高(m ); a ——方格边长(m ); m ,i ——X 轴方向的放个数与设计坡度(%),从原点起,上坡为证,下坡为负; n ,j ——Y 轴方向的放个数与设计坡度(%),从原点起,上坡为证,下坡为负; 当土方平衡时,平整前后这块土体的体积是相等的,即' V V =

方格网法土方计算

8.2.3 方格网法土方计算 由方格网来计算土方量是根据实地测定的地面点坐标(X,Y,Z)和设计高程,通过生成方格网来计算每一个方格内的填挖方量,最后累计得到指定范围内填方和挖方的土方量,并绘出填挖方分界线。 系统首先将方格的四个角上的高程相加(如果角上没有高程点,通过周围高程点内插得出其高程),取平均值与设计高程相减。然后通过指定的方格边长得到每个方格的面积,再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得到填挖方量。方格网法简便直观,易于操作,因此这一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 用方格网法算土方量,设计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斜面,还可以是三角网,如图8-38所示。 图8-38 方格网土方计算对话框 1、设计面是平面时的操作步骤: ●用复合线画出所要计算土方的区域,一定要闭合,但是尽量不要拟合。 因为拟合过的曲线在进行土方计算时会用折线迭代,影响计算结果的精 度。 ●选择“工程应用\方格网法土方计算”命令。 ●命令行提示:“选择计算区域边界线”;选择土方计算区域的边界线 (闭合复合线)。 ●屏幕上将弹出如图8-38方格网土方计算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所需 的坐标文件;在“设计面”栏选择“平面”,并输入目标高程;在“方 格宽度”栏,输入方格网的宽度,这是每个方格的边长,默认值为20

米。由原理可知,方格的宽度越小,计算精度越高。但如果给的值太小,超过了野外采集的点的密度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点击“确定”,命令行提示: 最小高程=XX.XXX ,最大高程=XX.XXX 总填方=XXXX.X立方米, 总挖方=XXX.X立方米 同时图上绘出所分析的方格网,填挖方的分界线(绿色折线),并给出每个方格的填挖方,每行的挖方和每列的填方。结果如图8-39所示。 图8-39 方格网法土方计算成果图 2、设计面是斜面时的操作步骤: 设计面是斜面的时候的,操作步骤与平面的时候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方格网土方计算对话框中“设计面”栏中,选择“斜面【基准点】”或“斜面【基准线】” 如果设计的面是斜面(基准点),需要确定坡度、基准点和向下方向上一点的坐标,以及基准点的设计高程。 点击“拾取”,命令行提示: 点取设计面基准点:确定设计面的基准点; 指定斜坡设计面向下的方向:点取斜坡设计面向下的方向; 如果设计的面是斜面(基准线),需要输入坡度并点取基准线上的两个点以及基准线向下方向上的一点,最后输入基准线上两个点的设计高程即可进行计算。 点击“拾取”,命令行提示: 点取基准线第一点:点取基准线的一点; 点取基准线第二点:点取基准线的另一点; 指定设计高程低于基准线方向上的一点:指定基准线方向两侧低的一边; 方格网计算的成果如图8-39。 3、设计面是三角网文件时的操作步骤:

方格网法土方计算

方格网法土方计算 方格网计算步骤及方法 、—— ——

2. 常用方格网计算公式

注:1)a ——方格网的边长,m ; b 、 c ——零点到一角的边长,m ; h 1,h 2,h 3,h 4——方格网四角点的施工高程,m ,用绝对值代入; Σh ——填方或挖方施工高程的总和 ,m ,用绝对值代入; ——挖方或填方体积,m 。

2)本表公式是按各计算图形底面积乘以平均施工高程而得出的。 方格网法。将场地划分为边长10—40m的正方形方格网,通常以20m居多。再将场地设计标高和自然地面标高分别标注在方格角上,场地设计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的差值即为各角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习惯以“+”号表示填方,“-”表示挖方。将施工高度标注于角点上,然后分别计算每一方格地填挖土方量,并算出场地边坡的土方量。将挖方区(或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的土方量和边坡土方量汇总,即得场地挖方量和填方量的总土方量。 为了解整个场地的挖填区域分布状态,计算前应先确定“零线”的位置。零线即挖方区与填方区的分界线,在该线上的施工高度为零。零线的确定方法是:在相邻角点施工高度为一挖一填的方格边线上,用插入法求出零点的位置,将各相邻的零点连接起来即为零线。零线确定后,便可进行土方量计算。方格中土方时的计算有两种方法,即四角棱柱体和三角棱柱体法。 ①四角棱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方格四个角点全部为填或全部为挖,其挖方或填方体积为: V=a2(h 1+h 2 +h 3 +h 4 )/4 式中:h 1、h 2 、h 3 、h 4 —方格四然点挖或填的施工高度,均取绝对值,m; a—方格边长。 方格四个角点中,部分是挖方、部分是填方时,其挖方或填方体积分别为: V 1、2=a2/4×[h 1 2/(h 1 +h 4 )+h 2 2/(h 2 +h 3 )] V 3、4=a2/4×[h 3 2/(h 2 +h 3 )+h 4 2/(h 1 +h 4 )] 方格中三个角点为挖方(或填方)另一角点为填方时(或挖方)时,其填方部分的土方量为: V 4=a2h 4 3/6(h 1 +h 4 )(h 3 +h 4 ) 其挖方部分土方量为: V 1、2、3=a2(2h 1 +h 2 +2h 3 -h 4 )/6+V 4 ②三角棱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计算时先顺地形等高线将各个方格划分成三角形, 每个三角形三个角点的填挖施工高度用h 1、h 2 、h 3 表示。当三角形三个角点全部为挖或全部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

页脚内容1 补充: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 在进行土方工程量计算之前,将绘有等高线的现场地形图,分为若干数量的方格(或根据测绘的方格网图),然后按设计高程和自然高程,求出挖填高程,进行土方量的计算。适用于地形平缓或台阶宽度较大的地段采用。 其计算步骤为: 1、方格的划分 常用的方法是在1/500的地形图上,以20×20或40×40m 划分成若干个方格,将设计标高和地面标高分别标在方格点的右上角和右下角,将自然地面标高与设计地面标高的差值,即各角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填在方格网的左上角,挖方为(+)填方为(-)。 2、计算零点位置: 在一个方格网内同时有填方或挖方时,要先算出方格边的零点位置,并标注于方格网上,连按零点就得零线,它是填方区与挖方区的分界线。 零点的位置按下式计算: a h h h ?+=2 111χ a h h h ?+= 2122χ 式中1χ、2χ—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 ) 1h 、2h —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m )均用绝对值

a—方格网的边长(m) 在实际工作中,为省略计算,常采用图解法直接求出零点。 方法是用尺在各角上标出相应比例,用尺相连,与方格相交点即为零点位置。 3、计算土方工程量 按方格网底面积图形和表7-10所列公式计算每个方格法内的挖方或填方量或用查表法计算。 4、计算土方总量 将挖方区(或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土方量汇总,即得到该场地挖方和填方的总土方量。 例:某建筑场地方格网的一部分如图所示,方格边长为20×20m,试用公式法计算挖填土方总量。 解: (1)划分方格网 计算方格各点的施工高度 (2)计算零点位置: 页脚内容2

方格网土方量计算方法

方格网法。将场地划分为边长10—40m的正方形方格网,通常以20m居多。再将场地设计标高和自然地面标高分别标注在方格角上,场地设计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的差值即为各角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习惯以“+”号表示填方,“-”表示挖方。将施工高度标注于角点上,然后分别计算每一方格地填挖土方量,并算出场地边坡的土方量。将挖方区(或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的土方量和边坡土方量汇总,即得场地挖方量和填方量的总土方量。 为了解整个场地的挖填区域分布状态,计算前应先确定“零线”的位置。零线即挖方区与填方区的分界线,在该线上的施工高度为零。零线的确定方法是:在相邻角点施工高度为一挖一填的方格边线上,用插入法求出零点的位置,将各相邻的零点连接起来即为零线。零线确定后,便可进行土方量计算。方格中土方时的计算有两种方法,即四角棱柱体和三角棱柱体法。 ①四角棱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方格四个角点全部为填或全部为挖,其挖方或填方体积为: V=a2(h1+h2+h3+h4)/4 式中:h1、h2、h3、h4—方格四然点挖或填的施工高度,均取绝对值,m; a—方格边长。 方格四个角点中,部分是挖方、部分是填方时,其挖方或填方体积分别为: V1、2=a2/4×[h12/(h1+h4)+h22/(h2+h3)] V3、4=a2/4×[h32/(h2+h3)+h42/(h1+h4)] 方格中三个角点为挖方(或填方)另一角点为填方时(或挖方)时,其填方部分的土方量为: V4=a2h43/6(h1+h4)(h3+h4) 其挖方部分土方量为: V1、2、3=a2(2h1+h2+2h3-h4)/6+V4 ②三角棱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计算时先顺地形等高线将各个方格划分成三角形,每个三角形三个角点的填挖施工高度用h1、h2、h3表示。当三角形三个角点全部为挖或全部为填时,其挖填方体积为: V=a2(h1+h2+h3)/6 式中:a—方格边长,m; h1、h2、h3—三角形各角点的施工高度,用绝对值代入,m。 三角形三个角点有填有挖时,零线将三角形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底面为三角形的锥体,一个是底面为四边形的楔体,其锥体部分体积为: V锥=a2h33/6(h1+h3)(h2+h3) 楔形部分的体积为: V楔=a2/6[h33/(h1+h3)(h2+h3)-h3+h2+h1] 式中:h1、h2、h3—三角形各角点的施工高度,取绝对值,m。其中h3指的是锥体顶点的施工高度。

方格网法土方计算公式

方格网法土方计算公式(原理)__飞时达土方计算 飞时达土方计算软件采用双向切分三棱锥平均值计算土方量。希望大家好好对照方格网计算公式,手工计算和我们软件计算,好好对比下,计算出来结果是一样的。 根据各角点施工高度的不同,零线(即方格边上施工高度为零、不填不挖的点的连线)可能将三角形划分为两种情况:三角形全部为挖方或全部为填方以及部分挖方和部分填方。 土方计算软件产品经理QQ:124230688 (各种各样土方工程量计算项目都有涉及)注:更详细计算方法可参见《建筑施工》(第三版)P11~13页 1、全填全挖的计算公式: V=[a2*(h1+h2+h3)]/6

a:指方格的边长 h1 h2 h3 值的三角形的各点的施工高度。 举例:下面是一个全填方的网格(20*20),请看软件详细的计算过程: 第一种对角线 第一种对角线的情况:V1=[202*(6.61+5.84+10.88)]/6 =1555.3333333333 V2=[202*(10.62+5.84+10.88)]/6 =1822.66666666 总量:3377.9999999

第二种对角线 第二种对角线的情况:V1=[202*(6.61+5.84+10.62)]/6 =1538 V2=[202*(10.62+6.61+10.88)]/6 =1874 总量:3412 【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 2 =(3378+3412)/2=3395 (正好和网格里的对上了) 全挖的情况和全填的情况是一样的计算过程。 2、部分填部分挖的计算公式:

由于零线将三角形划分成底面为三角形的锥体和底面为四边形的锲体,锥体和楔体体积公式分别: 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V锥体=(a2/6)×{h33/[(h1+h3) ×(h2+h3)]} 楔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V楔体=(a2/6)×{h33/ [(h1+h3) ×(h2+h3)]-h3+h2+h1} 注意:h1、h2、h3—三角形角点的施工高度(均用绝对值代入),但是h3恒指锥体顶点的施工高度,a指的是网格的边长

方格网计算土方原理及工艺

场地平整土方工程量的计算 在编制场地平整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进行土方的平衡调配以及检查验收土方工程时,常需要进行土方工程量的计算。计算方法有方格网法和横断面法两种。 (1)方格网法 用于地形较平缓或台阶宽度较大的地段。计算方法较为复杂,但精度较高,其计算步骤和方法如下: 1)划分方格网 根据已有地形图(一般用1:500的地形图)将欲计算场地划分成若干个方格网,尽量与测量的纵、横坐标网对应,方格一般采用20m ×20m 或40m ×40m ,将相应设计标高和自然地面标高分别标注在方格点的右上角和右下角。将自然地面标高与设计地面标高的差值,即各角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填在方格网的左上角,挖方为(-),填方为(+)。 2)计算零点位置 在一个方格网内同时有填方或挖方时,应先算出方格网边上的零点的位置,并标注于方格网上,连接零点即得填方区与挖方区的分界线(即零线)。 零点的位置按下式计算(图6-3): a h h h x ?+=2111 a h h h x ?+=2 122 (6-8) 式中 x 1、x 2——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 ); h 1、h 2——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m ),均用绝对值; a ——方格网的边长(m )。

图6-3 零点位置计算示意图 图6-4 零点位置图解法 为省略计算,亦可采用图解法直接求出零点位置,如图6-4所示,方法是用尺在各角上标出相应比例,用尺相接,与方格相交点即为零点位置。这种方法可避免计算(或查表)出现的错误。 3)计算土方工程量 按方格网底面积图形和表6-31所列体积计算公式计算每个方格内的挖方或填方量,或用查表法计算,有关计算用表见表6-31。 常用方格网点计算公式表6-31

CASS方格网计算土石方教程

C A S S方格网计算土石方 教程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CASS9.1方格网计算土石方教程 1、打开图形→导入地形图 2、进入菜单“绘图处理”→展高程点(现场开挖后收方测量点、自处理设计标高点)→找到****.dat格式文件打开 3、确定计算范围,用多段线绘制计算范围(即展高程点范围), 4、进入菜单“等高线”→建立DTM(选择由图面高程点生成)→确定→选择“选取高程点的范围”→选择建模边界→自动生成三角网 5、进入菜单“等高线”→三角网存取→写入文件→命名文件后选择三角网对象保存 6、入菜单“工程应用”→方格网土方计算→选择计算边界→选择打开地面高程点.dat文件→选择打开三角网.sjw文件→设置计算参数→设置方格网位置方向→计算OK 所有坐标数据文件需转换为(.dat)格式文件,在.txt文件内将数据设置好后,直接将.txt文件后缀改为.dat格式文件 原始地面数据采集 1、现场测量后整理在.txt文件内,直接将.txt文件后缀改为.dat格式文件 2、在CASS内,点击在应用工具栏上的红色.91→选择将所展的点追加到数据文件中,命名文件后设置展点完毕后保存。

生成三维模型:建立方格网后,选择“等高线---坡度分析---颜色填充—选择填充方式(2.实心填充),再进行:等高线---三维模型—低级着色方式”生成完成,选择“显示—三维动态显示”即可查看 提取高程点: 1、地形图标高图根点没有被损坏,点击图根点可以显示其坐标、高程,那么,可以直接提取。提取方式: (1)、工程应用-高程点生成数据文件—图块生成数据文件—输入高程点所在的图层名称---高程点信息所在的位置输入选项2高程点Z值。即可提取。 2、等高线提取高程---选择复合线生成,根据命令提示即可。

方格网法土方量计算及测量

土方施工技术 场地平整 理论知识: 一、平整场地土方量计算公式与步骤 1. 读识方格网图 方格网图由设计单位(一般在1:500的地形图上)将场地划分为边长a=10~40m的若干方格,与测量的纵横坐标相对应,在各方格角点规定的位置上标注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H)和设计标高(Hn),如图所示. 2.确定场地设计标高 1)场地初步标高: H0=S(H11+H12+H21+H22)/4M H11、H12、H21、H22 ——一个方格各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 M ——方格个数. 或: H0=(∑H1+2∑H2+3∑H3+4∑H4)/4M H1--一个方格所仅有角点的标高;

H2、H3、H4--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 2)场地设计标高的调整 按泄水坡度调整各角点设计标高: ①单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 Hn = H0 ± Li ②双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Hn = H0 ± Lx ix ± L yi y 3.计算场地各个角点的施工高度 施工高度为角点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hn------角点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为填,“-”为挖),m; n------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3,…,n). Hn------角点设计高程, H------角点原地面高程. 4.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 方格边线一端施工高程为“+”,若另一端为“-”,则沿其边线必然有一不挖不填的点,即“零点”(如图1-4所示).

图1-4 零点位置 零点位置按下式计算: 式中x1、x2 ——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 h1、h2 ——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均用绝对值),m; a —方格网的边长,m. 确定零点的办法也可以用图解法,如图1-5所示. 方法是用尺在各角点上标出挖填施工高度相应比例,用尺相连,与方格相交点即为零点位置。将相邻的零点连接起来,即为零线。它是确定方格中挖方与填方的分界线。 图1-5 零点位置图解法 5.计算方格土方工程量 按方格底面积图形和表1-3所列计算公式,逐格计算每个方格内的挖方量或填方量. 表1-3 常用方格网点计算公式

用方格网法计算土方步骤

用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首先将要计算土方的区域将其高程点展会到图上,然后用pl(复合线)将区域围成闭合的区域,然后输入设计面参数---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并绘制格网图。 由方格网来计算土方量是根据实地测定的地面点坐标(X,Y,Z)和设计高程,通过生成方格网来计算每一个方格内的填挖方量,最后累计得到指定范围内填方和挖方的土方量,并绘出填挖方分界线。系统首先将方格的四个角上的高程相加(如果角上没有高程点,通过周围高程点内插得出其高程),取平均值与设计高程相减。然后通过指定的方格边长得到每个方格的面积,再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得到填挖方量。方格网法简便直观,易于操作,因此这一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用方格网法算土方量,设计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斜面,还可以是三角网。 1、设计面是平面时的操作步骤: 用复合线画出所要计算土方的区域,一定要闭合,但是尽量不要拟合。因 为拟合过的曲线在进行土方计算时会用折线迭代,影响计算结果的精度。 选择“工程应用\方格网法土方计算”命令。 命令行提示:“选择计算区域边界线”;选择土方计算区域的边界线(闭合 复合线)。 屏幕上将弹出方格网土方计算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所需的坐标文件;在“设计面”栏选择“平面”,并输入目标高程;在“方格宽度”栏,输入方格网的宽度,这是每个方格的边长,默认值为20 米。由原理可知,方格的宽度越小,计算精度越高。但如果给的值太小,超过了野外采 集的点的密度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点击“确定”,命令行提示: 最小高程=XX.XXX ,最大高程=XX.XXX 总填方=XXXX.X 立方米, 总挖方=XXX.X 立方米 同时图上绘出所分析的方格网,填挖方的分界线并给出每个方格的填挖方,每行的挖方和每列的填方。 2、设计面是斜面时的操作步骤: 设计面是斜面的时候的,操作步骤与平面的时候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方格网土方计算对话框中“设计面”栏中,选择“斜面【基准点】”或“斜面【基准线】”如果设计的面是斜面(基准点),需要确定坡度、基准点和向下方向上一点的坐标,以及基准点的设计高程。 点击“拾取”,命令行提示: 点取设计面基准点: 确定设计面的基准点; 指定斜坡设计面向下的方向: 点取斜坡设计面向下的方向; 如果设计的面是斜面(基准线),需要输入坡度并点取基准线上的两个点以及基准线向下方向上的一点,最后输入基准线上两个点的设计高程即可进行计算。点击“拾取”,命令行提示: 点取基准线第一点: 点取基准线的一点; 点取基准线第二点: 点取基准线的另一点; 指定设计高程低于基准线方向上的一点: 指定基准线方向两侧低的一边;得出方格网计算的成果。

方格网计算土方量

场地平整土方量的计算 如前面所讲,场地平整土方量的计算一般采用方格网法。 (1)计算场地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 式中,h i 为角点施工高度,即挖填高度,以“+”为填,“-”为挖; H i ′ 为角点的设计标高; H i 为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 (2)确定“零线” 平面网格中,相邻两个零点相连成的一条折线,就是方格网中的挖填分界线——零线。 设h 1为填方角点的填方高度,h 2为挖方角点的挖方高度,O 为零点位置。则O 点与A 点的距离为: i 'i H H h i -=1 12 ah x h h = +

【例】某建筑场地方格网如图所示,方格边长为20m×20m,试用公式法计算挖方和填方的总土方量 【解】(1) 根据所给方格网各角点的地面设计标高和自然标高,计算结果列于图中。由得: h1= h2= h3= h4= h5= h6= h7= h8= h9= h10= h11= = h12= 计算零点位置。从图中可知,1—5、2—6、6—7、7—11、11—12五条 方格边两端的施工高度符号不同,说明此方格边上有零点存在。 由公式求得:

1—5线 x1=(m) 2—6线 x1=(m) 6—7线 x1=(m) 7—11线 x1=(m) 11—12线 x1=(m) 将各零点标于图上,并将相邻的零点连接起来,即得零线位置,如图。 (3) 计算方格土方量。方格Ⅲ、Ⅳ底面为正方形,土方量为: VⅢ(+)=202/4×+++=184(m3) VⅣ(-)=202/4×+++=171(m3) 方格Ⅰ底面为两个梯形,土方量为: VⅠ(+)=20/8×+×+=(m3) VⅠ(-)=20/8×+×+=(m3) 方格Ⅱ、Ⅴ、Ⅵ底面为三边形和五边形,土方量为: VⅡ(+)= (m3) VⅡ(-)= (m3) VⅤ(+)= (m3) VⅤ(-)= (m3) VⅥ(+)= (m3)) VⅥ(-)= (m3) 方格网总填方量: ∑V(+)=184++++= (m3)方格网总挖方量: ∑V(-)=171++++= (m3)

土方方格网计算公式图示及推导

方格网土方计算公式推导: 1、两点开挖工程量计算公式: 如上图示:d=A*h2/(h1+h2); e=A*h3/(h3+h4); S1=d*h2/2; S2=e*h3/2 S0=(d+e)/2*(h2+h3)/2/2 根据拟柱体体积计算公式:V=B/6*(S1+4*S0+S2)将上面已知数代入公式可得:V=B/6*{A*h2/(h1+h2)*h2/2+4*[A*h2/(h1+h2)+A*h3/(h3+h4)]/2*(h2+h3)/2/2 +h3*A*h3/(h3+h4)/2} =A*B/6*{h2*h2/(h1+h2)+ h2*(h2+h3)/(h1+h2)+ h3*(h2+h3)/(h3+h4) +h3*h3/(h3+h4)}/2 =A*B/12*{(2h2^2+h2*h3)/ (h1+h2)+(2*h3^2+h2*h3)/(h3+h4)} 2、三点开挖的挖方量计算公式: 由图分解可得,挖方体积=v1+v2-(v3-v4),由拟柱体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得出: V1={A*(h3+h4)/2+4*A/2*(h3+h2+h2+h4)/4}*B/6 =A*B/12*{h3+h4+2*h2+h3+h4}=A*B*(h2+h3+h4)/6 V2、V3、V4分别按四棱锥、三棱锥、三棱锥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体积=底面积*高/3) V2= [√(A^2+B^2)]*1/2*1/3*[√(A^2+B^2)]*(h2+h4)/2 = (A^2+B^2)*(h2+h4) /12 V3=A*B/2/3*h1=A*B*h1/6 V4=h1/3*(B*h1/(h1+h4)*A*h1/(h1+h2)/2=A*B/6*h1^3/(h1+h2)/(h1+h4) V=V1+V2-V3+V4 = A*B*(h2+h3+h4)/6+(A^2+B^2)*(h2+h4) /6+A*B/6*h1^2/(h1+h2)/(h1+h4) - A*B*h1/6 = A*B /6*[ h2+h3+h4-h1+h1^3/(h1+h2)/(h1+h4)] +(A^2+B^2)*(h2+h4) /12

(完整版)南方CASS方格网计算土方量流程总结

南方CASS方格网计算土方量流程总结 一、方格网计算由三个要素组成:计算范围+原地面标高数据文件+完成面标高三 角网 二、计算范围 计算范围一定要用复合线(PL)画,且最后闭合(CAD按c闭合); 三、生成原地面标高数据文件 要将原地面标高生成高程点坐标数据文件(*.dat),方法有以下2种: 1、对有坐标数据(X,Y,H)的,直接在记事本上按以下格式(序号,编码,Y,X,H)操作:1,,Y,X,H 2,,Y,X,H ………. 另存为*.dat文件。 2、对于CAD图上有原地面标高的,可以直接在图上导出来建立数据文件(*.dat) 步骤:工程应用——高程点生成数据文件——无编码文件; 注意:原地面高程点所在图层不要有完成面标高存在,否则计算结果不准确! 四、生成完成面标高三角网文件 要将完成面标高生成三角网文件(*.sjw) 1、首先要生成完成面标高数据文件(*.dat),步骤同上生成原地面标高数据文件; 2、接着生成三角网: 第一步:建立DTM模型,可以由已有设计标高数据文件或图面高程点生成。 步骤:等高线——建立DTM——(由已有数据文件或图面高程点生成); 第二步:建立三角网并生成三角网文件; 步骤:等高线——三角网存取——写入文件(*.sjw) 五、方格网法计算过程 步骤:工程应用——方格网法土方计算——确定范围——高程点数据文件*.dat(原地面)——三角网文件*.sjw(完成面)。 特别注意问题:1、计算范围一定要是复合闭合线; 2、对于直接在CAD导出标高数据生成文件时候,原地面标高数据和完成面标高数据不要 在同一图层。 土方量计算 一、方格网法Cass7.0 软件中的方格网法,需要提供计算区域的“高程点数据坐标文件”作为计算的依据,其具体计算操作如下:首先是导入“高程点坐标数据文件”,然后选择设计面:1)、当设计面为平面时,需要输入“目标高程”,在“方格宽度”一项中输入你需要设置的方格网规格,例如输入20m 则为才用20m×20m 方格网进行土方计算;2)、当设计面为斜面时,有“基准点”和“基准线”两种方法,其原理是相同的,只是计算条件不同而已。我们以“基准点”法为例,它需要确定斜面的“坡度”,然后是“基准点”,也就是坡顶点的“坐标”和“高程”,再者就是坡线的“下边点”的坐标了,也就是斜坡方向,最后确定“方格宽度”即可计算出土方量;3)、当设计面非平面也非斜面时,这种情况在土方工程比较常见,场 地经开挖或回填后变得杂乱无章就属于这种情况,假如我们有场地前期的“高程点坐标数据文件”,那么我们则可利用它生成“三角网文件”,然后在设计面选项中选择“三角网文件”,然后导入文件,最后确定“方格宽度”即可计算出土方量(把设计高输入cass 做成三角网

全面方格网计算土方量

全面方格网计算土方量

一、读识方格网图 方格网图由设计单位(一般在1:500的地形图上)将场地划分为边长a=10~40m的若干方格,与测量的纵横坐标相对应,在各方格角点规定的位置上标注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H)和设计标高(Hn),如图1-3所示. 图1-3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图 二、场地平整土方计算 考虑的因素: ① 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的要求; ② 尽量利用地形,减少挖填方数量; ③争取在场区内挖填平衡,降低运输费; ④有一定泄水坡度,满足排水要求. ⑤场地设计标高一般在设计文件上规定,如无规定:

A.小型场地――挖填平衡法; B.大型场地――最佳平面设计法(用最小二乘法,使挖填平衡且总土方量最小)。 1、初步标高(按挖填平衡),也就是设计标高。如果已知设计标高,1.2步可跳过。 场地初步标高: H0=(∑H1+2∑H2+3∑H3+4∑H4)/4M H1--一个方格所仅有角点的标高; H2、H3、H4--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 M——方格个数. 2、地设计标高的调整 按泄水坡度、土的可松性、就近借弃土等调整. 按泄水坡度调整各角点设计标高: ①单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 Hn = H0 ±Li ②双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Hn = H0± Lx ix± L yi y 3.计算场地各个角点的施工高度 施工高度为角点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hn------角点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为填,“-”为挖),m; n------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3,…,n). Hn------角点设计高程, H------角点原地面高程. 4.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 方格边线一端施工高程为“+”,若另一端为“-”,则沿其边线必然有一不挖不填的点,即“零点”(如图1-4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