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142乘法公式1421平方差公式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142乘法公式1421平方差公式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142乘法公式1421平方差公式教案新人教版

课题:14.2.1平方差公式

教学目标:

理解乘法的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重点:

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

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灰太狼开了一家租地公司,一天他把一边长为a 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慢羊羊种植,有一年,他对慢羊羊说,我把这块地的一边增加5米,另一边减少5米,再继续租给你,租金不变,这样你也没吃亏,你看如何,慢羊羊一听觉得没有吃亏,就答应了

.

慢羊羊回到羊村,就把这件事对喜羊羊他们讲了,喜羊羊一听马上说,“村长,您吃亏了!” 慢羊羊村长很吃惊的问道:“啊,那我吃亏了多少?”沸羊羊说道:“我来帮您算算,” 喜羊羊还没等沸羊羊开始算就说到:“不用算啦,村长亏了25平方米!” 沸羊羊不解道:“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呀?”。

二、知识回顾

1.说一说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法则?

答案: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

2.填空

(1)(1)(1)________;

(2)(2)(2)________;(3)(21)(21)________.

x x m m x x +-=+-=+-=

答案:(1)21x -;(2)24m -;(3)241x -

三、探究

问题:观察下面等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22112222(1)()()1;

(2)()()4;(3)()(1.

1)41x m x x m m x x x +-=-+-=-+-=-

归纳:乘法的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2()()b b a a b a +-=-

图形演示:

尝试计算:

(1).(32)(32)x x +-,(2).(2)(2)x y x y -+--

解:222(1).(32)(32)(3)294x x x x +-=-=-

2222(2).(2)(2)()(2)4x y x y x y x y -+--=--=-

练习:

1.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 .(2x -3y)(-2x +3y)

B .(-3x +4y)(-4y -3x)

C .(x -y)(x +2y)

D .(x +y)(-x -y)

答案:B

2.下面各式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当怎样改正?

222

2

2223232323222

323294

(1)()()(2)()()9(3)()()(4)()(49)4a a a a a a b a x x x b b x a a x x +-=--=+-=---=---- 答案:(1)√;

(2)×;22222323()()46694129a b a b a ab ab b a ab b --=--+=-+

(3)×,22222()()24x x x x +-=-=-

(4)×,23232232349()()()()a a a a a ---=---+=-

3.计算:

(2)(2)(1)(5);(2)1(02981).y y y y +---+? 解:

2222222

(1)(2)(2)(1)(5)

2(45)

445

41(2)10298(1002)(1002)

1002100004

9996

y y y y y y y y y y y +---+=--+-=---+=-+?=+-=-=-= 四、应用提高

计算(x 4+1)(x 2+1)(x +1)(x -1)的结果是( )

A.x 8+1

B.x 8-1

C.(x +1)

8 D.(x -1)8

答案:B

提示: 42422448(1)(1)(1)(1)

(1)(1)(1)

(1)(1)

1

x x x x x x x x x x ===+++-++-+--

五、体验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说一说乘法的平方差公式?

2.应用平方差公式时要注意什么?

六、达标测评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x +3)(x -3)=x 2-6

B .(3x +2y)(3x -2y)=3x 2-2y 2

C .(m -n)(-m -n)=m 2-n 2

D .(34a +43b)(43b -34a)=169b 2-916a 2

答案:D

2.如图①,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纸片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a>b),把剩下的部分拼成一个梯形(如图②),利用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可以验证的公式是( )

A.a 2+b 2=(a +b)(a -b)

B.a 2-b 2=(a +b)(a -b)

C.(a +b)2=a 2+2ab +b 2

D.(a -b)2=a 2-2ab +b 2

答案:B

3.计算:()1911119(22

2

()()(3)(3)

55)p q s q t t s p ---+-;

解:

2222

(1)(911)(119)

(119)(119)

(11)(9)12181s t t s t s t s t s t s ==-=-+-+-

22

22

22

(2)(3)(3)

5522

(3)(3)

552()(3)5

4

925p q p q q p q p q p q p ---=-+--=--=-

4.先化简,再求值:a(3-a)-(1-a)(1+a).

2222(3)(1)(1)

3(1)

3131

a a a a a a a a a a a ---+=---=--+=-解:

当a=2时,

原式=3×2-1=5.

七、布置作业

教材108页练习题第2题.

2019-2020学年初二下学期期末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1.若分式12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 A .0 B .-1 C .1 D .2

2.不论x ,y 为什么实数,代数式x 2+y 2+2x -4y +7的值( )

A .总不小于2

B .总不小于7

C .可为任何实数

D .可能为负数 3.四边形ABCD 中,AB ∥CD ,要使ABCD 是平行四边形,需要补充的一个条件( ) A .AD=BC B .AB=CD C .∠DAB=∠ABC D .∠ABC=∠BCD 4.一元二次方程22x x =的根是( )

A .0x =

B .2x =

C .10x =,22x =

D .无实数根 5.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 .四个内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C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D .两条对角线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6.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斜边长是10,一条直角边长是6,那么另一条直角边长是( ). A .6 B .7 C .8 D .9

7.数据60,70,40,30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 )

A .40

B .50

C .60

D .70

8.如图,过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交点O 的直线交AD 于E ,交BC 于F ,若AB=5,BC=6,OE=2,那么四边形EFCD 周长是( )

A .16

B .15

C .14

D .13

9. 如图,在周长为12的菱形ABCD 中,AE=1,AF=2,若P 为对角线BD 上一动点,则EP+FP 的最小值为( )

A.1 B.2 C.3 D.4

10.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a<0;②a-b+c<0;③b2-4ac>0;④2a+b >0,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二、填空题

11.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OA=OC,OB=OD.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________,使四边形ABCD成为菱形.

12.若

1

2

x

x

+

+

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为___.

13.如图,直线AB,IL,JK,DC,相互平行,直线AD,IJ、LK、BC互相平行,四边形ABCD 面积为18,四边形EFGH面积为11,则四边形IJKL面积为____.

14.对于一次函数y=(a+2)x+1,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a的取值范围________

15.已知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6,则当-3≤x≤3时,y 的最大值是______. 16.如图所示,为了安全起见,要为一段高5米,斜边长13米的楼梯上红地毯,则红地毯至少需要________米长。

17.已知,菱形ABCD 的周长为8,高为1,则菱形两邻角的度数比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

18.如图,从点A(0,4)出发的一束光,经x 轴反射,过点C(6,4),求这束光从点A 到点C 所经过的路径长度.

19.(6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 =∠C ,CD =2AD ,BE ⊥AD 于点E ,F 为CD 的中点,连接EF 、BF .

(1)求证: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2)求证:BF 平分∠ABC ;

(3)请判断△BEF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20.(6分) (1)分解因式:44ax ay -

(2)解方程:262111x x x

++=--- 21.(6分)如图,已知E 、F 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BC 、AD 上的点,且BE DF =.

求证: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

22.(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AOBC 的顶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A (﹣2,0)、C (0,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B .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B 、D (m ,1),根据图象回答:当x 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

23.(8分)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3,5A 与点()4,9B --.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若点(),P a m 和点()1,Q a n +在此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比较m ,n 的大小.

24.(10分)在一条直线上依次有A 、B 、C 三个海岛,某海巡船从A 岛出发沿直线匀速经B 岛驶向C 岛,执行海巡任务,最终达到C 岛.设该海巡船行驶x (h )后,与.B .港的距离....

为y (km ),y 与x 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填空:A 、C 两港口间的距离为 km , ;

(2)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请解释图中点P 的坐标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3)在B 岛有一不间断发射信号的信号发射台,发射的信号覆盖半径为15km ,求该海巡船能接受到该信号的时间有多长?

25.(10分)计算:

114

222

x x x

??

?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1.B

【解析】

【详解】

解:依题意得,x+1=2,

解得x=-1.

当x=-1时,分母x+2≠2,

即x=-1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若分式的值为零,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分子为2;(2)分母不为2.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2.A

【解析】

【分析】

把代数式x2+y2+2x-4y+7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化成几个完全平方和的形式,再进行求解.

【详解】

解:x2+y2+2x-4y+7= x2 +2x+1+y2-4y+4+2

=(x+1)2+(y-2)2+2≥2,

则不论x,y是什么实数,代数式x2+y2+2x-4y+7的值总不小于2,

故选A.

3.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一一判断即可.

【详解】

∵AB∥CD,∴只要满足AB=CD,可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选:B.

【点睛】

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4.C

【解析】

【分析】

利用因式分解法即可将原方程变为x(x-1)=0,即可得x=0或x-1=0,则求得原方程的根.【详解】

解:∵x1=1x,

∴x1-1x=0,

∴x(x-1)=0,

∴x=0或x-1=0,

∴一元二次方程x1=1x的根x1=0,x1=1.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解题关键.

5.D

【解析】

【分析】

分别利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对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做出判断.

【详解】

解:A、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符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四边形的四个内角都相等,

∴四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90°,则这个四边形有三个角是90°,

∴这个四边形是矩形,故四个内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符合菱形的判定,,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两条对角线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不一定是正方形,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并掌握判定定理.

6.C

【解析】

【分析】

本题直接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

由勾股定理的变形公式可得:另一直角边长=1.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7.B

【解析】

【分析】

用四个数的和除以4即可.

【详解】

(60+70+40+30)÷4=200÷4=50.

故选B.

【点睛】

本题重点考查了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希望同学们要牢记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数据x1、x2、……、x n的算术平均数:x=1

n

(x1+x2+……+x n).

8.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得出AD=BC=6,AB=CD=5,OA=OC,AD∥BC,推出∠EAO=∠FCO,证△AEO≌△CFO,推出AE=CF,OE=OF=2,求出DE+CF=DE+AE=AD=6,即可求出答案.【详解】

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BC=6,AB=CD=5,OA=OC ,AD ∥BC ,

∴∠EAO=∠FCO ,

在△AEO 和△CFO 中,

AOE=FOC OA=OC

EAO=FCO ∠∠????∠∠?

, ∴△AEO ≌△CFO (ASA ),

∴AE=CF ,OE=OF=2,

∴DE+CF=DE+AE=AD=6,

∴四边形EFCD 的周长是EF+FC+CD+DE=2+2+6+5=1.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求出DE+CF 的长和求出OF 长.

9.C

【解析】

试题分析:作F 点关于BD 的对称点F′,则PF=PF′,连接EF′交BD 于点P .

∴EP+FP=EP+F′P .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E 、P 、F′在一条直线上时,EP+FP 的值最小,此时EP+FP=EP+F′P=EF′.

∵四边形ABCD 为菱形,周长为12,

∴AB=BC=CD=DA=1,AB ∥CD ,

∵AF=2,AE=1,

∴DF=AE=1,

∴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

∴EF′=AD=1.

∴EP+FP 的最小值为1.

故选C .

考点:菱形的性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10.C

【解析】

分析:根据抛物线开口方向得a <0,可对①进行判断;把x=-1代入y=ax 2+bx+c ,可对②进行判断;根据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可对③进行判断,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小于1,可对④进行判断. 详解:抛物线开口向下:a<0,

故①正确;

当x=-1时,

y=a-b+c<0, 故②正确;

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

∴b 2-4ac >0,

故③正确, 由图象知2b a

<1,则2a+b<0,故④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y=ax2+bx+c(a≠0)系数符号由抛物线开口方向、对称轴、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抛物线与x 轴交点的个数确定.

二、填空题

11.AB=AD.

【解析】

【分析】

由条件OA=OC ,AB=CD 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再加上条件AB=AD 可根据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进行判定.

【详解】

添加AB=AD ,

∵OA=OC ,OB=OD ,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AB=AD ,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故答案为:AB=AD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关键是掌握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2.x ≥﹣1.

【解析】

【分析】

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由题意得,x+1≥0且x+2≠0,解得x≥﹣1.

故答案为x≥﹣1.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

(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

(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

(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

13.1

【解析】

【分析】

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EHB EIH S S ??=,AEF EFJ S S ??=,DFG FKG S S ??=,GCH GHL S S ??=,由面积和差关系可求四边形IJKL 面积.

【详解】

解://AB IL ,//IJ BC ,

∴四边形EIHB 是平行四边形,

EHB EIH S S ??∴=,

同理可得:AEF EFJ S S ??=,DFG FKG S S ??=,GCH GHL S S ??=,

∴四边形IJKL 面积=四边形EFGH 面积-(四边形ABCD 面积-四边形EFGH 面积)11(1811)4=--=,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EHB EIH S S ??=是解题的关键. 14.a >-1

【解析】

【分析】

一次函数y=kx+b ,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据此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

解: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对于y=(a+1)x+1,

当a+1>0时,即a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故答案是a>-1.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y=kx+b ,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15.1≤y≤1

【解析】

【分析】

将点(6,0)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出k 的值,得到一次函数的增减性,然后结合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得到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

∵一次函数2y kx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6,

∴这个交点的坐标为(6,0),

把(6,0)代入2y kx =+中得:

062k =+,

13

k =-, ∵k =-13

<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当3x =-时,()1323

y =-?-+=1. 当3x =时,13213

y =-?+=. 则13y ≤≤.

故答案是:13y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利用直线上点坐标确定解析式,熟练掌握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函数关系式y kx b =+;对于一次函数求极值问题可通过增减性求,也可以代特殊值求出.

16.17

【解析】

【分析】

地毯的长度实际是所有台阶的宽加上台阶的高,平移可得,台阶的宽之和与高之和构成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因此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水平距离即可.

【详解】

根据勾股定理,楼梯水平长度为:

12米,

则红地毯至少要12+5=17米长.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是一道实际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直角三角形,利用平移性质,把地毯长度分割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

17.5:1(或1:5)

【解析】

【分析】

先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边长2AB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30B ∠=?,得出

150DAB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菱形,菱形的周长为8,

2AB BC CD DA ∴====,180DAB B ∠+∠=?,

1AE =,AE BC ⊥,

12

AE AB ∴=, 30B ∴∠=?,

150DAB ∴∠=?,

:5:1

∴∠∠=

DAB B

故答案为:5:1(或1:5).

【点睛】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和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8.10.

【解析】

【分析】

首先过点B作BD⊥x轴于D,由A(0,4),C(6,4),即可得OA = CD = 4,OD = 6,由题意易证得△AOB≌△CDB,根据全等三角形即可得OB = BD = 3,AB = CB,又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这束光从点A到点C所经过的路径的长.

【详解】

解:如图,过点C作CD⊥x轴于点D,

∵A(0,4),C(6,4),

∴OA = CD = 4,OD = 6,

由题意得,∠ABO =∠CBD,

∵∠AOB =∠CDB =90°,

∴△AOB≌△CDB,

∴OB = BD = 3,AB = CB,

在Rt△AOB中,225

=+=,

AB OA OB

∴这束光从点A到点C所经过的路径长度为AB+BC=10.

【点睛】

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点的坐标,解题关键在于作辅助线.

19.(1)见解析;(2)见解析;(3)ΔBEF为等腰三角形,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ABC=180°,由已知得出∠C+∠ABC=180°,证出AB//BC,即可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2)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BC=AD,AB//CD,得出∠CFB=∠ABF,由已知得出CF=BC,得出∠CFB=∠CBF,证出∠ABF=∠CBF即可;

(3)作FG⊥BE于G,证出FG/AD//BC,得出EG=BG,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EF=BF 即可.

【详解】

解:(1)证明:∵AD∥BC,

∴∠A+∠ABC=180°:

∵∠A=∠C

∴∠C+∠ABC=180°

∴AB∥C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2)证明:

∵F点为CD中点

∴CD=2CF

∴CD=2AD

∴CF=AD=BC

∴∠CFB=∠CBF

∴CD∥AB

∴∠CFB=∠FBA

∴∠FBA=∠CBF

∴BF平分∠ABC

(3)ΔBEF为等腰三角形

理由:如图,延长EF 交B 延长线于点G

∴DA ∥BG

∴∠G =∠DEF

∵F 为DC 中点

∴DF =CF

又∵∠DFE =∠CFG

∴ΔDFE ≌ΔCFG (AAS )

∴FE =FG

∵AD ∥BC ,BE ⊥AD

∴BE ⊥CD

∴∠EBG =90°

在RtΔEBG 中,F 为BG 中点

∴BF =12

EG =EF ∴ΔBEF 为等腰三角形.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0.(1)22()()()a x y x y x y ++-;(2)无解

【解析】

【分析】

(1)先提公因式a ,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即可;

(2)先找到最简公分母2

(1)x -,然后通过去分母,化简计算,求出方程的解,最后还要进行检验即可.

【详解】

解:(1)4444()ax ay a x y -=-

=2222()()a x y x y +-

=22()()()a x y x y x y ++-;

(2)262111x x x

++=--- 226(2)(1)111

x x x x ++-=--- 226(32)1x x x -++=-+

33x -=-

1x =

经检验,1x =时,210x -=,

∴原方程无解.

【点睛】

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和解分式方程,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和解分式方程的步骤,注意:解分式方程必须要验根.

21.见解析.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得出AD ∥BC ,且AD=BC ,推出AF ∥EC ,AF=EC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推出即可.

【详解】

解: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且AD BC =,

∴AF EC ∕∕,

∵BE DF =,

∴AF EC =,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判定法则

22.(1)y=

6x ;(2)当0<x <2或x >6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 【解析】

示范教案一172平方差公式(二)

第十二课时 ●课题 §1.7.2 平方差公式(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 2.会用面积法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3.体会符号运算对证明猜想的作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用符号运算证明猜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在拼图游戏中对平方差公式有一个直观的几何解释,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体验符号运算对猜想的作用,享受数学符号表示运算规律的简捷美. ●教学重点 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解释和广泛的应用. ●教学难点 准确地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运算,培养基本的运算技能. ●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相结合 ●教具准备 一块大正方形纸板,剪刀.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想一想,记作(§1.7.2 A) 第二张:例3,记作(§1.7.2 B) 第三张:例4,记作(§1.7.2 C) 第四张:补充练习,记作(§1.7.2 D)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把自己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板拿出来,设它的边长为a.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a2. [师]请你用手中的剪刀从这个正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如图1-23).现在我们就有了一个新的图形(如上图阴影部分),你能表示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吗? 图1-23 [生]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余下图形的面积,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2-b2). [师]你能用阴影部分的图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同学们可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教师可巡视同学们拼图的情况,了解同学们拼图的想法) [生]老师,我们拼出来啦. [师]讲给大伙听一听. [生]我是把剩下的图形(即上图阴影部分)先剪成两个长方形(沿上图虚线剪开),我们可以注意到,上面的大长方形宽是(a-b),长是a;下面的小长方形长是(a-b),宽是b.我们可以将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更大长方形,是由于大长方形的宽和小长方形的长都是(a-b),我们可以将这两个边重合,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如图1-24所示的图形(阴影部分),它的长和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习题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习题 A:基础题(3)姓名:_________ 平方差公式 公式: 语言叙述: 两数的,。 公式结构特点: 左边: 右边: 熟悉公式:公式中的a和b既可以表示数字也可以表示字母,还可以表示一个单项式或者一个多项式。(5+6x)(5-6x)中是公式中的a,是公式中的b. (5+6x)(-5+6x)中是公式中的a,是公式中的b. (x-2y)(x+2y)中是公式中的a,是公式中的b. (-m+n)(-m-n)中是公式中的a,是公式中的b. (a+b+c)(a+b-c)中是公式中的a,是公式中的b. (a-b+c)(a-b-c)中是公式中的a,是公式中的b. (a+b+c)(a-b-c)中是公式中的a,是公式中的b. 一.直接运用公式 (1).(a+3)(a-3) (2).( 2a+3b)(2a-3b) (3). (1+2c)(1-2c) (4). (-x+2)(-x-2) 二.运用公式使计算简便 (1) 1998×2002 (2) 999×1001 (3) 1.01×0.99 (4) (100-1 3 )×(99- 2 3 ) 三.两次运用平方差公式 (1) (a+b)(a-b)(a2+b2) (2) (a+2)(a-2)(a2+4) 四.需要先变形再用平方差公式 1.(-2x-y)(2x-y) 2.(y-x)(-x-y) 3.(-2x+y)(2x+y) 4.(4a-1)(-4a-1)

五.计算(a+1)(a-1)(2a +1)(4a +1)(8a +1). 完全平方公式 公式: 语言叙述:两数的 , . 。 公式结构特点: 左边: 右边: 熟悉公式:公式中的a 和b 既可以表示数字也可以表示字母,还可以表示一个单项式或者一个多项式。 公式变形 1.a 2+b 2=(a+b)2 =(a-b)2 2.(a-b )2=(a+b)2 ; (a+b)2=(a-b)2 3.(a+b)2 +(a-b )2= 4.(a+b)2 --(a-b )2= 一、计算下列各题: ①2)(y x + ②2)21 (b a + ③2)12(--t ④2)3 13(c ab +- 二、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①1022 ②1972 ③982 ④2032 三、计算: (1)22)3(x x -+ (2)22)(y x y +- (3)()()2 ()x y x y x y --+- 四、计算: (1))4)(1()3)(3(+---+a a a a (2)22)1()1(--+xy xy (3))4)(12(3)32(2 +--+a a a

平方差公式教案

14.2.1平方差公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1.会用几何图形说明公式的意义,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在合作、交流和讨论中发掘知识,并体验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勇于探求科学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从前,有一个土财主,一天他把一块边长为50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阿凡提。第二年,他对阿凡提说:“我把这块地的一边增加2米,另一边减少2米,再租给你,你也没吃亏,你看如何?”阿凡提一听马上说道:“不行,那样我会吃亏的。”阿凡提是这样想的,(50+2)(50-2)=2496<2500。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他能如此迅速地计算出结果吗? (二)探索新知,尝试发现 问题1:多项式与多项式是如何相乘的? 问题2: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x +1)(x -1)= ; (2)(m +2)(m -2)= ; (3)(2x +1)(2x -1)= . 问题3:依照以上三道题的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①它们的左边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②它们的结果有什么特征? ③能不能用字母表示你的发现?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规律,式子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右边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并猜想出:()()22b a b a b a -=-+. 问题4:同学们猜想出的这个等式一定成立吗 (三)总结归纳,发现新知 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

平方差公式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平方差公式教案(优质 课一等奖)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八年级数学《15.2.1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桂平市西山一中覃娟娟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 算. 2.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平方差公式模型,感受数学公式的意义和作用。 3.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能用符号表达,从而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回顾思考: 1、多项式乘法法则: ( m + a )( n + b ) = m n + m b + a n + a b x+(a+b)x+ab 2、如果m=n,且都用 x 表示,那么上式就成为:(x+a)(x+b)=2 二、新课引入 1、计算下列各题,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 (1)(x+y)(x-y) (2)(2a+b)(2a-b) 2、教师提问:1)上述式中都有什么样的规律

2)能不能用字母来表现它呢?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出教师提问. 3、师生共同归纳出平方差公式 2 2 ) )( (b a b a b a- = - + 4、师生共同探讨用面积说明平方差公式(课件演示图形). 5、师生共同分析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 6、练习: 判断下列式子可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吗 ①(a?b)(b?a) ;② (a+2b)(2b+a); ③(a?b)(a+b) ;④ (2x+y)(y?2x). 三、例题讲解 例1 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 (5+6x)(5?6x); (2) (b+2a)(2a?b); (3) (-x+2y)(-x?2y). 评析:1)认清结构,找准a、b 2)运用平方差公式时,要紧扣公式的特征,找出相同的“项”和符号相反的“项”,然后应用公式; 例2:计算: (1)102 × 98 ;(2)(y+2)(y-2)-(y-1)(y+5). 评析:1)巧妙的化为公式形式 ;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方差公式练习题及答案【打印版】

A卷:基础题 一、选择题 1.平方差公式(a+b)(a-b)=a2-b2中字母a,b表示() A.只能是数 B.只能是单项式 C.只能是多项式 D.以上都可以2.下列多项式的乘法中,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a+b)(b+a) B.(-a+b)(a-b) C.(1 3 a+b)(b- 1 3 a) D.(a2-b)(b2+a) 3.下列计算中,错误的有() ①(3a+4)(3a-4)=9a2-4; ②(2a2-b)(2a2+b)=4a2-b2;③(3-x)(x+3)=x2-9; ④(-x+y)·(x+y)=-(x-y)(x+y)=-x2-y2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若x2-y2=30,且x-y=-5,则x+y的值是() A.5 B.6 C.-6 D.-5 二、填空题 5.(-2x+y)(-2x-y)=______. 6.(-3x2+2y2)(______)=9x4-4y4. 7.(a+b-1)(a-b+1)=(_____)2-(_____)2. 8.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为5,边长之差为2,那么用较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减去较小的正方形的面积,差是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9.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202 3 ×19 1 3 . 10.计算:(a+2)(a2+4)(a4+16)(a-2). B卷:提高题一、七彩题 1.(多题-思路题)计算:

(1)(2+1)(22+1)(24+1)…(22n+1)+1(n是正整数); (2)(3+1)(32+1)(34+1)…(32008+1)- 4016 3 2 . 2.(一题多变题)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2009×2007-20082. (1)一变: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22007 200720082006 -? . (2)二变: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2 2007 200820061 ?+ . 二、知识交叉题 3.(科内交叉题)解方程:x(x+2)+(2x+1)(2x-1)=5(x2+3).

初中数学 平方差公式教案

平方差公式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活动1 知识复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a+b)(m+n)=am+an+bm+bn 活动2 计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x+1)(x-1);(2)(a+2)(a-2); (3)(3-x)(3+x);(4)(2m+n)(2m -n). 再计算:(a+b)(a-b)=a2-ab+ab-b2=a2-b2. 得出平方差公式 (a+b)(a-b)= a2-b2.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活动3 请用剪刀从边长为a的正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如图1),然后拼成如图2的长方形,你能根据图中的面积

说明平方差公式吗? 图1 图2 图1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余下图形的面积,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2-b 2). 在图2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a +b )、(a -b ),所以面积为 (a +b )(a -b ). 这两部分面积应该是相等的,即(a +b )(a -b )= a 2-b 2. 二、知识应用,巩固提高 例1 计算: (1)(3x +2)(3 x -2); (2)(-x+2y )(-x -2y ) (3)(b +2a )(2a -b ); (4)(3+2a ) (-3+2a ) 练习:加深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 (课本 70页练习1有同种题型) 下列多项式乘法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1)(x +1)(1+x ); (2)(a +b )(b -a ); (3)(-a +b )(a -b ); (4)(x 2-y ) 2121

《平方差公式》案例分析

《平方差公式》案例分析 xxx 20XX年12月29日 10:31 浏览数:270 | 评论数:0 一、教材分析: [本小节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整式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代数以至整个数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公式之一,是构建学生代数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化归的数学思想和换元的数学方法的重要载体,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熟悉平方差公式; (2)能说出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运算; (3)会推导验证平方差公式,能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平方差公式模型,感受数学公式的意义和作用.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感悟换元变换的思想方法,在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逆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实际,又是解决生活中许多问题的工具,学习是有价值的学习,从而促使学生热爱数学研究数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 难点: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 三、教法分析与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在知识方面已掌握了整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与乘法运算.在情感态度方面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已初步具有对熟悉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思维方面逐渐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并能较好地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特征.遵循教必须以学为立足点的教学理念.我以探究体验的教学法为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各个环节采用分层教学. [学法分析]: 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学习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探索发现——归纳验证——应用拓展”这一学习与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将一个边长为m的正方形草坪一边减少4米,一边增加4米,改建后的草坪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实际生活中引出数学知识,感受数学处处存在) 2.探索活动 师:形的面积怎样变化? 生:面积不变. 师:那就请你通过剪拼手中的长方形纸片与正方形纸片来验证你的猜想! (学生认为一边减少4边增加4米, 一边减少4米,少的与加的一样,所以面积不变,此时,就势提出让学生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通过课前准备的10cm×10cm 与8cm×12cm的纸片来剪纸拼图) 师展示学生拼图:谁的面积大? 生:正方形. (学生通过剪纸拼图的方式对自己先前的猜想予于否定) 师:多的这部分在拼成的图形中是哪一块的面积? 生:…… 师:它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 …… 师:多出的面积是多少? 生: …… 师:如果原来的正方形减少与增加的长度都是n呢?

初中数学平方差公式(一)

平方差公式(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二)能力目标 1.在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三)情感目标 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能用符号表达,从而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捷美.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二)教学难点 用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题目能否使用公式. 三、教具准备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1.7.1 A) 第二张:例1,记作(§1.7.1 B) 第三张:例2,记作(§1.7.1 C) 第四张:练一练,记作(§1.7.1 D) 四、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 (1)2001×1999;(2)992-1 [生]可以.在(1)中2001×1999=(2000+1)(2000-1)=20002-2000+2000-1×1 =20002-12=4000000-1=3999999,在(2)中992-1=(100-1)2-1=(100-1)(100-1)-1=1002-100-100+1-1=10000-200=9800. [师]很好!我们利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将(1)(2)中的2001,19 99,99化成为整千整百的运算,从而使运算很简便.我们不妨观察第(1)题,2001和1999,一个比2000大1,于是可写成2000与1的和,一个比2000小1,于是可写成2000与1的差,所以2001×1999就是2000与1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即(2000+ 1)(2000-1);再观察利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算出来的结果为:20002-

平方差公式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八年级数学《15.2.1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桂平市西山一中覃娟娟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 运算. 2.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平方差公式模型,感受数学公式的意义和作用。 3.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能用符号表达,从而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回顾思考: 1、多项式乘法法则: ( m + a )( n + b ) = m n + m b + a n + a b x+(a+b)x+ab 2、如果m=n,且都用 x 表示,那么上式就成为:(x+a)(x+b)=2 二、新课引入 1、计算下列各题,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 (1)(x+y)(x-y) (2)(2a+b)(2a-b) 2、教师提问:1)上述式中都有什么样的规律?

2)能不能用字母来表现它呢?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出教师提问. 3、师生共同归纳出平方差公式 2 2 ) )( (b a b a b a- = - + 4、师生共同探讨用面积说明平方差公式(课件演示图形). 5、师生共同分析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 6、练习: 判断下列式子可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吗? ①(a?b)(b?a) ;② (a+2b)(2b+a); ③-(a?b)(a+b) ;④ (-2x+y)(y?2x). 三、例题讲解 例1 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 (5+6x)(5?6x); (2) (b+2a)(2a?b); (3) (-x+2y)(-x?2y). 评析:1)认清结构,找准a、b 2)运用平方差公式时,要紧扣公式的特征,找出相同的“项”和符号相反的“项”,然后应用公式; 例2:计算: (1)102 × 98 ;(2)(y+2)(y-2)-(y-1)(y+5). 评析:1)巧妙的化为公式形式 ; 2)只有符合公式才能应用公式,否则,只能应用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四、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指出下列计算中的错误: (1) 2 2 1 ) 2 1 )( 2 1(x x x- = - +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平方差公式

1.5平方差公式 1.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运用,以及对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的理解;(重点) 2.掌握平方差公式的应用.(重点)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学生积极举手回答.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2.教师肯定学生的表现,并讲解一种特殊形式的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平方差公式.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平方差公式 【类型一】直接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3x -5)(3x +5); (2)(-2a -b )(b -2a ); (3)(-7m +8n )(-8n -7m ); (4)(x -2)(x +2)(x 2+4). 解析: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1)(3x -5)(3x +5)=(3x )2-52=9x 2-25; (2)(-2a -b )(b -2a )=(-2a )2-b 2=4a 2-b 2; (3)(-7m +8n )(-8n -7m )=(-7m )2-(8n )2=49m 2-64n 2; (4)(x -2)(x +2)(x 2+4)=(x 2-4)(x 2+4)=x 4-16. 方法总结:应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并且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2)右边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3)公式中的a 和b 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类型二】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便运算 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2013×1923 ; (2)13.2×12.8. 解析:(1)把2013×1923写成(20+13)×(20-13 ),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2)把13.2×12.8写成(13+0.2)×(13-0.2),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解:(1)2013×1923=(20+13)×(20-13)=202-(13)2=400-19=39989 ; (2)13.2×12.8=(13+0.2)×(13-0.2)=132-0.22=169-0.04=168.96. 方法总结:熟记平方差公式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平方差公式教学案例

数学教学案例(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2.1) 案例名称:《平方差公式》 所属课程:数学 所属专业:初中数学 授课课时:一课时

《平方差公式》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内容 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研究的是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平方差公式是学生学习了整式的加减及整式乘法等知识的基础上,在已经掌握了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之后,自然过渡到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的乘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的典型范例。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仅给出了特殊的多项式乘法的简便算法,而且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提供了方法,同时也为以后的因式分解、分式的化简、二次根式中的分母有理化、解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因此,平方差公式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理解平方差公式,掌握其结构特点,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运算。 本节课的难点:①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含义,即公式:22))((b a b a b a -=-+中的字母a ,b 可以是具体的数、单项式、多项式、分式乃至任何代数式。正确找准哪个数或式相当于公式中的a ,b.②平方差公式的变式应用。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 1.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在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感悟从具体到抽象研究问题的方法;在验证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感知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在运用公式的过程中,渗透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

学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观察、大胆猜想的创新思维品质。 2.目标解析 (1)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2)让学生经历具体——抽象的过程。从中发现、体会、理解公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观察、归纳、猜想、推理能力,利用几何图形的面积验证公式的过程中,感知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运用公式的过程中,渗透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3)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巩固新知和拓展新知这一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公式的运用中积累解题的经验,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较熟练地掌握了多项式乘法,为学习本节知识做了知识准备;学生已经具备了小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归纳分析能力,能通过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索相应问题,建立并运用公式,从而拓展学生知识技能成为可能。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学习平方差公式的困难在于对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的解。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运用变式训练揭示公式的本质特征,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平方差公式》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平方差公式(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在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能用符号表达,从而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捷美. ●教学重点 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用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题目能否使用公式. ●教学方法 探究与讲练相结合. 使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用符号证明这个规律,并探索出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中学会应用.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1.7.1 A) 第二张:例1,记作(§1.7.1 B) 第三张:例2,记作(§1.7.1 C) 第四张:练一练,记作(§1.7.1 D)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 (1)2001×1999;(2)992-1

[生]可以.在(1)中2001×1999=(2000+1)(2000-1)=20002-2000+2000-1×1=20002-12=4000000-1=3999999,在(2)中992-1=(100-1)2-1=(100-1)(100-1)-1=1002-100-100+1-1=10000-200=9800. [师]很好!我们利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将(1)(2)中的2001,1999,99化成为整千整百的运算,从而使运算很简便.我们不妨观察第(1)题,2001和1999,一个比2000大1,于是可写成2000与1的和,一个比2000小1,于是可写成2000与1的差,所以2001×1999就是2000与1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即(2000+1)(2000-1);再观察利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算出来的结果为:20002-12,恰为这两个数2000与1的平方差.即 (2000+1)(2000-1)=20002-12. 那么其他满足这个特点的运算是否也有类似的结果呢? 我们不妨看下面的做一做. Ⅱ.使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归纳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和符号表示其规律 [师]出示投影片(§1.7.1 A) 做一做:计算下列各题: (1)(x+2)(x-2); (2)(1+3a)(1-3a); (3)(x+5y)(x-5y); (4)(y+3z)(y-3z). 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运算出结果,你又发现什么规律?再举两例验证你的发现? [生]上面四个算式都是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 [生]上面四个算式每个因式都是两项. [生]除上面两个同学说的以外,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是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例如:算式(1)是“x”与“2”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算式(2)是“1”与“3a”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算式(3)是“x”与“5y”的和与差的积;算式(4)是“y”与“3z”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 [师]我们观察出了算式的结构特点.像这样的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它们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知识讲解

《14.2.1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明水二中刘培国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内容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2乘法公式”(第一课时) 内容解析 《平方差公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列简单的代数式、一次方程及不等式、整式的加减及整式乘法等知识的基础上,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多项式乘法之后,自然过渡到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的乘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的典型范例.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仅给出了特殊的多项式乘法的简便算法,而且为以后的因式分解、分式的化简、二次根式中的分母有理化、解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提供了方法.因此,平方差公式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也具有很重要地位,是初中阶段的第一个公式.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全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目标 1、经历平方差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归纳能力; 2、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3、会用几何图形说明公式的意义,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目标解析: 1、让学生经历“特例──归纳──猜想──验证──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一数学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同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培养他们的合情推理和归纳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平方差公式产生的背景,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并在练习中,对发生的错误做具体分析,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人教初中数学八上《平方差公式》教案

14.2.1平方差公式 教学目标 1、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用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题目能否使用公式. 教学设计 一、板书标题,揭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指导学生自学 自学内容与要求 看教材:课本第151页------第153页,把你认为重要部分打上记号,完成第153页练习题。想一想:1、平方差公式实质是什么? 2、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多项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 3、你对152页思考中的图形理解吗? 8分钟后,检查自学效果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认真自学,并完成P153练习,老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2、你能根据下面的两个图形解释平方差公式吗? 3、学生抢答P153练习结果,并要求学生是否有不同意见。 4、学生板演: 计算: (1)x2+(y-x)(y+x) (2)20082-2009×2007

(3)(-0.25x-2y)(-0.25x+2y) (4)(a+1 2 b)(a- 1 2 b)-(3a-2b)(3a+2b) 五、归纳,矫正,指导运用 1、概念归纳:平方差公式的字母表示形式 (a+b)(a-b)=a2-b2.其中a、b表示任意数,也可以表示任意的单项式、多项式。 即: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应用: 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应怎样改正? (1)(a-4)(a+4)=a2-4 (2)(2x+5)(2x-5)=2x2-25 (3)(-a-b)(a+b)=a2-b2 (4)(mn-1)(mn+1)=mn2-1 计算: (1)(a+b)(-b+a)(2)(-a-b)(a-b) (3)(3a+2b)(3a-2b)(4)(a5-b2)(a5+b2) (5)(a+2b+2c)(a+2b-2c)(6)(a-b)(a+b)(a2+b2) 六、随堂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1)2001×1999 (2)998×1002 2、计算: (1)(x+1)(x-1) (2)(m+2)(m-2) (3)(2x+1)(2x-1) (4)(x+5y)(x-5y) 七、布置作业 课本第156页 1 设计思想: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在教学设计时,我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突出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自主探究、举一反三、语言叙述、推导验证、几何解释、应用巩固等活动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学知识的特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始终注意:(1)以问题为活动的核心。在组织活动前,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更好地使用教科书(如对平方差公式进行几何解释时,将书中图形一分为二),创设问题情境.(2)促进学生发展是活动的目的。数学教育要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这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出发点.因此,本节课我组织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注意让学生在参与平方差公式的探究推导、归纳证明、解释应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代数推理能力、表达能力、与人合作意识、数学思想方法等各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平方差公式(第二课时)教案

平方差公式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 2.会用面积法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3. 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 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三、难点: 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四、讲授新课: 前面利用了两课时的时间,学习了平方差公式。课后我抽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反映,对三项及更多项能够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的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惑,不容易找到整体项。于是,我搜集和整 理了一些类似的题型,如 )32)(32(),)(+--++--+y x y x c b a c b a (,然后给学生讲解。 下面是一些实际例子:

()()()[]()[] ()2 222) 222(22 21c bc b a c bc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你会发现: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变形,把()c b -看作一个整体。 ()()()[]()[] ()()91249 1243232323232222222 2-+-=+--=--=---+=+--+y y x y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 通过变形,把()32-y 看作一个整体。 当我讲完第二个题后,突然,有一个学生就提问了:“老师,怎么才能一下就看出整体项,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对于类似的题,我还不易掌握?”。 我一下愣住了,怎么能一下就看出整体项,简单的方法? 我想了想:既然平方差公式是两项和与两项差的积,那么这两项就是符号上的差别。对于三项,我们也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符号差别,例如在()()c b a c b a +--+中,对比观察两组括号里的各项,相同的项a ,相反的项b +与b -,c -与c +。然后把相同的项a 看成一个整体,相反的项c b -看作另一个整体。 所以对于任意给出的三项,我们都可以按照以上方法来做,如:

平方差公式教案(优质课一等奖)教程文件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八年级数学《1521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桂平市西山一中覃娟娟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 运算? 2. 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平方差公式模型,感受数学公式的意义和作用。 3. 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能用符号表达,从而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回顾思考: 1、多项式乘法法则:(m + a )( n + b ) = m n + m b + a n + a b 2 2、如果m=n且都用x表示,那么上式就成为:(x+a)(x+b)= X +(a+b)x+ab 二、新课引入 1、计算下列各题,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 (1) (x + y)(x - y) (2) (2a + b)(2a —b)

2、教师提问:1) 上述式中都有什么样的规律?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2)能不能用字母来表现它呢?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出教师提问? 2 2 3、师生共同归纳出平方差公式(a b)(a b) a b 4、师生共同探讨用面积说明平方差公式(课件演示图形) 5、师生共同分析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 6练习: 判断下列式子可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吗? ①(a-b)(b-a):②(a+2b)(2b+a); ③ (a - b)(a+b);④(2x+y)(y - 2x). 三、例题讲解 例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 (5+6x)(5 - 6x);⑵(b+2a)(2a - b) ;(3) (-x+2y)(-x - 2y). 评析:1 )认清结构,找准a、b 2)运用平方差公式时,要紧扣公式的特征,找出相同的“项”和符号相反 的“项”,然后应用公式; 例2:计算: (1) 102 X 98 ; (2) (y+2)(y-2)-(y-1)(y+5). 评析:1)巧妙的化为公式形式; 2)只有符合公式才能应用公式,否则,只能应用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 法则进行运算。 四、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指出下列计算中的错误:

平方差公式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八年级上册 《平方差公式》 教 学 设 计 积石山县癿藏中学黄春青 2014年11月17日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平方差公式》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平方差公式》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二节《乘法公式》的第一课时内容。平方差公式是在学习多项式乘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的乘法,体现教材从一般到特殊的意图。教材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能力、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仅得到了特殊的多项式乘法的简便算法,而且为以后的因式分解,分式的化简、二次根式中的分母有理化、解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提供了方法,因此,平方差公式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初中阶段一个重要的公式。 【学生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整式的有关内容,并经历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有了一定的符号感。经过半学期的培养,学生已经具备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使学生通过大胆而又合情合理的推测,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在学习多项式乘法运算时常常会确定错某些项的符号及漏项等问题。学生学习平方差公式的困难在于对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字母的广泛的理解,当公式中a、b是整式时,要把它括号再平方。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归纳能力、推理能力.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用符号表达,从而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 【学习重点】 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学习难点】 理解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以及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方式】 探究合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

(一)教材分析: 完全平方公式是在学习了一般整式的乘法之后,为了学习因式分解、分式加减运算而学习的关于多项式乘法的两个公式,学好了这两个公式,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学习便容易了。因此,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既是一般整式乘法的特例又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乃至本套教材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习任务分析: “完全平方公式”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中要求较高,学生要做到理解并能熟练运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正确理解公式,而让学生自己发现公式,是正确理解公式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还要扫除正确理解的障碍,即消除一些容易混淆之处。 (三)学习起点能力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情况来看,已经学习了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但是由于学习进度紧凑,增加了巩固认识法则的困难,有学生掌握不够。 从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来看,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大多

数同学已具有对知识的主动探究意愿,但由于基础知识和经验 的限制,思维品质还不够成熟,思维方法欠灵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公式以及它们的几何意义;②能正确地运用同完全平方公式公式,并初步应用它解决 一些简单问题。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的过 程,并从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猜想、验证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 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体会数形结合的科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 (六)教具准备 制作边行为a和b的正方形以及边长为(a+b)的正方形和长为a,宽为b的纸板 (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公式:平方差公式

初中数学公式:平方差公式 表达式:(a+b)(a-b)=a^2-b^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这个公式就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 公式运用 可用于某些分母含有根号的分式: 1/(3-4倍根号2)化简: 1×(3+4倍根号2)/(3-4倍根号2)^2;=(3+4倍根号2)/(9-32)=(3+4倍根号2)/-23 [解方程] x^2-y^2=1991 [思路分析] 利用平方差公式求解 [解题过程] x^2-y^2=1991 (x+y)(x-y)=1991 因为1991可以分成1×1991,11×181 所以如果x+y=1991,x-y=1,解得x=996,y=995 如果x+y=181,x-y=11,x=96,y=85同时也可以是负数 所以解有x=996,y=995,或x=996,y=-995,或x=-996,y=995或x=-996,y=-995 或x=96,y=85,或x=96,y=-85或x=-96,y=85或x=-96,y=-85 有时应注意加减的过程。 常见错误 平方差公式中常见错误有:

①学生难于跳出原有的定式思维,如典型错误;(错因:在公式的基础上类推,随意“创造”) ②混淆公式; ③运算结果中符号错误; ④变式应用难以掌握。 三角平方差公式 三角函数公式中,有一组公式被称为三角平方差公式: (sinA)^2-(sinB)^2=(cosB)^2-(cosA)^2=sin(A+B)sin(A-B) (cosA)^2-(sinB)^2=(cosB)^2-(sinA)^2=cos(A+B)sin(A-B) 这组公式是化积公式的一种,由于酷似平方差公式而得名,主要用于解三角形。 注意事项 1、公式的左边是个两项式的积,有一项是完全相同的。 2、右边的结果是乘式中两项的平方差,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3、公式中的a.b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例题 一,利用公式计算 (1)103×97 解:(100+3)×(100-3) =(100)^2-(3)^2 =100×100-3×3 =10000-9 =99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