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呼吸运动的调节

生理学呼吸运动的调节
生理学呼吸运动的调节

1、正常呼吸波

2、吸入C02浓度增加

3、缺O2环境

4、增大无效腔

5、改变血液酸碱度

6、切断一侧迷走神经

7、切断另一侧迷走神经

8、低强度刺激迷走神经中枢(1.2V)

9、中等强度刺激迷走神经中枢(1.85V)——时相改变

10、强等强度刺激(2.0V)-——呼吸停止,屏气现象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要求:1、呼吸中枢及呼吸节律的形成。 2、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二氧化碳、H+和低氧对呼吸的调节。 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的活动,其深度和频率随体内、外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例如劳动或运动时,代谢增强,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大,摄取更多的O2,排出更多的CO2,以与代谢水平相适应。呼吸为什么能有节律地进行?呼吸的浓度和频率又如何能随内、外环境条件而改变?这些总是是本节的中心。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呼吸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多年来,对于这些细胞群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和呼吸节律产生和调节中的作用,曾

用多种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如早期的较为粗糙的切除、横断、破坏、电刺激等方法,和后来发展起来的较为精细的微小电毁损、微小电刺激、可逆性冷冻或化学阻滞、选择性化学刺激或毁损、细胞外和细胞内微电极记录、逆行刺激(电刺激轴突,激起冲动逆行传导至胞体,在胞体记录)、神经元间电活动的相关分析以及组织化学等方法。有管些方法对动物呼吸中枢做了大量的实验性研究,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形成了一些假说或看法。 (一)呼吸中枢 呼吸中枢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和脊髓等部位。脑的各级部位在呼吸节律产生和调节中所起作用不同。正常呼吸运动是在各级呼吸中枢的相互配合下进行的。 1.脊髓脊髓中支配呼吸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第3-5颈段(支配膈肌)和胸段(支配肌间肌和腹肌等)前角。很早就知道在延髓和脊髓间横断脊髓,呼吸

就停止。所以,可以认为节律性呼吸运动不是在脊髓产生的。脊髓只是联系上(高)位脑和呼吸肌的中继站和整合某些呼吸反射的初级中枢。 2.下(低)位脑干下(低)位脑干指脑桥和延髓。横切脑干的实验表明,呼吸节律产生于下位脑干,呼吸运动的变化因脑干横断的平面高低而异(图 5-17)。

生理学实验: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实验数据分析 1.正常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1.正常的家兔呼吸曲线曲线 由图可知,本组选取的家兔自身呼吸频率较快,幅度加大,后续增强呼吸的因素作用不是十分明显。 2.接空气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2.接空气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曲线 由图可知,改接空气气囊后,家兔呼吸幅度和频率均未出现太大变化。 3.接CO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CO2 图3.接CO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接CO2气囊后,家兔呼吸曲线幅度增大,频率加快。这是因为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因素,不但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而且对维持延髓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活动是必须的。当呼入气体中CO2浓度升高,血液中CO2浓度随之升高,CO2透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的CO2浓度也升高。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随后水解成HCO3-和H+,由H+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通过一系列调控使得呼吸作用加强。此外,当CO2浓度增高时,还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4.接N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N2 图4.接N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接N2气囊后,家兔呼吸曲线幅度略有增大。这是因为吸入纯N2时,因吸入气体中缺乏O2,肺泡气O2浓度下降,导致动脉血中O2浓度下降;而CO2浓度却基本不变(CO2扩散速度较快)。随着动脉血中O2浓度下降,通过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的呼吸中枢兴奋,隔肌和肋间外肌活动加强,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增加。 5.增长解剖无效腔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5.增长解剖无效腔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增长解剖无效腔后,家兔呼吸幅度略有下降,而呼吸频率则稍稍上升,这是因为实验中通过插管的方式增大无效腔,也就是减小了进入肺泡的潮气量,即每次的有效气体更新变小。结果促使O2分压下降,CO2分压上升,使其反射性的调节使呼吸加深加快。所以膈肌放电的变化幅度加大,频率有微量增大。反映到膈肌的收缩曲线,由于收缩频率的增大,为了维持正常的肺部通气量,所以收缩强度减弱。 6.家兔肺牵张反射曲线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生物科学二班朱慧兴 1.实验目的 1.1学习家兔呼吸运动的测定方法; 1.2观察并分析牵反射以及影响呼吸运动的各种因素. 2.实验原理 呼吸运动是呼吸中枢节律性活动的反映.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呼吸运动所发生的适应性变化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呼吸中枢、肺牵反射以及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反射性调节.因此,体外各种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中枢部位或外周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 3.实验对象与实验材料 家兔常规手术器械、手术刀、手术剪、镊子、眼科剪、金冠剪、玻璃分针、棉花、纱布、棉线、小弯钩、烧杯、污物缸、兔手术台、塑料绳、长塑料管(1.5m)、棉签、20ml注射器、5ml注射器、1ml注射器、照明灯、保护电极、滑轮、支架、PowerLab生理实验系统、气管插管、力传器感、麻醉剂(2%戊巴比妥钠 2ml/Kg )、生理盐水、50mg/ml尼可刹米注射液、其他溶液如1%乳酸溶液等. 4.实验步骤 4.1 麻醉:2%戊巴比妥钠;2ml/kg体重;耳缘静脉注射. 4.2固定(仰式)、剪毛、剪颈部皮肤4~5cm,钝性分离颈部肌肉等组织,剪颈部皮毛和胸部剑突位置皮毛. 4.3 气管插管:暴露气管、穿线、手术刀手术剪T形切口,事先准备好的棉签将气管中的血块弄出,插好气管插管并结扎. 4.4 颈部气管及神经分离手术:气管插管、分离双侧迷走神经. 4.5 剑突软骨分离手术:切开剑突位置皮肤约2cm,细心分离剑突软骨周边组织,暴露剑突软骨,剪断骨柄,保留骨柄下方膈肌与剑突相连. 4.6 连接实验装置:PowerLab 通道2 -力换能器,刺激电极连接,设置CH2桥式放大器(5mV,10Hz)和刺激器(100脉冲,1V,1mS,40Hz). 4.7 实验观察项目: 4.7.1 记录家兔平静呼吸的运动曲线,观察家兔吸气和呼气时候对应的曲线方向; 4.7.2 增加无效腔:另一侧用止血钳夹闭; 4.7.3 增加气道阻力:同时夹闭气管插管两侧管; 4.7.4 肺的牵反射:一侧气管胶管用20ml大注射器吸入20ml空气,待呼吸运动平稳后,夹闭气管插管的一侧胶管,在家兔吸气之末,用三个呼吸节律时间徐徐向家兔肺注入20ml空气,观察记录呼吸运动曲线的变化.实验后立即打开夹闭的侧管.同法,于呼气之末用20ml 注射器抽取肺气体20ml(维持3个呼吸节律时间),观察呼吸的运动曲线(注意吸气之末和呼气之末,先夹闭一侧管,再注入空气或抽气,时间控制在三个呼吸节律的时间,然后松开夹闭); 4.7.5 增加吸入气的CO2浓度(选做); 4.7.6 低氧实验(钠石灰特制低氧瓶,选做);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 [目的要求] 1学习记录家兔呼吸运动的方法。 2 观察并分析肺牵张反射及不同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基本原理] 人体及高等动物的呼吸运动所以能持续地、节律性地进行,是由于体内调节机制的存在。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中枢或不同部位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肺的牵张反射参与呼吸节律的调节。 [动物与器材] 家兔、兔体手术台,手术器械、张力传感与滑轮或动物呼吸传感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20ml与50ml注射器、橡皮管、20%或25%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0.5%KCN 装有CO2的气袋、装有纳石灰的气袋。 [方法与步骤] 急性动物实验时,记录呼吸运动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通过压力传感器与气管插管连接记录;另一种是通过系在胸(或腹)部、装有压力传感器的呼吸带记录;第三种是通过张力传感器记录隔肌运动。 先将动物麻醉、固定、进行颈部气管、动脉及神经分离术,插入气管插管,分离出一侧颈总动脉和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1、剑突软骨分离术 切开胸骨下端剑突部位的皮肤,再沿腹白线切开长约2ml的切口。细心分离表面的组织(勿伤及胸骨),暴露出剑突与骨柄,用金冠剪剪去一段剑突软骨的骨柄,使剑突软骨于胸骨完全分离,但必须保留附于其下方的隔肌片,并使之完好无损。此时隔肌的运动可牵动剑突软骨。

2、将系有长线的金属钩钩住游离的剑突软骨中间部位,线的另一端通过万能滑轮系于张力传感器的应变梁上。 3、开启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张力传感器的输入通道,调节记录系统,使呼吸曲线清楚地显示在显示器上。 4、实验观察 (1)记录呼吸运动曲线,并仔细识别吸气与呼气运动与曲线方向的关系。 (2)增加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将长约1.5m、内径1cm的橡皮管连与气管的一个侧管上,然后用止血钳夹闭另一侧管,以增加无效腔。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曲线的改变。一旦出现明显变化,则立即打开止血钳,去除橡皮管待呼吸正常。 (3)CO2对呼吸的影响 将气管插管的一个侧管接通装有CO2的气袋,同时夹闭另一侧管,使家兔对着CO2气袋呼吸,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一旦出现明显变化,则立即打开止血钳,去除CO2气袋,待呼吸恢复正常。 (4)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将气管插管的一个侧管接通装有纳石灰的气袋,同时夹闭另一侧管,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一旦出现明显变化,则立即打开止血钳,去除气袋,待呼吸恢复正常。 (5)增加气道阻力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待呼吸运动恢复正常后,将气管插管的两个侧管同时夹闭数秒钟,观察呼吸变化。 (6)KCN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由耳缘静脉注射1mlKCN溶液,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 (7)肺牵帐反射 待呼吸恢复正常后,在气管插管的一个侧管上连同一个20ml注射器,并吸入20ml空气。待呼吸运动平稳后,用相当正常呼吸时的三个呼吸节律的时间,徐徐向肺内注入20ml,与此同时夹闭另一侧管。注意观察呼吸节律的变化及运动的状态。实验后立即打开夹闭的侧管,待呼吸恢复正常。同法,于呼气末用注射器抽取肺内气体,观察呼吸的状态有何区别(注意:注气与抽气时间仅限于三个呼吸节律的时间,然后立即打开夹闭的侧管)。 (8)待呼吸运动恢复正常后,同时结扎双侧迷走神经(二人同时操作,第一结一定

七年级生物下册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教案(新版)新人 教版 一、使用教材 苏科版教材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7章第2节的内容——《人体的呼吸》 二、实验器材 器材:人体呼吸运动模拟装置 制作材料:泡泡糖塑料盒、饮料吸管、一次性橡胶手套、橡皮筋、气球、细线绳、软纸、万能胶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教材中人体呼吸运动的演示装置只能演示膈肌收缩舒张时肺的变化,并不能演示整个胸廓的变化情况。 创新改进模型:模型的结构形象逼真(具备人体呼吸系统的特征);模型能够准确演绎呼吸发生的原理(胸廓可以运动且能与膈肌同时运动);取材、制作简易。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教材中人体呼吸运动的演示装置只能演示膈肌收缩舒张时肺的变化,并不能演示整个胸廓的变化情况。而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只能浅显地看到胸廓的起伏;学生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呼吸运动引起呼吸这一表面现象上;甚至有学生误认为是气体的进入和排出引起了胸廓体积

的变化。 综上分析,教师与小组组长组建团队,研究如何改进模型,力图改进后的模型达到以下几点要求:一是模型的结构要形象逼真(具备人体呼吸系统的特征);二是模型能够准确演绎呼吸发生的原理(胸廓可以运动且能与膈肌同时运动);三是取材、制作简易。 五、实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并结合学生整体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人体的呼吸运动及其与气体进出肺的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精神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模拟实验能够解释自然事物的原理。 六、实验教学内容 (1)模型的创新制作过程(疑难问题的发现,材料的选择,创新的设计)。 (2)呼吸运动的发生过程,各部分结构的运动状态。 (3)呼吸运动引起“呼吸”的原理。 七、实验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依次进行: (一)设置情境,引出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呼吸时胸廓的大小变化情况。并运用3D视频呈现这一动态效果,同时,观察膈的位置变化。

呼吸运动的调节

讲稿:呼吸运动的调节 【目的要求】 1.观察各种理化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2.分析各因素的作用途径,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课堂提问及解答】 1.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 2.呼吸为什么有节律? 3.调节呼吸运动的环节? 答1:呼吸中枢是指(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脊髓等部位)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正常呼吸运动是在各呼吸中枢的相互配合下进行的。 答2:呼吸节律形成的机制;基本呼吸节律形成的学说(1)起步细胞学说(2)N元网络学说等。 答3: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包括(1)肺牵张反射(2)化学感受性反射调节(3)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4)其他反射。 【实验原理】 1.CO2↑→(+)中枢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 2.H+↑→(+)外周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 3.O2↓→(+)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 【重点难点】:呼吸运动调节的反射弧 【观察指标】呼吸频率、幅度、PaO2、PaCO2、pH 【方法与步骤】 1.兔常规操作。行气管插管和颈总动脉插管。我们这里与以往不同的是,气管 插管的一端通气口要与呼吸传感器相连,然后进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器,记录呼吸波。颈总动脉插管插好以后,取血作血气分析,以作我们后面实验的对照。我们取血的时候要注意抗凝和隔绝空气。所以我们在取血前,要用肝

素将注射器血管管壁湿润,取血的时候,将前面流出的几滴血弃去,取血后,立即将密封盖盖好,用手指弹一弹注射器血管壁,使血液与肝素混合,防止凝血,取完血后,大家还要记注,要用肝素将插管内的血液全部推回动脉。 2.增大无效腔。等大家记录一段稳定的呼吸波后,并且已经取血做了血气分析, 我们就可以做无效腔增大对呼吸的影响。我们的器械盘里准备了一根长的橡胶管,将这根橡胶管连接在气管插管的(侧管)另一个通气口上,记录呼吸波形。5分钟后从动脉插管处取血作血气分析。然后,观察家兔的呼吸,等到它的呼吸恢复到正常以后,才可做下一步的实验,这个大概需要5-10分钟。 3.我们观察二氧化碳对呼吸的影响。将装有二氧化碳的气球的出气管从气管插 管的侧管处插入到气管切开的部位,然后打开出气管的开关,记录呼吸波,当发现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幅度出现明显变化的时候,就要立即停止二氧化碳的吸入,否则反而会抑制呼吸中枢。所以大家要及时停止二氧化碳的输入,以防止家兔因为吸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而死亡。同样也要取血作血气分析。这里还要提醒大家的是,你们在输入二氧化碳的时候,要注意保持气流量的恒定,否则,气流量过大,轻的会影响呼吸传感器对呼吸波的记录,使记录的结果不真实,严重的会导致家兔的死亡。所以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气流的恒定。 4.观察吸入氮气对呼吸的影响。我们就等待家兔恢复平静呼吸后,我们就进入 吸入氮气对呼吸0影响的实验。这个实验与我们前面做吸入二氧化碳对呼吸的影响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由二氧化碳改成了氮气。 5.我们观察血液酸碱度对呼吸的影响。方法是从耳缘静脉注入3%的乳酸溶液 2ml。然后记录呼吸波并取血作血气分析。 【注意事项】 1.麻醉动物时,应缓慢推注麻药,当动物自然倒下,牵拉后肢无抵抗感及肌肉 松弛,表明麻药注入量已足够。有的家兔吃食过多,如给足按体重计算的麻药会导致麻醉过深,抑制呼吸或死亡。 2.每完成一项观察步骤后,必须等呼吸恢复到正常水平,才可进行下一项目的 实验。 3.为测定出准确的血气指标变化,应严格按要求取血。 【预期结果】 观察项目呼吸频率/幅度 PaO2 PaCO2 pH

实验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实验28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浙江中医药大学 1.摘要 目的观察血液中化学因素(PCO2、PO2、[H﹢])改变对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的影响及机制。观察迷走神经在家兔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及机制。学习气管插管术和神经血管分离术。 方法通过增大 CO2分压,增大无效腔,快速注射 2%乳酸,先后切断两侧迷走神经,以及电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观察呼吸运动的改变情况。 结果增大无效腔气量、提高 PCO2、注射乳酸均可使家兔呼吸加深加快,而剪断一侧及两侧迷走神经、电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则使呼吸变浅、频率变慢。 结论增加 PCO2,增大无效腔,快速注射乳酸后,可使家兔通气量、呼吸频率及平均呼吸深度明显增加;剪断一侧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影响不大,剪断双侧迷走神经,呼吸变慢变深。 2.材料和方法 2.1材料 家兔;CO2,氨基甲酸乙酯,乳酸;呼吸换能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2.2方法 2.2.1实验系统连接及参数设置用胶管连接流量头与气管插管,流量头连接呼吸流量换能器。呼吸换能器输出线连接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打开RM6240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呼吸运动调节”,仪器参数:通道时间常数为直流,滤波频率30Hz,灵敏度10cmH2O(或50ml/s),采样频率800Hz,扫描频率1s/div。连续单刺激方式,刺激强度5-10V,刺激波宽2ms,刺激频率30Hz。 2.2.2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按1g/kg体重剂量耳缘静脉注射200g/L氨基甲酸乙酯。待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 2.2.3手术剪去颈前被毛,颈前正中切开皮肤6-7cm,直至下颌角上1.5cm,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组织及颈部肌肉,暴露气管及与气管平行的左、右血管神经鞘,细心分离两侧鞘膜内迷走神经,在迷走神经下穿线备用。分离气管,在气管下两根粗棉线备用。 2.2.4气管插管在甲状软骨下约1cm处,做倒“T”形剪口,用棉签将气管切开及气管里的血液和分泌物擦净,气管插管由剪口处向肺端插入,插时应动作轻巧,避免损伤气管粘膜引起出血,用意粗棉线将插管口结扎固定,另一棉线在切口的头端结扎止血。 2.3实验观察 2.3.1记录正常呼吸曲线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按钮,记录一段正常呼吸运动曲线作为对照。辨认曲线上吸气、呼气的波形方向(呼气曲线向上、吸气曲线向下)。 2.3.2增加吸入气中CO2分压待呼吸曲线恢复正常,将CO2导管口使气体冲入气管插管,是家兔吸入较高浓度CO2的空气。待家兔呼吸运动增强后,立即移去CO2气体导管。待呼吸正常后再做下一步实验。 2.3.3在气管插管一个侧管上接一根长50cm胶管(流量法:接通气口),观察和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病理生理学机能实验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实验讨论 (2009-05-11 19:55:49) 转载▼ 标签: 校园 分类: 医药类 1、CO 2浓度增加使呼吸运动加强 CO 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因素,它不但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并且是维持延髓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活动所必须的。每当动脉血中PCO 2增高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大,并可在一分钟左右达到高峰。由于吸入气中CO 2浓度增加,血液中PCO 2增加,CO2透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中CO 2浓度增多, CO 2十H 2O → ←H 2CO 3 HCO 3-+ H + CO 2通过它产生的 H +刺激延髓化学感受 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通过呼吸机的作用使呼吸运动加强,此外,当PCO 2增高时,还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2、吸人纯氮气使呼吸运动增加 吸人纯氮气时,因吸人气中缺O 2,肺泡气PO 2下降,导致动脉血中PO 2下降,而PCO 2却基本不变(因CO 2扩散速度快)随着动脉血中PO 2的下降,通过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的呼吸中枢兴奋,隔肌和肋间外肌活动加强,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增加。 此外,缺O 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效应是抑制并随缺O 2程度的加深而逐渐加强。所以缺O 2程度不同,其表现也不一样。在轻度缺O 2,通过颈动脉体等的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人冲动对呼吸中枢起兴奋作用大于缺O 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而表现为呼吸增强。

3、静脉注人乳酸(血液中H+增高) 静脉注人乳酸后,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因为乳酸改变了血液PH,提高了血中H+浓度。H+是化学感受器的有效刺激物H+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来调节呼吸运动,也可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但因血中H+不容易透过血脑屏障直 接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因此,血中H+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直接刺激作用不大,也较缓慢。 4、麻醉双侧动脉体后,再吸人CO2和纯N2时,对呼吸运动的影响不同 用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家兔双侧颈动脉体后,开始吸人CO2时仍可引起 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而再吸人纯N2时,呼吸运动基本不变。 当双侧颈动脉体被麻醉后,使外周化学感受器失去作用,外周的化学感受性反射消失。此时,再吸人CO2时,使血中P CO2增高,CO2虽已不能通过外周 化学感受器的颈动脉体反射性地加强呼吸运动,但仍可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而吸人N2后,血中PO2虽然下降但因双侧颈动脉体被麻醉,外周化学感受器已失去感受功能,而缺O2 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以是抑制作用。所以,不会再出现反射性地引起呼吸运动加强的变化。 5、切断一侧迷走神经后,由于这一侧迷走神经的神经冲动传递受阻,使得呼吸运动的调节受阻;随后由于迷走神经为混合神经,另一侧迷走神经将起到呼吸调节作用,此时发挥负反馈调节作用,加速吸气和呼气活动的交替。 6、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后,动物的呼吸运动呈慢而深的变化 迷走神经中含有肺牵张反射的传人纤维。肺牵张反射中的肺扩张反射(亦称吸气抑制反 射)的生理作用。在于阻止吸气过长过深,促使吸气及时转人呼气,从而加速了吸气和呼气动作的交替,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当切断两侧颈迷走神经后,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呼吸运动的记录方法 2.观察血液理化因素改变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 3.了解肺牵张反射在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二、实验对象 家兔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 哺乳动物手术器械,兔手术台,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换能器或压力换能器,气管插管,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生理盐水,橡皮管,2%乳酸溶液,N2气囊,CO2气囊等 四、实验方法 1.由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5ml/kg体重),待动物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2.剪去颈前部兔毛,颈前正中切开皮肤5~7cm,分离气管并做气管插管。分离颈部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手术完毕后,用温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手术野。 3.实验装置 (1)将呼吸换能器(或压力换能器)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相应通道相连接,橡皮管连接气管插管和呼吸换能器或压力换能器。 (2)打开计算机,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点击“实验模块”,选择“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项目。 4.观察 (1)正常呼吸运动记录一段正常呼吸运动曲线作为对照,观察吸气相、呼气相、呼吸幅度和频率。 (2)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将CO2气囊管口与气管插管的通气管用小烧杯罩住,打开气囊呼吸运动的变化。移开气囊和烧杯,待呼吸恢复正常后再进行下一步实验。 (3)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方法同上,将N2气囊打开,使吸入气中含较多的N2,造成缺氧,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移开气囊和烧杯,观察呼吸运动的恢复过

程。 (4)增大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将40cm长的橡皮管连接于气管插管的一个侧管上,观察此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变化明显后,去掉橡皮管,观察呼吸运动恢复过程。 (5)迷走神经在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先剪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再剪断另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又有何变化。 五、实验结果 (1)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通CO2后,呼吸表现为加深加快 (2)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轻度缺氧时,呼吸表现为加深加快

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1.(2011苏州)37.人体呼吸过程中,当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气体进入肺 B.气体排出肺 C.膈的位置上升 D.胸廓由大变小 2.(2011济宁)9、呼吸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的原因是 A肺泡内有氧气,血液里没有氧气 B肺泡收缩产生的压力 C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产生的压力 D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 3.(2011舟山)18.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4.(2011临沂)29.右图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 B.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5.(2011郴州)18张同学测量了李同学在不同呼吸状态下的胸围:平静吸气时91厘米、平静呼气时88厘米、尽力吸气时95厘米、尽力呼气时86厘米。李同学的胸围差是: A 3厘米 B.7厘米 C 9厘米 D 4厘米 6.(2011郴州)19.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发生在何处的毛细血管中 A.肺泡 B.肝脏 C.大脑 D全身组织细胞 7.(2011郴州)39.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最终来源是 A.细胞 B.肺泡 c毛细血管 D静脉 二、识图问答题 1.(2011台州)24.人体吸人与呼出气体的成分如图,将它们以相同方式分别通人到等质

生理学家兔呼吸调节

4.1在双侧迷走神经保持完整时,增加无效腔后,肺内空气的更新率下降,促使O2分压下降,CO2 分压上升;憋气导致家兔体内的O2 含量降低,CO2含量增高;往气管套管吹入CO2后同样导致CO2含量上升。而CO2 对呼吸的影响主要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对呼吸运动起调节作用;而O2对呼吸的影响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由于两者的影响同时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其反射性的调节使呼吸加深加快。所以三个实验项目都使得呼吸加深。 4.2肺泡气体交换的效率,除与气体扩散过程有关,还与肺泡通气量和肺血流量的配比情况有关[1]。无效腔增加时,通气/血流比值增大,导致换气效率下降。 4.3注射乳酸后,使其体内的H+ 含量明显增高,而H+是外周感受器的有效刺激物,故也可反射性引起呼吸加强。同时H+还可以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加强呼吸,但H+透过血-脑屏障的速度较慢,故主要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进行反射性调节,使其的呼吸作用加深加快。 4.4切断一侧迷走神经后,由于这一侧迷走神经的神经冲动传递受阻,使得呼吸运动的调节受阻;随后由于迷走神经为混合神经,另一侧迷走神经将起到呼吸调节作用,此时发挥负反馈调节作用,加速吸气和呼气活动的交替。 4.5同样由于迷走神经为混合神经,在神经传导通路中可以通过双侧迷走神经传入或传出神经冲动。切断一侧迷走神经后,另一侧迷走神经仍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所以在进行增加无效腔、憋气、往气管套管吹入CO2或注射乳酸,呼吸运动曲线变化都与双侧迷走神经存在时相同。 4.6肺牵张反射的肺扩张反射的作用在于阻抑吸气过长过深,促使吸气及时转入呼气。切断了两侧迷走神经后,中断了肺牵张反射的传入通路,使肺牵张反射的生理作用被取消。最终导致呼吸运动的加深变慢[2]。在1868年breuer和hering发现,在麻醉动物肺充气或肺扩张,则抑制吸气;肺放气或肺缩小,则引起吸气。切断迷走神经,上述反应消失,所以是反射性反应[3]。有人比较了8种动物的肺扩张反射,发现有种属差异,兔的最强,人的最弱。电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可产生呼吸暂停。肺的牵张反射包括肺扩张后引起吸气活动的抑制,呼气加强,和肺缩小后引起呼气活动抑制,吸气加强的过程。这两种反射传入神经纤维都经由迷走神经传入中枢,调节呼吸运动。电刺激引起这两种纤维成分都同时持续兴奋,导致呼吸暂停。 4.7本实验中使用解剖针破坏胸膜腔密闭性,使空气进入胸膜腔内,由于空气的进入,导致胸膜腔内的负压消失,肺依靠自身的回缩力量而立刻萎缩。造成开放性气胸后,将20ml的空气注入胸膜内,使肺的某一部分组织塌陷休息,从而减少对肺通气的影响。 4.8据电生理实验结果,肺部感受器至少可被分为三大类:慢适应感受器、快适应感受器以及C纤维感受器。按血供来源,后者又可分为气道(体循环)与肺(肺循环)两类。近来发现呼吸道中存在着第四类感受器,它们由迷走神经的AD传入纤维传递冲动,其放电活动不同于上述各类,对肺充气反应阈值高,故称之为高阈值AD感受器,功能上前两类基本属于机械性感受器,而后两类可归为化学敏感性感受器[4]。 4.9王凤斌,王鲁娟等进行“前包钦格复合物微量注射17-β雌二醇的呼吸效应”的实验pre2Bt复合体注射E2的呼吸兴奋效应中11只大鼠pre2Bt复合体微量注射E2后出现呼吸兴奋效应,表现为膈神经放电幅度升高,频率加快[5]。 4.10血压大幅度变化时可以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血压升高,呼吸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呼吸加强加快。贺书云,胡三觉,王贤辉,韩晟等[6]进行“迷走神经在心率变异性中的作用”的实验中结果发现在切断一侧迷走神经后心率变异功率谱成分均明显减小,但右侧

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

辨析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 呼吸”的知识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同学们在学习该部分时往往感觉概念混乱,不易区分。本文通过辨析“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等概念,帮助同学理解学习该部分,使同学们能够正确运用上述概念,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一、呼吸的概念:一般人认为呼吸是指人体的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生物学上将呼吸定义为人体的细胞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因此呼吸应包括四个过程:①外界与肺泡的气体交换;②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二、呼吸运动的概念:当我们正确理解了呼吸的概念并知道呼吸包括四个过程后,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的肺可以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呢?或者说为什么外界的气体能够进入肺?肺内的气体为什么能够排出肺呢?可能有的同学这样回答:老师这很简单,外界气体进入我的肺是我“吸”的,排出是我“呼”的。这种吸气和呼气的过程就是呼吸运动,而且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呼吸运动的定义就是指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它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完成主要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呼吸运动的意义是完成了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三、呼吸作用的概念:生物的呼吸作用发生在线粒体内,在七年级上册,同学学习过植物的呼吸作用,知道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植物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动物和人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相似,当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进入了细胞内的线粒体时,在线粒体内氧气分解有机物并产生了二氧化碳、水等代谢废物并释放出能量,这就是动物和人的呼吸作用。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些练习来进一步理解上述三个概念: 1、人体不断从外界吸收氧气并把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是:???? (??? ) A? 呼吸???? B? 呼吸运动?? C? 呼吸作用

生理学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范文

生理学-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且的: 学习呼吸运动的记录方法,观察缺氧、二氧化碳和血中酸性物质增多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实验原理: 肺的通气是由呼吸肌的节律性收缩来完成的,而呼吸运动是由于呼吸中枢不断地发放节律性冲动所致。呼吸中枢的紧张性活动,随着机体代谢需要,受许多因素影响。 本实验是向家兔气管插管,使呼出气的一部分经换能器连于记录仪记录呼吸运动,切断迷走神经和施给各种因素,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实验对象:兔 实验器材和药品: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气管插管、5 ml注射器一只、50 cm长的橡皮管一条、球胆二只、机械—电换能器及生理记录仪、刺激器。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3%乳酸溶液、CO2气体、钠石灰、生理盐水、纱布及线等。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一、由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0%氨基甲酯乙酯(1g/kg),待动物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沿颈部正中切开皮肤,分离气管并插入气管插管。分离出颈部两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二、记录呼吸运动插入的气管插管的主管接机械—电换能器,输入到生理记录仪,侧管暴露于大气。通过改变侧管的口径,

使主管的输入信号适宜。 三、观察项目 (一)正常呼吸曲线 (二)增加吸入气中的CO2浓度:将装有CO2的球胆通过一细塑料或玻璃管插入气管插管的侧管,松开球胆的夹子,使部分CO2随吸气进入气管。气体流速不宜过急,以免明显影响呼吸运动。此时观察高浓度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去掉球胆,观察呼吸恢复正常的过程。 (三)缺氧:将一空球胆吸进少量空气,中间经一钠石灰瓶连至气管插管的侧管,让动物呼吸球胆内的少量空气。观察此时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去掉上述条件,观察呼吸恢复正常的过程。 (四)增大无效腔:将50 cm长的橡皮管连接于气管插管的侧管上,观察此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变化明显后,去掉橡皮管,观察呼吸恢复过程。 (五)血液中酸性物质增多时的效应:用5ml注射器,由耳缘静脉较快地注入3%乳酸2 ml,观察此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及恢复过程。 (六)迷走神经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先切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再切断另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又有何变化。在此基础上,观察对一侧迷走神经向中端低频,较弱的电刺激所至的呼吸运动的变化。 注意事项 一、手术过程中,应避免伤及主要血管(如:颈总动脉、颈

生理学实验: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内容充实】

实验数据分析 1. 正常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本组选取的家兔自身呼吸频率较快,幅度加大,后续增强呼吸的因素作用不是十分明显。 2.接空气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2.接空气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曲线 由图可知,改接空气气囊后,家兔呼吸幅度和频率均未出现太大变化。3.接CO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CO2 图3.接CO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接CO2气囊后,家兔呼吸曲线幅度增大,频率加快。这是因为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因素,不但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而且对维 持延髓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活动是必须的。当呼入气体中CO 2浓度升高,血液中CO 2 浓度随之升高,CO 2透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的CO 2 浓度也升高。CO 2 与水反应生成 H 2CO 3 ,随后水解成HCO3-和H+,由H+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 通过一系列调控使得呼吸作用加强。此外,当CO 2 浓度增高时,还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4.接N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4.接N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接N 2气囊后,家兔呼吸曲线幅度略有增大。这是因为吸入纯N 2 时,因吸入气体中缺乏O 2,肺泡气O 2 浓度下降,导致动脉血中O 2 浓度下降;而 CO 2浓度却基本不变(CO 2 扩散速度较快)。随着动脉血中O 2 浓度下降,通过刺激 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的呼吸中枢兴奋,隔肌和肋间外肌活动加强,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增加。 5. 增长解剖无效腔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5.增长解剖无效腔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增长解剖无效腔后,家兔呼吸幅度略有下降,而呼吸频率则稍稍上升,这是因为实验中通过插管的方式增大无效腔,也就是减小了进入肺泡的潮 气量,即每次的有效气体更新变小。结果促使O 2分压下降,CO 2 分压上升,使其 反射性的调节使呼吸加深加快。所以膈肌放电的变化幅度加大,频率有微量增大。 N2

家兔呼吸运动神经的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呼吸运动神经的调节 【实验目的】 1.学习测定兔呼吸运动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测定动脉血压的相关技术。 3.学习哺乳类动物的手术操作,掌握气管插管和神经血管分离术 4.探讨血液中PCO2、PO2和[H+]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及机制 5.探讨迷走神经在家兔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及机理 【实验器材】 1.1 动物体重 2.5 kg家兔 (rabbit),雌雄不拘。 1.2 器材BL420E+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呼吸换能器(pressure-gradient transducer) 1.3 药品试剂 20%乌来糖(urethane), 12%磷酸二氢钠(Sodium dihydrogen phosphate),5%碳酸氢钠( Sodium bicarbonate),N2,CO2。 【实验步骤】 1. 家兔称重,按1 g/kg 体重耳缘静脉20%乌来糖麻醉家兔,家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固定四肢和头。 2. 颈部手术颈正中切口5~7 cm左右皮肤。用血管钳钝性分离出气管穿线备用,用玻璃分针分离出两侧的迷走神经穿线备用、分离出一侧颈总动脉3 cm备用。

3.气管插管用手术剪在甲状软骨下1 cm处剪一“⊥”切口,插入 气管插管,结扎固定。 4.将气管插管一端连接呼吸换能器。 5观察记录(observations) 1.记录家兔正常的呼吸频率和通气量 2.记录增加气道长度前后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 3.按5ml/kg体重剂量静脉注射12%磷酸二氢钠溶液,注射速度5-6 ml/min,观察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10 min后,颈总动脉采血0.5 ml, 作血气分析 4.. 按bm nnnBE×0.5×体重计算出50 g/L碳酸氢钠剂量,按 4 ml/min速度静脉注射,观察呼吸变化。 10 min后,颈总动脉采血 0.5 ml,作血气分析 5. 记录切断一侧、两侧迷走神经前后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幅度的变化。 6. 记录用强度5 V、频率20 Hz、波宽2 ms的连续电脉冲刺激一 侧迷走神经中枢端前后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幅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

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改进说课稿

《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苏科版教材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7章第2节的内容——《人体的呼吸》 二、实验器材 器材:人体呼吸运动模拟装置 制作材料:泡泡糖塑料盒、饮料吸管、一次性橡胶手套、橡皮筋、气球、细线绳、软纸、万能胶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教材中人体呼吸运动的演示装置只能演示膈肌收缩舒张时肺的变化,并不能演示整个胸廓的变化情况。 创新改进模型:模型的结构形象逼真(具备人体呼吸系统的特征);模型能够准确演绎呼吸发生的原理(胸廓可以运动且能与膈肌同时运动);取材、制作简易。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教材中人体呼吸运动的演示装置只能演示膈肌收缩舒张时肺的变化,并不能演示整个胸廓的变化情况。而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只能浅显地看到胸廓的起伏;学生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呼吸运动引起呼吸这一表面现象上;甚至有学生误认为是气体的进入和排出引起了胸廓体积的变化。 综上分析,教师与小组组长组建团队,研究如何改进模型,力图改进后的模型达到以下几点要求:一是模型的结构要形象逼真(具备人体呼吸系统的特征);二是模型能够准确演绎呼吸发生的原理(胸廓可以运动且能与膈肌同时运动);三是取材、制作简易。 五、实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并结合学生整体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人体的呼吸运动及其与气体进出肺的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精神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模拟实验能够解释自然事物的原理。 六、实验教学内容 (1)模型的创新制作过程(疑难问题的发现,材料的选择,创新的设计)。 (2)呼吸运动的发生过程,各部分结构的运动状态。

呼吸运动的调节及其影响因素

1、正常呼吸运动 分析:在正常麻醉状态下、实验动物保持平稳的呼吸节律,其中上升之为吸气, 下降支为呼吸;曲线疏密反映呼吸频率,曲线高度反映呼吸幅度。动物节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在肺牵张反射和呼吸调整中枢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稳的节律性呼吸。 2、缺氧

现象:呼吸加深加快 分析:吸入气中缺O2,肺泡气PO2下降,导致动脉血中PO2下降,而PCO2(扩散速度快)基本不变。随着动脉血中PO 2 的下降,通过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的呼吸中枢兴奋,膈肌和肋间外肌活动加强,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增加。 3、CO2增多 现象:呼吸加深加快 分析:①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因素,它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 作用,是维持延髓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活动所必须的。当动脉血中PCO 2 增高时呼 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大。由于吸入气中CO 2浓度增加,血液中PCO 2 增加,CO 2 透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中CO2浓度增多。②CO2十H2O→ H2CO3→ HCO3- + H+ CO 2 通过它产生的 H+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通过 呼吸机的作用使呼吸运动加强。PCO 2 增高时,还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4、增大无效腔 现象:呼吸加深加快 分析:增加气道长度等于增加无效腔,增加无效腔使肺泡气体更新率下降,引 起血中PCO 2、PO 2 -下降,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运动会加深加快; 另外,气道加长使呼吸气道阻力增大,减少了肺泡通气量,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增加家兔气道长度可使家兔通气量增加,呼吸频率加快。

生理学实验: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复习进程

生理学实验: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实验数据分析 1.正常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1.正常的家兔呼吸曲线曲线 由图可知,本组选取的家兔自身呼吸频率较快,幅度加大,后续增强呼吸的因素作用不是十分明显。 2.接空气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2.接空气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曲线 由图可知,改接空气气囊后,家兔呼吸幅度和频率均未出现太大变化。 3.接CO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3.接CO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接CO2气囊后,家兔呼吸曲线幅度增大,频率加快。这是因为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因素,不但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而且对维持延髓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活动是必须的。当呼入气体中CO2浓度升高,血液中CO2浓度随之升高,CO2透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的CO2浓度也升高。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随后水解成HCO3-和H+,由H+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通过一系列调控使得呼吸作用加强。此外,当CO2浓度增高时,还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4.接N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4.接N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接N 2气囊后,家兔呼吸曲线幅度略有增大。这是因为吸入纯N 2 时,因吸入气体中缺乏O 2,肺泡气O 2 浓度下降,导致动脉血中O 2 浓度下降;而 CO2 N2

CO 2 浓度却基本不变(CO 2 扩散速度较快)。随着动脉血中O 2 浓度下降,通过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的呼吸中枢兴奋,隔肌和肋间外肌活动加强,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增加。 5.增长解剖无效腔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5.增长解剖无效腔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增长解剖无效腔后,家兔呼吸幅度略有下降,而呼吸频率则稍稍上升,这是因为实验中通过插管的方式增大无效腔,也就是减小了进入肺泡的潮气量,即每次的有效气体更新变小。结果促使O2分压下降,CO2分压上升,使其反射性的调节使呼吸加深加快。所以膈肌放电的变化幅度加大,频率有微量增大。反映到膈肌的收缩曲线,由于收缩频率的增大,为了维持正常的肺部通气量,所以收缩强度减弱。 6.家兔肺牵张反射曲线 图6.家兔肺牵张反射曲线 呼气末注入20mL空 吸气末抽出20mL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