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拉稀的原因和防治

猪拉稀的原因和防治
猪拉稀的原因和防治

猪拉稀的原因和防治

猪腹泻的发病机理较复杂,有单一因素也有多因素联合作用发病。它涉及到疾病、饲养管理及营养、环境和遗传等方面。但总的来说,猪的腹泻可分成两大类: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传染性因素主要是指仔猪消化机能不全或神经调节机能不健全,导致猪对日粮抗原过敏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引起的腹泻;非传染性因素主要包括营养元素缺乏、应激因素以及由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引起的腹泻。

一、仔猪消化机能不全或神经调节机能不健全引发的腹泻

基于仔猪的生理特点,其胃酸及各种消化酶类分泌不足,将影响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引发消化不良性腹泻;同时由于其神经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可引起应激性腹泻。此外由于其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易引发或继发其他疾病,导致腹泻。

预防措施:饲料中添加第四代益生素--活菌中药发酵制剂。

①可以降低胃肠道pH值,提高消化酶活性。

②杀菌抑菌。

③调控胃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

④降低猪舍内的氨气浓度。

要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减少应激。仔猪断奶时采取去母留仔的方法,仔猪留在原圈饲养一周;更换饲料时要逐渐过渡等。

二、营养过敏性腹泻

由于仔猪饲料多为玉米+豆粕型日粮,其中含有能引起仔猪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大豆球蛋白、大豆半球蛋白等。这些物质当仔猪首次采食后,刺激免疫系统处于待发的非耐受状态,当第二次接受同样抗原时,机体马上产生超敏反应(即迟发性过敏反应),造成肠道绒毛高度降低,绒毛萎缩脱落,消化酶的活性与浓度降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导致腹泻的发生。

营养过敏性腹泻预防:①在仔猪断奶前的诱食补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豆粕,使仔猪提前对大豆蛋白产生适应性(但这种豆粕必须是膨化过的),②在日粮中添加活菌微生态中药发酵制剂,预防小肠绒毛萎缩或脱落。

三、抗营养因子性腹泻

因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脲酶,其中前者在小肠中与胰蛋白酶结合成不可逆性的非活性复合体,使胰蛋白酶失去分解蛋白质的作用,导致蛋白质进入大肠后未被消化吸收而腐败发酵,引起仔猪腹泻;后者在小肠中把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尿素水解为氨和二氧化碳,使得尿素循环中的氨浓度增高,损伤肠道黏膜,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肠道内渗透压升高引起仔猪腹泻。

抗营养因子性腹泻的预防:将生大豆用膨化挤压产生的高温“煮熟”,不破坏抗营养因子和过敏物质,但提高了香味和适口性。

四、营养缺乏性腹泻

仔猪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矿物质或其它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锌、硒、铁、铜)时,会导致抵抗力降低而出

现下痢。病仔猪排淡黄色、白色、灰绿色糨糊状或水样恶臭稀粪。

营养缺乏性腹泻的预防:仔猪出生后3天内补铁硒,7日龄的诱食补料要用营养均衡的全价料。

五、微生物区系变化引起的腹泻

仔猪在哺乳期间建立了良好的微生物区系,有利于防止因病原菌造成的消化紊乱与腹泻,这主要是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作用。乳酸菌的生长最适宜于酸性环境。仔猪断奶后,乳糖来源终止,乳酸生成减少。此时的盐酸分泌仍很少,而饲料中的蛋白质、无机盐阳离子与之结合,失去一部分原来就不足的盐酸,使胃内PH值升高,乳酸菌逐渐减少,大肠杆菌等大量增殖,导致胃肠内微生物平衡发生变化,引起腹泻发生。

微生物区系变化引起腹泻的预防:饲料中添加第四代益生素--活菌中药发酵微生态制剂,给猪的肠道补充大量的活性乳酸菌,乳酸菌进入肠道后会大量繁殖,并产酸大量的乳酸,形成了肠道的酸性环境,由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杆菌都不易在酸性环境中繁殖和滋生,因此达到了抑制病原菌繁殖和滋生的目的。六、仔猪黄痢、白痢仔猪黄痢又名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国外叫新生仔猪腹泻,是新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以腹泻、排出黄色黏液状的粪便为特征。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是10日龄~30日龄仔猪的一种常发病、多发病。

黄痢的诊断:被污染的环境、母猪的乳头和感染的仔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经消化道传播,最早见于生后8小时~12小时,3日龄以内感

染的病情较重,1周龄以后感染的病情较缓和,2周龄~3周龄的仔猪也有发生本病的。

临床症状:急性发病仔猪精神沉郁,全身衰弱,迅速死亡,继之其他仔猪相继腹泻,排出水样粪,呈黄色或黄白色,混有凝乳状小片和小气泡,带腥臭味,肛门失禁,捕捉时由于仔猪挣扎、鸣叫,常从肛门冒出黄色稀粪。

剖检病变:病猪尸体被毛粗乱,颈部、腹部皮下常有水肿,黏膜、肌肉和皮肤苍白。胃内充满黄色凝乳块,有酸臭味,胃黏膜水肿,胃底呈暗红色,小肠各段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水肿,尤以十二指肠的病变最严重。心脏扩张,心肌松弛,肺显著水肿,切面流出泡沫状液体。

白痢的诊断本病通常发生于10日龄~30日龄的仔猪,以10日龄~20日龄最多见。

临床症状:发病前吮奶不积极,拉出粒状的兔子屎,经半天至1天出现典型症状,以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的糨糊状粪便为特征,有腥臭味。

剖检:结肠内食物呈灰白色的糨糊状或油膏状,胃内有大量气体,肠黏膜充血、出血,有的肠壁薄而透明。本病发病率较高,病死率很低。

黄痢、白痢的预防:

①加强产房的卫生工作,粪便立即清理,上床母猪必须消毒洗澡,给母猪喂优质原料生产的饲料,临产时擦拭母猪乳头,并挤掉每个乳头中少许乳汁。冬季提高产房温度,接产工具必须消毒。

②日粮中添加活菌中药发酵制剂,控制大肠杆菌的生存环境,抑制其繁殖和滋生。

③给母猪接种大肠杆菌疫苗。

④在仔猪出生时口服益生素,连续7天。

⑤加强产房的饲养管理,防止母猪高烧、便秘。

⑥全进全出,产房工作人员不要随意流动,职工不吃外购猪肉食品。

黄痢、白痢的治疗:

①一旦发生本病,首要关键是添加活菌发酵中药制剂,迅速调整肠道的PH值,抑制大肠杆菌的活力。

②其次是补液,补液处方:生理盐水150ml,5%葡萄糖100ml,5%碳酸氢钠30m1,青霉素80万单位,每天1次,连用3天。

七、红痢

猪梭菌性肠炎,又名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

主要发生于1周龄内的新生仔猪,以排出红色带血的稀粪和病程短、死亡率高为特征。

本病的病原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或称C型魏氏梭菌)。

诊断要点:本病多发生于1日龄~3日龄的新生仔猪,4日龄~7日龄的仔猪即使发病,症状也较轻微。1周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

剖检变化:主要发生在空肠,外表呈暗红色,肠腔内充满含血的液体,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空肠病变部分的绒毛坏死。

预防:同仔猪黄痢、白痢,要搞好卫生工作,定期消毒。接生时给母猪擦拭乳头并消毒,可减少本病的发生与传播。

疫苗接种:在母猪分娩前一个月注射一次红痢菌苗。

治疗:药物治疗意义不大,抗猪梭菌性肠炎高免血清有一定的效果。

保育猪腹泻病的治疗措施及预防办法

保育猪腹泻病的治疗措施及预防办法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腹泻,但是发生腹泻的猪主要发生在这三个年龄群:出生后1?3日龄仔猪,7?14日龄仔猪和断奶后年龄的仔猪。新生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可能在日益增加,尤其是集中产仔管理的猪场。菌毛抗原疫苗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已使新生仔猪腹泻大为减少。个别猪场使用口服同源奶制疫苗,但一般需要两次免 疫才能获得满意的预防效果。然而,菌毛疫苗对新生仔猪腹泻不一定有效,控制这种年龄的腹泻病常常是比较困难的。 虽然仔猪腹泻的病原是比较多的,而且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最容易感染的病原 就是针对某种病原的母源抗体消退时又同时感染的这种病原。当有大量的病原感染 超过初乳或乳中抗体免疫控制力时腹泻就会发生。产仔室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卫 生状况等这些环境因素对仔猪腹泻的严重程度和成活率及预防有重大影响。 仔猪腹泻最常见的传染性病原是大肠杆菌、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TGE)和 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 。线虫(如Sarongyloides ranSomi) 在美国东南部也 常常引起猪腹泻。据报告,美国中东部的许多州也有增加的趋势。据设在GaIebUrg 的伊利诺州诊断室的调查统计,在哺乳猪流行的病原有:球虫占32%大肠杆菌21% TGE病毒20%轮状病毒10%产气荚膜梭菌11%未诊断6%从同一个猪分离鉴定出的病原常常不止一个。最近几年的观察,发现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有增加的趋势。 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作为原发性病原在仔猪要比幼年仔猪少见。伊利诺州诊断室对144头发生腹泻的猪作了调查分析,从6日龄到断奶时分离到病原性大肠杆 菌比例较少(14%),而1?5日龄仔猪比例较高(53%)。新生仔猪腹泻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常常可能是继发性病原。这些大肠杆菌可能不一定溶血,也不是肠毒性的。 Moxley报道了大肠杆菌K88株感染哺乳猪和断奶猪出现内毒血症休克。他认为看到小肠

猪腹泻的原因

腹泻是猪发病后常见的症状,表现多样,原因复杂,临床上必须辨证分析、综合治疗, 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只是针对腹泻进行施治,很可能会贻误病情,导致严重的后果。 1 引起腹泻的原因十分复杂,临床上必须辨证分析,找出真正的致病原因 腹泻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全身性疾病或胃肠道疾病综合征候群的症状之一。只有透过这个症状,进行仔细的推断和分析,我们才能够看到引起腹泻的种种因素。 引起腹泻的因素非常复杂,临床常见的有微生物性因素、中毒性因素、寄生虫性因素、内科疾病性因素、营养性因素、应激性因素、神经性因素、功能性因素等多种。微生物性因素是由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其中冠状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腹泻最为多见;中毒性因素包括兽药中毒、农药中毒、食盐中毒、饲料中毒;寄生虫性因素多为线虫、蛔虫、球虫、弓形体在体内寄生引起;内科疾病性因素有胃肠炎、肝炎等;其他因素有蛋白质过高、过度惊吓、胃酸分泌不足、气温过低、饮用冷水以及转群不当引起应激等。 1.1 根据腹泻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推断腹泻的类型 如果腹泻程度较轻、持续时间不长,仅仅表现为粪便稀软,应怀疑是饲养管理措施不良引起的腹泻,如气温过高或过低、饲料配比不合理、过食等,都会引起比较轻微的腹泻,较轻微的胃肠炎引起的腹泻也不会很严重;如果腹泻程度较重,可能是中毒性腹泻或肝炎、过敏、急性胃肠炎等引起的腹泻;如果腹泻严重、持续时间很长,或者呈水样急剧腹泻,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都应该怀疑是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瘟等。 1.2 根据粪便的颜色推断腹泻的性质 如果粪便呈现固有的颜色,应怀疑是消化不良;如果粪便颜色变红,应怀疑是严重的中毒病、寄生虫病、急性传染病,如食盐中毒、球虫病、仔猪魏氏梭菌病;如果粪便颜色变白、变黄,应怀疑是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如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如果粪便变黑,很可能是胃和前段小肠的出血性炎症;如果粪便颜色变绿或黄绿,则是某些特定的传染病引起的腹泻,如猪瘟、猪传染性胃肠炎等。 1.3 根据粪便混有物的性质推断腹泻的类型 如果混有黏液,应怀疑是肠卡他;混有脓汁,应怀疑是化脓性肠炎;混有血液,是出血性肠炎;混有脱落的肠黏膜,是伪膜性肠炎;如果混有未消化的饲料或凝乳块,应怀疑是功能障碍、普通炎症或某些特定的传染病,如仔猪采食初乳不足、饲料不易消化、发生传染性胃肠炎。 1.4 根据粪便的气味推断腹泻的类型 如果粪便具有特殊的腐败气味或酸臭气味,常提示消化不良、肠炎等疾病;如果粪便气味恶臭,常提示某些严重的传染病,如猪瘟、猪痢疾、仔猪副伤寒;如果粪便有特殊的腥臭气味,也应该怀疑是某些传染性疾病引起的,如猪轮状病毒病。 1.5 根据腹泻的主要特征,通过调查畜禽饲喂情况和疾病的流行趋势,综合判断腹泻的原因 对腹泻进行定性分析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看是否具有流行性。如果确定是散发而没有流行性,那就肯定是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这时要仔细检查饲料情况和饲养管理制度,如饲料是否发霉、变质,饲料配比是否合理,放牧的家畜是否有接触农药和有毒植物的机会,

仔猪腹泻原因以及治疗方法

仔猪腹泻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是摆在兽医工作者和养猪经营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主要有两种类型,病原性腹泻和非病原性腹泻。病原性腹泻主要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非病原性腹泻主要是因为仔猪先天的生理因素、外界的环境因素、应激因素等引起的。 病原性腹泻: 细菌性腹泻: 仔猪红痢: 由C型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四季常发,以排红色粪便和肠粘膜坏死为特征.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血便,有的粪便中含有坏死组织碎片和小气泡,恶臭.多呈急性,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最急性1~2d死亡,急性5~7d死亡.少数慢性病例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 仔猪黄痢:病原体为大肠杆菌,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最为常见,夏季多发,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口渴,迅速消瘦,排黄色或黄白色糊状粪便,粪中含有凝乳小块,腥臭.严重者肛门松驰,排粪失禁,玷污尾、会阴和后腿部,肛门和阴门呈红色. 仔猪白痢:由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气候剧变,阴雨潮湿,母猪乳汁不足或过浓过稠等均可引起该病的发生.该病多发生于7~30日龄的仔猪,以7~14日龄最常见且较严重,1月龄以上较少发生,病程一般2~7d.病猪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糊状的腥臭粪便为特征.拱背,被毛粗乱,肛门周围粘满粪便. 猪痢疾:由肠道内猪密螺旋体与肠道内厌氧菌相互作用而发病。多发生于7~12周龄的仔猪。发病初期体温达40~41℃,排黄色或灰色软便,不久减食,后期粪便呈水样,常混有血液、粘液及粘膜,使粪便呈油脂样或胶胨状。病猪拱背吊腹,迅速消瘦,食欲减退,渴欲增加,最后脱水衰竭而死亡。 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起.多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多雨潮湿季节多发.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突然发病,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初便秘,后下痢,排恶臭稀粪,病后2~3d在鼻端、两耳及四肢下部皮肤发紫,病猪低头呆立,步态摇晃,体温下降,不久死亡.慢性型最多见,病猪体温稍升高,精神不振,初便秘,后呈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排淡黄色或黄绿色恶臭稀便,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素絮片,病猪呈渐进性消瘦. 病毒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PEDV):主要发生于冬末春秋的寒冷季节,以11月份至翌年3月间发生较多,各年龄的猪均易感染,1~5日龄内仔猪感染率最高,症状严重,病死率也最高.病猪体温正常或稍微升高,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日龄较大的猪症状较轻,日龄较小的猪症状较重.仔猪病初常呕吐,排灰色或黄色粥样或水样稀便,恶臭.

犊牛腹泻病因及综合防治

临 床 兽 医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1年 27卷 第3期 犊牛腹泻是指哺乳期犊牛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腹泻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该病在麻栗坡县董干镇发病率较高,几乎占到了犊牛病的60%左右。患病犊牛出现脱水、酸中毒等严重病理反应,是造成犊牛生长发育不良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给全镇的养牛业造成严重打击。经统计,3年来,疫病控制中心诊治此病达66例,治愈59例,死亡7例,死亡率为11.9%(详见表1)。 1 病因 1.1 细菌性犊牛腹泻  这种类型临床最为常见,约占总治疗数的50.6%。主要由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引起。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在健康犊牛肠道内大量存在,但因厩舍卫生条件差或寒冷因素作用使犊牛抵抗力下降时发病。麻栗坡县的广大农户经济比较落后,牛舍非常简陋,卫生条件普遍差,易发生细菌性腹泻。 1.2 消化不良性腹泻  牛冻精改良技术在董干镇得以普遍实施,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使相当一部分群众把养牛当做了一条发财致富之路。对犊牛的爱护倍增,又缺乏养牛知识,所以,给犊牛单独喂饲大量的精料,导致犊牛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如2009年5月山后村李庆文家的母牛产了一头可爱的杂交犊牛,本来这头母牛的奶水就足,但因其爱牛心切,从出生第5天就开始用葡萄糖拌奶粉来强行灌给犊牛,结果第2天犊牛就开始出现腹泻,兽医人员及时制止并给予适当治疗后,犊牛得康复。据统计,此类腹泻约占整个犊牛腹泻34.9%。1.3 寄生虫性腹泻  由于养殖户养牛知识欠缺、厩舍卫生条件差及没有预防性驱虫等,使犊牛因感染寄生虫而导致腹泻。其中,以感染线虫(蛔虫)最为多见,此类腹泻占整个犊牛腹泻的14.5%。如2010年10月12日寨子村赵某家的母牛生产1头杂交犊牛,在近2月龄时逐渐消瘦并排出灰白色带有黏液性糊状粪便,经诊断后认为是新蛔虫所引起,用盐酸左旋咪唑片300 mg灌服后病牛拉出形似蚯蚓长约15~20 cm的蛔虫10余条,第2天重复用药1次,后逐渐恢复。 2 流行特点分析 2.1 品种  据统计黄牛的发病率比水牛多,黄牛的发病率占饲养量的3%,水牛的发病率占饲养量的2.5%。 2.2 发病年龄  各个发病年龄时段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犊牛的发生以15 d以内最多,16~30日龄次之。60日龄后很少发病。 2.3 发病季节 从表3可以看出,犊牛腹泻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6月,1~3月份次之,10~12月份再次之,7~9月份很少。 3 临床症状 3.1 基本症状 不管是哪种犊牛腹泻,其共同表现主要就是腹泻,粪便稀薄呈水样,有异味,颜色呈黄色或白色,尾根部有粪便污染,有的粪便带血;厌食或食欲差;精神状态欠佳,体质虚弱,怕冷,起立迟缓并有困难;都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眼睛 犊牛腹泻病因及综合防治 旷天扬 (云南省麻栗坡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麻栗坡 663600) 表1 犊牛腹泻病例统计表 年份诊治总数 其中 细菌性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20082813114 20092512103 2010301785 合计83422912 %10050.634.914.5 表2 犊牛腹泻发病年龄统计表 年份诊治总数 发病年龄段(单位:头) 1~15 d16~30 d31~45 d46~60 d60 d以上200828195310 200925164221 201030187320 835316851 ·136·

猪腹泻对机体的影响及其诊断与防治要点

猪腹泻对机体的影响及其诊断与防治要点 1蒋岩2宋光亮2张弥申 1江苏沛县动物卫生监督所2江苏沛县龙固兽医站腹泻是猪病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临床症状之一。所谓腹泻是指动物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正常的频繁、粪便粥状、糊状不成形或稀薄如水,内含未消化的饲料,有时还夹杂粘液、血液与浓汁的一种病理现象。 一、腹泻对机体的影响 腹泻作为动物机体对病原刺激所产生的应答反应,是动物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腹泻能排出进入肠道的有毒有害物质和肠内容物异常发酵所产生的腐败分解产物,以及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尤其对中毒性疾病的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 但是腹泻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理现象,猪腹泻本身就会对猪机体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营养不良、消瘦或成为僵猪,直至死亡。由于腹泻的原因、次数、迁延时间和机体的全身状况不同,因此对机体的影响也不完全一样。 (一)营养不良 腹泻对患猪各种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发生严重障碍。长期严重腹泻,特别是伴有肠粘膜病理性改变和各种酶活性降低时,由于食物的消化不全及吸收不足,会引起患猪全身性慢性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或停滞,抗病力下降等。

(二)体液平衡和酸碱平衡障碍 严重的腹泻可造成等渗性或高渗性脱水,在脱水同时,由于肠道内钠离子及钾离子的丢失,可导致患猪低钾血症(表现为倦怠、肌肉无力、腹胀、肠麻痹、心跳减弱等),另外,严重的腹泻可造成患猪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压下降,心脏代偿失调和微循环障碍,并可进一步发展为休克,最终死亡。当伴有剧烈呕吐时,可发生碱中毒,而更多见的是由于肠液胰液的大量丢失所导致的酸中毒。 (三)引起自体中毒 猪腹泻时,消化机能紊乱,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肠内容物异常发酵和腐败,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如胺类、酚类、氨、硫化氢等,加之此时肠粘膜屏障受到破坏,机能减退,这些有毒物质同细菌毒素一起被大量吸收进入体内,引起自体中毒,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肾、肺等各系统器官功能。表现沉郁、行走无力、感觉迟钝、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呼吸抑制等。 这些只是腹泻本身对患猪机体的影响。那么,原发性病因,因其种类、性质不同,可对患猪的机体产生各种不同的损害。 二、诊断要点 注意腹泻的流行特点、猪病发生的季节、患猪的年龄、体温、粪便的颜色、性状以及疫苗免疫注射情况等。 正常饲养管理情况下,健康猪每日排1-6次粪便,粪形成圆柱状,表面较光滑。腹泻时排粪次数显著增多,排出稀软粥样或水样稀便。肛门、尾部及后驱被毛常被污染,因此,诊断腹泻症状在临床上

2021年保育猪腹泻病的治疗措施及预防办法

保育猪腹泻病的治疗措施及预 防办法 欧阳光明(2021.03.07)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腹泻,但是发生腹泻的猪主要发生在这三个年龄群:出生后1~3日龄仔猪,7~14日龄仔猪和断奶后年龄的仔猪。新生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可能在日益增加,尤其是集中产仔管理的猪场。菌毛抗原疫苗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已使新生仔猪腹泻大为减少。个别猪场使用口服同源奶制疫苗,但一般需要两次免疫才能获得满意的预防效果。然而,菌毛疫苗对新生仔猪腹泻不一定有效,控制这种年龄的腹泻病常常是比较困难的。 虽然仔猪腹泻的病原是比较多的,而且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最容易感染的病原就是针对某种病原的母源抗体消退时又同时感染的这种病原。当有大量的病原感染超过初乳或乳中抗体免疫控制力时腹泻就会发

生。产仔室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卫生状况等这些环境因素对仔猪腹泻的严重程度和成活率及预防有重大影响。 仔猪腹泻最常见的传染性病原是大肠杆菌、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TGE)和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线虫(如Sarongyloides ransomi)在美国东南部也常常引起猪腹泻。据报告,美国中东部的许多州也有增加的趋势。据设在Galeburg的伊利诺州诊断室的调查统计,在哺乳猪流行的病原有:球虫占32%,大肠杆菌21%,TGE病毒20%,轮状病毒10%,产气荚膜梭菌11%,未诊断6%。从同一个猪分离鉴定出的病原常常不止一个。最近几年的观察,发现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有增加的趋势。 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作为原发性病原在仔猪要比幼年仔猪少见。伊利诺州诊断室对144头发生腹泻的猪作了调查分析,从6日龄到断奶时分离到病原性大肠杆菌比例较少(14%),而1~5日龄仔猪比例较高(53%)。新生仔猪腹泻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常常可能是继发性病原。这些大肠杆菌可能不一定溶血,也不是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发生与防治(一)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发生与防治(一) 摘要在养殖业中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生日益严重,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感染以及猪传染性胃肠炎3种。介绍了猪病毒性腹泻病的引发病源、临床表现及综合防治措施,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病毒性腹泻;发生;防治措施 近年来,复杂的猪传染性腹泻疾病发生与流行日益严重,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在引起猪腹泻病的各种病因中,病毒性腹泻的危害是最为严重的,它可以引起仔猪死亡、成猪掉膘、饲料报酬降低、人工费和药费开支增加等,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已成为造成猪场损失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1]。现将目前流行的猪病毒性腹泻病的种类及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如下。1病毒性腹泻的引发病源 猪病毒性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与卫生状况及饲养管理密切相关的高度接触传染性肠道疾病。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感染以及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目前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种类,同时其他病毒如肠病毒感染、猪腺病毒感染、杯状病毒、星状病毒、伪狂犬病毒、诺瓦克病毒、细小病毒、猪瘟病毒也可以引起猪的腹泻。 2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临床表现 (1)猪流行性腹泻。该病流行范围很广,遍及全球各主要养猪地区,主要发生在冬季,也可发生在春秋季节,各种猪都可感染发病,但传播速度比传染性胃肠炎慢,病程较短,死亡率低2]。其传染源为病猪和带毒猪,通过粪便、唾液等排泄物、分泌物排出大量病毒污染环境,易感猪通过饮水、摄入被污染的饲料而引起发病,有些猪呕吐,随即发生腹泻,排泄物呈灰色或黑色水样,精神欠佳,厌食,病程约1周,7日龄以内仔猪呕吐症状多发生在吃奶后,易因严重脱水而死亡,死亡率平均为20%~30%。成年猪可能只见呕吐和厌食而不腹泻,死亡率很低。但也有幼龄仔猪不发病,而较大日龄的青年猪或育肥猪出现急性暴发性腹泻而死亡。 (2)猪轮状病毒感染。该病是由轮状病毒病毒群引起的多种动物腹泻的一种传染性人畜共患病。该病遍及全球,广泛分布于各种猪场,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一般呈地方性流行,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感染率有时高达100%,通常与传染性胃肠炎、病源性大肠杆菌甚至球虫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成年猪、经产母猪与种公猪一般呈隐性感染,极少发病。7日龄以内感染仔猪死亡率极高,可达100%,随着日龄增大,死亡率降低,8周龄内发病率为50%~80%。新生仔猪在缺奶或母源抗体不足时容易感染发病,病猪剧烈腹泻,迅速脱水,食欲不振,喂食后出现呕吐常是腹泻的先兆症状,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糊状,病程3~7d,常因脱水而死亡,特别在寒冷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时病程加重,死亡率很高,10~21日龄仔猪多表现为类似白痢(乳痢),断奶后多为黑灰色水样,数日后可康复而产生抗体,但因其抗体持续时间较短,还会出现重复感染。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刘宜存董联合 (河南省谊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鹤壁456285)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食欲下降为主要特征。近几年来,规模化猪场不断兴建,有些猪场硬件投资少,设备设施保暖性差,加之管理及生物安全防控上存在漏洞,造成猪的流行性腹泻病频繁发生,甚至呈地区性流行。不同年龄和不同品种的猪对本病都易感,该病主要影响猪的消化道,如果防控措施不力,容易继发感染呼吸道疾病、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猪流感、蓝耳病等。造成死淘率上升、料肉比降低、出栏时间延迟,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猪流行性腹泻的病毒特性及临床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鉴别诊断、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猪流行性腹泻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1 病毒特性及流行特点 猪流行性腹泻病可单一发生或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为冠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为类冠状病毒。两病毒在65℃条件下10分钟左右都可杀死;在阳光下6~8小时可灭活;在阴暗环境中7~10天具有感染力。用0.5%石炭酸,在37℃下处理30分钟可杀死。康复猪排毒可长达2月,甚至可长达109天。 本病多发于冬季,一般在12月至来年3月份,特别是春节前后,人员过节消毒意识淡薄,有些猪场保暖工作跟不上去,车间温度较低,饲养密度较大,员工进出频繁,温度低冬季消毒池结冰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发生腹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在猪群中持续存在,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本病基本上从后备母猪或从生长育肥猪开始发生,病毒多经发病猪的粪便排出,运输车辆、饲养员的鞋子或其他带病毒的动物,都可作为传播媒介。传播速度快,呈流行性,很快传播到所有猪群。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经口人工感染的潜伏期,新生仔猪为15~30h,肥育猪为2天,自然感染可能稍长些。该病的主要临诊症状为水样腹泻,或者伴随呕吐。猪流行性腹泻病常以暴发性腹泻的形式发生在非免疫断奶仔猪(I型)或各种年龄的猪(Ⅱ型)。病猪表现出呕吐、腹泻和脱水,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程度较轻、传播稍慢。粪稀如水,呈灰黄色或灰色。呕吐多发生于吃食或吮乳后。少数病猪出现体温升高1~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尤其是繁殖种猪。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内新生仔猪常于腹泻后2~4

仔猪腹泻治疗方法大全2

仔猪腹泻治疗方法大全 5、抓好仔猪饲养管理 在仔猪养育过程中,有三个腹泻高峰期,即:产后1-7天、14-21天、断奶后7天,分别与通常所说仔猪养育过“三关”的时间相对应,所以抓仔猪饲养管理主要是抓好仔猪过“三关”。过“初生关”的重点是做好保温和哺喂初乳,仔猪初生时产房或仔猪保温箱要保持 300C,以后每周降低2-30C至22-240C。仔猪出生后2小时内,要让其吃上初乳,对体弱仔猪要人工辅助喂乳。 6、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对抗病原微生物或防止继发感染庆大霉素1-1.5万单位/kg,肌注,每天2次;或喹诺酮类3-5mg/kg,肌注或静注;也可口服链霉素,后海穴注射黄连素。还有磺胺类药物、氯霉素、土霉素等可以选用。 调节生理机能 5%葡萄糖生盐水200-300ml,5%碳酸氢钠30-50ml,维生素 C0.2-0.5g、维生素B10.03-0.05g,混合后静注或腹腔注射;让仔猪自由饮水至症状消失。发生严重脱水时,可用活性炭10-20g或次硝酸铋2-5g等口服止泻。因为止泻不利于毒素排出,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不到十分必要时不要轻易使用止泻药。 中药防治 山楂、麦芽、神曲按1:1:0.6的比例混合粉碎拌料,每头仔猪每天10-15g,做预防性用药,有增加采食量、帮助消化、促进生长、防止腹泻的作用。治疗用药时,加白头翁、黄连、黄芩、大黄、车前子、炒米等,体质虚弱者加茯苓、白术等,每种药的用量为每头仔猪每天5-10g,连用2-4天。 饥饿疗法 群体发生腹泻时,停食24小时,但要喂给充足的加补液盐的清洁饮水。发病仔猪最好喂容易消化的稀饭,不喂高蛋白饲料。这样对毒素排出和恢复消化道机能有良好作用。 7、偏方(用了五年的腹泻治疗方子) 这是一个网友用了五年的腹泻治疗方子,很简单也很实惠,效果就更不容说了。下面把这个方法介绍给大家: 用到的药物有:苏打粉、红糖、葡萄糖水、磺胺咪片、乳酶生片。苏打粉很好卖也便宜,红糖更不用说,磺胺咪片100片包装的1-3元,乳酶生1000片一盒2.5元。 配伍量:一袋磺胺咪片+三分之一的乳酶生片研磨成粉装进500ml空瓶内再加入100g 小苏打,然后用糖水化红糖于瓶中 (大约半瓶糖水就够了)摇匀即可。

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原因与治疗措施

级高牧医042 学号200401015227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原因与治疗措施姓名盛吉吉 系部畜牧系 专业畜牧兽医 指导教师王冬梅职称实验师 日期2009.5.20

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原因与治疗措施 盛吉吉 【摘要】本病是由类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流行性腹泻。季节性很强,以11月至第二年2月底发生较多,各类年龄都可感染。病猪及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传染途径是消化道。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猪龄的增长而下降,1-5日龄内哺乳仔猪感染率最高,死亡率也高,几乎100%,断奶,育肥、种猪症状较轻微,病死率很低或无病死。此病传播迅速,仅数日危及全群。 【关键词】流行性腹泻;冠状病毒;猪;肠道性传染病 1.发生与分布 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与传染性胃肠炎(TGE)相似的疾病,在我国长期被误认为是TGE,1976—1977年,在比利时一些主场发生各种年龄的猪急性腹泻。1977年,伍德氏在英国报道类似疾病,称为“流行性腹泻Ⅱ型”,潘萨尔特氏在比利时,查西氏在英国发现此病,其后,在欧洲的捷克,西德等许多国家发生流行。我国在1964年前后开始发生冬季拉稀病,每年冬季11月份起发生流行,春节前后达到高峰,流行面广,数省数县连续发生,不论猪大小,性别,品种,均可发生,但病因不明。国内从70年代起开始研究病原,分离出几株病毒,如上海的“华株”,辽宁省的“辽株”,吉林省的“吉株”,福建省的“龙株”等,均认为是猪传染性胃肠炎,但抗原似乎有差异。在80年代,长春是高德荣氏等通过TGE的Miller株与4个地方毒株的免疫荧光交叉反应,兽医大学朱维正氏等通过吉株,华株与通化株的免疫荧光实验,均证实与猪流行性胃肠炎不同,直到1983年上海市畜牧兽医研究所从比利时引进CVLA株免疫血清,证实华株为CVLA,才正式肯定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2.病原

猪拉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最普遍的拉稀也是困扰广大养殖户一大烦恼!在分不清楚的什么原因引起的腹泻拉稀?什么病造成拉稀不止?会导致养殖户大家用药乱投医,来回换药。不仅耽误病程,也会使药在猪体内产生耐药性。而延长病程的发展,导致病情恶化,错过用药的最佳时机! 为了方便大家的对拉稀的初步认识,先分析猪拉稀的几种病因及情况? 1、猪传染性肠胃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肠病毒感染腹泻。 2、猪腺病毒感染腹泻、星状病毒腹泻杯状病毒腹泻、诺瓦克病毒腹泻、细小病毒腹泻、伪狂犬病毒腹泻、猪瘟病毒腹泻、仔猪黄白痢断奶期腹泻、红痢血痢。 3、由病原微生物感染、细菌与病毒感染、消化系统机能紊乱而引起的牛羊腹泻可有效防治; 4、细菌性腹泻:如仔猪黄白痢、副伤寒、犊牛副伤寒、禽霍乱、雏鸡白痢等。 5、营养性腹泻:如营养过剩或不良性腹泻病毒性腹泻: 6、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等激性型腹泻: 7、断奶、换料、转群、天气变化、环境不适外购猪等各种应激引起的腹泻。 总体几种原因引起的肠炎、腹泻,在不明的情况下,可以称不明原因引起腹泻拉稀。 万痢金方一针见效,解决以上所有的病情拉稀,有奇效。预防乱用药,降低用药成本,达到及时的用药治疗的时机。 万痢金方具有清热燥湿、抗菌消炎、止痢、清热、抗细菌病毒,止泻痢、最重要有解肠毒等功效,清除长期替换用药的,留下的药残!和缓解拉稀引起的酸中毒。已达到良好用药效果 【用法用量】肌肉注射:一次量每1kg体重马、牛0.05-0.1ml,猪、羊0.1ml-0.2ml,每天一次,连用2-3天。 母猪过奶止痢:母猪每公斤体重注射0.1ml,每天一次,连用两天。 注释:仔猪还口服:每1kg体重家畜、禽用0.5ml,每日一次,连用2-3天。

仔猪营养性腹泻的六大因素

仔猪营养性腹泻的六大因素 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过高?断奶仔猪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发育尚未健全,导致日粮中蛋白质的消化率低下和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不平衡。特别是在饲粮粗蛋白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较多的饲粮蛋白质进入大肠发生腐败分解,产生多量的尸胺、腐胺等毒性胺类物质,继而对肠壁组织造成损害,使肠道的蠕动加快和分泌增加,结肠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弱,同时还使小肠绒毛水肿,最终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而且研究还表明,日粮蛋白质本身并非唯一起作用的因素,还存在着某些蛋白质的致变态的反应。一些专家学者指出,仔猪肠道对日粮抗原过敏从而导致肠道损伤是断奶后腹泻的主要原因。仔猪断奶后的过敏性腹泻与饲粮蛋白质种类有关,其中植物性蛋白是引起仔猪肠道发生过敏反应的重要抗原物。 电解质不平衡 电解质平衡在仔猪渗透压、酸碱平衡、水盐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其与仔猪消化不良、腹泻等有密切关系。饲粮中的电解质平衡可直接影响仔猪体内和消化道内的电解质平衡,因此饲料中的电解质不平衡极易造成仔猪体内和消化道内电解质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仔猪腹泻。 日粮的PH值过高 断奶仔猪本身就因胃底腺不发达,胃与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尚未完全建立,胃腺功能差,导致胃内PH值较高,如果日粮中PH值过高更会导致胃内酸度下降,为病原菌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进而大量繁殖,引起肠壁发炎、水肿,消化吸收能力降低,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被排出肠腔,从而引起仔猪腹泻、脱水、甚至死亡。 有毒物质和抗营养物?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过期失效,微量元素超标,含有毒物质(如棉酚、芥酸、单宁等)等都有可能引发仔猪腹泻。而且,饲喂过多的轻泻性原料仔猪也会发生腹泻。 维生素的缺乏 维生素是猪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它不仅可作为猪体内许多酶的辅酶,参与生命活动,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猪生长、器官和组织的发育。维生素缺乏可引起一系列缺乏症,其中能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和泛酸的缺乏。维生素B1作为α-酮酸氧化脱氢酶系的辅酶可参与糖代谢,其缺乏可出现糖代谢障碍,导致代谢中间产物(丙酮酸、乳酸等)的堆积,进而影响能量供应。仔猪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生长停滞。维生素B2则作为生物体内的辅酶参与氧化,缺乏时,仔猪表现为:呕吐、肛门粘膜炎症并伴有腹泻等。可促进铁吸收和红细胞生成的维生素PP的缺乏,可引起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代谢障碍,导致慢性消化不良,甚至造成弥漫性肠炎而发生腹泻。泛

断奶仔猪腹泻原因与防治

断奶仔猪腹泻原因与防治--天津正大朱显金 很多养殖户反映,小猪断奶后,一般拉稀7-10天,不但不长,而且奶膘掉得厉害,让人头疼。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从拉稀原因分析,然后早提出防治方案。 一、断奶原因分析 1、断奶后母仔分离应激 断奶后仔猪从分娩栏到保育栏,母仔分离,使仔猪失去了母猪的爱抚和保护,由依附母猪生活变成了仔猪独自生活,并且断奶后仔猪重新组群并窝,仔猪间相互争斗撕咬,再加上温度变化、环境的变化,引起仔猪的较强的应激而发生倡导功能的紊乱,进而引起腹泻。 2、日粮的改变 断奶前仔猪主要以母乳为主,采食饲料为辅,而断奶后完全要从饲料中吸取营养。由于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和易于消化的酪蛋白。碳水化合物是以乳糖为主,不含淀粉和纤维。而断奶后仔猪离开母乳,不能从母乳中获得蛋白质,而是来源于饲料中的植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淀粉和多糖为主,不含乳糖,脂肪含量低,并在饲料中含有仔猪几乎不能消化的粗纤维,因而使得仔猪发生腹泻。 3、消化机能不全 断奶仔猪胃肠功能不健全,消化酶不足的应激。仔猪断奶进入保育期,从吃母乳变成了以饲料为主,加上断奶应激,降低了消化酶的水平。据资料表明,断

奶后1周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水平的1/3。使本来就不足的酶含量更少,影响营养成份的消化和吸收,因而导致腹泻 4、胃肠道酸性环境的变化 断奶前,仔猪主要是吃母乳,母乳进入胃肠道后,会分解成乳酸,使胃肠道PH值较低,呈酸性环境。断奶后,仔猪胃内由于胃酸不足,PH值升高,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消化不完全的饲料为小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病源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乳酸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形成了消化不良而发生腹泻。 5、缺铁性贫血性下痢 哺乳阶段,仔猪可以从母乳中获得一部分铁元素,断奶后,部分仔猪吃料少或干脆不吃料,引起铁元素缺乏,进而引起红细胞合成受阻,引起下痢。 6、疾病问题 可以起断奶下痢的致病微生物主要是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梭菌、猪瘟、传染性胃肠炎等。 7、免疫功能低 由于精神、环境、饲料等一系列应激反应,在断奶后,使原本不健全的免疫系统此时又有所降低,降低了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其它有害微生物容易侵入导致仔猪腹泻的发生。 二、预防措施。 1、加强母猪饲养管理 仔猪在哺乳期间,应加强母仔猪的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温度条

犊牛腹泻病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犊牛腹泻病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旷天扬 (云南省麻栗坡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麻栗坡县 663600) 犊牛腹泻是指哺乳期犊牛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腹泻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该病在麻栗坡县董干镇发病率较高,几乎占到了犊牛病的60%左右。患病犊牛出现脱水、酸中毒等严重病理反应,是造成犊牛生长发育不良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给全镇的养牛业造成严重打击。经统计,3年来,疫病控制中心诊治此病达66例,治愈59例,死亡7例,死亡率为11.9%。 1 病因 1.1 细菌性犊牛腹泻 这种类型临床最为常见,约占总治疗数的50.6%。主要由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引起。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在健康犊牛肠道内大量存在,但因厩舍卫生条件差或寒冷因素作用使犊牛抵抗力下降时发病。麻栗坡县的广大农户经济比较落后,牛舍非常简陋,卫生条件普遍差,所以,细菌性犊牛腹泻的经常发生。

表1 犊牛腹泻病例统计表 1.2 消化不良性腹泻 牛冻精改良技术在董干镇得以普遍实施,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使相当一部分群众把养牛当做了一条发财致富之路。对犊牛的爱护倍增,又缺乏养牛知识,所以,给犊牛单独喂饲大量的精料,导致犊牛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如2009年5 月山后村李庆文家的母牛产了一头可爱的杂交犊牛,本来这头母牛的奶水就足,但因其爱牛心切,从出生第5天就开始用葡萄糖拌奶粉来强行灌给犊牛,结果第2天犊牛就开始出现腹泻,兽医人员及时制止并给予适当治疗后,犊牛得康复。据统计,此类腹泻约占整个犊牛腹泻34.9%。 1.3 寄生虫性腹泻 由于养殖户养牛知识欠缺、厩舍卫生条件差及没有预防性驱虫等,使犊牛因感染寄生虫而导致腹泻。其中,以感染线虫(蛔虫)最为多见,此类腹泻占整个犊牛腹泻的14.5%。如2010年10月12日寨子村赵某家的母牛生产1头杂交犊牛,在近2月龄时逐渐消瘦并排出灰白色带有黏液性糊状粪便,经诊断后认为是新蛔虫所引起,用盐酸左旋咪唑片300 mg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 1 病原学 2 流行病学 3 发病机理 4 临床症状 5 病理变化 6 流行现状 7 诊断 8 综合防治 9 综合防治重点难点解析 参考文献 最近几年,因病毒性腹泻疫情流行,给我国养猪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带来沉重打击。2011年4月,因该年春节前后的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猪价一改之前一年多逐波下行的萎势,出人意料地快速飚升,使始于2010年初,经过近一年的财政紧缩,已于当年12月见顶回落的CPI再度扭头向上,紧缩的财政政策被逼再度紧缩。2011年7月,CPI上升6.5%,猪肉价格上涨56.7%,推动CPI上升1.46个百分点。 对于近几年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因,虽然学者们至今仍意见不一,有人认为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仍然是主要致病病原,有人指出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发生了变异,还有研究指出是新的病毒博卡病毒或CUBO病毒[1]。但据珠海市赛比奥(原安富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比奥)猪病诊断实验室对广东省内外几十个病毒性腹泻发病猪场的临床调查和病原学检测:2011年和2012年春节前后的猪病毒性腹泻疫情,70%以上的猪场是因猪流行性腹泻发病所引起;在母猪免疫过来源正当的猪病毒性腹泻三联弱毒苗(含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轮状病毒三种抗原,以下简称腹泻三联弱毒苗)的猪场,100%是因猪流行性腹泻发病所引起。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来源正当的腹泻三联弱毒苗或某些实验室制作的腹泻二联弱毒苗(仅含有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两种抗原)对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效果均不够理想,或根本无效,但采取一些非常规的免疫手段对该病作免疫预防,可使该病得到有效控制。 1 病原学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猫冠状病毒、犬胃肠炎病毒和人冠状病毒,同属于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

猪营养性腹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发病原因 1.1维生素的缺乏 维生素B1缺乏时仔猪临床表 现为呕吐、腹泻、生长停滞。维生素 B2缺乏时,仔猪表现为呕吐、肛门 黏膜炎症并伴有腹泻等。烟酸缺乏 时可引起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代 谢障碍,导致慢性消化不良,甚至 造成弥漫性肠炎而发生腹泻。泛酸 则是仔猪体内辅酶A的组成成分, 在维持消化道正常功能和提高抗 病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缺乏时同 样表现腹泻。 1.2矿物元素缺乏 与仔猪腹泻有直接关系的矿 物元素主要有铁、锌和硒。铁作为 仔猪体内重要的矿物质元素,缺乏 可引起仔猪缺铁性贫血,导致仔猪 抗病力降低,易感染致病菌,发生 腹泻甚至死亡。缺锌可使胃肠黏膜 发炎,胃肠运动、分泌机能失调,使 食糜在胃肠道内蓄积,引起仔猪腹 泻。硒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GSH-PX)的组成成分,参与阻 止过氧化物的积累,保护细胞膜免 受过氧化物的损害。缺硒时, GSH-PX活性下降,胃肠平滑肌 细胞脂质膜会因过氧化发生质病 变,从而引起仔猪消化紊乱,并伴 有顽固性腹泻。 1.3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过高 断奶仔猪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发育尚未健全,在饲粮粗蛋白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较多的饲粮蛋白质进入大肠发生腐败分解,产生大量的尸胺、腐胺等有毒性胺类物质。继而对肠壁组织造成损害,使肠道的蠕动加快和分泌增加,结肠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弱,同时还使小肠绒毛水肿,最终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1.4电解质不平衡 饲粮中的电解质平衡可直接影响仔猪体内和消化道内的电解质平衡,采食饲料中的矿物质离子是体内电解质的主要来源,电解质不平衡极易造成仔猪体内和消化道内电解质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仔猪腹泻。 1.5日粮的pH值过高 断奶仔猪本身就因胃底腺不发达,胃与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尚未完全建立,胃腺功能差,导致胃内pH值较高。如果日粮中pH值过高更会导致胃内酸度下降,为病原菌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进而大量繁殖,引起肠壁发炎、水肿,消化吸收能力降低,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积聚肠腔,从而引发仔猪腹泻、脱水,甚至死亡。 2综合预防措施 2.1日粮配制 按照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选择营养成分易于消化吸收的饲料原料,设计科学合理的配方,配制营养成分平衡、仔猪易于消化吸收的饲粮,是防止营养性腹泻的关键。饲粮中含有适量的粗纤维可降低饲粮养分浓度和提高饱感,使养分摄入量与仔猪消化能力平衡,并促进胃肠蠕动和食糜流动,增加病原菌的排出,从而减少腹泻的发生。 2.2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为预防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引起的仔猪腹泻,在日粮中合理添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很有必要的。锌、铜、硒、维生素E和生物素等对断奶仔猪的抗腹泻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他们中有的是通过改善饲料的转化效率、增强猪体的体质和免疫力而发挥作用,有的则是直接有抗菌和抑菌作用。这些物质的适量补给,对预防腹泻有明显的效果。 2.3饲喂方式的改变 实行湿喂方式比干喂更有利于增重、饲料转化率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另外,仔猪饲喂的次数越多,腹泻发生的机会越少。少量多次,增加饲喂次数,可使食物与胃酸充分接触,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消化不良的发生。 2.4调整猪体的电解质平衡 如果机体钠、钾、氯等离子不平衡,给予调整,是防治仔猪腹泻的有效辅助措施。生产中治疗仔猪腹泻中常采用补液和应用口服补液盐饮水。 2.5创建适宜的饲养环境 预防营养性腹泻,关键是创建适宜的环境,这是养好猪的要素,猪舍必须具有夏季阴凉,冬季保暖功能。虽然猪的腹泻病全年都会发生,但受温度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冬季保温不佳时,发病更为严重。此外应尽可能地避免应激的发生,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降低有害气体浓度。 猪营 养性腹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左咏梅 李鹏 闵向松︵黑龙江省铁路兽医卫生处150001 ︶ 誅畜禽饲养輥輶訝 养殖技术顾问2009.10

关于猪只腹泻原因浅析

猪只腹泻原因分析 (仅供参考) 一、养殖现状分析 集约化、规模化养猪导致现代的养猪业越来越复杂 品种复杂:外三元、内三元、二元杂、土杂 养殖方式复杂:全喂饲料(干喂、泡水)、饲料+农副产品或米饭 养殖环境恶劣:环境消毒不严或根本不消毒,猪时刻处于病原菌环境中。 免疫不合理或根本就不打疫苗,导致各种传染病滋生。 驱虫不合理或根本就不驱虫。 疾病压力大且病因复杂:传染病、细菌病、寄生虫病的交叉感染、混合感 染普遍发生,旧病未除,新病不断涌现,且病症 复杂难辩,非典型疫病、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疾病 也日趋增多。 二、饲料常见的问题分析 ①皮红毛亮(能量、氨基酸的平衡、矿物质元素、维生素、寄生虫)。 ②粪便黑(高铜125-200ppm)及粪便形状、硬度(内热,电解质平衡)。 ③腹泻(营养因素、疾病因素) ④生长速度(营养因素、动物健康水平) ⑤耗料肉比(营养水平、健康状况、寄生虫影响) ⑥采食量(饲料原料、诱食剂的使用) ⑦打架、咬尾、不安睡(养殖密度、寄生虫问题) 三、腹泻问题的原因分析 营养问题可挖掘的空间不大,同质化较高 原材料同质化:品种、价格、质量都差不多 营养水平:能量、蛋白、氨基酸、Ca、P 微生素、药物添加剂 保健的问题尚有较大潜力可挖 猪健康问题直接影响猪的生长性能 呼吸道的问题 寄生虫的问题 肠道病的问题 只有同时将三方面的问题都做好预防工作,才可能取得较好的饲养效果,尤其是寄生虫跟呼吸道的问题均为群体感染,其亚临床症状无时无刻不在

影响动物的生长,而这种亚临床症状又是养殖户自身无法解决的。 四、导致以上问题的病因分析: (一)肠道疾病 所有日龄的猪易感染肠道疾病。腹泻是几乎所有肠道疾病的共症。 猪腹泻性疾病病源与易感猪年龄分布 年龄分布 乳猪断奶猪生长肥育猪 细菌性疾病 C型产生荚膜梭状芽孢杆菌肠炎 ++ —— 肠道大肠杆菌病 +++ +++ — 猪增生性肠炎—+ +++ 沙门氏杆菌肠炎 + + +++ 猪痢疾 + + +++ 寄生虫病 隐孢子虫 + ++ — 猪等孢球虫 +++ + — 兰氏类圆线虫 + + + 猪毛首线虫—— ++ 病毒性疾病 猪流行性腹泻 + ++ +++ 轮状病毒肠炎 +++ +++ + 传染性胃肠炎 +++ +++ ++ 其它(腺病毒、肠病毒、副轮状病毒) + + — 注:“—”少见或未见发生,+不常见,++时常发生,+++经常发生。 (摘自:默克兽医手册第七版,p156) 可见,在乳猪阶段(教槽料阶段)经常发生肠道大肠杆菌病、猪等孢球虫(6-21日龄,死亡率高达20-25%)、轮状病毒肠炎、传染性胃肠炎(10日龄以内,死亡率100%)等腹泻病,也时常发生C型产生荚膜梭状芽孢杆菌肠炎(又叫C型魏 氏梭菌,引起仔猪(1-5日龄)红痢)。乳仔猪阶段经常发生肠道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白痢。黄痢1-3日龄内最多,发病率90%和死亡率50%均高)、轮状病毒肠炎、传染性胃肠炎(TGE);时常发生隐孢子虫、猪流行性腹泻。生长肥育猪(小猪及中大猪)经常发生猪增生性肠炎(细胞内劳森菌,发生6-20周龄猪,易转化为坏死性肠炎)、沙门氏杆菌肠炎(1-2月龄内的副伤寒)、猪痢疾(血痢,密螺旋体引起)、猪流行性腹泻(PED);时常发生猪毛首线虫(鞭虫)、传染性胃肠炎(TGE)等病。 在实际生产上主要是乳仔猪腹泻现象普遍存在。每年仔猪因腹泻死亡占仔猪总死亡率的39.8%以上;30kg以下仔猪腹泻全年平均发病率达46.5%,死亡率10.3%。

断奶仔猪腹泻的病因和防治文献检索报告

2014年课程考试《文献检索》报告

,ol. ad,egap r .of'c he'.

1、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 (1) 1.1病原性因素 ............................ 1........... 1.2生理性因素 ............................ 2........... 1.3饲料性因素 ............................ 3........... 1.4应激因素 ............................. 3........... 1.5环境因素 ............................. 4........... 2、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 (4) 2.1 预防... ............................ 4-5 ......... 2.2 治疗... ............................ 6-7 ......... 3、小结 ................................... 7........... 参考文献.. ................................ 7-8 ........

d sim s u u l s a p t e i c o ts, robbery i on Highwa 摘要 断奶仔猪腹泻是最常见、 最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 也是引起断奶仔猪死亡的重要 原因,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病原性因素、生理性因素、饲料、应 激、以及环境等因素出发,分析了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从免疫、饲料 营养、饲养管理等角度提出了一些综合性预防措施, 并讨论了治疗断奶仔猪腹泻 的方法。 关键词 断奶仔猪 腹泻 病因 预防 治疗 目前,断奶仔猪腹泻是最常见、 最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 也是引起断奶仔猪死亡 的重要原因。断奶仔猪腹泻可以导致仔猪成活率降低, 饲料报酬降低, 生长缓慢, 生长发育停滞甚至形成僵猪, 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由于腹泻导致 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严重威 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断奶仔猪腹泻的病因 1.1 病原性因素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造成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常见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主要 有轮状病毒感染、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 1.1.1 细菌性腹泻 病原性大肠杆菌是最主要的病原之一, 大肠杆菌为消化道内的常在 菌, 早期寄生 于仔猪的结肠内。 在哺乳期, 由于母乳抗体及乳中其他抑制物抑制了大肠杆菌的 繁殖,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当仔猪断奶后,肠道消化酶下降,对饲料营养物质 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蛋白质在肠道后段腐败发酵增多 , 加上母源抗体供应中断, 免疫力下降, 这就容易引起感染造成腹泻。 同时,断奶应激还会使循环抗体水平 降低,抑制细胞免疫力和免疫水平, 引起仔猪抗病力弱, 这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的大量入侵和繁殖提供了条件。 1.1.2 病毒性腹泻 当仔猪感染冠状病毒、 轮状病毒时, 病毒侵袭细胞, 使受感染的细 胞变性、 坏死, 随着肠绒毛细胞损害程度的增加,腹泻的严重性增加。当病毒侵袭整个小肠时, 引起小肠破损程度增加, 发生破损后, 小肠的吸收能力大幅度下降, 液体排出量 增加,肠内大量未被吸收的固体物质自身吸附水分,以保持肠内渗透压的平衡, 从而进一步加重腹泻的危害。 仔猪断奶后失去母源抗体的保护, 一旦饲养管理不 善,易发生传染性胃肠炎性腹泻,尤以冬春季节多发,气温突降是诱因 [1] 。 1.2 生理性因素 1.2.1胃酸分泌不足仔猪分泌胃酸的能力很弱,只有胃内 pH 值低于4时才有利 oof, che 于蛋白质的消 化,能使大量病菌灭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乳糖,可被胃中乳酸杆 菌分解成乳酸,成为哺乳仔猪胃酸的主要来源。所以尽管哺乳仔猪分泌胃酸能力 很弱,仍消化良好。而仔猪断奶后,乳酸来源终止,胃酸分泌仍然很少,仔猪胃 内酸度不足,使胃蛋白酶原的激活受到限制,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影响饲料特别 是蛋白质消化,消化不良的饲料为小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它病原菌繁殖提供 了条件,而乳酸杆菌的生长则受到抑制,导致仔猪消化不良,肠内渗透性紊乱而 发生腹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