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学案

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学案

一、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解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能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和作者,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二、命题的基本走势:

总的来说,古代文阅读的命题基本是稳定的,但近年来有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下列几点:

1.选择“浅易”的古文语段

所谓“浅易”,主要特征是:①从表达方式来说,以叙述为主②从运用的词语说,较少涉及非常见的实词和虚词;③从句式上说,极少出现非常见的文言句式;④从内容上说,较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

2.人物性格由单一趋于复杂

3.更强调根据语境来答题

三、应试的基本策略:

1.注重复习课本

高考语文试卷不考课本,因此在复习中把课本扔在一边。这种看法和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近三年所考文言实词虚词全是课本上学过的

2、依据试题的特点,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首先整体把握,不究细处。其次细读理解,审题析文。尽可能仔细搜索文中信息,关注文后的注释、题干的表述、选择题的选项,尤其是选择题的选项,综合阅读一下对理解原文大有裨益。根据题目找到文中相关阐述,先易后难。最后做到细细品味,重点突破。

3.适当练习课外语段

四、阅读技巧举例说明:

考点:整体阅读

要领:先粗读文章,了解文章讲的是什么事件(几件事、事与事之间的联系),涉及的人物(几个人,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对人物与事件是怎样的态度,做到心里有数,对于不理解的词暂且先不作深究。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

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每有赠鲜肴者,若

不可寄至其实,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②,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凯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凯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凯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

(《宋书·孝义传》)

[注]①白粲:白米。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

这段选自《宋书·孝义传》的文字,写了等人,主要人物是

。全文所叙主要事件是:

除了这主要事件,文章开头还叙述了.这一切表达了作者对之情。这样便可以认为读懂了文章。

2.依据试题的特点

高考古代文阅读的试题,既有实词、虚词含意和用法的辨别,有文句的翻译,又有筛选

信息、分析文意、评述作者观点态度,考生往往不了解考试侧重点的变化,不知道这些试题其出发点就是考文意的理解,考查对选文句子含意、事件之间逻辑顺序的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说,近年来的选文内容还要复杂一些,分析、评述性试题还要难一点,因此阅读时就更要注意文意的分析、内容要点归纳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

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

..

。履乃改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

..

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习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挚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

,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

..

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六年,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

..

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完.。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归。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

易:轻视。 B .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

。 詈:辱骂。

C .以中益怒,曰:“丞慢.

我。”

慢:诋毁。 D .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完.

。 完:保全。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 受业:传授学业

B .则皆大惊,相率敛迹..

。 敛迹,收敛形迹。 C .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 淫祠:无节制地祭祀。

D .大姓易氏保险..

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 保险:占据险要的地势。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

B .

C .

D .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履“改崇宽大”的一组是

( )

①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 ②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 ③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

④履曰:“……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 ⑤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

⑥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

今絷者.从,而捕未已。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急且.有变,奈何? 吾攻赵,旦暮且.下。 每祀辄.

有蛇出户。 太守与客来饮此于此,饮少辄.醉。 山乐兵常以.牛羊代秋税。 赵王岂以.

一璧之故欺秦邪?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吴履自幼熟读史书,曾被聘为浙东郡学正,后转任南康丞。为了改变南康当地的凶悍习俗,他着力

打击奸人恶事,起到了重要的威慑作用。

B .知县周以中巡视时受人冒犯,一怒之下拘捕多人,吴履晓以利害,平息他的怒气,释放了乡邻;又

用缚责巫人、丢弃神像的方式断绝了淫祠。

C .吴履任安化知县时,安抚大姓易氏,避免了一场反叛,保住了地方的安定;他又鼓励农事,募兵时

只登记招收愿为兵者,消除了百姓的恐慌。

D .吴履任潍州知州后,常以百姓为念。鉴于牛羊容易生病死亡,他改变了以牛羊代秋税的做法。这种

变化使得潍地民众的财产未受任何损失。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易氏逃死耳,非反也。

译文:

(2)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

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岁饥,屑.

榆为粥,讲论不辍。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邹亻叔 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李泌为宰相,言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他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及裴延龄诬逐陆贽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

引义,申直贽等,累日不止。闻者寒惧,城愈厉。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坐是下迁国子司业,简孝秀德行升堂上,沉酗不率教者皆罢,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薛约者,狂而直,言事得罪,谪连州。吏捕迹,得之城家。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帝恶城党有罪,出为道州刺吏。至道州,治民如治家,宜罚罚之,宜赏赏之,不以簿书介意..,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九·卓行》

[注]簿书:官府中的文书簿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及觉,痛咎.谢 咎:归罪、责怪 B .屑.榆为粥,讲论不辍 屑:碎末 C .城固辞,使者委.而去 委:丢下 D .简.

孝秀德行升堂上 简:选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而言 B .慷慨..引义,申直贽等 C .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D .宜罚罚之,宜赏赏之,不以簿书介意..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

B . 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德不厚而.

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会里人邹亻叔 欲葬亲,贷于.

人无得 若亡郑而有益于.

君,敢以烦执事

C

D .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清慎正直的一组是 ( ) ①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 ②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③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 ④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⑤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 ⑥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A .①④⑥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阳城的品行深受人们的景仰。远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当地的人有了争

执,就请阳城来裁决。

B .阳城为人宽厚仁慈。对于偷盗他家的树的人,阳城退步避让,以免对方羞愧;对于擅自以米换酒并

醉倒于路的仆人,阳城将他背回了家,并宽慰他,让他不必自责。

C .阳城忠于职守,直言敢谏。他虽不如其他谏官那样对政务事必躬亲,但大臣遭陷害,无人敢言时,

他却能不惧触犯君威,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D .阳城教化有道,他担任国子司业,对于太学诸生,奖掖孝道德行出众者,斥退酗酒不遵守教化者。

在他的教育下,太学诸生都能严守法度。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

译文: (2)吏捕迹,得之城家。

译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1—16题。 孙登字子高,(孙)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以恪为左辅,休右弼,谭为辅正,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等皆为宾客,于是东宫号为多士。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 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

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谥登曰宣太子。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

别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A.或.共帐而寐B.拜受而已

..

C.出身

..治体

..忧国D.通达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铨简

..径道:小路

..秀士铨简:选拔B.当由径道

C.登所生

..庶贱所生:指生母D.登辞疾.不受疾:急速

1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

A.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B.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以恪为左辅……是.为四友。

C.

是.说也,人常疑之。

使求过.丸。

D.

行过.夷门,见侯生。

1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忍致罚,呼责数之——不忍心处罚,只是把他叫来责备了一番

B.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有一个拿着弹弓,带着弹丸,大家都认为他就是那个射弹丸的人C.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孙登对待下属,少用平民的礼节

D.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孙登死后,这篇上疏才被孙权看到,孙权更加悲痛

1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孙登“待人接物”态度的一组是()

①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

②远者归复,近者尽力。

③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④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下受。

⑤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⑥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

A.①⑤⑥B.②④⑥C.②③④D.①③⑤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登是孙权的长子,后立为皇太子,他平易近人,在身边聚集了一批人才。

B.孙登爱护百姓,不扰民,明辨是非,宽以待人。

C.孙登孝顺母亲,特别是对步氏恭敬有加,他坚决要求孙权立徐夫人为后。

D.孙登盛年而卒,临终上疏对国事多所建议,特别提出国家的政令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这篇上疏感人至深。

考点: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一、理解常见实词

方法:1.根据语句间比照、映衬关系来理解

例1: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

..,有偏宏者,虽然

..者亦当矜怜

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在这段文字中,“顽鲁者亦当矜怜”与“贤俟者自可赏爱”两句构成反义相对关系,”与

“”也是反义相对关系,意思分别为“和。“自可赏爱”与“亦

当矜怜”表述的是对两者应有的态度。它们之间不是相反的关系,“赏爱”是两个词,意为“”,“矜

悯”也是两个词,意为“”。最后两句“虽欲厚之,更所以祸之”,一是说主观愿望,一是意想不到的后果,“厚”,,“祸”也应是,即。

2.借助语法结构作推断

例2: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关破泰( )

②视之,弄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

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

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二、理解常见虚词

方法:1.全面复习,掌握常见用法

2.根据语境,辨明具体用法

例: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①,善才绳.之。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仁杰固谏,侍中张文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②,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人为难,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上。”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仁杰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③,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高宗意乃角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

[注]①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②张释之:西汉人,以善谏闻名。辛毗: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

③象魏:宫廷外的阙门,古代张榜公布法令的地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善才绳.之。绳:捆绑。B.先涕泣不自胜.。胜:控制。

C.朕之恨.深矣。恨:遗憾D.请.今日为始。请:请求。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飞骑因.番请见。

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A.“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不同

B.“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也相同

C.“因”和“乃”不同,“止”和“仅”相同

D.“因”和“乃”不同,“止”和“仅”也不同

(3)“以至是”一句中“是”字指代的内容是(3分)

A.悲泣不自胜,命杀之B.大怒,命促刑

C.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D.我为子不孝

反馈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

李若水字清卿①,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

..,天子当挂服举哀。

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

....没,尚当追削官秩,示

与众弃;而有司

..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④:“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

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

..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血骂愈切⑤,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到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②躐跻:越级升官。

③扈从:随从护驾。④粘罕:金国贵族,官至都元帅,执掌国政。多次率军攻打北宋。⑤血:含血喷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非所以靖.公议也靖:平息。

B.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曳:蜂拥。

C.若人屈,冀得一归觐.觐:拜见

D.我为国死,职.耳职:职分。

(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得全首领以.没

③扈从以.行④到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故事

..,天子当挂服举哀故事:指先例。

B.得全首领

...以没全首领:指保持高位

C.而有司

..循常习故有司:指主管官吏。

D.公父母春秋

..高春秋:指年龄。

自我检测

(一)下列各组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1.A.沛公不胜.杯杓:禁住,能承受

B.上下同欲者胜.:取得胜利

C.何可胜.道也者:尽

D.真黄山绝胜.处:优美的

E.数石之重,中人不胜.:获胜()2.A.惟辟.作福,惟辟作威:君主

B.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开辟也:同“避”,躲避

C.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同“避”,躲避

D.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张开()3.A.天理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同“影”

B.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同“黜”,被罢免

C.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讨伐,征伐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验应()(二)下列各组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两项是

1.A.直前诟虏师失信.

B.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D.俄匀谢玄淮上信.至

E.信.造化之尤物也()2.A.东郭先生将北适以干.仕

B.哭声直上干.云霄

C.不从车乘,不操干.戈

D.亦不敢服垢弊以干.名

E.理民之干.优于将略()3.A.一出门,裘马过.世家

B.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C.会贤士大夫少府赵禹过.卫将军

D.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E.求,无乃尔是过.与()(三)下列各句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1.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C.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E.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C.军惊而.坏都舍

D.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

E.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3.A.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B.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C.父母宗族,旨为.戮没

D.不足为.外人道也

E.何以汝为.见

(四)下列加点的词都属于偏义复词的一组是()

①死生

..啸歌,冥然兀坐

..,昼夜事也②偃仰

③把酒临风,宠辱

..

..皆忘④昼夜勤作息

⑤成败

..

..之机在于今日⑥勤心养公姥

⑦悖乱

..

..不可以持国⑧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

C.①④⑥⑧D.②③⑤⑦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一、理解并翻译句子

正确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前提,故先讲如何理解句子。理解句子,即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而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高考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

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

(何子平之)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持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烛照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

有些文句,仅靠分析句子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跳出文句,综观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上下文。

“某与一二人皆受知裴公。白衣时,约他日显达,彼此引重。某仕宦所得已多,然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晋公闻之,笑曰:“实负初心。”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李广)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

(2)及死之日,天下知也不知,皆为尽哀。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

译文:

(2)天下之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

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译文: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译文:

(2)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译文:

2.阅读下列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投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博而厚味。”宓之贱曰:“善。”于是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道路。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1)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

译文:

(2)子亦有以送仆乎?

译文:

3.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注]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译:

(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译:

4.翻译下面画线句子。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夫犬、马上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

(2)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

3注意避免文言文临场翻译的七大误区:

一、专有名词,强行翻译

如:其李将军之谓也。(20XX年高考全国卷)

译成:大概说的就是姓李的将军吧。

“李将军”其实指的就是李广将军,也应保留下来不用翻译,且翻译的也不准确。

二、该译不译,文白掺杂

有的同学,在翻译句子时往往有个别的词翻译不彻底或者不翻译,导致文白掺杂,不伦不类。如:今之朝臣无以易薛永昶者。(20XX年高考湖北卷)

译成:如今的朝臣当中,无以替代薛永昶的。

“无以”应译为“没有谁可用来”;

三、今义古义,不当替代

我们在翻译时应根据其语境确定词义,切忌盲目替代。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译成:带领妻子和乡里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四、脱离语境,误译词语

如: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成:稍微的看一下公子,公子的表情更加和善。把“微”错译成了“稍微”,结合语境,当时是“侯赢在暗中观察信陵君”因此应译为“偷偷的,悄悄的”

五、该删不删、成分赘余

在古汉语中,由于语法的需要,有些词语在句中只起音节的作用,还有些词语只有语法功能而没有实际含义,那么在翻译时就应把这些词语删去。另外还有一些偏义词语在翻译时也应把不表意的一个词删掉。否则就容易使译句显得罗嗦赘余。

如:宋何罪之有?

在本句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因此翻译时应删去。本句可译为“宋国有什么罪过呀?”六、该补不补,成分残缺

古汉语中有的句子是省略句,有的虽不是省略句但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只有添加一些成分,句子成分才完整,否则就容易导致成分残缺。

七、该调不调,语序混乱

由于在古汉语中,有一些是倒装句,语序和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调整过来;还有一些不是倒装句,由于古代的表达习惯和现代汉语不一样,因此语序也不符合现代语法,翻译时也应加以调整。如: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本句也是一个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于斯亭饮酒而乐之”,因此应翻译成“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把这当作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