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病的元凶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病的元凶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病的元凶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病的元凶

2008年01月23日

光明日报

为宣传血脂异常危害,传播相关疾病知识,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中国记者协会新闻发展中心日前在京联合启动了“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血脂异常·2007)”系列活动。

调查显示,我国血脂异常患病人数已高达亿。虽然血脂异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一旦发病却可能造成伤残或死亡的后果,但是我国居民大多没有意识到血脂异常的危害性,大量患有血脂异常的人未能得到及时发现,多数确诊患者的血脂控制也并不理想。本版将专家组撰写的《防治血脂异常与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知识要点》编辑成文,希望引起读者的高度重视。

心血管病目前已成为我国城乡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占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的近40%。

我国居民所患心血管病以缺血性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脑血栓)为主,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是引发这些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血脂包含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不同成分。其中,胆固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好”胆固醇)。“坏”胆固醇升高是心肌梗死的“元凶”,脑血栓的“帮凶”。

血脂异常的防治就是要保持血中较低的“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保持较高的“好”胆固醇水平。当前,血脂异常的首要治疗目标是降低“坏”胆固醇。

重点人群(40岁以上男性、绝经女性、肥胖、有黄色瘤,有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每年检测一次血脂。这些人是已经患有血脂异常的人群和血脂异常的易患人群,因此需要定期检测血脂,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血脂异常,及早干预。

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不仅是预防血脂异常的根本手段,而且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单纯饮食控制和运动可使胆固醇降低7%-9%。即使正在服用降胆固醇药物,也应坚持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

血脂异常防治饮食指南:

控制总热量:主食每天4两(女)、6两(男),以全麦面包、燕麦、糙米、土豆、南瓜为佳,少吃点心,不吃油炸食品。

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少吃肥肉,每天每人烹调用油<25克。

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每周吃2次鱼,用橄榄油或茶籽油代替其他烹调用油。

控制胆固醇的摄入:不吃动物内脏,蛋黄每周不超过2个,建议用脱脂奶代替全脂奶。

每天蔬菜1斤、水果1-2个,适量豆制品。规律运动一三五七:一:每天锻炼一次;三:每次至少30分钟;五:每周至少运动五次;七:运动时心率=170-年龄。健康生活方式12字诀:不吸烟,管好嘴,迈开腿,好心情。

他汀类药物是降低胆固醇,从而防治心肌梗死和脑血栓最有效的药物。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坏”胆固醇,同时也降低甘油三酯和轻度升高“好”胆固醇。此外,他汀类还可能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这些都与预防心肌梗死和脑血栓有关。近二十年的临床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是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肌梗死和脑血栓最有效的药物。

降胆固醇治疗要长期坚持。血脂异常是慢性疾病,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影响持续存在,且逐步加重。大量研究证明,降胆固醇治疗时间越长,预防心肌梗死的益处越大,应长期坚持。和高血压、糖尿病治疗一样,一旦停药,降胆固醇药物对体内血脂代谢异常的治疗作用消失,“坏”胆固醇就会再次升高,所以应长期坚持服用降胆固醇药物。

胆固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迹象饮食运动可治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作者:廖娅2008年03月27日

健康问题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因为在环境污染严重、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尤其需要重视健康。那人是不是一有毛病就往医院跑呢,其实也不然,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说过:“最好的医生就是你自己。”

心脑血管疾病的形成其实需要长期的过程,可以是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而且它有早期迹象,胆固醇偏高就是其中的迹象之一,但当这些迹象没有影响到正常工作时,很多人并不会采取积极的措施,比如饮食调节、戒烟等,若干年后演变成大病,那个时候即使再积极也为时过晚。

有些人总认为高胆固醇是胖人的专利,瘦人是不可能患这种疾病的。其实不然,专家提醒:要想胆固醇永远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得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双管齐下最重要。

自我疗法向胆固醇发起进攻

吴达明广告策划 27岁

吴达明饮食口味一直都清淡,再加上热爱运动,身体状态一直都非常好。可没想到在去年的例行体检中,医生给了个特别批示:胆固醇偏高,宜增加健康运动。

看到体检结果的吴达明不明白了:我这么瘦,平时也常运动,胆固醇怎么会高呢?于是,吴达明上百度网搜一下“胆固醇”,并总结归纳了一番,终于有点眉目:多吃了快餐肯定是原因;另一方面,估计是吃肉、吃蛋太多。吴达明很喜欢吃蛋,有时一天下来至少吃6~7

个蛋。蛋虽营养丰富,但蛋黄所含的胆固醇那是相当的高。

吴达明这样向记者说道:“这点小毛病到医院治疗未免小题大做,所以我决定采用‘自我疗法’。”他还专门制定了“V行动——vitamin新行为准则”:

1.晚上尽可能抽空回家做饭吃。

2.每餐必备:青菜,菜心、小白菜、青瓜、油麦菜等,这几样青菜轮着吃;以前爱吃肉的吴达明,现在每餐都强迫自己吃青菜和豆制品。此外,“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据说苹果用来降低胆固醇的效果是顶级的,所以他还每天坚持吃一个苹果。

3.健康运动:以前吴达明只是和同事打篮球,现在是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一起上,做到全身骨节都能运动到。

目前为止,吴达明已经按照以上准则执行了3个多月,他本人表示具体情况如何尚不得而知,不过他认为若从长远考虑,要改善胆固醇,饮食均衡、多吃蔬果和多做健康运动,这些是势在必行的。

自制秘方茶控制体重

王小姐记者 26岁

“前年体检时我的胆固醇有点偏高,去年复检时就已恢复正常,但因为有先例,所以一直都比较注意。”王小姐说,平时的工作繁忙不说,有时还得去应酬,每顿大鱼大肉,体重也随之增长。

体型丰腴的王小姐说:“我的运动量还是不够,去年原地跑坚持了几个月最后也是不了了之,后来也只是偶尔打打羽毛球、爬爬旗峰山,没有具体的运动计划。”她表示,如果运动量不能达到一定标准,就应该控制饮食,少摄取高脂、高热量的食物,“这样也能起到一个平衡的作用”。

此外,王小姐还喝了一种自制的秘方茶。“就是用山楂、杭菊和决明子泡水喝,本来按照要求应该是要煎水,但如果条件不允许泡水喝效果也差不多。”当问到喝了自制秘方茶后有什么好的疗效时,她说目前还不知道,但茶中的山楂确有降脂的作用,所以多饮也是无妨的。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主讲人:陈志文 基本信息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病人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 发病病因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液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脑血压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血液粘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众所周知,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近30年来,中国人群得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得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得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C血症得患病率为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得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 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得血脂异常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得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其她类型得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得升高也存在一定得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民众采取健康得生活方式,就是防治血脂异常与ASCVD得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就是提高血脂异常得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得知晓率与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得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2007年,由多学科专家组成得联合委员会共同制订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该指南在充分采用中国人群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外研

2020《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答案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下列哪个不属于降血脂药物() A .苯氧芳酸类如非诺贝特 B .三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如辛伐他汀 C .烟酸类 D .芳基乙酸类 2 . (单选题)患者,男性,52 岁,诊断为混合型高脂血症,医生为其同时开具了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请问该患者应如何服药() A .他汀类和贝特类均在晚上服用 B .早晨服用贝特类药物,晚上服用他汀类药物 C .早晨服用他汀类药物,晚上服用贝特类药物 D .随时服用均可

3 . (单选题)患者,男性,56 岁,急性心肌梗死、高脂血症入院,行 PCI 术,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并强化他汀治疗,为避免和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应选择的他汀类药物是() A .辛伐他汀 B .普伐他汀 C .阿托伐他汀 D .洛伐他汀 4 . (单选题)不会引起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的药物是() A .红霉素 B .酮康唑 C .环孢素 D .苯妥英钠 5 . (单选题)为了防止药源性疾病发生,处方他汀类调节血脂药时,应该询问病人() A .是否有肺功能不全

B .是否有兴奋和耳鸣现象 C .是否有肌无力和肌肉触痛 D .是否有荨麻疹和其他过敏反应 6 . (单选题)患者,女性,62岁。诊断为高血脂合并心房纤维性颤动。予辛伐他汀片 40 mg,qn + 盐酸胺碘酮片 0.2 g,tid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辛伐他汀片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3A4(CYP3A4)代谢,而盐酸胺碘酮片是该酶的强大抑制剂 B .两药合用可导致辛伐他汀片的代谢减少,引发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C .辛伐他汀片联合盐酸胺碘酮片使用时,最大剂量不要超过40 mg/天 D .为了避免相互作用,可将辛伐他汀片更换为普伐他汀片 7 . (单选题)下列属于中等强度他汀治疗剂量的是() A .阿托伐他汀20mg B .氟伐他汀40mg C .辛伐他汀10mg D .瑞舒伐他汀20mg

心脑血管疾病与营养-资料(精)

动脉粥样硬化 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79.9%。 一、概述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血液中的胆固醇酯等类脂质浸入并沉积于 动脉内膜,引起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的一种非炎性、退行性及增生性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其中以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罹患最多,肢体各动脉、肾动脉和肠系膜动脉次之,而肺循环动脉极少受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可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绞痛(不通则痛)、心肌梗塞以及猝死等;脑动脉硬化可引起脑供血不足,导致头痛、头晕和TIA(短暂性脑缺血导致以反复发作的局灶性和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点的一种脑血管病,有20%—40%的病人在数年内发展成脑梗死),严重者脑动脉内血栓形成或小动脉破裂出血而形成脑梗塞或脑出血,出现意识丧失、偏瘫、失语等脑卒中表现,甚则危及生命,后期脑萎缩可出现精神变态、痴呆等;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不稳定性高血压;肠系膜动脉硬化可引起消化不良、便秘或腹痛等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严重时可形成坏疽。 二、病因 (一) 脂质代谢障碍及浸润血管壁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 动脉壁清除脂质能力降低、血压较高使血管壁受损而利于脂质沉积,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三) 长期精神紧张、神经和激素水平的变化,影响脂质正常代谢,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 (四) 此外,吸烟、糖尿病、肥胖、遗传、年龄等因素,都在不同的程度上促进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血脂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物质基础,也是脂质代谢失常的结果。导致血脂升高的原因包括与膳食有关的外源性因素和由遗传、疾病、精神紧张等引起的内源性因素。 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是运送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它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则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向肝内转运,称为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它在血浆中的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呈负相关。三、膳食与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血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

高脂血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 高脂血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血流变检测仪其引起的血液黏稠度变化——高黏血症,影响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及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降脂、降黏在预防该类疾病中有其积极意义。我院1999年5月~9月对39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茶色素服药前后自身对比方法,通过血脂及血流变指标变化,观察降脂、降黏的作用,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 病例选择:选择受检者采取自愿的原则,与医生签定协议书,明确化验项目及服药要求,保证临床观察的准确性及真实性。受检者均是学校教职工、离退休人员。入选39例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34~76岁,平均58.5岁。 1.1.2 高脂血症标准:总胆固醇(TC)>5.18mmol/L(正常值: 2.33 ~5.18mmol/L),甘油三酯(TG)>1.70mmol/L(正常值:0.56~1.7mmol/L)。血脂(TC或TG)中有一项或以上者为高脂血症。 1.2方法 1.2.1 观察方法:受检者治疗前均接受身高、体重、日饮食及运动量的调查,进行血压、血尿常规、血小板、肝肾功能及空腹血糖检查,晨空腹抽静脉血测定TC、TG 等血脂四项,同时测定血流变指标,抽血前一天不进食高脂饮食和饮酒。服药满30d、60d、120d时再复查血脂及血流变指标,第60d 或120d 复查肝肾功能、空腹血糖。受检期间保持服药前生活习惯。 1.2.2 检测方法:采血在上午8:00~9:00,肘静脉采血2.5mL,肝素抗凝。全血黏度(ηb):用LBY-N5A型旋转式血液黏度计测定,切变率为60s-1。血浆黏度(ηp):120s-1。红细胞压积(HCT):用微量毛细管法测定,高速离心机,转速3,000rpm/min,离心30min后读数。血沉(ESR):采用温氏法测定,37℃水浴,1h 后读数。全血还原黏度(RV)、血沉方程K 值、红细胞聚集指数计算均由普利生集团提供软件。 1.2.3 给药方法:茶色素胶囊(江西绿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粒125mg,每日3 次,口服,每例连续服药两个月。 1.2.4 统计与处理:数据以x±s表示。对服药后30d、60d、120d血脂及血流变的各值采用服药前后配对t检验。 2 结果 39 例中有33 例、20 例、15 例分别完成了30d、60d、120d 复查。茶色素治疗后TC、TG 稍有降低,但与服药前差异无 显著性意义(均P>0.05),HDL在60d、120d均升高(P<0.01,P<0.01),LDL 分别在30d、120d 升高(P<0.01,P<0.05),血脂变化见表1。血流变指标全血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在120d下降(P<0.05,P<0.05),血浆黏度在60d 升高(P<0.01),血沉与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在60d、120d升高(P<0.01~0.05),血沉方程K值同样在60d、120d升高(P<0.01,P<0.05),红细胞压积虽稍降低,但与服药前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 。 3 讨论 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高血栓性心脑血管病重要危险因子。因高脂血症引起的血液黏稠度增高直接影响了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表现为全血、血浆黏度增加;因高脂引起的红细胞膜中胆固醇/磷脂比值升高,可使膜流动性降低、刚性增强、使微循环阻力增加,减少对人体心、脑等重要脏器的灌流;血黏度增加可使血管内血栓形成,使心、脑组织缺血甚至坏死。血浆黏度增高反映血浆蛋白(主要是纤维蛋白原及γ-球蛋白)浓度增高,纤维蛋白原是血液凝固成分之一,在血浆中可形成网状,增加血浆黏度,亦可吸附于细胞表面,促使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高脂、高黏影响组织灌流及氧交换,加速组织代谢改变及结构恶化,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降脂、降黏有利于改善心、脑、肾组织微循环结构异常,改善组织灌注及器官功能。 本文从血脂及血流变的两个方面对茶色素降脂、降黏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服药后其对HDL 有非常明显的升高作用,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值有所下降,虽与服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但结果仍可说明茶色素有缓慢降脂作用,但反常性LDL 升高与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降低不符;可降低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黏

海参与心脑血管疾病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也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指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 它们是现代社会所派生出来的“富贵病”,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相互关联。如:糖尿病人很容易同时患上高血压或高血脂症,而高血脂又是动脉硬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弹性差加剧血压升高。所以,出现这三种疾患中的任何一种,后期都易形成了“三高症”。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 一、高血压 1、高血压的定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将高血压分期为: 理想血压120/80mmHg 正常高值130~139/85~89mmHg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mmHg 2、高血压的治疗目的及原则 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1)改善生活行为——①减轻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 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 (2)血压控制标准——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水平。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3、高血压病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一)合理膳食;(二)适量运动;(三)戒烟限酒;(四)心理平衡;(五)自我管理;(六)按时就医。 4、高血压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1)食盐的限制: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以<6 g为宜,口味以清淡为主,少食咸菜、酱菜、酱肉,罐头、香肠、火腿、方便面等。 (2)一餐之进食量宜少,一天之总热量应限制,每餐求七分饱即可,少食多餐。 (3)油脂[尤其是动物性脂肪]之限制。肉类尽量用瘦肉部份,肥肉、猪蹄、鸡皮、鸭皮等含胆固醇很高,热量高,造成动脉硬化。避免麻花、油煎饼或油酥等油炸食物。烹调宜采用植物油,避免动物油。 (4)摄取均衡的饮食。如蔬菜、水果、油脂类[植物油]、五谷类、鱼肉[瘦]、蛋、奶、豆类。 (5)避免摄取过多的糖类及淀粉预防肥胖。 (6)经常食用降低血脂的食物,如香菇、大蒜、豆角、芸豆、毛豆、黄豆、红小豆、核桃仁、大葱、扇贝、对虾、豌豆、花生仁、木耳、洋葱、海带、紫菜、蚕豆等。研究表明,这些食物能改善血管功能。 (7)多食富含钾镁碘锌的食物,这类无机盐具有降低血压和保护心脏的功能。钾含量较高的食物有柑橘、杏、红枣、无花果、葡萄、大豆、菠菜、、土豆等;此外,家禽、鱼类、瘦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试题及答案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下列哪个不属于降血脂药物() A .苯氧芳酸类如非诺贝特 B .三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如辛伐他汀 C .烟酸类 D .芳基乙酸类 2 . (单选题)患者,男性,52 岁,诊断为混合型高脂血症,医生为其同时开具了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请问该患者应如何服药() A .他汀类和贝特类均在晚上服用 B .早晨服用贝特类药物,晚上服用他汀类药物 C .早晨服用他汀类药物,晚上服用贝特类药物 D .随时服用均可 3 . (单选题)患者,男性,56 岁,急性心肌梗死、高脂血症入院,行PCI 术,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并强化他汀治疗,为避免和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应选择的他汀类药物是() A .辛伐他汀 B .普伐他汀 C .阿托伐他汀 D .洛伐他汀

4 . (单选题)不会引起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的药物是() A .红霉素 B .酮康唑 C .环孢素 D .苯妥英钠 5 . (单选题)为了防止药源性疾病发生,处方他汀类调节血脂药时,应该询问病人() A .是否有肺功能不全 B .是否有兴奋和耳鸣现象 C .是否有肌无力和肌肉触痛 D .是否有荨麻疹和其他过敏反应 6 . (单选题)患者,女性,62岁。诊断为高血脂合并心房纤维性颤动。予辛伐他汀片40 mg,qn + 盐酸胺碘酮片0.2 g,tid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辛伐他汀片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3A4(CYP3A4)代谢,而盐酸胺碘酮片是该酶的强大抑制剂 B .两药合用可导致辛伐他汀片的代谢减少,引发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C .辛伐他汀片联合盐酸胺碘酮片使用时,最大剂量不要超过40 mg/天 D .为了避免相互作用,可将辛伐他汀片更换为普伐他汀片 7 . (单选题)下列属于中等强度他汀治疗剂量的是() A .阿托伐他汀20mg

血脂四项指标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

血脂四项指标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 ——落实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最近,单位组织体检,大家对血脂化验的几项指标不理解。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盈盈查阅了相关资料,解开了迷雾,填补了自己脑子里的一项空白。兴奋之余,俺把调研报告在这里晒晒,与您分享。 普通体检血脂四项是常规检查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脂四项的正常值(mmol/L):TCHO 3.0—5.7,TG 0.5—1.7,HDL 0.9—1.8,LDL 2.1—3.1。 人们印象中,胆固醇总是有害无益的,是冠心病、脂肪肝的代名词。在拿到血脂四项的验单时,对哪项都有“恐高症”。而一般心肌梗塞和脑血痊症的患者,大都是LDL脂蛋白胆固醇较高,HDL脂蛋白胆固醇较低。所以,记住一句话:胆固醇,高密度越高越好,低密度越低越好! 其实,胆固醇作为一种脂肪,是人体维持正常新陈代谢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原料。它是身体用来合成固醇类荷尔蒙、构成细胞膜的材料;皮肤中的胆固醇经阳光的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化成人体所需的维生素D;它可保护红血球不被破坏,增长红血球寿命,防贫血;它还是抗老防衰、延年益寿的重要物质。 胆固醇,一部分由肝脏制造,另一部分来源于食物。为了提供胆固醇这个建材给细胞使用,身体是通过血液来运送胆固醇的。然而,血液为水性物质,胆固醇为脂性物质,如何让脂性物质溶在水性的血液中运送,其外表包裹着一层薄薄的蛋白质,作为胆固醇的载体在细胞间运输,这层蛋白质就叫载脂蛋白——身体

用来运送胆固醇的搬运车。也就是说,通常的好胆固醇(HDL)和坏胆固醇(LDL),它们本身并非胆固醇,是两种运送胆固醇的血液脂蛋白,前者密度较高,所以称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后者密度较低,故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 HDL的功用是将多余的胆固醇从周边组织(如血管)运送到肝脏代谢掉,肝脏再把这些胆固醇分解并通过胆道排出体外。HDL是血液中密度最高、颗粒最小的一种脂蛋白,不仅能把血液中多余的血脂运载进肝脏,经分解排泄出去,从而形成一条血脂代谢的专门途径(这称为血脂的逆运转);且由于体积小,能穿透动脉内膜将沉积在里面的胆固醇清除掉并携带出血管壁,也能把血管壁上已沉积的血脂运走;HDL还能修复血管壁的破损细胞膜,使血管变得光滑有弹性。因此,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意味着血管中的脂质“清道夫”也多,能够及时清除血管多余血脂,清除血液垃圾,保持血管畅通,抗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脑血管意外,是高脂血症的克星。因此医学上把HDL称为“血管内脂质清道夫”,或“心脑血管的保护因子”,美国的科学家称它为人类的“长寿因子”。 LDL的作用则相反,负责将胆固醇运从肝脏送到血管等周边组织。而LDL颗粒大、密度小,很容易被氧化,被氧化的LDL会携带血脂往血管壁沉积。如果血液循环中LDL水平过高,它可能慢慢阻塞向心脏和大脑输送血液的动脉血管内壁。还可能与其它物质一起形成脂斑,这种坚硬厚实的沉积物可能使动脉血管变窄,柔韧性降低,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形成血栓并阻塞变窄的动脉血管,可能引起心脏病发作或中风。故LDL被称为“致动脉硬化因子”。 而HDL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阻止LDL的氧化(因为只有经过氧化的LDL 才具有较强的形成血垢,致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的作用)。正常的血脂代谢中,一个HDL分子可以“运输”5—6个LDL或TG到肝脏进行分解处理,最终排出体外。当LDL、TG数量过多,HDL、LDL、TG比例失调时,就打破了原先正常的血脂代谢平衡,被称为“垃圾”的多余血脂就会俯着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硬化斑块,逐渐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医学上有一个动脉硬化指数的计算公式,即动脉硬化指数(AI)=【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

血脂异常临床诊断和治疗

血脂异常临床诊断与治疗 第一节血脂与脂蛋白 一、血脂 1、什么就是血脂? 血脂就是血中所含脂质的总称。脂质就是一大类化学物质,主要包括①胆固醇、②甘油三酯(也就就是中性脂肪)、③磷脂、④脂肪酸等。 2、血脂的来源有哪些? ⑴外源性:来自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奶油、脑组织、内脏(特别就是肝脏)及脂肪丰富的鱼肉类。 ⑵内源性:由体内自身合成。 两种来源的血脂可以相互制约。①正常情况下:当摄入食物中脂肪、胆固醇含量增高时,肠道吸收增加,血脂浓度上升,同时肝脏的合成受抑制;摄入减少时,肝脏合成将加速,故最终血脂浓度保持相对平衡。②当肝脏代谢紊乱时:便不能正常地调节脂质代谢,此时若继续进食高脂食物,必然导致血脂浓度持续增高。 二、脂蛋白 血脂就是不溶于水的,在血液中它们必须与一类特殊的蛋白质相结合,形成溶于水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就叫做脂蛋白。 (一)脂蛋白主要包括哪些? 应用超速离心的方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 1、乳糜颗粒(CM)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3、低密度脂蛋白(LDL) 4、高密度脂蛋白(HDL) (二)脂蛋白的大小(超速离心法)

(三)人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与成分 (四)脂蛋白的临床意义

?乳糜微粒(CM):正常人空腹12小时后血清中无CM;餐后以及某些病理状态下血液中含有大量CM时,血液外观浑浊。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在没有CM存在的血清中,其TG的水平主要反映VLDL的多少。 ?低密度脂蛋白(LDL):LDL将胆固醇转运到外周组织。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将胆固醇从外周组织(包括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转运到肝脏进行再循环或以胆酸的形式排泄,此过程称为 胆固醇逆转运。 (五)什么就是载脂蛋白? 与胆固醇与甘油三酯结合在一起的特殊蛋白质称为载脂蛋白 (Apo);以多种形式存在于各类脂蛋白中,目前已经发现的载脂蛋白有20余种;乳糜微粒主要含Apo B48,VLDL与LDL主要含Apo B100,HDL 中的载脂蛋白以Apo AⅠ为主。 第二节血脂异常的检出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临床上常见的血脂参数是低密度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C.载脂蛋白B D.LP(a)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分析:?No.2。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临床情况如下。急性心肌梗塞B.高血压C.主动脉夹层D.糖尿病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分析:?否。3.属于早发性冠心病的家族史。姐姐70岁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B.母亲60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父亲60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D.父亲50岁心电图“T波低”我的回答:B参考答案:B答案分析:?No 4混合性高脂血症是指A.血清总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B.血清总胆固醇增加+甘油三酸酯C.血清甘油三酸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D.血清低胆固醇增加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我们需要考虑原发性血脂异常的临床情况:A.血清LDL-C≥5mmol / L B.血清T4和T3水平升高C.血清肌酐200μmmol / LD。糖基化血红蛋白7.6%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分析:?尚未6. ASCVD的临床情况是糖尿病+ LDL-C 2.2mmol / l B.血液HDL-C 0.8mmol / c。血液LDL-C 5.6mmol / lD。高危ASCVD患者的LDL-C临界点低于a.1.8 b.2.6 c.3.4 d.4.1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分析:?尚未8.中国血脂异常男性的腰围应低于A.100 cm b.95 cm c.90

cm d.80 cm我的回答:C参考答案:C一线降脂药物最强基于证据的血脂异常的医学证据是他汀类药物B.β。C.烟酸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分析:?否10. 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初始他汀类药物A.高强度B.中强度C.低强度D.大剂量我的回答:目前没有答案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考试题

8月份智力竞赛备选必答题【从下列题中选择24道】 1、请回答:什么是心脑血管病?答: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心脑血管的病理性改变引起的心脑组织病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之为心脑血管病(如中风、冠心病等)。 2、请简要回答: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特点有哪些?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恢复慢。【“四高一慢”】 3、请简要回答: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规律有哪些?答:a、男比女多:约为2.5~3.5倍;b、城市比农村多;c、北方比南方多;d、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者多:约为1.8~2.5倍;e、秋冬季节发病率高。 4、请简要回答: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有哪些?答:①、心慌、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胸痛;②、反复出现脉搏不齐、过缓或过速;③、睡眠时感到憋气,需高枕才能感到舒服;④、胸骨后左肩部疼痛,伴有虚汗;⑤、长期发作的左肩痛(带有辐射性)。 5、请简要回答:脑血管疾病的症状有哪些?答:①、头晕、目眩、耳鸣、视物不清、眼前发黑;②、间断性或持续性的头痛、偏头痛;③、神经系统衰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④、全身无力、伴随出汗、低热、心慌、胸闷; ⑤、肢体、面部、口舌、尤其是手指麻木,吐字不清、流口水、鼻出血;⑥、恶心、呕吐、失眠、嗜睡;⑦、情绪反常; ⑧、急躁、猜疑、幼稚、迟钝、强哭强笑。 6、请回答:呼吸与心脑血管疾病有什么关系?答:人体呼吸正常情况下为16~20次/分,大于20次提示可能心功能不齐,小于16次可能有脑血管病。 7、请回答:脉压差与心脑血管疾病有什么关系?答:脉压差正常范围值:高压-低压=30~40mmHg,脉压差大于40mmHg ,则有主动脉关闭不全、高血压、动脉硬化、甲亢、贫血等;脉压差小于30mmHg,常见于低血压、心包积液等。 8、请回答:哪些人易患中风、冠心病?答:a、有中风家族史的人;b、有高血压病史的人;c、有动脉硬化症的人:d、有糖尿病史的人;e、有心脏病史的人;f、血脂高、血粘度大的人;g、大量吸烟、饮酒的人;h、肥胖,不爱锻炼的人。 i、脾气急躁的人;j、有中风先兆的人。 9、何谓脑血管性痴呆?临床上有何症状?答:由于脑动脉硬化影响了脑供血而产生的精神障碍,后期出现痴呆症状,故称脑血管性痴呆。主要由于高血压、高血脂症、精神紧张、吸烟、遗传、糖尿病、饮食等因素引起脑动脉硬化,包括脑部大动脉的粥样硬化以及小动脉关闭的增厚,纤维化和玻璃样变性。多数病人由于脑内血管拴塞或血管破裂,出现一个或数个软化灶,软化灶周围出现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数量减少,中医学认为此病多由于肝、肾虚,肝阳化风、痰瘀阻于脑络或由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肾精亏虚,髓海空虚,脑失营养所致。 10、请回答:脑血栓形成有哪些常见的先兆症状?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肢体无力、手指、脚趾麻,下眼皮跳动,流口水,记忆力减退,语言欠通顺,性格改变,一过性黑朦胧视物重影,苦笑不自主、行动迟缓或血压波动等。 11、请回答:为什么人群中大量存在供血不足呢?答:现代人生活节律加快,饮食结构多偏厚腻,由此多造成血管弹性降低、阻力增加以及血粘度增高,这些因素不仅易造成动脉硬化同时也常诱发微小血管堵塞,因而易出现供血不足。 12、请回答:从中医理论上讲,普通型头痛那几个类型?答:寒型、热型、寒热间型三个类型。 13、请回答:血液粘稠度增高都有哪些表现?答:①、晨起头晕,思维不流畅;②、午饭后犯困,需要午睡一会儿后才好,否则一下午没精神;③、蹲着干活胸闷、气短;④、阵发性视力模糊、视物不清。 14、请回答:中风、冠心病的先兆表现有哪些?答:头晕、特别是突感眩晕;突发一侧肢体无力;肢体麻木、面部或舌麻;头痛忽然加剧;说话舌头不灵、流口水;短暂意识丧失、近期记忆力减退;突然视物不清;半身不遂、言语不利、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要点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要点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ASCVD防控具有重大意义。基层医生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力军。近日,《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及相应的实践版正式发布,对提高基层医院ASCVD防治水平意义显著。 我们一起来通过11个问题,迅速掌握这部指南的核心内容。 血脂异常的切点和分层标准是什么?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有哪些? 血脂异常按照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前者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后者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哪些人群需要筛查血脂异常? 1.建议20~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检测1次血脂; 2.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3.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检测1次血脂;4.因ASCVD住院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入院24 h内检测血脂。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为:

1.有ASCVD病史者; 2.存在多项ASCVD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的人群; 3.有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55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65岁前患缺血性心血管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 4.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如何诊断血脂异常?

应如何进行生活方式改变? 血脂异常明显受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无论是否进行药物治疗,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Ⅰ类推荐,A级证据)。 ?在满足每日必需营养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建议摄入胆固醇<300 mg/d,摄入脂肪不应超过总能量的20%~30%; ?脂肪摄入优先选择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植物油; ?建议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5%,碳水化合物以谷类、薯类和全谷物为主; ?控制体重,维持健康体重(BMI 20.0~23.9 kg/m2); ?戒烟,限酒; ?坚持规律的中等强度代谢运动,建议每周5~7 d、每次30 min。 膳食要诀:(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吃动平衡,健康体重;(3)多吃蔬果、奶类、大豆;(4)适量吃鱼、禽、蛋、瘦肉;(5)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应如何进行药物治疗? 1.他汀类药物

心脑血管疾病怎样进行营养调理

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高于正常的一种常见的疾病。患病率较高,易引起心、脑、肾脏并发症,是当前世界上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一般认为其发病与遗传、膳食营养、肥胖等因素有关。早期轻度高血压常常无明显症状,因此常常被忽略,很多人是在身体检查时偶然发现有高血压的。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头胀、发晕、耳鸣、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颜面潮红、脾气急躁等症状。 一、营养调理 1、适当限制钠盐的摄入,过多的钠进入机体,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素”分泌增加,引起细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同时,由于钠盐吸附水分,大量钠盐进入体内,在肾脏的保钠排钾功能作用下可导致水钠潴留。世界卫生****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以低于6g为宜。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腌、熏食品(如咸肉、咸鱼、酱菜等)以及酱油和味精等钠含量也很高,所以高血压患者应少吃这类食物;

2、控制能量摄入,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脂肪摄入过多,可引起肥胖症和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是冠心病的主要患病因素之一。脂肪供给应控制在40~ 50g/d,膳食胆固醇应控制在300~400mg/d; 3、摄入适量蛋白质调配膳食时考虑蛋白质生理作用,应选高生****优质蛋白,按1g/kg补给,其中植物蛋白质可占50%,动物蛋白选用鱼、肉、豆、蛋、奶、等; 4、增加钾、钙、镁、碘等摄入这类无机盐均具有降低血压和保护心脏的功能,含钾高量的食物有豌豆苗、莴笋、芹菜、丝瓜、茄子等。含钙丰富食物有黄豆及其制品,葵花子、核桃、牛奶、花生、鱼、虾、红枣、韭菜、柿子、芹菜、大蒜等。镁含量较高的食物有:各种干豆、香茹、荠菜、菠菜、桂圆、豆芽等;碘含量较高的食物多见于牡蛎、精牛肉、精羊肉、精猪肉、黄鱼、海带、紫菜、花生、燕麦、杏仁、荔枝等; 5、补充维生素C 大剂量维生素C可使胆固醇氧化为胆酸排出体外,从而改善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猕猴桃、橙子、大枣、番茄、芹菜叶、油菜、莴笋叶等食物中,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其它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 6、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均应及时补充,以防缺乏;

血脂异常的分类及药物使用

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险因素 一、血脂和血脂异常的概念 血脂是血液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其主要成分为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磷脂及游离脂肪等,通常所说的血脂是指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由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不能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必须与脂蛋白的形式才能在血液中被转运。因此,临床主要检测血浆脂蛋白中所含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所测各类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等(注:LDL-C是通过Friedwald公式计算而得),他们分别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血脂异常与高脂血症有什么区别?血脂异常是血脂代谢异常的简称,习惯上也称高脂血症、高脂蛋白血症。血脂异常的临床类型主要有: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LDL-C血症、低HDL-C血症,另外也包括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y LDL,SLDL)和载脂蛋白(Apo)的代谢异常。血脂异常与高脂血症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称谓的不同。将低HDL-C血症也称高脂血症逻辑上似有不妥,因此将高脂血症称为血脂异常更准确。同理,习惯所说的降脂药也不符合实际情况,有些降脂药也有升高HDL-C的作用,因此不论是“降”是“升”,将降脂药称为调脂药更合理。 那么血脂异常有哪些危害呢?简言之,血脂过高容易造成血液粘稠,即所谓“血稠”。但更重要的是血脂过高时,过多的脂质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的“斑块”,即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狭窄的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可以引发危及生命的急性事件。这种情况如发生在心脏血管,就称之为冠心病;如发生在脑血管,就称之为脑血管意外、脑卒中。此外,血脂异常还有引发或加重周围血管病、脂肪肝、高血压、男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还可诱发胆石症、胰腺炎等疾病。 二、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关系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关系最为密切,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点我们从冠心病的命名上即可略知一般。冠心病的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本质是冠状血管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复杂,但血脂代谢异常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已为公认。 大量研究,无论是动物实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实践及大规模临床试验都证明,总胆固醇和LDL-C与冠心病发生为正相关,而HDL-C与冠心病发生为负相关。美国Framingham心脏研究1979年公布,对5209名Framingham镇居民长达30年的随访发现,总胆固醇>7.8mmol/L(300mg/dl)有90%发生冠心病,凡发生心肌梗死男性患者的总胆固醇为5.2~7.0mmol/L(200~270mg/dl),平均为6.3mmol/L(244mg/dl)。 另外,从胆固醇升高与冠心病死亡率的关系来看,两者也是正相关。这种关系在总胆固醇大于3.5mmol/L(135mg/dl)即可看到,当总胆固醇大于5.2mmol/L(200mg/dl)时正相关的趋势更加明显,即血中总胆固醇每升高10%,冠心病发生的风险增高20%,死亡的危险增高23%。 近年来,人们把研究的目标更加对准LDL-C,沉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的脂质来源于血浆中LDL-C。血管内皮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伊始,有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内皮组织功能受损,二是脂质聚集氧化与修饰。正常的内皮细胞有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功能,内皮功能受损后,巨噬细胞吞噬大量经氧化修饰的LDL-C而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融合成脂质条纹,进而发展为成熟的粥样斑块。因此,LDL-C被认为是冠心病真正的元凶。 相反,HDL-C与冠心病发病是负相关。近来认为,HDL-C降低也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最新研究发现,血浆HDL-C每升高0.03mmol/L(1mg/dl),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2018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考试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临床常用的血脂参数是 ? A.低密度脂蛋白 ? 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C.Apo B ? D.Lp(a)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2 . 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临床情况是 ? A.急性心肌梗死 ? B.高血压 ? C.主动脉夹层 ? D.糖尿病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属于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是 ? A.姐姐70岁冠脉植入支架一枚 ? B.母亲60岁行冠脉搭桥术 ? C.父亲60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 D.父亲50岁心电图“T波低平”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4 . 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指 ? A.血清总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B.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甘油三酯增高 ? C.血清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D.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5 . 需要考虑原发性脂质异常血症的临床情况是 ? A.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mmol/L ? B.血T4、T3水平增高 ? C.血肌酐200μmmol/L ? D.糖化血红蛋白7.6%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6 . 属于ASCVD的临床情况是 ? A.糖尿病+LDL-C 2.2mmol/L ? B.血HDL-C 0.8mmol/ ? C.血LDL-C 5.6mmol/L ? D.心肌梗死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 ASCVD高危患者LDL-C目标值切点是低于 ? A.1.8 ? B.2.6 ? C.3.4 ? D.4.1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8 . 中国男性血脂异常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腰围应低于? A.100cm ? B.95cm ? C.90cm ? D.80cm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 血脂异常治疗循证医学证据最强的一线调脂药物是? A.他汀类 ? B.贝特类 ? C.烟酸类 ? 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病的元凶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病的元凶 2008年01月23日 光明日报 为宣传血脂异常危害,传播相关疾病知识,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中国记者协会新闻发展中心日前在京联合启动了“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血脂异常·2007)”系列活动。 调查显示,我国血脂异常患病人数已高达亿。虽然血脂异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一旦发病却可能造成伤残或死亡的后果,但是我国居民大多没有意识到血脂异常的危害性,大量患有血脂异常的人未能得到及时发现,多数确诊患者的血脂控制也并不理想。本版将专家组撰写的《防治血脂异常与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知识要点》编辑成文,希望引起读者的高度重视。 心血管病目前已成为我国城乡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占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的近40%。 我国居民所患心血管病以缺血性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脑血栓)为主,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是引发这些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血脂包含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不同成分。其中,胆固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好”胆固醇)。“坏”胆固醇升高是心肌梗死的“元凶”,脑血栓的“帮凶”。 血脂异常的防治就是要保持血中较低的“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保持较高的“好”胆固醇水平。当前,血脂异常的首要治疗目标是降低“坏”胆固醇。 重点人群(40岁以上男性、绝经女性、肥胖、有黄色瘤,有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每年检测一次血脂。这些人是已经患有血脂异常的人群和血脂异常的易患人群,因此需要定期检测血脂,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血脂异常,及早干预。 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不仅是预防血脂异常的根本手段,而且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单纯饮食控制和运动可使胆固醇降低7%-9%。即使正在服用降胆固醇药物,也应坚持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课件)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 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也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45%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根据卫生部2007年统计数字显示,据国外的资料显示,50%左右的糖尿病人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 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 基本信息 就诊科室 心内科 多发群体 50岁以上中老年人 常见病因 高血压,血液黏稠,吸烟,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

代谢 常见症状 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 传染性 无 目录 1病因介绍 2临床表现 3疾病检查 4诊断方法 5治疗方法 6病情现状 7预防护理 8饮食保健 折叠编辑本段病因介绍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在心 脏和脑部的表现。其病因主要有4个方面: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炎等血管性因素; ②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因素;③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血液流变学异常;④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血液成分因素。相关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进而影响心脏和脑部供血。高血压可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左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感谢聆听 2.血液黏稠 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黏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