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级成考教育学五年本科复习资料12月份考试资料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2019级成考教育学五年本科复习资料12月份考试资料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2019级成考教育学五年本科复习资料12月份考试资料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1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首创私学的教育家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墨子

2.“学在官府”是哪个时期的教育特点?()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秦朝

D. 汉朝

3.“文翁兴学”是在何时?( )

A.西汉 B.东汉C.西晋D.唐

4.秦代的文教政策是奉行( )

A.法家的政策B.儒家的政策C.道家的政策D.墨家的政策

5.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具体文教政策规定( )

A.国民教育第一 B.干部教育第一C.儿童教育第一D.社会教育第一6.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是( )

A.蔡元培B.张謇 C.黄炎培D.陶行知

7.洋务运动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A.康有为B.梁启超 C.严复D.张之洞

8.《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提出者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D.斯宾塞

9.“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倡导者是( )

A.洛克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D.斯宾塞

10.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德在1810年创办的一所大学是( ) A.波恩大学 B.柏林大学 C.汉堡大学D.哈勒大学

11.16世纪“耶稣会学校”的创始人是( )

A.马丁·路德B.罗耀拉 C.加尔文D.慈温黎

12.文艺复兴时期创办“快乐之家”的意大利教育家是( )

A.杰弗里奥 B.格里诺C.维多里诺D.拉伯雷

13.西方古代最早倡导“和谐教育”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

14.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是( )

A.《教育论》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人的教育》二、简答题

简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三、论述题

评述隋唐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10BBAABADDBB;11-14BCCC

二、简答题:

.简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时.确定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作为改造旧大学的指导思想、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应该提倡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各派主张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都可以让他们自由发展,兼容并包。依据这一方针,他聘请教师"以学诣为主",允许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同时在大学任教,使北大教师队伍人才济济,面貌一新。他的这一办学方针改变了旧北大一片死寂的景象,在突破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文化专制主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为各种新思想在大学讲坛上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三、论述题

评述隋唐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隋朝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制和选拔优秀人才补充官吏队伍,逐渐以分科举人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度。科举制度产生了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其主要特点是面向全社会公开考试,录取标准专凭试卷成绩,专重资才,而不是由地方察举。唐承隋制,进一步从考试程序、科目和方法等方面完善了科学制度,使之在人才选拔以至国家政治生活中占居越来越重要地位。隋唐科举制度的实行,对学校教育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选才与育才标准的统一;科举制度促进了当时学校教育的发展:

①由于通过科举可以取得功名,而进学读书又是参加科举的前提,这就引起社会各阶层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②科举考试主要是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这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统一和标准的一致,也具有积极意义;

③科举科目中有明法、明算、童子、武举等,促进了当时专科教育、英才儿童教育及文武兼备教育的发展。

另一方面,科举又使学校教育成为其附属,对学校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①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几部儒家经典,造成学校教育内容脱离社会现实,空疏无用;

②科举考试的方法僵化、呆板。又使得学校的教学重记诵不求义理,充满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恶习;

③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使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人生哲学支配了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声利之场,严重影响着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2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古代学校产生于()

A. 原始社会

B. 奴隶制夏朝

C. 西周

D. 春秋战国

2.商代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 习礼、习武

B. 生产劳动

C. 社会生活实践知识

D. 军事体育

3.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的掌管者应该是()

A.军人

B.手工业者

C.商人

D.哲学家

4.古希腊斯巴达国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

A.农夫

B.官吏

C.手工业者

D.军人

5.在欧洲中世纪,一般设在基层的教会学校称为()

A.学区学校

B.堂区学校

C.乡村学校

D.社区学校

6.1840年,在德国倡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教育家是()

A.凯兴斯坦纳

B.洪堡德

C.赫尔巴特

D.福禄培尔

7.古希腊时期系统论述国家教育制度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色诺芬

D.柏拉图

158.“尚自然、展个性”是谁的教育思想()

A.蔡元培B.陶行知 C.陈鹤琴D.黄炎培

9.古希腊著名的政治教育著作《理想国》作者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色诺芬

10.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卢梭反对压抑人性的教育,而主张( )

A.积极的教育B.城市的教育 C.知识的教育D.消极的教育

11.“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哪国的高等学府?( )

A.鲁国B.齐国 C.赵国D.楚国

12.“独尊儒术”文教政策是何时开始确立实施的? ( )

A.秦朝B.西汉 C.东汉 D.西晋

13.王守仁的“心学”继承了谁的思想? ( )

A.周敦颐B.张载C.程颐D.陆九渊

14.推行“设计教学法”的美国教育家是()

A.杜威B.帕克 C.克伯屈D.柏克赫斯特

L5.“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 )

A.龚自珍B.魏源 C.冯桂芬D.张之洞

16.我国近代学制中采用美国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 )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

17.京师同文馆创设于( )

A.1862年B.1863年 C.1864年D.1865年

18.天津中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的创办人是( )

A.张之洞B.盛宣怀 C.康有为D.梁启超

19.法国著名的“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提出于( )

A.1927年B.1937年 C.1947年D.1957年

二、简答题

略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意义。

三、论述题

裴斯塔洛齐要素教育论述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10BADDBDDABD11-20BBDCBCABCA

二、简答题:

略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意义。

答: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是这个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新

成就在教育上的反映,是资产阶级教育的开端,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巨大进步意义。它提出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新人目标,扩大了知识范围,探索并运用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束缚,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继大学、城市学校之后,对封建教育和宗教教育的又一次冲击,是教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推动了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改革。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人文主义教育不可避免的还存在不足之处,但人文主义教育家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上的成就,不仅是十七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且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论述题

裴斯塔洛齐要素教育论述评。

答:裴斯塔洛齐所说的要素教育,就是说初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要从最简单的、最基本的要素开始,由易到难、由简及繁、由近到远,循序渐进,使教育、教学方法简单化、容易化。裴斯塔洛齐极为重视探索、研究简化教育教学方法,并把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裴斯塔洛齐认为,简化方法有着极大意义。首先,简化了的方法,便利儿童的学习,从而使他们内在的各种才能和力量顺利地、完善地发展起来,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其次,运用这种被简化了的方法,既省时间,又省精力,从而有利于教育的普及。

裴斯塔洛齐经过长期的实验和探讨,找出了各方面教育最基本的要素。体育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关节活动。道德教育的基本要素是亲子间的情爱。儿童由爱父母而爱周围的人,进而爱人类、爱上帝。在智育要素问题上,裴斯塔洛齐强调直观是教学的基础,并确立它为教学的最基本的原则。如何使感觉印象清楚起来呢?裴斯塔洛齐确信,使从感觉印象得来的一切知识清楚起来的手段来自数目、形状和语言。

裴斯塔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不可能全部符合科学。但他从改革脱离实际、呆读死记的旧教学的强烈愿望出发,在长期研究、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教育教学新方法,对促进教育教学心理学化和教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3

一、选择题

1. "化性起伪"是谁提出的? ()

A、荀子

B、老子

C、庄子

D、孔子

2. 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

A.《政治学》 B.《爱弥儿》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理想国》

3. 设计教学法输入中国的时间是 ( )。

A. 1917年

B. 1921年

C. 1922年

D. 1931年

4.“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讲这句话的是 ( )。

A. 梁启超

B. 康有为

C. 严复

D. 龚自珍

5.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摩雷尔法》旨在资助各州大办()学院。

A.民族 B.赠地 C.商贸 D.社区

6.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的第3个阶段是()。

A.联合 B.系统 C.运用 D.明了

7.1755年莫斯科大学的建立,是在()的倡导下建立的。

A. 彼得一世

B.东正教会

C.莫斯科公国

D.罗蒙诺索夫

8.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新式学校,它的创立者是()。

A. 太平天国

B. 洋务派

C.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

D.资产阶级维新派

9.早在十七世纪以前,日本就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向()学习文化教育。

A.荷兰 B.英国 C.中国 D. 法国

10.提出以九字安天下,即“举人才、正大经、兴礼乐”的人是( )。

A. 颜元

B. 王夫之

C. 王守仁

D. 王安石

二、名词解释

1.苏格拉底法;

2.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3.癸卯学制;

4.六学二馆;

5.五项竞技

三、简答题

1.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

2.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简述罗马共和时期的学校类型及其教育内容。

答案

一、选择题

ABABB BDCCA

二、名词解释

1.也称“助产术”,是苏格拉底创立的一种师生共同探讨和交流的对话教学方法。苏格拉底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自己得出结论。苏格拉底法包括三个步骤:(1) 讽刺即连续的诘问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认识中的错误: (2) 归纳下定义,使学生掌握明确的定义; (3)助产术即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苏格拉底法可视为启发式教学法和发现法的萌芽。

2.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3.中国近代第一个政府法令公布实施的学制、1903年清政府大臣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依日本学制拟定《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它规定的立学宗旨是”无论何等学堂,均以患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为基。俾学生之术亦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其知识,练其技能,务其他日成才,各适实用。

4.隋唐时官学有了较为完善的发展,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六学中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学习儒家经典,后三学似属专科性质。六学属于直系,归国子监统领。此外,唐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和医学,属于旁系。弘文馆,崇文馆这“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5.赛跑、跳跃、摔跤、铁饼和标枪。最初起源于斯巴达城邦,斯巴达人利用这种运动来训练士兵,使他们在灵巧、准确、体力、耐力和速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三、简答题

1.北宋仁宗以后,为了振兴官学,改革科举,曾有"三次兴学"之举。

(1)北宋第一次兴学,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

兴学内容主要有三:①令州县立学;②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墨义,着重策论;③改革大学。

(2)北宋第二次兴学,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兴学。(

主要内容是:①改革大学,创立"三舍法";②整顿地方学校;③设置专门学校;④改革科举制度。

(3)北宋第三次兴学,是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

其主要内容为:①扩充地方官学,续增州县学生。②添置算学、书学、画学,使学制更为完备。

2. (1)提出和论述了教育的内发论的思想 (2)提出了教育适应人的发展的思想 (3)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 (4)提出了全面的学校教育体系 (5)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学和学校管理思想。

3.A、初等学校,教育内容是读写算,其中包括《十二铜表法》和道德格言,但不重视体育和音乐。

B、文法学校,是为贵族家庭子女设立的学校,教育内容是希腊文和拉丁文。

C、修辞学校,以培养演说家、雄辩家为目的,教育内容是逻辑、修辞、法律等。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比较 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全面系统论述了班 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 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 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 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 育学》。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四)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见教材) 1、实验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 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 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 3、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赞可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美教育家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法。 3.德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瑞士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5、法国包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 2.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起源说,各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中外教育史 论述题整理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 1、中国儒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一、儒学的思想体系发展 1、春秋时期: 是儒学的初创时期。孔子初创了儒学体系,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孔子的主观愿望是通过伦理道德来规范人,从而回到西周尊卑、长幼有序的奴隶制社会。他提出的“仁”是儒学思想的创新,奠定了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借由“礼”和“仁”的关系——克己复礼为仁,巩固窃位之后的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 2、战国时期: 孟子沿着“性善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以德治国的王道政治思想体系。基于“性善论”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致良知;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孟子建构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使孔子开创的儒学朝着系统化、伦理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与之并列的荀子沿着“性恶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王道与霸道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基于“性恶论”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推行礼法的贤能之士,以培养大儒作为理想目标;教育内容上应重视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文化知识传授。他的学说反映了儒法合流的趋势,丰富了儒家政治学说,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统治方法,也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 3、汉代: 董仲舒倡导的“天人感应”的学说,为原始儒学提供了一层神秘化的外衣,并对原始伦理道德规范进行了概括提炼,提出了封建宗教道德规范——“三纲五常”,作为建立“法度”,化民为俗的根本,从而在文化政策上为后来以儒为宗的教育模式提供了蓝本。 4、北宋: 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为儒学寻找到了本体论的依据,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以儒家为主体,融合了佛、道的新儒学——理学思想体系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二、儒学的社会地位变化 二、儒学对教育的影响 1、不同朝代儒学的官定版本是这个朝代的教育内容,直接影响着当时的教育内容。 每个朝代都有儒学官定的版本,如唐代的《五经正义》,宋代的《十三经正义》(王安石变法时颁布的《三经新义》)等。这意味着儒学的内容要适应不同朝代的统治需要作出调整,这也是儒学本身发展的表现。而不同朝代儒学的官定版本既强化了儒学的思想地位,同时规范了这个朝代对儒学内容方面的改造,直接使这个朝代的教育内容与其他朝代不同。 2、不同朝代儒学的地位确认影响着当时的文教政策。

《教育学》复习资料-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教育学》复习资料-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论述题:12分 论述我国教育目的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的我国新时期(现阶段)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的包含的主要内涵,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理解: (1)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个性也 获得发展 (3)要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材料分析:12分 从德育策略上分析:(注意结合材料分析,以下是课文知识) 学校德育的策略 (1)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并举;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发展水平的三个不同的方面,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人的道德行为不是一种本能的适应活动,它必须以一定的道德认识为基础,因此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情感对人的道德行为具有引发和调节的作用,因此情感发展是道德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行为是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在获得道德认知,并在道德情感的促发下所表现出来的结果,是可测量,可评价 的。 (2)当代德育时效性低糜; 当代德育实效性低糜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有道德的知、情、行三方面被孤立的结果,知德分离、缺乏情感性,从而造成道德行为的僵化。现行德育往往将德育内容知识化、学科化,没有将情感作为其核心目标。而众所周知道德的深层本质应该是发于情、出于自愿的行为。正如马克思所说:道德的本质精神是自由、自律。因此只有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理解,同时使道德的话语、行为习惯等变为内心的感受、动机的一部分,才能使儿童成为真正的“道德哲学家”。现行德育忽视在德育过程中情感的品质、状态的激发,忽略儿童德育内化能力的培养,只重视以“美德袋”的形式,通过说教,给予饯行机会以及奖励的方法,把美德交给儿童。这种将道德中最具魅力的因素从道德教育中剥离出来,只剩下干巴巴的道德规范知识传授的时候,使得德育从根本上失去了它的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__________________的需要和人类___________ 的需要。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立五经博士"的文教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统治的时期确立的。 4、《___________ 》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由编定的。 6、朱熹将人性分成"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 "两个方面,强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7、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_ 。 8、在中世纪的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里,___________是全部学科的"王冠"。 9、《大教学论》是___________的教育代表作。 10、基佐法案是法国___________ 时期著名的教育法案。 11、德国最早的一所实科中学是___________创办于___________ 年的"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 12、美国的教育在学制上是___________ 制。 13、日本从___________世纪初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4、洛克从培养___________ 出发,讨论了范围广泛的教育问题。 15、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2、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3、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 A、人才思想 B、教学思想 C、师道思想 D、"性三品"思想 4、第一部在全国实施的学制是哪一部?()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学制 D、癸丑学制 5、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 A、晓庄学校 B、育才学校 C、山海工学团 D、自然科学园 6、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 7、埃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A.英国B.法国C.尼德兰D.意大利 8、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摩雷尔法》旨在资助各州大办()学院。 A.民族B.赠地C.商贸D.社区 9、洛克认为人的好坏乃是()的结果。 A.先天禀赋B.后天教育C.环境影响D.上帝决定 10、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的第3个阶段是()。

2019年继续教育专业课中外教育史题库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 1 .福禄贝尔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自然哲学中的“进化”的概念完全而充分地运用于人的发展和认的教育,从而提出() ?A.适应自然 ?B.全面发展 ?C.创造性 ?D.统一性 ?参考答案:A ? 2 .梁漱溟是()的代表人物。 ?A.生活教育 ?B.职业教育 ?C.乡村教育 ?D.平民教育 ?参考答案:C ? ? 3 .“癸卯学制”文件的正式名称是()。 ?A. ?《钦定学堂章程》 ? ?B. ?《高等学堂章程》 ? ?C. ?《奏定学堂章程》 ? ?D. ?《中小学堂章程》 ? ? ?参考答案:C ? ? 4 .下哪一项不是孔子的道德教育的原则。() ?A. ?持志养气 ? ?B. ?立志乐道 ?

?C. ?克己内省 ? ?D. ?改过迁善 ? ? ?参考答案:A ? ? 5 .“明人伦”的教育目的是由谁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来的?()?A. ?荀子 ? ?B. ?孔子 ? ?C. ?孟子 ? ?D. ?庄子 ? ? ?参考答案:C ? ? 6 .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A. ?王充 ? ?B. ?董仲舒 ? ?C. ?贾谊 ? ?D. ?郑玄 ?

? ?参考答案:B ? ?7 .蔡元培认为教育的的最终目的是()。 ?A. ?发展人的个性 ? ?B. ?涵养道德 ? ?C. ?开发“民智” ? ?D. ?造就“完全人格” ? ? ?参考答案:D ? ?8 .夸美纽斯关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教育理念被称为()思想。?A. ?“泛智” ? ?B. ?全民教育 ? ?C. ?和谐发展 ? ?D. ?全面发展 ? ? ?参考答案:A ? ?9 .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国家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将一些著名大学西迁并进行合作。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的是北京大学 ?A.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材料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学定义: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与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 孔子及其思想总结(《论语》),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理解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主要思想: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严格的视导和考试制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课与课外)相结合。;主启发式教学“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还提出“不陵节而施”,“长其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等。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二、独立性态阶段 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泛智教育;提出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捷性的原则。他普及“初等教育”;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卢梭的《爱弥儿》开创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是第一位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 洛克的“白板说”及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科学形态的教育学。强调教育学的两个基础:哲学的伦理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阶段说以及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特点。 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教育学吸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形成很多门类。 斯宾塞的《教育论》 (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实际上经验的改造和改组”,主“做中学”;提出儿童中心,经验基础和行动为中心的现代三中心说。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社会教育规律的教育学。(贤江)出版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各学科相互渗透,逐渐深化,容更加丰富。 1956年,布鲁姆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1963年出版了《教育过程》一书。 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一书,全面阐述了他的实验教学论的体系,系统地叙述了学生的发展过程,介绍了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 第一章教育概述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是保证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 一、教育的基本概念 把“教”与“育”连在一起,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人才而教育之”,自此,便有“教育”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必修课; 2、专业课、理论课 (二)课程定位 中外建筑史是建筑工程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历史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建筑史学知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生态度和工作作风。 (三)课程设计思路 由案例导入教学,分析案例中的理论,最后总结。加强学生知识记忆。 二、课程基本目标

(一)知识目标: 根据授课对象均为新生的特点。建筑史课程的深度和内容都应更加的清晰和简洁,提出课程中的现状和历史问题,让新生对建筑史的概念由模糊到清晰。 (二)职业技能目标: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从历史的古到今,导入建筑学的基础。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建筑史的新鲜和兴趣,在课堂上遵循诱导的方式,让同学大胆畅言对建筑史的认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的发生与发展;建筑的构建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 (二)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对课程“教、学、做”于一体,其中教学方式与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建筑历史的基本情况,用以指导建筑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也可适当组织参观周边优秀建筑,鉴赏建筑作品开展课堂专题讨论等,并能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实践环节的设计:集体鉴赏与参观优秀的建筑。 四、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含课内实践)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材料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 育。 3制度化的教育:是从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 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它是人类教育的高 级形态。 4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5显性教育功能: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6隐性教育功能: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7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 8价值性教育目的: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即含有一定价值实现要 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9操作性教育目的:指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教育目的。即现实要达到的具体教 育目标,表示实际教育工作努力争取实现的某些具体目 标。 10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1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 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 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13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1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 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5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16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17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中外教育史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 课程代码:0046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汉代奉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始于 A.汉高祖时 B.汉武帝时 C.文景之治时 D.东汉灵帝时 2.唐代确定的文教政策是 A.重振儒术 B.独尊儒术 C.遵用汉法 D.崇玄重道 3.《问孔》《刺孟》的作者是 A.董仲舒 B.王充 C.颜之推 D.韩愈 4.首开我国近代公费留学教育先河的是 A.顽固派 B.革命派 C.维新派 D.洋务派 5.提出“尚自然、展个性”思想的教育家是 A.蔡元培 B.陶行知 C.陈鹤琴 D.黄炎培 6.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系统阐述的理论体系是 A.中体西用 B.中体中用 C.西体中用 D.西体西用 7.创办北洋水师学堂的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革命派 D.维新派 8.洋务派创建的外国语学堂主要是为了培养 A.外语教师 B.外语研究人员 C.翻译人员 D.文秘人员 9.1905年清政府设立的统辖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学部 B.教育部 C.提学使司 D.学务处 10.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的教育家是 A.毛泽东 B.杨贤江 C.张骞 D.蔡元培 11.在彼得一世进行教育改革以前,俄国教育的主要管理者是 A.天主教教会 B.东正教教会 C.国家机构 D.地方机构 12.1879年日本颁布的《教育令》,放宽中央对地方教育的限制,主要依据是A.美国经验 B.法国经验 C.德国经验 D.俄国经验 13.卢梭认为,促进人的才能和器官内在发展的是 A.自我的教育 B.事物的教育 C.人的教育 D.自然的教育 14.20世纪前半期在美国教育史上被称为 A.理想主义教育时期 B.人本主义教育时期 C.进步主义教育时期 D.结构主义教育时期 15.现在日本最高的教育领导机构是 A.教育部 B.文部省 C.科学部 D.科学教育部 16.现代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是 A.美国人 B.英国人 C.意大利人 D.德国人 l7.存在主义教育流派要求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是 A.“我与你们” B.“我与你” C.“我与物” D.“我与它” 18.在西欧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为 A.宫廷学校 B.城市学校 C.体育馆 D.教会学校 19.1801年,拿破仑与罗马教皇签订了旨在控制教会的条约,一般称为

教育学复习资料33977

一、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怎样协调二者的关系? 答:(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指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目的、制度、内容与方式,以及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这主要表现为: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3)二者关系的协调①关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由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分析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单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政治制度与文化要求来考察教育;还应当重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注重发挥教育特有社会功能,注意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和发展的连续性。②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教育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受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与需求制约的,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仍是其根本的特性。如果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当做绝对的独立性,就会使教育走向“超经济”、“超政治”、“超文化”的错误道路,丧失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动力。③在重视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独立性。教育是一定社会中的教育,社会制约性是其根本特性,而教育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应在重视教育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使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符合自身的规律,健康、合理的发展。 总之,教育要与这一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状况和民族文化发展状况相适应,同时又要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做到两者的辩证统一。 二、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怎样评价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在你看来,需要一些什么条件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在社会变迁中的积极作用? 答:(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2)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主要是指向整个社会整体存在、延续、演变和发展的。而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人是作为工作来设计、培养的。具体而言,对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评价如下:①教育的社会变迁对社会的存在和延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能够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创造出大量的新知识、新技术,提出大量新的观念,从而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延续。②教育的社会变迁对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发展教育,可以提高社会成员的各种潜能,获得大量的人力资本,从而既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从而促进社会的演变和发展。③教育的社会变迁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是作为社会的工具来审视、设计、培养和训练的。然而,在该过程中,人的知识、技能以及思维品质、个人潜能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促进人在社会变迁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条件:①合理的社会制度。建立合理、科学的社会制度,有助于人们需求的满足、建议的表达和权利的实现,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助于社会的存在和延续。②健全的教育制度。建立健全的教育制度,提升教育质量,以便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有助于社会创造力的提升和社会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为促进社会的变迁做好准备。 可见,健全的社会制度和良好的教育质量是促进人在社会变迁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有效条件。因此,要促进社会制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以及教育的高质量性。

中外教育史笔记

中外教育史笔记 2007年07月14日星期六15:03 外国教育史笔记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一、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探讨涉及两个问题,其一是,教育起源于生物进化的哪一个阶段;其次是教育根植于何种基础。意义:科学地解释教育的起源,对于把握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把握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起源的几种代表性学说: (一)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这是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论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创导者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在利氏看来,人出生之后便继承了业已形成的现成的教育形式,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只是不断改变和演讲,只是获得某些新的性质,但本质上和动物界毫无两样。 (二)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孟禄根据原始社会中系统知识、教材、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尚未形成的事实,断定原始人的教育过程从未表现出是有意识的过程,儿童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学习如何使用弓箭与射击,其技巧几乎全部是通过失败越来越少的重 复模仿的方式学到的。根据孟禄的上述观点,将教育的起源归之为心理现象。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这是苏联学者最先提出来并被我国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者据此认为:劳动实践是人们认识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手脑等生理结构进步完善并通过遗传给后代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保持并延续原始公社的生活,必须由有经验的长辈对年轻一代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识经验,即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情况下产生的,故教育起源于劳动。 (四)教育的需要起源论 也有人认为上述第三种观点不够准确。他们并不否认劳动是区别人和动物的本质特征,以及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基本需要,但指出:社会生活内容是多样性的,除了劳动经验外,原始社会形成的一些集体习惯、行为准则、仪式风俗等也需要通过教育活动传授给下一代,但这些内容不能纳入,至少不能完全纳入劳动的范畴,因此他们认为,更准确的提法是: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需要。 上述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虽说法不一,但大体可分为两类。前两种(即生物学、心理学起源论) 在西方有一定代表性,可算做一类;在社会主义国家流行,大多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的变种,可算做另一类。 比较:第一类中,不管是将教育解释成生物学现象还是心理学现象,实际上都视教育为一种无意识、无目的的活动。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强调人与动物的联系,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但进而否认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则失之偏颇。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注意到了模仿在儿童学习中的意义,有其合理性,现代心理学理论仍在强调这一观点;但这一理论又进而否认了成人在儿童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同样失之偏颇。

2018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汇编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教育: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3、广义教育:是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4、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5、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6、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7、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8、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9、教育的起源: a、神话起源说——朱熹 b、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 c、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儿童无意识的模仿 d、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 10、教育的构成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11、教育媒介是指构建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12、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 作用。 13、教育功能分类: a、对象——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b、方向——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呈现形式——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14、教育的发展历程 a、原始社会—原始性、局限性,简单的教育活动,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无阶级性 b、古代社会—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c、古代中国——夏代:出现序、校,是学校的萌芽 西周:学在官府,六艺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太学 魏晋南北朝:国子学、九品中正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 隋唐:六学、二馆 宋元明清:四书五经、八股文 d、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以僧为师、 e、古代埃及:文士学校、宫廷学校、以吏为师 f、古代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 g、中世纪西欧:教会教育、骑士教育 h、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 i、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教育学概述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3、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学习中外教育史心得体会

学习中外教育史心得体会 近代学制的产生并非历史发展的偶然产物。陶行知在《中国建设新学制的历史》一文中指出:“一切制度都是时势的产物。学校制度亦不违反这原则。时势如此,学制不得不如此;时势如彼,学制不得不如彼。时势变迁,那应时势需求而来的学制亦不得不变迁。”[1](P421)近代中国学制的构建是在中国传统教育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一)清末中国传统教育腐朽衰落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开始丧失独立的地位,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已走向穷途末路的清末,传统教育面临种种危机。 从教育自身的发展状况来看,首先表现在科举制度弊病丛生。因袭千年的科举制度,到了清朝末期,科举考试的内容、形式以及舞弊现象已经空疏僵化。科举制度腐败不堪,舞弊成风,请托行贿、冒名顶替屡禁不绝,加上八股取士,致使不学无术之徒充斥晚清士林。康有为描述说:“诸生荒弃群经,惟读四书,......但八股精通,楷法圆美,即可为巍科进士、翰苑清才;而竟有不知司马迁、范仲淹为何代人,汉祖、唐宗为何朝帝者。若问以亚非之舆地、欧美之政学,张口瞪目,不知何语矣。”[2](P269)科举制度已严重抹杀了广大士子的思维,禁锢了受教育者的心智。 第二,官学教育名存实亡。清末官学教学内容空疏无用,学风陈腐,甚至很少从事教学活动。如最高学府国子监“已无管理制度,学堂丧乱……学生入监读书,不过是为了取得一个进身做官的资格,毫无读书求学的渴望,他们常是口衔烟袋,手捧茶杯,东游西荡。学校已是案位空闲,书声无闻。” [3](P228)无论中央官学还是地方官学都徒有虚名,不过是科举的装饰品。严复在《论治学治事宜分二途》中指出“自学校之弊既极,所谓教授训导者,每岁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73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73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下列选项中,取消预科,使大学不再担负普通教育任务的是 (分数:2.00)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一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壬戌学制的特点。在壬成学制的改革中,缩短了高等教育年限,取消预科,使大学不再负担普通教育的任务,有利于大学集中精力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3.全国教育联合会确定并刊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这一时间是 (分数:2.00) A.1903年 B.1912年 C.1922年 D.1923年√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壬戌学制的课程标准。在壬戌学制颁行后,1923年6月,全国教育联合会确定并颁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虽非政府颁布,但基于全国教育联合会的地位,全国各地均依此施行。从此,我国的教育进入到了“课程标准”的时代。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4.下列选项中,根据学龄儿童的年龄分期划分教育阶段的是 (分数:2.00)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一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壬戌学制的特点。壬成学制根据学龄儿童的年龄分期划分教育阶段,将学制阶段的划分建立在对我国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的研究上,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5.1937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了“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的《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这里提出的教育方针是 (分数:2.00) A.三民主义教育方针 B.战时教育须做平时看√ C.五育并举 D.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战时教育须作平时看”。1937年8月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民政府提出了“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颁布了“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的《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战时教育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的是 (分数:2.00) A.训练少年,俾能服务于战区及农村√ B.推行战时教程 C.训练青年,俾能服务于战区及农村

教育学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儒家非常重视教育在国家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礼记》是儒家著作,其中《学记》(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为经典。 2.孔子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见于其弟子辑录的《论语》中。主张“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 3.苏格拉底:古希腊人。启发式教育,《产婆术》,方法:讨论、谈话、提问等。 4.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三个里程碑:①②③ ①柏拉图:古希腊人。培养哲学人才,《理想国》和《法律篇》。 ②卢梭:法国人。《爱弥儿》,强调培养自然人,教育要顺其自然,自然主义思想。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革命” ③杜威:美国人。《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代表,提出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5.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1632年撰写《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教育要适应自然、分科教学。 6. 赫尔巴特:德国哲学家,传统教育代表,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围绕三个中心:教师、教书、教室。 7.教育起源: 心理起源:孟禄,美国心理学家,强调“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在社会主义国家广为流传,如:中国。 第二章教育与发展 1.教育对文化的影响:是指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功能:①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物+人)②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材)③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多元文化)④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创新) 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 第三章教育目的 1.西方传统教育目的观: ①宗教本位论:代表人物:夸美纽斯、乌申斯基、小原国芳。 ②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塔洛齐、福禄培尔。基本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③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基本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和社会价值来确定。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①我国教育目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方向性; 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③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④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质量标准; ⑤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国教育目的的一贯坚持原则; 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时代取向。 第五章课程 1、课程的类型 ①从内容固有属性分: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②从内容组织方式分:分科课程(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新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 一、课程性质 -------------------------------------------- 二、课程基本理念 ---------------------------------------- 三、课程设计思路 ----------------------------------------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 二、过程与方法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中国古代史 ------------------------------------------ 二、中国近代史 ------------------------------------------ 三、中国现代史 ------------------------------------------ 四、世界古代史 ------------------------------------------ 五、世界近代史 ------------------------------------------ 六、世界现代史 ------------------------------------------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 二、评价建议 -------------------------------------------- 三、教材编写建议 ----------------------------------------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附录:1.内容标准部分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 2.历史教学活动案例--------------------------------------

中外教育史试题5套

https://www.360docs.net/doc/a39425331.html,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1 1.《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作者是() A.蔡元培 B.陶行知 C.黄炎培 D.陈鹤琴 2.我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创始人是() A.张之洞 B.容闳 C.梁启超 D.严复 3.“教育”概念最早出现在哪部典籍中?() A.《论语》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康有为为培养变法人才创办了() A.万木草堂 B.学海堂 C.时务学堂 D.上海大学 5.“生活教育”的创行者是() A.梁漱溟 B.晏阳初 C.陶行知 D.蔡元培 6.魏晋南北朝的取士制度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乡举里选 7.1905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的教育行政机构是() A.国子监 B.国子学 C.学部 D.教育部 8.朱熹理学教育的理论核心是() A.心即理 B.性即理 C.致良知 D.知行合一 9.科举制创始于() A.汉代 B.唐代 C.隋代 D.宋代 10.明末清初实学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 A.王夫之 B.朱熹 C.王守仁 D.周敦颐 11.西周国学天子之学称“辟雍”,诸侯之学称() A.明堂 B.国子监 C.乡校 D.泮宫 12.孟子人性论的主张是() A.性善论 B.性恶论 C.性三品说 D.性相近说 13.“玄学”属于哪个学派?()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4.王守仁“心学”主张继承了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张载 B.陆九渊 C.周敦颐 D.程颢 15.“重振儒术”是哪个朝代的文教政策?() A.唐代 B.隋代 C.宋代 D.元代 16.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 A.学校教育 B.宫廷教育 C.教会教育 D.家庭教育 17.美国在19世纪30年代掀起了一场公立学校运动,其倡导者是() A.科南特 B.杜威 C.贺拉斯·曼 D.克伯屈 18.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于1964年签署了一个统一教育制度的重要法令,它是() A.柏林协定 B.汉堡协定 C.法兰克福协定 D.尼勒协定 19.美国在1958年颁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重要的一个教育法令,它是() A.高等教育法令 B.职业教育法令 C.国防教育法令 D.中等教育法令 20.1931年9月5日前苏联颁布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法令,简称“九·五”决定,它是() A.关于大学的决定 B.关于职业教育的决定 C.关于师范教育的决定 D.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21.倡导现代公民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德国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凯兴斯·坦纳 C.福禄培尔 D.费希特 22.提出“儿童之家科学教育方法”的意大利教育家是() A.蒙台梭利 B.德可乐利 C.爱伦凯 D.富禄培尔 23.德国教育家莫伊曼和赖伊提出的一种现代教育理论是()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实验教育学 C.科学主义教育学 D.心理教育学 24.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可能的目的和() A.一般的目的 B.具体的目的 C.个别的目的 D.必要的目的 25.永恒主义教育思想流派竭力主张推行的是一种() A.科学主义教育 B.新人文主义教育 C.复古主义教育 D.宗教神学教育 26.马卡连柯的教育活动主要着重于对() A.幼儿的教育 B.成人的教育 C.职业的教育 D.违法青少年的教育 27.最早实施“6∶3∶3”学制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8.法国自拿破仑颁布“帝国大学令”后,教育管理上实施的是() A.地方分权制 B.中央集权制 C.教会特权制 D.民主参与制 29.联邦德国在职业教育上领导管理体制实施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