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作者:九问嫣然摘要:《导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即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做了说明,阐述了在认识过程中,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相互关系的重要方法论问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当代最主要的两种价值观,也是当代最基本的两种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且对人类社会形态作出了科学划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社会主义必将逐渐的取代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语。关键词:政治经济学社会形态生产方式生产力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在1857年8月底至9月中旬为计划中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写的“总的导言”。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重要文献之一。《序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即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做了说明,阐述了在认识过程中,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相互关系的重要方法论问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当代最主要的两种价值观,也是当代最基本的两种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且对人类社会形态作出了科学划分。这两种划分对应关系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对应于“人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社会对应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共产主义社会对应于“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人类社会目前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中国也不例外。如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关于社会状态的划分,中国社会现阶段的发展状态应该对应于资本主义社会。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事实是,中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但并没有真正形成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社会的发展演进,的确出现了特殊形式。封建社会没落之后,中国没有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夺取了国家政权,开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是在中国特殊的国情条件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大形态中,具体社会制度演进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在本质上不同于经典的资本主义,完全有理由承担起为人类社会向第三个阶段——共产主义迈进创造十分发达的生产力和极为丰富的物质财富的一部分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的、诸如市场经济体制、先进的科学技术、社会化大生产、现代企业制度等等,都是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理应吸收和继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具有明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和终极目标。这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生弊端的觉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扬弃。它通过自己的发展、壮大而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把发展生产力和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弊端当作己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运动,同一性表现为合作、借鉴、发展,斗争性表现为对抗、摩擦、代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会共存于人类社会。它们之间既对抗又传承。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运动虽然错综复杂,但两者的共存占现实主导地位。它们的存在都是现实的,都有其合理因素。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都还远远没有达到人们期望的那种高度发达的程度,贫富差别是目前所有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社会主义还不可能上升到现实主导地位。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社会主义必将逐渐的取代资本主义。并且,人类社会一定会实现共产主义,但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几代、十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甚至是流血牺牲。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摘要】社会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部分构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在整个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若是社会制度等上层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必定是因为其深层的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而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是基于生产方式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存在的,两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社会结构】“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现在公认的所谓社会结构,通常分为“经济基础”和政治等“上层建筑”两部分,而上层建筑是建立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一个倾向于物质,一个倾向于精神,也就是说,以最简单的视角来分析这个社会,是科学家“创造”的还是诗人,政治家“创造”的。换句话说,这是人类的两个层次的需求,只有当第一层次的需求,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人类才会去追逐精神方面的追求,追求艺术,组织,集体。人结合而成社会,所以社会的结构关系正是人类需求的宏观表现。是物质决定了精神,而不是精神决定了物质。澳大利亚是全球犯罪率最低的国家,这又为什么呢?每个人都天生或受了良好的熏陶而品德情操高于其他国家吗?不是的,只是因为每个人生活都很富足,对生活很满意,又有什么罪可犯呢。

【社会发展规律】“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所谓社会发展的规律,就是每一发展阶段共有的特点。大体来讲,就是当社会生产关系成为物质生产力的阻力时,一切都会向前推进。也就是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依托相互关联的。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生产关系会成为生产力的阻碍力量,而此时,生产力就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一时刻,就是我们在寻求的那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临界点,从这一点发展出去,影响的不仅仅是物质,也会波动经济基础所支持的上层建筑。正如当年的工业革命,正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使产品大量增加,从而使物质的交换发展起来,也就打破了封建的小农经济,封建社会便由此而过度到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发展趋势】“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生产关系的发展进而带来了社会形势的改变。研究结果,首先要研究根本,因此需要考虑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这几大社会形势变化背后的生产方式的变化趋势。社会生产方式由最开始的田园,雇佣的形式变为自给自足,最后又变为资本集中。而社会的形式是由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根据马克思的理论,人类最终的生产方式会达到消灭私有达到公有制的境界,而在这种生产方式的影响下所形成的社会形式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发展的动力,归根结底就是矛盾的存在,只有存在矛盾,才能思其不足,才会有有识之士在关键时刻进行一番革命性的领导。每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都孕育于现有的并不完善的生产方式之中,并且不到完全成熟之时永远不会被人所窥见。而这种孕育,本身就是基于一种矛盾,所以,只有矛盾存在,社会才会不断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