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公共艺术发展的现状

论中西公共艺术发展的现状
论中西公共艺术发展的现状

论中西公共艺术发展的现状

公共艺术的核心是艺术的公共性。公共性意味着交往、沟通、强调共同的社会秩序和个人的社会责任。公共艺术的出现不是一种艺术样式,事实上,它可以采用丰富的艺术形式来实现,如建筑、雕塑、壁画、摄影、书法、景观小品、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公共设施等。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出现了深刻的生态危机,打破了生存空间与自然演进的平衡,使人类远离了自然。这时候,人类需要一个载体,把积淀在心灵深处的希冀呐喊出来,公共艺术接受了这个使命。公共雕塑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与肯定,许许多多的雕塑家引用公共雕塑来阐述着自己的理想与渴望。

中西方由于历史文化、民族背景等的不同,在公共艺术的创作思维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西方人思维以逻辑分析为主要特征,讲求科学与准确,艺术创作上主要表现为写实、理性;中国人则以宏观的、哲学的角度去认识事物,思维以直观、综合为基本特征,意象思维在艺术创作上影响大。公共艺术对于西方来说由来已久,而对于中国来说,它的提出和起步则比较晚,但在艺术创作思维方面却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本文主要就中西公共艺术的特点作比较,阐述它们各自的特点。

不同的文化历史、民族背景决定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以逻辑分析为主要特征,而在中国,人们的思维方式则以直观综合为基本特征。中西方不同的认知方式深深地影响着各自民族的理论思维和艺术方式,使其沿着不同的路向发展,在艺术创作上,特别是传统艺术的创作,中国表现为“写意”,而西方则表现为“写实”。西方哲学总是关注着世界的本源、主客体的关系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等,虽然他们在简单的仪器下的观察和实践缺乏逻辑的连贯性,理性的方式并不系统,但他们的这种直接观察总是弥漫着理性思维的色彩,抽象思辨是西方思维的特征。而中国传统懂得思维方式则以直觉和经验为特征。中国的科学和哲学的各种概念和范畴大多是靠向内思维得到的,是将各种经验现象酝酿体会、融会贯通而提出的,。这些概念的理解与西方的向外思维逻辑演绎所得的不同,这种理解只能意会难以言传,是一种通过想象、联想而达到审美的过程,是向内型思维,就好像对一副书法作品、一幅国画的欣赏,只有向内领会才能领略作者的神韵。

再者,西方文化结构以细节分析居优,中国文化结构则以整体综合见长。所以,中国艺术从宏观的哲学角度去认识物体,是透过现象去表现本质——精神。西方艺术从微光的理性的角度去认识事物,是科学的、准确的,这种思维方式对于中国艺术,尤其是对于中国的佛教雕塑艺术而言,却是狭隘的。中国文化的根深植于大地之中。在艺术创作中,影响最大的是意象思维。倘若说,西方传统的思维方式主要讲究分析、注重普通、偏于抽象的话,中国的意象思维则着重从特殊的、具体的、直观的领域去把握真理。西方人的创作思维是立体的、科学的、准确的、向外型的;中国人的创作思维是线性的、平面的、意象的、向内型的。两种思维倾向不同,在现代公共艺术的运用上可以形成互补,特别是在现代环境雕塑、园林景观方面。向外型思维可以让我们的创作更有形式感,更科学、更准确;向内型思维让我们有限的艺术空间变得更宽广,想象更丰富、更辽阔。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不同的思维具有不同的特色。我们应极力推崇中国传统的意象思维,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于西方传统文化的独特思维方式,也是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无论是中国古代诗歌对意与象、意与境的追求,还是中国书法、绘画对“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揭示,都显示了其不同于西方传统艺术追求再现、摹仿、写实,而强调象征表现和写意的特征。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与意象思维,既是中华民族伟大传统的精华,也是打造当代中国公共艺术文化、促进中国公共艺术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中国的艺术思维模式,才让艺术,特别是公共艺术的空间有了更宽广的领域;正是由于中国艺术创作思维的包容性、整体性,才使我们艺术发展的空间有了更多、更远的可能;正是中国艺术创作思维的非写实性,才让我们有了更多想象的空间,使艺术不致落入写实主义狭窄的窠臼。同时,我们也相信:中国传统的艺术创作思维,一定会在我们的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发展中发扬光大,一定会为中国当代的雕塑文化、为世界公共艺术的繁荣做出重要的贡献。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发表时间:2019-08-23T11:49:39.64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作者:宋博于帅泽张祎勐张美晗 [导读] 数字媒体艺术实际上就是数字作为媒体艺术发展的媒介素材,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开展艺术创作,数字媒体艺术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属于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关部门必须详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大连 116033) 摘要:数字媒体艺术实际上就是数字作为媒体艺术发展的媒介素材,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开展艺术创作,数字媒体艺术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属于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关部门必须详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除此之外,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而高校是为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场所,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发展;人才培养 数字媒体艺术的种类非常多,而且范畴比较广,凡是通过数字技术创作的艺术作品都可以称之为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属于技术型艺术,具有交互性的特征。在新形势下,数字媒体艺术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引进先进技术,培养优秀人才,进而推动数字媒体艺术的快速发展。 1.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 数字媒体艺术一般是指以“数字”作为媒介素材,通过运用数字技术来进行创作的,具有一定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或艺术过程。具体包括;数字绘画插画、连环画、非真实感卡通漫画等)、数字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产品造型与外观设计、环境设计、工艺美术设计等)、数字动画C、三维动画等)、数字影像摄影、视频、电影等)、网络艺术蝣戏、网站、网页设计等)、多媒体艺术光盘艺术、互动多媒体、多媒体CAI等)、虚拟仿真畅景、漫游、教学等)、数字音频音乐、语音等.....因此,一切由电脑技术制作的媒体文化艺术作品,都可归属于数字媒体艺术的范畴。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真正的技术类艺术,是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并以技术为核心的新艺术,以具有交互性和使用网络媒体为基本特征。 2.国内数字媒体艺术的建设与发展现状 在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例如:目前中国网络游戏80%是韩国产品,影视制作及动画基本上被美国、日本垄断,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与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然而中国悠久而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快速成长的软硬件产业,为提升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化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我国将数字媒体艺术产业作为新型产业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扶持。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动漫产业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之一,为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中国社科院最新发布的动漫产业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1)》显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漫画、影视动画、新媒体动漫、动漫舞台剧、动漫衍生品蓬勃发展,数量大幅增长,质量不断提高;数字媒体艺术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在推动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问题,在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市场份额中,日本占60%,欧美占29%,中国原创仅占11%,近90%的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市场份额被国外动漫产品垄断。中国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无论创意、人才、内容、技术及衍生产品的开发,与日美欧等数字媒体强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3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现状下人才培养的思考 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必须对数字媒体艺术有正确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能够改变传统的数字媒体艺术产品创作理念,合理利用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了解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所需要的表现手法。很多人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就是美术专业人才。事实上,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和美术专业人才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除此之外,理想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不仅能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设计能力,而且能够与团队成员进行深入沟通,这样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才能推动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分为以下类别:一是艺术设计类,二是理工类。其中,艺术设计专业通常是美术院校开设的,专业名称有以下几个:一是艺术设计,二是工业设计,三是动画设计,四是数码艺术。但是,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在数字技术上涉及的比较少,单一的涉及到创作工具的运用,教师过于注重艺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忽略了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工业设计专业主要是以下院校进行开设:一是信息工程院校,二是计算机院校,三是工程院校。如今,国家已经把艺术设计专业和工业设计专业统一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主要方向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技术,艺术为辅,技术课程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加大,技术课程教学时间也在不断增加。 从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来看,掌握艺术和技术的专业人才更加受到企业的欢迎,而且求职的机会也会增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也加大了数字化产业发展的力度,数字媒体艺术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在新形势下,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成为高校的使命,优秀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以下特点:一是科学,二是技术,三是艺术,四是团队合作。数字媒体艺术人才与技工人才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高校需要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相比本科教育,高校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基础。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课程:一是电脑美术专业,二是图形图像处理专业,三是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注重人员的技能培养。 高校要想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必须结合社会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来制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实现有效教学。高校必须认识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派遣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到企业进行实习,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 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成效有很大影响。必须认识到加强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定期派遣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化培训,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中西医结合现状与发展的思考_王道成

参考文献 [1]林巾孝,张明雪.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证候要素、证候特 征、证候病机演变规律一线专家问卷的研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5):956-957. [2]王永炎,李明富,戴锡孟,等.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 修回日期:2009-08-19 作者简介:王道成(1964-),男,江苏兴化人,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及其内科疾病的临床研究。 术出版社,1997:109. [3]黄震华,杨菊贤.心理因素与心血管事件[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 病分册,1997,24(3):22. [4]胡冬梅,王力,陈文,等.应激与环核苷酸和心血管疾病[J].中国 行为医学科学,1997,6(2):158. [5]黄承才.情绪与冠心病[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2,13(3):148- 151. [6]张典丰,张聿新,张绍艳,等.社会心理因素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综 合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8,6(1):14. 中西医结合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王道成1,2 (1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21扬州市中医院,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目前中西医结合现状是认识存在误区,缺少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今后的发展要正确理解中西医结合内涵;建立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用现代科学理论来完善中医理论;注重病证结合,宏观与微观并进,丰富辨证论治内容;引入循证医学,提高中医科研、临床水平;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现状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4-0625-02 Th e Th ink ing A bou t the Pres en t S it uation and D eve lo pm en t of I ntegration Traditi onal Ch i n ese and W estern M ed icine WAN G D ao-chen g1,2 (11N anjing Un i ver sit y of Chi nese M edicine,N anjing210029,J iangsu,China; 21Yangzhou H o sp ital of T rad itional Chi neseM edicine,Yangzhou225000,J iangsu,China) Abstrac t:The current status o f recogn izi ng i ntegration traditi onal Chinese and w este rn m ed i c i ne have som e e rrors,s uch as lack o f a perfect theo re tica l bas i s o f i ntegrati on trad iti onal ch i nese and w estern m edicine syste m s.T he dev elopmen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m eani ng o f i ntegrati on traditi ona l Ch i nese and western m ed ici ne correctl y in the f u t ure;to estab lish a sound f oun-dati on i n the t heoretica l syste m,to i m prove t he c li n ica l efficacy for the purpose,use m ode rn sc i entifi c t heories to develop t he tra-d itiona l Chinese m edicine t heory;focus on integ rati ng d i sease i dentifica ti on and syndro m e differentiati on and use m acro-and m-i c ro-me t hods,enr i ch the conten t o f T reat ment;i ntroducti ng ev i dence-based m ed ici ne to i m prove the traditiona l Ch i nese m ed-i c i ne research and deve lop t he c li n ica l leve;l tra i n i ng o f h i gh-l eve l talent in t he i ntegrati on traditi onal Ch i nese and western m ed-i c i ne. K ey word s:i n teg ra tion o f traditiona l Ch i nese and w estern m edicine;present s i tuati on 中西医结合在我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与实践已取得可喜的进展和成功经验,但由于缺乏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的指导,直至今日,中西医结合仍停留在简单的两种医学体系的组合,笔者针对现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探讨。 1中西医结合的现状 对中西医结合内涵的理解还存在误区,迄今为止,人们一直没有为/中西医结合0找到一个内涵固定、外延清晰、符合逻辑规则的定义;对中西医结合的理解不外乎:把懂得一些中医又懂得一些西医的人称之为中西医结合;把中、西药并用,或把教学上中西医课程混合安排,或把/中医西医化0、/中药西药化0称之为中西结合。李今庸[1]指出现在临床上所谓/中西医结合0,实际上是中西医在医疗工作中的合作工作共事,或者是中西医两法治病,实际上就是用中医、西医两者的理论,各自诊断一次疾病,把两者的治疗合在一起。 缺少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由于中、西医的基础理论体系均存在不足,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理论体系的研究还仅仅处于胚胎期,还很不成熟,还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一套理论体系,因而不能机械地拿来指导中西医结合工作。 2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思考 211正确理解中西医结合内涵 5中西医结合学会章程6中明确把/中西医结合0的含义表述为:/运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方法,继承和发展中国医药学,取中西医药之长,

艺术发展史

I a艺术发展史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饕餮纹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研究者称为兽面纹,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纹形多以鼻为中心,左右对称,结构丰满,形象威严。 2.帛画艺术中国古代画种。因画在帛上而得名。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其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帛画的本质是为死者助丧,一般分为三种:一为非衣,用以祭魂、安魂、招魂、护魂用,二为巫术辟邪类,是死者生前使用,死后随葬的,三为描绘墓主生前生活场景的。 3.马王堆汉墓帛画中国西汉绘画作品。1972~1974年先后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1、3号汉墓。帛画共5幅,创作时间为汉文帝时期,是迄今发现的汉代最早的独幅绘画作品。其中侯夫人墓的帛画交友代表性,画为“T”形,又称非衣,画面内容丰富,可分为天界、人界、下界三部分,作品构图细密严谨,用线流畅。 4.昙曜五窟云冈石窟创建于公元450年,北魏文成帝令沙门统昙曜(音坛耀)开凿5个大石窟(第16- 20窟),后人称为昙曜五窟。“昙曜五窟”:开凿于公元460-465年,是云冈石窟的第一期工程。昙曜五窟(16-20窟)是云岗开凿最早,气魄最宏大的窟群。五窟六窟毗连成一组双窟,规模宏伟,雕饰瑰丽,技法熟练,为云冈艺术之精华。 5.大小李将军唐代商场青绿山水画的父子二人,李思训(651-716)唐代杰出画家。字建睍,任过武卫大将军,世称“大李将军”。明代董其昌推其为“北宗”之祖。李思训擅画青绿山水,笔力遒劲。题材上多表现幽居之所。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细入毫发,独树一帜。李昭道,李思训之子,善画山水,继承家学,并能变父之体,有所创新,造诣精深,后世称之为“小李将军”。 6.北方山水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中国山水画至北宋初,始分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北方画派以荆浩、关仝、李成、范宽为代表。李、关、范的画风,风靡齐、鲁,影响关、陕,实为北方山水画派之宗师。 7.南方山水画派亦称“江南山水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至宋初始分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南方山水画派产生于五代北宋间。宗师为董源、巨然。 8.南宋四家南宋四家指中国画史上的南宋院体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合称,亦称“南宋四大家”,亦有“李刘马夏”之称。四家画属豪纵简略一路画风。发展出了南宋独具特色的山水画。这种“一角半边”的构图,在画面中留下大片空白,使画面和景物变得更加简洁、主体鲜明突出而意境完整。9.《女史箴图》中国东晋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此图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节,所画亦为十二段,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联绵,色彩典丽、秀润。 10.明四家明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为“吴门四家”。四人中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上承北宋山水画的传统;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以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四人各有所长,先后齐名。但除沈周、文征明有师承关系外,唐寅、仇英各有内格。因此“吴门四家”(“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不同风格的大家,而并非一个画派之称。 11.南陈北崔晚明时代的画家陈洪绶(也称陈老莲)与崔子忠在中国绘画史上并称为“南陈北崔”,两人不仅均以画、尤其是人物画名世,为人、处世、遭际、性情乃至画风也各有相通之处,画史经常将两人相提并论。 12.清六家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六人的合称。亦称“四王、吴、恽”。他们继明代董其昌之后享有盛名,领导画坛,左右时风,当时被目为“正统”。 13.清四僧四大名僧:是指明末清初四个出家为僧的画家。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和渐江(弘仁)。四人都擅长山水画,各有风格。其特点:石涛之画,奇肆超逸;八大山人之画,简略精练;髡残之画,苍左淳雅;弘仁之画,高简幽疏。都自具风裁。作品多表现不平之气,个性鲜明;既学习古人,也敢于突破古人成法,而取材直接来自自然,贴近生活,故作品中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14.扬州八怪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边寿民等人。因其艺术活动多在扬州、故有“扬州八怪”之称。 15.颜真卿和颜体颜真卿(709年—784年,一说709年—785年),字清臣,唐代中期政治家、杰出的书法家。“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的,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16.《游春图》游春图作者是展子虔,展子虔是北齐至隋之间(约550年~600年)的一位大画家,他擅长画山水人物,这幅经宋徽宗题写为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卷,是画家唯一的传世作品,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存世最古老的画卷。这幅画的技法特点是以线勾描物象,色彩明丽,人物直接以粉点染。其双勾夹叶法和点花法等对唐李思训一派青绿山水产生很大影响。《游春图》的出现,结束了“人大于山和水不容泛、树木若伸臂布指”的早期幼稚阶段,使山水画进入青绿重彩工整细巧的崭新阶段。

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历程

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革命性的转变,艺术交流的方式与传播也从过去的封闭、个人与个人转变到现在的全球化和互动化,文化的传播也跨越了国际。因此,数字媒体艺术将成为网络时代艺术与传播的主要媒介形式。 数字媒体艺术的传统与现代 体现民族性、世界性、综合性 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影响贯穿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它支配着中国人的行为、思想以至灵魂。它是不变的,或者是极难变的。文化传统是稳定的、恒久单一的。传统文化符号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构成民族文化的话语系统。 数字媒体艺术体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将推动文化传统、文化艺术的全球化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快我国文化多元化的进程。如果善于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对思想传达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大胆展现民族的、民间的、乡土的、传统的各种象征与神话表述,在保持本民族传统艺术风格的同时,融入国际通用的设计语言及现代设计理念,能使设计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生命力。因此,民族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语言的完美结合,是我国数字媒体艺术走向世界,得到世界文化认可的重要途径。 越是全球化越需要民族个性的深入发掘。所以,要不断追求具有国际化语言和中国本民族内涵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新思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将在中国人的精神与感官世界崭露头角。网络化、科技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符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新的发展的机遇。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导入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观念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方向,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也为我们传统文化符号的再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我们对待传统与现代态度上,应该是批判的继承,将传统的元素打散后转化为现代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的细节中,从而即发展了传统又创新了现代。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世界性。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因此,只要各民族间的交往存在,艺术的交流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艺术的民族性只有在与他民族的交往中,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美丽,并不断改变自己,才能使传统文化得到延续和永存。 同时,艺术的综合性也是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注重不同艺术形式的相互关联,更要注重艺术与其他学科关联。要善于将各种媒体表现形式结合,熟悉各种艺术的特点,做综合的艺术,而不是单一的。未来各种艺术走向融合,互相作用。数字时代的技术让数字媒体艺术发展成为可能。应逐渐走向艺术的综合推进,未来的作品对综合性要求将越来越高。单一的学科制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艺术和科学技术作品的创作需要。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就是一个具有开拓精神和意义的表演,将推动数字媒体艺术走向一个新的高度,开辟一个新的时代。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必须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 数字媒体艺术必须富有艺术文化的底蕴在数码技术完善的今天,提到数码设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随便打开手边的~本书就会发现在版式设计、时装发布、广告、音乐图像、数字电影、网页设计等各个领域,数码设计和绘画随处可见。数码设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正在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平民化的艺术形势。无疑,数字媒体艺术以它自身特有的方便、视觉效果丰富等特点带给人们极大的愉悦。但科技在给人们便捷与欢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对文化和艺术情感表现得尤为匮乏。艺术的精粹,包涵着深刻的文化积淀、民族的心理情感、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及审美情趣,使

浅谈近代中国的艺术发展历程

浅谈近代中国的艺术发展历程在2012年,回顾一下中国近年来艺术的发展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差异巨大、彼此矛盾的各种物质和精神共存。它们纠缠杂糅在一起,形成一道奇异的共生景观。正是这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实孕育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一、85新潮美术运动的影响 对当代中国美术,85新潮美术运动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火热记忆。尽管到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它在褒贬难辩的争吵中匆匆落幕。但仍然给整个美术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并对90年代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事隔十多年,我们已经能以较为冷静客观的目光评价这场运动。85新潮美术运动的起点是对“文革”期间美术异化为政治话语工具的反拨,是一次向美术艺术本体回归的潮流。80年代初期,经历了十年的“文革美术”话语权力压抑,获得解放的美术界表现出对美术艺术本体——形式和情感因素的强烈渴望。伤痕美术、惟美画风、乡土自然主义一时间成为潮流。但是时代并没有赋予它足以相对独立发展的充分稳定的环境,随着85文化运动的兴起,它很快就被卷入了这场急风暴雨式的文化思想运动中。 85新潮美术运动的突出特点之一是群体和宣言的众多,写着不同道德理想和艺术主张的旗帜在彼时的美术界触目皆是。伴随着文化热潮中西方哲学文化艺术理论的大量引进,清算传统文化、呼唤现代人文精神成了美术界压倒一切的声音。但是在当时,等待他们的只有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85新潮美术运动对后来的中国美术仍然具有多方面的深远影响,主要表现为: 85新潮美术运动确立了当代美术作为文化批判与重建之一员的角色地位,其自身实践是对这种角色意识的极端张扬。作为85文化运动的一部分,85新潮美术运动具有浓重的文化关怀倾向是必然的。事实上,艺术家的文化关怀不仅是一种文化发展策略,更是美术作为人的精神显现方式这种特殊属性的必然要求。85新潮美术运动是一个极端的例子,证明特别是在文化蜕变时代,艺术不可能是自足的文化存在,担当理想与道义是它无法回避的使命和责任。同时,85新潮美术运动中对西方艺术思维和艺术手段的大量引进和搬演极大地开拓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视野。 进入90年代,在文化界陷入徘徊转入沉潜状态的同时,另一场意义的变革不事声张地在这块土地上悄然展开,这就是物质生存方式的逐渐改变。消费成了新的时代生活主题,工作之余人们已不再愿意聚起来谈论,而是涌上街头,进行各种各样的娱乐;书店里曾经是一代人精神食粮的诗歌、文化理论书籍少人问津,热销的是各种各样的娱乐、游戏光盘;通讯的迅速发展加快了整个社会的运转节奏,也改变了人们之间的联结方式,拓展了整个社会的视界,在网络铺天盖地而来的年代,抒情时代终于宣告彻底结束。 90年代社会物质生存方式的改变渗透到精神领域,使社会文化面目也逐渐蜕变,最为直接显著的,是日常生活中道德观念的松动和价值取向的漂移。90年代是一个真正在精神和心灵上无所期待的时代,人们不仅从理智也从情感上接受了救世主的幻灭,不再愤懑、伤感。开始从真实的下界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根基与动力。 90年代这种新的物质与精神现实,从两个方面对这个时代的美术风貌发生着影响:

中西医结合的现状与展望

中西医结合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中西医结合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中西医结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长期实行的方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中西医结合发轫于临床实践,以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疾病诊治社会效益前景展望 【正文内容】中西医结合自华佗和关云长刮骨疗伤时就开始了,华佗的手术做得很好,因此它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医学技术,只不过近二十年才开始系统化的结合,因为这时候西医和中医中药的发展都非常快,结合的形式和深度就更加广泛了。尤其实在手术、肿瘤治疗等领域,中西医结合是有卓越贡献的。中西医结合就跟西医和营养的结合一样,是一种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并不存在什么学术之争、领域之争,只是治疗、康复过程中的不同分工而已。 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和途径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在疾病的诊治中进行结合 包括在诊断上的病证结合,在治疗时的综合协调,在理论上的相互为用。病证结合就是运用西医诊断方法确定病名,同时进行中医辨证,作出分型和分期。这样就从两种不同的医学角度审视疾病,既重视病因和局部病理改变,又通盘考虑疾病过程中的整体反应及动态变化,并以此指导治疗。综合协调是指在治疗的不同环节按中西医各自的理论优选各自的疗法,不是简单的中药加西药,而是有机配合、互相补充,这样往往能获得更高的疗效。理论上相互为用是根据不同需要,或侧重以中医理论指导治疗,或侧重以西医理论指导治疗,或按中西医结合后形成的新理论指导治疗。 二、通过对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研究进行结合 主要是用西医学和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四诊,或创造新的诊法。开展最多的是经络诊法和脉诊、舌诊。经络诊法是把中医学关于经络检查所见和西医诊断联系起来,通过相关性研究,创立耳穴诊病法和经络检查法。通过各种脉象仪、舌象仪,把医生诊脉时的指下感觉用图像、曲线、数字等客观指标表示出来,把各种舌诊所见舌苔、舌质的变化通过病理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血液流变

数字媒体艺术现状

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调研报告 媒体由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专业的涵盖也随之扩展。 数字媒体现状: 英国的数字艺术产业在2000年产值超过600亿英镑,出口值超过80亿英镑,从广播电视、电脑软件、设计、电影、出版、音乐、广告到软件游戏和表演艺术,共雇用195万人,产值占GDP的7.9%,是英国的第一大产业。以电影工业和电脑软件席卷全球的美国的內容产业每年营收超过4000亿美元,占GDP的4%。在日本,媒体艺术、电子游戏、动漫卡通等产业也已超过钢铁业两倍,成为日本仅次于汽车业的日本第二大产业。日本目前直接运用电脑从事数码艺术工作的有近10万人,每年还有30多万人接受数码艺术教育与训练。韩国的数码艺术产业,特别是游戏产业更是创下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在韩国,数字内容产业已经超过汽车产业成为韩国第一大产业。 极具发展潜力的“数字媒体艺术”是信息学科向文化艺术领域拓展的新方向,是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旨在培养兼具技术和艺术素质的现代高级工程技术和艺术设计人才。这是传统教育人才培养的空白,又是新兴产业崛起的急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生可在各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及各级电视台、影视动画、传媒广告、网络多媒体、电信移动互动、出版印刷、环境设计、工业设计等热门产业就业或个体经营广告、动画制作、装潢设计和摄影摄像等服务业。无论是实现梦想,施展才华,还是寻找机遇、兴趣爱好,投身到数字媒体艺术领域,极具发展潜力。

由于目前中国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影视动画、手机3G增值等业务的迅速发展,数字艺术专业人才尤其是兼通艺术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数字艺术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目前,行业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数字艺术从业者不足5万人,而我国影视动画人才总需求量至少在15万人以上,游戏设计人才总需求量大约在10万人,如果加上建筑动画、广告设计、虚拟现实、多媒体设计、网页设计等行业,数字艺术制作人才缺口将达百万以上。 数字媒体艺术有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特点,人才培养要求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手段,具有较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和一定的美术设计能力,能应用新的数字媒体创作工具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媒体制作、游戏、动画制作、数码视频编辑和数字化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国内的数字媒体专业“总体上还未能形成科学的体系,课程种类也存在缺失,课程之间的衔接有问题,就像是散开的珠子,乍一看都不错,却有不少雷同内容,反反复复学了,有些知识点却仍是空白。这是课程太杂太乱、缺乏系统性的缘故。其次,核心主干课程缺少特色和绝对实力,跟国外的专业院校相比,可以体会到国外‘小而精’而我国‘大而全’的特点。”(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院长廖祥忠)。如在美国更多地开设于大学的新闻与大众传媒科系或传播学院之中。这个专业的学生专门学习如何利用大众媒体(如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等)传播文字、听觉和视觉信息的方法与技术,也包括广告,公共关系,影视制作的方法与技术。而日本的大学本科的专业设置较细,很多大学设立在艺术(造型)学部下的映像学科内,再分设媒体艺术方向,其中有数字媒体艺术课程。如:武藏野美术大学,东京工艺大学。而东京艺术大学的先端艺术表现科包含媒体艺术的内容, 而研究生部则设有映像媒体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课程设置(译):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有人说它是中国社会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有人说它是当代中国思想解放的鲜明标志,有人说中国当代艺术已步入世界艺术强国之林。也有人说,中国当代艺术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精神文明严重滞后的具体表现,也有人说它是中国痞子文化的最典型代表,也有人说那些都是垃圾。面对这些截然不同的观点,我们如何做出自己的判断,如何给它一个全面公正的评价,如何思考其价值和弊端,这一切都需要在历史中进行寻找、分析、梳理、定位。 一、发展初期的中国当代美术状况 上世纪70年代末,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宣告结束,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正值此时,国家在思想领域中的解禁以及更为广泛的对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为中国学术思想的开放提供了绝好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文化介入获得了成熟的条件,于是启蒙主义就漂洋过海进入了敞开的国门。正是在这样一个发生学意义上的被动发生或刺激应变的过程中,启蒙主义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 这股思潮从诗歌界开始,很快波及了整个文学艺术界。与此同时,美术界开始了一系列重要发展:星星画会,85美术新潮,黄山会议,89现代艺术大展等。现代主义的欢呼,打破了传统的保守与陈旧。各种标榜西方绘画先验的群体,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这种波澜壮阔的景象汇成一股洪流,冲击着我们的思维与观念。一场以青年人为主的美术新潮运动,以其独特的活力与锐气,开始向中国传统官方艺术

挑战。 热情一直持续到1989年的北京中国现代艺术大展。这次大展是80年代中国当代美术运动的大阅兵,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的大集结。而颇具意味的是,展出场地是中国美术界最高殿堂的中国美术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在地位与认同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二、随之而来的中期发展阶段 80年代出现在中国大地上的当代艺术虽然天生带来了某些缺陷和弊端,但它也展现了一片崭新的艺术天地,它的“当代性”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带着迷茫、激情和喧闹,中国当代艺术步入了90年代。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过程中,随着真正的商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到来,现代化和城市化带来的中国社会的剧烈转型,使得中国社会发生了诸多变化,个人主义思想愈演愈烈,集体意识逐渐淡薄。在艺术上表现为从集体主义经验到个人经验的转换,大众文化和微观政治时代的来临。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一种被称之为“玩世现实主义”、“政治波普”、“艳俗绘画”等的架上绘画开始活跃起来。1990年的刘晓东、俞红画展,王劲松、宋永红画展,1991年的方力钧、刘炜画展,新生代画展,曾凡志画展等让我们意识到一种新的表达内容开始出现,并迅速形成一种风气。加之刘震云的新现实主义文学,崔健吼出的“在雪地上撒点野”等摇滾之声,这种种文艺界的响应,使当代艺术进入一个泼皮艺术的时期。无聊成为他们对当下生存状态唯一的体验,意义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消遣,用荒唐、无意义、平庸、幽默

数字媒体产业现状及发展 (2)

数字媒体产业现状与发展 来源:南洋数字娱乐软件教学网发布时间: 2008-1-10 23:43:08 【】飞速发展的全球数字媒体产业 数字艺术以具有交互性和使用网络媒体为基本特征,包括电脑动画、影视广告、网络游戏、虚拟现实、网络艺术、多媒体、数字摄影、数字音乐、录像及互动装置以及DV(数字视频)等。作为人类创意与科技相结合的数字内容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 电脑动画影视广告网络游戏 虚拟现实网络艺术多媒体 数字摄影数字音乐录像及互动装置以及DV(数字视频) 以老牌的发达国家英国为例,它的数字艺术产业\(包括数字内容\)在2000年产值超过600亿英镑,出口值超过80亿英镑,从广播电视、电脑软件、设计、电影、出版、音乐、广告到软件游戏和表演艺术,共雇用195万人,产值占GDP的%,是英国的第一大产业。以电影工业和电脑软件席卷全球的美国的内容产业\(包括数字内容\)每年营收超过4000亿美元,占GDP的4%。在日本,媒体艺术、电子游戏、动漫卡通等产业也已超过钢铁业两倍,成为日本仅次于汽车业的日本第二大产业。日本目前直接运用电脑从事数码艺术工作的有近10万人,每年还有30多万人接受数码艺术教育与训练。韩国的数码艺术产业,特别是游戏产业更是创下

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在韩国,数字内容产业已经超过汽车产业成为韩国第一大产业。 英国的数字媒体产业美国动画收入 日本动画片产业规模中日韩游戏产业比较 时代需求数字媒体艺术,投身到数字媒体艺术领域,极具发展潜力“数字媒体艺术”是信息学科向文化艺术领域拓展的新方向,是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旨在培养兼具技术和艺术素质的现代高级工程技术和艺术设计人才。这是传统教育人才培养的空白,又是新兴产业崛起的急需。据统计:目前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需求的缺口大约在每年15万人左右。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生可在各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及各级电视台、影视动画、传媒广告、网络多媒体、电信移动互动、出版印刷、环境设计、工业设计等热门产业就业或个体经营广告、动画制作、装潢设计和摄影摄像服务业。无论是实现梦想,施展才华,还是寻找机遇、兴趣爱好,投身到数字媒体艺术领域,极具发展潜力。

论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与当代艺术潮流的走向

论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与当代艺术潮流的走向 应四川茂鑫红色文化书书院应聘之语,邀与我们在校应届毕业生来谈论中国当代绘画与当代艺术走向。若论作者资格,与其资深老画家和艺术界各位学者,那必是不够格的。其一,文化知识底蕴不够。其二,对于本专业知识的了解也没有过多的研习。因此,凡绘画史论之言只能听他人,不能自叙。今厚脸论侃,不觉不能服及读者,然言语自由,写作无罪,仍见笑与大家。 观今中国画的发展,如果单从绘画史论来说中国传统绘画,莫过于太繁琐,显然一大堆陈芝麻之事件,大家几乎都知晓。然而走进今天的传统绘画界来看,不免难发现,传统绘画在大时代下在衍变,已成为当今绘画史上一大焦点。作为一个从旁观到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来说,对其发展应当是要辩上几句的,为此,观者若有异议,我自是无法共鸣。 众所周知,国画发展至今,已逐渐进入变革的过渡时期。自中国本体绘画与西方绘画碰撞、摩擦、与融合之际。“变”则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所谓的“东西阴阳”之分,早已成为20世纪初期话题。而这一批改革画家徐悲鸿、陈师曾、林风眠、高剑父等都已成改革画家里开创性画家之一,为中国美术史画上了重要的一笔。然而在当下,中国画的过渡,作为一名当代的国画本科艺术生,面对艺术大千世界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许多疑问与观点。比如说:其一:中国画与外来绘画的嫁接,在传统与创新之间该如何走?当然,创造成多元化趋势的发展是必然的。然而,在选择画种嫁接时,是否可以移植与适合中国绘画发展或与名族文化较易融合的呢?或是取其精华,而不是”拿来主义“? 西画的引进。东西绘画阴阳之说。所说的不过是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的区别,虽有大相庭径之处,却也能相互融合。西方注重写实、明暗、光影。而国画却着注重于写意、趣味、身临其境。不论“重形轻意”还是“重”意轻形,或是光影、透视、明暗。两者之间却存在于东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而我认为传统绘画之根本在于“道儒家哲学”因而国画写意却为首要,其次为形体。就如顾长康所说的“传神论”或白石先生所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作为精髓,该为保留,以传后世。至于全盘抛弃之说,那便是太过之鲁莽。 东方绘画着力于写意,出自中国道家精髓,而西方绘画讲究以科学性的实用。两者之间其实是在文化上存在着“东方哲学”与“西方科学”之间的矛盾;唯心与唯物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东西绘画融合取其重点十分重要,这就在于画者致力于东西之分。如近当代许多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关山月、傅抱石、黎雄才等,取其西方绘画色彩、结构、素描关系等来融合当代山水画,开创了当代山水画的新的面貌。 当然,日本岩画的引进。在当代中国画嫁接外来文化之中也是影响颇大的。从文化差异上来说,日本古代到明治维新时期,与中国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壁画形式作为中国画传入到日本,在从日本绘画中分化出来,可想而知,岩画与中国画是大同小异。在融合之际,并没有多大的冲突与摩擦。当代许多画家在吸取日本岩画的精髓下,也得到充分的肯定,由此可见,东西之间的融合,本体绘画嫁接外来绘画是可以行的,在当代只不过尚未成熟,也许在未来的几年,当代国画即将走上融合成熟的正轨。

某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究

某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究该研究对该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近3年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主要 针对该院政策支持不够、中医理论继承薄弱、中医人才的缺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市政府提出的中医药治疗政策和该院的激励机制、人才引进,重视中医人才的培养等对策进行了分析总结,以促进该院中医临床运用及可持续发展。 标签:中医发展;存在问题;对策;中西医结合医院 [Abstract] This stud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approximate 3 year’s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TCM in our hospital. Mainly focus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our hospital insufficient policy support,weak TCM theory,lack of talents of TCM,and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treatment policies of TCM established by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and strategy of incentive mechanism,talent introduction,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alents of TCM cultivation,which expected to promote the TCM clinical us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hospital. [Key words] TCM development;Existing problems;Strategy;Combin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2]。在西医标准化、科学化等的冲击下,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3]。因此,应充分认识中医药的发展现状,针对制约中医药发展的薄弱环节,制定正确的应对政策与措施,使中医摆脱困境,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从而振兴中医药事业,使其蓬勃发展[4-5]。现对该院中医近3年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 1 2014年前存在的问题 1.1 政策支持不够 目前很多中西医结合医院普遍存在以经济效益为主而“重西医、轻中医”的现象[6-7]。尽管该院拥有4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和1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中医治疗在临床中的运用较多。但因该院实行政策如:中医科研、新技术运用无奖励;该院医师开具中医技术治疗尚无奖励论著、著作、科研课题及科研成果给予一定的奖励;名贵中草药报账比例低或不报账,配方中报账,(如红花、虫草和三七等),导致该院中医人员不学中医、不用中医,中医专业医师也不开中药饮片,且不采取中医治疗。目前该院中医发展已至瓶颈,在该院中医受到西医临床的排斥,尤其是外科系统,2014年中药饮片仅占总药品比例的8.6%。中医发展的现状不佳,2013年和2014年该院中医优势病种和中医临床路径病历书写率仅为18%和26%,临床医师很少用中医,严重制约着该院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1.2 中医理论继承薄弱

数字媒体艺术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 (注:这一部分比较灵活,从内容而言主要是以上的2点就可以了,我给出的只是格式参考,内容层次不作为参考) 一本题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1.1.1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本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掌握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和,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 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 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 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算法,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较好的美术素养和扎实的编 程能力,能应用新的数字媒体创作工具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媒体制作、游戏、动画制作、数码视频编辑以及动画、游戏、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应用研发。 1.1.2数字媒体艺术的实际意义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 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算法,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较好的美术素养和扎实的编程能力,能应用新的数字媒体创作工具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媒体制作、游戏、动画制作、数码视频编辑以及动画、游戏、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应用研发。“数字媒体艺术”那当然就是艺术类专业,与我们一般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所不同的,只是这个专业的定位在学科领域有一定的交叉和细化,是关于媒体领域的,表现方式为数字化的,也就是 “换笔”了的艺术类专业。在国家2011年的学科目录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属于艺术学的“1305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这的确是一个新专业,她充分体现了社会分工的细化、融合和时 代的进步与发展。事实上,当我们从工业社会迈进信息社会门槛的时候,艺术家与科学家都不约而同地猛然发现,艺术与科学竟然同处一个载体中,以至于达到密不可分的程度。这种密不可分的现象,几乎遍及艺术与科学的任何一个领域,舞蹈、音乐、绘画、戏剧、影视……一切都离不开新技术,有了新技术,传统的艺术形式才更加绚丽多彩。艺术需要借助科学技术来塑造形象,创造更新、 更奇、更异的艺术效果;科学也同样需要调动一切艺术手段,证明和推销自己的新技术,依赖艺术无边的想象来创新。信息社会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艺术与科学也在这个广阔的新天地里,上演着更加引人入胜的一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应运而生,她理所当然地走在了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