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第五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第五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第五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2、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各内容的设计要领

3、学习设计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需要的教具

教学课时:十八课时

教学方法:

观摩、讲授、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教学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2、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年龄段要求

3、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常用方法

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1、数学教育目标

数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

2、年龄段目标

以小、中、大班为界,指一年内的阶段发展目标

3、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指一次教育活动中所应追求的主要目标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

1、认知方面的目标

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初步的、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地形成一些初步的数学概念。

培养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和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2、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培养幼儿自己独立选择和参与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有热自我意识的建立。在这样的过程中,也会让幼儿学习与同伴合作、协商。

3、操作技能方面的目标

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仔细、有条理、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不仅是幼儿动作、技能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幼儿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准备。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年龄段要求

(一)、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

1、感知集合

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进行物体的分类

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以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数量的相等和不等

初步感知集合间的交、差集关系和包含关系

2、10以内的数概念

10以内的基数(包括数的实际意义、认数、数的守恒、相邻数和10以内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10以内的序数

10以内数的组成

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3、10以内的加减运算

4、认识几何形体

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

立体图形: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

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

5、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

比较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宽窄、轻重、容积等量的特征

量的正、逆排序

量的守恒

量的相对性和传递性

自然测量

6、空间与时间概念

初步认识空间方位:上、下、前、后、左、右、里、外、远、近等

空间运动方向: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等

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星期、年月的名称及顺序

认识时钟(长针、短针及其功用,认识整点和半点)

(二)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

见书p25-27

四、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

(一)操作法

1、操作法的含义

指提供给幼儿何时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幼儿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

2、运用操作法的注意点

(1)明确操作目的

(2)创设操作条件

为每个幼儿提供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可以选择、利用自然物或廉价的实物,也可以发动幼儿自己动手自制一些简单的材料

为幼儿提供可操作的合适的场地及足够幼儿摆弄物体并思考、探索的时间操作中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讨论

(3)交代操作规则

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先向幼儿说明操作的目的、要求及具体的操作方法(4)评价操作结果

(5)体现年龄差异

(6)与其他方法有机结合

(二)游戏法

1、游戏法的含义

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各种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

数学教育中的游戏是有规则的游戏,游戏中有一定的规则和动作,教师可以将要求幼儿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渗透到规则和动作中去,使幼儿在操作游戏规则和动作的过程中引起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至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从而使游戏成为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和发展思维的有效方法。

2、种类

(1)操作性数学游戏

(2)情节性数学游戏

(3)竞赛性数学游戏

(4)运动性数学游戏

(5)运用各种感官的数学游戏

(6)数学智力游戏

3、运用时的注意点

每种游戏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请参见书上的案例介绍。

(三)比较法

比较法是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从而获得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比较有对应比较和非对应比较两种,参见书上的图例。

(四)讨论法

讨论法是教师与幼儿,也可以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讨论,它能够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究的作用,从而促进分析、归纳,有利于幼儿初步数概念的形成及思维的发展。

讨论应该以幼儿的操作体验为基础,讨论中要注重过程,鼓励幼儿积极开动脑筋参与讨论,教师要注意倾听,了解幼儿的思维形式和活动过程,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他们自己得出结论。

(五)发现法

发现法是教师不把数学的初步知识和概念直接向儿童讲解,而是引导幼儿依靠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探索并获得初步数学知识的一种方法。

运用发现法的前提是教师必须为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发现创设一个合适的环境,能让幼儿在一定材料中操作、发现、讨论、验证,从而学得概念与技能。

(六)讲解演示法

讲解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和运用直观教具把抽象的数、量、形等知识加以说明和解释,具体呈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一方法的语言必须做到:突出讲解的重点,语言简练、准确、形象、生动;演示的教具要直观、美观、稍大些,但不宜采用过于新奇的教具分散幼儿的注意

力。

(七)寻找法

寻找法是让幼儿从周围生活环境和事物中寻找数、量、形及其关系或在其接触感知的基础上按数、形要求寻找相应数量的实物的一种方法。

寻找法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可以在已准备好的环境中寻找、还可以运用记忆表象来寻找。

运用寻找法要利用游戏的口吻、游戏的情节及游戏的场景启发儿童寻找,教师进行必要的启发和引导。

第三、四课时第二节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

——之一物体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分类的含义及常见的分类形式

2、掌握分类教学在不同年龄班的内容与要求

3、掌握分类教学的基本方法及步骤

教学内容:

一、分类的含义及常见的分类形式

(一)分类的含义

分类是根据事物的某种特征将其集合成类的过程,也就是把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特征)的物体归并在一起。

分类活动是幼儿数概念形成以及正确计数的基础,同时,分类活动所涉及的思维的分析、比较、观察、判断等基本过程也能够对锻炼和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

(二)常见的分类形式

1、按物体的名称分类

2、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即按物体的形状、颜色分类

3、按物体量的差异分类

即按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轻重等差异分类

4、按物体的用途分类

5、按物体的材料分类

6、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7、按事物间的关系分类

8、按事物的其他特征分类

二、物体分类教学的要求

(一)小班:

按范例和口头指示从一堆物体中拿出

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大小、颜色、形状)数量在5 以内

(二)中班

能按否定方式分类

能按物体量的某一特征(高矮、粗细、厚薄)分类

能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三)大班

按物体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学习自由分类

学习按标记进行逐级分类

三、各种分类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小班分类教学的设计

1、把相同名称的物体放在一起

目的:学习从一堆物体中,找出相同名称的物体,并放在一起。

程序:拿出和老师拿的一样名称的物体——排除物体的大小、颜色等干扰,拿出和老师拿的一样名称的物体——按语言要求,独立地从一堆物体中拿出相同名称的物体。

基本步骤:

教师介绍所有的物品——教师示范,拿出范例——幼儿操作分类——幼儿用语言描述分类的结果

2、按物体的一个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材料的提供:除了要分类的特征存在差异,其余特征要相同,每一类数量不超过5 个。

基本步骤:

整体出现材料,介绍其特征——提出分类的要求,简单示范——幼儿操作,进行分类——教师指导幼儿用语言描述

(二)中班分类教学的设计

1、教学要求:

2、材料提供:需要幼儿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3、步骤:与小班基本相同,示范可以减少

(三)大班幼儿分类教学活动的设计

1、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分成后的类别要具有两个同样的特征。

2、幼儿自定标准分类

3、按物体用途的分类

分类时应注意分类后的物体摆放要相对集中,并用手划圈,表示一个集合。

教师对小班分类教学进行示范讲解,请学生注意语言的组织及教具的运用。

第五课时两个集合元素的一一对应比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一一对应教学的意义

2、掌握一一对应教学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两个集合元素的一一对应比较的意义

1、有助于对元素及数量的正确认识

2、有助于掌握计数

这个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学习将两个集合中元素进行一一对应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是幼儿学习计数及理解数概念不可缺少的基础和准备。因为计数活动的过程就是将集合中的元素与自然数列的集合建立一一对应的过程。

3、有助于感知理解对应法则

见书114-116页图示

二、两个集合元素一一对应教学的活动目的

帮助幼儿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培养幼儿初步的比较能力。

三、两个集合元素一一对应教学方法:

1、重叠比较

将一组物体摆成一行,再将另一组物体逐个一对一地重叠到前一组物体上面,让幼儿观察发现并比较它们的多少。

2、并放法

两组物体是并排摆放

四、两个集合元素一一对应教学的组织

一、教学步骤:

1、先出示一组物体,用重叠、并放的方法,摆放第二组物体,教师用语言

表述对应关系。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区别两组物体的多少,说出“一样多”“不一样

多”“多些”“少些”。

3、幼儿用操作材料进行操作比较。

注意:

1、所比较的两组物体应有一定的相关性,

2、排列方式要多样化,并注意摆放时的对应关系,

3、要尽可能采用游戏的情节。

第六课时区别1和许多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1和许多的教学目标

2、掌握区别1和许多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区别1和许多教学的目的

1、能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

2、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即许多个物体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物体,一个一个------物体可以合成许多物体

二、区别1和许多教学的组织

1、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具,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区别1和许多

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材料和环境,让幼儿通过视觉的观察比较来区分和判断物体是1个还是许多个,初步理解1个和许多都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在理解基础上,教师可以提供颜色、大小等不同的材料让幼儿区分判断,以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2、运用多种感官感知1和许多

请同学们思考,除了视觉,其他还要哪些感官可以感知判断1和许多。

听觉:

触觉:

运动觉:

3、通过寻找物体的活动,加深幼儿对1和许多的认识

在已准备好的环境中进行——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引导幼儿通过记忆进行寻找

4、通过分与合的操作活动,让幼儿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操作活动是幼儿和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师还要在语言表达中,强调1和许多的关系。

操作活动应该具有一定的游戏性。

分析教材中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分的活动是如何体现1和许多关系的,体现的是什么?合的活动是如何体现1和许多关系的?体现的是什么?

教师讲解:分体现了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

合体现了1个、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第七、八课时第三节10以内基数教学的设计

——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及基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计数能力的发展特点

2、了解基数教学在幼儿园不同年龄班的不同要求

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计数能力发展的特点

计数的手段是数数,结果是以数的形式出现。

(一)内容方面

1、口头数数

口头数数是指按自然数数序来数数的能力。

一般三岁左右的幼儿能凭机械记忆,按一定顺序背诵这些自然数的名称,但他们并不理解自然数的意义,往往不能正确地用这些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即我们常说的“唱数”,手口不一致。

2、按物点数

是指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逐个说出数词,使说出的每个数词与手点的一个物体一一对应。

这个阶段幼儿能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说出数词,但往往说不出总数。

3、说出总数

是指在计数过程中按物点数之后,能将说出的最后一个数词来代表所数过物体的总数。一般四岁以后的幼儿大多能数出10以内物体的总数。

幼儿能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标志着他已经开始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即形成了最初的数概念。

4、按群计数

指计数时不再依赖一一点数的方式,而是以数群为单位,如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等。

一般五岁以后幼儿逐步发展起按群计数的能力。

以上阶段反映了幼儿计数活动的三种水平:

死记硬背式的计数——理性的计数——持久等价的计数

(二)动作方面

1、手的动作

触摸物体——指点物体——用眼代替手区分物体

2、语言动作

大声说出数词——小声说出数词——默数

二、幼儿掌握数概念的标志:

(一)说出数目名称(总数)

(二)知道某数在自然数序中的位置(相邻数)

(三)数的组成

三、各年龄班基数教学的目标

(一)小班幼儿认识10以内基数教学的目标

1、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能按数取物

(二)中班幼儿认识10以内基数教学的目标

1、正确点数10以内的物体,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能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10以内)

3、理解10以内相邻两数间的多1和少1的关系

4、初步认识10以内数的守恒

5、学习1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

(三)大班幼儿认识10以内基数的目标

1、认识零

2、学习单、双数和相邻数,了解10以内相邻数间的等差关系

3、学习目测数群及按群计数

第九、十课时10以内基数教学活动的设计

——学习数数并掌握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掌握帮助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能正确示范和讲解点数的要领

3、如何利用教具帮助幼儿获得守恒概念

教学内容:

四、10以内基数教学活动的组织

(一)帮助幼儿掌握点数的正确方法——按物点数

1、教师示范、讲解点数的正确方法

教师利用教具进行示范点数,点数时要明显地做出点数的动作,并用语言讲清点一个数一个

教师可以再次示范,并提醒幼儿观察教师是如何数的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点数,再次强调点一个数一个

幼儿自己点数,教师指导(要求幼儿能做到手、眼口的协调一致)

2、教师要变换多种点数方式

如出示一个物体数一下,移动一个物体数一下等

3、幼儿运用操作材料自己练习

教师要交代清楚点数的要求

幼儿的操作材料应生动有趣

尽量创设一个有游戏情节的场景,让幼儿在游戏中完成点数的任务

(二)说出总数

1、帮助幼儿理解点数的最后一个数就是总数

2、点数到最后要用手划圈,表示总数的含义,帮助幼儿理解数的实际含义。

3、在点数完后要引导幼儿说出总数

教师对以上的教学方法及步骤进行演示讲解,请同学关注一些教师的示范动作和语言,如何突出重点。

(三)提供机会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来进行数数

请同学们分析我们可以利用哪些感官来进行计数?我们可以创设哪些有趣的活动提供给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计数?

分别举例演示不同感官的计数方法

1、利用听觉进行计数

2、利用运动觉进行计数

3、利用触摸觉进行计数

(四)按数取物

1、按实物找点卡

2、听铃声数拿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3、给予数词,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

4、按所给予的数字,拿出相应数量的物体

(五)比较相邻两数的相等与不等

1、教具演示

中班的幼儿基本已经掌握点数的方法,在学习6-10的数的实际意

义时,我们主要是利用教具对相邻两个数的比较来进行

教师先出示两组相等数量的教具,然后在第二组添上一个,让幼儿

实际感受,在原有的数量上添一,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数。

2、使两组物体一样多

教师可以出示两组数量相差1的教具,让幼儿想办法使两组物体一

样多,从而使幼儿理解相邻两个数的多1和少1的关系。

(六)数的守恒

4、5岁的幼儿在判断或比较物体数量时,往往容易受到物体大小

或排列形式等的干扰,不能正确地对物体的数量进行判断。因此,我们

在教学中要提供给幼儿不同排列形式和空间大小的计数材料,使幼儿逐

步学会不受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或排列形式的干扰,正确地判断物

体数量,掌握数量的守恒,从而真正理解数的意义。

1、排除颜色、大小、形状的干扰

如书148页图6—10

2、改变教具的排列形式

3、改变教具的距离

如书149页图6-11

4、改变教具的排列位置

如书149页图6-12、6-13、6-14

第十一课时10以内基数教学活动的设计——学习相邻数的教学教学目标:

1、掌握相邻数的概念

2、掌握相邻数教学的基本步骤

教学内容

(七)相邻数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

1、什么是相邻数

相邻数是一个数与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即三个数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个数(除1、0)比前面一个数大1,比后面一个数小1。

相邻数教学的方法:观察比较

3、相邻数教学的步骤:

(1)将三组教具并列摆成直线式,引导幼儿比较观察

以复习数数、认数的方式出示相邻数教学的教具和数字

(2)引入观察,比较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通过讲解来让幼儿了解三组数之间的关系。讲解的关键是以中间一组为中心,先与前面一组比较,再与后面一组比较;讲解的难点是以中间数为中心,要讲清楚数量是多一个还是少一个,数字是大还是小,还要讲清楚中间数与前后两数的位置关系。

讲解举例:

提问:“红苹果与黄苹果哪个多哪个少?多几个?少几个?”

小结:3个比2个多一个,3大2小,3排在2的后面,2排在3的前面。

与后面的比较同上。

三个数关系的小结:3比2多1,,3大2小,2排在3的前面,3比4少1,4排在3的后面,所以,3的好朋友(相邻数)是2和4。

(3)通过多种游戏活动,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4、相邻数教学需注意

相邻数的教学是从2开始逐个进行的;学习5以内相邻数进度要慢些,多做练习,让幼儿逐步认识相邻数的规律;6-10的相邻数学习可以让幼儿寻找规律,运用类推法来掌握新的相邻数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不用直观教具来进行。

第十二课时第四节10以内序数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目标:

1、掌握相应的数学基础知识;

2、掌握10以内序数教学的基本方法,能初步设计简单的教学活动并制作教具。

教学内容:

一、学习10以内序数的活动目标

1、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会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

二、学习10以内序数的教学步骤

(一)教师演示讲解,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

教师应创设一个游戏情境,在游戏情节中让幼儿对物体的排列次序进行判断;要示范用点数的方法进行判断,并且要先数一共有几个,然后再确定每个物体的排列位置,用语言表述;要多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判断。

在让幼儿判断物体的排列次序前,一定要明确物体的排列方向,可以用语言和标记来表明。

给出五个小动物,请大家设计序数教学的情境。

(二)通过操作和游戏活动进行练习

教师可以利用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让幼儿练习,也可以在游戏中让幼儿亲自感受序数的含义,来加深对序数的认识,同时,要提醒幼儿能准确地运用序数词。

幼儿的操作和游戏应在整个活动中占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

(三)结合其他各科教学和日常生活活动进行练习

请同学们想象哪些教学活动与序数联系密切,幼儿日常生活中哪些活动与序数有关?

(四)10以内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具排列多样性

2、用一定标记显示序数位置

(1)用同类不同的物体,如鸡、鸭、鹅等。

(2)同类物体以颜色或形状的不同显示序数的位置,如红花、黄花、兰花等。(3)用数字显示序数位置

3、在判断次序前,一定要让幼儿明确从哪里数起,按什么方向数的问题(可用语言和标记)

第十二课时第五节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教学目标

1、如何正确书写10以内的数字;

2、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和正确书写习惯。

教学内容:

一、10以内数的认读与书写的教学目标

中班:会认读阿拉伯数字1-10,并能用数字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的数量。

大班:会正确书写阿拉伯数字1-10,掌握正确的笔顺,字迹工整、规范,姿势、握笔方法正确。

二、10以内数的认读与书写的教学方法

(一)认读阿拉伯数字1-10的教学方法

1、结合数数,利用多种教具,出示数字符号进行讲解

在基数教学中,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过程活动里,就会涉及到数字。幼儿通过数物接龙、数物相联、按数取物等操作练习等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认读数字。

2、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幼儿记住字形

3、让幼儿跟读,念准字音

读要准确,对幼儿念不准的要及时纠正。

4、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对数字的认读和理解

(二)书写阿拉伯数字1-10的教学方法

1、写字前对幼儿进行写字常规及写字姿势的教育

书写常规和书写姿势对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良的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改正。

请同学们说出正确的书写常规和书写姿势。

2、教师示范讲解

教师示范讲解所写数字的字形特点与结构,数字在日子格中的位置比例,缩写数字的笔顺,以及书写数字时的起笔、转笔、停笔等。

3、带领幼儿书空练习

4、幼儿书写练习、教师指导、讲评

教师不仅要指导幼儿将数字书写规范,同时也要指导幼儿用正确的书写姿势书写。

第十三、十四课时第六节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数的组成的基本概念

2、理解并熟记10以内组成的教学目标

3、掌握10以内组成教学的基本步骤并能设计相关的教具

教学内容

一、数的组成的含义及学习的意义

数的组成是指数的结构,包括分解与组合两个过程。2以上各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数,这些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对与幼儿来说,只要理解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

学习数的组成可使幼儿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数该你那的理解,并为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而幼儿是否掌握了数的组成,是幼儿掌握数概念的重要标志。

二、1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学目标

1、理解数的组成含义,知道2以上各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

2、知道一个数比它分成的两个数都大,分成的两个数都比原来的数小。

3、懂得分成的两个数之间的互换和互补关系,掌握10以内各数全部组成形式。

三、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的步骤

(一)利用操作演示,帮助幼儿理解数的组成的含义

1、幼儿动手操作,体会分与合的过程

教师给幼儿提供可操作的材料,提出操作的要求,让幼儿进行分与合的操作活动,感受一个整体分成了两个部分,两个部分又合成为一个整体。

这个活动要有分有合,在基本理解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幼儿操作正反两面不同的卡片等材料,进行随机分合,并记录自己的分合结果。

介绍一些常用的操作材料和使用方法,并请幼儿根据日常生活设计一些材料和方法

2、幼儿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教师用教具进行展示

可以用与幼儿相同的材料,也可以用圆点代替

教师的演示材料一定要大,保证幼儿可以看清楚

3、由教具分合式引入数字分合式,讲清数字及符号的含义

讲解时要将数字与实物和操作过程进行对应,帮助幼儿理解数字和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4、将分合式排列整齐,并完整念读分合式

(二)启发幼儿探索互换与互补规律

先将分合式整理整齐,然后根据教具图演示讲解两种规律。

1、互换规律

互换规律:一个数分成的两个数位置互换,结果不变,还是合成为原来的数。

启发幼儿找出圆点数一样而位置不一样的教具图——拿走其中的一组,讲解可以联想起另一组——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其他几组——教师总结,以对应的方式排列

2、互补规律

互补规律:一个数分成的两个数,一边逐一减少,一边逐一增加。

启发幼儿观察两边教具之间的关系,即左右两边自上而下的数字大小变化关系——讲解这样分的优势:整齐、有次序、便于记忆、提高分的速度

(三)用组成规律学习新的组成知识

1、利用互换规律来学习

教师利用教具的特征,先分出一半分合式,让幼儿根据互换规律,讲出另外的一半分合式,从而掌握全部分合式。

2、利用互补规律来学习

教师可以直接用数字卡片或口头说数的方式进行,如先复习8的全部分合式,按互补规律列出,然后,让幼儿根据8的组成式中左右两边数字的规律,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9的全部组成形式。

(四)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一个数的组成,要先让幼儿感知这个数

2、操作和演示活动,要有分有合,先分后合,对这个数的有一个完整的分合式的概念

3、从实物的分合到数字的分合要正确地用语言表述

(五)幼儿进行组成学习的各种练习形式

口头练习:如碰球游戏

找数配对:利用数字卡,找座位、找朋友

实物配对:如猜猜有几个

第十五课时第七节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目标

1、掌握幼儿园10以内数的加减教学的目标

2、学习设计简单的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含义

3、熟悉设计加减教学的基本步骤

教学内容

一、10以内数的加减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掌握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认识加号、减号和等号

3、学会解答简单的口头应用题

二、10以内加减法教学步骤

(一)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1、借助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利用直观教具,编加减法应用题

教具一般用直观的三幅连环画的方式来表现合并或去掉的过程

加法:用动态表现过来,有合并的含义

减法:用动态表现离开、去掉------,有去掉的含义

减法的教具还可以用痕迹保留法来表现。

请同学们设计思考如何用痕迹保留来表现减法的去掉。

(二)分析题意,帮助幼儿理解加减含义并确定运算方法

教师要带领幼儿读懂题意,并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要解答的问题。

加法要强调和突出:求一共用合并,减法要强调和突出:求剩余用去掉。

例如加法题目:树上有两只小鸟,有飞来一只小鸟,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

教师分析:这道题先告诉我们什么?又告诉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

鸟,就是要把原来的两只小鸟和后来飞来的一只小鸟合并在一起,这种方法就是加法。

教师用教具演示合并的动作,并要点数总数。

减法教学同上

(三)学习加减法的列式运算

1、根据口头应用题引入列式运算

这部分的重点是用语言讲清算式中的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以及让幼儿认识理解加减符号和等号的含义,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算式的含义。

2、分析题意,把题中的两个已知数和得数用数字表示

3、分析运算方法,出示运算符号进行介绍

加号表示合并,减号表示去掉,等号表明算式两边相等

4、幼儿跟读算式

5、教师继续利用口头应用题,引导幼儿选择正确的运算方法,并列出算式

(四)利用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

1、利用组成知识列出算式

讲清组成分合式的分合与加减的关系,引导幼儿根据组成式列出算式

2、利用组成式想得数

帮助幼儿能更加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加减法得数

3、运用多种形式复习列式运算

(五)学习自编口头应用题并解答

这部分教学重点是帮助幼儿学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自编简单的口头加减应用题,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并会分析题意。

1、教师示范编题,引导幼儿分析应用题的结构

2、逐步引导幼儿自编应用题

(1)教师提供教具图,引导幼儿根据图来编题

教师要先帮助幼儿理解图的含义,再提出编题的要求

幼儿编题并列式解答

(2)根据算式编题

编题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幼儿找出一件事情、两个数,还有就是要会提出问题。

第六课时第八节认识几何形体的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十

1、掌握幼儿园几何形体教学的目标

2、掌握帮助幼儿掌握几何形体基本特征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认识几何图形的教学

(一)认识几何图形的教学目标

1、小班: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不受颜色、大小影响进行分类

2、中班

长方形、椭圆形、梯形,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不受颜色、大小及摆放位置的影响,辨认和分类;进行简单拼合活动

3、大班

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名称和基本特征;区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二)认识几何图形的教学方法

1、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方法

(1)运用视觉和触摸觉感知物体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引导幼儿抚摩、观察物体的面,感知面的轮廓

出示与物体的面相似的几何图形,介绍名称、特征

(2)出示颜色、大小、排放形式不同的图形,巩固认识

(3)运用重叠比较法认识图形

这种方法是在已经认识了某些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适用于中班。主要是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比较、椭圆形与圆形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比较。

(4)通过对图形分割和拼合的操作活动,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

(5)用多种方法练习,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给平面图形涂色

折叠

分类

数图形

拼物体形象

(二)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方法

1、运用触摸觉感知形体及其特征

2、通过自然测量认识形体及其特征

如可以用小棒测棱的长度进行比较――――――――――

3、运用重叠比较认识形体及其特征

主要是正方体和长方体进行比较

4、通过粘贴活动,认识形体及其特征

第十七课时第九节量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量的概念

2、掌握量的教学目标及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量

量是指客观世界中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

它可以分为不连续量和连续量两种,幼儿初步认识是生活中一些连续量,如多少、大小、长短、粗细、高矮等。

二、认识量的教学目标

(一)小班

大小、长短差别较明显

(二)中班

粗细、厚薄、高矮等,简单描述

(三)大班

会用目测和自然测量

会正确运用宽窄、远近、轻重等词汇描述物体

三、认识量的教学方法

(一)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比较

1、目测

2、触摸觉感知比较

3、运动觉感知比较

(二)运用重叠、并放法比较

要注意一端对齐

(三)运用寻找、发现法认识物体的量

(四)游戏练习

(五)量守恒的教学

量的守恒主要是通过变换图式和添加干扰因素来进行

1、变换图式

2、添加干扰因素

量的守恒的教学可以让幼儿通过比较或数数来理解,需要幼儿运用逆向思维。(六)学习自然测量的方法

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作为量具进行的直接测量。

1、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测量步骤及注意事项

明确测量对象及测量工具——讲解测量的起点、终点、移动及其记号——算出量的结果——重复测量加以验证

2、幼儿操作

四、量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量的比较是通过对两个不同量的物体的比较来认识的

2、认识量的相对性

3、教具的选择与使用要正确

在给幼儿提供的教具中,要突出要比较的量的特征差异,其他尽量保持一致

4、教具的摆放要注意

被比较的物体应放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若重叠比较应该大的在下面,小的在上面。

第十八课时第十节认识空间方位和时间的教学教学目标:

1、掌握时间和空间方位教学的目标

2、掌握时间和空间教学的大致步骤和方法

教学内容

一、认识空间方位的教学

(一)认识空间方位的教学目标

1、小班:

能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并说出上下、前后方位。

认识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2、中班

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并说出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

学会按指定方向运动。如向上、向下、向前、向后。

3、大班

能从自身出发,区别并说出左、右。

知道上下、前后、左右方位是可以变换的。

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左、右”这些词汇。

(二)认识空间方位的教学方法

1、教幼儿感知自己身体的上下、前后、左右部位

让幼儿直接感知身体有关部位的方位,在配合适当的方位词的描述,逐步理解方位词的含义、认识空间方位。

2、教幼儿以自己身体为中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在自然环境中或在布置好的环境中观察自己不同方位的物体,判断其方位。

3、教幼儿以客体为中心上下、前后、左右

以客体为中心认识左右时,实际上还是以幼儿自己身体为中心去分辨这一客体的左与右的。

4、教幼儿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1)以不同的物体作主体,确定客体的方位

(2)改变主体与客体的位置关系,认识方位的相对性

(3)教幼儿判断上下、前后、左右的活动方向

二、认识时间教学的活动设计

(一)认识时间的教学目标

1、小班

2、中班

3、大班

认识钟表及其用途。知道时针和分针的名称、通途和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和半点。

学会看日历,知道一星期有7天,7天的名称及顺序,能确定当天是星期几,昨天和明天是星期几。

(二)认识时间的教学方法

以认识时钟为例

1、出示时钟讲解用途

2、引导幼儿观察、了解钟面的结构

钟面结构:时针和分针、12个数字

3、演示讲解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及规律

把两根针同时都拨到12上,然后按顺序拨,让幼儿观察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

4、演示讲解整点和半点

让幼儿观察整点和半点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5、幼儿练习、巩固

让幼儿用自带的时钟拨出教师规定的时间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名词解释: 1.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园教育中各种类型的、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不论是有目的的、 有计划的活动,还是无计划的、却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2.幼儿园教学活动:主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教 学由教师立足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就教学本身而言,它更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作用,强调的是教学的“结果” 3.单一科目教学活动:是以师为中心展开教育活动,活动设计者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性质 的认识和把握,强调单一概念和技能的教学为基本出发点,通过系统的教学,完成整个教育过程教学活动。 4.主题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一种综合性课程,由一系列主题教学活动组成,是将各个学科 科目的教学综合到一个网络状的主题之中,围绕主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5.活动区活动:也称区角活动,是将幼儿园活动室划分成若干活动区域,通过让幼儿自主 选择,并与材料和人(同伴、教师和其他人员)互动的方式,组织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 6.幼儿园课程:有幼儿园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组成。广义上说,幼儿园教育活动包括在幼 儿园内所发生的一切活动,包括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运动等。狭义上说,幼儿园教育活动主要有游戏和教学两大类活动。 7.? 8.方案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一种综合性课程,这种课程的结构化比一般主题教学更低。组 成方案教学课程的一系列方案教学活动,组合成一个主题系列活动方案教学活动,更多以儿童的兴趣为导向,以满足儿童的需要为追求。 9.单元教学活动:是一种幼儿园综合性课程,有一系列单元教学活动组成,是将各个学科 科目的教学内容综合到一个被称作为“单元”的专题之中。 10.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是幼儿园教育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期盼,也是教育者期盼通过 教育活动所达成的成效。 11.幼儿园游戏活动:是没有社会功利目的,强调“过程”、“表现”和幼儿自主活动,最大 限度上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 填空题: 1.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关注个体儿童的发展水平 2.幼儿园课程最为核心的要素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3.幼儿园课程由幼儿园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组成,包括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运动等。 ~ 4.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结合类型,大致分为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 5.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取向分为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6.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取向分为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 7.游戏活动: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 8.教学活动是教育计划中预定的、教师为主导进行的活动。 9.生活活动包括餐点、午睡、盥洗、如厕、入园离园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以大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自发需求纳入有目标、有计划的教育程序,通过幼儿自身的操作和建构活动,以促进他们在认知、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整体、和谐的发展。 2、数学知识的本质 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究其实质而言就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其存在三种逻辑关系:对应关系、序列关系、包含关系。一个数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代表,而且是一种抽象的逻辑关系。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①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②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 ④促进幼儿对初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1、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P25-27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流派与研究动向 1、烈乌申娜 理论要点:教学必须走在发展前面。 内容:应当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他应当包括数前的有关集合概念的教学、数概念与计数的教学以及空间与时间概念的教学。 方法和形式:游戏。 原则:1)发展的(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和联系生活的原则、3)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教学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掌握知识的巩固性原则、6)个别对待的原则、7)掌握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 2、皮亚杰 理论要点:知识的建构事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认知发展过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主张:数学究其本质来看就是一种关系,关系是超出事物之外的抽象,数理逻辑概念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名称:我的优点你来猜 活动类型:互相接纳 活动设计思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点,能够发现和欣赏别人的优点,就能更好地提升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活动目的: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欣赏之,促进相互肯定与接纳 活动场地:学校教学楼文B—107 活动人数:10人 活动道具:每人一张白纸、一支笔 活动时间:30分钟 活动步骤: 1.暖身活动:两个五毛是一块(5分钟) 目的:温暖团体的气氛,增加团体之间的信任与凝聚力,成员积极融入团体,体验团体的支持。 (1)将所有人都按5毛或1块给予标值; (2)然后领导人随意说出一个数额,大家开始行动,如:领导人说:2块,那么可以4个5毛抱在一起组成2块,2个1块抱在一起组成2块,1个1块2个5毛抱在一起组成2块。 (3)请单了的同学说说游离团体之外的感受或者请找到组织同学说说在组织的感受 (4)在玩游戏过程中注意安全,不得出现拉扯、推搡的行为。 2. 主题活动:我的优点你来说(20分钟) 目的: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欣赏之,促进相互肯定与接纳。 (1)每个人拿出一张白纸,写上自己的优点。 (2)全体人员围成一个圈。 (3)请一位成员站中间,其他成员轮流说出他的优点以及欣赏之处。 (4)被称赞的成员对比之前自己写的与其他成员所说,说说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察觉到的和不知道的。

(5)每一位成员都有被表扬的一次机会。轮流完后问成员被人称赞时的感受如何?称赞别人时感受如何? 必须说优点,态度要真诚,努力去发现他人的长处,不能毫无根据地吹捧,因为这样反而会伤害别人 3. 结束活动:触动之弦(5分钟) 目的:通过成员在纸上写下有关团体的学习心得,并且与成员分享,回顾和总结自己团体活动的经验和收获 (1)组织者请成员在纸上写下有关团体活动的感受和体会。如“这次团体活动最让你触动的是什么”、“在团体活动中我所学到的三四件事”等; (2)写完后成员分2—4人小组彼此交流; (3)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到大团体中分享; (4)领导者根据成员的分享概括成员在团体活动中的收获; 活动注意事项:由于活动可能触及成员内心深处的感受,要预备充分的时间,适当处理和协助成员解决情绪问题,避免任何负面的影响。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第一章:1.幼儿园教育活动:包括在幼儿园内发生的一切活动,包括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运动等。幼儿园教育活动主要有游戏和教学两大类活动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分类 (1)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分类:无结构游戏、低结构化游戏、高结构化游戏、完全结构化活动 (2)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学科性质(幼儿学习领域性质)分类:语言教育活动、计算教育活动、科学教育活动、音乐教育活动、美术教育活动、体育活动;或者分成健康教育活动、语言教育活动、科学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活动、艺术教育活动 3.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结合类型:分离式、插入式、整合式 第二章1.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取向(重点) 1)行为目标:是以幼儿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对象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她指向的是在教育活动实施以后在幼儿身上所发生的的行为变化。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关注的是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 2)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活动目标(关注的是过程) 3)表现性目标是对’解放理性”的追求,把教育活动看成儿童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表现的过程(关注的是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某种程度上与他人不同的创造性)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取向: 1)教育活动的内容即教师教学的内容 2)教育活动的内容即幼儿的学习活动 3)教育活动的内容即幼儿的学习经验 3.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取向:目标取向(强调教育活动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过程取向(强调评价过程本身的价值)、主体取向(将教育活动评价看作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教师与幼儿等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 4.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方式(区别) 第三章1.各种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设计原理和示例(重点) 1)一、“单一科目”教学活动:概念:由教育活动设计者设计,强调单一概念和技能的教学。特征:教师教学,决定内容,单一技能或概念 优势:活动设计者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性质的认识和把握,以将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幼儿为基本出发点,通过系统的教学,完成整个教育过程。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时可以根据幼儿的状况对已经设计好的教育活动做一些调整,但可以调整的范围相对较小,整个教育活动基本按照原有设计方案进行 局限性:这类教育活动难以在真正意义上满足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这类教育活动主要关注的是知识和技能,较少顾及情感态度和人格等 这类教育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设计教育活动,幼儿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等难以发挥 这类教育活动难以传递某些知识和技能 2)二、“整合科目”教学活动特征:教师教学,决定内容,整合技能或概念(同单一科目)教育价值: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并与幼儿整体的学习方式相贴近 局限性(同单一科目) 3)三、单元教学活动:特征:教师教学,决定内容,根据狭窄的专题,统一探索几个方面的内容性质:是一种幼儿园综合性课程,由一系列单元教学活动组成。单元教学活动是将各个学科科目的教学内容综合到一个被称作为“单元”的专题之中 教育价值:较强的计划性、控制线以及可操作性 局限性:高结构化的性质决定了不可能给幼儿自主主动的学习留有太多的空间,也难于真正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练习题教学总结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幼儿( B ) (A)智力(B)逻辑思维能力 (C)抽象能力(D)兴趣 2、10以内数的分解要求在哪个年龄段完成( C ) (A)小班(B)中班(C)大班(D) 一年级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过程由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和(B )组成。 (A)发展运算(B)形式运算 (C)逻辑(D)分析 4、揭示“儿童对数的理解逻辑观念”的是(B ) (A)列乌申娜(B)皮亚杰(C)蒙台梭利(D)凯米 5、影响儿童的发展的最大因素是( C ) (A)思维(B) 身体(C) 环境(D) 数学 6、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是指(A ) (A)颜色、形状(B)大小、长短 (C)相同名称(D)厚薄、轻重 7、完成某个阶段的教育活动之后进行的评价是(D ) (A)预测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8、将一组物体摆成一行,再将另一组物体一个对一个放在这组旁边,比较这这两组物体的数量,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B )(A)重叠比较(B)并放比较 (C)连线比较(D)游戏比较 9、幼儿应用实物进行简单的运算属于下列哪个阶段(D ) (A)2—3岁(B)3—4岁 (C)4—5岁(D)5岁以后 10、幼儿对空间的认识和判断的难易顺序是(A ) (A)上下→前后→左右(B)前后→上下→左右 (C)左右→上下→前后(D)上下→左右→前后 1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之一( B ) (A)从抽象到具体(B)从个别到一般 (C)从自觉到不自觉(D)从内部动作到外部动作 12、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逻辑包含两个层面:动作的层面和( C ) (A)知识的层面(B)能力的层面 (C)抽象的层面(D)兴趣的层面 13、“①儿童的发展;②社会的要求;③学科的特点;④学习心理学的理论”这其中影响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因素是(D )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4、“最近发展区”的观点和主张是( B )提出来的

最新第五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第五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2、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各内容的设计要领 3、学习设计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需要的教具 教学课时:十八课时 教学方法: 观摩、讲授、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教学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2、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年龄段要求 3、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常用方法 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1、数学教育目标 数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 2、年龄段目标 以小、中、大班为界,指一年内的阶段发展目标 3、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指一次教育活动中所应追求的主要目标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 1、认知方面的目标 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初步的、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地形成一些初步的数学概念。 培养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和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2、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培养幼儿自己独立选择和参与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有热自我意识的建立。在这样的过程中,也会让幼儿学习与同伴合作、协商。 3、操作技能方面的目标 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仔细、有条理、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不仅是幼儿动作、技能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幼儿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准备。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年龄段要求 (一)、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 1、感知集合 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进行物体的分类

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附件一: 《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编写要求 一、总体要求 (一)选材要求 1.所选的活动材料要求比较经典或具有较高品质:一是能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二是选材国内外优秀作品;三是反映“真、善、美”内涵;四是选材内容有启发和教育意义;五是选材内容应体现综合发展幼儿各领域的关键经验;六是选材要新颖有趣,照顾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喜欢,等等。 2.选材应有一部分反映黑龙江省或本地区地方特色内容。 3.选材可以是“原引”,即全部引用,可以来源于网络、国内外经典作品、也可以是省内外优秀的教材;也可以是“改编”;还可以是“原创”,即本地、本园或本人独自编写。以上三种情况都应当经过幼儿园反复实践,效果很好,被证明是比较优秀的教育活动设计方可入选。 (二)编写要求 1.编写的活动目标应准确,幼儿发展经验水平要符合“各领域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指标”(见附件二)的要求。 2.编写必须紧紧围绕以幼儿发展为本,从多元角度引发幼儿主动学习,要体现有效的师幼互动,并保证互动效果。 3.活动过程应简洁,清晰,体现可操作性,保证教师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达成较高的教育、教学效果。 4.每个教育活动都体现各学习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和融合(至少是两个领域的综合活动)。 5.编写要体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既要让新老师好操作,也要给有经验的高水平教师留有再创造的空间。 6.编写要兼顾到我省城市和农村的教育活动内容,体现同一活动不同资源条件的利用。 7.编写务必参照模板,遵照编写要求,可根据不同领域内容有所创新,但尽量不要突破模板要求,应与模板风格保持一致。 二、具体要求 (一)活动目标的表述要求 活动目标是我们期望幼儿要获得的有益的学习经验。 1.从幼儿学习的角度表述目标。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教案

第三章不同结构化程度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 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和程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 2.会分析、比较不同起点的活动设计优缺点; 3.培养幼教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重点/难点:在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重能力的培养, 能归纳、总结不同起点的活动设计优缺点。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幼儿园相关教案 教学过程: 教法提示教学内容 教师简要讲解 学生分析案例《几何形体分类》 教师重点讲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 1.开始部分 目的:集中幼儿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方式:猜谜语、讲故事、思考生活中问题、出示教具、设置情景教师 的作用:发现问题,引发幼儿思考。 2.基本部分 目的:完成活动任务 教师根据活动目标,确定重点难点安排幼儿活动,设计活动的方法、 形式、手段。 3.结束部分 归纳整理活动内容,评价、展示活动成果 活动延伸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程序 要素:目标、兴趣需要、内容材料、活动 要素不变,设计程序可变 解 案例分析法 提问:为什么 不能照搬别 人或自己以 前的活动方 案? 学生思考总 结 1.以目标为起点的活动设计程序 根据本班幼儿的活动目标设计活动 见图2-5-1:目标→兴趣需要→内容材料→活动 2.以兴趣需要为起点的活动程序 书中案例《鱼吃什么》 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常常隐含着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要善于开 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探究的问题,结合幼儿的经验,扩展成集体 教学活动,生成有效的教育活动。 兴趣需要和经验→目标→内容材料→活动 兴趣需要经验→内容材料→目标→活动 3.以内容材料为起点的活动程序 一年的季节和节日、必要的学习内容、传统的优秀教材、生活中偶发 事件作为教育活动设计的起点 内容材料→目标→兴趣需要→活动 内容材料→兴趣需要→目标→活动 4.以教育方案为起点的活动程序 选择他人设计好的活动,根据成功案例重新设计 教师要考虑: (1)这个活动与本班幼儿的兴趣经验相符吗? (2)此活动的目标与本班的阶段性目标关系紧密吗? (3)此活动与本班以前进行的活动有关联吗? (4)此活动需要的材料容易获得吗? 活动→兴趣需要→目标→内容材料→修改调整方案 照搬现成活动方案不合适: 原教案没考虑本班幼儿的个体差异以及兴趣需要;不利于幼儿的发 展;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以不同要素为起点的教育活动程序设计。

最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学大纲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学科性质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认知特点及其教育规律,又是一门偏重于教学法的,以培养高师学前专业学生的教育能力的学科。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运用性。 二、本大纲编写的特点 (一)理论性。本大纲吸收现代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最新研究成果,并借鉴国内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实践的理论。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二)注重从高师教育的角度确立体系,将幼儿数概念形成与认知规律与学前数学教育任务、内容、方法紧密结合,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 (三)突出强调学前数学教育在发展幼儿思维和初步数学能力训练的作用。 (四)针对性。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该大纲力求运用认知发展理论组织选择幼儿数学教育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选用大量的教学案例、形象和构图等,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所突破。以适应学前教育发展对未来教师的要求。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必须使学生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懂得并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内容、途径和方法等基本教育原理。 2、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年龄特点,从而使学生具备较好地理论素养。 3、创造条件学习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好的组织和实施数学教育活动的能力,自觉地把知识、理论转化为能力。 四、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任务、途径和基本方法。 2、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规律及年龄特点。 3、学前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培养。 五、教学方法建议 1、根据该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可采用研究,讲授,训练三结合教学模式,在重视理论知识教学,保证大专教育水平的同时,加强教育能力训练。二者在教学时间分配上约为5:3。 2、为提高能力训练效果,宜组织见习,模拟教学,微格教学等手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设计和组织数学活动[实践能力。 3、考核形式:教育能力考核、知识理论考试结合。 4、在知识点上,要贯彻新“幼儿园教育纲要”精神,吸收最新研究成果。 六、主要参考书目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北师大版林嘉绥、李丹玲著;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 数学所描述的是客观事物的()C. 相互关系 2.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在体操活动中,要能够准确站位和运动,需要运用的知识是()B. 空间方位 3. 儿童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B. 小班中期 4. 儿童思维的逻辑结构始于()A. 动作 5. 从任何一个角度提出数学教育目标,其归宿都需落实到()C. 儿童发展 6. 在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起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是()A. 数量关系 7. “认识和书写阿拉伯数字,认识一些数字符号,如加号、减号、等号等”这一教学活动适于采用的活动组织形式是()C. 集体活动 8.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数学操作活动要素的是()A. 目标B. 材料C. 规则D. 结果 9. 幼儿从不能说出一组实物的总数,到能够说出总数,这说明儿童已初步形成了数概念中的()D. 包含关系 10. 幼儿能够进行多角度(多重)分类的年龄为()D. 5~6岁 11. 按物体的某种特征,多级次的将物体连续分类的方法是()A. 层级分类 12.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B. 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13. 以下选项中,属于大班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要求的是()C. 会10以内数的倒着数,能注意生活中运用顺、倒数的有关事例 14. 在数的组成的教学中,幼儿首先需要的是()A. 教师讲解、示范B. 分合实物的操作经验C. 形成数的组成的表象D. 形成数的组成的概念 15. 幼儿掌握加减运算的工具和基础是()C. 口述应用题 16. 幼儿通过掷骰子列算式,学习加减法的方式属于()A. 自编应用题B. 教师口述应用题C. 日常生活情境D. 游戏形式答案:D 17. 幼儿认识立体图形的难易顺序是()A. 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18. 在认识“三角形”的活动中,老师使用不同颜色、大小的三角形,并用不同方式摆放,其目的在于() B. 渗透图形守恒教育 19. 研究表明,儿童能够理解测量,并对测量表现出很大兴趣的年龄是()C. 5~6岁 20. 适宜进行量的守恒教育的年龄班是()B. 大班 21. 在学前期,儿童辨别左右时主要以()A. 自身为中心 22. 儿童感知和理解时间概念的基础是()D. 生活经验 2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中工作量最大,技术性最强的步骤是()C. 收集评价资料 24. 通过评价来了解一所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是否“达标”,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等,这体现了教育评价的() A. 鉴别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 儿童的活动过程就是和环境之间的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一过程包括()A. 和学习材料的相互作用 B. 和教师的相互作用 C. 和同伴的相互作用 2. 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主要依据有()C. 儿童D. 社会E. 学科 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常用方法有()A. 操作法B. 演示、讲解法C. 游戏法E. 观察、比较法 4. 以下选项中,属于中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B. 学习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C. 学习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E. 学习并掌握有关的词语,“分成”、“分开”、“合起来” 5. 学前儿童的排序活动可分为()A. 按规则排序B. 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C. 按数量和数排序 三、简答题 1.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答案:(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3)数学教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单位:教师:班次:大班 活动名称《旧光碟真好玩》指导教师雷镝胡雪征 设计意图 幼儿经常在家或幼儿园里观看光碟,光碟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物,为了能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现象和费旧物的利用价值,并提供观察和探索的空间,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便围绕光碟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1、感知旧光碟带来的乐趣;培养爱动脑、爱实践的好习惯。 2、能发现旧光碟的多种玩法并大胆尝试;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3、培养交往能力;能与伙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能发现旧光碟的多种玩法并大胆实践。 活动难点能与伙伴合作探索旧光碟的玩法。 活动准备许多旧光碟分放在六个小筐中 活动流程问题引发兴趣—自由探索玩法—合作探索玩法—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与内容(包括师幼互动)点评 一、出示光碟,引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许多被划坏的旧光碟,想请 你们玩一玩,你想怎样玩呢? 二、自由探索玩法 1、个别尝试 师:谁能来试试你的玩法?谁有不一样的玩 法?(教师适时引导启发,激发幼儿动脑思考) 师:你的玩法真好玩!旧光碟的玩法多不多? 2、幼儿自由探索实践 师:还可以怎样玩呢?大家都来玩一玩,看看 谁的玩法多!(教师观察,幼儿遇阻或出现问题是 参与或提示,鼓励幼儿探索多种玩法,利用幼儿的 玩法进行互相启发,激发幼儿多思考多创造,并留 意合作的幼儿。) 3、交流演示 师:你玩了几种玩法?谁来演示你的玩法? (教师请想法多样,玩法奇特的幼儿做教多的讲解 和演示,激发幼儿大胆创造玩法。) 三、合作探索玩法 1、教师在选材上非常接 近幼儿生活实际。旧光碟是 随处可见的东西,很容易接 触到,教师一敏锐的洞察力 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充分 利用幼儿熟悉的费旧物品, 让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 要的作用。 2、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能够真正的做到让幼儿 主动学习。教师通过层层深 入的提问,引领着幼儿在自 然的状态下,一步步的进行 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 结的学习过程。每一次问题 的提出,就是幼儿将要实践 的主题,光碟的玩法从最初 的单一的一个人玩到最后 多样的大家合作玩,整个过 程都在教师的引领下,使幼 儿逐步获得了更多的经验, 真正体现了孩子主动学习 的意义。 3、教师在活动中,能够 根据孩子的需求,以合作伙 伴的身份启发、引领幼儿在 困惑时如何走出来,随时抓 住幼儿迸发的创造性火花,

《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客观题库(一)

《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客观题库(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课程具有几种典型的定义,以下不属于的是() A、学习科目或教材 B、培养人的计划 C、一切学习活动 D、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2、西方曾出现过许多课程模式和有特点的教育方案,其中较为著名的有() A、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直接教学模式 B、蒙台梭利课程模式、伊斯科普课程 C、以上两项全是 D、只有B选项 3、“在地方人民政府举办幼儿园的同时,主要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办园。”这一幼儿教育的发展方针是在哪一年提出来的() A、1979年 B、1956年 C、1968年 D、1988年 4、陈鹤琴将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称为() A、“五指活动课程” B、“活教育体系” C、“整个教学法” D、“做中教,做中学” 5、“教师创设环境的过程中,一直在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并请幼儿参与,让幼儿参与玩具、材料的投放。”这是在遵循什么原则() A、发展适宜性原则 B、安全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 D、开放性原则

6、作为带班老师一般要能够制定以下几种工作计划() A、班级学期、月计划、班级幼儿一日活动计划 B、班级学期、月计划、周计划、班级幼儿一日活动计划、具体活动计划 C、班级学期、月计划、周计划、具体活动计划 D、班级学期、月计划、班级幼儿一日活动计划、具体活动计划 7、“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属于()领域的内容。 A 科学 B 社会 C 健康 D 语言 8、以下是几种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方法,其中是属于实践类的是() A、游戏法 B、描述法 C、范例法 D、演示法 9、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包括() A、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B、准备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C、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D、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小结部分、结束部分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幼儿园常用的直观手段的是() A、游戏直观、操作直观 B、电化教具直观、语言直观 C、实物直观、模具直观 D、动作直观、实物直观

主题班级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主题班级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教育目的: 1、让学生了解亲情,使学生懂得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关爱,激发学生关爱父母和孝敬父母,加深对父母的感情。 2、让学生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3、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的情感。 教育重点: 紧紧围绕身边感恩小事,通过“发现爱”“体会爱”“回报爱”,使同学们理解到什么叫“感恩”,切身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爱,应懂得对父母感恩。 活动准备:多媒本课件 活动方案 一、心理测试——发现爱 1心理小测试:在纸条上写上自己最爱的人是谁?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最爱的食物是什么? 2、学生填写。 3、故事情境创设:师:传说天帝把所有的魔鬼都装在了一个叫潘多拉的魔盒里,这些魔鬼有自私,有冷漠,有贪婪,其中还有一个魔鬼叫强夺。它很喜欢强夺别人的心爱之物,然后把它毁灭掉,而且从来不流一滴眼泪。不幸的是,潘多拉魔盒被打开,魔鬼来到了你的身边,它得知你把三份心爱之物写在了纸条上,它让你必须交出其中一份心爱之物,你没有任何办法。你会交出你其中一份心爱之物,孩子,你会 交出你最爱的什么? 4、学生回答。教师评述。 5、恶魔不会死心,它会让你交出第二份心爱之物,你会交出你最爱的什么? 6、学生回答,教师评述。 7、恶魔还不死心,它会让你交出第三份心爱之物,你愿意吗?为什么? 8、学生回答,老师评述。 9、小结:取舍之间,我们会舍去自己最爱的食物,最爱的玩具,不能舍弃的是父母。父母给予我们 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让我们寻找一下父母对我们的爱,或许这会让恶魔望而却步! 二、寻爱之旅——体会爱 1、多媒体课件出示:父母对儿女的爱的画面。教师配音介绍。将学生的感情煸动起来!激发寻找热 情。 2、师:孩子们,打开你的记忆之门,我们一起体会父母那份深深的爱。 3、学生寻找爱,说说爱。教师评述。

“美丽的春天”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专科 __________学前教育_________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 题目:“美丽的春天”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姓名: 学号: 专业:学前教育 入学时间: 2011年(春) 指导教师及职称: 所在电大: 2013 年 4 月 25日

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美丽的春天》 一、主题的产生与说明 春天到了,幼儿园里树木和花草长出了嫩绿的叶子,迎春花开出了黄色的花朵像个小喇叭似得。孩子对树枝上的绿叶、草丛中的花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有的摘下来当小扇子一扇一扇的;有的自己在手里折一些小玩意;有的甚至把树叶当成了宝贝放到了自己的口袋里。看到这种情形,我想:对我们来说自然规律中的季节变换也许没什么,但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可能就大不一样了吧!因为在他们这个年龄对什么也充满了好奇:春天和别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呢?树叶为什么在秋天落下而又在春天重新长出来了呢?在他们的小脑袋里会有一个个的“为什么”。我不由想到利用这些树木花草作为教育活动的媒介,为孩子们设计一个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进一步认识春天,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以及春季的气候、植物的变化,欣赏春天的美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因此,一个春天的树木花草为切入点的“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产生了。 二、主题教育目标 1. 能运用各种感官和途径认识了解春天的特征,知道春天是一个美丽和播种的季节。 2. 能用说、朗诵、唱、跳、绘画、制作、剪贴等各种方式表征春天,体验创作的快乐。 3. 在欣赏与春天有关的文学作品中体验文字的优美,学习创编与春天有关的故事或儿歌。 4. 愿意把自己的研究发现与同伴交流分享,体会彼此分享的快乐。 三、主题活动准备 1. 请家长协助收集有关春天的图片、故事、诗歌、光盘、图书等资料。 2. 带幼儿观察周围自然景物的变化,渗透有关春天的知识。 3. 联系春游地点,做好春游准备。 4. 提供幼儿用来表征的物质材料,如:画纸、笔、颜料、棉签、皱纹纸、插花、树叶、剪刀、胶水等。 四、主题网络的构建 主题网络设计: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①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① 1.小班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4个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4)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4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6)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7)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里外的空间方位及认识早、晚的时间概念,知道早、晚有代表性情节的日常变化; (8)听懂老师的话,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大胆地回答问题,初步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9)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能在老师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 2.中班 (1)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学习10以内的基数:顺着数、倒着数、学习目测数群,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3)学习10以内的序数; (4)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学龄前儿童数学教育 如何教大班孩子学数学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作者:佚名资料来源:网络点击数:1457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文章 来源莲山 课件w ww.5 y kj.Co m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皮亚杰认为,和是儿童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 2、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过口头数数、按物点数、和

家庭教育活动设计方案知识讲解

高新墨埠小学 关于家庭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的基本内容,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实际,拓展教育影响的广阔空间,要求学校和家庭必须进行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的创新。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指导对象:家庭教育薄弱的家长,特别是困难家庭、下岗职工家庭、单亲家庭、离异家庭与祖父母生活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经商家庭的家长。 二.教育目标: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近两年创造性的实践探索,引导广大家长树立现代家庭新理念,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法规、政策;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科学的育人方法;向家庭宣传介绍为人父母,应有良好表率作用,应保持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确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掌握为国教子的新知识、新方法,以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言行与子女建立新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现代化水平上要有显著提高,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我校的家庭教育水平,为我校家教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实践和理论成果。 三.教育内容: (1)开展家访活动——班主任到学生家中家访,请家长到学校交谈,电话家访和家长调查问卷等。通过家长的反馈,得到家长的认可。有了共同的目标,相互配合,学生的全面素质不断提高。

(2)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组织感恩系列活动,让学生抒发心底感受到的家长的关爱,调动学生认真学习,回报父母的积极性。 (3)组织好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要求在班主任的主持下,任课教师要跟班开好家长会,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学习活动情况,听取家长对班级、学科教学及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4)开办家长学校,针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家庭教育中如何实施,结合生动的事例,与家长进行交流。结合检测的情况,向家长提出了家庭辅导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要做的基本工作。 (5)学校将根据不同类别的家庭状况,特别是困难家庭、下岗职工家庭、单亲家庭、离异家庭与祖父母生活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经商家庭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分类实施教学,授课内容与形式密切贴近家长,让现代化的家庭教育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生家长;同时立足学生的年龄特征、家庭状况、结合实际、分层施教,开展家教研究,积极探索家教方法,探讨独生子女和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培养方法和途径,注重他们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突出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受挫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课后反思: 1.完善评价,促进发展,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对在家庭教育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家长给予表彰,充分调动家长工作的积极性,特别是注重激发家长参与的热情,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为保证活动效果,每次活动前,由学校统一下发通知,了解家长参会情况,落实签到制度,保证出勤率。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关于教育活动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得瞧法

关于教育活动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得瞧法 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教育本身就就是一种活动。广义得教育活动泛指影响人得身心发展得各种教育活动,狭义得教育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活动有各种差别。从形式瞧,有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践活动;从活动主体瞧,有管理者得活动、教师得活动、学生得活动,从内容上瞧,有课内外进行得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发展个性特长等各种活动。教育活动,不论广义与狭义,其宗旨都就是进行人得培养与训练。教育活动具有目得性、实践性、双向性、三维性、多功能性得特点。 幼儿园课程由幼儿园各种类型得教育活动组成。广义地说,幼儿园教育活动包括在幼儿园内所发生得一切活动,包括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运动等,对幼儿而言,这些活动之间得界限就是不清晰得,经常就是“您中有我,我中有您”得;狭义地说,幼儿园教育活动主要有游戏与教学两大类活动。 “预设”与“生成”就是幼儿园课程得两种形成方式,课改得变化之一就就是对生成性课程得关注。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瞧,幼儿园预设性课程得教学内容往往来源于教材,教学得目标、要求与过程等教学设计已有教材编写者完成,执教者只需要根据情况做适当得调整,写出教案;而生成性课程得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之外,就是因为教师发现了预设课程所未及得有意义得教学素材,包括幼儿在生活游戏中遭遇得问题。这类由生活事实转化而来得教学内容就是极其有意义得, 因为就是教师发现了它得价值才选择得。 但就是,课程得“生成”理念太过于制度化,大多数教师在为了“生

成”而“生成”,为了“生成”不得不到生活与游戏等低结构得活动中去寻找事实材料,并将其模式化,像教材中预设得教学活动一样,进行从目标到过程得完整设计,但就是由于缺乏对活动设计得仔细推敲, 从而产生了许多得问题。 过去,在预设一个教学活动时,教师得基本思路往往就是:我们想让幼儿得到什么?那就就是教学目标;通过什么让幼儿得到?那就就是教学内容;怎样让幼儿得到?那就就是教学方法。这就是一种从 “教”单边出发得预设行为,预设得就是一种确定性得行为。传统得教学预设更多得到此为止,因为教学过程中幼儿得任何意外与偶然,只需要教师得一个严肃眼神便能峰回路转,怪怪得配合教师得教学任务。 今天,在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时,要求教师得思考逻辑绝非那么简单。而就是:幼儿需要什么?我们想让幼儿得到什么?那才就是教学目标;通过什么让幼儿得到?幼儿从中可能得到什么?那才就是教学内容;怎样让幼儿得到?幼儿可能会怎样去荻得?那才就是教学方法。应该说,这就是一种从“教与学”双边出发得预设行为,不仅预设了确定得行为,还预设了许多可能性得行为,甚至更预设了出现不确定行为得弹性空间。实际上,这种教学预设就是对幼儿了解基础上得一种验证。于就是证实某些假设,这就是教学得成功,而推翻某些假设, 也就是教学得成功,我们确信一点,教师实施得课程与幼儿经验得课程总就是有距离得,教学假设无论多么准确,都不可能完全吻合,而我们已经预设了多种可能性,我们也预设了迎接各种非预期性事件得心理准备。 在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这样得问题,对于幼儿抛出得“球”教师该不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培训心得体会 孤山镇第二幼儿园闫雪 上周我园苏欣老师至榆林参加了为期五天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专题培训,于2013年12月9日下午,苏欣老师就这次培训内容对孤山镇第二幼儿园全体教师进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专题培训的二次培训。我很荣幸参加了这次培训,由于二次培训 的时间关系,苏欣老师就这次培训内容中的“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对我们进行了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教学活动设计这方面的知识,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也逐渐受到很大的重视,幼儿教育受到的重视越大也就说明社会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会越 高,这也就是说身为幼儿教师的我们需要努力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本次培训分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与评析三大板块。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与社会 性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所选的活动内容至关重要。本次培训 说到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分为: (一)、内容选择的依据 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依据有:1、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配合 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2、能引发和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3、虑季节、节日以及周边环境资源等因素。如此在以后的教学活动 中我们就应该以此为依据来选择教育教学的活动内容。 (二)、主题活动内容的确定 而主题活动内容的确定则是要通过三步来完成:1、选择活动内容的依据;2、选择主题;3、确定具体活动内容。在教育活动内容

设置方面,应以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 从这部分我明白我们在准备教学活动方案设计活动的命名要规 范化,改变从前错误的模式。例如:歌曲:《大树妈妈》,这种模式是错误的,而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中班艺术活动:大树妈妈(歌曲)。而教学活动目标的描述也要做到以下四点:首先,是可以观察到的幼儿的变化,可以具体操作的;其次,不要把活动的方法写入目标,例 如“通过,,让幼儿掌握”;再次,掌握、了解、知道、懂得、体验、感受、学会;最后,学会(行为)按照形状和颜色两个特征分类(标准)。 教师是组织者,也是引导者,作为一名新上岗的幼儿教师,我会尽快将这次培训内容消化,落实到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2013.12.9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单位:豆沙镇石门幼儿园教师:刘兴艳班次:大班 活动名称《旧光碟真好玩》指导教师代举琴 设计意图 幼儿经常在家或幼儿园里观看光碟,光碟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物,为了能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现象和费旧物的利用价值,并提供观察和探索的空间,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便围绕光碟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旧光碟带来的乐趣;培养爱动脑、爱实践的好习惯。 2、能发现旧光碟的多种玩法并大胆尝试;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3、培养交往能力;能与伙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能发现旧光碟的多种玩法并大胆实践。 活动难点能与伙伴合作探索旧光碟的玩法。 活动准备许多旧光碟分放在六个小筐中 活动流程问题引发兴趣—自由探索玩法—合作探索玩法—延伸活动—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与内容(包括师幼互动) 一、出示光碟,引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许多被划坏的旧光碟,想请你们玩一玩,你想怎样玩呢? 二、自由探索玩法 1、个别尝试 师:谁能来试试你的玩法?谁有不一样的玩法?(教师适时引导启发,激发幼儿动脑思考) 师:你的玩法真好玩!旧光碟的玩法多不多? 2、幼儿自由探索实践 师:还可以怎样玩呢?大家都来玩一玩,看看谁的玩法多!(教师观察,幼儿遇阻或出现问题是参与或提示,鼓励幼儿探索多种玩法,利用幼儿的玩法进行互相启发,激发幼儿多思考多创造,并留意合作的幼儿。) 3、交流演示 师:你玩了几种玩法?谁来演示你的玩法?(教师请想法多样,玩法奇特的幼儿做教多的讲解和演示,激发幼儿大胆创造玩法。) 三、合作探索玩法 1、合作演示,激发兴趣 师:刚才有谁和伙伴一起玩了?你们是怎样玩的?谁来演示一下?(如之前没有合作玩的幼儿,则教师找一幼儿合作演示,激发幼儿合作游戏的欲望。)他和伙伴合作玩的好吗?你想和伙伴怎样玩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