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详细版)

四川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详细版)
四川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详细版)

第一章天台山旅游大区概况

第一节区位条件

一、地理区位

天台山旅游大区地处广元市中区西北部、米仓山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40′——105045′,北纬32027′——32030′,总面积1334.3hm3,东西长约6.5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东北与朝天区西北乡连接,东南与下西、陵江毗邻,西南与石龙乡交界,西北与三堆镇接壤。

二、交通区位

天台山旅游大区目前有“成—广—陕”高速公路与成都、绵阳、汉中、西安相连,并有212国道与兰州、重庆相连,其中,距离成都310公里、距离西安490公里,距离兰州750公里,距离重庆490公里。同时,兰海(兰州—海口)高速的修建将更进一步缩短兰州至广元的距离。境内有普通公路与市区相连。同时,天台山内部已修筑公路30余公里,连接天台、微波站、东台梁、黑龙潭、地震台、莲花台等多个景点和四个工区,基本形成内部交通运输网络,

通达性较好。

三、旅游区位

天台山旅游大区位于“四川省五大精品旅游线路之一”的“三国文化旅游环线”内,介于九环线与红色旅游环线之间,是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接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北连历史文化名城汉中、西安,西望四川省精品旅游区九寨——黄龙,东眺革命老区巴中,是川陕渝旅游区上的重要节点,具有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旅游区位优势。

第二节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质地貌

天台山地处龙门山与米仓山交界地带南麓,地质构造为距今约1.96亿年的晚古生界二迭系、早中生界三迭系深厚石灰岩组成,切割强烈,起伏较大。海拔1100~1600m。山体多为深厚的石灰岩组成,切割强烈,起伏较大。其东西北三方和南缘莲花岩地段,是百丈悬崖。天台山内最高峰为艮台(又叫冒合山),海拔1603.5m,顺艮台山东北至西南有一山脊,将天台山分为前山与后山两部分。后山坡陡涧

深,较为狭窄,主峰冒火山。前山地形复杂,沟谷纵横,仅河坝坪一带较为平坦开阔,主峰天台,海拔1100.0m。山脉走向为东北向西南倾斜,自然坡度一般在200——300之间。

二、土壤条件

土壤主要为石渣子土和矿子黄泥土。石渣子土,属于石灰性紫色土亚类原生钙质紫泥土属,成图母质为三迭系飞仙关组的紫色页岩风化物发育而成的坡残积物,土体构型为A —C或A—BC—C,质地轻壤至中壤,黄紫色,PH值7.3—8,碳酸钙含量3—8%左右,物理性粘粒含量29—65%,容重1.33—1.58克/立方厘米,土壤质地轻,易于耕作,宜耕期长,保水保肥较差,应增施有机肥和磷肥。

矿子黄泥土,属于黄色石灰亚类黄色石灰土属,成图母质为二、三迭系石炭岩、灰岩的坡残积物,质地重壤至轻粘,浅棕黄色或浅黄色,PH值6.8—7.4,碳酸钙含量在32%左右,物理性粘粒含量50%,容重1.37克/立方厘米。土质粘重,耕性差于耕作,保水保肥性能好,但由于海拔高,温度低,养分分解慢,应增施有机肥和磷肥,注意排水,防止作物遭受湿害。

三、气候气象

天台山旅游大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区内前山年平均气温11.10C,最高月平均气温20.60C,最低月平均气温-10C,无霜期213天,﹥100C的积温3604.50C,年降水量1645.4mm;后山年平均气温8.80C,无霜期192天,﹥100C的积温2949.20C,年降水量1844.4mm。平均气温低于广元市区2-40C,具备消夏、避暑、疗养、森林旅游开展的气候条件。

四、水文条件

旅游大区位于嘉陵江上游,白龙江一级支流源头。区内水资源丰富,上光槽之水,交大小三沟于区内,沿滚子坪壁底,汇后山涧流于尹家坪,龙家岩之间,注入新点子支沟,总汇白龙江。区内地下水出露较多,有天然矿泉五处,并于1994年在紧靠天台建有人工水库一座,常年蓄水22万立方米,水面6.7公顷,现名为天池湖。

五、生物多样性

据《广元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既有调查,天台山旅游大区森林覆盖率86.7%,活立木总积蓄

112688立方米,其中华山松50117立方米,占44.5%,马尾松43446立方米,占38.6%,栎类2985立方米,占2.6%,其它树种16140立方米,占14.3%。总体来看,区划合理,林相整齐,树种呈片状分布,针阔间杂有序,是人工林和封山育林有机结合的典范。

同时,天台山旅游大区属“川东盆地偏湿性常绿阔叶林区—米仓山植被小区”。现有木本植物40余科,100余种,草木植物30余种。其中,一、二级珍稀植物有秃杉、水杉、珙桐等10余种,珍稀大树100余株,另有种类繁多的杜鹃,异香扑鼻的巴蜀剑兰,名贵的野生灵芝、竹荪,以及“绿色食品”蕨菜、薇菜等等。目前区内存留的主要原生植被有:水青杠、鹅耳枥、吴茱萸。其他常见树种有香樟、柳杉、柏树、灯台、化香、刺楸、桦木、槭等。灌木竹类主要有火棘、蔷薇、木姜子、箭竹等。种群结构复杂,森林郁闭度总体比较高,完整保存了亚热带植物群落的自然景观。

天台山旅游大区内动物繁多,有脊椎动物25目,58科,247种。其中兽类42种,鸟类175种,爬行类18种,两栖类12种。其中有金雕、猕猴、大灵猫、小灵猫、雀鹰、鸢、雀鹞、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长耳号、狐狸、貉、野

兔、黄麂、雉鸡、红嘴相思鸟、画眉、松鼠、乌梢蛇、蝮蛇等动物。

第三节历史文化背景

天台山,因群峰之中兀立出一巨大平台而得名,也取“天上琼台瑶阁”之意,即指天台的峰美、水秀、谷幽、石奇、树古,流传着许多古老动人的传说。有王母娘娘在此举行蟠桃宴会留下的蟠桃石;有天鹰偷吃蟠桃被王母点化成倚岩而立的守护神;有汉高祖刘邦避难的汉王洞;有诸葛孔明察民情,采天台板粟充军响的轶事;有孙悟空与牛魔王大战艮山留下的仙人桥;有一代贤相司马光少时的读书台。当然,最为有名的,还是这里曾经是女皇武则天童年生活和拜佛之地。

历史上的天台山,是一座宗教文化十分发达的佛教、道教名山,包括始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梵天寺、始建于唐朝的西禅寺、佛光寺以及后建的道教建筑艮台观等。后因战火损毁,天台山历史文化资源遭受极大破坏。建国后,在政府的支持下,由中国佛教协会特邀理事、大德高僧净天法师主持,恢复重建了梵天寺和佛光寺,新都宝光寺济善法师筹建了西禅寺,延续了广元天台山的佛门香火。并随着天台山旅

游的深入开发,恢复了昔日的名山风采。

第四节开发现状

天台山旅游大区原为1958年建立的天台国营林场,1985年林地面积达到1.91万亩(含天然林468亩),占总面积的95.53%,总蓄积7.73万立方米(不含5084亩幼林),初步建成集用材、防风、风景、科研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林业基地。

1992年经省林业厅(林造批字【1992】105号)批准将国有广元市天台林场建为四川省天台森林公园,以此为契机,开发森林旅游。先期投资100万元修建了500平方米招待所,增设床位100张,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另争取资金50万元修建库容面积100亩的人工湖一座,并由林场出地,佛、道两家筹资修建道观三座,佛家梵天寺庙宇大雄宝殿一座,观音殿一座,初步建成集垂钓、娱乐、宗教、旅游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基地。对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此后,天台山旅游大区坚持“边建设,边经营”的原则,共投资3000万元,日均接待200人左右,共接待中外游客96万人次,旅游高峰期日游客量5000人,收入

6000万元,实现利润2000万元。2003年12月23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复(国家林业局林场发【2003】241号),被批准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第二章旅游资源评价

第一节旅游资源构成及分类

一、旅游资源评价体系

旅游资源评价应该根据景区的性质和特点,参照旅游资源评价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整合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结合野外勘察的成果制定。天台山旅游资源总体评价主要是类别组成、主要景点概况、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合专项规划评价。

二、旅游资源类别组成

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联合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规定的旅游

资源分类体系,在对天台山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合理的分类和评价:

表2-1 天台山旅游大区旅游资源分类表

天台山旅游大区的旅游资源单体涵盖了7个主类,19个亚类,30个基本类型,资源类型比较齐全。其中,以天台岩为代表的地文景观,以天池湖和上天池为代表的水域风光,以各类珍稀树种为代表的生物景观,以日出、云海为代表的天象与气候景观,以梵天寺、艮台观为代表的建筑与设施,构成了天台山旅游大区资源的主体。

第二节主要景点介绍

一、地文景观

1.蟠桃石遗址

蟠桃石是天台山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因远观悬石兀立半空,状似蟠桃而得名。站在蟠桃石上远眺四周,视野开阔,美景万千,但因相对高差极大,也使人头昏目眩,正如一打油诗写道:“站在蟠桃石,四周软如泥,往下看一眼,悬在半空里”。天台山另有“听涛石”、“读书台”、“老君石”等众多特殊石景。

现由于地震所引发的山体崩塌,蟠桃石已从山顶塌落,

由上而下形成一条地震遗迹,适当加以修缮与维护,将成为天台山新的旅游资源。

2.天台岩石群

天台山岩石群包括山峰、山岭、山顶、山脊以及山峦景观5种基本类型。以天池湖为中心,四周分布着天台岩、东台坪、狮子包、和尚包、沙磨石顶、尖包梁等,海拔均在1200—1600m之间。其中,天台岩系天台山得名之所在,似平台拔地而起,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四周绝壁,险要无比,加上台上依山而建寺院——梵天寺,宛若天上琼台楼阁,雄伟壮观。

3.天台奇峰丛

天台山系白田坝组厚层硅持或灰质胶结砾岩组成的地貌构造,拥有多处断崖和形象峰,峰峦奇特,绝壁断崖,结伏突兀,在断头岩、梯子岩、猴子崖、老岩等处,都可以观赏到奇峰绝壁等特殊景观。同时,许多山峰因观赏点不同而变化万千,如在天池湖南岸远眺东台坪,整个山体如仰卧的佛身,十分形象。

4.三叉沟

因天台山主要河谷沿构造线方向发育,下切较深,主谷下长达200—300m,河谷的纵断面呈阶梯状,形成众多沟

谷。三叉沟位于后山工区到上天池一线,谷内翠色幽幽,山高蔽日,有景点“黑龙潭”、“上天池”等等。沟谷内水量始终充沛,潭池漫溢,凝碧晶莹。

5.天台三洞

“天台三洞”主要指天台山的汉王洞、神仙洞和莲花洞。其中,汉王洞内壁外沿全由河沙卵石混凝形成,气魄宏大,美妙万千。神仙洞位于天台台子北缘半壁上,相传有道士管仪清在此炼道修仙,据有人用仪器测试,此处地磁场较强,是养气练功的好地方。莲花洞位于海拔1000m的莲花岩主峰的绝壁上,由于地质运动形成,洞口高2m,洞内长约10m,宽3-4m,可远眺天台山全景。

二、水域风光

1.天池湖

以湖光山色为主景,系将通天河拦腰筑坝而成的湖泊,水域面积12.1h㎡,湖四周主要以马尾松、柳杉、栎等乔木为优热树种组成的天然森林群落,水面和绿化条件比较好,碧波绿涛,波光帆影,赏心悦目,南侧植被较茂盛,为天台山旅游大区最主要的水域旅游资源。

2.上天池(军民水库)

是天台山内第二大水库,沿湖两岸,群山错落,林木翠竹,动植物资源丰富。尤其在水量充沛的季节,众多生物与两岸山色共融共生,极富自然的野趣,青山绿水之间,构成极为动人的山水画卷。

3.通天河

全长 2.5km,按地势可分二段:烂塘沟以上河段为上游,河宽5-7m,深0.5-1.6m,流速0.5m/s,季节水量变化约1m。两边山势陡峭,河谷窄深,流水急浅多转折,具有深山幽涧特色。大沟边到天池湖为下游,地势相对平展,水深而流缓,两侧植被茂密、乔木、灌木、草丛层次分明,形成景色秀丽的河流景观。

4.百丈瀑布

天台山目前最大瀑布,位于场部附近霸仔山的山脚,落差20余米,但由于过去开发森林较为严重,造成景观消失,如今只有在降雨后才能出现。

三、人文景观

1.梵天寺

梵天寺始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相传是中国女皇武则天小时拜佛之地,唐代王状元、清代管道士,曾在此修炼成道

而羽化登仙,被誉作“蜀门金顶”。新梵天寺由全国佛教协会理事净天法师主持恢复,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殿、接引殿、藏经楼、钟鼓楼和可住宿500人的招待所,总建筑面积达10000平方米以上。其中,大雄宝殿的设计,是参照我国佛教圣地之一的山西省五台山建于唐朝的南禅寺和佛光寺而设计的。现已建成的大雄宝殿,巍峨壮观,其面阔七开间,长34米,进深五开间,宽26米;中柱屋顶高18米,平面柱网由内外三圈组成。每逢农历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庙会,到此赶庙会,朝山拜佛的人群络绎不绝,川流不息。

2.西禅寺

西禅寺是历史悠久的著名古刹,自然景观三面环山围护,一面朝南,正方向开缺处有一元宝山称暗山堡,呈“二龙戏珠”之状,与天台山呈现“九龙捧圣”之势。

西禅寺据史志文献记载始建于唐,古西禅寺残存的龙头御碑记载:“……轮焕叠美,天花散彩龙华之饰,宝盖香火续千年之焰,常明照天地之光……”可见其规模与声望极一时之盛。现西禅寺为1985年新都宝光寺济善法师筹资划粮所建,以七佛殿最为壮观。殿内宽敞明亮,大殿正中,供

奉高约2米多的石刻坐佛七尊,它们是:如来定光佛、卢舍那、欢喜佛、释迦牟尼佛、药师琉璃佛、药师佛和六祖佛。大殿两边是十八罗汉石刻雕塑。大雄宝殿位于七佛殿之后,内供大佛三尊,高约丈许,庄严肃穆。其后为地藏殿,殿内正中供奉地藏王菩萨,两侧面供奉十二尊罗汉。

3.艮台观

艮台观系天台山旅游大区重要的道教观光区,主景为艮台道观建筑群,建筑群所在位置有海拔1603.5m的旅游区最高峰冒火山;道观建筑群主要由新殿和老庙组成,新殿由药王殿、仙门、灵官殿、神仙桥、太清宫、三清宫构成,老庙以祖师庙为中心,四周分布有慈航宫、真武宫、火神庙。艮台山顶也是观赏日出、观莲花座的最佳观景点。

4.读书台

读书台位于梵天寺下方,与天池湖遥遥相望,因传司马光曾经在此读书而得名。据《广元县志》载,北宋时司马光之父司马池曾任利州转运史,司马光随父来利州度过他的少年时光。在此期间,他曾到天台山朝山拜佛,觉得此处风光旖旎,富有灵气,便常来天台山习文赋诗,吟诵佳句,刻苦攻读,日久天长,在石头上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脚印,后人称“读书台”。

5.佛光寺

位于天台前山,三面群山环抱,峰峦滴翠,碧树萌浓。佛光寺始建于初唐,取名观音庙。宋代年间,高僧净然翠峰禅师重修观音庙。相传当时山里突然出现一巨大青牛为害百姓,禅师与青牛搏斗七七四十九天,制服了青牛,深得民心。禅师圆寂后,当地老百姓在离寺一华里的后山修了一座大墓作为纪念,墓前屹立着高高的石塔,降服的青牛乖乖地守护在塔旁,日久天长,青年变成了石牛,故名“牛儿塔”。1989年春,佛门大德净天老法师应四川省佛教协会和广元市人民政府的邀请前来修复。因老法师三次来,曾三次现佛光,改名佛光寺。后因老法师为报母恩开办尼众道场,此寺由此名声大振,香火鼎盛。

佛光寺占地十余亩,大小房屋百余间,耗资一千多万元,有天王殿、大悲楼阁、藏经楼等两进四层五重殿的仿古建筑,规模庞大,庄严巍峨。现寺院供奉有《大正藏》、《龙藏》等各种佛经,存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亲手写的匾额,还有举世无双的蜡凤凰和惟妙惟肖的石凤凰。寺内还有不少作家、书法家留下的楹联,其中有联云:“风月无边遥望泰川八百里程,景色如画堪称蜀门第一禅院”。

第三节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一、地域文化价值

“天府之门、龙门之首”:从中国山岳宏观格局分析,天台山旅游大区西承“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南启“龙门山脉”,在整个蜀山体系中,起到极为重要的源头作用。同时,该区处于陕西与四川之间,是外界进入蜀地的重要屏障,地位险要,“天府之门”意象突出。

“云中天,艮中台”:广元得名源自《易经》乾卦“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取“元朝疆土拓展之意”。天台山旅游大区主峰艮台山,恰处广元西北,即八卦之中“艮”位,“艮”也是“山”的代表。“云中天,艮中台”,广元艮岳,吉祥天成。

二、历史文化价值

天台山旅游大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广元市,在中国历史上曾演绎出众多精彩故事与传说,形成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区内拥有包括“蜀门金顶”梵天寺、西禅寺、佛光寺、艮台观、读书台等旅游资源,另有武则天与天台山、蟠桃石与王母娘娘(管仪清道长)和天台守护神、仪清法师与睡佛和观音井、读书亭与司马光、银子坑和莲花洞及神仙桥与孔悟空、王状元与状元塔、神仙洞和汉王洞与刘邦等众多神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