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广西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1人)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地区分类

1 杨似玉男 52岁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传统手工技艺

广西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10人)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地区分类

1 吴光祖男 63岁侗族大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音乐

2 覃奶号女 62岁侗族大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音乐

3 罗景超男 64岁那坡壮族民歌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民间音乐

4 秦彩霞女 74岁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

5 周小兰魁男 74岁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

6 陈声强男 60岁采茶戏(桂南采茶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传统戏剧

7 傅锦华女 68岁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

8 张琴音女 74岁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

9 闭克坚男 71岁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

10 刘正城男 72岁壮族歌圩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俗

广西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5人)

序号姓名性别民族申报地区或单位项目名称项目类别

1 黄达佳男壮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布洛陀民间文学

2 温桂元男壮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多声部民歌(壮族三声部民歌)传统音乐

3 洪琪女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剧传统戏剧

4 李人帡男汉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陶器烧制技艺(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传统技艺

5 罗周文男京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京族哈节民俗

广西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议

名单

一、民间文学(1人)

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 谢庆良男仫佬族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二、传统舞蹈(2人)

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班点义男瑶族铜鼓舞(田林瑶族铜鼓舞)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

2盘振松男瑶族瑶族长鼓舞(黄泥鼓舞)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

三、传统戏剧(2人)

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罗桂霞女壮族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

2覃明德男仫佬族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

四、曲艺(2人)

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何红玉女汉族广西文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2陈秀芬女汉族广西文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五、民俗(31人)

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赵有福男瑶族瑶族盘王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

2谭三岗男毛南族毛南族肥套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3梁炳光男苗族苗族系列坡会群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

第一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公示名单(共41人)

网络查不到

第二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

人推荐人选公示名单(78人)

序号项目名称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申报单位

1刘三姐歌谣谢庆良男1953年8月宜州市文化和体育局

2 瑶族密洛陀古歌蓝永红男 1951年3月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

3 瑶族分架蒙美金女 1936年2月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

4 瑶族分架蒙廷理男 1926年2月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

5 侗族大歌吴探花女 1968年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

6 壮族三声部民歌莫花美女 1957年7月马山县文化和体育局

7 柳州山歌周德康男 1944年12月柳城县文化馆

8 凌云壮族72巫调音乐彭八英女 1933年4月凌云县文化和体育局

9 壮族天琴艺术陆凤群女 1943年3月凭祥市文化馆

10 壮族天琴艺术李绍伟男 1956年9月龙州县文化馆

11 广西八音黄才定男 1954年8月南宁市邕宁区文化和体育局

12 广西八音梁贵加男 1961年12月南宁市邕宁区文化和体育局

13 侗族器乐胡汉文男 1942年8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

14 侗族器乐邝顺堂男 1962年4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

15 烟墩大鼓劳传永男 1962年灵山县文化和体育局

16 壮族哭嫁歌刘月球女 1970年10月贵港市港北区文化和体育局

17 壮族哭嫁歌梁丽珍女 1967年4月贵港市港北区文化和体育局

18 桂平西山佛教音乐释宏珠女 1972年6月桂平市文化和体育局

19 壮族民歌(上思虽蕾)岳建霄男 1949年7月上思县文化和体育局

20 汉族多声部民歌(松柏汉族农凤英女 1931年6月南宁市兴宁区文化和体育局多声部平话山歌)

21 汉族多声部民歌(松柏汉族潘兆君男 1933年11月南宁市兴宁区文化和体育局多声部平话山歌)

22 壮族会鼓赖承辉男 1949年8月马山县文化和体育局

23 壮族嘹啰山歌李啟梧男 1938年12月南宁市邕宁区文化和体育局

24 壮族蚂虫另舞向宝业男 1942年9月天峨县人民政府

25 壮族蚂虫另舞索文德男 1961年10月天峨县人民政府

26 瑶族吹笙挞鼓舞蒋礼发男 1942年1月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

27 瑶族吹笙挞鼓舞杨才明男 1964年8月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

28 龙凤麒麟舞梁廷颂男 1939年8月贵港市港南区文化和体育局

29 龙凤麒麟舞梁裕洪男 1949年9月贵港市港南区文化和体育局

30 壮族舂榔舞牙廷荣男 1944年6月东兰县文化和体育局

31 瑶族猴鼓舞蓝尚林男 1956年6月东兰县文化和体育局

32 壮族打扁担唐小琴女 1931年9月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

33 壮族打扁担覃素芳女 1953年12月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

34 壮族春牛舞陆尚法男 1943年2月西林县文化馆

35 壮族春牛舞陆尚青男 1964年8月西林县文化馆

36 桂林牌灯骆双付男 1944年9月临桂县文化和体育局

37 板凳龙谢文华男 1957年12月临桂县文化和体育局

38 壮族师公舞罗最仁男 1924年5月象州县文化和体育局

39 瑶族黄泥鼓舞盘振球男 1921年12月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

40 瑶族黄泥鼓舞盘振松男 1944年9月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

41 壮剧农济民男 1940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壮剧团

42 壮剧黄志元男 1957年1月田林县人民政府

43 桂剧黄艺君女 1933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团

44 桂剧苏国璋女 1948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团

45 彩调周瑾女 1957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彩调剧团

46 邕剧蒋耀鸣男 1944年8月南宁市邕剧团

47 邕剧梁克俭男 1945年10月南宁市邕剧团

48 牛歌戏(平南牛歌戏)李冬平女 1964年12月平南县文化和体育局

49 牛歌戏(平南牛歌戏)杨芝男 1956年6月平南县文化和体育局

50 牛歌戏(藤县牛歌戏)陈寿坚男 1951年8月藤县文化和体育局

51 牛歌戏(藤县牛歌戏)马伟文男 1969年10月藤县文化和体育局

52 丝弦戏磨长永男 1943年11月宾阳县文化和体育局

53 丝弦戏关艳女 1978年8月宾阳县文化和体育局

54 桂林文场陈秀芬女 1944年10月桂林市曲艺团

55 舞狮技艺邓明华男 1941年6月藤县文化和体育局

56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杨求诗男 1963年10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

57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杨梅松男 1948年2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

58 壮族织锦技艺陈晔女 1948年12月靖西县文化和体育局

59 钦州坭兴陶艺卢德辉男 1951年2月钦州市文化局

60 毛南族花竹帽编织工艺谭素娟女 1967年9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61 侗族刺绣杨甜女 1962年12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

62 侗族刺绣韦江凤女 1973年12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

63 六堡茶制作技艺韦洁群女 1958年2月苍梧县文化和体育局

64 京族鱼露黄尚文男 1946年11月东兴市文化和体育局

65 侗族医药吴伟文男 1932年10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

66 毛南族肥套谭益庆男 1954年8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67 宾阳炮龙节武学规男 1949年10月宾阳县文化和体育局

68 宾阳炮龙节邹玉特男 1953年8月宾阳县文化和体育局

69 德峨苗族跳坡节杨明才男 1969年7月隆林各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

70 瑶族葬礼习俗陆老幺男 1932年2月南丹县文化馆

71 侗族花炮节王仁生男 1931年11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

72 瑶族服饰(宁明瑶族服饰)焦莲英女 1940年宁明县文化和体育局

73 跳岭头(钦北跳岭头)周武良男 1949年6月钦州市钦北区文化和体育局

74 平南大安校水柜习俗王沛林男 1951年3月平南县文化和体育局

75 瑶族服饰(大板瑶服饰)邓有芬女 1958年6月防城港市防城区文化和体育局

76 疍家婚礼张秀华女 1931年5月南宁市江南区文化馆

77 游彩架覃凤梧男 1937年4月宾阳县文化和体育局

78 “三月三”歌圩李超元男 1948年11月武鸣县文化和体育局

第三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公示名单(121人)

序号项目名称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申报单位

1 彩调杨步云男 1954.1 广西彩调剧团

2 彩调龙杰锋男 1948.2 广西彩调剧团

3 彩调覃明德男 1946.11 桂林市彩调剧团

4 彩调唐洁女 1944.4 桂林市彩调剧团

5 桂剧殷秀琴女 1945.1 广西桂剧团

6 桂剧罗桂霞女 1943.6 桂林市桂剧团

7 壮医药(壮医药线点灸疗法)黄瑾明男 1937.7 广西中医学院

8 壮族会鼓韦建廷男 1953.8 马山县文化馆

9 南宁壮族春牛舞奚均仁男 1932.1 南宁市江南区文化馆

10 南宁香火龙舞罗新有男 1966.2 南宁市良庆区文化馆

11 壮族采茶戏滕思队男 1962.5 南宁市邕宁区文化馆

12 壮族采茶戏甘美芬女 1945.11 横县文化馆

13 宾阳师公戏莫旭先男 1951.2 宾阳县文化馆

14 宾阳织锦技艺谭湘光女 1955.6 宾阳县文化馆

15 壮族“打扁担”莫菊花女 1954.6 马山县文化馆

16 壮族九莲灯何方仕男 1948.2 隆安县文化馆

17 上林县渡河公黄福连女 1946.1 上林县文化馆

18 上林壮族灯酒节石冠美男 1937.11 上林县文化馆

19 杨美豆豉制作技艺杜学芬男 1969.3 南宁市江南区文化馆

20 外沙龙母庙会袁学武男 1955.4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

21 北海贝雕技艺曹世莲女 1955.5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

22 老杨公李日喜男 1949.7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

23 北海咸水歌麦九妹女 1930.9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

24 北海咸水歌郭亚十女 1941.7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

25 大新壮族高腔山歌许秀珍女 1965.12 大新县文化和体育局

26 大新壮族高腔山歌赵元仕男 1964.11 大新县文化和体育局

27 天等指天椒加工技艺刘兆强女 1954.5 崇左市左江区文体局

28 壮族拜囊海许国莲女 1942.7 天等县文化和体育局

29 壮族打榔舞陆东华男 1967.4 天等县文化和体育局

30 侗族器乐潘甫金德男 1942.9 三江侗族自治区县文化和体育局

31 苗族系列坡会群(斗马)梁瑞荣男 1949.1 融水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

32 苗族系列坡会群(苗锦制作)潘彩英女 1955.2 融水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

33 壮族师公舞覃祖大男 1964.1 柳江县文化馆

34 柳州山歌(平山山歌)李语松男 1962.11 鹿寨县文化和体育局

35 柳州山歌周美英女 1939.4 柳城县文化馆

36 广西文场何红玉女 1941.2 桂林市曲艺团

37 广西文场(长安文场)陈丽文女 1943.9 融安县文化和体育局

38 瑶族服饰潘继凤女 1965.11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

39 临桂草龙舞刘明益男 1958.1 临桂县非遗保护中心

40 桂林牌灯骆吹养男 1957.1 临桂县非遗保护中心

41 桂林渔鼓李蔚琛女 1941.1 桂林市群众艺术馆

42 瑶族婆王节唐碧松男 1976.6 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馆

43 侗族草龙狮制作技艺王禹男 1947.9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

44 侗族祭萨习俗吴永能男 1949.1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

45 侗族祭萨习俗吴代荣男 1947.7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

46 桂林龙舟民俗朱年生男 1948 桂林市群众艺术馆

47 瑶族盘王节(还盘王愿)李观连男 1963.5 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馆

48 瑶族盘王节(瑶族做盘王)盘志强男 1946.1 金秀县文化馆

49 瑶族山歌调罗友军男 1964.1 资源县文化馆

50 黄昌典毛笔制作技艺陈天才男 1950.6 桂林金典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51 黄昌典毛笔制作技艺夏良玉男 1956.8 桂林金典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52 湘山酒传统酿造技艺王勇男 1962.1 桂林湘山酒业有限公司

53 麻布制作工艺李本学男 1947.1 临桂县非遗保护中心

54 瑶族羊角舞伍有光男 1937.12 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馆

55 板凳龙谢龙妹女 1957.1 临桂县非遗保护中心

56 永福阴笛乐唐玉成男 1959.9 永福县非遗保护中心

57 全州民间剪纸技艺唐爱春女 1959.12 全州县安和乡人民政府

58 象州壮欢覃班信男 1935.6 象州县文化馆

59 瑶族医药褚清纯男 1936.1 金秀县文化馆

60 瑶族织绣技艺龚玉娟女 1939.8 金秀县文化馆

61 瑶族织绣技艺赵凤香女 1969.2 金秀县文化馆

62 瑶族都戒礼李光文男 1940.1 金秀县文化馆

63 瑶族过山音兰桂英女 1950.8 金秀县文化馆

64 瑶族过山音赵桂英女 1964.1 金秀县文化馆

65 跳甘王罗定光男 1942.7 金秀县文化馆

66 壮族悲歌蓝柄玉男 1945.1 忻城县文化馆

67 壮族织锦技艺蒙如君女 1957.12 忻城县文化馆

68 翡翠鸟舞罗志中男 1941.4 武宣县文化馆

69 壮族师公戏(贵港师公戏何家前男 1948.4 贵港市覃塘区文化馆

70 梧州龙母诞谭毓芳女 1939.1 梧州龙母庙管理处

71 藤县水上民歌彭桂英女 1939.9 藤县文化馆

72 鹿儿戏黄翠珍女 1962.4 苍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73 广西八音(八步八音)蒋家宁男 1965.8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

74 广西八音(大成八音)梁达文男 1935.11 平南县文化馆

75 壮族舞火猫潘国仁男 1940.6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

76 浮山歌节陶永英女 1935.8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

77 瑶族婚俗赵福锦男 1957.2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

78 客家竹板歌黄仕茂男 1937.6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

79 瑶族凿花赵福华男 1976.12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

80 信都龙舟节张其清男 1962.9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

81 瑶族长鼓舞黄道胜男 1962.5 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馆

82 瑶族蝴蝶歌欧玉梅女 1964.1 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馆

83 瑶族溜喉歌黄先保男 1947.1 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馆

84 瑶族羊角长鼓舞盘福贵男 1954.2 钟山县文化馆

85 瑶族门唻歌黄凤英女 1942.1 钟山县文化馆

86 右江瑶族歌堂习俗杨昌林男 1952.2 百色市文化馆

87 壮族舞狮技艺廖军民男 1966.5 田阳县文化馆

88 瑶族金锣舞阮桂陆男 1948.5 田东县文化馆

89 田东壮族排歌廖启忠男 1957.7 田东县文化馆

90 田东壮族排歌余修贤男 1965.5 田东县文化馆

91 壮族打砻(榔)舞廖秀金女 1965.1 平果县文化和体育局

92 壮族打砻(榔)舞韦爱群女 1963.1 平果县文化和体育局

93 平果壮族踩花灯李清河男 1928.3 平果县文化馆

94 壮族马骨胡艺术黄一格男 1957.4 德保县文化馆

95 壮族多声部民歌(德保壮族山歌)黄恒笔男 1947.12 德保县文化馆

96 壮族多声部民歌(德保壮族山歌)黄美玲女 1959.12 德保县文化馆

97 壮剧(南路壮剧)苏朝甫男 1945.11 德保县文化馆

98 壮剧(南路壮剧)莫世亮男 1949.12 德保县文化馆

99 壮剧(南路壮剧)赵维持男 1936.3 靖西县文化馆

100 壮族提线木偶戏李克文男 1943.11 靖西县文化馆

101 壮族提线木偶戏韦复兴男 1936.7 靖西县文化馆

102 壮族末伦蔡文献男 1948.8 靖西县文化馆

103 壮族抢花炮(龙合花炮节)方振宁男 1945.2 那坡县文化和体育局104 壮族祭瑶娘岑生献男 1952.12 田林县人民政府

105 田林瑶族铜鼓舞黄文述男 1930.1 田林县人民政府

106 田林瑶族铜鼓舞班点义男 1948.1 田林县人民政府

107 隆林壮族歌会习俗唐光华男 1958.9 隆林各族自治县文化馆108 隆林壮族歌会习俗罗朝贵男 1960.6 隆林各族自治县文化馆109 凌云壮族72巫调音乐唐远明女 1936.8 凌云县文化和体育局

110 壮族歌圩(凌云县朝里壮族“吼喊”歌圩)李景春男 1945.11 凌云县文化和体育局

111 乐业唱灯龙光政男 1951.1 乐业县文化馆

112 乐业唱灯黄碧英女 1948.6 乐业县文化馆

113 把吉造纸技艺张德魁男 1945.11 乐业县文化馆

114 仫佬族古歌龙光利男 1946.6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化馆

115 仫佬族舞草龙谢章华男 1937.1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化馆

116 仫佬族刺绣谢秀荣女 1957.11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化馆

117 毛南族花竹帽编制技艺谭汝女 1987.11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非遗保护中心

118 壮族铜鼓铸造技艺韦启初男 1963.6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非遗保护中心

119 壮族铜鼓铸造技艺韦启参男 1965.8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非遗保护中心

120 苗族服饰制作技艺陆大妹女 1955.1 南丹县文化馆

121 南丹勤泽格拉黎芳才男 1966.1 南丹县文化馆

大学生应该怎样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大学生应该怎样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大学生应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做呢?其他的不说,就从我们大学生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大学生怎样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吧!大学生是社会文化传承的优秀群体,具有文化优势、教育传承优势,我们应积极探索利用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自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和参与保护工作的自觉性。 首先,学校是知识传授、文化传播、技术创新的大本营,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学校通过老师为我们营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的平台,了解更多的关于非物质遗产的知识,融入非物质文化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保护,更清楚的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次,现在全国有近20所大学开设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专业方向,各高校和各地研究机构的不少理论研究人员正在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以高校为基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意识的普及,是合乎国家民族文化复兴的举措。为此,各个高校应该普遍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方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机构,以配合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全国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们应该响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号召,积极参与,我们大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地区,多少都保持着对自己地方民间民俗活动、文化活动的印象,有些学生还有着相当的感情。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也是非常

丰富的,有些技艺为大学生所喜爱,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投入一些传统技艺的学习,了解更多的社会地理文化的不同,亲身接触知识和技艺,并成为其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覆盖面,促使更多的年轻人投入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年轻人的积极参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不哀的关键。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之所以濒临危机,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年轻人根本就没有参与,导致其传承乏人,濒临断绝;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一刻不可放松,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保护非物质遗产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钦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坭兴陶的地位,坭兴陶的历史,坭兴陶的价值,坭兴陶的现状,政府政策,产业发展,民众 参与程度,文化内涵 钦州坭兴陶 钦州坭兴陶曾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四川荣昌陶和云南建水陶同时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其烧制技艺于2008年6月7日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钦州市也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正式批准授予“中国坭兴陶之都”称号。 坭兴陶,学名紫坭陶 ,也称紫砂陶, 其历史源远流长。《钦县志》载 :“钦州陶器谅发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广东省志》亦有记述:“唐,广东出产的瓷器和丝绸,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输往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广州西村皇帝岗、佛山石湾、钦县紫砂窑均有名。”据钦州史志记载:“我钦陶器发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民国九年城东七十里平心村于农山麓古墓内藏宁道务陶碑一方,高四尺余旁附红陶壶一个,碑上刻有唐开元二十年字样”,据此推算至今已有1300年历史。 今日坭兴陶名声不显,大多人只知宜兴紫砂陶,不知南疆边陲还有一种与之相媲美的艺术瑰宝。虽然坭兴陶在今天明珠蒙尘,但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 民国初年,1915年艺人黎旭昭、黎旭春兄弟创制山水蒜头瓶一对参加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牌奖,上海《申报》盛赞坭兴陶并称钦州是中国“第二陶都”。钦州坭兴陶与江苏宜

兴紫砂陶、四川荣昌陶(现为重庆荣昌陶)和云南建水陶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1930年黎家兄弟创作猪胆古瓶一对,参加为比利时独立一百周年纪念举行世界陶艺大赛获第一名金质奖章。 新中国成立后,坭兴陶的知名度虽有所下降,但其艺术价值却得到专业人士的肯定,特别是近年来多次在东盟博览、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会上展出,足以证明其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在文化价值上,坭兴陶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坭兴陶发展历程中所体现的人类的价值观念, 坭兴陶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 ,坭兴陶产品在使用、消费、收藏、鉴赏过程中所产生的行为模式、审美情趣等。从狭义上来讲,坭兴陶文化着重于研究坭兴陶作品在创作、制成、使用、鉴赏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它展示了坭兴陶生产过程中的民俗风情、审美情趣、道德精神和价值观念等, 是坭兴陶产地——钦州人民高尚精神生活情趣的体现。 加之坭兴陶协会的章程日渐完善,扭转了坭兴陶大师称谓的泛滥的乱象,规范了坭兴陶工匠的资格认证,促进了坭兴陶产业的发展,坭兴陶界涌现了一大批具有真材实料的“大师”,创作了一批批具有知识产权的坭兴陶作品。 但这良好的发展势头的背后却潜藏着危机,甚至会使坭兴陶生产走向末日。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受许多条件因素影响,我国原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着猛烈的冲击。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出一条保护和传承这种鲜活的文化的道路。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我国有着曾经灿烂多彩的文化发展历史,五千年漫长时间的文化传承给我们留下的是丰富厚重、种类繁多、各具地方或民族特色的非文化物质遗产——口技、说书、京剧、庙会……数也数不清。这些遗产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1、定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2、范围 ①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②传统表演艺术。 ③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⑤传统手工艺技能。 ⑥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境堪忧

中国30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录_3000字

中国30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录_30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3年12月4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宣布,批准中国珠算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成为中国第30个入选该名录的项目。珠算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此前已经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教科文组织在其网站上介绍说,中国的珠算是一套历史悠久的、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的方法。珠算通过传统的口述和自学等方式世代传承,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并且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而珠算申遗成功之后,相关专家表示说,此举有助于让更多的人在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加深对珠算的了解,吸引更多人加入到保护珠算文化的行列中来。 下面,小编将中国30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录盘点如下:

2001年 昆曲 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2003年 中国古琴艺术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2005年 1、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2016非遗校园传承主题展示活动方案

拓东二小“弘扬非遗文化打造特色校园” 非遗传承展示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传承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全校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我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主题活动。活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二、活动目标 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通过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活动,打造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展示主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刘有源(校长) 副组长:孙洁 成员:段婧、廖云霞、李易玲、郑勰、刘莉、和金明 四、职责分工 1、学校校长室负责牵头,指导活动全面地开展。 2、具体行政人员安排:(非遗项目宣传、非遗节目安排、非遗课堂督导) 一年级面塑负责行政段婧 二年级剪纸负责行政孙洁 三年级滇式风筝负责行政廖云霞 四年级呜嘟负责行政和金明刘莉 五年级云南评书负责行政李易玲 六年级滇剧负责行政郑勰 3、教导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要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开设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 4、总务处负责活动的硬件环境创设及所需场地、器材的配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广西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序号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地区分类 1 杨似玉男52岁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传统手工技艺广西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序号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地区分类 1 吴光祖男63岁侗族大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音乐 2 覃奶号女62岁侗族大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音乐 3 罗景超男64岁那坡壮族民歌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民间音乐 4 秦彩霞女74岁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 5 周小兰魁男74岁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 6 陈声强男60岁采茶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传统戏

剧7 傅锦华女68岁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8 张琴音女74岁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9 闭克坚男71岁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10 刘正城男72岁壮族歌圩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俗1 广西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序号姓名性别民族申报地区或单位项目名称项目类别 1 黄达佳男壮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布洛陀民间文学 2 温桂元男壮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多声部民歌传统音乐 3 洪琪女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剧传统戏剧 4 李人帡男汉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陶器烧制技艺传统技艺5 罗周文男京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京族哈节民俗广西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议名单一、民间文学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

单位 1 谢庆良男仫佬族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二、传统舞蹈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班点义男区田林县瑶族铜鼓舞(田林瑶族铜鼓舞) 广西壮族自治 2 2盘振松男瑶族瑶族长鼓舞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三、传统戏剧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壮族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1罗桂霞女2覃明德男四、曲艺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汉族广西文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汉族广西文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1何红玉女2陈秀芬女五、民俗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瑶族瑶族盘王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毛南族毛南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2008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 ——中医药理论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作者荣子涵 系别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年级08级 学号0828150088 成绩 指导教师张春香 2010年08月21日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 中医药理论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社会实践主要内容: 摘要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东方国度,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内容源 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严峻挑战,学会结合国情,借鉴经验,探索出一条保护和弘扬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医药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面临的挑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1900年发表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首次提出四大文明古国的概念,然而在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印度这四大文明古国中,除中国外,其他的三大文明发源地的历史都没能延续至今。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五千年的历史,无数的王朝被覆灭,又有新的统治者站起来,然而哪怕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外敌入侵战争——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也没能打断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五千年的延续,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流传至今的都是中华文化中的精髓。然而对于这些精髓我们并没有好好的保护与利用,只是任他们自生自灭。 2001年中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愈来愈多的与世界接触,我们喊着让中国国际化世界化,可是那样的后果是我们始料未及的。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慢慢的被人们所淡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的出台,人们才意识到原来还有这么多东西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一些事情我们经历的久了,就会忘记它不平常的来历。直到韩国抢先注册端午节这一原本属于我国的纪念节日后,我们才真正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青睐。《乐府诗集》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中的女英雄花木兰。然而当下又有多少人不是一边吃着快餐一边看着迪士尼版的《花木兰》。迪士尼乐园中被许多美国土生土长的卡通人物围绕的木兰亭即灿烂夺目又让人觉得不合时宜。若木兰真的知道了,恐怕现在又要多叹息了。中国的茶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背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饮茶始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 文化遗产是人类灿烂文明、辉煌历史和非凡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与智慧结晶,是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记忆,是后人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文化源泉,更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下面是为你整理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希望对你有用!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篇1 朋友们: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了瑰丽多彩、蔚为大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担当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维护全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我国在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同时,还主动与周边国家合作,为跨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资源建立联合保护的工作机制。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大民众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卓越创造力和思想情感

的体现,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在广大民众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不断地再创造,为我们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增强了对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创造力的尊重。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来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指出,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城镇建设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在2014年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2014年为6月14日)期间,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将以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为主题,在全国所有城乡社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让广大民众更方便、近距离地了解非遗,参与保护。在此,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共同向全国发出倡议:非遗传承,人人参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众,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主体。人人参与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保护。 我们相信,有您的参与,那些祖辈们唱过的歌、跳过的舞、扮过的戏、做过的手工以及传统的民间实践活动和高度智慧的思维方式将重放异彩,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而您,将获得参与非遗实践活动的教益和快乐;在与祖先、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通知

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名单 (共计98项) 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94 上林四六联民歌上林县 195 刘永福传说钦州市 196 冯子材传说钦州市 197 美人鱼传说北海市 198 右江壮族排歌百色市右江区 199 平果壮族丧歌平果县 200 上林瑶族山歌上林县 201 隆安壮族排歌隆安县 202 乐业壮族古歌乐业县 203 绿珠传说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204 上林壮族八音上林县 205 武鸣壮族山歌武鸣县 206 南宁壮族哭嫁歌南宁市兴宁区 207 京族民歌东兴市 208 恭城瑶族八音恭城瑶族自治县 209 那劳山歌调西林县 210 靖西壮族山歌(靖西上下甲山歌)靖西县 211 凌云瑶族长号艺术凌云县 212 田州壮族山歌田阳县

213 隆林壮族山歌(隆林哥侬呵山歌)隆林各族自治县214 田东瑶族噜吡咧田东县 215 天峨壮族八仙天峨县 216 浦北舞青龙浦北县 217 上林壮族师公舞上林县 218 仙回瑶族调马昭平县 219 八步瑶族长鼓舞贺州市八步区220 水口麒麟马贺州市 221 上林瑶族猴鼓舞上林县 222 南宁傩舞南宁市西乡塘区223 壮族麒麟舞南宁市青秀区224 马山壮族踩花灯马山县 225 上思舞鹿上思县 226 龙胜侗族疱颈龙舞龙胜各族自治县227 北海耍花楼北海市 靖西壮族舞蹈(壮族马绿舞、壮族 靖西县 228 弄腊舞、壮族田间矮人舞、舞春牛) 229 凌云瑶族龙凤舞凌云县 230 壮族铜鼓舞东兰县 231 壮族板鞋舞南丹县 232 乐业壮族龙灯舞乐业县 233 北路壮剧田林县

234 平南大安粤剧平南县 235 上林壮族师公戏上林县 236 防城采茶戏防城港市防城区237 临桂彩调临桂县 238 浦北鹩剧浦北县 239 全州渔鼓全州县 240 合浦公馆木鱼北海市 241 德保壮族末伦德保县 242 宜州渔鼓河池宜州市 243 李家拳及南蛇过垌合浦县 244 三江农民画三江侗族自治县245 罗秀米粉制作技艺桂平市 246 开山白毛茶制作技艺贺州市八步区247 宾阳大罗毛笔制作技艺宾阳县 248 横县南山白毛茶制作技艺横县 249 横县茉莉花茶制作技艺横县 250 扬美沙糕制作技艺南宁市江南区251 南宁铁鸟酱料制作技艺南宁市兴宁区252 长安滤粉制作技艺融安县 253 柳城云片糕制作技艺柳城县 254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融水苗族自治县255 苗族亮布制作技艺融水苗族自治县

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参考内容)

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传承、和发展始终由其载体――“传承人”来完成。他们掌握并传承着古老的民间文化知识和民族技艺的精髓,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如果没有了传承人,就丧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与传承人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延续,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习所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所谓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由各级人民政府文化部门认定,能熟练掌握某种非遗项目技法,且具有权威代表性或社会大众公认影响力的非遗项目传承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有着严格的标准,同时他们也承担着法律赋予的更多义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标

准,具体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指由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批准认定的,承担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传承和保护责任,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承人”。 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紧迫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传承、和发展始终由其载体――“传承人”来完成。他们掌握并传承着古老的民间文化知识和民族技艺的精髓,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如果没有了传承人,就丧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与传承人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延续,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三、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靠传习所进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将担负起以下功能:在传习所场馆内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研究和展演工作,建立传承机制、大力培训传承人,做到后继有人,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例如保存、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归属 关于“非遗”,往往侧重于个别少数民族的、特别是濒临消亡的人口基数小的民族文化的抢救,这当然是“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突破个别民族、局部区域、特定时间、某个行业的“非遗”,在中华民族的宏大叙事中,去发掘对56个民族的大家庭成员有普遍影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覆盖,不分男女、贫富、行业、信仰等差别在全社会广泛适应的“非遗”呢? “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但在物欲横流、精神空间被严重挤压的当今社会,“非遗”同样不可避免地在申报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物化。如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物化包装的态势、突破物质形态的藩篱和局限、保持“非遗”的非物质特征,是尊重本民族祖先留下的遗产的必要态度。 “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 “非遗”,都有着浓厚的文以化人的礼乐作用,大部分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其实用性,也表现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但现实保护中,我们对遗产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市政协科教文史委 根据市政协双月协商座谈会工作分工,科教文史委牵头筹备了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协商活动。通过本地观摩,外出参观,听部门情况介绍,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初步了解,现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库。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传承人来完成的文化遗产。目前,我市许多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都年事已高,比如的传承人,的传承人等。这些人的身体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非遗项目的损坏或者消亡。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密切合作,进一步健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影音、文字资料库,以供将来教学、研究时使用。一要利用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全面完成所有非遗项目的影音采录工作,包括传承人口述史、技艺流程、剧目或者节目、仪式规程等等。要让每一个非遗传承人、每一种非遗文化、每一个非遗项目、每个项目的所有细节,都以最完整的形式原汁原味保留、记录下来。二要整理好历史非遗资料。许多历史非遗资料,由于时间久远,当时的文字记录、录音带、录像带等难免出现发霉、老化现象,建议用数字化手段重新翻新保存。三要做好非遗资料的挖掘工作。对一些缺失的或者仍然散落在民间的非遗文化及项目,要及时进行挖掘和收集,查漏补缺,比如要及时收集散落民间的剪纸老纹样等,使档案库更加完善。

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地传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解决其传承的重要手段。因此,和被动保护相比,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讲堂,同时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让普通群众、下一代了解非遗文化、热爱非遗文化、甚至愿意传承非遗文化,是保护非遗文化的更加长远、高效之计。一要做好对“下一代”的传播,推动合适的非遗项目进课堂,使学生增强“非遗”保护意识,培养学习和保护“非遗”的兴趣。建议有关部门联手,让等武术类项目进入小学、初中、老年大学的体育课程;让等项目进入各类学校手工课,让民俗、非遗类音乐等项目进入各类学校音乐课。二要做好对机关干部、教师、大企业等集中性群体的传播,推动相关非遗项目进各种讲堂。比如,等同志,既是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又有着丰富的民俗知识和很高的文化素养。建议有关部门让他走进学校、机关、老年大学等讲堂,宣讲等传说。三要做好在全社会的普及性传播,让非遗专栏进入报纸、电视台、电台。建议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把更多的非遗文化和项目做成喜闻乐见的动漫、公益宣传片、公益广告等,使之真正在生根发芽。 三、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题材和内容。青州的农民画产业现在正在兴起,其题材和内容大多来自于当地人的吃穿住行,很具乡土气息。比如当地的特产水果银瓜就是农民画的热门题材,许多福禄寿喜画作就是用银瓜排列组合而成的,很受当地人和外地游客的欢迎。建议我市相关部门也能够引导非遗传承人借鉴这种经验,不断拓展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题材和内容,将之和我市经济、社会、文化、旅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展示解决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展示解决方案 伴随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快速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在商务、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昭示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技术也开始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逐渐为人们熟知和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就是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储存、数字处理、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以新的视角加以解读,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求加以利用。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会便开启了美国记忆计划,对美国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档案等进行数字记录与保护。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也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程。此外,欧洲各国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数字博物馆等开展了系列探索。 全景画卷(非遗盛景) 动态影像卷轴徐徐打开,古老的画面、老照片、视频等人 们记忆中的影像,在此展现在观众眼前。 互动魔镜墙 一面黑色烤漆玻璃墙上,镶嵌充满现代设计感的展示橱窗, 参观者手在空中挥动,可以对想了解的重点文化的详细内容 进行进一步了解。

非遗多点触摸 在展演互动区内,设置有一个充满未来科技感的未来科技感的多人多点触摸桌,给人们带来全新高科技的互动体验,各种非遗标题在触摸屏中自由浮动,当参观者的手碰到相关标题时,标题炸开或弹出相关的视频文字。 民族舞蹈 该区舞台具有观赏与互动的两面功能。定期举行民间舞蹈的大中小型表演会,同时还可以引进国外的民族汇演,并可以进行培训舞蹈与杂艺,定期开设相关培训课程。 金村庙会游戏 介绍赞金七游戏参与抢祭品游戏 (1) 赞金七游戏:参观者可在触屏中查询金七传说的故事,在看完故事后,点击点赞按钮,进入抢祭品游戏 抢祭品游戏:画面显示许多旋转漂浮的祭品以及一些不相关用品,参观者随意点击,若抢到祭品,则出现祭品信息,若抢到其他物品,则显示鼓励话语。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一、内容 二、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发展现状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7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中国文化遗产日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国家文物局2005年8月16日正式宣布采用金沙“太 阳神鸟”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中英文文字采用“中国文化遗产”, “China Cultural Heritage”。 中国文化遗产歌曲《寻找与守望》 《通知》说,文化遗产包括物质类和非物质类。物质类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区、名村镇。非物质类包括:口头传统、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等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空间。政府希望通过设立“文化遗产日”,使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全国“文化遗产日”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选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而是确定在没有任何特殊意义的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这样做旨在使这个“文化遗产日”具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0年10月在济南举办。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2年9月在山东枣庄举办。 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4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济南举办。以“非遗: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主题

济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精)

济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济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文学(共计7项):闵子骞传说华山华阳宫传说五月十三祭天习俗《泰山北届届碑之谜》等几 十处(件)名人名地历史名地历史故事传说大明湖的传说东平陵城的传说李开先的传说故事 民间美术(共计3项):济南面塑济南剪纸济南泥塑 民间音乐(共计1项):商河民歌 传统戏剧(共计5项):济南吕剧济南京剧五音戏王皮戏济南皮影戏 曲艺(共计6项):山东快书(杨派、高派) 山东琴书山东大鼓济南相声长清落子平阴渔鼓民俗(共计3项) :商河梁王冢庙会女郎山庙会千佛山庙会 民间舞蹈(共计10项):四蟹灯商河鼓子秧歌梆鼓秧歌芯子(抬芯子、扛芯子、转芯子) 加古通花鞭鼓舞济阳鼓子秧歌高跷(乔家、胡家、饮马) 猫蝶富贵绣球灯 传统手工技艺(共计7项):历城板栗栽培技艺龙山黑陶制作技艺东阿镇“福”牌阿胶制作技艺商河老粗布制作技艺仲宫白酒传统酿制技艺济南烤鸭制作技艺章丘大葱栽培技艺 其他(共计1项):大观园晨光茶社 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49项) 民间文学(共计22项) 张尔岐的传说大舜的传说鲍叔牙的传说辛弃疾少年传说黄巢村的传说历城民间故事章丘地名传说袭勖的传说故事大周三藏、大唐三藏义净传说五股穿心柏传说郭巨埋儿的传说黄巢寨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扁鹊的传说孙膑与庞涓故事马山故事娄敬洞传说故事玉皇山传说灵岩寺的传说故事和圣柳下惠的传说故事阁老于慎行的传说故事管仲三归台的传说故事 传统美术(共计1项):鲁绣 传统音乐(共计2项):砸山东章丘扁鼓 传统舞蹈:扇鼓舞八卦益智灯 传统戏剧(共计2项):平阴木偶戏章丘梆子 曲艺(共计2项):木板大鼓评书(济南方言) 传统技艺(共计6项):济南油旋制作技艺垛石镇平安五香驴肉制作技艺德馨斋传统酱酿制技艺黄家烤肉制作技艺糖酥火烧制作技艺石家老陶制作技艺 民俗(共计5项):孝堂山庙会马山三月三庙会少岱山庙会黄石公祭祀活动章丘铁匠生活习俗 传统医药:宏济堂传统中医药文化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济南形意拳 扩展项目(共5项):传统美术(共计1项)长清剪纸 传统舞蹈(共计3项)商河高跷曲堤金李小伞秧歌济南西关高跷 曲艺(共计1项)山东快书(于派) 课题示范 宏观类: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中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调查、影响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因素、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议 微观类:闵子骞传说的现代价值、听山东快书品曲艺魅力 要求:1、课题组自由组合,每小组6-8人 2、填写完整,每小组填写一份申请表本周交至政治组林琳老师处(交表时间每天课间操,另领取活动记录表和结题登记表) 3、活动记录表和结题登记表上交时间为12月7日前

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对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内容。口头传承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议、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其保护的意义是什么,进而制定如何保护的对策,才能够使那些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一切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的。 田青教授在“珠海大讲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中说过:我们为什么要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DNA。我们的所有的古老的传统包括我们的民俗,在面对现代化的时候,都是弱势文化,不保护提倡就会消亡。因此保护“非遗”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迫在眉睫。但是,我们在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时候要作要对精神家园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又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象征,既需要各部门团结协作又需要确定各自的职能、履行相关的责任。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关系到文化血脉的传承、精神家园的维护、和谐文化的建设,关系到民族文化身份和国家文化主权的维护。关系到人类文化多样性及其可持续性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的文化它的价值不单体现在传承人创作的作品更在于传承人所拥有的技艺技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民间,生存于民间,传承于民间没有任何文化形式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的是他们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失去了传承和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复存在。 保护文化遗产具有很多现实的意义。 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应对各种现代性危机以及严重的社会问题。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世界的合作与交流、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和谐世界。四、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多样性,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使得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之间求同存异,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我国及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五、《伊斯坦布尔宣言》中指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能够增强人类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先进文化,同时也是创造性和文化创作的主要源泉之一。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促进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真正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保护意识,有利于实现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从而更有力的反作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促使其早日完成这一系统而艰巨的任务。 综上所述,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并且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是人类生命的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

非遗展方案20170711

2017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总体方案 一、大会前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现代化,我国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保护现状堪忧。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经过充分调研和谋划,特决定于2017年10月20日至22日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17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二、时间地点 1、时间:2017年10月20日至22日 2、地点: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 三、大会主题 传承文化发展未来 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华文化促进会 承办单位:中华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 安徽中设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五、展示内容

1、剪纸类:蔚县剪纸、中阳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庄河剪纸、扬州剪纸、南京剪纸、金坛刻纸、阜阳剪纸 2、戏剧类:徽剧、庐剧、黄梅戏、淮北花鼓戏、南 陵目连戏、洪山戏、山东梆子、宿州皮影戏、渔鼓戏、宁阳木偶戏、鹧鸪戏。 3、手工技艺类:界首彩陶烧制技艺、万安罗盘制作技艺、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宣纸制作技艺、定瓷烧制技艺、鲁锦织造技艺、风筝制作技艺、江苏苏绣、南京金箔锻制技艺、潍坊风筝、威县土布纺织技艺、永乐桃木雕刻技艺、芮成布艺、紫金砚制作技艺、舒席制作技艺、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徽州漆器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南京云锦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4、传统医药类:苏州雷允上六神丸制药技艺、唐老—正斋膏药制作技艺、董家骨科正骨疗法。 5、瓷器烧制类: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唐三彩烧制技艺、吉州窑瓷制作技艺。 六、展区设置 1、合肥非遗展区(2000平米) 主要邀请合肥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人携带非遗产品现场展示。 2、市外非遗展区(6000平米) 主要邀请合肥市以外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人携带非遗产品现场展示。其中国家级非遗传人100人,省级非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公约》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性的涵义,是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精神生产这层涵义上的非物质性。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以下统计截止至2010年)

昆曲资料图片 2001年(1项):昆曲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牡丹亭》、《长生殿》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昆曲表演用锣鼓、弦索及笛、箫、笙、琵琶等管弦和打击乐器伴奏。昆曲的舞蹈动作主要分作两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古琴资料图片 2003年(1项):中国古琴艺术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20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关于它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之说。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