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分析的五个层次

面向对象分析的五个层次
面向对象分析的五个层次

面向对象分析补充内容:

1.面向对象分析的五个层次

面相对象分析由五个主要活动组成,即确定类-&-对象、识别结构、识别主题、定义属性和定义服务(方法)。对于一个复杂问题的面向对象的模型可用五个层次表示:类-&-对象层、结构层、主题层、属性层和服务层,如图1:

图1 对象模型的五个层次

主题(Subject)层:主题给出分析模型的总体概貌,是控制读者在同一时间所能考虑的模型规模的机制。

类-&-对象(Class & Object)层:对象是数据及其处理的抽象。它反映了保存有关信息和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能力。

结构(Structure)层:结构表示问题域的复杂性。类 - 成员结构反映了一般 - 特殊关系,整体 - 部分结构反映了整体 - 部分的关系。

属性(Attribute)层:属性是数据元素,用来描述对象或分类结构的实例,可在图中给出并在对象的储存中指定,即给出对象定义的同时,指定属性。

服务(Serves)层:服务是接收到消息后必须执行的一些处理,可在图上标明它并在对象的储存中指定,即给出对象定义的同时,定义服务。

五个层次就像合并在一起的五个透明的图层一样,每一层从不同角度将对象模型更细化、更具体化。

2.五个层次对应的五个活动

面向对象的模型的五个层次对应着分析建模的五个主要活动。这五个活动的

工作可以不按顺序进行,也没必要完成一项活动后才开始另一项活动工作。也就是说,五个主要活动可以同时(并行)处理;可以从较高抽象层转移到较低的具体层,然后再返回到较高抽象层继续处理;当系统分析员在确定类-&-对象的同时,想到该类的服务,则可以先确定服务后,再返回去继续寻找类-&-对象;没有必要遵循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原则。

3.面向对象分析流程

一般情况下,面向对象分析过程可按照下列流程进行:确定类-&-对象、识别结构、识别主题、定义属性、建立动态模型、建立功能模型、定义服务(方法)。但是,对于大型的、复杂的问题,不可能严格按照上面流程进行,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寻找、确定、识别、建立和定义来构造模型,即先构造出模型的雏形或部分,再逐步扩充、修改、求精直至满意以为止,最后,构造出符合问题域需求的正确的、准确的、完整的目标系统的模型,并编写出需求规格说明。

结构化分析设计与面向对象分析设计比较研究

结构化分析设计与面向对象分析设计比较研究 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软件龚霞 指导老师康世瀛 中文摘要:解析了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这两种软件开发方法具有的分析设计过程,讨论了各自在不同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及局限性,提出了在选用面向对象开发大型软件系统的同时可结合结构化方法。 关键词:软件开发;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 Abstract:This paper anatomizes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process of Structural method and objected-oriented method,discusses their applications and disadvantages and proposes that structural method can also be used while developing the large-scale software systems in selecting the objected-oriented method. Key words:software-development;objected-oriented method;structural method 一、引言 结构化方法由E.Yourdon和L.L.Constantine在1978年提出,结构化方法又可称为面向功能的软件开发方法或面向数据流的软件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是建立在软件生存周期的模型基础上的一种软件开发方法,相对于早期的个体化开发方法无疑是前进了一大步。 由于传统的生命周期开发学存在下面的问题:生产率提高的幅度远不能满足需求,软件的重用度很低,软件难以维护,软件往往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出现了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这是一种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相结合的方法,而且它以对象建模为基础,从而不仅考虑了输入、输出数据结构,实际上也包含了所有对象的数据结构,所以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彻底实现了PAM没有完全实现的目标。不仅如此,面向对象技术在需求分析、可维护性和可靠性这三个软件开发的关键环节和质量指标上有了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简答题

1、什么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不仅是以些具体的软件开发技术与策略,而且以一套关于如何看待软件系统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以什么观点来研究问题并进行求解,以及如何进行系统构造的软件方法学。 2、软件开发方法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软件工程和瀑布方法学2)新方法学:螺旋式、迭代式、递增式、合并式3)面向对象方法学:UML、RUP、XP 3、为什么需要OOA、OOD。 OOA就是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需求分析,OOA加强了对问题域和系统责任的理解,有利于人员之间的交流,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较强,很好的支持软件复用。 OOD就是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系统设计,OOD.符合人们习惯的思维方法,便于分解大型的复杂多变的问题;易于软件的维护和功能的增减;可重用性好;与可视化技术相结合,改善了工作界面。 4、从概念层次、规格层次、实现层次三个角度如何理解对象的概念? 从概念层次来看,一个对象就是一系列的责任; 从规格层次来看,一个对象是一系列可以被其他对象或该对象自己调用的方法;从实现层次来看,一个对象是一些代码和数据。 5、如何绘制类图和对象图?简述其步骤。 类图绘制:1发现类,找到备选类,确定候选类2关联分析,确定关联关系,多重性分析3职责分析4限定与修改,导航性分析,约束,限定符; 对象图绘制:1发现类和对象2对其细化,分析,确定关系。 6、简述重定义方法与重载的区别。 重定义:1参数列表必须完全与被重写的方法相同2返回类型必须一直域被重写的方法的类型相同3访问修饰符的限制一定要大于被重写方法的访问修饰符4重写方法一定不能抛出新的检查异常或者比被重写方法申明更加宽泛的检查性异常:重载:1必须有不同参数列表2可以有不同的返回类型,只要参数列表不同即可3可有不同访问修饰符4可抛出不同的异常。 7.简述抽象方法与虚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虚方法有一个实现部分可以为子类实现有共同的方法,并为派生提供了覆盖该方法的选,抽象方法只是强制派生覆盖方法;抽象方法只能在抽象类中声明,而虚方法不是;抽象方法不能声明方法实体,虚方法可以;包含抽象方法的类不能实例化,但虚方法可以。 8、简述使用继承的规则。 1)、不要过度使用;2)、子类应是超类的一个类型;3)、子类应是超类的扩展; 4)、尽量少从具体类继承,最好继承接或抽象类。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_软件工程实验_1245713131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号:1245713131 班级:计科1班 姓名:

一、概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大高校的图书馆规模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图书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有关图书的各种信息也迅速的增加,这一庞大的信息量也对图书馆的信息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避免图书管理上的混乱,降低管理费用,提高工作效率,给读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图书管理系统必须引入信息化和自动化的管理方式,对图书资料进行集中、统一、高效率的管理。 二、问题的提出 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各高校已经把计算机引入了图书馆,开始了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这给予了学生极大的便利,学生可通过图书馆可以获得丰富的文献资料。和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相比,计算机和 Internet的使用也大大提高了图书馆对书籍的管理效率,为读者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与此同时服务理念也由以书籍为中心变为以广大师生的信息需求为中心,但是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还远远没有跟上网络建设的步伐,所提供的服务也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师生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应当有着先进的现代信息设备,完善的管理和服务,并且有稳定和特定的高素质读者用户群,更应该深入开展图书馆多元化信息服务,以更好地满足高校师生不同的信息需求。 目前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内容都是浅层次的,主要还是集中在资料的“提供”上,比如动态信息和催还信息的发布只是停留在计算机上,没有充分利用现在飞速发展的通讯技术,使借阅者不能及时得到相应的信息。高校图书馆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群体对信息的需求,因此使得资源的共享性受到相当大的限制。 三、需求分析 (一)用户提出的需求包括下列内容: ①这是一个图书馆支持系统。 ②图书馆将图书和杂志借给借书者。借书者已经预先注册,图书和杂志也预先 注册。 ③图书馆负责新书的购买。每一本图书都购进多本书。当旧书超期或破旧不堪 时,从图书馆中去掉。 ④图书管理员是图书馆的员工。他们的工作就是和读者打交道并在软件系统的 支持下工作。 ⑤借阅人可以预定当前没有的图书和杂志。这样,当他所预定的图书和杂志归 还回来或购进时,就通知预定人。当预定了某书的借书者借阅了该书后,预定就取消。或者通过显式的取消过程强行取消预定。 ⑥图书馆能够容易地建立、修改和删除标题、借书者、借阅信息和预定信息。 ⑦系统能够运行在所有流行的技术环境中,包括Unix, Windows和Linux,并应 有一个良好的人机交互图形用户界面(GUI)。

UML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建模与设计课后选择判断

第一章 1.选择题 (1)软件工程的概念是在()年被首次提出的。 A.1949 B.1968 C.1972 D.1989 (2)下列不属于软件工程的目标的一项是() A.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 B.提高软件产品的可靠性 C.减少软件产品的需求 D.控制软件开发成本 (3)软件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软件工具落后 B.软件生产能力不足 C.对软件认识不够 D.软件本身的特点及开发方法 (4)人们公认的第一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是()。 A. Simula B. Smalltalk C. C++ D. Java (5)下列编程语言中不支持面向对象的特性的是()。 A. C++ B. ANSI C C. Java D. Objetive c (6)下列选项中不是面向对象方法的相关原则的是()

A.封装 B.继承 C.多态 D.结构 (7)()是面向对象方法中用来描述”对客户隐藏对象的属性和实现细节”的概念。 A.封装 B.继承 C.多态 D.抽象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面向对象方法的优势之-的是()。 A.复用性强 B.改善了软件结构 C.软件的执行效率更高 D.抽象更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 2.判断题 (1)软件就是程序,编写软件就是编写程序。对错 (2)软件危机的主要表现是软件需求增加,软件价格上升。对错 (3) C语言对面向对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错 (4)面向对象方法中的对象是从客观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个集合体。对错 (5)面向对象可以保证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变化完全不会导致系统结构的变化。对错 (6)面向对象方法就是使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编程。对错

(7)对象的自治性指的是对象是完全封闭的,不受任何外界影响。对错 (8)类是面向对象程序中的构造单位,也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成分。对错 第二章 1.选择题 1.选择题 (1)下列关于模型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建模语言只能是图形表示的 B.模型所描绘的系统蓝團既可以包括详细的计划,也可以包括系统的总体计划 C.模型可以帮助开发组生成有用的工作产品 D.最好的模型总是与现实世界联系密切 (2) UML的全称是()。 A. Unify Modeling L.anguage B.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试卷与答案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试题B卷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每小题1 分,共20 分) 3.下列不属于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特征的是()。 A. 封装性 B. 模块性 C. 多态性 D. 继承性 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将描述事物的数据与( ) 封装在一起,作为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来处理。 A. 信息 B. 数据隐藏 C. 对数据的操作 D. 数据抽象 5. 关于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下列不正确的叙述是()。 A. 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致 B. 可重用性好 C. 以数据操作为中心 D.可维护性好 8. 下列不属于类的成员函数的是( )。 A. 构造函数 B. 析构函数 C. 友元函数 D. 拷贝构造函数 9. 继承机制的作用是( )。 A. 信息隐藏 B. 数据封装 C. 派生新类 D. 数据抽象 14. ()是从用户使用系统的角度描述系统功能的图形表达方法。 A. 类图 B. 对象图 C. 序列图 D. 用例图 15. ( ) 是表达系统类及其相互联系的图示,它是面向对象设计的核心,建立状态图、协作图 和其他图的基础。 A.对象图 B. 组件图 C. 类图 D. 配置图 16.()描述了一组交互对象间的动态协作关系,它表示完成某项行为的对象和这些对象 之间传递消息的时间顺序。 A.对象图 B. 协作图 C. 状态图 D. 序列图 17.()就是用于表示构成分布式系统的节点集和节点之间的联系的图示,它可以表示系 统中软件和硬件的物理架构。 A. 组件图 B. 协作图 C. 状态图 D. 配置图 18. 在用UML进行数据库的分析与设计过程中,( ) 就是进行数据库的需求分析,使用用 例图、类图、顺序图、活动图等建立业务模型。 A. 逻辑数据模型设计 B 业务Use Case模型设计 C. 物理数据模型设计 D. 物理实现设计 19. 使用UML进行关系数据库的()时,需要设计出表达持久数据的实体类及其联系,并把它们映射成为关系数据库表(Table)、视图(View)等。 A. 业务Use Case模型设计 B. 逻辑数据模型设计 .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面向对象提纲 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需求,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确定用户需求 一、用例模型:业务用例、业务场景、系统用例、用例规约(用例描述) 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例描述可以有三个级别:1)简单描述2)中间描述3)完全展开描述系统分析:将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系统的范围和主要功能。 二、分析模型 1)静态视图(类图) 2)动态视图(系统顺序图) 1.1建立静态视图(问题域建模) 定义这些系统需求而建立的类图称为域模型类图或简称域模型 类之间的关系:依赖、泛化、关联(聚合、组合) 2.1动态视图(系统顺序图)

三、OO模型的集成 OO需求模型中的关系 依赖性通常从顶部流到底部,双向箭头表示在两个方向都产生影响。 四、面向对象分析步骤: 第一步域模型 A、分析域模型得到静态视图(类图) B、画出实体对应的类及其之间的关系,注意此阶段强调的是静态关系 第二步基于用例的需求分析 通过对需求的调查,业务用例的构建和活动图的绘制,最终得到系统用例图 在用例图的下方,应附上每个用例的用例描述 第三步输入和输出:系统顺序图 域模型类图:

用例图:系统顺序图: 从分析到设计

五、面向对象设计 OO程序是由一系列协同完成某一任务的程序对象组成 OO设计目标:识别并确定所有对象,并生成每个用例,比如用户界面对象、问题域对象及DB访问对象 六、OO设计过程和模型 设计步骤:⑴创建设计类图的基础版本,或初步模型 ⑵开发交互图 ⑶根据开发交互图时得到的信息,返回设计类图并开发方法名称 ⑷用包图将设计类图分割成相关的功能 输入的模型: 交互图:用例图、用例描述、活动图、系统顺序图、设计类图 设计类图:域模型类图、交互图 包图:设计类图 七、设计类和设计类图 7.1 设计类图符号:1. 构造型 2. 标准的构造型 构造型:按照模型元素的特征进行归类的一种方式,用《》符号描述 2. 标准的构造型 (0)设计模型中的标准构造型 ⑴实体类 ⑵边界类 ⑶控制类 ⑷数据访问类 设计模型中的标准构造型: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大作业文档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课程结课大作业 学号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塔里木大学教务处制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课程结课作业\ 题 分\号 值\—— 一 二三四五六七总结总分 总分5 020100 得分 提示:1、请将答案写在此文档的相应位置,图形需在Rational Rose下绘制,大小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定制(宽不超过页面1/3);2、请将相关的文档,包括程序的相关文档进行压缩,并将压缩文档上传到“大作业电子版文档”文件夹下命名为“班级-学号-姓名”,纸质版于2015年6月12日上午10:00 —13:00交到逸夫楼109。 一、选题(此题5分) 请根据你抽中的题号,请将其所对应的题目写到下方,并将你要描述的界面进行截图。 题目:照相(即手机的“相机”软件) XPERIA Z系列手机的自带相机软件。图中第五行第 该相机软件为SONY 二列 的软件。 相机

用例图用到的界面:A D E F 类图用到的界面:B C D E F 序列图和协作图用到的界面:A C 状态图用到的界面:A C 活动图用到的界面:AB C D E F 部署图用到的界面:A DEF ./ * 1SVf 九—X IJ .鈕 EuH o StiilE 拍 untflimhwiiBMiiriifn Qi -A 1 i a口X nt^tt帕.9* 自怕 笑Kt*n 关闻寸慎毛连拍JI 人■注册 O Q ? O■□Q :9 c口X 快走总谕 填理杯记? ?D 将害?瞳用朴 isn^g C? 内序科11诬? 4k a C3 Q)gv> W BF \j o Q ! A ◎ a o X 白拘Jt 笑隘快门(鞭牆)X nn-:? nt窒恙 (>o ■ U K>Qi A B 手动 创息啟 JR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a41065610.html,面向对象分析方法1/2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Object-Oriented Analysis,OOA),是在一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进行了系统业务调查以后,按照面向对象的思想来分析问题。OOA与结构化分析有较大的区别。OOA所强调的是在系统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针对OO方法所需要的素材进行的归类分析和整理,而不是对管理业务现状和方法的分析。 OOA(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由5个层次(主题层、对象类层、结构层、属性层和服务层)和5个活动(标识对象类、标识结构、定义主题、定义属性和定义服务)组成。在这种方法中定义了两种对象类之间的结构,一种称为分类结构,一种称为组装结构。分类结构就是所谓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组装结构则反映了对象之间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OOA在定义属性的同时,要识别实例连接。实例连接是一个实例与另一个实例的映射关系。 OOA在定义服务的同时要识别消息连接。当一个对象需要向另一对象发送消息时,它们之间就存在消息连接。 OOA 中的5个层次和5个活动继续贯穿在OOD(画向对象的设计)过程中。OOD模型由4个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设计问题域部分、设计人机交互部分、设计任务管理部分和设计数据管理部分。 一、OOA的主要原则。 (1)抽象: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抽取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就叫作抽象。抽象是形成概念的必须手段。 抽象原则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尽管问题域中的事物是很复杂的,但是分析员并不需要了解和描述它们的一切,只需要分析研究其中与系统目标有关的事物及其本质性特征。第二,通过舍弃个体事物在细节上的差异,抽取其共同特征而得到一批事物的抽象概念。 抽象是面向对象方法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原则。抽象原则包括过程抽象和数据抽象两个方面。 过程抽象是指,任何一个完成确定功能的操作序列,其使用者都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单一的实体,尽管实际上它可能是由一系列更低级的操作完成的。 数据抽象是根据施加于数据之上的操作来定义数据类型,并限定数据的值只能由这些操作来修改和观察。数据抽象是OOA的核心原则。它强调把数据(属性)和操作(服务)结合为一个不可分的系统单位(即对象),对象的外部只需要知道它做什么,而不必知道它如何做。 (2)封装就是把对象的属性和服务结合为一个不可分的系统单位,并尽可能隐蔽对象的内部细节。 (3)继承:特殊类的对象拥有的其一般类的全部属性与服务,称作特殊类对一般类的继承。 在OOA中运用继承原则,就是在每个由一般类和特殊类形成的一般—特殊结构中,把一般类的对象实例和所有特殊类的对象实例都共同具有的属性和服务,一次性地在一般类中进行显式的定义。在特殊类中不再重复地定义一般类中已定义的东西,但是在语义上,特殊类却自动地、隐含地拥有它的一般类(以及所有更上层的一般类)中定义的全部属性和服务。继承原则的好处是:使系统模型比较简练也比较清晰。 (4)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属性和服务的对象划分为一类,用类作为这些对象的抽象描述。分类原则实际上是抽象原则运用于对象描述时的一种表现形式。 (5)聚合:又称组装,其原则是:把一个复杂的事物看成若干比较简单的事物的组装体,从而简化对复杂事物的描述。 (6)关联:是人类思考问题时经常运用的思想方法:通过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的事物。能使人发生联想的原因是事物之间确实存在着某些联系。

第3章面向对象(上)_补充案例

第三章补充案例 案例3-1 定义学生类 一、案例描述 1、考核知识点 编号:00103002 名称:类和对象 2、练习目标 掌握类定义的方式 掌握如何在类中定义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 3、需求分析 在面向对象的思想中最核心就是对象,在程序中创建对象的前提是需要定义一个类。为了让初学者掌握类的定义方式,本案例将设计一个表示学生的类,该类具有表示姓名的属性name和表示年龄的属性age,同时还具有表示说话行为的方法speak(),用于输出学生的姓名和年龄。 4、设计思路(实现原理) 1)使用class关键字定义一个表示学生类型的类,类名为Student。 2)在Student类中定义两个成员变量name和age,分别用来表示姓名和年龄。其中,name的数据类型为String,变量age的数据类型为int。 3)在Student类中定义一个表示说话行为的speak()方法,用于输出学生的姓名和年龄。二、案例实现 class Student{ String name; int age; void speak() { "我的名字是 "+name+",今年 "+age+"岁"); } } 三、案例总结 1、Java语言严格区分大小写,class和Class是不同的,在定义类时只能使用class关键字 2、在Student类中,成员变量name是String类型,String表示一个字符串,后面的章节会详细讲解 3、思考一下:自己定义一个手机(Phone)类,在类中定义品牌(brand)和价格(price)属性,定义打电话的call()方法,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Phone { String brand; double price; void call(){ "hi,how are you doing"); } } 案例3-2 同一对象被多个变量引用 一、案例描述 1、考核知识点 编号:00103003 名称:对象创建与使用 2、练习目标 掌握如何创建类的对象 掌握如何使用两个或者多个变量引用同一个实例对象。 3、需求分析 在程序中,一个对象可能在多处使用,这样就可能需要有多个变量来引用这个对象。为了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对象的创建和使用,本案例将基于案例3-1,创建三个学生对象,它们的引用变量分别是s1、s2和s3,首先分别使用s1和s2引用,为name和age赋值,然后调用speak()方法,最后将s2变量赋值给s3, s3也调用speak()方法。 4、设计思路(实现原理) 1)编写Example01类 2)在main()方法中,创建Student类的第一个对象,其引用变量为s1,使用s1调用name和age 变量分别为它们赋值为“张三”和“19”,然后调用speak()方法。 3)创建Student类的第二个对象,其引用变量为s2,使用s2分别为name和age赋值为“李四” 和“20”,然后调用speak()方法。 4)创建Student类的第三个对象,其引用变量为s3,将s2的值赋给s3,然后使用s3调用speak()方法。 二、案例实现 public class Example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 { Student s1 = new Student(); ="张三"; =19; (); Student s2 = new Student();

面向对象的分析过程

面向对象的分析过程 摘要 分析了面向对象技术应用于仿真领域的种种优点,亦即我们选择采用面向对 象的方法进行改造的原因。一些面向对象方法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仿真,面向对象,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训练器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是以对象作为最基本的元素,它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 面向对象=对象(Object) +分类(classification) +继承(inheritance) +通过消息的通信(communication with messages)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明显不同。 面向对象的仿真为仿真人员提供了开发模块化可重用的仿真模型的工具,它把系统看成由相互作用的对象所组成,而对象则往往表示现实系统中的真实实体。从而提高了仿真模型的可理解性、可扩充性和模块性,并且便于实现仿真与计算机图形和人工智能的结合。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原因如下: 1.可理解性 面向对象仿真对设计者、实现者,以及最终用户来说都改进了仿真的可理解性。因为仿真系统中的对象往往直接表示现实系统中的真实实体,这些实体在面向对象的仿真系统中可以用外观上类似于人们熟悉的实际系统的对象的图形或图像来表示,用户可以通过图形界面与仿真模型进行交互,利用图形或图像来直接建立仿真模型,这对于熟悉实际系统的用户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 2.可重用性和可扩充性 在面向对象的仿真中,可以建立起一个模型库用以保存以前建立的模型,模型库中的模型可以作为建立新模型的可重用构件,通过面向对象技术内在的继承机制可以容易地和系统地修改现有的对象(类)以创建新的对象。并且可以加入现有的类库中。类库提供了仿真建模所需要的一般设施。通过修改现有的类,可以建立各种应用中所需要的特殊对象。 3.模块性 面向对象的仿真是模块化,特殊的过程来寻找相应的信息,不会影响其它的对象。 4.图形用户界面

#图书馆信息系统面向对象分析实例

图书馆信息系统面向对象分析实例。 总体问题的陈述:本项目的目的是创建一个用于对图书馆的图书进行管理的图书管理系统。 该项目的用户:该项目的用户是一个某大学的图书馆,它负责对其顾客提供图书借阅服务。 该项目的目标:总体上来说,项目的目标是提高图书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为图书业务过程提供更快捷的、更好的和更准确的服务。具体来讲,系统的目标包括:为借书者提供快速借书的服务;进行快速准确的图书和借书者的信息维护;图书管理和查询的自动化。 该系统的功能:系统功能是系统应该做的事情,例如系统提供的预定功能。应该识别出这些功能并把它们列入到逻辑相关联的功能组中。 注意:要验证某一个描述是否真是一个系统的功能,如下的判断语句应该成立: 系统应该做某一个描述 例如,系统应该做图书的预定。 然而,系统的属性是系统的非功能性的特性,这些非功能性特性和系统功能经常被混淆。例如,“易于使用”就是一个非功能性的特性。它是不符合我们上述的验证语句:“系统应该做易于使用”。系统属性不应该是功能规格说明书中的一部分,而应该是一个单独的系统属性规格说明文档。 对于系统的功能,我们应该对其分类,以便区分开各类功能的优先次序和识别出哪些是理所当然应该具备的系统功能。功能的分类包括: 明显的:应该履行的功能,并且用户应该知道这个功能是否已经被履行。 隐藏的:应该履行的功能,但功能的履行对用户不可见。很多使用底层技术的服务确实符合这种情况,例如,将数据保存到一个持久化存储机构中。隐藏的功能经常在采集需求的过程中被遗漏。 修饰性的:可选的,增加这些功能不会对成本和其它系统造成重要影响。 为此,我们给出该系统的借书基本功能如下: F1.1记录借出的图书----借阅事件明显的 F1.2 查找书库中是否存在这种图书明显的 F1.3 从借书卡中读取借书者信息,并校验该信息明显的 F1.4 查找书库中这本书是否还有副本隐藏的 F1.5 当一次借阅完成后,削减该书的副本存书数量隐藏的 F1.6 管理员要使用系统,必须输入ID号和密码才行明显的 F1.7 查询显示借书信息明显的 F1.8 提供一个持久化存储机制隐藏的 F1.9 提供过程间的和系统间的通信机制隐藏的 系统属性:系统属性是系统的特性,它们并不是系统的功能,例如:易用、容错、响应时间、界面形式、平台等。系统属性具有一组可能的属性细节,这些属性细节往往是属性的一些离散的、表达模糊的符号值,例如: 响应时间=(生理上能够接受的时间段) 界面形式=(图形化的,基于表的,彩色比较平淡的) 在我们的案例中,要求借书查找时间小于1秒。 我们结合上面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案例,来给出图书管理系统的问题域模型。我们首先看问题域中的图书、借阅、书目和借书者这四个类。 系统将通过计算机来处理图书、副本、借书者和借阅。借书者要求借书,给出要借图书的名称,出示借书证。系统查找所借的图书是否存在,若存在,同时还要查看该图书是否还有副本,如果有,再查询该借书者提供的借书证是否合法的注册用户,如果是,则办理借阅手续(登记借阅信息)。 图书是存放在图书馆中的一个书的名称,副本是一个图书的具体实例。一个图书可能有多

面向对象分析设计原则

一、单一职责原则(SRP) 就一个类而言,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软件设计真正要做的许多内容,就是发现职责并把那些职责相互分离。测试驱动的开发实践常常会在设计出现臭味之前就迫使我们分离职责。 二、开闭原则(OCP) 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应该是可扩展的,但是不可修改的。也就是说:对于扩展是开放的,对于更改是封闭的。怎样可能在不改动模块源代码的情况下去更改它的行为呢?怎样才能在无需对模块进行改动的情况下就改变它的功能呢?关键是抽象!因此在进行面向对象设计时要尽量考虑接口封装机制、抽象机制和多态技术。该原则同样适合于非面向对象设计的方法,是软件工程设计方法的重要原则之一。 三、替换原则(LSP) 子类应当可以替换父类并出现在父类能够出现的任何地方。这个原则是Liskov于1987年提出的设计原则。它同样可以从Bertrand Meyer 的DBC (Design by Contract〔基于契约设计〕) 的概念推出。 四、依赖倒置原则(DIP) 1、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2、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在进行业务设计时,与特定业务有关的依赖关系应该尽量依赖接口和抽象类,而不是依赖于具体类。具体类只负责相关业务的实现,修改具体类不影响与特定业务有关的依赖关系。在结构化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底层的模块是对高层抽象模块的实现(高层抽象模块通过调用底层模块),这说明,抽象的模块要依赖具体实现相关的模块,底层模块的具体实现发生变动时将会严重影响高层抽象的模块,显然这是结构化方法的一个"硬伤"。面向对象方法的依赖关系刚好相反,具体实现类依赖于抽象类和接口。 五、接口分离原则(ISP) 采用多个与特定客户类有关的接口比采用一个通用的涵盖多个业务方法的接口要好。ISP原则是另外一个支持诸如COM等组件化的使能技术。缺少ISP,组件、类的可用性和移植性将大打折扣。这个原则的本质相当简单。如果你拥有一个针对多个客户的类,为每一个客户创建特定业务接口,然后使该客户类继承多个特定业务接口将比直接加载客户所需所有方法有效。 以上五个原则是面向对象中常常用到的原则。此外,除上述五原则外,还有一些常用的经验诸如类结构层次以三到四层为宜、类的职责明确化(一个类对应一个具体职责)等可供我们在进行面向对象设计参考。但就上面的几个原则看来,我们看到这些类在几何分布上呈现树型拓扑的关系,这是一种良好、开放式的线性关系、具有较低的设计复杂度。一般说来,在软件设计中我们应当尽量避免出现带有闭包、循环的设计关系,它们反映的是较大的耦合度和设计复杂化。 面向对象之代码复用规则 1、对接口编程 "对接口编程"是面向对象设计(OOD)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的含义是:使用接口和同类型的组件通讯,即,对于所有完成相同功能的组件,应该抽象出一个接口,它们都实现该接口。具体到JAVA中,可以是接口,或者是抽象类,所有完成相同功能的组件都实现该接口,或者从该抽象类继承。尽量使用接口。接口只是对象打交道的入口,只有具有继承关系才使用抽象类。 2、优先使用对象组合,而不是类继承 "优先使用对象组合,而不是类继承"是面向对象设计的第二个原则。并不是说继承不重要,而是因为每个学习OOP的人都知道OO的基本特性之一就是继承,以至于继承已经被滥用了,而对象组合技术往往被忽视了。只有有现实生活中的父子关系才使用继承。 相关的设计模式有:Bridge、Composite、Decorator、Observer、Strategy等。 3、将可变的部分和不可变的部分分离 "将可变的部分和不可变的部分分离"是面向对象设计的第三个原则。如果使用继承的复用技术,我们

uml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考题与答案

u m l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考题与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练习题 一、选择题 1.UML 语言不支持的建模方式有(D )。 A. 静态建模 B.动态建模 C. 模块化建模 D. 功能建模 2.一个设计得好的OO系统具有( B )。 A. 低内聚、低耦合的特征 B.高内聚、低耦合的特征 C. 高内聚、高耦合的特征 D.低内聚、高耦合的特征 3.下列不属于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特征的是( B)。 A. 封装性 B. 模块性 C. 多态性 D. 继承性 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将描述事物的数据与 ( C ) 封装在一起,作为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来处理。 A. 信息 B. 数据隐藏 C. 对数据的操作 D. 数据抽象 5. 关于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下列不正确的叙述是(C )。 A. 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致 B. 可重用性好 C. 以数据操作为中心 D.可维护性好 6.用例之间的关系不包括以下哪种关系?D A.泛化 B.包含 C. 扩展 D. 聚集和组合 7.顺序图中不包括以下哪种元素?(A) A.用例 B. 对象 C. 生命线 D. 消息

8. 用例图中不包括以下哪种元素?(B) A. 用例 B. 类 C. 参与者 D. 关联 9. 继承机制的作用是 ( C )。 A. 信息隐藏 B. 数据封装 C. 派生新类 D. 数据抽象 10. 面向对象方法学中,对象之间仅能通过(C )相联系。 A. 类 B.抽象 C. 消息 D. 封装 11. 脚本与用例之间的关系类似与(A)之间的关系。 A. 对象与类 B. 参与者与用例 C. 顺序图和抽象类 D. 消息和对象 12. 下列元素中,(D )不属于消息的组成。 A. 提供服务的对象 B. 服务 C. 输入信息 D. 事件 13. ( D )描述了一组交互对象间的动态协作关系,它表示完成某项行为的对象和这些对象之间传递消息的时间顺序。 A.对象图 B. 协作图 C. 状态图 D. 顺序图 14. ( D)是从用户使用系统的角度描述系统功能的图形表达方法。 A. 类图 B. 对象图 C. 序列图 D. 用例图 15. ( C ) 是表达系统的类及其相互联系的图示,它是面向对象设计的核心,建立状态图、协作图和其他图的基础。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试卷(A)及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 2007学年第1学期考试科目: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考试类型:(闭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 学号姓名年级专业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标“T”,错的标“F”,将答案写入下表) 1. 一个状态图最多只能由一个初态和一个终态。(F) 2. 协作图中的消息必须要有消息顺序号。(T)

3. 两个参与者(actor)之间可以有包含(include)关系、扩展(extend)关系或泛化(generalization)关系,而包含关系和扩展关系是依赖(dependency)关系的版型。(F) 4. 参与者(actor)和用例(use case)之间的关系是关联(association)关系。(T) 5. 类A和类B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称类B中的getName()方法是对类A中的 getName()方法的重载(overload)。(F) 图2 活动图 图1 getName()方法之间的关 系 6. 如图2所示,活动Gesture和Stream audio可以并发进行。(T) 7. 一个软件系统,如果只有源代码,缺乏其他相应的辅助文档,如缺乏顺序图和类图,则可以利用Rose进行逆向工程得到顺序图和类图,但得到的顺序图和类图会比较简单。(F) 8. CMM描述了五个级别的软件过程成熟度,即初始级、可重复级、

已定义、已管理级、优化级。(T) 9. UML由用例视图、物理视图、组件视图、进度视图和配置视图组成。(F) 10. 在设计类图时,可以不用对类图中的每个关联进行命名,但如果需要命名的话,最好用一个“动词”给关联命名。(T)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 1. 一个设计得好的OO系统具有(B) A. 低内聚、低耦合的特征 B. 高内聚、低耦合的特征 C. 高内聚、高耦合的特征 D. 低内聚、高耦合的特征 2.下面()不是UML的基本构成元素。(A) A. 控制语言 B. 基本构造块 C. 规则 D. 公共机制 3. 面向对象的特点主要概括为(C)。 A. 可分解性、可组合性、可分类性 B. 继承性、封装性、多 态性

一个完整的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例子

一个完整的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例子 首先说明,接下来这部分内容,跟面向对象没什么关系,只是描述出我们接下来"需要做什么". 大家都知道电梯是怎么回事了,所以获取需求的过程我就不啰嗦了,直接把最后结果描述出来.(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或软件工程毕业设计的需求分析结果应该有些参考意义...起码可以看出怎么样的结果才真正有意义) 电梯楼层1-10 楼(也就是没有什么地下室也没有中间跳过某些楼层,最普通的情况),一共有2部电梯. 如果一个在n楼(1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试题A卷及答案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试题A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 1. 到20世纪末,面向对象软件工程已经逐渐发展成熟,特别是( D )的 出现和广泛使用,使面向对象方法成为了软件开发的主流方法。 A. OMT B. OOSE C. C++ D. UML 2.( D )为编程人员提供了重复利用程序资源的一种途径,使编程人员可以扩充和完善旧的程序以适用新的需求。 A. 封装机制 B. 抽象机制 C. 多态机制 D. 继承机制 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用( C ) 来描述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对象集合。 A. 实体 B. 对象 C. 类 D. 类模板 4. 下列语言中, ( D ) 是一种混合型面向对象编程语言。 A. C语言 B. Java语言 C. Basic语言 D. C++语言 5. 下列不属于类的成员函数的是 (D )。 A. 构造函数 B. 析构函数 C. 缺省构造函数 D. 友元函数 6. 多态机制的作用是 ( B )。 A. 信息隐藏 B. 实现“一种接口,多种方法” C. 派生新类 D. 数据抽象 7. 合理地利用( B ), 既可以实现部分成员隐蔽,又能方便部分成员的继承,实现代 码的高效重用和扩充。 A.公有继承 B.保护继承 C.友员函数 D.私有继承 8. ( C )经过实例化而生成具体的类。 A.抽象类 B.函数模板 C.类模板 D.对象 9. 类的析构造函数是在 ( C ) 时调用的。 A.不自动调用 B.创建对象 C.删除对象 D.创建派生类对象 10.在公有继承的情况下,基类的( C)成员无法继承到派生类中。 A. 公有成员 B. 保护成员 C. 私有成员 D. 静态成员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教学案例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教学案例研究 该案例示范了使用Rational Rose如何对系统进行建模。使用用例和领域分析的方法来对系统进行分析并且设计一个分析模型。然后把分析模型扩展成设计模型,此设计模型描述了一种技术方案。最终,设计模型转变为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创建的可以运行的程序。 这里将把某大学课程管理的问题作为本部分的示例。 【案例材料】 1. 某大学背景 学生登记在大学里是一种非常耗时的活动,学校还面临着给教室排课的问题。在每个教师决定了他这个学期将讲授什么课程之后,教务处将这些信息输入到一个计算机系统,然后给每个教师打印一份报表,最后要打印一份课程目录给学生。 依照现有系统,学生填写注册表并确定他们所选的课程,然后将所有信息递交到教务处。一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最多选四门课。教务处将这些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一旦输入了学生所选的课程,就会把学生安排到这些课程。大多数时候,学生得到他们选课的课程,但是,当发生冲突时,教务处将询问学生以便得到其他的选择。一旦给所有学生都排好了课,学生的课表将打印出来给学生以便得到他们的确认。大多数学生登记将在一周内完成,但是有些特殊情况要花两周来进行。 当最初的登记周期结束时,教师会得到他们所讲的每一门课程的学生名单。 2. 课程登记问题的风险 开发团队觉得这个系统最主要的风险是有效地存储和获取课程信息。他们开发了几个原型来评价每一个备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和访问机制。他们还开发了一些原型来研究学校运行联机登记系统的硬件需求。 3. 某大学课程登记问题状态 在学期之初,学生会需要一份这个学期要开的课程列表。每门课程的信息,如教师、部门和课程需要的前提条件将包含在这个清单里来帮助学生们选择课程。 新系统允许学生在每个学期里选四门课。另外,每个学生还要提交两个备选课程以预防课程被选满或取消的情况。少于三个学生选择的课将被取消。一旦学生登记完成,登记系统将信息传入财务系统,学生就可以交这个学期的学费了。 教师要进入联机系统确认他们所讲授的课程和每门课程有哪些学生。 在每个学期的这段时间里,学生可以改变他们的计划。学生可以在这段时间内进入系统增加或删除课程。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题目:宿舍管理系统 学号:200*********** 姓名:****** 班级:09软件*****04 完成时间:2011.11.09

目录 1 系统功能需求 (3) 1.1管理系统模块 (3) 1.2查询学生模块 (3) 1.3学生管理模块 (4) 1.4资料修改模块 (5) 1.5楼栋管理模块 (6) 1.6出入登陆模块 (6) 2 建立需求模型 (7) 2.1 划分子系统 (7) 2.2 识别参与者 (8) 2.3 识别用况 (8) 2.4 对需求进行捕获与描述 (9) 3 系统分析 (11) 3.1 寻找类 (11) 3.2 建立状态机图 (12) 3.3 建立类图 (12) 3.4 建立顺序图 (13) 4 系统设计......................................................................................... 1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问题域部分设计 (14) 4.2 人机界面部分设计 (14) 5 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1.系统的功能需求 我校学生公寓现为手工管理,效率低、易出错、手续繁琐,而且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故设计一个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管理学生住宿情况,员工情况,处理学生离校,管理人员来访情况等功能。通过此系统,后勤人员可以对学生公寓的各项情况实行电脑化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也使得公寓管理所需的各项信息能方便快速进行录入,查询,删除和更新。 面对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特点以及该管理工作的具体问题, 本系统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录入公寓各学生的基本情况。 (2)全面查询学生的基本情况。 (3)对学生离校进行处理。 (4)每学期对学生住宿进行注册。 (5)对来访人员进行出入管理。 (6)对学生的财务进行登记管理。 (7)对楼栋物资和楼栋的管理。 (8)对各项情况进行修改,删除,更新。 (9)友好的操作界面, 以及简单快速的操作. (10)多种查询方式。 本系统针对学生公寓管理日常的工作程式, 对学生公寓的各项情况例如:学生信息,学生个人财产信息,来访人员信息等进行有效管理,并能通过各方法进行快速方便的查询。 使学生公寓管理工作运作简明、清晰,各状况一目了然,使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1.1管理系统模块:实现用户退出功能。 1.2查询学生模块:该模块包括五个子模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