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中心自动换刀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加工中心自动换刀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加工中心自动换刀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摘要

机床的发展与应用,大大降低了零件加工的辅助时间,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率。随着数控机床的普及应用,机械加工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数控机床发展成了当今普遍应用的一种更新、更先进的制造设备即加工中心。加工中心带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能对工件按预定程序进行多工序加工的高度自动化的多功能的数字控制机床。

自动换刀装置应当满足换刀时间短、刀具存储量足够、刀具的安置空间小以及安全可靠等基本要求。加工中心的关键在于CNC对刀库的自动选刀和刀库、机械手与主轴间的自动换刀,加工中心出现故障80%都在上述方面本课题就是针对现有的自动换刀装置进一步减少换刀时间,利用PLC对刀库的选刀控制和刀库、机械手与主轴间的自动换刀控制以及刀库精确定位。利用PLC控制液压传动机构,使液压传动更加稳定和精确。

关键词:ATC,刀库,PLC,自动选刀,液压传动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C, the automatic tool changer system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modern advanced manufacture, because the ATC can shorten the cycle time of produ ct manufacturing,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product machining. The latest

requirements of machine tool user comprise of diversification of control object,

complexity of process, flexible of application and high reliability.

The function of tool magazine is that stores the tool and moves the tool which will be used in the n ext manufacturing process to the right changeover position and robot will

finish the change over tool When the tool magazine's capacity is so big and the distance of tool position is more far away the principal axis, there need the tool exchanging unit

to implement the changeover work between the principal axis and tool magazine. The

framework of this function include the robot, tools rotation station and changeov er robot. PLC control the use of hydraulic transmission, made hydraulic transmission to more

stable and accur ate.

Key words: ATC,tool magazine,PLC,tool exchange at random,Hydraulic transmission

II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国内外数控机床的发展情况 (1)

1.1.1 国内外数控机床的现状 (1)

1.1.2 数控机床发展趋势 (2)

1.2 可编程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情况 (3)

1.2.1 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 (3)

1.2.2 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 (4)

1.2.3 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趋势 (6)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意义与内容 (7)

第二章机械手的自动换刀装置研究 (8)

2.1 数控机床自动换刀装置的主要类型、特点及适用范围 (8)

2.1.1 自动回转刀架 (8)

2.1.2转塔头式换刀装 (9)

2.1.3带刀库的自动换刀系统 (9)

2.2ATC的作用及其组成 (10)

2.2.1 ATC的作用 (10)

2.2.2 ATC的主要组成 (10)

2.3 加工中心机械手自动换刀过程 (13)

第三章PLC控制系统设计 (16)

3.1 PLC机型的选择 (16)

3.1.1 CPU的能力 (16)

3.1.2 I/O点数 (16)

3.1.3 响应速度 (17)

3.1.4 指令系统 (17)

3.1.5 机型选择的其它考虑 (18)

3.2 PLC控制系统设计 (18)

3.2.1 本机I/O与扩展I/O的地址分配 (18)

3.2.2 电器的选择 (20)

3.3 PLC外部接线图设计 (21)

3.4 应用S7-200编制梯形图 (25)

第四章液压传动部分的设计 (28)

4.1 液压传动系统的特点 (28)

4.2 液压传动系统的选择 (28)

4.3 液压传动回路设计 (29)

第五章机械手三维模型设计 (33)

5.1 PRO/E软件介绍 (33)

5.2 应用PRO/E进行模型设计 (33)

第六章毕业设计结论 (39)

参考文献 (40)

致谢信 (42)

声明 (43)

第一章绪论

1.1 国内外数控机床的发展情况

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带有自动换刀系统的加工中心在现代制造业中起着愈

来愈重要的作用,它能缩短产品的制造周期,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适合柔性加工。自动换刀系统一般由刀库、机械手和驱动装置组成。刀库容量可大可小,其装刀数在20—180把之间。刀库的功能是存储刀具并把下一把即将要用的刀具准确地送到换刀位置,供换刀机械手完成新旧刀具的交换。当刀库容量大时,常远离主轴配置且整体移动不易,这就需要在主轴和刀库之间配置换刀机构来执行换刀动作。完成此功能的机构包括送刀臂、摆刀站和换刀臂,总称为机械手。具体来说,它的功能是完成刀具的装卸和在主轴头与刀库之间的传递。驱动装置则是使刀库和机械手实现其功能的装置,一般由步进电机或液压(或气液机构)或凸轮机构组成。机械手完

成刀库里的刀(新刀)与主轴上的刀(旧刀)的交换工作。由于数控加工中心的刀库容量、换刀可靠性及换刀速度直接影响到加工中心的效率,而自动换刀就是进一步压缩非切削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所以数控机床为了能在工件一次装夹中完成多道加工工序,缩短辅助时间,减少多次安装工件所引起的误差,必须带

[1]

有自动换刀装置。

1.1.1 国内外数控机床的现状

当今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对机床工业高度重视,竞相发展机电一体化、高精、高效、自动化先进机床,以加速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欧、美、亚在国际市场上相互展开激烈竞争,己形成一条无形战线,特别是随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加速发展,各方用户提出更多需求,早己成为四大国际机床展上各国机床制造商竞相展示先进技术、争夺用户、扩大市场的焦点。中国加入WTO后,正式参与世界市场激烈竞争,今后如何加强机床工业

实力、加速数控机床产业发展,实是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自从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以来,数控机床

在制造工业,特别是在汽车、航空航天、以及军事工业中被广泛地应用,数控技术无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飞速发展。1956年,日本富士通研究成功数控转塔

式冲床,美国IBM公司同期研制成功了“APT”(刀具程序控制装置)的加工中心。1958 年美国K&T公司研制出带ATC(自动刀具交换装置)的加工中心。1967年出现了FMS, 1978年以后,加工中心迅速发展,带有ATC装置。可实现多工序加工的机床步入了机床发展的黄金时代。

中国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以来,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在1958~1979年间为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中对数控机床

特点、发展条件缺乏认识,在人员素质差、基础薄弱、配套件不过关的情况下,无法用于生产而停顿。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盲目性大,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第二阶段从日、德、美、西班牙先后引进数控系统技术,从美、日、德等引进数控机床先进技术和合作、合资生产,解决了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和使用,并逐步向前发展。在20余年间,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培训了一批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人才;通过合作生

产先进数控机床,使设计、制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通过利用国外先进零部件、数控系统配套,开始能自行设计及制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轴联动加工的数控机床,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至今许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不能独立发展,基本上处于从仿制走向自行开发阶段,与日本数控机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各方面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

少深入系统的科研工作;零部件和数控系统不配套:企业和专业间缺乏合作,基本上

[2]

孤军作战,虽然厂多人众,但形成不了合力。

1.1.2 数控机床发展趋势

1.高速化、高精度化、高可靠性

质量、效率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高速化:(1)提高进给速度:采用直线滚珠式导轨等;(2)提高主轴转速:采用直线电

机技术,直接将电机与主轴连接成一体后,装入主轴部件,可以在 1.8秒从0到15000r/min。

高精度化:精密化是为了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对

机电产品性能与质量要求的提高,机床用户对机床加工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提高了一倍,达到15微米。

高可靠性:一般数控系统的可靠性要高于数控设备的可靠性在一个数量级以上。

2.复合化

数控机床的功能复合化的发展,以其复合加工实现了一次装夹后完成各种复杂零件的全部加工,从而减少了不创造价值的辅助时间,提高了机床的效率和加工精度,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的柔性。复合功能的机床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机种,其核心是在一台机床上要完成车、铣、钻、锉、攻丝、铰孔和扩孔等多种操作工序。

3.智能化

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的智

能化:如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等;为提高驱动性能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用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

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还有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及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4.柔性化、集成化

为适应制造自动化的发展,向FMC, FMS, CIMS提供基础设备,要求数控系统不仅能完成通常的加工功能,而且还能够具备自动测量,自动上、下料,自动换刀,自动误差补偿、自动诊断、进线和联网功能,依据用户的不同的要求,可方便地灵

[3]

活配置及集成。

1.2 可编程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情况

1.2.1 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

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是指以计算机技术

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 Internatio 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

原则而设计。

PLC之所以高速发展,除了工业自动化的客观需求外,还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它较好的解决了工业控制领域中的可靠、安全、灵活、方便、经济等问题。其特点如下:

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高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PLC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例如三菱公司生产的F系列PLC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3万小时。一些使用高频CPU的PLC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则更长。此外,PLC带有硬件故障自我检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发出警报信息。

2.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

PLC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大、中、小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控制场合。除了逻辑处理功能以外,现代PLC大多具有完善的数据运算能力,可用于各种数字控制领域。近年来PLC的功能单元大量涌现,使PLC 渗透到了位置控制、温度控制、CNC等各种工业控制中。加上PLC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使用PLC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

3.易学易用,深受工程技术人员欢迎

PLC作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是面向工矿企业的工控设备。它接口容易,编程语言易于为工程技术人员接受。梯形图语言的图形符号与表达方式和继电器电路图相当接近,只用PLC的少量开关量逻辑控制指令就可以方便地实现继电器电路的功能。为不熟悉电子电路、不懂计算机原理和汇编语言的人使用计算机从事工业控制打开了方便之门。

4.系统的设计、建造工作量小,维护方便,容易改造

PLC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大大减少了控制设备外部的接线,使控制系统设计及建造的周期大为缩短,同时维护也变得容易起来。

5.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

以超小型PLC为例,新近出产的品种底部尺寸小于100mm,重量小于150g,功耗仅数瓦。由于体积小很容易装入机械内部,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制设备

[3]

1.2.2 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

1.开关量的逻辑控制

这是PLC最基本最广泛的应用领域。PLC取代继电器控制系统,实现逻辑控制。例如:机床刀库换刀控制、汽车配装线、电视机和收音机的生产线控制等。

2.运动控制

PLC可用于对直线运动或圆周运动的控制。早期直接用开关量I/0模块连接位

置传感器与执行机构,现在一般使用专用的运动控制模块。这类模块一般带有微处理器,用来控制运动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它可以控制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单轴或多轴运动。它们使运动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的顺序控制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被广泛地应用在机床、装配机械等场合。

3.闭环过程控制

在工业生产中,一般用闭环控制方法来控制温度、压力、流量、速度这一类连续变化的模拟量,无论是使用模拟调节器的模拟控制系统还是使用计算机(包括PLC)的控制系统,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即比例—积分—微分调节) 都因其良好的控制效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LC通过模拟量I / 0模块实现模拟量与数字量之间的A / D, D / A转换,并对模拟量进行闭环PID控制,可用PID子程序来实现,也可使用专用的PID模块。PLC的模拟量控制功能已经广泛应用于

塑料挤压成型机、加热炉、热处理炉、锅炉等设备,还广泛地应用于轻工、化工、机械、冶金、电力和建材等行业。

4.数据处理

现代的PLC具有数学运算、数据传递、转换、排序和查表、位操作等功能,

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可以与存贮在存储器中的参考值比较,也可以用通讯功能传送到别的智能装置,或将其打印制表。数据处理一般用在大、中型控制系统,如柔性制造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等。

5.机器人控制

机器人作为工业过程自动生产线中的重要设备,已成为未来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三大支柱之一。现在许多机器人制造公司,选用PLC作为机器人控制器来控制各

种机械动作。随着PLC体积进一步缩小,功能进一步增强,PLC在机器人控制中

的应用必将更加普遍。

6.通讯联网

PLC的通讯包括PLC之间的通讯、PLC与上位计算机和其它智能设备之间的

加工中心自动换刀功能及编程

加工中心自动换刀功能及编程 加工中心自动换刀功能是通过机械手(自动换刀机构)和数控系统的有关控制指令来完成的。换刀过程:装刀,选刀,换刀 1.换刀过程 (1)装刀:刀具装入刀库任选刀座装刀方式。刀具安置在任意的刀座内,需将该刀具所在刀座号记下来。 固定刀座装刀方式。刀具安置在设定的刀座内。 (2)选刀从刀库中选出指定刀具的操作。 1)顺序选刀:选刀方式要求按工艺过程的顺序(即刀具使用顺序)将刀具安置在刀座中,使用时按刀具的安置顺序逐一取用,用后放回原刀座中。 2)随意选刀: ①刀座编码选刀:对刀库各刀座编码,把与刀座编码对应的刀具一一放入指定的刀座中,编程时用地址T 指出刀具所在刀座编码。 ②计算机记忆选刀刀具号和存刀位置或刀座号对应地记忆在计算机的存储器 或可编程控制器 的存储器内,刀具存放地址改变,计算机记忆也随之改变。在刀库装有位置检测装置,刀具可以任意取出,任意送回。 (3)换刀 1)主轴上的刀具和刀库中的待换刀具都是任选刀座。 刀库一选刀一到换刀位一机械手取出刀具一装入主轴,同时将主轴取下的刀具装入待换刀具的刀座。 2)主轴上的刀具放在固定的刀座中,待换刀具是任选刀座或固定刀座。选刀过程同上,换刀时从主轴取下刀具送回刀库时,刀库应事先转动到接 收主轴刀具的位置。 3)主轴上的刀具是任选刀座,待换刀具是固定刀座。选刀同上,从主轴取下的刀具送到最近的一个空刀位。 2.自动换刀程序的编制 (1)换刀动作(指令):选刀(T XX);换刀(M06 (2)选刀和换刀通常分开进行。 (3)为提高机床利用率,选刀动作与机床加工动作重合。 (4)换刀指令M06必须在用新刀具进行切削加工的程序段之前,而下一个选刀指令T常紧跟在这次换刀指令之后。 (5)换刀点:多数加工中心规定在机床Z轴零点(Z0),要求在换刀前用准备功能指令(G28使主轴自动返回Z0点。 (6)换刀过程:接到T XX指令后立即自动选刀,并使选中的刀具处于换刀位置,接到M06指令后机械手动作,一方面将主轴上的刀具取下送回刀库,另一方面又将换刀位置的刀具取出装到主轴上,实现换刀。 (7)换刀程序编制方法 1)主轴返回参考点和刀库选刀同时进行,选好刀具后进行换刀

加工中心自动换刀装置的设计

加工中心自动换刀装置的设计 课件之家精心整理资料--欢迎你的欣赏 加工中心自动换刀系统 1前言 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带有自动换刀系统的加工中心在现代制造业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它能缩短产品的制造周期,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适合柔性加[1]工。 人们一直寻求各种方式,提高加工中心的加工效率。如提高进给与移动速度、提高主轴转速、加大主轴电机功率、加大切削用量、采用高质量刀具等。在高节拍多次换刀的加工过程中,缩短换刀时间,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国内外加工中心生产厂家都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研制自动换刀装置,以缩短换刀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竞争力。自动换刀装置是专门为大中型加工中心配套,实现其刀具储备及自动交换功能的重要功能部件,是高档加工中心和重型加工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减少加工过程中的非切削时间,以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升机床乃至整个生产线的生产力。自动换刀装置的换刀速度和可 [2]靠性,是数控机床系统先进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2、自动换刀系统的组成 [2,3,5]自动换刀系统一般由刀库、机械手和驱动装置组成。 一般来说,刀库容量可大可小,其装刀数量在20,180把之间。刀库的功能是存储刀具并把下一把即将要用的刀具准确地送到换刀位置,供换刀机械手完成新旧刀具的交换。 当刀库容量大时,常远离主轴配置且整体移动不易,这就需要在主轴和刀库之间配置换刀机构来执行换刀动作。完成此功能的机构包括送刀臂、摆刀站和换刀

臂,总称为机械手。具体来说,它的功能是完成刀具的装卸和在主轴头与刀库之间的传递。 [4]驱动装置则是使刀库和机械手实现其功能的装置,一般由步进电机或液压(或气液机构)或凸轮机构组成。机械手完成刀库里的刀与主轴上的刀的交换工作。由于数控加工中心的刀库容量、换刀可靠性及换刀速度直接影响到加工中心的效率,而自动换刀就是进一步压缩非切削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所以数控机床为了能在工件一次装夹中完成多道加工工序,缩短辅助时间,减少课件之家精心整理资料--欢迎你的欣赏 课件之家精心整理资料--欢迎你的欣赏 多次安装工件所引起的误差,必须带有自动换刀装置。 2.1 刀库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数控机床刀库主要分为:转塔式、圆盘式、链式刀库等形式。 转塔式刀库,包括水平转塔头和垂直转塔头两种,所有刀具固定在同一转塔上,无换刀臂,储刀数量有限,通常为6—8把。一般仅用于轻便而简单的机型,常见于车削中心和钻削中心。 圆盘式刀库呈盘状,刀具沿盘面垂直排列(包括径向取刀和轴向取刀)、沿盘面径向排列或成锐角形式的刀库,结构简单、紧凑,应用较多,但刀具单环排列,空间利用率低。若增加刀库容量,必须使刀库的外径增大,那么转动惯量也相应增大,选刀运动时间长。双盘式结构,是两个较小容量的刀库分置于主轴两侧,[5,7]布局较紧凑,储刀数量也相应增大,适用于中小型加工中心。 链式刀库,包括单环链和多环链,链环形式可有多种变化,适用于刀库容量较大的场合,所占的空间小。一般适用于刀具数在30—120把。仅增加链条长度即可增加刀具数,也可以把多个刀库按并联或串联的方式排列起来,既可使刀库容量加

数控加工中心自动换刀系统设计

摘要 本文主要对数控加工中心自动换刀系统及控制系统进行设计。本文主要对数控加工中心自动换刀系统及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第一,了解数控加工中心的分类,其按换刀形式的分类以及加工中心刀库的形式;然后根据给定的参数进行刀库类型的选择以及电动机的确定;接着对刀库的转位定位机构进行了设计;最后是对于控制系统进行了简单设计。 关键字:加工中心,换刀系统,刀库,PLC。

目录 1绪论 (3) 2.刀库的总体设计方案 (5) 2.1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5) 2.2刀库的类型选择 (5) 3.电机的选择 (6) 3.1电机的选型及相关参数 (6) 3.2各部分转动惯量的计算 (6) 3.3预选电机 (6) 3.4电机的校核 (7) 4.机械系统的设计 (7) 4.1刀库转动定位机构的设计 (7) 4.2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 (9) 4.2 轴的校核计算 (10) 4.3 键的设计计算 (10) 5.控制系统的设计 (11) 5.1 刀库的换刀动作如下: (11) 5.2利用PLC实现随机换刀 (12) 参考文献 (15)

1绪论 在现代数控机床中,加工中心(MC-Machining Center)能进行自动换刀、自动更换工件,实行平面、任意曲面、孔、螺纹等加工,成为一种独特的多功能高精、高效、高自动化的机床,并迅速向高速化、复合化、环保化、五轴联动等方向发展,己成为当今国际机床展上最大的亮点。 加工中心特别适合于箱体、框架、叶片等特殊复杂零件的柔性高效加工,能减省一些普通铣床、钻床、键床,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减少转换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在当今机械工业中,产品不断向个性化、精密化、小批量发展,世界对MC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多。特别是在要求适量柔性、大批高效生产的汽车工业、单件、小批重切、快速生产的航空、模具工业以至IT高精尖工业中,MC已逐渐成为重要的高效性机种。 1996年国产加工中心与进口加工中心的台数比,仅为百分之几,到2005年逐步增长到39.4%。2005年与2000年相比,进口的加工中心数量增加4.8倍。加工中心需求猛增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三:(l)整个机械工业原有工艺装备结构陈旧、性能落后,呈“三多三少”(手动的多、自动的少;粗加工的多、精加工的少;低效的多、高效的少),函需大量更新。能源、交通、冶金、发电、工程机械、造船、模具、IT各业均需购置大、中、小各种Mc,量大面广;(2)汽车工业迅速发展,2002-2004年汽车产量分别为325、444、 507万辆,发动机缸体、缸盖、变速箱及各种汽车零部件加工,均需增添高速、高精、环保、节能的各式MC;(3)航空、国防、军工产业,适应新形势发展,均在提高生产能力,需要大、中型各种立式、卧式、龙门式、五轴控制的高性能MC,而且要求品种多、质量好、供货快。 加工中心进口的快速增加,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制造业对这类数控机床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机床制造业在加工中心的生产能力和国产加工中心的竞争力上还存在差距。国产加工中心市场占有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国产加工中心在产品水平、交货期、质量和可靠性上与国外 h L =86750 (h) 验算结果:合格。

水温自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论文(DOC)

毕业设计论文 水温自动控制系统 钟野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系 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或学位): 2011年5 月

目录 1 引言 (2) 2 方案设计 (2) 2.1 总体系统的设计思路 (2) 2.2 部分外围系统的设计思路 (3) 3 硬件电路设计 (3) 3.1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3) 3.2 温度检测电路的设计与论证 (4) 3.3 显示功能电路的设计与论证 (5) 3.4 温度报警提示功能电路的设计与论证 (5) 3.5 外围电路控制设计 (6) 3.6 扩展部分方案设计 (7) 4 软件设计 (7) 4.1 控制主程序设计 (7) 4.2 温度设置程序设计 (8) 4.3 上下限报警程序设计 (8) 5 结论 (9) 结束语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温自动控制系统 钟野 (XXXX电子信息工程学系指导教师:CXJ) 摘要:本文设计主要是采用A T89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以温度传感器(DS18B20)为温度采集元件, 外加温度设置电路、温度采集电路、显示电路、报警电路和加热电路来实现对水温的显示同时自动检测及线性化处理,其误差小于±0.5℃。本文重点介绍硬件设计方案的论证和选择,以及各部分功能控制的软件的设计。本次设计的目标在于:由单片机来实现水温的自动检测及自动控制,实现设备的智能化。 关键词:单片机;温度传感器;自动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is designed AT89C51 microcontroller as control core and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for (temperature gathering element, plus the temperature setting circuit, temperature gathering electriccircuit, display circuit, alarm circuit and heating circuit to achieve water temperature display while automatically detecting and linearization, its error is less than 0.5 + ℃.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hardware design argumentation and choice, and some functional control software design. This design goal is: by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o realize the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automatic temperature control, realize the intellectualized equipment. Keywords: Microcontroller; Temperature sensors; Automatic control

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装置设计

第六章 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装置第一节自动换刀装置的形式数控机床 为了能在工件一次装夹中完成多种甚至所有加工工序,以缩短辅助时间和减少多次安装工件所引起的误差,必须带有自动换刀装置。数控车床上的回转刀架就是一种简单的自动换刀装置,所不同的是在多工序数控机床出现之后,逐步发展和完善了各类回转刀具的自动换刀装置,扩大了换刀数量,从而能实现更为复杂的换刀操作。 在自动换刀数控机床上,对自动换刀装置的基本要求是:换刀时间短,刀具重复定位精度高,有足够的刀具存储量,刀库占地面积小及安全可靠等。 各类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装置的结构取决于机床的形式、工艺范围及其刀具的种类和数量。其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转刀架换刀回转刀架是一种最简单的自动换刀装置,常用于数控车床。可以设计成四方刀架、六角刀架或圆盘式轴向装刀刀架等多种形式。回转刀架上分别安装着四把、六把或更多的刀具,并按数控装置的指令换刀。 回转刀架在结构上必须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粗加工时的切削抗力。由于车削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刀尖位置,对于数控车床来说,加工过程中刀具位置不进行人工调整,因此更有必要选择可靠的定位方案和合理的定位结构,以保证回转刀架在每次转位之后,具有尽可能高的重复定位精度(一般为 0.001~0.005mm)。 一般情况下,回转刀架的换刀动作包括刀架抬起、刀架转位及刀架压紧141 等。回转刀架按其工作原理分为若干类型,如图6-1所示。 图6-1a)所示为螺母升降转位刀架,电动机经弹簧安全离合器到蜗轮副带动螺母旋转,螺母举起刀架使上齿盘与下齿盘分离,随即带动刀架旋转到位,然后给系统发信号螺母反转锁紧。 转位刀架 刀架内装信号盘上齿盘销钉端齿盘定位开电动机合下齿盘销钉n螺母弹簧安全离合器蜗轮副(a)(b) 刀架 凸轮凸轮拔爪棘爪上齿盘下齿盘电动机液压缸棘轮摆动阀芯(c)(e)(d)回转刀架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图6-1 图6-1b)所示为利用十字槽轮来转位及锁紧刀架(还要加定位销),销钉每转一周,刀架便转1/4转(也可设计成六工位等)。 图6-1c)所示为凸台棘爪式刀架,蜗轮带动下凸轮台相对于上凸轮台转动,使其上、下端齿盘分离,继续旋转,则棘轮机构推动刀架转90o,然后利用一个接触开关或霍尔元件发出电动机反转信号,重新锁紧刀架。 图6-1d)所示为电磁式刀架,它利用了一个有10kN左右拉紧力的线圈使刀架定 位锁定。 142

加工中心自动换刀装置结构设计

加工中心自动换刀装置结构设计 [摘要] 本论文完成的是立式加工中心盘式刀库的传动设计、结构设计以及机械手部分的传动设计、结构设计。盘式刀库在数控加工中心上应用非常广泛,其换刀过程简单,总体结构简单、紧凑,定位精度高。刀库传动部分采用蜗轮蜗杆减速装置,可提高输出轴的传动平稳性能,即提高刀盘的运转平稳性。刀库满载装刀16把,采用单环排列方式放置。本次设计中的机械手采用单臂双手式机械手,可以同时完成插刀和拔刀动作,结构简单,换刀时间短。机械手传动部分采用一个液压升降缸和液压回转缸带动花键轴,进而带动机械手的运动。 [关键词] 立式加工中心;盘式刀库;机械手;自动换刀装置 Automatic tool changer structural design of machining centers

Abstract what finished in this paper is drive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and the power transmission parts design of disc tool magazine in vertical machining center. This tool magazine is widely applied in NC machining center. And the process of changing tools is simple, short change time , high precision, simple and compact of structure, reliable, easy maintenanced and low cost. The transmission part of this tool magazine adopts gear reducer. The design of worm gearbox device can improve the stationarity of output shaft, namely, increasing the operation stability and smooth transmission properties of tool magazine.Transmission device of tool magazine adopts a adjusting sleeve to eliminate the transmission clearance of worm.This tool magazine can load 16 cutting tools which are arranged with monocylic an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nearby to choose the right tool. The manipulator of this design is the manipulator with one arm and pair of hands.The advantage of this manipulator is that it can complete the action of inserting tool and pulling out the tool at the same time,simple structure and short change time.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part adopts a hydraulic lift cylinder and hydraulic cylinder drives the spline shaft rotation, thus drive the motion of the manipulator. Key words V ertical machining center; Disc tool magazine; Manipulator; Automatic Tool Changer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数控加工中心自动换刀系统

加工中心自动换刀系统changer system control of machine center with carouselstorage 摘要:针对刀套编码的盘式刀库加工中心,阐述其换刀过程,提出一种结合加工程序、换刀程序和PMC 程序以及参数设置来实现自动换刀控制的思路。同时结合实例给出换刀程序代码和关键PMC 程序。 关键词:加工中心; 自动换刀; 数控; 换刀系统。 Abstract:It analyses the ATC process of machine center with carousel storage.A control method to realize ATC using Gcodes,macor program ,PMC program and parmeter setting is proposed. Examples given in connection with tool changing code and key PMC procedures. Keywords:ATC;NC ;PLC; 设计背景:自动换刀系统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刀具夹持元件的结构特性及它与机床主轴的联结方式,将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性能。刀库结构形式及刀具交换装置的工作方式,则会影响机床的换刀效率。自动换刀系统本身及相关结构的复杂程度,又会对整机的成本造价产生直接影响。从换刀系统发展的历史来看,1956 年日本富士通研究成功数控转塔式冲床,美国IBM 公司同期也研制成功了“APT”(刀具程序控制装置)。1958 年美国K&T 公司研制出带ATC(自动刀具交换装置)的加工中心。1967 年出现了FMS(柔性制造系统)。1978 年以后,加工中心迅速发展,带有ATC 装置,可实现多种工序加工的机床,步入了机床发展的黄金时代。1983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数控刀具锥柄的国际标准,自动换刀系统便形成了统一的结构模式。目前国内外数控机床自动换刀系统中,刀具、辅具多采用锥柄结构,刀柄与机床主轴的联结、刀具的夹紧放松机构及驱动方式几乎都采用同一种结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机床主轴常采用空心的带有长拉杆、碟形弹簧组的结构形式,由液压或气动装置提供动力,实现夹紧放松刀柄的动作。利用这种机构夹持刀具进行数控加工的最大问题是,它不能同时获得高的夹持刚度和刀具振摆精度,而且主轴结构复杂,主轴轴向尺寸过大,加上它的液压驱动装置及刀具辅具锥柄的制造成本,使得自动换刀系统的造价在机床整机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刀具采用锥柄夹头、侧压夹头以及弹簧夹头夹紧性能的对比实验中,采用弹簧夹头夹持刀具是唯一可同时获得高的夹持刚度和振摆精度的理想元件。采用这种夹持元件,刀具或刀具辅具可作成圆柱柄,其制造成本低,精度易保证,这对大容量刀库降低刀具辅具的制造成本,意义更为显著。在现代数控机床上亦有采用弹簧夹头作为刀具的夹持元件,但机床的主轴结构、驱动方式仍然采用与上述锥柄刀具完全相同的结构形式。采用这种结构模式,在实际数控加工中,尤其是在需要超高速主轴、主轴的径向、轴向尺寸都很小、没有足够的换刀空间的微细加工场合中实现自动换刀将会是很困难的,如果实施自动换刀那将使机床成本大幅度提高。如在CNC 控制磨削球面铣刀的数控磨削机床上,直接由高速电机驱动主轴,使用小直径盘形砂轮和指形砂轮加工球面铣刀,换刀空间很小,在这种条件下,将难以实现自动换刀。国外最新研制的内圆磨床上采用的弹簧夹头自动换刀装置售价昂贵。设计内容:设计内容数控加工中心由于配有刀库和自动换到系统,能实现一次庄家完成多道工序,减少专用夹具数量,缩短了生产准备时间,同时减少了多次安装多造成的定位误差,提高了加工进度,能实现高效率的加工。所以自动换刀系统的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和效果。 一、刀库选刀的控制方式自动换刀装置可以定义为:一种能数控机床单元发出的命令从到库中选择和更换刀具的装置。加工中心自动换刀程序有两部分:刀具选择和道具更换。目前刀具选择一般有四种控制方式:顺序选刀方式,刀具编码方式,刀套编码方式,计算机记忆随机换刀方式。其中刀套编码方式是对刀库个个刀座预先编码,每把刀具放入刀座之后就有了相应刀具的编码,即刀具在刀库中的位置是固定的。刀库一般采用链式或者轮式,当然,目前还有一些别的形式的刀库,例如球形刀库、盒式刀库等。

毕业设计:盘式刀库及其自动换刀装置的设计说明书

1 绪论 1.1数控加工中心自动换刀装置概述 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机床工业的技术水平决定着装备制造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水平。当今社会,数控机床几乎已经扩展到了所有加工领域,许多工厂为了适应产品的频繁更新、提高加工精度、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交货周期和减轻劳动强度,在中等批量、甚至大批量生产中应用数控机床,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数控加工中心带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是能对工件按预定程序进行多工序加工的高度自动化的多功能的数字控制机床。自动换刀装置(ATC)是加工中心的重要组成单元,其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加工中心的质量。ATC由刀库和机械手组成,它的机构和运动复杂、性能要求高。刀库的功能是储存刀具,并且按程序指令,把即将要用的刀具迅速、准确地送到换刀位置,因此刀库的位置、体积大小能否适合加工中心的整体设计,刀库的运动机构能否使刀库平稳运转并准确地停在换刀位置,运动过程有无干涉、卡死等现象,都是设计人员非常关心的问题。机械手的功能是把刀库上的刀具送到主轴上,再把主轴上已用过的刀具送回刀库。它的动作要求迅速而准确,所以对机构的结构、定位、运动、夹持力的大小等都有很高的要求,一旦有运动故障或定位、运动误差过大,都会造成换刀动作失败,掉刀。 当今时代,高速加工中心已成为加工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高速功能部件如电主轴、高速丝杠和直线电动机的发展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切削效率。为了配合机床的高效率,作为加工中心的重要部件之一的自动换刀装置的高速化也相应成为高速加工中心的重要技术内容。未来机床产业的发展,均以追求高速、高精度、高效率为目标。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切削时间的不断缩短,对换刀时间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换刀的速度已成为高等级机床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对数控机床的刀库及其自动换刀装置的研究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2国内外自动换刀装置设计的发展情况 自动换刀系统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刀具夹持元件的结构特性及它与机床主轴的联结方式,将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性能。刀库结构形式及刀具交换装置的工作方式,则会影响机床的换刀效率。自动换刀系统本身及相关结构的复杂程度,又会对整机的成本造价产生直接影响。 从换刀系统发展的历史来看,1956年日本富士通研究成功数控转塔式冲床,美国IBM 公司同期也研制成功了“APT”(刀具程序控制装置)。1958年美国K&T公司研制出带ATC(自动刀具交换装置)的加工中心。1967年出现了FMS(柔性制造系统)。1978年以后,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题目: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自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目录 摘要…………………………………………………………………第1章任务要求和方案设计…………………………………… 1.1 任务要求……………………………………………………… 2.1 总体方案确定及元件选择…………………………………….. 2.1.1 总体设计框图……………………………………………… 2.1.2 控制方案确定………………………………...…………… 2.1.3 系统组成……………………………………………… 2.1.4 单片机系统……………………………………….. 2.1.15 D/A转换........................................................................... 2.1.5 晶闸管控制………………………………………... 2.1.6 传感器……………………………………………… 2.1.7 信号放大电路………………………………………. 2.1.8 A/D转换……………………………………………. 2.1.9 设定温度及显示……………………………………. 第2章系统硬件设计……………………….…………………2.1 系统硬件框图……………………………………………2.2 系统组成部分之间接线分析…………………………… 第3章系统软件设计…………………………………………. 3.1程序流程图..…………………………………..…………… 第4章参数计算……………………………..………………... 4.1 系统各模块设计及参数计算 4.1.1、温度采集部分及转换部分

4.1.2、传感器输出信号放大电路部分:........................... 4.1.3、模数转换电路部分:............................ 4.1.4、ADC0804芯片外围电路的设计:....................... 4.1.5、数值处理部分及显示部分:............................. 4.1.6、PID算法的介绍....................................: 4.1.7、A/D转换模块.......................................... 4.1.7、A/D转换模块................................... 4.1.8 单片机基本系统调试............................... 4 .1. 9 注意事项:................................................................ 第5章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 5.1 系统测试仪器及设备 5.2 测试方法 5.3 测试结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加工中心自动换刀

要 本文主要对数控加工中心自动换刀系统及控制系统进行设计。本文主要对数控加工中心自动换刀系统及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第一,了解数控加工中心的分类,其按换刀形式的分类以及加工中心刀库的形式;然后根据给定的参数进行刀库类型的选择以及电动机的确定;接着对刀库的转位定位机构进行了设计;最后是对于控制系统进行了简单设计。 关键字:加工中心,换刀系统,刀库,PLC。

目录 1绪论 (3) 2.刀库的总体设计方案 (5) 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5) 刀库的类型选择 (5) 3.电机的选择 (6) 电机的选型及相关参数 (6) 各部分转动惯量的计算 (7) 预选电机 (7) 电机的校核 (8) 4.机械系统的设计 (8) 刀库转动定位机构的设计 (8) 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 (10) 轴的校核计算 (11) 键的设计计算 (12) 5.控制系统的设计 (12) 刀库的换刀动作如下: (13) 利用PLC实现随机换刀 (14) 参考文献 (17)

1绪论 在现代数控机床中,加工中心(MC-Machining Center)能进行自动换刀、自动更换工件,实行平面、任意曲面、孔、螺纹等加工,成为一种独特的多功能高精、高效、高自动化的机床,并迅速向高速化、复合化、环保化、五轴联动等方向发展,己成为当今国际机床展上最大的亮点。 加工中心特别适合于箱体、框架、叶片等特殊复杂零件的柔性高效加工,能减省一些普通铣床、钻床、键床,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减少转换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在当今机械工业中,产品不断向个性化、精密化、小批量发展,世界对MC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多。特别是在要求适量柔性、大批高效生产的汽车工业、单件、小批重切、快速生产的航空、模具工业以至IT高精尖工业中,MC已逐渐成为重要的高效性机种。 1996年国产加工中心与进口加工中心的台数比,仅为百分之几,到2005年逐步增长到%。2005年与2000年相比,进口的加工中心数量增加倍。加工中心需求猛增的主要原 因,大致有三:(l)整个机械工业原有工艺装备结构陈旧、性能落后,呈“三多三少”(手动的多、自动的少;粗加工的多、精加工的少;低效的多、高效的少),函需大量更新。能源、交通、冶金、发电、工程机械、造船、模具、IT各业均需购置大、中、小各种Mc,量大面广;(2)汽车工业迅速发展,2002-2004年汽车产量分别为325、444、507万辆,发动机缸体、缸盖、变速箱及各种汽车零部件加工,均需 h L =86750 (h) 验算结果:合格。

机床自动换刀装置

第一章、刀架和自动换刀装置设计 一、机床刀架和自动换刀装置的功能、类型和应满足的要求 (一) 机床刀架和自动换刀装置的功能 机床上的刀架是安放刀具的重要部件,许多刀架还直接参与切削工作,如卧式车床上的四方刀架、转塔车床的转塔刀架、回轮式转塔车床的回轮刀架、自动车床的转塔刀架和天平刀架等。这些刀架既安放刀具,而且还直接参与切削,承受极大的切削力,所以它往往成为工艺系统中的较薄弱环节。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机床的刀架也有了许多变化,特别是数控车床上采用电(液)换位的自动刀架,有的还使用两个回转刀盘。加工中心则进一步采用了刀库和换刀机械手,实现了大容量存储刀具静自动交换刀具的功能,这种刀库安放刀具的数量从几十把到上百把,自动交换刀具的时间从十几秒减少到几秒甚至零点几秒。这种刀库和换刀机械手组成的自动换刀装置,就成为加工中心的主要特征。 (二) 机床刀架和自动换刀装置的类型 按照安装刀具的数目可分为单刀架和多刀架。例如自动车床上的前、后刀架和天平刀架。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方刀架、转塔刀架、回轮式刀架等;按驱动刀架转位的动力可分为手动转位刀架和自动(电动和液动)转位刀架。 自动换刀装置的刀库和换刀机械手,驱动都是采用电气或液压自动实现。目前自动换刀装置主要用在加工中心和车削中心上,但在数控磨床上自动更换砂轮,电加工机床上自动更换电极,以及数控冲床上自动更换模

具等,也日渐增多。 数控车床的自动 换刀装置主要采用回转 刀盘,刀盘上安装8~ 12把刀。有的数控车床 采用两个刀盘,实行四 坐标控制,少数数控车 床也具有刀库形式的自 动换刀装置。图3—122a 是一个刀架上的回转 盘,刀具与主轴中心平 行安装,回转刀盘既有 回转运动又有纵向进给 运动(S纵)和横向进给 运动(S横)。固3—122b 为刀盘中心线相对于主 轴中心线倾斜的回转刀 盘,刀盘上有6~8个刀 位,每个刀位上可装两把刀具,分别加工外圆和内孔。图3—122c装有两个刀盘的数控车床,刀盘1的回转中心与主轴中心线平线,用于加工外圆l刀盘2的回转中心线与主轴中心线垂直,用以加工内表面。图3—122d 安装有刀库的数控车床,刀库可以是回转式或链式,通过机械手交换刀具。

自动控制原理及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及系统仿 真课程设计 学号:1030620227 姓名:李斌 指导老师:胡开明 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2013年11月

目录 一、设计要求 (1) 二、设计报告的要求 (1) 三、题目及要求 (1) (一)自动控制仿真训练 (1) (二)控制方法训练 (19) (三)控制系统的设计 (23) 四、心得体会 (27) 五、参考文献 (28)

自动控制原理及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一:设计要求: 1、 完成给定题目中,要求完成题目的仿真调试,给出仿真程序和图形。 2、 自觉按规定时间进入实验室,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因事要请假。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实验期间保持实验室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不得围坐在一起谈与课程设计无关的空话,若违规,则酌情扣分。 3、 课程设计是考查动手能力的基本平台,要求独立设计操作,指导老师只检查运行结果,原则上不对中途故障进行排查。 4、 加大考查力度,每个时间段均进行考勤,计入考勤分数,按照运行的要求给出操作分数。每个人均要全程参与设计,若有1/3时间不到或没有任何运行结果,视为不合格。 二:设计报告的要求: 1.理论分析与设计 2.题目的仿真调试,包括源程序和仿真图形。 3.设计中的心得体会及建议。 三:题目及要求 一)自动控制仿真训练 1.已知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s s x G s x G +=+= 22132)(,131)(

①在MATLAB中分别用传递函数、零极点、和状态空间法表示; MATLAB代码: num=[1] den=[3 1] G=tf(num,den) [E F]=zero(G) [A B C D]=tf2ss(num,den) num=[2] den=[3 1 0] G=tf(num,den) [E F]=zero(G) [A B C D]=tf2ss(num,den) 仿真结果: num =2 den =3 1 0 Transfer function: 2 --------- 3 s^2 + s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 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错位控制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设计院系: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同组人: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字: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目录 一、错位控制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原理................................................................... - 4 - 1、可逆调速系统的原理.................................................................................... - 4 - 2、环流的介绍.................................................................................................... - 4 - 1、环流的定义............................................................................................. - 4 - 2、环流的分类........................................................................................... - 5 - 3、错位控制无环流系统 ................................................................................. - 5 - 1、静态环流的错位消除原理.................................................................. - 5 - 2、错位控制无环流系统的结构............................................................. - 5 - 3、错位控制无环流系统的优缺点 ........................................................ - 6 - 二、系统的设计 ................................................................................................................... - 6 - 1、主电路的设计及参数选择 ........................................................................ - 6 - 1、变压器的选择...................................................................................... - 6 - 2、晶闸管的选择...................................................................................... - 7 - 3、电抗的选择........................................................................................... - 7 - 2、同步变压器及触发器的设计.................................................................... - 7 - 1、触发电路的设计.................................................................................... - 7 - 2、同步变压器的设计............................................................................. - 8 - 3、保护电路的设计........................................................................................... - 9 - 1、过电流保护........................................................................................... - 9 - 2、过电压保护........................................................................................... - 9 - 3、缓冲电路............................................................................................... - 9 - 4、检测环节 ...................................................................................................... - 10 - 1、转速检测............................................................................................. - 10 - 2、电流检测 ............................................................................................... - 10 - 3、电压检测............................................................................................. - 10 - 5、控制电路的设计......................................................................................... - 11 - 1、AVR电压内环的设计 ..................................................................... - 11 - 2、ACR电流环的设计.......................................................................... - 12 - 3、ASR转速环的设计........................................................................... - 13 - 4、AVR、ACR和ASR的限幅设计 .................................................. - 14 - 5、AR反相器的设计............................................................................. - 14 - 三、设计小结...................................................................................................................... - 15 - 四、参考文献...................................................................................................................... - 1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