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烟雾传感器调研报告

半导体烟雾传感器调研报告
半导体烟雾传感器调研报告

半导体烟雾传感器调研报告

肖国敏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成都 611756)

摘要:本文在对生产生活中各类火灾、爆炸事故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出来用传感器检测烟雾以减少火灾爆炸的发生和损失的必要性。对烟雾传感器进行应用情况和需求分析知:目前市场烟雾传感器种类繁多,但都存在着各种缺陷,不能满足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需求。本文提出两三种解决方案,以MQ-2型半导体可燃气体敏感元件烟雾传感器为例,介绍了其检测原理和应用。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巨大的隐患由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产生。为了早期发现和通报火灾,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防止火灾引起燃烧、爆炸等事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为了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对烟雾进行现场实时检测,采用先进可靠的安全检测仪表,严密监测环境中烟雾的浓度,及早发现事故隐患,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发生,才能确保工业安全和家庭生活安全。因此,研究烟雾的检测方法与研制烟雾报警器就成为传感器技术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烟雾检测报警装置是能够检测环境中的烟雾浓度并具有报警功能的仪器。该报警装置是石油化学工业、有气体泄漏可能的生产工厂及家庭防火防爆必备的仪器。烟雾报警器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中第46项,它归类于物理化学计量器具。《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第10.3.2条明确规定:“散发可燃烟雾、可燃蒸汽的甲类厂房和场所,应设置烟雾浓度检测报警装置”。2003年12月,国家执行新的烟雾探测器标准(GB 15322-2003)《可燃烟雾探测器》,2004年10月国家颁布《可燃烟雾检测报警器规程JJG693-2004》,对新型、性能稳定、准确监测可燃性气体的,并合乎国家相关规定的半导体烟雾报警器进行调研具有极其重要得意义。

1烟雾报警器的国内外现状

国外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及开发烟雾传感器,且发展迅速,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安全意识增强,对环境安全性和生活舒适性要求提高;另一方面是因为传感器市场增长受到政府安全法规的推动。据有关统计,美国1996年~2002年烟雾传感器年均增长率为27%~30%。随着传感器生产工艺水平逐步提高,传感器日益小型化、集成度不断增大,使得烟雾检测仪器的体积也逐渐变小,提高了烟雾检测仪器的便携性,更加利于生产、运输及市场推广。

1963年5月,日本开发完成第一台接触燃烧式家用燃气泄漏报警器,次年12月其改良产品问世,改良的报警器可以检测燃气、一氧化碳等气体,可以安装在浴室或者采用集中监视。

我国在7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烟雾报警器,生产型号多样、品种较齐全,应用范围也由单一的炼油系统扩展到几乎所有危险作业环境的各种类型报警器,产品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主要是在引进国外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基础上,进行研究与开发形成自己的特色。近年来,在烟雾选择性和产品稳定性上也有很大进步。

1

1作者简介:肖国敏(1990-),男,湖北天门人,西南交大材料学院08级本科生,学号:20085029,E-mail: sharmee@https://www.360docs.net/doc/a410860748.html,,指导老师:彭朝勇,调研时间:2011年3月。

2 烟雾传感器检测技术

2.1 烟雾传感器构成

烟雾检测报警器是能够检测环境中的烟雾浓度,并具有报警功能的仪器,仪器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应包括:烟雾信号采集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

烟雾信号采集电路一般由烟雾传感器和模拟放大电路组成,将烟雾信号转化为模拟的电信号。模数转换电路将从烟雾检测电路送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单片机可识别的数字信号后送入单片机。单片机对该数字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并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是否大于或等于某个预设值(也就是报警限),如果大于则启动报警电路发出报警声音,反之则为正常状态。为方便检测与监控,使仪器测试人员及用户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环境中的可燃烟雾浓度值,可将浓度值送到显示屏中。方便调节报警限,可以加入按键。为使报警装置更加完善,可以在声音报警基础上,加入光闪报警,变化的光信号可以引起用户注意,弥补嘈杂环境中声音报警的局限。以上是根据报警器应具备的功能,提出此类传感器的总体原理和方案。

图2.1 可燃性气体检测报警器结构框图

烟雾传感器及单片机是可燃烟雾检测报警器的两大核心,根据报警器功能的需要,选择合适、精确、经济的烟雾传感器及单片机芯片是至关重要的。本次调研的重点是烟雾传感器中的传感检测技术,故接下来主要介绍本次调研的重点:几类烟雾传感器中的传感器类。

2.2烟雾传感器的选型

烟雾传感器属于气敏传感器,是气-电变换器,它将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即浓度)转化成电压或者电流信号,通过A/D转换电路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后送到单片机,进而由单片机完成数据处理、浓度处理及报警控制等工作。传感器作为烟雾检测报警器的信号采集部分,是仪表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由此可见,传感器的选型是非常重要的。

2.2.1烟雾传感器介绍

(1) 烟雾传感器的分类

烟雾传感器种类繁多,从检测原理上可以分为三大类:

(a)利用物理化学性质的烟雾传感器:如半导体烟雾传感器、接触燃烧烟雾传感器等。

(b)利用物理性质的烟雾传感器:如热导烟雾传感器、光干涉烟雾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

(c)利用电化学性质的烟雾传感器:如电流型烟雾传感器、电势型气体传感器等。

(2) 烟雾传感器应满足的基本条件一个烟雾传感器可以是单功能的,也可以是多功能的;可以是单一的实体,也可以是由多个不同功能传感器组成的阵列。但是,任何一个完整的烟雾传感器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a)能选择性地检测某种单一烟雾,而对共存的其它烟雾不响应或低响应;

(b)对被测烟雾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有效地检测允许范围内的烟雾浓度;

(c)对检测信号响应速度快,重复性好;

(d)长期工作稳定性好;

(e)使用寿命长;

(f)制造成本低,使用与维护方便。

2.2.2烟雾传感器的选定

烟雾检测报警器主要应用在石油、化工、冶金、油库、液化气站、喷漆作业等易发生可燃烟雾泄漏的场所,根据报警器检测烟雾种类的要求,一般选用接触燃烧式烟雾传感器和半导体烟雾传感器。

使用接触燃烧式传感器,其探头的阻缓及中毒,是不可避免的问题。阻缓是当在烟雾与空气的混合物中含有硫化氢等含硫物质的情况下,则有可能在无焰燃烧的同时,有些固态物质附着在催化元件表面,阻塞载体的微孔,从而引起响应缓慢反应滞缓,灵敏度降低。中毒是如果环境空气中含有硅烷之类的物质时,则传感器将使催化元件产生不可逆转的中毒,以致灵敏度很快就丧失。当怀疑检测环境中存在这些物质时,经常对探头进行标定,是必须且有效的办法。

半导体烟雾传感器包括用氧化物半导体陶瓷材料作为敏感体制作的烟雾传感器以及用单晶半导体器件制作的烟雾传感器,它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体积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半导体烟雾传感器的性能主要看其灵敏度、选择性(抗干扰性)和稳定性(使用寿命)。

经过对比上述两种烟雾传感器的应用特性,发现半导体烟雾传感器的优点更加突出:灵敏度高、响应快、抗干扰性好、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且不会发生探头阻缓及中毒现象,维护成本较低等。因此,在烟雾传感器传感检测技术中,采用半导体烟雾传感器作为报警器烟雾信息采集部分的核心。

3 半导体烟雾传感器

3.1 半导体烟雾传感器介绍

半导体烟雾传感器包括用氧化物半导体陶瓷材料作为敏感体制作的烟雾传感器以及用单晶半导体器件制作的烟雾传感器。按敏感机理分类,可分为电阻型和非电阻型。半导体气敏元件也有N型和P型之分。N型在检测时阻值随烟雾浓度的增大而减小;P型阻值随烟雾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的分类如表2.2所示。

表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的分类所利用的特性工作温度表面电阻控制器300~450°C

因此本文以MQ-2型烟雾传感器(属于二氧化锡半导体气敏材料,属于表面离子式N型半导体)为例说明烟雾传感检测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调研结论。

3.2 MQ-2型烟雾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当处于200~300°C温度时,二氧化锡吸附空气中的氧,形成氧的负离子吸附,使半导体中的电子密度减少,从而使其电阻值增加。当与烟雾接触时,如果晶粒间界处的势垒受到该烟雾的调制而变化,就会引起表而电导率的变化。利用这一点就可以获得这种烟雾存在的信息。

遇到可燃烟雾(如CH4等)时,原来吸附的氧脱附,而由可燃烟雾以正离子状态吸附在二氧化锡半导体表面;氧脱附放出电子,烟雾以正离子状态吸附也要放出电子,从而使二氧化锡半导体导带电子密度增加,电阻值下降。而当空气中没有烟雾时,二氧化锡半导体-又会自动恢复氧的负离子吸附,使电阻值升高到初始状态。这就是MQ-2型燃性烟雾传感器检测可燃烟雾的基本原理。MQ-2型传感器的结构图如图3.2.1所示,其外观如3.2.2所示。

图3.2.1MQ-2型传感器的结构图图3.2.2 MQ-2型传感器的外观

3.3 MQ-2型传感器的特性及主要技术指标

(1)MQ-2型传感器的一般特点

(a)MQ-2型传感器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烟雾有很高的灵敏度,尤其对烷类烟雾更为敏感。

(b)MQ-2型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长期的稳定性。初始稳定,响应时间短,长时间工作性能好。

(c)MQ-2型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可准确排除有刺激性非可燃性烟雾的干扰信息,例如酒精和烟雾等。

(d)电路设计电压范围宽,24V以下均可;加热电压5±0.2V。

(2)MQ-2型传感器的特性参数

(a)回路电压:(Vc) 5~24V

(b)取样电阻:(RL) 0.1~20K

(c)加热电压:(VH)5±0.2V

(d)加热功率:(P)约750mW

(e)灵敏度:以甲烷为例R0(air)/RS (0.1%CH4)>5

(f)响应时间:Tres<10秒

(g)恢复时间:Trec<30秒

4 烟雾传感器应用

燃气报警器可分为民用火灾烟雾报警器、工业用烟雾报警器、有毒有害烟雾报警

器三大系列产品。

(1) 民用火灾烟雾报警器

民用火灾烟雾报警器为居民家庭用的火灾报警器,一般安装在厨房,遇到火灾产生的烟雾时时,报警器可发出声光报警,或同时伴有数字显示,同时联动外部设备。有的报警器可自动开启排风扇,把烟雾排出室外

(2) 工业用烟雾报警器及有毒有害烟雾报警器

工业用烟雾报警器及有毒有害烟雾报警器只是检测探头有差异,而在原理和应用中都很相近。工业用燃气报警器及有毒烟雾报警器根据检测环境的不同,也可分为检漏仪、控制器和探测器。

检漏仪的体积较小,可随身携带或手持,主要应用于燃气管理的查漏与巡检。若有燃气泄漏,检漏仪便会发出声光报警,同时数字显示烟雾浓度,以便及时采取安全措施,防止爆炸等恶性事故的发生。控制器与探测器结合使用,可在防爆现场长期监测烟雾的浓度。

探测器安装在防爆现场,控制器壁挂在值班室等有人值守的地方,二者采用屏蔽电缆线连接。当在现场的探测器探测到燃气泄漏之后,通过屏蔽电缆线将信号传到控制器,控制器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启动排风装置或关闭电磁阀切断气源,以确保安全。此种仪器广泛应用于液化气站、汽车加油站、锅炉房等工业场所。

5 调研心得和总结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获取信息的手段——传感器技术得到了显著的进步,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对其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迫切。传感器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本次对烟雾传感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调研,了解并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对烟雾传感器检测技术及应用有了深刻了解。并在调研中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集资料,整理数据的能力。总之,本次调研报告受益匪浅。

参考资料

1.全新实用电路集粹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单片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李群芳等编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单片机外围电路设计沙占友等编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4.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5.《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中第46项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第10.3.2条

7.《可燃烟雾检测报警器规程JJG693-2004》

8.百度百科、百度文科相关文献支持,相关老师的帮助

中国传感器市场研究报告

A.中国传感器整体市场规模分析与预测 中国“十三五”规划中正式启动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力争到2025年由“制造业大国”成长为“制造业强国”。传感器与制造业息息相关,“中国制造2025”对传感器产品的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提出更高要求。MIR预计中国传感器市场必将获得更快的增长。(见表1、图1) 表1: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增长预期 图1:2013-2018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 由MIR统计结果可以看出:2013-2014年,中国传感器市场一直在平稳增长。在2015年,由于中国工业大环境不景气,传感器市场增速有所放缓。但MIR预计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传感器市场并将有所回温。 B.中国传感器整体市场分析-行业应用 根据MIR的统计结果显示,接近80%的传感器应用于OEM行业,在项目型行业和科研院所有20%左右的应用。(见表2)

表2:2015年中国传感器产品市场整体规模-行业 C.中国传感器整体市场分析-供应商 根据MIR的统计结果显示,外资品牌尤其是日系品牌占据了中国传感器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见表3)

表3:2015年中国传感器产品市场整体规模供应商

D. 中国传感器整体市场分析-产品 根据MIR对中国传感器市场的调研结果来看,2015年中国传感器市场的产品中,编码器、光电传感器、光纤传感器依然是传感器市场的主流产品,占据了55%的市场份额。(见表4、图2) 表4:2015年中国传感器产品市场整体规模-产品 图2:2015年中国传感器产品市场整体规模-产品 E.产品市场细分 E1.编码器市场分析 中国编码器市场规中,HEIDENHAIN、TAMAGAWA以及禹衡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

半导体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半导体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内容目录 1.人工智能倒逼芯片底层的真正变革 (4) 2.基于摩尔定律的机器时代的架构——从Wintel到AA (6) 2.1. Intel——PC时代的王者荣耀 (6) 2.1.1. Intel公司简介 (6) 2.1.2. Intel带来的PC行业的市场规模变革和产业变化 (7) 2.2. ARM——开放生态下移动时代的新王加冕 (9) 2.2.1. ARM公司简介 (9) 2.2.2. ARM架构——重新塑造移动智能时代 (10) 2.2.3. 生态的建立和商业模式的转变——ARM重塑了行业 (12) 3.人工智能芯片——新架构的异军突起 (15) 3.1. GPU——旧瓶装新酒 (16) 3.1.1. GPU芯片王者——NVIDIA (17) 3.2. FPGA——紧追GPU的步伐 (19) 3.3. ASIC——定制化的专用人工智能芯片 (21) 3.3.1. VPU——你是我的眼 (22) 3.3.1. TPU——Google的野心 (23) 3.4. 人工神经网络芯片 (24) 3.4.1. 寒武纪——真正的不同 (25) 4.从2个维度测算人工智能芯片空间 (26) 5.重点标的 (29) 图表目录 图1:遵从摩尔定律发展到微处理器发展 (4) 图2:摩尔定律在放缓 (4) 图3:全球智能手机每月产生的数据量(EB)5年提升了13X (4) 图4:单一神经元VS复杂神经元 (5) 图5:2次应用驱动芯片发展 (6) 图6:英特尔x86处理器总市场份额 (6) 图7:使用X86架构的单元 (7) 图8:摩尔定律下推动下的Intel股价上扬 (8) 图9:Intel 2012Q1-2016Q4 各产品线增速 (8) 图10:Intel 总产品收入VS PC端收入 (8) 图11:Intel VS 全球半导体增速 (8) 图12:ARM的商业模式 (9) 图13:ARM架构的发展 (10) 图14:高级消费电子产品正在结合更多的ARM技术 (12) 图15:ARM在智能手机中的成分 (13) 图16:基于ARM芯片的出货量 (13)

半导体封测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半导体封测:走向世界舞台,前十占据三家 1 半导体封测发展历程:并购开打国际市场 封测其实包括封装和测试两个步骤,在现在生产中,由于产业规划基本合并在一起。所以封装测试就成为整个集成电路生产环节中最后一个过程。封测整体门槛较低,需要一定资金形成规模效应,对成本较为敏感,需要长期验证建立客户关系,是集成电路产业链中最容易突破的一环,但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因为是产品质量最后一关,若没有良好的封测,产品PPM(百万颗失效率)过高,导致客户退回或者赔偿是完全得不偿失的。 图表5一般芯片成本构成 5%

我国封测行业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近两年增速放缓。根据中国半导体协会数据,2019年我国半导体封测市场达2350亿元,同比增长7.10%。2012年我国封测市场销售额为1036亿元,七年以来我国半导体封测市场年复合增速为12.4%,增速保持较高水平。随着5G应用、AI、IoT等新型领域发展,我国封测行业仍然有望保持高增长。 图表6 我国封测行业年销售额及增速 2019年全球封测业前十市占率超过80%,市场主要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美国占据。中国台湾日月光公司(不含矽品精密)营收达380亿元,居全球半导体封测行业第一名,市场占有率达20.0%。美国安靠、中国长电科技分居二、三位,分别占14.6%、 11.3%。前十大封测厂商中,包含三家中国大陆公司,分别为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 天科技。

图表7 2019年全球封测前十 2 安靠美国14.6% 3 长电科技中国大陆11.3% 4 矽品精密中国台湾10.5% 5 力成科技中国台湾8.0% 6 通富微电中国大陆 4.4% 7 华天科技中国大陆 4.4% 8 京元电子中国台湾 3.1% 9 联合科技新加坡 2.6% 10 颀邦中国台湾 2.55% 前十大合计81.2% 长电科技在2015年获得大基金支持后,发起对星科金朋的收购,获得了在韩国、新加坡的多个工厂以及全部先进技术,成为世界第三大封装企业。在最近4年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Fan-out eWLB、WLCSP、Bump、PoP、fcBGA、SiP、PA等封装技术,以及引线框封装。长电科技近年受惠于SiP、eWLB、TSV、3D封装技术等皆具备世界级实力的先进封装技术,客户认可度和粘性得到较大提高。 通富微电收购AMD苏州和AMD槟城两家工厂后,继续承接了AMD封测订单,具备了对高端CPU、GPU、APU以及游戏主机处理器等芯片进行封装和测试的技术实力,获得了大量海外客户。 华天科技引入产业基金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保障,对华天西安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地位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并于2018年收购世界知名的马来西亚半导体封测供应商Unisem。Unisem公司主要客户以国际IC设计公司为主,包括Broadcom、Qorvo、Skyworks等公司,其中近六成收入来自欧美地区。 3.2.2 半导体封测展望:十四五政策支持先进封装技术突破 半导体封测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封装技术不断进步,经历了插装式封测、表面贴片封装、面积阵列式封测和先进封装。芯片封装技术分为传统封装和先进封装。传统封装和先进封装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外延引脚。传统封装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插孔式封装,主要类型有SIP、DIP、LGA、PGA等;第二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表面贴片封装,主要类型有PLCC、SOP、PQFP等,相较于上一时期,表面贴片封装技术的引线更细、更短,封装密度较大;第三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的面积阵列时代,主要封装技术有BGA、PQFN、MCM以及封装标准芯片级封装(CSP),相较与前两个时期,完成从直型引脚、L型引脚、J型引脚到无引脚的转变,封装空间更小,芯片小型化趋势愈发明显。目前正处于第三时期,主流封装技术还是BGA等,部分先进厂商为了满足新的芯片需求,研发出先进封装技术,例如芯片倒装、WLP、TSV、SiP等先进封装技术。

汽车传感器市场调研报告

汽车传感器市场初始调查报告 第一章汽车传感器的应用 一、汽车传感器市场概述 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信息源,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也是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汽车电子化和智能化水平的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传感器的需求程度。如今汽车的信息化电子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传感器的市场需求量也在随着汽车业的发展而逐渐增大。 汽车传感器市场细分为三类:动力总成,底盘与车身。 2007年全球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达47亿美元,其中底盘传感器市场为21亿美元,车身传感器占13亿美元。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全球所有的传感器领域的复合年增长率都将超过10%。预计2012年全球动力总成传感器市场将达到7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5%。底盘传感器市场将增长到3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2012年车身传感器市场将达到2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7%。 二、汽车传感器市场按应用分类 (一)发动机控制用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转速、角度和车速传感器、氧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爆震传感器 (二)底盘控制用传感器 变速器控制传感器、悬架系统控制传感器、动力转向系统传感器、防抱制动传感器(三)车身控制用传感器 第二章汽车压力传感器应用 一、压力传感器技术比较:

由于基于MEMS技术的微型传感器在降低汽车电子系统成本及提高其性能方面的优势,它们已经开始逐步取代基于传统机电技术的传感器。 在其它压力敏感应用,特别是恶劣环境中(如置于发动机油和散热器冷却剂中的),一般采用分立元件构成的陶瓷电容式压力开关,它们现在将逐步被用键合方法制作的硅应变计(一般固定在成本低而坚固的封装中)或压敏电阻芯片(装在带不锈钢膜片端盖的充满硅油的硅制外壳中)所替代。 随着纳米技术的进步,体积更小、造价更低、功能更强的微型传感器将广泛应用在汽车的各个方面。 三、压力传感器的应用 压力传感器在汽车/摩托车上的应用

虚拟现实应用开发调查报告

虚拟现实应用开发调查报告 1 概述 1.1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 VR)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 ·模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 ·感知:是指理想的VR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除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感知,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也称为多感知。 ·自然技能:是指人的头部转动,眼睛、手势、或其他人体行为动作,由计算机来处理与参与者的动作相适应的数据,并对用户的输入作出实时响应,并分别反馈到用户的五官。 ·传感设备:是指人机三维交互设备。 1.2 平台开发 现在虚拟现实的设备(产品)基本上都是头戴式的头盔,这个头盔基本上都是两块屏在眼睛附近,剥夺掉眼睛对于现实的感知,营造一个虚拟的视觉空间。其实耳机就像是一个声学界的虚拟现实,因为耳机对原来现

实中的声音进行屏蔽,耳朵只会听到从耳机设备中传出来的声音。 近几年VR 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重磅产品面市在即,并且千元左右的价格处于大众可以接受的区间: 1.3应用市场 图1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市场 *开发难度由上至下依次递增

2 行业分析 2.1 发展轨迹 按照全球非常著名的IT咨询机构Gartner发布的技术成熟度曲线(如下图),VR技术已进入稳步爬升的光明期,即将进入产业化、商业化时代。 图2 虚拟现实技术成熟度曲线 2.2 元件指标日益成熟

半导体行业专题调研报告

半导体行业专题调研报告 一、半导体基本定义、概念与分类 半导体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conductor)与绝缘体(insulator)之间的材料。从狭义上来讲:微电子工业中的半导体材料主要是指:锗(Ge)、硅(Si)、砷化镓(GaAs)从广义上来讲:半导体材料还包括各种氧化物半导体,有机半导体等。 (一)半导体分类 按照其制造技术可以分为:集成电路器件,分立器件、光电半导体、逻辑IC、模拟IC、储存器等大类,一般来说这些还会被分成小类。此外还有以应用领域、设计方法等进行分类,虽然不常用,但还是按照IC、LSI、VLSI(超大LSI)及其规模进行分类的方法。此外,还有按照其所处理的信号,可以分成模拟、数字、模拟数字混成及功能进行分类的方法。

(二)芯片与集成电路的联系和区别 芯片一般是指集成电路的载体,也是集成电路经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后的结果,通常是一个可以立即使用的独立的整体。 “芯片”和“集成电路”这两个词经常混着使用,在日常讨论中集成电路设计和芯片设计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芯片行业、集成电路行业、IC行业往往也是同样的意思。实际上,这两个词有联系,也有区别。 集成电路实体往往要以芯片的形式存在。狭义的集成电路,是强调电路本身,比如简单到只有五个元件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相移振荡器,当它还在图纸上呈现的时候,也可称作集成电路,但如果它要发挥作用,则必须以独立的一块实物,或者嵌入到更大的集成电路中,依托芯片来发挥作用;集成电路更着重电路的设计和布局布线,芯片更强调电路的集成、生产和封装。广义的集成电路,当涉及到行业(区别于其他行业)时,也可以包含芯片相关的各种含义。 芯片也有它独特的地方,广义上,只要是使用微细加工手段制造出来的半导体片子,都可以叫做芯片,里面并不一定有电路。比如半导体光源芯片;比如机械芯片,如MEMS陀螺仪;或者生物芯片如DNA芯片。在通讯与信息技术中,当把范围局限到硅集成电路时,芯片和集成电路的交集就是在“硅晶片上的电路”上。芯片组,则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芯片组合,它们相互依赖,组合在一起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计算机里面的处理器和南北桥芯片组,手机里面的射频、基带和电源管理芯片组。 二、集成电路产业链介绍 半导体材料:硅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集成电路硅和太阳能用硅。 制备不同的半导体器件对半导体材料有不同的形态要求,包括单晶的切片、磨光、抛光片、薄膜等。半导体材料的不同形态要求对应不同的加工工艺。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制备工艺有提纯、单晶的制备和薄膜外延生长。 (一)半导体材料市场 有数据统计,2015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产值为434亿美元,其中,台湾为94.1亿美元,连续6年蝉联最大市场;而南韩、中国大陆、北美与欧洲都有微幅成长,日本则出现6.28%的衰退幅度。 SEMI认为,由于许多重要半导体材料供应商均为日商,因此2015年日元汇率重贬是

2019年半导体行业发展及趋势分析报告

2019年半导体行业发展及趋势分析报告 2019年7月出版 文本目录 1LED/面板相继崛起,下一步主攻半导 体 . (5) 1.1、大陆LED/面板竞争优势确立,超越台湾已成必 然 . (5) 1.2、半导体为当前主攻方向,封测能否率先超 越? (8) 1.2.1、IC 设计与制造差距较大,尚需时 间 (9) 1.2.2、封测端实力逼近,将率先超 越 (10) 2大陆迎半导体黄金发展期,封测为最受益环 节 (11) 2.1、全球半导体前景光明,大陆半导体将迎来黄金发展 期 (11) 2.1.1、设备出货/资本开支增长,全球半导体前景光 明 . (11) 2.1.2、政策支持叠加需求旺盛,中国半导体迎黄金十 年 (13) 2.2、前端崛起,封测环节最为受 益 (17) 2.2.1、大陆IC 设计厂商高增长,封测订单本土 化 (17) 2.2.2、大陆制造端大局投入,配套封测需求上 升 (19)

2.2.3、大陆封测行业增速超越全 球 (19) 3后摩尔时代先进封测带来行业变局,国内企业加速突 围 (20) 3.1、摩尔定律走向极限,先进封测引领行业变 局 (20) 3.2、Fan-out :未来主流,封测厂向前道工艺延 伸 . (22) 3.2.1、Fan-out 引领封装技术大幅进步,必为首 选 . (22) 3.2.2、国际大客户引领,市场规模高速增 长 (24) 3.2.3、长电/华天皆有布局,占据领先地 位 . (26) 3.3、SiP :集成度提升最优选择,封测厂向后道工艺延 伸 . (27) 3.3.1、SiP 为集成度提升最优选择,苹果引领SiP 风 潮 . (27) 3.3.2、长电SiP 获大客户订单,迎来高速增 长 . (29) 3.4、TSV :指纹前置及屏下化必备技 术 (30) 3.4.1、指纹前置及屏下化将成主流,封装形式转向 TSV (30) 3.4.2、华天/晶方为主全球TSV 主流供应商,深度受 益 . (34) 4催化剂:2019H2半导体有望迎来强劲增 长 . (34) 4.1、传统旺季+库存调整结束+智能机拉货,景气度向 上 (34)

传感器调研报告(共4篇)

传感器调研报告(共4篇) 传感器调研报告(共4篇) 第1篇湿度传感器调研报告目录 一.湿度传感器原理 (2) 1.氯化锂湿度传感器 .2 2.碳湿敏元件2 3.氧化铝湿度计 (3) 4.陶瓷湿度传感器 (3) 二.湿度及其表示方法 (3) 1.绝对湿度 (3) 2.相对湿度 (4) 三.湿度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及产品分类 (4) 四.湿度传感器典型产品的技术指标 (5) 五.各类湿度传感器特性曲线 ......6 六.湿度传感器的选型 .. (7) 1.精度和长期稳定性 .7 2.湿度传感器的温度系数 (7) 3.湿度传感器的供电 .7 4.互换性 ........7 七.应用场景 .. (8) 1.湿度开关 (8)

2.智能湿度测量仪 .....8 八.湿度传感器的展望 .....9 湿度传感器调研报告 一.湿度传感器原理湿敏元件是最简单的湿度传感器。湿敏元件主要有电阻式.电容式两大类。湿敏电阻的特点是在基片上覆盖一层用感湿材料制成的膜,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吸附在感湿膜上时,元件的电阻率和电阻值都发生变化,利用这一特性即可测量湿度。湿敏电容一般是用高分子薄膜电容制成的,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有聚苯乙烯.聚酰亚胺.酪酸醋酸纤维等。当环境湿度发生改变时,湿敏电容的介电常数发生变化,使其电容量也发生变化,其电容变化量与相对湿度成正比。电子式湿敏传感器的准确度可达2-3RH,这比干湿球测湿精度高。湿敏元件的线性度及抗污染性差,在检测环境湿度时,湿敏元件要长期暴露在待测环境中,很容易被污染而影响其测量精度及长期稳定性。这方面没有干湿球测湿方法好。下面对各种湿度传感器进行简单的介绍。 1.氯化锂湿度传感器(1)电阻式氯化锂湿度计第一个基于电阻-湿度特性原理的氯化锂电湿敏元件是美国标准局的 F.W.Dunmore研制出来的。这种元件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结构简单.价廉,适用于常温常湿的测控等一系列优点。氯化锂元件的测量范围与湿敏层的氯化锂浓度及其它成分有关。单个元件的有效感湿范围一般在20RH 以内。例如0.05的浓度对应的感湿范围约为(80100)RH ,0.2的浓度对应范围是(6080)RH 等。由此可见,要测量较宽的湿度范围时,必须把不同浓度的元件组合在一

传感器产业调查报告

传感器产业调查报告 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在利用信息的 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要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而传感器是获取自然和生产领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手段。传感器早已渗透 到诸如工业生产、宇宙开发、海洋探测、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甚至文物保护等等极其之泛的领域。传感器技术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传感器技术将会出现一个飞跃,达到与其重要地位相称的新水平。传感器产业是极其具有前瞻性和市场性的,此调查报告只能对传感器产业有个浅略的介绍和分析。 一、传感器分类 GB7665-87国家标准中规定,传感器(tran sducer/se nsor ) 的定义为: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其中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和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和测量的电信号部分。被测量是一般理解为非电量或理解为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可用输出信号一般也理解为电信号,即模拟量的电压、电流信号(连续量)和离散量的电平变换的开关信号、脉冲信号。现代按照信息理论理解被测量的输出信号应包括 多种信息,除上述信号外,还包括声音、图象、味觉、触觉、 空间位置等,按照控制理论理解传感器应包括检测以外的识别、 检索、侦察、寻找、跟踪、选择拾取、判断等功能。IEC定义传

感器是测量系统中将输入变量转换成可供测量信号的一种前置部件。并有人把传感器和传感器系统概念分开,即认为传感器是传感器系统的敏感元件。更有人把传感器界定为器件(称为传感器件) 传统的以弹性元件、光学元件等为基础的传感器也在向微小型方向发展。传感器产业还与新材料、新工艺、新的制造设备等联系在一起,所以传感器产业是一个产业链,它的产品应用市场除军用外,可分为工业与汽车电子产品、通信电子产品、消费电子产品、专用设备四大类。所以,人们把目前兴起的图像传感器 (成像技术)、RFID射频识别、纳米材料应用、微型机器人等均纳入传感器市场范围,就不足为怪了。 关于传感器的分类方法很多,而且互相交叉,一般以被测量参数来分类和以测量原理两种分类为主: 被测量参数分类可分为温度、压力、流量、位移、速度、加 速度、粘度、湿度等传感器,又除去模拟量以外,还有离散量(开关等)传感器等。 按测量原理分类可分为根据电阻定律的电位计式、应变式传感器,根据变磁阻原理的电感式、差动变压器式、电涡流式传感器,根据半导体理论的半导体力敏、热敏、光敏、气敏等固态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实验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光电传感器实验心得 篇一:光电传感器实验 Dh-sJ3光电传感器物理设计性实验装置 (实验指导书) 实 验 讲 义 请勿带走 杭州大华科教仪器研究所 杭州大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Dh-sJ3光电传感器物理设计性实验装置 光敏传感器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也称为光电式传感器,它可用于检测直接引起光强度变化的非电量,如光强、光照度、辐射测温、气体成分分析等;也可用来检测能转换成光量变化的其它非电量,如零件直径、表面粗糙度、位移、速度、加速度及物体形状、工作状态识别等。光

敏传感器具有非接触、响应快、性能可靠等特点,因而在工业自动控制及智能机器人中得到广泛应用。 光敏传感器的物理基础是光电效应,即光敏材料的电学特性都因受到光的照射而发生变化。光电效应通常分为外光电效应和内光电效应两大类。外光电效应是指在光照射下,电子逸出物体表面的外发射的现象,也称光电发射效应,基于这种效应的光电器件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等。内光电效应是指入射的光强改变物质导电率的物理现象,称为光电导效应。大多数光电控制应用的传感器,如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硅光电池等都是内光电效应类传感器。当然近年来新的光敏器件不断涌现,如:具有高速响应和放大功能的ApD雪崩式光电二极管,半导体光敏传感器、光电闸流晶体管、光导摄像管、ccD图像传感器等,为光电传感器的应用开创了新的一页。本实验主要是研究光敏电阻、硅光电池、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四种光敏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以及光纤传感器基本特性和光纤通讯基本原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敏电阻的基本特性,测出它的伏安特性曲线和光照特性曲线。 2、了解光敏二极管的基本特性,测出它的伏安特性和光照特性曲线。 3、了解硅光电池的基本特性,测出它的伏安特性曲线

【发展战略】我国半导体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五、半导体篇 ——我国半导体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当今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迅猛的产业,微电子技术是其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另一个是软件技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发展的驱动力,来自于半导体元器件的技术突破,每一代更高性能的集成电路的问世,都会驱动各个信息技术向前跃进,其战略地位与近代工业化时代钢铁工业的地位不相上下。 当前,世界半导体产业仍由美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日本欧洲紧随其后,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也在迅速发展。台湾地区半导体工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集成电路代工中心,逐步形成自己的产业体系。 我国的微电子科技和产业起步在50年代,仅比美国晚几年。计划经济时期,由于体制的缺陷和其间10年“文革”,拉大了和国际水平的差距。进入80年代,我国面对国内外微电子技术的巨大反差和国外对我技术封锁,我们没有能够在体制和政策上及时拿出有效应对措施。国有企业无法适应电子技术的快节奏进步,国家协调组织能力下降,科研体制改革缓慢,以致1980~1990年代我国自主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努力未获显著效果。 “市场‘开放’后,集成电路商品从合法、不合法渠道源源涌入,集成电路所服务的终端产品,以整机或部件散装的形式,也大量流入,但人家确实考虑到微电子的战略核心性质,死死卡住生产集成电路的先进设备,不让进口,在迫使我们落后一截,缺乏竞争力的同时,又时刻瞄准我们科研与生产升级的潜力,把我们的每一次进步扼杀在萌芽状态,冲垮科技能力,从外部加剧我们生产与科研的脱节,迫使我们不得不深深依赖他们。……我们的产业环境又多多少少带有计划色彩,不能很快与国际接轨,其中特别是对微电子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制度、资本市场、税收政策、科研体制等,又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使得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缺乏活力”。1 20世纪90年代,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但其规模仅占世界半导体子产业的1%,仅能满足大陆半导体市场的不足10%。即使“十五”期间各地计划的项目都能如期实施,到2005年,我国半导体产业在世界上的份额,顶多占到2%~3%。自己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很大,企业规模小、重复分散、缺乏竞争力,基本上是跨国公司全球竞争战略的附庸,自己的产业体系还没有成形。 我国半导体产业如此落后的现状,使得我国的经济、科技、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建筑在沙滩上”。在世界微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如不努力追赶,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越来越被动,对我国未来信息产业的升级和市场份额的分配,乃至对整个经济发展,都可能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形势逼迫我国必须加快这一产业的发展。“十五”计划中,加快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被放在重要地位,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发展中国家要追赶国际高科技产业的步伐,一般都会面临技术、资金、管理、市场的障碍。高科技的产业化是一个大规模的系统工程,需要科研和产业的紧密结合,以及各部门的有效协调,而这些都不是单个企业所能跨越得过去的。在市场机制尚未成熟到有效调动资源的情况下,高层次的组织协调和扶持是必需的。构建具有较高透明度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有助于鼓励高科技民营企业进入电路设计业领域,鼓励生产企业走规模化和面向国内市场自主开发的路子,形成产业群体。 1许居衍院士,2000年。

有关光电传感器的调研报告

<<关于光电传感器的检索>> 系部: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班级:N机自09—2F 姓名:黄东 学号:24091901561 序号:32 2012年5月9日

关于光电传感器的检索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光电传感器对人们日常生活及未来生活发展的影响,并 在其工作原理、分类和在各个领域的用途做出简短介绍,最后调研了国内外生产其产品的各公司的概况及发展状况,对比了其性能指标,并对光电传感器产品的发展前景做出了预估。 目录 引言 ---------------------------------------- - 4 -

一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 4 - 二传感器的分类 ------------------------------- - 5 - (一)标准光电传感器------------------------ - 5 - (二)安全光电传感器------------------------ - 5 - (三)门控光电传感器----------------------- - 13 - 三光电传感器的应用-------------------------- - 13 - (一)烟尘浊度监测仪----------------------- - 13 - (二)光电池在光电检测和自动控制方面的应用- - 14 - (三)光电传感器的特长--------------------- - 15 - 四国内外光电传感器公司境况------------------- - 15 - (一)OMRON欧姆龙 -------------------------- - 5 - (二)国倍加福P+F -------------------------- - 5 - (三)SUNX【神视】-------------------------- - 5 - (四)邦纳---------------------------------- - 5 - 五光电传感器的发展前景--------------------- - 5 - 六参考文献--------------------------------- - 5 -

2020年半导体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20年半导体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一、新科技起点,不可缺芯 半导体位于电子行业中游。通过集成电路、分立器件、被动器件在PCB 上组合形成模组,构成了手机、电脑、工业、航空航天、军事装备等电子产品的核心。这些产品又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个人的生活,完全改变了没有半导体时候的结构与数据流动形式。所以我们说半导体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没有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撑,信息社会就失去了根基,集成电路因此被喻为现代工业的“粮食”。 再回顾过去的大科技趋势,我们已经经历了2000 年开始的数字时代以及从2010 年开始的互联时代,并开始逐步进入数据时代。 对于数据,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表示:“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大数据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存在已有时日,却因为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而引起人们关注。 在这个时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科技从实验室走出来,走向大众。那科技的的基础是什么?科技的基础是硬件设备,而当代硬件设备的基础便是半导体。

近年在以物联网、可穿戴设备、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医疗电子和安防电子等为主的新兴应用领域强劲需求的带动下,全球半导体产业恢复增长。半导体行业发展历程遵循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放缓或回落后又会重新经历一次更强劲的复苏。根据WSTS 统计,从2013 年到2018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从3056 亿美元迅速提升至4688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93%。2019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受存储器价格滑坡同比下降12.8%到4089.88 亿美元。 随着技术的进步,对硬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芯片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比如5G 基站建设、5G 周边应用落地、IoT、汽车电子、AI 等等。 由于半导体的应用市场在各类终端智能化、互联化的过程中不断拓展,使得半导体产业与经济总量增速的相关度日益紧密,增长的稳健性加强、期性波动趋弱。知名半导体市调机构IC Insights 发布报告称,预计2018 年-2023 年全球的GDP 增长和半导体市场增长的相关性系数将从2010-2018 年的0.87 上升到0.88,而2000 年-2009 年该相关性系数仅为0.63。 我们从几个细分领域来简述全球半导体市场未来将会保持繁荣。这都可说明未来科技需要更大程度上的硬件集成度、更高程度的半导体元器件电子化需求。 (一)汽车日益电子化 汽车是未来半导体行业最强劲的增长来源之一。传统汽车的芯片基本用于发动机控制、电池管理、娱乐控制、安全气囊控制、转向辅助等

半导体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半导体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新型计算架构浪潮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弯道超车机会来临

核心观点: ●2018,半导体市场供需两旺,中国市场迎弯道超车机遇 需求端新市场新应用推动行业成长:1)比特币市场的火爆带动矿机需求快速增加,ASIC 芯片矿机凭借设计简单,成本低,算力强大等优势被大量采用。国内ASIC 矿机芯片厂商比特大陆、嘉楠耘智、亿邦股份自身业绩高增长的同时,其制造与封测环节供应商订单快速增长。2)汽车电子、人工智能、物联网渐行渐近,带动行业成长。供给端国内建厂潮加剧全球半导体行业资本开支增长,上游确定性受益。 ● 1 月半导体行情冰火两重天 A 股市场:18 年1 月以来(至1 月26 日)申万半导体指数下跌9.03%,半导体板块跑输电子行业5.9 个百分点,跑输上证综指16.59 个百分点,跑 输沪深300 指数17.72 个百分点;其中制造(-5.59%)>封装(-5.64%)> 分立器件(-5.66%)>存储器(-5.85%)>设计(-7.34%)>设备(-9.57%)> 材料(-11.17%);估值大幅回落。海外市场:费城半导体指数上涨6.79%,创历史新高,首次超过2001 年最高值;矿机及人工智能带动GPU 需求量增长,英伟达作为全球GPU 龙头深度受益,1 月以来(至1 月26 日)股价上涨22.14%;设备龙头整体上涨。 ●12 月北美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创历史新高,存储芯片价格平稳波动 根据WSTS 统计,11 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376.9 亿美金,同比增长21.5%,环比增长1.6%,创历史新高。其中北美地区半导体11 月销售额87.7 亿美金,同比增长40.2%,环比增长2.6%,是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增长最快区域。分版块看,12 月北美半导体设备销售额23.88 亿美金,同比增长27.7%,环比增长16.35%,创历史新高;存储芯片价格1 月以来(至1 月26 日)价格 波动。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国内IC 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时期,由市场到核“芯”突破这一准则不断延续,从智能手机领域起步,未来有望在人工智能、汽车电子、5G、物联网等新兴市场实现加速追赶。本月重点推荐卡位新兴应用市场,业绩快速成长的华天科技、长电科技,建议关注通富微电;同时下游资本开支扩张带给上游设备领域的投资机会,建议关注北方华创、长川科技。

红外传感器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红外传感器的设计 课题来源自选课题类型DX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电子科技(一)调研资料的准备: [1] 张洪润.传感器应用设计300例(上册)[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出版社,2008.3-22. [2] 邓重一.光电开关原理及应用[J].传感器世界,2003,(12):19-22. [3] 孙学明于冀平.使用脉冲重合技术的红外光电开关[J].中国测试技 术,2004,(6):18-21. [4] 梁坝齐.极具特色的新型传感器激光型光电开关[J].传感器世 界,2004,10(8):6-11. [5] D.Tulone.A resource-efficient time estimation forwireless sensor networks.In Proc.of the 4th wokshop ofprinciples of Mobile Computing,p52-59,Oct 2004. (二)设计的原理和意义: 1. 人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人体都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37度,所以 会发出特定波长10UM左右的红外线,被动式红外探头就是探测人体发射的10UM左右的红外线而进行工作的。人体发射的10UM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泥尔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触发开关动作。当有人进入开关感应范围时,专用传感器探测到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开关自动接通负载,人不离开感应范围,开关将持续接通;人离开后或在感应区域内无动作,开关延时(时间可调TIME 5-120秒)自动关闭负载。 2. 红外传感器在现代化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三)研究内容及目标 1.红外传感器的应用。 2. 制作人体红外传感器开关。 (四)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

半导体制造行业产业链研究报告

半导体制造行业产业链 研究报告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半导体制造行业研究报告2017 1 对半导体制造设备行业的整体研究 通过对参加这次展会厂商的总体范围的了解,对半导体制造产业链的总体情况有了基本的认识,半导体制造涉及以下几个相关的细分行业。 晶圆加工设备 在半导体制造中专为晶圆加工的工序提供设备及相关服务的供应商,包括光刻设备、测量与检测设备、沉积设备、刻蚀设备、化学机械抛光(CMP)、清洗设备、热处理设备、离子注入设备等。 厂房设备 包括工厂自动化、工厂设施、电子气体和化学品输送系统、大宗气体输送系统等。晶圆加工材料 在半导体制造中提供原材料和相关服务的供应商,包括多晶硅、硅晶片、光掩膜、电子气体及化学、光阻材料和附属材料、CMP 料浆、低 K 材料等。 测试封装设备 在半导体测试和封装过程中提供设备及其他相关服务的供应商。主要涉及晶圆制程的后道工序,就是将制成的薄片“成品”加工为独立完整的集成电路。包括切割工具及材料、自动测试设备、探针卡、封装材料、引线键合、倒装片封装、烧焊测试、晶圆封装材料等。 测试封装材料 在半导体测试和封装过程中提供材料和相关服务的供应商,包括悍线、层压基板、引线框架、塑封料、贴片胶、上料板等。 子系统、零部件和间接耗材 为设备和系统制造提供子系统、零部件、间接材料及相关服务的厂商,包括质量流量控制、分流系统、石英、石墨和炭化硅等。 2 对电子气体和化学品输送系统行业的详细研究

电子气体和化学品输送系统涉及上游的电子气体产品提供商,半导体行业用阀门管件提供商,常规阀门管件提供商,气体供应设备提供商,气体输送系统设计、施工单位以及下游的后处理设备厂商。 电子气体 电子气体在半导体器件的生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几乎每一步、每一个生产环节都离不开电子气体,并且电子气体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半导体器件性能的好坏。 电子气体的纯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其纯度每提高一个数量级,都会极大地推动半导体器件质的飞跃。同时,电子气体纯度也是区分气体厂商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 目前主要的气体产品公司多为欧美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主要有法国液化空气公司,美国普莱克斯,德国林德公司,美国空气产品公司等。国内的品牌有苏州金宏气体,广东华特气体等。 半导体阀门管件 半导体阀门管件是气体输送系统和设备中重要的原材料,阀门管件的性能和质量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气体输送系统的送气能力和运行稳定性,也会影响半导体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严重的情况下,一个阀门出现质量问题可能造成严重的生产事故。 半导体阀门管件的重要性也体现在其成本上,目前阀门管件等原材料的成本占据了气体输送系统和设备的大部分成本,但是,目前绝大部分供应要依赖进口品牌,并且是供不应求(货期较长),这造成了目前系统和设备厂商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此领域知名的厂商有APTECH,TESCOM,PARKER,SWAGELOK,KITZ,Valex等,但都为进口品牌,价格贵,交货期长(目前一般要2个月以上)。国产品牌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半导体阀门管件产品种类少,并且产品并不成熟。通过和杰瑞,赛洛克等厂商的交流,了解到目前这些国内厂家公司规模多在一百人左右,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和研发投入都十分有限,很难在短期内保质保量的供应市场上需求的半导体阀门管件。这也预示着电子气体输送系统和设备厂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要依赖进口品牌提供相应的材料,这种现状就要求系统和设备厂商有更好的成本和交货周期的管控能力,甚至在承接项目时做好提高其成本预算和延长交货期的准备。

红外传感器市场调研报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传感器技术的非电物理量的测量与控制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社会的各项技术领域中。其中,红外传感器技术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科学技术水平、计算机微处理器技术、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新型半导体等材料的推出和加工制造工艺等各方面的进步,使得红外传感器发展迅猛。 红外线,实质上是一种电磁辐射波,其波长范围大致在~1000m频谱范围内,因其是位于可见光中红光以外的光线,故而得名为红外线。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向外部空间以红外线的方式辐射能量。利用红外辐射实现相关物理量测量的传感技术,即为红外传感技术。红外传感器作为红外技术的重要工具,对其的发展和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一、红外传感器主要应用领域和技术特点 1.主要应用领域 红外传感技术作为一门迅速发展的新兴科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如:红外对抗进行规避和欺骗)、科研、生产(如:红外测温仪非接触测温)、医学(如红外线热象诊断技术)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以及红外制导,红外成像,红外遥感等已经成为各领域的尖端技术。 (1)辐射计,用于辐射和光谱测量。 (2)搜索和跟踪系统,用于搜索和跟踪红外目标,确定其位置并对其运动进行 跟踪。 (3)热成型系统,可以产生整个目标红外辐射的分布图像。 (4)红外测距和通信系统。 2.技术特点:能够抵抗外界的强光干扰。太阳光中含有对红外线接收管产生干扰的红外线, 该光线能够将红外线接收二极管导通,使系统产生误判,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瘫痪。本传感器的优点在于能够设置多点采集,对射管阵列的间距和阵列数量可根据需求选取。 二、红外传感器信号性质与特点 按功能分类:(1)辐射计,用于辐射和光谱测量;(2)搜索和跟踪系统,用于搜索和跟踪红外目标,确定其空间位置并对它的运动进行跟踪;(3)热成像系统,可产生整个目标红外辐射的分布图像;(4)红外测距和通信系统;(5)混合系统,是指以上各类系统中的两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根据探测机理可分成为:光子探测器(基于光电效应)和热探测器(基于热效应)。 红外热电探测器是利用红外辐射的热效应及材料的热电效应制成的元件,因红外的照射或遮挡而产生或失去热量才有输出,热电材料的温度由T变道T+t材料表面的电荷会发生变化,热电材料只有在温度变化时才能产生电压,在使用温度范围内,稳定性好,性能指数大,价格低廉而且分散性小一般是LiTaO3。在加热过程中,不管什么波长的红外线,只要功率相同,对热电传感器的加热效果是相同的。假如热电探测器对入射辐射的各种波长基本上都有相同的响应,所以这类探测器为“无选择红外探测器” 红外光电传感器,利用红外辐射的话光电效应制成,所以响应时间短。此外,要使物体内部的电子改变运动状态,入射光子的能量就必须足够大,入射光线的频率必须大于某一值,即光电效应的辐射存在一个最长的波长限度。由于这类探测器是以光子为单元起作用的,只要光子能量足够,相同数目的光子基本上具有相同的效果,因此这类探测器常被称为“光子探测器”

信息调研报告范文4篇

信息调研报告范文4篇 *目录信息调研报告范文农村信息网络建设调研报告范文农业信息化调研报告司法信息系统建设调研报告 一、发展历史概述 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1959~1967年为创始阶段。1959年,省劳改系统的生建八三厂成立了半导体技术研究室,开始仿制半导体分离器件。相继试制成功低频小功率三极管、二极整流管、高频小功率晶体管以及日本制式的7管半导体收音机,分别填补省及国内空白,拉开了市电子工业发展的序幕。1965年,中共市委第一书记王士超带领市有关工业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到上海考察电子、钢铁等工业的发展情况。返回后,在中共市委的倡导下,创建了市第一批电子工业企事业单位。1966年前后,无线电元件研究所、稀有金属研究所、博山无线电实验所、张店无线电厂等相继成立。当时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器、玻璃釉电容器、半导体收音机等。 (二)1968~1983为探索发展时期,是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的打基础阶段。从1968年开始,我市一大批电子工业项目上马,厂点曾一度增加到65个。1972年,成立市电子工业局,开始对

厂点布局、产品结构进行调整。调整后,全市共有电子企业20个,职工2489人,固定资产507万元。产品门类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无线电五厂研发生产全国第一台海底地貌探测仪、生建八三厂研究所生产全国第一支500瓦低频大功率晶体管和第一支超高频大功率硅晶体管、无线电三厂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只读存贮器写入仪、球磨工业测量仪器振动传感器和智能动弹模量测定仪、市无线电二厂与航天工业部二院四部联合试制成功wdh—1型微机控制多功能呼吸机等。同时,我市生产的整机新产品还有集成电路计算机、毛细管粘度自动分析仪、顺序控制器、光电提花机、双喜牌黑白电视机、微波烘干炉等。无线电研究所、无线电二厂、三厂、四厂、五厂、六厂、七厂和生建八三厂研究所等8个单位,成为电子工业的骨干企业。 (三)1984~XX年,国内消费电子高速发展,我市电子产业出现“命系彩电”现象,由于彩电企业错失了发展的最佳时机,导致我市电子工业落后于我省部分地市。80年代初期,全国各地争相引进彩电生产线,从而引发了全国性的引进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线的热潮。这次热潮的结果是我国成为全球的电子产品加工中心,广东成为全球电子元器件的集散中心。消费类电子产品逐年大幅降价。由于我国企业多数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仍需进口,创新能力提高缓慢,盈利水平逐年下降。1984年我市也从日本引进1条年产15万台彩色电视机生产线,由于引进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