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钙在口腔科的作用机制及应用

氢氧化钙在口腔科的作用机制及应用
氢氧化钙在口腔科的作用机制及应用

氢氧化钙在口腔科的作用机制及应用

氢氧化钙作为一种化学制剂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1930年,Hermann首先使用氢氧化钙成功地进行了盖髓治疗,并指出,用氢氧化钙覆盖活髓可以诱导形成修复性牙本质。随着人们对其的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氢氧化钙在牙体牙髓疾病治疗中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人们对此也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对其作用机制有了一定的认识。

1 氢氧化钙的作用机制

氢氧化钙常规状态为白色粉末,化学性质稳定,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少量离解成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其具有强碱性,pH值高达12.3,一般pH值为10~12,是牙科临床治疗常用的盖髓剂和消毒剂,具有以下药理作用。

1.1 抗菌氢氧化钙具有强碱性,溶于水后pH值可达1

2.3,对龋坏牙本质的细菌有一定的杀菌作用。用氢氧化钙制剂作深龋间接盖髓,4周后,取出窝洞内的残留龋坏牙本质,发现龋坏牙本质的细菌减少了93%,而对照组的细菌却增加了2倍。在狗牙上开髓后用链球菌接种致牙髓感染,2 d后用氢氧化钙盖髓,10周后作组织学检查,发现感染仅局限于穿孔附近,且有不同程度的钙化屏障形成。多方面的研究表明,氢氧化钙对牙体牙髓治疗有其一定的抗菌性。

1.2 灭活内毒素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的胞壁成分,由多糖和类脂A两大部分组成,类脂A中的脂肪酸是内毒素的毒性基础,氢氧化钙可水解脂肪酸,从而改变类脂A的结构,造成内毒素活性丧失。感染根管中占主要地位的微生物是革兰阴性菌,当其繁殖或死亡时释放细胞壁中的内毒素可刺激机体产生一些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导致细胞因子分泌,补体激活,引发宿主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反应。内毒素也可直接作用于宿主的根尖周组织,对宿主细胞产生明显的损害作用。在根管治疗过程中,病原菌可被清除干净,但内毒素则可长期存留于牙本质壁和根尖区,继续刺激根尖周组织,致使根尖周病变长期不愈合。而氢氧化钙可以有效降低根管中内毒素的水平,阻止其对根尖周组织的破坏。

1.3 诱导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氢氧化钙的强碱性可引起表浅的牙髓坏死,牙髓表层和氢氧化钙接触会发生破坏分解,坏死层刺激深部牙髓组织,诱发其修复潜力,使间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纤维增生从无序状态逐渐排列成与表层成垂直,并深入胶原基质中。成纤维细胞逐渐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形成管状及骨样牙本质,此后钙盐沉积,牙本质桥钙化,凝固坏死层消失,坏死层分离了氢氧化钙层和桥层,可从X线上分辨出牙本质桥层。由于牙髓自我修复能力存在,氢氧化钙可作为牙髓修复和形成牙本质桥的一个诱导因素和预防牙髓感染的方法之一。氢氧化钙具有强而稳定的诱导牙本质形成的能力,Ca2+具有传递信息,促进新生造牙本质细胞的形成,调节细胞的合成及分泌,促进牙本质桥形成的作用。OH可能通过提高胞浆pH值,促进细胞分裂增殖活动。氢氧化钙是一种始动因子而非修复的底物,其可以使新形成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下降,减少细胞间液形成,提升组织间Ca2+的浓度,并使抑制组织矿化的焦磷酸盐浓度降低,从而提高Ca2+依赖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pH值的升高也为组织矿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1.4 诱导根尖成形氢氧化钙诱导根尖形成一般认为与氢氧化钙的抗菌性、高pH值、游离钙、可溶解坏死牙髓残留物及诱导骨质形成有关。由于氢氧化钙

TCD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TCD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TCD对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价,具有无创、简便并可连续监测的优势。下面就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做简要说明: 一、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于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脑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破裂)、颅内肿瘤、脑外伤、头颅手术等均可能发生脑血管痉挛。颅内动脉瘤手术应避开脑动脉痉挛期,否则死亡率极高。连续的TCD监测能够及时无创地早期诊断脑动脉痉挛,对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早期发现并干预脑动脉痉挛导致的缺血性脑损伤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二、颅内压增高 外伤性或非外伤性脑水肿,脑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颅内占位性病变,各种原因引起的颅腔容积缩小,广泛凹陷性颅骨骨折等均可导致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将导致颅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TCD可以动态观察颅内压增高产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反映颅内压增高的程度(TCD颅内压增高的改变一般分为四期),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颈动脉狭窄血管重建后高灌注综合征(HS)的监测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型术(CAS)治疗。高灌注综合征可发生在CEA 或CAS后,颈动脉狭窄导致患侧颅内灌注长期较低,此时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制促使小动脉长期处于扩张状态,以维持相对较多的血流量;在血管重建导致血流骤增时,小动脉仍处于被动扩张状态,从而导致大量液体外渗,引起血管源性脑水肿,继续发展可能引起动脉破裂导致脑出血。TCD 能够对HS监测从而进行治疗。HS 一般均在术后2周内发生,尤其好发于术后6小时至四天。HS 的TCD 诊断指标为术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较前升高1倍以上,并持续数小时不恢复。 四、脑死亡的辅助判断 脑死亡时TCD呈特征性的钉子波、振荡波等改变,是脑死亡的辅助诊断标准之一。 五、对于不宜搬动的神经外科重症病人,可病床边TCD检测。

地塞米松与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哮喘疗效观察

致血压升级。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禁止。 3.4 29例患者缝合完毕后常规观察创面5分钟,有无渗血,29例均5分钟后正常关腹,无一例术后并发症,如期出院。29例研究说明垂体后叶素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易掌握、安全、副作用小、药价格低廉的诸多特点,对减少肌瘤剔除时造成的产妇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有显著效果,参考文献 [1] Kimura T,Kusui C,Matsumura Y.Effectiveness of hormonal tourniquet by vasopressin during myomectomy through vasopressim Via receptor ubiquitously expressed in myometrium[J].Gynecologic and Obstetric Investigation,2002,54(3):125-131. [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51.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疾病的发病率极高,各种原因所致高反应性,使气道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使他们的身体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有效控制哮喘发作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从2007年初,我们医院开展了哮喘的专科治疗,接收了一大批哮喘患者。我们从中挑选了60例患者分成了两组进行比较,一组应用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另一组应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在相同的治疗如吸氧、平喘、化痰等条件下观察疗效。 雾化吸入即利用超声雾化器应用超声波声能,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目的,其特点是雾量大小可调节,雾滴小而均匀(直径在5微米以下),药液随着深而慢的吸气被吸入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又因雾化器电子部分能产生热量,对雾化液有加热作用,使病人吸入温暖、舒适的气雾。 1 临床资料6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0~50岁。第一组用地塞米松雾化治疗,另一组用普米克令舒雾化治疗。在此期间,应用头孢类抗炎药物治疗,雾化为辅助治疗。 2 用药方法及疗效观察用量:第一组,我们给予连续雾化地塞米松,每日二次,每次用地塞米松10毫克、5毫克、1毫克加生理盐水5毫升,各4天,共12天。第二组,给予连续雾化普米克令舒1毫克、2毫克、4毫克,各4天,共12天。对于普米克令舒雾化液,一定要握住小瓶,使瓶口向上、拧动瓶盖以开启瓶盖,将小瓶中溶液挤进雾化器容器中,拧紧口含嘴,打开电源,手握雾化器手柄,同患者的呼吸一致,使药物准确的吸进气道中。应用地塞米松药物方法同上,将药物放于雾化器容器中,配合呼吸,使药物充分吸入。期间通过一周洗脱,观察疗效。 结果表明:应用地塞米松雾化的患者,哮喘症状缓解缓慢,需经10~15分钟左右才能缓解,患者依赖性强,反复发作频率快,大约需要5~7天完全缓解哮喘发作,使病情稳定。而另一组应用普米克令舒雾化的患者,哮喘症状缓解速度快,大约在5分钟左右,持续性好,安全可靠。大约需要3~5天完全缓解哮喘发作,使病情稳定。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1.4.117 地塞米松与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哮喘疗效观察 金文喜 [摘要] 在相同的治疗方式如吸氧、平喘、化痰等条件下观察疗效,应用地塞米松雾化的患者,哮喘症状缓解速度慢,应用普米克令舒雾化的患者,哮喘症状缓解速度快,持续性好。通过地塞米松和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效果对比,普米克令舒既能快速控制哮喘发作,又能减小副作用,在临床上治疗效果被医生和患者认可,可以有效控制哮喘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地塞米松;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 3 注意事项 3.1 使用前,检查各部位有无松动、脱落。 3.2 特殊情况需连续使用,中间需间隔30分钟。3.3 每次使用完毕后需刷牙、漱口。4 讨论 地塞米松是经粘膜微循环进入血液,作用于全身;其脂溶性低,水溶性高,与气道局部受体结合力低,不能与局部受体充分结合产生作用。地塞米松属于全身激素,须经肝脏转化后在全身起作用,但其副作用较大,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地塞米松对皮质醇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具有产生急性皮质功能减退的潜在危险[1]。普米克令舒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是经非经典途径作用于细胞膜受体MRG,抑制Ca离子通道,减少环腺苷酸的形成,使气道血管收缩,减少细胞分泌,从而快速改善症状,控制气道炎症,这说明由非经典途径介导的炎症抑制作用是糖皮质激素能够快速起效的机理。但由于细胞膜受体的数量和结合力均小于细胞浆受体,所以需足量激素才能有效启动膜受体。另外,普米克令舒可直接作用于气道,与气管上皮和肺组织相关受体结合,直接发挥药物作用,并具有高亲脂性,适当的水溶性和对局部受体高亲和力的特点,使其在气道局部的抗炎作用强而持久,并减少全身激素用量,安全性好,即使用量足,也几乎不能产生相应抑制作用,具有很好的耐受性。所以,我院在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时,认为应用普米克令舒足量,可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的喘促时间,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受到患者好评。 总之,通过地塞米松和普米克令舒雾化效果对比,我们体会到普米克令舒既能快速控制哮喘发作,又能减小副作用,减轻患 者的痛苦,对病人的身体损害较小,疗程短[2] 。在临床上治疗效果被医生和患者认可,给哮喘患者带来福音,提高了哮喘患者的生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6-100.[2] 李长生.住院医师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74-79. 作者单位:132011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金文喜) 当代医学 2011年2月第17卷第4期总第231期 Contemporary Medicine, Feb. 2011,Vol.17 No.4 Issue No.231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的用药护理 免疫抑制剂定义 是一类通过抑制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而使组织损伤得以减轻的化学或生物物质。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抑制机体异常的免疫反应,目前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免疫抑制剂的分类 1、钙调素抑制剂类:环孢菌素CsA类、他克莫司(FK506) 2、抗代谢类:硫唑嘌呤、霉酚酸脂(MMF) 3、激素类:甲强龙、醋酸泼尼松 4、生物制剂:抗T细胞球蛋白(AT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 免疫抑制剂用药原则 1、预防性用药:环孢素A、FK506、霉酚酸脂(MMF)等。 2、治疗/逆转急性排斥反应(救治用药):MP(甲基强的松龙)、ALG或ATG、霉酚酸脂(MMF)、FK506等。 3、诱导性用药(因急性肾小管坏死而出现延迟肾功能、高危病人、二次移植、环孢素肾毒性病人):ATG、ALG等。 4、二联:激素(醋酸泼尼松)+抗代谢类(骁悉) 三联:激素(醋酸泼尼松)+抗代谢类(骁悉)+环孢素A(新山地明) 激素(醋酸泼尼松)+抗代谢类(骁悉)+FK506(他克莫司) 常用免疫抑制剂 1、环孢素(CsA):新山地明(进口)田可、赛斯平(国产) 作用机理

属于钙神经蛋白抑制剂,可以选择性抑制免疫应答,通过破坏使T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的表达,阻断参与排斥反应的体液和细胞效应机制,防止排斥反应的发生。 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新山地明受进食和昼夜节律的影响较山地明小,所以服药时间不必将用餐考虑在内。 环孢素A依靠胆汁排泄,肝功能障碍,胆汁淤积症或严重胃肠功能障碍都会影响环保素A的吸收和代谢。只有极少部分药物经肾脏排出,且不能经透析去除,所以对于肾脏功能不全者和需透析治疗的患者,均不需调整药物浓度。 副作用 (1)肾毒性:血清肌酐、尿素氮增高;肾功能损害。个体差异大,临床表现不典型,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移植肾损害很难鉴别。且发生肾损害时,血药浓度可能正常,甚至偏低。 (2)接近半数的患者会出现肝脏毒性,其发生率与用药量密切相关。 (3)神经毒性:表现为肢体震颤、失眠、烦躁等。 (4)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 (5)其他并发证: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钾血症、牙龈增生、糖尿病、多毛症。 用量 联合用药时:初始剂量为6~8mg/kg/d,Q12h,以后根据血药浓度调整。 注意事项 (1)严格按医嘱服药,定时服药,禁忌自行调整用药剂量。

常用农药作用方式

当前几种常用农药的作用特点 1 杀虫杀螨剂 (1)氧化乐果:对害虫和螨类有很强的触杀作用,尤其对一些已经对乐果产生抗药性地蚜虫,毒力较高,在低温期仍能保持较强的毒性。主要用于防治香蕉多种蚜虫、卷叶虫、斜纹夜蛾、花蓟马和网蝽等的良好药剂,低温期氧化乐果的杀虫作用表现比乐果快。氧化乐果还有很强的内吸杀虫作用,可以被植株的茎、叶吸进植株体内,并可传送到未喷到药液部,而使在上面危害的害虫中毒死亡。因此,在使用氧化乐果时,可以采用涂茎的方法施药。一般情况下,温度的高低对氧化乐果药效的影响较小。氧化乐果属于高毒农药,但它不易从皮肤渗透进入人体,与乐果的接触毒性差异不大。 (2)辛硫磷:为低等毒性广谱性杀虫剂,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无内吸作用。对鳞翅目幼虫击倒力强。见光易分解失效,在叶面的残效期仅2—3天。但该药施入土中其残效期很长,可达1—2个月,非常适合于地下害虫的防治。由于玉米、烟叶和部分蔬菜对该药敏感,喷雾易产生药害。但对水稻安全。目前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和旱田地下害虫。如采用灌根或制成毒土撒施土中对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等有特效。 (3)毒死蜱:为中等毒性广谱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对水稻稻纵卷叶螟、飞虱、稻瘿蚊防效很好,对蔬菜、果树蛀果类害虫有特效,且可兼治螨虫。该药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因此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也较好。烟草对该药敏感,故不宜在烟草上使用。 (4)氟虫腈(锐劲特):为中等毒性苯基吡唑类新型广谱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由于其杀虫机理与当前的拟除虫菊脂、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三大类农药完全不同,因此对多种抗性害虫具有优异的防效,特别是对鳞翅目幼虫、蝇类和鞘翅目(金龟子、叶甲、天牛、象甲、瓢虫等)等主要害虫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对作物无药害。施入土壤能有效防治玉米根叶甲、弯刺黑蝽、金针虫、蛴螬和地老虎。叶面喷洒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飞虱、甲虫、小菜蛾、菜粉碟、稻蝗等均有很好的防效,且持效期长。 (5)吡虫啉、敌敌畏:为低毒高效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强内吸性,持效期长,对刺吸式口器害虫防效极佳,是目前取代,防治飞虱、蚜虫、茶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主要品种。 (6)哒螨灵、克螨特:属中等毒性的广谱性杀螨剂,具触杀作用,但无内吸、传导作用。可杀灭若螨、成螨及卵,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的特点。 (7)蚧必治:本品具有强烈的熏蒸、渗透、触杀和胃毒作用,可穿透蚧壳虫的蜡壳直接作用于虫体,杀死若虫、成虫,对卵也有良好的防效。本品对红蜡蚧、糠片蚧、黑点蚧、褐圆蚧、球蚧、矢尖蚧、绵粉蚧、吹绵蚧、龟蜡蚧、白盾蚧等蚧壳虫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13) 菊脂类农药(敌杀死):属中等毒性的拟除虫菊脂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 用,但无内吸、熏蒸作用;杀虫谱广,作用速迅;用量少,对作物安全;有些品种还有一定的驱避作用与拒食作用,如甲氰、氯氰、溴氰,因此对地下害虫有很好的防效;有些具有杀螨作用,如联苯、甲氰、三氟氯氰;但也有其共同的弱点,长期使用易产生抗药性,由于无内吸和熏蒸作用,虽然有胃毒作用,但主要是以触杀快速击倒为主,加之水生生物对其敏感尤其是对鱼类毒性大,且对稻飞虱效果差,并有剌激其产卵作用,因

有害生物毒理学农药主要的作用机制.

有害生物毒理学农药主要的作用机制 昆虫、植物和真菌本都是人类的朋友,但当它们开始威胁人类的健康,抢夺的人类食物,于是变成了有害生物。从荷马提出用硫磺驱除害虫到现在己有三千多年了,二硝基邻甲酚成为第1个有机合成的杀虫剂也有一个多世纪了。随着杀虫剂滴滴涕、杀菌剂福美双和除草剂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研制成功,人们进入了有害生物研究和化学防治有害生物的时代。对于农药的研究从主要考虑其有效性的时代,很快进入主要研究农药对人、作物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农药怎样在有害生物上起作用的时代。Hoskins在1928年开辟了昆虫毒理学,并且很快扩展到杂草和病菌领域。一个关于农药怎样在有害生物上起作用的新学科—有害生物毒理学就此诞生。选择毒性农药必须有效,具选择性并且安全。有害生物防治必须综合考虑经济、人类健康和环境因素。杀虫剂必须对危害作物的害虫有选择毒性,对于益虫相对安全;除草剂应该用来杀死杂草而对相近种属的作物不产生伤害;杀菌剂例如用在葡萄上,应该杀死致病菌而不干扰酿酒必需的一些酵母菌的发酵作用。不同的作用机制或者不同的靶标以及对应的农药的例子将在下文中给出。第1代有机合成农药大体上每hm2需要1-11 kg,最近30年应用的农药有效剂量仅是早期的10/0-10%。农药不仅越来越有效,而且显示出很高的生物选择性。充分利用农药对靶标位点的特异性和不同特性使农药达到高效安全。自然界为农药的活性和选择性提供了令人惊叹多样性作用机制,农药对物种的专一性有时也取决于农药在不同生物体内的代谢机制。 主要靶标农药被设计出来主要是为了干扰有害生物体内主要靶标的生理功能,从而使它们不再有危害性。这里的靶标是指农药与有害生物的结合部位。农药实质上就是与靶标结合或相互作用,从而对有害生物产生伤害或使其不具有竞争性。这意味着农药与特定的酶、受体、通道、蛋白质和生物膜可能有个或数个靶标、结合部位和结合方式。具有4-6个主要靶标的杀虫剂和除草剂占到世界销量的四分之三。有些不同种类的农药有相似的作用靶标,但通常不同类型农药作用靶标非常不同。大部分杀虫剂能很快干扰昆虫的神经传递而改变其行为或使其死亡。杀虫剂需要快速见效,因为害虫在几个小时或几天内就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一种杀虫剂往往只能对一定的生物种类起作用。除草剂通常抑制植物特定的生理过程,例如阻碍氨基酸或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或者光合作用,从而使杂草在几天内死亡。杀菌剂干扰对菌丝顶端生长关键的许多细胞功能。要经济可行,一种杀菌剂必须能控制数种病害,不仅能杀死真菌,还对卵纲菌有效。杀菌剂有很多作用靶标,靶标不同病原的存活能力不同。真菌能够忍受杀菌剂作为抑菌剂造成的能量匾乏,它们实际上是由于作物的免疫作用而灭亡的。 次要靶标施用的农药只有很少剂量作用于主要靶标,大多数作用于次要靶标或被代谢降解掉。作用在主要靶标上农药的剂量只有皮摩尔或纳摩尔,相比之下,作用在次要靶标上的量要大很多。当然,也有例外。或许存在数个敏感度相似的靶标,但其重要性不同。例如,毒死蟀不仅作用于乙酸胆碱酷酶((ACNE),还对其他一些丝氨酸水解酶起作用,这些酶与乙酞胆碱酷酶相比,敏感性差不多,甚至更强,但只是次要的作用靶标。除此之外,当以毫摩尔或微摩尔农药进行体外试验时,次要靶标变得明显,尽管在体内试验中次要靶标与主要靶标相比作用微小。在登记时,在对哺乳动物毒性的研究中也可能要求进

常用免疫抑制剂

常用免疫抑制剂 一、激素类药物 主要为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和强的松(prednisolone),前者在术后近期及急性排斥时静脉注射,以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后者为术后口服维持。 作用机制:对免疫反应的许多环节均有影响,主要是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也阻碍淋巴细胞DNA合成和有丝分裂,破坏淋巴细胞,使外周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并损伤浆细胞,从而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缓解变态反应对人体的损害。 副作用:骨质疏松、溃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二、细胞毒类药物 1.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依木兰,Imuran) 作用机制:主要抑制DNA、RNA和蛋白质合成。对T细胞的抑制较明显,并可抑制两类母细胞,故能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但不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副作用:抑制骨髓使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感染等。 2.霉酚酯酸(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商品名:骁悉CellCept) 作用机制:特异性抑制T和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抗体形成和细胞毒T细胞的分化。 副作用:1)消化道不适:食道炎、胃炎、腹痛、腹泻和消化道出血。2)血液:中性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贫血。 三、钙调素抑制剂 1.环孢素(ciclosporin,cyclosporinA) 作用机制:可选择性作用于T淋巴细胞活化初期。辅助性T细胞被活化后可生成增殖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环孢素可抑制其生成;但它对抑制性T细胞无影响。它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抑制淋巴细胞生成干扰素。 副作用:多毛、震颤、胃肠道不适、齿龈增生以及肝、肾毒性;亦可见乏力、厌食、四肢感觉异常、高血压、闭经及抽搐发作等。 2.普乐可复(Prograf),又称FK506或他克莫司(tacrolimus)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与环孢素相同,主要是抑制白细胞介素-2的合成,作用于T细胞,抑制T细胞活化基因的产生(对 -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的mRNA转录有抑制作用),同时还抑制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表达,但不影响抑制型T细胞的活化。与环孢素相比,有如下特点:1)免疫作用是环孢素的数十倍到数百倍。2)可减少肝、肾移植受体的急、慢性排斥反应。3)细菌和病毒感染率也较环孢素治疗者低,尤其是本品有较强的亲肝性,对肝移植的功效高100倍,因而大大降低了临床使用剂量,可降低原治疗费用1/3~1/2,同时不良反应也明显降低。 副作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震颤、思维紊乱、低磷血症、失眠、视力障碍和呕吐等,偶见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异常,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失调,皮肤瘙痒等。 四、生物制剂类

常见农药介绍及使用方法

常见农药介绍及使用方法 一、代森锰锌 杀菌谱较广的保护性杀菌剂。主要是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对果树、蔬菜上的炭疽病、早疫病等多种病害有效,同时它常与内吸性杀菌剂混配,用于延缓抗性的产生。 使用方法: 1、马铃薯晚疫病:80%可湿性粉剂1140-2160克/公顷,喷雾。 2、烟草炭疽病:80%可湿性粉剂1920-2160克/公顶,喷雾;烟草赤星病:80%可湿性粉剂1680-2100克/公顷,喷雾。 3、黄瓜霜霉病:80%可湿性粉剂2040-3000克/公顷,喷雾。 4、西瓜炭疽病:80%可湿性粉剂1560-2520克/公顷,喷雾。 5、辣椒(甜椒)炭疽病、辣椒(甜椒)疫病:80%可湿性粉剂 1800-2520克/公顷,喷雾。 6、番茄早疫病:80%可湿性粉剂1840-2370克/公顷,喷雾。

7、柑橘树炭疽病、疮痂病:80%可湿性粉剂1333-2000毫克/千克,喷雾。 8、苹果树轮纹病、斑点落叶病、炭疽病:80%可湿性粉剂1000-1500毫克/千克,喷雾。 9、梨树黑星病:80%可湿性粉剂800-1600毫克/千克/喷雾 10、葡萄黑痘病、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80%可湿性粉剂1000-1600毫克/千克,喷雾。 11、花生叶斑病:80%可湿性粉剂720-900克/公顷,喷雾。 12、荔枝树霜疫霉病:80%可湿性粉剂1.333-2克/千克喷雾。 13、人参黑斑病:80%可湿性粉剂1800-3000克/公顷,喷雾。

二、代森锌 一种叶面喷洒使用的保护剂,对许多病菌如霜霉病菌、晚疫病菌及炭疽病菌等有较强触杀作用。对植物安全,有效成分化学性质较活泼,在水中易被氧化成异硫氰化合物,对病原菌体内含有-SH基的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能直接杀死病菌孢子,抑制孢子的发芽,阻止病菌侵入植物体内,但对已侵入植物体内的病原菌丝体的杀伤作用很小。因此,使用代森锌防治病害应掌握在病害始见期进行,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代森锌的药效期短,在日光照射及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分解较快,其残效期约7天。 使用方法: 1、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晚疫病:80%可湿性粉剂960-1200克/公顷,喷雾。 2、麦类锈病:80%可湿性粉剂960-1440克/公顷,喷雾。 3、油菜多种病害:80%可湿性粉剂960-1200克/公顷,喷雾。

试述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机理与特点

试述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机理与特点 发表时间:2019-07-31T13:31:52.34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3月作者:霍启伟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需要,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成为广大科技人员的研究热点,受到全社会空前的重视和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主要叙述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作用机理、种类、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无公害的农产品,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哈尔滨市阿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霍启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需要,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成为广大科技人员的研究热点,受到全社会空前的重视和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主要叙述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作用机理、种类、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无公害的农产品,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关键词:植物源农药;活性成分;作用机理;特点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的安全性,对农药残留的限制十分严格。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绿色壁垒”,其中农药残留超标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标市场的竞争力。为了降低农药残留量,努力开发新型农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能在自然界降解,一般不会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在人体和环境中积累毒性的可能性不大,对人和牲畜相对安全;对害虫天敌伤害小,且害虫对其难以产生抗体;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能够保持农产品的高品质;再加上使用成本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在全世界面临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状况日趋严重的今天,更深入、更广泛地研究和开发安全、无毒、来源广、成本低的植物源农药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 1.植物源农药中的活性成分 天然植物中的杀虫活性物质极其丰富,依其化学结构,可大体归纳如下。 1.1生物碱类(alkaloids) 此类物质对昆虫的毒力最强,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忌避、拒食、麻醉和抑制生长发育等。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6000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薛碱、木防已碱、苦豆子碱等。 1.2萜类(terpenes) 这类化合物包括蒎烯、单萜类、倍半萜、二萜类、三萜类。这类物质有拒食、内吸、麻醉、忌避、抑制生长发育、破坏害虫信息传递和交配的作用,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有印楝素、川楝素、茶皂素、苦皮藤素、闹羊花素等。 1.3黄酮类(flavonoids) 黄酮类化合物多以甙状态存在,具有防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鱼藤酮、毛鱼藤酮等。作用方式为拒食和毒杀作用。 1.4精油类(volatile oils) 精油是一类分子量较小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此类不仅具有毒杀、熏杀、忌避或引诱、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等作用,还具有昆虫性外激素的引诱作用,多用于防治仓库害虫,如菊蒿油、薄荷油、百里香油、肉桂精油、松节油、芸香精油、芜香精油等。 1.5其他 有羧酸酯类(如除虫菊酯)、木脂素类(如乙醚酰透骨草素)、甾体类(如牛膝甾酮)、糖苷类(如番茄苷)等。 2.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机理 植物源农药中的杀虫活性成分主要是次生代谢物质,许多种次生代谢物质对昆虫表现为毒杀、行为干扰和生物发育调节作用。由于次生代谢物质是植物自身防御与昆虫的适应演变、协同进化的结果,昆虫对其不易产生抗药性。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源农药对害虫的作用独特,作用方式多样化。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毒杀作用、拒食和忌避作用、干扰正常生长发育作用和光活化毒杀作用等。 2.1毒杀作用 植物对昆虫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方式就是毒杀作用。 2.1.1胃毒毒杀作用。毒理学研究表明,具有胃毒毒杀作用的物质都可以破坏昆虫的中肠组织,使中肠亚细胞结构发生变化,也可阻断昆虫的神经传导,抑制多种解毒酶,发挥神经中枢的作用。胃毒毒杀作用的症状为虫体脱水缩短,拉稀粪便,甚至拉出直肠或囊泡状物,直至死亡。 2.1.2触杀作用。害虫接触到具有触杀作用的物质,表现出兴奋状,其神经中枢即被麻醉,使害虫的蛋白质凝固,并堵死虫体的气孔,从而使害虫窒息死亡。 2.1.3熏杀作用。大部分精油都具有熏杀作用。精油可使各表皮蜡质层颗粒排列发生变化,破坏中肠组织,抑制中枢神经动作电位自发放。鉴于熏杀的特殊方式,可将精油用于防治仓储害虫和大棚温室害虫。 2.1.4内吸毒杀作用。内吸毒杀作用是一种特殊的胃毒方式,与喷雾相比,这种方式对环境污染小,不易杀伤天敌。许多植物源杀虫物质具有典型的内吸毒杀活性。 2.2拒食和忌避作用 具有拒食作用和忌避作用的物质并不直接杀死害虫,而是允许其存在,但是迫使害虫转移选择目标。任何生物的行为都是在接受体内外信息后,由神经和肌肉系统综合反应的结果,能够被外来化学物质所调节。具有拒食和忌避作用的物质就是通过改变害虫的体内外信息,然后影响神经,迫使害虫做出拒食和忌避的行为。 2.3干扰正常生长发育作用 许多植物源农药能够干扰害虫的正常生长发育,使卵不能正常孵化,幼虫不能正常蜕皮化蛹,蛹不能正常羽化或出现畸形,在害虫的

(整理)几种常用农药的作用特点.

前几种常用农药的作用特点 发表于2010-9-8 23:57:16 1、杀虫杀螨剂 (1)三唑磷:为中等毒性广谱性有机磷杀虫剂,并对线虫和螨类有一定杀伤作用,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在植物组织上的渗透性强,杀卵作用明显。当前主要用于替代甲胺磷、氧化乐果、甲基1605,防治水稻二化螟、玉米螟、稻纵卷叶螟和稻秆潜蝇。 (2)乙酰甲铵磷:为中等毒性广谱性杀虫剂,具有,内吸、胃毒和触杀作用,兼有熏蒸和杀卵作用,该药为缓效型,施药后初效作用缓慢,2—3天效果显著,后效作用强,主要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粘虫和多种蔬菜、果树、烟叶上的害虫。 (3)辛硫磷:为低等毒性广谱性杀虫剂,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无内吸作用。对鳞翅目幼虫击倒力强。见光易分解失效,在叶面的残效期仅2—3天。但该药施入土中其残效期很长,可达1—2个月,非常适合于地下害虫的防治。由于玉米、烟叶和部分蔬菜对该药敏感,喷雾易产生药害。但对水稻安全。目前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和旱田地下害虫。如采用灌根或制成毒土撒施土中对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等有特效。 (4)毒死蜱为中等毒性广谱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对水稻稻纵卷叶螟、飞虱、稻瘿蚊防效很好,对蔬菜、果树蛀果类害虫有

特效,且可兼治螨虫。该药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因此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也较好。烟草对该药敏感,故不宜在烟草上使用。 (5)氟虫腈(锐劲特)为中等毒性苯基吡唑类新型广谱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由于其杀虫机理与当前的拟除虫菊脂、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三大类农药完全不同,因此对多种抗性害虫具有优异的防效,特别是对鳞翅目幼虫、蝇类和鞘翅目(金龟子、叶甲、天牛、象甲、瓢虫等)等主要害虫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对作物无药害。施入土壤能有效防治玉米根叶甲、弯刺黑蝽、金针虫、蛴螬和地老虎。叶面喷洒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飞虱、甲虫、小菜蛾、菜粉碟、稻蝗等均有很好的防效,且持效期长。 (6)二嗪磷为中等毒性有机磷广谱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熏蒸和一定内吸作用。对鳞翅目、同翅目(叶蝉、飞虱、蚜虫、蚧壳类)等多种害虫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对地下害虫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7)吡虫啉为低毒高效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强内吸性,持效期长,对刺吸式口器害虫防效极佳,是目前取代敌敌畏、扑虱灵,防治飞虱、蚜虫、茶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主要品种。 (8)硫丹(赛丹)属高毒性广谱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在气温高于20℃时,具有熏蒸杀虫作用。该药属有机氯农药,是目前仅在继续使用的两个品种之一,由于其特殊的作用机理和生物学特性,害虫对该药不易产生抗药性,使用后易降解,残毒小。因此尽管属高毒,但仍

普米克令舒(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普米克令舒(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药品名称】 商品名称:普米克令舒 通用名称: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英文名称:Budesonide Suspension for Inhalation 【成份】 布地奈德。 【适应症】 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替代或减少口服类固醇治疗。建议在其它方式给予类固醇治疗不适合时应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用法用量】 成人:一次1~2mg,一天二次。儿童:一次0.5~1mg,一天二次。维持剂量维持剂量应个体化,应是使病人保持无症状的最低剂量。建议剂量;成人:一次0.5~1mg,一天二次。儿童:一次0.25~0.5mg,一天二次。 【不良反应】 布地奈德的耐受性好。大多数不良反应都很轻,且为局部性。布地奈德引起的全身作用和口咽并发症与剂量有关。每天服用1.6mg或更多布地奈德,且长期单独使用的病人中,有50%的病人出现类固醇过量的临床表现。已见报道的不良反应(>1%)包括:声嘶、溃疡、咽部疼痛不适、舌部和口腔刺激、口干、咳嗽和口腔念珠菌病。如果发现口咽念珠菌病,可用适当的抗真菌药治疗,并继续使用布地奈德。让病人在每次吸入后漱口,可使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率减至最低。偶见下列不良反应报道(<1%):喉部不适、头痛、头晕、味觉减弱、口渴、腹泻、恶心、体重增加、疲劳和皮肤反应(如:荨麻疹、皮疹和皮炎)。精神症状,如:神经

质、烦燥不安和抑郁,在使用布地奈德和其它糖皮质激素都有报道。罕见布地奈德在气道高反应性病人中引起支气管收缩。 【禁忌】 对布地奈德或任何其它成分过敏者。 【注意事项】 1.布地奈德不适用于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因此布地奈德不宜单独用于治疗哮喘持续状态或其它哮喘急性发作,后者需加强治疗措施。 2.对于由口服类固醇转为布地奈德治疗的病人,需要特别小心,因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需要几个月才能完全恢复。在哮喘加重或严重发作期间,病人需要额外口服类固醇。建议这些病人随身带警示卡(见临床管理:口服皮质类固醇依赖的病人)。3以前曾接受高剂量类固醇全身治疗的病人,从口服治疗改用布地奈德治疗时,可能再发生早期的过敏症状,例如:鼻炎和湿疹,因为布地奈德的全身类固醇作用较低(见临床管理:口服皮 【药物相互作用】 1.未见布地奈德与其它治疗哮喘的药物发生有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的报道。 2.酮康唑及西咪替丁可影响布地奈德的体内代谢,但吸入的推荐剂量下无明显临床意义。【药理作用】 布地奈德是一具有高效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它能增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抑制免疫反应和降低抗体合成,从而使组胺等过敏活性介质的释放减少和活性降低,并能减轻抗原抗体结合时激发的酶促过程,抑制支气管收缩物质的合成和释放而减轻平滑肌的收缩反应。急性、亚急性和长期毒性研究发现,布地奈德的全身作用,如体重下降、淋巴组织及肾上腺皮质萎缩,比其它糖皮质激素弱或者与其它糖皮质激素相当。经过六个不同的试验测试系统评价,布地奈德无致突变作用,亦无致癌作用。

几种常用农药的作用特点

前几种常用农药的作用特点发表于2010-9-8 23:57:16 ?1、杀虫杀螨剂 (1)三唑磷:为中等毒性广谱性有机磷杀虫剂,并对线虫和螨类有一定杀伤作用,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在植物组织上的渗透性强,杀卵作用明显。当前主要用于替代甲胺磷、氧化乐果、甲基1605,防治水稻二化螟、玉米螟、稻纵卷叶螟和稻秆潜蝇。 (2)乙酰甲铵磷:为中等毒性广谱性杀虫剂,具有,内吸、胃毒和触杀作用,兼有熏蒸和杀卵作用,该药为缓效型,施药后初效作用缓慢,2—3天效果显著,后效作用强,主要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粘虫和多种蔬菜、果树、烟叶上的害虫。 (3)辛硫磷:为低等毒性广谱性杀虫剂,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无内吸作用。对鳞翅目幼虫击倒力强。见光易分解失效,在叶面的残效期仅2—3天。但该药施入土中其残效期很长,可达1—2个月,非常适合于地下害虫的防治。由于玉米、烟叶和部分蔬菜对该药敏感,喷雾易产生药害。但对水稻安全。目前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和旱田地下害虫。如采用灌根或制成毒土撒施土中对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等有特效。 (4)毒死蜱为中等毒性广谱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对水稻稻纵卷叶螟、飞虱、稻瘿蚊防效很好,对蔬菜、果树蛀果类害虫有

特效,且可兼治螨虫。该药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因此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也较好。烟草对该药敏感,故不宜在烟草上使用。 (5)氟虫腈(锐劲特)为中等毒性苯基吡唑类新型广谱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由于其杀虫机理与当前的拟除虫菊脂、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三大类农药完全不同,因此对多种抗性害虫具有优异的防效,特别是对鳞翅目幼虫、蝇类和鞘翅目(金龟子、叶甲、天牛、象甲、瓢虫等)等主要害虫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对作物无药害。施入土壤能有效防治玉米根叶甲、弯刺黑蝽、金针虫、蛴螬和地老虎。叶面喷洒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飞虱、甲虫、小菜蛾、菜粉碟、稻蝗等均有很好的防效,且持效期长。 (6)二嗪磷为中等毒性有机磷广谱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熏蒸和一定内吸作用。对鳞翅目、同翅目(叶蝉、飞虱、蚜虫、蚧壳类)等多种害虫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对地下害虫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7)吡虫啉为低毒高效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强内吸性,持效期长,对刺吸式口器害虫防效极佳,是目前取代敌敌畏、扑虱灵,防治飞虱、蚜虫、茶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主要品种。 (8)硫丹(赛丹)属高毒性广谱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在气温高于20℃时,具有熏蒸杀虫作用。该药属有机氯农药,是目前仅在继续使用的两个品种之一,由于其特殊的作用机理和生物学特性,害虫对该药不易产生抗药性,使用后易降解,残毒小。因此尽管属高毒,但仍

常用农药根据不同的用途一般可分为七种类型

常用农药根据不同的用途一般可分为七种类型。 ( 1 )杀虫剂是用来防治各种害虫的药剂,有的还可兼有杀螨作用,如敌敌畏、乐果、甲胺磷、杀虫脒、杀灭菊脂等农药。它们主要通过胃毒、触杀、熏蒸和内吸四种方式起到杀死害虫的作用。 ( 2 )杀螨剂是专门防治螨类(即红蜘蛛)的药剂,如三氯杀螨砜、三氯杀螨醇和克螨特等农药。杀螨剂有一定的选择性,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螨防治效果不一样,有的对卵和幼虫或幼螨的触杀作用较好,但对成螨的效果较差。 ( 3 )杀菌剂是用来防治植物病害的药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锌、多菌灵、粉锈宁、克瘟灵等农药。主要起抑制病菌生长,保护农作物不受侵害和渗进作物体内消灭入侵病菌的作用。大多数杀菌剂主要是起保护作用,预防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 4 )除草剂是专门用来防除农田杂草的药剂,如除草醚、杀草丹、氟乐灵、绿麦隆等农药。根据它们杀草作用可分为触杀性除草剂和内吸性除草剂,前者只能用于防治由种子发芽的一年生杂草,后者可以杀死多年生杂草。有些除草剂在使用浓度过量时,草、苗都能杀死或会对作物造成药害。 ( 5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专门用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药剂,如赤霉素(九二Ο)、萘乙酸、矮壮素、乙烯剂等农药。这类农药具有与植物激素相类似的效应,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以满足生长的需要。 ( 6 )杀线虫剂适用于防治蔬菜、草莓、烟草、果树、林木上的各种线虫。杀线虫剂由原来的有兼治作用的杀虫、杀菌剂发展成为一类药剂。目前的杀线虫剂几乎全部是土壤处理剂,多数兼有杀菌、杀土壤害虫的作用,有的还有除草作用。按化学结构分为四类,卤化烃类、二硫代氨基甲酸脂类、硫氰脂类和有机磷类。 ( 7 )杀鼠剂杀鼠剂按作用方式分为胃毒剂和熏蒸剂。按来源分为无机杀鼠剂、有机杀鼠剂和天然植物杀鼠剂。按作用特点分为急性杀鼠剂(单剂量杀鼠剂)及慢性抗凝血剂(多剂量抗凝血剂)。

激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 1. 垂体分泌的激素 (1)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作用于全身,功能是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2)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作用于甲状腺,功能是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作用于性腺,功能是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等。 (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由垂体分泌,作用于肾上腺,功能是促进肾上腺皮质合成和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 (5)催乳素:由垂体分泌,功能是调控某些动物对幼仔的照顾行为,促进某些合成食物的器官发育和生理机能的完成,如促进哺乳动物乳腺的发育和泌乳,促进鸽的嗉囊分泌鸽乳等。 2. 下丘脑分泌的激素 (1)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功能是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功能是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3. 胰岛分泌的激素 (1)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分泌,功能是保进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 (2)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是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降低。 二、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 1. 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功能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 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功能是促进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三、固醇类激素 1. 雄激素:主要由睾丸分泌,功能是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 2. 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功能是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 3. 孕激素:由卵巢分泌,功能是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等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

护理安全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应用

护理安全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应用 探讨增强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措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析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2012年9月~2013年10月神经外科住院的168例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通过采取各种积极进行措施,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思想教育、神经外科特有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危险因素发生。做好神经外科患者的术前术后安全护理,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治愈率以及生活质量。 标签:护理安全;安全管理;神经外科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所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全程中,患者未发生法律和卫生规章制度的以外的机体、生理以及心理等多方面事件,一般称之为护理安全[1],这是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基本保证和基础[2]。该文对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附属医院2012年9月~2013年10月神经外科住院的168例神经外科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0月神经外科住院的168例,男性88例,女性80例,年龄结构在10~75岁,平均年龄(44±12)岁,其中发生不良事件的9例,护理评估不到位导致不良事件3例,护理措施导致不良事件4例,不合理干预导致治疗中断以及健康教育2例。 2安全隐患以及分析 2.1护理评估以及问题术前评估通过患者以及家属详细询问病史后同主治医师进行沟通,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目前情况以及术前的评估,通过查资料以及联系主治医师,初步指导病因。而部分先天疾病,全面评估其在胎儿期间所受的影响以及婴幼儿期所暴露的因素等,中枢感染要明确感染的途径;脑血管疾病要了解既往基础病史以及治疗情况,是否规律用药[3]。详细评估患者各种生命体征,和通过详细查体与医师沟通评估手术以及进一步检查时机。而对于心理社会状况护理评估是要在医师沟通基础上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评估心理状况、对疾病本身及其手术治疗的目的性掌握和理解[4]。术后评估通过患者的情况和主治医师联系后评估手术方式、麻醉是否顺利及初步术中情况,各种引流管所在体内位置、深度、目的以及每日的量以及颜色,考虑到可能会发生的哪些并发症以及提出护理对策[5]。患者焦虑/恐惧担心手术确切效果有关,进行护理预防;有受伤的危险,手术相关带来的副损伤等有关;体液不足的危险,补液以及电解质确实等有关;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及脑疝、颅内出血、感染;中枢性高热、尿崩症、胃出血、顽固性呃逆、癫痫发作等,最后缺乏相关的康复知识以及后期治疗情况[4]。 2.2理措施 2.2.1术前护理:心理护理,积极给予患者以及家属适当心理护理支持,从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剂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理机制应用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剂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理机制及应用研 究 【摘要】目的探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剂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理机制及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11年4月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组,应用非雾化吸入法,吸入β2受体激动剂(万托林)法,吸入糖皮质激素(普米克令舒)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肺功能及改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eos)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吸入用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治疗支气管哮喘可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缩短病程,其副作用小并能从多个环节抑制气道炎症,是预防及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吸入用布地奈德;支气管哮喘;药理机制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1],常伴随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气流阻塞,可以自行或通过治疗而逆转。笔者采用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4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的120例均是我院2008年8月——2011年4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中

有关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和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分 级标准[2]。均排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肺疾患、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疾病、中途退出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两组对照组各40例,三组资料比较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三组病例治疗前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检验学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1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每日一次,疗程十天;对照组2除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外,加用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万托林),每日二次,疗程十天;治疗组除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外,加用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每日二次,疗程十天。 2疗效观察 2.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标准[3]。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根据中华医学会哮喘病疗效判定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对比三组治疗前、后肺功能(pef、fev-1)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eos)变化。其中肺功能采用日本福田spiroanalyzerst-95肺功能仪。 2.2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全部统计数据均用spss1 3.0处理。 2.3三组综合疗效比较见表2。 3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