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第三帝国二十七位元帅3

德意志第三帝国二十七位元帅3
德意志第三帝国二十七位元帅3

12、勒布出生时间:1876 晋升元帅时间:1940.7.19 免职时间:1942年初最后职位:北集团军总司令(东战场)死亡时间:1956.4.29

1 876年9月5日,勒布出生于莱希河畔的兰茨贝格。1895年从帕绍的一所旧式中学毕业后即加入了驻奥格斯堡的巴伐利亚野战炮兵第4团。1897年晋升少尉,次年考入炮兵与工程学校受训一年。当Z国爆发义和团运动时,勒布报名参加德国东亚派遣军,同欧洲其他列强所派军队在瓦德西元帅统率下前往Z国,参加了“八国联军远征东亚之战”。

勒布当时任东亚野战炮兵团山炮1连的排长, 1900年12月14日在胶州湾的Z国海岸登陆作战。回国后,1903年考入驻慕尼黑的巴伐利亚军事学院受训,两年后晋升中尉。1907年至1909年在巴伐利亚的参谋本部服务。1909年10月被调往柏林的总参谋部服务。晋升上尉后,调炮兵射击学校工作。1912年3月调任驻埃尔兰根的巴伐利亚野战炮兵第10团连长。1914年元月,他被调回巴伐利亚的参谋本部,不久派任第1巴伐利亚军司令部第二参谋官并随部队开赴前线。

从1915年3月起,改任新成立的巴伐利亚步兵第11师首席参谋官并于5月参加了戈尔利采附近的大突破战。一年后晋升少校并因参谋业务成绩卓著而获马克思-约瑟夫骑士勋章。平民出身的勒布被晋封为骑士,被称为“威廉骑士勒布”。

1916年夏,步兵第11师在东战场参加了科维尔附近的布鲁希洛夫攻势作战。几个月后,该师参加了对楚尔杜克山隘的突破作战以及阿尔特和阿格苏尔会战,后又转战西战场。1917年5月,勒布被派往巴伐利亚皇太子鲁普雷希特集团军总司令部任职,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8年12月,勒布重回巴伐利亚参谋本部,半年后参加了平定GC党“叛乱”的行动。1919年5月,任巴伐利亚军政部陆军司司长,同年10月调往柏林,任国防部司长。1921

年夏季调任驻慕尼黑的第7军区参谋长,接着任巴伐利亚第7炮兵团山炮2营营长。1925年2月晋升上校,一年后任巴伐利亚炮兵第7团团长。

此后,他的职衔直线上升:1928年任第5军区炮兵指挥官,1929年晋升少将,1930年晋升中将,出任巴伐利亚第7师师长,兼任第7军区司令和巴伐利亚邦军事指挥官。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勒布就爱好登山运动。1931年春,他参加迪特尔少校主持的陆军登山训练班,成绩优良。在第二阶段训练结束时,他就被当时的陆军总司令破格任命为陆军登山的向导。在他任师长期间,特别注重陆军的登山训练,为现在的德国陆军山地训练打下了基础。

当他于1933年10月被任命为驻卡塞尔的第2集团军总司令时,他已经做好了战时担任西线作战指挥的准备。1934年1月,他晋升为炮兵将军。

勒布逐渐成为德国战史上著名的防守战略家。1934年,他草拟了构筑西线要塞的基本方案,次年完成草案。1938年正式颁布陆军教范《阵地战与对永备筑城阵地的作战》。1937年颁布的《防卫》,包含了他的防御思想。可惜,其中的各项正确原则被XTL在以后的作战指导中一再违反。

勒布认为,野战统帅的神圣使命就是防范敌人的攻击,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德国的重整军备纯粹是一种守势行为。XTL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勒布的怀疑。他已逐渐感到XTL是一个天生的恶魔,他不像其他将领那样易受XTL的迷惑。加之他不习惯于隐瞒自己的观点,这就使XTL产生了伺机除掉勒布的想法。当勃洛姆堡元帅和弗里契上将被免职的时候,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1938年2月4日晚,勒布接到XTL的传令官送来的命令,要他立刻申请辞职,并于次日前往总理府报到。政F机关报《民众观察》上立即发表消息说,有12位将领(勒布就是其中之一)申请辞职,以便让位给较为年轻的指挥官。

1938年3月1日,勒布晋升上将并同时退役。后来,又按照战时服役规定奉XTL之命

指挥两个军团攻占苏台德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勒布任西线的C集团军群总司令,其部队配置于从瑞士边境到北海一线。

扩张政策的初步成功使XTL急于发动对西方的攻势。在1939年10月6日的国会上作了“和平演讲”之后,XTL立即命令加紧作攻击准备,并决定11月25日为发动攻击的日期,这就大大地激怒了勒布上将。当时,他在日机上发泄对XTL的不满:“他要破坏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中立,去实施疯狂的攻击,XTL在国会的演讲是对德意志民族的一种欺骗!”

勒布同西线的其他两位司令鲍克和龙德施泰特商量之后,写了一封给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的信。信中说:“……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命运,完全系于你的身上。反对领袖企图的军事理由已很明显。刀剑已不像领袖所想像的那样锋利了。整个德意志民族无不深切地渴望和平,因为他们本能地感觉到,消灭英法是不可能的,一切阴谋的计划必须立即放弃……。”实际情况也是这样。

当时陆军无论从员额还是训练程度上都不能满足要求。勒布认为这是他一生中的悲剧,由于他的命令而牺牲无辜的生命,他感到良心的责备。

鲍克和龙德施泰特虽然也同勒布意见一致,但他们太受服从天职的束缚,不愿采取其他措施。勒布不愿眼看着XTL去铤而走险,他敢于诅咒XTL的政策。当他得知儿子于1939年9月9日在前线阵亡时,竟敢于破口大骂XTL是“骗人的笨蛋和罪犯”。这话传到N

粹党的最高法官布赫耳中,从那时起,秘密警察就开始监视他的行动,甚至检查他的私人信件。

XTL绝不放弃自己的计划,尽管攻击西方的日期拖延达二十次之多,攻击还是在1940年5月10日发动了。勒布的集团军奉命利用佯攻牵制敌人。在阿尔萨斯-洛林的一次包围战中,德军歼灭了法军的第2集团军,俘获法军七十万人。法军的防御崩溃了,马奇诺防线的要塞部队也于6月22日放下了武器。

1940年6月24日,勒布获骑士十字勋章,并于7月晋升元帅。12月,勒布调任陆军总预备队的集团军总司令。

西方战役的胜利坚定了XTL铲除其头号敌人苏联的信心。进攻苏联的3个集团军群成立了:鲍克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和勒布元帅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受命由东普鲁士突进,歼灭驻在波罗的海附近的苏军并最后攻打列宁格勒。

1941年6月29日,北方集团军群所属的第18集团军占领里加,消灭了波罗的海沿岸的苏军部队。7月中旬,集团军部队在纳尔瓦-伊尔门湖一线同苏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造成了德军方面的多次危机。但德军仍然获得了相当大的战果: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多次包围战中俘虏苏军30余万人;德军快速部队于9月初到达列宁格勒市区的边缘;第18集团军已由陆上包围了列宁格勒。

勒布经过侦察,认为攻取列宁格勒是有希望的。当时该市居住着450万人,粮食不够,瘟疫流行。戈林夸口说,要以空军的集中轰炸毁灭这座城市。然而XTL却决定延缓对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的攻击,先占领乌克兰。于是,他从北方集团军群抽走了6个师,试图不攻而以饥饿迫使列宁格勒投降。这只不过是一相情愿的梦想罢了。因为,苏军早已在拉多加湖的厚厚冰层上铺设了一条铁路。用以供应室内所需给养和彈藥。勒布对此拍案大怒:“XTL在俄国的作战指导,简直就像他和俄国订有密约似的!”

1941年底和42年年初之时,苏军在两个地方深深地突入了北方集团军群的战线,部分德军被围,唯一的补给线也遭到炮击。勒布违背XTL的意志,准许受到威胁的第16集团军部分撤退。

此时,XTL免去了勃劳希奇元帅的职务,自任陆军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古德里安、福斯特尔、赫普纳和盖尔诸将领也先后被免职,施特劳斯上将请了病假。1942年元月13日,勒布也被解除了职务。

勒布在近两年来一再提出辞呈,这不仅是由于不满XTL的指挥,主要是由于他对虐待犹太人的政策极为反感。党卫军在占领区为非作歹的狂暴行为激怒了他,以致拒绝接受部队“党政委员”要他去枪杀被俘苏军党代表的命令。

勒布把他的职务移交给了屈希勒尔上将,自己隐居于霍恩施旺高。1945年5月2日,他在该地被美国宪兵逮捕。

1948年10月28日,勒布、屈希勒尔和施佩勒三元帅以及十名将领在纽伦堡美国的军事法庭上受审。勒布以“破坏和平”、“实施侵略战争”的罪名被提起公诉。勒布为自己辩护道:“我们是在接受军人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以忠于国家为职责。但在XTL统治下的第三帝国,我们却看到同我们的原则相违背的一切倒行逆施。我们也曾反对过,但在一个独裁制度之下有效手段是有限的。我们虽是军人,但未发动战争。我们认识到战争的可怕,从而尽了一切努力来制止XTL推行其战争计划。”

1948年10月27日和28日,判决宣布了。勒布被控各条罪状除一条之外,均宣判无罪。他被判为有罪的一条是,曾传达XTL的罪恶命令。为此,他被判3年徒刑。因宣判之前他已被拘禁3年多,所以宣判后便获释放。

勒布获释之后,一直过着淡泊的生活。1949年“清除国社党分子委员会”的各项调查确认了他一贯反对国社党的立场。1945年11月巴伐利亚王太子鲁普雷西特委任他为马克思-约瑟夫军事勋章获得者的大首相。

13、莫德尔出生时间:1891 晋升元帅时间:1944.3.1 免职时间:1945.4 最后职位:B集团军总司令(西战场)死亡时间:1945.4.21 自殺。

莫德尔1891年元月24日出生于东普鲁士的廷根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他父亲是师范学校的教员和普鲁士皇家乐队的指挥。他1909年起在德意志帝国军队服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在西线部队作战,曾短时间在参谋本部服务,尔后参加凡尔登战役,曾因数次负伤而获得高级勇敢勋章。

战争结束,莫德尔已是上尉,继续在陆军中服务,曾担任步兵第2团团长。1935年被任命为陆军参谋本部技术司司长。他当时的长官曼施坦因将军夸他是群弱中的强者,并喻之为“鲤鱼池中的梭鱼”。

1938年,莫德尔晋升少将。一年后升任驻德雷斯顿第4军参谋长,参加了波兰战役,在拉多姆附近包围了强大的波兰部队。

波兰投降后,莫德尔升任布施上将指挥下的第16集团军参谋长。该集团军曾属于A集团军群,战斗在莫塞尔河上游的特里尔一带,曾突破马奇诺防线而占领凡尔登。1940年11月,莫德尔晋升中将,并重新担任指挥职务。

在东方战役中,莫德尔最初指挥第2装甲集团军的先遣部队第3装甲师,表现了一往无前的勇敢精神。早在1941年7月9日,他就因勇敢突进而获得骑士十字勋章。十月间,XTL晋升他为装甲兵将军,同时任命他为部署于莫斯科以北的第41装甲军军长。

1941年10月2日,第3装甲集团军向莫斯科发起攻击。先头部队在夜间已经看得见苏军防卫克里姆林宫的高炮部队发出的炮火。但是,此时德军已是精疲力尽,伤亡越来越大,补给日益减少,燃料彈藥运输中断,致使攻击受挫。莫德尔所部第6装甲师坦克团所受损失最大,可以使用的坦克只剩下10辆。莫斯科未能攻下,XTL愤而撤销了坦克第2集团军司令古德里安的职务。德国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也奉命退役。第9集团军司令施特劳斯因并获准辞职,莫德尔于1942年元月接替了他的职务。

不久,莫德尔解除了该集团军被苏军包围的威胁,因而获得栎树叶骑士十字勋章。从此,莫德尔被誉为“转危为安的人物”。在战斗中,他表现出正确的判断和果敢的决心,坚强的毅力和严格的管理。他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即便同上级有分歧意见也毫不隐瞒。他从不考虑个人安危而经常同作战部队在一起。他还注意亲自过问后勤事务。

由于红军的顽强抵抗,德军已很难获得决战的胜利。国防军统帅部制定了一个新的作战方案。陆军参谋长蔡茨勒将军不同意这一方案,他仍然主张不失主动地大胆实施更大规模的作战。

XTL最初也是犹豫不决,但他终于同意了蔡茨勒的意见,于是决定以库尔斯克弧形地带为作战目标。苏军在该地带深入德军阵地宽约200公里,深约100公里。德军计划用钳形运动围歼该地区的苏军。

这一代号为“堡垒作战”的攻势,按计划应于4月开始。中央集团军群已命令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完成作战准备,从奥廖尔向库尔斯克突进;而南方集团军群则派遣所属第4装甲集团军由南方对此目标突进。

XTL不同意四月发起攻击,他要使用新型坦克参战,致使日期一拖再拖。莫德尔根据空中照相侦察情报指出,他的第9集团军很难在这种遍布野战工事的地形上前进,必须实施另一种攻击战术,否则就应放弃“堡垒作战”。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克卢格元帅不同意莫德尔的看法。他认为,攻击地区的苏军野战工事并没有那么多,许多阵地是苏军已经放弃了的。直到1943年5月4日,XTL仍未下定决心。在曼施坦因元帅的参谋长一再催促下,经过若干次会议的商讨,最后才决定7月5日发起攻击。可是,宝贵的战机已经延误。7月9日,各部队进攻受阻,莫德尔的军团仅前进18公里,第4装甲集团军也遭到苏军的反击。7月13日,XTL不得不下令停止“堡垒作战”。

当苏联各集团军八、九月间把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北翼逼退时,莫德尔被迫把第9集团军和也受他指挥的第2装甲集团军撤至第涅伯河,并于10月初在那里构筑了一条新防线。本来,XTL不让莫德尔后撤而令其固守。但莫德尔不听这一套,他向最高统帅部参谋长约德尔说:“请你报告元首,莫德尔不执行这样的命令!”他甚至敢于向XTL呈上报告,指出后者指挥上的重大错误,并亲自来到元首的统帅部面陈意见。XTL竟然采纳了他的意见,甚至称之为“东线的救星”。

但是,到了1943年11月,莫德尔上将受到了贬谪,他的集团军司令之职被免除而调任预备指挥官,听候任用。

1944年元月,当苏军在列宁格勒南方和西南突入德军阵地时,XTL又起用了莫德尔,并任命他为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德军在列宁格勒前方曾面临一次危机,但莫德尔在短时间内就巩固了德军的防线,救出了被围部队,并击退了深入阵地后方的苏军。他的指挥秘诀是:果断的决心,周密的部署,准确的实施。

三月间,苏军把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压迫到布格河后方。这完全是XTL瞎指挥的结果。但XTL把责任完全推到曼施坦因和克莱斯特两位总司令身上,因而把他们都免去了职务,他们的继任者分别是莫德尔和舍尔纳。

莫德尔晋升为元帅,他指挥部队在喀尔巴阡山前方和东加里西亚成功地建立了一条连贯的防线,并阻止了苏军的前进。

但立刻又发生了新的危机。6月,中央地区苏军突破了德军阵地,并歼灭了德军2个集团军,突入了德军阵地西侧很远的地方。莫德尔奉命来到这一地区,接任了中央集团军群的指挥职务。在艰难困苦和伤亡惨重的战斗中,他制止住了部队的溃退,并集中残部建立其一条新的防线,还歼灭了突入德军阵地纵深的苏军第3装甲军。XTL为了表彰莫德尔成功的防守,赠予他栎树叶双剑钻石勋章。这是一种高级荣誉勋章。

莫德尔同时接任了服毒自殺的克卢格的职务,成为行将崩溃的西战场总司令,并兼任B

集团军群总司令。XTL指望依赖莫德尔的“出色”指挥使战局获得转机。

但西线的败局已不能单靠决心、毅力和严格要求所能挽回。盟军的空中优势使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不断突入。此时,XTL不顾龙德施泰特上将和莫德尔的反对,命令实施1944年12月16日的阿登攻势。由于兵力的不足,攻势最终受挫,在亚琛周边损失惨重的战斗中,莫德尔使出浑身解数,也未能挽回败局,他的B集团军群已被美军部队压迫到莱茵河东岸而被围于鲁尔工业区。

1945年4月17日,鲁尔工业区已落入美军手中两天,各条路上都有被俘的德军队伍在行进。莫德尔带了三名军官和几个士兵从拉廷根附近的美军纵队中逃到杜伊斯堡附近的密林中。在那里,他告知随从人员,他要自殺,并让他们将他的尸体埋在选定的一棵松树之下。三名军官竭力劝阻,莫德尔不听,握着他们的说说:“我从未想到自己会如此绝望,我只效忠于德国……”随即开枪自殺。

14、赫尔曼.戈林

出生年月:1893 晋升元帅时间: 1940.7.19(晋升为帝国元帅)免职时间:1945.4.23 最后职位:空军总司令。死亡时间1945.10.15。自殺于纽伦堡。

戈林(1893年~1946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N粹党的重要头目。出生于巴伐利亚的罗森海姆。16岁参加德国陆军,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他于 1915年转入陆军航空兵部队,成为著名的战斗机驾驶员,到 1918年战争结束前,担任战斗机中队长。战后复员,受聘在丹麦和瑞典当民航驾驶员。

1921年与XTL相识,次年加入民族社会Z義德意志工人党(即N粹党),被委任为冲锋队队长。从此与XTL合谋,为挑起和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了一系列罪恶勾当。 1923年,他参与XTL在慕尼黑发动的“啤酒店暴动”,事败受重伤,逃到奥地利。1927年回国,在N粹党内恢复领导职务。1928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932年当选为国会议长。

XTL于1933年 1月上台执政后,他随之出任普鲁士总理兼内政部长、航空部长。作为XTL最得力的打手,戈林策划制.造了德国近代史上骇人听闻的“国会纵火案,建立了秘密警察组织“盖世太保”,在国内取缔GC党,设立集中营,迫害和屠杀了许多民Z人士和犹太人。

1935年德国正式建立空军,他出任空军总司令。1936年负责制定与实施“四年经济计划”。次年又接任经济部长,将德国经济引上战争轨道。

戈林于1939年被宣布为XTL的继承人,曾是N粹党内的第二号领导人物。他几乎参与了XTL所有战略决策和作战计划的制定,并指挥德国空军配合地面部队进行了疯狂的作战行动。在吞并奥地利、闪击波兰和法国、轰炸大不列颠、滥炸苏联等进攻中,都负有直接的战争罪责,并且掠夺了被占领国家的大量财富。

戈林因辅佐XTL发动侵略战争有功,早在1938年便晋升为陆军元帅,1940年又获得德意志第三帝国独一无二的“帝国元帅”称号。

1945年 4月 20日,在苏军兵临柏林之际,他出逃到巴伐利亚,因企图取代XTL的地位未能成功而于23日被解除了一切职务。德国战败投降后被盟军逮捕。

1946年由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行刑当天他服毒自殺(戈林之死至仍是一个不解之谜,在戒备森严的纽约堡战犯牢房,他是如何得到一个玻璃瓶的氰化钾并把它藏入衣领内的?)

15、里希特霍芬黎希浩芬:出生时间:1895 晋升元帅时间:1943.2.17 最后职务:第2航空队司令。死亡时间:1945.7.12死于美战俘营

他于1895年10月出生于西里西亚施蒂尔高州的巴尔茨多夫。父亲是一名皇家侍从官。里希特霍芬从县立高中毕业之后,就开始从军。1913年见习于西里西亚骠骑兵第4团,同

年晋升少尉。一年后随团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冬季,他被派往哈雷航空学校受训,结业后调到其堂兄曼弗雷德指挥的战斗机大队服役。曼弗雷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闻名于世的德国飞行员。在这个飞行大队里,里希特霍芬前后共击落敌机7架。

战争结束后,里希特霍芬退役并进入汉诺威大学学习机械工程。1923年,当他参加特许工程师考试及格后,以少尉军衔重新入伍,加入了拥有10万人的德国陆军。

1929年他晋升为上尉,并担任德国驻意大利使馆武官,实际上是秘密的军事飞行组代表。1932年回国后,被派往驻汉诺威的技术兵第4汽车运输大队服务。这一年,他在柏林工业大学获得工程博士学位。1933年,他调到新成立的航空部,与格莱姆和施佩勒共同从事空军的组建工作。三年后晋升中校,并任航空部将军施佩勒的参谋长,随“兀鹰派遣军”赴西班牙作战。

1938年,里希特霍芬晋升上校,任驻吕内堡的航空大队大队长。9个月后又前往西班牙接替施佩勒的指挥职务并晋升少将,这一任职绝非偶然。国防军在对西班牙的战斗中首次将新试制的武器用于实战,通晓现代技术知识的里希特霍芬理所当然地担任了这支军队的指挥。1939年回国后,他获得了德国的参战西班牙钻石十字勋章和西班牙的金质“军事勋章”。5月21日,他的“兀鹰派遣军”在凯旋的军乐声中通过柏林的勃兰登堡凯旋门时,受到了XTL的检阅。

在波兰战役中,里希特霍芬担任新成立的近战航空军指挥员。1940年,他指挥俯冲轰炸机部队有效地支援了陆军对比利时阿登和马斯河要塞工事的攻击。5月10日,里希特霍芬获骑士十字勋章并越级升为空军将军。

1941年4月,德军第12集团军越过塞尔维亚边境时,航空部队轰炸了贝尔格莱德,在以后飞行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轰炸了英军在希腊的补给线和登陆港口。里希特霍芬的第8航空军的俯冲轰炸机发挥了“飞行炮兵”的功能,轰炸敌人的城镇和阵地,追击溃逃的英军。

当南斯拉夫和, 希腊被打败后,英军在克里特岛的空军基地就成了德军的下一个目标。里希特霍芬奉命在航空部空降作战期间担任克里特岛上空的警戒。

1941年5月20日清晨,各俯冲轰炸机部队飞临克里特岛,攻击开始。虽然英军阵地受到了很大损失,但由于伞兵部队降落到了敌人的完好阵地上,航空兵同伞兵部队又未能很好地配合,所以德军损失也极为惨重。6月1日,经过浴血奋战,德军终于肃清了岛上的敌人。东方战役开始,第8航空军所在的第4航空队有效地压制住了苏联的空军,在进攻基辅的战役中立下了辉煌的战功。1942年2月里希特霍芬晋升上将。

从1941年5月到次年6月底,里希特霍芬的航空军协同曼施坦因的第11集团军作战。由于避免了戈林和XTL的干扰,他们配合得非常成功。里希特霍芬也同曼施坦因一样,经常同作战部队在一起,每逢规模较大的作战,他总是亲自在空中指挥。因此,苏军想要拯救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斯大林攻势”,也在第8航空军的打击下失败。

遗憾的是,陆空军之间的密切协同终于受到了国防军统帅部的干扰。统帅部一再命令第8航空军离开要塞而转移到其它战场,致使作战仓促地重新部署,最后遭到失败。

1942年7月初,里希特霍芬接任第4航空队司令,并于8月间与曼施坦因的军团一同被投入列宁格勒战线。XTL未能利用可以攻占列宁格勒的大好时机,致使攻击行动停止。第4航空队队转而配属A、B两个集团军群,以打通攻克斯大林格勒市的通道。

当斯大林格勒市地区三十万德军被苏军包围时,里希特霍芬接受了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对被围军团实施空中补给。尽管他向戈林大元帅报告了困难情况,后者仍向XTL保证空中补给定能成功。斯大林格勒市形势日益恶化,尽管鲍卢斯以被包围军名义要求XTL批准突围,里希特霍芬也反对死守,XTL仍然严令固守和实施空中补给。这就注定了被包围的第6集团军和第4航空队的厄运。第三帝国走上了失败的道路,尽管宣传部长戈培尔博士一再宣称:“在我们的字典上没有‘投降’一词”。

1943年2月,里希特霍芬晋升元帅,并奉调担任驻意大利的第2航空队司令,支援南线战场总司令凯塞林元帅的作战行动。在历时一年的时间里,里希特霍芬曾担负掩护德军在意大利的逐步撤退,并阻止敌军登陆的任务。随着同盟国空军的日益强大,里希特霍芬的空军部队由于严重的消耗,战斗力越来越弱。飞机和零件的补充,飞行员和技术人员的获得都毫无希望。最后德国飞机同敌机的比例竟变为三百比四千到五千!

1944年9月初,里希特霍芬因车祸受伤回国,手术之后,他虽然重返前线,但终因精疲力竭而于10月27日辞去指挥职务而返归故里。

1945年4月21日,里希特霍芬死于巴特伊施尔,他总算没有亲眼目睹德军部队彻底崩溃的情景。

16、格赖姆格来姆:出生时间:1892 晋升元帅时间:1945.4.26 最后职位:空军总司令。死亡时间:1945.5.24(自殺于美战俘营)

如同国防军的许多将领一样,格赖姆也出身于军人世家。1892年6月22日他出生于拜罗伊特,父亲是一名上尉。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在军官学校受训。1912年毕业后就进入了巴伐利亚皇家铁道营为候补军官。1913年晋升少尉,服务于驻尼恩贝格的巴伐利亚炮兵第8团。在这个团里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任排长时参加了洛林、马斯河、南希-埃皮纳尔、佛兰德、阿拉斯、康布雷等地的战斗。在占领圣米特列和攻占洛曼营的战斗中,他表现得特别勇敢。

他醉心于当时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军事航空技术。1916年,他考入施莱斯海姆的一个航空训练班,毕业后被派到第3野战航空大队任观测员,并执行过多次搜索和观测飞行的任务。 1917年,格赖姆晋升中尉,并担任巴伐利亚第34驱逐机中队长。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个在六百公尺的空中击毁一辆英国坦克的飞行员。

他在先后获得二级和一级铁十字勋章以及皇家勋章之后,又于1918年10月24日获得了德国最高的“德意志战争勋章”。数周之后,又获得一枚非世袭的贵族勋章--巴伐利亚“约瑟夫军事勋章”。1918年8月、9月,格赖姆连续赢得五次空战的胜利。

停战以后,他脱离军队而入学攻读法律,后来在一银行任职。此时,他仍未放弃飞行,并常与另一名著名的飞行员乌德举行飞行技术表演。

1924年,格赖姆辞去银行工作而应聘到Z国担任航空顾问,对广州Z国航空学校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1927年,他偕夫人返回德国,担任维尔茨堡体育飞行学校的飞行教练。在此期间,他曾试飞过各种新制.造的飞机。训练过许多后来成名的飞行员。1935年,格赖姆重新入伍并被授予少校军衔,受命组建“里希特霍芬驱逐机大队”。

1936年,他晋升上校并调到国防部空军人事署任参谋,1938年升任署长。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格赖姆晋升为中将。在任第5航空军军长时参加了西方战役,之后晋升为航空兵将军。并于1942年至1943年在东线战场的中央集团军群克卢格元帅的指挥之下任空军东军区司令(1943年5月,该军区改名为第6航空队)。1943年2月,格赖姆晋升为上将,在他指挥下的航空和高炮部队曾参加了1943年8月奥廖尔突出部的防卫战。

在东线战场的最后战斗中,第6航空队曾向奥德河的德雷森和波利茨各桥梁实施搜索与攻击。在德军崩溃的撤退中,格赖姆把该航空队的残兵收容到慕尼黑。在那里,他收到了XTL召他去柏林的电报。

格赖姆得知她的妻子,女飞行员赖奇曾驾着直升机进行过去柏林地区的试飞,于是决定同她结伴飞行。在柏林上空,他们的飞机遭到苏军高射炮火的袭击。格莱姆腿部受伤,倒在机舱内不省人事。赖奇接替他继续驾驶飞机在苏军的炮火中着陆。

XTL宣布了对格莱姆的任命,并令这位新元帅同赖奇飞往普隆逮捕近卫队总指挥、叛将希姆莱。他们未能抓获希姆莱。之后不久,XTL就自殺了。

德国投降后不久,格莱姆被美军军官带到了萨尔茨堡。美国人本打算命令他去解散德国的空军。但是,他因怕被转送到俄国去而事先吞服毒药自尽。

17、凯塞林凯塞林:出生时间:1885 晋升元帅时间:1940.7.19 最后职位:西线总司令。死亡时间:1960.7.16 凯塞林于1885年出生于马克施泰特的一个教员家庭。少年时代他就立志从军,中学毕业后,他于1904进入巴伐利亚炮兵第2团,3年后即晋升少尉。凯塞林重视专门知识学习,他首先接受炮兵知识的教育,随后在梅斯进行气球观测训练,最后在慕尼黑的炮兵予工程兵学校学习测量技术。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凯塞林已晋升上尉。战后,他服务于驻纽伦堡的巴伐利亚第3军司令部,曾经历过GC党人攻击驻“德意志英雄营房”的军部的暴动事件。当他先后在安贝格、埃尔兰根及纽伦堡的部队中任职之后,晋升少校并调往柏林的陆军司令部。1930年晋升中校,调任驻德累斯顿炮兵第4团的营长。

1933年10月,凯塞林晋升上校,奉命参加组建空军的工作,并被派到新成立的航空部负责行政方面的事务工作。在航空部,他与财政部合作为空军编制了高大几百万的预算。1935年,他因工作成绩优异而率先晋升少将,一年后即晋升中将。

1936年,空军第一任参谋长韦维尔将军因飞机失事身亡,凯塞林奉派为其继承人,负责整个空军的组织和训练,高炮部队、空军通信部队、特种兵(伞兵)部队的战斗使用以及后勤保障等事宜。

在凯塞林晋升空军将军之后,由于同空军部副部长米尔希的意见分歧,而被解除了空军参谋长的职务,调任驻德累斯顿的空军第三军区司令。由于空军的整编,凯塞林于1938年4月1日调任空军第1军团(后改称第1航空队)司令。该部队的高度训练水平在占领苏台德区和捷克斯洛伐克时突出地表现出来了。

在波兰战役中,凯塞林的航空部队受命支援北集团军的地面作战。在飞行部队与陆军炮兵的集中轰击下,波兰军队于1939年9月27日全线崩溃。凯塞林因功而获得骑士铁十字勋章。 1940年2月,凯塞林接任在西线的第二航空队司令官,又同在波兰指挥过北集团军的鲍克上将密切合作。在对比利时和荷兰要塞的攻击中,伞兵部队和空降兵首次实施空降作战。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相继陷落。德军部队逼近海岸,但克莱斯特的装甲集团奉命在顿刻尔克的前方停止了前进。凯塞林虽然动用了他的飞行和高炮部队准备围歼英军,但终因缺少陆军部队的协同而失去战机。30万英军部队全部撤过英吉利海峡。

1940年7月19日,凯塞林越过上将一级而直升元帅。

西方战役结束之后,凯塞林的第2航空队奉命东调,重新同中央集团军群的鲍克元帅合作,全力支援该集团军群迅速突进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直逼莫斯科。

1941年11月,由于英军在北非的反攻,地中海形势趋于紧张。XTL应意大利人的请求派遣凯塞林的航空队去解除危机,并掩护向利比亚的运输和后勤补给。凯塞林被任命为空军南军区总司令,属下有驻南意大利和南希腊的两个航空军和其它空军的加强部队。由于凯塞林所属空军部队的支援,才使疲于奔命的非洲装甲兵团获得期待已久的喘息之机。

1942年元月,德国北非远征军司令隆美尔发起反攻,在马尔马里卡会战中,击败了英国的第8集团军,并在空军部队的密切配合下占领了坚固要塞托卜鲁克,基尔向阿拉曼的溃败之敌追击,因双方均已精疲力尽,暂成对质状态;又因英国空军的补给能力和作战能力均强于德军,隆美尔所实施的突进敌人背后的两次作战均归于失败。蒙哥马利的反攻,因使用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火力而导致了德国非洲装甲兵团的惨败。德国派往意大利和非洲的空军部队,本来就不如敌人强大,加之1942年11月盟军在北非登陆,凯塞林被迫分散兵力,结果连掩护隆美尔部队撤退的力量都不够了。

1943年5月12日,德国的非洲军团被困于突尼斯的狭窄地区,终因走投无路而投降。由于德国统帅部的错误计划和错误判断,葬送了两个军团。在最后的战斗阶段,凯塞林获栎树

叶勋章,接着又获得栎树叶带剑勋章。战斗中的每次飞行,他都是自己驾驶飞机。当他完成第二百次飞行时,他获得了一枚前线飞行金质别针。

1943年7月10日,盟军首次在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人立刻放下武器投降,只有胡贝将军率其三视德军在自己的责任地区内阻止了敌人的进攻,从而使德军其他部队顺利向意大利半岛撤退。

当盟军发起进攻的时候,德军统帅部满以为凯塞林集团军的失败是注定了的,但凯塞林却能把他的各师在敌军强大压力下不受损失地撤至萨勒诺-卡希诺-亚得里亚一线。

为奖赏凯塞林卓越指挥的功绩,在他服役届满四十周年那一天(即1944年7月19日),XTL授予他栎树叶钻石勋章。

德军撤至新的战线,承受了盟军大规模攻势的压力。双方在安齐奥和努图诺两滩头经过伤亡惨重的战斗之后,凯塞林越过台伯河北撤。盟军轻取罗马。几周之后,凯塞林部撤至亚平宁山转入持久抵抗。

1945年3月,凯塞林接替龙德施泰特元帅担任从北海到瑞士边境一线的指挥,在战斗的最后几天里,他又被委以南线指挥的重任。战争虽然注定要失败,他仍尽了一切努力,带着负过重伤的病体,指挥掩护多瑙河地区的德军主力安全撤回德国,使之避免了沦为俄国战俘的命运。

德军彻底失败。凯塞林率部向美军第101空降师师长泰勒将军投降。他本人则被故意地从一个战俘营转送到另一个战俘营,受到不少侮辱和折磨。最后,他被送到威尼斯的一个英国军事法庭接受审判。

1947年5月6日,凯塞林被判处死刑。十月改判无期徒刑,被押送到威斯特伐伦的魏勒监狱。1952年10月,他因一次大手术后身体衰弱而被释放。1960年7月16日死于心脏病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分析与掌握 Word版含答案

(九)复习重点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分析与掌握一、单项选择 1.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中相关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革命期间,法国已经走上了共和国的道路 B.法国确立共和制的阻力主要来自农民 C.普法战争不仅使法国的政局发生变动,而且加深了法德之间的矛盾 D.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不是一帆风顺的 2.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B.法国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而德皇是世袭的 C.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 D.都顺应历史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法国下列政体的演变按时间先后排列 () ①法兰西第一共和国②法兰西第二共和国③法兰西第一帝国④法兰西第二帝国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 4.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 A.君主专制B.君主立宪制C.共和制D.无产阶级专政5.法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最终建立的标志是 () A.《人权宣言》的发表B.1791年宪法的通过 C.《拿破仑法典》的实施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6.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 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7.“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 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也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德国陆军元帅冯·屈希勒尔(Kuchler)

德国陆军元帅冯·屈希勒尔(Kuchler) 乔治·冯·屈希勒尔(Georg von Küchler)(1881-1968),德国陆军元帅(1942.6.30),军事家。 屈希勒尔1881年生于格麦尔斯海姆附近的菲利浦堡。1900年加入达姆施塔特的炮兵部队。1901年任少尉。1907年到1909年服役于汉诺威的骑兵学校。晋升中尉后。于1910年被选送军事学院受训,191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参谋本部的测量局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屈希勒尔任炮兵连长,因作战有功而获一枚一级铁十字奖章,并晋升上尉。以后担任过步兵第二○六师首席参谋官。大战结束时为预备第八师作战科长。 战后,屈希勒尔先在驻柯尼斯堡的第一军任炮兵第五团连长,后来在慕尼黑的步兵学校任战术教官。晋升少校后,调至国防部兵科学校监察部服务,其后在炮兵学校任中校教官。在所有这些岗位上,屈希勒尔增长了丰富的军事学识,积累了宝贵的战斗经验。1931年他晋升上校,次年调任东普鲁士第一军区炮兵指挥官。 1935年至1937年,屈希勒尔任军官学校少将督察员,还兼任过一段时间的国家军事法庭副庭长。 1937年,布劳希齐将军调任第四集团军司令,屈希勒尔接任第一军军长兼东普鲁士第一军区司令,并晋升为炮兵将军。东普鲁士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届希勒尔在其任内注重提高部队训练水平,特别重视普鲁士要塞的构筑工作。1939年,他率第一军所属部队冲过蒂尔希特市的桥梁,开进了梅梅尔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屈希勒尔任新编第三集团军司令,在博克上将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编成。屈希勒尔受命在克卢格将军的第四集团军协同下,以一部兵力强渡维斯瓦河,以集中于奈登堡周围的基本兵力对配置在纳雷夫河和布格河以北的波兰军队实施突击,并在渡河后向华沙和谢德尔采进行纵深迂回进攻,以同从西里西亚突进的赖歇瑙的第十集团军会合。 9月1日进攻开始后,屈希勒尔的集团军由东普鲁士发起的攻势进展顺利。3日,突破了波兰军队的姆瓦瓦阵地。4日,在奥萨河强渡成功,第三集团军经过激战冲人格鲁琼兹要塞北炮台。次日攻占该要塞。它与德军第四集团军一起,把波兰军队在狭窄“走廊”中的退路切断。 屈希勒尔率部推进到姆瓦瓦以北地域的进攻过程中,遇到波兰军队猛烈的抵抗,他临机迅速变更兵力布置,加强攻击力量将这一抵抗彻底粉碎。然后,他挥军迅猛推进,于9月7日前在普乌图斯克两侧进抵纳雷夫河和布格河。

【世界帝国兴亡史系列】德意志帝国(原创首发)

【世界帝国兴亡史系列】德意志帝国(原创首发) 德意志帝国(德文:Deutsches Kaiserreich)亦被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第一帝国为神圣罗马帝国),是指从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统一(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地区)到1918年11月霍亨索伦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为止的德国。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后来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的正式国号。该国是当时世界列强之一,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大部分地区并拥有最多人口。帝国成立后,普鲁士国王和首相兼任德国皇帝和首相,实行君主立宪制,设立上议院和下议院。德国共经历了三个皇帝,分别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威廉一世在任期间十分信任俾斯麦,几乎所有政务都由首相俾斯麦处理,因此又称为“俾斯麦时代”。俾斯麦时代在位期间,最大的目的是防止法国一报普法战争之仇,他建立了同盟体系,与俄奥两国结盟,孤立法国。他的对外政策十分成功,避免与列国发生冲突,但内政却一败涂地,文化斗争与反社会主义未能达到预其目的。威廉一世逝世后,由腓特烈三世继任,但他仅在任99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皇朝”。威廉二世在任期间,一手摧毁了俾斯麦体系,积极向外拓展殖民地,大幅修建海军船舰,并带领德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期间德国腹背受敌,加上

齐默曼电报事件导致美国参战,最终导致帝国覆亡。战败后的德国建立了共和政体,被称为魏玛共和国。(一)历史(1)形成背景19世纪以前德意志地区是一个民族分合无定的国家。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徒具虚名的松散诸侯联盟,最多时全国竟分有上千个邦国;经过几百年的苦苦奋斗,德意志终于在1871年由普鲁士王国实现了首次民族大统一,然而却又因两次大战的失败,国家再度分裂,直至1990才重新实现统一。可以说,一部德国史就是一部民族分裂,统一,再分裂,再统一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问题(或曰谋求国家统一)就成为了贯穿整个德意志近现代史的一条主线。为什么普鲁士王国的兴起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就因为德国的统一大业最终是由普鲁士完成的。那么,身处在一个列强环伺的欧洲和一个诸侯林立的德意志中间,人口和领土原本都不算多的普鲁士,又究竟是凭借何种“神奇的力量”逐渐由弱变强,一步步壮大发展起来的呢?从1618-1648年,欧洲大陆的封建君主们在德意志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旷日 持久的“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使英国资产阶级逃脱了欧洲封建君主们的干预而获得了胜利,却使德意志彻底衰落。作为这场残酷战争的主战场,德意志六分之五的乡村被毁灭,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农民变得一无所有,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战争结束后,德意志仍然只是一个四分五裂、残破不堪、诸侯林立的名义上的“国家”。根据威斯特

新中国十大将军排名及简介(图)

新中国十大将军排名及简介(图) 篇一:中国十大元帅及中国十大将军排名简介 力神20XX-03-0412:27 1、元帅——朱德(1886-1976.7.6)四川仪陇县人 朱德,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1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3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他又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讶,尽管鼓励朱德追求进步,却未同意。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翌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朱德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1926年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的工作。1927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建立了红4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1930年,朱德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翌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此后几十年间,“总司令”在党内成为朱德的代称。在红军长征时,他有时也担负具体作战指挥。抗战初期,他率八路军总部前往太行山前线。1940年回延安后,因年纪已大,主要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局,不过1947年攻克石家庄时他曾亲临前线指挥。 建国后,朱德先后任国家和党的副主席、人大委员长,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为第 一名。 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不同意给彭德怀那样定性,被有人说成年老糊涂。“文革”初定林彪为接班人时,他不表赞成,1975年又率先揭发江青,可见心底如明镜。1976年7月,朱德以90岁高龄去世。毛泽东曾称他是“红司令”,并说,“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 2、元帅——彭德怀(1898-1974.11)湖南省湘潭县人 彭德怀,在军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朱德,授衔时是军委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野战军的代表。尽管他军事业绩上有胜有败,但从平江****

德意志帝国宪法(魏玛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魏玛宪法) 德意志国民团结其种族,一德一心共期改造邦家,永存于自由正义之境,维持国内国外之和平,促进社会之进化,爰制兹宪法。 第一编联邦之组织及其职责 第一章联邦及各邦 第一条德意志联邦为共和政体。 国权出自人民。 第二条联邦领土,由德意志各邦构成之。其他地方,如其人民照自决原则愿归属者,得依联邦法律接受,使归入于联邦版图。 第三条联邦旗色为黑红金三色,商旗为黑白红三色,其上内角镶国旗。 第四条已公认之国际法上各法规,得视为德意志联邦法律,有裁制力。 第五条国权之关于联邦事务者,由联邦之机关,依照联邦宪法行使之。 关于各邦事务者,由各邦机关,依照各邦宪法行使之。 第六条下列各立法权为联邦所专有: 1.外交。 2.殖民制度。 3.国籍,自由移住移民,引渡。 4.兵役法。 5.货币制度。 6.关税制度,关税及贸易区域之划一,以及货物流通之自由。 7.邮政、电报及电话制度。 第七条联邦对于下列各项,有立法权: 1.民法。 2.刑法。 3.诉讼法及刑罚执行,及官署间之互助法。 4.护照制度及外事警察。 5.救贫制度及游民之救护。 6.出版、结社、集会制度。 7.人口政策、孕妇、婴儿、幼童及青年之保护。 8.公众卫生制度,兽医制度及对于植物之病害及摧残之保护。 9.劳工法,工人及佣工之保险与职业介绍。 10.全国职业代表机关之设立。 11.军职人员及其家属之保护。 12.公用征收法。 13.天然宝藏,经济企业之社会化,及公共经济货物之生产、供给、分配、定价,与其按照集体主义之组织。 14.商业,度量衡制度,发行纸币,及银行与交易所制度。 15.饮食品,享乐品及日用必需品之交易。 16.营业法及矿业法。 17.保险制度。 18.航海法,大海及沿海之渔业法。 19.铁路,内河航业,陆上水上空中自动机交通,及关于国防道路之建筑。 20.戏院及电影制度。 第八条联邦除上述之立法权外,对于租税以及其他之全部或一部为充实国库而取得之收入,有立

二战德国元帅—魏克斯

二战德国元帅—魏克斯 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 全名是马克西米利安·马里亚·约瑟夫·卡尔·加布里尔·拉莫拉尔·赖希斯弗赖赫尔·冯·魏克斯·楚·格隆(德语:Maximilian Maria Joseph Karl Gabriel Lamoral Reichsfreiherr von Weichs zu Glon,1881年11月12日德绍- 1954年6月27日波恩),德国军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元帅。 1981-1940 1881年11月12日,魏克斯出生在德绍,父亲是安哈尔特公爵的马夫长。 1900年,魏克斯中学毕业并参军,服役于驻兰茨胡特的巴伐利亚重骑兵团。1902年,魏克斯晋升少尉。 1904年,魏克斯任团副官,后来调往一马术学校服役。 1910年,魏克斯进入巴伐利亚军事学院受训,毕业后被派往巴伐利亚的参谋本部指挥中心。 1914年3月,魏克斯晋升骑兵上尉。 1914年8月,一战爆发,魏克斯随巴伐利亚骑兵师开赴前线。10月,调任第四骑兵旅副官,转战于洛林和佛兰德等地。 1915年5月,魏克斯调任步兵第五师的第二参谋官,参加了香比尼激战、马斯河与莫塞尔河的阵地战,以及阿图瓦、佛兰德和阿拉斯等地的战斗。 1918年,德国野战陆军撤回本土,魏克斯任第二军司令部参谋官。此后,他先后任过骑兵第三师参谋官和骑兵第十八团连长。 1925年,魏克斯晋升少校,并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官。 1928年,魏克斯晋升中校,任驻斯图加特的骑兵第十八团团长。 1930年,魏克斯任驻法兰克福的骑兵第一师参谋长,同年晋升上 校。 1933年10月,魏克斯任驻波茨坦第三军区步兵指挥官,后任骑兵第三师师长。1935年10月,第三骑兵师被改编为国防军第一装甲师,魏克斯继续任其师长。1936年。魏克斯晋升骑兵将军,奉调代理第七军区(驻慕尼黑)司令兼第七军军长。 1937年至1939年10月,魏克斯任驻纽伦堡的第十三军军长。其间参加了占领苏台德区和波兰的战役。 1940年6月9日,魏克斯指挥第二集团军司令参加了西方战役。在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作战中,他的集团军一直负责由南面保障进攻各集团军的翼侧。此时,被配置在埃纳河一线。战斗打响后,魏克斯指挥所属部队不顾法军的激烈抵抗,突破了其在埃纳河的防御并迅速向南挺进(参见法兰西战役)。6月17日,法国请求投降,22日停战。7月,魏克斯晋升上将。 1941-1942 1941年4月,希特勒预定对希腊和南斯拉夫动武。魏克斯上将的第二集团军辖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崛起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崛起 班级:2011汉语言文学2班姓名:李嘉恒 一.经济 十九世级中期的德国仍以务农为主,1852年期间约50%人从事农业生产。早在1834年德意志地区已组成关税同盟,以消除各邦之间的关税,促进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加上普法战争后得到大量赔款,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进行工业革命,经济突飞猛进,乡村人民涌入城市,提供了大量劳力,成为工业生产的劳动者,1882年德国工业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40%,鲁尔地区更成为德国的工业中心。1873年俾斯麦创立帝国铁路局,负责国家的铁路事务,迅速扩建帝国铁路网,1865年铁路总长度只有14,690公里,1875年已达27,960公里,减低了产品运费和运输时间。德国的钢产量亦大为提升,由1870年的140万吨,去到1913年已超过1,000万吨,煤产量增加3倍。在经济高速发展达到顶峰时,1873年的大萧条使德国经济发展减缓,德国在1879年改行保护关税政策,以保护国内工农业,而德国经济要直到1895年至1913年才恢复,此时期德国出现了新的工业,如化学、电子业。然而俾斯麦的保护关税政策到了19世纪末已失去成效,不但使国内物价高涨,而且招且外国的报复性攻击,使德国工业产品外销不理想,在卡普里维时期才调整此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后,德国是以速战速决方式击败法俄两国,可是战事持续,由于德国没有作打长期战争的准备,1915年粮食出现短缺,主要是英国封锁所造成,许多粮食无法入口至德国,在6月政府实施面包配额管制。1916年至1917年情况更严重,面包严重短缺,城里出现抢粮、抢店、示威的情况,许多农家不再带作物去市集,以免被抢去,约70万人在大战期间活活饿死,战后营养不良现象普遍,许多年轻人因营养不足而被认为无法胜任工作。不单粮食出现短缺,军需也一样,所有弹药在1914年10月用尽,工厂人手不足,唯有靠女性填补,1918年妇女在工厂就业人数高达230万,较1913年的160万高出许多。话虽如此,军需工人的工资比较低、工时长、加上战争期间原有福利都被取消,使工人深深不满,促使1918年的示威、罢工事件,最后甚至加入革命行列。 在德国统一之前,德意志地区分成了39个独立的邦国。这些邦国包括王国、大公国、公国、亲王国、自由汉萨城市和帝国直辖领。普鲁士是众多构成帝国的邦国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领土占全个帝国的六成。 这些邦国中的其中数个在神圣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得到了独立主权。其余的邦国都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之后得到独立主权。这些邦国的领土可能并不是一块连续的领土,可能会分成数个部分分布在德意志地区各地。这种现象是因为透过家族分支瓜分领地,或者是透过征购而获得的。 二.政治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称帝,帝国建立。4月16日,召开制宪会议,通过

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国制定宪法的历史始于1815年,全国统一宪法的制定始于1848年革命时期的《法兰克福宪法》。就对近代德国政治生活的影响而言,最重要的要推1850年的《普鲁士宪法》和1867年的《北德意志联邦宪法》,前者是一部以树立国王绝对权威和加强军国主义势力为内容的宪法,后者的基本内容来自《晋鲁士宪法》。 1871年制定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是以1867年《北德意志联邦宪法》为蓝本,仅加以稍微修改,反映容克与资产阶级共同意志、混杂着封建因素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其内容和特点是:(1)规定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22个邦和自由城市组成。帝国中央拥有极大权力,各邦地位很不平等。事实上,德意志各邦已成为联邦政府的地方自治单位,失去了其原有的独立性。上述规定肯定了德国统一的事实,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帝国政权组织形式是君主立宪制,由普鲁士掌握帝国最高行政权,宪法赋予皇帝和宰相以极大权力。 (3)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参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院制议会行使,但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帝国议会完全处于从属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德国资产阶级在统一后的国家机构中,只获得很小一部分权力。 (4)宪法以专章规定了帝国的军事制度,把普鲁士的军事法律施行于全国。这样,也就是把普鲁士的军国主义推行于全帝国。 因此,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国会只是点缀。劳动大众和资产阶级并未获得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利。 Paulskirchenverfassung: The so-called Paulskirchenverfassung (Constitution of St. Paul's Church, Frankfurt) of 1849 was the first constitution of a German Empire (German Empire usually being associated with the Empire founded by Bismarck in 1871), and as such was actually titled Verfassung des Deutschen Reiches (Constitution of the German Empire). It was proclaimed by the Frankfurt Parliament, during its meeting in the Paulskirche church on 27 March 1849, and came in effect on 28 March,[1] when it was published in the Reichs-Gesetz-Blatt 1849, p. 101-147.

纳粹德国的兴衰

纳粹德国的兴衰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初一五班的隋鹏涛,今天的红v大讲堂由我来为大家主持,我今天所讲的题目就是《纳粹德国的兴衰》 一提到纳粹,我想大家首先想到的词汇便是死亡,恐惧与灾难。纳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了滔天大罪,给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纳粹的历史。 一、时代背景 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成立魏玛共和国,被迫接受对德国苛刻的“凡尔赛条约”,德国不得不割地赔款,而且还要缩减其军备.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其战败国的严惩和限制,利用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的严重分歧,暗中加紧恢复国力; 在魏玛共和国后期,1929年10月末从美国华尔街开始的经济恐慌迅速蔓延,导致了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德国的经济是靠美国发展起来的,所以受害最大。企业倒闭,产销萧条,失业人数直线上升,最高时达600万。战败的德国无力赔偿战争赔款.于是,德国人在失业,通货膨胀,外交屈辱的困境中,民族心理转趋 极端。 二、法西斯纳粹党兴起 从1930-1933年期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由所谓的“总统内阁”来治理,经济危机更使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对魏玛共和国政府极为不满,强烈要求建立一个拯救德意志民族、给社会带来安定,给人民带来幸福的新政府。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希特勒一方面为国家社会主义展开更强大的宣传,对各阶层人民不断做出符合其愿望的慷慨许诺。一方面又通过“纳粹党”的宣传机器,宣称该党不是一个阶级政党,而是“大众党”,并重点向中下层的中产阶级发动讨好攻势,以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这种宣传不能不打动处在绝望之中的德国人民,他们相信希特勒的诺言能够兑现,因而纷纷聚集在纳粹的旗帜下。 危机前,纳粹党只有10.8万人,到了1932年,人数超过了100万,一跃成为国会中最大的党派。从此“纳粹党”开始走上政治舞台。 三.纳粹党统帅 阿道夫·希特勒 奥地利裔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党魁,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任德国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1919年,希特勒因军队任务而认识德国工人党,并在之后不久加入,1921 年成为纳粹党党魁。1933年成为德国总理之后,快速将德国从民主共和转变为 纳粹一党专政的极权独裁国家。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这次入侵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之后的 三年里,德国及联盟的轴心国占领了大部份的欧洲、北非、东亚及太平洋诸岛屿。 纳粹三名将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是一名终身从军的职业军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脱颖而出,成为纳粹德国德意志国防军中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尽管他从未成为纳粹党的一员,他却被授予了陆军元帅的军衔。战后,他被英国军事法庭于1949年以战争罪判处18年监禁,但是4年后他就因为健康原因被释放了。随后

第三帝国的将军军衔详解

第三帝国的将军军衔 上边咱们说到元帅是军队里的最高军衔,而元帅之下就是将军了。第三帝国将军这一级别是比较容易引起分歧和误会的,我们在这里详细说说。 我们看的一系列二战书籍,经常会提到古德里安、约德尔、贝克、哈尔德、霍特、莱因哈特、蔡茨勒尔等将领,有的书称呼他们为“大将”,有的书又称呼他们为“上将”,有时候又含含糊糊称之为“将军”。这就给许多爱好者带来了不少困惑:德军军衔里,到底有没有“大将”?象古德里安这种级别,到底是“大将”还是“上将”? 二战时期的德军将官军衔分成四级,从高到低分别是:Generaloberst、General der、Generalleutnant、Generalmajor。好,下面就按照我们习惯的方法来翻译 这个军衔。 我们注意一下上面这张图片,德军的将官级军衔——由左至右逐级升高。 假设一:最右边肩章上三颗星是Generaloberst,我们称之为上将,那么右边第二个两颗星是General,我们当然把它称为中将,于是,左起第二个肩章,一颗星的Generalleutnant,我们称之为少将,最左边一个肩章,上面没有星的Generalmajor,是将军级别里最低 的一种,这个叫什么呢?只好称它 为准将了。可是,第三帝国国防军 的军级里是没有准将这一称呼的。 所以,假设一不成立。 (这是一张实物图,金银线三股缠 绕——与元帅肩章一样,上附三颗

将星,这表明该级别为上将/大将/一级上将,正式名称为Generaloberst。) 假设二:最右边肩章上三颗星是Generaloberst,我们称之为大将,那么右边第二个两颗星是General,我们当然把它称为上将,左起第二个肩章,一颗星的,我们称之为中将,最左边一个肩章,上面没有星,我们称呼它为少将。这样的假 设应该是成立的,但也有它不太合理的地方。 (这张实物图上,只有两颗将星,它的正式名称是:General der Infanterie,步兵将军。按照我们习惯的翻译,可以把它译为上将/二级上将。) 假设二的合理之处在于:德军的肩章标记总是“少一颗”,我这样说不够科学,通俗地说就是:肩膀上一颗星,在我们这儿是少尉、少校或者少将,而德军的一颗星代表中尉、中校、中将(比我们一般所知的高一级);两颗星在我们这儿意味着中尉、中校、中将,而德军则是高了一级,代表着上尉、上校、上将;三颗星在德军的尉官及校官里没有体现,只有将军级别才有(大将),而我们这里,

德国宪法讲稿

德国法以概念精确、法理精深、立法技术高超、法律体系完备而著称,因其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色,推动了大陆法系的现代发展,成为继法国法之后大陆法系的又一分支。以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一系列规模宏大、规范详尽的成文法典,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立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队徽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国旗及国徽。 中心的黑头鹰其实是国徽图案的转化。雄鹰图案的渊源可追溯到12 世纪曾经统治过普鲁士、后成为德国王室的霍亨索伦家族。自古以来,德国人对雄鹰的崇敬都是虔诚而深沉的。早在古罗马时代,雄鹰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的上帝的象征,它保护着上帝的子孙和信徒不受侵害。上帝把自己比作雄鹰,谁相信它,谁就可以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不断获得新的生命活力。同时它又是太阳之鸟,它的锐眼能经受住太阳神的照射。在封建王朝时代,雄鹰是皇权的象征,帝王们希望以此使皇位永固。以雄鹰入图,早在九世纪就已经出现。据说,该图案是由法兰克国王查理一世的军队从罗马帝国传人德国的。千百年来,对德国人民来说,雄鹰始终被看作是一只圣洁的神鸟,人们相信它会给德国带来幸福、恩宠和力量。下方的黑、红、黄三色是国旗的颜色。这是德国传统的颜色,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当时的士兵就穿着这三色战衣。后来德国的各个朝代均沿袭了下来。队徽上方三颗星代表德国队曾三获世界杯冠军。 大家分享一点小发现,上周我听同学们讲了法国法,这周我们又讲德国法,而法国和德国这两个国家足球都是很强大滴,稍稍熟悉足球的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习惯叫法国足球队为“高卢雄鸡”,德国足球队为“德意志战车”,那么大家知道这两个名称的由来吗? 罗马帝国把今天法国这个地方叫做高卢(Gallia),把高卢人叫做Gallus,而Gallus在拉丁语里的另一个意思是公鸡。中世纪前期无人作如此联系。大约14世纪后这种联系才普遍起来。法国人也逐渐接受了雄鸡这一代表形像。但直到文艺复兴时期雄鸡才正式成为法国的象征。法国大革命和七月王朝时期,雄鸡取代了王权的标志---百合花。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国旗上有雄鸡形像,是当时法国人民革命意识的象征。尽管雄鸡具有警惕、勇敢的品质,但是拿破仑皇帝更喜欢用雄鹰作为法国的标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雄鸡被当作法兰西民族抵抗普鲁士入侵的象征。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高卢雄鸡被当作法国足球队和橄榄球队的标志,由此使得高卢雄鸡举世闻名。 有关德国的一切,都可以被我们国人称为“战车”,这主要还是由德国人的民族性格决定的。他们意志坚强,严谨求实,团结一致,而且对待任何问题都非常严肃,一丝不苟,因此经常可以获得压倒性的胜利,让对手喘不过气,这就给人一种“战车”的感觉。具体为什么 不叫别的而是叫战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历史上德国的坦克装甲部队相当有战斗力,是德军的主力精锐部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德军,甚至是德国。在二战中德国的坦克等装甲战车性能世界第一,击败众多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精锐部队,一举成名!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至今,德国的地面工业依旧十分发达,如奔驰宝马品牌.再者,战车前进时顽强,威猛,永不服输 的气势符合德国人的民族性格。德国足球总是用整体战胜个体,用战术压倒技术,用谋略出奇制胜。 应该说德国足球已经很全面立体的体现出德国精神,而提到德国精神,我们一定会想到这样几个关键词:关注、严谨求实、一丝不苟,不仅是德国足球,德国的法律也体现出了这

德国史尔雅网课答案

1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是德国选侯制度时期的诸侯国:(B) A、托莱多 B、普鲁士 C、里斯本 D、迦太基 2 【单选题】普鲁士联合奥地利首先对抗的国家是:(D)。 A、俄罗斯 B、意大利 C、比利时 D、丹麦 3 【单选题】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灭亡是在:(C)。 A、962年 B、1640年 C、1806年

D、1038年 4 【判断题】维也纳体系的核心部分是围绕意大利问题而展开的。(×)5 【判断题】联合国是一个邦联。(√) 德国史序言(二) 1 【单选题】 德意志吞并奥地利时,两国人民的态度是()。 A、 德国人民支持,奥地利人民反对 B、 德国人民反对,奥地利人民支持 C、 两国人民都较为支持 D、 两国人民都较为反对

【单选题】德意志第三帝国是由(D)建立的。 A、俾斯麦 B、罗斯福 C、拿破仑 D、希特勒 3 【单选题】俾斯麦成就的是:(B)。 A、德意志第一帝国 B、德意志第二帝国 C、德意志第三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4 【判断题】《圣日尔曼条约》中受到约束和制裁的国家是意大利。(×)5 【判断题】德意志第二帝国是在凡尔赛宫宣布成立的。(√) 德国史序言(三)

【单选题】魏玛共和国结束的时间是:(D)。 A、1930年 B、1931年 C、1932年 D、1933年 2 【单选题】东德和西德重归统一的时间是在:(C)。 A、1989年11月6日 B、1988年3月21日 C、1990年10月3日 D、1990年1月30日 3 【单选题】德国历史上极端民主时期是:(D)。 A、俾斯麦统治时期 B、纳粹时期 C、奥地利统治时期

第三帝国元帅一览

第三帝国xx一览 xxxx 1、维尔纳·冯·布隆伯格WernervonBlomberg(1878-1946)陆军元帅1936国防部长 2、瓦尔特·冯·勃劳希奇Walter von Brauchitsch (1881-1948)陆军元帅1940陆军总司令 3、费多尔·冯·博克FedorvonBock(1885-1945)陆军元帅1940 B集团军群总司令,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4、威廉·凯特尔Wilhelm Keitel (1882-1946)陆军元帅1940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 5、贡特尔·汉斯·冯·克卢格GuenterHansVonKluge(1882-1944)陆军元帅1940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6、威廉·约瑟夫·弗朗茨·冯·勒布Ritter Wilhelm von Leeb(1876-1956)陆军元帅1940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7、威廉·利斯特Siegmund Wilhelm List (1880-1971)陆军元帅1940 A集团军群总司令 8、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隆德施泰特Karl Rudolf Geld vonRundstedt(1875-1953)陆军元帅1940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D集团军群总司令,西线总司令 9、埃尔温·冯·维茨勒本Erwin von Witzleben (1881-1944)陆军元帅1940 D集团军群总司令,西线总司令 10、瓦尔特·冯·赖歇瑙Walter von Reichenau (1884-1942 )陆 军xx1940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11、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Georg von Kuechler (1881-1969)陆军元帅1942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德国法西斯的崛起

德国法西斯崛起的原因 姓名:陈飞学号:20100642016 班级:2010级2班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了整整66年,德国席卷整个欧洲,这次战争打破了旧的世界格局,摧毁了旧的殖民体系,英、法旧的殖民主义国家失去了昔日的光环,诞生了一系列新的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从西欧大规模向北美转移,当我们回过头,再去思考这场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战争时,一个又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们,在战争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 是什么思想和力量在推动者“二战“的爆发,生活于文明社会中的人类又怎会变得如此嗜血如命?为了揭开谜底,一切答案都在推动战争的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开始说起。 关键词:德国法西斯希特勒民族主义中资产阶级特权阶级 一:德国具有“军国主义”传统,盛行个人专断 德国是一个新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在1871年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是,由于领导德国完成统一的普鲁士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统一后的德国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专制注意盛行,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德国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在“一战”战败后,在《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德国失去了海外殖民地,缩小了德国发展必要有生存的空间。而1929-1933的全球经济危机,各国实行保护政策,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更加困难,全国人民都希望获得更好的发展,而但是的“魏玛共和国”软弱无能,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没有办法实现人民发展的愿望!面对现实的无力,德国人民怀念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领导他们,实现自身发展,这为“纳粹党”上台执政,实行法西斯独裁专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凡尔赛和约》掠夺,激发“民族主义”的复仇心理 在“一战”中德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凡尔赛和约》对战败的德国进行了惩罚:(1)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2)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3)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4)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凡尔赛和约》使德国损失了1 0 %的领土,1 2 .5 %的人口,以及包括山东在内的所有海外殖民地。使德国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同时失去了欧洲大国的政治地位,

卡尔·沃尔夫——胆怯的纳粹屠夫

卡尔·沃尔夫——胆怯的纳粹屠夫 第一次听到卡尔·沃尔夫这个名字是在战场军事社区斑竹“希姆莱和他的十二骑士”帖子中,当时觉得卡尔·沃尔夫相貌冷峻,精明强干,而且深得希姆莱的宠信,官至党卫军副总指挥、希姆来全权代表,在党卫军中的地位真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形容迪特里希、海德里希时也经常用这个字眼,真不知党卫军到底有多少“二把手”)。后来对卡尔·沃尔夫这个人就倍加留意,并收集了一些他的相关资料,其中尤其以他在二战后期的表现最为惹眼。在这里浅谈一下自己对此人的看法。 卡尔·沃尔夫,Karl Friedrich Otto Wolff,1900年5月13日出生于德国达姆施塔特,1917年军校毕业,先后担任候补军官,及德国黑森大公国近卫团少尉。1920年短期进入德国国防军。1920年至1922年,他弃武从商,开始学习银行管理,后来成为商业雇员,1925年开始在慕尼黑独立经营一家广告事务所,但是他在商业上确实没有表现出什么天分,反而四处碰壁,经营困难,直到1929年前后经济大危机时他的广告所就狼狈破产了。可以说纳粹的上台,成了卡尔·沃尔夫一生运数的转折点,

从此他开始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卡尔·沃尔夫于1931年正是加入纳粹党(证号14235),1932年成为党卫军突击中队长,巴伐利亚总督的副官。1933年6月起在党卫军帝国领袖希姆来的参谋部担任希姆来的特别代表。因为对党卫军首领希姆莱忠心不二(有人形容他与希姆来的关系就如同希特勒与凯特尔),再加上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出众的个人魅力,他在党卫军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尤其是36年以后)。1934、35年人希姆来的作战参谋,旗队长、地区总队长,1935年11月开始担任希姆来的副官处主任。1936年至1939年任党卫军帝国领袖的私人参谋长(1943年2月被短期停职),在此期间他还担任党卫军在希特勒身边的联络官,他相继晋升为党卫军司令官的首席副官,1942年又被希姆莱提拔为党卫军副总指挥衔(相当于上将)。1943年2月任驻意大利中级党卫军和警察领袖,9月—1945年4月任B集团军辖区和南方总司令部辖区(意大利)最高党卫军和警察领袖,德国国防军驻意大利的全权将军,(又译为意大利后方战区武装力量司令),军事管理局领导。1945年2月同西方盟军秘密谈判,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特使杜勒斯频繁联系,密商驻意大利德军向盟军投降的条件。并与1945年5月2日提前投降,此后被盟军关进战俘营,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时,作为首要战犯被判处无期徒刑。冷战期间,驻德美军当局经杜勒斯指示,下令将他释

第二帝国时期的德国文化

第九章第二帝国时期的德国文化 “建国时期” 1870-1890 俾斯麦时期Otto von Bismarck 用“铁和血”统一德国,扩大领土 1871年1月18日德军占领巴黎,俾斯麦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史称“第二帝国”,普鲁士国王威廉在凡尔赛宫的镜厅被拥立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德意志民族统一运动至此完成 “创业时期” 工业化发展,大资产阶级左右政治,工会、工人的政党成立,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城市化 鲁尔区 工人运动与社会保障体系 资本家的剥削——工人运动——社会保障 拉萨尔Lassalle 第一个工人政党“全德工人联合会”Allgemeiner Arbeiterverein 德国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n Deutschlands 社会保障Krankenversicherung, Unfallversicherung, Invalide- und Altersversicherung

社会风气:追求奢华、排场 精神生活 歌剧瓦格纳Wagner 取材于德国中世纪的历史,感染力强哲学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超人”(有优秀的血统、具备精力、智力、骄傲的高贵人种) 文学自然主义Naturalismus 德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主张作品贴近生活,冷静的剖析社会和人。科技的发 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口说无凭,一切都要经过 实证才能得到证明。这种实验室式的思维方式影响了 文学,作品中的一切都被置于严格的因果关系的链条 中,容不得一点偶然性。心理学、社会学、遗传学及 其他自然科学被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 世纪末的维也纳 奥地利在与普鲁士争夺对德统治权中败北,普鲁士以“小德意志方案”统一德国,奥地利被排除在德意志事物以外。1867年,迫于国内少数民族,尤其是匈牙利人的压力,奥地利皇帝与匈牙利人缔结了奥匈协约,规定匈牙利内部实行完全自治,只是战争和外交由奥匈帝国管理。 奥匈帝国?dterreich-Ungarn有两个首都,两套行政机构的二元帝国。

德意志宪法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我们俗称的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土地面积35.7万平方公里,居欧洲第三,与日本相当。但其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却雄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三。其高度发达的法律体系正是造就其经济水平高度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犹太民族、日尔曼民族、中华民族并称为世界最有智慧的三个民族。前两者早已踏上了腾飞之路,而中华之腾飞也指日可待。中国长期以来都在移植外国的法律,特别是德国的法律,并以此来促进本国法制的健全,从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而在移植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究外国法律,特别是德国法律高度发达的原因。作为日尔曼法的延续者、民法法系的突出代表——德国法为何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其法律为何能在其社会发展中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正是处于振兴之中的中国所试图探知的。 一、德国法律发展史概述 一个国家法律发展的历史不仅是其法律发达的外部表现,透过其中更可以发现其法律发达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探求德国法律发达的原因,必须先了解德国法律的发展史。 早期日尔曼人的法律制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日尔曼人的部族生活时代,当时约束人们行为的主要是部族习惯。到公元1世纪以后,日尔曼人的氏族社会已出现解体的征象,开始走上了形成国家的道路。而真正的法律也伴随着国家的形成而形成。随着日尔曼人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加速了阶级分化,各部落也开始形成阶级联盟。同时适用于不同部族的部族法也逐步形成,但由于部族法是不成文的,口耳相传,所以大都失传。但透过一些仅存的记载可知,当时民主气氛极浓,法律的创造大都是基于全体自由人的共同意志之上,而非单个人的权力之上,①因此其部族法又被称为“人民法”。 到法兰克王国时期,法律的主要渊源仍然是习惯法,但其成文法的比例已大大提高。其中最著名的是《撒利克法典》,其是从收集、整理习惯法开始,经过当时精通习惯法且文化较高的人士汇集整理,并与当地长老商讨,最终由国王委派的罗马法学家或基督教僧侣进行编纂,并译成拉丁文。尽管其是习惯法的汇编,但在外表上是以立法的形式出现,并经民众大会通过才公布。其中关于“动产追及权”制度的规定更是对现代物权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纠问式的诉讼程序也逐步形成。 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分裂成西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和中王国,东法兰克王国后来就成为了现在的德国。此后历经德意志王国、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德国逐步陷入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状态。其间出现了经帝国议会中封建主同意而公布的制定法,而且复兴罗马法的运动也逐步展开,罗马法的德国化的运动也逐步深入,其间法学家的作用日益突现。 直至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以其著名的“铁血政策”才使德国重新走上了统一的道路。在德国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其先后制定颁布了1848年法兰克福宪法、1850年普鲁士宪法和1867年北德意志联邦宪法,这些宪法为德国统一后的1871年帝国宪法制定奠定了基础。 ②同时一些民商法的颁布也成为1900年《德国民法典》和《德国商法典》的历史渊源。 在德意志帝国时期,德国颁布了大量的法典,初步形成了其法典化的传统。至魏玛共和国,通过了历史上著名的《魏玛宪法》,开创了诸如宪法条文数最多,公民权保护最详尽等许多历史之最。同时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经济法律体系也日趋成熟,并最终定型,从而在世界上形成了一个新的重 要的法律部门——经济法。然而进入法西斯统治时期,德国法律发展进入了最黑暗的阶段,甚至出现了倒退。但随着二战的结束,法西斯战败投降,德国进入了两德并立的时期。西德对1900年《德国民法典》进行了大量的修订,并逐步完善发展了经济法律体系。同期间,西德于1957年设立了宪法法院,来处理违宪审查的事项。而东德则效仿1900年《德国民法典》颁布了自己的民法典,并成立了仲裁委员会、调解委员会来处理较小的法律争端。 1990年10月3日两德正式合并,东德地区的法律全部被废止,而西德的法律则继续延用。同时由于欧盟地位的进一步巩固,欧盟的法律也被引入了德国,成为德国地位最高的法律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