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达标检测卷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选择题

1.经常旅游的人必须学会看懂手语。当你需要和别人交流、却又不懂对方

当地语言时,肢体语言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温斯顿·丘吉尔那个著名的V

字形在英国意味着胜利,在南欧被视为无礼的动作,在北美则意味着和平。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 )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习俗等差异,产生不同理解是正常的②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③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有其个性与差异④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出行地所在国的文化

A.①③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不同国家对同一种文化的理解可能不同,①叙述正确;尊重不代表认同,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我们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是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②不选;由材料可知,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有其个性与差异,故而对“V”字形手势的理解不同,③正确;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国民族文化,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A。

答案:A

2.(2017·咸阳模拟)著名文学大师钱钟书博学多识、学贯中西。他说道,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我们这儿是零碎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材料表明( )

①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守住民族文化鲜明特色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体现了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我们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①④正确;②强调了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不选;③强调文化的民族特色,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交流,排除。故选B。

答案:B

3.神州新春,全球同乐。目前,春节文化不仅在华人圈内大放异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加入其中,各国政要甚至争相给全球华人拜年。春节文化超越国界的影响力主要缘于( )

①春节文化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②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③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提升④中外文化差异让外国人对春节文化充满好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春节文化超越国界的影响力的原因,可用排除法来做。本题并没有体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②不符合题意;④不构成本题的原因,排除;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增强,而且中华文化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①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答案:B

4.(2017·潍坊模拟)“让新闻更好看,让时政不难懂。”对今年全国两会的报道,从客户端和微博首次跨平台视频直播到虚拟现实技术(Visual Reality)全景展示人民大会堂,新媒体在创意传播上“玩”出了新高度。新媒体的发展( )

①更好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②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更生动形象④表明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新媒体的发展更好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①说法符合题意,应选。②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本来就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排除。③新媒体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更生动形象,说法正确,应选。④说法错误,科技进步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答案:B

5.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国学迅速升温,从高等学府到市井民间,从大学国学院延伸至中小学。重视国学有利于( )

①全面继承传统思想,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②形成良好的国学氛围,提升人文素养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发挥传统文化的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一概而论,全面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性继承,①错误;材料强调了传统文化的作用,我们重视国学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人文素养,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答案:B

6.(2017·济宁模拟)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頔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遗蹿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蹿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这表明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②当选;材料表明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③正确;故选B。

答案:B

7.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是党治国理政实现强国梦想指导思想的来源②要全面继承传统文化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说明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③④当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党治国理政实现强国梦想指导思想的来源,①说法错误;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②错误。

答案:D

8.2016年1月,中英文化交流年伦敦闭幕艺术庆典为2015年两国文化交流画上圆满句号,庆典上,两把巨型茶壶壶嘴相连,代表中英文化交流之桥,寓意中英文化交流互融。材料表明( )

①中英文化既各有特色,又具有共性②要讲好中国故事,认同外来文化③不同文化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④文化互相交流使不同民族文化趋同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材料表明中英两国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两国文化交流有助于两国文化相互借鉴、共同繁荣,①③符合题意;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求认同本民族变化,②说法错误;④说法错误。

答案:A

9.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们要主动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但也绝不能失掉民族固有的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材料表明(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异域文化日渐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④文化发展要反对“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材料强调,在文化交流中既要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也不能丧失本民族的文化血脉,②④入选。①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②说法错误,我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基。

答案:B

10.作为G20领导人杭州峰会重要的欢迎活动,一台中西合璧、美轮美奂的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最忆是杭州》2016年9月4日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上演。经济峰会辅以文化盛宴,中国故事,国际表达,引起巨大反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③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中国故事,国际表达”“中西合璧”体现了①;“经济峰会辅以文化盛宴”体现了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1.2016年9月14日,国家领导人在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坚守文艺理想、坚持文艺品位,秉持人民情怀、植根生活沃土,使文艺创作获得旺盛的生命力。这一要求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文化创新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③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④文艺创作要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要坚守文艺理想、坚持文艺品位,秉持人民情怀、植根生活沃土”,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文艺创作要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③④正确;材料强调文化创新要植根于生活沃土,而非说明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①不符合题意。材料说明的是如何进行文化创新,而非说明文化创新的作用,②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D。

答案:D

12.漫画《牛头对上了马咀》启示我们( )

①文化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相互借鉴

②文化创作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文化需求

③文化创作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文化创作要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漫画反映的是文化创作胡编乱造,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因此,文化创造应该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文化需求出发,立足社会实践,②④说法符合题意,应选。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③与题意无关,排除。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路遥所著的《平凡的世界》刻画了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将他们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他们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尽管这几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特别是很多年轻的读者,仍然在热切地、投入地读着《平凡的世界》,甚至把它列为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

《平凡的世界》把苦难转化为一种前行的精神动力,用温暖的现实主义的方式来讴歌普通劳动者。一代之文学因其筋骨的多样性而多姿多彩,因作者的小我与时代的大我互为表里而流淌不息,因其深刻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而获得永生。在今天,每一位艺术家都希望能够发现世界不被注意的部分,从而到达个人艺术的巅峰。但如果企望靠小资的敷衍、靠穿越和玄幻的演绎,从而创作出有筋骨的传世之作,则与缘木求鱼无异。

结合材料,从人民和文艺的关系角度,谈谈《平凡的世界》对文艺创作的启示。

解析:本题属于启示类试题,限定的知识角度为人民和文艺的关系,要求回答的是《平凡的世界》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我们先要明确人民和文艺的关系,然后结合材料从文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等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①人民需要文艺,文艺影响人民。《平凡的世界》丰富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他们的精神力量,甚至影响了他们一生的发展。文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作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

生活。②文艺需要人民,人民创作并享用文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艺创作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过:“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时指出,金砖国家合作的成功充分证明,不同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包容,不同发展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不同价值文化可以相互交流。我们要坚持开放包容,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前进。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加强文化交流互鉴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不同文明应如何交流互鉴。

解析:第(1)问,可以从世界文化的构成、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的意义等方面,说明加强文化交流互鉴的原因。第(2)问,可以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原则和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错误倾向等方面,分析组织答案。

答案:(1)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②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交流互鉴,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③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不同文化交流互鉴,有利于实现文化创新,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④文化交流互鉴,有利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③要着重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