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的56种写法

七绝的56种写法
七绝的56种写法

七绝的56种写法

第一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

春到千花绽艳姿,伏天戏水乐滋滋。秋凉冬冷蚊蝇少,却恋伏天戏水时。

第二法: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一字多重。

冬日观梅更喜梅,养梅需要细栽培。梅花绽放春将至,瑞雪飘飘梅伴随。

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她。有朝一日寒霜降,只见青松不见花。(取自民间流传的一首老诗。作者不详。新韵。笑拗松救)。

第三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

诗山耸立远天涯,望断天涯宏志加。已觅极峰崎曲径,极峰还要苦攀爬。

第四法: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

诗海无涯苦作舟,仄平韵里孕风流。谦虚勤奋高楼上,更有高楼在上头。

第五法: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

去岁中秋学友逢,诚心祝愿感情浓。今年相约重新聚,可惜中秋无友踪。

第6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斯与前法差异耳。

前年网络遇伊人,作赋谈诗联系频。今日空间多走访,一天不见似三春。

第7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

无虑儿时自在闲,上学习字总觉难。如今已过三十后,才懂当年日子甜。

第8法: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

好汉空提往日骄,风云叱咤任逍遥。只今唯有英雄气,坐看新人来弄潮。

第9法: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

四十不惑正当年,工作家庭随愿还。好友同学如相问,多亏往日遇师贤!

第10法: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

绵绵白绢铺原野,素裹银装天地间,借问梅花何作伍,白郎不嫁再无攀。 ( 白郎——指雪)。

第11法:第三句亦用“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好诗妙对网屏栽,词友诗朋喜乐哉。试问空间题字客,几人不是爱文才。

第12法: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

儿女求知接送忙,供应高校费饥荒。何年操就儿孙事,高枕无忧福寿康。

第13法: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学生毕业觅差忙,父母无权心脑伤。鸿雁不知何处去,欲流心泪费思量。

第14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

枉法贪赃混蛋官,酒山肉海腹便便。如何流落狱中客,原是东窗事已

翻。

第15法:但以第四句作诘问语,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

钓鱼宝岛属中华,入海咽喉唯有它。海产原油多益善,如何容忍外人挖。

第16法: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

你在东来我居西,亲情骨肉两分离。何如两岸归一统,老幼团圆长相依。

第17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几”、“那”、“无”等字以足之。

秋末娇燕向南飞,余音贯耳绕梁回。不知今日离别后,更待何时再相随。

第18法: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

钓岛纷争烦我心,日倭本性掠夺侵。不知谁肯驱敌寇,陆海空军亮剑魂!

第19法: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诘问语,故其下不用“谁”、“何”、“多少”等字。

蜜蜂追马闻花香,花落桃园遍地红。不知为甚群蜂舞,香气携于花苑中。

第20法:“不知”二字,用在第三句三四二字,以非诘问语,故其下无“谁”、“何”、“多少”等字,而第四句则或用“犹”、“还”、“又”等字以呼应之。

蚍蜉撼树(新韵)

和平共处普天和,侵略从来惹祸多。日寇不知前日错,钓鱼宝岛岂容剥。

第21法:第四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后必缀以“何”、“谁”、“无”、“几”等字。

雪梅情*新韵*

梅披白雪寂无声,素裹银装绿色空。

只待春来新蕾孕, 不知花绽为谁红。

第22法:第四句虽冠以“不知”二字,而却非问语,故不用“谁”、

“何”、“无”、“几”等字。

诉心声**新韵**

微博之上诉心声,披露真情鸣不平,

但使官人无腐败,不知自己语威轻。

第23法:只第四句作诘问语,或但用“谁”、“几”、“何”、“无”等字,或兼用“知”字于其句首。

挚友难寻

一纸清词寄素心,心声单向友人吟。

不知多少擦肩客。长久相交剩几人?

第24法:第四句用“知是”或“知有”、“知在”二字冠之,而第三句则必预言其所以知之之故也。

长途跋涉日西斜,辘辘饥肠昏眼花。

忽见桥头标酒帜,知是酒馆权为家。

第25法:第三句以“不如”或“不及”、“不似”、“输与”、“输他”等字作起,所以见彼此比较之意也。珍惜人生**

人生百岁也还终,利禄功名本属空。

不及离离原上草,春风过后又葱葱。

第26法:亦于第三句用“不及”、“不如”、“不似”等字,以见比较之意,特此二字不用在第三句首,而用在三四二字,斯与前一法稍异耳。

春夏秋天赏百花,袭人香气满山涯。

鲜花不及青松翠,傲雪迎霜冬令华。

第27法:为第三句与第四句作比较者,故“不及”、“不似”、“不如”、“不比”、“输与”等字,用在第四句之首。

夫妻情深

世界斑斓谨慎行,野花野草向财生。

暂时孽缘深千丈,不比夫妻长久情。

第28法:只第四句前后自为比较,故“不似”、“不如”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驴友情

驴友蒙山观景行,松青柏翠古楼亭。

竹林喜鹊歌还舞,景色不如人意情。

第29法:以“分明”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

斥日寇**

钓岛从来我主权,日倭贼寇太贪婪。

分明无理来侵犯,二战亡国怎忘完?

第30法:以“分明”二字著在第四句首者。

打日本

清朝软弱太无能,世界八国挑战争。

倭寇重温昔日梦,分明找打罪不轻!

第31法:以“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

心愿**

久晴无雨敬青天,民众祈求雨救干。

一种行为心两愿,机主盼旱好赚钱。

第32法:“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三四两字。

昔日雷锋遍宇中,今观翁倒绕开行。

欲帮一种心矛盾,反咬伊人诉不清。

第33法:第三句用表“记忆”之字(如“记得”、“长记”、“略记”、“犹记”、“犹忆”、“忆得”、“尚忆”、“还忆”)。

浚河之上架宽桥,无阻通行流似潮。

犹记当年桥破窄,几多过客被冲消。

第34法:第三句用“莫怪”、“莫嫌”、“莫向”、“莫算”等字作起,而第四句则皆申明其意者也。

赌博成瘾不由衷,贪小便宜家当空。

莫向牌桌前面靠,唱歌跳舞乐融融。

第35法:“莫向”、“莫怪”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而第三句则先说明其意者也。

昔日为官肆意行,忘乎所以乱钢绳。

锒铛入狱谁来怨,莫怪公安法不容。

第36法:第三句用“不须”或“不用”二字作起者。

学子读书用苦功,哪曾容尔一时松。

不须游遍全球地,一切全包经卷中。

第37法:第三句用“问”、“道”、“说”、“语”、“望”、“指”等字,第四句则其所问、所道之语也。

某处村官上任来,全家住进二楼台。

村民指点低声语,全靠横收房改财。

第38法:“说”字著在第三句第二字,故所说者不特第四句,即第三句后五字,亦所说之事也。

狼羊河岸同流饮,脏水竟然向上回。

赖说羔羊难辩解,想餐羊肉罪名堆。

第39法:第三句末结以“无一事”或“无个事”、“无他事”、“无别事”、“闲无事”、“浑无事”三字,以见其所事者,惟第四句所云云而已。

六十花甲退休身,忙碌公差过眼云。

早起闲来无个事,公园散步觅开心。

第40法:第三句以“无端”二字作起,所以示于首二句外,忽插入他意也。

相互缠绵恋爱长,如胶似蜜意茫茫。

无端鸡叫睁双目,惊碎桃花痴梦香。

第41法:第三句三四两字用“最是”或“只有”、“惟有”,而第四句则或用“依旧”、“犹还”等字以呼应之。

秋末冬初菊自香,百花开后我才芳。

无情最是飘飘雪,催败娇颜抱顶伤。

第42法:“最是”二字用在第三句首,与前法小异。

学习上进趁年轻,到老安心福寿宁。

最是三十活力旺,骋驰南北与西东。

第43法:第三句首用一“纵”字或“任”字、“总”字,而第四句则或用“只”字、“终”字、“亦”字、“也”字、“犹”字、“又”字等以呼应之。

贪官

处世为人莫太贪,小蛇吞象不安然。

纵然豪取十多亿,犯案蹲监一命完。

第44法:“纵”字用在第三句第三字者。

浪费

婚宴一桌八百元,酒山肉海磊成山。

佳宾总有三斤量,才用杯盘一点尖。

第45法:“纵”字用在第四句首者。

咏菊

笑脸娇姿压众芳,百花开后我才张。

忽然一日天飘雪,纵死犹存枝顶香。

第46法:第三句用一“似”字或“如”字以与他物作比,而第四句则申明其相似之点也。

敬老

日月如梭荏苒急,别嫌老者泪鼻滴。

人生短暂如春梦,少壮何愁到古稀。

第47法:第三句用“唯有”或“独有”、“只有”、“但有”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则或用“年年”、“时时”、“犹还”等字以呼应之。

松柏

春温万物竞芳芬,冬冷千花无绿茵。

独有山间松柏翠,年年照样色常新。

第48法:“惟有”、“只有”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者。

诗书继世长

唐宋名篇万古芳,仄平格律韵悠扬,

诗仙词圣随云去,只有文章永放香。

第49法:第三句以“自从”或“一自”作起者。

反腐当习毛润之,无一失业稳安时,

自从秋后清查账,公共钱财不少丝。

第50法:第三句以“好是”二字作起者。

雪飘遍野路溜滑,不少行人跟斗趴。

好是跑鞋穿脚上,步行稳健好回家。

第51法:第三句以“若为”二字作起者。

祈盼**

人海茫茫贫富殊,何时民众共清福。

古体诗和近体诗解读

古体诗和近体诗解读 一、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概念 1、古体诗的概念及特点 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是一种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按体名分类,包括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以及后来的“古绝”、“古风”等;按每句字数分类,一般为五言、七言、杂言,亦包括三言、四言、六言。 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创作的空间与自由度较大。 2、近体诗的概念及特点 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辞海》对格律诗的解释为:“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总之:要判断一首诗是否符合格律就看该诗是否达到格律诗的要求,这有四方面: (1)字句要求。格律诗的字数是固定的,五绝与五律都是五言句,各为二十字与四十字,七绝与七律都是七言句,各为二十八字与五十六字。排律则字数不限。

(2)平仄要求。一句之中和句与句之间平仄,都有特定的规定。 (3)用韵要求。格律诗用平声韵脚,除有时首句入韵外,都是单句仄脚不入韵,双句平脚入韵。 (4)对仗要求。律诗首尾两联对偶与否可以随意,中间两联必须对偶。 有人会说,格律诗分明是古时候的诗,为什么叫近体诗呢?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诗的诗,也称为古体。 3.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两者的明显差别就在于,是否有严格的格律。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指出律诗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第一,字数合律,五律为四十字,七律为五十六字七绝28 字五绝20 字;第二,律诗对仗合律,中间两联对仗;第三,平仄合律,每句平仄须依一定的格式,并讲究粘对。如果只具备第一个因素,就不是格律诗,而是古风,只是字数与律诗相合;如果只具备前两个因素,仅是古风式的律诗,也就是“拗律”。 古体诗在这几方面,或没有要求,如对对仗并没有要求;或要求较宽,对字数、用韵的要求也较宽。但从大的方面来说,也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二、格律诗的形成 我们知道,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近体诗也叫格律诗,又分为律诗、绝句两类。那么什么叫格律诗呢?通俗地讲,“格”就是规格、格式、法度,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方面的规定性,比如诗的句式、字数、平仄、粘对替要求;“律”就是规律、音律、气韵,是节奏、结构等内在的规定性,比如诗的押韵和起承转合。合起来看,格律就是由平仄,声韵,律句,粘对替,字数等所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架构,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格律诗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间两联要对仗等。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

中国古代经典诗句大全

中国古代经典诗句大全、经典名句、经典诗词、优美诗词、经典句子 (一)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二)生活情趣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3、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7、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三)读书 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8、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0、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四)奉献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5、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 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

我爱你用各国语言的写法`

我爱你用各国语言的写 法`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汉语-->我爱你 英语-->Iloveyou(爱老虎油) 法语-->Jet`aime,Jet`adore(杰天嘛) 德语-->IchliebeDich(衣西里拔弟兮) 芬兰-->Minarakastansinua(明那拉卡司谈洗奴娃) 荷兰-->IKhouvanjou(阿荣吼范丸) 捷克-->Milujite(米卢急特) 丹麦-->Jegelskerdig(接个爱死替个) 缅甸-->chitpade(起拍得) 日本-->あいしてる(阿姨兮带路) 韩语-->(3朗嗨哟) 泰国-->Ch`anRakKhun(千软昆) 越南-->Emye`uanh(女生对男生:爱也有阿禾) (男生对女生:爱也有爱恩) 冰岛-->e`gelskatig(爱个爱二四卡题)

瑞典-->Jaglskardig(道理4卡体格) 犹太语-->Aniohevotach(啊你偶和夫偶踏西) 匈牙利-->Szeretlek(赛来特可来) 希腊语-->S`agapo(萨哈泼) 立陶宛-->TaveMyliu(踏副米卢) 马其顿-->Tesakam(特飒侃) 马其他-->Inhobbok(音红博客) 波兰语-->KochamCie(烤蛤蟆去) 葡萄牙-->Euamo-te(哎呜啊木腿) 孟加拉-->Amitomaybhalobashi(阿米动嘛改挖哈喽瓦寺) 柬埔寨-->Bongsalangoun(波斯郎酒) 菲律宾-->MahalKita(马哈吉他) 马来语-->sayaCintaMu(洒呀新塔木) 蒙古语-->bichamdhairtal(比掐木bomb还日抬) 波斯语-->Toradostdaram(土司特大轮)

经典七言绝句古诗大全

经典七言绝句古诗大全 【篇一】经典七言绝句古诗 望洞庭 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古诗简介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望洞庭》 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 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赏析/鉴赏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 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 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 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 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 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 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 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 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 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 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 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 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 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 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 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 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 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篇二】经典七言绝句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如何写七言绝句五十六法

如何写七言绝句五十六法

如何写七言绝句五十六法 七言绝句“以其善言情而易合于乐”,“最合于诗人之陶写”,“自唐迄今千数百年,为之者众,好之者弥笃”(邵祖平《七绝诗论》)。于其作法,“宋人犹少道及,至元明清间,始多扬扢商榷,然皆破碎不全,绝无系统”(同上),今幸有冯振《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出矣。 素有“广西才子”之称的冯振心先生(1897年——1983年),名振,号“自然室主人”,17岁学诗,是我国有卓著成就的教育家、出类拔萃的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杰出的近代现代诗人,有《自然室诗稿与诗词杂话》等著作传世。当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任教于上海大夏大学时,著《七言绝句作法举隅》一书,“就七言绝句之作法不同或大同而小异者,略分如干类,先博举其例,而后综籀其法”,授于门生,周振甫、冯其庸咸得其惠。 《七言绝句作法举隅》一书1936年由世界书局出版,1985年3月北京市中国书店据以影印。1986年齐鲁书社将其与《诗词杂话》、《七言律髓》并为《诗词作法举隅》出版,新增诗例

117首,而56种作法之分类未变。 “《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精选了唐至清代七言绝句佳作1381首,按类比法分成56类,在每类末精当扼要地指出其艺术技巧作法的特征和奥妙之处,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研究者,凡读之,都足以发人深省”(党玉敏《冯振传略》),周振甫并专门著文引介(《<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小引》)。笔者偶然在超星数字图书馆网得读该书,深以为然,乃变其归纳法之著述体例为演绎法之奥秘指引,先揭示冯先生所归纳提炼之具体作法,后辅以便于理解的二三诗例,以贡献于诸位诗友。 第1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 如唐贾岛《渡桑乾》 “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

我爱你用各种语言的写法

Firstly,"我爱你"用各种语言的写法 汉语--> 我爱你 英语--> I love you (爱老虎油) 法语--> Je t`aime,Je t`adore 惹带么"(Je t"aime 德语--> Ich liebe Dich (衣西里拔弟兮) 芬兰--> Minarakastan sinua (明那拉卡司谈洗奴娃) 荷兰--> IK hou van jou (阿荣吼范丸) 捷克--> Miluji te (米卢急特) 丹麦--> Jeg elsker dig (接个爱死替个) 缅甸--> chit pa de (起拍得) 日本--> あいしてる(阿姨兮带路) 韩语--> ???(3朗嗨哟) 泰国--> Ch`an Rak Khun (千软昆) 越南--> Em ye`u anh (女生对男生:爱也有阿禾) (男生对女生:爱也有爱恩) 冰岛--> e`g elska tig (爱个爱二四卡题) 瑞典--> Jag lskar dig (道理4卡体格) 犹太语--> Ani ohev otach (啊你偶和夫偶踏西) 匈牙利--> Szeretlek (赛来特可来) 希腊语--> S`agapo (萨哈泼) 立陶宛--> Tave Myliu (踏副米卢) 马其顿--> Te sakam (特飒侃) 马其他--> Inhobbok (音红博客) 波兰语--> Kocham Cie (烤蛤蟆去) 葡萄牙--> Eu amo-te (哎呜啊木腿) 孟加拉--> Ami tomay bhalobashi (阿米动嘛改挖哈喽瓦寺) 柬埔寨--> Bong salang oun (波斯郎酒) 菲律宾--> Mahal Kita (马哈吉他) 马来语--> saya Cinta Mu (洒呀新塔木) 蒙古语--> bi chamd hairtal (比掐木bomb还日抬) 波斯语--> Tora dost daram (土司特大轮) 俄罗斯--> Я люблю тебя (鸭鸡不鸭留不留)我要收藏 西班牙--> Te amo,Tequiero (得阿摸) 土耳其--> Seni seviyorum (腮内腮围有润) 乌克兰--> ja vas kokhaju (家白4哈有) 爱沙尼亚--> Mina armastan sind (米那阿马斯叹赛) 意大利语--> ti amo (提阿么) 拉托维亚--> Es tevi Milu (一司特喂米卢) 罗马尼亚--> Te lu besc,Te Ador (有背4克) 亚美尼亚--> Y es Kezi Seeroom yem (也可思西容颜) 保加利亚--> ahs te obicham (阿斯得袄比樵木) 北印度语--> main tumse pyar karta hoon (慢色爹革了地后) 阿拉伯语--> Ana Ahebak (女生对男生:不黑不开) Arabic Ana ahebek (男生对女生:无黑不可)

近体诗与古体诗

自主招生积累篇 近体诗与古体诗 2013-01-16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类别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特点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 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相关知识 平仄 一、先辨汉字的四声和平仄 根据字音读来的高低长短、缓急升降,古人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仄声包括上、去、入三调。古之“入声”字读音在普通话中已基本消失。现在,平声又分阴平和阳平,与上声、去声构成现在的“四声”,即“妈麻马骂”,前两为平,后两为仄。入声字的发音都较短促,对于诗词的朗诵也有其特定的效果,不可当它完全不存在。如“的、滴、答、一、七、学、雪、绝”等字,都是入声。现代南方地区有很多方言依然保持了入声,如在上海广东等地的方言里,很容易就能把“一、滴”等入声字从“衣、低”等平声字中区分出来。不过,如果是北方的朋友,恐怕就需要逐渐地学习和掌握了。 二、律诗的平仄交替特点 了解了什么是平仄后,我们现在开始讲解律诗的平仄问题了,有些格律书,列出了什么“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让初学者一看就觉得头晕,以致于把格律看成为表达内容的镣铐,这其实是很不科学的。律诗的格律,本来就是根据汉语的声调总结出来的,照着格律写出来的诗读起来抑扬顿挫,能有更好的音乐效果。其实,律诗的格律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平仄交替原则,怎样交替呢?请听我慢慢说来。 一般来说,在七言句当中,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然是间隔开的(如第二个字是平声,第四个字必然是仄声,第六个字则又是平声,反之亦然。)五言近体相当于七言近体除去首二字,掌握了七言,五言的平仄交替情况也了然于心。再记住粘对格律: 1、对,每联的对句(即后一句)和它出句(即前一句)在平仄上必须

经典古诗词大全100首

经典古诗词大全100首 导语:爱国不是一句空话,从珍爱祖宗墨宝开始!芊芊学子,你的肚子里装载多少经典古诗词呢?以下是经典古诗词大全100首值得学习:1、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2、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辞》3、魏子安·《花月痕·第十五回诗》4、欧阳修·《玉楼春》5、《诗经·小雅·鹤鸣》6、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7、白居易·《浪淘沙》……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经典古诗词大全100首 1、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余续曰:垂死病中惊坐起,此恨绵绵无绝期;垂死病中惊坐起,再说一句我爱你;垂死病中惊坐起,黄泉碧落等着你;垂死病中惊坐起,无人知是荔枝来;垂死病中惊坐起,爱人窗外独徘徊;垂死病中惊坐起,横陈玉体裸于怀;垂死病中惊坐起,围观群众最有才,所以由你们来接吧。 2、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辞》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点评:最为最经典的情诗之一,竟然被人遗忘了。当然我知道,这个快餐时代,爱情不必生死,自然认可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追求的是,想约就约,想走就走,结婚了也可以随时离婚,甚至有时候,不需要理由。 据说大雁一生忠于伴侣,我久居城市,早已不见“南来飞燕北归鸿。”但童年时,的确见过这样一幕,一个顽童用弹弓打落了电杆线上的一只燕子,另一只燕子,盘旋其上,叽喳鸣叫,其声凄咽,几次扑腾着翅膀欲下来查看,又碍于那顽童。当时虽年少,但也有恻隐之心,我就把那个顽童赶走了。被打落的燕子并没死,但是打断了翅膀,再也不能飞了。

七绝56种写法

七绝的56种写法 第一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 春到千花绽艳姿,伏天戏水乐滋滋。秋凉冬冷蚊蝇少,却恋伏天戏水时。 第二法: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一字多重。 冬日观梅更喜梅,养梅需要细栽培。梅花绽放春将至,瑞雪飘飘梅伴随。 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她。有朝一日寒霜降,只见青松不见花。(取自民间流传的一首老诗。作者不详。新韵。笑拗松救)。 第三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 诗山耸立远天涯,望断天涯宏志加。已觅极峰崎曲径,极峰还要苦攀爬。 第四法: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 诗海无涯苦作舟,仄平韵里孕风流。谦虚勤奋高楼上,更有高楼在上头。 第五法: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 去岁中秋学友逢,诚心祝愿感情浓。今年相约重新聚,可惜中秋无友踪。 第6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斯与前法差异耳。 前年网络遇伊人,作赋谈诗联系频。今日空间多走访,一天不见似三春。 第7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

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 无虑儿时自在闲,上学习字总觉难。如今已过三十后,才懂当年日子甜。 第8法: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 好汉空提往日骄,风云叱咤任逍遥。只今唯有英雄气,坐看新人来弄潮。 第9法: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 四十不惑正当年,工作家庭随愿还。好友同学如相问,多亏往日遇师贤! 第10法: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 绵绵白绢铺原野,素裹银装天地间,借问梅花何作伍,白郎不嫁再无攀。 ( 白郎——指雪)。 第11法:第三句亦用“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好诗妙对网屏栽,词友诗朋喜乐哉。试问空间题字客,几人不是爱文才。 第12法: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 儿女求知接送忙,供应高校费饥荒。何年操就儿孙事,高枕无忧福寿康。 第13法: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学生毕业觅差忙,父母无权心脑伤。鸿雁不知何处去,欲流心泪费思量。 第14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 枉法贪赃混蛋官,酒山肉海腹便便。如何流落狱中客,原是东窗事已翻。

李贺古体诗对词创作的影响

李贺古体诗对词创作的影响 摘要李贺所创作的一些古体诗在形式、风格、内容及情调上,都与词有着渊源 的紧密关系,其对后人词的创作有开启之功。 关键词李贺古体诗词影响 李贺诗深受楚辞、乐府、齐梁体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自 己独树一帜的诗风,这种诗风对后人文学创作影响很大,其主要体现之一就是对 词创作的影响。 李贺以诗著称于世,世人称其人为“鬼才”。但也有不少文人,另辟蹊径,论 证了李贺与词的关系。许学夷《诗源辨体》卷二十一中曰:“韩(翃)七言古,艳冶婉媚,乃诗余之渐。如“重门寂寞垂高柳”……等句,皆诗余之渐也。”;其卷二 十六曰:“ 李贺乐府七言,声调婉媚,亦诗余之渐(上源于韩翃七言古,下流至 李商隐、温庭筠七言古)。如“啼蛄吊月勾阑下”等句,皆诗余之渐也。”;其卷二 十又说:“李贺古诗或不拘韵,律诗多用古韵,此唐人所未有者。又仄韵上去二声杂用,正合诗余。”许学夷首次挖掘出了李贺诗歌蕴涵着词创作的成分:乐府、七言诗的内容和格调,都具有明显的词性质,因而大胆提出了其乐府、七言为“诗余之渐”的观点,并通过“渐”字,一字指明了李贺诗歌创作在逐渐向词发展的趋势。 词在中唐已由民间词发展为文人词。李贺的创作仍属于诗歌的范畴,属于诗人,从严格的角度来说,并不能说词人。但其创作中带有明显词的性质,尤其是 燕乐对其创作的影响。 唐代五绝与七绝,常被用来歌唱。但绝句整齐的句式并不能适应燕乐复杂多变、长短不一的需要,而只能加以声衬字,或拆句减字。逐渐地,长短句的词便 应运而生了。有些乐府诗已具有歌词性质,再加上参差句式,经过文人的改造, 是完全可以发展为词的。李贺正是在对燕乐与乐府诗相融合的过程中完成了对乐 府诗的创新,使它在形式上向词逐渐演化。 李贺再追求诗歌灵活自由多变的形式的同时,执著地追求着它与燕乐的配合,使其具有乐府诗具有能歌唱的性质。他的(《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歌》、《申胡子觱篥歌》、《秦王饮酒歌》等对音乐描述具有超凡脱俗的妙悟,充分证 明他是位精通音乐的人。以《大堤曲》为例,分析李贺乐府诗特点及其与词之间 的渊源关系。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莲风起,江 畔春;大堤上,留北人。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这首诗歌从结构上分析,两处大的意义停顿,第一处到“留北人”,写居住的 留恋之地之景,第二词到最后,写感慨,警之景物易逝,强调及时行乐。这种两 层的形式,是非常与词上下两阙相吻合的。另外该诗三次换韵(①香、珰②人、唇③道、少、老)。其二、这首诗采用三五七句式,参差错落,但又不失工整,其中大量的三字句,是后人词中经常采用的句式。这种长短不一的体式,体现了 作者以声填词的特征,很像后人创作之词。其三、明人许学夷指出:“李贺古诗或 不拘韵,律诗多用古韵,此唐人所未有者。又仄韵上去二声杂用,正合诗余。李 商隐、温庭绮亦然。后人于上去二声杂用,一则惑于李贺诸君,二则惑于俗 音。”(《诗源辨体》卷二十六)可见,词的用韵规律亦有源于李贺之处。就声调而言,这首诗中均有“仄韵上去二声杂用”的情况。诗中少、老为上声,而道为去声。尤其要强调的是,李贺诗中常用去声韵,而这种用韵词人为表达情感,增强节奏

经典古诗词大全--带拼音

shī zhōnɡ chūn 诗中春 1 、 chūn mián bù ju? xiǎo , chù chù w?n tí niǎo 。 ( manɡ hào rán :《 chūn xiǎo 》》 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孟浩然:《春晓》》 2 . shuí yán cùn cǎo xīn , bào d? sān chūn huī。 ( manɡ jiāo :《 y?u zǐ yín 》 ) 2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孟郊:《游子吟》 ) 3 . h?nɡ d?u shēnɡ nán ɡu?, chūn lái fā jǐ zhī ?( wánɡ w?i :《 xiānɡ sī )) 3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王维:《相思 )) 4 . hǎo yǔ zhī shí ji?, dānɡ chūn nǎi fā shēnɡ。 ( dù fǔ:《 chūn ya xí yǔ )) 4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杜甫:《春夜喜雨 )) 5 . y? huǒ shāo bú jìn , chūn fēnɡ chuī y?u shēnɡ。 ( bái jū yì: ( fù d?ɡǔ yuán cǎo s ?nɡ bi? )) 5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白居易: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6 . chūn zhǒnɡ yí lì sù,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 lǐ shēn :《 mǐn n?nɡ》 ) 6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李绅:《悯农》 ) 7 .ɡu? p? shān h? zài , ch?nɡ chūn cǎo mù shēn 。 ( dù fǔ:《 chūn wànɡ }) 7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 }) 8 . lu? h?nɡ bú shì wú qínɡ wù, huà zu? chūn níɡanɡ hù huā。 ( ɡōnɡ zì zhēn : ( jǐ h ài zá shī》 ) 8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龚自珍: ( 己亥 杂诗》 ) 9 . bù zhī xì ya shuí cái chū,ar yua chūn fēnɡ sì jiǎn dāo 。 ( ha zhī zhānɡ:《 yǒn ɡ liǔ》 ) 9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贺知章:《咏 柳》 ) 10 . chūn sa mǎn yuán ɡuān bú zhù, yì zhī h?nɡ xìnɡ chū qiánɡ lái 。 ( ya shào wēnɡ:《 y ?u yuán bù zhí》 ) 10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叶绍翁: 《游园不值》 ) shī zhōnɡ xià 诗中夏 1 . lì jìn bù zhī ra, dàn xī xià rì chánɡ。 ( bái jū yì:《ɡuān yì mài )) 1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白居易:《观刈麦 )) 2 . shēn jū fǔ jiá ch?nɡ, chūn qù xià y?u qīnɡ。 ( lǐ shānɡ yǐn : ( wǎn qínɡ )) 2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 李商隐: ( 晚晴 )) 3 . shǒu xià y?u qīnɡ h?, fānɡ cǎo yì wai xiē。 ( xia línɡ yùn : ( y?u chì shí jìn fā n hǎi 》 ) 3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 谢灵运: ( 游赤石进帆 海》 ) 4 . zh?nɡ xià kǔ ya duǎn , kāi xuān nà wēi liánɡ。 ( dù fǔ:《 xià ya tàn 》 ) 4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 杜甫:《夏夜叹》 ) 5 . n?nɡ fū fānɡ xià yún ,ān zu? wúɡǎn shí。 ( dài fùɡǔ:《 dà ra》 ) 5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 戴复古:《大热》 ) 6 . r?n jiē kǔ yán ra, wǒài xià rì chánɡ。 ( lǐánɡ:《 xià rì lián jù》 )

七绝的56种写法

七绝的56种写法

七绝的56种写法 第一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 春到千花绽艳姿,伏天戏水乐滋滋。秋凉冬冷蚊蝇少,却恋伏天戏水时。 第二法: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一字多重。 冬日观梅更喜梅,养梅需要细栽培。梅花绽放春将至,瑞雪飘飘梅伴随。 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她。有朝一日寒霜降,只见青松不见花。(取自民间流传的一首老诗。作者不详。新韵。笑拗松救)。 第三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 诗山耸立远天涯,望断天涯宏志加。已觅极峰崎曲径,极峰还要苦攀爬。 第四法: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 诗海无涯苦作舟,仄平韵里孕风流。谦虚勤奋高楼上,更有高楼在上头。 第五法: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 去岁中秋学友逢,诚心祝愿感情浓。今年相约重新聚,可惜中秋无友踪。 第6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斯与前法差异耳。 前年网络遇伊人,作赋谈诗联系频。今日空间多走访,一天不见似三

春。 第7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 无虑儿时自在闲,上学习字总觉难。如今已过三十后,才懂当年日子甜。 第8法: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 好汉空提往日骄,风云叱咤任逍遥。只今唯有英雄气,坐看新人来弄潮。 第9法: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 四十不惑正当年,工作家庭随愿还。好友同学如相问,多亏往日遇师贤! 第10法: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 绵绵白绢铺原野,素裹银装天地间,借问梅花何作伍,白郎不嫁再无攀。 ( 白郎——指雪)。 第11法:第三句亦用“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好诗妙对网屏栽,词友诗朋喜乐哉。试问空间题字客,几人不是爱文才。 第12法: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 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 儿女求知接送忙,供应高校费饥荒。何年操就儿孙事,高枕无忧福寿康。 第13法: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学生毕业觅差忙,父母无权心脑伤。鸿雁不知何处去,欲流心泪费思量。 第14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

我爱你用各国语言怎么说

汉语--> 我爱你 英语--> I love you (爱老虎油) 法语--> Je t`aime,Je t`adore (也带嘛) 德语--> Ich liebe Dich (衣西里拔弟兮) 芬兰--> Minarakastan sinua (明那拉卡司谈洗奴娃) 荷兰--> IK hou van jou (阿荣吼范丸) 捷克--> Miluji te (米卢急特) 丹麦--> Jeg elsker dig (接个爱死替个) 缅甸--> chit pa de (起拍得) 日本--> ?郅筏皮い? (阿姨兮带路) (阿以希太路) 朝鲜--> Tangsinul sarang ha yo (3朗嗨哟) (撒拉黑哟) 泰国--> Ch`an Rak Khun (千软昆) 越南--> Em ye`u anh (女生对男生:爱也有阿禾) (男生对女生:爱也有爱恩) 冰岛--> e`g elska tig (爱个爱二四卡题) 瑞典--> Jag lskar dig (道理4卡体格) 犹太语--> Ani ohev otach (啊你偶和夫偶踏西) 匈牙利--> Szeretlek (赛来特可来) 希腊语--> S`agapo (萨哈泼) 立陶宛--> Tave Myliu (踏副米卢) 马其顿--> Te sakam (特飒侃) 马其他--> Inhobbok (音红博客) 波兰语--> Kocham Cie (烤蛤蟆去) 葡萄牙--> Eu amo-te (哎呜啊木腿) 孟加拉--> Ami tomay bhalobashi (阿米动嘛改挖哈喽瓦寺) 柬埔寨--> Bong salang oun (波斯郎酒) 菲律宾--> Mahal Kita (马哈吉他) 马来语--> saya Cinta Mu (洒呀新塔木) 蒙古语--> bi chamd hairtal (比掐木弹还日抬)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福高高二12班 旧体诗从唐代开始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都称古体诗。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不是指近代的诗。这种说法沿用到今天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古体诗除了须要用韵外,不受格律限制,因而写作时比较自由,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近体诗因受严格的格律约束,写作就不能那么自由。近体诗格律的形成,是当时从不断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创造的。有了格律依据,可使诗的形式更规范,更富于音乐性。因此,近体诗一出现,由于形式整齐规范,音律节奏和谐,就得到历代诗歌的承认,并不因为受格律约束而扬弃不用。 近体诗的格律,从南朝齐、梁时期开始萌芽,形成于唐朝初年(公元七世纪中期),到盛唐(公元八世纪初、中期)已发展到完备时期。它可以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形式。四句一首的是绝句诗,八句一首的是律诗,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不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字一句的和七字一句的两种体裁。诗句的每一字称一言。五个字的绝句诗称为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个字一句的绝句诗称为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五个字一句的律诗称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个字一句的律诗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律和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五言排律(长律)或七言排律(长律)。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谈谈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①字句上的区别: 古体诗一般按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为四言古诗;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句子字数不整齐的古诗,从一、二字句,三、四字句,到七字甚至于七字以上一句的,称杂言古诗。有时由于杂言古诗中有七字一句的,所以习惯上把杂言古诗也算在“七言古诗”这一类,如清人沈德潜编的《唐诗别裁》,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都把杂言诗归入“七言古诗”类。至于少数三字一句的和六字一句的古体诗,都分别称为三言诗和六言诗。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古体诗以其句子字数多少的不同,有多种形式。而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形式。 再就组成一首诗的句数来看:古体诗最短的,一首诗只有两句;另有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十多句到百句以上的;其中最长的有传说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五言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全诗共三百五十七句,一千七百八十五字;是流传到现在的最长的一首诗。而近体诗的绝句诗则限定为四句,律诗限定为八句,只有长律可以超过八句。 ②用韵上的区别 古体诗的用韵,有多种形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全首诗既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二,一首诗中每句都可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三,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用韵;四,诗中可以用邻韵。此外,诗中还允许用不要韵的散文化句子。 从上述情况来看,古体诗在用韵上是比较自由的。相反,近体诗用韵的规矩却很严格: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等等。 ③平仄安排和对仗方面的区别 近体诗在一句中和句子间的平仄声字安排上,有许多讲究;近体诗中的律诗,还要讲究对仗。对仗句中必须平仄相对(见课本中列举的几种常见定式)。可是这些规矩,在古体诗中都不存在。 古体诗也没有因近体诗出现而受到影响。因为古体诗形式比较自由,又不限句数,可以

经典古诗词大全

诗中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诗中日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诗中风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诗中花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诗中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诗中雪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诗中草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诗中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诗中树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诗中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诗中江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诗中云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诗中别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七绝十二种写法

七绝十二种写法 法一,前二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无风无雨少骄阳,林木森森草带香。 绿水青山看不足,老牛野岸自徜徉。 法二,前二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雨过晴空雾气流,山前草木绿幽幽。 却看春水欲齐岸,只待渔人好放舟。 法三,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群峰无语立斜阳,十里稻花风自香。 若问桃源何处洞,渔舟无路到山乡。 法四,前二句说今事,第三句追忆畴昔,多用年来、忆、记等词。 与君携手正清秋,秀水青山明月楼。 今日娇儿能步走,斜阳立尽盼归舟。 法五,以前二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而今、此日等词点明今事,以见今昔之感。 与君携手正清秋,秀水青山明月楼。 今日娇儿能步走,斜阳立尽盼归舟。 法六,前二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好是、分明、好到等词著以作者的评论。 小舟摇过绿杨村,雾气迷蒙野色昏。 好借山头半轮月,照人千里到家门。 法七,此法为渔洋匠心所在,一二句就题直起,亦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读渔洋最须注意此等处,以其有神韵也。 虹桥耸立薄云天,两岸疏林带晓烟。

落尽杨花春欲暮,一河碧浪荡孤船。 法八,以第四句为主,用否定词作结,然第三句亦不可轻忽,多用时间状语或转折连词、因果连词与之有一呼应。 清歌一曲动纤尘,阵阵荷香曙色新。 今日莲花开又艳,湖滨不见去年人。 法九,第四句作诘问,第三句或呼应,或不呼应。 春山草木自芳菲,碧浪清波映落晖。 网罢东湖舱已满,何人沽酒待船归。 法十,前三句皆写今事,而第四句则归结到诗人身上,追忆往昔,但不具体说出,自有无限风流蕴藉。这与法五第三句点明今事固不相同。 春在人间空寂寥,落英池畔自潇潇。 疏林曲岸横塘路,记得当年过短桥。 法十一,前三句皆是烘托,结句归结自身,笔力沉雄清健。 肃穆层林路纵横,寒荆白露晓风轻。 秋来且向空山走,红叶清溪照眼明。 法十二,诗中必要有对偶(但不一定对仗),或一二句对,或三四句对,或在句中对。既用对偶,复有领起或总结,诗中胎息则一气奔腾直下矣。 袅袅凉风正仲秋,蒙蒙轻雾白蘋洲。 清河流水孤篷过,曲岸飞歌吊脚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