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需求分析

物流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需求分析
物流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需求分析

第一部分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21世纪是物流挂帅的世纪。物流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和亮点。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兴未艾,预计将在新世纪里得到更快的发展。

(一)发展我国物流业的重要性

当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企业竞争的焦点开始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导致了现代物流这一货运流通领域全新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促使传统物流在不断向现代意义上的物流转变。许多国家政府以及有关业界纷纷开始意识到: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物流费用是我国工业企业仅次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大支出。我国的流通费用约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仅占10%左右。我国2001年GDP总量为95933亿元,当年全社会的物流费用支出为19186亿元,如果将这笔物流费用平均每降低1个百分点,全社会就能节约190亿元,而要达到发到国家的10%左右的水平,还有10个百分点的发展空间,粗略的估计也有9000亿元。

由此可见,发展现代化的物流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

对于我国企业来讲,物流管理不仅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库存水平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方面卓有成效,更重要的是,物流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打破部门本位主义思想,协调各部门的努力,使之方向一致。因此,物流管理问题对于企业来讲,应该放到战略角度来考虑,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掘第三利润源。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在中国已经起步,标志主要有以下三点:

(1)工商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传统储运企业的单一、单项、分散的储运服务,正在向社会、向市场寻求现代物流服务。

(2)传统储运(运输、仓储、货代、邮电等)企业纷纷包装,改换门庭,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工商企业内部的储运机构也有独立化的趋势,向物流企业发展。

(3)陆续产生了一批三资、民营或股份制的现代物流企业。

1.物流需求市场现状

物流费用是我国工业企业仅次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大支出。我国的流通费用约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仅占10%左右。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我国现在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经营的产品呈多样化格局,这就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较高的存置成本(carrying cost),需要对多类型货物在存储上加以区分,物流对象的复杂化也给物流经营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我国生产企业中,43%的企业销售在全国范围内,57%的企业的销售在全球范围,由此可见,大部分企业的销售需要全国范围的物流网络的支持。

我国目前的物流系统运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工商企业库存期长、周转慢。

(2)物流作业指标维持往年水平,物流经营成本有所上升。

表1-1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仓储协会对中国物流市场的第三次调查报告。结果表明,不同的行业物流量和物流费用的差异较大。

表1-1:我国企业物流量以及物流费用情况

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其次是仓储,再次是干线运输,说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物流需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图1-1:企业的外包物流

0%

10%

20%

30%

40%

50%

单纯仓储干线运输市内配送包装其他

2.物流供给市场现状

根据物流设施设备的保有量(数据来源于中国仓储协会统计报告)计算出样本企业物流作业能力分别为:公路年运力18万吨公里,最大周转量为1.8万吨;铁路年运力6万吨公里,最大周转量为0.6万吨;仓储能力为4.7万平方米,搬运和输送能力处于半机械化状态。

纵观我国物流业的服务水平,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物流供给企业作业能力不能保持足够的优势,供需难以平衡。

物流作业质量是企业选择新的物流商的首要标准,与物流需求企业相比,单证准确率和运输及时率略低,供需难以平衡。图1-2给出的是我国供给企业的物流作业指标。

(2)物流设施设备总量过剩,但结构失调。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统计,我国供给企业,敞车与厢式车的拥有比例为15:2.6,厢式车保有比例太低,难以满足目前我国工商企业对运输过程安全、环保的需求;其次,冷藏车拥有量不足,车数仅占总量的千分之一。搬运设备以手工、叉车为主,机械化程度太低。

(3)物流设施利用率低,物流供给企业无法通过自身成本的降低来优化客户的物流成本。

图1-2:供给企业的物流作业指标

图1-3:物流设备利用率

从图1-3可以看出,物流企业整体资源利用率不高,尤其是汽车回程资源严重闲置,一方面说明目前货源不足,货运汽车相对过剩,另一方面说明储运以及物流企业汽车运输经营水平较低。

(4)物流信息系统——竞争力的“瓶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系统日益成为社会物流企业的发展“瓶颈”,物流信息资源整合能力也是需求企业考虑物流供应商的主要因素。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统计,我国只有39%的物流供给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说明我国物流供给市场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又是信息系统优越性的重要衡量标志。

3.结论

从以上对物流需求和供给市场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现有物流供给能力要大于物流市场需求,但规模大、效率高的物流企业却寥寥无几?物流供给企业规模较小,供给企业运输能力要远远小于需求企业运输需求规模,能力分散,规模集成度较低,未形成大流通的格局

?仓储供给能力略微剩余

?从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来看,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需要的是效率高、规模大、形成广泛网络化的物流企业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传统物流已逐渐开始向现代物流转变。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等等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今全球现代物流呈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概括地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专业化与系统化、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高技术化、全球一体化、电子商务与服务整合。

⒈专业化与系统化的发展趋势

物流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它是以第三方物流的兴起为特征的。第三方物流,又称为契约物流、物流社会化或物流外部化。它是既非商品供给方又非商品需求方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契约为客户提供所需要的物流服务。目前,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市场中所占比重,日本已达80%,美国达57%。而我国差距比较大,目前仅为18%。第三方物流能够发挥集约化、专业化的优势,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物流合理化,从而节约流通费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物流系统化也叫总体物流、综合物流管理。具体地说,物流向两头延伸并加进了新的内涵,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在一起,从采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再进入销售物流,与此同时,要经过包装、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到达用户(消费者)手中,最后还有回收物流。这一趋势在客观上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的发展要求。物流的系统化可以形成一个高效、通畅、可调控的流通体系,可以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实现科学的物流管理,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进而提高国民经济的质量与效益。

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高技术化

当前物流业正向高科技、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使物流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国外许多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相当高,这也是我国与国外物流水平差距较大的一个方面。物流的信息化主要包括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管理电子化,电子商务和物品条码技术应用等等。电子商务(EC)所涵盖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子数据交换(EDI)和互联网上贸易(IC)两个方面。物流条码化可以使商品从生产厂家到运输、储存、销售、配送和各类信息交换的整个物流过程实现数据共享,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准确,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

⒊全球一体化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物流在不断拓展服务内容的同时,开始呈现向全球范围发展的趋势。现在许多大型物流服务企业逐步打破了国界、洲界的限制,不断向更广阔的区域发展。同时加强了全球范围内物流企业的联合、重组、兼并,形成了跨区域、跨国界新的大型物流企业或物流企业联盟,以进一步降低物流费用,增强竞争能力。需要指出的是,物流全球一体化不仅是业务覆盖规模的扩张,也是信息网络规模的扩张,是管理与服务能力的扩张。换句话说,物流全球化的过程不仅是数量的竞争过程,更是质量的竞争过程,是核心能力的竞争过程。

⒋电子商务与服务的整合

不管人们是从广义还是从狭义的角度去理解电子商务,但有一点是共同的,电子商务是基于INTERNET的商务活动。正是INTERNET的无所不在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INTERNET不仅是虚拟的新大洲,也是无限丰富的资源;电子商务不仅仅是在新大洲上的开拓,更是对资源的整合。

电子商务的兴起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插上了翅膀。现代物流愈来愈凸现三个特点:一是不受时空的限制,市场规模在扩大,时空距离在缩小;二是供方与需方、供方之间与需方之间,以及社会各方之间能够及时、深入地沟通,文化距离在缩小;三是借助网络技术,人们可以方便地分析需求,扩展需求,集成服务,从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更周到的、更全面的服务,满足感的距离在缩小。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以及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就是一个证明。

(四)物流企业的分类

1.物流企业的分类

我国的物流企业按照从业性质分类,各占比例如下:纯运输公司7%,纯仓储公司10%,57%的企业从事储运业务,综合物流公司占到26%。

图1-4:物流供给企业分类

7%

我国目前大多数的公司都是既从事仓储,又涉及运输服务,但网络化信息化的综合物流公司却很少。

2.仓储运输企业的发展方向

物流活动最基本的服务内容是通过运输解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位置差,通过存储调节需求和供给之间的时间差。运输仓储企业作为上述基本业务的承担者,使这些商品实体从生产领域“位移”到消费领域,从而在商品实体形态的改变,暂时停留和空间位置的移动等物流各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物流系统的重要部分。

运输仓储物流服务商的角色定位应是以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为核心,为企业的物料、产品的物流管理提供服务,满足企业从经营全局角度提出的更宽的服务范畴,更高的服务质量,更快的服务效率等深层次的物流需求。

运输、仓储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定向产品的服务,即把相似需求的客户服务汇集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往往是以合同为纽带的基本服务,例如集装

箱运输,仓库堆存等。一种是定向客户的物流服务,根据企业的特殊要求,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发展趋势以项目为依托,开展业务的第三方物流商。

不管其采取哪种业务定向模式,运输、仓储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是以客户满意来分享他们的“第三利润点”,从而获得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运输仓储企业发展物流具有天然的优势,一是业务功能上有继承性,可以自身业务为基点,纵向和横向拓展,是一种相关多元的较安全的发展模式;二是有装备条件可资利用,运输仓储企业有着强大的运力以及堆场、仓库等基础设施,而且往往具有连点成片的网络优势;三是有客户和品牌等资源积累,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二、我国钢材储运业概况及发展空间

(一)钢材行业概述

钢材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三大原材料之一(钢材、木材、水泥)。原材料是影响国家基本建设规模、工业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钢材又是三大原材料中最重要的一项。经过五十几年的建设,我国的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支援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

我国铁矿资源的探明储量为400多亿吨,仅次于俄罗斯(1100亿吨),巴西(800亿吨),居世界第三位。但是富矿较少而贫矿居多。我国铁矿资源分布普遍,除上海、天津两市外,各省区均有一定的探明储量。从产区看,我国65%以上都集中在鞍本、攀西、冀东——北京、五台——岚县、宁芜——庐枞、鄂西和包白七大片。分布较广、相对集中是我国钢铁资源分布的简明概括。

建国以来,经过40多年的建设,我国基本上建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布局比较合理的钢铁工业体系。1949-1995年,我国钢产量平均年递增速度是19.35%。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装备状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国的大型钢铁基地主要有:

(1)鞍山、本溪钢铁基地

1949年至2000年,鞍钢累计生产钢2.81亿吨、生铁2.75亿吨、钢材1.84亿吨。被誉为我国的“钢都”。本溪钢铁公司生产的铁以质量好、含磷低而闻名全国,是我国铸造生铁的重要基地。

鞍钢目前能够生产700多个品种、25000多个规格的钢材产品,主要产品有:棒材、带钢、钢板、热轧角钢、铁路用钢、无缝钢管、造船用钢、热轧槽钢、热轧工字钢等,主要用于冶金、石油、化工、国防等行业。现已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船用钢通过七国船级社认证,石油管通过API认证,使钢材产品按国际和国际先进水平标准组织生产有了可靠保证。2000年,鞍钢按国际市场要求组织出口产品量占全国冶金企业第2位。

(2)京津唐钢铁基地

首钢以生产生铁为主。天津钢铁厂则以炼钢、轧钢为主。唐钢则是我国重要的小型钢铁基地。

(3)上海钢铁基地

该地区钢材品种及利润率居全国首位。工业发达,生产协作条件优越,水陆交通方便,技术力量强,管理水平高是该地区的突出优点。

(4)武汉钢铁基地

武钢现具备年生产钢铁各7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是中国重要的板材生产基地。

武钢拥有矿山采掘、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钢一整套工艺装备。其中,炼铁系统的5号高炉,引进吸收了8个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采用了10多项当代新技术工艺。炼钢系统中的第三炼钢厂于1996年8月建成投产,技术装备达到国际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第一炼钢厂于1998年由平炉改为转炉,至此武钢实现全转炉炼钢和全连铸工艺。轧钢系统拥有从国外引进的一米七轧机系统,以及1996年8月建成投产的双线44架高速线材轧机。武钢主要产品有热轧卷板、冷轧卷板、镀锌板、镀锡板、冷轧硅钢片、彩色涂层板以及大型型材、高速线材、中厚板等200 多个品种。其中近几年开发出的桥梁板、压力容器板、集装箱板、汽车板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就有38个系列、98个品种,占据了市场较大份额。武钢还生产焦炭、耐火材料、化工产品、机电产品、粉末冶金制品、铜硫钴精矿、水渣、氧气、稀有气体等副产品,并对外承担工程建设、机械加工和自动化技术开发等,其产品行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5)攀枝花钢铁基地

该基地是我国西部最大、中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钒钛制品和铁路用钢生

产基地及世界三大产钒企业之一。

(6)太原钢铁基地

具有年产4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太钢拥有铁矿石等钢铁冶炼原料和耐火材料的采掘与加工、钢铁冶炼、钢铁材料压力加工、部分冶金设备与备品备件的制造、加工等先进技术和装备。

(7)包头钢铁基地

白云鄂博铁矿是该基地主要原料产地,矿石含有稀土元素以及氟、磷等成分,造成选矿,冶炼的困难,这是包钢至今产量尚未达到生产设计能力的主要原因。

(8)马鞍山钢铁基地

生铁产量大于钢产量,是江南地区重要的生铁基地。

图1-5:我国钢铁基地的分布

(9)重庆钢铁基地

该基地形成了调铁炼钢,调钢轧材的局面,轧材品种齐全,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钢铁基地。

上海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大力发展钢铁工业。先后建立沿江三大钢铁工业中心和一大批钢铁厂,形成了沿江钢铁工业走廊。首先在上海、马鞍山、南京建设大型工厂。还建立了一批中小钢铁企业。这些钢铁企业从布局类型上可分为消费地型、矿石基地型、能源基地型,本区大都为前两种。

大型基地沿江布局:其一、消费中心布局型的上海,建设了一批炼钢及钢材加工企业。钢材品种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其二、矿石基地布局型:在马鞍山建立钢铁联合企业。以部分生铁运供上海,部分就地加工成材,轮箍厂为亚洲三大厂之一。沿江的南京、无锡、苏州钢铁厂规模较大,为全省基地;常州、镇江、扬州的钢铁厂也有一定规模。除南京利用当地矿石外,均为消费地型。安徽沿江铁矿丰富,建设了一批中小钢铁厂:铜陵、繁昌、当涂、泾县、安庆(此外有合肥、淮南、蚌埠)。浙江在杭州、宁波也建设了钢铁企业。

(二)钢材的仓储要求和运输要求

1.仓库的合理布局

仓库既是储存货物的地点,也是进行收、发、管作业的场所。为便于这些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有合理的布局。

库内布局要保证收、发、管作业的连续性和互不干扰。充分利用仓库面积,合理安排并尽量扩大货物储存面积,但要流出通道,收、发作业以及办公地点等非储存面积。经常收、发的货物和体大笨重的货物安排在离库门较近的地方,以缩短运距和减轻工作量。

对库内布局作出总的规划后,将料区和料位划定下来。所划定的料区就是按型钢、钢板、钢管、金属制品等分类方法,将钢材储存在划定的区域,定出料位,立牌标志,注明钢材类别、品种、规格及编号等。

2.钢材码垛的一般原则

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应该注意仓容的合理利用,钢材出库方便以及便于通风、清洁、

检查等维护工作外,同时还应注意节约垛用料、提高作业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要根据钢材储存限期以及仓库的自然条件和物质条件,因时、因物、因地制宜进行码垛。

3.钢材保管

在钢材保管过程中,主要应该注意避免钢材受机械性损伤,防止产生锈蚀现象。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报关措施来加以预防。

钢材锈蚀所带来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是相当严重的。除了国家储备仓库和少数现代化仓库以外,钢材的存储条件一般都不太好,而且相当多的钢材没有包装,又常露天存放,经受风吹雨淋和尘埃的侵蚀,因此很容易锈蚀。锈蚀不仅会破坏钢材及其制成品的表面和外形,而且会降低使用性能。例如当钢件锈蚀深度约为1%时,强度则降低5-10%。因此,加强对钢材的保管养护,积极采取措施防止钢材在保管期间的锈蚀,不但能减少因锈蚀而造成的损耗,节约钢材,而且能保证产品质量。

4.钢材运输

钢材运输可以采取的运输方式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根据运输线路的不同,以及货主对及时性的要求,来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由于钢材运输属于重大件运输,因此在运输过程中,现代物流技术中的集运、信息化等技术并不适用。根据目前我国钢材运输行业的现状,通常都会选择公路运输,其业务量占到了整个钢材运输行业的一半以上。

5.钢材加工与包装

钢材的加工和包装通常都是由钢材生产企业来完成。然后将成品放置在仓库或堆场内,进入仓储和运输的领域。将物流的各个环节高效的连接在一起,正是现代物流的要求与标准。目前为数不多的钢材仓储企业将其业务范围扩展,涵盖了钢材的加工和包装。这是今后传统的钢材仓储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一个关键转变。

6.装卸工具

钢材产品的仓储和运输不同于普通商品的重要一点就是其对装卸工具的要求非常之高。现代物流非常注重各个环节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钢材的吊装工具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从一般装卸工具到爪式吊装工具到尼龙绳,从而对保证钢材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钢材成品仓储业务作业流程

(四)我国现有钢材储运业概况

钢材储运业是伴随着钢铁工业兴起的,是一个传统行业。我国目前比较大型的钢材储运企业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上述几大钢铁基地的周围。但是拥有大面积的仓库和较强运力的钢材储运企业很少,大多数的都是露天堆场,并且作业的机械化程度较低。

目前我国经营钢材仓储和运输的企业可以分为以下两类:首先就是大型的钢铁集团内部设立的仓储运输公司,典型企业例如上海宝钢集团下包括本项目考察的宝铁储运公司在内的各储运企业,这类公司主要为其所属的钢铁集团提供服务,同时,实力雄厚的企业也会向社会寻求机会,以扩展自己的业务;其次,就是社会上的一些专门的从事钢材储运业务的公司,这类公司往往资金和规模都相对有限,管理也缺乏规范,市场竞争力较弱,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类企业数量较多,分部较为零散。

上海的物流业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与国民经济的同步发展,2002年占到全市GDP 的16.8%,比1990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虽然增长较快,但是相对于同期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占GDP的比重从31.9%上升到50.2%),物流业的发展明显的滞后了,与上海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性大都市的战略地位不相适应。

位于长江龙头的上海属于消费中心型布局,钢材生产企业、加工企业、仓储企业、运输企业都相对比较密集。但目前该地区的钢铁物流产业还是处于以运输、仓储为主的传统物流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且近几年来保持着较好的发展趋势。

受宝钢集团庞大的钢铁生产与贸易的影响,上海地区的钢材储运业主要集中在宝山地区。目前宝山区域内经营储运的企业共752家,国际国内货运代理企业1000多家,其中在宝山注册的企业330家,拥有仓库300万平方米,集装箱堆场295万平方米。而快速增长的港口业和制造业带动了该地区的延伸产业,比如仓储业,运输业,代理服务,原料采购,加工业,交易等产业,为宝山地区发展钢铁物流奠定了基础。

(五)我国未来几年内钢材市场及钢材储运市场的预测

今年一至三月份,中国进口钢材491万吨,同比增长17.5%。其中,三月份当月进口钢材212万吨,创近两年来月进口最高水平。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官员说,今后一段时间进口数量还可能保持较高水平。进口增加的压力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实行关税减让和取消进口数量限制。二是主要钢材进口国采取限制措施后,国际过剩钢材有低价冲击中国市场的明显动向。三是日本、阿根廷等国货币贬值,相对提高了其出口钢材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钢材、钢坯合计出口119万吨,同比减少33.9%。国际钢铁贸易摩擦增加和目前国际市场价格水平较低,是导致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一至三月,中国钢产量413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0.5%;钢材产量4330万吨,增长20.1%。一至二月,钢铁行业实现利润13.7亿元人民币,下降了46.7%。

进入2002年2月之后,全国钢材市场疲软状态有所改变,许多地区的钢材价格出现回升。上海、广州、天津等地的螺纹钢、线材吨价都先后扬升了数十元到一百元,并带动了中板价格的上涨。受其影响,一些钢铁企业纷纷上调了出厂价格,有的短期内连续上调了3次,加剧了行情升温氛围。影响今后钢材行情走势的因素,除了国内增产势头强劲外,还在于美国启动“201条款”后,国际钢材市场将上演一场贸易保护主义大战,破坏国际钢铁贸易市场秩序的平衡,从而冲击国内市场。根据第一季度的市场数据,如果不进行强有力的调控,全年的钢材新增资源量会超过19000万吨。这是国内市场无论如何都消化不了的。市场关系将再度逆转,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受其影响,价格可能跌回合理水平之下,甚至再创价位新低。

仓储和运输是钢材贸易的必需环节。对于钢材储运行业来说,钢铁贸易无论是正方向增长还是负方向增长,钢材储运业都会从中获益。一方面,钢材生产和交易都很乐观的情况下,必然带动仓储和运输业务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当钢材市场供大于求,市场价格下跌时,对仓储的要求就会增加。

由此看来,未来几年内,我国的钢材仓储运输行业将保持稳定的发展。伴随着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现有的钢材储运企业应该从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化等方面,加强自身的建设,以适应钢材市场的需要。

作为国家重点工业基地的华东地区,单单宝钢集团并不能满足该地区日益增长的钢材需求。同样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鞍山钢铁基地和武汉钢铁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钢材产品进入华东地区市场。因此,上海地区的钢材储运企业同时要满足的还包括鞍钢和武钢流向上海地区的钢材仓储和运输需求。由此可见,上海地区的钢材储运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三、传统仓储型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渴望以最低的成本得到较高的物流服务能力,于是纷纷把不是其核心竞争能力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专注于其核心业务的运作。对于钢材生产、加工和贸易企业也是如此。我国大部分的钢材物流企业都是由原来的国有钢材仓储企业转化而来,在体制和观念上我国传统物流企业与国外先进的物流企业差距很大,因此,我国传统钢材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任务迫在眉睫。

(一)我国传统仓储企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仓储物流企业从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真正有实力、具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寥寥无几。“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是对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物流作业企业的最好写照。

1、企业市场观念有待进一步增强

我国传统仓储物流企业与新兴的民营物流企业、发达国家的物流业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主要问题是观念上的陈旧与保守。当今时代,物流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流服务的对象

有所改变,要求的服务水平也要有很大提升。而传统的仓储物流企业仍然抱着旧的思想观念不变,仓库功能单一、服务水平差、等客户找上门等等。这就导致了客户越来越少,亏损越来越大。所以说,不转变观念,再好的硬件设施也无法与别人竞争。

2、管理分散,仓库功能单一,社会化服务水平低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中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滞后。到目前为止,中国物流业仍然是分散的或者说多元的管理方式。由于体制没有理顺,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存在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仓储业形成了以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形成了诸如“工业仓库”、“农业仓库”、“铁路仓库”、“交通仓库”等等,仓储业社会化程度很低。据中国仓储协会调查,全国仓库面积平均利用率不到40%,有的仓库长期闲置,但有的继续投资兴建新的仓库,由于盲目乱建、乱设仓库,使得市场竞争过度,仓储价格无序。

3、现代物流技术落后

我国传统仓储物流企业大多数还处于简单的机械搬运程度,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很低。现代物流高度依赖于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技术、条形码技术、EDI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智能化和柔性化发展应用。我国很多物流企业没有完整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和网络,很多先进物流技术如EDI、自动仓库分拣系统等没有得到应用,比发达国家要落后20年以上,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物流的要求。

4、企业管理人才缺乏

物流人才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根本条件。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传统仓储物流企业人才普遍缺乏,很多企业连本科生都寥寥无几,而据对美国物流企业的调查,管理层员工中有91%是学士以上学历,49%是硕士学历。

如上问题,在宝铁中也有一定的反映,具体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将在本报告后续部分阐述。但是,近几年来,宝铁已经对于这些问题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作为目前在上海地区乃至全国规模较大的钢铁储运企业——宝铁,长期以来始终致力于提高企业的市场观念,从多方面位客户着想,比如提供上门服务、将低成本、提高用户服务质量等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钢铁行业物流意识的起步要落后于零售业及其他商业,应进

一步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

宝铁经营的仓库为了迎合客户的需要,除了仓储功能外,还具备加工功能,而且正在大力发展加工业务。公司的仓库利用率在60%以上。在为用户服务上,宝铁实现了上海用户24小时内服务到位的承诺,并有质量意见跟踪单收集用户的信息反馈;宝山地区推行“星级仓库服务”,推出“星级仓库服务员”计划,做到对客户的服务及时、无差错、热情周到。

在信息技术方面,宝铁正在着手实行条形码技术,通过对货物实行代码管理,仓储的明确度已经细到每一件产品。这在全国的钢铁物流企业中,是走在前列的。

对于宝铁来讲,人才问题较为严重。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在大专以上的很少,本科就更少了,具备现代先进仓库管理知识的人尤其少。因此,若想转型为现代化的物流企业,必须引进具备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的物流人才。

由于传统仓储物流企业存在诸多的问题,导致国内物流在跨国物流企业面前相继失宠。如果我国的物流企业不迅速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将不但丧失庞大的国际物流市场,连国内的物流市场也将不复存在,因为我国承诺加入WTO后在三年内开放物流市场,外企可以在我国独资成立物流公司。现在如果不解决我国物流企业的问题,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会沦为跨国物流企业的附庸,只能提供一些低附加值的物流服务。所以,我国传统仓储物流企业必须要向现代仓储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

(二)如何实现传统仓储物流企业转型

1、改变传统保守的思想观念

传统仓储物流企业一贯不注重研究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变化,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这些企业必须摒弃过去那种封闭经营的官商作风,要以用户需求为己任,紧贴市场,准确定位,逐步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服务功能。另外,由于竞争压力的增大,使企业越来越重视对物流供应链的管理。客户不再是买卖交易的买方,而是合作竞争的合作方,他们之间是伙伴关系,这些企业必须认清客户企业的价值和需求特点,从客户企业的价值链考虑,了解客户,使客户企业的价值链得到最大的增值,为顾客追求供应链整体的最优。

2、完善物流、仓储、配送功能,提高综合物流能力

现代物流企业的服务要求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服务系列化。我国的物流企业应当除了提供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外,还应当提供一些外延有所延伸、内涵有所深化的配套性、系列化的物流增值服务,如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

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供应商和客户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它实际上起着整个物流的宏观调控作用。在电子商务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催化着传统物流产业的革命。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对整个供应链的物流的资源进行整合,要把握客户的商品销售预测、生产计划研究客户的运输时机与路线、仓库设计、人员配置等信息,并利用其专业的信息技术和广博的专业知识为用户提供整体最佳的物流系统,追求整个物流供应链的最佳。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综合物流能力体现在其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

3、加强网络建设,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现代物流追求的是物流组织网络化、物流信息电子化。因此物流企业必须为了保证对产品促销提供快速、全方位的物流支持,加强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何区域内的物流任务,同时保证物流成本的合理。现代仓储行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为所有的客户企业保证整个物流网络有最优的库存总水平及库存分布,运输与配送快速、高效。

4、不断提高经营技能,重视人才培养

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实施顾客满意战略,也就是说,必须不断提高其物流服务水平。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减少物流时间、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等方面有所表现。

第三方物流企业除了为客户提供代理物流服务外,还需要为客户开发物流策略系统和提供专业的物流咨询服务,因而高级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不可缺少。通过寻求专业物流人才,可以对物流企业进行专业的筹划、设计和管理、从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的角度出发,为企业注入新的力量和活力。

5、大力发展特色化物流服务商品

第三方物流企业除了作传统的基本物流服务内容外,还有必要提供一些额外的延伸服务

和增值服务。传统的物流企业一般仅有一些基本的物流服务如仓储保管、运输、配送等。现代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囊括了运输、仓储、分拨、包装、商务、生产等流通领域的所有必要环节。由于物流需求具有多样性,所以各每个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以不同的侧重点推出自己的物流产品,正是这些不同层次的产品,组成了一套完整的物流体系,也完成了物流经营个体在物流体系中的定位。

全国快递物流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全国快递物流行业运行情 况分析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2016年1-8月全国快递物流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2016年1-8月份,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业务总量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48%。 8月份,全行业业务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业务总量完成亿元,同比增长%。 1-8月份,邮政函件业务累计完成25亿件,同比下降%;包裹业务累计完成万件,同比下降%;报纸业务累计完成亿份,同比下降%;杂志业务累计完成亿份,同比下降%;汇兑业务累计完成万笔,同比下降%。

1-8月份,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亿件,同比增长55%;业务收入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同城业务收入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异地业务收入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国际/港澳台业务收入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 8月份,快递业务量完成亿件,同比增长%;业务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 1-8月份,同城、异地、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占全部快递收入的%、%和%;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和%。与去年同期相比,同城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下降个百分点,异地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下降个百分点,国际/港澳台业务收入的比重下降个百分点。

1-8月份,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和%,业务量比重分别为%、%和%。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了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了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 2016年1-8月份,快递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CR8为,与1-7月持平。 全国邮政行业发展情况表

物流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我国物流业当前发展现状。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 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我国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 2008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 89.9 万亿元,比2000 年增长 4.2 倍,年均增长 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2.0 万亿元,比 2000 年增长1.9 倍,年均增长 14%。2008 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 占 GDP 的比重为 6.6%。 2.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 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 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 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由 2000 年的 19.4%下降到 2008 年的 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 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 2008 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 8.0 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6.03 万公里,港口泊位 3.64 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 1167 个,拥有民用机场 160 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 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 破性进展。 4.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 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 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不过,与国外物流业高度发达相比,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 一些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 1 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 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 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 交 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 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 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物流行业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DOC页

第一部分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21世纪是物流挂帅的世纪。物流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和亮点。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兴未艾,预计将在新世纪里得到更快的发展。 (一)发展我国物流业的重要性 当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企业竞争的焦点开始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导致了现代物流这一货运流通领域全新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促使传统物流在不断向现代意义上的物流转变。许多国家政府以及有关业界纷纷开始意识到: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物流费用是我国工业企业仅次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大支出。我国的流通费用约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仅占10%左右。我国2001年GDP总量为95933亿元,当年全社会的物流费用支出为19186亿元,如果将这笔物流费用平均每降低1个百分点,全社会就能节约190亿元,而要达到发到国家的10%左右的水平,还有10个百分点的发展空间,粗略的估计也有9000亿元。 由此可见,发展现代化的物流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 对于我国企业来讲,物流管理不仅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库存水平和

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方面卓有成效,更重要的是,物流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打破部门本位主义思想,协调各部门的努力,使之方向一致。因此,物流管理问题对于企业来讲,应该放到战略角度来考虑,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掘第三利润源。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在中国已经起步,标志主要有以下三点: (1)工商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传统储运企业的单一、单项、分散的储运服务,正在向社会、向市场寻求现代物流服务。 (2)传统储运(运输、仓储、货代、邮电等)企业纷纷包装,改换门庭,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工商企业内部的储运机构也有独立化的趋势,向物流企业发展。 (3)陆续产生了一批三资、民营或股份制的现代物流企业。 1.物流需求市场现状 物流费用是我国工业企业仅次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大支出。我国的流通费用约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仅占10%左右。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我国现在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经营的产品呈多样化格局,这就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较高的存置成本(carryingcost),需要对多类型货物在存储上加以区分,物流对象的复杂化也给物流经营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我国生产企业中,43%的企业销售在全国范围内,57%的企业的销售在全球范围,由此可见,大部分企业的销售需要全国范围的物流网络的支持。 我国目前的物流系统运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工商企业库存期长、周转慢。 (2)物流作业指标维持往年水平,物流经营成本有所上升。 表1-1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仓储协会对中国物流市场的第三次调查报告。结果表明,不同的行业物流量和物流费用的差异较大。 表1-1:我国企业物流量以及物流费用情况

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本论文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参考,以快递产业的起源、中国快递市场内各快递企业的发展情况及现状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和中国民营快递企业在过去发展中及现阶段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中国各快递企业发展的因素,并以此对中国快递产业未来的发展政策提出可行的建议,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预测,为中国各快递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中国快递产业概述 快递在当今世界,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运输服务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客户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早在1993年,全球十大运输企业排名中,第二及第九位均为主要从事快递服务的公司,这一事实足以证明快递业在运输业中不可低估的地位。快递业近20年的发展,快递业在发达国家的地位更加稳固,在发展中国家,快递业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更大的发展。 1.1快递产业的起源 快递产业的前身包裹运送服务是由邮政送信业务发展而来,1907年UPS的创始人吉姆?凯西创建了美国信使公司,主要从事西雅图市内的递送业务。随着汽车和电话的普及,191 9年自此UPS公司的业务已经由信使转移到包裹运送。二战结束以后,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小物件科技产品的诞生。小物件的运送在可*性和实效性上远远不能满足人满的需求。于是市场上急需一种能够快速的,可*的递送货物的产业出现。自20世纪60年代末,UPS网点已遍布美国25个城市,1986年敦豪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外运敦豪,成为了中国市场内的第一家快递公司。20世纪80年代,随着快递产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快递企业迅速增加,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遍布地区不断延伸。在中国快递产业已走过的30年当中,市场模块以基本形成,同时也产生了中国快递市场的三大巨头即国营快递、民营快递、国际快递。随着近年我国快运快递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在我国东部地区形成部分快运速递圈。同时这些快运速递圈正在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部分大城

快递市场行业分析报告摘要

快递市场行业分析报告摘要 自2005年1月1日起,中国将在公路货运、仓储、海上班轮运输、船舶代理及速递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放开,包括公路货物运输、货物租赁、一般货物的批发、零售及其物流配送,出入境汽车运输公司等将取消在地域、股比等方面对外资的限制。而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到2005年,外资快递有望可以独资经营快递业务。对于这一天,中国快递行业的各路兵马早已期待已久。 随着对外资快递独资经营的放开,外资在中国的独立和扩张加速。而中国本土企业的动作幅度相对较小。这是因为中国的快递企业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网络的初步建设。 以33%速度增长的市场 美国服务业联盟(USCSI)预计,未来三年中国快递业市场将以至少33%的速度持续增长。有权威人士认为,未来10-20年,全球航空货运将增长6% ,但快递业的增长是航空货运业的2倍,即12% ,而中国则会在此基础上再翻一番,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 广阔的市场,觊觎者自然众多。安邦集团物流分析师张晓牧指出,目前主要有四种力量在争夺这一市场。 首先是国有性质的快递企业,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便是邮政快递——EMS。在1990年代初期,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仍然垄断着中国国内外快递市场。而就在2004年底,中外运也突然发力切入快递市场,其最大的优势便是其50余年的物流背景和较为完善的网络。 其次则是国际速递巨头。全球速递业四大巨头——中外运敦豪(DHL)、联邦快递(FE DEX)、联合包裹(UPS)及荷兰天地快运(TNT)均已进入中国,另外,日本的佐川急便等也在2 004年与保利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丰富的经验、雄厚的资金以及完善的全球网络将其竞争实力提高到了一个相当强大的程度。 第三股力量来自于大中型民营快递企业。中国的一些民营快递公司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逐渐壮大,其中比较着名的包括大田快递、顺丰速递、申通快递等。这些公司基本都经过了原始积累的阶段,资产规模在亿元人民币以上。这一类企业往往在某个区域范围内拥有相当强的优势,并在这一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 第四股力量便是数量最多也是最为混乱的小型快递企业,这类企业凭借自己的实力往往只能承担同城快递业务或是省内业务,当面对全国甚至国际快递市场时便会显得力不从心。但不能否认的是,如果缺少他们的存在,很多企业的办公可能都会遇到麻烦。 国际快递巨头的进入,直接威胁着原本在国内速递市场占据老大地位的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其市场份额以每年4%的速度递减,而在国际快递市场,也从高峰时的97%跌到40%左右。此外,大中型民营快递企业凭借其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唯才是用的人才机制、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成为快递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北京地区物流市场分析报告

北京地区物流市场分析 目前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达到16.7%,比发达国家高出近一倍。在中国的工业生产中,物流占整个生产周期约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和百分之四十的生产成本。而据有关专家估计,在中国内地,货物遗失、受损及积压存货占了物流成本的三分之二。 从一定角度上来谈,我国物流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物流市场主体不成熟并且主体错位。第二,物流客体的包装、自动识别与自动计量落后,物流过程破损率高、浪费极大。第三,现有管理体制把铁路、公路、集装箱、船舶、飞机、港口、机场、管道、仓库、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等资源分割。第四、物流市场组织及信息化程度严重落后。第五,物流市场中介组织的自律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下面主要谈谈北京地区物流的发展情况。 北京地区物流发展现状 北京市公路、铁路线路发达,公路货运站场、装卸点有6000余个,铁路分局管辖内的铁路货站有122个,铁道专用线连接的工厂货站、货场、仓库有几百个,但除首都国际机场的航空货运枢纽、丰台的铁路路网编组枢纽外很少有成规模的称得上现代化水平的结点。各物流领域各自规划自己的发展,公路系统规划了23个一、二级货运枢纽,铁路部门也规划了16个主要货站,其中规划中共同提到的只有良乡地区。这些货站就位

置而言.铁路货站更接近于市区,其中在市区的就有6个,而公路主枢纽则更多的分布在四环路外的郊区。在货运方面,全市货运总量约3亿吨。 北京市政府提出了北京物流未来三个关键发展环节的设想:计划在本市西南的房山区良乡闫村、东南的通州马驹桥、西北的昌平区沙河规划三个物流基地;准备在东北方向的朝阳天竺、东南的朝阳十八里店、南边的大兴大庄、西边的门头沟建设四个大型物流中心;建成若干专业化配送中心,与三个物流基地、四个物流中心以及企业自己建立的分散仓库或者配送中心一起,共同构成北京物流网络系统。 可以说,北京地区物流发展存在着以下有利因素。 一是经济活跃物流市场需求量大。物流最终目的是配合商流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需求。北京的消费市场巨大,相对而言,在电子、医药、汽车、机器等行业具有优势,其物流潜在市场巨大。 二是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地处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要道,紧邻天津港、秦皇岛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机场之一,公路网是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些地理位置优势是北京发展物流业的有利条件。 三是2008年奥运会物流。2008年奥运会将带来巨大的物流市场,这是其他地区所

国内物流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

国内物流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 物流市场总体状况 我国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产业发展近年来取得显著成绩,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为37595亿元,同比增长10.1%。商品流通体制改革进展很快,新型流通方式不断涌现。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商业网点达到1000多万个。但我国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足9%,商品流通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还较低,商品市场体系缺乏规划和资金投入,流通企业组织化程度低,亟需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 而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指出,中国物流市场总值达1000亿元人民币,而这个数值仅为市场潜力的1/3,换言之,中国物流业,将演变成一个3000亿元的市场。 根据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分析结果,仅从运输看,2001年我国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46304亿吨公里,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24亿吨,其中主要港口的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达2700万标准箱,近10年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30%。同时,我国的物流存在着巨大的成本空间。据专家分析,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GDP比重的20%至30%,而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仅在10%左右。我国是目前全球最富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和最大的消费市场,许多跨国公司有意将制造中心或采购中心转移到我国,我国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面向全球生产和经营,中国也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因此,国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快速、机动、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作为支撑。 当前在没有系统的社会物流量统计的情况下,由于货物运输是物流过程中实现位移的中心环节,用货物运输量的变化趋势来衡量社会物流规模的变化趋势是最接近实际的。

中国物流行业研究报告

金地毯中国物流行业研究报告 一、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物流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2001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是指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包装、、、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评价物流体系有五个主要因素,它们是品质、数量、时间、地点和价格。品质是指物流过程中,物料的品质保持不变。数量是指符合经济性的数量要求和运输活动中往返运输载重尽可能满载等。时间是指以合理费用及时送达为原则做到的快速。地点是指选择合理的集运地及仓库,避免两次无效运输及多次转运。价格是指保证质量及满足时间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物流费用。2009年2月25日,物流行业成为国务院常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的第十个产业。 物流行业是指物流资源的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 产业,物流资源有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其中运输又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这些资源产业化就形成了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这些资源分散在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流通业等。把产业化的物流资源加以整合,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物流服务业。这是一种复合型产业,也可以叫聚合型产业,因为所有产业的

物流资源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优化整合,可以起到1+1>2的功效。 目前,我国物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06-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年复合增速17%。但物流效率不高,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17.8%,两倍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当下,国内物流行业内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竞争主体资方背景呈现四足鼎立的格局,这四类企业各有特点和市场定位,其规模、服务内容及关注的行业存在较大差别。 中国物流市场产业集中度低,物流市场具有“多、小、少、弱、散、慢、乱”等特征。截至2011年11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估的A级物流企业共1506家,但代表我国物流业发展最高水平的5A 级物流企业仅98家。物流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都很小,入行门槛低。未来随着物流企业整合步伐加快,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物流业整体处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期,多数企业只能提供传统的基础物流业务,竞争更多地体现为低端物流服务的价格竞争。长远来看,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连续出台、制造与商贸企业物流外包程度的不断扩大、物流企业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物流行业将长期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金地毯研究团队认为,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是现代物流的最本质特征。预计“十二五”期间物流行业整体增速可以达到20%以上,但基础物流

物流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我国物流业当前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我国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 2、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与技术,实施流程再造与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与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4、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与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与政策。物流统计核算与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不过,与国外物流业高度发达相比,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一就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二就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与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就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就是地方封锁与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与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就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与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与集约化程度不高。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物流行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物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运输与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大幅度下跌,一大批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整体来瞧,国际金融危机不但造成物流产业自

物流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物流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物流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21世纪是物流挂帅的世纪。物流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和亮点。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兴未艾,预计将在新世纪里得到更快的发展。 (一)发展我国物流业的重要性 当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企业竞争的焦点开始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导致了现代物流这一货运流通领域全新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促使传统物流在不断向现代意义上的物流转变。许多国家政府以及有关业界纷纷开始意识到: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物流费用是我国工业企业仅次于原材料采购成本

的最大支出。我国的流通费用约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仅占10%左右。我国2001年GDP 总量为95933亿元,当年全社会的物流费用支出为19186亿元,如果将这笔物流费用平均每降低1个百分点,全社会就能节约190亿元,而要达到发到国家的10%左右的水平,还有10个百分点的发展空间,粗略的估计也有9000亿元。 由此可见,发展现代化的物流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 对于我国企业来讲,物流管理不仅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库存水平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方面卓有成效,更重要的是,物流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打破部门本位主义思想,协调各部门的努力,使之方向一致。因此,物流管理问题对于企业来讲,应该放到战略角度来考虑,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掘第三利润源。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在中国已经起步,标志主要有以下三点:(1)工商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传统储运企业的单一、单项、分散的储运服务,正在向社会、向市场寻求现代物流服务。

物流发展市场分析

物流发展市场分析 一、韩国流通业进展现状 20世纪60年代,韩国开始进入大规模的工业化时期。当时,韩国政府的经济政策重点向工业领域倾斜,因此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体系迅速进展壮大起来,而政府对整个流通业给予的政策扶持力度却专门有限,导致流通业的进展滞后于制造业。70年代以后,随着整个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多样化,韩国的流通产业开始逐步进展起来。专门是产业资本开始投向流通领域,大型工业企业利用余外土地和资本涉足流通业,加快了流通业的进展。韩国流通市场的开放是在80年代以后分时期性实施推进的。1981外商能够投资100平方米以下、经营单一品种的专卖店。1983年,美国经济委员会向韩国提出开放国内流通市场的要求,当时的韩国政府被迫承诺在规定的时刻内开放国内流通市场。韩国政府在1988年提出“批发零售业振兴5年打算”,同时,发表了时期性开放市场的打算。1993年发表“流通市场开放打算及补充计策案”之后,从1996年1月1日起韩国正式全面对外开放了国内流通市场。 90年代后期,相伴着流通业的对外开放和新业态的显现,韩国流通业面临着新的进展机遇与挑战。现在韩国流通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就业,

发挥了重要作用。依照韩国银行统计:2003年流通业(批发、零售)占GDP 比重的9%,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比率是17.5%,接近制造业的19.0%,远高于农、林、水产业的8.8%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韩国流通产业对就业的奉献率为17.5%,高于美国的15.4%(2002年)水平。据韩国产业资源部推测:到2008年,韩国流通产业将占实际GDP的11%,每销售10亿韩元能够解决50人—60人的就业问题。流通产业的进展对GDP增长、投资、消费、就业率都将产生重大阻碍。 韩国的流通业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要紧以产业资源部为主。产业资源部下属贸易流通局负责制定流通产业的相关法规。目前韩国正在实施5 年(2004年-2008年)韩国流通产业进展打算,重点在于扶持竞争力强的流通企业的进展,构筑流通产业的数字化及合作流通平台,培养流通产业人才,支持国内流通物流企业进军海外市场和强化国内企业的全球性竞争力,增强中韩合作。除政府组织以外,一些民间经济团体也在从事与流通产业相关的研究工作,并执行来自政府的托付项目。此外,还有按照行业类别所组成的协会,具有代表性的协会有韩国百货商店协会、韩国连锁店协会、韩国便利店协会、韩国在线购物协会、韩国直销协会和韩国特许专营协会等。 (一)零售业

2016年中国物流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

2016年物流行业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1月 目 录 一、行业产业链情况 二、行业监管体制和政策支持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三、行业进入壁垒 1、通行权壁垒 2、资质壁垒

3、人才壁垒 4、技术壁垒 四、行业特征 1、牌照、通行证资源的稀缺性 2、安全性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将带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2)国家政策对现代物流行业的支持 (3)城市化新格局促进物流资源的流动 (4)企业物流外包需求的增长 2、不利因素 (1)专业人才匮乏 (2)行业整体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低 (3)物流产业化程度较低 六、行业市场规模 七、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性 1、上游行业 2、下游行业 八、行业风险特征 1、安全事故风险 2、互联网模式冲击的风险

根据《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物流企业分为三类:运输型、仓储型和综合服务型。 一、行业产业链情况 物流产业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物流资源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运输又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资源。这些资源产业化就形成了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等。这些物流资源也分散在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流通业等等。由此形成了诸如农产品物流产业链,钢铁物流产业链,煤炭物流产业链,港口群物流产业链等诸多不同的产业链模式。 在传统的物流运作中,一般而言企业在能力受限制的情况下,往往只能完成自己的内部物流。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提高,企业为了倾向

(行业分析)物流快递行业的发展分析

物流快递行业的发展分析 快递行业的发展法则市场空白酝酿新生行业。如果不是六、七十年代,美国货运传递的松散,耽搁了弗雷德·史密斯FredSmith的飞机配件使用,就不会出现纵横于世界上空的白色FedEx;如果不是当时美国海运无法满足往来加州及夏威夷的运输需要,三位美国人Dalsey、Hillblom及Lynn就不会在旧金山市创立驰骋全球的橙黄色DHL,还有略带皇家气质的UPS和绅士的TNT国际快递公司,是这四家国际快递巨头引领了全球快递行业的发展,让远隔万里的商务往来,亲情传递不再是难题。 快递作为市场的产物,一方面,他的发展推动市场的成熟壮大,另一方面,他必然受到市场的制约,如一国的邮政体制和政策,限制着快递业务的范围和模式;进出口贸易的开放和发展程度,限制着快递业务的件量和空间;国家的基础设施,决定着快递传输的时间和运力;以及影响快递业务的成本因素,如国际油价变动等;还有来自快递业务自身的特质影响,即可利用的工作天数,他们直接影响快递业务的盈利水平,所以要想在快递行业中有所作为,势必应遵循快递行业的基本法则,适者发展。 国家邮政体制和政策 邮政世界近年来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通讯和网络技术把这个一直受保护的行业置于与传真、银行自动柜员机和电子邮件进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传统邮

政的运作缺乏市场竞争机制,难以对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在与私营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为了争夺市场,改善邮政财务状况,各国邮政纷纷建立新的邮政与政府关系,实行企业化运作,据万国邮联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邮政进行企业化改革的已占190个成员国的70%以上。 在德国和荷兰,政府大力支持使本国邮政发展成为全世界通信方面的顶级运行商。政府称’对邮政有利的也就是对国民经济有利的’,鼓励和帮助本国邮政在技术和国际化方面控制局面。芬兰、新西兰和瑞典所采用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方案是取消邮政垄断,迫使相关运行商去适应竞争的环境。中国邮政作为保证国家政令通达的主要手段,仍属于国家机构,一直受到政策保护,随着中国加入WTO,邮政保护趋向削弱,其中物流业在2005年年底全面向外资开放,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另外,将在2006年6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反垄断法》(草案),提出为包括电子商务、商业网点、直销、特许经营等,提供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但诚然,邮政不会在短期内成为单纯的完全竞争市场,政策垄断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加拿大邮政专营权的范围是:寄往加拿大境内的重量不高于500克的信函的收寄、运输和投递服务。邮政普遍服务的业务可以得到其他业务的交叉补贴。除专营业务之外的其他邮政业务已经全部向国内外开放,其中无址广告邮件、报刊发行、物品配送等业务所面临的竞争最为激烈。中国《邮政法》修改稿第七稿第十条规定,“信件的寄递由邮政企业专营;国际信件的速递业务和单件重量在350克以上的国内信件速递业务除外”。这一规定将使中国民营快递公司境遇极

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市场需求情况分析报告

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21世纪是物流挂帅的世纪。物流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和亮点。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兴未艾,预计将在新世纪里得到更快的发展。 (一)发展我国物流业的重要性 当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企业竞争的焦点开始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导致了现代物流这一货运流通领域全新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促使传统物流在不断向现代意义上的物流转变。许多国家政府以及有关业界纷纷开始意识到: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物流费用是我国工业企业仅次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大支出。我国的流通费用约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仅占10%左右。我国2001年GDP总量为95933亿元,当年全社会的物流费用支出为19186亿元,如果将这笔物流费用平均每降低1个百分点,全社会就能节约190亿元,而要达到发到国家的10%左右的水平,还有10个百分点的发展空间,粗略的估计也有9000亿元。 由此可见,发展现代化的物流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 对于我国企业来讲,物流管理不仅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库存水平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方面卓有成效,更重要的是,物流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打破部门本位主义思想,协调各部门的努力,使之方向一致。因此,物流管理问题对于企业来讲,应该放到战略角度来考虑,

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掘第三利润源。需要更多的分析报告,请到vip.******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在中国已经起步,标志主要有以下三点: (1)工商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传统储运企业的单一、单项、分散的储运服务,正在向社会、向市场寻求现代物流服务。 (2)传统储运(运输、仓储、货代、邮电等)企业纷纷包装,改换门庭,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工商企业内部的储运机构也有独立化的趋势,向物流企业发展。 (3)陆续产生了一批三资、民营或股份制的现代物流企业。 1.物流需求市场现状 物流费用是我国工业企业仅次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大支出。我国的流通费用约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仅占10%左右。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我国现在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经营的产品呈多样化格局,这就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较高的存置成本(carrying cost),需要对多类型货物在存储上加以区分,物流对象的复杂化也给物流经营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我国生产企业中,43%的企业销售在全国范围内,57%的企业的销售在全球范围,由此可见,大部分企业的销售需要全国范围的物流网络的支持。 我国目前的物流系统运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工商企业库存期长、周转慢。 (2)物流作业指标维持往年水平,物流经营成本有所上升。 表1-1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仓储协会对中国物流市场的第三次调查报告。结果表明,不同的行业物流量和物流费用的差异较大。 表1-1:我国企业物流量以及物流费用情况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物流行业巨大增长潜力; 政策上,我国政府坚决鼓励物流市场的发展; 我国企业将运输和仓储功能外包的比例日益增大。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主要特点是:(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见端倪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活动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销售活动,分拨活动以及采购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是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其二是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6041 一是国际物流企业。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 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 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这些企业依靠先进的经营理念、多样化的服务手段、科学的管理模式在竞争中赢得了市场地位,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2第三方物流市场现状 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大、发展迅速,处于发展初期,而且呈地域性集中分布。 (1)2002年,我国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有19,000亿元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很大,2001年的市场规模在400亿元人民币以上,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预计2003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在600-700亿元以上,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年至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 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方面: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他们广泛的物流功能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其次是中国公司面临着降低成本和关心核心竞争力的压力,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最后,我国政府的激励措施也是刺激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2)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增值服务主要是货物拆拼箱,重新贴签/重新包装,包装/分类/并货/零部件配套,产品退货管理,组装/配件组装,测试和修理。原因是:一方面,多于一半的物流服务商认为企业将内物流外包的计划;另一方面,企业认为我国缺少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商,再加上企业认为自己有条件把企业内物流做好。 在这种状况下,物流服务商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只能局限在相对低利润的物流服务上,一直到客户愿意外包增值服务为止。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我国物流企业与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仍有相当长的距离。 (3)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没有一家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 (4)物流服务商认为阻碍其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是很难找到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来推动业

物流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 (1) I行业整体分析 (1) II行业基本评价(SWOT) (2) 下篇:行业分析说明 (3) I农村物流业连锁经营蕴藏着巨大商机 (3) 一、农民在农资连锁店得到的实惠 (3) 二、农资流通企业 (4) 三、县乡政府:创新流通体系 (6) II行业热点分析 (7) 一、行业动态 (7) 二、企业动态 (10) 三、地区动态 (14) III中国企业的物流运作 (24) 一、中国企业的物流现状 (24)

二、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策略 (30) IV粮食物流的历史变革及发展对策 (33) 一、粮食物流的历史变革 (33) 二、粮食物流的发展对策 (37) V浙江:融入长三角物流尚需加强区域合作 (42)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 I行业整体分析 II行业基本评价(SWOT)

下篇:行业分析说明 I农村物流业连锁经营蕴藏着巨大商机 从去年开始,农资流通业的战场就悄悄地从上游的进出口公司货源之争发展到二级批发商的价格大战,并一步步向县城的连锁店甚至乡镇、村的基层店转移。零售行业实际运行表明,单个企业是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生存发展空间的,只有采取连锁的方式,达到规模经营,才能取得价格和质量上的优势,农资流通业的零售市场也不例外。于是,今年春夏,

又有更多的资本和人员加入到这场竞争中。发展农资流通业的连锁经营模式已经俨然成为各大农资流通集团、生产企业拓展下游市场的主战略。 一、农民在农资连锁店得到的实惠 按正常年景计算,一亩地的化肥、农药投入约200元,土地和农机投入也超过100元,但实际上一般农作物的亩产总收益却不超过600元。除去人力投入外,农民在生产资料上的投入占到日常消费总量的2/3甚至更多。农民本身就不富裕,如果再受到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侵害,那日子就真的不好过了。 农资连锁的经营模式能够在3个方面真正使农民得到实惠:首先,连锁业态统一的进货途径,有利于规范流通秩序,能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假冒伪劣产品从中间环节的流入,保障农资产品的质量;其次,由于连锁经营企业实现了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减少了流通环节,提高了流通效率,并在进货渠道上达到了规模经营,所以有效地降低了农资商品的价格;其三,连锁店的出现还可以加强农资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由于大部分农资连锁店都设有农业技术服务环节,所以很多农民现在不仅知道自己种的田究竟应该施什么肥料,而且知道应该施多少,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农民投放生产资料的科学性,减轻了不合理支出构成的负担。 二、农资流通企业 目前,供销系统正在全力整合各地农资网络,力求提高在价格和质量上的竞争实力。其中,系统内的“苏农”连锁店已经在江苏省的农村集镇建立了4个控股公司、28个分营店、280多家连锁店,农资供应遍及全省各地。“十五”期末,“苏农”连锁网点将发展到500多家,年经营规模将突破16亿元。 截至2002年底,我国最大的化肥进口商---中化集团化肥公司在全国14个重要农业省份建立了15家分公司和89家分销中心,销售模式也由传统批发逐步转向基层零售配送,县镇级客户数量占到总客户量的70%以上。 北京德农农资超市有限公司开办的现代模式超市以山东寿光为中心,规划了50家农资连锁店,从2002年10月底陆续营业,并打算在未来5年内扩展到全国10个农业大省。

物流市场需求调研报告

物流市场需求调研报告 导语:物流业被称作是21世纪的第三利润源泉,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流市场需求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发出了《关于发展现代物流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近年来虽有较大改善,但仍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继续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应重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特别要加强对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和口岸地区大型物流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另外,发展配送中心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配送中心是流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流通领域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途径,建立高效低耗、通畅可调控的配送体系,正是构筑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流通体系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产物。 通过发展配送中心,加快流通产业的现代化进程,可以带动一大批相关企业,促进工业项目的开发,促进国家资源的开发,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扩大各方面的社会就业;同时也为大量闲置设备设施投人生产提供了市场需求。 当前,物资企业要想尽快摆脱困境,唯一的途径就采取

国际通行的流通方式,积极发展配送中心。通过发展配送中心,改善企业的运行机制、组织化程度、营销方式,使企业在社会化的专业服务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综合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级物流园区是物流配送中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物流园区是整个物流配送中心的缩影,也是整个地区物流活动的心脏。在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史中,日本、德国是物流园区发展较快的国家,出现了像不来梅、东京等物流园区典范。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国家的物流园区的发展与经验。 日本是最早提出和发展物流园区(又称物流团地)的国家,1965年至今已在全国22个城市中建成了20多个大规模的物流园区,同时也形成了多个物流配送中心。在日本的东京、阪神和京都三大经济圈中,其物流总量占日本全国物流量的比重长期保持在44% 以上,其中东京为疏解市区的交通压力,由政府组织在城市外环路旁规划建设了4个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物流园区,形成了这个经济发展地带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物流配送中心。各级物流园区及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不仅对日本经济发挥了支持作用,使日本能够充当东亚经济的生产总值中枢,还优化了该地区的物流结构,繁荣和完善了市场体系,提高城市经济档次,并带动运输业的发展,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