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

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
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

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胸痛患者救治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有关医疗机构可以参照《指导原则》进行建设和管理。

一、三级医院胸痛中心

(一)基本条件

1.三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2.设置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胸外科、急诊医学科、医学影像科等与胸痛救治相关的诊疗科目。

3.配备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4.设置重症监护室(ICU)或收治危重胸痛患者的病床。

5.具备开展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溶栓治疗、张力性气胸紧急持续性引流及外科手术治疗的相关条件。

6.具备开展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急诊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相关条件,或与具备条件的医院建立转诊机制。

7.具备胸痛患者的综合抢救能力。

(二)组织管理

1.成立由院长或分管医疗业务的副院长负责、相关科室和管理部门参与的胸痛中心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明确工作制度并负责胸痛中心的日常管理。

2.成立针对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患者的救治小组,按照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制定各类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预案和工作协调机制。

3.与所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区域内院前急救中心(站)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胸痛患者协同救治协议,建立分工协作机制。

4.建立专人负责的胸痛患者信息登记、诊疗数据记录、随访管理、健康宣教制度,并对胸痛患者诊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改进措施。

(三)建设要求

1.建立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

2.建立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及时接诊胸痛患者。

3.急诊科设置胸痛诊室,建立急性胸痛优先就诊机制。对于需要紧急救治的胸痛患者,实施"先救治、后付费"。

4.按照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制定各类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和转诊流程。

5.建立院前院内无缝衔接流程,经院前急救中心(站)救护车转运和基层转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后直接送达介入手术室(造影室)。

6.建立针对本院、院前急救中心(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培训教育体系,提高相关人员的协同救治能力。

(四)服务要求

1.建立胸痛患者早期快速识别和分诊机制,对胸痛患者进行"早

期识别、危险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

2.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流程,提升胸痛患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重点提升STEMI、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栓塞、张力性气胸等死亡率较高的胸痛相关疾病的综合救治能力。

3.急诊科能够开展24小时床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肌钙蛋白和D-二聚体等快速检测。

4.能够24 小时开展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的急诊CT血管造影检查。

5.向签订协同救治协议的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和远程教育,建立患者信息共享平台。

6.开展面向社会大众的急救及健康宣教工作,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急救和自救能力。

二、二级医院胸痛中心

(一)基本条件

1.二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2.设置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胸外科、急诊医学科、医学影像科等与胸痛救治相关的诊疗科目。

3.具备开展胸痛患者救治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

4.设置ICU 或有收治危重胸痛患者的病床。

5.具备开展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溶栓治疗和张力性气胸紧急持续性引流治疗的能力与条件。

6.具备胸痛患者的综合抢救能力。

(二)组织管理

1.成立由院长或分管医疗业务的副院长负责、相关科室和管理部门参与的胸痛中心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明确工作制度并负责胸痛中心的日常管理。

2.成立多学科联合的胸痛患者救治小组,按照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制定各类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预案和工作协调机制。

3.与所在医联体内的三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区域内院前急救中心(站)签订胸痛患者协同救治协议,建立分工协作机制。

4.建立专人负责的胸痛患者信息登记、诊疗数据记录、随访管理、健康宣教制度。

(三)建设要求

1.建立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

2.建立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及时接诊胸痛患者。

3.急诊科建立急性胸痛优先就诊机制。对于需要紧急救治的胸痛患者,实施"先救治、后付费"。

4.按照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制定各类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和转诊流程。

5.开展 PCI的医院,应具备符合要求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设施。

6.建立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医疗服务流程,在能够开展直接PCI

的医院,经院前急救中心(站)救护车转运和其他医疗机构转诊的STEMI 患者,入院后直接送达导管(介入)室;不能开展直接 PCI的医院,应结合实际,明确转运PCI和溶栓后转运的流程,实现快速转诊。

7.建立针对本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培训教育体系,提高相关人员的协同救治能力。

(四)服务要求

1.建立胸痛患者早期快速识别和分诊机制,对胸痛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危险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

2.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流程,提升胸痛患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重点提升STEMI、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规范化溶栓治疗能力。

3.急诊科能够开展24小时床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肌钙蛋白和D-二聚体等快速检测。

4.与签订协同救治协议的医疗机构搭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和患者信息共享平台。

5.开展面向社会大众的急救及健康宣教工作,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急救和自救能力。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实用标准(第五版)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2015年11月修订) 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是要建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的机制,通过对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的分析,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所确立的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以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能力的医院为核心,通过对医疗资源的整合建立起区域协同快速救治体系,以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为实现此目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共包含五大要素,分别是:基本条件与资质、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培训与教育、持续改进。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 胸痛中心申请认证之前必须满足此要素的全部条件。 一、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10分) 由于胸痛中心是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的机构,既可以是在不改变现有结构基础之上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也可以是重新组建的实体机构。但不论何种方式,胸痛中心的建设均要涉及到医院内外许多部门,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组织机构的形式可以因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基本要求和任务是相同的。 1.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成立胸痛中心及胸痛中心委员会,要求:

1)由医院院长或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2分,资料)(1.10) 2)书面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职责;(1分,资料)(1.11) 3)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具有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为胸痛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的权 力;(1分,资料)(1.12)4)胸痛中心成立并实际运作至少6个月以上才能申请认证。(1分,资料)(1.13)说明:1.10-1.13 需上传医院正式文件的扫描件。 2. 任命胸痛中心医疗总监,要求: 1)医院正式任命一名具有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高级职称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且该医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能必须具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性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紧急救治能力;(1分,资料)(1.14) 2)正式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医疗总监的职责;(1分,资料)(1.15) 说明:1.14-1.15需上传以下材料: 1医疗总监任命文件的扫描件 2明确医疗总监职责的正式文件 3 医疗总监的专业资质文件: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 3. 任命胸痛中心协调员,要求: 1)指定一名具有急诊或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协调员,协调员必须

胸痛中心管理制度

胸痛中心管理制度 一、胸痛中心会诊制度诊断急诊胸痛患者到门急诊后,首诊医生若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 不清、以及病情危重需要会诊者,应及时申请会诊。一、心血管科内科会诊疑为心肌梗死或不能明确由经治医师结合患者病情及心电图表现,诊断,需要心血管内科医师会诊时,本人或通知急诊科护士电话急会分钟内到位会诊,在10诊。心血管内科医师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并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二、重症医学科会诊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本人或通知急诊科护士电话对于病情危重,请重症医学科医师急会诊,详细记录病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分钟内到位并在10重症医学科医师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处理。会诊并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三、其他相关科室会诊在对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不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要请呼吸消化科、皮肤科等其它相关学科时,及时请相应科室会科科、胸外、 分钟内到位会诊并按规定书10诊。应邀会诊科室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后写会诊记录。上述各项会诊,均应由申请会诊医师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工作,详尽病史及诊治经过,并全程陪同,做好会诊记录。应邀会诊医师要深入了解病史、详细体格检查,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会诊意见。申请会诊医师认真实施会诊意见。度管理制中心时钟统一痛二、胸为贯切“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

保证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规范、有效,特制定珲春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制度。 、时钟统一由卫星时间确定。 1周校对一次,并有校2、时钟统一由专人定期校对,由信息科负责,每2对记录。并进行总结、反胸痛中心的总监每月对时钟统一进行监督检查,3、馈。 、时钟统一的校对人员绩效考评与检查结果挂钩。4三、胸痛中心培训制度胸痛中心要想建立高效的救治体系,其相关部门对胸痛中心的流程等必须完全了解,因此胸痛中心所涉及的各部工作细则、体系、知晓胸痛中心的主要目标和运作门人员必须经过反复的教育及培训, 机制,明确自身的职责,这样才能整个胸痛中心正常运行,促使胸痛中心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最终达到提高区域性协同救治水平的目的。(一)培训形式集中授课1. 技能操作2. 3.现场实践远程教育 4. 继续教育 5. 宣讲 6. 会议 7. (二)培训内容:胸痛中心的概念和运行流程1. 胸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2.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疗指南3. 肺动脉栓塞的诊疗指南4. 主动脉夹层的诊疗指南5. 心肺复苏 流程6. 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CTA7. 心电图基础8. 实时监护系统的使

胸痛中心制度

1加强组织建设,明确分工分责1.1设立中心委员会。由主管副院长为组长,医务部一名副职为副组长,由机关相关职能科室,以及急诊科、心血管内外科、呼吸科、放射科、超声影像科、信息科等十个科室主任组成。主要负责对中心医疗质量进行定期评议,提出持续改进意见,制订规划和提出发展建议,体现专项管理专人负责的特点。 1加强组织建设,明确分工分责 1.1设立中心委员会。 由主管副院长为组长,医务部一名副职为副组长,由机关相关职能科室,以及急诊科、心血管内外科、呼吸科、放射科、超声影像科、信息科等十个科室主任组成。 主要负责对中心医疗质量进行定期评议,提出持续改进意见,制订规划和提出发展建议,体现专项管理专人负责的特点。 1.2设立会诊制度。 制订院内会诊流程,共设三个组:干部会诊组、网点医院会诊组和心电监护组,按照日常医疗会诊程序由值班医生、住院总医生和科室主任三级会诊过程完成会诊;按照广东省物价局规定远程会诊每小时收费500元来计费,并按6﹕4比例与会诊单位分配。 1.3设立专责小组。 小组包括讲师组:负责培训教育;外联组:负责对外市场拓展;信息技术组:负责信息技术维护与开发;会诊组负责会诊工作;协调组负责综合协调.各组由专人负责,成员各自组合。2优化医疗流程,强化质量评估。 2.1临床路径的优化。 急性胸痛传统诊治从院外到急诊科、心内科导管室,涉及环节多、流程多、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救治效率,通过十二导联传输系统将院内外无缝连接,在病人到达医院之前病人的信息已送到医院专家手中,实现了快速诊断,及时治疗的目的,一旦诊断明确,病人就可直接到达心内科导管室或备用导管室进行手术治疗,大大缩短流程,节约时间。 2.2实行时间轴管理。 按照中心认证的要求,对每个病人的诊治经过通过时间轴管理来记录,对每一个环节都有清晰的过程监控,并明确责任人,时间轴管理使医疗质量的管理进入了量化分析评价的阶段。 2.3病例讨论制度。 对DTB时间超过90分钟的病例,每月进行分析讨论,查找问题根源,检讨诊治过程,从而持续改进诊治质量,形成良好的质量制度。 3适当调整政策,平衡科间利益。 3.1适当调整卫生经济政策:中心运作过程中,急诊科是承担任务最多的科室,也是付出劳动最大的科室,更是收益相对不足的科室,基本上是干的越多,受益越少。因而适当调整卫生经济政策,提高每收治一名病人补贴,适当提高院前岗位津贴,对院外成本公摊部分列入医院成本,提高利润的分配比例等措施来适当体现多劳多得,有劳有得的指导思想。 3.2适当配置人力资源:中心为加强心电监护效率,专门设置了心电监护员,负责周边医院的心电监护及部分会诊,设置了2名文员进行各种资源的记录整理。中心工作与急诊科院前急救组、院内EICU组连接起来,各司其责,任务到人,做到事有人负责,任务有人承担。 3.3科研项目分担:中心工作是全新的医疗管理,有很多新的项目可扩展,可承担很多新的

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xxxx医院 胸痛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规范胸痛患者的诊治流程,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疾病的能力,达到减少误诊、漏诊,节约医疗费用,以及改善临床预后的目的,结合医院提升对疑难危重疾病能力的发展规划和胸痛中心认证工作,以《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五版)为依据,特制定我院胸痛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一、组织管理 (一)成立胸痛中心委员会 主任委员: 副主任委员: 行政总监: 医疗总监: 协调员: 秘书: 委员: (二)委员会职责: 1.每季度定期召开委员会议,总结分析上一个季度的工

作情况并对医疗质量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 2.制定与胸痛中心“关键要素”有关的战略规划及财政 预算。 3.制定急性胸痛救治流程,并在实际工作中对流程不断优化、调整。 4.审核、制定胸痛中心各类培训资料,制定相应培训方案,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反馈、修改。 5.建立考核评估制度,定期进行评估并修改工作流程。 (三)委员会义务: 为胸痛患者提供高效、便捷、最佳的治疗途径及方案,以期达到缩短救治时间、改善预后和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四)委员会目标: 通过整合多学科合作对胸痛患者进行高效筛选和诊治,以评估患者、分类治疗、提供早期快速治疗和优化资源利用为目标,提高诊治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五)各岗位职责 1.行政总监职责: (1)全面负责胸痛中心行政方面工作,直接对胸痛中心委员会负责。 (2)主持胸痛中心发展战略和计划的制定。 (3)参与制定并组织实施胸痛中心的工作流程、目标和计划。

(4)负责行政会议和例会的组织工作,对会议讨论的重大问题,组织调研并提出报告。 (5)根据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指标,定期组织检查落实情况,及时向委员会和其他科室反馈信息。 (6)协助各部门制定部门、岗位职责和各类规章的实施细则,配合协调各科室的工作关系。 2.医疗总监职责: (1)全面负责胸痛中心技术方面工作,直接对胸痛中心委员会负责。 (2)主持胸痛中心发展战略和计划的制定。 (3)负责技术队伍建设和管理。 (4)加强与各学科合作,提供技术支持。 (5)主持制定并组织实施胸痛中心的工作流程、目标和计划。 (6)定期进行技术和质量分析,制定预防和纠正整改措施。 (7)参与制定与胸痛中心“关键要素”有关的战略规划及财政预算。 3.协调员职责: (1)配合技术总监和行政总监做好日常工作。 (2)参与制定与胸痛中心“关键要素”有关的战备规划及财政预算。

胸痛中心管理制度

胸痛中心管理制度 、胸痛中心会诊制度 急诊胸痛患者到门急诊后,首诊医生若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不清、以及病情危重需要会诊者,应及时申请会诊。 心血管科内科会诊 由经治医师结合患者病情及心电图表现,疑为心肌梗死或不能明确 诊断,需要心血管内科医师会诊时,本人或通知急诊科护士电话急会 诊。心血管内科医师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在10分钟内到位会 诊,并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 二、重症医学科会诊 对于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本人或通知急诊科护士电话 请重症医学科医师急会诊,详细记录病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 处理。重症医学科医师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并在10分钟内到 位会诊并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 三、其他相关科室会诊 在对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不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要请呼吸 科、胸外科、消化科、皮肤科等其它相关学科时,及时请相应科室会

诊。应邀会诊科室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后10分钟内到位会诊并按规定 书写会诊记录。 上述各项会诊,均应由申请会诊医师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工作, 详尽病史及诊治经过,并全程陪同,做好会诊记录。应邀会诊医师要 深入了解病史、详细体格检查,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会诊意见。申 请会诊医师认真实施会诊意见。 、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制度 为贯切“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保证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规范、有效,特制定珲春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制度。 1、时钟统一由卫星时间确定。 2、时钟统一由专人定期校对,由信息科负责,每2周校对一次,并有校对记录。 3、胸痛中心的总监每月对时钟统一进行监督检查,并进行总结、反馈。 4、时钟统一的校对人员绩效考评与检查结果挂钩。 、胸痛中心培训制度 胸痛中心要想建立高效的救治体系,其相关部门对胸痛中心的 工作细则、体系、流程等必须完全了解,因此胸痛中心所涉及的各部门人员必须经过反复的教育及培训,知晓胸痛中心的主要目标和运作机制,明确自身的职责,这样才能整个胸痛中心正常运行,促使胸痛中心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最终达到提高区域性协同救治水平的目的。 (一)培训形式 1.集中授课 2.技能操作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 2016年8月 为了促进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加快我国心血管疾病急救体系建设,使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更好地了解胸痛中心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提前做好胸痛中心申请和被认证的准备工作,推动广泛的医疗机构,尤其是区域医疗机构参与胸痛中心建设的工作,根据《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和《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特制定下列两项建设标准,并为符合下列两项标准之一的胸痛中心建设单位提供进一步支持。 一、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本建设标准专门针对已经具备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条件且能够全天候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而设置,凡具备以下基本条件者可以开始进行胸痛中心建设工作。 1.医院领导层理解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明确承诺支持胸痛中心建设,为胸痛中心 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人力、资金、流程优化、院内外协调等方面的行政支持。 2.成立了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包括医院层面的胸痛中心委员会以及任命了总监和 协调员。 3.制订了胸痛中心管理制度:至少包括数据库管理制度、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 会制度、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等。 4.心血管内科专业基本条件要求:①心血管内科在区域内为优势学科,能为本地区 其它医疗机构提供心血管急危重症抢救、复杂疑难病例诊治以及继续教育等服务 和支持;②配备有不少于6张的冠心病监护室(CCU);③具备急诊PCI能力,导 管室基本设备能满足急诊PCI的需要,并常备急诊PCI所需的各类耗材;导管室 365天/24小时全天候开放能力;④导管室过去1年PCI手术量不少于200台, 急诊PCI(包括直接PCI及补救性PCI)不低于50例。 5.急诊科基本要求:①急诊科主任愿意承担胸痛中心建设任务;②设置了胸痛中心 的功能分区:包括分诊台、急性胸痛诊室、抢救室、急性胸痛观察室等区域;③ 建立了指导急性胸痛快速分诊、快速诊疗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规范诊疗的流 程图,并已经开始执行上述流程图;④对于急性胸痛患者,能够在首次医疗接触 后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⑤开展了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

xx医院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 为了规范胸痛病人的诊治流程,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 疾病的能力,减少误诊、漏诊以及改善临床预后的目的。结合医院专科发展规划和胸痛中心认证工作,以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为依据,以ACS疾病为主的胸痛中心建设为基础,促进以胸痛症状为单位的临床路径诊疗行为规范化。特制定胸痛中心建设推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 医院通过胸痛中心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和诊疗,显著降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检查费用,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二、建设目标 到201x年底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三、组织管理

(一)成立xx医院胸痛中心委员会,具体人员组成及 职责如下: 主任委员:(院长?党总支书记) 副主任委员:(院长助理?心内科主任) (院长助理?医务科长) 委员:(院长助理、办公室主任) (党总支副书记、感控办主任) (工会主席) (护理部主任) (财务科科长) (总务科科长) (药剂科主任) (设备科科长) (医疗质量安全科科长) (医教科主任) (护理部副主任) 主任委员职责: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可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保证胸痛中心正常有效运行。 委员会职责如下: 1.制定胸痛中心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 2.设立专项资金,纳入医院预算。 3.制定急性胸痛救治流程,并监督实施。

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 (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胸痛患者救治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有关医疗机构可以参照《指导原则》进行建设和管理。 一、三级医院胸痛中心 (一)基本条件。 1. 三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2. 设置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胸外科、急诊医学科、医学影像科等与胸痛救治相关的诊疗科目。 3. 配备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4. 设置重症监护室(ICU)或收治危重胸痛患者的病床。 5. 具备开展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 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溶栓治疗、张力性气胸紧急持续性引流及外科手术治疗的相关条件。 6. 具备开展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急诊介入治疗和外科手 术的相关条件,或与具备条件的医院建立转诊机制。 7. 具备胸痛患者的综合抢救能力。 (二)组织管理。 1. 成立由院长或分管医疗业务的副院长负责、相关科室和管理部门

参与的胸痛中心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明确工作制度并负责胸痛中心的日常管理。 2. 成立针对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患者的救治小组,按照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制定各类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预案和工作协调机制。 3. 与所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区域内院前急救中心(站)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胸痛患者协同救治协议,建立分工协作机制。 4. 建立专人负责的胸痛患者信息登记、诊疗数据记录、随访管理、健康宣教制度,并对胸痛患者诊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改进措施。 (三)建设要求。 1. 建立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见附件1)。 2. 建立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及时接诊胸痛患者。 3. 急诊科设置胸痛诊室,建立急性胸痛优先就诊机制。对于需要紧急救治的胸痛患者,实施“先救治、后付费”。 4. 按照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制定各类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和转诊流程。 5. 建立院前院内无缝衔接流程,经院前急救中心(站)救护车转运和基层转诊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后直接送达介入手术室(造影室)。 6. 建立针对本院、院前急救中心(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培训教育体系,提高相关人员的协同救治能力。 (四)服务要求。

胸痛中心必要性可行性

建立胸痛中心 一、胸痛都是些什么病? 该急救系统的倡导者之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表示:胸痛或胸闷是许多重要疾病的常见症状,最常见的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也有食管疾病、带状疱疹等疾病,随时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急救的第一步就要分清病人的疾病种类,以便对症施治。 二、建立“胸痛中心”的必要性 AC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成为我国居民致死、致残和导致劳动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路径研究(Clinical Pathway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 China,CPACS)显示,我国ACS治疗存在明显不足。一是患者求治延迟明显,从症状出现到入院诊治在二级医院为5小时,三级医院长达8小时;二是诊断流程不规范,20%的患者出院诊断可能存在错误;三是治疗欠规范,只有1/3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了再灌注治疗,接近60%的低危患者接受了介入性的检查和治疗,而2/3的高危患者没有接受介入检查;四是临床预后差。ACS患者院内事件,特别是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

于国际发表的注册研究数据,二级医院尤为明显,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达到18%。 另一项北京市关于STEMI急诊救治现状的多中心注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STEMI治疗存在明显不足。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比例为80.9%。其中15.4%接受了溶栓治疗,65.5%接受了急诊介入治疗。平均开始溶栓时间(Door-to-needle,D2N)为83分钟,入门-球囊时间(Door-to-baloon,D2B)为132分钟。只有7%接受溶栓患者D2N时间<30分钟,只有22%的患者D2B时间<90分钟。 2009年在北京进行的一项急诊胸痛注册研究,连续入选北京市17所二、三级医院急诊患者5666例,结果显示,胸痛患者占急诊就诊患者的4%,所有胸痛患者中,ACS患者占27.4%,主动脉夹层占0.1%,肺栓塞占0.2%,非心源性胸痛占63.5%。急诊胸痛收住院比例12.3%,未收住院的胸痛患者在本次就诊的30天后随访的无事件率为75%,其余25%包括了院外死亡、再次入院和失访等可能为漏诊误诊的情况。该调查提示,ACS在我国急诊致命性胸痛疾病中占绝对多数,在急诊就诊的胸痛患者中,可能漏诊、误诊包括ACS在内的胸痛疾病比例非常高。 上述的研究数据提示,我国急性胸痛和ACS的治疗流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治疗规范亟待改善。“胸痛中心”的概念正是为改善治疗流程中的不足、优化治疗流程而设计,在

胸痛中心建设步骤:

胸痛中心建设步骤: 1)成立胸痛中心委员会:由业务主管院长担任主任委员,相关职能 部门、临床科室、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胸痛中心委员会,明确各委员职位及职责并制定承诺函。 2)网站注册,成为会员:登录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a412727721.html,(中国胸痛中 心)填写医院信息并上传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扫描件或照片完成机构注册。 3)制定胸痛中心相关规章制度:如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会制度、 典型病例讨论制度、数据管理制度等规范胸痛中心的运行。 4)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认证前至少在云平台上 https://www.360docs.net/doc/a412727721.html,/ 有六个月的数据。认证要求对所有入院的急性胸痛患者录入不低于75%,ACS病例录入为100%。如果数据不足6个月,建议补填。 1. 先对STEMI病例根据病例进行补填,尤其是做了急诊PCI的病 例进行认真填写并进行统计分析,如:急诊PCI手术量、D2B时间、FMC2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的时间,溶栓人数与比例等。 2. 其次对NSTEMI/UA患者数据进行补录,尤其对做了紧急PCI患 者进行重点补录。

3. 对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病例进行补录。 4. 对其它胸痛患者适当选择录入。 从今天起,应制定数据录入、管理维护的相关规定,对每天入院的急性胸痛患者数据要及时进行填报。 5)流程制定及优化: 1. 根据患者来源分类有四个主要通道,具体包括:自行来院患者, 120转运患者,基层医院或其他非PCI医院转院患者,院内因非心源性疾病住院突发心脏病的患者。每个通道每个重要的病种都有对应的流程。 2. 根据病种分类主要有STEMI,NSTEMI/UA,以及其他非ACS患 者(包括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气胸,以及其他需要转入其他科室的胸痛患者)。 3. 在定义流程的时候要关注不同的角色所做的工作以及他们之 间的协同。 4. 在有主要参与方参加的情况下,根据现有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中 心医院的核心流程图(推荐使用Visio画图工具)。制定流程时应当考虑简化步骤、提高效率,有效控制风险点,优化配置等要素。 制定好的流程应当具有明确性和规范性。 5. 将制定好的核心流程以会议培训、印刷材料、上墙张贴等形式, 对主要参与方进行相关流程培训,尤其对于新入职员工要进行必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

安康市中心医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关于印发《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 总院各科室、各分院: 现将《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落实。 安康市中心医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2016年1月7日

安康市中心医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 2015年10月10日,安康市卫生局同意在我院建设安康市胸痛中心。为做好此项工作,按照中国胸痛中心认证评分细则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医院通过胸痛中心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和诊疗,显著降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检查费用,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二、建设目标 到2016年底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三、组织管理

(一)成立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委员会,具体人员组成及职责如下: 顾问:袁建国鲁海文尚玉 主任委员:茹甫毅 副主任委员:张军康许真 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吴双有韩正文郭紫康王小梅詹先 萍李力 谢召峰杨晓翠张小康汪显 琪任晖沈桂冬 陈进业周和平吴荣鹏荆成 宝杨帆(皮肤)李江 李永琴赵德随张明杨永 湘张健冯军 鄢邦仲朱亚男方晓 蕾李芳武涛 主任委员职责: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可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保证胸痛中心正常有效运行。

委员会职责如下: 1.制定胸痛中心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 2.设立专项资金,纳入医院预算。 3.制定急性胸痛救治流程,并监督实施。 4.制定培训方案、计划,并监督实施。 5.定期评估建设效果,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 6.确定考核指标,制定考核标准,定期组织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并监督奖惩兑现。 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科技大楼三楼,办公室主任由张晓林兼任、副主任由陈进业同志担任,负责胸痛中心组织实施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设立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协调员以及各专业组,具体人员安排和分组如下: 1.医疗总监:沈桂冬 2.医疗副总监:任晖陈进业郭紫 康汪显琪 3.胸痛中心协调员:张晓林陈进业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三版)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第3版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国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修订,2020年05月)中国基层胸痛中心是中国胸痛中心建设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的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能力和效率。但我国现阶段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很多地区尚不具备开展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条件。对于不具备PPCI条件的基层医院(包括已经开展PCI技术但无法达到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标准版)的医院),建立规范化胸痛中心对及时明确诊断、减少发病后早期延误、及时实施转运PCI或溶栓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引导基层医院进行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国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根据目前中国胸痛中心的发展制定了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该标准包含五大要素,分别是:基本条件与资质、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培训与教育以及持续改进。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 基层胸痛中心申请认证单位必须满足此要素的全部条件。 一、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10分) 胸痛中心是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的机构,既可以是在不改变现有组织架构基础之上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也可以是重新组建的实体机构。但不论何种方式,胸痛中心的建设均要涉及到医院内外许多部门,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组织机构的形式可以因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基本要求和任务是相同的。 1.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成立胸痛中心及胸痛中心委员会,要求:(材料4分)(1.10) (1)由医院院长或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胸痛中心的工作和重大决策,成员应包括与急性胸痛诊疗相关的学科、医疗及行政管理等部门的负责人; (2)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胸痛中心管理制度

胸痛中心管理制度 一、胸痛中心会诊制度 急诊胸痛患者到门急诊后,首诊医生若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不清、以及病情危重需要会诊者,应及时申请会诊。 一、心血管科内科会诊 由经治医师结合患者病情及心电图表现,疑为心肌梗死或不能明确诊断,需要心血管内科医师会诊时,本人或通知急诊科护士电话急会诊。心血管内科医师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在10分钟内到位会诊,并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 二、重症医学科会诊 对于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本人或通知急诊科护士电话请重症医学科医师急会诊,详细记录病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重症医学科医师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并在10分钟内到位会诊并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 三、其他相关科室会诊 在对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不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要请呼吸科、胸外科、消化科、皮肤科等其它相关学科时,及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应邀会诊科室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后10分钟内到位会诊并按规定 书写会诊记录。 上述各项会诊,均应由申请会诊医师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工作, 详尽病史及诊治经过,并全程陪同,做好会诊记录。应邀会诊医师要 深入了解病史、详细体格检查,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会诊意见。申 请会诊医师认真实施会诊意见。 二、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制度 为贯切“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保证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规范、有效,特制定珲春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制度。 1、时钟统一由卫星时间确定。 2、时钟统一由专人定期校对,由信息科负责,每2周校对一次,并有校对记录。 3、胸痛中心的总监每月对时钟统一进行监督检查,并进行总结、反馈。 4、时钟统一的校对人员绩效考评与检查结果挂钩。 三、胸痛中心培训制度 胸痛中心要想建立高效的救治体系,其相关部门对胸痛中心的工作细则、体系、流程等必须完全了解,因此胸痛中心所涉及的各部门人员必须经过反复的教育及培训,知晓胸痛中心的主要目标和运作

胸痛中心建设工作周总结

胸痛中心建设工作周总结 (2019.2.23—2019.3.01) 基层胸痛中心建设评审标准主要包括五个要素。其中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共34个条款,已完成18个条款;要素二: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及救治。共34个条款,已完成23个条款;要素三: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共6个条款,已完成2个条款;要素四:培训与教育。共10个条款,其中包含9大类培训,1项义诊,目前已完成2项培训;要素五:持续改进。共6个条款,已完成2个条款。现将上周的工作内容汇报如下: 一、与区域内医疗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共同开展胸痛救治工作 1.与120急救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内容包括急性胸痛患者的联合救治计划、培训机制、共同制定改进质量的机制。 2.与中心医院签订了胸痛联合救治协议,内容包括双向转诊机制、一键启动机制、绕行急诊直达导管室的机制,确保所有STEMI 患者在120分钟内完成转运。 3、制定了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协议,筛选出区域内具有胸痛患者诊断能力的基层医疗机构,推动开展胸痛患者联合救治工作。 二、组织STEMI院内发病救治应急演练 1.为熟练掌握院内发病STEMI患者救治流程,把握关键时间节点,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制定了STEMI院内发病演练方案。组织心血管病科、急诊科、导管室、宣传科、胸痛中心医疗总监、行政总监、协调员多部门共同准备、分工协作,应急演练取得圆满成功。

2.经过演练患者从发病到首次心电图时间2min,首份心电图到确诊时间2min,电话通知心内科到会诊医师到达时间2min,从确诊到取得患者知情同意时间5min,患者发病到送入导管室时间21min。 3.演练结束后在导管室召开质量分析会,发现不足,解决问题。 ①患者确诊后,所在科室可以立即抽血,用药,不必等待会诊医师到达,能大大缩短患者化验回报时间和给药时间; ②可以准备一个应急药箱,常备必须的抢救药物和知情同意书模板,可以大大减少会诊到达时间和患者知情同意时间; ③应对全院进行培训,电梯管理员等后勤人员也应熟悉胸痛急救相关流程,运送病人时提前开通电梯绿色通道,减少等待时间,可以缩短送达导管室时间; ④发挥微信群的作用,首次心电图后马上拍照发在群里,所有参与者在群内随时回复,实现信息共享且留下时间记录,可以作为原始材料,为后续填写时间管理表提供依据。 三、胸痛中心云平台数据填报 急诊科成功上报1例不稳定心绞痛病人,按照规定流程进行,规范记录了时间节点,为胸痛中心工作的全面开展打开了局面。目前病人已转入心内科,后续治疗过程的数据填报由心内科继续完善。 本周工作计划: 1.与5家基层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微信平台的心电图传输方式,实现信息共享,为基层医院的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心电图诊断等支持。

基层胸痛中心建设方案、管理制度、奖惩办法等

XXXXXX第一人民医院 基层胸痛中心建设方案 为规范胸痛病人的诊治流程,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疾病的能力,减少误诊、漏诊以及改善临床预后的目的。结合医院专科发展规划和胸痛中心认证工作,以ACS疾病为主的胸痛中心建设为基础,以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为依据,为促进胸痛中心建设工作,按照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细则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医院通过胸痛中心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和诊疗,显著降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费用,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二、建设目标 全院干部职工群策群力、精诚合作,到2018年底通过中

国胸痛中心认证。 三、组织管理 (一)组织领导 成立XXX第一人民医院基层胸痛中心委员会,具 人员组成及职责如下: 主任委员:院长主任医师 副主任委员: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医务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委员: 医务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医务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护理部主任主管护师 院感办主任主管检验师 急诊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主任委员职责:主持基层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可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保证基层胸痛中心正常有效运行。 委员会职责:

基层版胸痛中心建设方案绝对好

关于印发《XX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的 通知 医院各科室(组): 现将《XX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落实。 XX医院 201x年4月10日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 (1) xx医院胸痛中心总监职责 (8) XX医院胸痛中心协调员职责 (9) XX医院胸痛中心质量控制制度 (10) XX医院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 (11) XX医院胸痛中心典型病例分析会制度 (12) XX医院胸痛中心质量分析会制度 (14) XX医院胸痛中心流程改进及质量监控制度 (15) xx医院胸痛中心时间节点定义 (16) xx医院胸痛中心值班制度 (19) xx医院急性胸痛患者会诊制度 (21) xx医院导管室的管理制度 (23) xx医院CT室工作制度 (29) xx医院心电图质量管理制度 (30) xx医院功能科心脏彩超室规章制度 (31) xx医院超声心动图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34) xx医院胸痛中心数据库管理规范 (35) xx医院建设胸痛中心全院培训计划 (38) xx医院胸痛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培训计划 (41)

xx医院胸痛中心社区培训计划 (43)

XX医院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 为了规范胸痛病人的诊治流程,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疾病的能力,减少误诊、漏诊以及改善临床预后的目的。结合医院专科发展规划和胸痛中心认证工作,以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为依据,以ACS 疾病为主的胸痛中心建设为基础,促进以胸痛症状为单位的临床路径诊疗行为规范化。特制定胸痛中心建设推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 医院通过胸痛中心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和诊疗,显著降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检查费用,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二、建设目标 到201x年底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三、组织管理 (一)成立xx医院胸痛中心委员会,具体人员组成及职责如 下: 主任委员:(院长?党总支书记) 副主任委员:(院长助理?心内科主任) i

胸痛中心工作小结与计划(需修改)

胸痛中心工作计划 我院胸痛中心于2018年X月X日正式成立,。根据工作安排,目前已上传13项文件,待传文件211项,工作小结如下: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 1、胸痛中心组织机构所有资料已上传; 2、医院对胸痛中心的支持与承诺所有资料已上传; 3、胸痛急救的配套功能区域设置及标识正在制作,预计3月25日左右完成制作并安装; 4、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中由于张海峰大夫2017年才开始进行介入手术,目前手术量达不到要求,因此此部分资料不全。心血管专科条件中,协调员张海峰大夫正在制作导管室相关流程,待完成后统一上传; 5、胸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基本支持条件中需要有五家基层医院与我院展开患者转运,与基层医院的合作协议已经起草完毕,但仍未签订,因此与五家医院信息共享无法完成; 6、时钟统一方案已完成制定,目前等待修订,完成后投入使用并上传; 7、数据库的填报与管理中,心血管科已完成4例数据填报,相关制度与培训文件医务科正在制定。 要素二: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及救治

此部分文件和流程图应由急诊科和心血管科合作完成,但目前仍未开展。 要素三: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 目前,与120合作协议已完成等待签订。对120的培训材料与演练方案等文件医务科正在制定。 要素四:培训与教育 1、对医院领导、医疗管理、行政管理、全院医疗辅助人员等的培训材料医务科正在制作; 2、针对胸痛中心核心科室、全院医药技护人员的培训材料心血管科正在制作。 要素五: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主要针对目前医院在诊疗和救治急性胸痛病人中存在的问题,我院CPC成立时间尚短,救治例数较少,无法根据现有情况发现问题。待胸痛中心运行一段时间后,召开相关部门例会,总结出现的问题并一一解决。 下阶段工作计划: 1、召开胸痛中心协调会,针对目前胸痛中心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以期更好的开展工作,预计完成时间3月22日前后; 2、胸痛中心相关标识制作完成后,完成对医院领导、医疗管理、行政管理、全院医疗辅助人员等的培训,预计完成时间3月30日前;

最新基层版胸痛中心建设方案绝对好样本

最新基层版胸痛中心建设方案绝对好

关于印发《xx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 医院各科室(组): 现将《xx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落实。 xx医院 201x年4月10日

目录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 错误!未定义书签。xx医院胸痛中心总监职责 .............................................. 错误!未定义书签。xx医院胸痛中心协调员职责 .......................................... 错误!未定义书签。xx医院胸痛中心质量控制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xx医院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xx医院胸痛中心典型病例分析会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xx医院胸痛中心质量分析会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xx医院胸痛中心流程改进及质量监控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xx医院胸痛中心时间节点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xx医院胸痛中心值班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xx医院急性胸痛患者会诊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xx医院导管室的管理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xx医院CT室工作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xx医院心电图质量管理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xx医院功能科心脏彩超室规章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xx医院超声心动图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xx医院胸痛中心数据库管理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xx医院建设胸痛中心全院培训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xx医院胸痛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培训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xx医院胸痛中心社区培训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四版)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中国胸痛中心的认证标准共包含五大要素,分别是:基本条件与资质、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持续改进、培训与教育。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 胸痛中心申请认证之前必须满足此要素的全部条件。 一、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 ㈠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 胸痛中心是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的机构,既可以是在不改 变现有结构基础之上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也可以是重新组建的实体机构。但不论何种方式,胸痛中心的建设均 要涉及到医院内外许多部门,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组织机构的形式可以因不同医院的实 际情况而定,但基本要求和任务是相同的。 1.医院成立胸痛中心委员会 1)由医院院长或副院长担任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1.10)2)书面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职责;(1.11) 3)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具有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为胸痛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的权力。(1.12) 说明:1.10-1.12 需上传医院正式文件的扫描件。 2. 任命胸痛中心医疗总监 1)医院正式任命一名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且该医师应具备心血管专业背景、高级职称及将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能必须具备对 ACS 患者进行急救和诊断的能力;(1.13) 2)书面文件正式明确胸痛中心医疗总监的职责。(1.14) 说明:1.13-1.14 需上传以下材料: 1.总监任命文件的扫描件 2.总监的专业资质文件: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 3.总监资质说明与职责 3. 任命胸痛中心协调员 1)指定一名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协调员,协调员必须具备正确处理ACS的能力;(1.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