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_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_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_苏教版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解决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加、减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即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再学习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确定算法。

这节课虽然内容不多,只有两个知识点。但毕竟是新课,学生们第一次接触,而且对于学生来讲,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对新知的接受主要是靠第一次信息的接受、理解,如果在第一次讲解时,学生没有抓住要领,没弄清楚,以后往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补习、辅导,有时还难以完全纠正过来。因此,我在教学新知时,不急于求成,先画图(左边3个苹果,右边5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并用文字叙述;再引导孩子看着这幅图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由于学生已学过用加法解决图文问题的题目,因此很快提出“左右两边一个有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有好几个字,如果写下来要好一会,但数学王国里的符号家族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麻烦,可以用这个符号表示(板书画出括线),让学生看着这个符号,自己说说其表示含义,在请几个小朋友说含义时,有小朋友说表示把左右两边合起来一共的意思,但还听到有小朋友说是在问“一共有多少个?”他的这个说法肯定代表班级里部分小朋友的想法,这正是我担心小朋友以后在做题时犯的错误,也是我在这堂课上希望听到的回答,只有在课堂上第一时间发现小朋友的错误才能在第一时间里帮小朋友解决问题,及时扫除学习障碍,因为在初学时学生对错误的印象还不深,容易消除他的错误看法和观点。我没有断然的否定这位学生的回答,只是告诉他:“它可没有这么大的本领,它只表示把左右合起来,一共的意思。你看,它用左右两只手把左边和右边的东西括起来,合起来了。”我用拟人的手法把括线的意思形象化,学生们听了也点点头,觉得很有道理。只要在括线下面添个“?”(板书?)就把刚才那个问题表示出来了,谁来说说这里的问号表示什么意思。再让学生把符号和板书对照,明确符号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也体会到符号表示的好处。这个例题教学完后,我没有马上教学“试一试”,而是先让学生动手动脑“试一试”想想做做的第1、2题。组织学生先看图,同桌互说图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什么,再在全班交流,明确图意和所求问题之后再让学生提笔列式解答。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动口说的过程中把知识内化,促使学生理解、掌握。

接下来我才教学“试一试”,在教学时,我直接出示整幅图,让学生仔细

观察题目里括线表示的意思,括线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及“?”在哪里,它表示什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出这道题的两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这环节,我相对放开些,让学生自己分析实际问题的结构,自己列式。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8单元课题: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第12教时总第34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符号感。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 教学难点:根据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图画题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在学习“比一比”时,先比较哪根跳绳长,再比较哪个小朋友高,我们用“√”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这比用文字表示方便多了。 2.导入:使用符号表示既简单又明确,我们数学上经常使用符号。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用符号表示图画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学习如何通过计算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题。 (1)出示苹果图。 (2)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如果把刚才的问题写下来,这些字要写好长时间,现在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3)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 (出示括线)这叫括线,括线对着哪里,就表示哪里的东西,这里的括线就表示左边和右边的苹果总数。“一共有多少个?”不知道,要我们求出来,这是问题,就在括线下面写问号。(出示“?”) 你们看,这样表示简单吗? (4)了解已知条件和问题: 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呢?已经知道了什么就是已知条件,要求什么就是问题。(5)提问:这道题谁会列式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包括括线的问号) (2)提问:在这道题里,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括线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表示什么? 谁能说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在书上列算式计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当我拿到数学课本时,最初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猫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态,再让学生戴上小猫的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我印象最深的是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2+6 (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 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通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中。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

一、设置情境,故事导入: 同学们,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的各种水果都已经成熟了!你看!兔妈妈和小兔子也挎着篮子去摘苹果了。<出示果园丰收的课件>让我们也跟随它们一起去看看吧!(预设1分钟) 二、自主观察,合作探究: (1)教学例8: 师:<出示例8课件>这是小兔子摘的苹果,你瞧,调皮的小兔子把苹果分成了两部分,看着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盘里有5个苹果,盘外有3个苹果。<适机出现这两句话的课件> 师:好!你还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一共有8个苹果。 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有8个苹果的?生:加法算式计算。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算式计算? 生:因为求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就用加法算式计算。师:那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算式计算的问题吗? 生:小兔子一共摘了几颗苹果?<适机出现这句话的课件> 师:你很善于思考!老师如果要把你提的这个问题写在黑板上用的时间会比较长!所以老师用另外一种更简便更明了的符号来表示你刚才所提的这个问题。<课件出示画括线的过程闪动两下>这个符号叫括线,(板书括线)请大家齐读一遍。 生:齐读括线 师:括线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板书:表示总数)。谁能说一说在这幅图中是表示把哪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 生:是表示把盘里和盘外的苹果合起来的总数。师: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是我们要求的问题,刘老师还可以用另外一个符号来表示,<课件出示?闪动两下>这个符号叫问号,(板书问号)请大家齐读一遍。 生:齐读问号。 师:问号表示我们要求的问题(板书:表示要求的问题)在这幅图中,把“?”写在括线的下面,就表示求两部分苹果合起来的总数是多少?利用括线和问号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实际问题) 师:现在谁能用三句话来说一说这幅图中已经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生:盘里有5个苹果,盘外有3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师:谁能帮助小兔子来解决这个问题?生:5+3=8<出示加法算式的课件> 师:你能说一说5、3、8分别表示什么? 生:5表示盘里有5个苹果,3表示盘外有3个苹果,8表示两部分一共有8个苹果。 师:谢谢你精彩的解释!8是我们求出来的数,所以一般要把它写在等号的右边。(预设6分钟) (2)教学试一试 师:刚才我们看了小兔子摘的苹果,现在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兔妈妈摘的苹果<出示试一试的课件>。请大家先观察:在这幅图中括线下面的8表示什么? 生:表示一共有8个苹果。 师:对!因为括线表示总数。8写在括线的下面就表示这幅图中的总数是已知的。问号的位置和前面那幅图中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师:怎么不一样? 生:第一幅图中问号在括线的下面第二幅图中的问号在括线的上面。 师:问号表示所求的问题,问号在哪,就表示哪儿是未知数,是我们不知道的,我们就要把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 教 学 反 思 XX学校:XXX

一、准备课1、数一数教学反思 “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 习数学的重要性,我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数数活动,吸引刚刚走入课堂的学生和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数了生动活泼的主题图中的事物,再抽象出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发现许多学生没入学前就会数数情境图中的数数难不住这些学生们。但也有出现个别学生数错的情况。 一、准备课2、比多少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要重点利用教材情境图,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重点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在教学中有令人欣喜的地方如在学习“同样多”是学生的观察能力真令人佩服,课上学生除了说“小兔和萝卜同样多,小猪和苹果同样多。。。。。。”还观察到“桥和房子同样多”。 二、位置1、上、下、前、后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设置了三个任务 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

2、学会用上下前后完整地表达事物的位置关系。 3、体会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而体会相对性是这节课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整堂课很流畅,但是总感觉这堂课还是欠缺火候,孩子们的积极性虽然高,却表现得有些浮躁。首先谈一谈这节课我的两点做法 一、游戏为主强化主题。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 一系列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在教学上下的时候设置了指一指游戏问学生鼻子的上面是什么让学生指一指在教学前后的时候又让学生排队激情引趣烘托气氛让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手、动口又动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理念。 二、来源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实”。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使学 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如:教学上下的时候出示大桥的情景,同时让学生看看教室的上面是什么,教室的下面是什么,当有学生说出有垃圾的时候又可以进行讲卫生的教育。教学前后,通过排队的情境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前后的相对性又能进行社会公德教育。 但是这节课虽然学生说得很好讲的流畅学的欢快却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1、参照物的概念要讲吗?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上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位置的相对性,但是这感受是什么程度呢?教师提问为什么火车一会在上面,一会在下面的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评课稿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评课稿 今天,陈老师教学了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解决用括线和“?”表示的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安排这部分内容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加、减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即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再根据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加减法的意义确定计算方法。这是教材第一次出现相对完整的实际问题,因为在此之前只是让学生看图列式,而没有给出过明确的问题。教材首先通过例题教学用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例题的直观图显示:5个苹果在盘子里,3个苹果在盘子外,括线对应的是所有的苹果,下面标注“?个”,表示这道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在直观图的下方,教材用三句话引导学生从直观图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最后用填方框的形式让学生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问题虽简单,但这种借助括线和“?”呈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同时,学生所经历的提取信息、提出问题以及通过计算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必由之路。经历这一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1、趣味性和竞争性融为一体:卡通人物是孩子们的最爱,特别是羊村的喜羊羊,因为他的勇敢和机智,更是深得孩子们的青睐。所以陈老师用他们的故事贯穿整节课,更具有趣味性;每小组得星多少,以及到最后生成的相关实际问题更具有竞争性和挑战性,因为这是孩子们通过自己努力形成的,比起解决书本上现有的问题更加有成就感。 2、层次性和系统性相结合:新课前,陈老师首先出示了没有括线和问号的主题图,学生能利用已有经验,轻松说出图意,接着再出示完整的例题。陈老师先介绍了“︷”和“?”,让学生明白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知道了表示“一共多少个苹果”以后,则侧重于用不同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整的说说图意。学生在明白图意的基础上,结合加法的意义,自然选择了加法来解决问题。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相比例题,其实“试一试”对学生来说,理解和列式都更难一些。出示图后,陈老师先引导学生直接观察,这里的括线和问号位置相比前一题有所不同,并借助在例题学习中获得的经验,认识到图中的括线及下面的数量‘8个’表示一共有8个苹果,篮子外面有1个。篮子上面的‘?个’表示要求的问题是:‘篮子里面有几个苹果’。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在充分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再提问:怎样求篮子里有几个?学生们利用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解决问题。由于减法是难点,因此对减法算式的理解要比加法更细致,列式之后陈老师追问:为什么用减法,使学生充分理解到是从8里面去掉1个,所以用减法计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0篇

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看图数物体时,只要他们观察的够仔细,相信他们都能数出自己所选物体的个数,所以我感觉着一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所以在上课时,可以尽可能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数物体,比如数人时可以先数女同学有几个,再数背书包的女同学有几个,再数扎辫子的女同学有几个等等,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但是作为学生进入小学的第一节数学课,要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顺利的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是这节课的关键。“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图(课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在抽象出数,然后在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了多种方法,分步骤的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现数学的广泛性。最后的小结,既对本节课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 2.《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比一比”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我们不仅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方法、思想。本节课我认认真真的设计教案,仔仔细细制作教具。 本节课教学比较物体的多少,让学生初步感受比较的数学方法。课堂上利用了实物投影,呈现果树、小兔子、木头、石凳,以及小兔子搬砖、铅笔、学生等景物和场面,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 想想做做安排了两种形式的活动。一种是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了实践活动,让同桌两个学生比较自己的铅笔,哪枝长哪枝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同时在课堂上教学活动要师生互动,人人参与,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不为一时学会,而为一辈子会学;教师的教学不是教会少数,而是带动全体。这节课学生们发言都很积极,由于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学生比较熟悉,课堂上基本都能够掌握比较的方法,有个别学生有困难的,我下课对其进行了单独的辅导,在辅导后,发现他们也能够掌握方法了。

教案用括线表示实际问题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61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61-62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符号感。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重点: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新朋友,想不想认识他啊?生:想!师:这个新朋友呢有个脾气,那就是他只喜欢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的小朋友。我们是这样的小朋友吗?生:是! 二、新授 1、出示例题 师:看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以前没有见过的新朋友在哪里! 生1:有苹果。追问:苹果是怎么样摆放的?新朋友又在哪里? 生2:盘子里有5个,盘子外面有3个,总共有8个。 生3:新朋友就是这个红色的线。师:除了红色的线还有什么? (老师指导完成) 师:有同学知道他的名字吗?/看来没有同学知道。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新朋友的名字? 生:想! 师:他叫括线,让我们一起喊一喊他的名字吧!“括线”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想一想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言. 生:他表示把盘子里的苹果和盘子外的苹果合起来。 师:你能把刚刚同学的话在重复说一遍吗?

生:……. 师:小朋友们已经找到了一个新朋友了,看看还有吗? 生:“?” 追问:他表示什么? 生:不知道, 师:对了,不知道的,就是我们要求的。看看这幅图要求什么? 生:总数。 追问:那现在你能完整的说一说这幅图吗? 生1:盘子里面有5个苹果,盘子外面有3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生2:….. 同桌相互说一说。全班一起说。 师:现在要求一共有几个苹果,该怎么样算呢? 生:5+3=8, 师:你是怎么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 生:….. 师:把两部分和起来求总数用加法。 同学们今天变现真棒,,表现的非常聪明,能不能表现的更聪明呢? 出示情境图2(试一试)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幅图,从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说图。教师指导。 追问:和刚刚的图有什么不同? 师: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幅图吗? 学生自由发言 师:应该如何列试计算呢?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呢? 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拓展 1、第1题。 学生说图,从图中了解到什么?(教师追问:括线表示什么?它左边是什么,有多少?右边呢?“?”在哪里,表示什么?) 完成填空,列算式。解释算式. 2、第2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

一、《数一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让学生感受学校的环境,熟悉他们今后学习、生活、活动的场所,怎么样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顺利的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是这节课的关键。在教学时,我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图(课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再抽象出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了多种方法,分步骤的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现数学的广泛性。最后的小结,既对本节课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 二、《比一比》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一比教学一课时完成,其中包含了比长短、比轻重、比高矮等等,细细品味,这个教材的编排是非常有心的,每一种比的方法虽各不相同,但实际上又是相通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例题学习中没有问题,但在操作第一题同座比铅笔时,一放就收不回来了,小朋友一个个都非要自己的铅笔长不可,当时在讲三支铅笔比的时候,我就用了一支自己的笔去比,引导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又回来了,看来课堂上活动组织的有效性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今天教学中比较满意的是学生理解了“最多、最少”至少需要三个物体比一比,我在三支铅笔比的时候引入这句话,“三支笔比,谁最长,谁最短,为什么要加一个最呢?” 但在作业中发现学生对绳子绕三圈比绕四圈短,有的学生不理解题意;对于一个菠萝=两个苹果,一个菠萝=三个柿子,一个菠萝、一个苹果、一个柿子比一比,有个别小朋友不清。由此我采取了个个击破的方法,错的小朋友面批,边讲边实验边订正,效果不错。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套10篇)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董彩玉本节课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在设计这节数学课时,着力体现以下一些新课标理念: 一、注重情境导入,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我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生活化素材,为儿童提供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如数智慧星、为农民伯伯数花生种子、例举生活中100以内数的应用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产生亲近感。 二、师生角色转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成了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本课通过争夺智慧星、估测羊群数量、小组合作数种子、挑自己喜爱的学具数数、小组内自由地接力数数、互相之间的猜数游戏、找生活中100以内的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的精神。尤其在汇报小组合作数百以内数的方法时,就是一个小型的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 三、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本课学习的各环节中,当学生完成某种探索知识的任务(数的方法),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问题(小组合作数种子、举生活实例)后,教师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鼓励,并奖给智慧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2014.4

《数的顺序》教学反思 一年级董彩玉 数的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的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在教学时,我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在填写百数表时,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所以我让学生去独立填写,从而形成100以内数的顺序的鲜明表象,为进一步加深对各数的顺序的记忆,也为理解和探索百数表的排列规律打下基础。 2、通过对百数表横、竖、斜各方位的观察,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堂课上下来,感觉学生比较活跃,效果较好,但是时间上把握的不太好,在观察这一环节花费时间太多,后面有2道习题没有完成,以后教学时要注意适当控制。 2014.5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解决用括号线表示的实际问题》知识讲解 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问题(1)导入 盘里有( )个苹果,盘外有( )个苹果,一共有 个苹果。(教材60页例8) += 过程讲解 1.名称点拨 是括线,“?”是问号。 2.理解题意 苹果下面的括线表示把盘里和盘外的苹果合起来;括线下面的“?个”连同上面的括线表示要求的问题。 3.明确解题思路 盘里有5个苹果,盘外有3个苹果,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就是把5和3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4.解决问题 盘里有(5)个苹果,盘外有(3)个苹果,一共有8个苹果。 问题(2)导入 一共有8个苹果,篮子外有( )个,篮子里有个。(教材60页“试一试”)

8-= 过程详解 1.观图,获取信息 左边有1个苹果,右边有1篮子苹果,篮子上面有“?个”,下面有括线,括线处标有数量“8个”。 2.理解题意 括线及下面的数量“8个”表示一共有8个苹果,篮子外面有1个苹果,篮子上面的“?个”表示要求的问题,即求篮子里有几个苹果。 3.解题方法 从8个苹果中去掉篮子外面的苹果数,剩下的就是篮子里面的苹果数,用减法计算。 4.解决问题 一共有8个苹果,篮子外有(1)个,篮子里有7个。 归纳总结 1.“?”在“”的下面表示求的是两部分的和,即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2.“?”在“”上面的一侧,是已知总数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误区警示 【误区】看图列式计算。 识错技巧 ?在“”在上面的一侧,应该用减法计算。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没有准确理解题意,导致计算错误。 “”上面有“?根”,7根是总数,篮子旁边有3根,求篮子里有几根,用减法计算。 正确解答 温馨提示 “?”在“”上面的一侧,是已知总数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篇 篇一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刚刚入学,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学生家庭及学生智力存在差异,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必须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数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还不是很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不够理想。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透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要做到: 一、用心落实素质教育 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我当小医生等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放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 二、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要认真钻研《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

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取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潜力。之后,学生练习不一样程度,不一样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构成潜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我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用心参与,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为学好数学迈出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光的延长而减慢。因此,要做到: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光。这样就能改变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短处。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要做到一小节一整理,构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构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使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这样既构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带给可能。 3、批改作业。 要针对不一样的练习错误,进行面批,指出个性问题,群众订正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60页的内容。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符号感。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过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括线和问号的含义,能用列算式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图意,能根据图意列式计算。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在学习“比一比”的时候,先比较哪根跳绳长,在比较哪个小朋友高,你们还记得是用什么符号表示哪根跳绳长,哪个人高的吗?(指名回答)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苹果图。 (2)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左边有3个苹果,右边有5个苹果)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指名回答) 谈话:我把你们提出的问题写下来,虽然你们不认识字,可以看一看我写这些字用了多大会儿。 在图右边板书:左边和右边的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这个问题,我写出来用了好一会儿,我现在用符号表示,请看:(在苹果图下画线)这叫做括线,括线对着哪里,就表示哪里的东西,这里的括线就表示左边和右边的苹果总数。“一共有个?”不知道,要我们求出来,这是问题,就在括线下面写问号。?(板书:?) 有了这个括线,有了这个问号,就把刚才写的这句话的意思表示清楚了。你们看这样表示简单吗?我再来问你们,在这道题里括线表示什么意识?问号表示什么意思? (3)谈话:明白了题目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我们再来找一找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已经知道什么”是已知条件,“要求什么”是问题。题目中有哪两个已知条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先小组讨论,再指名发言) (4)提问:谁会列式计算?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包括括线和问号)。 (2)提问:在这道题目里,括线表示什么意思? 括线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表示什么?(每个问题都指名回答) (3)提问:你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1 数一数 一课时 课后反思 1.创设情境,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时间。展示“美丽的校园”图之后,先让学生随意看、随意说,自由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指定内容,让学生“看看,说说”,全面了解画面的内容,并把尊敬老师、爱护同学等思想品德内容渗入其中。然后让学生由数画上的物体到数身边的实物,体验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数一数”的学习活动中,注意关爱每个学生,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到“我能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数一数”这节课,也是入学教育课。老师应充分利用“美丽的校园”的画面资源,指导学生看图数数。由学生自由观察数数到有序观察数数,让学生领悟观察的方法。由老师反复提问“还有什么?”使学生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到数数的

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2 比多少 一课时 课后反思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回顾旧知,引入新知。通过主题情境,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引向学习内容,教学自然巧妙,有水到渠成之感,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通过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用“同样多”“多”“少”来描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参与到教学中,能主动地学数学。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都得以提高,建立起较强的数感。 2.尊重学生,给予语言的鼓励,学生用词不当时委婉纠正。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合理的选择,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提出数学问题,进而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让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数法和组成,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 一、珍视学生的原有基础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学2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所学的,并且对于100以内的数,学生也已在生活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因此我非常珍视学生的原有经验,在学生充分展示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相机引导。如在课始我就请学生先说说20以内数的组成,让他们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一步一步深入探究。接着又从学生感兴趣的数小棒入手,先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着数100根小棒,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生有自己数数的好方法时,再请学生上台展示数数的方法,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在展示数数的过程中,我不时的相机指导,肯定了他们10根10根数的方法后,要求他们每10根扎成一捆,最后10捆再扎成一大捆,形象地再现了10个一是一十,10个百是一百。于是全班同学学着数小棒,再一次展现10捆小棒时,引导观察数好的小棒,说说看懂了什么?比较顺畅地理解了10个一是一十,10个百是一百。 二、知识来自共同的交流探究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是我们教学追求的目的。抱着这样的心态,整个课堂我都以同桌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发挥合作、交流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学生勇于发表意见的同时,给予了他们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让学生学会估算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节课中,我利用百羊图创设了一些培养学生估算的活动,如:猜猜这儿有多少羊?(100、95、80…)接着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并亲身体验出它比以前数过的数20大得多。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体会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篇二:一年级数学《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学2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并且对于100以内的数,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在学生充分展示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如课一开始我就请学生先说说20以内数的组成,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一步一步深入探究。接着又从学生感兴趣的数小棒入手,先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着数100根小棒,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生有数数的好方法时,再请学生上台展示。在展示数数的过程中,我不时的指导,肯定了他们10根10根数的方法后,要求他们每10根扎成一捆,最后10捆再扎成一大捆,形象地再现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于是全班同学学着数小棒,再一次展现10捆小棒时,比较顺畅地理解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本节课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 1、教师的评价较少,应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表扬。 2、这节课我讲得过多,留给学生动口动思维的空间不够多,应尽情篇三:一年级数学《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学2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并且对于100以内的数,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在学生充分展示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如课一开始我就请学生先说说20以内数的组成,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一步一步深入探究。接着又从学生感兴趣的数小棒入手,先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着

用括线和问号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设计

用括线和问号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理解括线和问号在图画应用题中的意义。 2、能够初步认识图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正确地叙述图意,理解“求和”“求剩 余”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3、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理解图画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突破方法:引导、观察、分析 2、根据图画应用题结构正确选择算法。 突破方法:观察、合作、交流 教法与学法:指导法、观察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故事导入: 同学们,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的各种水果都已经成熟了!你看!兔妈妈和小兔子也挎着篮子去摘苹果了。<出示果园丰收的课件>让我们也跟随它们一起去看看吧!(预设1分钟) 二、自主观察,合作探究: (1)教学例8: 师:<出示例8课件>这是小兔子摘的苹果,你瞧,调皮的小兔子把苹果分成了两部分,看着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盘里有5个苹果,盘外有3个苹果。<适机出现这两句话的课件> 师:好!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一共有8个苹果。 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有8个苹果的? 生:加法算式计算。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算式计算? 生:因为求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就用加法算式计算。 师:那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算式计算的问题吗? 生:小兔子一共摘了几颗苹果?<适机出现这句话的课件> 师:你很善于思考!老师如果要把你提的这个问题写在黑板上用的时间会比较长! 所以老师用另外一种更简便更明了的符号来表示你刚才所提的这个问题。<课件出示画括线的过程闪动两下>这个符号叫括线,(板书括线)请大家齐读一遍。 生:齐读括线 师:括线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板书:表示总数)。谁能说一说在这幅图中是表示把哪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 生:是表示把盘里和盘外的苹果合起来的总数。 师: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是我们要求的问题,刘老师还可以用另外一个符号来表示,<课件出示?闪动两下>这个符号叫问号,(板书问号)请大家齐读一遍。 生:齐读问号。 师:问号表示我们要求的问题(板书:表示要求的问题)在这幅图中,把“?” 写在括线的下面,就表示求两部分苹果合起来的总数是多少?利用括线和问号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一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不知不觉又到了一学期的末尾,为了让学生能正确认识、理解、掌握一年级这学期的数学知识,在组织总复习时,我是这样考虑的: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 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复习的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 如在复习方位与图形时,可以请学生自己说一说学了哪些立体图形以及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这样,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就需要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 2、开展多种形式的复习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组织复习时,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需求,尽可能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练习内容,以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复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我除了适当地安排一些算式的计算练习外,也设计了一些小游戏的活动,像“找朋友”“开火车”等活动,都是学生比较喜爱的活动,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达到复习的效果。 3、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以往的复习课,基本上以单调的训练为主,在设计时我改变了以往的形式,以游戏贯穿全课,把所学的知识巧妙地融入到一个综合的活动中。如站队时的前后位置,图形的分类、口算等,学生一边玩,一边回顾,一边应用,增强了趣味性。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操作,学

生的思维“活”起来了,认识也会随之提高。。 4、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学前教育、生活积累以及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很可能会产生学习理解的差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时考虑到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特别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如在复习计算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多安排一些练习题。一般的学生要保证基本要求做一些基本形式的练习,而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练习。这种课堂分层次的练习,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辅导,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都有所提高。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上下前后》教学反思 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根据研究,儿童在掌握空间方位的过程中,首先把不同的方位与自己身体的一定部分相对应,建立起以下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左面是左手,右面是右手。一般学生在6岁以前就能完全正确辨认“上、下”、“前、后”,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并未发展完善。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为标志为中心进行辨认 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设置了三个任务: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2、学会用上下前后完整地表达事物的位置关系;3、体会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而体会相对性是这节课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整堂课很流畅,但是总感觉这堂课还是欠缺火候,孩子们的积极性虽然高,却表现得有些浮躁。首先谈一谈这节课我的两点做法: 一、游戏为主,强化主题。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在教学上下的时候,设置了指一指游戏,问学生鼻子的上面是什么,让学生指一指,在教学前后的时候,又让学生排队,激情引趣,烘托气氛,让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手、动口又动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理念。 二、来源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实”,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如:如:教学上下的时候,出示大桥的情景,同时让学生看看教室的上面是什么,教室的下面是什么,当有学生说出有垃圾的时候,又可以进行讲卫生的教育。教学前后,通过排队的情境,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前后的相对性,又能进行社会公德教育。 但是,这节课虽然学生说得很好,讲的流畅,学的欢快,却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1、参照物的概念要讲吗?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上,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位置的相对性,但是这感受是什么程度呢?但教师提问,为什么火车一会在上面一会在下面的时候,学生是很难讲出来参照物不同的,我觉得只能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体会到相对性就可以了,不用加以总结, 2、为什么上课讲得头头是道,而作业却错误百出呢?在教学前后的时候,巩固练习中,动物游泳比赛,有部分学生填了上下。说明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并没有完全理解。而在楼层问题中,学生的第几层的概念没有发展完善,最高的一层有部分学生会认为是第一层。特别~~~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对学生来说也是难点。 《左右》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左右》时,设计以游戏活动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建构知识。这节课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有意义的素材 我在上新课环节,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进入,找自己身体中的左和右,使学生身不由己地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初步确定左、右观念。接着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创造性地设计了“找邻居”这个游戏活动,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并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精神。 2、注重课堂师生情感的沟通。 我做遥控器,孩子们当机器人,师生同台表演“机器人游戏”,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们的中间,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 3、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活动中学数学。 数学活动教学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标,明确提出了以“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力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