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图片快速检索(开卷考试必备)

人教版初中历史图片快速检索(开卷考试必备)
人教版初中历史图片快速检索(开卷考试必备)

人教版历史图片快速检索(课本顺序)

人文初祖——黄

帝黄帝建造宫室,制

作衣裳,教人们挖

井,发明舟车,为

后世的衣食住行

奠定了基础。

商朝司母戊鼎

是现存古代世界

最大的青铜器。

三星堆大

青铜立人

(三星堆另外还

出土了青铜面具、

青铜神树等)

与商周时期,四川

成都平原独特的

青铜文明。

西周等级示意图

战国时期的铁制

农具

(春秋时期开始

出现铁农具。到战

国时,铁农具使用

范围扩大。)

铸造铁农具示意

闻名世界的

防洪灌溉工程

商鞅舌战守旧群

大思想

家、大教

育家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

提出“仁”的学说,

倡导“为政以德”

法家的

代表人

物:韩

提出建立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的封

建国家。受秦国国

君赏识。

兵家鼻主孙武

著有《孙子兵法》

一书

秦始皇

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建立者。于前230年到前

221年

灭六国,统一全

国。秦统一货币为圆

形方孔钱

秦统一文字

把小篆作为全国

规范文字,后来又

推广笔画更为简

单的隶书。

秦朝的疆域

大一统的汉武帝

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的丝绸之路

东部起点是长安,向西经过河西

走廊,再到今天的新疆,再向西到西

亚,最后一直到欧洲。

改进造纸术,用树

皮、破布、麻头、

旧鱼网做原料造

出“蔡侯纸”。

东汉

时期

著名

医学家

华佗

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

“麻沸散”

编成医学体操“五

禽戏”

东汉

时期

著名

医学家

张仲景

写成《伤寒杂病

论》

他医术高明,医德

高尚。后世尊称他

为“医圣”

司马迁采访史迹

司马迁是我国古

代著名史学家,编

成《史记》是我国

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

秦始

皇陵

兵马

俑是

秦汉时期雕塑艺

术的杰出代表。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反映民族融合)左为汉族服饰俑

右为鲜卑服饰俑

南朝的

祖冲之

是我国

古代著名数学家

和天文学家。在世

界上第一次把圆

周率的数值计算

到小数点后第七

位,领先世界近一

千年。

北朝

的贾

思勰

是我国历史上著

名的农学家。他写

的《齐民要术》一

书是我国现存的

第一部完整的农

业科学著作。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代表作品《兰亭序》有“天

下第一行书”美誉,他被后人尊称为“书圣”隋朝大运河。以洛

阳为中心,北达涿

郡,南到余杭。共

分四段,淮安境内

一段叫邗沟。

唐太宗李

世民,吸

取隋亡教

训,重视发展生

产,减轻农民负

担,提倡节俭,任

用贤才,虚心纳

谏,民族政策开

明,历史上称他的

统治为“贞观之

治”。

我国历

史上唯

一的女

皇帝。当政时期,

继续实行唐太宗

发展生产,选拔贤

才的政策,人称她

的统治“政启开

元,治宏贞观”。

唐朝改进犁的构造,制成的曲辕犁。唐朝时创制的新

的灌溉工具——

筒车。

唐太宗时新科进

士鱼贯而出。说明

当时的科举事业

有了较大发展。

“天下英雄,入吾

彀中矣”。

明朝科举考场

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入吐蕃

壁画始铸于621年(唐

高祖统治时期)的

唐朝货币:开元通

贞观时高

僧玄奘西

游天竺,

带回大量

佛经。他还以亲身

见闻写成《大唐西

域记》。是研究中

亚、印度半岛及新

疆历史和佛学典

高僧鉴真,在唐玄

宗时,东渡日本,

传播唐朝文化,在

日本建唐招提寺。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交子

出现在

北宋四川地区,是

世界上最早的纸

币,是当时商业繁

荣的重要标志。

铁木

统一蒙古草原,

建立蒙古国,结束

长期混战局面,被

尊称为成吉思汗。

元朝的疆域图

设宣政院管辖

西藏地区,还加强

对台湾管辖。

宋朝的罗盘针(指

南针)

北宋

时制成,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创造了条件。

北宋

的司

马光

我国古代著名的

史学家,编有编年

体通史巨著《资治

通鉴》。按年代顺

序,记述了战国到

五代的历史。

北宋著名豪放

派词作家。代表作

品有《念奴娇·赤

壁怀古》

生活在两宋之交

的女词人,她的词

风格委婉,感情真

挚,清新自然。

辛弃

南宋词人,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的词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清明上河图》

这幅风俗画

由北宋大画家张

择端创作,描绘了

北宋东京汴河沿

岸的风光和繁华

景象。

科举考生看榜图

明朝科举只许在

四书五经范围内

命题,考生只能根

据指定观点答卷,

文分八部分称八

股文。

先后七下西洋,最

远到达红海沿岸

和非洲东海岸,是

我国也是世界航

海史上的伟大航

海家。

明朝抗倭民族英雄。组成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后南下福建、广东剿灭了东南沿海倭

寇。

1662年从荷

兰殖民者手里收

复台湾。我国历史

上的民族英雄。

清朝疆域

西跨葱

岭,西北

达巴尔喀

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

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

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

明朝卓越的医学家,写成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民族英

雄林则

徐领导

虎门销烟,取得禁

烟斗争伟大胜利

关天培

江苏淮

安人,

任广东

水师提督。鸦片战

争时期的民族英

雄。在虎门炮台率

兵抗敌,最后战死

在炮台。

被焚烧后的圆明

园残迹

1860年,英法联军

攻入北京,抢劫并

焚烧了圆明园。它

记录着英法联军

摧残文明的滔天

罪行

左宗棠

清朝洋

务派大臣,负责收复新疆后建议设新疆行省。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福州船政局,这是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厂。

邓世

在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大战中,指挥

致远舰迎战敌舰,

最终与舰同沉,壮

烈牺牲。

签订《辛丑条约》

1901年,清政府被

迫签订。从此清政

府完全成为帝国

主义统治中国的

工具,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江南制造总局炮

由曾国藩和李鸿

章在上海创办,是

当时国内最大的

近代军事工业。

京师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

维新派重要领导

人之一,在戊戌政

变后,英勇就义。

康有为

1895年发起“公车

上书”请求变法,

揭开维新变法序

幕。后得到光绪帝

重用,主持变法,

变法失败后流亡

国外。

梁启超

与康有为等人发

起“公车上书”请

求变法。后与康有

为一起主持变法,

变法失败后流亡

国外。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梁等发起“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

1910

年同

盟会

广西支部编的《南

风报》上插图。图

中竹叶由三民主

义中“民族主义”

四个字组成。

1911年10月10

日,革命党人在湖

北武昌发动起义

(辛亥革命的主

要标志)。上图为

起义军占领楚望

台军械库。

1915

年陈独

秀在上

海创办的《青年杂

志》封面(从第二

卷起改名《新青

年》)它的创办,

标志着新文化运

动的兴起。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创办《青年杂志》。五四运动领导人,中共一大当选为中

央局书记。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的主

要代表人物之一,

五四运动领导人,

新文化运动后期,

积极宣传马克思

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

要代表人物之一

新文化运动的主

要代表人物之一,

把反封建与提倡

新文学结合起来。

浙江嘉兴南湖游

1921年中共一大曾经在这里召开过。

黄埔

军校和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在苏联和中共帮助下,1924年国民党

在广东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

学校,即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

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它体现了国共

合作。

1927.8.1.南昌起

打响了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第一枪。

上图:红军

强渡的泸定

铁索桥

左图:红军长征示意图

《西

北文

化日

报》报道西安事变

的消息。

它的和平解决,标

志十年内战基本

结束,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初步形成

日军南京大屠杀

图片

共杀害中国居民

和放下武器的士

兵达三十万。

报纸报道日军杀

人比赛

中国军队守卫台

儿庄

1938年春台儿庄

战役,中国军队歼

敌一万多人,取得

重大胜利。

百团大

战期间

彭德怀

在前线

指挥作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

战争中,中国军队

主动出击日军最

大规模战役。

1945

年9

月2

日,

日本政府向盟国

递交投降书,二战

宣告结束

毛泽东赴重庆谈

1945年8月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到达重庆,国共最终签订“双十协定”毛泽东与蒋介石

重庆谈判时的合

刘邓大军挺进大

别山

严重威胁了国民

党统治中心南京

和湖北重镇武汉,

战略进攻开始。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占领

南京,统治中国22

年国民党政权垮

淮海战役人民群众积极支前,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状元

实业

家张

謇,提出“实业救

国”的口号,放弃

高官厚禄,回乡创

办大生纱厂等一

系列企业。

辛亥

革命

后,民

国政府改变愚昧

落后的习俗,废除

有损人格的跪拜

礼,用平等称谓,

图为军警为行人

剪辫子。

“人”字形路轨

修建京张铁路

时,为了确保行车

安全,詹天佑设计

出“人”字形路轨,

以减缓坡度。

中国近

代著名

化学家侯德榜

鸦片战争时期爱

戊戌变

法时期

的启蒙

思想家

严复

京师

大学

北京大学前身,创

发明“侯氏制碱法”,撰写《制碱》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之于世,打破碱业垄断。国思想家,主张学

习外国,编成《海

国图志》一书,目

的是“师夷长技以

制夷”。

主张效法西方,推

行维新改革。译著

《天演论》,提出

“物竞天择,适者

生存”等进步观

点。

办于戊戌变法时

期,是中国近代第

一所国家建立的

最高学府,也是戊

戌变法的重要成

果。

美术大师徐悲鸿画的马

他的代表作《愚公移山》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上毛主

席在天安门城楼

宣告: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人民政

府成立。

人民解放军受到

西藏各界人民的

欢迎。1951年西藏

和平解放,至此,

祖国大陆获得统

一,各民族实现大

团结。

庆祝和平解放西

藏办法的协议签

订,毛主席宴请阿

沛·阿旺晋美(左)

和班禅额尔德尼

(右)

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黄继光

抗美援朝时上甘

岭战役中的一位

战斗英雄。在一次

战斗中,他用自己

抗美援朝战场

上严守潜伏纪律

的邱少云。当敌人

的炮火燃起的烈

火烧到他身上时,

土地改革时农民

拔除地主立的地

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军。

的身

躯堵

住敌

人的机枪口,掩护

战友夺回阵地。

他纹

丝不

动,

直到被大火吞噬,

壮烈牺牲。

界碑,把土地分给

无地、少地的农

民。

向农民宣读土地改革法农民丈量分配土地四川金

堂县贫农分到了土地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地主阶级不复存在。1953-1957年,我国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底,鞍山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

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一个

五年

计划

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三大改造中,农民

申请加入农业生

产合作社

农业

实现合作化

后,农民

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大跃进”时期的

壁画

这幅壁画反映了

当时浮夸风盛行。

弹元

勋:

邓稼先

他是我国在探索

建设社会主义的

道路过程中涌现

的先进人物之一。

庆石

油工

人王

进喜发扬艰苦创

业精神,打出了大

庆油田的第一口

油井,他被誉为

“铁人”。

河南省兰

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他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过程中涌现的先进人物之一。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上海浦东开发

改革开放后,我国

设立上海浦东开

发区,现已发展成

为国际化的经济

中心和金融中心。

中英香港政权交

接仪式

依据“一国两制”

构想,1997年7

月1日,中国恢复

对香港行使主权。

中葡澳门政权交

接仪式

依据“一国两制”

构想,1999年12

月20日,我恢复

对澳门行使主权。

港特区区旗

香港特区区徽

特区区旗

澳门

特区区徽

1993年海协会会

长汪道涵与海基

会会长辜振甫在

新加坡举行会谈,

两岸关系的发展

迈出历史性的重

要一步。

出席万隆会议

他提出“求同存

异”的方针,促进

了会议圆满成功,

促进了中国同亚

非各国的团结与

合作。

197

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总理会谈,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1年

10月

25日,

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

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

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上左图为五

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上右图

为《乔的笑》,记录了中国恢复在联

合国合法席位,乔冠华开怀大笑的美

妙瞬间。

1972年,日本

首相田中角荣访

华,毛泽东主席会

见了他,中日两国

正式建立外交关

系。

2001年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中国迄今(2001年)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001

年,中

国代表

签字加入世界贸

易组织(WTO)

有助于加强我国

与世界各国各地

区经济联系,为我

国对外开放扩展

新的空间。

1964

年10

月16

日,我国第一颗原

子弹爆炸成功。加

强了我国的国防

力量,也打破了帝

国主义的核垄断,

有利于世界和平。

东方

红1

号卫星

这是1970年我国

成功发射的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是世界上继

苏、美、法、日后

第五个能独立发

射卫星的国家。

袁隆平在

田间观察水稻

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

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也被世界农学

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863计划的倡导者

1986年3月四位

老科学家联合向

中共中央提出要

跟踪世界战略高

科技发展,得到邓

小平指示。

票和

油票

计划经济时代,物

资匮乏。为缓和供

应的紧张,保持物

价的稳定,物资供

应都凭票购买。

达·芬

奇代

表作

之一

《蒙娜丽莎》

意大利文

艺复兴的先驱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其代表作是《神曲》。教堂壁画《最后的

晚餐》

这是达·芬奇的又

一代表作,通过绘

画描述人的内心

活动。充分体现了

人文主义精神。

英国的

大戏剧

家、文

艺复兴时期的文

学巨匠莎士比亚。

其代表作有《罗密

欧和朱丽叶》《哈

姆雷特》体现了人

文主义精神。

发现美

洲新大

陆的哥

伦布

1492年受西班牙

王室资助,他率领

船队横渡大西洋,

到达今天的美洲

古巴和海地。

15、16世纪,新舰路的开辟——世界

被发现

英国议会大厦

1689年英国议会

颁布《权利法案》

标志君主立宪制

度在英国确立。

签署《独立宣言》

1776年7月4日大

陆会议发表《独立

宣言》,标志着美

国的诞生。

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

总统、国父:

华盛顿

领导北美人民取

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起义,攻

法国社会等级制

资产阶级和农民

都属于第三等级,

拿破仑

政变夺

权,建

立法兰西第一帝

国,巩固资产阶级

统治,颁布《法

得独立战争的胜利,主持制订美国第一部宪法——1787年宪法占巴士底狱,揭开

法国大革命序幕。

政治上无权,经济

上供养上层等级。

反对国王为代表

的第一第二等级,

发动起义。

典》,对外多次打

败反法同盟军队,

并侵略许多国家。

哈格里夫斯发明的手摇珍妮纺纱

标志工业革命的

开始

瓦特和他发明的

蒸汽机

1785年以后,首先

在纺织部门投入

使用,人类从些进

入“蒸汽时代”。

英国的史蒂芬孙

制造的以蒸汽机

为动力的新的交

通工具:火车机车

三角贸易示意图

贸易路线:从欧洲

到非洲再到美洲

再回到欧洲

马克思

和恩格斯

共创马克思主义

理论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

美国历史

上第16

任总统林

1862年他颁布《解

放黑人奴隶宣言》

扭转了南北战争

初北方失利局面

他的贡献是:维护

北方军

队中的

黑人士

1862年林肯颁布

《解放黑人奴隶

宣言》,广大黑人

欢庆解放,踊跃参

军,北方获得雄厚

美国首都华盛顿

林肯纪念堂

林肯为维护国家

统一,解放黑人奴

隶作出贡献

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家统一,解放黑

人奴隶。

兵源,扭转了内战

初一再失利局面。

《“黑船”事件》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闯入日本江户湾浦贺港。要求签订不平等条约。

明治初期的小学

课堂

明治政府向欧美

学习,努力发展教

育。

东京街头有了电

明治政府引进西

方两次工业革命

成果。

爱迪生和他发明

的灯泡

他研制成功耐用

的碳丝灯泡,为世

界带来了光明。被

誉为“发明大王”

卡尔·本茨及其汽

此外他还发明了新的动力机器——内燃机。

莱特兄弟制造的

飞机

1903年12月,莱

特兄弟(威尔

伯·莱特和奥维

尔·莱特)终于制

成飞机,并试飞成

功,变人类飞行梦

萨拉

热窝

事件:

斐迪南大公遇刺

1914年6月28

日的萨拉热窝事

件,成为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导火线。

三国同盟(德、奥、

意)三国协约(英、

法、俄)两大集团

在一战前形成

[精]中考政治历史开卷考试高分技巧

中考政治历史开卷考试高分技巧 一、六大误区 误区一:答案在书上 中考政史开卷,部分考生认为试题答案可直接在书上找到,故考试前没整理笔记。其实,中考政史虽开卷,但许多试题答案并非能在书本上找到原题,仍需结合知识思考作答。准备一些授课笔记,有助于帮助思考 误区二:笔记只抄不整 政史考试只能带课本和指定资料及手写笔记进场,许多学生为充分利用开卷优势,将用的资料、做的练习等尽可能详尽地往笔记本上堆砌。但因没整理,笔记杂乱无章,考试时查阅极不方便,收效甚微。 误区三:家长代抄 为让笔记“够多够全”,也为减轻考生抄写负担,许多家长都“操刀”代劳,事后学生也不看。结果,学生对笔记非常陌生,查阅起来十分缓慢,影响答题。误区四:开卷不用记忆 开卷考试很容易让学生认为“基本知识点不需记忆”。部分学生对政史考试不作记忆准备,对基础知识点完全寄希望于考试翻书。结果答题时对知识点运用极不熟练,严重影响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误区五:见题就翻书 为确保答案正确,很多同学答题时先翻书找知识点和内容,后将查阅内容往题目上套。这容易导致查阅内容与题目结合不紧,答非所问,既浪费时间又易出错。误区六:合卷合做 政史题目穿插在一起以合卷形式出现,部分学生训练时就没有分开做政史题,中

考时也一如既往。但学科不同,思考和作答方式都不同,混合作答会影响思维,导致失误增多。 二、考前复习怎么做 1.展开针对性复习,熟悉教材 众所周知,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的复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题型来讲,无论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选择题的复习基本一致。 开卷考试中列举题、填补缺项题、材料解析题、简答题的复习要求可以降低,即只要对教材熟悉,明确这些试题考查到的内容在教材的哪些章节就可以了,不必强化记忆。 在开卷考试中,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可以设计成半开放或开放性的试题,对这类题的复习则要从长计议,复习要求要提高,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结合时政热点以及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分析说明,还要训练对这类题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2.上课认真作好笔记,便于考试查阅 既然开卷考试只能带教科书(粘在教科书上的小卡片也必须取消),那么为便于考试翻阅,就要在上课务必认真做好笔记。 3.搞好学科知识专题归类复习 有些地区的开卷考试已经明显命制了跨章节的试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上完后必须留足时间进行学科知识的专题归类复习。 三、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从历年来中考答卷的情况看,考生答题时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2)盲目堆砌,不得要领;

2019-2020年中考历史开卷检测试题9(含答案或解析)

2019-2020年中考历史开卷检测试题9(含答案或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枣庄学业考试)学校每周都有一次升国旗仪式,每当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都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历史上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会议是( ) A.七届二中全会 B.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3.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你认为1953年,各种媒体中出现高频率的词汇是( ) A.土地农民新解放区 B.志愿军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 C.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国歌 D.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 4.(2011·宿迁中考)辽宁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大跃进运动 5.对土地改革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巩固了人民政权 C.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2011·河北中考)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 ,农林水利占 7.6% ,运输邮电占19.2% ,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 ,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954年9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大会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2010·徐州中考)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上海市东亚面粉厂的孙老板亲率员工敲锣打鼓地向上海市领导报喜: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营。据此推测当时我国正在进行 ( )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9.(2010·广州中考)1956年某日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大跃进” 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10.有人根据下图编了一首顺口溜:“一棵玉米冲九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这首顺口溜反映的现象出现于( )

有效利用书本图片 促进初中历史教学

有效利用书本图片促进初中历史教学 发表时间:2018-08-15T16:25:30.013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3期作者:刘敏[导读] 图片作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初中历史的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石庙镇第一中学251700 摘要:历史是一门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学科,对于历史的教学应该是充满乐趣的、非常精彩的。但是,当前在初中的教学中,文字的描述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导致教学变得单调无味,这是因为教师忽略了教材中的图片。图片作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初中历史的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书本图片有效利用 在初中的历史教材中,基于史料的记载绘制的插图在历史教材中占据着一定的比重,这些插图在一定程度上复现了历史人物、文物、古迹、遗址等,是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同时,相较于文字,图片以更加直观的形式传递历史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历史教材中的图片进行有效利用,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利用书本图片对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1.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结合历史教材中的图片进行教学,从这个角度来看图片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材料。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将这种特殊的教学材料进行有效合理的运用,再结合文字资料,将历史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现给学生,让教学内容极大地丰富起来。同时,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也要求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所以,有效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图片进行历史教学是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重要途径。 2.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有效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图片进行教学,对学生的视觉可以产生冲击,让学生的眼睛和大脑同时运行,极大地弥补了纯文字教学中学生容易产生枯燥感的不足。有效利用图片,让历史知识较为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想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拓,空间感和观察能力、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将历史教材中的图片有效利用起来,能够让历史课堂更加活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结合图片去体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历史不是冰冷的、距离遥远的,而是熟悉的、有温度的。这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可以在长期的实践中让学生形成“以图解文”的思维,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速度并增强学生的记忆,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二、如何有效利用书本图片,促进初中历史教学 1.利用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一个良好的开始是课堂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因为篇幅和学生理解能力等问题教材中的文字表述比较简练,而且配图的数量也比较多,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完全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片结合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历史课堂更加高效、更加活跃。 2.运用图片贯穿知识。 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历史知识,整合新旧知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将图片对应的内容贯穿起来,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体系,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灵活运用图片,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存在较大的困难,尤其是在学习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时,因为缺乏有效的学习方式而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这也是导致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长期以来不佳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完全可以灵活地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突破新学的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运用课本上原有的图片还可以与学生们一起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将课内和课外的图片有效结合,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清晰和深刻。可以说,灵活地运用历史教材中的图片,不仅有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而且还有助于促进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综上所述,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有效利用书本图片对促进初中的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有效利用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图片贯穿知识、灵活运用图片,突破教学重难点等一系列方式来促进书本图片的有效利用。参考文献 [1]翟玲玲合理利用书本图片促进初中历史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8,(01):78。 [2]曾晓燕教科书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6。 [3]覃善璞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2,(21):54-55。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下的应试技巧word版本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下的应试技巧 晋江市平山中学杨通评 文章摘要: 开卷形势下的考试更加注重探究性,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注重体现时代性,贴近学生与社会。 如何在考试中发挥出正常水平,考出好成绩,这不仅需要平时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还要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应用非智力因素考出好成绩也是至关重要的。 正文: 从初中历史考试命题精神和发展趋势看,开卷形势下的考试更加注重探究性,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体现时代性,贴近学生与社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2005年我省试验区九年级学生中招考试,历史学科首次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在此情况下,相当一部分考生认为只要翻开书本就可以轻松过关,因而在复习时只是简单的翻翻书、背背书,就走上考场。其实这是错误的。 中考不仅是对考生知识和能力的测试,更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测试。要想在考试中发挥出正常水平,考出好成绩,这不仅需要我们平时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还要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应用非智力因素获得高分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就解题技巧和策略等方面来阐述初中历史开卷考试下的解答方法。 一、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 (1)单项选择题的解答技巧 单项选择题是用来考查基础知识的最佳题型,特点是设计灵活、知识覆盖面广、答案惟一。解答的关键是要注意审清题干中的关键词及相关的限定因素,排除干扰项。答题时,千万不要一开始就翻书,第一遍要自我闭卷,会做的一次性做过,不会做的用做上符号,等第一大题全部做完后,反过来马上翻书查找没有做的。如果通过翻阅资料任然不会做,就只有猜一个答案,或者用排除法,选择字数多的那个答案 (2)辨析题的解答技巧 辨析题是比较有特色的一道大题,它和传统的判断题与改错题有一定的联系,但答题

最新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巧入门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巧 入门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巧入门 初中历史内容繁琐,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作最好的复习方法。那么,在开卷考试的新形势下,我们怎样才能学历史呢?我觉得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门。 一、看好“家门”最关键 所谓看好“家门”,就是依纲据本,夯实基础。“纲”即《历史课程标准》,“本”就是手中的课本。综观各地的中考历史试卷,无论开卷还是闭卷,其立足点依然是最基础的历史知识乃至历史常识。所以要迎接开卷考试,最重要的一步仍然是夯实基础。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有的同学错误的认为开卷考试就是照书抄,简单。其实,开卷考试同样也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只有具备一定量的积累才能做到灵活运用。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无一不体现着基础性的原则。因此,我们应该对照课本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逐个板块、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进行复习。该识记的识记,该理解的理解,该运用的运用,千万不要遗漏知识点。切记:要积累就要重视基础。“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是关健。 二、适当“串门”最重要 所谓适当“串门”,指既要注意把握历史事件的横向联系,把握好不同时代相关历史问题的纵向分析与比较,又要注意对相关学科的能力渗透和能力迁移,注意加强历史与语文、政治、地理等科目知识的结合,形成纵向、横向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构建出知识网络。所谓“横串门”就是要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复习,比如把发生在1861年的历史事

件串联复习,有美国南北战争、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改革、中国洋务运动开始等,所谓“纵串门”就是要把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它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复习,比如对中国人民抗争史的复习就可以把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知识点连起来复习。对跨学科的综合能力题要以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为素材,比如关注生态环境、人口、资源、海峡两岸关系、西部开发、朝鲜问题、中东问题、美日韩关系等问题,使政史地知识在复习过程中结合起来,以提高理解、比较、判断、推理、归纳、演绎等综合能力。 三、寻找“热门”很必要 所谓“热门”,就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试题,给我们以这样强烈的启示:必须要把“历史”和“现实”结合,实现“知古通今”、“以史为鉴”。因此在历史复习中,一定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国家的命运,要以时政背景为载体锻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要多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发展的重大热点事件。如:能源问题、战争与和平、三农问题、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等。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它们所体现的历史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围绕中心问题,创设新情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中考政治历史开卷考试答题技巧

中考政治历史开卷考试答题技巧 一、谨防四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开卷考试不复习 许多初三学生,甚至部分非历史专业的科任教师和班主任都认为,开卷考试用不作复习,反正答案都在书上,到时候只管抄书就是了。殊不知,这恰恰是对学生的一种误导,如果处理不好,会给我们初三历史复习造成更大的困难。而事实上,历史科实行开卷考试,命题都是基本沿袭以往历史闭卷考试的作法,适当引入开放性试题。既如此,如若不复习,我们很难想象连数量众多的选择题都靠翻书来解决,不仅考试时间不允许,而且不复习造成的对教材的生疏也会使学生难以从书上找到答案,就更不用说答好开放性试题了。 误区二、开卷考试难度降低 这个误区是建立在开卷考试可以通过翻书寻找答案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原因在于没有弄清历史开卷考试的精髓。诚然,由于开卷考试命题都是基本沿袭以往历史闭卷考试的作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对开卷考试试卷中的一些列举题、问答题的复习可以降低要求,学生不必花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这些内容,只须记住大慨就行。这确实降低了难度。由于开卷考试的命题都要适当引入开放性试题(随着开卷考试改革的深入,我们相信,这种试题的比例将会加大),从这个意义上说,难度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因为这种题型的答案比较灵活、极具创造性,没有平时的积累和系统训练,学生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就是翻书也难以作答。 误区三、开卷考试可以带上所有资料 许多初三学生简单地认为在开卷考试时,可以带上平时教师和自己整理的资料以备考试时使用,甚至可以将一些重点内容写在小卡片上粘在教科书上。事实上,

许多地区的初三考务工作会都有开卷考试只能带教科书的规定(粘在教科书上的小卡片也必须取消)。这说明没有考前的认真复习是难以取得优异成绩的。 误区四、开卷考试试题在书上都有现成的答案 由于对开卷考试的特点不了解,误以为开卷考试的答案都能在教科书上找到现成的,这是初三学生较为普遍的看法,事实上并非如此。就算是开卷考试的有些试题(如列举题、简答题、材料题等)在教科书上有现成的答案,但考生在作答时也不能照搬照抄,这样,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没有经过概括提炼的答案也是不切题的。更何况有些开放、半开放性的试题本身就没有现成的答案。所以,考生要改变这些不良认识,认真复习。 二、复习建议 面对开卷考试,广大初三师生只有面对现实,积极应对,才能取得优异成绩,顺利毕业。综合全国有些地区开卷考试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立足本地,面向全国,取长补短,积累经验,逐步推进,创造佳绩”。以下是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模拟考试端正态度,统一认识 为了尽快了解学生对开卷考试的认识和知识、能力现状,教师应尽快参考全国其他省市 的经验,根据今年成都市有关政治、历史开卷考试的精神,分别命制一套政治、历史模拟试题对学生进行检测,以便摸清现状,采取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三师生端正开卷考试态度,统一认识,为即将进行的复习创造条件。第二、展开针对性复习,熟悉教材 众所周知,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的复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题型来讲,无

九上历史思维导图图片大全

九上历史思维导图图片大全 欣赏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8课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2、首先开始的国家:英国。 3、重大发明: ①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英国。 ②瓦特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英国。 ③富尔顿蒸汽汽船美国人。 ④史蒂芬孙蒸汽机车人类迈入火车时代,迅速扩大人们活动范围英国。 4、性质:既是一场技术革命,又是一场社会变革。 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 1、英国对印度侵略:东印度公司(1600年),代表人物:克来武。 2、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对英国的影响:从印度掠夺的财富流入英国后,被迅速投入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资本,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把印度作为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对印度的影响:把欧洲的商品经济和工业生产活动带到了印度,对传统的印度社会产生了毁灭性的冲击,给印度人民带来灾难。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生产方式,上有利于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4、印度民族大起义: ①时间:18571859年 ②导火线:1857年涂油子弹事件(民族压迫与宗教歧视) ③主力:土兵(在英国军队中服役的印度人)

④领导者:封建王公贵族(代表:章西女王) ⑤结果: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失败。印度成为英国的直属殖民地。 ⑥影响:表现了印度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精神,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⑦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是:反殖反封建。(不能说成反帝反封建) 思维导图在历史科目中的运用历史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可以教会我们以史为鉴。但是如此有用且有趣的东西如果真正当成一门课程来学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历史课本难度随着年级的升高,内容明显增加,由于内容多而细,且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较繁琐,所以很容易就会记混,闹出一些让人捧腹大笑的笑话。学的东西越多,脑子就会越乱,烦躁的情绪马上就会把历史的趣味性冲得一干二净,遇到这些问怎么办呢 1、系统梳理,提取关键词 首先对新学的课文进行系统阅读,反复朗读3-5遍,使知识点更加条理化、系统化,清清楚楚的了解究竟学了哪些知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把关键词提取出来。进行整体梳理。 2、画思维导图,建立知识体系 根据课程标准,利用思维导图编织自己的知识网络,这是最有效、最明晰、最简易又是最便于记忆的方法。使用思维导图可以使你头脑清晰,一目了然。否则,只是把习题做一遍,仍然会感到杂乱无章,答题时就没有把握。思维导图做得可大可小,大图是总的框架,在总图的框架下,再切分多个块面,每个块面就是一张小的迷你思维导图。 3、定期复习

开卷考试历史如何复习与应考

开卷考试历史如何复习与应考 -----学习心得 近十年里经历了从闭卷到开卷考的过程,总分也有100分降为50分。造成了绝大部分学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简单地认为开卷考试无非是抄抄书而已。因此,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易导致在复习和应考过程中存在一些不正确的、得不偿失的做法。现就在近几年教学中总结的几点心得体会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第一:消除认识上的偏见和误区 思想问题是个大问题,只有把思想上的误区解除了,才能对提高考试成绩起到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告诫学生,开卷考试既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更注重的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联系现实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这就需要扩大学生自己的阅读面,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各种有效信息给学生补充“新鲜血液”。同时,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问。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作铺垫,根本谈不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第二:做到开卷考试用书要科学。 考试不仅是对考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测试,更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测试。要想在考试中发挥出正常水平,考出好成绩,获得较好的分数,平时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灵活运用固然很重要,但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如何在考试中应用非智力因素获得高分也是至关重要的。 1、不要题题都翻书。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开卷考试就是考试时翻翻书,但是真到考试时,题题都翻书,时间就不够用了,更何况,实行政、史合卷,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厚厚的一摞书翻来翻去,甚至还有学生翻错书,考历史翻政治书,会极大地影响答题速度和考试的心情。况且,有的开卷考试试题中有活动与实践探究题,这样类型的题答案在教材中更不可能明确地找到。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要告诫学生该背的知识点一定要背,把知识消化在平时的学习中,切不可题题都翻书。对实在找不到答案的题目,再翻书查找。譬如平时训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选择题,以节省时间完成其他题目。 2、记笔记要系统、有条理。在开卷考试下,很多学生把平时复习的例题、辅导书上重要的题目,自己记不清的题目、老师强调的题题目都密密麻麻地抄在课本的空白处,有的甚至把课本内容都遮住了。因此,考试需要的东西不知从何处找到,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却未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告诫学生要学会整理笔记,不要把所有东西都往书上记,应当有选择摘抄一些重要的、系统化的知识点。切忌在书上粘贴纸条作笔记,这是开卷考试所不允许的。同时,抄东西时要分门别类,把知识划分成不同的专题,如:古今中外的改革,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文化成,就近代现代抗争与探索史,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国际关系,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世界文化等。还可以在教材目录编著具体页码,遇到不同问题去找,省时、省力并提高了复习效率。 3、仔细审题,不要盲目抄书。答案要准确,要答在点子上。有的同学看到试题后想到以前做过类似的题目,就先忙于看书中那些内容与试题的内容接近,就开始抄。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就难以形成一套完整思路,往往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东拼西凑,不得要领,最后导致“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答案不准确、不完整、不全面。因此,考试时一定要仔细审题,找出关键词,找准结合点。 4、平时除对教材的学习外,还要重视热点问题的学习。 热点问题是中考必考的内容,这就要求对热点问题的复习不能到临近考试时搞突击,要把热点问题的复习寓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这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复习效率。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关注社会生活,提高思想认

浅议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浅议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图片教学是历史直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通过课本的图片和教师搜集、制作的图、画进行教学。“所有用于研究、解说历史的图片都是历史图片。而任何图片,都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去进行研究。图片与所有的文字、人物、事件一样,一经产生就己经成为历史,它的身上就己经直接或间接带有历史信息。比如一张宣传海报、一张时装照片、一张普通的家庭合影,在它们产生的时候很难发现有什么历史价值,但在若干年以后,倘若它们还能够保存下来的话,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就会显现出来。” 由于历史的“过去性”这个特点,讲的是过去的事,无法直接看到,也无法再现,教师要使学生有历史的感觉、历史的形象,使“过去”能在学生观念中明显再现,就需要借助历史图片,历史图片是历史直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改中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图片史料的功能及教材中图片的运用。我们不再使用插图?的说法,而将图片资料作为历史的组成部分,以提升图片的功能;还要注意挖掘静态图片资料背后所隐藏的信息;注重对图片资料寻疑设问,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那么,历史图片教学都有何作用呢? (1)有利于掌握历史知识学生对图片的信息接受要比对文字的信息接受来得直接,接受时间也比对文字的接受时间快。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解读图片还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跨度内接触到更多的历史信息,记忆的效果也更佳。(2)有利于发展历史认知能力。 (3)有利于培养历史情感图片是凝固的历史,是对过去的高度浓缩和反映,但又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利用历史学科丰富的情感因素,推动学生去感知、去想象、去思维,这比阐述抽象的道理,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4)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历史资料是历史结论的依据和实证。历史图片是历史资料的一种,在教学中正确使用,

2019-2020年中考历史开卷检测试题7(含答案或解析)

2019-2020年中考历史开卷检测试题7(含答案或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汕头学业考试)右图是二十世纪初学生运动的一幅标语,下列对这次 “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 ②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③工人阶级参加起了重大作用 ④在北洋政府镇压下失败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11·山西中考)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上有“南湖 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词,它的谜底是( ) A.五四爱国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红军长征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这是小阳在学习完某一知识点后写下的一副对联,由此你可判断他学习的知识点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4.南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因为在这里 ( ) A. 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该诗句反映的是80多年前的某个历史事件。下列表述与这个历史事件有关的是( ) A.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B.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6.“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诗句所描绘的情境发生在(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红军长征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7.(2011·岳阳学业考试)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当年曾传唱大江南北,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之情。它所反映的东北人民的苦难历史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8.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随着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②北伐战争 ③南昌起义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9.(2011·宿迁中考)“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百团大战 10.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在下面年代尺上①处适合标注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一大 B.南京大屠杀 C.挺进中原 D.渡江战役 11.(2011·南京学业考试)据日军《步兵第10团战斗详报》记载,台儿庄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台儿庄中国守军的总指挥是( ) A.李宗仁 B.彭德怀 C.张学良 D.杨虎城 12.《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 ) A.汀泗桥战役 B.卢沟桥抗战 C.百团大战 D.挺进大别山 13.下面漫画有着丰富的内涵,对其解读不确切的是 ( )

初中历史开卷全套资料

一、问答题(古代史)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是怎样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原因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见于中国历史1册第八课(46—47页再加上49页第三段) 2.指出公元3至公元6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哪些反应? 答案见于金榜第9页。 3.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尚未形成,周王室衰微,旧的礼制规范已经被大破,社会出现动乱局局面,面对这种现象,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西汉在汉武帝,唐朝在唐玄宗时达到全盛时期,试析汉唐盛世出现的原因 1)、两朝统治者都吸取前代速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的政策。 2)、两朝都经历了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达到了盛事的景象。 5、汉唐时期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 两朝都实现了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位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外交政策,各民族之间、中外文化之间交往频繁,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汉唐文化。 6、唐朝和清朝前期在对外贸易方面有什么不同表现?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唐朝时期,政府采取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与中国同上往来的国家发展到70多个。这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各国开始把中国人成为唐人。 清朝前期,采取闭关政策,政府严厉限制对外贸易。是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只是中国在近代屡遭外国侵略,中国人也被蔑视为东亚病夫。 7、列举秦朝、汉朝、清朝在加强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了措施,以及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秦朝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统治,对我国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 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今古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8 .江泽民说:…〃〃,历代王朝的覆灭都是同政权腐败分不开的。” 试用唐朝的历史事实说明上述观点的正确性。由此你得出什么启示?(见考试说明5) 中国近现代史 1、19世纪60—70年代,我国的政治、经济领域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和重大变化?这些事件和变化对后来的 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16分) 答:政治领域:①总理衙门建立。资本主义国家形势控制清政府,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②“辛酉政变”,那拉氏上台。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那拉氏所代表的封建反动势力掌握最高统治权,对外卖国 投降,阻碍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经济领域:①《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签订。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中国市场被进一步打开。②洋务运动开始。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随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并担负民主革命的领导任务。同时无产阶级队伍也逐步壮大。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对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起着越来越大的瓦解作用。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战前),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有哪些?对此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重大抗争与探索活动?与以前的斗争相比,出现了哪些新特点?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危机加深的原因、表现:(原因:由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再加上清朝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有利于外国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其后帝国主义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898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9年美国提出了对中国门户开放的政策;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基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活动:①戊戌变法运动;②义和团运动;③辛亥革命。 特点:①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②斗争目标或指导思想明确,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③斗争手段或方式多样化,有改革、起义、革命等形式;④斗争的结果局部成功,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原因: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③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3.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试分析这三个阶段分别有哪个阶级发动了那些运动来学习西方? 答:1)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2)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辛亥运动;3)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 4、分析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你从这两次革命的最终结局受到什么启发? 1)不同之处:辛亥革命时的国内统治者是清政府,革命阶级是资产阶级;国民革命时期国内统治者是北洋军阀政府,革命阶级是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2)最终结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革命失败;总之两者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启发:资产阶级的软弱型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革命的胜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革命途中必须防止帝国主义与国内反革命势力的勾结破坏 5、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一次真正广泛的、群众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回答: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与失败的标志是什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为什么能迅速发展成为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民族民主运动? 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及本国封建势力矛盾尖锐;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一系列斗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启发了人们的觉悟,扩大了革命的影响;国共两党联合斗争,形成各革命阶级的联盟;中共大力开展工农运动。(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虽然失败了,但为今后革命运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请举出有关史实予以说明。 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一次革命的洗礼;共产党认识到了坚持革命领导权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6、孙中山一生的两次重大转变,即其后分别作出的巨大贡献 答:第一次: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自强遭拒绝,由变法走上革命的道路;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第二次:由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失败,同时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震动,孙中山认识到民众力量的伟大,决定改组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之后,实现了国共首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7、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实现的?(要点:国共两党的相互需要,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复习建议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复习建议 随着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形式的改革也正在逐步兴起和推广,历史也实行了开卷考试。显然,这一变化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顺应新世纪素质教育潮流。对历史实行开卷考试这一变化,广大师生看法不一。以下是我对历史开卷考试的一点粗浅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1 历史开卷考试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挑战 回顾往年的历史教学,我们或多或少地认同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模式。它是为教而教,为考而教;老师教教材,学生考教材;老师教结论,学生考结论。如此,牢牢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今,历史学科考试形式由闭卷考试转变为开卷考试,这对于应试教育来说,无非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以开放性、主观性、探究性为特点的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开卷考试,要求教师们要以主观思维为主,融历史知识于始终,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共进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高。这将成为适应开卷这一考试形式的历史教学必须努力的方向。开卷这一考试形式的出台,使我们必须以素质教育的理念来组织教学,以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为目的来传授知识。它是对应试教育的一大挑战,是初中历史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有力的发动机,一个有效的催化剂。 2 正确理解开卷考试,掌握基础知识,注重能力培养 许多教师认为:“开卷”就是打开课本、资料,抄抄便可,因此教学时只需看看课本,讲讲资料,考试时便可以应对自如了。有的甚至说,历史一开卷不要掌握知识也能考好。其实,历史开卷试题具有开放性、主观性、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它们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其“源”,但许多试题需参阅几个知识点,且需要综合、分析、判断后,才能确定出正确答案。如:科举制度是何时形成的?它是一种什么制度?明朝时该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该制度何时被废除?有些试题涉及古今中外,需要归纳而得出答案。如:列举能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重要史实。如果对知识掌握不熟,理解不透,仅靠课本资料,疲于翻书,费时费力,很难找出此题的知识点,这对于有时限的考试来说,实在是得不偿失。 可见,对于历史基础知识不仅要掌握,并且要有熟练应用这些知识的各种能力。这一点对于开卷考试来说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立于不败之地。 3 开卷考试形式下的初中历史复习 历史开卷后,将如何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以上所分析的中考历史开卷的特点来看,历史开卷考试考查的核心是学生的能力。那么,如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总结

2015年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答题策略 现在中考历史科命题的原则主要是探索怎样使试题更加体现开卷考试的特点,怎样通过考试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起对历史课教与学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因此试题一是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纠正学生“开卷考试就是抄书”的误解,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消化知识;二是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考查,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思维空间。因此坐在考场答题时面对政史试卷一定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利用答题时间。中考政史同场不同卷,造成答题时间利用的混乱。所以时间分配要合理。如果太快,极有可能因没有认真审题而失分;如果过慢,就会引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两份试卷。因此,考试时一定要合理利用好有限的答题时间,以免顾此失彼。 2、先易后难。答题时,容易的题目尽量少翻书;不能确信的,可以做个小记号;难题一定要经过思考之后再翻书,实在找不到答案的,要学会放弃,赶紧去做后面的题目,待答题完毕后再回来做它。这样可以确保两份试卷都能完成,不漏题。 3、答题规范。由于阅卷时是按点给分,每点一分。这样就要求学生在答题时尽量做到“三化”,即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段落化”就是一个问题回答完毕后要另起一行,不能把所有问题的答案挤在一块;“序号化”就是回答每一个问题时要在答案前用大小写数字符号标出这一问题在该道试题中所处的顺序;“条理化”就是按整道试题所设问的先后顺序进行答题。 4、试题全部答完后一定要检查。所有考生在时间允许时都要检查。检查选择题主要是做个确认,特别不自信的答案必须要翻书证实,做到心中有数;非选择题部分则按上述答题原则中的“三化”,逐条对照答案,查看有没有漏答项,如果有,及时解决。 开卷考试,课本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是可想而知的,但有的同学在答题时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开卷不用记忆:平时往教材上抄题,考试时从教材中找题。有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把老师上课所讲的例题,或自己在教辅书中做过的题目和答案不厌其烦地、密密麻麻地抄在课本的空白处,甚至把课本的原文字都遮住了。考试时,出于侥幸心理,凭着自己的印象在书中一题一题地找,或照搬照抄,或断“题”取“点”,最后写出来的答案与试题的要求“貌合神离”相距甚远,难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不仔细审题,盲目抄书。这主要表现在解答主观性试题上,有的同学在答题时,不是先审题,而是先忙于抄书,看书中哪些段落与试题内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思路,往往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领,最后很容易出现偏离试题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 3、每道题都翻书。有的同学对开卷考试感到轻松,认为不就是到考试时翻翻书嘛,但真到考试时,若要题题都在书中找答案,恐怕考试时间就不够用了,更何况现在实行历史、政治综合考试。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既要翻政治书,又要翻历史书,翻来翻去,一些同学自己都翻糊涂了。所以,像选择客观性试题,一来题量大,难度较低;二来每题所占的分值较小,有关的知识应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考试时应做到不翻书就能解答,如果实在不能确定答案,再翻书查找。 4、只注重教材,不关心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思想和行为的实际来回答问题。一般说来,在书中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如果考试时只翻阅教材,是无法满足这类试题要求的,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关注社会生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巧入门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巧入门 初中历史内容繁琐,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作最好的复习方法。那么,在开卷考试的新形势下,我们怎样才能学历史呢?我觉得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门。 一、看好“家门”最关键 所谓看好“家门”,就是依纲据本,夯实基础。“纲”即《历史课程标准》,“本”就是手中的课本。综观各地的中考历史试卷,无论开卷还是闭卷,其立足点依然是最基础的历史知识乃至历史常识。所以要迎接开卷考试,最重要的一步仍然是夯实基础。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有的同学错误的认为开卷考试就是照书抄,简单。其实,开卷考试同样也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只有具备一定量的积累才能做到灵活运用。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无一不体现着基础性的原则。因此,我们应该对照课本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逐个板块、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进行复习。该识记的识记,该理解的理解,该运用的运用,千万不要遗漏知识点。切记:要积累就要重视基础。“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是关健。 二、适当“串门”最重要 所谓适当“串门”,指既要注意把握历史事件的横向联系,把握好不同时代相关历史问题的纵向分析与比较,又要注意对相关学科的能力渗透和能力迁移,注意加强历史与语文、政治、地理等科目知识的结合,形成纵向、横向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构建出知识网络。所谓“横串门”就是要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复习,比如把发生在1861年的历史事件串联复习,有

美国南北战争、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改革、中国洋务运动开始等,所谓“纵串门”就是要把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它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复习,比如对中国人民抗争史的复习就可以把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知识点连起来复习。对跨学科的综合能力题要以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为素材,比如关注生态环境、人口、资源、海峡两岸关系、西部开发、朝鲜问题、中东问题、美日韩关系等问题,使政史地知识在复习过程中结合起来,以提高理解、比较、判断、推理、归纳、演绎等综合能力。 三、寻找“热门”很必要 所谓“热门”,就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试题,给我们以这样强烈的启示:必须要把“历史”和“现实”结合,实现“知古通今”、“以史为鉴”。因此在历史复习中,一定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国家的命运,要以时政背景为载体锻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要多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发展的重大热点事件。如:能源问题、战争与和平、三农问题、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等。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它们所体现的历史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围绕中心问题,创设新情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