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发现抗体新机制有望治疗红斑狼疮

复旦大学教授发现抗体新机制有望治疗红斑狼疮

来自复旦大学免疫生物学研究所,苏州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第一次报道了HMGB1参与

TLR2/MyD88/miR-155/Ets-1途径介导的自体抗体生成机制,从中揭示了一种与抗双链DNA 抗体的持续表达有关的新机制,将有助于研发新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方法。这一相关成果公布在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复旦大学免疫生物学研究所所长熊思东教授,熊教授现任复旦大学复旦学院院长,上海基因免疫与疫苗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免疫学会理事长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疫苗分子设计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结核慢性感染的免疫学机制及其治疗性疫苗分子设计;自身抗

原与自身免疫识别及应答的免疫学基础;肿瘤侵袭转移的分子与细胞免疫学基础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女性,特别是育龄期妇女,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和脏器,最终诱发肾衰竭、狼疮性脑病和严重继发感染,甚至可危及生命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认为与遗传、免疫异常及环境等因素有关。据估计,目前我国红斑狼疮患者约100多万。

研究表明,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Ab)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扮演了关键的作用,这种抗体可与DNA(外围区)脱氧核糖磷酸框架结合而形成免疫复合物,存留于循环中或沉积在组织局部,通过激活补体而导致炎性损害。

然而抗双链DNA抗体的具体生成机制,至今科学家们还并不清楚。最近的研究表明,作为SLE 标志之一的含DNA的循环免疫复合物(ICs)(被称为“circulating DNA-containing ICs”),也许参与了这种自体抗体的生成。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就围绕着这种复合物,深入探讨了其在抗双链DNA抗体生成的机制,以及在SLE患者体内的病理作用。研究人员发现循环DNA免疫复合物能诱导抗双链DNA抗体的生成,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复合物中的HMGB1,是抗双链DNA抗体诱导的一个关键因子。

研究表明,在SLE患者体内,HMGB1与抗双链DN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并且

TLR2/MyD88/microRNA-155(MIR-155)途径也是HMGB1参与抗体调控的一种关键因子,在诱导的抗双链DNA抗体生成过程中,miR-155功能性靶标为Ets-1。

此外,研究人员还验证了miR-155和ETS-1的表达,与抗双链DNA抗体在SLE患者体内的关联性。研究人员表示,据其所知,这是第一次报道了HMGB1参与

TLR2/MyD88/miR-155/Ets-1途径介导的自体抗体的生成。

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SLE患者中与抗双链DNA抗体的持续表达有关的一种新机制,这将为研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据了解,此次更新是继2010年中华医学会颁布《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后,十年来首次更新。2020新版《指南》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循证科学为依据,接轨国际理念,结合我国国情,在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等方面提供规范诊疗建议。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新鲜出炉了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atic Lupus Erythematosus,以下简称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影响全身多系统和脏器。以反复复发与缓解为主要临床特点,疾病发生早期即可造成广泛器官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受累脏器的不可逆损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目前,中国SLE患病人群超过100万,患病率高居世界第二。随着诊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SLE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改善。患病后的10年生存率从1950年代的50%提升至目前的89%。然而,患者的“下一个十年”生存状况却不甚乐观,令人担忧。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新鲜出炉了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新鲜出炉了 “过去三十年间,SLE患者的预后虽有显著改善,但10年以上的生存率出现明显拐点,25年至30年的生存率从89%骤降至30%。”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介绍,“如何解决患者“下一个十年”的生存问题,预防和减少复发,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长期预后,仍是我国风湿免疫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

近十年来,随着新的诊治研究结果与新型治疗药物不断出现,指南制定的理念、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2020新版《指南》与时俱进,强调推进SLE的早期诊断与达标治疗。提出SLE治疗应遵循早期、个体化治疗,最大程度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器官损害,改善预后的原则。并清晰定义了短期和长期治疗目标。 “SLE的早期诊断为早期干预、快速达标提供了更多机会和窗口。治疗的短期目标以控制疾病活动、改善临床症状为主,目的是达到临床缓解或可能达到的疾病最低活动度,尽可能的在早期减少器官损害。”曾小峰教授强调:“治疗长期目标的核心在于预防和减少复发。通过药物方案的调整,减少激素等药物不良反应,预防和控制器官损害,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新鲜出炉了 新版《指南》将SLE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评估与治疗策略逐步细分,着力推进达标治疗。特别针对糖皮质激素强调了剂量个体化及病情稳定时尽早减量乃至停药。曾小峰教授强调:“没有激素最终成功减量至相对安全的剂量范围(≤7.5 mg/d),就谈不上实现真正的SLE 缓解/低疾病活动,亦就谈不上SLE的达标治疗。” 长期使用激素的不良反应如继发感染、脆性骨折等,会随激素剂量的增加而增多,有研究显示,接受>7.5mg/d泼尼松的SLE患者更易发生激素相关心血管(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脑血管疾病)、肾脏、肌肉骨骼等损害。因此临床医师应尽可能采用控制病情所需的最低激素剂量。

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常规

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常规 (一)定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侵犯皮肤和多脏器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二)症状体征 1.特异性皮损有蝶形红斑、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盘状红斑。非特异性皮损有光过敏、脱发、口腔溃疡、皮肤血管炎(紫癜)、色素改变(沉着或脱失)、网状青斑、雷诺现象、荨麻疹样皮疹,少见的还有狼疮脂膜炎或深部狼疮及大疱性红斑狼疮。 2.骨骼肌肉:表现有关节痛、关节炎、关节畸形(10%X线有破坏)及肌痛、肌无力、无血管性骨坏死、骨质疏松。 3.心脏受累:可有心包炎,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瓣膜病变。冠状动脉炎少见,主要表现为胸痛、心电图异常和心肌酶升高。 4.呼吸系统受累:胸膜炎、胸腔积液,肺减缩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憋气感和膈肌功能障碍。 5.肾受累临床表现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肾炎时尿内出现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和蛋白尿。肾功能测定早期正常,逐渐进展,后期可出现尿毒症。肾病综合征和实验室表现有全身水肿,伴程度不等的腹腔、胸腔和心包积液,大量蛋白尿,血清白蛋白降低,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和高脂血症。 6.神经系统受累可有抽搐、精神异常、器质性脑综合征包括器质性遗忘、认知功能不良、痴呆和意识改变,其他可有无菌性脑膜炎,脑血管意外,横贯性脊髓炎和狼疮样硬化,以及外周神经病变。 7.血液系统受累可有贫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淋巴结肿大和脾大。 8.消化系统受累可有纳差、恶心、呕吐、腹泻、腹水、肝大、肝功异常及胰腺炎。少见的有肠系膜血管炎,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和蛋白丢失性肠病。 9.其他:可以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干燥综合征等疾病。 (三)护理问题 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SLE导致的皮损及药物的副作用有关。

系统性红斑狼疮实验室检查有哪些变化.docx

系统性红斑狼疮实验室检查有哪些变化 (1)血常规检查多数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贫血,一般是正色素性或正常细胞贫血,少数病人可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半数病人白细胞减少,低于4X109/升,淋巴细胞绝对计数降低,常有血小板减少。 (2)尿常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程中,几乎全部病人的肾脏均有不同程度受累。当狼疮性肾炎缓解时,尿液少有异常,因此血尿和蛋白尿的增加,反映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存在。 (3)血沉约90%以上的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血沉增快,并随病情好转与恶化而减慢或增快,因此血沉检查可作为观察病情变化的一项指标。 (4)活体检查 ①肾活检对鉴定肾脏病的类型、确定治疗方案很重要。 ②狼疮带试验约90%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活动性皮损,在表皮与真皮连接处可见到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成分,呈颗粒状的带条,即为狼疮带阳性。此外,50%-70%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在临床上未累及的皮肤也可显示狼疮带阳性 (5)蛋白质与补体测定多数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丁球蛋白增高,约1/3病人有低蛋白血症。总补体CH50可反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活动程度。当疾病活动,尤其是肾炎时,CH50降低,病情改善后CH50上升。血清补体降低见于急性病人、活动性狼疮性肾炎,以及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累及皮肤的病人,其中以补体成分中C3水平最敏感,可随病情控制或恢复,逐步亡升至正常。 (6)抗核抗体谱该抗体谱是针对细胞核内不同抗原物质的一组抗体,无器官和种属特异性。主要为免疫球蛋白G,也可为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的试验如下: ①抗核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准筛选试验,它能反映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其特异性不强。95%以上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出现抗核抗体阳性。抗核抗体的滴度与疾病活动性不一定完全平行。抗核抗体阳性还可见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②抗双链DNA抗体50%8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可出现阳性,并且滴度较高时仅见于该病,故对此病的诊断特异性较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抗双链DNA抗体的结合率高于20%,病情缓解期结合率可下降。故此项检查不仅可以作为该病的诊断指标之一,还可借此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③抗Sm抗体抗Sm抗体阳性几乎仅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具有特异性,故称之为标记性抗体,但阳性率仅为20%30%。它以被最早发现此抗体的病人,Smith的前两个英文字母命名。此抗体常不因病情好转而转阴,故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回顾性诊断。 ④抗核糖体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少数细胞浆抗原的抗体,有一定的特异性。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阳性率

红斑狼疮护理常规

红斑狼疮护理常规 一、疾病相关知识 (一)概念 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常见类型为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二)临床特点 一般起病缓慢,多见于15~40岁女性,多发生在颧颊、鼻梁间损害连接成蝶翼状,脱发,口腔溃疡、发热无力、关节肿胀、疼痛体重下降,病程较长,易反复。 二、观察要点 密切观察面部红斑、口腔溃疡等症状,缓解疼痛。定期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及血沉。 三、医疗目的 尽快缓解关节肿胀、疼痛,改善面部红斑等症状。 四、护理目标 (一)皮肤情况得到改善 (二)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五、护理问题 (一)皮肤完整性受损 (二)紧张恐惧 (三)知识缺乏 六、入院评估 (一)身高体重及营养 (二)有无过敏史 (三)诱发疾病的原因 (四)皮肤黏膜有无损害 (五)实验室检查:肝功血常规血沉 (六)用药情况 (七)辅助检查情况 七、干预措施 (一)环境/体位和活动 1.保持病室安静、舒适、清洁。 2.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减轻疼痛,注意关节处与功能位。 3.急性期患者需卧床休息,慢性期或病情稳定者注意劳逸结合,少去公共场所,保持充 足的睡眠。 (二)皮肤护理 1.不宜晒太阳,外出需打伞,戴遮阳帽,穿宽松长袖上衣、长裤, 2.禁用紫外线等光性疗法。 3.贴身内衣选择纯棉衣物。 4.卧床者定时按摩及翻身。 5.避免皮肤接触刺激性物品。 (三)饮食护理 给予优质蛋白、低脂肪,低盐、低糖、富含维生素和钙的食物,忌食海鲜及辛辣食物,禁止服用感光药物和食品,如芹菜等。 (四)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有口腔溃疡者用冰水或利多卡因溶液漱口。 (五)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患者,缓解紧张情绪,避免剧烈运动。 (六)用药护理 1.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药。 2.介绍药物的注意事项及副作用,督促患者用药。 八、健康宣教 (一)保持皮肤完整性:不要用手去抓碰红斑,穿宽松衣服,勿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东西。(二)用药注意事项:激素副作用的宣教。 (三)防止感染:保持空气清新,讲究个人卫生,勤换衣服。

红斑狼疮三抗体

红斑狼疮三抗体 抗ds-DNA抗体 即抗双链(天然)DNA抗体。高浓度的抗ds-DNA抗体几乎仅见于SLE,所以,抗ds-DNA 对SLE来说,几乎是特异性的。且抗ds-DNA抗体与疾病活动度、特别是与活动性狼疮性肾炎密切相关,可以用来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一项指标。在SLE缓解期抗DNA抗体可转阴或滴度减低,因此单次测定结果阴性,不能除外SLE。 抗Sm抗体? Sm是一位病人名字的缩写,在这位诊断为红斑狼疮的病人血清中,首次找到了这种抗体,因此命名,以后大量的报道证实在红斑狼疮病人血清中,存在此种抗体,属于一类抗核抗体。抗Sm抗体是诊断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在我国红斑狼疮病人中,阳性率占30%。因此抗Sm抗体阴性也不能排除红斑狼疮,要结合其他检查,符合诊断标准才能诊断。 抗Sm抗体具有辅助诊断意义,但与疾病的活动无关,一般化验1次后,就不必复查,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电泳法和免疫印迹法,如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则可大大提高阳性率,提高检测的精确度。 一般检测结果就阴性和阳性之分,不需要作滴度和效价。 抗核抗体(ANA) 风湿性疾病中有—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在其血液中常有抗核抗体(ANA),抗核抗体是自身抗体中的—种抗体,它是指抗细胞核内成分的抗体。不同的抗核抗体有不同的意义,有些抗体为某种疾病所特有,有些抗体,如抗RNA抗体,与疾病的活动性无关,但有些抗体,如双链DNA抗体与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某些感染性疾病、肝病、结核病等也可有抗核抗体,但—般滴度较低。正常人、老年入也可有低滴度的抗核抗体。抗核抗体常用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尤其是抗核抗体中的抗双链(天然)DNA抗体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有较高的特异性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以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反复的复发与缓解、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为主要临床特点,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受累脏器的不可逆损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SLE的病因复杂,与遗传、性激素、环境(如病毒与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SLE患病率地域差异较大,目前全球SLE患病率为0~241/10万,中国大陆地区SLE患病率约为30~70/10万,男女患病比为1∶10~12。随着SLE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SLE患者的生存率大幅度提高。研究显示,SLE患者5年生存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50%~60%升高至90年代的超过90%,并在2008—2016年逐渐趋于稳定(高收入国家5年生存率为95%,中低收入国家5年生存率为92%)。SLE已由既往的急性、高致死性疾病转为慢性、可控性疾病。临床医师和患者对SLE的认知与重视度提高、科学诊疗方案的不断出现与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1:如何诊断SLE? 推荐使用2012 年国际狼疮研究临床协作组(SLICC)或2019 年EULAR/ACR 制定的SLE 分类标准对疑似SLE 者进行诊断(1B);在尚未设置风湿免疫科的医疗机构,对临床表现不典型或诊断有困难者,建议邀请或咨询风湿免疫科医师协助诊断,或进行转诊/远程会诊(2C)

2:SLE 患者的治疗原则和目标是什么? SLE 的治疗原则为早期、个体化治疗,最大程度地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器官损害,改善预后(1C)。SLE治疗的短期目标为控制疾病活动、改善临床症状(1C),达到临床缓解或可能达到的最低疾病活动度;长期目标为预防和减少复发,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预防和控制疾病所致的器官损害,实现病情长期持续缓解,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C)

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体谱各项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体谱各项意义 抗rRNP抗体:高滴度的抗rRNP抗体是混合性结绨组织病(MCTD,夏普综合征)的标志,阳性率95-100%,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在30-4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也可检出抗U1-rRNP抗体,但几乎总伴有抗Sm抗体。 抗Sm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与抗dsDNA抗体一起,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性指标,但阳性率仅为5-10%。 抗SS-A抗体:与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最常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30-40%)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0%)中,偶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此外,在100%的新生儿红斑狼疮中抗SS-A抗体阳性。该抗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引起炎症反应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抗SS-B抗体:几乎仅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和系统性红斑狼疮(10-20%)的女性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9。在干燥综合征中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常同时出现。 抗Scl-70抗体:见于25-75%的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弥散型)患者中,因实验方法和疾病活动性而异(Scl硬化症)。在局限型硬化症中不出现。 抗Jo-1抗体:见于多肌炎,阳性率为25-35%。常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相关。

抗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很高的特异性。除抗Sm抗体外,抗dsDNA抗体也可作为该病的一个血清学标志,阳性率为40-90%,并且抗dsDNA抗体滴度与疾病的活动度相关,可用于疗效监控。 抗核小体抗体: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为50-95%,特异性几乎为100%。核小体是细胞染色体的功能亚单位,由DNA和组蛋白以特殊的方式组成。抗核小体抗体比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更早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诱导和致病中有重要作用。临床资料显示,有15-19%的抗dsDNA抗体阴性的SLE患者中抗核小体抗体阳性。因此联合检测抗dsDNA及抗核小体抗体可提高SLE血清学检出率。 抗组蛋白抗体:抗一种或几种组蛋白抗体或抗H2A-H2B复合物抗体在药物(普鲁卡因胺、肼酞嗪以及其它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中比较常见(阳性率为95%)。另外,在30-7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和15-5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也可检出抗组蛋白抗体。 抗DNP抗体系针对脱氧核糖核蛋白的自身抗体,即狼疮因子。是经典的狼疮细胞形成试验必不可少的四因素之一。 临床意义: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阳性率可达80%—90%、非活动期阳性率为20%左右。其他结缔组织阳性率低,且部分出现该抗体阳性的病人可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非结缔组织病(如肝炎等)偶见阳性。 抗β2-糖蛋白1抗体,抗磷脂抗体是一组针对各种带负电荷磷脂的自身抗体的总称,其中以心磷脂抗体(ACA)最具代表性,它的靶抗原是存在于细胞膜和线粒体膜中带负电荷的心磷脂,为甘油磷脂类结构。病理状态下这类磷脂分布到细胞膜外,当其与血清中的β2-糖蛋白1型结合后即暴露出抗原位点,诱导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即抗β2-糖蛋白1抗体。检测APS患者血清中抗β2-糖蛋白I抗体(抗B2-GPI抗体)可显著提高血栓并发症预测率,因而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抗β2-GPI抗体仅出现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而抗心磷脂抗体可出现在APS以及某些感染性疾病中(梅毒、疏螺旋体病、AIDS、肝炎、肺结核)。在进行广泛的检测过程中,抗β2-GPI抗体可作为自身免疫性血栓的标志物,也为区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提供血清学的证据,而抗心磷脂抗体不具有相同的功能。 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CA)是一种以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心磷脂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该抗体与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自然流产或宫内死胎关系密切。

2010年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344?史堡凰遑塑堂盘壹垫!Q堡5月量毡4鲞筮』塑£h边』基b£g婴!!!!,丛型2Q地,yQ!:监№』 炎、肾病综合征;⑥神经系统:抽搐、急性意识障碍、昏迷、脑卒中、横贯性脊髓炎、单神经炎/多神经炎、精神性发作、脱髓鞘综合征;⑦其他:包括皮肤血管炎,弥漫性严重的皮损、溃疡、大疱,肌炎,非感染性高热有衰竭表现等。 狼疮危象是指急性的危及生命的重症SLE。如急进性LN、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严重的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缺乏症、严重心脏损害、严重狼疮性肺炎或肺出血、严重狼疮性肝炎、严重的血管炎等。 4治疗 4.1一般治疗 4.1.1患者宣教: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恐惧心理,明白规律用药的意义,学会自我认识疾病活动的征象,配合治疗,遵从医嘱.定期随诊,懂得长期随访的必要性;避免过多的紫外光暴露,使用防紫外线用品,避免过度疲劳。 4.1.2对症治疗和去除各种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如注意控制高血压,防治各种感染。 4.2药物治疗 目前还没有根治的办法,但恰当的治疗可以使大多数患者达到病情缓解。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避免或延缓不可逆的组织脏器的病理损害。SLE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临床医生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掌握好治疗的风险与效益之比。既要清楚药物的不良反应,又要明白药物给患者带来的生机。 4.2.1轻型SLE的药物治疗:患者虽有疾病活动,但症状轻微,仅表现光过敏、皮疹、关节炎或轻度浆膜炎,而无明显内脏损害。药物治疗包括:①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用于控制关节炎。应注意消化道溃疡、出血,肾和肝功能等方面的不良反应。②抗疟药:可控制皮疹和减轻光敏感,常用氯喹0.25g,每日1次,或羟氯喹0.2。0.4鲥。主要不良反应是眼底病变。用药超过6个月者,应每半年检查眼底。有心动过缓或有传导阻滞者禁用抗疟药。③沙利度胺:对抗疟药不敏感的顽固性皮损可选择,常用量50—100ms/d,1年内有生育意向的患者忌用。④可短期局部应用激索治疗皮疹,但脸部应尽量避免使用强效激素类外用药,一旦使用.不应超过l周。⑤小剂量激素(泼尼松≤10mg/d)有助于控制病情。⑥权衡利弊,必要时可用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应注意轻型SLE可因过敏、感染、妊娠生育、环境变化等因素而加重,甚至进入狼疮危象。 4.2.2对中度活动型SLE的治疗:个体化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必要的,通常泼尼松剂量0.5,1mg?kg一-d~。需要联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①甲氨蝶呤: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拮抗剂,通过抑制核酸的合成发挥细胞毒作用。剂量7.5~15mg.每周1次。主要用于关节炎、肌炎、浆膜炎和皮肤损害为主的SLE。其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糜烂、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偶见甲氨蝶呤导致的肺炎和肺纤维化。②硫唑嘌呤:为嘌呤类似物,可通过抑制DNA合成发挥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法1—2.5吨?kg-I?d-?,常用剂量50~100mg/d。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少数对硫唑嘌呤极敏感者用药短期就可出现严重脱发和造血危象,引起严 重粒细胞和血小板缺乏症,轻者停药后血象多在2~3周内恢复正常,重者则需按粒细胞缺乏或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处理,以后不宜再用。 4.2.3重型SLE的治疗:治疗主要分2个阶段,即诱导缓解和巩同治疗。诱导缓解目的在于迅速控制病情,阻止或逆转内脏损害,力求疾病完全缓解,但应注意过分免疫抑制诱发的并发症,尤其是感染。常用药物包括:①糖皮质激素:通常重型SLE的激素标准剂量是泼尼松1叫沾g,每日1次,病情稳定后2周或疗程8周内,开始以每l。2周减10%的速度缓慢减量.减至泼尼松0.5rng?kg-;?d-‘后,减药速度按病情适当调慢;如果病情允许,泼尼松维持治疗的剂量尽量<10mg。在减药过程中,如果疴晦不稳定,可暂时维持原剂量不变或酌情增加剂量或加用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可选用的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联合应用以便更快地诱导病情缓解和巩同疗效。并避免长期使用较大剂量激素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SLE的激素疗程较漫长,应注意保护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避免使用对该轴影响较大的地塞米松等长效和超长效激素。激素的不良反应除感染外,还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低钾血症、骨质疏松、无菌性骨坏死、白内障、体质量增加、水钠潴留等。治疗开始应记录血压、血糖、血钾、血脂、骨密度,胸部x线片等作为评估基线,并定期随访。②环磷酰胺:是主要作用于s期的细胞周期非特异性烷化剂,通过影响DNA合成发挥细胞毒作用。其对体液免疫的抑制作用较强。能抑制B细胞增殖和抗体生成,且抑制作用较持久,是治疗重症SLE的有效的药物之一,尤其是在LN和血管炎的患者中,环磷酰胺与激素联合治疗能有效地诱导疾病缓解,阻止和逆转病变的发展,改善远期预后。目前普遍采用的标准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是:O.5.1.0∥mz体表面积,加入生理盐水 250ml中静脉滴注,每34周1次。多数患者6。12个月后病情缓解,而在巩固治疗阶段,常需要继续环磷酰胺冲击治疗, 延长用药间歇期至约3个月1次维持l一2年。由于各人对环 磷酰胺的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年龄、病情、病程和体质使其对药物的耐受性有所区别,所以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掌握好剂量、冲击间隔期和疗程,既要达到疗效,又要避免不良反应。白细胞计数对指导环磷酰胺治疗有重要意义,治疗中应注意避免导致白细胞过低,一般要求白细胞低谷≥3.0x10'-/1.。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对白细胞影响有一定规律,1次大刺量环磷酰胺进入体内,第3天左右向细胞开始下降,7,14d至低谷,之后白细胞逐渐上升,至21d左右恢复正常。对于问隔期少于3周者,应更密切注意血象监测。大剂量冲击前需查血常规。除向细胞减少和诱发感染外,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性腺抑制(尤其是女性的卵巢功能衰竭)、胃肠道反应、脱发’胴二功能损害,少见远期致癌作用(主要是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出血性膀胱炎、膀胱纤维化和长期口服而导致的膀胱癌。③霉酚酸酯(MMF):为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可抑制嘌呤从头合成途径,从而抑制淋巴细胞活化。治疗LN有效,能够有效地控制Ⅳ型LN活动;其 万方数据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日期:2010-06-13来源:作者:点击:103次0条评论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免疫风湿科,山东潍坊261031 【摘要】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抗双链DNA抗体(anti-doublestrandedDNA,dsDNA)、抗史密斯抗体 D1(Anti-SmD1antibody,SmD1)等特异性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SLE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LE患者及对照组患者血清中的ANuA、抗dsDNA、抗SmD1抗体,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70例SLE患者中单项检测抗dsDNA、抗SmD1、ANuA的阳性率分别为40.0%、75.7%、64.3%,三者联合检测后的阳性率为87.1%。结论:抗SmD1、ANuA、抗dsDNA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对SLE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抗核小体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mD1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oantibodies and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sinificance of determing anti-SmD1,anti-nucleosome(ANuA)and anti-double stranded DNA(dsDNA) in SLE and to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in SLE.Methods:ELISA and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respectively method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anti-SmD1,ANuA and anti-dsDNA in serum of 70 SLE patients,27 patients of other rheumatic diseases and 20 healthy people. Results:The positive rate of anti-dsDNA,anti-SmD1 and AnuA in the patients with SLE was 40.0%、75.7%、and 64.3% respectively. After combined determination of anti-dsDNA,anti-SmD1 and ANuA,the positive rate rose to 87.1%.Conclusion:The combined determination of anti-dsDNA.anti-SmD1 and ANuA may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and efficiency of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SLE and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LE. 【Key words】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ti-double stranded DNA antibody;Anti-SmD1 antibody;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多系统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体内产生多种抗核抗体(ANA),如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史密斯抗体(抗Sm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等,而引起自身多组织、多器官以血管炎为特征的弥漫性损害的疾病。目前,SLE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检测抗dsDNA抗体、ANuA、抗Sm 抗体等。研究用抗Sm对应的抗原结构中一种蛋白组分(D1)的多肽顺序取代整个Sm分子作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SmD1,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1]。

红斑狼疮疾病研究报告

红斑狼疮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红斑狼疮 所属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风湿科 病症体征:发热,红斑(边界清楚,高出皮肤),脱发,关节疼痛 疾病介绍: 红斑狼疮是什么?红斑狼疮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属结缔组织病范围, 红斑狼疮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 狼疮,深部红斑狼疮等类型,红斑狼疮的发病缓慢,隐袭发生,临床表现多样,变化多端 症状体征: 红斑狼疮有哪些症状? 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累及的组织和器官较多,病情复杂,特别 是早期不典型患者或仅有一,二个脏器受累者,或无皮疹,甚至无临床表现的。现采用的为美国风湿病协会(ARA)在1982年经修正的诊断标准,共11项:①颧颊 部红斑;②盘状狼疮;③光敏感;④口腔溃疡;⑤非侵蚀性关节炎;⑥蛋白尿(>0.5G /D)或尿细胞管型;⑦癫痫发作或精神病;⑧胸膜炎或心包炎;⑨溶血性贫血或白 细胞减少( 符合以上四项或四项以上始能确诊,该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可达9 6%,倘结合皮肤狼疮带试验和活组织检查,更可高诊断率。 上海风湿病学会(1987)提出的诊断标准有:⑾蝶形红斑或盘状红斑;⑿光敏感;⒀口鼻腔粘膜溃疡;⒁非畸形性关节炎或多关节痛;⒂胸膜炎或心包炎;⑹癫 痫功精神症状;⒄蛋白尿或管型尿或血尿;⑻血小板 化验检查: 红斑狼疮要做什么检查? (一)血常规:白细胞减少( (二)血沉:增快。 (三)血清蛋白:白蛋白降低,2和球蛋白增高,纤维蛋白原增高,冷球蛋白 和冷凝集素可增高。

(四)免疫球蛋白:活动期血IGG、IGA和IGM均增高,尤以IGG为著,非活动 期病例增多不明显或不增高。有大量蛋白尿且期长的患者,血IG可降低,尿中 可阳性。 (五)类风湿因子:约20%~40%病例阳性。 (六)梅毒生物学假阳性反应:2%~15%阳性。 (七)抗心磷脂抗体:IGG型的阳性率为64%,IGM型为56%,与患者血栓形成,皮肤血管炎,血小板减少,心肌梗塞、中枢神经病变和习惯性流产或宫内死胎 关系密切。 (八)LE细胞:HARGRAVES(1948)首先在骨髓中发现,HASERICK(1949)从外周 血中找到LE细胞。MIECHER(1954)证明红斑狼疮细胞因子为一种抗核因子,是一 种球蛋白,现已明确形成LE细胞需要4个因素:①LE细胞因子,是一种抗核蛋白 抗体,存在于外周血、骨髓、心包、胸腔和腹腔积液、疱液和脑脊液中,其相 应抗原为脱氧核糖核酸一组蛋白复合物,此抗原存在于细胞核内;②受损伤或死 亡的细胞核,无种属和+器官特异性,即人或动物的各种器官的细胞核均可与LE 细胞因子起作用;③活跃的吞噬细胞,一般为中性粒细胞;④补体:在吞噬时需 要补体的参与。LE细胞形成的过程首先为LE细胞因子与受损伤或死亡的细胞核 起作用,使细胞核胀大,失去其染色质结构,核膜溶解,变成均匀无结构物质,所谓匀圆体细胞膜破裂,匀圆体堕入血液,许多吞噬细胞聚合来吞噬此变性的核,形态花瓣形细胞簇,随后此变性核被一个吞噬细胞所吞噬,就形成所谓LE 细胞,补体参与起促进吞噬作用 约90%~70%活动性SLE患者,LE细胞检查阳性。其他疾病如硬皮病、类风湿 性关节炎等中约10%病例可查见该细胞,此外,慢性活动性肝炎、药疹如普鲁卡 因酰胺及肼酞嗪(肼苯哒嗪)等引起也可阳性。 (九)抗核抗体试验(ANA) 本试验敏感性高,特异性较差,现象作为筛选性 试验,一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ANA,以鼠肝印片作底物,亦有采用WI LL-2细胞,HEP-2细胞等作底物,约80%~95%病便ANA试验阳性,尤以活动期为高,反复测定累积阳性率更高。血清ANA效价1:80,意义较大,效价变化基本 上与临床病情活动度相一致。荧光核型可见周边型、均质型和斑点型,偶见核 仁型。另有5%~10%病例,临床症状符合SLE,但ANA持续阴性,有其它免疫学特征,可能是一个亚型。 抗核抗体是自身对各种细胞核成分产生相应抗体的总称,在SLE中所见的有: 1.抗脱氧核糖核酸(DNA)抗体可分为抗天然或双链脱氧核糖核酸(N-DNA或D S-DNA)抗体和抗变性或单链脱氧核糖核酸(D-DNA或SS-DNA)抗体。 以绿蝇短膜虫(CRITHIDIA LUCILIAE)或马疫锥虫(TRYPANOSOMA EQUIPERDUM)或伊氏椎虫(TRYPANOSSMA EVANSI)作底物,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DS-DNA 抗体,在SLE活动期其阳性率可高达93%~100%。然而放射免疫法检测其阳性率 为60%~70%,抗DS-DNA抗体荧光核型显示周边型最具特异性,提示患者常有肾

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及饮食

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及饮食 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患者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使机体多系统多脏器受损,从而引起不同脏器受损以后的不同临床症状。因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上,应细致全面地观察病情,除做好一般护理外,还必须根据患者受损脏器情况做好各种特殊的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采取哪些措施? 一、祛除诱因 及时祛除日常生活中能够诱发或加重该病的各种因素。如避免日光曝晒,避免接触致敏性药物(染发剂或杀虫剂)和食物,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各种手术(包括妊娠、流产等)不染发、不作美容,不使用化妆品,忌用口服避孕药。一般不进行接种疫苗。避免使用易诱发或加重该病的药物(如异烟肼、普鲁卡因酰胺、苯妥英纳、抗痉厥药、氯丙嗪等)避免使用青霉素类药物。 二、注意休息和锻炼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在疾病的发作期的护理,应以休息为主,较严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但当病情控制后,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可适当参加日常工作、学习,劳逸结合,动静结合。体育锻炼以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轻型运动为宜,不要作剧烈的体育运动。运动量以自己体力耐受为宜,不宜过度劳累。 三、精神和心理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病人的精神状态、情绪稳定与否均有关系,应避免精神刺激,消除各种消极的心理因素,患者既要充分认识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顽固性,又不要为前途和命运担忧,树立信心,积极治疗,精神上保持乐观向上,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建立自身的免疫平衡,利于疾病恢复与稳定。 四、配合医师进行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病情的预后和改观。同时,对该病轻重的正确判断,累及脏器的范围、程度的了解,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等都极为重要。治疗过程中要权衡利弊,正确评估用药风险和效果的比率。为尽可能减轻西药的副作用,最好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找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诊治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由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中,患者的饮食中也要对一些食物忌口,民间的说法比较混乱,把大多数的食物都列为忌口是不恰当的。且过多的忌口会使患者的营养元素的摄取不均衡。所以盲目的忌口是不科学的。由于病患的差异,每个人所能诱发和病情加重的食物也是不同的。以下是我们在临床中见到的由于饮食

系统性红斑狼疮练习题(含答案)

系统性红斑狼疮练习题(含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 1、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要点中不包括: A、盘状红斑 B、抗核抗体阳性 C、肾脏病变 D、脱发 E、光过敏 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下列哪种情况不适用于激素冲击治疗 A、急性肾衰 B、狼疮癫痫发作 C、严重的血小板减少 D、严重狼疮性肺炎 E、关节炎 3、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特异性最高的指标是: A、ANA B、抗RNP抗体 C、抗Sm抗体 D、抗SSA抗体 E、抗dsDNA抗体 4、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剂量是: A、200-300mg/d B、100-200mg/d C、300-400mg/d D、400-600mg/d E、500-1000mg/d 二、填空题 1、SLE的基本病理改变是___________ 。 2、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SLE适用于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3、SLE的主要死亡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4、SLE病因可能与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有关。 三、是非题 1、系统性红斑狼疮应多晒太阳。() 2、抗虐药对SLE皮疹、关节痛及轻型患者有效。() 3、ANA对SLE诊断特异性很高。() 4、dsDNA抗体对SLE诊断特异性很高。() 5、几乎所有的SLE患者肾组织均有病理变化。() 四、名词解释 1、系统性红斑狼疮 2、抗磷脂综合征 五、问答题 1、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2、抗核抗体对SLE诊断的意义如何 3、试述SLE患者的活动指标 参考答案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那说起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一样,都是女性发病大于男性,不过,SLE的女性患者远远高于男性患者,达到了9:1的程度,还有一点是,SlE多见于20~40岁的育龄女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会有什么症状 那作为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一种,和自身免疫有极大的关系,遗传、环境、雌激素等都是导致疾病的原因,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等在患者身上出现了致病性,各种免疫细胞出现功能失调,这大概就是SLE的发病机制。 系统性红斑狼疮会有什么症状 SLE跟大多数风湿免疫性疾病相似,都是早期表现都不怎么明显,而且临床症状太多了,受累器官太多,几乎都可以累及,毕竟大多数风湿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就是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的改变,波及到全身。 系统性红斑狼疮会有什么症状 END 全身症状

人一般没有出现症状是不会去看病的,SLE可以累及的地方实在是太多,总体来说,当SLE处于活动期的时候,全身就开始出现症状了,最常见的就是发热,各种热型的发热都可以,低热、中热、高热(不得不承认,当今最难看的病就是发热,谁让发热的原因太多了呢!)都可以有。 系统性红斑狼疮会有什么症状 除此之外呢,浑身乏力、疲倦感、体重下降、没有食欲、精神萎靡等症状都可能出现,全身症状没有典型性,毕竟当人发病的时候,即便是病变只有一个器官,也对全身有所影响,毕竟我们的身体是一个整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会有什么症状 END 累及皮肤黏膜 SLE患者去看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是出现皮疹,就是皮肤出现了问题(当然,更多的是因为关节疼痛去看病的,这个关节疼痛很难忍受,一旦出现了,是人都知道有问题,不像皮肤出现皮疹,当没有太大症状,诸如瘙痒难忍的情况下,很少有人会因为身上出现红斑、皮疹等去看病,除非成片出现,波及范围很大才会去看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常规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常规 概念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结缔组织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临床可以出现多个系统和脏器损害的症状,本病女性约占90%。以青年女性多见。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遗传因素SLE的发病有家族倾向,患者近亲发病率高达5-12%,同卵挛生中发病(69%)远较异卵生为高(3%)。 二、感染SLE患者的血清病毒(如麻疹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EB病毒)的抗体滴度高于健康人,SLE病人体内存在的内源性抗反转录病毒,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引发SLE。 三、内分泌因素可能与下列性激素异常有关:①雌激素水平及其代谢异常;②雌激素受体的含量③催乳素和生长激素的含量。 四、物理因素日光和紫外光照射可诱发皮肤损害或使原有的皮损加剧,并能使某些局限性局限性盘状红斑狼疮发展为系统型;日晒后出现颊、额、颈、胸、手背等处红斑。日常饮食成分对SLE诱发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无磷鱼、干咸海产品及烟熏食物、苜蓿等。 五、药物引起药物性狼疮的药品按化学结构可分为4类:①芳香胺类:普鲁卡因胺、磺胺嘧啶和β受体阻滞剂等;②肼类:肼苯哒嗪和异烟肼等;③基化合物青霉胺、甲状腺药物等④苯类:苯妥英钠等抗惊厥药物等。 六、免疫异常一个具有SLE遗传素质的人,在上述各种因素作用下使机体正常的自身免疫机制破坏,产生多种免疫异常。常见:①B细胞功能亢进;②T细胞失平衡;③细胞因子表达异常;④淋巴细胞凋亡异常。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活动期病人大多有全身症状。大部分病人在病程中有各种热型的发热。此外,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及淋巴结肿大等亦颇常见。 2、皮肤、黏膜SLE病人的皮肤损害多种多样,表现不一,以皮疹为常见,典型的特征性皮疹有:①蝶形红斑;②盘状红斑;③血管炎性皮损;④手指末和甲周红斑,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此外,部分病人有光过敏、雷诺现象及脱发。 黏膜损害通常与SLE活动有关,可累及全身各处的黏膜,但多发生在口腔及唇部,可见白斑、糜烂或溃疡。 3、骨关节和肌肉SLE患者常伴有关节痛,多为对称性、游走性,一般不引起关节畸形,最易受累的关节为近端指间关节、腕、膝及踝关节,部分病例可发生无菌性缺血性骨坏死,股骨头最常累及,其次为肱骨头、胫骨头等。少数病人可有肌痛、肌炎。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经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对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有很高的要求。随着学科的发展,中国SLE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该病的长期死亡率仍然很高。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相关领域的专家根据临床问题,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制定了《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指南2020》[1]。对风湿免疫科医师的SLE治疗及治疗建议,以期提高我国风湿免疫科的SLE诊治水平,促进早期诊断和达标治疗,最终改善SLE的长期预后耐心。本文将为读者详细介绍更新该指南的新版本的要点。 01 与时俱进,更新标准,促进疾病的早期诊断 建议使用国际系统性狼疮临床合作组于2012年提出的SLE分类标准或2019年EULAR /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提出的SLE分类标准来诊断可疑的SLE患者。 2019年,EULAR / ACR SLE分类标准包括1个入围标准,10个方面和18个标准。每个标准都需要排除感染,恶性肿瘤,药物和其他原因。过去达到一定标准的人也可以得分。总得分中包括各个方面的最高体重得分,并且总得分≥10可以归为SLE。

02 推广达到标准的概念并更新治疗目标 SLE的治疗原则是早期个体化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器官损害,改善预后。 SLE治疗的短期目标是控制疾病活动,改善临床症状并实现临床缓解或尽可能降低疾病活动。 控制疾病活动,减少复发和药物不良反应,降低器官损害和死亡率以及改善生活质量的长期目标。 03 正确评估病情,密切随访患者并积极预防复发 建议新诊断和随访的SLE患者应选择SLE疾病活动性指标(SLEDAI-2000),并应根据临床医生的综合判断评估疾病活动性。建议对于处于疾病活跃期的SLE患者,至少应每1个月评估一次疾病活动,对于处于疾病稳定期的SLE患者,应至少每3?6个月评估一次疾病活动。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的护理 中文摘要:本文概括了当前临床上的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护理措施发展 情况。通过互联网查阅、图书馆搜索并了解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护理的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关于疾病的相关情况、治疗措施及护理措施等。仔细研究临床上前人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在临床上的所见所闻,总结临床护理经验,为了以后更好的在临床上对此类病人进行护理。文献表明,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护理,主要在于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潜在并发症的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基础护理等,使病人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此外,本文在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护理的已有成果的基础之上,通过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体会,总结得出 来行之有效的临床护理经验,为未来此类病人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要点/ 护理措施 English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clinical care of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Through looking up Internet literature about SLE patients' care ,learning about the relevant circumstances ,therapeutic measures and nursing measures,studying carefully previous research findings about SLE,combined with what I saw and heard in clinical,summarizing clinical nursing experience ,In order to give better clinical nursing measures for these patients in the future.The literature showed that for SLE patients' care ,mainly to strengthen th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care ,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care,medication care ,diet care ,primary care ,and so on,so that the patients maintained a healthy physical and mental state. Key words: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Treatment of gist/Nursing measure 前言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多种器官的难以治愈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多数病人呈病情缓解和急性发作相互交替的慢性病程。往往病人血清内可检查出以抗核抗体(ANA)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它们通过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等途径,对机体内的多个系统、脏器和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一般伴有内脏(比如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损害者其预后往往不容乐观。 系统性红斑狼疮以育龄期妇女(20-40岁)多见,发病率经常随着岁数、性别、种族、地域的不同而有所悬殊。其病因至今不明,据研究表明可能与遗传因素、性激素(一般是雌激素居多)、环境因素(如紫外线、某些食物、药物、化学试剂、感染等)、心理因素、免疫异常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